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时间:2019-05-13 01:01: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四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四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第一篇:关于四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关于四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推进,对学生主体性和主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必须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优化,提高小学教学的整体效率。为了更好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四步教学法逐步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开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在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明了四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而能够为小学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奠定重要的基础。

新课改小学数学四步教学法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落后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指引下,“填鸭式”教学方法始终存在。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调动起来,其主体性也受到了约束,进而影响了学生思维的提升和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很多小学数学老师为了能够达到提升学生数学成绩的目的,总是以“题海战术”为原则,通过让学生大量做题达到对知识点的掌握,这样不止会造成时间的浪费,同时也不会提升学生的个人思维能力,最终也无法与新课程改革标准相一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

2.创新思维缺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创新教学越来越成为当前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方面。但是,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来看,创新思维缺乏的情况时有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一方面,数学教师教学思维缺乏创新,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不能做到创新;另一方面,学生也缺乏创新思维,在解题过程中不去动脑筋,影响了自身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成绩的有效提升。

3.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老师每节课只是在力求完成教材的任务,而不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表现为教学中,教师占据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导致教学中的教师中心化。一节课中教师的说话、活动时间占了课堂的一大半,为板书而板书、为演示而演示的现象也不少见。反映在教师的态度上就是生硬急躁,为教学而教学。

二、四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积极创设情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做到数学情景的创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情景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兴趣感应。例如,在学习“年月日”相关内容的时候,数学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各种年月日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其次,情景创设一定要具有开放性和层次性,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或者认知结构为前提,做到循序渐进。在学习“相似三角形”课程的时候,任课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现有一个三角形,为了布置活动场景,我还需要多个相似的三角形,请同学们想一下如何画?”通过这样的情景问题创设,让学生的思维逐步转移到课程中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强化动手操作

动手实践作为新课改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不仅能够说动手操作对学生健全发展的重要性,而且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想更好地深入情景教学,加强动手实践能力也尤为重要。例如,在学习《24小时计时法》相关课程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进行学习和演练,A组说下午3点,那么B组学生就说15点,并且在各组制定的表盘上进行标注;或者是A组学生说20点,那么B组学生就说晚上8点,通过这样的动手实践演练,一方面,能够提高小学生对“钟表”内容的认识和掌握;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让同学们积极进入情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最终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3.优化教学手段

首先,依据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教师应该制定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竞赛、课堂游戏等形式为课堂增加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竞赛的情境下,小学生更容易集中精力,将全身心都投入到学习中,学习兴趣被带动起来,学习的效率也就提高了,这样学生也就能够更好的学习到数学知识,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成绩,同时也能够增强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好奇心一般都很强,这就需要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好奇心。

4.强化课堂评价

新课标对学生数学学习评价进行了深入论述,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要更加注重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首先,在具体的教学评价过程中,数学任课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手段相结合的方法,采用课堂观察、书面作业、小测、课后访谈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及时针对学生在情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教学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其次,强化学生的课程学习反思。要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对解决问题的各环节进行反思,获得相应的解决问题经验;再次,学生在情景模式下,最大的要求就是教学实践的开发,通过情景模式,达到学生自主活动或是思维开阔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莉.让科学评价为高效的数学课堂保驾护航[J].海峡科学,2014,(12).[2]马日乐.如何培养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思路构架和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34).

第二篇:“三课四步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三课四步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在生物教学中精心设计学案,运用“三课四步教学法”,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生物奥秘的热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三课四步教学法、课堂参与度 兴趣度

为了落实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兴趣度,我校借鉴其他先进学校成功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了“三课四步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解放了教师,解放了学生,使我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1 “三课四步教学法”的含义

“三课四步教学法”中“三课”是三种课型,即预习课、展示课、综合课,“四步”是课堂教学的四个步骤,即目标定向、限时预习、小组展示、当堂检测。“三课四步教学法”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案为载体,以目标为核心,以小组合作为手段,以教学评价为保证,通过分析、判断、综合、归纳、概括等多种形式的智力活动,进行积极的探索、发现和体验的一种教学方法。运用“三课四步教学法”进行生物教学的可行性 2.1 “三课四步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三课四步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和学生观。建构主义的核心是:每个人都按照自身的经验去建构对世界的看法。它强调教学不应是知识的简单传递,而应当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待新知识总是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理解、分析、检验、批判和吸收,由他本人建构完成。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我们应确立学生是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主体,教师只是其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学思想。

