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智障儿童的语文学习走进生活5篇

时间:2019-05-13 01:08: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智障儿童的语文学习走进生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智障儿童的语文学习走进生活》。

第一篇:让智障儿童的语文学习走进生活

◎胡建亮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他主张给2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的中心就是生活。建构主义理论也指出:“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在自己生活的基础上去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也提到,语文教学“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因为智障儿童感知觉迟钝、缓慢,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能力薄弱,抽象思维能力极差,所以对于这些智障儿童来说,语文的学习进入生活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培智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要求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充分营造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并与知识密切相关的学习环境,尽可能使智障儿童在自然真实的环境中学习,或在较自然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活动性学习。例如教学“超市购物”一课,教师扮演售货员,学生扮演顾客,制造购物这一生活小场景,展示超市中可选择的物品,付款,拿走物品这个过程。这种场景设计,贴进实际生活,智障儿童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最终掌握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并运用到生活中去。如教学《冬天到了》一课,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雪花飞舞的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冬天下雪,天气寒冷的情境,培智儿童很直观地感受到雪花飞落,表明冬天已经到来这一季节特点,使学生很快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所教的知识也更形象、更生动,更让学生记住冬天雪花飞舞这点生活经验。根据教材内容,我们还可以把教室布置成小公园、小麦当劳室、小游乐园等不同的生活化环境和情境。这样让培智儿童处在较自然较逼真的环境中,提高他们的参与兴趣,进而能愉快地去学习和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

二、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提出:“以生活适应为核心,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有意识的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或学生需要迫切掌握的内容。所以应从学生常用的生活用品,学生宿舍,学生饭堂,学生常见的交通工具,学生常去的游玩地方选择教学内容,这样减少了教学难度。如教《厨房用品》一课,在上课以前先把学生带到学校的厨房,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煤气炉”、“锅”、“碗”、“筷子”、“菜刀”等,在现场教学句式:“什么很危险,我们不能玩。”然后回到教室,看图学习新词“煤气炉”、“锅”、“碗”、“筷子”、“菜刀”等,并练习说句子。学习《我的学校》一课时,带领培智儿童认识那里是教学楼,那里是综合楼,那里是宿舍楼,那里是学生饭堂,那里是学生宿舍楼,回到教室再将拍的图片和词语结全起来,让学生看图说词语,培智儿童就会较易说出词语。还可以从“中秋节”“儿童节”等节日组织单元主题教学,让培智儿童说说节日吃了些什么,玩了些什么,看到了些什么,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培智儿童的口头表达能力。当然,从生活中可选取的教学资源还有很多,只要是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便是我们的培智儿童应该学习的。

三、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培智儿童的理解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学习的意志力很差,只有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数学。如教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时,可以买两个灯泡,一个是红灯,一个是绿灯,在教室里安装好,让培智儿童排好队,用白粉笔在教室地上划上几条线,让他们看到红灯亮时,不过马路,看到绿灯亮时,快速过马路,让他们反复练习,并记好相关口令,就基本上可以掌握这条较重要的交通规则了。如《蔬菜》一课,可以把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的菜市场上,教学生结合实物认识新词“萝卜”、“西红柿”、“南瓜”、“青菜”等,并在市场上教学句式:“我喜欢吃xx(蔬菜)。”课堂上,集中学习生词和重点句子。学生因为有了去菜市场的生活经验,学习起来会很快。如学习“打电话”时,可以用两个手机,让智障儿童扮演父母和另外一个智障儿童通话,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也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能力和交际能力。教学方法的使用越贴近培智儿童的生活,就越能激发他们与别人交流的愿望,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

四、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实践儿童的成长需要他们自身的体验,弱智儿童更应如此。只有自己亲身体验得到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教学实践是对所学教学内容的巩固和运用。对智障儿童而言,实践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智障儿童一般知识迁移能力极差,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让培智儿童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回到现实生活中去尝试运用,从而达到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甚至能够为社区做些简单的工作达到自食其力的目的。例如:学习《刷牙》一课后,周末就要求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去到超市购买牙刷、牙膏,回到家自己用牙刷刷牙。学习《洗车》一课后,让培智儿童学会使用各种洗车工具,如高压水枪、毛巾、海绵等帮老师洗车,回到家还可以帮助父母洗车,让他们也学会服务他人。通过这些教学实践活动,让培智儿童真真正正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了实际生活之中,他们掌握得也较牢固。总之,智障儿童的生活语文学习只有进入生活才能够真正得以实现,才能促进中重度智障儿童掌握好与他们生活较密切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为智障儿童将来回归主流社会做好相应的准备。参考文献:[1]孔维祥.构建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课堂的实践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0,(3).[2]康小英.生活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现代特殊教育,2010,(4).[3]黄华.基于智障儿童语文教学中生活化现象的思考[j].现代语文,2014,(4).(胡建亮 广东云浮市特殊教育学校 527300)

第二篇: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

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

“不关心广阔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这句话准确地指出了语文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生活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语文理论知识来源于生活,源于社会实践,对语文理论知识的学习,探讨就不能离开生活实际。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学已经脱离了生活,失去了她应有的魅力。

这样的语文课堂,没有现实生活的注入,没有富有情趣的欣赏,没有深入内质的思考,没有自由平等的对话,没有教师的创意,没有学生的创造,只有违心无奈的曲从,何来活泼的形式、美好的情感和动人的效果!

“教育绝非是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将一个人人格心灵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而语文以它的独特性成为人文精神重要的载体之一。语文课大量的是形象鲜活、感情强烈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必须十分注意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审美的感化、心灵的感动,需要现实生活的植入。

语文本身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既有浓郁的亲情,又有纯美的风光。可以这样说,教语文就是教生活,本着这样的想法,我一直努力将语文教学和生活相融合。

一、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当代青少年学生生活在一个非常复杂而特殊的环境中,在课文学习中,恰当地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剖析现实生活中的正反典型,明辨是非曲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此乃寓思想教育于现实生活的恰当联系中。教材中有些议论文的论点、有些小说的主题,由于学生的社会生活经历不足,受认识水平的局限,一时还难以有比较清晰、透彻的理解,这时候讲思想教育自然不会有预期的效果,如果恰当地联系现实生活,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则能让学生通过思考生活现象,理解教材中蕴含的道理,自然地接受思想教育。一旦联系现实生活来理解,这样的道理就变得通俗、浅显了,易于接受了。

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总结,总能在其中找到联系生活的切人点。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注意把握这些切人点,在教学中将课文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就能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意蕴,又能对活生生的社会有更理性、深刻的理解。

