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时间:2019-05-13 01:56: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效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效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第一篇:有效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有效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宣威市榕城初级中学

初中语文 晏 春

一、阅读教学教什么?(活动一:头脑风暴——阅读教学教什么。)

课前我们都会思考三个问题:我为什么教?每一堂课都是有目的性的,我为什么教这堂语文课?从大的方向讲,为什么教语文?依据新课程标准,我们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学生能够灵活自如的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从小的方面讲,我为什么要教?其实就是教学目标。我要带着学生走到哪里去,教什么,这是选择教学内容的问题。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们必须选择一定的教学内容来教。

比如说现在我要达成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诗歌情感的目标,反复诵读是方法,品味诗歌情感是目标。要品味诗歌情感,第一要选中诗眼,第二抓住诗歌意象。诗眼和诗歌意象是我的教学内容,有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第三点才是考虑怎么教的问题。所以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他和其他的学科不同,语文学科最大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有很大的随意性,我们可以教这个,也可以教那个,可以指导学生学这个,也可以指导学生学那个。因为我们的教材的是文学式的。如舒婷的《致橡树》,我们可以教学生鉴赏诗歌,可以教学生品读诗歌,我们可以教诗歌的意象,也可以教诗歌的感情,也可以教成指导学生的婚恋课。教学的内容涉及到一个选择问题,所以王荣生教授说“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目标错了,方法再好都不起作用。如果把《致橡树》教成婚姻恋爱指导课对吗?这还是语文课吗?不是!所以,为什么教决定了我教什么,教什么决定了我选择什么方法来教。阅读教学教什么?教三方面的内容:言语内容、言语形式、言语细节。语言是共性的东西,是一个民族规范性的系统,言语是每个人对语言的运用,比如我说的话就是言语,鲁迅先生的作品就是他的言语。一篇文章由内容和形式两部分构成,把言语细节单独提出来,是因为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感就是要靠文本细节。

(一)言语内容

文本讲什么,一篇文章讲什么。包括事件、对象、理论、情感、人物等。

比如《泥人张》这篇文章,全国课赛上老师是这样处理文本内容的:一节课他就解决一个问题——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他的设计很精妙,他带学生先梳理几个生字词,叫学生用上这几个生字词把文章讲一遍,再叫学生以泥人张的口吻讲文章讲一遍,最后又以海张五的口吻讲一遍故事,还有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讲这个故事,这样就解决了事件这个问题。对象涉及到说明文,说明文要重点关注说明对象的特点。理论多涉及议论文,如议论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我们要关注论点,论据。不论散文、戏剧还是小说,都涉及到情感。文学即人学。文学作品都是饱含感情的,没有感情就没有文学作品,作品的感情要带着学生分析。如《老王》这篇文章我们就要带学生分析老王这个人物形象。但是在分析文章感情的时候容易出问题,脱离文本,容易走偏。有位老师在上《背影》时,带着学生概括了《背影》的主题——父爱,接下来他就带着学生讨论父爱的体现,怎么感受父爱,怎么报答父爱。这样他就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语文课脱离文本去搞活动,就是非语文课。一定要用语文的方式来把握作品的感情。所以有的专家提出了“取意于精神,落脚于语言”的观点。《背影》我们已经把握了父爱,就要再回到语言训练上。语文教学就是从语言开始,最后落脚到语言上。如余光中的《乡愁》,我们把握了爱国情感后,要回到诗歌语言中品析,而不能带学生去讨论祖国和大陆统一的问题。

语文教学是通过言语所承载的内容来学习言语,非语文教学是透过言语去发现或获得言语所承载的内容。虽然学科之间没有壁垒,要彼此沟通,但沟通的结果不是使一个学科消解。昆明的一个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讲的一节课,内容是《背影》,上完课后,他解读《背影》的主旨就是父爱,学生也体会到了这个父爱,这个时候老师设计了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特别精妙:老师出上联,叫学生来对下联,上联是关于父爱的,叫学生来对下联,这个过程当中就培养了学生推敲语言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让学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比如说《背影》我们还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写作环节:我们可能曾经对父爱抵触过、忽略过,请大家想想生活中父爱的细节,写一小段话,这样的设计就把我们的思想教育和语文能力就结合起来了。我们的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思想教育也要和语文能力一起,不能把它分开,分开了就不叫语文教学。我仍要强调一点,脱离文本搞活动都是非语文课,所有搞的活动都是为了学生深入的理解文本,不能脱离文本去搞活动。语文教学内容选择必须遵循语文性。

(二)言语形式

言语形式就是指文本是怎么说的。

在阅读教学中,不但要关注讲了什么,更要关注怎么讲的,怎么写的。语文阅读教学要关注形式。“教材无非是例子”,以形式为主,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标志。

记叙文:顺序 倒叙 插叙 结构 手法 语言 说明文: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 语言 议论文:论证方法 结构 语言

说明文的教学更容易上成非语文课,过分关注内容,而忽视形式。如《死海不死》,要教授言语形式,要抓住什么?

(活动二:小组活动探讨)A:生动性 B:趣味性 C:说明方法 D:说明顺序

我听过一个特级教师讲这篇课文,先讲题目,问题目可不可以换,再讲文中第三段与第四段可不可以调换,最后重点带学生探究这篇文章的趣味性。这是文章一个重点问题。整堂课更关注文本形式。

(三)言语细节

沉入文本,从言语的细微变化把握作品的意蕴。语文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言语的细微之处品味,感受言语的神经末梢,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内容选择需关注文本细节。

品析《愚公移山》中下面两位人物的语言,你发现了哪些不同?(活动三:学员自由发言)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语文阅读教学要深入文本,抓住文本细节。案例:苏轼的《赤壁怀古》(活动:学员分享交流)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一位参加全国课赛的老师这样上: 教师教学生反复诵读后,设计了三个问题:

1、“风流人物”可否换成“英雄人物”?(“风流人物”体现的是周瑜的风采神韵,使内容更丰富。)

2、“小乔初嫁了”中“初”可否换成“出”?

(小乔嫁给周瑜是建安初年,赤壁之战是建安十三年,已经嫁了十多年了,都变成老乔了,为什么还用“初”?为了衬托周瑜的得意,风流。)

3、写了周瑜,为什么还要写自己?

