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品教案】大班听辨活动:森林畅想曲
森林畅想曲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舞曲的结构和特性。
2.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A段旋律的断顿与连贯以及B段的节奏型与休止。3.体验和同伴一起玩音乐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 音乐、黑板
活动过程:
一、引入故事情境,初步感受音乐
森林里举行盛大的聚会,各种各样的小树精灵都赶来参加舞会,还一起开心的玩游戏。听听什么地方树精灵在跳舞,什么地方在做游戏?
二、随乐记录图谱,进一步感受音乐结构
1、随乐记录图谱 一边听音乐,一边把森林里的热闹样子画下来,看看画的和音乐像不像?
2、了解音乐结构 音乐有几段?一共有三段:树精灵跳舞——做游戏——再一次跳舞
三、肢体表现A段,树精灵的舞蹈
1.听辨音乐细节,感受旋律的断顿与连贯。树精灵为了参加舞会,长出了小嫩芽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听听音乐里树精灵长叶子和跳舞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体验音乐旋律的断顿和连贯)2.幼儿肢体表现 座位表现,分辨断顿和连贯。散点站立表现,增加动作表达的丰富性要求。
四、游戏体验B段
1.听辨音乐细节,感受节奏型X X X X | XX X XX X |,休止。情节引入:树精灵请精灵之王帮助实现愿望。
第一个问题:找找“精灵之王,快快来,快快来”在音乐的什么地方?在这张画上又表示在什么地方? 第二个问题:这个黑黑的小圆点在音乐里是什么意思?提醒我们干什么?(听辨乐段中的节奏性和休止)
2.加入语词和动作辅助体验。
座位表现,语词辅助表现节奏型、体验B段速度。散点站立表现,重点关注休止。
五、完整表现乐曲
1、交代游戏规则 精灵之王帮助树精灵实现愿望,只要轻轻一摸,树精灵就会快乐的跑起来,2、游戏数遍。教师及时鼓励。
第二篇:大班音乐活动《森林畅想曲》教案
大班音乐活动《森林畅想曲》
B4班 李思
大班音乐活动《森林畅想曲》
课程来源:
本活动取材于《幼儿园课程指导》大班上册《我们的树朋友》主题。所欣赏的乐曲为格里格的作品《挪威舞曲》,该乐曲采用“ABA”曲式,主题A具有跳跃般的旋律音型,合着从容而又连贯的旋律线,形成了轻松安详的气氛。主题B则突然加快速度,较强的音响使得段落之间对比鲜明,粗犷而富于激情,形成了热烈的高潮,伴随着戛然而止的休止最后又回归主题A,在宁静祥和中结束。
对于大班的孩子,在轻易听辨区分ABA三段结构的基础上,还需要更为细致地品赏音乐元素。因此将感受欣赏的重点聚焦在各段最具特征的细节上,感受A段旋律的断顿与连贯,用“长树叶”和“跳舞”来进行肢体表现,感受B段的节奏型和休止,加以游戏情节,辅以语词来进行重点关注,进一步体验B段紧张、热烈的氛围。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舞曲的结构和特性。
2.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A段旋律的断顿与连贯以及B段的节奏型与休止。
3.体验和同伴一起玩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黑板
活动过程:
一、引入故事情境,初步感受音乐
森林里举行盛大的聚会,各种各样的小树精灵都赶来参加舞会,还一起开心的玩游戏。听听什么地方树精灵在跳舞,什么地方在做游戏?
二、随乐记录图谱,进一步感受音乐结构
1、随乐记录图谱 一边听音乐,一边把森林里的热闹样子画下来,看看画的和音乐像不像?
2、了解音乐结构 音乐有几段?一共有三段:树精灵跳舞——做游戏——再一次跳舞
三、肢体表现A段,树精灵的舞蹈
1.听辨音乐细节,感受旋律的断顿与连贯。
树精灵为了参加舞会,长出了小嫩芽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听听音乐里树精灵长叶子和跳舞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体验音乐旋律的断顿和连贯)
2.幼儿肢体表现
座位表现,分辨断顿和连贯。散点站立表现,增加动作表达的丰富性要求。
四、游戏体验B段
1.听辨音乐细节,感受节奏型X X X X | XX X XX X |,休止。
情节引入:树精灵请精灵之王帮助实现愿望。
第一个问题:找找“精灵之王,快快来,快快来”在音乐的什么地方?在这张画上又表示在什么地方?
