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课堂上的教学智慧
谈课堂上的教学智慧
教学智慧,即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如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时,以及对待一时处于激情状态的学生时,教师所表现的能力。教学智慧是一种关心学生发展的教学品质,是一种驾驭课堂生活的教学艺术,是一种引领对话生成的教学行为,也是一种展现个性风采的教学标志。下面我从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到的教学智慧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直面尴尬,别具匠心
一天,我正在上课,忽见学生们一齐向后窗户看,我顺着学生的目光望去,他们的班主任正好“经过”(班主任用这样的方式了解学生的上课状态,我个人既不赞成,课堂也是学生与科任老师的私人空间,这样会给老师、学生很大的心理负担。),为了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过来,我拍了两下手,很习惯的说:“请同学们看我!”这时一个男生突然冒出一句:“你好看吗?”班里的空气立时紧张起来,他是有口无心,并且这种语言在学生中很普遍,他也是顺口溜出来的,看得出他也有些紧张,当时我愣了一下,想怎样缓解当下有些尴尬却又微妙的局面,我假装严肃的大声宣布:“一直以来,不光是自己还有别人都认为我那是相当漂亮!”全班笑的东倒西歪,男孩也笑了,我也笑出了声。本来就不是问题,我又何必把它当成问题呢?
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我没有技巧,只是想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用一颗童心去看学生,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指引。孩子的自尊心是脆弱的,是需要维护的,也许我们不经意间的一句评语,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会伤害到孩子,同样的事不同的处理方式却能温暖孩子的心。也许这也是教学智慧。
二、善待错误,峰回路转
在教学中教师常常要面对学生的错误。有些教师认为这是个别学生的错误, 在课堂上用宝贵的时间来处理, 对其他学生而言是个浪费,其实, 错误的背后往往隐含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教师若善于理性地看待、灵动地捕捉、恰当地处理, 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今天在一一班讲了数豆子一课,当处理完书上的练习题后,我看了看表还有五分钟的时间,就随即在黑板上出了三道填空题让孩子们练习,想让他们在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后,能够得到巩固提升。
(1)5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
(2)十位上是7,个位上是3的数是();
(3)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2的数是()。
前两道题孩子们对答如流,几乎全班同学都举起了小手,而且回答的很正确。看到孩子们那么自信的眼神,我的心里也非常高兴,就想着把第三小题留给那几个学困生回答,以增添他们的自信心。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他们不加思索回答的都是“92”;我又连续问了几位中等学生,有回答“29”的,也有回答“92”的;再接着问几个好学生,回答的都是“29”。
我在脑海里飞快的想着,是直接由我讲错误的原因呢,还是让孩子们自己先说说想法。如果让孩子们说这节课肯定要拖堂。最终我决定留给学生充分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先让同桌俩互相说说你同意什么答案,为什么?然后再在全班交流。令我意外的是,孩子们非常有自己的想法。
生1:“填92的同学根本就没有认真审题,谁在前面先写谁,谁在后面后写谁,这是不对的,应该先确认好了“个位”“十位”再填数。”
生2:“我觉得第(3)小题和第(2)小题比,就像是一个“小陷阱”等着不认真读题的小朋友往里跳呢?”
“小陷阱”真是太有创意了,我马上问孩子们:“那你们有什么好方法不掉到“陷阱”里呢?”
生3:“我有!可以多读几遍题。”
生4:“我认为要牢记是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生5:“我还有一个好方法,就是在练习本上先写出“个位”“十位”,再在数位的下面对齐写上数字。”
听了孩子们精彩的发言,我不由自主地为他们鼓起掌来。我随即又出了两道类似的题让孩子们解决,没想到那几个学困生回答的又快又对。看来,今天孩子们也给我上了一课“能让孩子们自己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让他们自己解决。”
以前我总认为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太小,语言表达有限,说不清楚也表达不出来。当课堂上时间不够用时,还是由老师来讲即清楚又节省时间。通过今天这节课中的小意外,彻底让我改变了想法,不是孩子们说不好做不到,而是我平时留给孩子们锻炼的机会有限。这节课中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闪烁着他们智慧的火花。这样的课堂是精彩的,正是因为有了错误,才显得生机勃勃,才充满了智慧。
三、借着失误,暗渡陈仓