2.2 “三课四步教学法”与中学生物学科特点相适应。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中学生物学教材体系鲜明,初、高生物学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连贯性。初中侧重于形态、结构等直观性较强知识的学习,高中在此基础上,以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为主线组成教材,概念多,理论性较强。要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其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2.3 “三课四步教学法”教学法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中学生已经有了较好的直观思维和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有更高的自觉性。如对某材料、内容或活动为了达到目的(譬如提出问题需要解决),他们能积极地去探索这些材料内容或参加这种活动,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答案。他们的独立性明显增强,不再事事、时时依赖师长。教师应该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解决一些经过努力就能完成的问题。3 “三课四步教学法”在生物课中的实施

3.1 目标定向。精心设计学习目标是应用“三课四步教学法”的关键。

3.1.1 目标的设计要着眼于学生实际。要始终围绕着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逐步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问题的设计还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及认知规律,使之结构巧妙、逻辑严密、井井有条、张弛有度,使学生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既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又必须学习、探索新的知识,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即所设计的目标应对学生有“跳一跳,摘桃子”的效应。

3.1.2 目标的设计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能力。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进行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它能把书本知识由抽象到具体,变无形为有形,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例如:如何证明茎具有输导作用?我在实验桌上放置显微镜、夹竹桃枝条、红墨水、玻璃瓶、剪刀等材料,让学生设法进一步证明。有的小组将夹竹桃的枝条放在盛水的玻璃瓶中;有的小组学生将红墨水稀释以后将夹竹桃的枝条放入其中;有的小组学生将环割的一圈的夹竹桃枝条插在稀释的红墨水中;还有的小组学生即将夹竹桃的叶片全部摘除后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等。此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找一找实验成败的原因,再通读教材,学生基本上能清楚的解释:从茎的横切面及纵切面上可以观察到茎大致有三部分构成。被墨水染红的是木质部,原因在于木质部有着向上输导水分无机盐的导管等问题。

然后,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可知:如夹竹桃枝条放在水中,而水因为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所以不易观察;环割一圈的枝条并不影响水分的运输,因为输导水分无机盐的结构在木质部;摘除叶片的枝条茎的上部没有染上红色,我告诉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还要学到叶的另一功能:蒸腾作用,其实水分的运输与叶的蒸腾作用产生的蒸腾拉力有关。

还有的学生提出将置于稀释红墨水中的枝条多放几天情况会怎样呢?继续实验,几天后将置于稀释红墨水中的枝条取出,再看横切面时,发现横切面几乎全部染上了红色。分析原因可知:夹竹桃枝条放在稀释的红墨水中由于时间过长产生了横向运输(这是细胞之间存在着渗透性吸水的缘故)。此过程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在实验观察中得出结论,使学生对新的知识点心领神会,植根脑海,形成深刻的记忆,且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2 限时预习。预习内容要以问题的形式呈现。提出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3.2.1

提出问题要“因材施问”。问题一定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前提,产生于学生已知知识和未知知识之间出现差异或矛盾的基础之上,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所提问题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例如:学习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知识之前,在学生已有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知识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知识的基础上提出动物细胞的中心体有什么功能?读书思考其具体有什么作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什么不同等问题,就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活动,运用已知,对比思考,可以较容易地理解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

3.2.2 提出问题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围绕某一中心知识分散思考与之相关的许多问题,针对某一问题寻找多种解决方法和答案,从而培养思维的发散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例如:以基因知识为中心,提出如下问题,什么叫基因?基因与染色有什么关系?基因怎样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基因突变是怎么回事?哪些因素可能引起基因突变?什么叫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解答这些问题后,学生既找到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了一定的知识网络,又进行了发散思维。

3.2.3

提出问题要多元化。例如提出比较性的问题(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异同)、分析性的问题(叶绿体的结构特点怎样与功能相适应)、归纳性的问题(由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思考归纳什么是自养生物)等等,由此可以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过程中经常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培养思维能力。

3.2.4 提出问题要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的学习不应只是局限于书本知识,同时学生只有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转化知识为技能、技巧,才算获得了完全的知识。例如:结合生产实际,对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相关知识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要合理灌溉植物?什么叫 “烧苗”,怎样发生的?为什么要合理密植?中耕松土的原理和意义等。学生独立思考,寻求答案,可以加强思维训练。又例如:怎样使用显微镜?怎样制作临时装片?扦插、嫁接、压条的技巧是什么?等,可以加强动作技能的训练。这样有利于扩展知识,检验知识,真正掌握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3 小组展示。小组展示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加以指导,培养得力的小组长,确定灵活多变的展示形式。小组展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3.1 小组展示要全员参与。小组汇报所呈现出的质量应是小组整体实力的体现,而不应是小组内一些优生或善于表现的个别展示。所以在小组汇报展示时,应鼓励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力争做到人人有任务,人人有机会,人人能提高。

