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梦的知识

时间:2019-05-13 10:22: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太空梦的知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太空梦的知识》。

第一篇:太空梦的知识

人类最早踏进太空的人物

世界上第一名宇航员是苏联的尤里·加加林,他在1961年4月乘坐东方1号(Vostok 1)进入太空。

在1961年5月美国进入太空第一人:美国航天员阿兰·谢泼德中校。他在苏联加加林进入太空后四个月,乘“水星”号飞船进行了亚轨道飞行(186千米),它说明美国具备了摆脱空间困境的能力

第一位女性宇航员是瓦伦蒂娜·特雷斯科娃,她在1963年6月乘坐东方6号(Vostok 6)进入太空。

最早进行登月飞行的人:美国航天员,尼尔·、埃德温·奥尔德林。1969年7月16日,土星5将飞船以及三名宇航员送入太空,开始了人类第一次登月旅程。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成为中国首名宇航员。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现由俄罗斯承继)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中国进入太空的人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5号 杨利伟。

2005年10月12日 神舟6号 费俊龙、聂海胜。2008年9月25日 神舟7号(第一次出仓)

翟志刚、(行走太空)刘伯明、景海鹏 2012年6月16日 神舟9号(进入轨道仓)

景海鹏、刘旺、刘洋(女)

2013年6月11日 神舟10号(太空授课)

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女)中国探月计划

经过10年的酝酿,最终确定中国的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

第一期绕月工程将在2007年发射探月卫星“”,对月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与物理场进行探测。

第二期工程时间定为2007年至2010年,目标是研制和发射,以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和周围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以后建立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与物理参数。

第三期工程时间定在2011至,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其中前期主要是研制和发射新型月球巡视车,对着陆区进行巡视勘察。后期即以后,研制和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月表钻岩机、月表采样器、机器人操作臂等,采集关键性样品返回地球,对着陆区进行考察,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球的选址提供数据资料。此段工程的结束将使我国航天技术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篇:将中国航天梦写进太空

将中国航天梦写进太空

时光回溯到1956年,在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之时,一批热爱祖国的科学家,克服了重重险阻从海外回归祖国的怀抱;一批志存高远的青年人,满怀着忠心赤胆从全国各地加入到航天队伍。他们白手起家、从头干起,一步步创建起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渐强,走完了其他国家需要几百年走完的发展道路。

以实力捍卫和平把创新献给祖国

1999年,承载着“科技强军、航天报国”重任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正式成立。

作为我国导弹工业的领跑者,航天科工经过多年发展,建立起了完整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飞航导弹武器系统、地地导弹武器系统及空间技术产品等技术开发与研制生产体系。“东风”劲吹、“红旗”招展、“长剑”啸天、“鹰击”长空,这一枚枚航天神剑,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国防实力,为国家的领土、领空、领海筑起了坚固的钢铁长城。

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主力军,航天科工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中也从未缺席,以实际行动追寻着中华儿女千百年的飞天梦想。

2013年6月,神舟十号返回舱安全着陆在内蒙古草原,航天科工以“十战十捷”的优异成绩,圆满完成“神一”到“神十”载人航天工程各阶段的保障任务,打造出天地一体化安全保障体系。

空间交会对接微波测量雷达让“天宫一号”与“神舟”完美实现“太空之吻”;被誉为“功勋雷达”的“回收一号”精密测量雷达,保障了飞船安全穿越黑障区,连续十次为“神舟回家”铺就坦途;高度控制装置在飞船返回落地前精准发出反推发动机点火信号,那一片耀眼的光焰托起了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连接分离机构如飞船的臂膀,毫秒不差、收放自如地将各个舱段按需拆合。

同年12月,当“深情对望”的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互拍下置于身上的五星红旗时,中国宣告世界――中华儿女的“探月梦”又向前推进扎实一步。

这其中,中国航天科工研制的y关机敏感器让着陆器实现稳稳“落下去”,连接分离机构让着陆器与巡视探测器“分得开”,光学镜头组件让着陆器的眼睛“看得见、看得真”,驱动电机让月球车灵活“走起来”,全力助力我国开启和平开发利用太空新征程。

在刚刚过去的“十二五”期间,航天科工所研制的国内首型快舟小型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将“快舟一号”、“快舟二号”卫星发射入轨,创造了我国航天发射的最快纪录。促军民融合发展以航天服务民生

