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桂林山水》案例分析论文
2013《桂林山水》教学案例
朗读是语文“细酌入味”的佳法-----《桂林山水》教学案例
【内容摘要】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朗读是语文“细酌入味”的佳法,语文教学应重视朗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关键词】:朗读 领悟 体会
【背景介绍】
前苏联理论家卢那察尔斯基曾说过:“许多隐蔽的美,无穷无尽的艺术想象、一切心理上的奥妙,都在那种对文字作品朗读的仲养中弄明白了。”由于朗读可以吸引学生不自觉的进入文本,使得学生在文本中自由翱翔。因此,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栖息着浪漫和诗意,作者情谊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语文教学要让情感流淌,让课堂充溢浓浓的人文情怀。
《桂林山水》就是一篇从朗读中,来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的好文章,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先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和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课文语言优美流畅,适合学生朗读背诵,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
【案例描述】
教学片段一:
领悟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桂林山水的特点并学了第一段,知道山水之美,眼见为实,现在请大家深入学习了解漓江水特点,作者怎样写出漓江水的特点的?
生:漓江的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并说一说喜欢哪个特点,读给同桌听。
生:我喜欢“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为什么喜欢?
生:这句用比喻手法,写出绿的特点。
师:你知道水绿得如何,并说说“翡翠、无暇”的意思,并指出水的特点。
师:想想,应怎样读呢? 生:应读得活泼、跳跃。
师:喜欢读这一句的同学把这一句读一读。(生读)师:喜欢水清的同学,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并读一读。生:漓江的水清得可见江底的沙石。
师:漓江到底有多清呢?我们可以把一枚硬币放入水中,透过江水可以看见江底硬币上的字。那如何朗读呢?喜欢的同学读一读。
生:读
师:请同学们评一评,他们读得如何?(师指导,该句应读得平整,然后,全班读一遍)
师:老师也喜欢这一段,现在老师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师生接读)
师:这种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后面半句强调前半句。
师:这是排比,作者本写水,为何要提到大海、西湖? 生:对比、比较
师:这有什么作用?(出示课件:波澜壮阔的大海、西湖的图片)【案例评析】
我在指导此段的阅读理解时,做得最好的是,读的辅导非常到位,读得细致,特别是读漓江水,做到读与理解相结合,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状态,让学生及时反馈评价,并且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描述的意境,课外资料的补充对指导学生形象理解山水百态有很好作用,这能更好让学生在朗读时读出感情;教师富有激情的范读、领读很有感染力,对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美中不足的是,学生朗读缺乏个性,写漓江水特点三个分句都是写漓江的美,对每一分句的前后半句之间的关系应加以点拨,使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就是把这些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排成结构相同或者相似的一串句子,加强语势,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这样的句子就叫排比句。
此段教学的不足之处在于:应该女生读第一分句;男生读第二分句;男女生齐读第三分句,逐渐加强语气,来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教学片段二: 自由读第三段,交流朗读方法
师:大家自由读这一部分,要读出作者怎样写出山的特点。(指名读)
师:读这一段,指出你喜欢哪些语句?小组交流这一段与前面的写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有感情地朗读。(个别读、评读、诵读)师:(引读、配乐读)交流一下对以上这一段话感受最深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
生:这一段写得很好,如写山“各不相连、形态各异„„”说明山很多,形态多种多样。
生:“像骆驼,像巨象„„奇峰罗列”说明山是千姿百态,琳琅满目,使人目不暇接。
师:这也是说山很多,形态各异。你们还能想象出山像什么呢?
生:像宝塔;像大佛;像巨轮„„ 师:(出示课件:诗配画一首)大家读这首诗,想想从这首诗中可以知道什么? 【诗一首】 桂林阳朔一水通,快轮看尽千山峰 有山如象鼻,有山如飞龙。有山如军舰,有山如水芙蓉
„„
生:(汇报)写出了山各种各样的形态。
师:(出示桂林山水挂图)同学们边看图边想像桂林山水的美,并说说与文中所述之美有何异同?