(写自己两鬓斑白,寸功未见,而周瑜已经建立不朽功勋,为了衬托周瑜。)

这位老师就是带学生品味诗歌的言语细节,深入解读了以后,三个问题老师已经带领学生把形象、情感都解决了。

李清照说:词,别是一家,他反对苏轼以诗为词,用写诗的方式来写词;反对柳永的以赋为词,以写赋的方式来写词;反对辛弃疾的以文为词,用写文章的方法来写词。词就是词,用其他的方法就变调了,就不正宗了。我们语文课要守住语文也别是一家,一定要守住语文性。现在存在的问题是思想性和语文性怎么来结合的问题,我要强调的是思想性是通过语文性来体现的。比如说:我经常使用的方法是反复诵读中品味诗歌的感情,反复诵读就是我们语文的方式,让学生反复的读,读了以后他就明白了;另外一种方法是品词品句中明白诗人的爱国之情。我们语文老师要对语言特别的敏感,比如说大家来看看这一句话:“粮食不卖给八路军”、“支持越南反抗美国”,断句不同它的意思就不同。语文阅读一定要回到语言训练上,在把握了文章主旨后,可以在教学中设计读写结合的环节,《背影》中,教师可以设计读写环节,让学生写写生活中体现父爱的细节,这样学生学到了阅读方法,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活动四:开怀一笑:《我爹》的笑话)

二、语文阅读教学怎么教?

(一)明确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这是新课标的核心内容。归结起来有以下几项: 你更关注哪几项?(活动五:畅所欲言聊素养)语文情感 语文德育 语文习惯 语文积累 语文技能 语文知识

语文情感:对语文科目的情感,对语文的喜爱。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喜欢语文,热爱语文。

语文德育:渗透,《出师表》“忠”的思想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中。北师大《语文课程论》的调查显示 95%的中学语文老师都关注语文技能和语文知识。但是我们要让学生有好成绩,我们可以借鉴曲靖一中特级老师的做法,语文老师第一个学期都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完全接纳你,完全接纳语文。让学生完全崇拜你,好的关系带来好的教育。若你和学生的关系都是对立的,那么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不喜欢语文,热不热爱语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首要原则。若一位考生中考语文考了116,考试结束就把语文课本烧了,再发条短信骂语文老师,他成绩再好,他对语文有感情吗?你能说他语文素养高吗?所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感情很重要。一旦学生对语文有了感情就好办了,到了初二初三就轻松了,有了感情,他会主动去建构,主动去学习。

语文习惯:语文老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语文习惯。培养学生三个核心习惯:天天阅读、天天写作、天天练字。一个有良心的语文老师一定会做三件事:带着学生阅读,教会学生写作,带着学生练字的。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一开始不要限定。不要一开就给他选《红楼梦》《水浒传》《名人传》,他不喜欢,不感兴趣。一开始你就叫他读《红楼梦》,他读不懂就有严重的挫败感。要允许学生看闲书,尝到甜头,先培养阅读兴趣。不要附加条件,不要写读书笔记。

(二)制定合理的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根据新课标这一要求和“阅读”在这一要求中的位置,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

新课标中对初中语文阅读能力训练作如下规定:

1、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

2、感受课文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4、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课的句子或段路。

5、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的语句。

6、看出课文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课文的思路和中心意识。

7、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体裁特点阅读课文。

8、从课文的内容中体会作者的态度或观点。

9、就课文的内容、语言、写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10、体会课文中的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

11、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

12、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

1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4、集中注意力默读课文,不动唇、不指读。

15、用一定的速度(每分钟500字左右)阅读浅显的文学,把握大意。

16、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

17、用摘录或制卡片等方法积累阅读的材料。

18、写读书心得笔记。

新课标中多次出现了“感知”“感受”、“体会”、“欣赏”、“了解”、“理解”等字样,这些词语就其实际是对学生将课文的语言描绘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感觉方面的能力作出的要求,即语感能力方面的要求。人们常说,打球要有球感,跳水要有水感,下棋要有棋感„„语文教学呢?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是通过对阅读材料的语言训练,加强学生敏捷的、准确的“语感”能力,这就是素质教育前提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而现实的语文阅读教学与此目标完全背驰。上海师大中文系副教授张家平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是有灵气的,但现在的语文却是支离破碎的,一篇名家名作从整体上把握它,就会有美感,但相关的文章常常被肢解,在教学中,抽出一段话甚直几个词,翻来覆去地分析其所谓的深刻含义,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要用这几个词,这使学生思维越来越僵化。”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的制定要合理,要能体现语文阅读教学的语文性、基础性、综合性。要明白行为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可测量、可评价、可理解的

(三)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与言语内容雷同)

教学内容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语文性(用语文的方式来解决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语文性就是用一些语文的方法教会学生语文知识。)、基础性。注重细节的选择。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把思想教育与语文能力结合。不能脱离文本搞活动。

(四)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要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要依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要依据学情选择教学方法,而且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实用性。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有三种:

1、启发性的教。

教要少教,要启发性的教,比如说《老王》,我读了老王之后,有一个地方特别值得推敲一下,就是我们去散步的时候,看见老王经常从一个巷子出来,出来之后我们就问他那个地方是不是你的家?老王说:住这儿多年了!为什么不说是我的家?这个背后有什么东西?说明他是一个人住,他认为家应该还有其他的人,他是一个孤苦伶仃的老人,他没有任何家的温暖,虽然房子也许是他的,他也不认为那就是家,这体现了老王的一个形象:孤独、贫困。

例《老王》:“住这多年了。”

2、针对性的教。

李镇西的教,注重生成性。导入进去后,开始读,要么朗读,要么默读。15分钟后每人提一个人问题,把问题写在黑板上,问学生应该讲那几个问题,老师集中讲那几个问题,这样一来学生注意力特别集中,那几个问题大部分同学都不懂,不懂他就需要,听得特别认真。学生的需求满足了,这样的课堂就高效。

初三的阅读教学更要有针对性的教。我们的月考试卷,考完了不要立马发下去,先研究试卷。共性的问题,一起讲,个性的问题,单独讲。这种教学就是有针对性的教。

3、创造性的教。

老师备课要非常认真。内容不同,方法不同,步骤不同。老师就是导演,关键在导。例:曲靖一中原初中部的主任段老师去富源教学扶贫,他上了一节课。段老师原来在曲靖一中上课上得很好,很精彩,但是到了富源他的哪种方法就无法推行,那里的学生是农村的中学,学生呆头呆脑,方法学生从来没有用过,段老师马上变了一种教学方法,并且把教学目标砍掉三个,只留一个:以老师的讲授为主活动为辅,原来在曲靖一中是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讲授为辅,所以学生马上就活跃起来,马上就达成教学目标,所以我们要依据学情来选择教学方法,学生不同,教学方法也应该不同。《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学法有三种:

