第一篇:关于优化小学三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设计方案
关于优化小学三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设计方案
一、背景。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必须切实抓好课外阅读。有效的课外阅读对帮助学生巩固课内知识,提高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到语文素养都有着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大凡语文素养较高的人,都是得益于课外阅读的。
时下,不少教师在开展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诸如:1)学生的课外读物的层面较窄;2)学生阅读习惯比较差;3)阅读能力还有待持续培养与进一步提高;4)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间得不到保证;5)课外阅读的大环境不完善;6)学校开展的读书实践活动仍需进一步落实、完善;7)教师指导不到位;8)活动与检测不完善等问题始终得不到合理的解决。
二、研究目标和主题。
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语文科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内容。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透过丰富多彩的读物内容,学生将吸收精神养料,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学生还能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读写能力,对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有重大的意义。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贯彻,强化课外阅读也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固然以课内学习为主,但光靠课内学习这一条腿走路显然是不行的。为了使课外阅读能扎实、深入地开展起来,此方案的研究实践,旨在树立大语文教学观,通过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乐读;指导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推荐相关读物,使学生多读。使学生有效地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学生养成独立读书的习惯,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三、具体实施措施。
(一)开辟渠道,激发阅读兴趣。
俗话讲得好:你能把马牵到河边,却并不能强迫它喝水。确实如此,开展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至关重要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一旦他们感觉到知识趣味无穷,博大精深,他们就愿意在知识的海洋里徘徊遨游,寻找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利于顺利开展课外阅读。
1、诗句启发法。老师可以用“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博览群书,而晓天下。”等成语和诗句来启发、熏陶学生,让学生懂得多读书对提高自身的习作水平与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2、名人名言激励法。老师可以经常向学生讲讲高尔基、鲁迅、老舍、朱自清等中外名人名家热爱书籍,如饥似渴地学习的故事,并把他们有关读书的名言张贴在教室里。如“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身上所有一切优秀的品质都要归功于书籍——高尔基。”使教室营造出一种爱读书好的良好氛围。
2、优秀读物引导法。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读物。如童话寓言故事、少儿科普知识、名人故事等,激发学生对课外读物产生兴趣。
3、课内外结合法。课内的讲读内容是什么,就向学生介绍并指导阅读有关内容的书刊,使课堂教学成果扩大、深化。如《草船借箭》学完后,同学们一致认为周瑜是个妒忌心强的人,这时我问:“周瑜真是这样的人吗?我们凭一件事评价一个人是不全面的,课后请同学们认认真真读读《三国演义》,然后再来谈谈你对他的了解。”又如课内讲了《一夜的工作》,课外就可以让学生阅读《大地的儿子——周恩来》;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前,可以引导学生读《爱徒生童话集》,使语文课堂教学向课前课后凸现它的张力,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求知欲。
4、活动促进法。
(1)组织比赛和评比。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学生阅读,既渴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评,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这一心理特征,可以在阅读课上组织一些活动,比如:“阅读大王知识竞赛”、“读书摘记展览会”、“群英荟萃——故事大王讲故事”、“读书心得交流会”、“成语接龙赛”、“朗读比赛”“课外阅读手抄报”等活动,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以赛促读,激发阅读的兴趣。
(2)开展游戏和表演。兴趣的源泉还在于运用知识。具体形式小品、有相声、猜谜打擂、童话剧表演、对联上下句等。如学生阅读了《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中的《不动脑筋的小白兔》一文,可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按人物角色化装进行表演,运用自己的语言技巧,辅之以表情、动作。创造性地重现文章的形象美、音韵美。通过情景再现,提高学生审美情操,让学生感受美、评价美、鉴赏美、创造美,以演来促读,调动了学生自读文章的兴趣。
经常开展以上一些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学生不断体会到阅读带来的甘甜,让一次次丰富多彩的活动转化为一股股催动学生多读、好读的内在动力,从“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我乐读”。
(二)推荐读物,广开阅读书源。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道德高尚的人谈话。”对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能力。当他们在茫茫书海中寻觅时,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注意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合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让学生读自己喜爱的书。如《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调皮的日子》《格林童话精选》《科学家故事》等有趣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的少儿读物,均是孩子们爱吃的“零食”;还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上下五千年》《强国之路二十年》《小故事大启发》《刘胡兰》等有思想性的书籍也是他们必吃的“精神食粮”;《今天我是升旗手》《兔子坡》《男生贾里》《转校生》《女生贾梅》等反映孩子们现实生活的作品也是学生的最爱。
2、推荐的书籍思想内容要正确健康。小学生识别能力差,我们一定要让他们阅读思想正确、健康的作品。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清是非的能力,让学生从思想上、感情上对一些低级庸俗的黄色书刊产生反感,坚决抛弃。另外,过多地揭露社会阴暗面的作品也不宜给小学生阅读。
3、题材要广泛,体裁要多样。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起,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 所以推荐的读物首先要注意趣味性和广泛性。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文学、数学、史地、生物等通俗少儿读物,儿歌、童话、寓言、科普读物、优秀作文等多种文体。这样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的宗旨,达到“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均任歙张”的境界。小学生一般最喜爱阅读故事性强的故事书,教师除了帮助学生选择这类书外,还应介绍和鼓励学生读历史、地理故事、游记和各种科普读物、科学文艺读物,从小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4、推荐的书籍语言要生活活泼、规范。读物的语言文字应明白流畅、生动活泼,要规范,使小学生从小学会用普通话,减少方言、土语和不规范语言的影响。