【案例评析】:
这一片段的教学,我比较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在读中体验,学习中以文本为载体指导修辞手法,提高习作能力,同时通过对比前后两段写法,先总结出学法,再放手让学生自学,这样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自我想象,自我感悟,形成自己的见解,养成主动探索的精神。通过创设情境、图片展示,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便使学生极欲表现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从而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个性得以张扬,使学生享受到生活化的语文,给他们带来快乐。同时,本片段也重视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或模仿文中的句式、或自由表达,都为学生语言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实现了积累、理解、转化、应用的语言实践过程,为学生今后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片段三:举一反三法: 略读第四段 师引读:第三段从整体上写桂林山水之美。山水一体,交相辉映,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受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师:想想,山水相映有何之美?(学生默读课文)
师:这么美的山,这么美的水,令多少文人心驰神往。怪不得伟大的诗人贺敬之看到这奇妙的景色,由衷发出感慨,我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能读出什么来?你还知道什么?
生:山水相映真是太美啦!师:最后这句古诗是什么含义?
生:(回答略)
师:这句诗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与第一段的内容相呼应。
师:这堂课,我们一起荡舟漓江,欣赏了桂林的山水。让我们齐读课文,再次回味桂林的美景。(生读)【案例评析】
本段的教学,我能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抓住景物描写方法,同时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既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更有利于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感受语言的美。然后体会作者的情感,再次领略桂林山水的奇丽,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意境,领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的课堂氛围,只有学生乐学,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案例综述】:
《桂林山水》是篇经典的写景佳作,它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呢?首先我用图片展现了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了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句子,结合看到的图片,说说对桂林山或水某一个特点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即自我体会的情感朗读);接着在品读、评读、诵读、引读、配乐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
本堂课我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来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在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中,我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积极启发想象,或对照图像认知,在读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进朗读;同时,朗读吸引了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
这节课的教学也提示我们,“老课文”应如何“新教”?如何真的让学生学有所悟,情感有所熏陶? 总之,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等结合起来,重点词句的理解、品味应做实、做到位,应重视朗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2001年7月颁发
3、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4、《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教育部2011年颁发
2004
第二篇:《桂林山水》案例分析
《桂林山水》案例分析
一、课堂教学部分环节实录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作者描写桂林山、漓江水的写法,现在你能用这样的句子来表达一下你对桂林山、漓江水的印象吗?
生:桂林的山真是千奇百态,有的像馒头、有的像树叶、有的像鸡蛋。我非常喜欢那里。
生:漓江的水太美了,绿绿的,微风吹过,水面上泛起了鱼鳞似的波纹,一圈一圈的荡漾开去,美极了。
生:漓江的水真诱人,远远望去,一片碧绿,仿佛那是一幅风景画,不忍去破坏它的宁静;又如一位休憩的少女,那样的安逸。
生:桂林的山太可爱了,这是山的世界,山的海洋,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各不相让。„„
师:是呀,神姿仙态桂林的山,如情似梦漓江的水。秀水奇峰相互映衬,美景尽收眼底。下面让我们再次感受这天下第一美景。(桂林山水风光片)师:想说说此时你的感受吗?
