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启示
论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启示
摘要:柯达伊教学法是一种全面的、有着广泛基础的音乐教学法。它广泛吸取前人教学实践的精华,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建立在时间的基础之上,具有高度的有序性。用首调唱名法、接哦组音乐,手势等手段培养儿童具备可持续发展的音乐才能,进而热爱音乐。还强调了早起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主张用嗓音作乐器,认为应该把音乐放在课程的核心地位,强调用母语的民歌作为儿童学习音乐的入门教材。
关键词:首调唱名法 早期音乐教育 民族音乐
学校音乐教育 以儿童兴趣为出发点
正文:音乐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音乐与游戏一样对幼儿有着无穷的诱惑,成为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对于幼儿的生活和成长而言,音乐是他们幸福生活的精神食粮,音乐是他们表达思想、交流情感与共同交往的工具,是激发他们生命与智慧活力的甘泉。音乐对幼儿的审美能力、情感、身体、认知以及个性、社会性登各方面全面和谐成长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从我自身来看,我小时候就非常爱上音乐课,可是当时我的幼儿园是村里开设的,非常不正规,音乐课也只是老师教我们唱一些耳熟能详的歌曲,例如《世上只有妈妈好》,再复杂一点的就没有了,但是就算是最简单的歌曲,我也会很开心。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幼儿园音乐教育与活动设计,在介绍幼儿音乐教育的相关理论时,我对柯达伊的音乐教育思想产生了兴趣。柯达伊是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生长在一个有良好艺术修养的家庭。幼年时起接受到高压音乐的熏陶,少年时期学习多种乐器,参加各种音乐表演和创作活动。柯达伊是第一个从音乐创作角度深入研究本国语言特点的人,并且在作品中为他的母语赋予了完美的艺术表达。下面我们来主要探讨一下柯达伊的音乐教育思想。一.柯达伊音乐教育的目标
柯达伊追求的音乐教育的目标是:让音乐属于每个人。该目标是他基于对音乐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的理解而提出的。他还强调音乐教育在学校的重要性,他希望建立一种教育体系,在这种教育体系下,人们不是为了生存而学习音乐,而是把音乐作为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他认为,音乐和人的生命本体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的生命不能没有音乐,没有音乐就没有完满的人生。
二.柯达伊音乐教育的思想 1.音乐应该属于每个人
柯达伊明确提出了“要使音乐属于每个人”的普及音乐教育的思想。他认为,音乐是认得文化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应该让更多的人懂得音乐的语言,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 2.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儿童的艺术情趣与鉴赏能力 柯达伊认为教学目标有两方面:一是培养社会技能和艺术才能平衡发展的儿童;二是使儿童长大成人后,能具备这样的音乐才能,即看到乐谱就能想到声音,读谱和记谱就像说话和写字一样。在儿童早期发展中建立对艺术的鉴别力,以后就能对不好的东西具有抵御能力,就能培养好的艺术情趣、鉴赏能力,这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学校的音乐教育一定要采用使儿童愉快而不痛苦的方法来进行。提高全民族艺术文化修养是学校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的共同事业。
3.音乐教育应从幼儿园开始
柯达伊认为,音乐之根在于歌唱,必须重视早期音乐教育,在音乐教育方面幼儿园的作用不可替代,他认为,对于儿童来说,音乐是他们的交流方式与情感的表现手段。每个发育正常的儿童都具有自然地,健康的隐约感觉,如果没有正确的早期训练,就会使大多数儿童丧失获得实际体验的机会。
4.民族民间音乐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基础
出于对匈牙利乡村音乐的了解和热爱,柯达伊很自然地选择这样的音乐作教材。然而,原因不仅如此。他认为,儿童最先接触的是母语,也应该先学音乐的母语——本国的民间音乐。他把音乐的发展比作儿童的发展:音乐是由原始的民间音乐发展到艺术以虐,就好比儿童由婴儿长大成人。他还认为,民间音乐曲式短小、歌词简单,又是五声性音节,所有这些特点都是和儿童的音乐学习特点。学习民族音乐不但对强化儿童的民族意识、增强民族情感有意义,对于保证民族音乐传统在历史中的继承发展也至关重要。5.应该为儿童提供最好的教材与优秀的师资 柯达伊说:“一名小瓦尔道的音乐教师远比布达佩斯歌剧院院长重要。一位院长只有可能失败一次,而一名教师教三十年书,如果教的不好,就会扼杀掉三十代人对音乐的热爱。”柯达伊规定音乐教师必须接受五年时间的师范音乐教育,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在专业院校学习五年才可以拿到教师资格证书。柯达伊坚持只采用纯正的民间音乐,直到现在这项规定仍在继续执行。但民间音乐并不是教材的唯一来源,为了让儿童更好的学习艺术音乐,教师有必要在民间音乐和艺术音乐之间搭起一座桥梁,选择一些适合儿童演唱的创作音乐。他希望教师们在教的过程中学,在学的过程中教,并积极鼓励教师们创造精神的发挥。三.柯达伊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顺序
教学顺序的安排要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而不是建立在学科体系的基础上,以学科体系为基础的教学并没有把课程进行的顺序和儿童的音乐发展特征结合起来,只是按照看似合理的顺序组织教训内容。
以儿童发展为基础的教学,要求教学顺序按照正常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能力来安排。在节奏方面,与律动感较弱的节奏相比,律动感较强的节奏和儿童实际生活的联系较密切。例如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让人想起儿童走路的步伐和跑步,这些都是儿童日常生活中的节奏。在旋律方面,大多数儿童首先认识的音程是小三度、大二度和纯四度。
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还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教师必须从这些特点出发制定教学顺序: 1.儿童演唱的歌曲要符合以下要求:不超过六个音符,音程是大二度或更大。幼儿很难唱准半音程。
2.对儿童来说,下行音程比上行音程更容易学会,这就意味着在初学阶段,教师要选择下行曲调的歌曲。
3.对幼儿来说,小三度音程比小二度音程更容易把握:G音到E音比G音到升F音更容易学习。大音程,比如六度和八度,则比较难学。
4.有关抑郁的一项研究表明,幼儿最容易唱准升F上方的小三度音,即A音。
(二)教学手段
