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名师论坛发言材料:对语文有效课堂的追问
小学语文名师论坛发言材料:对语文有效课堂的追问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下午好!
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的机会,下面我围绕着有效课堂,结合语文课程改革动向,谈谈自己几点粗浅的认识。我发言的题目是《对语文有效课堂的追问》
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探讨的课题。
何谓“有效课堂”?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问题。这种实际效益的评判标准主要看我们是否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精力和物力获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教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教教师“学会教学”的过程。有效教学既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也依赖于学生有效的学。
怎样才算是一堂有效率的课?当我们上完一节课,不用等专家和领导评价后才知道是否有效,只要问自己四个问题,就知道这堂课的效率如何。
追问一: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获得多少?
这是明确教学目标的问题,教师应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明晰,简洁、可测。每一节课我们心中要清楚应该教什么?
要准确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首先需要深入思考,我们的语文课到底应该教什么?
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
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学五分之四时间用于讲一篇篇课文,语文教学改革,主要也是聚焦在如何讲好一篇篇课文,怎样提高讲课文的效率上。语文教学竞赛,也是在比谁讲得精彩,讲得有深度,有新意,有水平,没有人更多的关注到学生的问题。
有关课程专家在指出:
课改10年,反思语文课程和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
一是基础不牢固。
二是小学生进入阅读晚,阅读能力弱。§
三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差。
我们的“语文课程担负着学习语言的任务,担负着运用语言的任务,特别要强调的是运用的能力。”
中国小语会理事崔峦明确指出:
“要深化课堂阅读教学的改革,和内容分析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实现由内容分析的阅读教学向策略指导的阅读教学的美丽转身。”
那什么样的课可以认定为是教语文呢?
如果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能够明确地说出这堂课“学会”了什么语文知识或语文学习方法,在听说读写能力方面接受了哪些训练,有哪些新的收获和提高。
§
我们要把发展儿童语言放在首位。
语文课不是学习课文的思想,而是学习课文的语言,从而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文本解读的立意要立在文本解读中哪些方面更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而不是内容的理解
这些理念让我们明确了今后语文教学的训练重点。我们要用这些新课程的理念来支撑自己的语文教学,以此为依据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并以此导航,引领学生步入语文教学的美丽殿堂。
追问二: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 这是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课堂效率是与时间挂钩的,离开了时间就无所谓效率高低。
比如同样是一个章节的内容,有的教师用一节课就能让学生掌握,而有的教师要用两节课,甚至还要占用学生课外的时间,显然前者比后者更有效。当然教学效益取决于在单位时间内学生是否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它是学习效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有效课堂就是向40分钟要效率,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应是当堂要完成的任务。平时我在课堂上尽量做到“定目标、快节奏、大容量、惜时如金,讲练结合,当堂训练”。突出体现“学一点、记一点、会一点、知识当堂消化”的原则,这样才会省时有效。
追问三:让学生怎样获得?
这是教学方法的问题。
目前的教学方法很多,《论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中国教育学刊》
铁律之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铁律之二:先教后学——以教导学 铁律之三: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
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要凸显阅读方法的学习过程。
好的先生不是教师,不是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老师理解出来的。不要让学生感悟老师的感悟,儿童有自己的个人智慧。阅读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方法的掌握。
课堂教学的三个回合
§
第一回合:整体感知,这是从整体层次上的一个理解;第二个回合:还是理解,是分段地理解,虽然与第一个回合相比,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深入的了解与感悟,但仍旧摆脱不了“理解”的范畴;第三个回合:通过老师的归纳、提升,让学生弄清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等等,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还是理解,只不过外显在不同层面的一种理解。
