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时间:2019-05-12 00:39: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第一篇:浅谈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晋城市阳城县第三小学卫向军048100***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很强的课程,它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位的教育要求,在学科教学中令人耳目一新。但在目前的课程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何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我们苦苦思索的问题。本人通过从事综合实践教学,不断在实践中探索,认为要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应该注重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面向全体学生,加以正确的方法指导和评价,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字:实践兴趣全体指导评价

正文: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使儿童可以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学习的对象,自然地、综合地学习,这种学习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而非老师强加的学习。这种全新课程的出现,对我们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考验和挑战。这学期我们学校也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从学生课题的选择、到课题的申报、到课题的立项,再到活动的开展,最后到课题的结题,都有始有终,进行了全新的尝试。本学期我指导了高年级的《魅力布贴画》这一课题,在此我谈谈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要从学生实际和兴趣出发。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如何真正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综合活动课题的选择尤为重要。提起研究人们好像总习惯把它与艰深、有学问等联系在一起,因而有些教师在看学生选择的课题时,往往会觉得幼稚可笑,但我们不要轻易加以否定。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自主地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课题,从而自主确定或选择。往往学生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学生的兴趣、贴近社会现实,学生越能够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就像我自己指导的《魅力布贴画》这个课题组,本组学生自己设计各种各样有趣的自己喜欢的图案,并动手制作美丽的布贴画,比较感性而且具体,学生的兴趣更大,积极性更高。这样就能保证综合实践的活动顺利开展。

二、综合实践活动中要面向全体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面向少数学生培养特长的活动,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给予每一个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在我们五年级进行布贴画时,一开始就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总是几个优秀的学生在忙乎,而平时成绩差、不太发言的学生好像并没有多少在参与,对这些学生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活动中来。后来蒋宇和林凯本同学在我和小组成员的鼓励下,也积极参与了制作了漂亮的布贴画。因此我们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只让几个优秀的学生控制和把持着局面,要让每一个人都对研究活动都有所贡献,让每一个学生分享和承担研究活动的权利和义务,体验获得研究成果的快乐。同时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不管是能力强的还是弱的学生,只要他们在自己的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就应该给予肯定,要知道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首肯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和鼓舞。

三、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不是学生活动的旁观者,而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领导者,而且还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实践的过程。教师的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课题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教给学生各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比如我们在设计图案时,学生们虽然有兴趣,但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应该设计什么,怎么设计。这是,必须发挥指导教师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对所喜爱的图案进行分类,可以从水果、花朵、植物、动物、风景等方面进行设计;关于怎样设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临摹。这样,学生在设计图案时会收获喜悦。

再如,我们在学生的制作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学生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制作方法,导致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无从下手,耽误了时间、没有效率。这时,需要教师进行方法指导。所以,教师适时地进行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正确、有效地开张综合实践活动。

此外,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发现了很多快捷有效的方法,教师进行推广,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时学生的创新之举。

四、综合实践活动要重过程,而非结果。

综合实践活动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的环境,要关注实践的结果,但不要很在乎学生最后“作品”、“成果”的质量的高低,我们更应关注的是我们的学生实践了没有,我们的学生经历了没有;我们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何种体验;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是怎样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我们的学

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否产生了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需要怎样的指点„„针对这些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而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结论,往往很多教师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主观经验和已有经验,强加给学生,这是我们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最要注意的一点。所以我们必须把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从而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重视评价方式,推动综合实践课的发展

当前,综合实践课虽已全面扑开,却没有受到领导和家长的重视。原因之一就是综合实践课的评价措施没有跟上来,它不像语文数学那样用分数来衡量。而实际上,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能提高学生的诸多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一条能钓大鱼的长线,将会对学生终身受益。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评价方式,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受到领导、家长、及学生们的重视。

1. 评语评价。

评语评价主要是通过学生自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成果和表现状况,对其优点、学习态度和今后的发展情况用文字描述的方式来评定、激励。学生自评是评价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参与小组和班级活动中与人合作的态度,以及是否能认真参加,是否做出了成绩等。其次通过问卷调查,要求家长仔细观察孩子的变化,这样有助于家长搜集孩子发展的一切资料,家长在评价过程中也能体验到孩子的进步,认识到孩子的发展潜能,分享到孩子学习的成果。综合实践活动是师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教师评价能使学生得到学习上的支持和帮助,也为教师的教学过程提供改善的依据。

2. 学生成长袋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在过程的评价,建立“成长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建立自己的成长袋,要求学生将活动中的点滴情况记录下来放入成长袋。如设计的图案、制作的贴画作品、照片以及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成果、各类荣誉证书等,通过这些材料的积累,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肯定自己的能力。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成长袋,这样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与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和成功的喜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课程学习中的重要领域,综合实践活动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任务是不断挖掘、开发、利用无限的课程资源,给学生创造广阔的,给生命自由

生长的空间,使我们的课程适合学生,而不是使儿学生适合我们的课程。我们坚信,只要以开放教育的思想,创新教育的理念,来进行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它定会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谢广田、蒋璐敏,《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1.2、邹立波;;综合实践活动科组建设的目标、建制与职能[J];小学德育;2010年24期

第二篇: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石门县子良乡中心学校 方先志

摘要: 针对“在生活中学数学,数学用于生活中”这一新课程要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一定要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数学教材为蓝本,使学生确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体验生活,认识社会,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生活化 数学化 学习数学 应用数学 热爱数学

