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楼梦》中的中秋节
《红楼梦》中的中秋节
曹雪芹在馨香满怀的绝世之作《红楼梦》中,以游龙之笔,将诗意浓郁的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演绎出了别样的精彩。中秋节又有月夕、八月节、拜月节、团圆节等别称,其何时被定为节日,学术界尚无定论,可以肯定的是中秋节在宋朝时开始盛行,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民间流传的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是中秋节形成的重要因素,是这一民俗节日的灵魂,“成为中秋民俗最动人的因素,促成了中秋民俗的诗化”。“圆”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一个极富象征意义的符号,象征着团圆、和谐与美满。中秋节中有许多节日习俗便是以象征团圆为文化内涵的,因此又称为“团圆节”。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是围绕着“月”进行的,人们在中秋节这天拜月、赏月,共庆佳节。《燕京岁时记》记载了清代京师中秋节盛况:京师之曰八月节者,即中秋节也。每届中秋,府门朱第,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中秋节的种种民俗事象,凝聚着人们对于和合圆满的追求,岁时节令食品中的月饼、西瓜等皆为圆形,象征着吉祥、美好、幸福。以团圆为主题的中秋节,同样也是作家笔下重要的描写对象,如《警世通言》中第二十四卷《玉堂春落难逢夫》、第三十三卷《乔彦杰一妾破家》和第三十九卷《福禄寿三星度世》,《醒世恒言》第三卷《卖油郎独占花魁》,《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十七卷《顾阿秀喜舍檀那物崔俊臣巧会芙蓉屏》和第三十一卷《何道士因术成奸周经历因奸破贼》,《林兰香》、《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等均涉及到了中秋节。其中“三言二拍”中涉及中秋节的篇什中秋节均出现一次,且均人物命运或者情节发展的关键节点,即便是出现三次中秋节的《水浒传》也无一例外将其视为人物命运的转折点(三次中秋节涉及到史进、武松、卢俊义三位好汉)。《金瓶梅》中虽把吴月娘的生日安排在中秋节,且有五次提到中秋节,但前三次均一笔带过,后两次也并未充分展开。相较而言,在《红楼梦》中出现三次的中秋节,虽有详有略,但却能“特犯不犯”,各具特色。
一、“特犯不犯”——《红楼梦》中的中秋节及民俗事项在科技不发达的中国古代,古人把丰收的希望寄托在土地神身上,播种的时候通过“春祈”祈求丰收,收成的时候则通过“秋报”答谢神祗的庇佑。因此与农事与季节密切相关的中秋节,感恩是除团圆之外的重要主题。中秋节是收获的季节,衍生出感恩天地赐予的同时,更具有自我价值实现的期许。在《红楼梦》中此涵义主要通过贾雨村这一人物形象得以实现。
《红楼梦》中的第一次中秋节出现在第一回,作者用“一日,早又中秋佳节”将时间快速切换至中秋节。此次中秋,作者把笔触伸向甄家大门之外,对甄家的中秋家宴用“士隐家宴已毕,另具一席于书房,且自己步月至庙中来邀雨村”一笔带过,但对外界的中秋景象却有所涉及,“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在此情形下,甄贾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该年的中秋节,对于贾雨村而言,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贾雨村中秋佳节的对月抒怀,是甄士隐资助贾雨村参加科考的重要原因,成为贾雨村命运的转折点。甄士隐对贾雨村的知遇之恩与以后贾雨村的忘恩负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红楼梦》中的第二次中秋节描写出现在第十一回,此次贾府过中秋节的情形,作者并未详述,而是由秦可卿之病带出:因贾敬寿辰,王夫人等到宁国府祝贺,并探问秦可卿的病情。尤氏说:“他这个病得的也奇,上月中秋还跟着老太太,太太们玩了半夜,回家来好好的。到了二十后,一日比一日觉懒,也懒怠吃东西,这将近有半个多月了。” 《红楼梦》中的第三次中秋节描写出现在第七
十五、第七十六回。此次作者对贾府的中秋节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绘:八月十五馈赠瓜果之俗,由“次日起来,就有人回西瓜、月饼都全了,只待分派送入”而写出。在八月十五中秋节之前,宁国府贾珍因为是孝家,十五不得过节,贾珍提出“八月十四应景”,借此写出了孝家八月十五不得过节之俗。八月十五日一早,贾珍带领众子侄开祠堂行朔望之礼,拉开了贾府庆祝中秋节的序幕,而关于中秋佳节的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均在晚上进行,其中拜月与赏月是贾府庆祝佳节的主要活动。贾府在嘉荫堂前设月台,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献着瓜饼及各色水果。地上铺着拜毯锦褥。小说中形容此场景为“月明灯彩,人气香烟,晶艳氤氲,不可形状”。因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俗,所以小说特意点出贾母到拜月之所嘉荫堂时,“邢夫人等一干女客皆在里面久候”。拜月后大家去凸碧山庄赏月,于厅前平台上列下桌椅,“凡桌椅形式皆是圆的,特取团圆之意”。以贾母为中心,大家团团围坐,击鼓传桂花,饮酒讲笑话,临风品笛,对月赏花。其间涉及到的中秋习俗,可以与《燕京岁时记》所记载的中秋相关习俗相印证。