5、选择读物要配合小学语文教材和小学各科教学。寻找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点是必要的,在课内学习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再读读原汁原味的作品或类似的书,向课外扩展延伸、触类旁通。如学了《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两篇课文后,向学生推荐《奇妙的大自然》;学了《军神》、《倔强的小红军》、《飞夺泸定桥》后,推荐《长征的故事》;学了《恐龙》《海底的世界》后,推荐科普读物《海洋的秘密》、《动物世界奇谈》;学了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后,介绍读《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学习了《赤壁之战》、《草船借箭》后,介绍读《三国演义》。这样,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使学生“课内精耕细作,课外跃马平川”。对小学生来说,最好结合教材,指导课外阅读。比如结合记叙刘胡兰、黄继光等英雄人物的课文,阅读有关革命回忆录、故事和小说;结合课文阅读有关的历史故事书;结合常识性课文和自然教材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等。
此外,学生的课外阅读条件不同,教师要配合学生、家长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完善班级图书角,把学生个人零散的图书集中起来,供班级集体轮流阅读。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图书的作用,又培养了学生关心集体的品德。
(三)重视培养,养成阅读习惯。
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依赖于良好阅读的兴趣,而良好的阅读兴趣又依赖于学生在阅读中对成功的感受。为此,教师应为学生感受成功提供更多机会,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情感、态度、时间上,老师应教育学生持之以恒,将课外阅读作为一种学习习惯来培养。久而久之,习惯养成了,读书便成了他们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读书便成了生活的需要。、培养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
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要经常强调阅读的卫生习惯:如,要注意阅读姿势,不要躺着或歪着头读书;不要在吃饭、走路、乘车、光线太强或太暗时看书;读书时眼睛和书本的距离要适度;不要让孩子养成边读书边做小动作的陋习,如东张西望,挖耳挠腮,吃零食,摆弄小玩意儿等。孩子本身的身心特点发展有过程,这一阶段的孩子好动、自主性差,所以他们能够自主持续的时间比较短,所以这一点需要老师和家长有一定的监督措施和奖惩措施,从而更好地强化这一习惯的养成。
2、培养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教师教会学生读书要有自己的计划,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阅读能力去确定阅读的内容。有目的地阅读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无目的阅读只是消磨时间,浪费时间而收获甚微。有目的地阅读能提高阅读的效率。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如:以积累知识为目的,可以精读;以欣赏为目的,可以朗读;为了消遣,可以速读浏览;以搜集资料为目的,可以略读等。
3、培养学生专心阅读的习惯。
所谓专心,就是身心合一,聚精会神。要养成这一习惯,必须做到:1)姿势要端正。端正的身心容易唤起注意、记忆、思考等各种心理历程;2)环境要安静。阅读时应尽力避免干扰,做到安静、空气清新、光线适度;3)作息要定时。作息无规律是分散注意力的主要因素,学习时应该专心致志,游戏时应该尽情地玩,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有利于专心阅读习惯的养成;4)学习场所固定。学习场所单纯固定,可以控制心理倾向;5)养成默读的习惯。默读能提高阅读速度,而出声阅读不仅速度慢,还会出现口到眼到心不到的现象。
4、培养学生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 古人也强调“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边读书边圈、点、勾、划,这样有助于抓重点,深入理解。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当然,“动笔”的方法习惯因人而异,我们应该就如何记笔记用笔记对孩子进行定期的个别指导。
5、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从本质上讲,阅读过程就是思维过程。阅读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在孩子们阅读的过程中,必须培养孩子阅读思考的习惯,纠正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一不良习惯。指导孩子读书时常问“为什么”和“为什么不”的习惯。针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问自己“为什么”,可以由表及里,深入思索;问自己“为什么不”,可以培养逆向思维,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创造性思维。
6、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语文学习效率来自眼、耳、口、脑的共同活动,读了一篇文章后,学生还可以做摘录,记读书笔记,或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记下来,然后整理读书笔记、生活日记,这对学生积累资料、活跃思想十分有益。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能力,我在上学期布置学生做读书笔记时,要求摘录以下几个方面:1)文章的出处与作者。2)好词8个。3)佳句3句。在这个学期,结合语文学习的需要,对第三项加深难度,摘录佳句并点评,还增加了一项:归纳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经过一阶段的训练,我发现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所进步,在几次语文调研考试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7、培养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
阅读时常常会碰上生字或不理解的字与词的意思,如果就此蒙混过关,会让学生难以正确理解。如果手头有本工具书该多么惬意啊!因此,我们要着重培养孩子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我们要适当地加以指导,并且身体力行,常常和孩子一起带上工具书,多创造机会强调带工具书阅读的好处,使孩子们紧记在心,付诸行动。
8、培养学生读书要坚持不懈
学生做事缺乏持久性,在培养学生读书习惯时,需要学校、家庭共同督促学生,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在学校,师生互相推荐好书,一起读书,促膝交流读书体会;在家里,家长也可以与孩子一通“亲子读”,坚持与儿童一起浏览阅读,鼓励儿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加强指导,提高阅读实效。
利用语文课、阅读课和兴趣活动课这些阵地,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读书的方法,包括合理安排读书时间、掌握一般读书程序,认真领悟读书要求,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做读书笔记等。
1、合理安排读书时间。(1)晨读——短新闻发布会、五分钟读报、优秀诗文诵读。(2)课前—— “书海拾贝”、“谈天说地三分钟”、“成语沙龙”、“一分钟演讲”。(3)晚上——记自己喜欢的新闻;搜集、剪贴自己喜欢的信息资料,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4)双休——小组共读、个人自读、亲子共读,每天总阅读时间不少于2小时,并做阅读笔记。
2、掌握一般读书程序。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掌握中心,最后写出读书笔记。读报也要有阅读顺序,即先要通看所有版面,略知全部内容后,再抓住重点细看,掌握文章内容。
3、认真实施读书要求。一为眼到、心到、手到;二为不懂就问,善于思考;三为要与“说话”、“作文”紧密结合;四为持之以恒。
4、掌握基本读书方法。