针对“在生活中学数学,数学用于生活中”这一新课程要求,我就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做了一些探讨,下面我来谈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使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确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体验生活,认识社会,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如一年级下册中“小小商店”实践活动,我设计了一个“我是优秀售货员”现场购物活动。我预先和小卖部老板联系好,地点是学校小卖部,售货员是学生若干名,顾客是全班学生,裁判是老师和同学。我是这样教学的:①提出要求:小组合作轮流当售货员和顾客;②现场购物:练习认钱、算钱、找钱;③全班交流:当售货员的体会;④全班评比:优秀售货员若干名。这样设计,使综合实践活动不光具有了知识性,还具有了可操作性和趣味性,因为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知识记忆为特征的陈旧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去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获得直接体验,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享受成功的快乐。“小小商店”实践活动给了孩子们一个亲身体验和展示的机会,他们将是多么高兴和激动,这样更加增添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同时,“小小商店”实践活动在实地进行,让学生亲身体验,在售货和购物的实践活动中学会认识人民币,学会了元角分的计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让学生大胆体验生活,尽情享受成功。尤其是评上了优秀售货员的同学脸上笑成了一朵花。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加强知识的综合运用 数学是科学,更是艺术,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小学实践活动强调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它是在老师组织和指导下学生自己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科学意识的课程。如四年级上册中“你寄过贺卡吗”实践活动,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①投影出示:造纸、寄贺卡和砍树的关系等相关资料,让学生谈谈看法;②小组合作探究统计:小组里个人与家庭去年收到的贺卡总数和平均数;③推算和估算:全国一年大约寄出多少贺卡;④全班交流:寄贺卡与砍树有什么关系;⑤发散活动:我为环保出主意。这样设计注重了知识的综合应用。其一将数学科内部的很多知识综合应用在一起。“你寄过贺卡吗”这一活动,其中“统计小组里个人和家庭去年收到的贺卡总数和平均数,推算和估算全国一年大约寄出多少贺卡”的设计,就将数学里面的加法、乘法、除法计算,求总数和平均数,推算与估算,统计等一系列知识紧密相连,融为一体,并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和融会贯通。其二“你寄过贺卡吗”活动设计,将数学、语文、品德和社会、环保等各科知识联系了起来,有力地增强了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了学科间的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其三“你寄过贺卡吗”这一活动,把节约用纸与保护树木等环保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学习不只是理解题目,而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学生通过这一活动,提高了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的民族要创新,我们的教育要创新,我们的数学教学更要创新。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项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最好活动,它们在活动中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渗透、培养和提高。如三年级下册中“设计校园”实践活动,我是这样教学的:①汇报课前调查情况:本校和外校校园有些什么;②小组讨论:我们校园应添设什么;③小组合作:动手设计新校园;④作品展示:评比哪组设计的校园最合理、最美丽。通过活动,一幅幅美丽的校园图景展现在全班同学面前,同时也使学生的能力、才华得到充分发展。开放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标志。“设计校园”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课前的调查是一个开放性设计,是让学生对平常校园有一个大体的印象,从而了解这些校园还缺少什么,还有哪些美中不足的地方,在改进和优化中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我们的校园应添设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说应建一个大花园,有的说应建一个小喷泉,有的说应建一个单双杠云梯活动区……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思考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这些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设计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大胆设计新校园,人人在为如何把校园设计得更合理更美丽献计献策。大家既动脑又动手,用彩笔描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校园。这节实践活动课,充分挖掘和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收到了非常可喜的效果。

总之,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一定要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数学教材为蓝本,把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就能感受到数学的重要,增进对数学的兴趣,并获得更多的能力和本领,还能促进学生更自觉的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热爱数学。

第三篇: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一、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国家新课程改革最具代表性的亮点,也是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能直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平台,为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最有效的途径。

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能促使学生和教师真正把“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落实在学校的学习教育过程之中,为学生的发展成长插上坚实有力的翅膀。

2.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一条德育的重要途径和最有效的渠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实践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研究探索活动,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不进行说教、不讲大道理、只是促使学生广泛的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在实践中经受历练,因此,往往收到在许多情况下都难以获得的教育效果。

3.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将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不能替代的平台,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有些知识是可以通过教师或其他人的传授讲解来获得的(明确知识),但是,更重要的一部分知识必须通过实践和体验来获得(默会的知识)。

默会知识与明确知识相比,在人的知识结构中占有更大的比重,对人的终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任何优秀的教师都不可能把默会的知识通过课堂的讲授传授给学生,因此,在默会知识的学习中,教师的讲解是徒劳的,只有引导学生经历不可替代的实践活动,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使学生的默会知识获得宝贵的发展机遇,因此,必须从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来认识和开设综合实践课程。

二、综合实践课程的主要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3-9年级的必修课程,其基本内容指定的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非指定领域包括班级活动、少先队活动、节日活动以及学校的某些传统活动等。

1.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超越单一的教室空间,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内容领域是开放的,非常广泛,既可以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维度出发选择内容,也可以从服务社区、关爱他人和参与社会生活、进行社会实践等方面着手选择内容。3.劳动与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通过该领域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内容包括:

(1)可以来自校园内的自我服务劳动、公益劳动;社区公益劳动。

(2)技能练习活动,主要有常见的工具使用、常见材料加工、常规构件或部件的连接,日常生活中的技术产品的使用、简易维护与保养等。

(3)工艺制作活动。(4)简易设计活动。(5)技术试验活动。(6)发明创造活动。(7)职业体验活动。4.信息技术教育

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基本学习领域之一。信息技术教育要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过程当中,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有信息意识,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四个领域的综合是由研究性学习联系起来的。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和技能基础,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制定方案等过程,学习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观察研究、文献研究等科学方法的基本规范和操作要领,养成探究习惯,形成科学态度,初步创新精神。

三、综合实践课程的主要特点:

第一、自主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非常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无论从问题或主题的确定还是研究方案的设计,从研究方法的选择到研究结果的评价等都要充分的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使每一个学生都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研究的主人。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比较广阔的研究发展空间,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发展。

第二、整体性 一是指所有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都要通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这样三条线索者和在一起,形成一个比例恰当、结构较为合理的整体,促使学生比较全面的发展。

二是指每一个主题或问题的研究,从问题的选择到研究过程和环节的设计,时间的安排、资料的收集整理乃至活动结果的总结反思等,都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来考虑,使每一项活动都有条不紊,扎扎实实地进行,避免虎头蛇尾等问题的发生。

第三、综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尽可能使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大自然„„之中开展学习探索。既要强调指定领域研究内容的综合,也要强调非指定领域与指定领域的综合,还要强调课内外、校内外、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等多领域的综合。要努力避免通过查查资料、登陆一下相关的网站、去去图书馆就以为完成综合实践活动任务的错误做法。只有引导学生在 具有相当强度的“综合活动中”来探索、亲历、体验,才能真正符合这一门课程的基本要求。

第四、实践性 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本质的属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课程最不同的一点就是要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学生在活动中做了什么,亲历了什么,体验了什么。而不要过于关注学生在活动中取得了什么成果,学会了那些知识等。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是通过概括的形式反映学生生活、学习和社会领域的综合性核心问题或专题。它是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时的一个核心问题。

(一)主题确定的原则 1.源于生活的原则

生活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的问题或课题,或者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到真实的世界进行体验,灵活地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

2.指向性、可行性原则

在确定活动主题时,要注意选择一些对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及所在地区具有实际意义的,有价值、值得研究、内容积极、对学生成长有利的活动及课题。此外,受学生年龄特点、知识经验的限制,要选择一些切口小、容易操作的主题。

3.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原则

选择的活动主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年龄的大小,因为学生年龄不同,思维发展水平也不一样。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选择活动主题时,要尽可能选择一些生动具体的主题;初中学生,他们的逻辑思维已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对各种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并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时就可以选择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主题。