在柯达伊教学法中,首要的教学手段是首调唱名法,由十一世纪圭多,**首创。在首调唱名体系中,不管是什么调,大调式歌曲的主音永远是do,小调式歌曲的主音永远是la,这显然对视唱教学很有帮助。在任何调里,so-mi的小三度音程关系都是一样的。儿童只要知道这两个音,就可以长处五线谱任何位置的小三度音程。随着他们对五声音节的学习,音乐语言得意丰富,认识的音符也越来越多。在节奏的教学方面,柯达伊选择的是类似发育的节奏音节,即四分音符唱ta,八分音符唱ti。柯达伊教学法的第三个教学手段是手势。手势的创立应该归功于约翰。柯尔文。在英国,多年的教学实践已经证明这些手势很有效果,之后,匈牙利的教师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细小的改动,以更加明确地表示出音与音之间的距离,这些手势使儿童更直观地感受到音符的高低位置。
(三)教材
柯达伊坚信,幼儿音乐教材的来源有三: 1.儿童生活中的游戏,童谣,圣歌 2.民间音乐
3.经典的创作音乐,即由著名作曲家创作的音乐
柯达伊认为,童谣和民间音乐既简单又富有表情,与创作歌曲相比,更适合儿童学习,这是因为童谣和民间音乐来源于儿童的实际生活。教学要求选择的民间音乐语言要简单,为学龄前儿童所熟悉。此外,柯达伊认为人民的音乐和作曲家创作的音乐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他相信,只有人们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热爱自己民族的音乐,才能真正喜爱那些经典的创作音乐。
(四)柯达伊的教育哲学
音乐应该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和数学、语言并列的一门基础学科,任何全面的教育都离不开音乐的教育,这是柯达伊想来提倡的教学理念。就像掌握一门语言一样,几乎人人都可以掌握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是学校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音乐所具有的愉悦身心的功能,使得音乐教育成为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柯达伊认为,对于幼儿来说,乐器教学不但不是必需的,而且不利于音乐的教学。嗓音是儿童最好的乐器。
柯达伊认为,出生前九个月就可以开始音乐教育,这无疑给一些学校敲响了警钟,因为这些学校到小学阶段都还没有给学生提供正规的音乐教育,由不懂音乐的教师来管理学生,一直到初中阶段才开始开设音乐课程。他还坚持,教材的好坏对于教学时及其重要的,只有民间音乐和经典的创作音乐才有助于儿童的学习。只有受过良好教育的音乐专业工作者才可以教音乐,教师必须从最复杂的层面上去理解音乐。另外,柯达伊的教学法中提倡每天都上音乐课,而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尤其是数学成绩,这似乎证实了桑代克的理论,学科之间存在着共性,往往是相互影响的。柯达伊教学法的基本原则:音乐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和语文、数学及社会科学同样重要。
柯达伊的教学法给了我很多启示,对于如何发展音乐教育我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1.首先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
2.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教他们喜爱的音乐 3.选择恰当的教材,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4.重视音乐教育,音乐教育从幼儿期就要进行,并将音乐课作为一门基础课程。5.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让儿童亲身参与到音乐中去体验音乐。以上就是我对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的一些浅薄的理解,我们还需要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第二篇: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启示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元素性的音乐教育
奥尔夫编写的音乐教材采用的是最原本的、最朴实的音乐素材,如用简易、不断反复的固定节奏,用易唱的五声音阶旋律,用最常用的大、小调式,用短小的回旋曲式„„他用这些最基本的音乐表现要素来表达人类最本原的思想情感。他认为,表达得越具有本原性、单纯性,效果就越直接、越强烈。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主体性的音乐教育
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因此,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着想,使他们乐意参加音乐活动,能够成为积极的和有一定水平的音乐欣赏者,能够从音乐中享受到乐趣。同时,也必须为今后要从事音乐艺术的孩子打好基础。奥尔夫说:“我想到的不是有特殊才能的儿童教学,而是最广泛基础上的教学,哪怕是中等的和才能较差的儿童也能参加。”因此,他主张在轻松、愉悦、民主的氛围中,在师生、儿童之间平等对话和交流中,共同建构音乐教学活动。如:在校门外空地上上课。教师爬到树上吹笛子,孩子在地面上围着树干敲打乐器、唱歌、跳舞。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是综合性的音乐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观认为:对于处在个体发展原始(初级)阶段的儿童来说,获得全面、完整的综合性审美体验是十分重要的。从艺术的本原上看,音乐、舞蹈、语言本来就是连为一体不能分割的。儿童从事音乐学习行为实际上就是人类原始艺术活动的一种再现,儿童音乐教学活动不能局限于音乐范围之内。在综合性艺术观的指导下,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组合了大量的自由吟诵、即兴舞蹈、歌唱、奏乐等艺术实践活动。可以说,音乐、舞蹈、语言及创作、表演、欣赏等艺术实践活动的一体化综合性教学已经成为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体系的“注册商标”。
四、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创造性的音乐教育
正如一切原始形态的艺术活动都带有自发性、创造性一样,奥尔夫倡导的音乐教育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创造。正如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思想所确认的:音乐是一种必须由人们自己创造的音乐,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合奏者参加到音乐中去。奥尔夫还明确指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因此,仔细观察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就会发现:创造,尤其是即兴创造在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中占有很大比例。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它对幼儿音乐教育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一、音乐教育应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奥尔夫认为“教育应该顺应儿童天性”、“儿童是音乐活动的源头,一切音乐活动均产生于儿童的内在需要”。因此,儿童音乐教育内容的建构应充分尊重儿童,促进儿童个性的自主发展,必须研究和了解儿童的兴趣与需要,将贴近儿童生活的素材和内容纳入到儿童音乐教育活动中去。例如,奥尔夫就将布谷鸟叫的下行三度作为旋律学习的起点,儿童的名字、儿歌、童谣以及花草树木等作为词的起点。这些素材符合儿童学习音乐的自然天性,是儿童容易进入的天地。