课堂教学的三个回合
§
这样的三个回合下来,学生一步步理解了课文,教学也就结束了。整个教学过程是:从“理解”到“理解”,再回到“理解”,是一种“理解式”的语文课堂教学。
以下内容主要都在投影片。
追问四:是否每个学生都达成了教学目标? 一节课的效率高不高主要看达标率。如果目标合理而适度,学生就应当堂达标且要人人达标,只有少部分学生达标的课不能算是好课。因此在课堂上尽量做到堂堂清,人人清,还要做到“步步清”。比如一重点段的背诵,就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的背诵,然后让同学相互检查、相互帮助,向老师汇报.大家都过关了就是“步步清”了。只有把课堂教学的每一步都夯实了,每个学生都检查到了,才能做到堂堂清。这样做看似耽误时间,其实是节省了重复劳动的时间和课后大量作业的时间。
“堂堂清”的方法很多。如当堂内容让学生当堂练习,教师逐一批改。这样做,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大,也不能全部看完。另一种办法就是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2人一小组、6人一大组,先由小组的两个人相互检查,大组长复查,教师巡回检查。这样一个少不了,能够覆盖到全体学生,班额大点也不怕。
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教师才能省心省力,也才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魏书生说的“只有懒老师才能培养出勤学生”就是这个道理。此时,教师在下课时才能自豪地说:“这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我班内的每个学生都掌握了。”这就是一堂好课,一堂有效率的课。
上海特级教师唐懋龙老师有三个课堂追问或许会给我们的课堂评价带来一些启示。
§
他说:“语文课的评价我们可以给个新标准,每位教师上完课后都要这样追问一下自己:
§
第一问:我是在教课文还是在教语言? §
(这其实是语文味的范畴)§
第二问:我们是要教知识还是在教技能? §
(这其实是语能味的问题)§
第三问:我们的学生是否都学会了?” §
(这是语效味的问题)。”
这样的追问会引导我们更加专业而深刻的来评价我们的课堂教学。
如果一名教师在课后能对以上四个问题做出明确回答,就知道自己的课是否有效,也可以从这四个方面来评价其他教师的课。
老师们: 教学之道,是为人道; 教学之理,是为人理;
说到底,教学是一种人格品质的教学。学生真实发展的课堂才可能是最有效的课堂!
让我们的学生拥有坚实的语文基本功,这是对孩子们最大的人文关怀!
第二篇:语文名师论坛主持词
新汶街道中心小学语文名师论坛活动主持词
一、语文老师签到。
二、主持内容
各位老师:
为促进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有效落实,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搭建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加强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进一步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现开展我校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论坛活动。
此次论坛主讲名师孙兆红老师,为我校语文骨干教师,教学成绩优异,曾获新泰市优秀班主任,新泰教学新星等荣誉称号。
下面欢迎孙兆红老师做报告《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大家作好记录。
大家有什么异议与问题,可以与孙兆红老师互动交流。
如没有什么问题,请填写好论坛活动记录表,填完后交上来。总结:围绕构建高效课堂,孙老师谈了几点要求与心得,希望老师们回去在自己的课堂上多去实践与探索,真正构建高效课堂。
新汶街道中心小学教导处语文教研组
2013年10月28日
第三篇: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追问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追问
方兴未艾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激励着热衷于教育事业的教师们进行了诸多的开放性教学实践,也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反思,使得教学实践由“开放”走向了“回归”。有效教学研究的兴起,正是为了在“回归”阶段能够将新课改革推向更为成功之路。问题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是很受青睐的,而要使之有效,又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笔者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问题教学法中的有效追问。
一、有效追问的界定
有效追问是教学过程中教授者(教师)为使学习者(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把握学习内容所作的再一次或更多次的提问,是一种为使学习者更好地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问题式教学方法。它可以是建立在教授者已提问题的基础上,也可以是建立在学习者所产生疑问的基础上。
在诸多教学方法中,有效追问占有着独特的位置,也起着其独有的作用,其特性有:
1.有效性。有效,字典里有两种解释:一是能实现预期目的;二是有效果。追问当中的有效就是教授者有成效,学习者有收获,二者应是均有所得。这是与有效教学相一致的,有效教学也就是要让教者行之有效,学者学之有果,否则只能视为无效教学。
2.追问性。问题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带着问题意识来组织教学,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到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环节,使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追问是提问的一种方式,也是问题教学法的一种,它是在对话教学模式中产生的一种在原有问题基础上再次提问的教学方法。问是为了答,问是手段,答是目的。