3.3.2 小组展示的优先性。各小组均有少数与众不同的学生,比如:性格内向,羞于表达;成绩落后,没有自信;过于好动,无法自控等。只有确保了这部分学生的优先权,让他们有兴趣参与,才能进而通过展示的成功诱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

3.3.3 小组展示的针对性。展示的内容应该是小组通过讨论交流,有深度,有广度,有难度的内容。学生都会的内容不展示;与课堂无关的内容不展示;没有深度的不展示;交叉重复内容不展示。

3.3.4 小组展示的互动性。小组展示时,其它小组要认真倾听,深入思考,并适时进行补充,使课堂形成讨论、质疑、争论的良好氛围。3.4 当堂检测。“当堂检测”是“三课四步”导学案的特征之一,它能有效的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教学效果,体现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还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及时反馈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和补充。

“三课四步教学法”,三种课型相互补充,四个步骤环环相扣,使课堂成为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勤于思考的高效课堂。

第三篇:数学四步教学法

读、试、想、做,搞好课堂教学

笔者看过这么一则新闻:“教育部组织部分改革专家到实验区中小学听课,了解新课程实验情况。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教学“能手”上了一节公开课,博得教师满堂喝彩。然而,就是这样一节在别人眼里十分成功的课,却遭到课程专家的种种质疑和尖锐的批评。专家的评课,令这位教师难以接受,竟然大哭起来。” 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很喜欢这一栏目。课堂上学生思维变得活跃,讨论交流时敢于发表观点,甚至争论激烈,不仅透彻理解了当前的问题,思维还能由一个知识点发散到多个知识点,知识间的相互关联也清晰明了。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例:在“部分看全体”一节中,结合以前学过的内容,在周末最后一节数学课上,布置:调查本校学生的课外活动情况。我是这样安排的:首先是“读”——用什么数据来刻画课外活动的情况,是采用课外活动的时间、课外活动的种类和参加各种活动的人数,还是选择其它的标准?分小组讨论解决;然后是“想”——如何调查和收集数据?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出现了不同的意见:有的主张要调查全校所有学生;有的认为只要调查一部分学生,理由是“用样本来推断总体”。接着是“做”——主张全体调查的小组的学生站在校门口,出去一个调查一个。抽样调查的种类则很多:有调查本班同学的,有在校门口随意找一个询问的,有调查在操场上打球的学生,也有按各班名册随便点几个人等等。对这些方法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应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充分讨论,展示数据,不同的样本得到的结果可能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呢?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样本代表性的感受上。

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新教材的“读一读”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例如“谈谈储蓄的利息”(七年级)就是来源于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并作一些简单的计息演算,就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使他们感性地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好处,提高学习兴趣。又如为配合学生阅读“用不规则的四边形边角余料来铺地板,可以不留空隙”(七年级),我收集并剪贴了一些建筑装潢的地板图案及一些工艺美术品的图案(同时也要求学生收集),用以激发兴趣,发动学生自己动手用硬纸片剪一些全等的任意四边形,并在课桌面上拼一拼,通过实践活动验证教材中的结论,进而让学生想一想:用一些不等边的全等三角形可不可以铺成无空隙的地板?在阅读“黄金分割”(八年级)知识时,我列举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及建筑设计等方面应用黄金分割的例子,并提出,为什么拍照时,常把主要景物摄于接近画面的黄金分割处?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新教材中这样一些内容详实、趣味性强的知识,既体现了教学大纲中要求“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和生产的实际,包括商品经济的实际中去”的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到数学虽“抽象”也“实在”,感受到学习数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四篇:小学数学四步教学法

“四步教学法”

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的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封闭,名义上是开放式的,教师主动让学生回答问题、动手操作等。这些教师的教法看上去是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其实学生还是在老师设定的框子内转动,这种教学模式严重桎梏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那么,教师应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呢?我校教师积极参加各级观摩学习,汲取他人成功经验,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经过反复实践研究,逐步形成了适合我校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四步教学法”。

该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

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模式的基本四步: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交流提高;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四)总结回顾,评价反思。“四步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引入新课是一节课的序幕,教师导入的语言、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索欲望。著名的教育家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适宜的情景创设,可以有效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为本节课做好知识铺垫与导入。教师在教学中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尽量满足他们的新奇感,努力创设情境,充分利用教材,使师生共同对数学充满兴趣和感情,从而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目的。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例如,我校涂教师在进行“长方形的面积”教学时,先安排了一个抢答,展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竞赛。如果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l平方厘米,那么下面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回答前三个小题,学生争先恐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到第4小题时,大部分同学闭而不

