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2017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七年级历史
(总分:100分 时量: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将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相对应的题号下的答题栏内。每小题3分,共45分)
1.北京人是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
A.约三四百万年
B.约一百七十万年 C.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D.约七千年 2.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3.‚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属于
A.神话传说
B.历史事实
C.考古发现
D.科学幻想 4.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A.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
B.海外华人散居世界各地
C.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
D.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5.在原始社会的大部分时间里,整个社会呈现出‚天下为公‛(天下是人们共有的)局面最根本的原因是
A.人们依据血缘关系住在一起 B.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C.人们之间互相谦让
D.没有战争,和睦相处
6.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A.伯益建立夏朝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夏朝建立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开始 D.启是夏朝 8.历史课堂上为了方便记忆,小明画了下面这张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的内容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等级制
D.世袭制
9.在中国历史上‚青铜文化‛成为了中国奴隶社会文明的代称,该文明时期是指
A.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
B.夏、商、西周时期 C.商、西周、东周时期
D.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10.下列考古发现的生产工具,代表我国原始居民生产力最高水平的是
A.打制石器
B.骨耜
C.钻孔石斧
D.铁犁铧
11.春秋时期,诸侯争雄。其中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势力,成为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在答题卷上相应题号答题位置上填“T”,错误的填“F”。每小题2分,共10分)
16.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猿和人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使用工具。17.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18.河姆渡人和半坡人都是我国农耕生活的典型,其中半坡居民主要种植粟。19.公元前1046年,周文王率大军在涿鹿大败商纣王的军队,进而灭亡商朝。
20.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海南岛,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答案均须填写在相对应的题号位置上。材料三: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商鞅。……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他虽然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请回答:
(1)材料一中‚卫鞅‛指谁?(2分)孝公是哪国国君?(2分)
(2)材料二中,商鞅代表了哪个阶级?(1分)他舌战的对象代表的又是哪个阶级?(1分)(3)结合所学,你认为商鞅变法中哪条内容损害了这些‚守旧群臣‛的利益?(2分)(4)材料三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2分)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至少答出2点)(3分)(5)通过学习商鞅变法,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国家现在的发展有什么启示?(2分)
四、探究题(15分)
23.(15分)秦朝是我国历史上
第二篇:2017年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年下期期中考试七年级2017
卷
试
史
历 姓名: 班次: 分)48分,共2第Ⅰ卷(选择题,将答案序号填入相应的空格内,每小题 9 8 7 6 5 4 3 2 1 题号12 11 10 答案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题号 答案)分。48分,共2个小题,每小题2
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1.河姆渡人 D.山顶洞人 C.北京人 B.元谋人A.万年会使用打制石器,会用火,并能长时间保存火种的是:20万—70距今2.、蓝田人 D、山顶洞人 C、北京人 B、元谋人A 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3.④干栏式房屋
③半地穴式房子 ②鱼纹彩陶盆
①陶器上的稻穗纹
.②④ D .②③ C .①④ B .①②A,诗中的“轩辕”指的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4..炎帝
B
.黄帝 A是: .舜 D .禹C,建立起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三过家门而不入”我国远古时期,他为治理洪水,5.A.: 这里的“他”是指 启 D.禹 C.舜 B.黄帝。你知.某校七年级三班主办的板报“历史天地”上有一件青铜器的照片(下图所示)6
道这件青铜器是什么时候铸造的?、夏朝A、秦D、西周C、商朝B、秦孝公D、楚庄王C、齐桓公B、晋文公A下列不属于春秋时期的霸主的是:7.”这是唐朝诗人胡曾对战国时期的描述。下列“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8.不属于这一时期史实的是.商鞅变法A .墨子创立墨家学派
D.齐桓公称霸 C.长平之战
B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年荒,天下谓之天所示的工程建成后,1图9.,该工程指的是:府也”B.都江堰A.隋朝大运河
D.万里长城 C.灵渠
“以前是有人评价这次变法: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10.。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
C.奖励生产 B.加强刑罚A.奖励军功 D.推行县制
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11.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B.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A.水利工程的兴修 C.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D.”永恒的星辰。“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余秋雨说:.12 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甲骨文 B.小篆 A.隶书. D.金文 C.、秦朝 D、西周 C、商朝 B、夏朝A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13.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14.一书。他是: 墨子 D.庄子 C.孔子 B.老子 A.、秦国
C、楚国
B、齐国A战国七雄中,位置最南的国家是:15.、燕国 D如果你是一位旅行社的导游,一位游客想去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16.国家的都城去参观,请你告诉他应该去下列哪座城市C.北京B.上海 A.咸阳D.西安秦统一后,围绕着在地方采取何种统治方式的问题,君臣之间发生过激烈争论。最17..行省制D .科举制 C.郡县制 B.分封制 A终,秦始皇在地方推行:“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18.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楚汉之争 D、黄巾起义 C、武王伐纣
B、陈胜、吴广起义
