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徒弟汇报课反思
徒弟汇报课《云南的歌会》教学反思
——伊宁县墩麻扎镇中学
王晓菊
如果你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那么最好的方法大概就是,你先爱上你所教授的学科,发现她的美,然后再用你浓烈的爱意感染感动感化学生,从而与你有同样发自心底的情感的共鸣。课堂不是教师自己一个人的舞台,就像我告诉五里初中八年级六班的同学们,你们能从《云南的歌会》中学得东西,还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就是成功!
《云南的歌会》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十六课,一篇有关民风民俗的文章,它以浓墨重彩,工笔描绘了山野对歌,山路漫歌,山寨传歌三种不同的情调,字里行间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洋溢着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所以我觉得在教学这样的课文时,可以适当扩展学习范围,用音乐构建平台,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领略民间文化的巨大魅力。所以我在讲授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时,始终把握这样一条主线:把民族传统文化的美传承下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热爱生活。
“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教师的情感,教师用自己的真情去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苗,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呈现勃勃生机,迸射出生命活力。”有感于此,在教学《云南的歌会》时,开头我这样设计:先欣赏一段由云南民歌改编的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并配以优美图片。让学生在听觉以及视觉的美的冲击下,完成预习任务:了解作者,扫清文字障碍。
在整体感知部分,在朗读中感受云南歌会的美,对此,我设计了
二个问题:
一、感受歌会:请先朗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什么地方写了哪三种形式的歌会?
二、赛说歌会: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歌会读一读,从文中你感受到云南美在何处?结合内容说说理由。这样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梳理文章信息,初步让学生领略了文章的美,为下一步重点赏析景物、人物描写打很好的一个基础。
在重点研讨环节,我设计四个环环相扣的问题,由易到难,让学生通过我的引导,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人物描写有哪些不同的表现手法,在刻画人物方面你又得到哪些启示。我希望让学生能学以致用,拓展阅读知识面。
而在剩下的两个环节能力提升以及当堂反馈中,学生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积极用笔书写美的诗篇,用声音歌唱美的生活。与我的目标设置和谐的融合。而作业的布置,我同样花费不少心思,让学生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土家傩舞》,一是与语文主题学习活动积极响应,二是意在让学生一舞一歌,相辅相成,比较全面了解云南的民俗民情。最后在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中,以一首云南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结束。以歌曲开始,以歌曲结束,前后呼应。
纵观整堂课,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三个方面:一是朗读,二是通过细节的揣摩,引导学生品析文中的描写,激励学生关注民歌之美,感受美好生活。体会云南人民“活”的生活状态、自由性情,淳朴自然的生活方式和热情积极的生活态度。三充分调用了现代教育技术于教学中。
首先说朗读。这篇文章语言清丽优美,洋溢着那种纯朴、宁静、远离城市喧嚣的浓郁的文化气息,同时又体现出了生命活力、生活热情。所以在本文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朗读的训练,课堂上始终伴随着各种形式地读,如对课文中几幅画面的通读,全班读,分组读,个人浏览,跳读等,在朗读中感悟云南歌会的美,感受人物美,环境美,服饰美,民歌美,风俗美。
再说说通过细节的揣摩,感受云南人民热爱生活、歌唱生活、创造生活的热情和活力。在自己的作文中学会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同时是借此勾起学生课外阅读沈从文著作《边城》的兴趣,以便更全面了解云南风情。
语文新课程还指出:应探究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是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渗透和整会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本课,我充分调用了现代教育技术于教学中,创造了声乐浑然一体的绝妙之境。让学生在美声中赏析美文,在美文中聆听美声。
课后,我仔细反思了整个教学过程,发现了其中有很多不足之处: 第一、教学过程过于紧凑,课堂时间仓促,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相对较少。
第二、教师的课堂语言虽幽默但还不够精美,有时显得较为啰嗦。
第三、因为时间的限制,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还没有得到很好地激发,老师的讲解用时过多,与学生的对话交流还不够充分。教师与学生的配合不够完美。今后要大胆放手给学生。
第四、学生放声朗读的不够,过于拘谨,以后要多培养学生的放
声朗读。
总之,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不但从评委那里听到赞赏和中肯的建议,在同行那里收获了很多教学上的东西,也让我深深体会到:语文教学就是引领学生通过阅读智慧的言语去体会诗意的人生,感悟作品的意义,陶冶学生的性情,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整体文化修养,塑造高尚的人格,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并发扬光大。
