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开展情况(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01:31: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综合实践开展情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综合实践开展情况》。

第一篇:综合实践开展情况

浅谈综合实践在我校的开展情况

——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验综合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大宁一中 综合实践组 段敏

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知识化是当今时代的潮流。在此条件下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产业革命向传统的观念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传统的教育模式已很难满足新世纪的青少年对知识、能力、交往的渴求与希冀。而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就是关注所有的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在每个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综合时实践课作为一门不同于传统分科主义课程,它是将学生把各个单纯的学科知识和社会之间联系起来.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或者进行调查,得出结论.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合作来完成.综合实践课的课题研究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三大块,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综合实践课,除了能锻炼学生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的能力以外,还能让学生在于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中,懂得合作的重要,加强于人沟通的能力.在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增强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高度与以往不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所无法体现的.这也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传统的分科主义课程是一种“目标——成就—评价”的课程编程模式,而综合实践课是“主题—探究(经验)—表达”的课程生成模式。基于我们传统的认识前者更多的是对已有知识“习得”,其弊端是学习者的经验过分狭窄。后者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认为知识是基于兴趣和经验,知识的获得应立足于实践,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它更注重知识的创新。在大宁这样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教育的发展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一个情况,大家可想而知。在这样的一个贫困地区基于学校、教师、家长认识上的差距导致家长对综合实践课的漠视和学校教师对综合实践课的敷衍。

在许多老师及家长、学生当中,他们的思想深处依旧是传统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这一传统思维的模式引导着我们对待所有问题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而应试教育多看重的是短期效应,而素质教育更注重人的终身发展,所以当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在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时,我们更多的倾向与前者,从而给我们解决问题带来一系列的困难。

一、综合实践课程在我校的开展困难

首先一方面压力来源于家长,许多家长对于开设这一门课持怀疑态度,许多学生上网查资料、到社区服务、到社会上做调查、到各行各业去体验生活这于传统意义上的学习产生冲突。

第二方面压力来源于学生本身因为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就要使得学生本身走出学校到社会上参加活动,当然就要耽误一部分学习书本上知识的时间这于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时间产生冲突。

第三方面来源于学校本身的条件,在大宁这样的一个贫困地区每年的财政收入有限,学校缺少必要的实验基地,很多情况下无法组织学生亲自到实验基地体验劳动、体验基中的奥秘,更多的是带领学生进行参观而这基中必然要受到时间、地点、交通、安全等到方面的问题,学校本身也缺少一些必要的硬件设备以及实验室的设立,例如学生制作室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校领导开全校教师大会、家长会以及学生大会,从各方面来协调教师、家长学生这三方面的关系,克服各方面的困难使得我们学校全体师生对综合实践这门课程从什么也不知道到现在红红火火的开展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二、下面就我们学校综合实践的开展情况作一介绍: 一学校方面的动态

首先学校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来负责这一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及学生家长的来访问题,家长不懂的可以直接到学校进行询问。

第二全校开教师大会让老师们明白什么是综合实践,综合实践课产生的背景、综合实践课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以及综合实践课有如何来开展。

第三学校制定一系列科学的、有可行性的计划

第四组织专职教师给学生上课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综合实践课,综合实践课要做什么有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以及他们自个的个人能力。

第五学校专门成立了学生机房,这样可以方便学生集中查资料,减少了学生受到网吧等一些地方查资料的危险性。学生就综合实践的开展专门购置了一批器材,如照相机等。

第六由于学生一开始对综合实践这门课认识不够,对开展活动比较怠慢,经过校领导多次开全校教师大会以及全体学生大会作思想工作,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在认识上达到了一个质的飞跃。

三、综合实践的开展计划原则

(1)积极借鉴外校的经验,校领导积极联系临一中、平遥中学等兄弟学校的开展情况密切联系本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展活动。(2)创造为学生提供一个课堂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实践运用的机会但是不要求学生刻意追求课程以外的知识领域,考虑到综合实践这门课程是第一次开设,本学期主要是以课内知识为主。从课本知识中发现一些问题或就某一方面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例如学生学习了封建社会,可以让学生就封建社会的一个产物“科举制”进行讨论,从它的产生、发展、灭亡作一个科学的归纳总结,从而达到使学生强化所学知识的目的,从而有利于生本身素质、能力的提高。

(3)把握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着眼点,即:不要求所有学生都获得理想满意的成果,但是要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4)每个班以6——8人为一小组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名组长来统筹本小组的具体任务。

四、综合实践活动具体实施

(1)全员参与——要求全体同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2)任务驱动——小课题组成员都有明确的目标任务。

(3)形式多样性——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小课题的研究活动。(4)课内外结合——要充分利用节假日的有利时机开展活动。

五、类型和组织形式

(1)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活动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是师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依据研究内容不同,主题可分为课题探究与实际应用设计两大类。课题探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成部分,它服从于综合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更为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参与意识、社会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社会实践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各行各业的体验性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社团、俱乐部活动;外出参观、考察、访问;社区民俗活动等。社区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公益活动、宣传教育、帮助贫困户、孤寡老人以及敬老院等。

(3)组织形式:综合实践课活动的组织形式可以灵活多样,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研究探索。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是以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班级活动、年级活动等组成。六、一般程序

(1)活动设计:是供实施活动时参照备忘的总方案。它包括: ①、主题的确立:即根据学校或社会中发现的某一问题,考虑通过这一活动,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主题产生的原因。

②、活动目标:活动要达到的教育目的。可包括能力目标、方法目标、情感目标。

③、调查方法:查资料、上网、动手操作等。④、实施过程

ⅰ:分组方式:根据每位同学对某一课题的兴趣爱好作为分组原则小组成员高中低互补,确定每组具体实施的课题,选好组长。

ⅱ:阶段目标:让学生去图书馆、上网等一些方法获得事实材料,从而使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

ⅲ:资料查询:获得有借鉴的资料及有这方面特长的专家的建议。

ⅳ:交流汇总:统计数据得出好或坏的结论,探讨新方法,提出合理建议或新的认识,写出报告。

ⅴ:评议总结:对学生所收集到的材料、得出的结论、理论成果、想法、实践活动及小组实践报告成果给予评价,总结本次活动的成果、经验、教训及下次开展课题研究的努力方向,并提出希望。

ⅵ、预期成果:(1)研究报告(2)标本(3)教学具(4)著述、作品(5)图片等。

(2)小组活动记录(重点说明活动内容):基本上按计划过程去写,其中学生发言内容要点要记录下来,特别是学生收集到的信息、典型事例,让结论从事实得出。

(3)个人搜集资料

(4)小组成果报告:应写清查阅了多少种资料有何收获体会。(5)学生评价表:在老师指导下进行。(6)总结报告

1、背景简介:与主题的确立基本相同,但要比设计上的要稍详些。

2、实施情况:对阶段实施过程进行简要的总结说明,一是学生活动情况,二是家长等社会的支持与否。

3、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的数据、事例等材料进行分析,说明实际情况,阐明自己的观点。