要想切实提高学生阅读的实效,得教授课外阅读的读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浏览。”显然,精读、略读都是阅读的基本方法,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只有精读与略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精读。精读即逐字逐句精研细读、咬文嚼字的阅读方法。正如朱自清先生在《国文教学·序》中所说:“阅读有时候不止于要了解大意,还要领会那话中的话,字里行间的话──也就是言外之意;不能读得太快,得仔细吟味,这就需要咬文嚼字的工夫。”精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增强语言修养,提高语文能力,也是培养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精读是培养阅读能力最基本最主要的手段,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
(2)略读(即浏览)。主要针对一些内容长的书籍,例如名著:《水浒》、《西游记》等。它的特征是翻看读物,首先要先看序言、目录,后开头、结尾,然后从头至尾地浏览,力求迅速准确地从全局上把握读物的脉络和主旨,明确主要内容。略读的目的是把握全篇的大意,得其要领,因此,在阅读中,对某些难点,只要不影响对整体的把握,可采用“一绕为进,以避为进”的办法,不在一处多耗时间,对于长句,要善于抓主干,遇到难词、生字,只要不影响对大意的理解。可以跳过去,以免影响进度。读书要善于抓住关键性词句,抓线索,抓文眼,拨冗去繁、提纲挈领,搜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和信息。
5、指导书写读书笔记。
(1)批注笔记法。学生在阅读时使用我设计的符号在书上作批注。如: “△△、——”表示重点词句,“**、~~”表示优美词句等。(2)提纲笔记法。让学生把读过的文章写成内容提要,或是让学生把读过的文章理成结构提纲。(3)摘录笔记法。如:摘录词句、段落、小知识、名言警句等。(4)心得笔记法,即写读后感。由于三年级学生作文刚起步,所以要求应降低,写时只要抓住原文的要点,写出自己的点滴感受与想法即可。
(五)开展活动,巩固阅读效果。
为发挥课外阅读活动的综合效应,可以结合学校活动,如“校园童话节”“演讲比赛”“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外国文化周”等,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课外阅读情况的检测,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来巩固阅读成果,检查阅读效果。
1、开展“三会”。即故事大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心得会。发动学生把自己从课外读物中学来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娓娓动听地讲述出来,采用音像结合手段欣赏佳作,从中获得教益。配合习作指导或习作讲评交流读书心得。
2、开展“三赛”。即速读比赛、朗读比赛、知识竞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阅读,对所选的诗歌、散文作表演朗诵,并设计一些读写方面的基础知识题,让学生竞答或书面回答。
3、开展“三评”,即评比读书笔记、评比优秀墙报、手抄报评比。可以是摘抄,分门别类、简明扼要;可以是归纳,概括得当,说服有力;可以是感想类,联系实际,体会深刻。
通过“三会”、“三赛”、“三评”,更深层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促进他们在读书中增长知识,拓展见识。
四、理论依据。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大语文教育观看来,语文教育是有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体验和感悟三个方面构成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大语文运动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大语文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年级学生要会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中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随着2000年新大纲的颁布和贯彻,强化课外阅读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很多教师已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固然以课内学习为主,但光靠课内学习这一条腿走路显然是不行的,因为课内阅读的指导与课外阅读相比较有其不足之处。课内阅读的量是有限的:课内阅读少有泛读指导,而泛读,却常常是日常阅读的主要方式。课外阅读正好在以上方面可以弥补课内阅读之不足。课外阅读可以成倍、成十倍地增加阅读量。此外,课外阅读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性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受思想教育的机会。难怪,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可见读书对于人的影响、对人心灵的塑造是如此的深刻。
人学习过程不会只在课堂内、学校里进行。大量有效的信息,大量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都要通过人们未来的阅读来获得,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对阅读的态度`对人生的信念。因此,课外阅读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阅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渠道。一篇美文就是一个闪光的情感瓷片,就是一段人生,甚至就是一段历史。课外阅读可以引导学生和文本和大师对话,从而丰富`充实`深化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观察感受和思考,强壮他们的精神,丰富他们的心灵,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五、预期效果。
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它为学生语文学习提供了“良好的语文环境”,“广泛的阅读天地”,对学生课内学习是重要的补充,对形成“大语文”教学体系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透过丰富多彩的读物内容,学生将吸收精神养料,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学生还能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读写能力,对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有重大的意义。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某段时间的运用就可以提高。而是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一个步骤,一个环节扎扎实实地落实,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
第二篇: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方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53-01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反馈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巩固、补充、延续和发展。设计合理、有趣的作业既可以为学生减负,更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能力。要使语文课外练习作业升值,精心设计是关键。教师设计作业,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革作业的形式与内容,让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使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提倡以下做法:
1.增强作业设计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好奇心的培养可以生成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业设计首先要具有趣味性,使学生一看到作业就有实现它的“冲动”。比如,在教授《蜜蜂引路》这一课时,课文提到有关蜜蜂带领列宁找到养蜂人的路线方法时,我们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以上内容 flash 动画,这样可以把专业的抽象概念直观化,使学生在课下或以后遇到此类的试题时也会迎刃而解,比单纯的教师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另外,还要注重作业形式化的多变,把作业从单一的“写”的形式解放出来,力求听、说、读、写全面开花。有条件的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制作、游戏等形式结合在一起。为了能很好的落实这一点,作业设计分为自主性作业与观赏型作业。总之一句话就是我们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用心。
