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2014【小学学科网】

时间:2019-05-13 01:1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2014【小学学科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2014【小学学科网】》。

第一篇: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2014【小学学科网】

《我们认识的数》教学反思

xiaoxue.xuekeedu.com

今天教学《我们认识的数》这一课时时,原本觉得这个内容太单调,不好上,为了让这节课上得不单调,能很好的让学生掌握,于是我这样设计了这节课:

在教学第一个环节“说一说”时,我先让学生巩固了一下100以内数的顺序,这一环节我教学得非常扎实,我用四种数数方式进行了数的巩固:一是让学生集体从0数到100;二是分组数数,一二组用五个五个数的方法数到100,三四组十个十个的方法数到100;三是分男女同学,女同学数100以内的双数,男同学数100以内的单数。这样,不但巩固了数的顺序,还加深了学生对单双数的概念和记忆。紧接着,我抓住时机说:“同学们数数数得这么好,那你能用你刚才数的这些数其中的一个数说一句话吗?”“你能说得和别人不一样吗”通过我的引导和启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非常高,把本节课推向了高潮。

在教学第二环节“说说家人的年龄”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数字的,比如说我们的年龄。你能说出家里人的年龄吗?”等学生说出了家人的年龄后,我会夸他“你真是一个有心的孩子”、“你真是一个孝顺的孩子”等。这样不仅巩固了学生对数的应用,还教育了学生做一个关心家人的好孩子。然后直接让他们判断“小明家那个64岁年龄的人”应该是谁,学生有了刚才对年龄认识的基础,他们一下就能猜出那可能是谁的年龄。

在教学第三环节“猜一猜”时,我课前提前通知学生准备一些玉米、蚕豆等农作物。因为一年级的孩子对数量的估计还很陌生,于是,我在教学上打破了常规,改变了一下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为了不让学生没有把握的乱猜,我先让他们随便抓一把玉米,数一数是多少个,然后再重新抓一把,猜一猜,这一把有多少个,在数一数确认一下,然后再抓一把蚕豆猜一猜有多少个。这样,学生的头脑里已基本有了一定的数量,然后我随机提问:“你认为抓一把玉米多还是抓一把蚕豆多?”这时,学生就会很明白地说出哪个多、哪个少。他们用他们的小手清楚地感知了体积大的抓的少,体积小的就抓的多的这个特点,因此,也巩固了比多比少的概念。

xiaoxue.xuekeedu.com

在教学最后一环节“数一数”时,我过渡为:“今天同学在课堂上的表现非常好,老师要奖励你们,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做《找数 字》游戏好吗,这时,学生非常兴奋,我也由此激发了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我带着孩子们一起去数校园的大树,数校园的房间,数校园的花池等等。让学生在游戏当中、在快乐当中掌握了数,运用了数,并对枯燥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调节。

所以,我认为这堂课上得丰富多彩,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掌握了知识,算得上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

第二篇: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统计-苏教2014【小学学科网】

统计

xiaoxue.xuekeedu.com

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能力,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快乐。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的统计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即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白纸、练习纸、卡纸、1号5号7号废旧电池、课程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内需。

1.多媒体出示动物园猴子玩耍场面的录象片段。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小新和小丸子来到了动物园观看猴子,还给小猴子带了小点心呢。(多媒体出示零乱的饼干)

师:有哪些形状的饼干呢?

生:有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三种形状的饼干。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你可以得到发言星。

师: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的知道每种形状的饼干各有多少呢?

生:我可以把饼干按不同的形状分开,在每一种都排整齐。

师:(多媒体随即展示),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正方形1、2、3„„

师:用分一分,排一排的方法我们一下子就知道了每种图形的饼干有几块,你的方法真好!这个发言星是你的。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第一层次。

师:看着这么多调皮可爱的小猴子,小新已经迫不及待的给小猴子喂点心了。(多媒体演示小新给猴子抛饼干。)

师:想知道小猴子每种形状饼干各吃了几块吗?

生:想!

师:好,我们一起来统计一下。(多媒体再次演示抛饼干的过程)

学生统计遇到困难。

师:(看到学生欲言又止的样子)刚才老师看见很多小朋友都在心里默默的记着,你们数清楚了吗?(老师疑惑的)

生:没有。

师:怎么数不清了呢?