4、感悟与反思(包括建议、心得体会等)(1)学生哪些能力得到提高;(2)通过实践学生在知识的获得上、学习方法的改善上等都有哪些可取的地方;(3)有何好的经验、体会、建议;(4)存在不足等。

八、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操作步骤:

1、学生参加军训活动完成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吃苦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2、安排学生上理论课让学生认识什么叫综合实践又有那些内容组成,同时让全校教师出研究性课题.3、学生自主选题,自由组合搭配小组并确定指导教师。

4、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撰写开题报告

5、进行开题答辩(从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作一个简单分析)

6、完成初稿各课题小组同学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阶段小结,并写出阶段小结报告。

7、最后定稿

8、课题完成结果答辩。

9、组织学生项目作业的展示、观摩和评比活动。

10、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作好图片、文字等信息的记录以方便以后改进方法,提高活动质量及效果。

11、发放学生社区服务表单让学生假期完成

八、结合本校的特点我们现阶段所完成任务的过程

1、学生参加军训开始时,由校长作动员讲话宣布军训开始,军训结束时举行会操表演,校领导进行观摩,军训期间由校领导同一安排,班主任具体负责。(发放军训服装、学生身体意外情况等)

2、学生在作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时校长首先发言,讲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宣布开题报告答辩开始。

3、课题完成答辩时校领导参加年级组统一安排(年级组、校领导及全本指导教师当评委)。

4、利用星期六和天分批带领学生去农民的果园、鱼塘等地进行参观并作好笔记增加知识了解农民的生产劳动过程,回来以后让学生写观后感,小组讨论所见所闻提出一些建议等。

5、例如学生研究了科举制开始、发展、灭亡过程可以让学生感悟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正确认识科举制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但隋唐统治者实行科举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控制人才巩固其统治。随着时间的推移,科举制的弊端和危害也越来越突出。让学生学习的书本知识更加系统,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变得更加喜欢学习。

6、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差不多每个环节我们都作好了图片记录。

九、最后评价

①、正面评价。主要对学生开展项目作业的积极态度、兴趣、运机等方面去评价。重视过程。着重评价学生开展项目作业具体过程式的内心感受、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② 强调应用。着重学生的项目作业的实际应用。③ 关注体验。重在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内心感受。④评价的特点 ⅰ、评价多元化。ⅱ、评价内容的丰富和灵活性:参与综合实践课活动的态度;在综合实践课活动所获得的体验情况;对学习和研究认识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ⅲ、评价手段和方法的多样性.成果形成各课题组同学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理论钻研、实践访谈、社会调查、经验总结等形式开展小课题研究,以类似于课题研究的形式积极参与,重在学生内心感受。形式可以是小论文、调查报告、访谈录、图片、实物或模型、一项活动设计方案等。

总之,综合实践课作为我们国家新开展的一门新型科目,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只有我们通过自己的摸索和尝试,并不断的将这一经验加以总结完善,才能走出适合自己的特色道路。

第二篇: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一、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国家新课程改革最具代表性的亮点,也是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能直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平台,为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最有效的途径。

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能促使学生和教师真正把“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落实在学校的学习教育过程之中,为学生的发展成长插上坚实有力的翅膀。

2.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一条德育的重要途径和最有效的渠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实践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研究探索活动,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不进行说教、不讲大道理、只是促使学生广泛的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在实践中经受历练,因此,往往收到在许多情况下都难以获得的教育效果。

3.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将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不能替代的平台,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有些知识是可以通过教师或其他人的传授讲解来获得的(明确知识),但是,更重要的一部分知识必须通过实践和体验来获得(默会的知识)。

默会知识与明确知识相比,在人的知识结构中占有更大的比重,对人的终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任何优秀的教师都不可能把默会的知识通过课堂的讲授传授给学生,因此,在默会知识的学习中,教师的讲解是徒劳的,只有引导学生经历不可替代的实践活动,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使学生的默会知识获得宝贵的发展机遇,因此,必须从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来认识和开设综合实践课程。

二、综合实践课程的主要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3-9年级的必修课程,其基本内容指定的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非指定领域包括班级活动、少先队活动、节日活动以及学校的某些传统活动等。

1.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超越单一的教室空间,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内容领域是开放的,非常广泛,既可以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维度出发选择内容,也可以从服务社区、关爱他人和参与社会生活、进行社会实践等方面着手选择内容。3.劳动与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通过该领域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内容包括:

(1)可以来自校园内的自我服务劳动、公益劳动;社区公益劳动。

(2)技能练习活动,主要有常见的工具使用、常见材料加工、常规构件或部件的连接,日常生活中的技术产品的使用、简易维护与保养等。

(3)工艺制作活动。(4)简易设计活动。(5)技术试验活动。(6)发明创造活动。(7)职业体验活动。4.信息技术教育

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基本学习领域之一。信息技术教育要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过程当中,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有信息意识,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四个领域的综合是由研究性学习联系起来的。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和技能基础,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制定方案等过程,学习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观察研究、文献研究等科学方法的基本规范和操作要领,养成探究习惯,形成科学态度,初步创新精神。

三、综合实践课程的主要特点:

第一、自主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非常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无论从问题或主题的确定还是研究方案的设计,从研究方法的选择到研究结果的评价等都要充分的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使每一个学生都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研究的主人。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比较广阔的研究发展空间,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发展。

第二、整体性 一是指所有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都要通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这样三条线索者和在一起,形成一个比例恰当、结构较为合理的整体,促使学生比较全面的发展。

二是指每一个主题或问题的研究,从问题的选择到研究过程和环节的设计,时间的安排、资料的收集整理乃至活动结果的总结反思等,都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来考虑,使每一项活动都有条不紊,扎扎实实地进行,避免虎头蛇尾等问题的发生。

第三、综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尽可能使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大自然„„之中开展学习探索。既要强调指定领域研究内容的综合,也要强调非指定领域与指定领域的综合,还要强调课内外、校内外、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等多领域的综合。要努力避免通过查查资料、登陆一下相关的网站、去去图书馆就以为完成综合实践活动任务的错误做法。只有引导学生在 具有相当强度的“综合活动中”来探索、亲历、体验,才能真正符合这一门课程的基本要求。

第四、实践性 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本质的属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课程最不同的一点就是要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学生在活动中做了什么,亲历了什么,体验了什么。而不要过于关注学生在活动中取得了什么成果,学会了那些知识等。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是通过概括的形式反映学生生活、学习和社会领域的综合性核心问题或专题。它是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时的一个核心问题。

(一)主题确定的原则 1.源于生活的原则

生活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的问题或课题,或者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到真实的世界进行体验,灵活地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

2.指向性、可行性原则

在确定活动主题时,要注意选择一些对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及所在地区具有实际意义的,有价值、值得研究、内容积极、对学生成长有利的活动及课题。此外,受学生年龄特点、知识经验的限制,要选择一些切口小、容易操作的主题。

