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认识人民币-人教新课标2014 【小学学科网】
认识人民币教学实录
xiaoxue.xuekeedu.com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3.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并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玩具、笔、橡皮、尺、练习本等,每人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认识并学会简单地使用人民币。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整体感知
师:(拿一个恐龙玩具。)要用什么购买这个玩具呢?(钱。)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板书:人民币。)
师:看书中的图,你想买什么?
生:老师,我要买这支圆珠笔,请问要多少钱?
师:小朋友,圆珠笔的价钱是1元。
(生递给教师1角。)
师:小朋友,这枝圆珠笔要1元钱,这是1元吗?
……
师:小朋友,买东西要认识人民币呀!现在我们就和这位小朋友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
课件出示:人民币有两种。一种是金属制成的叫硬币,另一种是纸制成的叫纸币。这里有大面值的,也有小面值的,今天学习小面值的人民币。你们认识哪些呢?请你介绍一下。比一比,看谁说得好。
【评析:从生活购物情境入手,使学生明白买东西要用到人民币,同时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这样既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又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认识人民币
1.认识1元、1角、1分。
师:(人民币实物挂在黑板上。)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请仔细看,你们都认识这些钱吗?
师:从黄信封中找出自己所认识的人民币,说说是怎么认识的。(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描述、相互补充。)
生:我认识这张1元的人民币。
师:你怎么知道这是一张1元的人民币?
生:我是这样认识的,它的背面有长城的图案。
生:我是这样认识的,这张人民币上有“壹圆”两个字。
……
师:认识人民币可从图案、字样等方面进行观察,那么关键要看什么呢?(同桌
xiaoxue.xuekeedu.com
讨论。)
(1)区别新版和旧版。
师:你们还认识哪些人民币呢?说说你们是怎么认的。(4人小组开始交流。)
师:(出示新版10元人民币。)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认识的?
师:看人民币上的数字和数字后的单位就能知道它的面值。
师:(出示两个版本10元人民币。)这两张10元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生答:图案、大小、颜色等。)
(2)区别纸币和硬币。
出示5角硬币和纸币,让学生认一认,并观察有何不同。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钱币上都有国徽,它可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想想应该怎样爱护它呢?
生:不要把它折成小船。
生:不要在上面乱写乱画。
生:不要放在脚下乱踩。
【评析: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背景,提供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组织他们进行主体探索性学习。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描述,相互补充,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和探究欲,培养了能力。同时,教师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2.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买这枝价钱是1元的圆珠笔该怎样付钱呢?拿出你黄信封里的钱摆一摆、说一说。(学生动手实践,教师评价。)
生:付1张1元的纸币。
生:付1个1元的硬币。
师:行,不过我是这样付的。(师拿出10角钱。)我们一起数10个1角,看看10个1角是几元呢?拿出1张1元,比一比,谁钱多,谁钱少?
生:同样多!(板书:1元=10角。)
师:你们知道1角等于几分吗?
(投影出示:在一张1角的旁边排出10个1分。生边看边数。师板书:1角=10分。)
3.认识5元、5角、5分、2元、2角、2分、1分。
教师出示实物人民币。
师:你们认识这些人民币吗?请从黄信封中找出5元、5角、5分、2元、2角、1分,同桌互相说一说,认一认。(生交流。)
师:同学们学得不错,继续加油!我有3个题目等着你们回答。(投影出示题:1张5元能换几张1元,1张2角可换几张1角,1张5角可换几张1角和2角?)
(学生活动,交流反馈,互相评价,教师进行奖励。)
【评析:在数学活动中,努力挖掘教学的“应用性”,对教材进行重组、整合。教师设计模拟“小银行”换钱活动,打破了传统封闭式的教学过程,构建了生生互动的“开放式”教学空间。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培养了实践能力。】
三、应用创新,体验生活
1.买尺子。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用自己手中的钱去买想要的东西?好,让我们去“小超市”看一看吧!
xiaoxue.xuekeedu.com
师:你买完了圆珠笔,还要买尺,怎样买?
生:阿姨,我要一把尺子。
师:8角钱。
师:在人民币中有1角、2角、5角,可是没有8角,这可怎么办呢?(4人小组研究,看哪组办法多。)
生:我拿3种人民币,1张5角,1张2角,1张1角。
生:我拿两种人民币,1张5角,3张1角。
师:还有什么方法?
