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与内容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及内容
一、组织的形式:
1、主题式游戏化间操
2、游戏化体育课
3、户外体育区域活动
4、各具特色的幼儿运动会
5、小型比赛活动
6、远足活动
二:活动内容
1、主题式游戏化早操是指教师与幼儿共同确立一个主题,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在音乐的选取、器材的运用、动作的编排、队形的变换和规则的制定等方面体现幼儿的主动参与,以锻炼身体、发展幼儿动作为主要目的的早操形式。具体内容:
(1)、做操。包括韵律操、徒手体操和轻器械体操等。(2)、队列队形练习(左右分队走,1队变2队,2队变4队)(3)、简单的游戏活动等。
我们幼儿园早操活动的时间一般安排在9:00-9:30之间,活动持续时间为15min-20min左右。园里是小班先开始,之后中大班一起做,做操内容根据年龄特点略有差异,大班的动作和队形变换稍微复杂些,间操活动形式主要以集体活动为主。
2、游戏化体育课是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水平,将体育课内容赋予一定的情节、结构,使之具有趣味性、健身性、社会性和自主性,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
通过内容选编的适宜性、环节安排的游戏化、材料提供的多样性、讲解示范的灵活性总结以下四种活动形式:主题情境游戏的体育课(如“小兔拔萝卜”)、竞赛游戏的体育课(如“运西瓜”)、探究发现游戏的体育课(如“好玩的圈”)、分组循环游戏的体育课(如“解救人质”)。
3、户外体育区域活动是指根据幼儿园环境,因地制宜地在各种不同的场地,投放不同的材料,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基本动作发展等特点,为幼儿创设多个体育游戏情境,有针对性的投放游戏器械、玩具和材料。
4、各具特色的幼儿运动会包括以下三个:主题活动运动会(如季节和社会活动开展的运动会)、民间游戏运动会、亲子运动会。
5、小型体育比赛活动是班级体育活动的延伸和补充,是幼儿放松身心、陶冶情操、感知运动意义的有效手段。包括班级比赛活动和年级比赛活动。
6、远足活动是教师组织幼儿集体步行到某一目的地以锻炼身体耐力、磨炼意志品质的一项具有综合功能的体育活动。包括班级远足和亲子远足。如郊游、参观和社会实践等活动。
班级:学前教育1班
姓名:曹颖莉
学号:130601196
第二篇: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与内容
一、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1.早操活动 内容:
① 慢跑或走路交替的活动,尤其是在冬季,它常常是作为幼儿冬季身体锻炼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 做一些简单的模仿动作、律动动作或跳活泼愉快而又简单的舞蹈。通常要配有相应的幼儿音乐。
③ 幼儿基本体操的练习。
④ 开展活动量较小的幼儿体育游戏活动。
⑤ 安排一些分散的体育活动,如提供给幼儿一些小型的运动器械,像球类、毯子、小高跷、绳子等,让幼儿自由选择、自由活动(即开展一般的晨间活动)。
2.体育教学活动 ① 开始部分 ② 基本部分 ③ 结束部分 3.户外体育活动 内容: ① 各种大中小型幼儿运动器械的活动。② 幼儿体育游戏的活动
③ 适当地组织幼儿复习某些身体活动如幼儿基本体操等,但复习的内容不应占户外体育活动时间的三分之一。
④ 晨间分散的体育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一些中小型的运动器械,让幼儿自由选择。
⑤ 幼儿体育活动区的活动。如球类活动区、钻爬区、投掷区、各种大中型运动器械区等。
4.幼儿运动会 内容:
① 已经学过的幼儿基本体操,或简单的律动、舞蹈动作,或简单的动作技能(如拍球、钻圈等)② 每个年龄组开展一两项简单的适合于本年龄组幼儿能力水平与兴趣的小型游戏比赛活动。如小班开展送娃娃回家、小兔采蘑菇等活动,中班齐心协力盖大厦,大班进行两人三足走等合作活动。
③ 全园幼儿分块集中,跳简单的幼儿集体舞。
④ 邀请幼儿的家长参加,与自己的孩子合作,开展一些游戏比赛活动。5.室内幼儿体育活动 内容
① 幼儿室内体育活动场的活动。② 室内表现性、创造性的身体活动。6.幼儿远足活动与短途旅游 7.散步活动
二、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内容
1.基本动作包括:走、跑、跳、投掷、平衡、钻、爬、攀登。2.基本体操包括:
① 模仿操、徒手操、轻器械操、韵律操、拍手操、武术操。② 排队和变换队形。3.体育游戏 4.器械练习:
① 固定性运动器械:滑行类、摆动类、旋转类、颠簸类、攀登类、钻爬类、弹跳类等大中型运动器械。
② 中、小型移动性运动器械。如弓形门、脚蹬车等。
三、幼儿园一日体育活动时间安排
春季户外活动时间每日上午9:50-10:50、下午3:05-4:05,早操也在户外活动时间进行。拿周一来举例,户外活动时首先做操,包括徒手操和轻器械操,然后进行的是跳远的练习,最后是玩滑梯。
第三篇: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一、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幼儿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有:幼儿早操活动、幼儿体育教学活动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等。此外,幼儿运动会、远足等组织形式在幼儿体育活动中也越来越收到重视。
1、幼儿早操活动
1)含义:幼儿早操活动是幼儿园早晨组织幼儿进行身体锻炼的一种组织形式。
2)意义:可使幼儿身体和精神处于良好的状态,愉快的开始一天的幼儿园生活。
3)内容有:
①做体操。包括模仿操、徒手体操和轻器械体操等。
②队列队形练习
③简单的游戏活动、舞蹈韵律活动等。
幼儿园早操活动的时间一般安排在早晨7:30-8:00或9:00-10:00之间,活动持续时间为15min左右。一般夏季活动的时间可相对延长,冬季活动的时间要短一些。早操活动形式主要以集体活动为主。
2、幼儿体育教学活动
1)含义:幼儿体育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发展幼儿身体,增强幼儿体质的教育活动,是实现幼儿体育活动目标的主要组织形式。
2)作用:系统全面地发展幼儿跑、跳、投、攀爬等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幼儿的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平衡与协调能力,使幼儿得到科学有效的活动与锻炼,增强幼儿体质。
3)内容有:
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的内容主要有体育游戏、基本体操、运动器械活动、专项运动等。
幼儿体育课程一般每周安排1~2次。每次活动的时间为:小班15~20min,中班20~25min,大班30min左右,形式以集体活动为主。
3、幼儿户外体育活动
1)含义:户外体育活动是在户外开展的一种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2)目的:户外体育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在户外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和水平,有选择地进行体育活动,以便更有效的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内容:
①各种大、中、小型幼儿运动器械的活动。
②通过游戏形式进行的各种基本动作练习。