2010年,航天科工提出“大防务、大安全”发展理念,2013年,党组明确“1+2+3+4+5+N”转型升级发展思路及战略举措,提出要主动承担起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和我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突击队重任。

经过5年来的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之路逐渐清晰,并在不断前行中取得了丰硕成果:

―航天科工经多年打造的“金税、金卡、金盾”三大工程,保障了国民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4年9月,研发的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制证设备及系统在全国全面启用,实现了全程自主办理,让一场说走就走的港澳旅游不再是梦想;

――在青海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暮Α⒛岵炊?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中,航天科工研制生产的应急救援装备总是第一时间挺身而出、驰援灾区;

――航天安保科技系统成功保障了北京奥运会、国庆阅兵等重大节庆赛事活动,并成功实现了从“大型活动安保”向“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系统工程的纵深拓展;

――成功开发的“天网一号”低空慢速小目标探测与拦截系统、高空灭火装置等“民用导弹”破解了反恐和灭火的国际难题;

――率先在全国范围内首开大型央企自主可控信息系统规模化迁移试点应用先河,由航天科工研发、国内第一个涉及上千台计算机的自主可控安全网络和信息系统投入试运行……

而这些“民用神器”的背后,正是航天科工作为“国之干城、民之卫士”的责任与担当:百姓生活的需要在哪,航天民用产品的触角就延伸到哪,航天技术服务就惠及到哪。因此,航天科工在关注“衣食住行”生活需求的同时,航天技术民用升级换档的主战场投向了“安、康、乐、知”,以大安全产业和大防务产业护佑安全;以发展医疗产业和体育产业保障人民健康;以航天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增添快乐、娱乐;以大众教育产业和消费信息产业传播知识。

审时度势绘蓝图 继往开来谱新篇

航天探索永无止境,逐梦之行永不停歇。在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我国经济新常态下,航天科工党组科学研判形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突破、国际竞争将日趋激烈,经济发展正经历着长达十年左右的“冰河期”,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

因势而谋,以新战略引领新作为。航天科工董事长高红卫这样解读“航天梦”:第一是利用航天技术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第二是发展地球近空间和临近空间轨道与亚轨道飞行技术,发展载人航天事业与空间基础设施,第三是发展深空探测技术(包括月球探测、太阳系行星探测、太阳系以外空间探测等),深入探索宇宙起源及物质世界的基本运动规律。

“中国航天与欧美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尤其是在航天基础理论研究、先进材料与先进工艺、试验设施与试验方法等方面。”面对已经取得的成绩,航天科工仍认识自身存在的差距。

对于如何缩小差距?“主要靠‘三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管理创新。只有踏踏实实地开展‘三创新’,才有可能实现航天事业进一步缩小差距,甚至实现超越的奋斗目标。”为此,航天科工党组提出将致力于展开以“五个新一代”+“四项基础性支撑技术”为代表的创新工作。

“新一代”的定义是:性能相同,成本降低50%以上;成本不变,性能提升50%以上;导致业态重构的原始技术创新;导致产业颠覆的跨界技术创新。满足上述四条之一方可称为“新一代”。“五个新一代”包括:新一代导弹武器装备技术,新一代航天发射与应用技术,新一代自主可控信息技术,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新一代材料与工艺技术;“四项基础性支撑技术”包括:微系统基础技术,自主可控信息安全基础技术,智能制造基础技术,智慧产业基础技术。

因势而进,以商业化实现新跃升。“就全球的主流航天技术发展阶段而言,当前已经走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阶段,下一阶段必然要进入广泛的商业化应用阶段。”“如何顺利展开广泛的商业化应用阶段的总体部署,将不仅仅是我们中国航天人所关心、关注的话题,也将是全社会、全人类有历史使命感和战略眼光的人所关心、关注的话题。”2015年10月,航天科工成功举办中国商业航天高峰论坛,高红卫董事长在发言中这样讲道。

他指出,当前全球航天技术的主流发展阶段,已走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阶段,必然要进入广泛的商业化应用阶段。

为此,航天科工积极行动,分别在2013年和2014年发射了KZ-1和KZ-2两颗对地观测试验卫星,使用了新一代快速、机动、廉价、可靠的小型运载火箭与发射系统,开创了我国用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的先河。