生:我真想马上去桂林,亲自领略那里的风光。生:桂林山水真是天下第一。
生;桂林是祖国风景库中的瑰宝。
生:我爱你桂林,山奇、水美,世界闻名。„„
师:是呀,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远有桂林,近在咫尺的钢都鞍山同样在人民的建造下,与日增辉。看一位“归国华侨”回到家乡鞍山,感慨家乡的日新月异。同学们,你们愿意说说自己的家乡吗?(学生热情极高,纷纷举手,十分兴奋)
生(齐):愿意。
生:介绍千山的传说及美景——千山大佛。生:介绍汤岗子温泉。
生:介绍鞍山几大广场的变化。生:介绍鞍山新开发的旅行线路。生:歌曲表演《鞍山美》。
师:家乡美、桂林美,祖国的山山水水都秀美。老师相信,在你们勤奋灵巧双手的打扮下,我们的祖国会更美。
二、教学内容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的第一课。课文以舟行碧波上的所见,描述了一幅山水相映的桂林风光图。这篇课文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清新明丽的语言表现了桂林山水独特之美。同时,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分析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新课改更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的课堂氛围,只有学生乐学,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因此,在课堂在中,我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自我想象,自我感悟,形成自己的见解,养成主动探索的精神。通过创设情境、播放桂林山水的课件,使学生有身林其境的感觉,以便使学生极欲表现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从而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个性得以张扬,使学生享受到生活化的语文,给他们带来快乐。同时,本片段也重视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或模仿文中的句式、或自由表达,都为学生语言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实现了积累、理解、转化、应用的语言实践过程,为学生今后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桂林山水》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关于课堂朗读教学)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案例分析
——关于课堂朗读教学
“在小学的朗读教学中,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细细品读、认真思考,我也深有同感。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栖息着浪漫和诗意,作者情谊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语文教学要让情感流淌,让课堂充溢浓浓的人文情怀。
这是在教学《桂林山水》的两个教学片段,听后,我感受颇深。片段一: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桂林山水的特点并学了第一段,知道山水之美,现在请大家深入学习了解漓江水特点,作者怎样写出漓江水的特点的?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师:看屏幕,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哪个特点,读给同桌听。生:我喜欢“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为什么喜欢?
生:这句用比喻手法,写出漓江水绿的特点。
师:你知道水绿得如何,并说说“翡翠、无暇”的意思,并指出水的特点。师:想想,应怎样读呢? 生:应读得活泼、跳跃。
师:喜欢读这一句的同学把这一句读一读。(生读)师:喜欢水清的同学,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并读一读。生:漓江的水清得可见江底的沙石。
师:漓江到底有多清呢?我们可以把一枚硬币放入水中,透过江水可以看见江底硬币上的字。那如何朗读呢?喜欢的同学读一读。(指明生读)
师:请同学们评一评,他们读得如何?(师指导,该句应读得平整,然后,全班读一遍)
师:老师也喜欢这一段,现在老师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师生接读)师:这种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后面半句强调前半句。
师:这是排比,作者本写水,为何要提到大海、西湖? 生:对比、比较
师:这有什么作用?(出示幻灯:波澜壮阔的大海、西湖的图片)【评析】:
老师在指导此段的朗读理解时,做得最好的是,读的辅导非常到位,读得细致,特别是读漓江水,做到读与理解相结合,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状态,让学生及时反馈评价,并且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描述的意境,课外资料的补充对指导学生形象理解山水百态有很好作用,这能更好让学生在朗读时读出感情;教师富有激情的范读、领读很有感染力,对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美中不足的是,学生朗读缺乏个性,写漓江水特点三个分句都是写漓江的美,对每一分句的前后半句之间的关系应加以点拨,使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就是把这些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排成结构相同或者相似的一串句子,加强语势,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这样的句子就叫排比句。
【建议】:女生读第一分句;男生读第二分句;男女生齐读第三分句,逐渐加强语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片段二:
自由读第三段,交流朗读方法
师:大家自由读这一部分,要读出作者怎样写出山的特点。(指名读)师:读这一段,指出你喜欢哪些语句?小组交流这一段与前面的写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有感情地朗读。(个别读、评读、诵读)
师:(引读、配乐读)交流一下对以上这一段话感受最深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
生:这一段写得很好,如写山“各不相连、形态各异„„”说明山很多,形态多种多样。
生:“像骆驼,像巨象„„奇峰罗列”说明山是千姿百态,琳琅满目,使人目不暇接。
师:这也是说山很多,形态各异。你们还能想象出山像什么呢? 生:像宝塔;像大佛;像巨轮„„
师:(出示课件:诗配画一首)大家读这首诗,想想从这首诗中可以知道什么?
【诗一首】
桂林阳朔一水通,快轮看尽千山峰 有山如象鼻,有山如飞龙。
有山如军舰,有山如水芙蓉 „„
生:(汇报)写出了山各种各样的形态。
师:(出示桂林山水挂图)同学们边看图边想像桂林山水的美,并说说与文中所述之美有何异同?