答、只有少数同学说是1平方厘米,此时教室里很安静,课堂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涂老师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出击,说道:“你们想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平方厘米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想!”,老师继续说:“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发现这个规律。”在涂老师创设的这种情境下,孩子们进入了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促使他们保持继续探索的愿望和兴致。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

(二)自主探究,交流提高 1.自主探究

针对上一环节创设的问题情境,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活动,形成自己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让学生只按照课本、教师的想法、说法去想、去说,不可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习惯。要学生独立思考,教学要“开放式”。在这一环节要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这样的氛围中,思维才会活跃。例如:在教学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垂直”这一节知识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白纸上画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并探究一共有几种情况。通过动手操作又动脑思考,学生不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尝到了独立思考的“甜头”,使他们乐于思考,这样在学习中就有了积极性和动力。

2.小组讨论

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可以形成并协助解决探索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困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学生从讨论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给他们分好工显得十分重要。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数学“抽屉原理”时,需要探究四支笔放进三个杯子里,有几种放法?这时,就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每个小组按分工探究问题答案,一人记录,两个人往杯子里按不同情况放笔,还有一个人监督并汇报有几种方法,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合作的快乐。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教师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小组里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

3.全班交流

让各小组尽情发表观点、争辩、质询、接受、吸收;促使学生勇敢的阐述观点。学生的辨析、推理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训练和提高。根据需要可以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那么在团体参与的争论中,学生就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例如:在教学平行线时,学生首先得出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相交和不相交的。但对于相交线中的一种情况,“在同一平面内现在两直线画的是不相交的,通过延长后才相交。”其中一个小组学生意见产生了分歧,他们认为两直线是不相交的。这时,其他小组同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把两条直线向一方无限延长,两条直线就相交了。”认为不相交的小组学生便动手操作,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尽管组织这样的交流有时花的时间会长些,但这样很值,因为课堂是属于所有孩子的,教师应该为每一个孩子着想。通过交流让孩子了解不同的思维方法,互相促进,形成互动的学习氛围。

4.形成共识

教师针对交流中存在的问题,作必要的小结性讲解,对学生的研究情况、交流情况、以及问题解决的方法给予客观评价。让各种方案充分解释其依据,鼓励学生争论。使学生积极思考和在正误辨析中统一到正确的认识上来,并完全明

白其道理,及时总结归纳。

这一环节教师对汇报交流情况进行总结时,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坚持只有小组团体成功,才能代表小组成员的个人成功,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使学生把个人的成功融入到团体的竞争中去,从而更加激发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热情,从而达到共同提高。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理念贯穿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充分体现在每堂课的练习设计中。我认为一个好的练习设计,直接关系到我们一堂课的成功与失败,练习作为学生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它不仅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手段,而且还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倡导:“人人参与有价值的练习,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练习,不同的人在练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我们经常所说的练习要有一定的“深浅度”正是练习设计层次性的体现。所以,我们的练习内容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做到环环紧扣,逐步提高。既首先设计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又要设计一些变化式习题,综合性比较强的思考性练习,也就是拓展练习,以利于新旧知识的沟通,拓展学生思路,以利于学生加强实践,促进知识向技能、智能方面转化。例如:在教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例

1、例2时,基本练习设计了两个题型,一题是判断下面哪些是角;考查学生对角的概念的理解。二题是找出下面各图中分别有几个角;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拓展练习设计的是由一点引出不同方向的三条射线组成几个角?此题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巧妙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因此我们教师不断在平时教学中反思,不断归纳总结,以获得实施练习设计的最佳效果,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四)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活动。同时要让学生有机会去畅谈自己对数学的体验、感受和收获,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困惑和喜悦,提出建议和见解。因此在课堂总结中应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这一环节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对自己进行评价,然后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的精神状态进行肯定,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总结是开放的,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

果,而且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体验和感受,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总之,“四步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注重培养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通过质疑、探究、讨论、交流、体验等活动,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适合我们学校数学教师的一种教学模式。

第五篇:快乐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快乐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小学生因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特点,大大降低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质量。尤其对于数学这种逻辑性强比较抽象的学科,很多小学生会对这门课产生厌恶和恐惧的心理,缺乏兴趣,快乐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实施相较于其他学科更困难。关键词:小学数学,快乐教学法,兴趣,特点