二、音乐教育应整合多种艺术形式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中,儿童不仅唱歌识谱、演奏乐器,而且还自由朗诵、即兴舞蹈、歌唱、奏乐。这种歌、舞、乐三位一体与创作、表演、欣赏三位一体的综合教学形式符合人类生活的原始性、原本性,同时也符合个体发展处于初始状态的儿童的音乐学习的天性。它为儿童创造了获得全面、丰富、综合的审美体验的机会。因此,我们在音乐教育中应避免人为地割裂各种艺术形式,应合理整合各种艺术形式,发挥它们的综合效应。儿童的音乐教育活动本身就是综合的活动,只有将课程内容、形式、方法等综合起来,才能促进儿童健全的审美心理的建构,使其成为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三、音乐教育应注重发挥儿童的创造性
奥尔夫教育体系中的创作活动主要表现为即兴创作。他认为,即兴是最古老、最自然的创作形式,是人生而具有的,是情感表现的最直接形式。在即兴创作过程中,儿童面对挑战,内心充满创作欲望,能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创作中去,进而唤出他们潜在的创作能力。因此,我们在音乐教育中应尽量避免“技能化”倾向,注意激发儿童音乐创作的兴趣和欲望。让儿童充分体验音乐的魅力,在体验的基础上,鼓励儿童运用多种形式将自己的音乐理解表现出来,突破传统模仿式教学的弊端,真正发挥儿童的探索性和创造性。
第三篇:奥尔夫和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的启示意义
奥尔夫和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的启示意义
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强调儿童是音乐教育的主体,注重培养儿童的音乐创造力;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的原则是继承发展民族音乐文化,让音乐属于每个人,而且重视儿童早期音乐教育。在目前我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中,吸收他们的理论和方法,应具有积极的作用。
如何使孩千们在儿童时期就能接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一直是教育理论
界关注的焦点。改革开放以来,国外一些音乐教育思想和方法先后传人国内,例如德国的奥尔夫教育体系、匈牙利的柯达伊教育体系、瑞士的达尔克罗兹 体态律动学、日本的铃木教学法、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法等,对音乐教育产生 了很大影响。本文尝试对萁中有代表性的奥尔夫教育体系和和I达伊教育体系 进行分析,并指出其启示意义。若一首乐曲含有某一种情绪的象征,作者将之融汇于音乐中那些抒发情绪的声音 中,那这音乐便能成为好的音乐。可是若音乐只能局限于语言的层而,那它就不是有音乐感的;若音乐的教导只给学生一个印象或将某些情绪象征地用了一些形容情绪的符号来代替,那么这个教导也是没有音乐感的。
音乐不可以说是一种语言,它不是一种非文字的言语,例如数字、音乐符号或身体语言等等。它也不是一种“没有定义的语言’,音乐好像是一种“不合格的语言”,就像我们不懂得如何运用文字去表达清楚的意思,T是要表达的东西便显得十分含糊,但事实上,音乐及其他艺术都不是含糊的,它们是精确地做着它们应做的事情。
②音乐是否是自我表达的一种媒介
常听到有关对音乐与情绪关系的见解,即音乐乃是一种“情绪(或感情)的 表达”。若真要有效的表达情绪或自我表达,那人的行为必须是可看到的,是公开的,与当时所要表达的情绪有紧密的关系。如快乐时的大叫大跳,镇静时的颇抖,害怕时的惊叫,悲哀时的硬咽。这些全都是有效的表达情绪的方法,也就是我们拥有的真正“情绪的语言”。每一种身体的动作都是一种情绪表达的象征,这些情绪言语是自然流露,完全自觉不受某种特定形式的控制,不需要某特定艺术形式的限制。若一个人的行为是受过多次的排练,有着自我意识,受着某种形式的限制,我们会强烈的怀疑这些情绪的表达是否真诚。若一个艺术家只是将在创作时某些特定的情绪表达在作品中,他的艺术作品肯定是没有艺术性的,因为这部作品没有由艺术之特质组织起来,一个自然的行为没有任何艺术性的特质,它是自我表达的,而对情绪特制的创作就需要一个“加工”的过程。这包括r对思想的控制,与情绪的单纯流露有着相反的方向,因为情绪的发放是将之完全释放出去,如一声啼哭。可是无论是创造性的作曲家或演奏家,若他太多地进行个人的自我表达,那便很容易失去音乐卜的恰当表达。例如一位歌唱家演唱一首感人的歌曲,当他在完全表达自己的情绪时,突然泪如泉涌,音乐表达就会无法继续,虽然许多人也会被他当时的情绪所感动,但却无法继续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苏珊·朗格(susannrianger)在《艺术的问题》(1957)一书中曾讲到,“艺术家在作品中描绘一种悲惨的情感,无须是在个人的悲哀情况下创作出来的’,事实上,也没有许多人能在此情况卜创作,因为他的脑海里已被各种困扰支配着,而自我表达也无须创作出来或显示给人看,若观众真的盼望观看艺术家真情的流露,也许看一个因肚饿而啼哭的婴儿更为真实,可是却没有人如此做。
若音乐真的是音乐家或演奏家在当时的自我感情抒发,我们现有的音乐教育课程与之毫不相千,那我们为什么要学弹奏音阶,学怎样分辨附点节奏及连音,学习转调及奏鸣曲式等?这一切的东西都与自然的感情流露毫无关系。若音乐真的是自我感情的表达,那么任何人在任何时刻都会表达。那么为何我们还要对音乐教育那么重视?其实这是我们对艺术的误解,即把它作为感情的抒发而以为它与真正的知识价值无关。若艺术教育工作者也抱有这种错误态度,就损害了艺术教育最基本的存在价值,而实际上艺术是可以超越“情绪发泄”的。
二、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面向儿童、面向元素性的音乐的教育有一定交叉联系,但更多的是补充。匈牙利作曲家、民族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柯达伊-A尔坦的音乐教育原则,就是继承.发展民族音乐文化传统,让音乐属于每个人,成为每个匈牙和人都能理解的语言。柯达伊抱着要使音乐属于全体人民的理想.投身于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事业中。柯达伊意识到,青少年被引向音乐下的颓废堕落甚至比成为音乐上的文盲更糟糕,他认为,音乐不是少数人的享受,它是A的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高度重视儿童形成性格时期的音乐教育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从整体上足建立任儿童早期音乐教育基础上的。儿童在这一时期体验、获得的东西,培养形成的良好趣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2.以优秀民间音乐和创作歌曲的演唱(主要是合唱)为基础 柯达伊在儿童音乐教育改革之初,就提出优秀民间音乐应成为幼儿园的主要音乐材料。柯达伊认为,小孩于唱歌和说话一样自然,通过这一人人都能进行的切实可行的、容易奏效的活动,使每个人的歌唱更臻于完善,可以使音乐更深入人心。柯达伊还认为,合唱可以培养圳练多声部听觉。存匈牙利普通中小学音乐救育中合唱是必修课。