生:用两张2角,4张1角。
生:用3张2角,两张1角。
生:老师,我只拿一种人民币来付,你看,4张2角拿出来也是8角。
生:我付1元,让老师找我2角!
……
师:说得太捧了!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还得灵活处理。
2.一元钱买学习用品。
师:你发现袋里还有1元钱,你决定再买一点其他学习用品,能买哪些物品呢?(学生自己说。)
(1)开展购物活动,模拟逛商店。
(2)生汇报活动情况。
【评析: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形式。教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创设了“小超市”的情境,让学生自由选择,根据学过的知识,完成任务。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技能,培养了积极向上的情感,还使他们感受到了学习数学是有用的,学习经历的过程也是非常快乐的,有意思的。师生互动,参与评价,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精神得到满足。】
四、回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篇: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找规律-人教新课标2014【小学学科网】
“找规律"课堂实录
xiaoxue.xuekeedu.com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寻找规律的方法,并创造出美丽的有规律的图案。
教学难点找出间隔现象中的简单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每生准备学具小圆片、正方形、三角形各lO个、信封一个、包装带一根、项链涂色纸、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我们国家有很多的节日,你们知道哪一个节日属于小朋友吗? 生:是六一儿童节!师:对了,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小朋友们高兴吗?(生:高兴!)(2)师:庆祝六一时,有谁喜欢玩游戏节目吗?(全班同学都情绪高涨,高举小手说“我!我!”)
师:那好,老师先教你们做一个游戏好吗?这个游戏是这样的,看谁学得像,拍的时间长?老师先拍,小朋友们能跟上的就一起来!师示范:拍手2次,拍肩2次。(学生跟着做)这样重复3次后,师一边说一边故意停下来,“你们能继续拍吗?能不能不停下?”
生:能。(大家的动作越来越整齐有力,很有节奏感)(3)师:好!(教师示意大家停下)小朋友们真棒!都会玩这个游戏了?你们为什么能不停地继续拍? 生l:老师刚才先拍手2次,再拍肩2次。接下来也都这样的。
生2:老师刚才拍的是有规律的……
(4)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刚才是先拍手2次,再拍肩2次,接下来也都一样的,有没有出现别的动作?(没有)像这样一次次地重复,我们就说是有规律的。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师: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小朋友们还布置了漂亮的教室,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2)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 生1:我看到有彩旗、灯笼和小花。还有很多小朋友在跳舞。
生2:我发现他们的摆放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排的。
生:我发现彩旗是有规律排的。
xiaoxue.xuekeedu.com
师:对,你能具体地说一说吗?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
(3)师:好。那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有什么规律?(课件显示放大的彩旗图,最后一面没有颜色)先猜一猜这面小旗会是什么颜色?(大部分学生都举手要说)一起告诉吧!师:猜得真准!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彩旗是一面红,一面黄,再一面红,一面黄排的。所以,黄色的后一面是红色。
师:说得对,你的眼睛真亮!我们如果要给这些小旗分组的话,可以怎样分?几个一组? 生:2个一组。
师课件点击出现每2个一组的虚线。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l:我发现
第一组是一面红,一面黄,后面的每组也都是一样的。
生2:我发现都有2个一组的。
(4)师:你们的发现非常重要。那么我们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把它的规律说完整吗? 师又请了两位学生来说,发现有困难,于是提示说:“说规律时只要说出第一组中的小旗,后面的几组可以用上„这样的规律排的‟就完整了。谁能像老师一样把话说完整?”
