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教案(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3 10:43: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31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31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教案》。

第一篇:31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3[人教版] 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能举例说明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

2.知道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能举例说明园林、建筑等主要审美特征。3.树立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的正确的审美观。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和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难点: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自然美形成的地理原因。教具准备:有关挂图、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对比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

旅游景观是旅游资源单体的组合,是适合旅游者欣赏的对象。或是山、或是水、或是建筑、或是它们之间的组合,构成了旅游景观审美的各种形态。旅游景观审美的形态从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自然美和人工美。

一、自然美 1.概念和类型(1)概念: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2)类型: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是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是广大旅游者所欣赏的审美特征。

2.形象美——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1)概念:

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2)地貌的形态美: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美感有所不同。我国人民在数千年山水审美的历史中,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并有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说。(3)其他形态美: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旷,如渊深壑、迷离秘洞之奥,原始丛林、广袤荒原之野,也成为自然景观形象美的重要方面。图3.1华山之险 图3.2峨眉之秀

两幅照片是名山“险”与“秀”的对比,从图中照片可以看出:

从视觉上“险”的构成成分是:高大、陡崖、窄路、光滑的岩石、稀少的植被等。构成“秀”则是: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探究活动: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华山的“险”和峨眉山的“秀”。

(提示:华山之所以雄伟和险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华山为一断块山,断层呈东西向延伸,约在距今七八千万年前,断层北侧下降,形成渭河平原,南侧上升形成华山。加上岩石中节理发育,长期受雨水的渗透和侵蚀,逐渐形成了如今华山的五峰和层峦叠嶂的雄伟景观。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山上林木葱茏,色彩碧翠,山石很少裸露,山体线条柔美、流畅,山明水秀,是我国名山中典型的秀美形象。)3.色彩美——极其丰富且富于变化 颜色不同的岩石、土壤、水体、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不同地区、不同地理事物色彩不同。同一地区自然景观的色彩随着一日之内的时间变化,一年之内的季节变化,以及阴晴雨雪等的天气变化也变化万千。

自然景观四季的色彩美表现:春翡、夏翠、秋金、冬银

图3.3北京香山秋色

图片展现了秋天丰富的色彩。这种植物因季节而呈现的色彩,随观赏距离和光照的不同而变化。北京香山在深秋季节以“霜重色愈浓”的红叶吸引众多游客。4.动态美

动与静是相对而言的,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山为水动,水回山转。风吹林动、流水飘烟、飞禽走兽等都使自然景观展示出动态美。

图3.4庐山三叠泉瀑布

通过图片,展示庐山三叠泉瀑布“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美,瀑布经过三级台阶,上下三折而落,一叠如云如絮,喷薄吞吐;二叠萦回作态,珠进玉碎;三叠双管齐下,直下龙潭,总落差达600米。5.朦胧美

烟、雨、云、雾,以及晨曦、暮霭,都使自然景观呈现出朦胧美。朦胧美展现出一种天地交融、浑然一体、虚无缥缈的景象,创造出“仙境”的意境,使人顿生飘飘欲仙的感觉。图3.5烟雨迷蒙的西湖

通过图片,让我们感受烟雨迷蒙的西湖的朦胧美。

探究活动:分析造成西湖烟雨迷蒙的朦胧美的自然地理原因。(提示:从5、6月份江淮准静止锋控制的角度理解。)

课外探究活动:开展以所在地“自然美的欣赏”为主题的旅游宣传活动

(提示:活动步骤包括:①通过野外采集、拍摄、上网等方式收集资料、图片。②将收集的资料、图片、采集的实物进行展览。

活动目的:加深学生对自然美的丰富性的理解,加深对家乡的热爱。)

二、人工美

人工美是指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审美状态。主要表现类型:古典园林美、古建筑和古遗迹美、民俗风情美、书画艺术美、雕塑艺术美等。古典园林美:由山、水、花木、建筑(桥、亭、廊)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补充:我国古典园林造园理念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强调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交融,人工美与自然美合为一体。

2.古建筑美:主要有城池、宫殿、陵墓、寺院、楼阁、桥、塔、民居等。

古建筑美的形式主要表现在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装饰等方面。3.自然景观中的人造景物(如民俗风情美、书画、雕塑艺术美等)在自然景观中,增加一些人造景物(人工美),如亭台楼阁、桥梁、寺庙等,本来是为了实用,如半山建亭,是为了游人途中休息,水上架桥是为了方便游览,但建造者按照美的规律,精心设计建造、精心装饰,有的还请著名书画家题写匾额楹联,使之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具有审美意义。它与自然景物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构成绚丽多姿的风景美。图3.6城市雕塑

图为位于兰州城南黄河之滨的巨型雕塑——《黄河母亲》。

三、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 现今仍保持着原始形态的自然地域已经越来越少了。古今中外众多的自然景观都留有人工的痕迹。使这些人工痕迹与自然相映成趣,需要人们从和谐美的角度去巧妙安排。板书设计

§3.1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一、自然美

1.形象美——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2.色彩美——极其丰富且富于变化 3.动态美 4.朦胧美

二、人工美 1.古典园林美 2.古建筑美 3.民情风俗美

4.书画、雕塑艺术美

第二篇:景观及旅游景观特征探讨

景观及旅游景观特征探讨

【作 者】方海川

【作者简介】方海川(1965-),女,四川泸州人,乐山师范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系副教授。乐山师范学院 旅游与经济管理系,四川 乐山 614004