③利用阳光、空气、水和沙石等自然因素进行的各种活动。
④户外区域体育活动。
户外体育活动一般安排在上午和下午各一次,每次活动的时间为30min左右,活动形式以分散的自由活动为主,集体活动为辅。
二、幼儿体育活动的教学方法
幼儿体育教学既要贯彻当今社会发展对幼儿身心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又要充分体现幼儿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健身性和安全性。因此,幼儿体育活动教学,必须依据幼儿生长和身心发展规律,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科学有效的组织幼儿完成各种体育活动。幼儿体育活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一下几种。
1、动作示范法与讲解法
1)动作示范法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突出动作的技术要点和关键环节,防止盲目性。
②示范要正确、生动、富有表现力。
③示范要利用合理的位置和方向。教师示范的位置和方向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示范的效果。例如,在幼儿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示范的位置和方向一般根据幼儿的人数、队形、动作技术、观察部位以及场地情况和安全要求等因素来确定。在室外活动,教师应选择面向太阳或迎风站位示范,保护幼儿的同时也避免幼儿面向太阳或迎风而影响观察效果。
2)讲解法
讲解法是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幼儿形象地传授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组织幼儿练习的指导方法。讲解法的应用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讲解要有明确的目的。明确一节课中“讲什么”“怎样讲”,做到心中有树,有的放矢。
②讲解应条理清晰,内容正确,重点突出。
③讲解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常以幼儿熟悉的事物来比喻讲解动作要领的的形象,如“小兔跳”“小鸟飞”等。
④讲解与示范相结合。注意: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小班及中班前期的幼儿其认识很大程度上会依赖于行动,思维大多由行动引起,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注意力很不稳定。对于中班后期及大班的幼儿体育教学,可适时灵活运用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指导方法,因该年龄段幼儿的规则意识在逐步形成,他们已开始尝试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集体规则。
2、完整法与分解法
1)完整法
是指对单个动作或整套动作不分步骤地进行教学,一般用于比较简单或结构严谨、难以分解的动作,如深蹲站起动作。
2)分解法
是将单个动作合理地分成几个步骤,或将整套动作分成几个单个动作,分别进行教学,如前翻滚动作采用分解法有利于抓住动作的重点或难点,更快地掌握动作要领。
3、保护与帮助法
幼儿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但缺乏生活经验,加上动作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因此,在幼儿体育教学活动中,保护与帮助尤为重要。保护与帮助根据其性质可分为他人保护和自我保护,直接帮助和间接帮助。在幼儿体育活动中,主要是以教师保护和直接帮助为主。
4、运动负荷量控制法
运动负荷量是指幼儿在体育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负荷量,它受活动的强度密度、数量以及持续时间等因素影响。运动负荷量控制法的应用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考虑体育活动的适量性。
2)重视体育活动的结构性。在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必须考虑运动和休息交替合理。
3)掌握体育活动的循序渐进。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弱到强,不断提高的原则。
第四篇:国旗下讲话的内容组织形式
国旗下讲话的内容组织
这次国旗下讲话的编写,我们一改以往以爱国主义为主线的写法,代之以“学会”贯穿始终,即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国际理解等,不仅仅把它作为国旗下讲话的内容来撰写,而是作为一种校本教育课程来设计、开发与研究,以期给传统的国旗下讲话注入新鲜的内容,更能体现时代发展的特征,落实“三个面向”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讲话的笔调是演讲式的,所选择的案例是典型的,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有国内外的,也有本地的,更有学生身边的,且带有故事性的,并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学校在确定国旗下的讲话内容时,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自由选择、自主补充。
1学会做人
“人”好写,但难做。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这种影响又往往是不可估量的,它有时候甚至可以超越学校长期的良好教育。社会上有的人光明磊落有的人阴险狡诈;有的人大公无私,有的人中饱私囊;有的人任人唯贤,有的人任人唯亲。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他们时刻都在受着这样那样的影响。所以,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怎样做人,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大课题。那么,怎样引导学生朝这方面努力呢?我们在组织国
旗下讲话的内容时从这些方面做了考虑。
在小学阶段,“说谎”可能是学生在做人方面刚刚涉及到的一个方面。但说谎也是辩证的,某校有一位学生患了白血病,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但小学生的内心是单纯的,容易将真情透露出来。于是,学校专门在升旗仪式上讲了这一话题。主讲者先从列宁小时候打碎了花瓶说起,说明犯了错误就要承认,这是诚实的表现,接着就讲到了这个患病的孩子,说明有时候我们恰当地“说谎”却是有益的,只有我们坚持不讲实情,就能使那位同学坚强起来,精神就不会被击垮。这次国旗下的讲话,学生不但懂得了要做一个诚实的人,还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2学会学习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查尔斯•赫梅尔曾指出:“从学校获得的知识不再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了,因为这些知识已不足以终生受用。”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校教育期间“学会学习”,形成独立获得知识信息的能力和习惯,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研究课题。国旗下讲话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发展情况围绕学习态度、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作好设计。例如,某校进入了宽带网,具备了网络学习的硬性条件,为了使学生尽快地掌握这一最快捷的学习方式,学校在星期一的集体晨会中专门就此问题