教学过程的易变性、不确定性导致教学中出现错误的可能性。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准备不足或临场发挥不好,都有可能出现讲错或是写错的情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呢?或许有人会趁学生低头写字之时,快速改过板书;或许有人会迅速转移话题;或许„„,总之,就是千方百计地采用种种方式遮掩自己的错误,轻描淡写地逃过这些错误。其实教学中的错误恰恰是可贵的,是我们可以利用的一种教育资源。有时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犯错误并不一定是件坏事,错误所引发的问题可能就是探究的切入点,关键是教师能慧眼识珠,在发现问题时不急不躁,正确处理,将其视为一种可利用的资源,积极引导,在纠错、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教师的有些错误是不经意的,有时教师还要故意出错,如学生在计算或书写时会经常出现错误的地方,教师计算或书写时故意写错,学生发现你的错误并指出,然后教师改过来,再要求学生不要犯这样的错误,学生对这一错误会记得很清楚,就很少出错了。
四、关注偶发,绝处逢生
课堂教学是个不断生成的过程,经常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意外”,它突如其来、懵懂闯入,令教师措手不及。遇到这种比较棘手的情况时,教师头脑中的教学理念将决定事态发展的走向,事实上,这种“意外”情况的出现,是十分难得的课程资源,只要处理得当,就很有可能转化成为本节课最大的“亮点”,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在上《鹬蚌相争》这一课时,讲到鹬和蚌的对话时,有一位男生他突然抓住同桌的手说“我就这样抓着你,今天不放开,明天不放开,饿死你。”我发现后并没有批评这位学生,而是及时的叫起他的同桌,让她扮演蚌,俩人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相争,学生们一下来了兴趣,都争着要对话,课堂气氛一下活跃了,学生们说出了许多精彩的对话,后面说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时,大家发言仍很积极。
学生创造的火花、珍贵鲜活的课程资源常常是转瞬即逝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灵和一双洞若观火的眼睛。一旦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就要及时的捕捉。这节课我把课堂中的偶发事件,当做课堂中临时出现的教学资源,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才能,使我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孩子的天性是好奇、好问、好动、好表现的,他们会无所顾忌地把自己想到的说出来。正因如此,没有 “意外”的课堂是不存在的,而有了“意外”未能处理好的课堂同样也是让人叹惜的。面对“意外”时,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我认为每一次“意外”其实都是一次考问教师教学素养、教学机智的“判断题”,到底“向左转”还是“向右转”,需要我们作出“心灵的选择”。当然,同样是面对“意外”,有的教师能充分利用并收效颇高,而有的教师则只能被其“撞一下腰”而已,为何会有此区别呢?关键是,教师得“时刻准备着”,也就是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功底乃至人文素养。唯此方能在“意外”来临时“踢好”这重要的“临门一脚”。一句话:教师只有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功”,最终拥有深厚的底蕴,才能让“意外”的遭遇变成意外的精彩,闪耀智慧的光芒!
第二篇:举例说明教师的教学智慧如何体现在课堂上
举例说明教师的教学智慧如何体现在课堂上
对于教师的课堂智慧如何体现在课堂上这道作业题,说实话,我思考了很久,琢磨了很久,看了很久,但还是觉得有些无从下手的感觉。今天,终于拖到了最后一刻,必须得完成作业了。我找到了学校的老教师,也是我的直接领导,问他教师的教学智慧到底是什么?他跟我说了很多很多,通过他的讲述,我大概有那么一丝明了。根据我自己的实际经历写下了以下的几点粗略见解,如有不恰当之处,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首先,何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智慧?依我个人看那就是,你对出现
在课堂上的,且没有在预设范围内所发生的“出乎预料”的事情的机智、灵活的处理,并且通过处理,会缓解教师的一些“尴尬”,或者从另一个角度启发学生。下面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一次教学过程中的关乎于课堂教学智慧的小故事。
《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文章,每每自己读到这篇课
文时,眼角总会湿润。所以,这学期在上这篇课文时,我花了很多心思去设计教学,以求能让学生跟我一样能体会到革命先烈们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因为课文的生字比较多,并且笔画都比较难,分别是“寇、晋、榴、崖、斩、钉、截、攀、罢、豪”等十个生字。
平时我在生字的书写上不是很注意,有些笔画不是很规范。那天
学习完生字,我们班的向芬就站起来说:“向老师,你有个字写错了。”我一听,顿时觉得有些尴尬,然后眼光向黑板瞄了一瞄,看看自己到底哪个字写错了。其他的学生都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板,仿佛都在寻找