二、在语文活动中关注社会生活

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是联系课堂和社会的纽带。

我坚持组织学生轮流每节课前作5分钟演讲,内容要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学生从中交流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观察、思考和困惑,如国企脱困问题、农业改革问题、官员腐败问题、同学关系和男女交往问题……我在其中予以点拨和引导,从而增强学生观察社会生活,并作理性思考的能力。

还组织每周一至两次语文课外活动,如“读书读报沙龙”、“社会观察汇报会”、“专题辩论会”等,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紧紧联系起来。有一个学生在“读书读报沙龙”活动中,介绍了自己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则报道:在珠江三角洲,物质的富裕造就了一批“不读书、不务农、不做工、不经商”的“四不青年”。这个学生还从“不要做物质的富翁、精神的乞丐”,“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要不得”等角度对此加以评论。由此深深感受到,不能小看我们的学生,只要加以引导,他们是善于发现和思考社会问题的。

三、让学生在写作中反映社会生活

由于长期受僵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很多学生写作远离生活,虚情假意。在作文教学中,我采取耐心指导、热情鼓励的办法,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坚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文章即生活。作家的文章所反映的生活大多与学生生活的时代相去久远,那么,我们应鼓励学生多读时文,多读同龄人的文章;语文教师更应关注学生个体,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培养他们发现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不要把学生当成作家,凡是来源于生活的文章,有情有理,即使语言表现力差一点,也应该给予相应的肯定(在过去一个时期内,我们太偏重形式,忽略了文章的“情”和“理”)。

文章即艺术。如果我们把生活当作文章的源头,不断的去发现,艺术的去表现,才能够写出“以情感人,以景动人”的文章,才能达到“震撼心灵,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

四、将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带进课堂

学生的“理解、积累”不是靠教师的讲解分析得到的,学生的“运用技能”也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只有亲身参加语文实践活动,从生活中学习,他们的“理解”和“运用技能”才能获得与形成,才能逐渐积累、丰富语言。从生活中学习,我们的学生才有可能成为“可发展的学习者”。那么,该怎样用好生活中的语文资

源呢?

1.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网络资源

课前可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增加对作者、背景、主人公的了解;课中可插入相关资料、文章的阅读,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课后可推荐读物,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信息技术既可丰富视听感受,也可化抽象事物为具体的、可感的、形象的事物。恰当使用这一资源,可拓展学生对生活接触、了解的狭小空间,开阔他们的视野,让自己的课更富有吸引力。

2.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电视资源

语文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特别是口头交流和沟通。这就有必要利用好生活中电视这个资源。电视有好多语言类的节目,其语言的风趣、幽默、睿智,其现场的应急变化能力,令人叹服。诸如“实话实说”、“焦点访谈”、“新闻联播”等栏目,就大容量、高规格地给我们的学生注入了生活,丰富了学生的头脑。

3.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街头资源

一个具备远见卓识的教师,就应该多多鼓励学生“奔向”十字街头,关注社会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语文的田园。看街头招牌,看广告语。各大型考试卷中不就常常出现广告题吗?让学生放宽视野,体会到语文的丰富性,领略到语文的魅力。

课堂上的语文是有限的,生活中的语文是无限的。我们要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奋力撑开双眼,去发现、学习自己身边的、生活中的语文。将生活与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有助于语文课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在他们心灵深处形成主动求知与探索的强烈欲望,有助于提高?W生的思考能力,提升他们内心情志的境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养成良好的人格、人品和人性,从而点燃生命的熊熊火炬。

第三篇:智障儿童语文学习生活化的研究

立足生活实际,促进语文教学

——智障儿童语文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开化县培智学校

余勇华

摘要: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培智学生作为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对未知的知识接受起来相对来说是较慢的。为了让智障儿童能够适应社会,生存于社会,立足于社会,培智语文教学应依据自身学科的特点与智障儿童的生活结合起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把抽象的知识与他们的生活实际有效地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实践操作中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

关键词: 培智 语文 生活化

智障儿童由于智力发展迟缓,其思维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刻板性的特点,他们的学习离不开感知的对象,离不开行动。因此,培智学校语文教学要做到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促进智障生的生活适应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培智教育的最终目标:让每个智障生最大限度地融入社会,使之适应于社会、生存于社会、立足于社会。

一、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

1.从教材的内容看,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

培智学校的语文教材,在编排形式上,力求符合弱智儿童的学习心理,使弱智儿童获得为适应社会生活而需要的最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如教材中有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常用字、有生活常识、社会伦理、生活习俗等。正是因为语文教材来源于生活,我们在教学时,便可结合生活实际,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吸引智障生在生活化的环境下学习并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我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低、中年级选用了上海版适合中度智力落后儿童使用的生活化教材。这套教材注重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大家都知道,智障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无法专心,要使智障学生集中精神是非常重要的,集中精神的技巧可以通过学习掌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这些特点,利用有利因素,尽可能立足生活实际,充分运用实物。例如在教日常生活用品,如碗筷、杯子、衣服、鞋子、床、柜子等时,我就把学生带到相关的各个地方仔细观察实物,进行直观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充分

利用学生敏锐的视觉器官目睹事物的识记。面对一群智障学生,要保证课堂35分钟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把学生心思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让他们体验生活。如,我在教《毛巾、肥皂》一课时,就运用了此方法,在让学生认识毛巾、香皂,及“毛、巾”两个生字后,我就教学生正确洗手的方法。我先让学生看视频,然后在PPT上显示正确洗手的步骤,把学生分成三小组,由一名能力较强的学生当小组长,领回脸盆、香皂和毛巾,老师给每组添水、倒水并督促指导学生按要求完成。学生各个欢喜雀跃,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学会了正确洗手的方法。2.从智障生的认知特点看,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

在生活中,人们通过对事物的直接感知获得知识。弱智儿童的智力低下,在学习上表现尤为突出。因此,对他们采用普通教育的教学方法是行不通的,而用直接的、与他们生活实际最贴近的方法,便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与玩中学知识,获得生活的经验,促进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由此可知,对智障生进行语文教学时,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教学不符合智障生的认知特点,使教学成为一种智障生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

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充分利用生活环境

培智学校培育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学习迁移能力差。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运用事物进行教学,要把识字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联系生活的点点滴滴,一方面贴近学生,另一方面易于理解和记忆。如,认方向对智障生来说就是一个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我在教学时,注意结合智障生的生活环境来教学。首先,利用“教室”这个生活环境,把写有“东、南、西、北”等表示方向性的字词,分别贴在教室的各个方位,让他们反复辨认和识记,逐步建立在教室里辨认方向的方位感。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周围的环境,创设各种实践活动的机会,适时帮助和引导他们辨认方向,使他们在反复练习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辨认方向的能力。

