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英语]关于导学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整理格式
关于征集“多彩课堂文化”建设有关材料的通知
附件1: “导学案”的基本要素
课题名称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自学指导
知识小结
当堂检测
作业设计
附件2: “基于标准的教学”教学设计格式
课题名称: 学习内容 : 课程标准相关陈述: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评价设计:
学习活动:(要写出每个环节的设计意图)作业设计:
附件3:
课堂实录基本格式
课题名称: 学习内容 :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学习活动: 课后反思: 课后点评: 说明: 1.学习目标:目标的制定要具体、明确、可操作、可评价,要按照细化目标的要求规范叙写。
2.评价设计:评价的手段和工具要能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即评价任务的设计在内容、认知要求以及评价方法上和学习目标是相匹配的。
3.课堂实录:以文字材料呈现,字数应在
3000字以内。
第二篇:导学案教学设计
六步导学案教学设计
——菱形
教材分析:菱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教材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衣帽架引出菱形,并给出定义。图文结合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然后利用折纸、观察及推理的方法得出菱形特有的性质,再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得出菱形的判别方法,体现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生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之后来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了学习特殊四边形的方法,知道怎么去学习菱形,也明白了应该从概念、性质及判定三方面去研究菱形。学生在前面学习数学中已经历了很多合作、交流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能力,相信学生一定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了解菱形的定义;
(2)在探究过程中,了解菱形的性质及判定.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判别条件的过程,在操作活动和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主动探究习惯和初步的审美意识,进一步了解和体会说理的基本方法;
(2)了解菱形的现实应用和常用判别条件.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在操作活动过程中,加深师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学习过程中,来体会菱形的图形美和内在美.
教学重点:菱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菱形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自主感悟
1.回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
2.以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为旋转中心,将其旋转,可得到与原三角形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将两个三角形拼在一起,你能得到什么图形?
3.观察课本第108页衣帽架的图片,在将它拉伸和压缩的过程中,形成了什么图形?
二、合作探究
[1]根据图片中所反映出的图形的特点,请学生尝试给菱形下定义。
(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画一个菱形,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在菱形ABCD中,AB=A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1)图中有哪些线段是相等的?哪些角是相等的?(2)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3)两条对角线AC,BD有什么特定的位置关系?(小组讨论分析回答)
因为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除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外,还有平行四边形所没有的特殊性质:
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三、展示交流,共同归纳
从对称性上对菱形进行考察:
提问: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那么它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两条对称轴,这两条对称轴是菱形的对角线,所以两条对称轴互相垂直.)
利用对称性画菱形(或者教师呈现以下几种得到图形的方法,请学生判断得到的是什么图形。)
方法一:将一张长方形的纸横对折,再竖对折,然后沿图中的虚线剪下,打开即可。方法二:如图,两张等宽的纸条交叉重叠在一起,重叠的部分ABCD就是菱形.(如图1)
图1 图2 方法三: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在折痕上取任意长为底边,剪一个等腰三角形,然后打开即是菱形.(如图2)
能说一说按这三种方法做的理由吗?大家讨论
刚才通过折纸、剪切,得到了菱形,你能归纳一下菱形的判别方法吗? 分组讨论,然后总结: 菱形的判别方法: 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四、学以致用
[例1]如下图,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O点,AB=5,AO=2,OB=1.
(1)AC,B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2)四边形ABCD是菱形吗?为什么?
[师生共析]从图中知道:AC与BD是相交,从已知条件:AB=5,OA=2,OB=1.结合图形知道:这三条线段正好构成三角形.又由于AB=OA+OB,所以可以知道:△AOB是直角三角形,因此可以得出:AC与BD互相垂直.