4.立足学校特色的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开发要立足于学校的特色和反映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这就要求在活动主题的选择时,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才有利于今后的开展和实施。

(二)确定主题的方法与途径

1.依据学校办学特色,与学校各项活动整合设计主题来确定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与学校传统活动、德育活动结合,设计主题活动,直接将学校的各类活动作为主题,使其成为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组成部分,用它来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内容。

2.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特点、能力来确定主题

在主题选择时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利,与孩子的生理、心理协调,具有新奇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使孩子感到自由、民主和宽松,因此,教师要引导孩子设计与自己生活、年龄和兴趣相关的主题。如临近春节,学生对过春节时剪窗花、贴对联、挂中国结、祭祖先等习俗产生了好奇,教师可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确定“春节探源”的主题活动。

3.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确立活动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用实践去验证科学结论„„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选择对自己、家庭、学校 及社区有意义的点滴小事,产生主题。如,“我的成长经历”、“吃早饭的学问”、“儿童游戏的调查”、“水果价格的调查”、“今天我当家”、“恼人的街头小广告”。

4.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启发确定主题

设计一个有价值的活动,积极让学生参与进去,并从实践活动中受到启发进而来确定自己所想研究的主题。例如:百年校庆、“六一”节等。

5.重组其他学科知识,拓展确定主题。

通过对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目标的有机整合,进一步拓宽主题确定时的范围。如:在数学领域开展具有数学特色的小课题研究;在信息方面进行《我校学生家庭上网现状调查分析》、《我校学生玩电脑游戏现状分析研究》;在品德与生活方面进行《青少年偶像崇拜情况调查》;在语文方面根据《威尼斯的商人》,我们可以进行有关威尼斯的了解,如威尼斯的地理位置、旅游景点、特产、旅游路线、威尼斯的名人、威尼斯的文化等等一系列的了解。

6.发掘社区资源和家长资源,设计与生活和文化相关的主题活动。

社区拥有内涵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发社会的共同教育、管理功能是非常必要的,而让家长走进综合实践课程,并得到他们的认同和支持,可以扩大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范围。

(三)主题的表述方式

1.以活动涉及的对象为主题的名称表述,如《一次性筷子》等; 2.以主要活动为主题名称表述,如《关于近视问题的调查》等; 3.以主要问题为主题名称表述,如《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等; 4.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要体验为主题名称表述,如《今天我当校长》等; 5.以学生活动的主要空间为主题名称表述,如《走近敬老院》等。

(四)主题生成的方法和途径

1.从学科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不同于学科课程,但也不是与学科完全分开、割裂。可以大胆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将学生所学的学科领域的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同时,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科领域的学习中得到拓展和加深。如通过《威尼斯商人》一文学习,可以开展围绕威尼斯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可分解为威尼斯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宗教和习俗、气候、建筑等多方面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

2.从生存环境中生成。学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他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我们应充分注重环境的功能,挖掘身边的资源生成主题。3.从学校特色中生成。每个学校都有各自的特色,如历史艺术教育,绿色学校、体育传统学校等,这些都能成为学生活动的主题。把爱好作为最好的主题发挥,结合学校的特色,把特色挖掘出来生成主题也不失为一条理想的途径。

4.从传统节假日中生成。一年四季中,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此外还有“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有特定意义的节日。这些节日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调动和引导他们认识并能够结合历史上各种传统节日的基本体现与我们所继承的传统之间的差别和联系,所有这些都能成为一个活动主题。如圣诞节到了,同学们也纷纷赶时髦,购置贺卡相互赠送。但是,对圣诞节的来历和意义却一无所知。据此可引申出一个活动主题。

5.从日常生活中生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生活习惯也 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如原来爱吃肥肉,现在都偏爱吃瘦肉了;原来爱吃新鲜蔬菜,现在爱吃野菜了。又如人类的生活条件的改善情况、不同阶段人的不同的生活状态、我们现代的生活用品的来源及其他们的发展与变化等等。这些生活中的细微变化,都可以生成为活动主题。

6.从参观访问中生成。除了在课堂学习知识外,学生常常走出教室,参与社区的活动,参观名胜古迹和教育基地。在这种社会实践中,学生必定会有新发现,产生新问题。如果引导学生把这些发现和问题作为主题去进行探究,学生是非常乐意的。

7.从常规训练中生成。学生在校,不仅要学知识、练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做人。学校对学生有很多常规训练,在对学生的常规训练中生成学生的研究主题。如学校发布“不准购买小摊点上的东西”的禁令,校园内干净了很多。但学校的禁令并没有让学生心服。于是有一位老师大家调查小摊点的东西为什么比商店里的便宜?小摊点上的东西能不能买?„„这些问题生成了相应的活动主题。

8.从专项实践中生成。学校工作每阶段都有一个重点,精心组织这样的活动也能生成一些研究的主题。如学校对新生都会安排一个星期的军训,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增加生活体验,进行国防教育。围绕军训可以生成一个活动主题。

9.从交往闲谈中生成。学生在与人交往和闲谈的过程中,肯定会涉及热门话题,产生新奇想法,如能好好提炼,也能形成研究主题。如有一个县“茶叶节”期间,学生谈论最多的就是茶叶,于是教师就让大家围绕了解中国的十大名茶、了解茶厂生产茶叶过程、走访经销商了解茶叶品种和价格、请教茶农了解茶叶的种植和茶叶保管知识等课题开展了以“茶叶”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10.从时事焦点中生成。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大大小小的事情,有些事情因为影响巨大而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焦点问题,组织他们围绕一些焦点问题搜集材料,讨论交流,进行调查研究,是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政治意识的重要途径。

(五)主题活动设计方案撰写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通常是由教师小队协作完成的,因此主题活动设计方案一般由指导教师在主题活动实施前开发完成,并提供给其它参与指导的教师参考,再由各小组指导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完成各小组活动指导计划的开发工作。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主题设计方案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1.活动主题。要求高度概括活动的内容,主题的题目要醒目、具体、准确。

2.活动对象。即参加活动学生年级情况。

3.活动设计者或指导者。即主题活动的主要设计人员或指导人员,既可以是一位教师,也可以一个教师团队。

4.活动背景分析。其实就是回答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主题。可以简要阐述主题形成的经过或起因,简要分析主题的内在价值。同时对活动主题资源条件、学生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是否具备等学情方面作必要的概述。