【摘 要 题】理论研讨

一、景观概念的产生与发展

景观这个起源于德文的古老的词,最初没有一个明确的空间界限,只是泛指一片或一块乡村土地的风景或景色。16世纪末,“景观”主要被用作绘画艺术的一个专门术语,指陆地上的自然景色。17~18世纪,园林设计师们基于对美学艺术效果的追求,开始采用景观一词,将人为建筑与自然环境所构成的整体景象称为景观,并对此进行设计、建造和评价。这时的景观成为描述自然、人文及其共同构成的整体景象的一个总称,包括自然和人为作用的任何地表形态,常用风景、风光、景色、景象等术语描述。至此为止,景观一词主要突出的是一种综合的和直观的视觉感受。直至19世纪初,近代地理学创始人A.Von.洪堡(1769-1859年)将景观概念首次引入地理学,并从此形成作为“自然地域综合体”代名词的景观概念。这里的景观在强调其地域整体性的同时,更强调综合性,认为景观是由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以及文化要素组成的地理综合体,这个综合体典型地重复在地表的一定地带内。

当1905年英国地理学家A.J.赫伯森(1865-1915年)在他的著名论文中,用“自然区域”一词来表明一个成为特殊的自然单元的地区时,而在德国地理学界已普遍采用“景观”一词。“景观”这一概念一经发展成为地理学中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景观学的研究主题以后,就有了新的方向。景观学派的创始人,德国近代地理学家O.施吕特尔(1872-1952年)把景观看成是一个区域结合的外貌单元,其中所有“可以感觉到的”具有地域意义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共同形成一种独特的结合,并特意把人作为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他认为研究一个区域的首要目的,是在严格的形态分类的基础上精确地描述景观。他的这一观点在德国影响颇深,德国多数地理学者均同意景观的研究是地理学的中心目的。直至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又有不少地理学者对景观的含义注入新的见解。1963年,德国地理学者J.施米特许森提出“每一个景观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整个地理圈内部具有特定性质的一种事、空、时系统”。德国的地理学家S.帕萨格(1867-1958年)认为景观是一种类型,一种景观类型即一种相关要素的集合体。他的景观研究方法是把注意力集中于为一种类型所占有的地区划出界线,并认为划分景观类型的最好指标是植被。1925年,美国地理学家C.O.索尔(1889-1975年)在他就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地理系主任时,发表了题目为“景观形态学”的就职演说,首次引进“景观”这个词到美国地理学研究。索尔视景观为地球表面的基本地域单元,用以代替区域或地区。其景观思想对美国地理学的发展影响甚大。按他的见解,每一景观的结构内部有或多或少的相同形体,而结构单元可被排成发展序列。这个观点依然是现代景观和土地类型研究的基础。他提出的“景观图案”包括自然区现象和人类活动叠加在自然景观之上的形态——文化景观。这两类景观中,自然景观是文化景观的物质基础,而文化是地理景观定型的力量。如果说,施吕特尔、帕萨格和索尔作为欧美景观学派的倡导者,偏重于人文景观方面的研究。苏联的景观学派则自成一派,偏重于自然景观的研究,苏联景观学说的创始人Л.С.贝尔格是把地理景观作为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第一个人。他于1913年提出地理“景观”概念,认为地表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不同特点的地域(地段)所构成的,每个地域(地段)独特的地形、气候、土壤、植物等自然要素都是有规律的结合。地表的这些地域(地段)概称为地理景观,简称景观。1931年,贝尔格的巨著《苏联景观地理地带》出版,第一次对景观学原理作了系统阐述,并为景观下了一个更为全面的定义。同时也引起了苏联地理学界关于景观

科学概念的争论。这些争论可归纳为三种意见:①视景观为区域单位即地理个体;②将景观广泛理解为一般自然地理综合体;③把景观理解为基本的地域类型,即类型单位。尽管对景观的定义、划分及其同自然地带关系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但把景观学作为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把景观作为重复出现的自然要素的地域组合基本单位,则是共通的。按照А.Г.伊萨钦科的意见(1957年)景观学包括景观学说、地理壳地域分异学说和自然地理(景观)区划理论。他认为“景观是地理系统序列中承上启下的等级(级别)。它是区域分异的最后一环,同时也是研究与景观内部的各地理因素的作用相联系的地方性自然地理规律的开端。”(1979年)

综上所述,景观作为一个含义广泛的术语,在地理学、建筑园林学及日常生活等许多方面使用。目前,对景观的理解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某一区域的综合特征,包括自然、经济、人文诸方面;②一般自然综合体:是指地理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规律的结合而成的具有内部相对一致性的整体。大如地圈(即景观圈,是由构成地理的组成部分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综合体),小如生物地理群落(是地表自然条件最单一地段,通过能量交换和物质交换使生物群落同它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组成了一个相互制约的综合体),它们均可分为不同等级的区域或类型单位;③区域概念:是个体区域单位,相当于综合自然区划等级系统中最小一级的自然区,是发生上相对一致和形态结构同一的区域;④类型概念:用于任何区域分类单位,指相互隔离的地段按其外部的特征的相似性,归为同一类型单位,如草原景观、森林景观等。这一概念认为区域单位不等于景观,而是景观的有规律的组合。在景观学中“景观”主要指特定区域的概念。因此,我们可以把景观理解为,是一定区域的山川、气候、河流、湖泊、海洋、生物、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各个侧面及其存在形态或现象共同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个综合整体,这一复杂的综合整体,受自然规律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特征。每一个地带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以及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并且有相似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发展水平。