第二篇:徒弟汇报
徒弟学师汇报而感
殷仁桃
“蓝青工程”,终于让我有“名正言顺”的理由向前辈取经。“而感”之一“感谢”李老师言传身教;之二对信息课堂教学“感受”良多。
从每节常态课的严谨中我真切感受到李老师上课的认真、对学生的负责。堂堂课流程清晰而完整,教学目标明朗,顾及学生全体,保证每位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更值得我学习和反思的是李老师在课堂上对老师的信任和与学生的成功互动。而我的教学基本是老师的反复讲解和强调,效果不尽人意。充分相信老师,让老师充当小老师,让学生做给学生看。不仅大大增加了学生信心,学生小老师的语言和方法也更能让其他同学接受。
李老师的教学总让人觉得淡淡的而又饱满,教学任务在师生轻松的氛围下完成,这也是李老师的上课态度:将每个小环节落到实处,关注每位学生的掌握情况。这也是我的课堂所缺失的。
通过李老师的课堂,看到自己许多缺点,更看到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每周一课要对孩子负责,课前一定要准备充足;对教材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节奏;顾及学生全体,对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信任孩子,给孩子表现的机会;带着良好的情绪上好每节课,轻松授课轻松学习。
一学期的听课和学习,对教材和课堂的把握,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对和学生的交流,我都有了新的认识,学无止境,继续前行„„
第三篇:汇报课及反思
课题:搭配问题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进行有序的排
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有顺序
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有序的组合。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袋中的衣服。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冷吗?(冷)天冷了多穿点衣服是不是可以了,其实,我们穿的衣服也存在着数学问题,揭示课题:搭配问题。
二、新课
1、请看大屏幕,这是小红的妈妈为她准备的上装和下装让她自己搭配着穿,你能告诉小红有几种搭配方法吗?(课件出示例1)
(1)、猜一猜几种(叫学生回答)
(2)、摆一摆几种(验证自己的猜想)
(思考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3)、连一连(有顺序的连接)
请学生把自己连的展示给大家看,进行交流他是如何搭配的?谁能再说说。
第一种搭配方法:先确定一件上装与不同的三件下装搭配,有三种。再确定另一件上装与不同的三件下
装搭配,也有三种。从而得出2个3得6种。
第二种搭配方法:先选定下装和两件衣服搭配,也能得出6
种。
(像这样的搭配问题,最重要的是要保证不重
复、不遗漏、有顺序的搭配)
2、练习:课本115页练习二十五第一题。
(首先要学生明白: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
可以让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来完成。)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刚才做得都很好,我们来看看“智慧宫”里
有什么难题。
1、课本112页“做一做”。(要求学生有顺序地列
出搭配的数,并请同学展示比较).2、选择交通工具外出,三个人四种交通工具(让
学生说说看)
3、课本115页练习二十五第3题(先引导学生在聪聪和明明间确定一位,对四位学生分别搭配
合影,再确定另一位)
4、课本115页练习二十五第二题(可以适当得用
分步计数原理来求解)。
三、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我们在搭配的时候应该注
意些什么?
四、布置作业
作业本52页。
教学反思:
这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搭配问题的内容,在二年级上册课本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课标》中说道:“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这册书也体现了这一要求,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上,慢慢地深入。与二年级课本相比,本册课本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分别介绍了排列以及组合。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寻找了大量的资料,观看了相关的视频,现在就我自己上课的情况做一下分析:
首先,从整体上来说。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因此,我设计了摆一摆、写一写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更好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的。我也让学生说说,但是课后发现我让学生说的时间太少了,用某位老师课后的评价的话来说:有点感觉像语文课。这次上课语言太平淡,可能是受了某位前辈的影响,我的提问经常使用“想一想”“试一试”“对哇?”等词语,缺少了点年轻人的干练与激情。我想我是应该走出自己的风格了,不能模仿先人,要有自己的特点。
其次,从引入上来说。由于今天比较冷,所以我很好地运用了这个天气的因素,从天冷引出穿衣服,继而让学生体会到衣服中也有数学。感觉还挺顺的,但是我貌似忘了说今天这节课的主题了,虽然课件上放出来了。其实,在每次上课时我都为如何引入勾起学生的兴趣头疼,许多的视频里的教师的引入总是让人回味,总能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主题,我想这也是我今后值得学习的地方。