二、《红楼梦》中中秋节的文学叙事功能脂砚斋在贾雨村对月寓怀诗“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有眉批:“……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起诗社于秋日……”指出了中秋节在《红楼梦》中的重要的叙事功能。
(一)彩线串珠——《红楼梦》中的中秋节与情节推进在《红楼梦》中作者用“中秋节”这条彩线,作为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串联起了相关情节,自然流畅。除第一回和第十一回提到的中秋节外,其余用中秋节连缀的情节最终均指向第七十五回和第七十六回的中秋节描写:无论是凤姐给旺儿家的二百两办中秋节礼的银子,还是邢夫人告知迎春若钱被奶妈骗去没钱过节她不能帮忙,或者绣桔追问迎春的累金凤下落,抑或邢夫人让贾琏迁挪二百两银子中秋节间使用,以及贾母说“商量八月十五赏月”,千呼万唤,均为第七十四回和第七十五回的中秋节做铺垫。中秋节本是喜庆的团圆佳节,但从其串联起的情节来看,作者却在不经意间透露着和节日本身不和谐的音符,使整个中秋节在表面的欢乐喜庆之外,呈现出凄清之氛围。第七十四回和第七十五回欢庆中秋佳节之后,其余波继续酝酿,波及到第七十七回。中秋之后,司棋被逐出大观园,小说中还提到王夫人“因节间有事,故忍了两日,今日特来亲自阅人”。王夫人此次阅人,殃及晴雯、四儿和芳官,也使宝玉和袭人心生嫌隙,是导致晴雯之死的直接原因。小说又提到“当下因八月十五日各庙内上供去,皆有各庙内的尼姑来送‘供尖之例’,王夫人曾于十五日就留下水月庵的智通与地藏庵的圆心住两日,至今日未回”。正是由于她们巧舌如簧的说辞,王夫人才同意了芳官、蕊官和藕官出家为尼的请求。与中秋节相关的故事情节,许多并非波澜曲折的故事,但作者却能将其描绘得兴趣盎然,环环相扣,且能使其融化在生活细节之中,变得很不明显,与生活的本然状态相似,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叙事能力。一部好的叙事作品,其情节推进往往要体现出一定的节奏:既有剑拔弩张,又有轻快舒缓;既有狂风大雨,亦有风和日丽。在情节叙述中,需张弛有度,动静结合,悲喜相映,才符合社会生活的客观规律,才能顺应读者的审美期待。在中秋节之前,大观园发生了一件大事,由于傻大姐检到了绣春囊,引发了凤姐、王善保家的等抄捡大观园,查到司棋与潘又安有私情。如果依照常理,凤姐把抄捡大观园的结果告诉王夫人,司棋被逐及王夫人亲自到怡红院“阅人”,撵走司棋、晴雯,累及四儿及芳官等一系列的事件就会接踵而至。如此高密度地叙述以上不幸事件,情节过于集中,定会令人喘不过气,这时就需要作者利用特殊时间点发生的特殊事件,将快节奏、急速发展的事件暂时搁置,使情节的发展暂时延缓。在此情形之下,岁时节令中的中秋节就成了阻碍人物行动的最佳手段,使故事情节稍做延缓再向前推进,从而对小说的叙事节奏进行调控。在此,作者先以凤姐生病,老嬷嬷们“拿了方子回过王夫人,不免又添了一番愁闷,遂将司棋等事暂未理”为由,将之前抄捡大观园之事暂时搁置,后转入中秋节的集中叙述。中秋赏月,对花饮酒,击鼓传花,说笑话,在表面一派祥和的气氛之中,似乎抄捡大观园的**已然过去。但中秋节并没有使情节的发展转向,只是暂时延缓。对于王夫人来说,司棋之事也最终会被了结,不可能听之任之,这是情节发展的一种必然。抄捡大观园之后貌似平静的中秋节,其实正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片刻宁静。果不其然,在中秋节后,司棋被逐出大观园。处理完司棋,王夫人来到怡红院,王夫人指出“因节间有事,故忍了两日,今日特来亲自阅人”。此次阅人,祸及晴雯、四儿和芳官,直接导致了晴雯之死和芳官出家。要言之,作者利用中秋节,勾连不同情节侧面的生活事件,而又能事出有因,前伏后倚,体现了作者利用中秋节构筑情节的匠心独运。