1.1 自主性作业。现代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最高准则,新课程标准呼唤学习者主体性的张扬,积极性、创造性能量的释放。“自主”应当成为小学生语文作业的重要原则。
1.1.1 自主选择。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受不了”的现象。为了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树立“弹性”意识,为各类学生设计难易适度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及兴趣、自由选择作业。如学完《葡萄沟》一课,我设计了以下作业:(1)抄写词语,读读每个词语所在句子;(2)摘抄课文中的妙句佳段;(3)学完这课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这一类型的作业设计,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有了广阔的选择空间,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主动发展。
1.1.2 自主设计。教师从绞尽脑汁设计题目中摆脱出来,让学生设计题目,不仅贴近儿童生活,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如,在教学《泉水》一课时,学生设计了如下作业:(1)把自己喜欢的一段话背下来;(2)谈谈你对“泉水特点”的理解;(3)积累有关优美语句。这样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舞台,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展示,一方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2 “观赏型”作业。“观赏型”作业是指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观赏内容或观赏资料及线索、背景介绍,进行鉴赏活动。一方面巩固、运用、深化所学知识,促进向能力转化,另一方面可增强文化积淀。
1.2.1 知识卡片。学完一篇课文,可以让学生用彩色卡纸剪出不同形状或画出不同图案,并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再用不同颜色涂画或书写,选出有特点的作品张贴在教室“小小展示台”里。可让学生自评、互相评,任课老师参评,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1.2.2 佳作张贴。将学生的优秀练笔作文用稿纸誊抄后张贴在教室墙上,让全班学生和老师共同欣赏,既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写作的自信,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1.2.3 欣赏图片。《北京亮起来了》《日月潭》等是介绍我国名胜古迹的,学完课文后,布置学生收集与课文有联系的图片、视频、录像等进行欣赏,并将有关图片张贴在教室的四周墙壁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壮丽山河,抒发浓烈的爱国之情。
2.激发学生的兴趣,布置实践型的作业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但是,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因此,这种单一的书写作业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单调的书写工作也常常使一些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做或不完成作业的原因之一。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争取使作业富有创造性,听、说、读、写、玩等方式都可以成为语文作业,让学生总保持一种新鲜感。使学生不觉得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被动做作业。我提倡下列语文实践性作业,学生兴趣盎然,乐做喜学。
2.1 课后续写。在学完课文以后,为了加强思想教育,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顺着作者的思路把课文再写下去。学生通过丰富的联想和内心体验,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以及表达能力。
2.2 观察体验。学课文之前或学完课文之后,为了让学生明确某些自然现象的存在,布置学生亲自观察,切身体验,然后写成观察日记。如学完《找春天》一 课后,为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如:春风的柔美、春雨的细密、小燕子们的可爱......我给学生布置观察我们身边的春天,学生兴趣特别浓,通过观察学生不仅享受到了大自然的美,而且在观察日记中有些同学把春天景色描写的特别美,还写到了春天的其他一些可爱的动植物,从中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那种无限热爱的感情。
2.3 画图想象。为了更好地学习课文,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通过画图想象学生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习。例如,在教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学生从中也切实感受到了“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美好、欢乐意境。
2.4 排演课本剧。对于一些思想教育性很强,故事生动的文章,可以布置学生自愿组成小剧组编成课本剧。学生编课本剧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的很好的机会。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自制一些简单道具,为了表现人物品质学生就得认真揣摩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为了排好课本剧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等等。这项作业很花工夫,但学生对排演课本剧作业非常喜欢,例如学了课文《画风》后,学生就试着把这个剧本演一演,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语文教师应该转换自己的作业设计理念,变单一的知识学习为综合训练,要敢于创新,博采众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第三篇:小学三年级家长会设计方案
小学三年级家长会设计方案
主题: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
一、目的:
1、让家长了解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孩子的闪光之处,从而配合教师教育。
2、通过家长会,让家长、老师之间互相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和体会。
二、过程:
1、总结上学期期考情况。
2、才艺展示。
3、畅所欲言。(设置一些互动节目,比如说:妈妈,我想对您说;孩子,我想对你说。)
4、家长代表发言:吐露自己的教育心得和感慨,表达对孩子的看法和希望,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5、老师介绍孩子的教育问题。
6、学习成果展览会。(三清作业、试卷等。)
7、让家长提出建议和意见。(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等孩子出去时再说。)注:提供一些好的教育方法事例,让家长借鉴。
三.主持人:班主任、两名学生。
四.参加人员:全体家长、学生及三年级的所有任课老师。
五.实施过程: 活动开始前,伴随音乐学生表演诗歌连诵。每人一诗,以展示学生的积累。
(一)班主任讲话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下午好!我代表三年级的任课老师及孩子们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欢迎大家走进我们实验学校三年级 96 班这个大家庭。因为孩子,我们又一次坐在了一起。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三年级全体师生,感谢各位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你们能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我们这次家长会,说明大家对自己的孩子都十分关心。是啊,哪一位家长不望子成龙?哪一位家长不望女成凤?又有哪一位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呢?既然家长、老师、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的愿
