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复式条形统计图观课报告
《复式条形统计图》观课报告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 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教学中孙老师结合实际问题“中小学生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 了?” 引导学生逐步探索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优点有:
一、突出对学生设计调查表能力的培养。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前提条件是调查记录大量的符合实际的 数据,这就需要学生掌握必要设计调查表的能力,在教学中,先引 导学生明确调查前需要确定的问题,然后放手让学生设计调查表,通 过交流比较得出规范、科学而又简洁的调查表,从而提高了设计调查 表的能力。
二、在对比分析中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学生已有了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基础,学生在从统计 表到单式条形统计图再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观察、对比、分析中,认识到了两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也感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更能清晰地比较,激发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所以
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分析,掌握本节课重点,对信息的处理。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寻找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在将调查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段统计的环节中,学生统计的速 度较慢,浪费了不少时间。关键是调查表中的数据较多,加之学生对 分段统计的方法有些遗忘,导致速度较慢,而且出错率较高。
2、由于新授部分的内容较多,导致练习量比较少,主要是缺乏让学生动手绘制统计图的练习题目以及利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来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练习。
3、尝试运用,层层深入。教材在例题中给学生呈现的是一张完整的复式统计图,使学生对复式统计图有了一个整体的概括的印象。并初步了解、掌握了复式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点、绘图方法有了层层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再一次诠释了统计的内涵。
整堂课也显得顺畅,并趋于协调。
能够创建认知冲突,引发探究。虽然教材上建议我们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的身份介绍自己制作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但我个人认为这里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复式统计图,更能体验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课改理念。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统计知识和数学活动经验学习新知识。这样,学生更加有兴趣,同时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接下来学生观察统计表,发现数学信息,完成统计表中的合计,并制出了单式条形统计图。这个过程其实是对原有统计知识的复习,让孩子们又重拾起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记忆:①统计图的一般结构。如:绘制统计图要先写标题,制表日期,纵轴写数据,横轴写统计项目等,②统计图的特点。如条形统计图能直观的、形象地表示出数据等。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如对于一些忘得差不多的绘图技巧,孩子们也做到了温故而知新。因此,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对于统计有了又一次的体验,数据除了可以用统计表统计之外,还可以用统计图表示。对比观察,了解复式统计图的特征。在本节课的知识目标中提出“了解复式统计图的特征,能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为了很好地完成这一目标,教师要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也就是问题的指向性要强。孩子们一次次观察、思考、交流,从直条的个数、颜色、表示的
信息、排列、图标等方面去比较,很好地了解了复式统计图的特征,同时也能用复式统计图有效地表示出数据来。
尝试运用,层层深入。教材在例题中给学生呈现的是一张完整的复式统计图,使学生对复式统计图有了一个整体的概括的印象。并初步了解、掌握了复式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点、绘图方法有了层层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再一次诠释了统计的内涵。
整堂课也显得顺畅,并趋于协调。
能够创建认知冲突,引发探究。虽然教材上建议我们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的身份介绍自己制作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但我个人认为这里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复式统计图,更能体验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课改理念。
第二篇:复式条形统计图练习课
复式条形统计图练习棉花九年制 张雪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3页,练习十六第2~6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能根据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2,使学生能根据图中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课件出示统计图.)这张统计图反映了什么情况?
从这张统计图中你能了解些什么?(指名回答.)出示讨论题:你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讨论结果,集体评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说说理由.2,学好复式条形统计图对我们分析生活中的现象或事情有帮助吗 想自己试一试吗?
二,探究研讨
1,完成练习十六第4题.(1)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得到哪些信息?指名回答(出示网格图)师:我们这张统计图中知道蓝色表示五年级的男生人数,红色表示六年级女生的人数。我们一起来画一下营养不良的直条,好吗?画直条的步骤还记得吗?一起来!
学生独立绘图(师提醒:画出的直条首先得准确,其次还要美观。)学生完成后,同桌相互检查直条的高度,颜色是否合适,有没有在直条上方标上数据。
(2)小组讨论:你打算怎样比较这个班男、女生的体重情况?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指名汇报,集体评价。2,完成练习十六第5题.(1)观察统计表数据你能知道五年级一班、二班什么情况?(2)画统计图时应该注意些什么?你会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吗?
