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万五千里长征说课稿1
《两万五千里长征》说课稿
丰乐寄宿制小学 姚晓莉
一、说教材、定目标、提出理念
本课是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第四课时。《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而奋斗的历史中学生比较熟悉的部分,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本课的学习内容更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知道的基本史实。同时这部分内容进一步深化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主题。
根据课标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情,本课设计了如下目标:
1.知道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发动南昌起义,创建了红军,建立了革命根据地。红军为了保存革命力量进行长征。知道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在毛泽东率领下,红军克服重重困难,胜利完成了长征。
2.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感受红军在长征中克服困难、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3.激发学生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以及对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表示崇敬、敬佩和赞扬红军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研读目标不难发现,本课教学重点就是:
1.知道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发动南昌起义,创建了红军,建立了革命根据地,红军为了保存革命力量进行长征。
2.知道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在毛泽东率领下,红军克服重重困难,胜利完成了长征。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及目标确定,我有如下几点设想,以完成目标的学习:首先,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爱国主义教育、历史和文化教育等有机融合。其次,紧抓“情感”线,激趣激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激情。
二、谈学情,融教学,渗透理念
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道德基础和思想意识,对文本也有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并积累了较丰富的课外知识。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以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了教法与学法的融合。
三、设流程、构板书,体现理念
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心理、年龄特点,我预设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1.播放歌曲,导入新课
1)欣赏《七律 长征》诗歌后谈感想。2)揭示课题。
3)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你想到了解什么? 4)学生质疑。
5)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老师提炼出需要解决的问题。2.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
1)红军为什么要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红军长征的原因。3)归纳总结
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镇压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创建红军粉碎敌人多次围剿;共产党领导红军保存进行艰难长征。
3.了解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经过 1)让学生查看“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数一数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经过了哪些省。学生可以尝试自己了解的有关长征的事迹的发生地点,在路线图上找到,并标出来。
2)红军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完二万五千里征途可? 4.结合学生实际,畅谈感想
让学生思考:红军在长征中都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为什么能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教师出示“飞夺泸定桥”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假如你是一个飞夺泸定桥的勇士,在战斗中你应该注意些什么?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红军战士为什么还要勇往直前?
5.课外拓展:继续寻找红军长征足迹
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办一份小报。
第二篇:二万五千里长征
《二万五千里长征》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分析党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长征的原因;
2、认识遵义会议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3、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的路线,说出长征中的重大事件。过程与方法:
1、充分挖掘课内外课程资源,运用相关音像资料配合教学,加深对长征的了解和认识。
2、引导学生搜集历史资料,整理历史资料,学习通过历史材料客观认识历史的方法。
3、联系实际讨论为什么遵义会议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胜利的意义等问题,初步掌握史论结合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悟红军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培养热爱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情感,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理解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教学方法: 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辅以谈话法,问题讨论法,对比分析法、读图用图,表演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关于长征的故事,同学们已有不少了解。播放视频《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学生带着问题观看:从这段影像资料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对于长征,你还有哪些认识?(学生对长征了解一些,但认识是零散琐碎的)用谈话法导入新课,让学生来谈对长征的认识。
同学们对长征的认识就像是一粒粒散落的珍珠,通过今天的学习,用你们灵巧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一定可以把这些零零散散的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
2、小组合作,探究原因: 红军为什么要历尽艰难去长征呢?
在这个过程中为了降低难度,引导学生在复杂的事件中整理线索,我设计了几个小思考题:
a)结合革命根据地发展的形势,分析国民党费尽心机,调动兵力围剿红军
和革命根据地的原因。
b)对比红军五次反围剿的情况,说一说红军为什么能够取得前四次反围剿 的胜利?
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时,在战略战术上与前几次有什么不同?它产生了什么后果?