老师的错误在哪里。同时,我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也为了不打击到学生的积极性,故作镇定的对向芬说:“真的吗?那你能告诉老师,老师哪里写错了吗?其他的同学肯定也想知道,对不对?”“对!”顿时,其他同学都安静了下来,静心的等待向芬同学的讲解。向芬见大家都那么认真的听着,她指了指黑板说:“向老师,那个日寇的‘寇’,元字中间不是支,上面的那一横只有一半。”接着,其他同学对比了一下书本,也纷纷说:“是的,是的,不是支,向老师写错了。”我盯着‘寇’一看,果然因为自己的粗心,写错了。这时,我想,如果单纯的说老师错了,肯定同学们会觉得老师的知识水平不行,或者觉得老师很粗心。所以,我马上笑道说:“哈哈,向芬真不错,向老师的错误你果然找到了。本来向老师还担心,没人发现这个错误,要老师自己说出来,你真细心。可是,向老师的错误难道只有这一个吗?谁还能找到老师更多错误?”这么一说,不仅不会让学生觉得是老师粗心写错了字,他们开始怀疑是不是老师故意写错在考他们。班上顿时炸开了锅,学生们纷纷拿起书本认真的对比起书本上的字和我所板书的生字的区别,边比较,一些同学还边讨论。学生们经过几番认真的对比和讨论交流,纷纷的把手举了起来,还兴奋的喊着“老师,我知道,我知道!”见着这样的情景,我露出了笑脸,连说了声“坐得最端正,手举得最好的同学,我就会给他一个指出老师错误的机会。”学生们连忙坐得端端正正的,也没有人说话,手也举得高高的。这时,我叫了一个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站起来说话。他一脸的自信对我说:“向老师,手榴弹的‘榴’中间有个点你忘记了。”我一听乐了,我知道他说的很对,因为‘留’这个字以前我一直少一点,是个错字,今天又板书错了。“嗯,真不错!原来你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看样子以前是向老师没发觉呢!”他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摸了摸脑袋,我让他坐下了。还有许多学生举手,我再叫了一个平时比较调皮的学生,这时的他完全没有了平时的调皮,一本正经的看着黑板,说:“斩钉截铁的‘斩’左边的车下面不是一横,而是一提。”有的学生一听,马上去书本上翻看,然后惊讶的小声说道:“哎,真的是一提,我都没发现。”“哈哈,梁自福,平时你看起来吊儿郎当的,原来你也有这么细心的一面,你看,好多同学都没发现老师的这个小错误呢!”我为他鼓掌,其他的同学也跟着为他鼓起掌来。然后我再叫学生们说了说每个生字该注意些什么,哪里可能会出错。虽然整节课我们都在学生字,但是我知道,今天这几课,学生们不仅仅学会了这十个生字这么简单。他们学会的更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一种善于观察的习惯。他们更学会了一种精神,敢于同权威挑战的精神。
这节课以后,我发现,许多学生上课时候对于生字的学习更加认真了。更有些同学,无论是生字,还是一些课文的讲解,有的学生开始有不同的意见了。我是打从心底里开心,我也没想过,一节课,会给学生带来如此多的意想不到的东西。所以,对于以后课堂上出现的“出于意料”我想,我都会谨慎的处理,让自己慢慢的成为一个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的“教学老手”。
第三篇:谈课堂上的有效讨论
谈课堂上的有效讨论
课堂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自主行为。组织学生针对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展开讨论,能创造良好合作学习的气氛,使学生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老师在观察学生的讨论中,能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控教学。因此,将“课堂讨论”有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
一、讨论的准备
讨论应该是有准备的。这个准备就是在教师指导下,依据教材的训练重点,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来组织学生进行自学探索活动。自学前,教师提出讨论的问题,教给学生学习研究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查阅资料,使用工具书„„圈注出理解的内容,找出不懂的部分,做好讨论的准备。如:我在教学《变色龙》一课时,就布置学生课前去查找一些有关变色龙的资料。学生有的查阅《动物世界》、《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有的上网查阅。通过不同途径的查阅资料,课上交流、讨论,大家了解了变色龙的外形特点,捕食过程及随环境迅速变色等的特点,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展了知识面。
二、讨论的把握
1、变换角度提出问题
学生是带着问题自学的,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讨论时对同一问题可转换角度,重新组织语言,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要集中,要提纲挈领,防止把问题搞得太细太琐碎,变成连珠炮似的追问。如《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学到“即将付印”的“鸿篇巨制”被盗,下落不明时,可变换角度让学生讨论:“如果一般的人遇到这样惨重的打击会怎样?”理解谈迁此时极度伤心的心情。但“厄运”最终没有打垮谈迁,他决心从头再干。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谈迁是怎样做的?你仿佛看到了一幅幅什么样的感人画面?学生讨论得非常投入,深深被谈迁在厄运面前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精神感动了。
2、认真听取不同意见
讨论时,教师要认真听取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对不同意见可以摆事实,讲道理,阐述各自的观点。讨论时,教师要把握好尺度,要避开非本质话题的纠缠,要心平气和,不要抢着说,不要急于下结论。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一般可以通过表情体态来作出反应,在耐心等待中帮助他们寻找错误的原因,让学生的歧义在争