由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所以由此可知: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
五、小结提升
本节课我们探讨了菱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别方法,我们来共同总结一下: 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菱形的性质:边:四条边都相等,对边分别平行
角:对角相等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的判别可以从以下两条线梳理:
在已知图形是四边形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四边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在已知图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可以从边或对角线上加强条件得到菱形。具体可用下图来表示:
六、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采用“自主感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学以致用——小结提升——教学反思”的教学模式,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通过生生互动、组间互动、师生互动,培养学生有针对性的从问题中收集、整理、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尝试、探索、思考、交流与合作中培养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理念。
第三篇:英语导学案教学基本模式
英语导学案教学基本模式
目前我区中小学英语教学低效高耗,学生学习被动,像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亦步亦趋,无所适从;学习起来感觉的确吃力,索然无味;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有的学生有放弃学习英语的念头„„针对以上这些情况,建议采取“学案导学”的教学改革:“注重学案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实践证明,此方案的实施具有实用性。
一、“学案”不同于教案,有其自身的特点。
教案是教师教学所采用的方案,课堂教学所使用的脚本,它主要体现了教师的引导过程和参与帮助的整个流程。而学案更需要体现学生的学习: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互相沟通信息的过程和具体的方法。
学案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主动学习而设计的自学方案,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易于发挥个人创造力、发扬集体协作精神,提高学习成绩;学生可以一改往日被动的局面,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学习活动,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能在适合自己的学案中逐步展露自己的优势,因材施学,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体验到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
二、英语教学中“学案”的设计与使用。
学案的设计要以学生“学”为主、教师“导”为辅,导学结合、练评促能。例如:
八年级英语(上)Unit3 Our Hobbies Topic1 I love collecting stamps Section A学案设计如下:
(一)预习要点
I、自学、试读新单词和新短语:
pleased , hobby , painting , stone , coin , act , novel ,used to do sth , be interested in II、预习对话:
1、带着以下问题阅读并讨论理解对话:
2、1> What does Maria love collecting ?
3、2> Why does Maria love collecting ?
4、3>What does Michael love collecting now ?
5、4>What did Michael use to enjoy doing ?
6、找出对话中的重点短语及句式,了解它们的用法。
III、仔细阅读对话中的句子,试着总结表示兴趣爱好的几个动词和短语的用法。
IV、调查自己的好恶,调查对话中本学习小组全体成员各自的兴趣爱好,填入表格。
(二)展示环节 I、分组回答对话中的问题,并可另提新问题让其他同学回答。II、II、在黑板上展示出自己找出的重要短语和句型,并在全班举例讲解,教师适时点拨、补充。
III、根据调查结果完成对话和2b报告。
(三)检测练习题
(略)
下面简单阐释在英语教学中如何使用此学案的方法:
1、预习引导,明确要点
教师提前编写并下发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学案,学案中要设计出:预习要点(自学新单词、新短语、新句型和新语法等)、展示环节(新词汇和新短语的解析及延伸运用,句型、语法要点的知识讲解等)、检测练习题。学生在预习时,教师要提出具体要求,对预设问题进行必要的引导。
2、自学探究,疑难研讨
学生按照学案中的预习目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将个人获得的知识信息在小组内交流整合,自主解决疑难问题。针对预习中不能自己解决的疑难问题,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负责带领本组成员共同研讨、解决。
3、导学点拨,归纳整理
教师在学生疑难研讨的同时,对每组讨论时提出的疑难问题给以适时引导点拨,学生根据小组讨论及教师指导后讨论出的结论以笔记形式进行归纳整理,对于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等知识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
4、成果展示,分层精练
学生在黑板上展示检测练习题时,要根据学生学习层次分单双号展示难易不同的题目,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展示问题的解决办法予以探究,判断评价。