(二)“人各有当”——中秋节与人物形象塑造“人各有当”更多指向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在人物塑造中,曹雪芹并未对人物做“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的简单化处理。中秋节以其对现实生活的逼真再现,为“人各有当”提供了具有高度艺术真实性的典型环境,为黛玉、湘云、妙玉及贾政等人物性格的多维度展示提供可能。小说在第七十五回、第七十六回的中秋节,贾母“尤叹人少,不似当年热闹。又提宝钗姊妹家去母女弟兄自去赏月”等语,使黛玉对景伤怀。“每逢佳节倍思亲”,对黛玉而言,与父母阴阳两隔,对父母的思念也只能以“俯栏垂泪”来表达。偏在黛玉最需要安慰之时,宝玉因晴雯之病而诸务无心,早早退场,无暇顾及。探春因“家事着恼,无暇游玩”,而黛玉又与迎春、惜春“素日不大甚合”。此时,能安慰黛玉的,只有与黛玉同病相怜的湘云。湘云和黛玉均父母双亡,但情况又有所不同。黛玉父母去世后,林家已经没有了黛玉可以依靠之人,用贾母的话说,“林家人都死绝了”,而湘云则不同,虽父母去世,但尚有哥嫂可以依傍,虽有时要看哥嫂脸色行事,但毕竟是在自己家中。出人意料的是在中秋之夜,黛玉却一反往日的多愁善感,提出“事若求全何所乐”,并指出人人皆有不如意事。可见,对于黛玉而言,除了对爱情的执著外,对于人生不如意事,她有着清醒的认识,并非只知伤春悲秋。黛玉和湘云在中秋之夜以诗言志,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她们结伴到凹晶馆联诗,在即兴联诗中,二者的才情得以充分施展,个性也得以彰显。在联诗之时,黛玉一反之前的“俯栏垂泪”,在得佳句时,便会笑意盈腮,在湘云吟出“寒塘渡鹤影”佳句时,听了“又叫好,又跺足”,并坦言“我竟要搁笔了”,与之前那个多愁善感的黛玉判若两人,寥寥数语,使黛玉之形象呼之欲出。在月明星稀的中秋之夜,沉浸在诗歌王国中的黛玉暂时忘却了尘世的烦忧。凹晶馆联诗体现了黛玉多愁善感、泪光点点之外天真率性的一面,凸显了黛玉这一人物形象性格的复杂性,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湘云在联诗中秉承了她的一贯作风,在黛玉吟出“冷月葬花魂”一句时,湘云“拍手”称赞,其形象也如在目前。作者也借此写出了两位才华横溢的少女的相互欣赏。更妙的是在黛玉和湘云联诗时方外才女妙玉的意外加入。与黛玉和湘云有着相似经历的妙玉虽遁入空门,但内心仍存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黛玉和湘云二人为她的突然到来诧异之时,妙玉却笑道:“我听见你们大家赏月,又吹的好笛,我也出来玩赏这清池皓月,顺脚走到这里,忽听你两个联诗,更觉清雅异常,故此听住了”。她一反人们心目中“为人孤僻,不合时宜”的印象,竟在深夜盛情邀请黛玉和湘云到栊翠庵吃茶,还提笔“一挥而就”续成十三韵,体现了她过人的才华,因此被黛玉与湘云称为“诗仙”,也成为她“文墨也极通”的最好例证。在中秋之夜,借黛玉反复写出了妙玉的心情:“黛玉见他今日十分高兴”,黛玉笑道:“从来没见你这么高兴”,“黛玉从没见妙玉作过诗,今见他高兴如此”等,充分说明了清池皓月及黛玉和湘云即景联诗对妙玉凡心的触动。中秋团圆,因父母仙逝而无法与家人团聚固然伤感,但若能与一二知己在中秋月夜借挚爱的诗歌聊表乡愁,未尝不是一种心灵慰藉。以月为媒,以诗言志,使三位才华横溢的美丽少女找到了心灵的契合点。正是这一笔,不但写出了黛玉和湘云的个性特征,更写出了妙玉“人在空门,心在世间的窘境。其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态使我们得以窥视在袈裟之下的秀雅才女的心性”。相对于元宵灯谜会贾政给亲人带来的“拘束不乐”,中秋节贾政的加入,给大家带来了欢乐。在第七十五回中秋赏月,平时不苟言笑的贾政讲起了笑话,这多少有点出人意料。不过看他的表现,大概也是出于无奈,“见贾母喜悦,只得承欢。”对从未讲过笑话的贾政,大家充满好奇,“众姊妹兄弟皆你悄悄的扯我一下,我暗暗的又捏你一把,都含笑倒要听是何笑话”。关于贾政的这个笑话,学者大都以“低俗”斥之,从文本来看,贾政曾有言在先,“只得一个,说来不笑,也只好受罚了”。对于贾政来说,并不擅长说笑话,且事先又未准备,说“怕老婆”的笑话或许也是事出无奈。从整体叙事来看,贾政并未有不良嗜好,作者也断不会使之在家人面前显出低级趣味。再者,笑话本为取乐,且为家宴,听者均为家人,主要还是为了逗贾母一乐而已。但正是从这一点,我们看到了一个孝子的形象。在中秋佳节的团圆之夜,为了让母亲高兴,从未讲过笑话的贾政在子女面前放下“端方正统”的形象,讲了一个“怕老婆”的笑话,这或许也需要一定的勇气吧。《红楼梦》中的中秋节描写除了情节推进与对人物多维度展现具有重要作用之外,更有浓得化不开的感伤萦绕:在从中秋节礼的准备开始,似乎就预示着第七十五回、第七十六回中秋节的凄清氛围,凤姐拿当金项圈的银子办中秋节礼,邢夫人因得知贾琏当贾母之物所以让贾琏“迁挪二百两银子”供中秋节间使用,甄家被抄事件使贾母“不自在”,节前的一系列事件与中秋节的诗意氛围形成了极大反差。宁府因“孝家十五过不得节”,正月十四贾珍带领妻子姬妾在会芳园开怀赏月作乐时“墙下的长叹之声”,已显示出“不祥”之兆。中秋之夜,众人以贾母为中心团团围住,吃酒赏月,击鼓传花,讲笑话,表面上一派欢乐祥和。但从贾府的繁华鼎盛一路走来的贾母,虽平日里追求享乐,但对家族命运却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见圆桌才坐了一半,加之凤姐和李纨生病,中秋节前甄家抄家的消息,抚今追昔,贾母黯然神伤,便有“天下事总难十全”之叹。贾赦中秋赏月时所讲父母“偏心”的笑话,也令贾母内心颇为不悦。而在夜静月明、笛声悲怨之下,贾母“不免有触于心,禁不住堕下泪来”,众人彼此都不禁有“凄凉寂寞之意”。黛玉更是“对景感怀”,“俯栏垂泪”。即便是豪爽如湘云者,在宽慰黛玉之时,也感叹“得陇望蜀,人之常情”,“即便在富贵之家,也不能事事遂心”。后黛玉与湘云去凹晶馆联诗,湘云联出“寒塘渡鹤影”,黛玉联出“冷月葬花魂”。虽为佳句,但“寒塘”、“鹤影”、“冷月”、“花魂”之意象,使凄清之意尽显。故突然出现的妙玉赞好诗的同时,也指出“果然太悲凉”。总之,作者在《红楼梦》中的中秋节描写中,使生活本身如云卷云舒,花开花落般自由自在地展示其内涵与诗意,赋予小说浓郁的生活气息,亦使之成为推动小说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手段。