3.在音乐教学巾使用首调唱名体系“首调唱名法”使旨阶调式中的每个声音都有了-个名字,在唱出唱名时也就确定了它在调式里的作用。采用这种教学手段,调式感强,相对音也易唱准,即兴伴奏便利,移调方便。
4.以游戏和儿歌为手段,以真正的民间音乐和优秀创作占乐为基础教材。柯达伊认为:“只有最好的才是最适合儿童的”。在柯达伊看来,除符台这一原则的传统民间音乐外,适合于学校教育的作品应该是具有匈牙利风格特色的音乐。柯达伊作为一个热情的民旗主义者,认识到建立民族音乐中心地位的必要性。在学校运用民族和民间歌曲作为音乐教材进行音乐教学,通过这种方法发展个人的音乐能力,开辟建立民族音乐中心的大道。
5.重视音乐教师的选择,注重学校的救育作用
柯达伊曾说:“一个歌唱教师要比一个歌剧指挥重要得多。因为,一个蹩脚的指挥只能令听众失望,但是,一个糟糕的教师会在整整三十年内将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统统扼杀掉。”这句话突出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两种教育体系的启示 在今天,素质教育巳成为潦人人心的教育理念,以上两种教育体系对我们进行音乐教育改革,提高音乐教育水平有狠多借鉴启示意义。
1.改革教育观念,强调“素质重于知识”。就是主张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奠定学生人生道路的素质基础。奥尔走音乐教育正是从人的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出发,强调音乐应该属于每一个人,他有一句格言反复被人运用:。音乐教育悬人的教育”,即音乐教育康墨糖对所有的受教育者,发掘和培养学生昀音乐潜能,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和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奥尔夫把丰富的音乐教育内容融合任简单的节奏、和声、和弦等音乐要素中,让学生在音乐的整体结构中感受音乐,这种态度和方法有助于改变传统的方法和观念。
2.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存任着把组成音乐的诸要素或其相关学科相分离的错误教学理念,如把歌词、舞蹈、乐器等彼此剥离,进行教学;还有在教学中先学和声,再学复调等。这种机械的教学片法阻碍了音乐教育的发展。住奥尔天音乐教育体系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首先把语言、动作、舞蹈结合进行教学,对于相关学科,奥尔大致力于重建茛问的天然联系,冉结台儿童的牛活体验,阔动和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儿童的唱、奏、薪蹈都是建立存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3.我国现有音乐教材,重视欧洲音乐体系,缺乏对我国民族民问旨乐的学习和介绍。在这一点上,柯达伊对民族昔乐文化传统的发扬精神,当足我们的楷模。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民族民间音乐十分丰富.使学生了解和学习这些民族民间音乐,蛮际上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4.柯达伊音乐体系以演哨(主要是合唱)为基础,由十匈牙利当时经济条件不允许,要使每个学牛部学器乐演奏是不可能的,只仃通过声乐为人民创造接近音乐的机会。我囤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虽然学习器乐的莅子越来越多,但没有条件耍乐器的家庭还很多,尤其广大农村。抓好演唱教学,仍是普及音乐教肯的主要道路。
第四篇:浅析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浅析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教育学部09级学前教育专业 姓名:赵玉婷 ***
摘要:在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是其中的一部分.我国《幼儿教育纲要》指出:教育者根据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通过一些手段和方法,在受教育的儿童和教育者的共同活动中,对儿童施加各种有益的影响, 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儿童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主动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 幼儿; 全面发展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幼儿音乐教育必须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科学规律
幼儿音乐教育必须以幼儿发展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基本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工作,违反这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教育工作或事倍功半,或收效甚微,甚至给幼儿带来心理、生理上的损伤。譬如:同样一首歌曲,一位音乐技能技巧纯熟,熟悉幼儿年龄特点,按照正确的教育原则、方法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老师,会教得又快又好;反之一位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老师,就教不到点子上,自己干着急,幼儿学不会。
(二)、通过对音乐艺术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向幼儿进行教育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是通过音乐作品给人以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这样一条音乐艺术途径,来完成它的教育。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包括旋律美、节奏美、和声美和演唱演奏中的音色美。儿童音乐作品以反映儿童生活中富有情趣的、积极向上的、健康活泼的思想情绪为主,同时表现出这些思想情绪背后所隐藏的称颂、赞扬、关心、同情、鼓舞、帮助等鲜明的态度。音乐艺术不是靠直接的说理,而是以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激励人的感情,给人以启示,发挥其感染教育作用,使人领悟其教育内涵。譬如:教儿童学唱《一分钱》,歌曲的教育意义是进行拾金不昧的品德教育,但是歌曲中没有直接说出拾金不昧的词句,而是以富有天真纯朴的儿童语气、音调的旋律、愉快的情绪,唱出了小朋友把拾到的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警察叔叔拿着钱对他点头赞扬的具体情节,塑造了这样一个生动感人的节术形象,给儿童以启示,使他们领悟到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能要,把拾到的东西,即使是最少的钱--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是对的,是一件令人愉快的好事。这样的激励情感的教育作用,往往比直接说教更能深入人心。在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进行思想意识、情绪体验、品德行为等方面的教育,还是进行知识技能、认识理解方面的教育,都需要通过审美感受的途径来进行。