师示范说:小旗是按照一面红,一面黄这样的规律排的。
指名学生说、同桌互说、再齐说。
(5)师:小旗的规律我们找到了,你还发现了什么?(点击课件回到主题图)课件随机逐步出示小花、灯笼、小朋友图。请学生观察、猜测、个别回答并说出理由。
(6)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击课件,用虚线表示正确分组。
(7)师:小朋友们找出了这么多的规律,真不错!听说小朋友们要庆祝六一,有一群图形娃娃也来祝贺了,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一组图形娃娃有什么规律? 出示图形:
o o o o o o o o o o oo o o o 红红绿绿绿红红绿绿绿红红绿绿绿
生1:这些图形是按照红红绿绿绿这样的规律排的。
生2:这些图形是按照2个红3个绿这样的规律排的。
师:这一组图形与刚才的比有什么不同?你能给它们分成几个一组? 生:这组图形是5个一组,刚才的图形都是2个一组的。
师点击课件同时出现分组的虚线。
(8)师:小朋友们这么轻松就找出了这组图形的规律,又有一群图形娃娃来了,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还发现了什么? 出示图形:△o口△o口△o口
红黄绿红黄绿红黄绿
生l:它们是按照红黄绿这样的规律排的。
生2:它们是按照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这样的规律排的。
师:这一组图形与刚才的比有什么不同? 生l:这组图形是3个一组。
xiaoxue.xuekeedu.com
教师点击课件出现每3个一组的虚线。
生2:我发现它们的颜色不同,形状也不同。
生3:还有,它们可以从形状规律来说,也可以从颜色的规律来说。
师:小朋友们真行!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那么你能从左往右看,猜出最后一个是什么吗?如果从右往左看呢?(9)总结:刚才小朋友们看到的都是一组一组图形重复出现的,一般重复出现3次或3次以上,我们就说它们是有规律的。
三、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师:你看到过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也是这样重复的有规律的出现的? 生l:老师,我看到教室的窗帘是按照一条绿色,一条黄色花纹这样的规律排的。
教师马上走过去,把窗帘拉直给全班小朋友看,大家都同意。
生2:我看到那窗帘上有房子和小树也是按规律排的。
“是吗?”师又拉直窗帘,果然发现有这样的规律,赞扬道:“你的眼睛真亮。”
生3:老师,我还发现太阳和月亮也有规律的。
“啊?”大家都有点奇怪,有一个学生马上反驳:“不对!天上只有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老师忙问:“你能说说在哪里见过?”
生3:在我家的窗帘布上有许多个太阳和月亮。哦,原来是这样,大家笑了。
生4:我家地板砖上的那个花纹有规律。
生5:学校操场周围种的这些小树是按照一高一矮的规律种的。
师:真不错,你很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
生6:老师,我还发现他的运动服上的肩膀这里是有规律的。
这时我们的眼睛都聚集到穿运动服的小男孩身上,只见他的衣服肩膀边有两组白色的条纹。
师看到大家不出声,故意把这个小朋友叫出座位.走过去拉直他的衣服,问:“大家同意吗?”
有一个发言最积极的小男孩叫道:“同意”。
又有一个小女孩叫道:“我不同意。”
于是老师请不同意见的小朋友举手,结果大部分小朋友都说不同意。那个刚才说同意的小男孩又说不同意了。
还是那个小女孩首先站起来,很不高兴地说:“你一会儿同意,一会儿又说不同意了。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听课的老师发出一阵笑声。
小男孩说:“老师,你刚才讲过规律是要重复3次或3次以上的,他的衣服上条纹太少了,只有两次。”
老师问:“现在你还认为有规律吗?”
那个小男孩摇摇头说:“没有规律。”(到此为止,我因时间关系匆匆收场,转而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四、欣赏规律的美
课件分别展示瓷砖、霓虹灯、斑马线、春夏秋冬、庆六一晚会等照片。学生欣赏后分别说说有什么规律?
五、应用规律。创造美
1.涂一涂。
(1)为了庆祝六一,老师想送给小朋友们一件礼物,这是一串项链,町是没有颜色不好看,请小朋友给它涂上有规律的颜色,好吗?