3.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原则

选择的活动主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年龄的大小,因为学生年龄不同,思维发展水平也不一样。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选择活动主题时,要尽可能选择一些生动具体的主题;初中学生,他们的逻辑思维已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对各种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并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时就可以选择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主题。

4.立足学校特色的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开发要立足于学校的特色和反映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这就要求在活动主题的选择时,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才有利于今后的开展和实施。

(二)确定主题的方法与途径

1.依据学校办学特色,与学校各项活动整合设计主题来确定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与学校传统活动、德育活动结合,设计主题活动,直接将学校的各类活动作为主题,使其成为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组成部分,用它来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内容。

2.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特点、能力来确定主题

在主题选择时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利,与孩子的生理、心理协调,具有新奇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使孩子感到自由、民主和宽松,因此,教师要引导孩子设计与自己生活、年龄和兴趣相关的主题。如临近春节,学生对过春节时剪窗花、贴对联、挂中国结、祭祖先等习俗产生了好奇,教师可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确定“春节探源”的主题活动。

3.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确立活动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用实践去验证科学结论„„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选择对自己、家庭、学校 及社区有意义的点滴小事,产生主题。如,“我的成长经历”、“吃早饭的学问”、“儿童游戏的调查”、“水果价格的调查”、“今天我当家”、“恼人的街头小广告”。

4.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启发确定主题

设计一个有价值的活动,积极让学生参与进去,并从实践活动中受到启发进而来确定自己所想研究的主题。例如:百年校庆、“六一”节等。

5.重组其他学科知识,拓展确定主题。

通过对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目标的有机整合,进一步拓宽主题确定时的范围。如:在数学领域开展具有数学特色的小课题研究;在信息方面进行《我校学生家庭上网现状调查分析》、《我校学生玩电脑游戏现状分析研究》;在品德与生活方面进行《青少年偶像崇拜情况调查》;在语文方面根据《威尼斯的商人》,我们可以进行有关威尼斯的了解,如威尼斯的地理位置、旅游景点、特产、旅游路线、威尼斯的名人、威尼斯的文化等等一系列的了解。

6.发掘社区资源和家长资源,设计与生活和文化相关的主题活动。

社区拥有内涵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发社会的共同教育、管理功能是非常必要的,而让家长走进综合实践课程,并得到他们的认同和支持,可以扩大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范围。

(三)主题的表述方式

1.以活动涉及的对象为主题的名称表述,如《一次性筷子》等; 2.以主要活动为主题名称表述,如《关于近视问题的调查》等; 3.以主要问题为主题名称表述,如《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等; 4.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要体验为主题名称表述,如《今天我当校长》等; 5.以学生活动的主要空间为主题名称表述,如《走近敬老院》等。

(四)主题生成的方法和途径

1.从学科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不同于学科课程,但也不是与学科完全分开、割裂。可以大胆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将学生所学的学科领域的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同时,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科领域的学习中得到拓展和加深。如通过《威尼斯商人》一文学习,可以开展围绕威尼斯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可分解为威尼斯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宗教和习俗、气候、建筑等多方面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

2.从生存环境中生成。学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他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我们应充分注重环境的功能,挖掘身边的资源生成主题。3.从学校特色中生成。每个学校都有各自的特色,如历史艺术教育,绿色学校、体育传统学校等,这些都能成为学生活动的主题。把爱好作为最好的主题发挥,结合学校的特色,把特色挖掘出来生成主题也不失为一条理想的途径。

4.从传统节假日中生成。一年四季中,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此外还有“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有特定意义的节日。这些节日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调动和引导他们认识并能够结合历史上各种传统节日的基本体现与我们所继承的传统之间的差别和联系,所有这些都能成为一个活动主题。如圣诞节到了,同学们也纷纷赶时髦,购置贺卡相互赠送。但是,对圣诞节的来历和意义却一无所知。据此可引申出一个活动主题。

5.从日常生活中生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生活习惯也 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如原来爱吃肥肉,现在都偏爱吃瘦肉了;原来爱吃新鲜蔬菜,现在爱吃野菜了。又如人类的生活条件的改善情况、不同阶段人的不同的生活状态、我们现代的生活用品的来源及其他们的发展与变化等等。这些生活中的细微变化,都可以生成为活动主题。

6.从参观访问中生成。除了在课堂学习知识外,学生常常走出教室,参与社区的活动,参观名胜古迹和教育基地。在这种社会实践中,学生必定会有新发现,产生新问题。如果引导学生把这些发现和问题作为主题去进行探究,学生是非常乐意的。

7.从常规训练中生成。学生在校,不仅要学知识、练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做人。学校对学生有很多常规训练,在对学生的常规训练中生成学生的研究主题。如学校发布“不准购买小摊点上的东西”的禁令,校园内干净了很多。但学校的禁令并没有让学生心服。于是有一位老师大家调查小摊点的东西为什么比商店里的便宜?小摊点上的东西能不能买?„„这些问题生成了相应的活动主题。

8.从专项实践中生成。学校工作每阶段都有一个重点,精心组织这样的活动也能生成一些研究的主题。如学校对新生都会安排一个星期的军训,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增加生活体验,进行国防教育。围绕军训可以生成一个活动主题。

9.从交往闲谈中生成。学生在与人交往和闲谈的过程中,肯定会涉及热门话题,产生新奇想法,如能好好提炼,也能形成研究主题。如有一个县“茶叶节”期间,学生谈论最多的就是茶叶,于是教师就让大家围绕了解中国的十大名茶、了解茶厂生产茶叶过程、走访经销商了解茶叶品种和价格、请教茶农了解茶叶的种植和茶叶保管知识等课题开展了以“茶叶”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10.从时事焦点中生成。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大大小小的事情,有些事情因为影响巨大而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焦点问题,组织他们围绕一些焦点问题搜集材料,讨论交流,进行调查研究,是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政治意识的重要途径。

(五)主题活动设计方案撰写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通常是由教师小队协作完成的,因此主题活动设计方案一般由指导教师在主题活动实施前开发完成,并提供给其它参与指导的教师参考,再由各小组指导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完成各小组活动指导计划的开发工作。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主题设计方案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1.活动主题。要求高度概括活动的内容,主题的题目要醒目、具体、准确。

2.活动对象。即参加活动学生年级情况。

3.活动设计者或指导者。即主题活动的主要设计人员或指导人员,既可以是一位教师,也可以一个教师团队。

4.活动背景分析。其实就是回答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主题。可以简要阐述主题形成的经过或起因,简要分析主题的内在价值。同时对活动主题资源条件、学生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是否具备等学情方面作必要的概述。