(三)、寓教于乐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的又一特点
音乐艺术有娱乐性特点,这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利用音乐的娱乐性特点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学得愉快,学有所得。引导幼儿在愉快活泼的、富有艺术特点的教育活动中受教育,把教育寓于欢乐的音乐活动之中,以“乐”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以促进幼儿性格活泼开朗,身心健康,精神满足,德、智、体、美等方面同时受到教育。
(四)、音乐教育的影响产生于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
音乐教育是在儿童愉快的音乐活动中进行的,它的教育影响往往不像语言说教表述得那样直截了当,而是像春雨点点滴滴渗透到儿童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而音乐艺术教育作用于人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比说教更有说服力,更深刻,更持久。
二、音乐教育在幼儿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爱因斯坦把童年时代的音乐教育看成是他一生事业成就的基础,而成就 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人具有全面优秀的精神品格。那么,音乐教育对幼儿全面深刻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陶冶性情,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热爱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幼儿满怀好奇和探究的心理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睁开眼睛就要寻觅鲜艳、明快的色彩,看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竖起耳朵就要倾听母亲的声音和环境中丰富多变的音响。美丽鲜艳的色彩与图案可以满足儿童视觉的需要,而优美动听、欢快活泼的音乐便是满足他们听觉需要的最好刺激。儿童终日生活在想象的世界里,一块积木、一堆沙土、一个小动物等,这些简单的物品都能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想象天地。同样,生动形象、富有表情的音乐旋律与节奏,尤其是一些描述性的、模拟性的发挥儿童想象力的好材料,他们可以从音乐中领略到大自然的流水淙淙、鸟语花香、野蜂飞舞、万马奔腾等美妙动人的场景。
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儿童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他们还难以用言语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而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感情描写正抒发了儿童的内心感受,所以儿童发自内心地喜欢音乐,以至于常常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手舞足蹈。
正是音乐,可以陶冶儿童的情感,保持和发展了儿童的想象力并激发他们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二)、寓教于乐,与德育相互渗透
音乐教育对儿童德育的发展是不言而喻的。任何思想品德教育如
果没有情感的基础,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而音乐教育正可以德育培育良好的情感基础。音乐在实现其思想教育的作用时,并不靠强制的方式,它依靠的是优美动听的音乐本身,潜移默化地产生作用。古代思想家荀子在<乐论>中说:夫声乐之入人深,其移风易俗.帮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可见,他充分认识到了音乐的教育作用以及以乐感人的教育方式。例如《一分钱》这首儿童歌曲,以一个儿童的口吻,叙述了他把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的经过,全曲天真活泼充满稚气,毫无说教的味道,非常自觉地赞扬拾金不昧的美德。
大多数音乐活动都是集体活动,无论是音乐游戏、器乐合奏、还是合唱,都能培育人的集体主义精神,遵守纪律的习惯,以及形成人与人紧密合作的良好道德。国外许多学者已经开始把音乐活动当成培养新一代社会道德规范的早期教育行为来研究,并在教育中给予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启迪智慧,与智育相辅相成音乐教育能促进智育的发展,这一点不仅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气重
视,还逐步形成了社会的共识。增加智力投资,加强儿童的早期音乐教育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家庭为孩子购买乐器,请家庭教师。大量事实说明,正确的音乐教育对儿童智力的发展确实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们知道智力是人认识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事物的能力。从智力的结构角度来看,智力包括感知、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智力的物质基础是人的大脑。科学研究表明,音乐活动不仅依赖于大脑皮质的分析机制,它还依赖于那些主管感受与动机的皮质的分析机制,它还依赖于那些主管感受与动机的次皮质结构而这些结构对人智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儿童对音乐具有敏锐感觉,对提高儿童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让初生婴儿在哺乳、活动或睡眠时听一些优美、愉快的音乐,可以使婴儿的朦胧期缩短,学语期提前。