xiaoxue.xuekeedu.com
(2)先想好按什么规律涂?再拿出水彩笔独立完成。
(3)投影展示(分别说说按什么规律涂的)。
(4)前后桌小朋友互相交流欣赏,有没有发现不按规律涂的? 2.摆一摆。
(1)小朋友真能干,老师还想考考大家,谁有一双灵巧的小手,能把信封里面的学具按规律摆得漂亮?(2)请小朋友们先把信封里的学具轻轻地倒在桌上,试一试有多少种不同的有规律的摆法?再把你认为最漂亮的一种摆法贴在粘贴纸上。
(3)汇报时全班同学只要认为自己有创新的都可以贴到黑板上,并且说说按什么规律摆的。(最后贴到黑板上展示的有27位,其中错例只有1位)(4)小结。
六、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2.小朋友们不但找到了图形的规律,还自己动手设计出规律,课后能不能用动作创编~个规律游戏,当作庆六一的节目,好吗? 教学反思:
1.从学生熟悉的很简单的拍手游戏引入,选取富
有儿童情趣的活动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身边蕴藏着的有趣的数学知识,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愿望和自信心,也使教学取得了成功,、2.我把教材作了处理,体现出层次感。小旗的规律作为第一层次,也是教学的重点,同时是探索寻找规律的突破口,找出间隔现象中的简单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是教学的难点,我花了较多时间让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来述说小旗的规律,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找规律的方法,抓住规律的本质特征。找规律的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既有图形数量的变化,又有形状与颜色的变化,体现了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最后教师及时总结点明规律的本质,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3.灵活使用教材,开放教学内容。本课创造性地应用教材,让学生在条件开放、结论开放的广阔空间里自主地探索.通过让学生涂一涂、摆一摆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之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让学生的创造火花产生于求异之中。课中联系生活找规律时,一句“你一会儿说同意,一会儿又说不同意了;”反映出小女孩可贵的质疑精神。而我却视而不见,一个具有生动的教育意义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就这样失去,课后,我痛惜不已。
第三篇: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长方体的认识-人教新课标2014【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
教材与学生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系统地学习立体图形的开始,教材重在揭示长方体的组成部分和特征。我比较了一下其他版本教材,知识内容大体相同,但在学生探究特征的这方面,则多是建议采用自主合作学习来探究新知。
本学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图形与空间方面的知识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但仍需要借助与生活实际有关的具体情境认识图形与空间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直观、形象的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物体特征的认识,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2.方法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合作交流等形式来探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归纳、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
学生掌握长方体面、棱、顶点的基本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并能找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初步认识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宽和长方体长、宽、高的关系。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的特点;体会棱与顶点的产生。
教学准备:长方体实物、格尺、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流程:
一、铺旧迎新
师:(在黑板上点一个点)大家看这是什么?
生:点。
师:在投影上也有一个像这样的点。(板书:点。)
师: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线。(师板书:线。)
师:观察事物既要关注结果,同时也要注意过程。谁还能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许多的点组成了一条线。
师:许多是多少,一百个,一千个?
生:无数个点组成了一条线。
师:无数个像这样的点组成了一条线。它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哪种线呢?还学过哪些线?
生:它是直线,我们还学过射线、线段。
师: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我们把它称之为线段。(电脑演示。)
师:再来看屏幕,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四条线段组成了一个长方形。
xiaoxue.xuekeedu.com
师:首尾相接的四条线段,我们称之为围成长方形。
师:像这样由线段围成的图形我们还学过哪些?
生: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师:这些图形都是平面图形。(板书:面。)
师:再来看看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由六个面围成了一个长方体。
师:学以致用,把我们刚刚学到的“围成”就运用上了。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长方体。(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初步体会立体图形,感受长方体无处不在。
师: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长方体?
……
师:同学们这样说下去能说完吗?长方体是无处不在的。
师: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
(课件出示:大家看,我们家中的电冰箱、液晶电视、微波炉、厨房中的橱柜,家具中的立柜,林立的高楼大厦,还有这正在筹建中的国家体育馆“水立方”。在这里你们找到长方体的影子了吗?正因为有了长方体,我们的世界才变得更加美妙神奇。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长方体,来领略长方体的奥秘。)
2.明确棱、顶点的概念。
师:同学们都带来了长方体,长方体中有没有以前学过的知识呢?
生:长方体上有我们学过的面。
师:能指给大家看看吗?你们都发现了吗?
生:还有我们学过的线、点。
师:请大家来看屏幕上的这两个面,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生:它俩是平行的,相对的。
师:仔细看屏幕,你看到了什么?
生:两个面相交了。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它俩之间有一条线。师:大家都发现了吗?
师:我们把两个面相交产生的边叫做棱。(板书:棱。)
师:在长方体中也有这样的情况吗?
师:找找看,和同桌指一指,说一说。(生活动。)
师:面与面相交产生了棱,那长方体中的点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生:我发现三条棱相交产生了点。
师:能指给大家看一看吗?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3.探究面、棱、顶点的特征。
师:面、棱、顶点里面还蕴藏着许多特征,你们想不想知道?