5、交流点评,总结促能
对典型的问题,教师要适时点评,同时组织各小组之间派代表进行学习成果交流。教师从学生展示结果中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方法概括、总结规律、重点回顾等,使学生由表现性认识上升到深层的理性认识,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三、“学案导学”,注重“导”与“学”
学案的制订要依纲靠本,因学定教,使之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更适应师生的实际教育环境,不能“虚高”。好高骛远只能使我们的方案失去实际的价值。
1、“学案”应注重“学”
学案中的“学”在教学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几乎整个活动过程都在围绕着学生的“学”展开一系列有效的训练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英语课是充实的。因此,在设计学案时应主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本节课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发展他们那方面的能力,以及他们目前的水平与教材之间的差距,准备一些适应学生自身语言能力的活动和带有自主性的活动。注意设计的层次和梯度,让差一点的学生“吃饱”,好一点的学生“吃好”,优秀的学生“跳一跳”,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立体交叉互动创造必备的训练条件。
2、“学案”应注意“导”
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师是学生的得力助手,绝对不能越俎代庖。既然有了学案,教师在课堂上就要注意自己的角色,注意自己对时间的支配权利,这和以前有了天壤之别,不要无故干涉学生的活动,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他们远远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拙”。在课堂上,要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旦你给了他们足够的机会和时间,他们潜力的巨大会让你瞠目结舌。在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教学环节安排的合理性、教育手段的多样性、教育方法的艺术性,使我们的教学有戏剧性的境界。对学生大可不必担心,放开他们的手脚,大胆的施展自己的才华,教师在巡回的帮助他们时,学生绝对不会“冷落”了你,你自己也开心的参与,忙得不亦乐乎。
3、有了“学案”,教师的任务并非减轻
实施了“学案导学”方案后,实际上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修养和道德素养,明确自己的任务,加强业务素质。课堂上认真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不是有了“学案”就“放羊”,把课堂教学搞的热热闹闹,没有成效。课下教师需要搜集更多适合教材、学生的教学、教育资料和相关信息,供学生参考和学习。由此,此时教师的任务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大了工作量,只不过都“隐藏”在课下了!课下,教师的工作需做得更深、更细;努力准备各种材料,使之更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材料更具有逻辑性、趣味性、生活化,这样的课堂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游刃有余。
目前我区中小学英语教学低效高耗,学生学习被动,像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亦步亦趋,无所适从;学习起来感觉的确吃力,索然无味;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有的学生有放弃学习英语的念头„„针对以上这些情况,建议采取“学案导学”的教学改革:“注重学案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实践证明,此方案的实施具有实用性。
一、“学案”不同于教案,有其自身的特点。
教案是教师教学所采用的方案,课堂教学所使用的脚本,它主要体现了教师的引导过程和参与帮助的整个流程。而学案更需要体现学生的学习: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互相沟通信息的过程和具体的方法。学案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主动学习而设计的自学方案,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易于发挥个人创造力、发扬集体协作精神,提高学习成绩;学生可以一改往日被动的局面,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学习活动,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能在适合自己的学案中逐步展露自己的优势,因材施学,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体验到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
二、英语教学中“学案”的设计与使用。
学案的设计要以学生“学”为主、教师“导”为辅,导学结合、练评促能。例如: 八年级英语(上)Unit3 Our Hobbies Topic1 I love collecting stamps Section A学案设计如下:
(一)预习要点 I、自学、试读新单词和新短语:
pleased , hobby , painting , stone , coin , act , novel ,used to do sth , be interested in II、预习对话:
1、带着以下问题阅读并讨论理解对话:
2、1> What does Maria love collecting ?
3、2> Why does Maria love collecting ?
4、3>What does Michael love collecting now ?
5、4>What did Michael use to enjoy doing ?
