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品教案】小班听辨活动:奇妙的声音
奇妙的声音
活动目标:
1、学习听辨各种东西发出的声音,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通过探索、操作活动,激发幼儿对各种声音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录音机,音乐磁带
2、电脑,各种声音的录音
3、探索声音所需材料:饮料瓶(有空瓶,有装沙子、黄豆的);筷子(有单根,有成捆的);三角铁棍,水彩笔
活动流程:
谜语(耳朵)—听音乐—探索身体发出的声音—分组探索各种物体产生的声音—为音乐伴奏—延伸
活动过程:
一、谜语耳朵:左一片右一片,隔着山头看不见,你也有我也有,没它什么也听不见。
提问:耳朵有什么用?
二、听音乐
1、请小朋友听听,是什么声音?
2、幼儿回答所听到的声音
三、探索身体发出的声音
1、教师拍手,然后问幼儿: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并请幼儿集体模仿一遍。
2、幼儿探索自己的身体哪部分能发出声音,并示范
3、集体模仿示范的幼儿
四、分组探索各种物体产生的声音
1、把准备好的东西分组发给幼儿,自由探索
2、各组找幼儿示范自己探索的结果
3、集体模仿
4、让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五、为音乐伴奏
大家分别用自己手里的物品按教师的指挥,为歌曲《春天在哪里》配节奏
六、延伸
教师小结:声音就是物体震动后产生的,生活中离不开声音,但也不能制造噪音。启发孩子寻找大自然中的声音。
第二篇:《1 辨听声音》教案
《1 辨听声音》教案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让学生以关注的态度在充分感知声音的活动中,学会对各种不同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分和鉴别,对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加以适当地了解。
3、通过对声音的研究,培养学生探索声音的兴趣,热爱生活、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能够区分、鉴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并加以归类。
2、难点:对声音的高低能加以区分和鉴别。材料准备
水、每组烧杯3个、筷子、铃铛、玻璃瓶、纸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游戏“猜猜我是谁?”
1、师生互动。
导言: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这些老师?今天我就给同学们一个和老师交流的机会,请一位同学走到教师的面前,说一句你嘴想说的话,其他同学趴在桌子上,听听是谁在和老师说话?你是怎么知道的?
2、你没有看见他说话是怎么猜出了他呢?
3、引出课题。
二、探究活动
1、倾听、感受声音。
(1)你仔细地全神贯注地倾听我们教室内和教室外的声音吗?(2)交流:你刚才听到哪几种物体发出来的声音?
(3)听声音活动,老师通过课件播放一些声音,说说是什么声音?(4)你还知道哪些声音?学生说,教师板书。(5)出示分类表,为声音分类。交流汇报分类情况。
三、听听固体、液体、气体发出的声音。
1、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使物体发声。
(a)听听老师发出的是什么声音?(拍手声、敲桌声、跺脚声„„)(b)这些声音一样吗?为什么能产生出不同的声音呢? 板书:(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你能用桌子上的不同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吗?我们分组来玩玩,在玩的过程中要想办法让它们发出不同的声音来。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边说边做)
5、小组活动——给声音分类。
教师参与小组活动:像滴水声,倒开水声这些声音分别是由哪些物体发出的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液体),是呀,那么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类到由液体发出的声音这一类中去,那么同样的像打击声、火车开动声,我们归到哪一类中去呢?(固体),那剩下的呢?(气体)
5、汇报,小结:对呀,我们可以根据发声物体的不同,把声音分类成由固体发出的,由液体发出的,由气体发出的。也可以分成自然界发出、人类活动发出。
6、除了我们刚才动手制造的声音,你能再举出一些同类的声音吗?比如由固体发出的声音,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学生举例)
四、分辨声音的变化。
1、分辨声音的方向变化。
游戏:“闭眼猜声”,分辨声音的方向。听4个方位传来的声音。(个人听、全班听)
2、分辨声音的远近变化。
3、分辨声音的大小。
4、分辨声音高低的不同。
(1)师:猜猜看,我们每个组的桌子上都放有三个烧杯,假如我们把烧杯理放上多少不等的水,再去敲打,三个烧杯发出的声音是不是一样?有什么不一样?
(2)请把三个烧杯里装满水,你敲一敲,你发现了什么?(有高低)(3)请你再敲一敲,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个人反馈。
5、小结: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发现了什么呢?(声音有方向、远近、大小、高低的不同。)
五、小结、延伸。
1、回顾整节课的内容。
2、在这节课中,你有哪些收获?