师:观察手中的长方体实物比一比、数一数、量一量,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许多惊喜的发现,你们有信心吗?老师还有两点提示:第一,在研究过程中确实有了发现别忘了填写到这张纸上。第二,如果咱们在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想把自己的发现与别人分享时,可以和同学或老师交流。(生活动。)
师:谁愿意说说你的发现?
xiaoxue.xuekeedu.com
生:我发现长方体有12条棱。
师:能给大家数一数吗?(生数。)
师:老师认真地观察了一下,发现他在数的时候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的,这样数——
生:不容易遗漏。
师:我们说到了长方体的棱,(板书:12条)棱还有什么特点?
生:(边指边说)长方体的这几条和另几条棱的长度是相等的。
师:你们发现了吗?
师:相等的棱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呢?
生:对着的。
师:也就是说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板书)把长度相等的棱指给你的同桌看一看。
生:我发现长方体有8个顶点。
生:它们是这8个。(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数。)(板书:顶点 8个。)
生:长方体还有6个面。(板书:6个。)
师:长方体的面有那些特征呢?
生:都是长方形。
生:也有可能是正方形。
生: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师:那么面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呢?
生:长方体相对的面是相同的。
师:这里的相同指的是什么相同呢?
生:面积相同。
师:(出示两个长方形)这是两个面积同为90平方厘米的长方形,一个长是10厘米,宽是9厘米;另一个长是15厘米,宽是6厘米。它们可以做长方体相对的面吗?(生思考体会。)
师:那么长方体相对的面有怎样的特征呢?
生:面积相等,形状也得相同。(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4.教学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我们对长方体的认识逐步深化了。观察老师手中的长方体框架,如果把长方体的棱分组的话你会怎样分?
生:我把它们分为三组,每种颜色各一组。
生:我把长度相等的棱分为一组。
师: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称之为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那么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有几条呢?(生试说。)
师:(变换摆法)现在它的长、宽、高呢?(生试说。)
师:虽然是同一个长方体,但摆法变了,长、宽、高也就随着发生变化。
5.认识长方体的透视图。
师:下面请大家来看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谁能说说从你的角度看到了这个长方体的哪几个面?
生:我看到了长方体的前面,左面。
生:我看到了长方体的前面,右面。
……
xiaoxue.xuekeedu.com
师:长方体一共有6个面,为什么我们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生:因为我们只是从一个方向去看长方体。
生:我们看不全。
师:那怎样才能看全面呢?
生:从多角度去看。
师:观察事物的时候,正如我们学到的那首诗中所描绘的一样——
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对了,只有多角度的观察事物才会使我们看得更清楚,了解得更准确。
师:由于从一个角度去观察我们最多能够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所以在平面图上画长方体的时候一般画成这样的形式。(课件出示。)
师:为了更全面地表示出这个长方体我们用虚线部分表示——
生:表示从这个角度看不见的部分。
三、练习深化
1.出示纸巾盒图片。
(1)这个纸巾盒的前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
(2)它的右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
(3)哪几个面的长是24cm,宽是12cm?
2.制作一个长方体灯笼框架,至少需要多少厘米长的木条?(出示图片。)
3.辨析。
师:老师课前让大家准备长方体实物,可是有一位同学却带来了一张纸。(出示)大家认为他做得对吗?
生:这张纸是长方形。
生:不是长方体,它只有四条边,两个长两个宽。
生:老师我认为它可以看作是长方体,只不过这张纸很薄,厚度不大。
师:他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勇气可嘉。但只有勇气还不够,还要有智慧,用你的智慧来说服大家吧!
生:(不太敢确定)这张纸虽然很薄,但也有厚度。
师:那你能指指它的高吗?
师:它的高是多少你能求出来吗?
师:(出示一个由这样的纸组成的本子)现在这是什么?
生:我知道了,这张纸虽然很薄,但它的确还是有一定的厚度的。我们可以测出这一摞纸的高,再除以纸的张数,就可以算出这一张纸的高了。
四、结束语
师:很多时候大家的进步就像这一张纸的厚度一样,微不足道甚至是难以发现,但我们不应该忽视它的存在,只要脚踏实地、日积月累,一定会收获更大的成功。
第四篇: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面积-人教新课标2014【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面积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 ~7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构建起“面积”的概念,让学生经历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活动,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化。
2.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锻炼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动手感知、动脑分析和动口表达来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面积含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学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纸卡、透明方格纸、小正方形、剪刀),纸板,各种形状的物体。
教学设想:本节课,学生对于面积概念的理解是一教学难点。我采用了分散难点,分段进行概念教学的方法。结合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进行观察、触摸、比较等过程,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样能够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即物体表面的面积。再由实物抽象出封闭的平面图形,建立对平面图形面积的理解。两段教学之后,面积概念的形成自然会水到渠成,学生的理解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其思维发展水平也会循序渐进。在理解面积概念的基础上,设计让学生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大小,意图使学生明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该学会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然而在这些方法策略中,又能发现数方格、摆小正方形这两种方法的共同之处——统一的面积单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过程:
一、理解面积概念
(一)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师:课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做了拍手游戏,我们拍过的这部分叫“手掌的面”。(边说边用手摸手掌的面。)
师:你能像老师这样,选择身边的一个物体,边摸边说说这个物体的一个面吗?