作了讲话。宣传了网络学习较传统的学习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巨大优越性,以生动有趣的事例讲述了网络学习的程序,为全面进入网络学习阶段打下了基础。
3学会关心
有人说,学会关心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题词。随着独生子女比例的提高,学习节奏的加快,加上先进的通讯设备、网上信息等,人际交往问题更为突出,出现了孤僻、自私等现象,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但随着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与人的合作、国与国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问题将日益得到重视,开放是个大趋势。国旗下讲话要引导学生不但要关心自我,更要关心世界、关心环境、关心社会、关心他人。例如,国家规定:每年5月中旬的第二个星期日为“助残日”,有些学校就以此为内容设计了国旗下的讲话。其中有一篇先是将健康的人与残疾人作了对比,引起大家的同情,然后以张海迪和成洁的例子赞美了她们顽强拼搏,身残志坚的精神,让大家能认识到残疾人同样可以为社会作贡献。最后号召大家以正常的心态来帮助、关心残疾人。这一篇讲话得到了学生们的共鸣。
4学会生存
学会生存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原则。培养学生生存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据某学校调查,95%的学生从未自己做过饭或不会做饭,至于家务事
和自己的衣物整理换洗等事,也很少有学生主动去做。经常有报道说某学生由于缺乏警惕性而被坏人拐骗,或独自在家时突遇意外事故无法处置而酿成灾难。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的过程中,应多关注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教师和家长不能成为“保姆”,学生也不能成为“温室里的花朵”。珍惜生命在目前是培养生存意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据有关方面调查表明,15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每年意外死亡的有40—50万人,而其中相当一部分属轻生自杀。某校充分意识到了重视对少年儿童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于是,在国旗下的讲话中就安排了这方面的内容。先是以抒情的笔调赞美了大自然,让学生领悟生命的奥妙,然后以形象的语言描述了死亡以及后果,最后让学生明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要珍惜生命。这样的讲话对学生的影响是长远而深刻的。
5学会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是现代教育的主旋律,是教育的生机与希望。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在经济文化还不够发达的今天,创新教育任重而道远,它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多些引导,多些激励,给学生们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想象的翅膀有一个放飞的空间。某校一位学生发明了安全插座,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学校就请这位学生在集体晨会上讲她在怎
样的情况下想到要发明这一产品的,在创造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自己又是怎样克服的,当这一发明得到国家承认之后,内心又是怎样想的。这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他们听得格外亲切,一种创造的氛围在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
6学会国际理解
世界是个“地球村”,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经济、文化等对我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将会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深入。各个国家都有各个国家独特的一面,在地域、语言、文化、习俗、经济运行规则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带来了理念、行为的差异,如果我们相互之间缺乏沟通,不能有理性地认识、理解对方,就会阻碍我们融入世界大家庭的步伐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生活的圈子有限,缺乏与国际间的交流,但他们将很快成为中国未来的顶梁柱,所以,抓住一切机会,从小开始培养他们国际理解的意识是相当重要的。例如,在新学期的开始,因为韩国的一家公司办在某校附近,所以,三位韩国小学生就踏进了该校的校门。这是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的最好契机。为此,学校在集体晨会前,从韩国学生那儿了解到了他们的饮食、礼仪、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以此编写成国旗下的讲话。然后,请韩国学生作为国旗下讲话的主讲者,向学生们饶有趣味地讲了韩国与中国的异同点。在翻译的帮助下,在主持人的深入引导下,学生们对韩国学生的各种表现有了初步的认识。
第五篇:创新体育活动内容(写写帮推荐)
创新体育活动内容、方式和载体,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一、充分认识加强学校体育的重要性
1.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生命力旺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体育锻炼是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有效途径,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把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作为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基础工程,把加强学校体育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多年来,各地不断完善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有力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但总体上看,学校体育仍是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学校体育未能得到足够重视,评价机制不够完善,体育教师短缺,场地设施缺乏,影响和制约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任务,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二、明确加强学校体育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3.加强学校体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加强政府统筹,加强条件保障,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切实提高学校体育质量,完善学校、家庭与社会密切结合的学校体育网络,促进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有机融合,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
