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下)(八年级必修备课资料)

时间:2019-05-13 10:24: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观潮(下)(八年级必修备课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观潮(下)(八年级必修备课资料)》。

第一篇:观潮(下)(八年级必修备课资料)

三、把下面这首宋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酒泉子》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又是一年观潮的时候,犹记得当年,也是在这个时候,我只身来到杭州,和成千上万的人们一起,那拥挤的人潮,一浪高过一浪,我们都在等待那江潮的勃涌。这里有难得一见的壮奇画面江边,过了一会儿,一排巨浪轰隆隆的从远处涌来,那卷起的浪潮,高过天际,与那皑皑白云连成一线,仿佛整个天地海成为一体,分不清哪片是天,哪片是海!裹带着雷轰鼓鸣般的巨响,潮水奔腾而至,沧海似乎要把它的水全部倾倒在这里,.巨大的浪潮震动着,摇撼着,激荡飞射,似乎要把天给吞下去,给太阳洗个澡.气势极其雄壮.而更为神奇的是,勇敢的弄潮儿也来伴舞,只见他们一个个扎起头发,身着汉巾麻布衣,手里拿着母亲亲手缝制的象征吉祥如意的大红旗,逆着这汹涌翻腾的潮水,在万丈巨浪前挥舞着,舞动着,红旗被风吹出各种姿势,而英勇的弄潮儿们也腾跃着身子,变化着种种姿态,仿佛是在向人们和凶猛的潮水展示着自己卓越的技巧和毫不畏惧的勇敢!瞧那片片红旗,竟然丝毫未湿,被潮水引来的风,也仿佛在奏乐般为他们骄傲的呼啸!

常常想起以前观潮的时候,全城的人都抢着去看江上的景色。现在再想起来,总怀疑那都是虚幻的。我就好象身处在一万面鼓敲打出来的嘈杂声响中,弄潮儿面向潮水的峰头站立,手上举着的红旗都没有被潮水弄湿。突然一个巨浪向我袭来,我一声呼喊,睁开眼睛,看看周围,原来是一场梦!汗水浸湿了我的衣裳,那轰隆的潮水仿佛耳鸣般犹响于耳!那盖过天际的浪潮,现在还在我的眼前出现这样的情形也只有在梦中反复回想,到现在从梦中醒来还觉得心里凄寒。

常常想起钱塘江观潮的情景,满城的人争着向江上望去。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踏潮献技的人站在波涛上表演,(技艺高超)手里拿着的红旗丝毫没被水打湿。此后几次梦到观潮的情景,梦醒后,是一身的惊怕,满心的凄凉,使人心惊胆战的感觉更是比观潮的景象更无法让我释怀与忘却.可是我却永远回不到那个时候了,过去的生活多么令人回味,令人怀念,令人追忆阿!如今的凄凉又怎能知晓呢?我愿永远在梦中不愿醒来.....设题意图:这首词同课文的题材一致,本题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像、联想,参照课文中的有关描写,将词中描写的内容展开,不限字数。

补充注释

潘阆宋人,生年不详,卒于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字逍遥,大名(今属河北省)人。曾在洛阳卖药,北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以能诗受荐举。自制《忆余杭》多首,一时盛传,曾得苏东坡的欣赏,把它写在玉屏风上,石曼卿还使人照词意作过画。

《酒泉子》原词共十首,都是对杭州名胜的回忆。它们和唐五代词人所填的《酒泉子》不同,是潘阆的自制曲。钱塘,今杭州市。

万面鼓声中江潮来时,潮声像万面金鼓,一时齐发,声势震人。

弄潮儿指钱塘江畔观潮时踏潮献技的人,他们都年轻力壮,善于泅水。

第二篇:八年级下物理资料

1. 压力和压强(1)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2)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力和压强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压力是支持面上所受到的并垂直于支持面的作用力,跟支持面面积大小无关。压强的公式: p=F/S(在都使用国际单位制时,单位是pa)

(3)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此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此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

2.液体的压强(1)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种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3)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p=ρgh(p液=F/S=G/S=mg/S=ρ液Vg/S=ρ液Shg/S=ρ液hg=ρ液gh)★ 注意: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重力的作用。若液体在失重的情况下,将无压强可言。2.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它所产生的压强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液体除了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外,还对“限制”它流动的侧壁产生压强。固体则只对其支承面产生压强,方向总是与支承面垂直。(2)在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3)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P=ρgh。可见,液体压强的大小只取决于液体的种类(即密度ρ)和深度h,而和液体的质量、体积没有直接的关系。(4)密闭容器内的液体能把它受到的压强按原来的大小向各个方向传递。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