二、景观类型

景观一词内涵和外延的发展,导致人们对景观认识地不断深入,并且从不同的角度对景观进行分类。例如,从人类开发利用和建设的角度,常把景观分为自然景观、园林景观、建筑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从时间的角度,将景观分为现代景观、历史景观等等。但人们往往根据景观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的多少,将景观分为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两大类型。自然景观即天然景观,是指那些只受到人类间接、轻微或偶尔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尚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景观。如极地、高山、荒漠、沼泽、热带雨林以及某些自然保护区等。文化景观也称人文景观或人为景观,是相对于自然景观而言,指那些受到人类活动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使自然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的景观。文化景观是地球表面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它反映了不同区域的地理特性。例如,人们往往能够从一幅风景画所表示的田野风光、建筑、人物、服饰、交通工具以及道路、店肆等所构成的复合体认出它是世界上什么地方的风光。这就是文化景观。文化景观一词在20世纪20年代便开始使用,C.O.索尔在1927年发表的《文化地理的新近发展》一文中,首次明确定义了文化景观是“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景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自人类产生后,尤其是农业出现之后,地球上才逐渐留下文化的印迹。因而,一个地区的文化景观往往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由各种文化叠置而成的。美国地理学者惠特尔西在1929年提出“相继占用”的概念,主张用一个地区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不同文化特征来说明地区文化景观的演变。文化景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历史因素、心理因素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因此,文化景观的内容不仅包括具备具体可视的物质文化形态之景观,而且还包括那些可以感觉到而难以表达出来的“气氛”,它像区域个性一样,是一种抽象的感观。英国牛津大学哥德曼教授在其《欧洲地理》(1962年)一书中写道:“一个区域要和它的四周区别开来,除了需用突出的山水、语言或技艺外,还必须有一种基于某种宗教教义、社会观念、政治模式的强烈信仰,有时是三者的结合。因此,区域化必须以景象作为基础,每一个社会都有它的特具景象,一种和它的邻区稍稍不同的标记„„”。但是,人们往往通过具体事物,如城市、乡村等聚落形态,田野、道路等土地利用形态以及民居、寺庙等建筑形态反映出来的差异,来了解形成区域文化的自然历史背景,以感受和了解人类文化的空间差异。因为诗词歌赋、神话传说、寓言故事这些非物质的精神寄托,也是在物质基础上产生的。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程度的不断深入,地球上已不存在不为人类活动所影响的自然空间,那种纯天然的自然景观已微乎其微,因而有人把人为景观中不包括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特征的自然方面归属自然景观。因为,虽然是人类作用和影响的产物,但发展规律却服从于自然规律,必须按自然规律去建设和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也有人将既有明显自然景象又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区域复合体称为复合景观。事实上,随着人类认识自然的不断深入,对“景观是一个地理系统”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景观作为一个地理系统,“是由构成地理的组成部分(地圈)所构成,它们彼此之间有明显的联系,并作为一个完整综合体起作用。”(D.德迈尔,1982年)自然景观作为一个自动调节混和地理系统,其组成成分包括各种各样的非生物、土壤和生物子系统,它们均受自然规律支配。文化景观是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其中并存着自然和社会经济地理系统。在许多区域内,很难确定整个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之间的确切界限。

三、旅游景观新概念

20世纪70~80年代,“景观论”被引入旅游科学,出现“旅游景观”新概念。将区域中具有一定景色、景象和形态结构,可供观赏的景致、建筑和可供享受的娱乐场所等客观实体,以及能让旅游者感受、体验的文化精神现象,甚至于该区域存在的优美的环境条件以及旅游接待服务等等内容泛指为旅游景观。这一新的含义并逐渐为人们广泛接受。其中,有学者把那些区域环境中,吸引旅游者,并能满足其心理及精神需要,具有相应的旅游价值及功能的客体和文化精神现象称为旅游资源。为便于同旅游资源相区别,而把那些主要为满足旅游者的生理需求,具有保障旅游者食、宿、行、购等功能的设施条件及经济服务实体称为旅游载体或旅游社会经济资源。综合考虑,旅游景观离不开特定的区域,应该是一定的地理地带内的一片占优势的特有的景观类型(或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或自然、人文景观兼有)作为旅游资源客体,包括区域的一定经济水平、服务接待设施基础,并依托一个或几个中心城市,建立起来的能为旅游者提供旅游活动内容的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综合体。

四、旅游景观特征

发展的21世纪,旅游景观的内涵与外延也有了深刻的变化。最初人们认识旅游景观主要还是指包括山、水、气、光、动物、植物等能使人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与物象地域组合构成的自然风景,以及由历史与文化结晶反映出一个地区民族风貌与特色的人文景观。因为,这些千变万化的景象和环境,以及一个国家或地区独具特色的民族状况、历史发展、文化艺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都能使人产生美感,从而获得精神与物质上的享受。从这个意义上讲,旅游景观即旅游资源。但旅游景观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旅游资源”,它应具有以下几层含义和特征:①“景观是一个地理系统”,旅游景观则是一个具有美学意义和吸引力的区域环境的,包括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子系统在内的复合系统。根据地带规律,旅游景观系统的地域分异使得处于相同地带的旅游景观区域系统,具有相同的或相似的自然、或社会、或经济、或文化的特点。②旅游景观具有整体性特征。旅游景观作为一个系统,是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众多要素(子系统)组成的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受“系统整体性”规律的作用。因此,旅游景观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旅游资源”,而是特定区域内相互关联的自然现象总体、人文现象总体(包括社会、经济现象),以及自然与人文现象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美学(精神激励)意义和吸引力的区域总体环境。具有每个子系统在孤立

状态时所不具有的整体功能和结构。③旅游景观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由旅游资源及旅游社会经济资源组成的旅游景观是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或重要条件,但只有通过提供一定的设施条件和旅游服务使旅游资源与旅游者在一定区域有机结合起来,以满足旅游者不断增长的物质与精神上的需要,将旅游资源转化为财富,才能实现旅游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以获取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三篇:探索城市景观小品的审美特征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探索城市景观小品的审美特征

探索城市景观小品的审美特征

【摘要】近几年来,在城市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的面积在不断的扩大,并且人们逐渐提高了对城市生活空间品质的具体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城市景观小品逐渐丰富起来。通过城市景观小品不仅可以将城市的性格表现出来,而且能够展现出一个城市的魅力。城市景观小品是城市文明建设的缩影,并且通过城市景观小品可以增强城市的吸引力以及创造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景观小品的审美特征,从而能够将城市景观小品的实用价值表现出来。