4.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中小学为重点全面加强学校体育,深入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总体达到国家标准,初步配齐体育教师,基本形成学校体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机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建成科学规范的学校体育评价机制;各方责任更加明确,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推进机制。
三、落实加强学校体育的重点任务
5.实施好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各地要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严禁挤占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要因地制宜制订并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方案,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科学安排体育课时。建立健全学生体育竞赛体制,引导学校合理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活动。积极鼓励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群众性体育活动。各级各类学校要制订和实施体育课程、大课间(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的阳光体育运动方案。要创新体育活动内容、方式和载体,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运动兴趣和技能特长,大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每个学生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6.加强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要加快教师结构调整,制订并落实配齐专职体育教师计划,多渠道配备好中小学和职业学校体育教师。建立健全体育教师培养体系,办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逐步扩大免费师范生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中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完善农村学校教师特岗计划补充体育教师的机制。鼓励退役优秀运动员按照有关规定从事学校体育工作。加大国培计划培训体育教师的力度,拓宽体育教师培训渠道,到2015年各地要对中小学和职业学校体育教师进行一轮培训。要保障体育教师在职务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表彰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对体育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以及组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要纳入教学工作量。
7.加快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各地要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中小学校体育设施技术规程》及相关学校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加大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在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中统筹规划学校体育设施,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项目中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和器材配备的支持力度,推动全国学校体育设施和器材逐步达到国家标准。大力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向青少年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课余和节假日应向学生开放。
8.健全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体系。研究制订学校安全条例,组织修订《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育安全的指导和监督,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风险管理机制,形成包括安全教育培训、活动过程管理、保险赔付的学校体育风险管理制度,依法妥善处理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各学校要制定和实施体育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明确管理责任人,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维护和使用管理,切实保证使用安全。
四、建立健全学校体育的监测评价机制
9.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评价制度。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修订并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做好学生健康检查制度、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制度的配套衔接。各学校每年对所有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并将测试结果经教育部门审核后上报纳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同时,要按学生年级、班级、性别等不同类别在学校内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结果,并将有关情况向学生家长通报。各地要加强管理,创造条件,保证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将学生日常参加体育活动情况、体育运动能力以及体质健康状况等作为重要评价内容。因地制宜组织实施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积极探索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的做法,推进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建设,有效发挥其对增强学生体质的引导作用。