A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19.? 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淝水之战A .巨鹿之战D .长平之战 C .马陵之战 B 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了减轻农民负担,注重发展生产,提倡节俭等措施。西汉统20.治者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 他们都是农民出身,还保留着农民的本色 B.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A.西汉奉行儒家思想 D.西汉国力还弱,还不能享受C.他建立了东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形成我国历史上“光武中兴”的盛世21.、王莽 D、刘秀 C、刘邦 B、曹操 A局面。他是:下列哪一物种不是从西域传入中原地区的:22.草莓 D.葡萄 C.核桃 B.石榴A.新疆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其最早归属中央管辖是在23.西汉 B.秦朝 A.三国D.东汉C.年奥运圣火沿丝绸之路全球传递。与丝绸之路的开辟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24.2008C .张骞通西域 B.西域都护的设置 A .班超出使西域 D.昭君出塞 分)52(非选择题,卷II第个小题,3本大题共(非选择题二.)分52共分,22题27第分,16题26第分,14题25第孔子学院如全球祭孔,全球兴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伴随着中国的崛起,25.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苛政猛于虎也!”(残暴的统治比老虎还厉害呀!“ : 材料一 ”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雍也》〃《论语—— 指出孔子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根据材料一,(1))分(4
分)2孔子的著作是什么?((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材料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分(4根据材料二,请写出他在教育方面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上的两项主张。)3(:汉武帝后,各地纷纷建孔庙,直至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 材料三
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分)2)从什么时候开始,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4 材料四:当今世界掀起了学习中文的热潮,许多国家纷纷建立孔子学院。第九届孔子学院大 月在福建厦门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主席刘延东7年2014会开幕式
在开幕会致辞中强调:要面向未来,平等合作,共同推动孔子学院事业发展。
分)2)你认为孔子学院存在和发展有何意义?(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 材料一:„„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
分)4)材料一中的“商君”指谁?“孝公”是哪国国
君?
(1
(请
问分)6)你能说说商鞅变法有哪些内容?(2
:
(答:政治: 分)4)这次变法有什么历史作用?(3(分)经济: 军事: 2)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启示?(4(
第三篇: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17——2018年 生审清时间空间,审准关键词的意思,审准答题方向,选择题怎么做,材料题怎么做,问答题怎么做,从哪里入手,如何解剖,如何分解,如何表述,有计划地用相关试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回答相关问题的要领,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二是加强养成教育,平时教学中不要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认真答题、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总之,要深入了解学生,关注全体学生,平等善待各类学生,抓好查漏补缺,学会科学的记忆历史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后果、影响、作用等)的方法,初步建立知识体系框架,注意学习能力培养,适当延伸、迁移,让学生感知历史、积累历史。抓好单元内的综合过关练习,注重克服负面积累,防止两极分化,争取不让每位学生掉队。
古云中学七年级:薛洪才 2017年11月30日星期四
第四篇: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
纵观今年期中考试试题,就全卷内容来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学生,试题由易到难,重点突出;考试的内容特别细小,知识点比较碎。但是学生考试的却不是很理想,对此我做出如下分析:
(二)具体情况分析
第大一题单项选择题大多数中等生失分比较多所以要想提高及格率,就必须提高中等生的做单项选择题的能力,其中大多数错的是第11小题,台孔子有个弟子叫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叫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个大夫姓牛,字自耕。这一现象说明?这个题大多数选的是春秋时期人们才开始养牛,答案应该是牛耕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错的最多的是第17小题,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很多学生选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答案应该是统一。
第18题是考查的夏商西周等几个国家建立的情况,基本常识,但是也有一少部分学生答错,这说明了有些学生对基本常识也没有掌握。第19题是材料分析题,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重要知识点,这个题是重点,可是还是有少部分学生没有答对。第20题第五小问是评价汉武帝,学生答题情况不是很理想。
(三)教学反思
对于本次考试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将会做出如下改进的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提高学生做选择题的能力,多做选择题。
2.一定注重学生的背诵情况,重点查背,基础知识一定要记忆。
3.加大非选择题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做开放性的题型。总之,这次考试较差,争取下次考试能有大的进步。
第五篇: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是检验一个学期教学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其试卷质量的高低决定能否很好检验一学期的教学成绩很重要。下面对本学期的期中考试试卷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找到教学中的不足,以便为以后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一、试题分析
本试题满分为100分,实行闭卷考试,两种题型。一类是选择题,共25题50分,一类材料解析题,共3个题,共50分.本试题所涉及的问题,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全,能够检全面测出课标上中国古代史部分对学生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
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占25%,稍难题占15%;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直接从教科书上选取,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小,对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较浅的层面上。
二、存在的问题
1、概念把握不准确
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无数个概念支撑了历史长河,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
2、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牢
历史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了语数政地等多领域、多门类、多学科知识,若相关学科知识缺乏,定会对学习历史带来一定困难。如第1小题:99%学生错选为C,是由于学生对知识理解不透导致的。
3、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
历史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史实,分析历史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擅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啰嗦或不完整。如第21小题第3问,学生失分较多,这就是平时历史思维能力训练太少、分析综合能力欠缺影响所致。
4、审题能力不强
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题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审题出错,或不看要求就答题,就会导致答非所问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答。如第22小题第2问,有学生不审题,不少学生答得不对。
三、今后对策
1、固本强基,狠抓基础知识落实
基本知识点的落实: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影响等是历史最基本的知识点,必须牢固掌握,反复记忆是最重要的方法。
2、注意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归纳
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3、加强对材料题的训练
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