(3)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4)教师课件演示画图。
(5)这两幅图有什么地方相同,有什么地方不同?(小组讨论)独立观察统计图。根据绘制好的统计图说说你的发现。
三,应用实践
1、出示练习第一题机床厂各车间男、女人数统计表。(1)根据统计表,学生独立制成统计图。(2)教师课件演示,集体订正。(3)根据制好的统计图回答问题。(4)你还想到了哪些问题。
2、出示练习第二题新源商店可乐、橙汁第一季度销售情况统计表。
(1)学生看懂后独立制成统计图。(2)同桌互查,集体订正。(3)说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3、出示练习第三题某省各地区各季度降水量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
(1)这是()统计图,图中纵轴的1小格代表()毫米。(2)()部在第()季度降水量最高。(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统计方面有什么新的收获 向大家介绍一下。
五、课外实践。
第三篇:复式条形统计图评课稿
《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亮点和利用信息技术给课堂带来的新变化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四年上的内容,学生在此之前已学过单式条形统计图,对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特点等已经掌握。那将什么作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以什么为重点?选择怎么样的素材进行教学?是我们在课前应该思考的问题。本节课中老师精心设计了多个学习环节,主要落实这样几个教学目标:
1、经历从单式条形统计图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2、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3、会画复式条形统计图,及学会简单的分析、比较、判断和推理。纵观本节课,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抓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效设计教学。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作为成长中的学生,他们所经历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主动探索,自主构建,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已有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和对社会的理解等因素将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起点,并据此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藤老师设计的几个教学环节都体现了这种生本理念。
在引题环节中,让学生体会到复式统计图的必要性时,设计得很有匠心。分别出示两张单式统计图,让学生说一说从这个统计图中得到哪些信息?问学生谁知道第二十六届美国和中国金牌数相差多少块?二十八届呢?数据不同时出现,使学生感受到这样的单式统计图不利于比较两组数据,实在是太麻烦,非常需要复式统计图。再请学生设计一个统计图,既能看出中国四届金牌数,又能看出美国四届金牌数。请同学设计草图后交流、择优。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时,深刻体会到复式统计图的必要性。还有数学老师都知道在让学生画一张统计图是很费时间的,他大胆地让学生采用徒手绘制统计图草图,既节约了时间,又让学生充分经历了复式统计图形成的过程,一举两得。
二、注重知识的对比认识,环环相扣,扎实有效。
我们知道,对比,就是运用对照的手段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对比教学就是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做文章,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对比类推、举一反
三。具体而言,对比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中将一些具有某种联系和区别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相同和不同之处,使学生在明确了一个内容之后能够自然地联想到另一个内容,并能自行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本节课中,陈 老师让学生对比单、复式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在比较辨别中认识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以此深化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应用范围的认识。
运用多媒体画面,一开始就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应,激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参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给新课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我就谈谈:信息化教学给课堂带来的新变化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学生的学习完全是被动的,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尤其对职业技术教育来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是教学的首要目标。以Intel未来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的信息化教学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信息化教学带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是以问题化教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解决老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然后周而复始,使学生的思路不断得到开拓,问题不断得到深化,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烹饪专业学生为例,在学习中碰到问题,老师不轻易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是启发学生动脑筋,自己找出正确答案。如在学习制作鲜肉大包时,学生做出来的包子,收口处的面太多,形成一个疙瘩,而包子底又太薄,容易露馅。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反复练习,终于找出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来了,是因为皮子四边和中间一样厚薄,如果在擀皮子的时候,擀成四边薄中间稍厚,这样包出来的包子就不会有问题了。学生经过观察、分析,自己找到了正确答案,比直接由老师告诉他,效果要好。经过多次的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传统课堂教学是灌输式教学,学生依赖于老师。信息化课堂教学是以问题为主线,学生带着问题通过网络资源、图书资料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方法,自己去找出正确答案。这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体现了两种根本不同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培养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还是以烹饪专业学生为例,常用烹调方法——炒,在烹饪教材上介绍了四种,学生通过上网查找,发现了十多种不同的炒法,然后把这十几种炒法进行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最后又进行试操作,把这十几种炒法全部制作成菜肴。现在在校学习的学生,能够根据老师教的菜肴,用同样的原料,举一反三,制作出许多不同的菜肴。在宾馆实习或已经正式工作的学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能够在没有老师或师傅指导的情况下,自己创新菜肴品种。教会学生一点知识和技能,只能使他受益一时,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可以使他受益一生。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能力
传统教育鼓励学生依靠个人奋斗成才,培养的是所谓的尖子学生。以Intel未来教育的先进理念为指导的现代教育,提倡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信息化课堂教学中设计的每一项教学活动,都要求小组同学全体参与。在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计算机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上网查找资料,分析判断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把原始素材进行归类整理,操作技能好的学生可以进行操作演示,通过这种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要完成学习任务靠某个人是不行的,必须要发挥集体的力量,以此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以适应现代企业文化的需要。