5.活动时长。即活动起始至活动结束之间的时间长度,是教师在活动设计时,对主题各个阶段所需要时间的总体考虑。

6.活动目标。将课程总目标细化成可操作的具体主题活动的目标,活动目标越是具体化、情景化、个别化,目标的达成度越高。

7.活动准备。指学生活动主题必要的资源准备。8.活动过程。这个环节是活动设计的重点,可分阶段对活动过程进行设计。在过程设计中,不仅要有学生主要的活动内容的设想,还应该有与之相对应的教师指导重点的设计。

9.活动成果的总结与交流、预期的成果形式。

10.活动评价。主题活动方案的设计中必须要突现活动的过程评价,对活动的整个过程分阶段进行评价。同时还要突出活动的评价方式,可表现为撰写小课题报告、阶段小结、幻灯片、学生作品、创作的网页或其他内容。评价人员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家长和同学。

五、综合实践课程教师要努力上好三种课:

1.选题设计课 2.过程指导课 3.展示评价课

(一)选题设计课教学策略

第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

教师不论是依托社区资源还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不论是从综合学科知识还是直接提供学生课题都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以便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入学习的角色。在课程实施初期,主题也可教师提出、学生选择,或学生提出、教师指导,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自主拟定出“有趣、可行、富有研究性价值”的主题。

第二、选题指导:罗列问题――整合问题――选定问题

主题的表述往往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概括性,在确定主题后,还需要对主题进行分解,明确在主题活动中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如《对小学生早餐的营养研究》的研究,又可产生以下一些问题:我们每天的早餐中需要哪些营养?这些早餐食物从哪儿来?小学生吃早餐时为什么要注意营养的搭配?怎样合理安排饮食,才会使早餐营养均衡?对学生罗列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合并,选择几个作为要研究的问题。

第三、活动设计指导

1.帮学生分好活动小组

6-8人为一组,选好组长,根据兴趣和家庭住址分组,聘请小组顾问。2.指导学生制定计划。

以一两个小组的问题为例放大细节,一步一步帮助学生设计活动步骤和方法。3.各小组讨论并确定活动计划。

4.教师在学生完善活动方案后,要对即将进行活动时所要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一定的指导,比如:外出活动路线设计、交通安全,被调查访问单位能否接待,采访记录的方法,调查问卷设计、资料的搜集、整理、保管等;学生遇到一些可能会发生的困难怎么办?每次进行活动后如何进行自我反思?要加强过程记录„„以便学生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和对未来活动的再次计划。

(二)过程指导课的指导策略

过程指导课意义在于:让学生学会从研究阶段中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让学生交流在活动过程的情感体验,学会在活动中及时反思总结;创设一个阶段性交流展示的平台,学会小组合作和组间合作,分享活动经验,从而体会到合作交流的魅力;让学生进行下一步活动计划;让教师发现学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督促学生的继续与深入。

指导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学生面对着纷繁复杂的资料或信息,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如索引、文摘、百科全书等)、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

2.指导教师要明确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来收集信息。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如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考察、访问、测量、实验、文献检索、上网、收集信息等不同的方法来收集资料,指导学生,自己必须要具备自主获取信息,主动收集信息的能力。

3.要指导学生学会统计、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培养学生形成处理信息的能力。

4.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做好在不确定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准备。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或创设必要条件,或帮助调整研究计划。

5.指导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6.指导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还应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

过程指导课的一般过程:

1.各小组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

2.总结经验提出问题,大家讨论解决的办法。3.对下一步活动进行设计

教师不要给学生任何知识结论,只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一次活动一般说这样的课要上两三次。

(三)展示和评价课的教学策略

1.展示评价课的一般过程:

课前的展示设计准备--课堂展示,评比--活动评价(自评、他评、老师评)2.成果展示与评价指导课教学策略

依据主题类型特点,指导学生采用针对性和多样化的展示形式。如实验展示、观察日记、调查报告、作品或模型、活动中的照片及录像带、现场制作、收集的资料展示、写好的倡议书、办一份小报、形式适宜的文艺演出。

依据学生特点,指导学生采用个性化的展示形式。成果展示要以交流、激励为目的,通过展示尽可能让学生体验成功。

第四篇:学校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浅议学校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侯家桥小学郭永亮

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数年的发展历程,综合实践活动又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但由于受长期的传统教育,社会的影响,学校关注考分,关注学科知识,明显偏重。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从目前的现状看,还存在对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对理念的理解不到位,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理论层面,课案研究较多,实践层面的研究则明显不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处于“四无”(即无教材、无教参、无教师、无课程标准)的局面,更使得学校对课程实施无从下手,导致一些学校观望、等待,这是当前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之一。现状之二,就是开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校,也没有认真落实课时计划,更没有规范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课程计划,应该说是学校落实国家课程意识,结合学校特点和实际而制定的校本课程纲要,它是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保障,决不能可有可无。之三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存在许多误区和偏解,对许多关系弄不清。如:综合实践活动与活动的关系,与学科课的关系,怎么开展活动,课堂呈现什么等等,学校和教师还是茫然。此现状严重阻碍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实施。现结合学校实际和自己的工作体会,对学校如何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谈如下建设意见:

一、对理念的理解,对认识的提升,对目标的明确,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前提。

1、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结构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新课程突出的一部分。课程结构(①学科课②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类独立的课程,是国家课程,是必修课程,是对学生共性教育的实施课程,它的提出改变了旧有的课程结构,它与学科课程一起,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完整的课程体系。任何人不能想上则上,不想上就不上。

2、开设该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实践性。解决孩子们适应社会、适应生活。它是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生存的重要课程。其目的是让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得到养成和提高。有了这样认识的提升,并能有效实施,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才真正得以体现。否则,你就是不做为,你就是失职,你就是对下一代,对自己的民族犯罪。

3、清晰学段目标,就能增强课程实施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防止工作的盲目过头或脱离实际。学校开设该类课程前,一定要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课程内涵,课程特点以及课程呈现课型等。以上所述“理解理念、提升认识、明确目标”是学校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提,没有这一点,就很难谈得上你这个学校在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二、制定并落实相应的制度、人员、课时,年级课程计划实施方案,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保障。

1、对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责任、目标落实、如何奖罚等在制度中的一一落实,用制度保驾护航。

2、在课时的设置,人员的配备上,依课程开设标准,每周三课时,但可以灵活使用。可以一周或两周、每月一集中,合理使用,便于活动的开展,但每周不得少于3课时;活动场地不局限于课堂,依内容而定;小组活动,全班活动,依情况而定。从时间和教师指导上做出保障。

3、年级课程计划实施方案是活动开展的重中之重,它不是教材,却是教师活动的指导纲要。是学校或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为落实国家课程意志,结合本地实际,突出学校特色的活动实施纲要。有体现活动领域主线方面设置的统领,有每个主题研究过程、层次结构的建议,有学生、学校实际生活的自主体现,具体有如下内容:

①层次:计划实施方案,应体现三大版块,年级活动目标:(年级段的分解目标)选题、简单分析(结合学校实际,学校特色,地域特点分析);学期活动主题及内容(每学期3——4个为宜,不宜过多)。

②层次:学期活动主题及内容的确定,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条主线为核心,各年级每条主线选择1—2个点,使活动开展及目标培养螺旋上升。

③层次:具体每个主题内容,以综合实践活动“发现、选择课题——参与、实践探究——解决、交流总结”流程为依据,要创造性地设计简略的过程、环节。④层次:提出学期活动内容或某个专题活动内容的活动形式和注意事项。

本人认为,这个课程计划实施方案,是不同于教材的,是不同于传统课程的一个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指导纲要,是学校开展好此项活动的重要保障。能防止课程开展的随意性,盲目性,不全面性,能做到保底,做到规范,做到体现国家课程意志。

三、注重开展活动的过程性、实践性、注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过程资料的积累和梳理,是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是从事探究、积累直接经验,从中体验、实践。从课程的本质看,综合实践活动是体验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即“发现、选择课题——参与、实践探究——解决、交流总结”。

活动不论是大周期,还是小周期,这个过程的完整性不可缺少。所以,我们在一节课上看到的,往往是一个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更多的过程环节是在社会生活中做的。不能把我们看到的一节课理解成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当堂体现三环节全程的除外)明确了活动过程,就知道了资料积累的内容,这个资料内容应是三个大环节过程的资料,而非一节课,一个调查报告资料,更要注意资料的记实性。如:采访记录、调查图片、视频等一手资料,记实资料。分主题、分类呈现并保存,通过资料体现活动的过程性、实践性,问题得以解决性。

四、合理安排课时,灵活组织实施。以选题、设计型;实验、操作型;汇报、交流型三种课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呈现的亮点。

从课程→领域→目标→课堂的相互关系看,应该说,课堂才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小单位,也是问题的集点所在。有了年级活动计划实施方案,怎样才能有效地活动,才能向人们呈现你开展活动的情况,我想最有亮点的地方是课堂。怎样让课堂亮起来,应以三种课型为突破口。

1、选题、设计型课堂。该类课堂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整个过程的第一环节。目的是发现问题、选择问题或设计探究方案。整个课堂能反映学生的思维、判断、分析、论证,是问题发现、碰撞、梳理的体验。

2、实验、操作型课堂。该课型体现的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体验环节。是亲自动手、操作、制作或实验。通过参与实践亲身获取知识经验。诸如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科技制作等内容的课适应该课型。

3、汇报、交流课型。该课型体现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第三个环节,即活动的交流总结环节。这里对汇报内容重点阐述四层意思,也就是说,我们的汇报交流内容可以有四个层面:

①第1层面,探究的结果汇报。②第2层面,实践过程的汇报。以视频镜头、记录、调查、访问、收集信息、实践的场面及过程。③第三层面,解决问题的情况汇报。如方法、过程等。④第四层面,活动后的体验,感悟汇报。

以上是通过学习发现、感悟出的四点体会,希望能从面到点,即课程理解——目标分解——计划方案——课堂呈现四个层次或纬度,全面理解并有效地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析制约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因素及解决方法

辽宁省喀左县水泉乡中心小学 胡海峰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实验稿)》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自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为彻底改变我国传统教育强调学科本位,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联系开辟了良好的前景,展现给人们一个完整的生活领域。综合实践活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适应社会能力。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当前举国上下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我所在县农村小学却无动于衷。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学校负责人重视程度不够

据我所了解全县农村小学负责人年龄大部分在40岁以上,他们没有在正规院校就读过,思想落后,自身素质不过硬,再加上不参加业务培训和新课改培训,对综合实践活动一无所知。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他们只重视语文、数学教学,认为只要学生考出好成绩,就是他们工作干得好。至于学生能力的发展那是无形的、不可见的,好坏也显不出他们的工作能力,所以不重视,只把课程编在课程表里,不安排教师去教。再有一点,他们担心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主观上也反对教师让学生搞实践活动,各校也没有成立相应的实施领导小组。

二、新兴学科教师感到陌生

几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只在少数城市或地区实验,一些经过新课程培训的教师认识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发展综合能力,适应社会需要,是以后教学、教改的方向,想在班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但真正落实到实施过程中,仍有畏难心理和情绪,怕麻烦、怕花工夫,怕自身素质达不到要求。目前,农村小学教师大部分还属于“传授型”,表现在善于传统式备课、讲课和批改作业,照本宣科地传授知识。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更多要求脱离教材,自主开发教学资源,而这些教师一旦离开书本,离开教科书,变得无所适从,课不知道怎样上,活动不知道怎样指导,显得力不从心,表现在不善于从事科学研究,不善于指导学生去研究,不善于个体指导。我校的几名年青教师至今仍在彷徨中。

三、学生收集资料困难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已有知识和本校教学条件要求较高,需要资源丰富的图书馆、校园网及现代化的实验室。农村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学校计算机没有联网,学生家里没有计算机,有的学校虽然有了计算机室、图书室、实验室,但作用却很难发挥出来。计算机大部分是九十年代淘汰产品,用的还是DOS操作系统,只能让学生熟悉熟悉键盘,练练打字。图书室的书只是摆设,难得对学生开放,真正适合学生的图书微乎其微;实验室设备简陋,几乎不能做实验,我们中心小学尚且如此,更不用说那些村级小学了,它们这几室根本不存在。另外,农村小学教师自身知识储备不足,使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化,家长不给学生订阅课外读物,各乡没有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这一切都影响活动的正常开展。

四、校外环境不利于活动开展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教育受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家庭对学生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他们渴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然而不可否认,考学只注重分数,家长只希望学生学好考试科目,很少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学校经历的课程改革,缺乏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调查、走访,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但目前学校周边缺乏有利的社会环境。家长不理解、支持,参观单位不配合,查阅资料不方便,还要收费,学生只好在有限范围内进行。

五、管理和评价方法存在漏洞

新课标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每周平均三课时,这说明它的课时从总体说是固定的,但根据综合实践这门课程的特点,它到底要哪一节上,有时又需要有灵活性,它的教学地点有时也需要变化。因此,怎样安排课程表,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监控,是学校一个难题。有些学生的自觉性差,依赖性强,外出搞调查研究不好控制,出了安全事故如何解决,目前,还没有确实可行的办法。如何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是摆在学校面前的又一个难题,它不能通过考试来进行定量分析。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能力是综合的,它的效益也是社会性的,如情感、意志、态度、能力等非智力因素难以定量分析。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在此活动中取得成绩的肯定,对指导教师的评价考核,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措施。