后续还将持续开发并升级相关技术,进一步提高技术成熟度,把快舟运载火箭与发射系统提升到商业级水平,为国内外的客户提供灵活、方便、快速、经济的卫星发射服务。

因势而为,以“互联网+”打赢“转型升级战”。“在互联网经济时代继续保持引领我国高科技制造业发展国家队第一梯队的地位。”高红卫明确指出企业转型的大方向。

自2013年起,航天科工启动世界第一批、中国第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规划与建设。经过了2年多的先期发展,2015年6月15日,航天科工主动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对接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倾情打造的以云制造服务为核心、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能力协同、开放合作、互利共?A为发展理念的“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服务平台一一航天云网正式上线,有力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相较于世界上首批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德国西门子公司和美国GE公司的发展路径,航天科工牵头打造的航天云网平台重点在于首先提供实现各个产业网上横向整合平台,之后逐步实现产业的垂直整合,最后落脚在智能化工厂的实现上。航天科工在努力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工业4.0发展之路,为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贡献力量。

据了解,航天云网自2015年6月上线运行以来,已经吸引国内外约9.4万家企业入驻,实现业务合作2.8万多项,合同金额超过16亿元。航天云网“众创空间”自2015年9月上线以来,吸引创业项目200多个,80余个创业者接受了5个投资机构的投资服务,涉及智能设备、工业制造、军工、互联网、环保技术、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自2016年1月起,航天科工所属单位在航天云网集中发布采购需求信息,全年预计超400亿,包含生产加工、研发设计、试验、计量检测等五大类需求,覆盖金属、装备、电工、电子等制造行业。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人类的脚步走出地球,走向深邃的太空,这首由全国人民热情支持、全体中国航天人共同谱写的航天梦之歌,一定会传播得更遥远,鸣奏得更嘹亮,延伸得更广阔,伟大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第三篇:2013思想汇报:太空探索,我们永远的梦

敬爱的党组织:

在上次党课的学习中,老师组织观看了有关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视频,尽管此事已经过去了两年,但今日重新观看那一幕幕激动人心的画面,眼泪还是忍不住地流下。这眼泪是为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而流,是为了中国能够屹立于世界载人航天飞行技术前列而流,中华民族坚持不懈地永远攀现代科技高峰而流。

曾几何时,中国是那样的一穷二白,以至于连火柴都要靠进口,于是普普通通的火柴就变成了全国人民口中的“洋火”;火箭故乡中国的康熙皇帝曾送给俄国沙皇两箱古代火箭;200年后,苏联又将两枚现代火箭送给了中国。中国自古就有着“嫦娥奔月”这样的飞天梦想,中华民族充满着智慧,中国人决不可能忍受这样的贫穷和落后,为了这个古老东方大国的崛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富有远见卓识的党的领导人的推进中,靠一大批科学家无么奉献,中国开始了现代航天事业。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在钱学森的带领下,中国在1970年4月24日,由“长征一号”载着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升空,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实现了中国迈向世界航天事业前列的第一步。此后,经过航天人的不懈努力,又多次将多颗卫星发射升空。到了90年代,中国的航天科技水平已是今非昔比,红红火火的对外发射服务为仅让中国的载人航天与世界接了轨,更有了让载人上天的可能。世纪之交,中国人的航天激情再次熊熊燃烧起来。

于是,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负载着神舟五号的长征2F火箭发射。与以往不同的是,中国实在了载人航天飞行技术的重大突破,杨利伟成为了中国的第一位实在“飞天梦”的飞行员,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树起了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

在随后的第二年,神六巡天百万里,首次实现了两人五天的太空飞行,首次开展了太空科学实验,我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空间科学试验的国度,树起了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该次飞行更是实现了中国人的首次太空行走,是我国航天技术的一大飞跃,预示着我国的航天技术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纽约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主任夏伟说,中国在成功举办奥运会后又圆满完成神七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说明中国的发展正朝纵深方向推进。

当然,在中国的航天史上并不是一帆风顺,在1974年11月5日,“长征”二号火箭首次发射,火箭在起飞20秒后因姿态失稳而自焚。1992年3月22日,长二捆火箭正式发射澳星B1卫星,由于箭上程序配电器的节点间出现了多余物,导致点火后一、三号助推发动机关机,造成发射中止。