5.活动时长。即活动起始至活动结束之间的时间长度,是教师在活动设计时,对主题各个阶段所需要时间的总体考虑。

6.活动目标。将课程总目标细化成可操作的具体主题活动的目标,活动目标越是具体化、情景化、个别化,目标的达成度越高。

7.活动准备。指学生活动主题必要的资源准备。8.活动过程。这个环节是活动设计的重点,可分阶段对活动过程进行设计。在过程设计中,不仅要有学生主要的活动内容的设想,还应该有与之相对应的教师指导重点的设计。

9.活动成果的总结与交流、预期的成果形式。

10.活动评价。主题活动方案的设计中必须要突现活动的过程评价,对活动的整个过程分阶段进行评价。同时还要突出活动的评价方式,可表现为撰写小课题报告、阶段小结、幻灯片、学生作品、创作的网页或其他内容。评价人员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家长和同学。

五、综合实践课程教师要努力上好三种课:

1.选题设计课 2.过程指导课 3.展示评价课

(一)选题设计课教学策略

第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

教师不论是依托社区资源还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不论是从综合学科知识还是直接提供学生课题都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以便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入学习的角色。在课程实施初期,主题也可教师提出、学生选择,或学生提出、教师指导,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自主拟定出“有趣、可行、富有研究性价值”的主题。

第二、选题指导:罗列问题――整合问题――选定问题

主题的表述往往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概括性,在确定主题后,还需要对主题进行分解,明确在主题活动中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如《对小学生早餐的营养研究》的研究,又可产生以下一些问题:我们每天的早餐中需要哪些营养?这些早餐食物从哪儿来?小学生吃早餐时为什么要注意营养的搭配?怎样合理安排饮食,才会使早餐营养均衡?对学生罗列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合并,选择几个作为要研究的问题。

第三、活动设计指导

1.帮学生分好活动小组

6-8人为一组,选好组长,根据兴趣和家庭住址分组,聘请小组顾问。2.指导学生制定计划。

以一两个小组的问题为例放大细节,一步一步帮助学生设计活动步骤和方法。3.各小组讨论并确定活动计划。

4.教师在学生完善活动方案后,要对即将进行活动时所要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一定的指导,比如:外出活动路线设计、交通安全,被调查访问单位能否接待,采访记录的方法,调查问卷设计、资料的搜集、整理、保管等;学生遇到一些可能会发生的困难怎么办?每次进行活动后如何进行自我反思?要加强过程记录„„以便学生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和对未来活动的再次计划。

(二)过程指导课的指导策略

过程指导课意义在于:让学生学会从研究阶段中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让学生交流在活动过程的情感体验,学会在活动中及时反思总结;创设一个阶段性交流展示的平台,学会小组合作和组间合作,分享活动经验,从而体会到合作交流的魅力;让学生进行下一步活动计划;让教师发现学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督促学生的继续与深入。

指导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学生面对着纷繁复杂的资料或信息,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如索引、文摘、百科全书等)、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

2.指导教师要明确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来收集信息。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如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考察、访问、测量、实验、文献检索、上网、收集信息等不同的方法来收集资料,指导学生,自己必须要具备自主获取信息,主动收集信息的能力。

3.要指导学生学会统计、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培养学生形成处理信息的能力。

4.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做好在不确定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准备。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或创设必要条件,或帮助调整研究计划。

5.指导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6.指导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还应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

过程指导课的一般过程:

1.各小组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

2.总结经验提出问题,大家讨论解决的办法。3.对下一步活动进行设计

教师不要给学生任何知识结论,只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一次活动一般说这样的课要上两三次。

(三)展示和评价课的教学策略

1.展示评价课的一般过程:

课前的展示设计准备--课堂展示,评比--活动评价(自评、他评、老师评)2.成果展示与评价指导课教学策略

依据主题类型特点,指导学生采用针对性和多样化的展示形式。如实验展示、观察日记、调查报告、作品或模型、活动中的照片及录像带、现场制作、收集的资料展示、写好的倡议书、办一份小报、形式适宜的文艺演出。

依据学生特点,指导学生采用个性化的展示形式。成果展示要以交流、激励为目的,通过展示尽可能让学生体验成功。

第三篇:学校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浅议学校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侯家桥小学郭永亮

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数年的发展历程,综合实践活动又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但由于受长期的传统教育,社会的影响,学校关注考分,关注学科知识,明显偏重。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从目前的现状看,还存在对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对理念的理解不到位,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理论层面,课案研究较多,实践层面的研究则明显不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处于“四无”(即无教材、无教参、无教师、无课程标准)的局面,更使得学校对课程实施无从下手,导致一些学校观望、等待,这是当前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之一。现状之二,就是开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校,也没有认真落实课时计划,更没有规范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课程计划,应该说是学校落实国家课程意识,结合学校特点和实际而制定的校本课程纲要,它是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保障,决不能可有可无。之三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存在许多误区和偏解,对许多关系弄不清。如:综合实践活动与活动的关系,与学科课的关系,怎么开展活动,课堂呈现什么等等,学校和教师还是茫然。此现状严重阻碍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实施。现结合学校实际和自己的工作体会,对学校如何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谈如下建设意见:

一、对理念的理解,对认识的提升,对目标的明确,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前提。

1、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结构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新课程突出的一部分。课程结构(①学科课②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类独立的课程,是国家课程,是必修课程,是对学生共性教育的实施课程,它的提出改变了旧有的课程结构,它与学科课程一起,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完整的课程体系。任何人不能想上则上,不想上就不上。

2、开设该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实践性。解决孩子们适应社会、适应生活。它是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生存的重要课程。其目的是让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得到养成和提高。有了这样认识的提升,并能有效实施,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才真正得以体现。否则,你就是不做为,你就是失职,你就是对下一代,对自己的民族犯罪。

3、清晰学段目标,就能增强课程实施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防止工作的盲目过头或脱离实际。学校开设该类课程前,一定要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课程内涵,课程特点以及课程呈现课型等。以上所述“理解理念、提升认识、明确目标”是学校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提,没有这一点,就很难谈得上你这个学校在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二、制定并落实相应的制度、人员、课时,年级课程计划实施方案,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保障。

1、对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责任、目标落实、如何奖罚等在制度中的一一落实,用制度保驾护航。

2、在课时的设置,人员的配备上,依课程开设标准,每周三课时,但可以灵活使用。可以一周或两周、每月一集中,合理使用,便于活动的开展,但每周不得少于3课时;活动场地不局限于课堂,依内容而定;小组活动,全班活动,依情况而定。从时间和教师指导上做出保障。

3、年级课程计划实施方案是活动开展的重中之重,它不是教材,却是教师活动的指导纲要。是学校或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为落实国家课程意志,结合本地实际,突出学校特色的活动实施纲要。有体现活动领域主线方面设置的统领,有每个主题研究过程、层次结构的建议,有学生、学校实际生活的自主体现,具体有如下内容:

①层次:计划实施方案,应体现三大版块,年级活动目标:(年级段的分解目标)选题、简单分析(结合学校实际,学校特色,地域特点分析);学期活动主题及内容(每学期3——4个为宜,不宜过多)。