【关键词】城市景观小品;文化;审美特征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景观小品设计师越来越注重城市的文化精神,从而可以将城市浓厚的历史文化表现出来。虽然城市景观小品体量不够大,但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城市景观小品不仅可以为城市增添浓厚的文化气息,而且可以为城市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最终能够使得满足城市公众的精神需求。

城市景观小品

从美术界的观点来看,小品是指具有简洁性的、单纯性的小作品。然而城市景观小品主要是指通过公共设施体现出来,比如:园灯用于照明;长椅用于休息等,城市景观小品虽然很小但是它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多数人认为城市景观小品就是指放在室外供别人欣赏的艺术品,从而使得城市生活的色彩元素得以增加。然而城市景观小品不仅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以及精巧的工艺,而且将小品放在城市这一大环境中可以将城市的内涵表现出来。与此同时城市景观小品可以方便人们的生活使用,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质量。小品出现在城市中,人们通过视觉不仅可以感受到小品的魅力,而且能够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以及这个城市的精神文明。城市景观小品不仅丰富了城市景观的层次,而且能够将城市的文化创造力以及吸引力得以凸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显出来。

在城市的公共环境中,景观小品的用途主要为人们提供休息、装饰以及方便人们使用,除此之外还可以不断提高人们的视觉审美。城市景观小品与城市环境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将城市景观小品与城市环境融合在一起,最终有利于城市建设的发展。

我国城市景观小品的现状

在我国城市的景观小品设计的过程中,为现代城市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并且可以使得城市空间的魅力得以增强。在城市景观小品建设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问题:第一,不能够将城市的文化精神表现出来,一些城市开始盲目堆砌文化景点,从而忽视了属于本城市的文化内涵,最终使得这个城市发展不具有属于自身的特点。第二,不注重城市本身所具备的文化底蕴。一些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文化积淀厚,简单的城市景观小品不能够将浓厚的城市文化表现出来。第三,缺失地域文化。一些城市在景观小品建设过程中,由于过于注重现代化以及欧式化,从而忽视了当地传统的历史文化,最终不利于这座城市的发展。在城市景观小品设计过程中,如果过于注重时代精神而忽视了城市的历史感,最终使得这座城市的发展比较缓慢。

4、城市景观小品设计中所遵循的原则

4.1地域性

城市景观小品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的地形、地貌以及气候的自然特征,最终能够在城市景观小品设计中将人文历史以及民俗风情表现出来。通过不同城市的景观小品可以将城市的经济水平以及政治政策展现出来,与此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相关的材料、能源以及制作工艺,从而能够使得景观小品具有一定的本土特性。

4.2时代性

城市的生产力以及生产水平会严重城市景观小品的设计。目前,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多数城市开始采用可再生的材料来制作一些艺术品。在景观小品设计过程中,通过采用高科技的技术,可以将城市景观小品的美感展现出来。

4.3情感归宿性

城市景观小品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观赏者的想法,并且要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对城市的历史文化进行强化,从而能够让旅行者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文化气息。在城市景观小品设计过程中,要将民族精神力量情感表现出来,从而使得城市景观小品具有民族性。

5、城市景观小品的审美特征

5.1主从与重点相结合的审美特点

在景观小品中,主从与重点相结合是视觉特性的最主要的反映。主从关系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局限、缺陷、视野以及视角等因素的影响。通过主从之间的关系可以很好的实现统一与完整。主从关系主要体现在位置的主次上。在处理主从关系的时候,要突显出其中的差异。然而重点与一般是相对的,如果没有一般就不会突显出重点,重点的部分也是最主要的部分,因此要认真对待重点部分。简单的来说,在小品各部分中,主从是一个从属关系,并且主从关系中存在一定的联系性,在景观环境中,虽然小品具有一定的主从关系,但是此时的小品不一定就是主景。对于一个整体的景观小品来说,如果要改变每一部分的体量、尺度以及色彩,此时的改变要恰到好处,否则会使得全局的统一受到严重的影响。

5.2对比与协调相结合的审美特点

通过对比与协调相结合的手法可以使得小品所在城市环境景观的视觉效果得以丰富。对比主要是指通过比较可以将其中差异性突显出来;然而协调主要是指在对比完之后将各部分有机地组织起来。通过对比的表现手法可以在处理主景与配景关系的时候可以将主景表现出来。然而对比的手法可以分为:第一,大小之间的对比。在景观小品造型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多个小的体量来将较大的体量衬托出来。第二,方向之间的对比。方向之间的对比主要是景观小品的具体走向,也就是垂直走向、水平走向以及倾斜走向等,通过方向之间的对比,可以表现出小品造型的视觉美。第三,材料质地以及肌理之间的对比。在景观小品造型设计中,要对材料、色彩、光泽以及表面的粗细进行对比。第四,色彩之间的对比。通过对景观小品色彩的色相、明度以及冷暖色等的变化进行对比,从而可以给人们不同的视觉感。

在景观小品设计造型中,协调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景观小品设计过程中整体布局要协调统一,从而给人们一种视觉美。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5.3对称与均衡相结合的审美特点

对称主要是指造型空间的中心点的两边具有一定的对称性,比如:故宫、人体的躯干等。通过对称不仅可以给人一种大方、整体以及完美的感觉。在景观小品造型设计中,对称是较为常见的技法,然而过于呆板的对称技法会给人带来一种呆滞死板的感觉,因此要在景观小品设计中要合理使用对称这一技巧。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均衡是一种特殊的对比对称,在景观小品设计的过程中,要协调好明与暗、质地之间的比例以及尺度,从而能够带给人们一种平衡的感觉。通过均衡的技巧可以使得事物的整体统一和稳定性得以强化。变化多样的均衡,可以带给人们一种轻松、自由的感觉。

城市景观小品通过凭借构图、空间体量、色彩的搭配以及材质等相组合,从而能够营造一种比较稳定的平衡关系。与此同时,随着外在环境的不断变化,城市景观小品的视觉效果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最终能够将动态的均衡关系体现出来。