第二个问题:这个黑黑的小圆点在音乐里是什么意思?提醒我们干什么?(听辨乐段中的节奏性和休止)大班音乐活动《森林畅想曲》
B4班 李思
2.加入语词和动作辅助体验。
座位表现,语词辅助表现节奏型、体验B段速度。
散点站立表现,重点关注休止。
五、完整表现乐曲
1、交代游戏规则 精灵之王帮助树精灵实现愿望,只要轻轻一摸,树精灵就会快乐的跑起来,2、游戏数遍。教师及时鼓励。
第三篇:【精品教案】小班听辨活动:脚步声
小班音乐活动:脚步声
设计意图:
在音乐活动中,声音的听辨 是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运用孩子喜欢的游戏的方法来引导幼儿学习听辨,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是孩子们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音乐元素进行体验、经历和掌握。活动背景:
小班的孩子在音乐的听辨上,需要完整的学习,包括声音的高低、音量的强弱、速度的快慢等。这节音乐活动中,运用到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图谱教学法,用孩子能看懂和理解的图形和符号,将听到的音乐元素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将各种符号用于表现他们听到的音乐元素。让孩子们从听觉到感受,从感受到思考和体验,在将这种体验转化为表达。活动目标:
1.听鼓声来分辨不同的声音。2.学习看图谱念儿歌。
3、能分辨两段不同的音乐,并随音乐进行表演。
活动重点:听鼓声来分辨不同的声音,学习看图谱念儿歌。活动难点:能分辨两段不同的音乐,并随音乐进行表演。活动准备:各种图形剪纸、黑板、音乐、鼓 活动过程:
一、鼓声听辨《猫来了》
1.师带幼儿演唱《小老鼠上灯台》并做律动稳定情绪。2.师表演并提问:
(1)师学小猫的动作问:
师:“小猫走路时的脚步是轻的还是重的?迈的步子是大的还是小的?为什么?咱们一起来学一学。”
(2)师学小老鼠的动作问:
师:“小老鼠走路时的脚步是快的还是慢的?迈的步子是大的还是小的?为什么?咱们一起来学一学。”
3.出示鼓,进行声音的听辨,并引出儿歌。猫来了
喵 喵 ︱ 喵 0 ︱小 猫 走 过 来 0︱老 鼠 吓 得 ︱团 团 转 ︱吱 留 0︱快 点 躲 起 ︱ 来 0 ‖
(1)出示鼓演奏两种声音,幼儿听辨: 在鼓上轻拍三下。“这是谁的脚步声?”(小猫)
在鼓上用手指频繁的轻击并划圈。“这是谁的脚步声?”(小老鼠)师边演奏鼓边说儿歌一遍。
(2)引导幼儿创编动作,和老师一起说儿歌。
师:“小猫从远处走过来,距离越来越近了,那它的三次叫声“喵喵喵”有什么变化?(越来越响)请小朋友创编一个动作来表现小猫的叫声。(注意要突出一次比一次声音大)师:“快点躲起来”做一个什么动作来表现呢? 4.带幼儿在地板上演奏并说儿歌。
二、图谱学习:
1.出示图片,请幼儿仔细观察这些图片。师: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下小图片,给小朋友一分钟的时间仔细看一看它们。2.引导幼儿选择能表现儿歌内容的图片。
师:“小 猫 走 过 来”我们从这些图片中选出一个来表示小猫来了,选哪个?(将孩子所选择的图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师:“老 鼠 吓 得 团 团 转”用什么样的图片来表示呢?(将图贴在相应的位置上)依次来选择老鼠逃走时“吱溜”的图形,适合小猫“喵喵喵”叫声的图形。最后,请孩子们根据儿歌的顺序,将小猫图片、小老鼠图片、以及老鼠洞贴在相应的位置上。3.师带着幼儿看着图谱来念儿歌。
三、音乐听辨:猫和老鼠
1.播放两段音乐幼儿来听辨猫和老鼠的主题曲。
师:请小朋友听听这段音乐是快还是慢?(第一遍音乐)请小朋友听听这是小猫还是小老鼠?(第二遍音乐)2.引导幼儿随音乐进行表演。(第三遍音乐)
师:“听小猫在干什么呢?大家一起来用动作表现一下?” “听小老鼠在干什么呢?大家一起来用动作表现一下?” 3.分组进行角色表演。
请幼儿分为两组,进行表演。听到猫的音乐时,小老鼠不动,小猫表演。听到小老鼠的音乐时,小猫不动,小老鼠进行表演。
四、小结结束活动。
第四篇:《1 辨听声音》教案
《1 辨听声音》教案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让学生以关注的态度在充分感知声音的活动中,学会对各种不同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分和鉴别,对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加以适当地了解。
3、通过对声音的研究,培养学生探索声音的兴趣,热爱生活、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能够区分、鉴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并加以归类。
2、难点:对声音的高低能加以区分和鉴别。材料准备
水、每组烧杯3个、筷子、铃铛、玻璃瓶、纸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游戏“猜猜我是谁?”