1、积极的学。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叫学校不叫教校?为什么我们学堂叫学堂不叫“教堂”?因为我们的教学是以学为主!但是今天我们的教学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不教就不学,学生永远处在被动的状态,这个是不行的!教学的本质在于唤醒,不是逼着学生学。唤醒学生,让他跟着你学。可以用目标来唤醒,也可以用美德来唤醒学生。让学生在语文课上获得成就感,让学生感悟语文文字的美。

2、深度的学。

这一点针对老师,精心设计问题。如《老王》设计了三个为题。

3、独立的学。

未独立之前,要“扶”,随时准备放手。

(五)准备支架

1、预设支架

2、生成支架

3、及时性支架

导入支架:整个教学活动的一个非常小的环节,一般不超5分钟。时间过长,不利于后面内容的突破。但也不可小瞧导入环节,导入的作用:“未成曲调先有情”。情境导入和问题导入效果比较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导入:准备了十张纪念碑的图片,让学生排序。学生无法做到后,在进入文本研读。《中国石拱桥》中,给你一张石拱桥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大拱和小拱的关系,学生总说不好,老师才说:“有这样一位桥梁专家,能把大拱和小拱的关系说的很准确,同学们想知道吗?”这样的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导入支架普遍存在的问题:主题先行。什么是主题先行?就是讲课前就把文章的主旨、感情告诉学生。例有的老师在讲《背影》时,这样导入:这是一篇有关父爱的文章。读了这篇文章,我们对父爱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样的导入是糟糕的导入。主旨都揭示了,最后你还讲什么?这样的导入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语文阅读教学是有过程的。“言——象——意”。

对比支架:文本句子的对比。

《背影》中两组句子对比: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我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秋天的怀念》中两组句子的对比: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母亲就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听着我的动静。

提问的支架: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要问的巧妙。直接问好?还是曲问好?问题一定要有智慧性、启发性、想象性、层次性。简单的问题留给后进生,让后进生获得一种成就感。经验性的问题要深入文本五理解。如《背影》中写了四次背影,重点写了哪一次?为什么?这样的问题50%的学生可以答。创造性的问题要结合文本,深入思考,发挥想象。《皇帝的新装》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皇帝游行结束,回到皇宫,他会怎么想?评价性的问题,层层深入,最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有人提出:一堂课提四个问题就可以了。忌“满堂问”。

如李茂孔《老王》的三个问题:

1、老王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些细节知道的?

2、“我”是个怎样的人?你又是从哪些细节知道的?

3、“我”如此对待老王,为什么还会感到“愧怍”? 他这三个问题具有智慧性的,层次性的。

(六)走流程

学生学习——遇到问题——教师帮助——解决问题——学生发展 语文阅读教学就是问了解决问题,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时,教师要给与适当帮助,通过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问题,使学生获得发展。

三、怎样评价初中语文阅读效果?(活动六:小组各抒己见说评价)

(一)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二)看是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具体可从以下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看:

1、教师方面:(1)教学设计思路

(2)课堂结构安排(导入、提问、言语训练、小结、作业„„)(3)教学方法是否灵活

(4)教学基本功(专业知识、语言表达、教态、板书„„)

2、学生方面

(1)学生的参与度(主动?被动?情感体验„„)(2)学生语文能力的检测(考试、作业、背诵„„)

第二篇:浅谈初中英语作文教学有效策略的实践

浅谈初中英语作文教学有效策略的实践

英语写作作为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考的升学竞争中,它的成绩的高低直接成了影响学生能否升入理想高中的重要因素。现行教学过程中,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较之语音、词汇、语法的教学出现了相对滞后的现状,加上学生平时的训练较少、重视度较低,出现了写作水平较低的问题。笔者针对学生“有话不会说,有篇无力谋”的英语写作现状,进行了有效探索,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实践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课后写作训练,以期探究出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策略。

1.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英语写作方法

1.1从细处强化学生语言学习四种能力的训练

听、读、说、写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环环相扣、相辅相成。针对课本现有的素材和内容,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充分挖掘,从中找到这四种能力训练的,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英语写作进行有效指导。

关于“听”。听力在英?Z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生会读、会写的一个前提条件。教师在学生听力训练的过程中,不仅要让他们能够听到相应的内容,更应该让他们将所听的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学生表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写作训练的一个过程。在这个“听”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灵活领会到所听的经典篇章在语言应用方面的突出点,能够知道一些典型的词组、句式是如何进行表达的,掌握常用的时态、语态和其他语法手段。如此,通过对一个模块、一个单元、整本书内容进行一个系统的训练,在拓展了学生词汇量、知识面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语感水平,从而在潜移默化中积攒了大量的作文写作素材。

关于“说”。会说英语是会写英语一个前提,也是初中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现行教材的每个单元甚至没一个模块中都有对学生“说”的针对性训练,这种训练往往是围绕着单元的主题展开的,如果学生能够在这个训练的环节中把握好,自然将所说的内容落实到字面上,也就是“写”的能力的一种体现。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规范地说、条理地说、精彩地说。从最简单的“打招呼”“见面问候语”“自我介绍”等等入手,进而掌握一些复杂的语言应用。在创设场景与条件的英语口语训练中,学生会从产生用英语说话的想法,到主动喜欢上用英语说话,从而为英语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听、说的基础之上,“读”和“写”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过程了。

1.2强化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

经过听、说、读等方面能力的强化训练之后,学生在词汇、语法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沉淀,这个时候,学生能够运用所学习、所积累的内容进行按部就班的写作训练,但是写出来的文章缺乏生机和活力,如此,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成了一步的训练重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设置一些画图作文或者情景作文,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话、片段续写、情景想象等形式进行训练。

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多幅图示,让学生以”Lily’s Busy Day”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00字的短文,内容要求符合图意,语意连贯,句式规范,字迹工整(在训练的过程中给出学生第一句It was May 8th yesterday.)。学生首先要看清楚图画的内容,然后通过自己对图画的观察和想象,进行写作,这样的训练方式,不仅有情境真实感,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强化针对性的课后训练,让英语写作学习更加有效