小组讨论,然后整理出讨论结果,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对学生的发言作出激励性评价。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得中央机关和红军无法继续在根据地立足,为了保存实力,红军被迫踏上了向西转移的漫漫征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这段弥漫着血雨腥风,充满了艰难险阻的行程。
3、感知长征历程。
①总体感知长征概况:红军长征走过万水千山,用你的巧手绘制长征的路线图,并说出长征途中的重大事件。
小组成员合作,读书,整理,绘制长征路线,用语言表述长征的过程及重要的战役。教师在过程中给予学生方法的指导。
展示合作的路线图,介绍长征中的重大事件。
②长征初期:红军长征开始于那一年?从什么地方出发?面对红军的长征,国民党蒋介石集团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结合这几个问题由学生介绍长征初期的情况和红军的损失惨重的状况。
湘江血战让广大红军指战员更深刻认识了“左”倾错误给红军造成的惨重损失,中央大部分领导和红军将士强烈要求纠正中央的军事指挥错误,以摆脱被动挨打的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遵义会议的召开扭转了中国革命的乾坤。
③长征的转折——遵义会议 由浅入深,由简到难,设置问题:①会议前红军面临的险恶处境?②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解决了哪些问题?③遵义会议召开的意义是什么?④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前三问学生通过看书可以自行解决,最后一问要引导学生利用史实分析:遵义会议前红军面临的险恶处境?遵义会议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说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就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呢?
(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和长征 的有关史实来分析说明。遵义会议之前,博古的左倾错误指挥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辛苦建立的革命根据地被迫放弃,长征初期的指挥失利,使红军在渡过湘江时已经损失过半。如果任由他指挥下去,红军仍然很危险而且处境会愈加艰难。而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由毛泽东、周恩来全权负责指挥军事。实际上就是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英明领导下,红军逐渐了处处被动挨打的局面,取得战略上的主动权,最后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最后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所以说,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所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④ 长征的胜利:遵义会议后,革命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红军是怎样取得长征的胜利的?
学生概述遵义会议后,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国民党围追堵截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高耸入云的大雪山,走过杳无人烟的草地,1935年,红一方面军到达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宣告了长征的胜利结束。
4、回首长征路,感受长征精神:
①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艰” “难”“险”“阻”? ②结合学生的表述看图片生动感受历史情境,展示飞夺泸定桥和翻越雪山③是什么力量支持着红军完成这军事史上的奇迹?
对革命的必胜信念,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是团结,是集体主义精神,在过草地时,很多人节省下吃的东西,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同学们回答的都很有道理,概括起来就是伟大的长征精神。
多媒体展示:“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长征精神总结起来就是,坚持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不畏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精神;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5、长征胜利的意义:英勇的红军经过艰苦的努力,最后战胜重重艰难险阻,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毛泽东 结合红军长征的胜利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学生:红军长征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长征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神话,长征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来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是宣言书”,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是宣传队”,它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论和政策;“长征是播种机”它到处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6、交流园: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长征的脚步也渐行渐远,和平时期还需不需要发扬长征精神?结合你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说说应该如何发扬长征精神
7、课堂小结:一段历史,深沉悲壮,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时空,辉映未来。让我们接过先辈手中的这面旗帜,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用长征精神鼓舞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激励我们勇敢的前进,让长征精神,生生不息。
五 :板书设计 第17课 二万五千里长征
1、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
2、过程:1934年10月 瑞金 初期损失惨重 伟大转折——遵义会议 1936年10月 三军会师
3、意义 :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4、长征精神:必胜信念 不怕牺牲 团结 勇往直前 教学反思:八年级历史上册《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围绕从长征的开始直到长征的胜利这一主题展开。通过本课的讲授,引导学生们学习中国红军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本节课我运用活动课的教学模式,在展示这节课时围绕着“红军为什么要历尽艰难去长征?”, “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地方?”,“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为什么会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启发思维。这 样,一首“红军不怕远征难”把师生共同带进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征程,重温那段令人难忘的战斗岁月。音乐的引用使这节课的教学气氛变的活跃,学生们积极 主动,师生之间互动和谐,达到了教学预期目的。
由于书本上的内容较少,为了便于学生掌握记忆,在我的引导下第二、三小组精心准备了一些资料,如历史图片、地图、影片等。图片有“赤水河”、“遵义会议旧址”、“大渡河雕塑”等,地图有动态“长征路线图”;电影片段有“遵义会
《二万五千里长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分析党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长征的原因;
2、认识遵义会议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3、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的路线,说出长征中的重大事件。过程与方法:
1、充分挖掘课内外课程资源,运用相关音像资料配合教学,加深对长征的了
解和认识。
2、引导学生搜集历史资料,整理历史资料,学习通过历史材料客观认识历
史的方法。
3、联系实际讨论为什么遵义会议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胜利的意义等
问题,初步掌握史论结合分析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悟红军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 命历程的艰难曲折,培养热爱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情感,懂得珍惜今
天的幸福生活。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理解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教学方法
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辅以谈话法,问题讨论法,对比分析法、读图
用图,表演法。教学过程:
一、录像导入,创境激情
同学们,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关于长征的故事,同学们已有不少了解。播放视频《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学生带着问题观看:从这段影像资料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对于长征,你还有哪些认识?(学生对长征了解一些,但认识是零散琐碎的)用谈话法导入新课,让学生来谈对长征的认识。
同学们对长征的认识就像是一粒粒散落的珍珠,通过今天的学习,用你们灵
巧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一定可以把这些零零散散的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
1、小组合作,探究原因:红军为什么要历尽艰难去长征呢? 在这个过程中为了降低难度,引导学生在复杂的事件中整理线索,我设计了
几个小思考题:
a)结合革命根据地发展的形势,分析国民党费尽心机,调动兵力围剿红军
和革命根据地的原因。
b)对比红军五次反围剿的情况,说一说红军为什么能够取得前四次反围剿 的胜利?