虽然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经过我的讲解,师生和大部分家长认识到,改变学生现在接受式学习方式,改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差的现状,综合实践活动是一剂良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也正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有了理论依据和师生、家长慢慢理解、支持,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探索,相信定能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我建议解决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习和培训,转变观念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得到学校负责人、教师的大力支持,因此要让他们思想上进行一场深刻的革命,站在国家的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高度上,弄清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学生获得的将是长期效益,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既符合新课改要求,又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学校负责人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才会为该课程铺路搭桥,课程的实施才会有保障。教师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才能进行有效的指导,才会让学生大胆的去闯,学生即使失败了,也是一种经验的积累。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态度和科学规范,体现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乐趣。因此要加大培训力度和拓展培训面,消除教师畏难心理。在学生刚接触实践活动的时候,要采取“先扶后放”的原则,如:活动第一个主题时,可以指导学生怎么提出问题,怎么制订研究目的、活动内容、活动步骤及活动方式,预期效果和展示方式。我校推选一名综合素质比较高的业务骨干教师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师资培训,然后以点带面,由他和实践小组领导、教师共同研究成功的案例,学习经验、论文,观摩国家级、省市级优秀课。设立实践活动论坛,群策群力,注重发挥发挥教师群体力量,倡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根据我校学生数多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研究的子专题分成若干小组,由二名教师分别指导,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一起成长。

二、尽快实现校园网络化、信息化

未来社会是信息的社会,学校负责人要有信息化意识,在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学校要千方百计开源节流,筹措资金,加快实现校园网络化,图书馆电子化,为实验室添置设备,让网络教室、图书室、实验室成为学生最想去的地方。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而应当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从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全社会人人有责,我们要呼吁全社会,为了下一代,为孩子们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各级主管部门要采取相应措施,为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建全实践活动考核办法及考核机制,把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对学校的考核、评价上,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对学校负责人及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考查科目,推动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

四、完善评价标准及方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过程成为课程创生的过程,评价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构成,要判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效果如何,运用什么手段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都要通过对课程进行科学的评价来实现,可见,评价的重要性。但综合实践活动不像其它学科可以用考试来测定,它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采取多种方案,而且表现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另外,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视过程而不在于结论,注重学生主体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评价的内容和形式,都应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目标达成。基于这些特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有着独特的评价理念。我校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出发,立足综合实践活动价值追求,认真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和评价目标。制定了以下评价方法:

1、在过程中,加强日常口头评价和借助一些小道具等评价工具。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及时给予他们鼓励,促使他们更积极、更主动的参与活动。

2、在主题提出过程、实施过程、展示过程,设计了定项评价表,制定了严密的评价标准,并有指导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组员评价,组间评价,家长评价,被采访单位及被采访人评价等形式。建立这种开放式的评价,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张扬了个性,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激励学生继续努力,使评价更加科学,更加全面,更加真实。

3、档案袋评价,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设计的方案,提出的问题,搜集的资料,取得的成果,日记,作品等存入档案袋。确定档案袋评价的维度、指标及评定等级。用这一评价标准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如何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烧锅王小学 张宪武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一门更贴近学生真实世界的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为师生平等对话撑起了一片晴空,也为学生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仿佛是一种催化剂,使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使教师有了创造的空间,使孩子们走出了封闭的课程。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着、探索着、体验着、创造着„„它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点燃了学生成长过程中自信的火焰。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却不是一朝一夕的。综合实践活动所重视的不是问题解决的结果,而是学生探究课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这已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一线教师的共识。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究过程中,我总是让学生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的培养

从某种意义上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学生本位课程,它要求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过程、总结与交流等环节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要让学生对综合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必须尊重学生,关注他们的爱好和需要。

例如,确立了《纸——我们的好朋友》这一主题课后,学生提出了“纸的用途”、“纸的种类”、“浪费纸的现象”、“造纸之旅”、“纸与环保”、“纸王欣赏”等子课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自由选题,其中,“纸的种类”无人选择,我就将这一子项去掉。根据各自兴趣,学生组成各个相应的子课题组,推出组长,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根据计划自由开展各项活动,活动形式也有小组成员自己商定。自己绝不“指手画脚”,不对学生的独特想法做法进行批评或挑剔,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使其消除对批评的顾虑,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会使学生的见解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使其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了面向全体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就要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一些同学游离在综合实践活动之外,他们对活动过程中的调查、采访、收集整理资料都有畏难情绪。这时我就耐心指导,降低难度,让他们跟在能力强的学生身后做些简单的工作,在活动过程中慢慢提高能力,增强自信,提高兴趣。

二、注重学生探究学习方式和多种能力的培养

在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的出发点是让学生走进生活,切实的进行调查研究,强调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与别人的讨论或求助等方式力求把问题解决,这样的探究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通过一次实践活动学生确实在实践能力上有所突破。如,他们不但能从书本和网上找到一些资料,还学会了从别人那打听消息,获取一些有用的材料。然而实践活动总伴随着各种困难,活动的结果也有成功和失败,我们对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活动热情,对探究学习方式和多种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好处。

记得一次几位女同学满怀信心的去超市采访营业员和顾客,不一会就垂头丧气的回来哭诉:老师,他们不理睬我们,不肯回答我们的问题,我们再也不去了。我首先安慰她们,接着便引导她们分析失败的原因,是不懂礼貌?还是提问不当?还是时机不适„„同时全班同学交流,有些采访顺利的来谈谈经验,这样找到问题的缘由同时也体会到合作的愉快。为此,我还以身示范去采访,先跟对象说明原因,真诚的请他们帮忙,对商店我们承诺将义务为他们宣传。在总结交流时,学生的日记这样写道:踏上社会我们会遇到许多的挫折,不像在家里和学校,有困难都有父母和老师帮助解决,今后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设法解决面对的问题。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一次次的锻炼,我们才能成长的更快,更健康。

忙碌中,学生不仅获得丰富的知识,更提高了各项技能。更可贵的是,学生的主体体验、主动探索和养成多种能力的意识在逐步增强,能够力求在实践中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注重学生的过程性指导和评价