再次,从教学目标上来说。本节课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可能有点短,有时候学生还在思考我就开始讲了,应该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说,我只是一个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这节课比较贴近生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学,因此我列举了不同的生活中的问题。但是,可能是在上汇报课有点紧张,在每讲一题的时候,少了一句话,就是:“生活中除了什么什么,其实这里也存在着数学”我想在让学生做题目时说一下可能会更好,会让学生更加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他们在平时生活中留意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
最后,在处理课堂问题上还欠缺成熟。尤其是在处理最后一题公园有几条路线的时候,有个别学生说有7种方法,我当时被学生弄得有点傻了,学生又说得不清楚,事后师傅说是我的课件那图没弄好,看上去跟课本上的有点出路,学生容易看错。看来我的课件没有弄好,课前预设也有待详细。
作为一名刚刚踏上教师岗位的新手来说,缺少的是经验,但这不是借口,只有自己努力才能在这片土地上走得更远。
第四篇:徒弟反思总结
徒弟反思总结
一个紧张而繁忙的学期很快就过去了,随之而来的就应该是我们这些##市第四届导师团的徒弟们进行反思,进行总结的时候了。
这学期我们导师团的活动内容主要是走近名师,享受名师课堂。我们亲耳听到名师们一堂堂精彩的课堂教学及其内容展示,领略了名师的风采。她们的课堂教学或激情洋溢或朴实厚重,或溶教育教学理论于每一个教学环节,给我们这些做徒弟的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和表率。
在这些名师的课堂中,我们这些做徒弟的深刻体会到如何科学、系统、准确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如何真正地把科学的知识讲解体现于课堂教学是多么难得和不易;如何让英语真正地走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让他们爱上英语,喜欢上英语,把英语学好、学精,确实是很值得让人多推敲、多下功夫进行思考、反思的。
就拿##老师的一节课为例,说说我们比较肤浅的看法和认识吧!
##讲的是NSEFC BOOK 2B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the second period)首先复习上节课的重点词汇,恢复、决心、反过来、在热卖中,不同于…的意见,冒险…并让学生运用这些词汇造句。这一节课的课程设置非常接近我们的日常教学,也能够真正帮助学生落实对这词汇的掌握。
第二环节通过关于美国著名歌星,政治领袖人物,名人等的询问,引入新话题。
导入部分对事先布置的预习任务进行检查,通过预习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己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阅读中设置任务,对学生已掌握信息,要掌握信息及未知信息的了解,并根据所了解情况,穿插新的知识、词汇。此环节能紧紧抓住学生,带动学生走进自己的课堂,并成为课堂中积极的参与者。
##老师的课符合语言学习的认知原理,即学习语言从字、词、句着手,为阅读、写作打好基础。划出词组让学习造句,或给中文让学生翻译,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的控制相结合。
##老师的课让我获益非浅,从事实出发,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自己的情况,讲出符合自己特点,符合自己学生实际的课。
第五篇:5月19号有徒弟汇报课心得体会
徒弟汇报课心得体会
在2011年10月14日我校语文组组织了新教师汇报课,听了两位老师的课,感触颇多。新教师的热情都很高,经过一年的努力,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驾驭课堂的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基本上对于生本教学的模式都能会应用,学生到台前都能做到落落大方,能有条理的说出自己的方法和思路。但我想需要我们努力的地方还很多:
听了朱秋丽教师的汇报课,感觉朱教师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无论是课前导入还是课堂教学设计,都考虑了学生的已有水平,可能做到的程度,课堂效果比较好,但感觉在教材的挖掘深度上还有欠缺,这不仅是朱教师,包括自己在内,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年轻教师没有教过一轮,对于语文的整个知识体系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导致对课堂环节的上下联系很陌生,不清楚往上这部分知识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我们应该找一套完整的初中教材,系统的钻研学习一下,对知识能做到整体的把握。
听了马瑞雪老师讲的课让我们所有听课的老师眼前猛然一亮,她干练的语言、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与学生融洽相处的氛围都让我受益匪浅。马老师在讲梁衡的《夏感》这篇文章的时候,夏天已经过去了,现在已是秋季,上课有些难度,但是马老师运用课件展示使整堂课的思路都很创新,都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打破了一般的教学顺序,思路及其独创,让人耳目一新。马老师的成功之处在于对教材的深刻挖掘。所以,不管什么难讲的课文,只要下了一番功夫挖掘课文,照样可以让课堂生辉。
听了这两节课觉得我们的学生真是太棒了。发出这样的感叹的不光是我本人,而是我校的所有听课教师。“我们让学生读课文,学生读的并不好,我们问学生读完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就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一遍,学生马上就读的不一样了,感情一下就上去了,你们的学生太棒了”。是的,我们的学生太棒了,你想让他们说什么,他们就能说出什么。你想让他们读到什么程度,他们就能读到什么程度。同样如果我们给他们机会去研究,去创造,他们一定不会让我们失望的。这一次的听课学习,我发现我校语文教学水平是越来越高,特别是年轻教师已经是出类拔萃了,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并真正地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于乐”。
马
莉
201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