望,那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同心协力,把你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教育好!我们召开这次家长会,主要目的是想同在座的各位家长共同探讨如何做好家庭教育,怎样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孩子的闪光之处,从而配合老师教育。让我们的孩子在学校在家都能受到最好的熏陶。
(二)活动具体过程:
主持人(师):下面我来总结上学期的期考情况。语文学科的及格率为 100,优秀率为 96。成绩的取得与学生本人的努力和家长的督促是分不开的,为了鼓励孩子,我们对本班成绩前 5 名的并列 6 名同学进行了奖励,以激励和鞭策其他同学,为了能让其他的同学也能享受到获奖的喜悦。我在发奖的当天告诉学生,以本次考试为基础,只要下次你的成绩进步了,老师也奖励你们,不再只奖励前几名学生,让每个人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主持人(学生甲):我们三年 96 班的学生不仅学习勤奋努力,成绩优异,而且他们也各有特长,下面请欣赏舞蹈《四小天鹅》。
主持人(学生乙):继续欣赏大合唱《甜甜的秘密》。
主持人(学生甲):他们不但音乐学得好,还能说上一口流利的英文呢?下面请听英文对话。(两组学生)主持人 :(学生乙)在体育课上我们也练就了一生的本领,比如:前滚翻,后滚翻,投掷,跳跃,各种方式跑,队列队形练习等。由于室内空间有限,就请几名学生进行一下“队列队形练习。”
主持人(学生甲):艺术能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在美术课上,我们的特长也得到了张扬,请欣赏一下几名同学的美术作品。
主持人 :(师)孩子们的节目真的很精彩,可以说孩子们在学校,德、智、体、美得到了全面发展。或许这些出乎了你的意料,看到孩子们的闪光之处,我想,你对孩子一定有一个新的评价。对比从前你对孩子的看法,此时,你想对孩子说什么呢?接下来我们畅所欲言,可以用“妈妈,我想对您说„„”或“孩子,请听妈妈说„„”也可以了孩子一起表演一个节目等。
主持人 :(师)哪一个家庭愿意把你们的互动结果展示给大家呢?(学生有的说感谢父母的话;有的说曾经惹父母生气,现在表示悔过;有的说父母曾经怨望过自己,希望父母以后再批评自己时要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有的要求父母不要抽烟喝酒;有的孩子要求父亲帮妈妈多干家务活等。家长们听了孩子的心声都激动得流下了泪水。)
主持人(师):这几对母女,(父女)已经表达了彼此的心声,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想家长们一定会重新正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下面请崔萌萌家长代表发言,吐露自己的教育心得或感慨,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有请崔萌萌家长。
主持人(学生乙):这们阿姨的做法值得大家学习,希望各位叔叔、阿姨们都能做这样的模范家长,下面由我们的班主任刘老师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为题,来介绍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
主持人(师):下面我就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为题,来谈一下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
主题: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
1、不要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
2、培养孩子的爱心。
3、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4、别让孩子依赖自己。
5、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6、作业 做家庭作业是孩子应尽的责任,家长必须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在指导孩子完成作业时一定要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认真读题习惯、仔细检查习惯、认真书写习惯等。每次做完作业,都要养成从头到尾检查一遍,看有无漏题。作业做完之后,再让孩子干其他的事情。(结合自己的教学学谈一谈)。
7、干家务
8、按时作息主持人(学生甲):会议进行第六项,学生作业展览。
主持人(师):看到孩子的作业,也许你对孩子的评价又高了,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学生的作业,或根据家长会情况,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也可以评价一下老师或学校的工作。
主持人(师):会议进行第七项由实验学校张校长讲话。
(三)总结
校长的讲话非常精彩,希望各位家长能从校长的讲话中受到启发,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关于对孩子的教育,真不是这两个小时的坐谈就能轻而易举解决的,我和在坐的各位家长一样都处于边摸索边实践中,既然我们都是为了孩子,那么我希望通过这次家长会,全体家长能和我、和学校携起手来走进孩子的世界,同他们一起成长.
第四篇:优化教学设计方案
电教作业(3)优化教学设计方案
为深化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学校“打造高效课堂”工程,提高教学效率,打造教育精品、实现高位运行,矫正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重教法轻学法、重训练轻反馈、重进度轻效度等偏差和不足,真正实施“高效课堂”,特制定本计划。
一、加强领导,聚集课堂
1.成立“构建高效课堂、优化教学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各分管负责人负责工作的具体落实,让学校的教学工作全面聚集课堂及教学设计。
2.领导小组认真学习“构建高效课堂、优化教学设计”有关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具体落实操作过程,各年级学科备课组长具体负责本组本项活动的相关工作,不断引导教师加深对“高效课堂”、“优化教学设计”意义的理解,围绕“优化”开展教学实践反思活动。
3.领导小组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发现问题,寻找“亮点”,及时评析、查找教学设计的长处与不足,不断调整改进策略。并结合常规检查、考核成绩认真分析课堂教学设计优化的情况,并进行反馈。
二、工作思路和目标、1.工作思路: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2.目标:(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课前预习可以扫除学习新课的知识障碍;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和“质疑”和“创新”能力。
(2)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学设计最优化的高效课堂,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和谐民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主动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主体。
三、实施的具体措施
1.加强备课质量,做好课堂教学准备工作。
2.结合推门课、公开课、展示课、示范课等形式,抓好教学设计的研究和质量。
3.结合学期教学节和各级优质课评比活动,组织好教师校外听评课和反思。
4.结合学科师徒结对,做好师徒备课、听课、评课的共进工作。5.加强常规检查,如课前备课、学生自学情况、课堂活动、展示演练、作业批改,认真分析学科教学设计的得失。
6.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学习教学设计先进理念、方法,及时总结经验。
四、分项实施、重点突破 1.以团队研讨导学案为主
(1)基本要求:加强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努力构建“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共同提高”的校本教研模式。
(2)具体过程: 个人备课:学科教师提前两周研究课标、教材、导学案以及其他参考材料,依据实际情况修订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和方法提示,修订导学案中的不恰当环节,增减相关的内容等,将具体的指导、启发与点拨的方式方法写入自己使用的“导学案”。