3.灵活性。追问不同于一般的提问,因为它是对原有问题的再一次提问或更多次的提问,不能主要靠预设,而是要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灵活多变。它可以看作是对教授者原有问题的补充,也可以看作是对学习者所产生疑问的解读。
二、追问如何做到有效
与有效追问对应的自然是无效追问,无效追问存在着这么几个特征:一是简单化,问题太浅显易懂,学生不用思索或不用怎么思索就能解决;二是选择化,例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这样的问题,学生知道不是一就是二,没有价值;三是模糊化,问题无明确目标、无明确范围,学生不知所云,一头雾水;四是偏难化,问题难度过大、超大,不是学生现有能力所能解决的。
由此可见,要使追问做到有效,必须改变日常教学过程当中常常容易犯的这些毛病,力争做到这么几点:
1.目标适中。打枪要切中目标,说话要切中要害,追问亦是如此。在追问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目标明确,切不可含糊其辞,否则有限时间的课堂教学会因无明确目标的追问导致兜圈子现象或放羊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消耗和浪费。
2.难易适度。追问同样要讲究难易程度。太容易,则等于白问;太偏难,则等于不问。追问一定要符合学生回答问题能力的实际,否则根本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要么停滞不前,要么失去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3.内容适量。追问的内容并非多多益善,不可像连珠炮似的一发而不可收拾,要让学生把握得了,接受得了。适量的追问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的提高。
4.方法适当。方法往往能决定做事的成败,要使课堂教学中的追问成功,就得讲究一定的方法,最好是步步前进,层层深入,这样能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把握好学习内容。
5.时机适合。追问是动态的,这是由其灵活性所决定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握好追问的时机很重要,超前则没到火候,滞后则又冷却了。追问应当是在教师抛出问题后,学生有待思考,又把握不准的时候;或者学生发现了疑问,急于寻求帮助解答的时候。
三、有效追问的类型及运用
实际上,有效追问,在课堂教学当中十分常见,应用也非常广泛,甚至有可能早就被我们运用过了,而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简要谈谈其类型与运用。
(一)类比追问
案例1:在上《藤野先生》一课时,有同学提出第一段中的“清国留学生”为什么要打上引号,我就顺便问了一句,第二段中的“中国留学生会馆里”为什么要用“中国留学生”并且没加上引号。让大家思索了一会儿后,有学生很快就作出了回答:清国留学生打上引号是反语、讽刺,证明鲁迅是非常痛恨清朝的那些纨绔子弟的,中国留学生则包括了留学日本的学生当中还是有像鲁迅自己一样的有志之士。
从这一段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类比追问是把相似或相近的两个问题(内容)放在一起,将一个问题作为另一个问题的铺垫或桥梁,从而帮助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这个追问是产生在学生发生疑问的基础上,老师的问起到了辅助性的疏导作用,能让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二)对比追问
案例2:同样是上《藤野先生》一文,在问及鲁迅在仙台受到仙台医专职员的优待一节与刻画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时,我让学生将匿名信事件一节对照起来理解。同学们很快就理解了,鲁迅写仙台医专职员对他的优待是正面衬托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的,而日本“爱国青年”的匿名信事件是从反面衬托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的。
由此可见,对比追问实际上是把相对或相反的两个问题(内容)放在一起,在对比过程中,寻找异同,使问题迎刃而解。在这个案例里,老师的追问起到了推动作用,通过对比追问,将学生不理解的问题放到了一块儿,学生也就很容易理解了正衬和反衬,从而较好地把握了学习内容。
(三)即时追问
案例3:
师:这里面有一句:“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大家说说,谁在“叹惋”?
(一会儿后。)
生1:我认为是渔人。
师:理由呢?
生1:因为渔人看到了外面复杂的世界,而他进到桃花源以后,看到的却是一片平静的景象,他为桃花源里的人没有经历战乱没有看到外面多彩的世界而“叹惋”。
生2:我认为是桃花源里的人。——因为桃花源里的人生活得非常安定,现在却听到了外面乱七八糟的生活环境,所以他们感到“叹惋”。再说,这句话中的“此人”就是指渔人,是他讲给桃花源里的人听的,桃花源里的人听了以后才会这样反应。
生3:(不等老师作评点)我认为应该是桃花源里的人和渔人。
师:刚才的两个同学讲得很有道理,你又提出了一种新的看法,那你能不能向大家详细地解释一下,你为什么这么认为?
生3:因为“皆叹惋”的“皆”是“都”的意思,说明包括了桃花源里的人和渔人。还有,桃花源里的人生活得那么好,却听到外面是那么乱,所以惊讶;而渔人生活在战乱当中,却碰到了这么一个好地方,所以也感到惊讶。
本案例是笔者教授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一节。有些问题,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学生回答问题往往喜欢只说其然,而不说其所以然,在学生说出“结果”的时候,教师即时追问原因,使学生明白回答问题并不是张嘴就来的,而是要有理有据,必须落实到文本上。这种追问起到了回拉的作用,因此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说出了最令人满意的答案。可见,即时追问,就是要抓住时机,让学生既要回答出其然,也要回答出其所以然。
(四)预设追问
案例4:
师:谁来朗读一下?