第二篇: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红楼梦》作为中国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在艺术上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最高峰,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它细致、生动地展现了作者所处时代环境中广阔的生活场景、礼仪、习俗以致饮食穿着、生活起居等琐事细节,无一不毕现。
“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红楼梦》中对茶文化的描写也是相当的细致,其中包括茶的类型、品茶的要素、茶礼和茶俗、茶诗及其体现出来的审美价值,它们都体现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红楼梦中描写的是钟鸣鼎食、诗礼簪缨的诗文化,讲究颇多。
在《红楼梦》中所提及的茶有一种仙茗、七种名茶、一种外国茶。仙茗“千红一窟”是作者的一种假想,在现实生活中不复存在,只有像宝玉这样的人才可在梦中品尝到。是写宝玉在有太虚幻境是,品尝到的“出自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宿露烹”名曰“千红一窟”的仙茗。七种名茶中第一是六安茶,在作品第41回中,贾母在妙玉处道:“我不吃六安茶”,这里的六安茶为清代贡茶,系我国名品绿茶;第二是老君眉茶,也是出自第41 回师妙玉为贾母特备的一种名茶,因其形似长眉,故称老君眉,同时它也是清代有名的贡茶;第三是杏仁茶,出自第54回的元宵夜宴上,王熙凤专门为贾母准备的;第四是普洱茶,小说第63回中“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林之孝向袭人索取的便是普洱茶;第五是“女儿茶”,也是出自第63回,是晴雯说道“女儿茶”也是普洱茶的一种,是盛行于清廷和官宦人家的一中名贵贡茶;第六是龙井茶,出自第8回中宝玉到潇湘馆看黛玉,黛玉叫紫鹃“把我的龙井茶给二爷沏一碗”。龙井,出产于杭州西湖龙井村一带,向来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闻名于世,自宋代开始充作贡茶,是我国绿茶中的极品;最后是枫露茶,出自第8回,这是宝玉最喜欢喝的一种茶。但也是一种奇怪的茶,一般茶泡三遍,就以味同嚼蜡,而这茶才刚出味,此茶茶汤清亮、茶味绵长,有人推断可能是名茶蒙顶甘露。还有一种外国茶为暹罗茶,出产于泰国中南部,出自小说的第25回,是王熙凤送给宝、黛、钗三人喝的,传说味有点苦涩。
真正的品茶是很有讲究的,曹雪芹是品茗大家,深得茶道三昧。要品到好茶,要注意选茶、择水、配器、泡茶方法。泡茶的水以天然雨水、雪、露水为最佳。茶具的选择,是要力求有助于提高茶的色、香、叶,保持茶的本性,还要茶具古典雅美,有较高的艺术性,具有欣赏价值。而泡茶方法的讲究就包括“煎茶”、“泡饮”,红楼梦中多数就是泡饮法。比如在《红楼梦》中的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就是正本小说中的写茶事最为详尽的。
《红楼梦》中的茶俗、茶礼也是写的很详细,《红楼梦》中就有不少茶诗茶联。第23 回的《四时即事诗》四首中,有三首写到品茶,趣味盎然,如《秋夜即事》诗云“静夜不眠用酒渴,沉烟重拨素烹茶”。这些茶咏,体现了钟鸣鼎食人家的闲适,封建社会上层的生活清雅,把《红楼梦》中的“茶道”推向了高潮,为《红楼梦》一书增添了几许情趣。这些茶诗茶联以特有的清香、色泽、醇美陶冶了大观园才子佳人的艺术情趣和审美品味。红楼梦中的茶俗也是丰富多彩的。有以茶待客。《红楼梦》中,几乎每回都有待客敬茶的叙述,如第3 回写黛玉初到贾府“说话时,已摆了果茶上来⋯⋯”,以水果、干果佐茶;第33 回官宦世家贾府的荣国府贾政接待忠、顺王府客人时,“彼此见了礼,归坐献茶”。有以茶为媒。在《红楼梦》第35 回,王熙凤在怡红院遇见林黛玉,就问起白前赠送逞罗国茶是否品尝了林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茶叶,就来使唤人了。”凤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即吃了我们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众人听了一齐笑了起来。”这回中凤姐用于打趣林黛玉的“吃了我们的茶”便是江浙地区十分流行的“三茶礼”。“三茶札”中的第一道就是男女双方订赠时行的“下茶礼”。与北方一样,男方的订婚礼品中必须有茶。还有以茶为祭。《 红楼梦》第78回“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读毕 ,遂焚帛奠茗”,以茶祭祀,凄楚哀婉。有以茶漱口。第三回中“林黛玉拋父进京都”中便有其以茶漱口的描写。还有以茶泡饭。《红楼梦》中第四十九回中就描写宝玉因性急,“只拿茶泡了一碗饭,就着野鸡爪齑忙忙地咽完了”。