5.4比例与尺寸相结合的审美特点

比例主要是指各个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然而尺度主要是指景观小品的整体和局部之间的协调关系。较好的景观小品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比例,而且要具备的正确的尺度。通过尺度可以将物象的具体尺寸反映出来,并且尺寸要满足人们实际使用的要求,比如:栏杆、座椅的大小。与此同时,要充分考虑人和景观小品之间的远近关系,从而能够给人们带来视觉美。

5.5节奏与韵律相结合的审美特点

节奏与韵律也就是指节奏感,并且在美学法规中,节奏与韵律是重要的内容之一。节奏是指有规律的重复,比如:高低、大小、强弱等。在节奏的基础上,韵律逐渐发展起来,主要表现为:高低的变化等,通过韵律可以给人们一种生动以及多变的感觉。节奏与韵律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因此城市景观小品要根据节奏与韵律相结合的审美特点,从而可以使得小品整体的统一性得以加强,最终能够展现出多种多样的景观小品。韵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连续的韵律。连续的韵律主要是指一种或者几种要素连续的排列而形成的,并且各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要素之间要保持着比较稳定的关系。第二,逐渐变化的韵律。渐变的韵律的形式主要有形态大小的逐渐变化、形态方向之间的逐渐变化、形态位置的逐渐变化等。第三,交错变化的韵律。交错变化的韵律主要是指各个组成部分按照一定的规律交织而形成的。在景观小品设计过程中,节奏感较强的构成形式主要包括对称、反复以及渐变等。通过对称、反复以及渐变的节奏感可以使得小品设计的艺术性得以提高,而且能够将景观小品设计的美感表现出来。

景观小品造型设计的重点主要是指被设计的小品与其他景观要素是否存在一定的和谐性。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景观小品造型设计过程中,要按照形态以及色彩相组合的规律来进行。

6、城市景观小品的发展趋势

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城市文化,然而城市景观小品要将不同城市的文化表现出来。如果一座城市没有相应的历史文化,那么这座城市没有任何的凝聚力以及影响力。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制作城市景观小品的材料变得越来越丰富,最终使得城市景观小品变得更加具有个性。目前,世界开始提倡建设生态环境,从而使得城市建设过程中更加环保、自然以及节能。城市景观小品的设计师要充分考虑人们的生理需求以及行为心理需求的特点,从而使得城市景观小品更加具有人性化。每一座城市都具有一定的民族精神,通过城市可以将这座城市公众的生活品味表现出来。近几年来,城市景观小品开始呈现出多样化,并且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景观小品融合各地的文化,从而将城市景观小品的艺术价值表现出来。

7、结束语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文化是灵魂,然而在城市文化中,城市的精神文化起着核心性的作用。大多数城市通过利用城市景观小品可以将城市的精神文化表现出来,最终能够推动城市的发展。在设计景观小品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城市环境的美化,从而使得城市的文化与艺术品位得以增强,最终能够将城市的时代精神以及特色表现出来。城市景观小品分散在各个城市中,最终能够起到宣传当地文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1]李梦玲,贾银镯,任康丽;景观艺术设计[J];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09):59-60.[2]段渊古,王宗狭,杨祖山;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04):94-97.[3]文剑钢;城市景观中的形色设计探讨——以苏州生态市景观规划建设为例[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10(04):72-73.------------最新【精品】范文

第四篇:旅游景观欣赏教案

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1)

【教学目标】:

1、理解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

2、初步学会如何欣赏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完善美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对旅游资源的审美常识和审美情趣;形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真挚情感和对民族文化的眷恋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教学方法】

启发式谈话法,图示法、讲述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回顾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这节课的基本内容。

导入新课: 生活中许多人旅游归来往往发出“不过如此”,“看景不如听景”的感叹。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是因为这些人不懂得如何欣赏旅游景观,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景观欣赏的一些基本要求。

讲授新课:

一、选择观赏位置(空间要求)

————距离、角度、俯仰

雄伟峻秀的山峰-------宜远眺

地貌酷似造型----特定观赏点

峡谷、洞、一线天---------------------------置身其中近观

瀑布-------------适当距离仰观

江河湖海--------在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俯览远望

较小的湖沼池塘----临水观赏

山水有机组合------------------(动态)乘船沿水路观赏

小结:

在选择观赏位置时,要综合考虑距离、角度、俯仰等因素。这样方能收到最佳效果,达到旅游的目的。

课堂练习:

展示七幅图片,让学生讨论后回答该选择什么样的位置欣赏。

过渡:

我们了解了欣赏景观时选择正确的位置,这是空间要求。那么欣赏旅游景观时有没有时间要求呢?

二、把握观赏时机(时间要求)

————季节、天气、时间

季节:

1.景观的季节性变化 2.南北欣赏季节差异 天气:

雨后观云雾 时间:

1.景观的日变化

2.特定时间出现的景观

小结: 以上我们了解景观欣赏的空间和时间要求,知道了欣赏旅游景观除了要选择观赏位置,还需要把握观赏时机,错过时机,景象皆非。

课堂练习:

展示两幅风景图片,让学生讨论后回答选择什么观赏时机。

过渡: 一山有一山的特点,雄、奇、险、秀分别是泰山、黄山、华山、峨眉山特点的反映。若观山景不抓住特点就会不得要领,茫然觉得此山与彼山无异。同样道理观其它景观也要抓住景观特点。下面以欣赏园林为例来说明。

三、抓住景观特点(以园林欣赏为例)

了解园林的构景手法,是欣赏园林的基础,否则入园则如坠云里雾里,理不清头绪,更谈不上欣赏。

1.主配 2.层次 3.框景 4.借景

小结:

以上是我们以园林为例子,讲了如何抓住景观特点进行欣赏。当然任何一类景观都有它的特点,这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

课堂练习:

展示一幅风景图片,让学生讨论后回答该如何欣赏。

总结: 这一节我们在欣赏了众多大自然美丽风景的同时,学习了旅游景观欣赏的三个基本要求: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充实了大家的审美知识,增强了审美情趣。有关旅游景观欣赏还有一些更高的要求,我们下一节继续学习。