2.尽量展示生活场景

智障生理解能力差,对他们来说来自生活的、可以直接感知的知识往往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的内容,让智障生走进生活,让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再现,促进其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生活场景展示法,可以利用真实场景和模拟场景进行。如,我在设计《实用语文》中《点心》这一教学活动时,设计了一个“面包房”的场景,由老师担任点心师,点心师“制作” 2

出各类点心,小朋友通过认一认、说一说、尝一尝,来学习各种糕点。又如,在教《买菜》这一课时,我在教室里布置了小型菜市场,模拟菜市场的场景,让学生看着蔬菜,练习说“货架上有什么和什么”的句式,学生个个积极发言,争抢着来到菜市场说出了“货架上有青菜、芹菜、菠菜、黄瓜和西红柿”很完整的话,气氛活跃,效果明显。

3.设计生活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中,能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促进学生智力和生活适应能力的发展。如角色游戏“做客“”打电话”“过生日“”排队洗手“”大扫除”等可以把学生引入生活情境中,在玩中进行实践操作练习,在玩中学习怎样与人交往以及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等,提高智障生的生活适应能力。这样可以增加教学中的愉悦气氛,形式多样的游戏也有助于调动智障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使用合适的生态教材

在一个以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为主的班级里,学生因为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智力程度,决定了他们已经获得的知识、能力水平的不同,这必然导致各个学生教育起点不同。我们必须首先研究、确立每个学生的教育起点,关注智障生的生命个体,追求学生的可持续性和谐发展,立足今后的生活与生存。因此,我们老师要会编制合适的生态教材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使用,以满足智障生的生活、生存需要。

1.编制教材,选择生态内容

智障生的生存离不开周边的人、事、物,而这些人、事、物既是一种生态环境,也是生态语文的教育资源。针对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确定单元主题内容,单元课程内容要以生活为中心,根据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的特点及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确定,要培养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使其获得易接受的感性知识,能够最大限度的正常化。我们在编制生态语文教材时,要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内容与生存需要选择生态内容,按不同的生态主题单元编排。如在个人卫生主题单元中选择了《理发》、((剪指甲》、《洗衣服》三篇内容;在环境卫生主题单元中按照家庭、学校、公共场所区域选择了《整理房间》、《打扫专用室》和《发生在楼道里的事》三篇课文;在社会生活主题单元中按照学生必需的生活技能安排了《丁丁看病》、《银行卡》、《社区居委》等内容。这些内容体现了智障生必备的语文素养及生活与生存的知识技能训练。

2.理解教材,挖掘生态价值

要更好地进行生态语文教学,就必须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内容,善于发掘生态价值。首先,要用智障学生的眼光来理解教材。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 问题,就会发现文本的新问题,新价值,从而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理解智障生存在哪些阅读障碍,并寻找解决困难的最佳方法。如:教学这样一则谜语:屋子方方,有门没窗,屋外热烘,屋里冰霜。我们很容易就猜出是电冰箱.可是智障生很难归纳谜面描述的特征,自然猜不出谜底了。事先教师分析了智障儿童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对策,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爱画画和形象思维的优势,让学生边读边画画,通过图形的对照和“冷热”的对比,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谜面,并掌握了冰箱的特征。简单的一则谜语教学就让我们悟出了以生为本、换位思考的生态价值。其次,要用生活的眼光来理解教材。这就是要以智障学生的生活需要为出发点,重视智障学生直接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设计生活情境问题,引领智障生用实用的语言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培养生活语文的素养与技能。最后,要用教学的眼光来理解教材。这就要审视我们的教材,对课文进行合理的剖析与安排。培智语文教师要学会从理解教材中,自主地挖掘生态价值。

3.活用教材,培养生态意识

新课程提出我们的教师不是简单地“教教材”、“用教材”,而是要“活用教材”。在生态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凭借教材,但不能局限于教材,而要超越教材,培养生态意识。“活用教材”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简单归纳为三种: 一种是文本式变情境式。比如教学的内容以文本呈现给智障学生,他们必然乏味,我们可以换种形式,把文本内容《蔬菜》设计成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今天我买菜》,可以把《裤子的自述》用拟人化的角色表演的手法介绍文本,还可以到大自然、社会中去实践文本。智障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充分理解、感受文本的生 态意识,语文教学也在互动和谐的生态环境中有效进行。

四、把握好生活化的“度”,让学生学得更透

生活化语文教材是根据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生存常识、自我保护等生活方面的需要来进行编制的语文学习教材。有许多教师因为生活化一词,在教学中过偏于生活,反而忽略了语文学习的本质。生活化语文顾名思义,此为语文,而不是生活。无论教材如何生活化,都不能逾越语文这最根本的区域。生活化语文教学的最佳状态应该是在语文教学中学习生活知识,掌握自我管理技能,提高语文水平。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不分主次,本末倒置;有的教师缩手缩脚,流于形 4

式。如在教学《菜》一课时,教师在重点对“菜”的音、形教学后,用多媒体出示各种各样的菜,说说菜名,然后看生活场景,说出“在洗菜”,“在切菜”,“在烧菜”等句子;接着,教师就展开大手笔,将学生引人‘烧菜”环节,教学生如洗菜叶,第一遍怎么洗,第二遍怎么洗„„洗菜占去了整节课近二分之一的教学时间,俨然视语文课为技能课了,完全曲解了生活化语文的真正含义了。教师如若能在课前做些准备,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说说自己喜欢吃的菜,看看爸爸妈妈如何洗菜、切菜、烧菜,讲讲爸爸妈妈的辛苦等,这些都是生活化的语文,这样就没必要将技能课上的内容搬到语文课堂上来了。再有,一教师在教《男女》一课时,将男、女外表主要特征讲得很清楚,也让学生在课堂上玩“找朋友”的游戏来区分男、女,但就是没能将生活中涉及到区分男女的内容带到课堂来,就连最常见的认识男、女厕所,认识男、女浴室等生活内容都被忽略,这完全只是走生活化形式。以上两位教师的“过”与“不及”都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生活语文的真正内涵。只有把握好生活化的“度”,才能让智障学生不偏离生活化语文学习的轨道,才能不南辕北辙,也才能让智障学生将语文学得更透。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在培智教育中贯彻教育的生活化理念,让学生能在浓郁的生活氛围中、在人与人的自然相处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就可以提高培养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为将来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打好基础。