《红楼梦》中的关于茶文化的这些描写生动形象,烘托了故事气氛,丰富了小说情节,展现了我国十八世纪中叶封建贵族家庭的风习和茶文化的深远影响,体现了中国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的载体,也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考证资料。
第三篇: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专业:语言学与应用语言 姓名:朱冬雪 学号:F13201049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红楼梦》这部千古奇书,不单单是表现宝黛钗三人的爱情纠葛,同时也很好的展现了中国的饮食文化,这“饮”的对象自然而然就是闻名中外的中国茶了,《红楼梦》中有多处关于茶的描写,作者将茶的知识、茶的功用、茶的情趣全部熔铸在《红楼梦》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中国茶文化的美好图卷
1、记载了许多名茶
《红楼梦》描写的是钟鸣鼎食之家,富贵之家对于饮茶的要求自然也高,《红楼梦》中描写了其中名茶,一是六安茶,刘姥姥进大观一节,贾母带众人来到了妙玉的栊翠庵,这是妙玉忙招呼贾母一行人喝茶,这时贾母要求到“我不喝六安茶”,这里的六安茶即是清代的名茶之一,六安茶产于六安霍山,与龙井、天池并名,均为清贡茶。其次为“老君眉茶”是妙玉专为贾母准备的一种茶,这种茶预示着长寿吉祥,这也表代现了妙玉对贾母的用心。第三是普洱茶,小说第63回,宝玉生日林之孝向袭人索取“普洱茶”,晴雯所说的“女儿茶”也是普洱茶的一种,是盛行于清代宫廷和官宦之家的一种名茶,第四是龙井,小说第82回,宝玉下学回来,急急忙忙到潇湘馆去找黛玉,这时黛玉命紫鹃为宝玉沏一杯龙井茶,一杯清香四溢的龙井表达了黛玉对宝玉的特殊情感。第五是枫露茶,这是宝玉喜欢最喝的一种茶,这种茶需泡上三四遍才能尝到茶的真味,这也表现了宝玉对饮茶的要求如此之高,不比寻常人。第六是一种外国茶名叫暹罗国茶,第25回王熙凤为公子小姐们送来了进口的暹罗国茶,还有一种是“千红一窟”,这是宝玉在警幻仙境中所饮之茶。
2、烹茶之水的记载 “名茶还须好水泡”,水的选择是泡好茶的关键,《红楼梦》第41回贾母带众人在拢翠庵东堂吃茶时,妙玉给贾母、刘姥姥众人吃的是“旧年镯的雨水”所烹之茶。雨水作为天落水,是天然蒸是天然蒸馏水。它洁净清澄,是饮茶的好水。旧年镯的水经过密封贮存,质量更好。贾母听妙玉说明是雨水后,才吃了半盏,可以看出她平日饮茶是十分注重用水的。刘姥姥一口吃尽后说,’’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表现她对水质缺乏品尝,只对茶味有感受。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说:“水以清轻甘洁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旧年雨水质轻是水好的标志,再烈它也不会浓。所以“贾母及众人都笑起来’。这个细节表明穷人饮茶和富人饮茶注意的味道不一样,如此写出,真神来之笔。其后妙玉拉薛、林二人入耳房,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用的是五年前玄墓蟠香寺梅花上收的雪,更加清淳。晶莹的白雪融水泡茶,古已有之,有“夜扫寒英煮绿尘”诗句为证。
3、茶具的选择
饮茶作为一种文化,不仅仅对水质有要求,对茶具的要求也是极高的,好茶应用好茶具方能显示饮茶人对茶的独特理解,曹雪芹十分熟悉各种茶具,在《红楼梦》中,对茶具的描写突出了三个特点。第一个是体现了所有者的身份。凤姐位居荣府管家奶奶之尊,她出门家下仆妇带着茶壶茶杯,以备不时之需。家常所用捧茶的是填漆茶盘,喝茶用的是小盖钟。填漆是以五彩稠漆堆成花色,磨平后