生1:抛的很快;生2:饼干被小猴子吃掉了,我们记不清了。

师:看来象小新抛饼干这样的过程,用我们原来分一分,数一数的方法统计是不行了;用我们的小脑袋记也记不清了。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呀?

生:可以用我们的笔在纸上记。

师:你的想法真好,可以用笔记录,那怎样用笔记呢?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同桌小朋友相互说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略加指导。

xiaoxue.xuekeedu.com

2.第二层次。

(1)师:刚才同学们交流得很热烈,那你们就自己想到的方法来试一试,好吗?

(2)学生开始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录,教师巡视。(有意挑选几种典型的记录方法上台展示)

(3)反馈,展示不同的记录方法,并要求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录的。(实物投影出示)。

第一种

生1:我是这样记的,按着顺序把小新抛的形状画在纸上。

○△△□○△□○□△△□□○

师:他这个方法行不行呀?

生:行,能看出来每种形状有几个。

第二种

生2:我是按着形状画成了三行。

○○○○

□□□□□

△△△△△

师:他的这个方法好不好呀?

生:比较好,这样记能很容易看出来每种饼干抛了几个。

第三种

生3:我是先把三种形状画下来,再在后面用数字记录的。

○1234

□12345

△12345

师:他的方法你觉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的方法很棒,这样记既清楚又简单。

生:我也觉得他的方法很好。

师:谁和他的方法差不多的?

生:我,我是用画√来记的。

师: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实物投影展示)这两个小朋友的方法都很好,先画好三种图形,在后面用简单的符号来记录,既简单又清楚。

(4)(多媒体演示整理好的几种典型方法),师:刚才同学们用到了好多的方法,有的按着抛饼干的顺序把饼干的形状画下来,有的按形状的不同画成了三行,还有的先画出了三个图形,再在后面画上相应的记号。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二种,按形状画成了不同的三行来进行记录,能清楚的知道每种形状的饼干有几个。

生:我喜欢第三种,这种统计方法既简便又清楚。

师:还有谁也喜欢第三种的吗?

生:(大部分都举手)我。

师:看来刚才那两位同学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他们能得创新星吗?

生:能(投以赞同的目光)。

师:大家都喜欢用符号来 记录,除了画√,写1234,有没有其他简单的符号了?

生:有(用1、2、3、4;11111111;一、一、一、)教师随即板书。

3.第三层次。

(1)师:看着小新抛饼干给猴子吃,小丸子觉得有趣及了,也想来试试,我们也来帮

xiaoxue.xuekeedu.com

小丸子统计一下每种饼干抛了多少块,好吗?。你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多媒体演示小丸子抛饼干)

(2)教师巡视、指导。

反馈交流学生统计的结果

(预先准备多张卡纸,指名学生在纸上完成,然后选择较好的三张贴于黑板)。

师:刚才我们全班小朋友都想到用了这样的简单的符号来记录小丸子抛饼干,在这些符号中那种符号你觉得最简便啊?

生:画√。

生:写111的方法。

师:向黑板上这几种都比较简单。

(3)指导学生把正确的结果填在表格里。

师:为了更加清楚的看出统计的结果,下面我们一起来把统计的结果填在表格里。

图形

正方形

三角形

一共

个数

师: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三角形有5个,正方形有5个,圆有4,一共有14个。

生:我知道了三角形比圆多一个。

生:我知道了圆最少,三角形和正方形一样多。

„„

(4)师小结:刚才我们帮助小新和小丸子统计了抛饼干的个数(板书:统计)。好多同学想到了先画出了三个图形,再在后面画上简单的符号来记录。如11111;一一一一一;√√√√√等。

三.巩固实践,拓展延伸。

1.第一层次。

(1)师: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要用到这样的统计。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们练塘中心小学一(4)班的小朋友举行了一个“保护地球环境”中队活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在这次活动中他们各个小组分别收集到了很多废电池,今天老师也带来了。

(2)师介绍:有三种,电池最大1号电池、5号电池、小的是7号电池。

(3)师:下面请小组长委派一名小朋友报电池名称,其余三人分别在练习纸上做记录。

这里教师讲清合作要求:下面请报名称的同学任意从袋子里拿出一个废旧电池,说出名称,再放入另一个袋子里,其他三人做好记录,依次完成统计。

1号电池

5号电池

7号电池

师:并且完成第二张统计表。

xiaoxue.xuekeedu.com

型号

1号电池

5号电池

7号电池

合计

个数

(4)指名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你们小组统计出的结果怎么样?