生:我摸到药盒的这个面。
生:这是数学书的面。
生:我找到了文具盒上面的面。
生:这是咖啡盒的一个面。
师:好,同学们就像刚才摸面一样,我们一起来摸一摸桌子上的面。要仔细地摸,慢慢地摸。
师:你有什么感觉?
生:平平的。
生:桌子的面很大。
师:对了!桌子上的这个面本身是有大小的。(板书:大小。)
师:那咱们再来摸一摸数学书的面,这回感觉怎么样?
生:数学书的这个面小。
师:数学书的这个面本身也是有大小的。
师:你能借助身边的物体,选择其中的一个面,感受一下它的大小吗?
(生摸不同物体的面,感受其自身的大小。)
师:桌子上的这个面和数学书的这个面相比较,谁大,谁小?
生:桌子上的面大,数学书的面小。
xiaoxue.xuekeedu.com
师:那屏布的这个面和文具盒上的面比呢?
生:文具盒上的面小,屏布的面大。
师:好!那你能找到一个比黑板擦的这个面更大的面吗?
生:桌子上的面。
生:数学书的面。
生:黑板的面。
师:那你能找到比信封的这个面更小的面吗?
生:咖啡盒的这个面。
生:橡皮的这个面。
师:我们刚才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了物体的表面有的是大一些的,有的是小一些的。(板书:物体表面。)
师:物体表面本身就是有大小的,对吗?物体表面的大小,我们就叫物体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面积。)
师:谁来说说什么叫面积?
生: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物体的面积。
师:你能选择身边的一个物体举例子说明它一个面的面积吗?
生:数学书这个面的大小叫做数学书这个面的面积。
生:文具盒这个面的大小叫做文具盒这个面的面积。
生:光盘盒这个面的大小叫做光盘盒这个面的面积。
……
(二)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知道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了。大家看,你能再说说纸板这个面的面积吗?
生:纸板这个面的大小就叫做纸板这个面的面积。
师:老师把它的轮廓画到黑板上,纸板的这个面呀,就这么大!
师:它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
师:这个长方形有大小吗?请你指一指。
师:对了。这个长方形也是有大小的。
师:那同学们,这些图形有大小吗?(课件出示)选择两个比较它们的大小。
xiaoxue.xuekeedu.com
生:右下角的圆比左上角的圆大。
生:中间的大正方形比右下角的圆大。
生:三角形比那个小圆大。
师:你能在屏幕上找到比左下角的长方形更大的图形吗?
师:你能找到比中间的正方形更小的图形吗?
师:这些图形都是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不光物体表面有大小,封闭图形也有大小。我们把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封闭图形的面积。(板书:封闭图形的面积。)
师:你能结合图形说说什么是它的面积吗?
生:那个大正方形的大小就是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
生:那个小圆的大小就是这个小圆的面积。
生:那个三角形的大小就是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师:我们知道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封闭图形的面积,那你能完整地说一下什么是面积吗?
生: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封闭图形的面积。
师:你能合起来说一说吗?我在中间加一个“或”字。(板书:或。)
生: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师补充“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它们。)
生: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比较面积大小
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面积了,那咱们就来比一比,快速说出谁的面积大?(课件出示:数学书的面和1元硬币的面;一个小三角形和一个大正方形。)
师:你们怎么这么快就判断出来的?
生:我是看出来的。
师:你们使用的这种方法叫观察法。
师:再比较一下这两块纸板吧!(拿两个形状一样,颜色不同,大小差不多的纸板,先让学生猜一猜,然后再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
生:蓝色纸板的面积大。
师:怎么比较出来的?
生:我把两块纸板放在一起,蓝色的多一块,它的面积就大。
师:这种方法叫做重叠法。
师:同学们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真不错。
师:我们再来比较一下这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学具的面积大小吧!