显其纹的妍媚光滑漆品。钟是有托有盖的茶具,全书仅见一次的小盖钟,体现了凤姐的身份和地位.宝玉这个怡红公子所用茶具种类最多。杯具有茶杯、茶碗、盖碗、茶钟、茶盏,一应俱全;壶具有茶壶、盅子,还有具备保暖功能,供夜间使用的暖壶,它只在怡红院用过两次。而袭人为宝玉、黛玉斟茶,用的是小连环洋你茶盘。洋漆是元明之际传入我国的日本铸法,其描金的高度成就,使它不仅名贵,而且具有异国情调。宝黛纯真的爱情为贾府上下所公认,为他俩捧茶的茶盘所用连环式的别致造型,将天造地设暗含其中。贾母是有爵有品的太夫人,所用器具自有规格。第53回荣国府元宵开夜宴,贾母花厅上摆了十来席,几上设有炉瓶三事,焚着百合宫香,“又有小洋漆茶盘,内放看旧窑茶杯并十锦小茶杯’、里面泡着上等名茶。洋漆茶盘的富贵、旧窑茶杯的古朴、十锦茶杯的秀丽、上等名茶的清韵,使贾母爱热闹的脾气、讲排场的习性,通过饮茶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以物的运用表现人物问的思想感情是茶具描写的第二个特点。在拢翠庵众人吃茶于东禅堂,用的是官窑脱胎填白盖碗,只贾母用成窑五彩小盖钟是明代之瓷。妙玉拉宝钗、黛玉耳房吃体己茶,宝钗用的“抓胞翠”是晋代富豪王恺珍玩过、宋代苏轼见过的宝器。黛玉用的是汉代题了垂珠篆字的“点犀蓝”。妙玉将自己日常吃的绿玉斗来斟茶与宝玉。接着她又寻出只剩一只的“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虫整雕竹根的大盏”,给宝玉又吃了一杯茶。两用宝绪琴吃两杯茶,比钗黛更进一层,妙玉与宝玉的关系也在茶具上衬托出来。当众人走时,刘姥姥吃了一口的明代小盖钟,妙玉弃之不要,让婆子不要收进来。这与她将自己用的绿玉斗斟给宝玉,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不同的人使用的茶具表示不同的等级是茶具描写的又一特点,妙玉捧与贾母吃茶,用的是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窖五彩小盖钟。而众人都是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成窑瓷是明代名窑,以五彩为上品;官窑填白瓷是清代御器厂的一出品。茶杯不同明示等级区别。茶具只是喝茶的一个细小物件,而在曹雪芹笔下,它并不细小。经过其精心选择与组织,将它织在全书的情节结构之中,熔融在人物的性格、感情、关系之中,更使人物千姿百态、情节出神入化,故事新颖奇妙。
4、茶礼、茶俗
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饮料,在长期饮茶的过程中,村野、都市、商埠、家庭乃至宫廷都逐渐形成了一些有趣的习俗,为饮茶增添了许多情趣。《红楼梦》中关于饮茶的描写,也随意地将些茶俗记载其中,为我们留下了清代饮茶的风俗画卷。
如同饮酒有佳肴一样,书中不止一次地写到用茶果来佐茶。宝玉初会秦钟时,“一时摆上茶果”。宝玉第一次探宝钗病,薛姨妈满心喜欢,“摆了几样细茶果来留他们吃茶”。馒头庵智善老尼让智能摆茶碟子,请宝玉秦钟“两个去吃茶果点心”。这些都体现了南省风俗。尤氏因惜春斗气,到稻香村看李纹病。李纨对她说:“昨日他姨娘送来的好茶面子,倒是对碗来你喝罢。”茶面是熬粗茶叶。兑入炒面,再加芝麻酱混合而成的。吃时冲入热水调和即成。它有茶的清香,炒面的焦香,是一种风味小吃,也是江南茶俗之一。作为江南风俗的茶泡饭,也被写入《红楼梦》中。一场大雪使大观园成为琉璃世界,李纹带众姐妹芦雪庭赏雪作诗。宝玉等不及饭菜上桌,“只拿茶泡了一碗饭,就着野鸡瓜凿忙忙的咽完了”。茶泡饭是将饭煮好后,再倒入适量泡好的茶水,取其解腻消食之功。这既写宝玉急不择食,又不失其时地用南省风俗加以点缀。
茶作为古代聘礼,是男女定亲的一种象征,《红楼梦》中凤姐将进上之茶叶,送给宝、黛、钗,大家各有品评。作者之妙在未到此而止,又写凤姐送茶办事出来,林妹妹出语不让人,“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要使唤人了”,引起凤姐的反击:“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众人都一齐笑起来。但这笑话戳到了黛玉心病,登时红了脸,一声儿不言语地回过头去。这里凤姐利用了“吃茶”的双关语意。古人认为茶树不能移植,移过就不能开花结籽。因此用茶作聘礼,表示对美满姻缘的祝愿,也象征爱情的专一。故旧时女子受聘谓之吃茶。这个钗黛都在时开的玩笑,实是凤姐向金玉良缘所射出的一箭。吃茶的笑话触到了最基础的问题,突出了凤姐的泼辣自信。在118回,王夫人给甄宝玉说了李绮,“后来放定下茶”,就是实在的例子。
风俗是长期形成的一种公共习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历史发展各异,风俗带有鲜明的乡土气息.文学作品中的风俗描写,使其更自然、生动、通真节也使故事更具生活性。《红楼梦》中茶俗描写,使作品像茶色一样五彩斑斓,像茶香一样芬芳扑鼻。
参考文献:
[1]、红楼梦_镜花缘_与_九云记_中的品茶与茶论_詹颂 [2]、红楼梦_与中国茶文化_刘学忠 [3]、红楼梦_中的茶文化探究_王春华
[4]、宝鼎茶闲烟尚绿_红楼梦_的茶文化氛围_胡晓明 [5]、茶香四溢满红楼_红楼梦_与中国茶文化_胡文彬 [6]、品茗品人茶境_红楼梦_中的茶文化_曹呈燕
第四篇:红楼梦中的酒文化
红楼梦中的酒文化
《红楼梦》以酒为契机,生动而细致地描绘了社会人生的众生相;以酒为话题,广泛而深入地揭示了酒文化地丰富内容。据统计,《红楼梦》中写到酒事的地方大约有五十多处。
一、酒的种类
《红楼梦》中所提到的关于饮酒的各种名目就有二三十种,如年节酒、祝寿酒、生日酒、贺喜酒、祭奠酒、待客酒、接风酒、饯行酒、中秋赏月酒、赏花酒、赏雪酒、赏灯酒、赏戏酒、赏舞酒等等,名目繁多。
惠泉酒
《红楼梦》中两次提及惠泉酒。惠泉酒,是一种南酒。惠泉,亦作“慧泉”,在江苏无锡惠山西第一峰下,唐陆羽以为天下第二泉。泉有上中下三池,水清味醇,用以酿酒,称“惠泉酒”,也叫“三白”。