第四篇: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训练指导

智障儿童,他们也是我们社会的一部分。帮助他们控制情绪不稳定行为,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主流社会,需要家长的努力,需要老师的教育,更需要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所有人的帮助。

智障儿童是我们群体中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平等的对待他们.虽然他们在心理上或者在身体上,与我们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但是他们与我们一样,都需要被尊重,需要被理解,需要被爱护。

智障儿童其实与我们普通儿童一样,他们有着活泼可爱的笑容。天真好动的天性。纯真无邪的话语,他们也是一群可爱的天使.只不过他们有时候不能够很快的理解我们惯用的表达方式,不能够很快的接受我们认为很简单的知识,不能够很快的找到排解不良情绪的恰当方式.所以,他们感到无助,他们发脾气,他们伤害自己,他们攻击别人.作为一名智障儿童的家长,每天都与他们朝夕相处的人,请问一下自己,我们真正的了解我们的孩子吗?我们知道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吗?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在表达什么,我们又知道吗?当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我们的孩子的时候,我们有没有也那样看我们的孩子呢?我们知道我们的孩子,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爱,但是不需要我们的溺爱,不需要我们对他们的一切都包办代替,他们是勇敢的海燕,只有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才会更加坚强,但我们一定要坚信,我们的孩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

儿童智力障碍的康复训练该怎么做?智障儿童其实与我们普通儿童一样,他们有着活泼可爱的笑容,由于智力障碍的关系导致儿童情绪和交流不是很好,所以我们一定要对他们进行一个康复训练,加强儿童的语言交流。以下是专家介绍儿童智力障碍的康复训练。

儿童智力障碍的康复训练:

1.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与别人友善合作,建立和维系良好的关系,掌握一般社会认可的行为,以便适应社会。

2.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主要包括穿衣、进食、个人清洁、入厕等自理能力),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发育水平选择时机,训练越及时,效果越明显。要求:能逐渐做到会运用基本的生活自理技巧和步骤,照料个人每天的起居饮食及个人卫生;并能配合环境,运用已有的自理常识,应付生活上的需要。

3.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头、微笑、动作等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4.感知能力训练(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范围)要求:借着感觉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

5.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大运动(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机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运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精细运动(如大把抓、手指捏、穿珠、写字等)训练,是康复训练中必要的训练领域。要求:能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作精细而准确的动作。精细技巧训练时必须由大到小,由易到难,逐步加深。

以上是儿童智力障碍的康复训练,希望能够给您带来帮助。

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将训练内容渗入到游戏和音乐之中,使智力残疾儿童感到有兴趣,乐于接受训练,在训练时我们对不同的智残儿童采用不同的提示(动作提示、手势提示、口头提示),提示要清楚、具体、恰当。

一、自己进食的训练

家长可以采用小步子的方法把动作分解成一个个细小的动作,加以指导训练。例如,我们将训练孩子利用小匙吃饭的过程划分为若干小步子:

1、先让儿童洗完手后端正地坐在餐桌前;

2、把饭碗、菜碟移得靠孩子近些,使孩子自己够得着;

3、左手扶住或拿起饭碗;

4、右手正确地拿好小匙;

5、舀一口饭送到嘴里;

6、舀一勺菜送到嘴里;

7、依上述步骤先一口饭,再一口菜,把饭菜吃完;

8、吃完饭后用毛巾擦嘴或洗手、洗脸。为了使孩子容易学会,我们还可以采用逆向学习法,也就是孩子从后面的动作即把饭放在舌头上开始学,再往前学把饭送到嘴边,最后学如何舀饭菜。

二、自己穿、脱衣服的训练

一般训练的步骤是:

1、先训练脱衣,再训练穿衣;

2、先用宽大的衣服训练孩子脱与穿,学会后,训练孩子穿脱自己的衣服。家长可根据孩子的智力水平,采用小步子训练法,把穿、脱衣服的全过程分解成若干小步子进行训练。训练儿童掌握穿脱技能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掌握系鞋带和扣纽扣。我们可利用教具——穿脱技能综合训练板、扣纽扣训练板和系鞋带训练板进行训练。孩子在训练板上熟练地掌握了有关技能,那么实际应用时也会很快学会。总之,只要多下功夫,多花时间,开动脑筋,坚持训练,就能很快地掌握穿与脱的技能。

三、自己穿袜子训练

进行训练时最常用的方法是工作分析法,此方法有两种形式。顺序法(正向连锁法):依着工作的步骤,从第一步开始训练,完成第一步后,再训练第二步,直至最后一步。教穿袜时,训练智力残疾儿童先将袜套进脚尖,然后将袜拉至脚跟,再将袜拉过脚跟,最后教他将袜从脚跟往上拉好。另一种是倒序法(反向连锁法)依着工作的步骤从最后一步开始,完成这一步后,再倒退教前一步,直至第一步。教穿袜时,先由训练员将袜穿过脚跟,然后教他将袜往上拉好,之后再由训练员将袜穿至脚跟,然后教他将袜拉过脚跟往上拉好,最后教他套脚尖并将袜往上拉好。

弱智儿童应从幼小时训练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千万不要“等长大了再说”,年龄越小,训练效果越好。弱智儿童只有在生活自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本领,若是一个孩子不能控制大小便,那么上学也困难。

弱智儿童的生活自理的内容包括进食、穿衣、大小便、个人卫生等。

一、弱智儿童进食的训练

在训练弱智小儿用勺吃饭时,由于他们的神经系统功能有障碍,手眼协调能力差,拿不住勺子或把食物送不到嘴里,关键在于坚持训练。

1.吃糊状食物开始喂食前,先让孩子看一看小碗中的食物,香蕉泥、苹果泥、菜泥、土豆泥、米糊、面糊等。开始时糊状食物中加些水、奶及鸡汤类。交替喂食,可培养孩子逐渐喜欢上各种味道。

采用小塑料勺,以免又凉又硬的金属引起孩子的不愉快。逗孩子张开嘴,如果他不肯张嘴,坐在对面的成年人要把嘴张得大大地给他看成人是怎么用勺吃饭的。把一点稍稀的糊状物用小勺送到孩子嘴唇上,让他先尝到一点食物的好滋味;也可以用手指轻轻拉一点下唇,把食物送入孩子口中。给孩子喂糊状食物时,切记不要把糊状物用力“塞”向上腭处,而是喂到舌头上,让孩子自己吞咽。把食物“塞”向上腭处是喂食过程中常犯的错误。