为了让学生不在自己的研究中孤立无援,也避免老师过多的参与和指导,我们教师只是以一个协助者,一个合作伙伴或是顾问的身份出现,这使孩子们心理上有了依托,也得到了活动的主动权,开展活动就更热情了。而老师过程性指导也不能忽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自主合作,审视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合理安排各自的研究任务。学生通过上网、看书、查阅资料;围绕自己的研究设计调查问卷,确定分发的班级;组织随机抽样等。同时在过程性指导中,为了更加具体细化,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真正主体是小学生,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小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的环境,但不要很在乎小学生的“作品”、“成果”的质量高低。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学生实践了没有,经历了没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们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何种体验;学生在实践中是怎样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否产生了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以小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像《布置校园》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关注过程不是追求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或表面的热热闹闹。关注过程反对“形式主义”,要求每个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根据活动主题的需要,完整地运用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获得实际的感受和认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及时了解小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需要怎样的指点„„针对这些去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小学生探索和创新,而不是将小学生的研究引向结论。很多教师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主观经验和已有经验强加给小学生,这是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一点。小学生的研究活动可以是多种结论,也可能是没有结论的,或随着研究的深入而发生变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目的在于活动中学生个体的成长,而不是定量的结果。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时,使活动过程成为“收割庄稼”的过程而不是走过场的过程,从而使小学生获得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亲历体验。只有真正重过程,才能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效。由于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十分重视过程,让学生对学校的角角落落都进行了调查,真正去参与、体验,因而学生获得了真实的感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只有在体验和实践中才能理解学习的过程、学习的价值,才能养成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才能使学习成为人的生活的有机部分。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别强调小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体验,鼓励小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等直接的实践活动进行自主性学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小学生的发展提供一种开放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这种发展空间和机会是需要小学生主动地参与,积极地实践才能把握的。在开放的发展空间和实践机会中,小学生会发现他们在书本中难以发现的无数生动的事件,经历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难以遭遇的无数现实情境,获得书本上几乎不能获得的真实体验、经验和感悟。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小学生不是“我思故我在”,而是“我实践故我在”。在这里,教师都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和学生一起开展活动,只在学生迫切需要时才给予适当的指导,并不包办代替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在他们自己的研究中变的善于思维,懂得与人合作。综合实践课程中要让学生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与人交流、收集资料、编辑成果„„总之,我认为教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中体现自我的生命力。

如何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字体:小 大】

如何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作者:余杰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512 更新时间:2009-9-18 11:03:45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一门更贴近学生真实世界的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为师生平等对话撑起了一片晴空,也为学生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仿佛是一种催化剂,使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使教师有了创造的空间,使孩子们走出了封闭的课程。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着、探索着、体验着、创造着„„它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点燃了学生成长过程中自信的火焰。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却不是一朝一夕的。综合实践活动所重视的不是问题解决的结果,而是学生探究课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这已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一线教师的共识。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究过程中,我总是让学生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的培养

从某种意义上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学生本位课程,它要求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过程、总结与交流等环节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要让学生对综合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必须尊重学生,关注他们的爱好和需要。

例如,确立了《纸——我们的好朋友》这一主题课后,学生提出了“纸的用途”、“纸的种类”、“浪费纸的现象”、“造纸之旅”、“纸与环保”、“纸王欣赏”等子课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自由选题,其中,“纸的种类”无人选择,我就将这一子项去掉。根据各自兴趣,学生组成各个相应的子课题组,推出组长,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根据计划自由开展各项活动,活动形式也有小组成员自己商定。自己绝不“指手画脚”,不对学生的独特想法做法进行批评或挑剔,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使其消除对批评的顾虑,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会使学生的见解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使其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了面向全体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就要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一些同学游离在综合实践活动之外,他们对活动过程中的调查、采访、收集整理资料都有畏难情绪。这时我就耐心指导,降低难度,让他们跟在能力强的学生身后做些简单的工作,在活动过程中慢慢提高能力,增强自信,提高兴趣。

二、注重学生探究学习方式和多种能力的培养

在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的出发点是让学生走进生活,切实的进行调查研究,强调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与别人的讨论或求助等方式力求把问题解决,这样的探究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通过一次实践活动学生确实在实践能力上有所突破。如,他们不但能从书本和网上找到一些资料,还学会了从别人那打听消息,获取一些有用的材料。然而实践活动总伴随着各种困难,活动的结果也有成功和失败,我们对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活动热情,对探究学习方式和多种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好处。

记得一次几位女同学满怀信心的去超市采访营业员和顾客,不一会就垂头丧气的回来哭诉:老师,他们不理睬我们,不肯回答我们的问题,我们再也不去了。我首先安慰她们,接着便引导她们分析失败的原因,是不懂礼貌?还是提问不当?还是时机不适„„同时全班同学交流,有些采访顺利的来谈谈经验,这样找到问题的缘由同时也体会到合作的愉快。为此,我还以身示范去采访,先跟对象说明原因,真诚的请他们帮忙,对商店我们承诺将义务为他们宣传。在总结交流时,学生的日记这样写道:踏上社会我们会遇到许多的挫折,不像在家里和学校,有困难都有父母和老师帮助解决,今后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设法解决面对的问题。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一次次的锻炼,我们才能成长的更快,更健康。

忙碌中,学生不仅获得丰富的知识,更提高了各项技能。更可贵的是,学生的主体体验、主动探索和养成多种能力的意识在逐步增强,能够力求在实践中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注重学生的过程性指导和评价

为了让学生不在自己的研究中孤立无援,也避免老师过多的参与和指导,我们教师只是以一个协助者,一个合作伙伴或是顾问的身份出现,这使孩子们心理上有了依托,也得到了活动的主动权,开展活动就更热情了。而老师过程性指导也不能忽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自主合作,审视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合理安排各自的研究任务。学生通过上网、看书、查阅资料;围绕自己的研究设计调查问卷,确定分发的班级;组织随机抽样等。同时在过程性指导中,为了更加具体细化,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真正主体是小学生,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小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的环境,但不要很在乎小学生的“作品”、“成果”的质量高低。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学生实践了没有,经历了没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们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何种体验;学生在实践中是怎样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否产生了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以小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像《布置校园》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关注过程不是追求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或表面的热热闹闹。关注过程反对“形式主义”,要求每个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根据活动主题的需要,完整地运用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获得实际的感受和认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及时了解小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需要怎样的指点„„针对这些去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小学生探索和创新,而不是将小学生的研究引向结论。很多教师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主观经验和已有经验强加给小学生,这是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一点。小学生的研究活动可以是多种结论,也可能是没有结论的,或随着研究的深入而发生变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目的在于活动中学生个体的成长,而不是定量的结果。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时,使活动过程成为“收割庄稼”的过程而不是走过场的过程,从而使小学生获得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亲历体验。只有真正重过程,才能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效。由于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十分重视过程,让学生对学校的角角落落都进行了调查,真正去参与、体验,因而学生获得了真实的感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只有在体验和实践中才能理解学习的过程、学习的价值,才能养成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才能使学习成为人的生活的有机部分。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别强调小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体验,鼓励小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等直接的实践活动进行自主性学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小学生的发展提供一种开放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这种发展空间和机会是需要小学生主动地参与,积极地实践才能把握的。在开放的发展空间和实践机会中,小学生会发现他们在书本中难以发现的无数生动的事件,经历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难以遭遇的无数现实情境,获得书本上几乎不能获得的真实体验、经验和感悟。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小学生不是“我思故我在”,而是“我实践故我在”。在这里,教师都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和学生一起开展活动,只在学生迫切需要时才给予适当的指导,并不包办代替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在他们自己的研究中变的善于思维,懂得与人合作。综合实践课程中要让学生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与人交流、收集资料、编辑成果„„总之,我认为教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中体现自我的生命力。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汇报(模版)