3、教师小结:因为你们的杰出表现,我已经认识大家了,而且有几位同学早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老师衷心的希望你们能在美妙的声音的伴随下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第三篇:【精品教案】小班听辨活动:脚步声
小班音乐活动:脚步声
设计意图:
在音乐活动中,声音的听辨 是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运用孩子喜欢的游戏的方法来引导幼儿学习听辨,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是孩子们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音乐元素进行体验、经历和掌握。活动背景:
小班的孩子在音乐的听辨上,需要完整的学习,包括声音的高低、音量的强弱、速度的快慢等。这节音乐活动中,运用到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图谱教学法,用孩子能看懂和理解的图形和符号,将听到的音乐元素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将各种符号用于表现他们听到的音乐元素。让孩子们从听觉到感受,从感受到思考和体验,在将这种体验转化为表达。活动目标:
1.听鼓声来分辨不同的声音。2.学习看图谱念儿歌。
3、能分辨两段不同的音乐,并随音乐进行表演。
活动重点:听鼓声来分辨不同的声音,学习看图谱念儿歌。活动难点:能分辨两段不同的音乐,并随音乐进行表演。活动准备:各种图形剪纸、黑板、音乐、鼓 活动过程:
一、鼓声听辨《猫来了》
1.师带幼儿演唱《小老鼠上灯台》并做律动稳定情绪。2.师表演并提问:
(1)师学小猫的动作问:
师:“小猫走路时的脚步是轻的还是重的?迈的步子是大的还是小的?为什么?咱们一起来学一学。”
(2)师学小老鼠的动作问:
师:“小老鼠走路时的脚步是快的还是慢的?迈的步子是大的还是小的?为什么?咱们一起来学一学。”
3.出示鼓,进行声音的听辨,并引出儿歌。猫来了
喵 喵 ︱ 喵 0 ︱小 猫 走 过 来 0︱老 鼠 吓 得 ︱团 团 转 ︱吱 留 0︱快 点 躲 起 ︱ 来 0 ‖
(1)出示鼓演奏两种声音,幼儿听辨: 在鼓上轻拍三下。“这是谁的脚步声?”(小猫)
在鼓上用手指频繁的轻击并划圈。“这是谁的脚步声?”(小老鼠)师边演奏鼓边说儿歌一遍。
(2)引导幼儿创编动作,和老师一起说儿歌。
师:“小猫从远处走过来,距离越来越近了,那它的三次叫声“喵喵喵”有什么变化?(越来越响)请小朋友创编一个动作来表现小猫的叫声。(注意要突出一次比一次声音大)师:“快点躲起来”做一个什么动作来表现呢? 4.带幼儿在地板上演奏并说儿歌。
二、图谱学习:
1.出示图片,请幼儿仔细观察这些图片。师: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下小图片,给小朋友一分钟的时间仔细看一看它们。2.引导幼儿选择能表现儿歌内容的图片。
师:“小 猫 走 过 来”我们从这些图片中选出一个来表示小猫来了,选哪个?(将孩子所选择的图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师:“老 鼠 吓 得 团 团 转”用什么样的图片来表示呢?(将图贴在相应的位置上)依次来选择老鼠逃走时“吱溜”的图形,适合小猫“喵喵喵”叫声的图形。最后,请孩子们根据儿歌的顺序,将小猫图片、小老鼠图片、以及老鼠洞贴在相应的位置上。3.师带着幼儿看着图谱来念儿歌。
三、音乐听辨:猫和老鼠
1.播放两段音乐幼儿来听辨猫和老鼠的主题曲。
师:请小朋友听听这段音乐是快还是慢?(第一遍音乐)请小朋友听听这是小猫还是小老鼠?(第二遍音乐)2.引导幼儿随音乐进行表演。(第三遍音乐)
师:“听小猫在干什么呢?大家一起来用动作表现一下?” “听小老鼠在干什么呢?大家一起来用动作表现一下?” 3.分组进行角色表演。
请幼儿分为两组,进行表演。听到猫的音乐时,小老鼠不动,小猫表演。听到小老鼠的音乐时,小猫不动,小老鼠进行表演。
四、小结结束活动。
第四篇:《1 辨听声音》习题1
《1 辨听声音》习题
一、填空题
1、“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_____好,“脆如银铃”说明声音的_____高,“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_____大。
2、在大城市中禁止汽车鸣笛是在_____处减小噪声;在马路两边种树,有的路段安装3-4m高的透明板墙是_________处减小噪声;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_____处减小噪声。
3、“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______;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______。
4、拿一张硬纸片,在木梳齿上划过,先快些,后慢些,划得快时,发出声音的音调_____,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有关。
二、选择题
1、当钢琴与小提琴合奏同一首乐曲时,我们仍能分辨出它们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2、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带着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次,不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比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A、音调低B、音调高
C、响度大D、响度小
3、、轻轻地敲鼓与用很大的劲敲鼓,鼓发出声音的()是不同的。
A、音色B、响度
C、音调D、振幅
4、、假如跟你一墙之隔的邻居经常引吭高歌,干扰你学习和休息,下列办法中没有用的是()。
A、赶快将门、窗关紧
B、将门、窗打开,让空气加快流动
C、用棉花塞住自己的耳朵
D、将棉毯挂在窗上
第五篇:《1 辨听声音》习题2
《1 辨听声音》习题
一、选择题
1、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 000次每秒。人们把低于20次每秒的声叫次声,把高于20 000次每秒的声叫超声。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 000次每秒
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次每秒
2、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 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3、电子琴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在技术上要解决的关键是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音色和音调
二、填空题
1、物体发出的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我们把声音的大小叫,把声音的高低叫。
2、我们周围的声音有、、、等。
三、思考题
用录音机录下一段自己朗读课文的声音,和同学一起听听这段录音。你认为放出来的声音和自己的声音一样吗?想想看,这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