课后练习:

练习册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选择观赏位置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1)把握观赏时机

抓住景观特点

第五篇: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全山面积1200km2 ,其中风景区面积154km2.以奇松、怪石、云海、温

泉“四绝”闻名于世,是世界级旅游胜地.境内自然景观优美,景观类型丰富多彩.人文景观荟萃,黄山文化绚

丽多姿.景区特色明显,景点集中,吸引力大;旅游设施初具规模,有一定的接待能力;客源丰富,旅游前景广

阔,近年来每年接待游客约72 万人次.正确理解和欣赏黄山的旅游景观,不仅对旅游者有重要意义,而且对

宣传黄山,使黄山走向国际旅游市场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黄山旅游景观的美学特征和旅游景观审美要素 的基础上,论述黄山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以便使旅游者更能领略黄山的风貌.1 旅游景观美学特征 1.1 宏观美与微观美相得益彰

黄山旅游景观宏观美包括山峰峻秀美,云海、雾凇、雪景奇特美,森林景观葱郁美等方面.景区整体美也

体现宏观美特征,全区共分六个景区.温泉景区山水相映,楼台亭阁错落有致,尤以水景引人入胜;玉屏景区

山峰雄奇,巧石玲珑,云海壮观,奇松多姿;北海景区风光绚丽,犹如盆景大观园;云谷景区茂林修竹,环境幽

静;松谷庵景区松林葱郁,古木参天,环境清幽,以水景著称;钓桥庵景区峰、石、潭、洞俱全,名寺(钓桥庵,翠

微寺)典雅.黄山旅游景观微观美表现在景点及组成要素上.景点和组成要素一般具有拟人拟物的特点,形象逼真, 耐人寻味.它们有各种组合,主要包括峰峰组合,山石组合,石石组合,石松组合,云松组合等,它们构成黄山主要自然奇观.主要有钵盂天障(钵盂、紫石两峰间)、冰雷报春(水帘洞)、彩泼莲花(莲花峰)、烟云万状、风壁涛声(天都峰东南面)、云海万千(清凉台)、黄岳宝光(天都峰)、松趣万象(始信峰)、黄海松涛,蒸蒸日上(狮子峰头)、排云霞海(桃云亭)、蟾宫玉树(莲花峰顶)、石笋擎天(石笋石工)、巧石天成,峰挂百练(雨后黄山)、白龙腾飞(白龙桥、五龙潭、九龙潭)、通天之路(天都峰南侧)、西海幻境、月夜观潮(玉屏楼前)、丹青秋色等(黄山

宏观常态美具有博大、粗犷、线条清晰,概貌全景的特点.微观奇特美具有精湛、细腻、线条模糊,突出重点的特色.宏观常规美映衬微观奇特美,微观奇特美使宏观美锦上添花,它们相互配合,相得益彰.1.2 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协调

黄山晴天,尤其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季节,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远处山色田园尽收眼底,具有清晰美 的特征.这种景象在雨过天晴时分也常见到.黄山花岗岩体与围岩有明显的差异,形成峻峭的山峰(花岗岩)和浑圆和缓的山丘(围岩)两种截然不同的山色风光,其界线非常清晰,这也

是一种清晰美.但黄山一年中有

200 多天是笼罩在云雾之中,使黄山披上了一层面纱,若隐若现,具有模糊美的特点.这种模糊美具有内涵模

糊、界限模糊和形态模糊等特征,使人具有身临仙境、幻境的感觉.Mar.2 0 0 2

黄山清晰美具有雄壮磅礴之势,模糊美具有虚幻之妙.但它们不是一成不变的,多数情况下是清晰美与

模糊美相互交织,具有动态变化特征.风起云涌,浩瀚无际,峰尖浮海,犹如孤岛,时隐时现,瞬息万变,故黄山

古有“黄海”之称,分东海、西海、南海、北海和天海.黄山景观在清晰美和模糊美的协调下显得更美,如笔者在天都峰看到玉屏楼和光明顶人文景观呈现在云海之中,犹如天国风光,美妙绝顶.1.3 自然景观美与人文景观美相互融合

黄山群峰竟秀,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水系发育,动植物资源丰富,是一幅巨大的山水画卷.其自然景观轴线为群峰—秀水—怪石—云海,加上崖、洞、涧、池、潭、瀑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雄、奇、险、秀、奥、旷”等特征.人文景观有宗教文化所建立的寺、庙、庵、殿、祠、亭、楼、阁;有地方风格的古民居、古桥、古道、摩崖石刻、书画题记、名人游踪;有具现代风格的现代建筑和空中缆车..其人文景观轴线为古文化建筑—现代建筑—古道,具有古朴典雅的特点.黄山人文景观镶嵌在自然景观之中,对自然景观起着点缀和渲染的作用,自然景观映衬出人文景观,使

其更加鲜明、剔透.因此,黄山自然景观美与人文景观美相互融合,构成黄山特有的风韵.这种融合在玉屏楼、北海、西海、温泉等处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松谷庵景区和太平湖畔的度假村,山色风光和人文景观也具有这种特色.2 旅游景观审美要素分析

旅游活动是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一种欣赏活动,在我国它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旅游,我

们可开展美学教育,增强人们的美学知识和审美方法,激发人们对大好河山和社会生活的热爱之情.旅游景

观审美要素很多,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2 ].2.1 感觉力

感觉力即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如耳、目、鼻、口、舌)的活动所产生的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以及运动觉、肌体觉、平衡觉等引起人们机体的快感,并通过知觉、思维等感性理性的认识过程,形成美的感受.人的感觉是美感的前提,客观世界是人的感觉的源泉.它们构成这样的递进关系:客观世界—人的感觉—美感.人的审美感觉,是沟通美(客观)与美感(主观)的过渡性“窗口”.人的感觉力越强,美感也越强.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感觉力,所获得的美感也不尽相同.黄山景观确实太美,所有来黄山的旅游者都能