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进行引领说课,备课组集体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教师按集体意见对自己的“导学案”进行修改。
二次备课:个人根据集体备课的要求对“导学案”再次进行认真细致修改(二次备课时要求用双色笔修改)。
(3)主要措施:
领导小组加强常规检查力度,及时查看各备课组上传的电子稿,开展优秀备课组(优秀团队)评选、优秀导学案展览和评选等举措,全面提高教师备课质量。
2.构建合理的师生课堂评价机制(1)基本要求:
建立一个高效课堂教学的师生评价机制,其目的是追求课堂教学设计的最优化和师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对教师的评价:班级层面,每天由学生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评选出“幸福课堂”;
对学生的评价:每节课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评出“四星”:小组之星、管理之星、参与之星、精彩之星。每天学生依据教师评出的“四星”再评出班级每日“四星”,每周由学生根据班级每日“四星”评比结果再评选出每周“四星”,年级组依据上述评比结果再评选出校级学生每周(每月)“四星”。
如此评比,把学生平时课堂表现情况记入成长记录,改变过去对学生单一的学习成绩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发展性评价。
期中或期末结束,通过每日四星、每周四星、每日记录本、班主任日志、听课记录、常规考核记录和平时巡课情况反馈记录等材料评选出“高效教学之星”和“教学设计最优化之星”。
(2)主要措施:
领导小组加强每日常规检查力度,做好记录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通过层层评选,真实的选出实施高效课堂建设、实现教学设计最优化的教师和学生,以此带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实施教学设计优化活动的行动策略 1.第一阶段:宣传发动、统一认识
领导小组召开各年级学科备课组长(教研组长)会议,安排相应老师外出调研学习,旨在动员、讨论形成共识;各年级召开学科组(教研组)会议,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2.第二阶段:试点探索、改进充实
在全科组开展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益为主旨的课堂模式的完善活动。实施活动要:
瞄准一个目标——低耗时、高效益、轻负担、高质量; 贯穿一条主线——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合理安排好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现三个转变——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三维并重;
摒弃五个无效的训练——无效的提问、无效的讨论(互动)、无效的训练、无效的作业、无效的反馈。
具体要求:
课任教师全员参与,人人展示,组中推优,重点发展。所有教学人员继续必须展示,从中选取优秀者,学校安排专门时间集中展示,优胜者推荐其参加各级公开课、优质课、观摩课的评选活动。
各教研组认真组织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活动主题就是“改进、完善、优化”。各教研组认真组织教师听评课。各种公开课必须按照“一课两上三讨论”的要求认真准备;评课重心围绕是否达到教学设计的最优化,评定各个环节设置是否趋于最合理。
学校定期检查、抽查教案,重要标准就是是否按照教学设计的优化备课,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定期组织“高效课堂、优化教学设计”研讨会,及时改进、丰富、完善教学设计的优化。各教研组要全员参与学科教学设计优化的课题研究,及时进行阶段总结,形成小结材料上报学校教务处。
建立高效的教学设计反思机制。各学科备课组要求每个教师每节课、每单元教学结束后写《教学反思笔记》,每学期结成一份教学设计反思报告;通过多层面的反思、整改达到升华,使每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3.第三阶段:不断完善、推广实施
在现阶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学科教学设计最优化模式,渗透于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练习课等课型。
4.第四阶段:优化模式、课堂定型
不同学科及学科的不同类型课教学设计形成模式,完成学科教学设计优化的课题结题报告。
六、构建高效课堂、优化教学设计的保障措施 1.科学教学行为
(1)教案的书写除了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外,重点放在学生发展与学情、社会需要与行情、学法指导与考情及其学生认知规律、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堂语言的精练上。
(2)研究并逐步推广教案(教学设计)、学案合一。(3)设立“自助餐”。“自助餐”是教师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拓展知识、开阔视野、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课外探究性作业。“自助餐”的份量要适中,针对性要强。
(4)教师通过谈话、探究性讨论、作业布置(考试)批改等方式分析了解学情,尤其注重有讲必练、有练必改、有改必评,最大限度地发挥以“训练为主线”的作用。
(5)继续坚持“四精”原则:精选、精讲、精练、精评。2.加强教学研究(1)加强集体备课:各年级各备课组以备课组长为中心,每节课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案的设计、作业的选编都要集本组教师智慧,要围绕构建高效课堂这一目标,积极推行“四步式”集体备课模式:主辅(个人)说课——集体研讨——课案生成——个性反思与设计。
(2)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3.加强教师培训
以课程改革为重心,以构建高效课堂、优化教学设计为突破口,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充分发挥研训一体效应,促进教师发展提高。
第五篇:浅谈三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优化范文
浅谈三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优化
推荐词: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必须切实抓好课外阅读。有效的课外阅读对帮助学生巩固课内知识,提高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到语文素养都有着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大凡语文素养较高的人,都是得益于课外阅读的。因此,要提高三年级学生的语文水平,就得了解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倾向,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从中获取知识,受到熏陶。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它为学生语文学习提供了“良好的语文环境”,“广泛的阅读天地”,对学生课内学习是重要的补充,对形成“大语文”教学体系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透过丰富多彩的读物内容,学生将吸收精神养料,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学生还能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读写能力,对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有重大的意义。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某段时间的运用就可以提高。而是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一个步骤,一个环节扎扎实实地落实,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
(一)开辟渠道,激发阅读兴趣。
俗话讲得好:你能把马牵到河边,却并不能强迫它喝水。确实如此,开展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至关重要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一旦他们感觉到知识趣味无穷,博大精深,他们就愿意在知识的海洋里徘徊遨游,寻找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利于顺利开展课外阅读。