一次是在第16回,贾琏护送林黛玉赴苏州料理父丧之后回京,凤姐设宴为他接风,贾琏的乳母赵嬷嬷走来,凤姐连忙请她喝酒道:“妈妈,你尝一尝你儿子带来的惠泉酒。”赵嬷嬷道:“我喝呢,奶奶也喝一盅,怕什么?只不要过多了就是了。”
另一次是在第62回,贾宝玉生日,除白天喝酒庆贺外,晚上还要在怡红院宴饮。曾经学戏的芳官对宝玉说:“若是晚上吃酒,不许教人管着我,我要尽力吃够了才罢。我先在家里,吃二三斤好惠泉酒呢!如今学了这劳什子,他们说怕坏嗓子,这几年也没闻见。乘今儿我是要开斋了。”宝玉道:“这个容易。”
金谷酒
第十八回,林黛玉诗中有“香融金谷酒”之句。金谷,地名,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北,有水流经此,谓之金谷水。
烧酒
第三十八回吃螃蟹,贾宝玉要奴婢撤去黄酒,换上合欢花浸的烧酒来。
合欢花
烧酒
葡萄酒
第六十回有西洋葡萄酒的描写。“见芳官拿下一个五寸来高的小玻璃瓶来,迎光照着,里面有半凭胭脂一般的汁子,还当是宝玉吃的西洋葡萄酒。”芳官拿的不是葡萄酒,而是玫瑰露,但表明当时洋酒已经进入中国市场。
葡萄酒 绍兴酒
第六十三回宝玉过生日,群芳开夜宴,饮用的就是绍兴酒。
绍兴酒
二、酒令
酒令雅俗共赏,多种多样,《红楼梦》中对酒令的描写可谓绝妙之至,另人目不暇接。
《红楼梦》中下酒令共有六处:第二十八回在冯紫英家中,宝玉提议行酒令;第四十回在大观园中有刘姥姥在场行酒令;第六十二回行拈阄酒令;第六十三回宝玉生日“群芳开夜宴”上行酒令;第一零八回薛宝钗生日行酒令;第一一七回贾蔷、贾环、王仁等在外书房喝酒行酒令。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酒令是饮酒助兴取乐的游戏。《红楼梦》通过酒令游戏丰富了艺术形象生活空间,酒令又得到艺术的展示。
三、酒宴酒仪
《红楼梦》通过酒宴酒仪的描写,构成小说情节场面,推动故事的发展。通过有关酒宴场景的描写直接构成了作品情节的例子比比皆是。第廿八回写冯紫英宴请宝玉、薛蟠等人,可谓红楼梦中酒文化的集中表现。这次宴饮中出现了酒令、酒面、酒头、令官、门杯、唱酒曲、席上生风等酒席特有名词。在红楼梦第五十八回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有几段关于斟酒喝酒的描写。
凤姐儿走上来斟酒,笑道:“罢,罢,酒冷了,老祖宗喝一口润润嗓子再掰谎。这一回就叫作《掰谎记》,就出在本朝本地本年本月本日本时,老祖宗一张口难说两家话,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是真是谎且不表,再整那观灯看戏的人。老祖宗且让这二位亲戚吃一杯酒看两出戏之后,再从昨朝话言掰起如何?”他一面斟酒,一面笑说,未曾说完,众人俱已笑倒。
宝玉要了一壶暖酒,从李婶薛姨妈斟起,二人也让座,贾母便说:“他小,让他斟去,大家倒要干过这杯。”说着,便自己干了。邢王二夫人也忙干了,让他二人。薛李也只得干了。贾母又命宝玉道:“连你姐姐妹妹一起斟上,不许乱斟,都要叫他干了。”宝玉听说,答应着,一一按次斟了。至黛玉前,偏他不饮,拿起杯来,放在宝玉唇上边,宝玉一气饮干。黛玉笑说:“多谢。”宝玉替他斟上一杯,凤姐儿便笑道“宝玉,别喝冷酒,仔细手颤,明儿写不得字,拉不得弓。”宝玉忙笑道:“没有吃冷酒。”凤姐儿笑道:“我知道没有,不过白嘱咐你。”然后宝玉将里面斟完,只除贾蓉之妻是丫头们斟的,复出至廊上,又与贾珍等斟了。坐了一回,方进来仍旧坐。
将酒温热了喝,应该说是一种很好的做法。无论黄酒或白酒,温热以后,不仅会使一些酒的味道更鲜美,且对身体也有好处。《红楼梦》第八回也中有一段关于饮热酒的描写:
这里宝玉又说:“不必烫暖了,我只爱喝冷的。”薛姨妈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颤的。”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要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要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拿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改了呢。快别吃那冷的了。”宝玉听这话有理,便放下冷的,令人烫来方饮。
四、酒的寓意
《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述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写到:
有小丫环来调桌安椅,摆设酒馔,真是“琼浆清泛琉璃盏,玉液浓斟琥珀杯”,更不能再说那淆馔玉盏,宝玉因闻得此酒清香甘列,异乎寻常,又不禁相问。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蕊,千秋之露、万木之计,加以麟髓之醅,风乳之曲酿成,因名万艳同杯”。
在这段文字里,曹雪芹把现实和想象结合在一起,通过对酒的描写,含蓄地表达出《红楼梦》的悲剧结局,“万艳同杯”者,大观园中一群女孩子的毁灭一一美的毁灭,“万艳同悲也”,这不是虚构的酒,而是封建时代残酷的现实!