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时,在战略战术上与前几次有什么不同?它产生了什
么后果?
2、小组讨论,然后整理出讨论结果,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对学生的发言作
出激励性评价。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得中央机关和红军无法继续在根据地立足,为了保
存实力,红军被迫踏上了向西转移的漫漫征程。
二、多种形式,体验长征
1、听录音:长征的开始(1)红军是从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开始的?当时有多少人?(2)请学生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上标出红军长征的起点、(3)红军在长征开始时,遇到了什么困难,人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面对敌人的围追,红军战士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终于冲破了四道封锁线,渡过了湘江,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红军只剩下3万多人了。
看录像:遵义会议
2、过渡: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了改变进军方向,向敌人力量最薄弱的贵州前进,之后,强渡乌江攻占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
(1)说一说:遵义会议是什么时候召开的?会议内容是什么?(2)议一议:会议的召开对党,对红军,对中国革命有什么意义?
3、讲一讲:长征的故事
红军长征路途之远,困难之多,长征途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下面我们来开个“红军长征”的故事会。
(1)要求学生讲故事时注意语言简洁
(2)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解,适当进行一些补充或适时播放一些录像,如:飞夺沪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惊险片段。
(3)请学生在讲故事的同时,相机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图上贴上一些形象的标志。
4、议一议:长征胜利的意义
(1)红军走出了大草地,经过毛儿盖,继续北上,突破了天险腊子口,冲运了渭水,翻越六盘山,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
(2)看录像,长征胜利会师的场面。
(3)请学生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上分别标出红军陕北会师和三大主力会师的时间和地点。
5、回首长正路,感受长征精神:①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艰” “难”
“险”“阻”? ②结合学生的表述看图片生动感受历史情境,展示飞夺泸定桥
和翻越雪山③是什么力量支持着红军完成这军事史上的奇迹? 对革命的必胜信念,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是艰苦奋斗、顽强拼
搏的精神,是团结,是集体主义精神,在过草地时,很多人节省下吃的东西,把
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同学们回答的都很有道理,概括起来就是伟大的长征精神。
多媒体展示:“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
最高体现。” 长征精神总结起来就是,坚持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 必胜的精神;不畏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精神;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
集体主义精神;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讨论:长征的胜利说明了什么?