快乐教学法就是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双边作用”,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实现在发展中求愉快,在愉快中求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实,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思想,他盛赞弟子颜回“发愤忘食,乐以忘忧”,“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被很多人称之为人类“历史上第二个牛顿”的英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理论家赫·斯宾塞在19世纪便以“快乐”二字作为教育哲学的中心思想,他提出要知道如何教育孩子,首先要知道孩子在什么样的状态下教育最有效。经过他数年的教育实践和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孩子在快乐状态下的学习最有效。“快乐教学法”解决当前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教育问题。那么针对中国孩子的心理特点,怎么样才能将快乐教学法有效的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呢?根据本人多年一线教学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他们的感知从无意性、情绪性渐渐向有意性、目的性发展。起初,他们选择观察对象常常从兴趣出发,以后则渐渐能够按照学习任务的需要去感知事物了。对于空间特性的知觉,小学低年级学生还需有具体事物的支持。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他们的空间知觉渐渐从直观向抽象过渡。鉴于此,小学数学课堂首先需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学生好动和好奇的心理,可以通过借用日常生活中的道具,或者创设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如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活动,把3根长短不等的小棒围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在摆弄过程中,很自然地知道三角形是由3个角、3条边和3个顶点组成的。然后,可让学生来回拉动三角形学具,从“手感”的比较中发现三角形稳定性的特点,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学生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应该积极把教学知识应用生活情境表现出来,这些问题在书上是没有的,这样能调动孩子积极思考,思维趋于活跃。加减乘除的数字运算在这方面的应用可以很广泛。

二、充分发挥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寓教于乐的另一重要途径就是游戏。孩子天性爱玩,可以说游戏教学就是快乐教学法的一种。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可以通过利用手中的材料折一折分一分这个游戏,去认识几分之几这个概念了,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思考空间,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地利用数学游戏,可使小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都得到张扬和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锻炼和培养,数学游戏有利于师生和生生有效的交流,学生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同时有利于改革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传统教学,实施以小学生发展为本位,以小学生学习、开放为本位和以提高小学生整体素质为目的的教学,能对新课程的实施起到推动作用。只是再好玩的游戏玩过几次就没有什么新鲜感了,所以,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设计出不断创新的游戏。另外可以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到黑板而非书本,一方面缓解眼睛疲劳,另一封面多媒体丰富的画面也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赏罚分明,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还处于萌芽状态,思想也不成熟,心理承受能力极度脆弱,因此应该更多的鼓励和奖赏而非惩罚,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快乐,就应遇表扬的事高声地说,批评的事幽默地说,紧张的事轻松地说,严肃的事和蔼地说;激励人的事动情地说,伤害人的事坚决不说。合理的奖惩制度可以让学生培养信心,产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当今社会很多家庭都对孩子的学习很重视,从而在家对孩子很苛刻,各种补习班和家教强加在孩子身上,遇到孩子表现不好时则采取一些言语上的嘲讽。试想如果这些孩子在学校再找不到一点安慰那对他们的心灵会造成多大的伤害,学校应该是孩子憧憬的地方而不是畏惧的地方。结语

实践证明快乐教学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一大方向,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快乐得融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在课堂上感受到数学的强大吸引力,寓教于乐,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造能力,只有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未来祖国优秀的数学家。快乐教学对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我们应当因地制宜,用丰富手段让学生快乐地掌握到数学知识。参考文献:

[1]王耕, 叶忠根, 杜崇德.小学生心理学[ 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7.[2]温晓东.小学数学教学法[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7.[3]程雷.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几种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22).[4]郝红叶.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快乐”[J].学周刊,2013(8).

下载关于四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四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阅读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阅读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陈亚莉 当前,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学的主要形式,这就客观地决定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关键取决于课堂教学。小学生爱动脑筋,只要我们......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结题报告 赣榆县黑林镇中心小学樊灵艳 内容提要:本课题研究是在小学数学新课程背景下进行的,小学体验式创新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积......

    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尝试教学法” 作者:余敏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22 更新时间:2010-11-2 8:54:23 余庆县实验小学 余敏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深入,如何实现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成为小学教学关注的重点。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

    四步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四步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党原乡樊家小学 陈玉荣 多年来,我们一直习惯于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法,这固然说明传统教学法中有许多值得继承发扬的地方。但随着时......

    尝试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尝试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晓梅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职责在于通过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即引导学生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并通过练习、作业把所学知......

    PBL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5篇范文)

    PBL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课堂里也越来越多的贯穿和实施了各类教学法。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一......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

    浅谈“案例教学法” 在中高级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应用一、背景: 对外汉语教学界在文化问题上已达成基本共识: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文化是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