生:我是用√的方法记录的„„

(5)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从统计的表里我知道了„„

(6)这里教师强调环保教育:是呀,我们一个小组收集到了十几个废旧电池,我们全班会有上百个,如果我们全校同学都参与到收集活动中来那会有很多很多。我们学生如果都参与到保护地球环境的活动中来,用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的环境会更加美丽。

2.第二层次。

(1)想想做做第1题

讲述:老师这里有一张小朋友课程表,(用上课班级的)平时的学习中除了数学、语文,你还喜欢什么课呀?

生:我喜欢艺术。

生:我喜欢体育。

„„

(2)师:你想知道你一周要上几节数学语文和你自己喜欢的课吗?

生:想。

师:那我们用今天学到了统计方法一起来统计。

师:把你喜欢科目填写在表格第三行。

全班统计。

数学

语文

(3)填写并分析统计表。

科目

数学

语文

节数

交流时引导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

四.课堂小节,课后延伸。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呀?(统计)师小结统计的方法。

2.师:恩我们今天小朋友都非常认真,老师也奖掉了好多创新星、合作星、发言星,有什么办法知道各奖掉了多少呢?(统计)好,那请得到星的小朋友起立,我们首先用掌声来祝贺他们。(热烈的掌声)

现在请得到星的小朋友依次报你得星的名称,其他小朋友在下面这张表中进行统计。

3.师也在电脑中进行统计。

4.展示结果。

创新星

合作星

xiaoxue.xuekeedu.com

发言星

5.填写统计表。

创新星

合作星

发言星

人数

6.师:哇,有这么多同学得到了星,其他小朋友不要灰心,只要我们也积极发言,大胆创新,团结合作,相信你也能得到星。

7.课后请你在生活中选择一项你想统计的内容进行统计。并和你的同学或家人、老师交流

第三篇: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用数学解决问题-人教版【小学学科网】

《用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xiaoxue.xuekeedu.com

我在学校上了一节《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公开课,在上这节课之前我认真的对教材进行了研读,又查阅了相关的资料确立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1.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教材对这节课的编写是按三个层次来安排的:一是给出条件问题完备的应用问题,借助情景让学生理解意义进行计算;二是给出明确的信息、数据,由学生提出问题后,理解意义进行计算;三是由学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课一开始,我设计了小精灵邀请大家做游戏的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新课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课中我根据“男生有6人,女生有8人”设计了猜一猜小精灵会给大家提什么问题,让学生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对做一做的引入也设计了到动物园参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最后,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延伸。观察家里的物品,给爸爸妈妈或是好朋友提个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小组合作中,大部分孩子都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从而对根据已知条件条件提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在学生解决了三个游戏中的数学问题,进一步感知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后,通过媒体显示相关数学信息,再引导学生观察整个画面,选择有用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更加明确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掌握如何根据特定的情景,提出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整个探究阶段,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直观作用,选取了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和活动场面,创设了逼真的情境,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在图文声并茂,静观和动态结合的情境中,呈现公园情景图,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扶—半扶半放—放”的原则,依照“整

xiaoxue.xuekeedu.com

体——局部——整体”的观察顺序,让学生从图中众多的信息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感知解决一个问题应具备的条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和广泛的活动经验。

感到不足的是个别潜能生,不能根据问题寻找到合适的已知条件,今后在教学中应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更多的关注。

第四篇: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读数 写数-人教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节课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对“倍”的认识和除法的认识基础上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是将这两个知识点充分地沟通,使学生顺利地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通过复习导入。采用学生喜欢的游戏的形式,让男生女生三人一组到前面站排,男生是女生的2倍。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基础,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为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2、由于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时,我首先通过动手到黑板前贴小猴让学生感受“倍”,变静为动,让学生直观感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里面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然后通过观察、分析、交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含义,初步掌握此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有让学生动手摆小棒进一步体会感受“倍”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例3,有效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练习中安排一道选择题,一道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道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通过比较不同,使学生加深对两种类型题的理解。