5长征胜利的意义:英勇的红军经过艰苦的努力,最后战胜重重艰难险阻,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 毛泽东
结合红军长征的胜利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学生:红军长征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长征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神
话,长征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来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是宣言书”,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是宣传队”,它宣传
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论和政策;“长征是播种机”它到处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6交流园: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长征的脚步也渐行渐远,和平时期还需不需
要发扬长征精神?结合你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说说应该如何发扬长征精神 7课堂小结:一段历史,深沉悲壮,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时空,辉映未
来。让我们接过先辈手中的这面旗帜,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精神,不
怕困难,勇往直前,用长征精神鼓舞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激励我们勇敢的前进,让长征精神,生生不息。第17课 二万五千里长征、1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 2过程:1934年10月 瑞金 初期损失惨重 伟大转折——遵义会议 1936年10月 三军会 3.意义 :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4、长征精神:必胜信念 不怕牺牲 团结 勇往直前
第三篇:二万五千里长征
八年级历史学案 第17课 《 二万五千里长征》
主备人:陶晓勇 编号:16班级: 小组: 姓名: 使用时间: 评价
学习目标:
1、记住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和长征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2、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3、通过分析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和第五次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客观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中央红军的长征
2、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遵义会议
预习案 ●学法指导、(用10分钟时间自主阅读课本92-97页,然后依据预习案,在课本中勾划标注,勾划完成后再看课本,然后合上书填预习检测。并把知识体系试着整理在导学案上)
1、长征的背景、原因、起止时间、经过(路线)、转折点、结果(胜利结束的标志)、意义、性质。
2、遵义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预习检测
1.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A.‘左’倾错误的严重泛滥
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C.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
D.日本大举入侵华北
2.红军在长征途中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的是
()A.四渡赤水
B.巧渡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飞夺泸定桥
3.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4.红军长征路线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飞夺泸定桥
②强渡乌江
③巧渡金沙江
④遵义会议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
D.②③①④ 5.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事件是()
A.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
B.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 C.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人民军队 D.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
6.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出发点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中央革命根据地 C.湘赣革命根据地
D.闽赣革命根据地
7.红军长征取得胜利最主要的原因是
()A.强渡大渡河
B.四渡赤水
C.渡过金沙江
D.遵义会议的召开
8.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于
()A.瑞金
B.遵义
C.吴起镇
D.会宁
9.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三大主力指的是
()①红一方面军 ②红二方面军 ③红四方面军 ④陕北方面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
()①遵义会议 ②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 ③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④红军二、四方面军到达陕北 ⑤中央红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②③⑤④①
D.②③①⑤④ 11.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讲述,正确的是
()A.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B.彻底肃清了“左”倾错误的思想来源 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D.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例行会议
探 究 案
1、红军长征过程中克服了哪些困难?体现出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2、红军长征中最能体现毛泽东军事艺术的事件是?
3、分析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原因?
4、构建知识体系(背面书写)
当堂检测:
1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里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这首诗是谁写的?它描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次最艰苦的斗争?
(2)诗中反映出红军长征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
(3)你心中的“长征精神”是什么?
(4)诗句中的“三军”指的是哪三军呢?
(5)为什么“三军过后笑开颜”?
第四篇:二万五千里长征教案
二万五千里长征
教学目标:
1、知道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发动南昌起义,创建了红军,建立了革命根据地。红军为了保存革命力量进行长征。知道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在毛泽东率领下,红军克服重重困难,胜利完成了长征。
2、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感受红军在长征中克服困难、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3、激发学生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以及对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表示崇敬、敬佩和赞扬红军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教学重点:
1、知道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发动南昌起义,创建了红军,建立了革命根据地,红军为了保存革命力量进行长征。
2、知道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在毛泽东率领下,红军克服重重困难,胜利完成了长征。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导入新课
1)欣赏《七律 长征》诗歌后谈感想。2)揭示课题。
3)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你想到了解什么? 4)学生质疑。
5)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老师提炼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2、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
1)红军为什么要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红军长征的原因。3)归纳总结 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镇压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创建红军粉碎敌人多次围剿;共产党领导红军保存进行艰难长征。
3、了解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经过
1)让学生查看“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数一数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经过了哪些省。学生可以尝试自己了解的有关长征的事迹的发生地点,在路线图上找到,并标出来。
2)红军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完二万五千里征途可?
4、结合学生实际,畅谈感想
让学生思考:红军在长征中都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为什么能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教师出示“飞夺泸定桥”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假如你是一个飞夺泸定桥的勇士,在战斗中你应该注意些什么?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红军战士为什么还要勇往直前?