科学家贝弗里奇说:“音乐有助于直觉……在感情上,音乐带给人的的快感,近似于创造思维活动带给人的快感,而适当的音乐能帮助造成适合于创造性思维的情绪”。爱因斯坦每当研究问题遇到困难时,就把自己关起来演奏音乐,他常在音乐中重新获得灵感。这原因正是音乐使他的思路从逻辑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重新获得创造力。所以他说:“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思维过程。”正因为如此,许多成功的科学家都与音乐有不解之缘,爱因斯坦拉小提琴,普朗克擅长演奏钢琴,玻尔兹曼有很高的音乐欣赏能力,耗散结构理论的创始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普里高津,一般进化论的创始人、美国系统哲学家拉兹洛早年都是钢琴家。
(四)、以美促健,与体育相得益彰
优美的音乐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可以医治人的疾病,正为因为此,音乐治疗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正在全世界人蓬勃发展。事实上,在人类的音乐发展史中,音乐始终与人体的运动分不开的。古人云:诗、乐、舞三位一体,正是指这一状态。许多作曲家都强调音乐与身体或手势语言之间的密切联系,他们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音乐本身最好还是被看成一种延伸了的手势、一种由身体所执行的运动或方向。著名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甚至认为音乐必须被看见,这样才能得到恰当的吸收.他认为一个人在听音乐时必须看演奏者演奏。确实,听音乐会的录音要比亲临现场观看演出给人心灵的震撼差得多。幼儿当然会把音乐运动与身体运动自然而然地联系起来,他们觉得如不伴以某种身体运动是唱不出歌来的。奥地利的音乐教育家提出具有体态律动配合的音乐教学法,体现了音乐与运动的密切联系。他认为:“音乐的学习应该从有关运动的经验开始”。音乐益于身心健康,这一功能,与体育的根本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从特征上说,音乐发源于人内在的情感运动,而体育表现为人外在的身体运动,音乐发展人健康的情感能力,而体育锻炼人强健的体魄,它们从不同方面促进人身心的健康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音乐与体育呈现出日益紧
密结合的趋向。例如,现在许多运动项目:自由体操、花样滑冰和游泳等已经与音乐完美结合,儿童体广播操更是离不开音乐。
三、如何在实践中使用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
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却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基于这一思考,我设计了小步递进的“阶梯”,提出合适的要求,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如我设计了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系列节奏游戏:听着小铃和拍拍手(即模仿小铃节奏拍手)。大鼓和小铃(即以跺脚方式模仿大鼓节奏,以拍手方式模仿小铃节奏)。机器人(即听辨钢琴的低音区和高音区,并分别用跺脚和拍手表示)。小手小脚(即根据图谱上的小手、小脚标志,随音乐用小手、小脚表现相应的节奏)。这组游戏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目的是让幼儿轻松自然地走进音乐活动,在难度不高的艺术表现中体验成功。
另外,在音乐活动中,我尽可能给每个幼儿当领头人的机会,如让幼儿担任指挥、领唱、领奏等,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树立自信心。
(二)、注重幼儿的探索发展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能激发智慧潜力,培养内在动机,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以及记忆的保持。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与忍耐性较差,不能长时间在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探索,因此我们应有目的创设环境,以激发其探究内驱力。如在幼儿认识切分节奏(|XXX|XXX|)的过程中,我引导幼儿按以下步骤积极探索:组织幼儿做“拉绳”及“划龙船”游戏,寻找|XXX|的感觉,表现“加油呀”处的语言节奏。引导幼儿寻找周围是否有这样的节奏。如妈妈牙疼时边捂着脸,边说“|喔唷哇|喔唷哇|”老爷爷拔萝卜时“|哎唷嗬|哎唷嗬|”地用力等。此外,我还让幼儿敲击装有不同水量瓶子、碗或盒,使其感受到声音是有高低区别的;让幼儿在“小动物找家”游戏中听辨MI、SOL、LA的音高,获得良好的音准感。
(三)、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去表现美、创造美。如用作画形式表示MI、SOL、LA的音高时,有的幼儿画了一台电视机,其中天线是LA,开关是SOL,机脚是MI;有的幼儿画了一条吐泡泡的小金鱼,小泡泡是MI,中泡泡是SOL,大泡泡是LA,它们唱着356356|356356|的歌……面对这些稚拙的创造,我都予以肯定、鼓励,并引导他们当众表现。在此基础上,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的环境,由浅入深地引导创造,展示自己的才能。从改编歌词、敲奏简单乐句开始,发展到为图片故事配音乐、创作乐曲、编动作等,激励幼儿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努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孙慧.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J].中国教育文摘2009(2)
[2] 音乐教育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意义[J].张蕴 学前教育研究2010(5)
第五篇:浅析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浅析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内容摘要:音乐活动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赋予了幼儿更多实践和创造的机会,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给幼儿的自由表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本文通过阐述音乐教育在幼儿基础教育中的影响,论证了音乐教育在幼儿德、智、体全面发展中所具有的举足轻重作用,提醒人们重视音乐教育,善待孩子们的音乐天赋和对大自然美好情感的呵护。
关键词:幼儿 音乐教育 健康心理 情感