生:„„道狭草木长(cháng),夕露沾我衣„„
众生:读错了,读错了。注释里面有,读zhǎng。
师:你为什么读cháng ?
生:我知道注释里念zhǎng,但我觉得读cháng显得更优美,草长得长,才显得路很窄。
师:大家的意见呢?是不是有疑问?
生:我也觉得读cháng好,读cháng是形容词,读zhǎng是动词,这里用形容词肯定好一些。
师:我也觉得读cháng好,草木长就是说明草木长得茂盛,大家只要夏天去过田间小路,就会发现长长的草会把小路覆盖住,路面显得很窄很窄,这样读更有意境。而且从词性来看,形容词显得柔美,动词太生硬。看来他提出来读cháng,比书上的注释还要好。
这是教授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中的一节。“道狭草木长”中的“长”基本上每一届学生都会在这里出现问题,因此笔者也每次都预设好,等候追问,颇有一点守株待兔的意思。那么,对预设追问的理解也就不言而喻了,就是在学生最易犯错或发现疑问的地方,预先准备问题,当问题出现后,顺势追问学生,以期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古诗文中字音字义的疏通本是极枯燥的内容,学生在学习时都不那么乐于接受,自然也不那么会引起人的兴趣,这时进行一定的追问,能起到激趣的作用,也让学生的思维迸发出火花。
(五)层进追问
案例5:
师:“通过这几个同学的问答,我们就不难知道,‘记’是一种文体,是用来记载、描写事物的。既然‘记’是一种记事的文体,那么它同样要具备哪些要素?”
学生齐答:“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师:“对。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然后完成一张表格。”
当有个同学回答“人物”一栏时,他只说了人物的名字,我赶忙追问:“不要只说人物的名字,请简要介绍一下。”这位同学在文中找出了相关的语句并读了出来。我又问:“姐姐几岁开始演出?”“5岁。”大家齐答。“妹妹呢?”“8岁。”“有什么感想?”这一下,同学们不由得发出了一片赞叹声。
这个案例是关于《观舞记》的,在理顺“记”的同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卡拉玛姐妹精湛的舞艺,笔者先要求学生回答“人物”时不要只停留在说人物名字上,接着又问了两个几近小儿科的问题,通过数字的相减,学生一下子体会到了卡拉玛姐妹那令人销魂的舞蹈,也是来自刻苦的长时间磨练。这种问法就是将问题一步步推进,由浅层带入深层,使学生水到渠成地完成对所学内容的解读。
关于有效追问的类型,肯定不止这一些,有待进一步总结和探讨,在运用过程中也不能死搬硬套,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中灵活把握。
有效追问虽是有效教学当中的一个很细小的教学方法,但在教学过程中却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只要我们理解了什么是有效追问,在课堂教学中使追问行之有效,充分发挥其作用,我们的语文课堂肯定又会增添一股活跃的气氛,我们的新课改又会增加一缕灿烂的阳光。希望本文能给语文老师们一些启示。当然,由于笔者的水平有限,文章当中肯定存在着不完善甚或是遗漏的地方,希望能得到更多一线语文教师的批评和指正。另,本文沿用或引用了一些研究者的部分观点,如果没有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笔者是完不成此文的,故在此借机一并表示谢意。
刘红霞,周金平,语文教师,现居浙江杭州。本文编校:舒坦
[1] 2
第四篇: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深度解析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深度解析》
索取号:G623.202/1307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深度解析》共收集了王崧舟、窦桂梅、闫学、武凤霞、刘发建、郭初阳等6位名师最具争议的6堂课的课堂实录,并附有或褒或贬的评课文章,其针对性、理论性、建设性,无论对名师本人,还是对广大一线教师,都是极富启迪的。
丛书从最切合教师实际需求的角度出发,或以案例,或以课堂实录的形式,展示名师课堂的方方面面,教师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直接吸收。例如,《小学语文名师同课异教实录》精选了10篇课文的同课异教实录,20位名师的精彩课堂得到原生态的呈现。又如《小学语文名师作文课堂实际》荟萃了20位名师的20堂精彩作文课堂实录,精到的评析与反思帮助我们把握名师作文教学的精髓。
《大师谈教育激励》
索取号:G473.6-53/9220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大师谈教育激励》讲述了:这套“大师讲坛”丛书,按照教育类别从浩瀚的大师创作中遴选出经典的教育篇章,将大师们的教育思想和智慧系统、集中、分类地呈现给广大读者,为读者亲近大师提供了一条比较便捷的途径。依我看来,这套书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主题鲜明,丛书共有10个主题,如《大师谈启蒙教育》《大师谈教育沟通》《大师谈教育激励》《大师谈儿童习惯培养》等,这些主题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甚或是将来,都是大家最为关心的教育话题,也是教育中最为重要的话题;二是内容经典,丛书所选取的文章是在以人为本的教育前提下,从众多的大师著作中选出的经典教育美文,都有一定的高度,融故事性和哲理性于一体;三是大师众多,丛书所选大师以教育家为主,囊括了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和科学家等,既有先辈,也有就在我们身边的智者。
《周恩来精神风范》
索取号:K827/1194
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内容简介:一代伟人周恩来一生坚定信念毫不动摇,为党为国英勇奋斗,坚持真理求真务实,顾全大局高风亮节,秉公用权两袖清风,心系群众鞠躬尽瘁,艰苦朴素克勤克俭,不管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周恩来的精神风范就如一座丰碑、一面旗帜,始终熠熠生辉,始终充满力量,始终激励和鼓舞人们奋力前进。《周恩来精神风范》以周恩来精神风范为主线,以大量史实为依据,围绕周恩来廉政勤政、爱国爱民、党性修养、发扬民主、坚持真理、务实创新、艰苦朴素等方面,叙事说理,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周恩来精神风范和人生真谛。