5、课外拓展:继续寻找红军长征足迹
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办一份小报。
第五篇:《二万五千里长征》说课材料
《二万五千里长征》说课材料
一、说教材:
本课教学内容来自第五单元“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的第三课,本课教材由“红军走过的长征路”“长征路,路难行”“讴歌长征”三部分组成,介绍了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路线和过程以及长征途中有代表意义的几个历史事件。教材把长征的相关史实通过故事、诗歌等形式呈现于教材中,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增强对红军的深厚情感。更易于加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和带领人民进行抗争的认识。
二、说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我抓住教材特点,遵循品德与社会课活动化、生活化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教学。
1.小组合作学习从多方面促进了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本课教学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学生之间的互动,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2.本课教学,设计了“交流资料,探寻长征路”、“讲述故事,感受行路难”、“ 朗诵诗词,讴歌长征”三个主题活动。为学生创设了自主交流学习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主体验的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潜移默化形成技能。“主题”活动体现了本节课德育教学的生活化、活动化理念,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3.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兴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便厌学为愿学,变被动为主动,创造性地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营造真实可感、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丰富学生感性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能满足学生心理的不同需求,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意图,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路线和过程,懂得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
2.了解长征途中的重要历史事件,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不怕牺牲、迎难而上、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珍惜
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
3.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感受红军不怕牺牲、迎难而上、积极乐观的精神。
2.教学难点: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激发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
四、说教法: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2.设置主题活动,营造活动氛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3.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配以视音频资料把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起到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
六、说学法。
1.指导学生认真欣赏视音频资料,并结合实际谈感受,潜移默化地感悟长征精神。
2.在收集资料、整合资料和交流资料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合作、沟通、思辨、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3.鼓励学生大胆讲述故事,表现自我,张扬个性,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七、说教学流程。
一、设置情境,了解背景。1.播放视频,设置情境。
(设计意图:长征离现在已比较久远,学生缺乏切身体验, 用形象可感的视频资料引入新课,创设了学习情境,激发了学习兴趣。)
2.质疑问难,了解背景。
(设计意图:自然引入新课,使学生在感知视频资料和预习的基础上,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为后文的学习铺平道路。)
3.学生汇报。4.小结导入。
二、交流资料,探寻长征路。1.过渡板书。
2.交流资料,填写表格。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通过交流,运用收集的资料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3.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4.质疑:为什么要召开遵义会议?
(设计意图:师生互换角色,变学生为学习的主人,利用“争当小老师”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遵义会议”在长征中的重大作用。)
5.学生生汇报,了解遵义会议的时间、意义。6.师小结。
三、讲述故事,感受行路难。
1.播放“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和“飞夺泸定桥”两段视频。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利用形象生动的视频资料激发兴趣,营造氛围,同时将学生的思绪拉回到七十多年前,为后文学习做铺垫。)
2.引导学生讲述故事。
(设计意图:“讲述长征小故事”的主题活动,既激发兴趣,烘托气氛,既增加了学习过程的情趣,又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3.学生谈谈体会。4.质辩。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年龄特点,抛出问题:红军长征并没有那么艰苦。这样说对吗?引起质辩,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深思敏辩的过程中体会红军长征中的千难万险。)
5.交流资料,感受行路难。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资料,展示成果,引导学生感受红军长征中的艰难险阻,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6.小组代表汇报成果。7.反馈板书。
8.继续质疑:红军到底凭借什么力量取得了长征的最终胜利?
9.小组讨论。
10.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趁热打铁,相机引导学生探究本课重点:长征精神。自然感受红军不怕牺牲、迎难而上、积极乐观的精神。)
四、朗读诗词,讴歌长征。1.欣赏《七律 长征》。
(设计意图:诗词的朗诵,更加深了学生对长征精神的理和对红军的深厚感情,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2.自由读,齐读。
五、小结全文,升华感情。1.联系实际,谈谈感受。
(设计意图:将长征精神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从红军长征中受到思想启迪,得到情感熏陶。)
2.生自由发言。3.总结升华。
(设计意图:升华感情,将课堂知识内化为情感体验,牢记伟大的长征精神。)
六、作业设计:阅读长征小故事。
七、板书设计。
八、说教学反思。
一个处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尤其是一个年轻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教学反思,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才能检验自身不足,长善救失,也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才能得到提升。作为一堂《品德与社会》课,对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堂课的具体实施,无论成功与否,都使我受益匪浅。以下,我对自己所施教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课作以反思如下:
1.小组合作学习从多方面促进了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本课教学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学生之间的互动,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2.本课教学,设计了“交流资料,探寻长征路”、“ 讲述故事,感受行路难”、“ 朗诵歌曲,讴歌长征”三个主题活动。为学生创设了自主交流学习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主体验的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潜移默化形成技能。“主题”活动体现了本节课德育教学的生活化、活动化理念,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3.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兴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便厌学为愿学,变被动为主动,创造性地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营造真实可感、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丰富学生感性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能满足学生心理的不同需求,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