1、师生互动。
导言: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这些老师?今天我就给同学们一个和老师交流的机会,请一位同学走到教师的面前,说一句你嘴想说的话,其他同学趴在桌子上,听听是谁在和老师说话?你是怎么知道的?
2、你没有看见他说话是怎么猜出了他呢?
3、引出课题。
二、探究活动
1、倾听、感受声音。
(1)你仔细地全神贯注地倾听我们教室内和教室外的声音吗?(2)交流:你刚才听到哪几种物体发出来的声音?
(3)听声音活动,老师通过课件播放一些声音,说说是什么声音?(4)你还知道哪些声音?学生说,教师板书。(5)出示分类表,为声音分类。交流汇报分类情况。
三、听听固体、液体、气体发出的声音。
1、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使物体发声。
(a)听听老师发出的是什么声音?(拍手声、敲桌声、跺脚声„„)(b)这些声音一样吗?为什么能产生出不同的声音呢? 板书:(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你能用桌子上的不同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吗?我们分组来玩玩,在玩的过程中要想办法让它们发出不同的声音来。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边说边做)
5、小组活动——给声音分类。
教师参与小组活动:像滴水声,倒开水声这些声音分别是由哪些物体发出的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液体),是呀,那么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类到由液体发出的声音这一类中去,那么同样的像打击声、火车开动声,我们归到哪一类中去呢?(固体),那剩下的呢?(气体)
5、汇报,小结:对呀,我们可以根据发声物体的不同,把声音分类成由固体发出的,由液体发出的,由气体发出的。也可以分成自然界发出、人类活动发出。
6、除了我们刚才动手制造的声音,你能再举出一些同类的声音吗?比如由固体发出的声音,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学生举例)
四、分辨声音的变化。
1、分辨声音的方向变化。
游戏:“闭眼猜声”,分辨声音的方向。听4个方位传来的声音。(个人听、全班听)
2、分辨声音的远近变化。
3、分辨声音的大小。
4、分辨声音高低的不同。
(1)师:猜猜看,我们每个组的桌子上都放有三个烧杯,假如我们把烧杯理放上多少不等的水,再去敲打,三个烧杯发出的声音是不是一样?有什么不一样?
(2)请把三个烧杯里装满水,你敲一敲,你发现了什么?(有高低)(3)请你再敲一敲,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个人反馈。
5、小结: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发现了什么呢?(声音有方向、远近、大小、高低的不同。)
五、小结、延伸。
1、回顾整节课的内容。
2、在这节课中,你有哪些收获?
3、教师小结:因为你们的杰出表现,我已经认识大家了,而且有几位同学早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老师衷心的希望你们能在美妙的声音的伴随下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第五篇:音程性质的听辨-教案
《音程性质的听辨》
一. 教学内容
1.和声音称性质的听辨练习2.结合性质听辨和声音称
二.教学目标
通过对音程性质的模唱和听辨,能建立银城的音高概念,判断性质及记录实际音高,为联考做好充分准备。
三.教学重点
1.掌握音程性质的听辨并熟练运用到音程的听辨之中。2.从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辅导
四.教学难点
1.要求乐理知识掌握扎实,并熟悉十三种音程结构,具备在各音级往上或网下构唱指定音程,唱出音名和音高。
2.能正确听辨音程的性质
五.教学设计
1.课前热身练习
在上课之前我先安排了十分钟的基本练唱,包括(标准音到各音级的练唱和半音阶的练习)目的是为了练耳做好充分准备,建立音高感。进行了试唱的热身运动,保持良好的感觉进行听音。
2.首先让学生学习的是基本知识的概念
A音程性质的分类
纯音程 大音程 小音程 增减音程 倍增倍减音程 B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
协和音程包括-极协和音程:纯一度 纯八度 完全协和音程:纯四度 纯八度 不完全协和音程:大小三度 大小六度
不协和音程包括-大小二度 大小七度 和增减音程
3.重点音程性质的听辨练习
A分辨纯四度 纯五度 纯八度练习
B分辨大三度 小三度 大二度 小二度
六.小结
大多数人在音程听辨练习中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即是很多学生对音程的构成、性质、协和程度等等的李本乐理知识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练习中,不能熟练的掌握运用看似是一个基本乐理问题,其实是解决学生音程听辨的又一个关键所在,理论知识要与听辨练习结合起来进行,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基础,任何没有理论指导实践的练习,都是徒劳的,将会出现学生只会做音程的题目,而不会听辨音程的不正常现象。所以,要求学生理论上的知识一定要理性的掌握,并能在听辨练习中灵活自如的运用。
听辨音程的性质的终究是为了听辨音程服务,所以音程性质听得越好音程的听辨也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