2.1要切实增加学生的词汇积累

词汇作为英语写作训练中最基本的要素,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保障,要让学生的作文读起来有生机、有味道,就需要锻炼他们一种善于从众多的英语单词中提取和运用最恰当的词语进行写作的能力。因此,加强学生的词汇积累、丰富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基础性工作。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文内容的学习中、在课外素材的听力中、在课外阅读的积累中慢慢沉淀丰富学生的词汇量,通过“词汇积累大赛”、“我所制作的词汇卡”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引导学生学会对优秀篇章进行借鉴

学生在最初写作的时候,很难一下子就写出称心如意的作文,而模仿成了写作初期实效性非常明显的一种训练手段,优秀的写作范文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借鉴,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写作的技巧和套路。另外,在借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一些典型的句型、表达方式等背诵下来,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获得相应的语言知识,另一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短时间内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2.3加强学生写作实践方面的练习

如果说,在英语教学中大量词汇的积累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基础素材,模仿写作的阶段为学生提供了技巧的话,那么写作实践练习则是让学生将这些素材转化为“生产力”的一个重要阶段。教师在强化学生写作实践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形式的创新,譬如让学生编发英语短信,以微信的形式进行每天的英语“微写作”,写简单的英语小日记,师生同题同写作等等,这些积少成多的写作训练手段,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学生乐于写作的过程中,从而会慢慢地提高写作的技巧和水平。

总之,英语写作训练和水平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需要技巧的掌握,更需要坚持不懈的实践和训练,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在润物无声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第六中学)

第三篇:有效教学设计策略

有效教学设计策略

一、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1.发展性

所谓发展,简单地说,就是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取得的进步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就是每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这种收获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从不想学到想学、从想学到学好的变化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上。有效教学设计体现在学生个体身上,还应充分考虑个体的差异,不硬性规定“步子”大小,不强求全班同步行进,允许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需求、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选择各自的发展目标和目标达成的先后。有效教学设计要体现适合于不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异步运行”的学习环节。

2.开放性

有效教学设计立足于课堂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教学内容以教材为范例,从单一的书本知识向学生的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拓展,将学生的个体知识、直接经验以及学习环境看做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方法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提倡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与心灵对话,让学生多一些感悟、体验的机会,多一份参与的激情和动力;问题解决从答案唯

一、解法唯一向条件、问题、解法和结果的适度开放转变。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习能力。

3.生成性

有效教学把预设看做是生成的前提,没有充分的预设,就不可能有预期的生成。对于处理好预设外的情况,传统课堂看成是一种意外收获,有效教学则当成一种价值追求;传统课堂看成一种教学机智,有效教学则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因此,有效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要多一些弹性灵活的成分,以便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涌现的各种信息,及时修正原有的教学设计,灵活机智地选择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有效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

4.反思性

教学设计是一个连续的、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构思于课前,展开于课堂,调整于过程,完善于课后,环环相扣,动态发展。反思是修正、完善教学设计的前提,是提高后续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必要环节。教学设计只有适合的,才是有效的。

二、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

1.教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对教学过程具有指导和定向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有效教学要求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将目标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期待和达成学习目标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有效地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反思与校正,从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2.知识呈现情境化

情境对于教学的作用论述颇多。其中,德国一位学者的比喻,十分精辟。如果将几克盐放在你面前,你无论如何难以下咽。但是,当将这几克盐加在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人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生机活力,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3.学习方式多样化

有效教学设计改变了原有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倡导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突显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学习《化学·必修2》“苯分子的结构”时,可按“创设情境一自主学习一活动探究一教师点拨一得出结论”的方式展开。

通过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亲身体验科学家当年研究的困惑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苯分子结构的理解和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4.解题训练建模化

解题是提升学习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也足检验学习结果的一种常态形式。有效教学设计重视建模在习题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建模帮助学生形成解题的基本思路,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并通过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的训练,体现建模优势,掌握建模方法,提高解题效率,起到“以不变应万变”的作用。建模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一个概念、一条规律、一种反应类型甚至一个虚拟体系都可以成为一种思想模型。

5.课堂小结图示化

课堂小结的作用不言而喻,方法灵活多样。但课堂小结毕竟已接近课堂教学的尾声,有些同学把它当成下课前的序曲,注意力开始分散。因此,课堂小结要组织学生共同参与,要围绕学习目标用“关系图”把构建的知识体系、学习的重点难点、解题的思想方法和基本模式等勾画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课堂小结具有归纳引导、简洁明了、形象直观的特点,发挥画龙点睛、强化目标、点拔校正的作用。

有效教学设计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我们反对以教师教为本位的过度预设,需要以学生学为重心的精心预设。这种预设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体现学生的学习特点,反映学生从旧知到新知、从已知到未知、从生活到科学、从经验到理论的有意义学习过程。要研究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应的生活经验背景;哪些内容学生能够自己学习和掌握,不需要教师详细讲解;哪些知识是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引导和讲解;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教学的兴奋点。惟其如此,才能使预设具有针对性、生成性,才能通过教师有效的教促进学生有效的学,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第四篇:浅谈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有效教学的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教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怎样才能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获并拥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于学生素质的积淀,缔造有效、甚至高效的课堂教学,这是课堂教学改革走到今天,许多同行们都在苦苦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下面我就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

一、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定位目标

教材是新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位教师去研究,去开发。只有认真研读教材,领会教材,才能把握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数学是一门系统的科学。作为教师只有认真通读全套教材,才能系统的分析教材,准确地把握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把握每个知识点在教材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在充分理解后,做出准确定位。例如,“观察物体”是苏教版新课标教材“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分别安排在二年级下册、三年级和四年级上册,要求却是不同的,二年级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这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不要求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三年级年级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 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简单物体或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而四年级继续教学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换。这三个年级的内容既有连续性又有发展性,层层推进,拾级而上。教学中如果有了这样的理解作基础,就能准确定位各个年级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更强。因此,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是每一个教师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