体会出来.这种感觉力随文化层次的提高而增强,特别是地学旅游者更能体会出美的内涵.2.2 想象力

感觉是审美的门户,但还须经“知觉”和“思维”的过程,以便对旅游景观进行高层次的审美.“知觉”是由感觉经过分析、综合、联想而转化来的,它比感觉复杂、完整,往往是多种感觉的结合.“思维”已进入了理性认识阶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它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从“知觉”到“思维”,旅游者对旅游景物产生了“想象”和“理解”.这样,人们对旅游景观的欣赏就更深刻、细腻和全面,从旅游中得到的乐趣也更多和全面.其实,黄山许多景点的命名都是通过知觉和思维,经过想象而命名的.它能使旅游者联想到具体的事和物,通过比较和综合,得到美的回味.2.3 理解力

理解力驱使人们“对旅游景观探究,寻根问底,弄清自然景观的形成过程和文化景观的渊源”.理解旅游

景观的内在本质,从而把握旅游景观的美学价值,这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过程,一般需要一定的自然科学知

识和文化历史知识.例如,要理解黄山峰石地貌景观的形成原因,必须知道岩石的断层、节理和花岗岩的差异风化等知识.又例如黄山松千姿百态,婀娜多姿,是黄山的象征,分布在海拨800 —1600m 的山地上.黄山松能耐贫瘠、耐旱和耐-22 ℃的低温,在黄山分布很广,有“无石不松,无松不奇”之说.黄山松为什么能在土壤贫瘠的丛山峻岭悬崖峭壁中旺盛生长,具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厚在破岩中”的特点呢? 这是由于真菌的菌丝与植物的根系结合在一起,共同发育,形成一种特殊的共生结构.这种结构叫“菌根”,形成菌根的真菌叫“菌根菌”.这种菌根共生结构能加速花岗岩的风化,使黄山松根系能直接从岩缝中汲取养分和水分,从而使黄山松长得葱郁苍翠,刚毅有骨.黄山松特有的景观特征在黄山景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4 情绪力

所谓“情绪”是“从人对客观事物持有的态度中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情绪,可从愉快—不愉快,紧张—放松,激动—平静三个方面作描述.情绪发生时往往伴随着一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情绪与人的自然性需要有关,具有较大的情景性,短暂性”.本文第二作者虽然出生在皖南山区,但第一次到黄山,被玉屏楼的景色所陶醉,夜不能寐,坐起来写诗,这是情绪力的一种典型表现.因此,对旅游景观的高质量的欣赏,往往就是那种情化为景,景流于情,情景交融的“审美情绪力”的高度体验.2.5 情感力

情感和情绪有区别又有联系, “情感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有关,是人类特有的高级而复杂的体验,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深刻性.”绚丽的景色

不仅给人刹那的、短暂的美感,而且也能在人心灵深处留下永恒的,不可磨灭的情感.例如著名画家刘海粟曾十上黄山,我院区域地理教研室的教师每年都要带学生到黄山实习,多次到黄山没有厌倦之感,实质为情感所致.情感力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美德,这是对故乡、故土的一种倦恋之情.3 黄山旅游景观欣赏 3.1 峰、石地貌景观欣赏

峰、石地貌景观是黄山自然景观的骨架.境内主要山峰有82 座,其中千米以上的山峰有77 座,花岗岩峰林地貌发育,有块状峰林、筒状峰林、屏式峰林、石林式峰林、独秀峰和岭岗等类型.从峰林组合来看,前山雄伟后山秀丽.黄山怪石形象逼真,数量众多,成为黄山的一绝.主要类型有: ①类球状怪石,主要分布在岩石垂直和水平节理均匀发育和较密集分布的峰脊或坡缘地带,如猴子观海、天鹅孵蛋、松鼠跳天都,双猫捕鼠等;②柱状怪石,多出现在垂直节理发育的峰顶或斜坡上,如梦笔生花、飞来石、十八罗汉朝南海、象鼻石、仙人指路、五老上天都等;③片状怪石,受密集发育的垂直或水平节理制约,多形成厚度较薄的怪石,或立或卧, 如蓬莱三岛、蒲团石等.黄山在大地构造上属下扬子台坳的皖南陷褶断带西段,介于绩溪复背斜与太平复向斜之间.黄山地区在距今82 亿年前的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中期,地壳运动频繁,黄山地区海陆交复.在印支运动时遂隆起成为陆地.在燕山运动时表现为断块运动和岩浆侵入.黄山主体是由花岗岩侵入体构成,花岗岩出露面积占风景区面积的70 %.侵入体包括“太平花岗岩体”(裸露面积240 Km2 ,形成于距今2.231 亿年前)、“黄山花岗岩体”(面积约107 Km2 ,形成于距今约1.43 亿年前)、“狮子林花岗岩体”(面积7.7 Km2 ,形成于距今1.23 亿年前).黄山自第三纪—第四纪早更新世,表现为缓慢上升和剥蚀、侵蚀作用占主导地位,而黄山急剧抬升是第四纪中更新世以来的事件.根据河流裂点(九龙瀑有9800m.新构造运动的动力机制为花岗岩基下部及附近地区的热流活动].黄山南北两侧都有北东向主干断裂,山体内部有北西向黄山断层、光明顶断层及其被其错开的南北向断层等.黄山花岗岩在各种应力作用下,形成北东、北西、近东西和近南北向四组节理.断层控制水系的发育, 节理破坏了花岗岩的不透水性和坚硬性,加速了外力作用对花岗岩的肢解,因其发育程度和组合情况的不同,从而形成了千姿百态的 奇峰怪石.对黄山峰石地貌景观成因的欣赏,不仅能丰富旅游者的知识,而且能明确峰石地貌景观的形成基础,便于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欣赏峰石地貌景观,从而得到不同的美学价值,它对画家和摄影师有重要意义,能提高艺术品的水平和价值.3.2 云霞气象景观欣赏