②层次:学期活动主题及内容的确定,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条主线为核心,各年级每条主线选择1—2个点,使活动开展及目标培养螺旋上升。

③层次:具体每个主题内容,以综合实践活动“发现、选择课题——参与、实践探究——解决、交流总结”流程为依据,要创造性地设计简略的过程、环节。④层次:提出学期活动内容或某个专题活动内容的活动形式和注意事项。

本人认为,这个课程计划实施方案,是不同于教材的,是不同于传统课程的一个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指导纲要,是学校开展好此项活动的重要保障。能防止课程开展的随意性,盲目性,不全面性,能做到保底,做到规范,做到体现国家课程意志。

三、注重开展活动的过程性、实践性、注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过程资料的积累和梳理,是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是从事探究、积累直接经验,从中体验、实践。从课程的本质看,综合实践活动是体验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即“发现、选择课题——参与、实践探究——解决、交流总结”。

活动不论是大周期,还是小周期,这个过程的完整性不可缺少。所以,我们在一节课上看到的,往往是一个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更多的过程环节是在社会生活中做的。不能把我们看到的一节课理解成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当堂体现三环节全程的除外)明确了活动过程,就知道了资料积累的内容,这个资料内容应是三个大环节过程的资料,而非一节课,一个调查报告资料,更要注意资料的记实性。如:采访记录、调查图片、视频等一手资料,记实资料。分主题、分类呈现并保存,通过资料体现活动的过程性、实践性,问题得以解决性。

四、合理安排课时,灵活组织实施。以选题、设计型;实验、操作型;汇报、交流型三种课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呈现的亮点。

从课程→领域→目标→课堂的相互关系看,应该说,课堂才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小单位,也是问题的集点所在。有了年级活动计划实施方案,怎样才能有效地活动,才能向人们呈现你开展活动的情况,我想最有亮点的地方是课堂。怎样让课堂亮起来,应以三种课型为突破口。

1、选题、设计型课堂。该类课堂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整个过程的第一环节。目的是发现问题、选择问题或设计探究方案。整个课堂能反映学生的思维、判断、分析、论证,是问题发现、碰撞、梳理的体验。

2、实验、操作型课堂。该课型体现的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体验环节。是亲自动手、操作、制作或实验。通过参与实践亲身获取知识经验。诸如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科技制作等内容的课适应该课型。

3、汇报、交流课型。该课型体现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第三个环节,即活动的交流总结环节。这里对汇报内容重点阐述四层意思,也就是说,我们的汇报交流内容可以有四个层面:

①第1层面,探究的结果汇报。②第2层面,实践过程的汇报。以视频镜头、记录、调查、访问、收集信息、实践的场面及过程。③第三层面,解决问题的情况汇报。如方法、过程等。④第四层面,活动后的体验,感悟汇报。

以上是通过学习发现、感悟出的四点体会,希望能从面到点,即课程理解——目标分解——计划方案——课堂呈现四个层次或纬度,全面理解并有效地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析制约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因素及解决方法

辽宁省喀左县水泉乡中心小学 胡海峰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实验稿)》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自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为彻底改变我国传统教育强调学科本位,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联系开辟了良好的前景,展现给人们一个完整的生活领域。综合实践活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适应社会能力。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当前举国上下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我所在县农村小学却无动于衷。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学校负责人重视程度不够

据我所了解全县农村小学负责人年龄大部分在40岁以上,他们没有在正规院校就读过,思想落后,自身素质不过硬,再加上不参加业务培训和新课改培训,对综合实践活动一无所知。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他们只重视语文、数学教学,认为只要学生考出好成绩,就是他们工作干得好。至于学生能力的发展那是无形的、不可见的,好坏也显不出他们的工作能力,所以不重视,只把课程编在课程表里,不安排教师去教。再有一点,他们担心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主观上也反对教师让学生搞实践活动,各校也没有成立相应的实施领导小组。

二、新兴学科教师感到陌生

几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只在少数城市或地区实验,一些经过新课程培训的教师认识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发展综合能力,适应社会需要,是以后教学、教改的方向,想在班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但真正落实到实施过程中,仍有畏难心理和情绪,怕麻烦、怕花工夫,怕自身素质达不到要求。目前,农村小学教师大部分还属于“传授型”,表现在善于传统式备课、讲课和批改作业,照本宣科地传授知识。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更多要求脱离教材,自主开发教学资源,而这些教师一旦离开书本,离开教科书,变得无所适从,课不知道怎样上,活动不知道怎样指导,显得力不从心,表现在不善于从事科学研究,不善于指导学生去研究,不善于个体指导。我校的几名年青教师至今仍在彷徨中。

三、学生收集资料困难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已有知识和本校教学条件要求较高,需要资源丰富的图书馆、校园网及现代化的实验室。农村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学校计算机没有联网,学生家里没有计算机,有的学校虽然有了计算机室、图书室、实验室,但作用却很难发挥出来。计算机大部分是九十年代淘汰产品,用的还是DOS操作系统,只能让学生熟悉熟悉键盘,练练打字。图书室的书只是摆设,难得对学生开放,真正适合学生的图书微乎其微;实验室设备简陋,几乎不能做实验,我们中心小学尚且如此,更不用说那些村级小学了,它们这几室根本不存在。另外,农村小学教师自身知识储备不足,使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化,家长不给学生订阅课外读物,各乡没有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这一切都影响活动的正常开展。

四、校外环境不利于活动开展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教育受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家庭对学生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他们渴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然而不可否认,考学只注重分数,家长只希望学生学好考试科目,很少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学校经历的课程改革,缺乏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调查、走访,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但目前学校周边缺乏有利的社会环境。家长不理解、支持,参观单位不配合,查阅资料不方便,还要收费,学生只好在有限范围内进行。

五、管理和评价方法存在漏洞

新课标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每周平均三课时,这说明它的课时从总体说是固定的,但根据综合实践这门课程的特点,它到底要哪一节上,有时又需要有灵活性,它的教学地点有时也需要变化。因此,怎样安排课程表,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监控,是学校一个难题。有些学生的自觉性差,依赖性强,外出搞调查研究不好控制,出了安全事故如何解决,目前,还没有确实可行的办法。如何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是摆在学校面前的又一个难题,它不能通过考试来进行定量分析。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能力是综合的,它的效益也是社会性的,如情感、意志、态度、能力等非智力因素难以定量分析。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在此活动中取得成绩的肯定,对指导教师的评价考核,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措施。

