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几点探讨
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几点探讨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数学教学生活化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小学数学正在逐步的改变与现实生活脱节的现象。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源于生活,也必须根植于生活。”教师应结合这一特点,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的具体事物中学习及掌握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数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366-01
知识源于生活,数学也不例外,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的明确解读我们不难看出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数学的学习对于小学生的作用不单纯的表现在平时的成绩上,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还应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得数学更加学贴近学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所带来的快乐。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1、数学教学生活化更利于师生之间交流沟通
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互动的持续发展过程。数学回归生活可以使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的畅通,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开放数学课程。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以及生命力,师生之间无障碍沟通,为数学课程的顺利发展添加动力。
2、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是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及利用者。教学生活化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认真的观察留意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将这些素材挖掘、创造、整合成为可供生活化教学使用的素材,进而拓宽学生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通过素材的采集丰富了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增加了对于社会对于生活的关注度。从而提升了教师对于教学、对于学生以及教材的研究能力,进而提升教师的素养以及教学技能。
3、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以生活为依托,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起来,注重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的和谐发展。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促进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更加有利于改变以往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应用意识以及实践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应用策略
1、教师应致力于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挖掘他们身上的潜力,使他们能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健康、均衡的发展,然而要想实现教师的这个愿望首先要求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例如:数学虽然属于科学的学科范畴,但依然要求数学教师具备相应的人文素养。由于数学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化,然而生活化教学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目标是使学生更加容易的融入课堂,感悟知识,因此对于数学教师的人文素质要求也就毋庸置疑。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非教学因素的干扰,一些年轻的教师原本是一腔热血投身于教育事业,但当遇到外部因素的干扰时,便无法摆脱失去了信心与斗志的,又何来积极的探索教学之道。外部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有时不可避免,但问题的根本在于教师的自身修养,以及自身的综合素质还不够,因此无法摒弃外部的干扰、以从容乐观的心态来面对问题。长此下去不仅影响到教育教学的开展还有可能影响到学生。因此教师要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学习,不仅是自身文化知识的丰富,还应努力提升自身的修养以及提高道德水平。这样才能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适应社会的各种变化以及发展规律,真正的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2、筛选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生活素材
首先教师要努力的钻研教材,详细的解读教材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只有将教材进行透彻的研究分析,了解了教材的意图,才能合理的选择把握生活素材,才能够在众多的生活素材中提取出易于学生接受和掌握的,最能帮助教学目标实现的生活素材。还应注意的是教师应合理的把握根据教材的目标实现的原则,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教材有效的整合。例如:在学习“两步计算法解决问题”时,看到例题中出现的依然是买东西的场景,学生这样的场景见到的太多了,估计不会提起太大的兴致。这时便联想到每天为学校送水的李师傅,李师傅这几年一直为学校送水,由于天天见面学生们对他比较熟悉都热情的喊他李叔叔。于是笔者将这一场景引入到教学中“同学们大家猜一猜李叔叔每天要送多少水?”此时学生的热情高涨起来开始不停地猜测,有的说100千克、有的说1000千克等等。此时学生们都迫切的想知道具体的数据。于是笔者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数据的搜集,首先他们到饮水机出找到了每桶水的重量,然后分析李叔叔每天要给每一间教室和办公室送水,他们又算出了学校有几间办公室,几间教室。将办公室与教师相加就得出了李师傅每天送出多少桶,然后用总桶数乘以单桶的重量,便得出了总的重量。当同学们最终算出了李师傅每天送水的总重量不仅惊叹,他们感叹李叔叔的艰辛,产生了由衷的敬意。这样的课堂设计不仅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一举多得。
3、情境设计要促进学生思考探索
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当中必须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当中着眼于对学生的引导及启发,开发其创造性的思维,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以多种途径进行问题的分析及解决,使其在无形中形成创新意识,从而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起求知欲望,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环节以及教学情境的设计上要明确、简约,不要过于复杂繁琐,如果教学环节过于复杂会将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到情节上从而忽略了对于情境中数学问题的探索。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可以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及认识。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可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
参考文献:
[1] 吴 亮,浅析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应用策略[J].教育技术导刊,2014
[2] 刘宏波.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几点探讨[J].信息教育技术,2013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惠州市洛塘小学
二年级
陈丽婷