盐城市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中心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汇报

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承载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最佳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最佳途径。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围绕“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我”办学理念以及学校素质教育总目标,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新世纪培养创造型人才奠定基础。我校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开足课时,培训师资,确保课程顺利实施。

1.开足课时。面向全体学生,按课程计划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学期每周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3-6年级1节,开设劳动与技术教育3-6年级1节,开设(综合)研究性学习3-6年级每周1节,班队活动课各年级每周1节。结合校本课程开设书法课各年级每周1节;

一、二年级每周地方课各2节;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每学期至少1节。

2.教师配备。安排优秀的班主任和骨干老师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兼职老师。信息技术教师兼职4人,研究性学习、劳技教师兼职14人,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校兼职3人。组织教师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原则,掌握课程实施中的各种方法,不断提高教师课程实施的执行能力。

3.加强管理。学校校长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教务处、班主任以及全体师生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者。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如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评价制度,科学合理的计算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并将其作为业务考核、评优评先的依据之一。想方设法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足够的设施设备、教学资源等方面的保障。

二.文化引领,强化意识。校园文化建设引领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搭建起综合实践课程的基础平台,我校把综合实践多个主题融入班级文化的设计中,每个班级的布置都独具匠心、富含深意。我校还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培训活动形式多样,校本培训有集体学习,分专题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知识、特征、价值、核心理念、基本要素等,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有分散自学,组织教师自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书籍,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有外出观摩,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学习取经;有校内研讨,组织任课教师每人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学观摩活动,相互学习探讨;有面对面交流,开展活动,及时听取教师意见建议,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三.设计活动,规范流程。我们结合学校实际,精心设计经典诵读、科技教育、数学乐园、珠心算、童声放歌、经典读书节为主的活动。我们还充分利用学校所在社区的公共场所、文化设施,开发和创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我们整体规划各个实践基地的活动时间与活动人员,多头并举,有序实施:“走进图书馆”,孩子们徜徉在书籍的海洋,感受着文化的气息;让 “基地”成为学生的天地。为了确保实效,我们每个主题活动均按以下基本环节进行:(1)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民主协商确定活动主题和活动方案;(2)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活动,调整活动方案;(3)展示活动过程和成果;(4)多维评价,收集资料,进行活动小结。

四.团队协作,课程整合。我们认为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从构思到活动准备,从资源整合到多媒体课件制作,从实施阶段到成果展示,从活动反思到研讨共享,都是群体性活动,都必须在全组人员共同参与、能力协作下才能顺利进行并取得较好效果。因此我校结合实际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团队,成员由各班班主任、兼职的信息技术老师、劳动技术老师、科学老师、音乐老师,美术老师、体育老师、英语老师组成。团队所有人员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勇于创新,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我校坚持“三个整合”: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兴趣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德育与社会实践活动整合。我们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创建了青少年活动中心、2个标准化的多媒体教室、1个科学实验室、1个画室,电脑室有80多台电脑可供学生使用,并开通了校园网。教师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时,有意识地将计算机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机地整合,使课堂小天地连接着网络大世界。其次我们让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自己感兴趣的体育和艺术课程。为此学校通过青少年活动中心,创建了校园集体舞、科学、绘画、手工制作、手抄报、阅读、书法等兴趣小组,这些活动小组的带队老师均是我校综合实践教研团队的老师,而且这些小组活动一切免费。还有为了配合校少先大队“我爱家乡”“我身过的小康”等方案的实施,我校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与探索活动,1、参观家乡美丽风景——废黄河、万亩果园等;

2、调查家乡河流——苏北灌溉总渠;

3、参观二站万鸟天堂;

4、寒暑假社会实践等系列活动。这些活动给学生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完善评价,重视积累。我校大力倡导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理念,更多地注重实践活动的过程评价。真实有效的评价,全面综合地关注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发展程度,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了课程的优化实施。在资料积累方面,我校要求各位任课教师在注重收集好学生活动资料,关注学生个人成长的同时,把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各项资料及时收集整理装订成册,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资料的积累中。多年来,我校先后被评为县靓丽校园、县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县体卫艺工作“先进单位”、阳光校园、县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省安全校园、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市校园集体舞特色学校„„,学生参加的市县活动多次获得一、二等奖。

我们知道,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应试教育的干扰,家庭与社会、家长与教师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上的诸多矛盾,使得课程改革面临许多困难。如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有一个执着的教学精神,怎样营造这样的氛围呢?这是我们的困惑之一;相关教师缺少必要的理论指导;综合实践课的路子还摸不清,怎样指导一节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值得探索。为此,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全面、深入、持久的探索,以促进课程改革的稳步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下载浅谈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5篇

    如何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许多人把“习”理解为“温习、复习”。经常“温习、复习”有何乐趣可言?我认为,“习”字当理解为“实习”,就是......

    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几点思考[大全]

    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几点思考各位主任:作为一名校长的我,首先说一句诚恳的话:“感谢你们!”,学校前勤的很多都和你们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特别是这两年,在全省推行素质教育及的今天......

    小学数学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000doc

    小学数学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商南县清油河希望小学:齐士兰 吕亮亮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涌现出的一种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崭新的课程,......

    怎样有效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张继承)

    怎样有效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 富水镇中心小学 张继承 【摘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当下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新教材和旧教材......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共5篇)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推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多样化的、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改变......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和“综合活动”的整合,它的主要特点是:活动、综合、语文,三者缺一不可,但更侧重在实践活动中体现语文性的特点......

    综合实践开展情况(精选5篇)

    浅谈综合实践在我校的开展情况 ——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验综合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大宁一中 综合实践组 段敏 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知识化是当今时代的潮流。在此条件......

    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访问的有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采访的有效指导 乌栗小学:姜礼军 采访是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取材料,了解情况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应具备的一种能力。学生通过采访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