10.实施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制度。教育部研究制订以评价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基本运动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标准和实施办法。从2013年起组织开展中小学体育工作评估,县级教育部门要组织学校按照要求进行自我评估,地市级教育部门要对本地学校体育工作评估结果进行复核检查,省级教育部门要进行抽查和认定,并将经认定的评估结果汇总后报送教育部备案。教育部将组织制订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和高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并适时组织开展高等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深入分析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动态把握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变化趋势,有效指导学校体育工作。11.实行学校体育报告公示制度。各地教育部门要逐级上报本行政区域学校体育工作情况,上级教育部门对所报情况进行公示,重点报告和公示学校体育开课率、阳光体育运动情况、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教学条件改善、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等。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向社会公布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作方案、基本要求和监督电话。学校要利用公告栏、家长会和校园网等定期通报学生体育活动情况。从2013年起,教育部组织编制和发布《全国学校体育工作报告》,按生源所在地分省(区、市)公布高等学校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结果。
五、加强对学校体育的组织领导
12.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和管理。各地人民政府要认真履行发展学校体育的职责,将学校体育发展纳入本级政府工作报告,建立健全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和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工作机制。教育部门要完善政策,制定标准,加强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将学校体育纳入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类教育规划。发展改革部门要把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学校体育发展。财政部门要完善支持学校体育的投入政策。体育部门要把学校体育作为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在技术、人才、场地和体育组织建设等方面加大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支持。校长是所在学校体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确保学校体育各项工作任务的具体落实。
13.加大学校体育投入力度。要统筹教育经费投入,切实保障学校体育经费。合理保证中小学校公用经费中用于体育的支出,并随公用经费标准提高而逐步增加。利用现有渠道,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体育活动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加大投入力度。优先支持农村和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工作。14.实施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各地要结合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找准学校体育的突出问题、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特别是要在确保学生锻炼时间、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落实政府工作责任、完善学校体育政策体系、实施学校体育评价制度、改善学校体育办学条件等方面确定发展目标,逐年分解落实任务,以县为单位编制加强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2013年3月底前,各省(区、市)行动计划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15.强化学校体育工作督导检查。国务院教育督导机构组织修订《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办法(试行)》。各级教育督导机构要研究制定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督导检查办法,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健全目标考核机制,建立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制度,定期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并将督导评估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告。
16.健全学校体育工作奖惩机制。各地要把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作为教育等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干部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对学校体育工作成绩突出的地方、部门、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
17.营造学校体育发展良好环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宣传学校体育工作的政策要求、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加大对群众性学生体育活动的宣传报道,广泛传播健康理念,引导广大青少年、各级各类学校和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健康观,形成珍视健康、热爱体育、崇尚运动、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