生:长方形的面积大。
生:正方形的面积大。
生:我看一样大。
师:呀!意见不同了,看来这两个图形我们得来研究研究了。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了多种学具。有小剪刀,透明的小方格纸和小方块。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比较出两个图形的面积。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学具。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多?
生:我们先把两个图形的一部分重合,把多余的部分剪下来,然后再剪,最后比出来长方形的面积大。
xiaoxue.xuekeedu.com
师:他们在重叠比较不出来的情况下,用剪拼的方法进行比较,真是开动脑筋了。
生:我们是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的。把方格板放在图形上面,长方形用了10个格,正方形用了9个格。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大。
师:哦,他们小组用的这种方法你们觉得怎么样呀?
生:很方便。
师:那还有哪些小组用到了这种方法呢?
师:你们真是让老师大开眼界,原来比较面积还可以借助这种同样大小的方格纸,用数方格的方法进行比较。你们的想法真了不起,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我们是用小方块摆的。
师:那你们用的都是什么样的小方块呀?
生:大小相等的小方块。长方形用了10个小方块,正方形用了9个小方块。长方形比正方形多用了一个小方块,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大。
师:这种方法真有创意。
师: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长方形的面积大。老师发现,同学们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你们真是了不起。
三、应用练习,课堂延伸
师:比较这些图形的面积。你能迅速地、准确地判断出来吗?
生:这样直接比较不好比,应该画上格。
师:画上什么样的格呀?
生:画一样大的正方形格子。
师:(相继把大小相等的格子覆盖图形上面。)快比较一下吧!
生:第一个图形占12个格。
生:第二个图形占10个格。
生:第三个图形占8个格。
师:你是怎么数出来的?
生:两个半格合在一起是一个格,这样一数正好是8个格。
生:(异口同声。)第一个图形的面积大。
师:数方格的时候方格越多,面积就越大!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猜猜看”。男女生分组,看谁猜得准。先请所有的男同学把眼睛闭上,扒在桌子上。
师:好,女同学往老师这里看,(拿出一个正方形的有16个格子的纸板。)告诉我你看到了一块什么形状的纸板?
生:正方形的。
师:还看到什么?
生:纸板上画了16个方格。
xiaoxue.xuekeedu.com
师:好,记住你看到的。
师:现在交换,请男同学把眼睛睁开,女同学闭上眼睛,扒下。
师:男同学,看看这是一块什么形状的纸板?
生:正方形的。
师:上面有什么呢?
生:9个小方格。
师:请你根据男女生观察到的不同情况,猜一猜,谁看到的纸板面积大?
生:女生!
师:为什么?
生:因为女生看到的纸板上方格数量多。
师:都认为是女生看到的大吗?好,你们看,这是刚才女同学看到的纸板,这是刚才男同学看到的纸板,它们怎么样呀?
生:一样大!
师:咦?你们刚才不是说方格越多面积就越大吗?这是怎么回事呀?
生:女同学看到的方格比男同学看到的方格小。
师:那再玩这个游戏时,怎么做才更公平呢?
生:格子要画的一样大。
师:说得真好!这个发现很重要。在国际上已经统一规定了方格的大小,这个统一的规定就是面积单位。我们下节课再来继续学习。
第五篇:一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0司马光-人教新课标2014【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20司马光人教版新课标2014
一、设疑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像,想看吗?看着这幅画像,你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他是谁?
生:我想知道他是哪个年代的人?
师:这个人啊,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是谁呢?老师把他的名字写下来:司马光。(板书)谁来读一下?
生读。
师:你知道司马光姓什么吗? 生:姓“司”。
师:他姓司马,这是个复姓。谁来说说你对司马光有哪些了解呢? 生:我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师: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读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请大家翻开课本85页,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师:读完课文了吗?课文里调皮的字宝宝们要出来和我们见面了。瞧!
(出示投影片)认识他们吗?如果你觉得哪个字宝宝难记,可以问问周围的同 学有没有好办法。好赶紧读一读,等会老师可要去掉拼音了!
生自主读生字。
xiaoxue.xuekeedu.com
师:去掉了拼音,你还认识吗?谁愿意当小老师领读。小老师读。
师:还有谁愿意?这么多同学呀!我们来做个击鼓传花的游戏,花传到谁 那,谁就来当小老师,好吗?