虽然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经过我的讲解,师生和大部分家长认识到,改变学生现在接受式学习方式,改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差的现状,综合实践活动是一剂良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也正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有了理论依据和师生、家长慢慢理解、支持,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探索,相信定能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我建议解决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习和培训,转变观念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得到学校负责人、教师的大力支持,因此要让他们思想上进行一场深刻的革命,站在国家的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高度上,弄清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学生获得的将是长期效益,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既符合新课改要求,又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学校负责人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才会为该课程铺路搭桥,课程的实施才会有保障。教师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才能进行有效的指导,才会让学生大胆的去闯,学生即使失败了,也是一种经验的积累。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态度和科学规范,体现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乐趣。因此要加大培训力度和拓展培训面,消除教师畏难心理。在学生刚接触实践活动的时候,要采取“先扶后放”的原则,如:活动第一个主题时,可以指导学生怎么提出问题,怎么制订研究目的、活动内容、活动步骤及活动方式,预期效果和展示方式。我校推选一名综合素质比较高的业务骨干教师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师资培训,然后以点带面,由他和实践小组领导、教师共同研究成功的案例,学习经验、论文,观摩国家级、省市级优秀课。设立实践活动论坛,群策群力,注重发挥发挥教师群体力量,倡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根据我校学生数多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研究的子专题分成若干小组,由二名教师分别指导,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一起成长。

二、尽快实现校园网络化、信息化

未来社会是信息的社会,学校负责人要有信息化意识,在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学校要千方百计开源节流,筹措资金,加快实现校园网络化,图书馆电子化,为实验室添置设备,让网络教室、图书室、实验室成为学生最想去的地方。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而应当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从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全社会人人有责,我们要呼吁全社会,为了下一代,为孩子们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各级主管部门要采取相应措施,为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建全实践活动考核办法及考核机制,把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对学校的考核、评价上,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对学校负责人及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考查科目,推动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

四、完善评价标准及方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过程成为课程创生的过程,评价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构成,要判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效果如何,运用什么手段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都要通过对课程进行科学的评价来实现,可见,评价的重要性。但综合实践活动不像其它学科可以用考试来测定,它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采取多种方案,而且表现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另外,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视过程而不在于结论,注重学生主体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评价的内容和形式,都应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目标达成。基于这些特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有着独特的评价理念。我校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出发,立足综合实践活动价值追求,认真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和评价目标。制定了以下评价方法:

1、在过程中,加强日常口头评价和借助一些小道具等评价工具。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及时给予他们鼓励,促使他们更积极、更主动的参与活动。

2、在主题提出过程、实施过程、展示过程,设计了定项评价表,制定了严密的评价标准,并有指导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组员评价,组间评价,家长评价,被采访单位及被采访人评价等形式。建立这种开放式的评价,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张扬了个性,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激励学生继续努力,使评价更加科学,更加全面,更加真实。

3、档案袋评价,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设计的方案,提出的问题,搜集的资料,取得的成果,日记,作品等存入档案袋。确定档案袋评价的维度、指标及评定等级。用这一评价标准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如何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烧锅王小学 张宪武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一门更贴近学生真实世界的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为师生平等对话撑起了一片晴空,也为学生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仿佛是一种催化剂,使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使教师有了创造的空间,使孩子们走出了封闭的课程。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着、探索着、体验着、创造着„„它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点燃了学生成长过程中自信的火焰。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却不是一朝一夕的。综合实践活动所重视的不是问题解决的结果,而是学生探究课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这已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一线教师的共识。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究过程中,我总是让学生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的培养

从某种意义上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学生本位课程,它要求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过程、总结与交流等环节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要让学生对综合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必须尊重学生,关注他们的爱好和需要。

例如,确立了《纸——我们的好朋友》这一主题课后,学生提出了“纸的用途”、“纸的种类”、“浪费纸的现象”、“造纸之旅”、“纸与环保”、“纸王欣赏”等子课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自由选题,其中,“纸的种类”无人选择,我就将这一子项去掉。根据各自兴趣,学生组成各个相应的子课题组,推出组长,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根据计划自由开展各项活动,活动形式也有小组成员自己商定。自己绝不“指手画脚”,不对学生的独特想法做法进行批评或挑剔,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使其消除对批评的顾虑,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会使学生的见解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使其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了面向全体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就要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一些同学游离在综合实践活动之外,他们对活动过程中的调查、采访、收集整理资料都有畏难情绪。这时我就耐心指导,降低难度,让他们跟在能力强的学生身后做些简单的工作,在活动过程中慢慢提高能力,增强自信,提高兴趣。

二、注重学生探究学习方式和多种能力的培养

在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的出发点是让学生走进生活,切实的进行调查研究,强调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与别人的讨论或求助等方式力求把问题解决,这样的探究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通过一次实践活动学生确实在实践能力上有所突破。如,他们不但能从书本和网上找到一些资料,还学会了从别人那打听消息,获取一些有用的材料。然而实践活动总伴随着各种困难,活动的结果也有成功和失败,我们对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活动热情,对探究学习方式和多种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好处。

记得一次几位女同学满怀信心的去超市采访营业员和顾客,不一会就垂头丧气的回来哭诉:老师,他们不理睬我们,不肯回答我们的问题,我们再也不去了。我首先安慰她们,接着便引导她们分析失败的原因,是不懂礼貌?还是提问不当?还是时机不适„„同时全班同学交流,有些采访顺利的来谈谈经验,这样找到问题的缘由同时也体会到合作的愉快。为此,我还以身示范去采访,先跟对象说明原因,真诚的请他们帮忙,对商店我们承诺将义务为他们宣传。在总结交流时,学生的日记这样写道:踏上社会我们会遇到许多的挫折,不像在家里和学校,有困难都有父母和老师帮助解决,今后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设法解决面对的问题。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一次次的锻炼,我们才能成长的更快,更健康。

忙碌中,学生不仅获得丰富的知识,更提高了各项技能。更可贵的是,学生的主体体验、主动探索和养成多种能力的意识在逐步增强,能够力求在实践中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注重学生的过程性指导和评价

为了让学生不在自己的研究中孤立无援,也避免老师过多的参与和指导,我们教师只是以一个协助者,一个合作伙伴或是顾问的身份出现,这使孩子们心理上有了依托,也得到了活动的主动权,开展活动就更热情了。而老师过程性指导也不能忽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自主合作,审视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合理安排各自的研究任务。学生通过上网、看书、查阅资料;围绕自己的研究设计调查问卷,确定分发的班级;组织随机抽样等。同时在过程性指导中,为了更加具体细化,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真正主体是小学生,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小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的环境,但不要很在乎小学生的“作品”、“成果”的质量高低。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学生实践了没有,经历了没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们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何种体验;学生在实践中是怎样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否产生了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以小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像《布置校园》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关注过程不是追求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或表面的热热闹闹。关注过程反对“形式主义”,要求每个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根据活动主题的需要,完整地运用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获得实际的感受和认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及时了解小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需要怎样的指点„„针对这些去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小学生探索和创新,而不是将小学生的研究引向结论。很多教师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主观经验和已有经验强加给小学生,这是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一点。小学生的研究活动可以是多种结论,也可能是没有结论的,或随着研究的深入而发生变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目的在于活动中学生个体的成长,而不是定量的结果。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时,使活动过程成为“收割庄稼”的过程而不是走过场的过程,从而使小学生获得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亲历体验。只有真正重过程,才能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效。由于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十分重视过程,让学生对学校的角角落落都进行了调查,真正去参与、体验,因而学生获得了真实的感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只有在体验和实践中才能理解学习的过程、学习的价值,才能养成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才能使学习成为人的生活的有机部分。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别强调小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体验,鼓励小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等直接的实践活动进行自主性学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小学生的发展提供一种开放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这种发展空间和机会是需要小学生主动地参与,积极地实践才能把握的。在开放的发展空间和实践机会中,小学生会发现他们在书本中难以发现的无数生动的事件,经历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难以遭遇的无数现实情境,获得书本上几乎不能获得的真实体验、经验和感悟。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小学生不是“我思故我在”,而是“我实践故我在”。在这里,教师都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和学生一起开展活动,只在学生迫切需要时才给予适当的指导,并不包办代替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在他们自己的研究中变的善于思维,懂得与人合作。综合实践课程中要让学生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与人交流、收集资料、编辑成果„„总之,我认为教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中体现自我的生命力。