第五篇:红楼梦中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
红楼梦中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
林黛玉——坦率纯真、才华横溢、自尊自重、尖酸小性、多愁善感、姿容绝世、冰雪聪明、孤傲清高、敏感多疑
贾宝玉——聪明灵秀、温柔多情、乖张顽劣、文思敏捷、重情重义
薛宝钗——温柔敦厚、博学多识、豁达大度、世故圆滑、阴险奸诈、品格端方 王熙凤——聪明机变、精明能干、两面三刀、八面玲珑、心狠手辣、脸酸心硬 史湘云——豁达开朗、热情豪爽、心直口快、单纯乐观、文才不俗、善良细心 贾探春——敢做敢为、办事练达、决断果敢、刚强聪慧、心思缜密
主要丫鬟的性格
晴雯——聪慧美丽、风流灵巧、叛逆勇敢、爽直莽撞、机敏尖刻、嫉恶如仇 袭人——温柔和顺、处事稳妥、机心深重、平儿——聪明清俊、心地善良、机智能干、公正平和
紫鹃——赤诚忠心、聪慧机敏、温柔娴静良、心地高洁、不卑不亢、坦诚纯真
水浒传人物形象及主要事迹
1、宋江:
绰号:及时雨
性格特点: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主要事迹: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
2、李逵: 绰号:黑旋风
性格特点: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主要事迹: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
3、武松:
绰号:行者
性格特点: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主要事迹:景阳冈打虎 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
4、鲁智深:
绰号:花和尚
性格特点: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主要事迹: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
5、杨志:
绰号:青面兽
性格特点: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主要事迹: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
6、林冲: 绰号:豹子头
性格特点: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 主要事迹: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
7、吴用:
绰号:智多星
性格特点: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主要事迹:智取生辰纲
西游记的重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孙悟空:本领高强爱好自由疾恶如仇敢于斗争 猪八戒:憨厚纯朴吃苦耐劳面对妖怪,从不屈服对事业缺乏坚定的信念遇到困难,就畏缩动摇爱占小便宜嫉妒心强好搬弄是非贪财好色 沙和尚:憨厚纯朴对师傅忠心耿耿诚实 唐三藏:信守宗教信条的佛教徒无原则的慈悲胆小弱偌有时误信谗言,颠倒是非 主要情节: 《西游记》由3部分组成.第一回至第七回,写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至第十二回,写取经的缘由.第十三至第一百回,写孙悟空和猪八戒 沙和尚一起保护唐僧到西天取经,经历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经,得成“正果”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特点
(蓝天整理)
1、诸葛亮的人物特征:
1、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
2、忠贞不渝、为国为民的道德力量的代表。
3、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
2、刘备的人物特征:
1、刘备有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在当时十分难能可贵。
2、刘备性格的核心是“忠义”。
3、刘备还是一个善于招揽人才,有着胆识、胸襟和谋略的人杰。
3、关羽的人物特征:
1、关羽性格的核心特征是忠义,称为“义绝”。
2、关羽更是一个武艺超群、有着崇高道德修养的济世之才。
3、关羽身上也有着生性骄傲、听不进劝谏的弱点。
4、张飞的人物特征:
1、张飞性格的突出特征是生性耿地、精犷;也有粗鲁、莽撞的一面。
2、张面敢爱敢恨、爱憎分明。
3、勇猛更是长飞性格最为突出的一面。
4、张飞虽是一员武将,却粗中带细,有时也有一定的计谋。
5、赵云的人物特征:
1、赵云首先是一员武艺超群、骁勇善战的大将。
2、他还有着极高的操守和天下百姓为重的德行。
3、他还是一个有着独立思考和见解,有才智、胆识的将领。
6、孙权的人物特征:(10、孙权称得上是一位有才智、谋略的统帅。(2)、他还十分善于招揽和任用人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从谏如流。(3)、孙权还具有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坚韧品格。
7、周瑜的人物特征:
1、周瑜首先是一个足智多谋、才智过人的统帅。
2、但是他性格中也有着嫉贤妒能、气量狭小的致命弱点。
3、周瑜也是个忠心不二,在一定程度上能举贤任能的人。
8、吕布的人物特征:
1、吕布是三国时一员武艺超群的在将。
2、他更是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势利小人。
3、吕布还是一个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之人,兵败被杀是他的必然下场。
9、曹操的人物特征:
1、首先他阴险、奸诈、好弄权术而又暴戾、狡诈、野心勃勃。
2、他还有着过人的胆识才干,谋略超群。
3、求才若渴、用人惟才又自负猜忌。一直是后人评说不尽的话题。
10、马谡的人物特征:
1、马谡熟读兵书,有一定谋略和才识。
2、马谡只读死书,根本不懂实践;而且骄傲自满,狂妄轻敌、刚愎自用,听不进任何意见,最终只能是酿成大祸,兵败被斩。
11、司马懿的人物特征:
1、司马懿是一个雄才大略、才智过人的将领。
2、他又是一个善用权谋、阴险毒辣的封建政治家的典型形象。而他的生性多疑、冷酷、残忍也给我们留下了深记得的印象。
12、陆逊的人物特征:
1、陆逊是一位足智多谋、有着高超军事才能的统帅。
2、陆逊还治国安帮有方,深得百姓信任。
13、姜维的人物特征:
1、姜维忠心耿耿,矢志不移地忠诚于蜀政权。
2、他是一位足智多谋、能征惯战的杰出统帅。
3、他还继承了诸葛亮“和夷”的政策,十分重视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14、魏延的人物特征:
1、魏延称得上是一员武功高强的大将,但是他轻敌狂妄,行事卤莽。
2、他还居功自傲,听不进劝阻,追逐名利。
3、不服从调遣,擅自做主,常有反心。
15、貂蝉、糜夫人、孙夫人的人物特征:
1、貂蝉是一个聪慧机敏、知恩图报、忠义、勇敢的奇女子。
2、糜夫人的果敢坚决、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真的是许多男子都不及其万一的。
3、孙夫人也是一位忠贞、坚毅、刚烈、聪慧的女中豪杰。
16、董卓的人物特征:
1、董卓是一个凶狠残暴、荼毒百姓的乱世奸臣。
2、他独揽大权、篡汉自立、贪欲无度、飞扬跋扈。
3、董卓还是一个气量狭小、性情暴戾之人。此外,董卓贪得无厌、贪恋女色之徒。
17、王允的人物特征:
1、王允是一个东汉末年少有的忠贞节烈之士。
2、他还是一个胆识智慧过人,有勇有谋的贤臣。
18、杨修的人物特征:
1、杨修为人聪慧过人、才思敏捷、博闻强记。
2、他恃才放旷,好卖弄学问,藐视他人.最终被曹操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