二、创设有效情景,实现有效合作

1、创设有效的学习情景。

情景创设应贴近生活。情景不仅应是现实的,还应该是承载数学知识的一个平台,是改变枯燥、抽象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学应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用儿童的眼光去寻找那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并且与儿童的生活背景密切相关的素材,创设使他们乐于接受的学习情景。情景创设是内在需求。它不仅应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应该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点燃学生心中探究激情,成为学生继续学习新知的“内在需求”。有效的情景创设能促进学生进行较为深刻的数学思考,有利于解决问题。情景创设应重在启迪思维。有价值的教学情景应在生动的情景中蕴含一些有思考力度的数学问题,教师只有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具有“数学味”的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的碰撞中得到提高与升华,让他们始终处于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中。在进行《年、月、日》的教学中,我先请同学们猜谜语,猜一猜老师带来了什么东西,投影出示: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这一谜语学生非常感兴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

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学习方式,但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不一定每节课都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把握合作学习的契机才能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当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而这个任务又可以分解成几个子任务,由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一个子任务,依靠集体的力量来完成这个学习任务时,是开展合作学习的较佳时机。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时,教师可把探究内角和的任务分为探究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三个子任务,由学生分别来完成探究任务,最后达成共识,概括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当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疑难问题或对同一问题 看法有意见分歧,需选择解题策略或求得共识时,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片断中,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拥有主动权。学生团结协作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用不同的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方法大致有三种①、长+宽+长+宽②、长×2+宽×2③、(长+宽)×2,最后讨论评价出最简便的一种,也就是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公式也有它的简洁美。这样,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数学课成了活动的课堂,创造的课堂,学生从中体会到探知的乐趣。

(3)当创设的问题情景具有开放性,学生有不同的思维,对问题的探究有不同的见解时,也是组织开展合作学习的好时机。例如,我在教学“13-5”时,我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再思考准备怎么算,并将自己的算法在小组内交流。有的是通过数的方法得到答案的;有的是用破十法算出答案的;还有的是用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算出答案的。这些不同的思维相互碰撞,让学生学到了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且有利于他们进一步优化自己的算法。

三、关注学生情感,进行有效评价

1、评价形式应具有民主性和多样性。

要使评价具有实效性,首先要创设民主评价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评价、善于评价;其次,评价形式多样化才能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可采用单向评价,即师评生、师评组、生评生、生评组;双向评价,即生生互评、组组互评、师生互评;自评,即生自评、师自评.教学民主能提供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学生的心情愉悦,乐于接受知识,在这种气氛下,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这样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来,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增强对数学的热爱之情。在教学中师生应处于平等地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心理环境。总之,教师应充分尊重信任学生,做孩子的朋友,到孩子中去,一起玩,一起学,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用心交心,“用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教师学识的厚积薄发、人格魅力,对生活美的追求,都会影响和熏陶学生,促进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

2、评价方法应具有客观性和针对性。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主要针对教学活动中师生参与的主动性和活动质量等情况进行评价,为了使评价具有针对性、客观公正性,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一些评价方法,如评价学生参与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倾听别人意见是否认真,表达是否流畅,能否有礼貌的质疑、解难,能否主动交流自己的想法,能否主动参与讨论,是否有较好的领悟、归纳别人观点的能力等。

3、评价语言应具有激励性和发展性。

课堂评价教师应使用丰富的、激励性和发展性的语言,师生的交流也是彼此情感的交流,教师一个亲切、鼓励的眼神,细微有效的动作,热情洋溢的表扬语言,能缩短彼此的距离。“亲其师而信其道”。当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老师的“没关系,老师想你是不小心说错了。”“仔细想,你一定会说出来的,老师相信你。”“你是很棒的。”……都能让学生感到别人对他的尊重,从而诱发学习热情。如“你真行”、“你大胆发言,积极动脑,一定会成功”、“这样下去你会越来越优秀”等,或用一个眼神,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亲切的抚摸等肢体语言表达对学生的肯定与赞赏,改变过去不加思考、脱口而出,随意性无效夸奖。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当然,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一定要认真的指出来,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这样的评价方式才恰当有效,才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有效策略,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爱学,使学生能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阅读:2850 次

第五篇:有效教学设计策略

有效课堂

有效教学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倡导开放、生成的新知识观,视课堂为开放、动态、生成的知识系统,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过程的评价,倡导、鼓励学生从事知识的探究活动,体验知识的原创过程,感受知识生成的激动与欢欣,关注交往与沟通,师生之间的交往被看作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关键因素,强调了合作、交流、“共同体”对教与学的作用,强调文化与社交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以强调教与学的社会、语言、文化和政治环境。就是指师生共同努力,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完成教学任务,就是指“有效果(高)、有效率(快)、有效益(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即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教学策略,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这告诉我们,教学方法是丰富多彩的,因人而异的,有效的教学策略难以固化,更不能单一;策略是否有效,取决于这种教学策略是否有效地实现了“减负增效”,我们既强调“因地制宜”,更强调“量体裁衣”,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相适应的教学策略,而且要用心地进行长期实践,既要“慎思之”,更要“笃行之”,只有如此,才能积淀成相应的教学智慧。有效教学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探索和琢磨,一步步地积累。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一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二激励学生勤于思考,提倡学生自主地思考。三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实际上活动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四学习的过程是经历再创造的过程。倡导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突显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要让学生带着兴趣,心情愉悦的去学习。为了增强学生信心,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的进步要及时的予以表扬。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随之增强,这样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为了让学生学得有效,除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外。对教师能力要求

(一)课堂调控能力。上课是个动态的过程,课堂上许多生成性东西不可预见。面对课前没有估计到的这些教学问题,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改变既定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教学活动上。要学会循循善诱,要把一个大问题,难问题,破解成几个学生易于接受的小问题,环环相扣的问题,最后学生水到渠成的得到答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开发思维,拓展训练,引导学生到达目标。让课堂“活而不乱”,既有温度,又有深度。学法指导使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可能学会学习。激发起学习积极性后,要保护这种积极性,让学生始终处于亢奋。学生的兴奋点在上课后的15分钟,那么如何调动保护,就得需要技巧,如加强纪律要求,表扬与批评等。教育的最大技巧就是“爱”,当你拥有一颗爱心的时候,你也就拥有了一切教育技巧,教育艺术。如导入的技巧,提问的技巧,评价的技巧,都源于爱。

(二)信息反馈能力 ,课堂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需要教师及时捕捉来自于学生的各种信息,通过分析,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从而引发新的学习。有效教学设计