如何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字体:小 大】

如何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作者:余杰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512 更新时间:2009-9-18 11:03:45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一门更贴近学生真实世界的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为师生平等对话撑起了一片晴空,也为学生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仿佛是一种催化剂,使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使教师有了创造的空间,使孩子们走出了封闭的课程。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着、探索着、体验着、创造着„„它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点燃了学生成长过程中自信的火焰。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却不是一朝一夕的。综合实践活动所重视的不是问题解决的结果,而是学生探究课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这已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一线教师的共识。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究过程中,我总是让学生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的培养

从某种意义上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学生本位课程,它要求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过程、总结与交流等环节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要让学生对综合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必须尊重学生,关注他们的爱好和需要。

例如,确立了《纸——我们的好朋友》这一主题课后,学生提出了“纸的用途”、“纸的种类”、“浪费纸的现象”、“造纸之旅”、“纸与环保”、“纸王欣赏”等子课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自由选题,其中,“纸的种类”无人选择,我就将这一子项去掉。根据各自兴趣,学生组成各个相应的子课题组,推出组长,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根据计划自由开展各项活动,活动形式也有小组成员自己商定。自己绝不“指手画脚”,不对学生的独特想法做法进行批评或挑剔,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使其消除对批评的顾虑,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会使学生的见解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使其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了面向全体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就要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一些同学游离在综合实践活动之外,他们对活动过程中的调查、采访、收集整理资料都有畏难情绪。这时我就耐心指导,降低难度,让他们跟在能力强的学生身后做些简单的工作,在活动过程中慢慢提高能力,增强自信,提高兴趣。

二、注重学生探究学习方式和多种能力的培养

在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的出发点是让学生走进生活,切实的进行调查研究,强调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与别人的讨论或求助等方式力求把问题解决,这样的探究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通过一次实践活动学生确实在实践能力上有所突破。如,他们不但能从书本和网上找到一些资料,还学会了从别人那打听消息,获取一些有用的材料。然而实践活动总伴随着各种困难,活动的结果也有成功和失败,我们对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活动热情,对探究学习方式和多种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好处。

记得一次几位女同学满怀信心的去超市采访营业员和顾客,不一会就垂头丧气的回来哭诉:老师,他们不理睬我们,不肯回答我们的问题,我们再也不去了。我首先安慰她们,接着便引导她们分析失败的原因,是不懂礼貌?还是提问不当?还是时机不适„„同时全班同学交流,有些采访顺利的来谈谈经验,这样找到问题的缘由同时也体会到合作的愉快。为此,我还以身示范去采访,先跟对象说明原因,真诚的请他们帮忙,对商店我们承诺将义务为他们宣传。在总结交流时,学生的日记这样写道:踏上社会我们会遇到许多的挫折,不像在家里和学校,有困难都有父母和老师帮助解决,今后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设法解决面对的问题。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一次次的锻炼,我们才能成长的更快,更健康。

忙碌中,学生不仅获得丰富的知识,更提高了各项技能。更可贵的是,学生的主体体验、主动探索和养成多种能力的意识在逐步增强,能够力求在实践中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注重学生的过程性指导和评价

为了让学生不在自己的研究中孤立无援,也避免老师过多的参与和指导,我们教师只是以一个协助者,一个合作伙伴或是顾问的身份出现,这使孩子们心理上有了依托,也得到了活动的主动权,开展活动就更热情了。而老师过程性指导也不能忽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自主合作,审视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合理安排各自的研究任务。学生通过上网、看书、查阅资料;围绕自己的研究设计调查问卷,确定分发的班级;组织随机抽样等。同时在过程性指导中,为了更加具体细化,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真正主体是小学生,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小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的环境,但不要很在乎小学生的“作品”、“成果”的质量高低。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学生实践了没有,经历了没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们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何种体验;学生在实践中是怎样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否产生了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以小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像《布置校园》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关注过程不是追求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或表面的热热闹闹。关注过程反对“形式主义”,要求每个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根据活动主题的需要,完整地运用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获得实际的感受和认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及时了解小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需要怎样的指点„„针对这些去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小学生探索和创新,而不是将小学生的研究引向结论。很多教师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主观经验和已有经验强加给小学生,这是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一点。小学生的研究活动可以是多种结论,也可能是没有结论的,或随着研究的深入而发生变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目的在于活动中学生个体的成长,而不是定量的结果。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时,使活动过程成为“收割庄稼”的过程而不是走过场的过程,从而使小学生获得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亲历体验。只有真正重过程,才能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效。由于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十分重视过程,让学生对学校的角角落落都进行了调查,真正去参与、体验,因而学生获得了真实的感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只有在体验和实践中才能理解学习的过程、学习的价值,才能养成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才能使学习成为人的生活的有机部分。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别强调小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体验,鼓励小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等直接的实践活动进行自主性学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小学生的发展提供一种开放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这种发展空间和机会是需要小学生主动地参与,积极地实践才能把握的。在开放的发展空间和实践机会中,小学生会发现他们在书本中难以发现的无数生动的事件,经历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难以遭遇的无数现实情境,获得书本上几乎不能获得的真实体验、经验和感悟。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小学生不是“我思故我在”,而是“我实践故我在”。在这里,教师都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和学生一起开展活动,只在学生迫切需要时才给予适当的指导,并不包办代替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在他们自己的研究中变的善于思维,懂得与人合作。综合实践课程中要让学生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与人交流、收集资料、编辑成果„„总之,我认为教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中体现自我的生命力。