总之,我们在信息化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通过Intel未来教育的培训为开端,进行各种不同内容培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技术技能水平,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运用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去,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深受学生的喜爱和拥护。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全面推行信息化教学在各学科教学是的进程,培养出更多的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
第四篇:《 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
《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尊敬的指导老师:
您好!我是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复式条形统计图》,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作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体验收集、分析、描述数据的全过程,并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基础。掌握了复式统计表、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等知识
(三)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的进程,发展统计的观念”,结合前面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的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过程与方法: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知识与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我是这样理解的: 教学重点: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本节课我的教具和学具有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
二、我对教法和学法是这样设计的: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探究发现教学法”。
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了解——尝试动手制作——掌握规律——运用规律等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与自学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引入情景
上课伊始,我与学生交谈关于人口统计的问题,以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继而由统计表引向单式条形统计图,逐层与本课知识衔接。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为了更进一步地突出本课的重点和突破难点,我将本环节分为以下三步走:首先,我引导学生结合旧知,利用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然后,通过向学生提问:“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要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我们是怎么将他们合并的?”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发现复式条形统计图这一新的统计方式。从而达成教学目标二。随后在学生展示自己作品的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总结画图方法以及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异同,从而强化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达成教学目标一,同时也突出了教学重点。最后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自己的问题,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本环节,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地位,在自我探究和合作交流学习中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环节:联系生活,练习巩固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我结合生活实际问题,加深、巩固、升华了本节课的知识。
1、基础练习,提升看图找寻信息的能力。
2、提升联系,巩固对于统计图的理解和运用。第四环节:课堂总结,深化认识
设计了“畅所欲言谈收获”的评价方式,让学生自主谈收获,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总结概括能力。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调查同学们的兴趣爱好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本环节关注学生参与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四、板书设计
以上是我的板书设计,很好地体现了知识性和简洁性。
以上是我对《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的分析和教学设想,我认为整个教学设计有以下亮点,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了解——尝试动手制作——掌握规律——运用规律等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复式条形统计图评课稿
复式条形统计图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四上的内容,学生在此之前已学过单式条形统计图,对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特点等已经掌握。那将什么作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以什么为重点?选择怎么样的素材进行教学?是我们在课前应该思考的问题。本节课中,盛老师精心设计了多个学习环节,主要落实这样几个教学目标:
1、经历从单式条形统计图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2、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3、会画复式条形统计图,及学会简单的分析、比较、判断和推理。
纵观本节课,我认为盛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抓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效设计教学。在引题环节中,让学生体会到复式统计图的必要性时,设计得很有匠心。分别出示两张单式统计图(本班学生男生兴趣小组人数统计图和本班女生兴趣小组人数统计图),让学生说一说从这个统计图中得到哪些信息?通过提问使学生感受到这样的单式统计图不利于比较两组数据,实在是太麻烦,非常需要复式统计图。再请学生设计一个统计图,能很方便的比较男女生兴趣小组的情况。请同学设计草图后交流、择优。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时,深刻体会到复式统计图的必要性。还有数学老师都知道在让学生画一张统计图是很费时间的,他大胆地让学生采用徒手绘制统计图草图,既节约了时间,又让学生充分经历了复式统计图形成的过程,一举两得。
二、注重知识的对比认识,环环相扣,扎实有效。
我们知道,对比,就是运用对照的手段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对比教学就是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做文章,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对比类推、举一反三。具体而言,对比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中将一些具有某种联系和区别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相同和不同之处,使学生在明确了一个内容之后能够自然地联想到另一个内容,并能自行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本节课中,盛老师让学生对比单、复式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在比较辨别中认识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以此深化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应用范围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