【评析】:
这一片段的教学,老师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在读中体验,学习中以文本为载体指导修辞手法,提高习作能力,同时通过对比前后两段写法,先总结出学法,再放手让学生自学,这样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自我想象,自我感悟,形成自己的见解,养成主动探索的精神。通过创设情境、图片展示,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便使学生极欲表现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从而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个性得以张扬,使学生享受到生活化的语文,给他们带来快乐。同时,本片段也重视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或模仿文中的句式、或自由表达,都为学生语言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实现了积累、理解、转化、应用的语言实践过程,为学生今后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述】:
《桂林山水》是一篇经典的写景佳作,本堂课老师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来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
《桂林山水》这一课,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呢?首先李老师用图片展现了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了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句子,结合看到的图片,说说对桂林山或水某一个特点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即自我体会的情感朗读);接着在品读、评读、诵读、引读、配乐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在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中,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积极启发想象,或对照图像认知,在读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进朗读;同时,朗读吸引了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
从这节课可以欣慰地看到,老师个人素质高,文学修养高,讲解富有文采、激情。本课教学意图清楚,引导学生品味,能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美的喜爱的情感;其教学手段、方法选择恰当;教学思路清晰,不愧是一节成功的达标课。
这节课的教学也提示我们,“老课文”应如何“新教”?如何真的让学生学有所悟,情感有所熏陶?
总之,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等结合起来,重点词句的理解、品味应做实、做到位,应重视朗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第四篇:《桂林山水》教学案例
朗读是语文“细酌入味”的佳法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
[背景介绍]《桂林山水》就是一篇从朗读中,来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的好文章,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先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和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课文语言优美流畅,适合学生朗读背诵,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
教学片段1: 领悟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桂林山水的特点并学了第一段,知道山水之美,眼见为实,现在请大家深入学习了解漓江水特点,作者怎样写出漓江水的特点的? 生:漓江的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并说一说喜欢哪个特点,读给同桌听。生:我喜欢“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为什么喜欢?
生:这句用比喻手法,写出绿的特点。
师:你知道水绿得如何,并说说“翡翠、无暇”的意思,并指出水的特点。师:想想,应怎样读呢? 生:应读得活泼、跳跃。
师:喜欢读这一句的同学把这一句读一读。(生读)师:喜欢水清的同学,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并读一读。生:漓江的水清得可见江底的沙石。师:漓江到底有多清呢?我们可以把一枚硬币放入水中,透过江水可以看见江底硬币上的字。那如何朗读呢?喜欢的同学读一读。生:读
师:请同学们评一评,他们读得如何?(师指导,该句应读得平整,然后,全班读一遍)
师:老师也喜欢这一段,现在老师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师生接读)师:这种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后面半句强调前半句。
师:这是排比,作者本写水,为何要提到大海、西湖? 生:对比、比较
师:这有什么作用?(出示课件:波澜壮阔的大海、西湖的图片)[评析] 本段的教学,老师能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抓信景物描写方法,同时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既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更有利于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感受语言的美。然后体会作者的情感,再次领略桂林山水的奇丽,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意境,领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的课堂氛围,只有学生乐学,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桂林山水》是一篇经典的写景佳作,本堂课老师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来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好语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桂林山水教学案例(本站推荐)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能正确读写词语“漓江、无暇、翡翠、峰峦、屏障、竹筏”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如:“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去过或听说过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哪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2、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播放配乐多媒体课件,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自读交流,感悟语言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总体感受桂林山水的特点。
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3、结合学生的总体感受,具体感受漓江水的特点。
(1)观察图画,用多媒体课件,先后配乐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
(2)自由练习朗读,然后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
(3)齐读课文,提问:漓江的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具体感受桂林山的特点。
(1)出示多媒体课件,播放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
(2)自由练习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结合赛前提建议、赛后评议,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
(3)指名配乐朗读。
5、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游客乘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动画,同时出现出示第四自然段的文字。
(1)引导学生质疑。
(2)引导朗读、感悟、解疑。重点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概括观赏桂林山水的整体感受)
(3)再读第四自然段,引导读出陶醉之感。
三、自主质疑,拓展延伸
1、学生读文分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内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2、教师处理方法:一是利用集体交流,当时解决;二是存疑,第二课时相机解决;三是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3、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在书上画下来,抄在本子上;
(2)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