2.吃半固体食物半固体食物包括馒头、面包、蛋黄饼干等。这是为了让孩子学会咀嚼和吞咽。

将固体食物喂进孩子口中,如果他不肯咀嚼,你要用手指轻轻按住他的上唇,另一手指放在他的下唇。放在下嘴唇的手指促使下唇轻轻上下移动,使他咀嚼。为了让孩子学会咀嚼,食物的味道要好一些。每餐开始,在他有饥饿感时训练他先咀嚼一会儿,再给吃点稀的食物。这样一直训练到孩子每餐都会咀嚼食物为止,而不是吞咽。

3.用勺吃东西给孩子准备较深的碗或碟,大柄的勺,勺本身不可太大,勺底要浅。你坐在孩子后面靠近持勺的位置,扶着孩子的手腕,用勺在碗内舀出食物,并送向口中,边送边提示他:“张嘴,吃饭!”放开扶着孩子的手,让他自行将勺放入口中,轻拍他的手腕,让他闭口,把勺从口中抽出,再扶着他的手腕,将空勺伸向碗,同时提醒:“再舀一勺!”

开始训练时可用半固体食物,如稠米粥,便于孩子舀起不易洒出,最好选择孩子饥饿时来进行此训练。孩子在学习用勺吃东西的过程中可能弄得很脏,需耐心引导,必要时抓住他的另一只手,避免伸进碗里。

4.一只手拿杯子喝在学会了用双手拿杯子喝之后,才能开始训练孩子用一只手拿杯子喝。准备两个一模一样的小把缸子,你一个,孩子一个。你先在孩子面前用一只手(多用左手)拿起小把缸子喝水。让孩子一只手(多用右手)拿起小把缸子喝水。如果孩子不会或不肯这样做,你仍然站在孩子后面,把着孩子的小手,教他喝水,并且在孩子喝水后,轻轻扶着他的手把缸子慢慢放在桌子上。以后慢慢减少成人的帮助。

为了使缸子里的水不洒出来,开始时要少往缸子里放些水,待他学会了用一只手拿着喝,再加多水量。

5.使用筷子5岁以后的孩子可准备两双筷子,你一双,孩子一双。你先做示范动作给孩子看。如果你在孩子对面,你用左手,孩子用右手;你在孩子身后,则是你和孩子都用右手。你夹起食物可以放在孩子口中,也可以放在你自己口中,让孩子知道筷子是吃食物,必不可少的工具。

除了口头教孩子外,必要时还要手把手地教他。当他学会了自己用筷子时,不管他是将食物夹起还是叉上,甚至是用筷子把食物扒拉在嘴里,都要表扬他,鼓励他继续用筷子吃饭,洒一些也别斥责他。开始时应选择一些容易夹起的食物,如带叶的蔬菜、肉片、豆制品、蘑菇、木耳等,待孩子熟悉了筷子的功能,再让他用筷子吃面条类食物。

二、弱智儿童大小便的训练

可以结合日常生活来训练小儿自己去固定地方大小便的技能,利用条件反射的原理,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如果坚持不懈地努力,90%轻度和中度智力低下儿童到五六岁时是可以学会的。

1.坐盆每次都用同样的语言让孩子坐盆。对孩子说“虚虚吗?”拉着他到盆前或马桶前,帮他脱下短裤让他坐盆,但要记住,每次不要超过5分钟,不要让他养成坐在便盆上玩的恶习。

当然,你选择让孩子坐盆的时间都应是孩子最可能排泄的时间。女孩排大小便都应坐盆,而对男孩只有在排大便时让他坐盆,排小便则应让他站着撒尿。男孩太小或站不好时,应用一个把缸子或瓶子给他接尿,一旦能站立好,一定让他自幼站立撒尿,自幼养成男孩站着撒尿的习惯。

如果孩子不肯坐盆,你要用讲故事、奖励小玩具等方法鼓励他。每天坐盆应在固定钟点,这样容易养成自幼定时排大小便的好习惯。

2.用语言和动作教孩子上厕所时刻都要观察孩子表示要大小便的情绪,如拉裤子、坐立不安等。这时你要问孩子:“撒尿吗?”拉着他的小手上厕所,帮他脱裤子。每当他到厕所排尿后,都要表扬他。

每次都用同样的语言和动作帮他上厕所,为此,成年人应有意识地多讲这类话,如成人上厕所前也说:“我要尿尿去啦!”一旦孩子学着说:“尿尿”或“虚虚”时,一定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拉着孩子的小手上厕所。

只要孩子主动说出“尿尿”时,一定奖励他,可以给点小食品或拍拍、亲亲他的面部,以示赞扬。当孩子已能坚持两小时才排一次小便时,你要定时带孩子上厕所排尿。进入厕所排尿时间不能超过5分钟。训练孩子上厕所大便的时间应在早餐后或早晨刚起床后。

3.自己上厕所大便 给孩子穿有松紧带的裤子,以便训练。开始时陪孩子一块去厕所,让他老在前面,直至进入厕所内。你做口头提示:“拉下裤子”,“坐在桶上。”当孩子解完大便以后,要让他知道,必须擦干净了,才能站起来。然后再指导他提上裤子,并引导他去洗手。要反复进行全过程的训练,还可让孩子互相观察上厕所的情况。

三、弱智儿童脱衣服的训练

1.配合成人穿衣服将衣服的袖子或裤腿放在接近孩子的手脚处,为鼓励他自己伸进袖子,可以像做“藏猫猫”游戏那样对他说:“小手哪里去了?啊,在这儿呢!”边说边拉出他的小手。

如果孩子不肯主动伸进小手,你可以扶住他的肘部,帮他伸进去;如果他不肯伸出来,你可以把手伸进袖中把小手拉出来。慢慢减少你的帮助。为了消除孩子抗拒行为,母亲可一边唱歌一边帮他穿衣,动作不可太快,也不可太粗。还可利用做游戏的方式鼓励他伸手人袖,如这样说:“你的手呢?喔!在这里!”逐渐使他在穿衣时手脚主动配合。2.脱鞋、穿鞋开始时,要选用稍大些的松紧口便鞋。起初你要把孩子的鞋脱至脚尖处,让他接着脱;再多穿进一点再脱,直至学会脱鞋。

你假装脱不下鞋了,要孩子帮忙把鞋脱下来,你一定要谢谢他。仍用较大一点的鞋,放在孩子脚前,你把鞋大致穿好,只留下脚后跟处,再让孩子穿进去。教孩子用拇指与食指拉鞋帮。你可以手把手地教他如何拉鞋帮。