学生学习各科知识后有什么用处呢?学语文,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思想品德,可以学会做人的基本规范;学科学,可以对这个世界的原理有所了解,那么学数学呢?小学数学应让学生能在实际的生活中运用起来。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在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那么要怎样才能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呢?我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问题情境一数学模型一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根据这个模式,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创设情境,提供给学生具有开放性、生活性、现实性的信息,从而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现在我使用的是北师版二年级的数学教材,当学生学到第二单元《购物》的时候,我设计了如下生活情景:假如我们来到了文具店,你想买那些文具?这些文具多少钱?你带了多少钱? 围绕“购物”这一主题我设计了这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这样的设计,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背景材料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数学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了丰富的实际生活的内容。同时这样也能使学生 在实际的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情景时能想起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二、数学语言生活化,理解数学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普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交际中,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如何,尤其是在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将抽象化的数学,使学生形象地接受、理解。一个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如果老师在教导小学生学习的时候使用抽象的数学术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降低。反过来,老师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那么这样会使课堂效率事半功倍。
例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我把它说成“角的兄弟姐妹”,把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又把教学长度单位改成“长长短短”等等一系列有生活趣味的数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又有用。
三、通过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归宿。我们应该指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让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有趣,使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通过把数学经验生活化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来自我身边的生活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问题的有力武器;同时也获得进行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
例如,我在教导学生学习北师大二年级数学的《测量》时,让学生自己拿出尺子量出课室里的物品的长度,自己体会物品长与宽的长度比例,然后让学生测量自己家的厨房、卫生间等的长度。又每单元的知识学完后,我还组织学生说说本单元所学知识与我们生活中哪些问题有关,你可以怎么运用学到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让学生展开想向的翅膀,吸引学生的参与,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情境中体验数学,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第三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摘要: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从小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 新课标 生活情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新课标》也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从生活经验入手,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二、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为家庭的装潢设计一个购物计划;又如学过“人民币”后,可指导学生到超市购物等。
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第四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素质教育开展至今已有若干年头,各个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们都在摸索中前进。笔者所在学校一直很重视素质教育,结合岗位,笔者对利用生活中的具体情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浅析,对小学数学的有力开展做了一些探索。
1.新课改文件指出数学作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和环节,可以帮助人们在生活中进行必需的计算、推理等日常操作,同时数学也可以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赖以发展的思想和方法,是其他技术进步的基础。利用生活中的情况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能让小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抽象成数学理论和模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由于在生活中对数学知识进行了巩固和深化,容易对所学知识进行升华。
2.利用生活中的小例子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能将生活进行抽象化概括,让小学生从心里喜欢数学、愿意学习数学知识。由于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相对较低,理解力有限,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需要使用一定的教学策略让抽象的数学变得形象起来,这样学生才能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学习起来也更加有激情、有活力,效率也更高,效果会更好。
3.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例子、场景对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对于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完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如果数学老师在讲课中,将生活中的一些小例子、小场景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并让他们在一定的情境中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为了减少高分低能现象的普遍发生,相关教育工作者从小学开始就要注意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在生活中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无疑将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本文对如何在生活中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在生活中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在生活中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有益探索。
第五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验方案课题第一学期研究计划
本学期是科研课题《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的第一学期。根据课题方案及实验教师、实验班学生实际,特制定本学期实施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二、工作思路
坚持科研为本,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改革意识,扎扎实实地进行课题研究,向“科研型”教师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以培养学生数学生活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科研管理和研究体系。
三、实验步骤:
(一)、形成阶段:
(1)、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2)、进行学生数学学习现状的调查工作。
(3)、制订实验方案,进行申报工作。
(二)、实施阶段: 三月份:
(1)、召开全体实验教师参加的课题会议,布置本学期的课题实验开展及实施计划。
(2)、根据中心组的实验计划,结合实验进展情况,制定本学期实验计划《按月》。
(3)、课题领导小组下到部分实验班随即听课,与师生座谈交流,调研课题进展情况。
四月份:(1)课题实验展示课,实验教师互相听评课。(2)、实验教师参加中心小学观摩课听课。
五月份:(1)从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误区、反思等各方面进行交流。
(2)、实验教师参加中心校开放周听课活动。(3)、上交一篇课题实验论文进行交流。
六月份:(1)、从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的的意义、能力培养、课堂实例、误区、反思等各方面进行交流。
(2)、通过面试采集数据,与其它非实验班级进行对比,了解实验进展及成效,及时进行反馈。
(3)、期末召开全体实验教师总结会议,实验教师上交课题阶段总结。
四、实验的目标:
(1)、构建“(积累)生活经验——(发现)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验证)生活经验”的课堂教学模式。
(2)、让学生在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理解、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数学特有的数感、符号感和空间感等。
(3)、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知识和技能去分析、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能力。
(4)、通过研究,激发数学教师教学和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