这样的例子不止这些,但是这些并不能阻止航天人向着更高端的技术、更先进的科技成果迈出艰辛的一步。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代表了这个国家的先进程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尖端科技已经跃居世界前列。正是因为有了党的正确指引,有了党的大力支持,有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有了党严明组的织纪律性,中国才能有今日如此大的成就,中华民族才能重新找回自信,中国人也才能在世界上扬眉吐气,骄傲地宣称“我是中国人!”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凭着中国人不畏艰险、敢于拼搏的民族血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成为影响着全球的大国,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发挥自己的力量。对于新一代的青年,我们生活在这个充满了知识的校园中,努力地汲取着取之不竭的养分,也许我们现在还没有力量能够撑起头顶的一片天,但是我们的双手一定能够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忙碌。

汇报人:xiexiebang

第四篇:播撒梦的种子——太空授课

播撒梦的种子——太空授课

这是中国最高的讲台——在远离地面300多千米的天宫一号,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为全国青少年带来神奇的太空一课。

序曲:来自太空的问候

2013年6月22日10时许,北京市101中学物理教师史艺和人大附中物理教师宓奇登上讲台。简短的开场白之后,两位老师为同学们播放了一段精心剪辑的电视短片——《航天员在太空的衣食住行》。尽管同学们早已从科普读物和影视作品中了解到失重环境的奇妙,可是从大屏幕上看到神舟十号航天员像鱼儿一样自由游弋,仍不时发出阵阵低语和清脆的笑声。

10时11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报告,已建立与航天员的双向通信链路。神舟十号航天员的身影清晰呈现在大屏幕上,他们身着蓝色舱内工作服,面带微笑向地面课堂的同学们挥手致意:“同学们,你们好!”

“我是王亚平,本次授课由我来主讲。”航天员王亚平轻点脚尖,向天宫一号舱内摄像机镜头缓缓飞来。为了备好课,这位“主讲”可没少下功夫,不仅精心准备了授课内容,向专业教师虚心请教讲课技巧,还对个人形象进行了精心设计——扎起了秀气的马尾辫。只不过,在失重环境下,精心梳理的马尾辫变成了蓬松的“毽子”,惹得同学们笑作一团。“大家好!我是聂海胜,担任本次飞行任务的指令长。”指令长屈尊当起了“助教”,负责配合“主讲”管理教具,维护课堂秩序。由于天宫一号是精密的飞行器,航天员们的授课活动必须小心进行,既不能动作幅度太大、干扰到正常飞行,还要当心漂浮的实验器材、液滴影响到航天器安全。

“大家好!我是张晓光,本次太空授课任务,我担任摄像师。”在失重环境下,保持自身平衡并不容易。张晓光要先用束缚带把自己固定在舱壁上,再用手持摄像机保持长时间稳定拍摄,才能把太空授课的精彩图像传回地面课堂。

实验一:质量测量演示——

没有了重量,是否意味着失去质量?

3位航天员老师“站”稳后,先给同学们露了几手“功夫”——“悬空打坐”、“大力神功”。在失重环境下,航天员们都成了“武林高手”,博得同学们阵阵喝彩。

航天员的表演给同学们带来了疑问:在地面上,人们一般用天平、台秤、托盘秤、杆秤、弹簧秤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从而计算物体的质量。那么,失重环境下怎样测质量呢?航天员老师用天宫一号上的质量测量仪现身说法。他们从天宫一号的舱壁上打开一个支架形状的装置,航天员聂海胜把自己固定在支架一端,王亚平轻轻拉开支架,一放手,支架便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复原位。装置上的LED屏上显示出数字:74.0,这表示聂海胜的实测质量是74千克。

王亚平向同学们解释道,天宫中的质量测量仪,应用的物理学原理是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力)=m(质量)×a(加速度)。质量测量仪上的弹簧能够产生一个恒定的力F,同时用光栅测速装置测量出支架复位的速度v和时间t,计算出加速度(a=v/t),就能够计算出物体的质量(m=F/a)。

认真的王老师还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道课后思考题:除了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在失重环境下测量物体的质量?

实验二:单摆运动演示——

太空中的机械钟表走得更准还是静止不动?