教学结束后我反思本节课的不足:

(1)、在教学例2摆小棒的操作过程中,只强调了8根、12根是4的2倍、3倍,注重让学生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转化成“求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来解决,而没有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应该在这里强调一个图形用4根小棒,两个图形用8根小棒,三个图形用12根小棒。摆两个图形就是用2个4根是2倍,摆三个图形就是3个4根是3倍。在这里教师应渗透对应和函数的思想,要注重学生构建“倍”的概念的过程。学生通过操作过程后,能用语言把活动表述出来,训练学生数学思维。教师应在操作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总结、提升。在今后的备课中要很好的理解教材,准确把握、运用教材,多注重让学生说说算理。

xiaoxue.xuekeedu.com

(2)、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学生语言不严密,教师应及时纠正。(3)、学生动笔解决问题量还不够,课堂上还是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十几减几-人教新课标2014【小学学科网】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

xiaoxue.xuekeedu.com

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教学中比较难的一部分内容,这部分知识如果学生掌握不牢,对以后退位减法的学习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在教学这节课之前,我对这节课做了充分的预设。例如: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四种计算方法,如15-9=

第一种:用图圈一圈,用虚线圈起来9个,剩下6个

第二种:想加法算减法

想9+()=15 因为

9+6=15

所以

15-9=6

第三种:15 9 =6

/\

对于以上三种方法,我起初是这样认为的。第一种方法是最直观,最简单的,但是不能每次口算都得画图。剩余的三种方法,我以为第二种是较容易想到的,因为学生刚刚学过进位加法,对于加法应该是比较熟悉和熟练的。第三种方法(破十法)和第四种方法是学生最难想到和最难掌握的。但是这堂课却出乎我的预料,第二种方法却成了最难的,学生首先要算出9+()=15,再转化成减法算式,而对于学生来说,进位加法也是一个难点,许多孩子很难一下子想出9+()=15,更何况还要转化减法算式。但是用加法算减法也是一种不错的计算方法,班里还是有孩子能够想到,但是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还是有必要教给孩子这种方法的。在教学中,我起初更倾向于第四种方法。因为15—5=10很容易计算,一下就能计算出来。将一个减法算式转化成一个连减的算式。而第三种方法我认为一会儿加一会儿又减,学生可能会有些糊涂,搞不清楚什么时候加什么时候减。通过本节课教学事实并非如此,大多数学生反而更倾向于第三种方法。课后我也曾反思其原因,15可以分为10和5,其中10-9=1,还剩下5,5+1=6,13-9=3+1=4,14-9=4+1=5……有些孩子马上发现十几减9的算式,就是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上

xiaoxue.xuekeedu.com

1。当我追问为什么要加上1时,有些孩子就说是因为用10-9=1,个位是的数并没有用到。所以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上1就是最后的得数。

最近接触到了生本课堂,让我想起了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这个问题。我在自己的课堂上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如在讲 15-9=()时,先让学生思考,让学生争当小老师,鼓励学生抢先上讲台介绍自己的方法。讲之前,先让小老师说:请大家跟我一起看黑板,等所有的孩子都坐端正再在开始讲,培养学生 认真倾听的好习惯。然后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讲得好的及时鼓励,同时鼓励其他孩子也能像这位小老师一样,给大家介绍自己的方法,或是提出问题考考小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不只是为了计算出结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理解计算过程和算理,我想通过我的指导,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很轻松的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学生兴趣也很高涨,课堂气氛很活跃。孩子在玩同时的是学到了知识,增强了自信心。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在本节课堂上,我感觉大部分孩子还是很积极的动脑思考,积极争当小老师介绍自己的方法,在进行巩固练习时,我也觉得大多数的学生还会都能准确的进行计算,课后作业批改时发现做的也是很不错的。但是在检查家庭作业中却发现错误很多,我感到很是不解。明明上课练习效果很不错,为什么独立练习时,效果却很不理想呢?之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对新课的教学之后,让学生介绍好的方法时,我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没有让学生充分地说,没有给学生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学生在对自己思考的方法上也缺失了一个整理的过程,以致与放手让学生进行独立练习时就碰到了麻烦。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表述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反复地说,引导学生理清思路,进而掌握算理,正确计算。

下载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2014【小学学科网】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2014【小学学科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