1、诗句启发法。老师可以用“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博览群书,而晓天下。”等成语和诗句来启发、熏陶学生,让学生懂得多读书对提高自身的习作水平与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2、名人名言激励法。老师可以经常向学生讲讲高尔基、鲁迅、老舍、朱自清等中外名人名家热爱书籍,如饥似渴地学习的故事,并把他们有关读书的名言张贴在教室里。如“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身上所有一切优秀的品质都要归功于书籍??高尔基。”使教室营造出一种爱读书好的良好氛围。
2、优秀读物引导法。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读物。如童话寓言故事、少儿科普知识、名人故事等,激发学生对课外读物产生兴趣。
3、课内外结合法。课内的讲读内容是什么,就向学生介绍并指导阅读有关内容的书刊,使课堂教学成果扩大、深化。如《草船借箭》学完后,同学们一致认为周瑜是个妒忌心强的人,这时我问:“周瑜真是这样的人吗?我们凭一件事评价一个人是不全面的,课后请同学们认认真真读读《三国演义》,然后再来谈谈你对他的了解。”又如课内讲了《一夜的工作》,课外就可以让学生阅读《大地的儿子??周恩来》;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前,可以引导学生读《爱徒生童话集》,使语文课堂教学向课前课后凸现它的张力,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求知欲。
4、活动促进法。
(1)组织比赛和评比。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学生阅读,既渴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评,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这一心理特征,可以在阅读课上组织一些活动,比如:“阅读大王知识竞赛”、“读书摘记展览会”、“群英荟萃??故事大王讲故事”、“读书心得交流会”、“成语接龙赛”、“朗读比赛”“课外阅读手抄报”等活动,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以赛促读,激发阅读的兴趣。
(2)开展游戏和表演。兴趣的源泉还在于运用知识。具体形式小品、有相声、猜谜打擂、童话剧表演、对联上下句等。如学生阅读了《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中的《不动脑筋的小白兔》一文,可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按人物角色化装进行表演,运用自己的语言技巧,辅之以表情、动作。创造性地重现文章的形象美、音韵美。通过情景再现,提高学生审美情操,让学生感受美、评价美、鉴赏美、创造美,以演来促读,调动了学生自读文章的兴趣。
经常开展以上一些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学生不断体会到阅读带来的甘甜,让一次次丰富多彩的活动转化为一股股催动学生多读、好读的内在动力,从“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我乐读”。
(二)推荐读物,广开阅读书源。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道德高尚的人谈话。”对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能力。当他们在茫茫书海中寻觅时,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注意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合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让学生读自己喜爱的书。如《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调皮的日子》《格林童话精选》《科学家故事》等有趣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的少儿读物,均是孩子们爱吃的“零食”;还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上下五千年》《强国之路二十年》《小故事大启发》《刘胡兰》等有思想性的书籍也是他们必吃的“精神食粮”;《今天我是升旗手》《兔子坡》《男生贾里》《转校生》《女生贾梅》等反映孩子们现实生活的作品也是学生的最爱。
2、推荐的书籍思想内容要正确健康。小学生识别能力差,我们一定要让他们阅读思想正确、健康的作品。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清是非的能力,让学生从思想上、感情上对一些低级庸俗的黄色书刊产生反感,坚决抛弃。另外,过多地揭露社会阴暗面的作品也不宜给小学生阅读。
3、题材要广泛,体裁要多样。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起,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 所以推荐的读物首先要注意趣味性和广泛性。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文学、数学、史地、生物等通俗少儿读物,儿歌、童话、寓言、科普读物、优秀作文等多种文体。这样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的宗旨,达到“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均任歙张”的境界。小学生一般最喜爱阅读故事性强的故事书,教师除了帮助学生选择这类书外,还应介绍和鼓励学生读历史、地理故事、游记和各种科普读物、科学文艺读物,从小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4、推荐的书籍语言要生活活泼、规范。读物的语言文字应明白流畅、生动活泼,要规范,使小学生从小学会用普通话,减少方言、土语和不规范语言的影响。
5、选择读物要配合小学语文教材和小学各科教学。寻找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点是必要的,在课内学习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再读读原汁原味的作品或类似的书,向课外扩展延伸、触类旁通。如学了《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两篇课文后,向学生推荐《奇妙的大自然》;学了《军神》、《倔强的小红军》、《飞夺泸定桥》后,推荐《长征的故事》;学了《恐龙》《海底的世界》后,推荐科普读物《海洋的秘密》、《动物世界奇谈》;学了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后,介绍读《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学习了《赤壁之战》、《草船借箭》后,介绍读《三国演义》。这样,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使学生“课内精耕细作,课外跃马平川”。对小学生来说,最好结合教材,指导课外阅读。比如结合记叙刘胡兰、黄继光等英雄人物的课文,阅读有关革命回忆录、故事和小说;结合课文阅读有关的历史故事书;结合常识性课文和自然教材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等。此外,学生的课外阅读条件不同,教师要配合学生、家长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完善班级图书角,把学生个人零散的图书集中起来,供班级集体轮流阅读。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图书的作用,又培养了学生关心集体的品德。
(三)重视培养,养成阅读习惯。
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依赖于良好阅读的兴趣,而良好的阅读兴趣又依赖于学生在阅读中对成功的感受。为此,教师应为学生感受成功提供更多机会,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情感、态度、时间上,老师应教育学生持之以恒,将课外阅读作为一种学习习惯来培养。久而久之,习惯养成了,读书便成了他们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读书便成了生活的需要。、培养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
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要经常强调阅读的卫生习惯:如,要注意阅读姿势,不要躺着或歪着头读书;不要在吃饭、走路、乘车、光线太强或太暗时看书;读书时眼睛和书本的距离要适度;不要让孩子养成边读书边做小动作的陋习,如东张西望,挖耳挠腮,吃零食,摆弄小玩意儿等。孩子本身的身心特点发展有过程,这一阶段的孩子好动、自主性差,所以他们能够自主持续的时间比较短,所以这一点需要老师和家长有一定的监督措施和奖惩措施,从而更好地强化这一习惯的养成。
2、培养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