如果他能穿到足跟处,下次你就把鞋仅穿上一半,让他继续穿。接着,你仅把鞋给他穿到足尖处,让他继续穿。逐渐减少你的帮助,直到他完全学会。开始采用不分左右脚的鞋,待孩子完全学会了穿鞋,再分左右脚。分左右将在认知中学习。

3.脱帽戴帽让孩子看看你戴帽子、脱帽子的动作,然后把帽子拿给他,让他戴上、脱下。

孩子要是不会,你把他带到镜子前,让他对着镜子脱脱、戴戴,他会很高兴。让孩子用大一些的帽子做“藏猫猫”的游戏。让孩子给布娃娃、玩具狗戴帽子,做游戏,他会在玩中学会脱帽、戴帽。

4.穿前开身上衣让孩子知道穿脱衣服是他每天该做的事。鼓励他自己穿衣服,开始时最好用短袖衬衫做示范给孩子看,再帮他穿。

你帮孩子拿着衬衫,让他先伸一只袖子,再伸另一只袖子。把展开衣襟的衬衫放在矮桌子上,让孩子伸向袖子,你帮他拉一下衣领穿好衬衫。孩子穿好一只袖子后,你把着他的手把未穿上袖子的一侧衣襟拉住,再让他已穿上袖子的手接替这只手拉住衣襟,穿另一只袖子。这个动作较难,需耐心多教几天。

四、弱智儿童洗漱的训练

1.刷牙你刷牙,让孩子模仿你刷牙的动作,开始你要握住孩子的手帮他上下刷、里外刷,待他学会刷的动作,逐渐减少你的帮助。

让孩子自己对着镜子刷牙。他刚学着刷牙时,蘸着水刷,少放牙膏。每天让孩子刷两次牙,最好你也与孩子一起刷。在时间上应大致固定在早饭后和晚饭后,让孩子养成习惯。把牙刷、牙膏及牙缸放在孩子容易拿到的固定处,教会他挤牙膏并收起牙膏等动作。

2.洗手洗脸把洗手洗脸用的小毛巾、香皂放在固定的地方,你与孩子一起开始洗手,把手洗干净后,再洗脸,你边洗边教孩子,用语言指导他与你一样做。如果他做不好或不会做,你需要手把手教他。

带孩子到水龙头处,让孩子自己开水龙头,接水、先洗手再洗脸,洗完关闭水龙头。教孩子从水桶中往脸盆中取水。教孩子拧干毛巾,拧不太干也不要紧。他不会拧时,把着他的手拧,逐渐减少帮助。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应让孩子自幼用冷水洗手洗脸,以增强耐寒力。

3.梳头让他看镜中你的动作,然后你扶着他的手接着梳下去。让他体会梳头的动作。让孩子给娃娃梳头,以便顺利地学,要慢慢减少你的帮助。

教女孩子梳稍长的头发时,你要先把纠结在一起的头发理顺一下,再让孩子自己梳。待孩子学会梳头后可以教他带梳发卡或发带,并夸他:“好漂亮啊!”就是男孩子学会梳头后,他在梳完头也要同样说:“好漂亮啊!”

4.调节水洗澡你把水盆中放入凉水,告诉孩子这水洗澡太凉,要加些热水,开始时往水盆中加热水,让孩子用手试一试水温。你告诉他这样温度可以洗澡了。

如有条件洗淋浴,一定要教孩子先开冷水,再开热水,而且要伸手去试水温,调至合适水温。开始时,仍需手把手教他,并多次反复,直到完全学会。洗完澡后要教他先关热水再关冷水。

五、训练注意事项

1.小步子(分解动作)例如,用勺吃饭的内容,可分为餐前准备、进餐、餐后处理三个步骤,而进餐过程中,“勺到口中”这个动作又可分为:用勺舀起饭一送至口唇一张口一含住饭一勺撤出,一系列分解动作。

2.反复练习弱智儿童的感知觉、动作能力均较差,学会这些动作很费力,需经过练习才能达到目标。

3.程序化训练内容按一日生活的规律组织好,使之程序化,让孩子自然地去做。如早晨起床后穿衣服、穿鞋袜、刷牙、洗脸、梳头、吃早饭。让一系列生活自理活动,按一定的顺序有条不紊地进行,让孩子一项接一项按次序地学与练,强化动力定型,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父母应将各种技能或活动分解成很小可操作的一步,手把手教孩子或向孩子解释,注意每次的教授的方法和过程都是一致的,如果孩子有一点剩余视力,则应尽可能使用他的剩余视力。

(1)训练吃喝

教会儿童每次吃东西之前要洗手;

如果他完全看不见,帮助他学会吃各种食品的味道;

每次都让他坐同一个位子,筷子、碗、勺子都在同一位置,按同一顺序摆放,相同的食品最好放在桌子同一位置,并放在盘子的不同地方;

手把手教他用杯子喝水,把喝水的杯子放在相同的位置,使用权他容易拿到,杯子最好是不易破碎的塑料或不锈钢制品,以免伤害视障幼儿;

教育视障儿童在家人没来吃饭时自己不能先吃,除非得到父母的同意。

吃饭时不要发出“咂咂”的声响,也不要在嘴里有饭时张大嘴说话;

夹菜时应在靠近自己这边的菜碗中夹菜,不要在菜碗里翻来翻去。

(2)洗澡、洗衣

应在家庭洗澡的地方以相同的方式教儿童学会洗澡,比如在农村可以在家里用水瓢从桶里舀水冲洗;如果他一个人不能单独去洗澡的地方就要安排家人陪他去,还可以从屋里到洗澡的地方牵一根绳子,帮助他摸着绳子自己去洗澡的地方;

告诉视障儿童洗澡时为防止别人看见,应在没人的地方洗澡或在洗澡时关上门,并拉上窗帘;

洗澡后要他穿干净的衣服,告诉孩子穿的衣服必须经常换洗,也可教他闻闻衣服的味道,以了解自己所穿衣服是否脏了;

如他在河边洗衣服,教会他计数,以免洗衣时衣服丢失;

(3)洗漱

应该每天刷牙洗脸;

刷牙使用的牙刷不要太硬;

教会儿童一只手将牙刷有棕毛的一面,夹在拇指和食指之间,另一只手将牙膏头放在棕毛面中部,轻轻挤出牙膏;

告诉视障儿童刷牙后要用水漱洗;

告诉儿童洗完脸后要擦脸油。特别是在冬天这点尤为重要。

(4)上厕所

教会儿童象其他家人一样上厕所;