1发展性,就是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取得的进步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2.开放性,有效教学设计立足于课堂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从单一的书本知识向学生的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拓展,教学过程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与心灵对话,让学生多一些感悟、体验的机会,多一份参与的激情和动力 3.生成性,有效教学把预设看做是生成的前提,没有充分的预设,就不可能有预期的生成。对于处理好预设外的情况,传统课堂看成是一种意外收获,有效教学则当成一种价值追求;传统课堂看成一种教学机智,有效教学则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4.反思性,教学设计是一个连续的、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构思于课前,展开于课堂,调整于过程,完善于课后,环环相扣,动态发展。实现有教课堂教学,必须先以追求最佳学习效果为目标进行较完备的教学设计。因此,有效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要多一些弹性灵活的成分,以便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涌现的各种信息,及时修正原有的教学设计,灵活机智地选择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有效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基础性目标是国家规定的数学课程学习目标,是人人必须达成的;发展性目标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心理需求等,促进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目标。有效教学应该在学生实现基础性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努力实现可能的发展性目标。尊重差异,提出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就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分层要求,要了解和研究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有效教学要求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将目标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期待和达成学习目标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有效地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反思与校正,从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教学目标”设定之后,教师需要大致确定用何种“教学方法”来实现这些预定的目标。有效的课时计划不仅要考虑具体的教学方法的使用,更要考虑方法组合模式的灵活运用,即包括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及课堂管理因素的组合。应该使之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对学情有充分的了解,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深入钻研教材,力求设计出符合实际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教学方案,并通过实践不断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教学方案更加完善,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要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分配教学过程基本环节的基本时间,在确定教学目的和目标后,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复习、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等。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由教学原则指导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客观地说,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结合具体的客观条件和自己的主观情况,慎重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学内容是无限的。选择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就学得轻松,就能在规定的时问内,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吸收别人优秀的方法,形成自己的、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我们确实在施教之前要了解学情,因材施教,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机,让每一个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学最好的方法是鼓励,是关爱,能调动学生原动力的方法,才是最佳方法。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从怀疑开始,怀疑就是思考,就是批判。思维的发散性,就是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选择教学行为的依据主要有教学的目标、内容、学生准备程度、时间和教师自身素养等。行为是为目标服务的,什么样的目标决定用什么样的行为。同样,内容对行为也有制约作用,学生准备程度主要是指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动机准备与知识准备。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行为时,还要研究学生的准备程度。选择主要教学行为时,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是最重要的。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需要以学生学为重心的精心预设。体现学生的学习特点,反映学生从旧知到新知、从生活到科学、从经验到理论的有意义学习过程。要研究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应的生活经验背景;哪些内容学生能够自己学习和掌握,不需要教师详细讲解;哪些知识是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引导和讲解;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教学的兴奋点。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目标清晰、简明。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内容适量、适度。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这需要教师不仅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要考虑“我应该如何让他对这些有热情?”但教师的责任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这些教材进行“再度开发”。教师必须对课程内容做出“校本化”、“生本化”的处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人人都能学有价值的知识,人人都能获得未来生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允许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时段内,在不同的领域获得不同的进步与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有效的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行为是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和确保单位时间的效益;而课堂教学行为一种是直接指向目标和内容的,事先可以作好准备的行为,这种行为称之为主要教学行为;而另一种行为直接指向具体的学生和教学情景,许多时候都是难以预料的偶发事件,因而事先很难或根本不可能作好准备,这种行为称之为辅助教学行为。课堂教学实施行为分为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与课堂管理行为三类。清晰授课,这一关键行为是指教师向全班呈现内容时清晰程度如何,逻辑的、逐步进行的次序,清晰易懂的授课,没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不良习惯。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这一关键行为致力于增加学生学习学术性科目的时间。教师的任务导向应该为学生提供最多的机会,去学习那些将要评估的材料。其相关表现为:限制分散注意力的机会,使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操作、思考和探询等。在所有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中间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一旦出现不规范行为,迅速而又不招摇地改正它;对于顽固而又长期复发的不规范行为,采用那种具有连贯性简单策略来进行制止,指导要适时、适度、适当、适合与适应。学生自主学习要强化教师的有效指导,而有效指导也必然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行为。在实施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明指向、巧点拨、善诱导、严要求、会调控。结合有效指导,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讲授变得轻松,且更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合理安排并从严把握“学”、“教”和“练”的时间结构,善于精讲,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主动学习和作业时间,使“课时”主要不是“教时”而是“学时”。尽可能扩大反馈面,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自学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对不生遇到疑难问题分清性质,梳理归类,做好“第二次备课”。对于只有部分 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再由教师补充、更正、评点。对于学生不能够解答的问题,可在典型启发的前提下进行精当的讲解。及时小结,并再度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当堂训练要重在打好基础,要精心选择供应练用的作业,可设计为一点多题以强化巩固,或一题或多点以系统巩固,或一题多解以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当堂训练的时间应保证。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知识需要融人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生机活力,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达到有效教学,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数学往往是生活现象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升华。有效的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经验的联结点,充分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平等对话,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以良好的心境进入学习过程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前提。教师要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师生互动的学习情境,可以使学生克服障碍,充分释放潜能,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数学具有逻辑的严谨性,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已略去了其发展的曲折过程,这给学生数学学习的“再发现”带来了困难。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延长知识的再生过程,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认识,并进行各种观点的交锋,获得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关注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关注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交往中的素质要求,是诚信,关爱,协作等品质的形成基础。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切实地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学生,使每一个教学环节能够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才能根除诸如为片面提高成绩而占用学生休息时间、满堂灌、拖堂、体罚羞辱等课堂教学顽疾,才能使用权有效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具体的贯彻落实。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是非智力因素。源自内心的热爱和追求,是创新的灵魂。其自主性、激情、意志等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与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促进和提高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学习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灵动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设计的提问要有为学生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空间。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应符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和想象能力。设计的提问要要紧扣学生的学习内容。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课堂提问。在新课导入时可以精心设计一两个问题,目的不在于要学生立即回答,而在于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使问题保持一定的难度。记忆型的问题难度最低,对学生要求不高,只要能够准确回忆起以前学过的知识,并正确作答即可。理解型问题需要学生对所记忆的知识进行一定的理解和加工。应用型问题“鼓励”把新学的材料用于新的不同的环境中。有效提问的语言应力求做到即准确、简洁、清晰,问题必须有学习价值,有启发性,引发思考与探究。提问必须考虑趣味性、挑战性,引人入胜、深入浅出,启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问能引起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共鸣,使课堂气愤一下子活跃起来。好的提问能激发不同角度的思维,因而也有各不相同的回答,涉及的知识广而且综合性强。对学生的回答哪怕是错误的也应该尊重、鼓励,积极鼓励有利于维护学生自尊心,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思考、去探究,有利于不失去对教师与课内容的兴趣,有利于形成好的学风。有效提问的注意事项:发问:准确把握发问的时机,注意问题的层次性,一个问题尚未作出明确的结论之前,不要再提出一个新问题,以免干扰学生。向全体学生发问,然后指名问答,抽答面要广,努力使全班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大概相同。提问之后要停一会儿,让学生有时间思考。教师为不能回答问题或回答错误的学生提供线索。打开思路,启发他们正确回答问题。当学生的回答正确而不充分时,教师要给学生补充另外的信息,以便学生能得出完整的答案或者回答正确后,引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有效互动。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更强调在人的交往中学习,有效互动就应该是在一定组织形式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各种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多级主体间的交往活动,在这种交往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发生着频繁而密切的联系,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得以发挥的前提,是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师生课堂人际合作能促进教师与学生群体和个体之间的有效课堂交往。一方面,在教师与学生群体课堂交往中,通过师生课堂人际合作,教师的思想、行为、人格及其组织的课堂活动,可以左右学生群体的社会规范、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并逐渐内化为学生群体的课堂行为习惯,形成学生群体特有的课堂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个体的人格、智力和创造力。而学生群体则用课堂学习气氛、学习效果等对教师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让教师在不断尝试成功或失败中修正与学生群体的交往。另一方面,在教师与学生个体课堂交往中,通过师生课堂人际合作,教师可以借助提问、板书、个别交谈指导、暗示等手段与学生个体进行交往。而学生个体也可以用个别回答、质疑、神情表现等引起教师的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与教师进行个别交往的体验。充分展开课堂交互活动:学生的想法之间要有实质性碰撞和争鸣,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达成“共识”,实现知识建构。