(击鼓传花)
师:认识了生字,我们来猜字谜好吗?(出示投影片)。这个同学真马虎,“同”字丢掉一小竖。(同)
一个三框面朝东,一块石头背后撑,一条毛巾藏肚中。(砸)师:还想猜吗?好,出示课件,这里有三个字,假、缸、破,老师来指,一个同学背过脸去猜老师指的是哪个字?你们可以举手给他提示,好吗?
(做猜字游戏)
师:还想做识字游戏吗?下面,我们来个组词比赛,出示字:别、慌、吓、叫、块、使、劲、救,这里有8个字,按顺序每排一个字来组词,看哪排给这个字组的词多,哪排就赢了!先自己准备一下。
(做组词游戏)
师:认识了字,同学们再读课文,肯定会有更多收获。生读课文。
三、入情入境,深入体会
师:同学们读课文读得很投入。下面,我们来看一幅画。课件出示图片。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xiaoxue.xuekeedu.com
生:我看到一口大缸。生:我看到装满了水的大缸。师:大缸在哪儿? 生:在假山下。
师:一口很大的装满了水的缸,放在假山下面,而且有小朋友在假山上玩,这就有可能出危险。下面,请同学们读一下课文的第2自然段,想想哪些词该重读。
生读。
师:谁来读一下这段? 师:谁听出来他哪些词重读了? 生:“大”和“装满”重读了。师:你能说说你为什么重读吗? 生:„„
师:正是因为大缸里装满了水,所以才可能发生后面的事情,所以,这里应把这两个词重点强调一下。我们一起试着再读一下这一段。
(集体读)
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呢?请同学们找一找。谁来说? 生:一个孩子不小心掉进大缸里了。师: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样? 生:他会大声喊“救命”。生:他会在水里挣扎。师:如果你看到了,心情怎样?
xiaoxue.xuekeedu.com
生:害怕、紧张。
师:你们紧张吗?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读出你紧张的心情来。
(指名2-3个同学读)
师:你觉得谁读得最好?哪个地方读得好?
生:我觉得谢培同学读得好。她读得声音响亮、有感情。生:我觉得她“一不小心”读得很好。
师:因为事情发生的很突然,所以,“一不小心”要读得略微快些。哪位
同学再想试着读一下?如果是你看到了,这时你会怎么办?
生:我会跑去找大人。
师:孩子们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看图,谁来说说。
生:有一个孩子吓哭了,有一个孩子在喊大人,还有一个孩子跑了。
师:孩子们本来玩得那么高兴,突然发生这种事情都慌了,害怕极了。请同学们读一下课文的第4自然段,读出孩子们的慌张、急切。
师:谁来读? 指名2-3名同学读。
师: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师:谁来说说司马光当时是怎么想的? 生:他想我要救他,否则他就没命了。生:他想我要想个办法。
xiaoxue.xuekeedu.com
生:他想跑去找大人来不及了,要赶快救出他。
师:他是怎么做的?谁来给大家读一下第5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描写司马光救小伙伴的表示的词。
师:你们画出了哪些动词呢? 生:我画的是“举起”“使劲砸”。师:从这两个词你看出了什么? 生:我看出石头很重,司马光很着急。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当成司马光,用镇定的语气来读一下这一段。
指名读。集体读。
师:缸砸破了,水就流出来了,孩子就得救了。司马光用自己的机智化险为夷了!还紧张吗?不紧张就是什么?用一个词来表达?
生:放松。生:轻松。
师:请同学们带着轻松的语气来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段。师:请同学们带着轻松的语气来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段。师:想一想,得救的孩子会对司马光说什么?司马光又会说什么?请同桌俩练习表演一下。
生表演。
师:你们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司马光。生:司马光你真勇敢。生:司马光你真聪明。
xiaoxue.xuekeedu.com
生:司马光我佩服你!师:还想对司马光说什么? 生:我以后要向你学习。
生:遇到危险,要像司马光那样动脑筋。
师:喜欢这个故事吗?想不想把它讲给别的小朋友听?下面,我们先来听叔叔讲一讲这个故事,自己可以跟着小声讲。
(播放flash《司马光》)
师:课后请同学们把这篇课文背下来,然后讲给爸爸、妈妈听听。喜欢这样的小故事吗?请同学们搜集一下,我们开个小小故事会。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