6、找出对话中的重点短语及句式,了解它们的用法。
III、仔细阅读对话中的句子,试着总结表示兴趣爱好的几个动词和短语的用法。
IV、调查自己的好恶,调查对话中本学习小组全体成员各自的兴趣爱好,填入表格。
(二)展示环节
I、分组回答对话中的问题,并可另提新问题让其他同学回答。
II、II、在黑板上展示出自己找出的重要短语和句型,并在全班举例讲解,教师适时点拨、补充。
III、根据调查结果完成对话和2b报告。
(三)检测练习题
(略)
下面简单阐释在英语教学中如何使用此学案的方法:
1、预习引导,明确要点
教师提前编写并下发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学案,学案中要设计出:预习要点(自学新单词、新短语、新句型和新语法等)、展示环节(新词汇和新短语的解析及延伸运用,句型、语法要点的知识讲解等)、检测练习题。学生在预习时,教师要提出具体要求,对预设问题进行必要的引导。
2、自学探究,疑难研讨
学生按照学案中的预习目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将个人获得的知识信息在小组内交流整合,自主解决疑难问题。针对预习中不能自己解决的疑难问题,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负责带领本组成员共同研讨、解决。
3、导学点拨,归纳整理
教师在学生疑难研讨的同时,对每组讨论时提出的疑难问题给以适时引导点拨,学生根据小组讨论及教师指导后讨论出的结论以笔记形式进行归纳整理,对于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等知识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
4、成果展示,分层精练
学生在黑板上展示检测练习题时,要根据学生学习层次分单双号展示难易不同的题目,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展示问题的解决办法予以探究,判断评价。
5、交流点评,总结促能
对典型的问题,教师要适时点评,同时组织各小组之间派代表进行学习成果交流。教师从学生展示结果中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方法概括、总结规律、重点回顾等,使学生由表现性认识上升到深层的理性认识,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三、“学案导学”,注重“导”与“学”
学案的制订要依纲靠本,因学定教,使之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更适应师生的实际教育环境,不能“虚高”。好高骛远只能使我们的方案失去实际的价值。
1、“学案”应注重“学”
学案中的“学”在教学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几乎整个活动过程都在围绕着学生的“学”展开一系列有效的训练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英语课是充实的。因此,在设计学案时应主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本节课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发展他们那方面的能力,以及他们目前的水平与教材之间的差距,准备一些适应学生自身语言能力的活动和带有自主性的活动。注意设计的层次和梯度,让差一点的学生“吃饱”,好一点的学生“吃好”,优秀的学生“跳一跳”,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立体交叉互动创造必备的训练条件。
2、“学案”应注意“导”
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师是学生的得力助手,绝对不能越俎代庖。既然有了学案,教师在课堂上就要注意自己的角色,注意自己对时间的支配权利,这和以前有了天壤之别,不要无故干涉学生的活动,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他们远远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拙”。在课堂上,要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旦你给了他们足够的机会和时间,他们潜力的巨大会让你瞠目结舌。在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教学环节安排的合理性、教育手段的多样性、教育方法的艺术性,使我们的教学有戏剧性的境界。对学生大可不必担心,放开他们的手脚,大胆的施展自己的才华,教师在巡回的帮助他们时,学生绝对不会“冷落”了你,你自己也开心的参与,忙得不亦乐乎。
3、有了“学案”,教师的任务并非减轻
实施了“学案导学”方案后,实际上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修养和道德素养,明确自己的任务,加强业务素质。课堂上认真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不是有了“学案”就“放羊”,把课堂教学搞的热热闹闹,没有成效。课下教师需要搜集更多适合教材、学生的教学、教育资料和相关信息,供学生参考和学习。由此,此时教师的任务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大了工作量,只不过都“隐藏”在课下了!课下,教师的工作需做得更深、更细;努力准备各种材料,使之更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材料更具有逻辑性、趣味性、生活化,这样的课堂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游刃有余。
第四篇:《台阶》“学案导学”教学设计
《台阶》“学案导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提高分析能力
2、学习本文抓住一个有象征意义的特定物品展开情节的写作特点
3、体会父亲的精神世界,进而理解“父亲”,尊重“父亲”。教学方法:
讨论法、点拨法、练习法 教学重点: 目标1、2 难点: 目标2、3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3分钟)
多媒体播放崔京浩的“父亲”,创设温情而深沉的氛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洒。”是啊,正如歌中所唱,在我们的眼中,父亲是含蓄的坚忍的,默默承担着家庭的重任,长年累月的辛苦压弯了腰板……
小说《台阶》就为我们刻画了这样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民形象(出示目标)
(二)整体感知,探究学习▲说父亲(5分钟)请学生复述主要故事情节 提示:复述时要体现以下三个问题(声音要清晰、响亮)
1、父亲为什么要建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像样怎么样? ▲悟父亲(15分钟)设置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呢? 文中有一句关键的话,请找出来:
——————————————————————————————————————————-——————————————————————————
2、从中可看出父亲性格的核心是什么? 点拨:美马斯洛人类需要层次: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爱的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3、(结合文中语句)共同感悟父亲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品质
学生感悟: 师点拨:“青石板”
重点句子探究:①……却摇不散父亲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什么感情?什么心理?)