如果他不能单独去厕所,可让家人带他去,也可以牵一根绳子,帮助他通过摸着绳子独自去厕所;

告诉儿童便后要用手纸擦干净,教会他自己做;

每次便后要冲水,要用肥皂和洗水;

厕所设计应比较合理,以保障视障儿童的安全。

(6)穿衣服

教会他向别人一样穿衣服;

教会他识别衣服的前后面,可以在衣服背面内部缝个标记,以便区分;

用不同的形状标记缝在不同颜色的衣服内,让他记住,以便穿衣服时挑选他要穿的颜色。

要时刻记住那些对于正常儿童不用教而靠眼睛观察,然后模仿而自然学会的技能,视障儿童特别是盲童都需要一步一步的教他,要牢记他们是丧失部分或全部视觉的儿童。蒙台梭利是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她为满足儿童自我建构及心智发展的需求,发展了能提供儿童刺激,引发儿童注意力,使他们进入专心工作的历程,从而帮助儿童成长的蒙特梭利教具。

其中日常生活教育她认为是首要,我比较赞同这种看法。

所谓生活教育就是工作材料都是儿童平日生活中可见到、可摸到的,如扫帚、杯、碗、汤匙、餐巾……等。这些活动是为了满足儿童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秩序感、手眼协调、专心工作及独立的特性所需而预备的教学环境。我觉得这个教育目的也是适合智残儿童的,而且我认为这也是许多家长所期望的。

家庭是患者接受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的最佳场所之一,家庭能给患者提供关心的方式多种多样,每个家庭训练计划都是独特的。在家庭康复训练中家长承担了康复训练的主要任务,而且要长期稳定地参与康复训练,并得到其他家庭成员的支持和配合。家长在康复训练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立正确的态度,建立良好的家庭康复训练环境 树立信心,尊重孩子,有意识地培养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坚持有计划、有测评的原则;充分利用生活情景进行训练,不断重复地训练。

2.制订训练计划 通过能够提供帮助的各种社区机构的发展,家庭训练计划将所有智力障碍患者融人家庭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训练列出清单。家庭训练计划的制订是非常重要的,计划的制订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过高,孩子达不到,容易产生挫败感,过低,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也耽误了康复时间。家庭的康复训练活动,一是个别训练活动,需要在固定时间中进行。家长将安排在个别训练时间的目标进行分析,设想用什么活动去完成。家庭康复随时随地,尽可能利用家庭现成的一些玩教具和生活用品,条件允许的家庭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比较丰富的游戏、娱乐环境,并有目的地购置、制作玩教具;条件有限的家庭,因地制宜,自行制作。二是情境训练活动,是家庭康复的主要训练方式,如起床、如厕、盥洗、吃饭、购物和社区活动等生活情境,按照康复计划,在一定的阶段有意识地安排必须达到的目标。由于情境训练看似随意,因此特别需要有目标的引导。在情境训练中要注意安排休闲娱乐活动、户外活动和人际交往方面的情景。

智残儿童的康复训练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家长有充足的康复知识、百折不挠的决心和信心,康复训练始终如一,不要等医治无效后再开始康复,错过孩子早期康复的最佳时机。

第五篇:浅谈智障儿童生活语文教学活动的策略(论文)

浅谈智障儿童生活语文教学活动的策略

单 位:嵊州市剡溪小学

姓 名:郑红霞

【摘要】

如何实施好《生活语文》这门课程?如何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语文的学科实效?如何让智障儿童沿着课程总目标的方向发展?文章中,我从课前探究指导策略、课堂活动设计策略、课后实践活动策略三方面谈谈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智障儿童 生活语文 教学活动

《生活语文》是以实际生活中的教学内容为载体,通过教材为智障儿童搭建宽阔的舞台。那我们将如何通过这一宽阔的舞台,让智障儿童能够充分展示自我,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呢?那我们的特教教师在设计活动和组织活动时需注意哪些问题呢?如何提高活动的高效性呢?如何激发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呢?这些问题已成为特教教师们迫在眉睫的问题。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生活语文课程指导纲要》的引领下,在实践探索中,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课前探究指导策略

《生活语文课程指导纲要》要求把课本内容紧密地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帮助学生形成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为其适应社会,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注重课后的强化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能力。那怎样才能让智障儿童“乐学”和“爱学”呢?课前的准备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环节。课前准备是为了智障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知识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提升智障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老师们可以在课前的准备活动中,针对这次活动的内容布置简单的任务,让学生进行课前的体验和学具的准备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智障学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孩子们就可以用触觉、本体觉、视觉等多感官地去体验、感受,感知,使新课的学习更加有目的性,也为新课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如在教学《认识水果》这课时,教师可提前一周,利用点心时间让孩子们每天尝1种水果,并识记水果的形状与名称。一周后再上《认识水果》这课时,教师们会发现你教的是如此的轻松,智障儿童也可以学的既快又好。

又如教学“睡前准备”这课时,考虑到这是最贴近孩子们实际生活的素材,且每位学生不管他有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都有过刷牙、洗脸、洗脚的亲身体验,语言源于生活,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课外教学生如何科学地刷牙、洗脸、洗脚,学生兴趣很浓。在语文课时就比较容易掌握词语:刷牙、洗脸、洗脚。同时我让学生用连接词“先„„接着„„然后„„”说话。我欣喜地发现,部分基础较差的同学,跃跃欲试,也敢说了,虽然他们有些语无伦次,说得并不完整,说得并不清楚。但要知道平时的他们是很少说话的。对于进步的学生,我及时地予以奖励。当拿到奖品时,那股高兴劲儿就更不用提了,我发现我们的孩子也有那种渴望进步,渴望奖励,渴望成功的情感,而且还更加强烈。正是抓住了这一契机,一些基础差,平时学习困难的孩子因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之情,大大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一改往日躲躲藏藏的面目,也积极地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起来。孩子的学习热情高涨了,学习效率也有所提高了。

二、课堂活动设计策略

活动是教学的组织形式,是课程实施的“灵魂”。在特殊学校的课程中,每节课都会设计学生能操作的和能够玩的小游戏。《生活语文》这门课程是以生活为题材编成的一本教材,是取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的一门课。它相比于普通小学的课程形式更注重生活性和实用性,注重活动的参与能力。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们更多地参与活动,通过动脑动手,体验领悟,而不是仅仅依靠教师的讲,学生的听来学习,也为学生能充分掌握知识提供了多感官的辅助支持。所以,我们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创设情境,使教学内容更“鲜活”

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机械地进行“教学”,不要为了“教”而“教”,恰恰“寓教于乐”是最吸引智障儿童,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强调的是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让智障儿童在“活动”中学,在“做”中学,在“体验”中学。我们的学生对于学习往往是比较随意的,不积极的,平时我们在设计活动情境时,不妨设计一些能吸引孩子们注意力的活动。有位老师在上《科学食用快餐》这课时,课堂活动设计得很好。对于智障学生,如果老师光对他们说要吃这个,不可以吃那个,跟他们讲食物的营养价值,可想而知他们是听不懂的。于是上课老师设计了一个“美味快餐厅”的情景,在这个“美味快餐厅”里,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午餐,接着上课老师在大屏幕上直观地展示了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最后让孩子们通过比较,从而对自己的饭菜进行置换,让孩子们知道,只有科学就餐,才能保持营养均衡,身体健康。活动中,学生既玩到了,又学到了。真可

谓是“润物细无声”啊!