3.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跟液体的重力不一定相等。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F=PS=ρghS,其中S底面积为,h为S处液柱的高度体积。为液体有可能倾斜放置。所以,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其大小可能等于,也可能大于或小于液体本身的重力。3.连通器(1)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2)连通器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总保持相平,这是由于水不流动时,必须使连通器底部的液片左、右两侧受到的压强大小相等.(3)船闸的工作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第三篇:八年级思品备课资料

八年级思品备课资料(下)

第一单元

权利义务伴我行 第一部分:单元分析

本单元包括第一课“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两课内容和主题探究活动——“探究权利义务,展示学习成果”。【单元地位】

在社会生活的大舞台上,学生作为一个公民同样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权利义务伴随着学生的成长。本单元旨在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了解自己享有的合法权益和应该承担的义务,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这不仅是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需要,更是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需要。学会交往合作,从法律角度讲,交往合作中也必须正确处理权利义务关系问题,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因此,本单元也是对八年级上册教材的教育主题——学会交往与合作在法律意义上的延伸和拓展,它统领八下全册教材,从宏观上介绍权利义务的基本知识及其关系,后面几个单元都以本单元阐述的基本观点为指导来具体展开。

【主要内容】

本单元由“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和“我们应尽的义务”两课组成,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包括“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和“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两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并受宪法和法律的确认和保障,懂得如何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和法制观念,增进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增强依法用权、依法维权的意识。

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包括“公民的义务”和“忠实履行义务”两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帮助学生认识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法定义务必须履行的原因,懂得履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明确忠实履行义务的具体要求,激发学生积极履行义务的热情,增强学生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学会做负责任的公民。【课标要求】

本单元两课内容对应的课标依据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课程目标是“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具体的内容标准是: “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学方法】

本单元教学内容理论性相对较强,较抽象,学生接受有一定困难,故教学中一方面要贯彻以例说法的教学方法,充分选择、运用好教材已有的案例,适当补充课外案例,另一方面,教师还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收集相关的图片、漫画、法制名言等教学素材,或选择案例编排成课堂小品或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同时要注意多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自己在生活中所见、所闻、所经历的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方面的事例,让学生有体验、有感受。【课时建议】

以学期授课课时数共35课时计,建议本单元安排5课时(其中主题探究1课时)课序 课题 课时

第一课: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 第一框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课时

第二框 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第二课时

第二课:我们应尽的

义务 第一框 公民的义务 第三课时

第二框 忠实履行义务 第四课时

主题探究 探究权利义务,展示学习成果 第五课时

第二部分:各课时具体内容分析 第一课时: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教材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理解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国家性质和人民的范畴,懂得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知道人民和公民的区别,知道公民权利受法律确认,理解我国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保障体制的主要内容。【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对人民、公民、我国国体等概念的理解、辨别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牢固树立人民是我国国家的主人的观念,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作为国家小主人的自豪感。使学生树立认真学法、守法,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2.对教学重难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体制。【教学难点】公民和人民的区别与联系。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

国家性质、公民、人民、公民基本权利及其保障体制等概念和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平时虽有所接触,但非常有限,往往是一知半解,特别是从法律角度的理解更是非常缺乏,另外,初中生是弱势群体,又缺乏法律知识,当权利受到侵害时,不知道如何去保护。有的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了,但顾虑到对方是成年人,甚至是家长和老师,所以只好忍气吞声,用法律维权的意识比较淡漠。2.学生的需要

作为当代中学生了解自己国家的国家性质、能区分公民与人民的不同,树立起公民权利受法律保障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是一个合格公民所必需的常识。

三、综合设计思路 1.情境激发入新课

播放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视频片段。(附录2)

引导思考回答:听到毛主席这铿锵有力的声音,全国人民在欢呼雀跃,从心底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为什么?

教师小结:新中国的成立宣告,倍受压迫剥削的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导入新课。2.畅所欲言话主人

(1)讨论交流:你感受到或你了解到有哪些事物或事例可以体现出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观察硬币上的国徽:理解国徽的内涵。由此引申出我国的国家性质和人民范畴这一知识。3.人民公民我来辨

设问:你是人民的一员,但你同样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那么人民和公民是一回事吗?