②“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什么心态?)共同小结:先展示一组农村贫困现状的画面 ▲赞父亲(5分钟)
文中的父亲有志气,不甘人后,有目标,有毅力,在他身上,集 2 中了很多父亲的特征,他不只是一个人的父亲。同学胶,你的父亲是怎样的呢?用你真诚的话语来赞美他吧!
学生口头描述自己的父亲(性格、具体事件)▲写父亲(15分钟)
引导:本文抓住一个有象征意义的特定物品“台阶”展开情节,塑造人物,下面拿起我们的笔,选取一个特定物品,抒写你心中的父亲
学生展示: 学生点评:
老师点评并展示下水文 ▲唱父亲(2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共同感悟了文中的父亲形象,我们也更加理解了我们的父亲,从而更加爱我们的父亲。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歌唱《父亲》。(学生齐唱,多媒体伴奏音乐,歌声中下课)
(三)作业设置:
1、思考《背影》和《台阶》立意选材的异同。
2、新时代的你有什么需要(结合马斯洛的理论)?你如何实现这种需要? 附件:
师下水文展示:(部分)
一盏小油灯
每当万家灯火的时候,心中的某个角落就会隐隐地痛起来,因为在那里总有一盏小油灯在闪烁。
应该是八十年代初吧,那是一个虽通了电仍离不开油灯的时代(常断电)。幼稚的我并没留意到:父亲的手常常摁着胸口;父亲的脸色苍白无血色;父亲的声音变得嘶哑;父亲焦虑而无奈的眼神……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父亲突然怕黑了,每晚每晚小油灯都亮着,尽 3 管光那么微弱。
有一天,我终于哭闹起来,因为晚上我怕光,我睡不着。父亲妥协了,夜恢复了它的黑暗,我却失眠了:我听到了父亲的辗转反侧;我听到了父亲的沉重的叹息……
那盏小油灯曾是父亲的希望啊,可为了我,父亲宁可在无望中挣扎,那是怎样的一种爱啊!
……
第五篇:珍珠鸟教学设计导学案
16、珍珠鸟
做课人:吴红辉 年级:五年级 日期:2014.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和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教学重点: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著名歌手赵传的一曲《我是一只小小鸟》红遍了大江南北,不管男女老少都喜欢哼上两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以鸟名作为题目的文章——《珍珠鸟》。你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谁吗?(冯骥才)
冯骥才既是作家,又是一个画家。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好象是一幅美丽的画。冯骥才也曾经养过鸟,他和鸟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
二、检查预习
1、出示学习目标。
2、自学生字词。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你有哪些需要大家帮你解决的问题吗?
三、质疑问难,探究学习
1、初读课文,出示导读要求。
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3.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讨论研究。4.交流讨论。
(1)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交流,指导朗读。
(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3)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指导朗读。
四、合作交流,情感升华
小小思想家:谈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
人与动物是可以和睦相处的,可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人打死狩猎或贩卖珍稀动物,加之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许多动物濒临灭绝„„请你写一段精美的宣传语,教育人们爱护动植物,维护生态环境吧!
六、课堂练笔
是啊,一只本是怕人的珍珠鸟,因为信赖,变得与人亲密、友好。老师听了大家的发言,对这句话也有了自己的 理解,老师也想用自己笔像作者一样写下自己对信赖一词内涵的赞美和认识。你们想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动笔吧!
信赖是一座桥,让我们彼此心灵相通,真情相融;信赖是一盏明灯,照亮你勇敢前行;信赖是一缕缕阳光,让生活五彩缤纷,让自然生机勃勃,和谐共存。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回忆自己的生活中,亲身经历或读到过哪些人与动物,人与人彼此信赖的事,写下一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