演示完质量测量,航天员们又取出一个物理课上常见的实验装置——单摆。

T型支架上,用细绳拴着一颗明黄色的小钢球。王亚平把小球轻轻拉升到一定位置放手,小球并没有出现地面上常见的往复摆动,而是停在了半空中。王亚平用手指沿切线方向轻推小球,奇妙的现象出现了,小球开始绕着T型支架的轴心做圆周运动——而在地面对比试验中,需要施加足够的力,给小球一个较大的初速度,才能使它绕轴旋转。

太空实验趣味无穷,地面课堂的学生们也不失时机地向航天员提出他们关心的问题。人大附中早培班学生徐海博举手提问:“航天员老师,您在太空中有没有上下方位感?”

为了回答同学的提问,航天员王亚平在聂海胜的帮助下表演了一套“杂技”动作,分别进行了悬空横卧和倒立。看到航天员老师的精彩表演,同学们兴奋地鼓起掌来。

实际上,航天员在太空中无所谓上和下的方位区别。不过,为了便于工作生活,航天员们为天宫一号人为定义了上和下,把朝向地球的一侧定义为下,并专门在“下方”铺设了地板。实验三:陀螺演示——

高速旋转的陀螺为什么不会倒下?

物理学原理告诉我们,高速旋转的陀螺具有很好的定轴特性。在太空失重环境下,这一特性更加直观地呈现出来。

航天员王亚平取出一个红黄相间的陀螺,把它静止悬放在空中。用手轻推陀螺顶部,陀螺翻滚着飞向远处。紧接着,王亚平取出一个一模一样的陀螺,让它旋转起来,悬浮在半空中,再用手轻轻一推,旋转的陀螺不再翻滚,而是保持着固定的轴向,向前飞去。

王亚平介绍说,高速旋转陀螺的定轴特性在航天领域用途广泛。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上,就装有各式各样的陀螺定向仪,正是有了它们,才能精准地测量航天器的飞行姿态。实验四:水膜演示——

天宫里有没有“飞流直下”的瀑布?

阳光下五彩缤纷的肥皂泡、能够让硬币漂浮的山泉水,总是带给人们很多遐想。这些都是液体表面张力在发挥着神奇作用。

只不过,在地面上,液体表面张力难以抗衡地球引力的影响,只有经过特殊处理的肥皂水、富含无机盐的矿泉水才能表现出比较强的张力特性。但是,在太空失重环境下,液体的表面张力特性便突显出来。

王亚平拿起一个航天员饮用水袋,打开止水夹,水并没有倾泻而出。轻挤水袋,在饮水管端口形成了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珠,略微抖动水袋,水珠便悬浮在半空中,与天宫一号舱壁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图案交相辉映,更显得美轮美奂。

王亚平笑着说:“如果诗仙李白在天宫里生活,大概就写不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名句了,因为,失重环境下水不可能飞流直下。”

接着,她把一个金属圈插入装满饮用水的自封袋中,慢慢抽出金属圈,便形成了一个漂亮的水膜。轻轻晃动金属圈,水膜也不会破裂,只是偶尔会甩出几颗小水滴。随后,王亚平又往水膜表面贴上了一片画有中国结图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这些在地面难得一见的奇特景象,引起了地面课堂同学们的连声惊叹。

实验五:水球演示——

用神奇的液体表面张力变个“魔法”

液体表面张力的威力竟如此神奇!普通的饮用水还能变成更加神奇的“魔法水球”。王亚平用金属圈重新做了一个水膜,然后用饮水袋慢慢地向水膜上注水,不一会儿,水膜就变成了一个亮晶晶的大水球,水球中还有一串珍珠般的小气泡,仿佛银河系中的繁星点点。聂海胜取出一支注射器抽出水球中的气泡,试验继续进行。

王亚平用注射器向水球内注入空气,在水球内产生了两个标准的球形气泡,气泡既没有被挤出水球,也没有融合到一起。

水球也没有爆裂。

紧接着,王亚平又用注射器把少许红色液体注入水球,红色液体慢慢扩散开来,晶莹透亮的水球变成了粉红色,令人啧啧称奇。

尾声:寄语未来追梦人

太空中的独特环境,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奇妙的体验,还能够实实在在地为人类造福。王亚平介绍说,在失重环境下,人们能够获取结构更加均匀完整、尺寸更大的半导体晶体,有利于开展材料学基础性研究,优化和改进地面生产工艺。失重条件下冷原子钟的频率稳定度会大大提高,可以应用于高精度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奇妙的太空实验令人意犹未尽,航天员老师还专门为地面课堂的同学们留下了课间讨论时间。

听说可以面对面向航天英雄提问,同学们格外兴奋,一个个高高举起手臂,地面课堂嘁嘁喳喳热闹非凡。

人大附中高二年级学生司紫硕首先获得提问机会,她问道:“航天员老师,我想知道那些水是从地面上带到天宫一号去的吗?你们在天上的生活用水可以循环使用吗?”