幼儿的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部分,作为一种区别于其他教育的形式,对于提高幼儿整体的心理发展水平,使幼儿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信心,良好的性格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来说有着独特的意义。许多研究表明,音乐具有改变情绪和情感的效果。因此,应该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利用音乐来塑造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用音乐来建构健康的人格,为幼儿的身心和谐和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一、在音乐教育中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学前期正是个人情感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在这一时期中,幼儿的社会交往范围不断扩大;情感体验日趋丰富和复杂。幼儿如果有机会接触各种富有情感性的音乐作品,参加各种音乐活动,他们的情感就会逐步变得丰富起来。
1、在愉悦的音乐氛围中陶冶幼儿的情感。
陈鹤琴先生认为:“音乐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种抒发情感的活动,音乐是儿童生活的中的灵魂。”我们可以将音乐渗透进幼儿的生活当中,这不仅可以调剂幼儿日常生活,还可以给他们提供获取快乐的源泉。一切都从细微入手,如早上入园时,伴随着一首首活泼欢快的歌曲,孩子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快乐地向老师,同伴们问好,开始一天的美好生活;在幼儿的进餐时,为他们播放一些舒缓、优美的钢琴曲,让幼儿在宁静的氛围中保持心情舒畅,提高进食的效果;在饭后散步,让孩子哼唱安静、舒缓的歌曲,帮助他们慢慢进入到午睡的状态。由此可见,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在促进与保护幼儿的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2、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
古代西方哲学家柏拉图认为: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亚里士多德也认为音乐有着净化、教育、精神享受等作用。我认为好的音乐要能够通过其作品本身所传达出来的精神、所表现出来的美和蕴含的感情,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激励人的情感,使人获得美的感受和情感体验,发展思维能力,得到“情”和“理”融为一体的认知教育。(1)教学的内容适宜幼儿。
音乐不以说教方式来传播,更多的是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润。譬如,幼儿对事物的是非美丑的认知教育,通过艺术生动形象的、激励情感的获得审美感受并达到理性认识的认知教育,就比单纯的说教要深刻有力的多。如歌曲《迷路的小花鸭》,旋律优美、内容生动,在简短的的几句歌词中包含了一个极富童趣、寓意深刻的小故事。三段歌词描绘了几种不同的情绪,第一段描述的是小花鸭迷路后伤心的情绪,第二、第三段则描述了小朋友送小花鸭回家、小花鸭回到妈妈怀抱的过程,情绪转为活泼欢快。内容的浅显生动和音乐不同情绪的表达,运用多媒体和情境表演的手段,充分让幼儿感受和欣赏音乐,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及同情、关心他人的情感和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在这个活动中,在教师设计的情境中,幼儿们轮流扮演了的小花鸭和小朋友,通过替换角色去体验不同的感觉,并培养敏锐的观察力。(2)教学的方式灵活多变。
幼儿园音乐活动以其生动活泼的内容、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着幼儿的热情参与,发展着幼儿的个性和能力,所以在音乐活动中,我们结合唱歌、表演、游戏、律动等方式,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如学《小海军》时,我通过动作来表现解放军的威武和神勇,帮助幼儿产生联想来理解动作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动作,通过音乐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歌舞活动带有视听效果,比较符合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同时也满足了幼儿好动、好模仿的需求。歌舞活动让幼儿有了最初的音乐活动的成功体验,它使音乐变得具体形象,是幼儿表达与宣泄的方法之一。在歌舞活动中,幼儿听、唱、舞的能力得到发展;在歌舞活动中,幼儿掌握了基本的走进音乐的方法。这些能力的发展,促进了幼儿音乐兴趣的产生,并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除此以外,教师教唱歌曲时可以采用恰当的教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各种形式向幼儿讲解歌曲的内容,使幼儿理解歌曲的性质,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感情。也可以在教唱歌曲时,可以把歌曲内容编成幼儿爱听的故事或结合图画,如:《小兔和狼》、《数鸭子》等歌词形象,口语性强,可以让孩子边唱边表演,边唱边学习,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3)与其它领域相结合。
艺术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五大领域之一,在不同领域的交叉和融合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是其他领域都不能比拟的;而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之基础构件,又在艺术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特殊意义。通过整合,音乐活动和其它领域的活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如在大班艺术综合活动中《胖胖熊和小老鼠》,是一节课将文学作品与打击乐演奏融合在了一起的综合活动。它不同于传统的语言活动,从文学作品中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从而提高语言发展能力,也不同于传统的节奏乐活动,为一首特色鲜明的乐曲编配伴奏,而是通过欣赏理解文学作品培养幼儿的打击乐演奏技能以及发展幼儿的节奏感,使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故事里潜移默化的探索各种声音,从中感知节奏美、表现节奏美、培养节奏感。再如,在健康活动《猫捉老鼠》的活动中,孩子面对“高山”、“河流”、“独木桥”等一道道关卡,纷纷面露惧色,不断地对老师说:“老师,我害怕。”但是当《黑猫警长》那雄壮、有利的音乐声响起,孩子们都纷纷化身为勇敢的“黑猫警长”,不怕险阻,跟随这音乐节奏翻山越岭,追打坏蛋。所以说,音乐的作用很大,它就像一种良药,而不再是单纯的背景,它是鼓励孩子坚强、勇敢的催化剂。