《口才大全》
索取号:H019/406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
内容简介:本书内容全面、讲述清晰、案例生动、体例新颖,每章都以理论精要与实用技巧相结合,从而更好地说明了各类口才的重要特质。可以说它既是一本指导训练口才的学习书,也是一本具有收藏价值的工具书。
《成长的书香:升级版.散文卷》
索取号:I287/3444
出版社: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内容简介:《成长的书香》(升级版散文卷)由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谭旭东主编,收录了当代儿童文学最具有实力的作家,他们中的张之路、曹文轩、秦文君、梅子涵、金波、黄蓓佳、常星儿、邓湘子、殷健灵等可以说代表了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水准。他们中不少人是文学多面手,有的是著名的理论家,有的是著名的科幻文学作家、童话作家、散文作家和诗人,他们的创作不仅仅构成了几代人的童年经验,而且还建构了当代中国儿童文化的大厦。
《不可不知的400则成语典故》
索取号:H136.3/0064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内容简介: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典故则是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书的故事或词句。它们是中国汉字文化中的两朵奇葩。口头讲述或书面文字当中如能恰当使用,可收言简意赅、点石成金之功效。成语和典故一般都有出处,其中相当一部分出自唐宋以前的典籍。往事越千年,如能追溯、穷究,可得探源寻根之趣,还可增长文史知识,在使用时可更切合语境,言外之意更为深长。
本书从浩如烟海的中国成语中,精选400余条经典的成语及其相关的故事,并通过对所选词条的诠释,找到其原始出处,尽量提供最为丰富的文史知识,以期让读者能有阅读一遍即知识见长的收获。全书行文严谨、规范而不失幽默、风趣,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第五篇: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堂心得体会
观摩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
心得体会
六枝特区折溪乡隆茂小学 唐江
这次有幸聆听了几位名师的教学观摩课和讲座,使我深受震撼,真正感受到了“新课程,新理念,新思路”带来的新变化。同时我还 领略了老师们的风采,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那深情的爱;感受 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 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 发展以及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三位名师的课,展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这次听的几节课,在他们的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健康发展。建立了和谐、民主的师生 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他们以不同的教学方式展现了新理念下课堂教学的风貌,在他们 的教学中不仅充分展示了教学内容的显性因素,而且发掘了隐性情感 因素。他们能恰到好处的把教学内容隐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提 炼,以情生情。从他们的授课中可看出,他们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设计每个 教学环节,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达到 “思维活跃流畅、创新精神涌动”的最佳境界,真正行之有效地改革了课堂教学,把素 质教育真正落实实处。
听名师讲课,如同与大师对话。短短两天的学习,使我深切体会 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
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教育素养,更要有不断学习、多思多想 的意识,这才是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的关键。在新的课改理念下,如何使教学工作焕发出新的光彩,是我们值 得深思、感悟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以名 师为榜样,研究他们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思想,为己所用,取人之长补 己之短,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更趋完美。走近名师,感受名师,更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们一生的事业,教室是我们的舞台,学习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想真正拥有自 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须勤奋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识的甘露,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2012 年 6月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