航天员聂海胜回答道:“我们在天宫一号上使用的水都是从地面带来的。在太空中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是非常重要和有价值的,但这需要先进的技术和复杂的设备,因此在短期飞行采用一次性用水更为经济。我国未来的空间站将采用先进的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技术,在天宫一号上也进行了部分相关关键技术试验。”

北师大附中高一年级学生毛思锐提问航天员:“您能看到太空垃圾吗?天宫一号是否有应对太空垃圾的防护措施?”

王亚平回答说:“我们在飞行中没有看到太空垃圾,但太空垃圾确实存在。虽然它们与航天器碰撞的几率很小,但数量却不少,一旦与航天器相撞,后果不堪设想。因此,神十任务实施前,地面科研人员对太空垃圾进行了预警分析,也对天宫一号采取了相应的规避和防护措施,以确保我们的安全。”

潞河中学高一年级学生韩苏阳问道:“请问你们在太空中采取哪些措施对抗失重对人体的不利影响?”

聂海胜回答道:“失重会造成人体心血管失调、骨丢失和肌肉萎缩。为了有效对抗失重,我们采取体育锻炼、药物和改变体液分布等方法来防护。这次我们从地面带来很多设备,如:企鹅服、套袋、拉力器、自行车功量计等。刚才我们进行太空授课的小讲台就是用自行车功量计改装的,等会儿,我们就会把它重新组装成一辆„太空自行车‟,用来进行体育锻炼。”正在史家小学读四年级的邱甜同学好不容易等到了提问机会,张嘴就是一串“连珠炮”:“您在天上看到的窗外景色与地面有什么不同?星星会闪烁吗?能看到UFO吗?”

王亚平微笑着一一作答:“透过舷窗,我们可以看到美丽色的地球,也可以看到日月星辰,但是我们没有看到过UFO。由于我们处在大气层外,没有大气的阻挡和干扰,看到的星星格外明亮,但是不会闪烁。同样,由于没有大气对光的散射作用,我们看到的太空不是蓝色的,而是深邃的黑色。另外,我要告诉你一件奇妙的事情,我们每天可以看到16次日出,因为我们每90分钟绕地球转一圈。”

……

宇宙无限,探索无尽,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也仿佛无穷无尽。不知不觉中,时钟已经指向了10点50。带着彼此的眷恋和依依不舍,航天员们要和地面课堂的同学们说再见了。他们每人都为同学们送来了太空寄语——

聂海胜说:“愿同学们刻苦学习,增长知识,为„中国梦‟添彩!”

张晓光说:“深邃太空,奥秘无穷,探索无止境,让我们共同努力!”

王亚平说:“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

第五篇:大学生思想汇报:太空探索,我们永远的梦

大学生思想汇报:太空探索,我们永远的梦

大学生思想汇报:太空探索,我们永远的梦

敬爱的党组织:

在上次党课的学习中,老师组织观看了有关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视频,尽管此事已经过去了两年,但今日重新观看那一幕幕激动人心的画面,眼泪还是忍不住地流下。这眼泪是为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而流,是为了中国能够屹立于世界载人航天飞行技术前列而流,中华民族坚持不懈地永远攀现代科技高峰而流。

曾几何时,中国是那样的一穷二白,以至于连火柴都要靠进口,于是普普通通的火柴就变成了全国人民口中的

“洋火”;火箭故乡中国的康熙皇帝曾送给俄国沙皇两箱古代火箭;2后,苏联又将两枚现代火箭送给了中国。中国自古就有着“嫦娥奔月”这样的飞天梦想,中华民族充满着智慧,中国人决不可能忍受这样的贫穷和落后,为了这个古老东方大国的崛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富有远见卓识的党的领导人的推进中,靠一大批科学家无么奉献,中国开始了现代航天事业。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在钱学森的带领下,中国在1970年4月24日,由“长征一号”载着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升空,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实现了中国迈向世界航天事业前列的第一步。此后,经过航天人的不懈努力,又多次将多颗卫星发射升空。到了90年代,中国的航天科技水平已是今非昔比,红红火火的对外发射服务为仅让中国的载人航天与世界接了