(二)联系实际,使内容更“充实”

《生活语文》是智障学生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课程,它是学生发展思维,补偿缺陷,学习文化知识和形成生活技能的基础。课程要求在实际生活中发展智障儿童的识字能力以及生活语文学科各方面的综合素养。再加上智障儿童的认知能力薄弱,理解能力迟钝,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来源于生活中的东西才是儿童熟悉的,从心底里乐于接受的,从孩子们的生活出发,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有位老师在上《游公园》这课时,先让孩子们回忆自己或者由爸爸妈妈带领去游公园时的情景,从而创造情境:“同学们,在这百花争艳、鸟语花香的日子里,你们最想干什么呢?”,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春天的公园里,你看到了什么?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后引出课文的中心——“春天真美丽”以后,老师又设计了一个活动“让我们用心来爱春天,用行动来爱春天”。孩子们积极举手发言,有的孩子说:“看到青青的绿草地,我们不能踩踏。”;有的孩子说:“花儿五颜六色,很美丽,我们不能采摘。”;还有的小朋友说:“春天那么美,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不能随地乱扔垃圾。”„„。这样的教学联系了生活实际,孩子们接受起来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给予充足的时间,使活动更“高效”

孩子们的学习不应该局限在一节课中,更不应终止于一次活动。它应该不断地拓展、延续、深化下去,从而提高活动实效。所以,我们要安排好活动计划,对所学的内容及早做出规划、安排。如进行《超市购物》这一主题单元探究时,可以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准备,教师与家长做好共同教育的任务。在这段时间,多带孩子去超市,认识超市里不同区域的环境,带孩子去不同区域选购孩子喜欢吃的食物,家长要尽可能少地协助孩子完成付款。教师在上《超市购物》时,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源教室,带孩子去模拟超市进行购物,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货架上都有什么等。通过长时间的校外与校内的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可以让孩子更快地学会如何购物,使孩子们对在超市购物有一个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同时也学会购物的基本技能。

作为活动的引导者,老师们必须及时地去督促、检查、反馈,特别是我们特教的老师们。如在上《我会穿衣打扮》这一主题时,除了让学生掌握“会随不同季节进行适当穿着”的知识与技能外,课外还要多跟踪、多监督,多指导,及时做出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体验更深刻,教学活动更高效。

三、课后实践活动策略

智障儿童的课堂应该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实现情感、认知、价值观、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学目标。特教老师虽然通过35分钟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指出了生活中的正确做法,但“课堂活动的结束并不等同于教育的结束”,智障儿童能力的形成,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通过“小步子,多循环”的策略,是一个持续不断地渗透教育的过程,离不开一次又一次地亲身实践。只有将实践操作环节和课堂知识巧妙融入,鼓励学生用课堂上所学到的“认知技能、方法过程和情感”去观察、去发现、去深入体验,才能使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得到真正的巩固与强化。

为了让智障儿童所习得的认知技能、行为习惯、生活技能更好地掌握,课后实践活动的开展仍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强化。老师们应及时捕捉校内有利于学生实践的契机,将生活语文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例如教学《游公园》这课后,可以借助春游活动的契机,对学生日常的品德进行强化教育,如卫生行为教育,勤俭节约教育,习惯养成教育,爱护花草树木教育等等。

《生活语文》是把金钥匙,是连接生活技能与知识技能的桥梁。《生活语文》“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让智障儿童以教材为舞台,在活动中学,在体验中悟,让每位学生都学有所得。希望我们的特教老师们,在传授这门课时能充分做好课前探究指导,设计新颖的课堂活动,同时也要重视课后的实践活动,只有将课前探究指导,课堂活动设计,课后实践活动扎扎实实地落实好,组织好,指导好,才能让我们的智障儿童掌握更多生活中的知识与技能,才能适应今后的生活,回归社会,提高生活品质,为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扫清障碍。参考文献

[1] 于文.《春雨》【J】.北京市海淀区培智中心学校,2008.5 [2] 董秀姗.《把握课程性质,发挥互动效应》【J】.2004,(3)

[3] 北京:《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C】.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 水淼.《小学教学研究》【J】.2012,(3)[5] 刑同渊.《智力障碍儿童教学法》【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07 [6]刘全礼.《实用培智学校教学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6 [7]刘全礼.《智力落后儿童的特点与教育纲要》【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04.01 [8]陈云英.《智力落后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

下载让智障儿童的语文学习走进生活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智障儿童的语文学习走进生活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作文走进生活

    让作文走进生活 作文是一项需要激情并创造激情的思维活动,一名教师,要想使学生充满激情地写作,就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激发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信心和期望。 如果像以往那样,给......

    让作文走进生活

    让作文走进生活 燕中心小学 成丽 何谓作文?简单地说,作文就是将自己平日生活中的见闻真实地写下来,并将自己真情实感表达出来的过程。 事实上,我们的孩子对作文总是敬而远之,他......

    让语文课堂走进生活

    让语文课堂走进生活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

    让科学走进生活

    让科学走进生活 学,就像一只钻头,去开掘知识的深井;问,就像一把钥匙,去启开疑团的大门。生活就这样不断的在学与问中漫过。 当从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传来核电站发生事故的消息时......

    让读书走进生活

    让读书走进生活 让阅读成为习惯 让学生享受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

    让数学走进生活

    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

    让作文走进生活(范文大全)

    让作文走进生活 摘 要:诗人何其芳曾经说过:“生活是多么的广阔,生活是海洋。”寻找生活化的写作内容,本应引起所有教师与学生的重视,但是观察当前高中生写作现状,效率低、内容干却......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 老师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由此可见,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