云霞气象景观包括日出朝霞、日落夕阳、云海、佛光、雨凇、雾凇等,还有春光、夏景、秋色、冬装等气候景观.它们在时空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例如云海一般在雨后初晴,受高气压控制,且有逆温层存在时最易形成.这时大气比较稳定,对流不强,云顶高度在几百米至1500m 以下.观云海的时间以冬、秋季最好,春季次之,夏季因对流旺盛,多不稳定天气,形成云海的机会较少.观看云海宜在高山峰顶,视野开阔之处.如在光明顶看天海,清凉台看后海,排云亭看西海,白鹅岭观东海,玉屏楼看前海,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黄山因水汽丰沛,云雾多,全年均可出现佛光.一天中佛光在早上9 时以前或傍晚16 时以后出现的最多,中午则较少见.黄山山势陡峻,一般晴天清晨登上山顶,都可看到日出.看日出的地方,以夜宿地点而定,住北海宾馆可到清凉台观看.夜宿光明顶气象站,则在光明顶观看.日出时分依季节的不同有所差异,一般介于清晨5 时10 分(7 月1 日)22 年.日流量为200t 以上,水温保持在41.1 ℃左右.经地质部门分析化验,水中含有钠、钙、镁、钾和氧、氮、二氧化碳、氡等阴阳离子和元素气体,总矿化度为0.061 ,pH 值为7.5 ,属于重碳酸盐型淡温泉.泉水可饮可浴,对皮肤病、风湿病、消化、神经系统疾病有一定疗效.松谷庵温泉位于松谷庵上山的路边,海拔高度560m ,属构造裂隙泉.水温为25.0 ℃,流量较小,初步测定为100t.d50cm.石臼的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石臼多分布在河床偏山体隆升一侧,一般高出现代河床0.51500 m 的深山密林中,在景区范围内共有九群,每群有20453 年),历代先后修建寺庙近百座,其中祥符寺、翠微寺、慈光阁、掷钵禅院被称为黄山“四大丛林”.古时黄山设汤岭关、乌泥关,为徽州和宁国两府之界.山阳属徽州府歙县,山阴属宁国府太平县.风景区磴道始于唐,形成于明,修建于民国,完好于当代.目前盘道总长50788m ,有石阶36073 级,依山就势,穿洞过桥,顺其自然.全山各盘道有历代古桥40 余座,其中以汤泉溪上的明代卧龙桥,桃花溪上的白龙桥,始信峰顶的仙人桥最著名.这些古桥,建筑风格各异,具有不同时代特色.各景区景点上有从唐代至当代集文化、书法和石刻艺术为一体的摩崖石刻200 余处.其中雕刻在海拔1589m 的青鸾峰壁上的“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的大型石刻(每字直径6m , “平”字一竖长达9m),为世所罕见.“鸣弦泉”、“洗杯泉”史记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手法,尤为珍贵.黄山是黄山画派的发祥地,历代名家有石涛、雪庄、程邃、郑雪、丁云鹏、查士标、戴本孝、肖从云、法若真及黄宾虹、张大千、李可染、刘海粟等,都有各自的艺术风格.黄山大自然美景,成为黄山艺术作品丰富的体裁和内容,史志、诗句、歌赋、散文、游记、掌故、绘画、摄影等,它们从各个侧面发掘体现并充实了黄山美,形成独树一帜的黄山文化,成为华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灿烂花朵.黄山旅游景观的优美是举世闻名的,它有很强的感染力,每个来黄山旅游的观光者都能体会到黄山的美.如果每个旅游者在饱览黄山美景的时候,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感觉力、想象力和理解力,激发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一定能体察到黄山美的内涵,把黄山的美感印在自己的脑际,滋润自己的心田,激励自己对美的追求, 体现人生更大的价值.愿黄山的旅游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使黄山人的情感与黄山的美感融合在一起,以便使黄山成为国际旅游的热点.

下载31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教案(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31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教案(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八章 旅游审美心理教案

    第八章 旅游审美心理 教学要点:旅游审美心理的种类与旅游行为。 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旅游审美心理的种类与旅游行为及旅游审美心理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参考书标本等。 组织教学:......

    毕加索审美特征[大全5篇]

    现代造型艺术欣赏论文姓名:潘文强 学号:151000213 班级:10级建筑2班 指导老师:陈方达 浅谈毕加索绘画的审美艺术特征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毕加索不同时期的不同艺术特征和他在哪个......

    浅谈中国戏曲的审美特征

    浅谈中国戏曲的审美特征 一、概观中国戏曲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戏曲”一词通常指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的传统戏剧。它最早见于宋元之间文人刘壎《水云村稿》的《词人......

    浅析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

    浅析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 摘要:建筑艺术是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是物质功能性与审美功能性相结合的艺术,是空间延续......

    民族舞的审美特征

    舞蹈是人类最早发生的文化现象之一。舞蹈是原始人类生命情调最充足的表现,舞蹈是原始社会中拔高了的简朴生活,舞蹈随着原始人类身体的进化而发展,舞蹈又作为发达的肢体语言团聚......

    浅谈音乐的审美特征

    浅谈音乐的审美特征 摘要 :音乐是人类抒发情感的一种特殊活动,又是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和想象艺术。音乐审美是音乐整体艺术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曲创造音乐美,音乐表演呈现音......

    浅谈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

    浅谈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 徐州工程学院 郜斌广一实用艺术是指实用性与审美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艺术,是一门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的艺术。通俗地说就是艺术的“生活化”:生产......

    浅论诗歌的审美特征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设计 分类号: 密 级: U D C: 编 号: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 开放教育毕业论文 浅论诗歌的审美特征 学 员 姓 名: 年 级: 指 导 老 师: 学科专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