轨,更有了让载人上天的可能。世纪之交,中国人的航天激情再次熊熊燃烧起来。

于是,10月15日09时00分,负载着神舟五号的长征2f火箭发射。与以往不同的是,中国实在了载人航天飞行技术的重大突破,杨利伟成为了中国的第一位实在“飞天梦”的飞行员,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树起了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在随后的第二年,神六巡天百万里,首次实现了两人五天的太空飞行,首次开展了太空科学实验,我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空间科学试验的国度,树起了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该次飞行更是实现了中国人的首次太空行走,是我国航天技术的一大飞跃,预示着我国的航天技术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 的发展阶段。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纽约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主任夏伟说,中国在成功举办奥运会后又圆满完成神七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说明中国的发展正朝纵深方向推进。

当然,在中国的航天史上并不是一帆风顺,在1974年11月5日,“长征”二号火箭首次发射,火箭在起飞20秒后因姿态失稳而自焚。1992年3月22日,长二捆火箭正式发射澳星b1卫星,由于箭上程序配电器的节点间出现了多余物,导致点火后一、三号助推发动机关机,造成发射中止。这样的例子不止这些,但是这些并不能阻止航天人向着更高端的技术、更先进的科技成果迈出艰辛的一步。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代表了这个国家的先进程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尖端科技已经跃居世界前列。正是因为有了党的正确指引,有了党的大力支持,有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有了党严明组的织纪律性,中国才能有今日如此大的成就,中华民族才

能重新找回自信,中国人也才能在世界上扬眉吐气,骄傲地宣称“我是中国人!”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凭着中国人不畏艰险、敢于拼搏的民族血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成为影响着全球的大国,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发挥自己的力量。对于新一代的青年,我们生活在这个充满了知识的校园中,努力地汲取着取之不竭的养分,也许我们现在还没有力量能够撑起头顶的一片天,但是我们的双手一定能够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忙碌。

作为一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大学生,我定会以昂扬的姿态,饱满的状态,积极地投身到学习中,并把优秀的党员作为自己奋进的标杆。我也定会尽百倍的努力,大胆的超越自己,磨练自己,使自己得到不断的提升,将对祖国、对党的深深的崇敬之情化作进步的动力,努力向党组织靠近,争取早日入党。

下载太空梦的知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太空梦的知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梦 太空梦主题班会(共五则)

    “中国梦 太空梦”主题班会 --------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提要]为了激发青少年对太空的兴趣,让更多青少年萌发航天梦,特开展了“中国梦 太空梦”主题班会。 神舟......

    中国梦知识汇总

    学习问答 1 什么是中国梦 ? 答: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 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必须内容是什么 ? 答:必须走中国道路 !......

    中国梦,知识梦

    中国梦,知识路 姓名: 吴云慧 梦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梦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梦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梦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的梦,是中国梦。 中国梦,一......

    高考作文素材英雄太空漫步镌刻中国航天梦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高考作文素材:英雄太空漫步 镌刻中国航天梦高考作文素材:英雄太空漫步 镌刻中国航天梦 13年11位中国人飞入太空 8位航天员系“60后” 我......

    太空自行车(本站推荐)

    太空自行车。京华时报制图杨佳宁谢瑶 去年夏天,女航天员刘洋身穿蓝色运动服在天宫一号蹬“自行车”的场景犹在眼前。如今天宫迎来新一批航天员,用以锻炼下肢肌肉的太空自行车......

    太空授课情况

    马厂中学全体师生观看“太空第一课”情况 时间:2013年6月20日10点地点:各班教室 内容: 我国载人航天史上的首次太空授课今天上午10时04分至10时55分开课,央视进行全程直播。根据......

    哆啦A梦相关知识

    漫画《哆啦A梦》的剧情设定更动很多次。 关于体色由来,一种剧情是哆啦A梦出场时是黄色的。有一次,哆啦A梦睡著时耳朵被机器老鼠毁坏。醒来后因为过度悲伤而脱色成蓝色。亦因......

    有关中国梦的知识

    中国梦 一、中国梦的提出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