二、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自卑的幼儿总是不相信自己,认为事事不如人,体验成功对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幼儿由此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作积极的评价。音乐作为最具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与幼儿平等、民主相和谐的环境、氛围,才能使幼儿很快的进入音乐,把自己的理解、感受用音乐表现出来。激发幼儿情趣,才能使他们敢于尝试、乐于尝试,使音乐活动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例如:当孩子大胆唱出第一句歌词,做出第一个动作时,老师赞许的目光、鼓励的微笑、肯定的口吻(如“你真行”、“好样的”“你的动作真好看”之类)等积极性评价都能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又如在音乐游戏中,安排的一名怕羞的孩子扮演“鸡妈妈”一角色,在一片掌声中,她表演得特别好,她对自己的表现也很高兴。从此,总是找机会让她多在集体面前表演,现在她终于能大胆、主动地表现自己了。又如:组织幼儿进行歌词创编的活动时,刚开始,谁也不敢吭声,老师一番鼓励的话后“老师知道你们一定行的”,幼儿便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而当孩子们成功地创编或改编歌词时,他们就会产生一股成就感,觉得自己已经成为一个小小的“音乐家”了。通过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如领唱、领奏、当小指挥、小鼓手,使那些胆怯、自卑的幼儿在音乐舞台上找到自信,变得勇敢、自信、坚强,敢于表现自我,形成自尊、自立的性格。
生活中每个人的成长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自信往往能使人获得成功,勇敢地面对挫折。在音乐活动中能使幼儿得到成功的体验,并乐于参与各种探索的活动,从而促进幼儿形成完美和平衡的人格。
三、在音乐教育中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幼儿期是社会交往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个阶段中幼儿习得的社会交往能力对其一生的社会适应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音乐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满足人的交往需要。成人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的音乐交往,可以幼儿提供大量人际交往的机会和经验。
1、韵律活动中的合作协调能力。
韵律活动中的合作协调主要是指运用动作与人配合、沟通、共享空间。构成韵律活动中合作协调能力的基础主要是:动作关系的判断,协调能力,情感关系的判断调节能力;空间关系的判断调节能力。如在韵律活动“三只熊”中,教师可以要求幼儿用肢体语言去表现音乐中的缓慢、轻快活泼、快速热烈。乐曲第一段,可以让幼儿跟着音乐学大熊走路,要求边走边友好地向朋友打招呼,表现出与他人相互点头、微笑、招手,做出亲热交谈的样子。幼儿跟着熊跳舞时,自由选择伙伴,两人一对,做出各种不同的配合方式。在跳音的部分,要求幼儿用自己的手、肩膀、腿、屁股等部位轻轻碰伙伴三下。在这种无声的交流、合作过程中,幼儿体验到了用表情、动作、姿态与人交流的方法和乐趣。幼儿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可以获得更多的合作表演“三只熊”的经验。因此,他们的合作协调的意识越来越明确,合作协调的技能也越来越复杂了。他们能够主动追求和同伴一起律动的乐趣。
2、音乐游戏中的合作协调能力。
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音乐游戏是培养幼儿合作的最好手段。音乐游戏具有合作性、规则性、创造性的游戏,由于它的特性幼儿间的合作是完成音乐游戏的前提,怎样调动幼儿合作的积极性进行音乐游戏?教师选择游戏是很重要的,对于小班幼儿一对一的合作意识不强,我们尽量选择集体性合作的游戏,如:游戏《小老鼠上灯台》、《小朋友散步》、《碰一碰》等;在这类游戏中,游戏情节简单、角色单一,大部分游戏时间是幼儿集体合作,听着不同的音乐做着不同的动作,内向、胆小的幼儿也会在活波、大方的幼儿带领下同样可以感受游戏的快乐,他们逐渐感受到大家一起玩的感觉真好,这就是初步的合作意识形态的出现。到了中、大班孩子表现音乐的能力会逐步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有的幼儿显现出较强的表现能力,这类幼儿他们对于“一窝蜂”的游戏形式不感兴趣,他们需要有层次的游戏,有主角和配角的游戏,来满足自己的表现欲望。如:中班游戏《熊和石头人》、《找小猫》大班游戏《小老鼠和啤酒桶》、《狮王进行曲》、《戴眼睛的苯老狼》等。这些游戏主角和配角很明显,主角(熊、猫妈妈、狮王、苯老狼)需要有一定表演能力而且音乐感较强的幼儿来表现,虽然有了主角的精彩表演,但是没有配角的配合音乐游戏不会成功,随着音乐的情节逐渐的复杂,主、配角都需要随着音乐的情节来表演游戏,从而达到游戏的合作成功,体验游戏的愉悦。
3、合唱活动中的合作协调能力。
合唱是集体合作的简单形式。合唱中,每个幼儿都要适当控制自己的声音使之与集体的声音协调才能使整体的歌声悦耳动听。当有了一定合唱基础后,就出现了领唱、轮唱、小指挥等个体与集体之间合作的比较复杂的演唱形式。这样的演唱形式使幼儿的合作能力又提升了一步。在合作合唱的基础上,通过互相倾听歌声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幼儿感受到什么声音是优美的,什么样的声音才是和谐的,最后达成共识。因此,进行合唱活动时,应兼顾个体性和集体性的特征,把个别化学习与人际互动有机融合在一起,让每个幼儿在反复的演唱体验中学会如何与他人、与集体融合,包括声音的融合、速度的融合、情感的融合,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四、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发展幼儿的秩序感
音乐活动是一种有秩序的社会活动,它要求参加者学会按照一定规则来活动,同时也要求参加者明确认识并自觉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音乐教育中的秩序表现为:学会遵守音乐活动的常规;初步养成对作品负责、对观众负责,对乐器、道具和其他有关设备负责,对活动场地负责的基本观念和行为习惯等等。如在音乐游戏中,如果游戏者不遵守规则,就会影响游戏的进行。例如《谁是小熊》、《丢手绢》这些游戏就需要数目相对稳定的人数和听音乐指令做动作,如果游戏者不按规则闭上眼睛或指令未发出就过早抢占位置,就会影响游戏的顺利进行,使游戏失去趣味性。这些游戏的违规者就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而音乐游戏的趣味性又使得幼儿能愉快地心甘情愿地去顺从游戏的规则和要求而加强对自己的约束,并且在游戏过程中会得到其他幼儿的提醒和督促,从而使其有效地矫正自己的行为遵守规则,养成遵守规则进行游戏的良好习惯。
幼儿时期的音乐教育并不是把每个幼儿都培养成艺术家,而是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让幼儿全方位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他将来适应社会及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卓娅编著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3、邵瑞珍主编 《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