第四篇:关于开展综合实践的证明材料

关于指导学生开展 课外综合实践的证明材料

张红玲、段德芹同志中小学二级教师技术职务资格。两位同志除认真上好课外,还坚持指导学生开展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成绩显著。具体情况如下: 1、2015年6月,组织五年级学生和留守儿童欢度“六一”联欢的活动,使留守儿童体会到了师生的温暖,大家庭的幸福。2、、2016年3月,组织学生进行“回报母爱”的活动,培养学生理解母爱,尊重长辈美德,要学生利用闲时多帮家长做点家务,体会劳动的快乐。3、2016年5月,组织学生开展《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调查活动,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上网问题。4、2016年9月,组织学生和留守儿童走进中秋,感受节日的风俗,接受民族传统教育,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5、2016年10月,组织五年级学生开展《小学生逆反心理调查研究》活动,效果良好,培养学生如何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6、2016年11月,组织五年级学生开展“习惯与健康”活动,使学生通过收集、观察、整理、抽象、分析、归纳等过程,增强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养成良好的习惯。7、2016年12月,组织三、四、五年级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对其所在家庭每天扔塑料袋的个数进行统计,估计全国每天扔塑料袋的总数。使学生从生活中去了解“垃圾的产生与处理”,从而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8、2017年2月,组织学生开展“正确使用压岁钱”活动,使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的习惯。9、2017年3月,组织四、五年级学生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感受亲情的温暖。激发学生之间的爱,进而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10、2017年4月,组织学生开展“学会自我保护,”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认识自我保护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两位同志以上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情况属实。特此证明

睢阳区路河镇马庄村委会

2017年4月20日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汇报(模版)

盐城市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中心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汇报

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承载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最佳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最佳途径。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围绕“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我”办学理念以及学校素质教育总目标,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新世纪培养创造型人才奠定基础。我校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开足课时,培训师资,确保课程顺利实施。

1.开足课时。面向全体学生,按课程计划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学期每周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3-6年级1节,开设劳动与技术教育3-6年级1节,开设(综合)研究性学习3-6年级每周1节,班队活动课各年级每周1节。结合校本课程开设书法课各年级每周1节;

一、二年级每周地方课各2节;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每学期至少1节。

2.教师配备。安排优秀的班主任和骨干老师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兼职老师。信息技术教师兼职4人,研究性学习、劳技教师兼职14人,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校兼职3人。组织教师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原则,掌握课程实施中的各种方法,不断提高教师课程实施的执行能力。

3.加强管理。学校校长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教务处、班主任以及全体师生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者。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如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评价制度,科学合理的计算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并将其作为业务考核、评优评先的依据之一。想方设法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足够的设施设备、教学资源等方面的保障。

二.文化引领,强化意识。校园文化建设引领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搭建起综合实践课程的基础平台,我校把综合实践多个主题融入班级文化的设计中,每个班级的布置都独具匠心、富含深意。我校还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培训活动形式多样,校本培训有集体学习,分专题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知识、特征、价值、核心理念、基本要素等,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有分散自学,组织教师自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书籍,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有外出观摩,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学习取经;有校内研讨,组织任课教师每人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学观摩活动,相互学习探讨;有面对面交流,开展活动,及时听取教师意见建议,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三.设计活动,规范流程。我们结合学校实际,精心设计经典诵读、科技教育、数学乐园、珠心算、童声放歌、经典读书节为主的活动。我们还充分利用学校所在社区的公共场所、文化设施,开发和创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我们整体规划各个实践基地的活动时间与活动人员,多头并举,有序实施:“走进图书馆”,孩子们徜徉在书籍的海洋,感受着文化的气息;让 “基地”成为学生的天地。为了确保实效,我们每个主题活动均按以下基本环节进行:(1)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民主协商确定活动主题和活动方案;(2)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活动,调整活动方案;(3)展示活动过程和成果;(4)多维评价,收集资料,进行活动小结。

四.团队协作,课程整合。我们认为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从构思到活动准备,从资源整合到多媒体课件制作,从实施阶段到成果展示,从活动反思到研讨共享,都是群体性活动,都必须在全组人员共同参与、能力协作下才能顺利进行并取得较好效果。因此我校结合实际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团队,成员由各班班主任、兼职的信息技术老师、劳动技术老师、科学老师、音乐老师,美术老师、体育老师、英语老师组成。团队所有人员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勇于创新,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我校坚持“三个整合”: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兴趣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德育与社会实践活动整合。我们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创建了青少年活动中心、2个标准化的多媒体教室、1个科学实验室、1个画室,电脑室有80多台电脑可供学生使用,并开通了校园网。教师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时,有意识地将计算机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机地整合,使课堂小天地连接着网络大世界。其次我们让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自己感兴趣的体育和艺术课程。为此学校通过青少年活动中心,创建了校园集体舞、科学、绘画、手工制作、手抄报、阅读、书法等兴趣小组,这些活动小组的带队老师均是我校综合实践教研团队的老师,而且这些小组活动一切免费。还有为了配合校少先大队“我爱家乡”“我身过的小康”等方案的实施,我校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与探索活动,1、参观家乡美丽风景——废黄河、万亩果园等;

2、调查家乡河流——苏北灌溉总渠;

3、参观二站万鸟天堂;

4、寒暑假社会实践等系列活动。这些活动给学生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完善评价,重视积累。我校大力倡导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理念,更多地注重实践活动的过程评价。真实有效的评价,全面综合地关注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发展程度,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了课程的优化实施。在资料积累方面,我校要求各位任课教师在注重收集好学生活动资料,关注学生个人成长的同时,把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各项资料及时收集整理装订成册,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资料的积累中。多年来,我校先后被评为县靓丽校园、县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县体卫艺工作“先进单位”、阳光校园、县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省安全校园、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市校园集体舞特色学校„„,学生参加的市县活动多次获得一、二等奖。

我们知道,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应试教育的干扰,家庭与社会、家长与教师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上的诸多矛盾,使得课程改革面临许多困难。如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有一个执着的教学精神,怎样营造这样的氛围呢?这是我们的困惑之一;相关教师缺少必要的理论指导;综合实践课的路子还摸不清,怎样指导一节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值得探索。为此,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全面、深入、持久的探索,以促进课程改革的稳步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下载综合实践开展情况(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综合实践开展情况(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开展综合实践的证明材料

    关于指导学生开展 课外综合实践的证明材料 同志于2005年12月取得中学二级教师技术职务资格。该同志除认真上好课外,还坚持指导学生开展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成绩显著。具体情况如......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开展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开展 农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目前素质教育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新课题,由于诸多原因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社会意识、家长意识、学校以及教育主管......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晋城市阳城县第三小学卫向军048100***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很强的课程,它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

    如何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含五篇)

    如何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沙城镇第五小学张皓云 重视学生语文综合实践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的理念。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

    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几点思考[大全]

    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几点思考各位主任:作为一名校长的我,首先说一句诚恳的话:“感谢你们!”,学校前勤的很多都和你们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特别是这两年,在全省推行素质教育及的今天......

    如何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

    如何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 一、要在经历过程中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像其它数学课一样,每节课都有既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先......

    综合实践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美丽富饶,物产丰富,我们家乡的建设和发展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你们知道在家乡的建设、发展中涌现出的优秀人物吗:这些优秀人物为......

    综合实践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 一、 学情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