教师教会学生读书要有自己的计划,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阅读能力去确定阅读的内容。有目的地阅读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无目的阅读只是消磨时间,浪费时间而收获甚微。有目的地阅读能提高阅读的效率。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如:以积累知识为目的,可以精读;以欣赏为目的,可以朗读;为了消遣,可以速读浏览;以搜集资料为目的,可以略读等。
3、培养学生专心阅读的习惯。
所谓专心,就是身心合一,聚精会神。要养成这一习惯,必须做到:1)姿势要端正。端正的身心容易唤起注意、记忆、思考等各种心理历程;2)环境要安静。阅读时应尽力避免干扰,做到安静、空气清新、光线适度;3)作息要定时。作息无规律是分散注意力的主要因素,学习时应该专心致志,游戏时应该尽情地玩,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有利于专心阅读习惯的养成;4)学习场所固定。学习场所单纯固定,可以控制心理倾向;5)养成默读的习惯。默读能提高阅读速度,而出声阅读不仅速度慢,还会出现口到眼到心不到的现象。
4、培养学生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 古人也强调“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边读书边圈、点、勾、划,这样有助于抓重点,深入理解。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当然,“动笔”的方法习惯因人而异,我们应该就如何记笔记用笔记对孩子进行定期的个别指导。
5、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从本质上讲,阅读过程就是思维过程。阅读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在孩子们阅读的过程中,必须培养孩子阅读思考的习惯,纠正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一不良习惯。指导孩子读书时常问“为什么”和“为什么不”的习惯。针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问自己“为什么”,可以由表及里,深入思索;问自己“为什么不”,可以培养逆向思维,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创造性思维。
6、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语文学习效率来自眼、耳、口、脑的共同活动,读了一篇文章后,学生还可以做摘录,记读书笔记,或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记下来,然后整理读书笔记、生活日记,这对学生积累资料、活跃思想十分有益。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能力,我在上学期布置学生做读书笔记时,要求摘录以下几个方面:1)文章的出处与作者。2)好词8个。3)佳句3句。在这个学期,结合语文学习的需要,对第三项加深难度,摘录佳句并点评,还增加了一项:归纳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经过一阶段的训练,我发现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所进步,在几次语文调研考试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7、培养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
阅读时常常会碰上生字或不理解的字与词的意思,如果就此蒙混过关,会让学生难以正确理解。如果手头有本工具书该多么惬意啊!因此,我们要着重培养孩子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我们要适当地加以指导,并且身体力行,常常和孩子一起带上工具书,多创造机会强调带工具书阅读的好处,使孩子们紧记在心,付诸行动。
8、培养学生读书要坚持不懈
学生做事缺乏持久性,在培养学生读书习惯时,需要学校、家庭共同督促学生,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在学校,师生互相推荐好书,一起读书,促膝交流读书体会;在家里,家长也可以与孩子一通“亲子读”,坚持与儿童一起浏览阅读,鼓励儿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加强指导,提高阅读实效。
利用语文课、阅读课和兴趣活动课这些阵地,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读书的方法,包括合理安排读书时间、掌握一般读书程序,认真领悟读书要求,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做读书笔记等。
1、合理安排读书时间。(1)晨读??短新闻发布会、五分钟读报、优秀诗文诵读。(2)课前?? “书海拾贝”、“谈天说地三分钟”、“成语沙龙”、“一分钟演讲”。(3)晚上记自己喜欢的新闻;搜集、剪贴自己喜欢的信息资料,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4)小组共读、个人自读、亲子共读,每天总阅读时间不少于2小时,并做阅读笔记。
2、掌握一般读书程序。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掌握中心,最后写出读书笔记。读报也要有阅读顺序,即先要通看所有版面,略知全部内容后,再抓住重点细看,掌握文章内容。
3、认真实施读书要求。一为眼到、心到、手到;二为不懂就问,善于思考;三为要与“说话”、“作文”紧密结合;四为持之以恒。
4、掌握基本读书方法。
要想切实提高学生阅读的实效,得教授课外阅读的读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浏览。”显然,精读、略读都是阅读的基本方法,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只有精读与略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精读。精读即逐字逐句精研细读、咬文嚼字的阅读方法。正如朱自清先生在《国文教学?序》中所说:“阅读有时候不止于要了解大意,还要领会那话中的话,字里行间的话──也就是言外之意;不能读得太快,得仔细吟味,这就需要咬文嚼字的工夫。”精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增强语言修养,提高语文能力,也是培养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精读是培养阅读能力最基本最主要的手段,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
(2)略读(即浏览)。主要针对一些内容长的书籍,例如名著:《水浒》、《西游记》等。它的特征是翻看读物,首先要先看序言、目录,后开头、结尾,然后从头至尾地浏览,力求迅速准确地从全局上把握读物的脉络和主旨,明确主要内容。略读的目的是把握全篇的大意,得其要领,因此,在阅读中,对某些难点,只要不影响对整体的把握,可采用“一绕为进,以避为进”的办法,不在一处多耗时间,对于长句,要善于抓主干,遇到难词、生字,只要不影响对大意的理解。可以跳过去,以免影响进度。读书要善于抓住关键性词句,抓线索,抓文眼,拨冗去繁、提纲挈领,搜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和信息。
5、指导书写读书笔记。
(1)批注笔记法。学生在阅读时使用我设计的符号在书上作批注。如: “△△、??”表示重点词句,“**、~~”表示优美词句等。(2)提纲笔记法。让学生把读过的文章写成内容提要,或是让学生把读过的文章理成结构提纲。(3)摘录笔记法。如:摘录词句、段落、小知识、名言警句等。(4)心得笔记法,即写读后感。由于三年级学生作文刚起步,所以要求应降低,写时只要抓住原文的要点,写出自己的点滴感受与想法即可。
(五)开展活动,巩固阅读效果。
为发挥课外阅读活动的综合效应,可以结合学校活动,如“校园童话节”“演讲比赛”“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外国文化周”等,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课外阅读情况的检测,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来巩固阅读成果,检查阅读效果。
1、开展“三会”。即故事大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心得会。发动学生把自己从课外读物中学来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娓娓动听地讲述出来,采用音像结合手段欣赏佳作,从中获得教益。配合习作指导或习作讲评交流读书心得。
2、开展“三赛”。即速读比赛、朗读比赛、知识竞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阅读,对所选的诗歌、散文作表演朗诵,并设计一些读写方面的基础知识题,让学生竞答或书面回答。
3、开展“三评”,即评比读书笔记、评比优秀墙报、手抄报评比。可以是摘抄,分门别类、简明扼要;可以是归纳,概括得当,说服有力;可以是感想类,联系实际,体会深刻。
通过“三会”、“三赛”、“三评”,更深层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促进他们在读书中增长知识,拓展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