论中逐步自明。如在教学《天火之谜》第二段时,富兰克林面对人们的取笑,决心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第二层中实验的经过是故事的主体部分,要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实验的原理和危险性,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
3、结合讨论注重练笔
讨论不仅是一个认识的深化过程,也是一个记忆与语言运用练习的好机会,所以在讨论过程中,也要穿插一点学生的笔头训练。如在学习《高尔基和他的儿子》高尔基“写信教子”部分时,可以让学生代替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在深入理解父亲的心愿的基础上表达对父亲关爱的感激和不负父望的励志笃行。
三、讨论的形式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人际交流、信息传递活动。如何在有限的时空内传递更多的信息?笔者认为,组织学生讨论是一种切实有效的途径。可以将课堂讨论的形式分为集体学习、小组学习、同桌学习三种。集体学习内容有阅读课文、默读思考、集体讨论和练习等;小组学习内容有组内朗读课文,人人发言参与讨论,共同解决某一学习任务等;同桌学习有互相讨论、互批互查练习等。在课堂教学中,根据需要灵活采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能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学习获得训练的机会,同时有利于学生间信息的交流,提高沟通能力,培养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在集体学习中迸发智慧的火花,提高学习质量。
第四篇:课堂上的教学反思
案例
课堂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黎族歌舞音乐时,没有像大多数老师那样站在前面讲解或运用表情、手势进行提示,而是静静地坐在学生中间,同学生一起聆听。此时,课堂和舞台上的画面显得那样的和谐,那样的美。
聆听音乐,是音乐教学的常见形式和方法。然而,聆听音乐时教师应该做什么却很值得研究和深思。通常,大多数教师都选择讲解音乐的方式,或是先听后讲。可是,细想一下,这种在当前音乐教学中尚被普遍运用着的方式,至少在两个问题上同音乐课的审美体验原则相悖,不符合音乐教学规律。其一,音乐是体育的艺术,因而,音乐学习需要要用体验的方式,教师的讲解无法代替学生对音乐本身的体验。其二,审美需要良好的心境,体验的前提是注意力的集中。教师边听边讲的方式无疑是一种人为的干扰,只能分散和破坏学生的审美体验。
因此,教师同学生坐在一起聆听音乐确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这不仅有益于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倾听与了解,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教师的角色,调整了师生关系,和谐了教学气氛。因为,审美是离不开这些因素的。
案例分析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研究,正如文中所说:“审美需要良好的心境,体验的前提是注意力集中。”〈中国音乐教育〉刊登了一篇文章,主要是针对当时不少音乐教师上欣赏课时喜欢把音响和录像同时播放的现象而言的。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不同反响,有跟前面的观点一致的,也有持相反意见的,这部分人认为聆听固然必要,但如果配上画面,会有助于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把握。另外,学生不是专业性学习,其音乐水平有限,有画面配音乐,他们对音乐的记忆程度也要深些,并不会影响音乐的完整性。
上面两种意见,谁对谁非,我们不能简单地下结论,应根据欣赏乐曲的实际情况而定。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自从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课堂以来,对课堂效益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如何把握多媒体使用的“度”,上须研究。
第五篇:《在课堂上》
题目:在课堂上
文章的开头情节: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学生李刚把一只刚出生几天的小狗带进教室,放在抽屉里,小狗汪汪的叫声,引起了老师的注意……
要求:根据材料展开合理想象,写一篇完整的记叙文,不少于400字。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在课堂上
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学生李刚把一只刚出生的小狗带进教室,放在抽屉里,小狗汪汪的叫声引起了老师的注意……
老师停下了正在写黑板字的手,转身疑惑地扫视着教室里的同学们,“是什么声音啊?是小狗的叫声么?”,李刚的同桌小红站起身来,得意洋洋地说:“老师,是李刚,李刚把小狗带进了教室!”,老师听了,急急忙忙地走向李刚“李刚同学,这是真的么?你怎么可以把小狗带到教室里来,这是不允许的啊!”李刚满脸委屈地望着老师,随后小心翼翼地把还没有睁开眼睛的小狗从抽屉里拿了出来,并导出了其中的原委。
原来,在上学的路上,李刚发现了在路边的这只刚出生的小狗,他可怜地蜷缩在破烂的纸盒里,颤抖着发出呜呜地叫声。“这可不行,要是把它放在这里不管,小狗肯定会被冻死的!”李刚心想,于是他便大着胆子,将小狗从纸盒里抱出来,想先带到教室里让他取暖,谁知稍微恢复了体力的小狗竟让叫了起来。老师听了李刚的讲述很感动,她低头摸了摸小狗,说:“可是,你把小狗带进来会影响同学们正常上课的。”说完她便低头沉思了起来,李刚紧张地看着她,生怕老师会叫他把刚刚死里逃生的小狗送回去。“这样吧,你先把小狗送到传达室赵大爷那里,让他先照看一会,一会下课了我们再来想办法解决好吗?”李刚同意了,和小红一起把小狗送到传达室去了。
教室恢复了平静,同学们又开始专心致志上起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