媒体手段的有效性

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正确的教学价值的习得、知识能动地生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充在设计和运用上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要将课件的呈现与讲解结合、课件的呈现与学生的思考练习结合、课件与黑板的板书结合。这样就真正增大了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解题训练建模化,解题是提升学习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也足检验学习结果的一种常态形式。有效教学设计重视建模在习题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建模帮助学生形成解题的基本思路,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并通过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的训练,体现建模优势,掌握建模方法,提高解题效率。练习起着监控、巩固、反馈的作用。课堂练习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课堂作业必须紧扣和服务于教学目的,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关;必须对学生有意义、有价值,并且有趣;必须难易适度;必须具有变化性、多样性;必须具有促使学生进步的特性;作业量必须适当,学生能够完成。有效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策略

教学艺求是对教学的艺术掌握,即从艺术的角度对教学的艺术属性的理解及据此发展起来的教学力式、方法、手段、形式等。教学艺术首先要从教师的讲台形象谈起,教师的讲台形象尤如演员的舞台形象一样重要,教师讲台形象自我塑造得如何,如衣着打扮,表情态度、身姿动作,口语、板书等,都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第二,教师要注重讲述艺术。讲述要注重两性,即科学性和艺术性。科学性要做到客观、准确、完整;艺术性强调以情感人,以语动人,以形诱人,紧扣学生心弦,以达到师生与作者和事物之间感情的共鸣与沟通。第三,要注重无声语言的艺术。无声语言是一种艺术,并不新鲜。有声语言也有言不尽情,辞不达意的时候,此时无声语言就能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言尽而意丰的作用。古人也有言: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语言主要通过面部表情和眼神来传递。面部表情是阳光、春风,可催开心灵的蓓蕾;是军号,可给人以力量:是天使,可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自然、大方、温和、善良、宽容、大度是教师面部表情的要求。眼神,这个心灵窗户,把能表达言所不易表达的复杂而微妙的信息情感。环视、点视、虚视、斜视、久视都有其特殊含意。环视有“一言未发先有情”的作用,点视有制止、期待、鼓励之功效,虚视有“视而不见”之味道,斜视有“轻蔑”、久视有厌恶之含意。这些都是无声语言的魅力。第四,要讲究体态艺术。体态也是一种教学艺术。体态主要包括头语、身资、手势。头语要求亲切明快,手势要求准确协调,身姿要求端庄灵活。恰当的体态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取得极佳的教学效果。最后是板书艺术。板书是教学的书面语言,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是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有艺术性的板书能唤起学生注意,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提高教学效果。板书可采用逻辑要点式,关键词语式,纲要信息式、表格式等形式,来强化讲授效果。当然,板书的合理布局、示范性、书写规范优美,更能锦上添花。

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是保证教学和促进教学有效的重要手段。评价必须为促进教学发展服务。评价教师方面四要素:教有目标:教有方法:教出美感:教的有效:评价学生方面四要素:学有目标,学有方法,学有兴趣,学有效果。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教师应确立并传递对学生的学习期望,这种期望应是学生经过积极努力可以实现的,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走向成功。评价不是对结果简单的肯定与否定,而是对学生思维的点拨。减少简单确定性评价,倡导发展性评价,及时表扬和指出错误,善于发现优点,善于发现问题,让激励产生激励,让勇气产生勇气。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改进或形成,它的直接目的是为教师改进教学或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全面而具体的依据,评价学生不能否定一切,也不能肯定一切。学生努力后有成果要大胆肯定,推广分享,学生有不足要诚恳指出,促进潜能的充分发掘、真诚的评价不仅易于被人接受,而且真正体现出来教育的本质。包括课堂中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等行为中的表现,譬如参与是否热情、是否有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要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等等行为表现,以评价课堂学习的优势和不足。这些评价最终要能激励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兴趣。

有效教学的资源

“课程物质资源”主要指学校的教材、教师数量、学校环境等等。“课程人力资源”主要指教师和学生的主动精神、知识结构和人格品质以及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是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教材。教师仍然需要对这些教材进行加工和改造。所谓“备教材”主要是指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教师在对“教材”进行加工和改造时,有时需要为学生留出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亲自在原始性的资源背景中寻找有价值的主题。在为学生提供教材和教辅资料时,所提供的教材和教辅资料需要保持一定的难度,能够对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理解水平构成一定的智慧挑战。教材和教辅资料理想的难度是保持在“最近发展区”的范围。让学生大体能够通过有指导的自主学习而理解和掌握教材和教辅资料所蕴涵的信息。“课程物质资源”自然是重要的。但是,当“课程物质资源”开发到一定程度,尤其对于那些物质条件已经饱和或物质条件已经限定的学校来说,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课程人力资源”(教师和学生的主动精神、知识结构和人格品质以及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只有当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实践智慧、人格魅力、问题与困惑、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课程人力资源”真实地进入课堂教学的时候,才可能实现“有效教学”的追求。具体来说,“课程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至少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学生的“主动学习”并以此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人格品质。二是发挥教师“主动性”,通过教师的“主动学习”并以此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人格品质。三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教学”、“对话教学”来不断生成瞬时性的、不可重复性的课程资源。而教师能够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由“经验教学”转向“反思教学”,是否能够由“经验教师”走向“反思教师”或者“反思性实践者”。教师只有成为“反思性实践者”,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才能不断开发和生成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实现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反思

反思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道德感和责任感是决定反思能否有效进行的前提条件。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决定着教学效率反思的持久性。教师的认知水平和结构决定着教学效率反思的深刻性,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学术素养决定着教学效率反思的丰富性。踏进教室前为了教学实践的反思,只有在教学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进行的教学活动的价值和意义,才可能不断地提高我们有效教学的水平。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反思,每一位教师在课前都会对课堂教学的诸方面作充分的设计,然而每当受到教师自身、学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必须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反思并做出适当调整,我们要反思新课引入情境是否得当,所提的问题或例子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激活学生思维;要反思教学难点是否通过分析已经解决,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注重了学生个体作用的发挥等等,只有如此,教师本身才能成长,学生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地有效。教学实践后的反思,在教完一节课或结束一个阶段教学内容后,应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践进行回顾,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案,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搜索规律的依据。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是否有伤害,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要反思以后的教育教学该如何改进等等,要养成“反思”的习惯,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反思要注重教法反思,注重学法反思,注重教学过程反思,还要注重对“三维目标”落实情况的反思。教师要针对自己教学实际,灵活地选择教学反思类型。教学反思要坚持写,可以直接写在教案的后面,或者可形成专业文本来撰写。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是:记成功之举 记败笔之处 记教学机智 记学生见解 记再教设计 记思想火花 记学生趣。教学模式

1四环节,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尝试应用,解决问题,一:创设情境,教师根据要求和教科书提供的教学材料设计生动的、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与本节课学习目标一致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兴趣,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魅力。二:探究新知,根据《标准》的要求和教科书提供的教学材料,通过精心设计和引导,为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应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知识。三:尝试应用,设计首次尝试使用获得的经验和知识解决教师事先准备的相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获得的数学知识和经验用于解决相关数学问题。四:解决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已有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2,五环节,1、诊断补偿(复习提问)--展示目标--实施教学--诊断反馈---矫正落实,先设置的诊断性测试题进行诊断检查,对检查出的知识缺陷进行补偿,为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

2、展示目标,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即明确了努力方向,利于有效实施教学。

3、实施教学,根据教学目标的内容,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教学方法,去达成目标。在教学中应注意向学生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学习方法,注重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4、诊断反馈,这一步主要是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测试。通过形成性测试,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

5、矫正落实,对检查出的多数学生掌握不牢或还未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可通过重新讲解、师生讨论、谈话等方法及时进行补救和矫正,对少数学生未能达标的知识点,应为他们提供额外的学习时间和不同的教学条件,个别辅导,进行补救性学习,师生密切合作,直到达标.3,四环节:一是导入新课,明确目标。二是自学指导,整体感知。教师提出自学的要求,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在自学的过程中本着先整体后部分、先宏观后微观的原则,先整体感知、理解教材、直奔主题,不要在细节上下功夫。三是检查点拨,探寻规律。教师在检查学生自学结果时,不仅要看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寻找教材的规律和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整体思维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练习达标,拓展提高。学生通过自学和讨论(包括教师的点拨),初步找到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规律和方法,然后运用这一规律和方法进一步理解和分析教材。4,六环节:目标提示,问题导入,启发探究,归纳提升,当堂训练,快速反馈。5,习题课:一 展示题组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份练习题,它以题组形式出现,题型要体现多样性,内容要体现层次性,结构要体现完整性。二 自主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完成该练习题。三 合作交流 学生在独立完成任务后,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合作交流,互相讨论,此环节是互动的教学活动,它不仅含有师生互动,还含有生生互动。四 反馈矫正 教师根据收集来的反馈信息,对个性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对共性的问题要集中讨论,分析原因,寻求对策,进行矫正。五 深化提高 教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选择性地对个别练习题进行适当变形,要求适当提高。6,讲评课:分析错因--自查自纠--分组讨论--释疑解难---归纳总结

下载有效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效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 上传: 刘敖更新时间:2012-5-18 22:01:19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 摘自:《江阴市长寿中学》 【主要内容】 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讲求......

    有效教学及其实施策略

    有效教学及其实施策略 一、有效教学的提出与现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机遇、新挑战有关. 现代社会,教育权利进一步普及,快速扩大了教育工作的对象,大量非传统教育对象进入了各级......

    幼儿园体育教学有效策略初探

    幼儿园体育教学有效策略初探 长海县大长山岛镇中心幼儿园 范红霞 幼儿体育活动是实施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不可缺少的重要方......

    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

    初探初中历史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江苏省丰县史店初级中学张月侠 【主要内容】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为历史教学灌注“活水”;注重教学过程的趣......

    浅谈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谈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文言文,文化意蕴博大精深。记论说赋,文?w丰富;文道统一,文质兼美,文笔摇曳多姿,写法不一而足;文章风格或阳刚,或阴柔;文如其人,一代代名家的声气、情致、人......

    有效教学设计策略--定稿[推荐阅读]

    有效教学设计策略 一、强化学情分析,找准设计的落脚点。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学设计的其他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

    有效教学的三大策略是什么?

    一、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策略——化难为易 化难为易,它能让学生学得多、学得快,具体有以下方法: 1、化抽象为形象。教师可以运用形象比喻使语言形象化,通过图像的直观性把课文所......

    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

    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