在学生阅读教材及教材漫画、讨论回答的基础上,请学生每人画一幅体现公民与人民关系的图示。

4.公民权利谁赋予

设问: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那么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谁赋予的呢?

学生回答——宪法和法律。引导学生用宪法中的条文来印证自己的回答。

总结出公民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两个概念。强调公民权利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和赋予的。

5.公民权利谁保障之“你猜我猜谁是保护神”

课堂活动:猜一猜谁是保护神?

出示与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婚姻法等所保障权利相关的法制漫画四幅。学生分析与漫画反映权利相关的的法律保护神是谁。

总结并引导学生理解立法保障的含义。

6.公民权利谁保障之“你说我说话维权”

课堂活动:列举自己或他人合法权利受到侵害后是如何维权的案例。

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并明确维护合法权利最有力的武器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总结引导学生理解司法保障的含义。强调宪法是权利保障体制的核心。

7.总结升华“法斗士”

播放Flash“法斗士”(附录2),引导学生讨论回答Flash所反映的道理。

总结升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法律是保障人民权利的法宝,是我们维权的利剑。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勇敢地拿起这把利剑,你便是一位“法斗士”。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教材中出现的很多知识均较抽象,初二学生还较难接受,如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和公民的区别等。另外教材在阐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时,P5最后一段由“人民”引入到“公民”感觉比较生硬和突然。教学时如何处理比较自然是一个问题。

第二课时: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一、教材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理解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了解我国公民的权利涉及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广泛性。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提高学生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学会寻求法律的保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合法、有效地行使自己的公民权利。2.对教学重难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

初中学生对自己作为一个公民享有的权利往往只是略知一二,虽然也在行使和享有权利,但权利意识较模糊,特别是对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知之甚少,不懂得珍惜自己的权利,也不懂得尊重他人权利,法制观念较淡漠,这也是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一个内在因素。另外,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依法维权的意识也较薄弱。2.学生的需要

中学生生活在社会中,应该了解作为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并且做到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特别是社会上损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作为弱势群体的初中生,学习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树立权利意识,学会正确用权、维权十分重要和必要。

三、综合设计思路

1.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案例—— “田甜成长的经历”(P8),思考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引入课题。

2.学习小园地——公民权利大搜索

学生查阅宪法第二章,在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基础上结合图片,师生共同归纳公民九大类的基本权利

3.合作探究话行权之他人权利我尊重 出示情境材料一(见附录4),引导学生讨论回答设问。教师总结: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尊重他人的权利。4.合作探究话行权之国家、集体不损害

出示情境材料二(见附录4),设问:你认为张亮的行为对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小结: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5.合作探究话行权之法律范围不超越

出示情境材料三(见附录4),设问:如果你是旅客甲你该怎么做?张亮的说法和做法对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小结: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6.合作探究话行权之行权方式须合法

出示情境材料四(见附录4),设问:司机的做法启示我们在行使权利时还应注意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小结:公民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7.生活放大镜——行权小故事

(1)讲述自己行使权利的小故事。第一类:用权的故事。你是怎样行使你的权利的?第二类:维权的故事。平时你有没有受到侵权的事?你是怎样对待的?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行使权利的故事,在行使权利时是否正确合理? 8.行权小顾问

阅读教材老吴和小辛父母的案例(P12),请学生充当案例中当事人的法律顾问。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教材在阐述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权利时,采用的是一例一理的形式,如何打破这种形式所带来的学生思维上的断点?是否能做到一例贯穿四点,让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行使权利的四个要求,是值得教师钻研的问题。如果一例贯穿,案例编制如何做到自然而严密又能充分说明问题,又是一个问题。另外,四点要求中在意思上其实是交融在一起的,教材人为地进行了分离虽然利于教学,但一定程度上也会给学生理解带来一定困惑。第三课时:公民的义务

一、教材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理解

【知识目标】了解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含义和内容,懂得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知道公民履行义务的积极意义。【能力目标】增强对公民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自觉履行义务,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提升学生的义务观念。2.对教学重难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公民的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

【教学难点】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自觉履行公民的道德义务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

八年级学生对公民的义务了解不多,对履行义务的意义知之不多,虽然平时许多行为都是履行义务的表现,但真正作为公民的义务观念较淡薄,另外对公民道德义务的履行较易接受,而对法定义务会感觉比较遥远,甚至会有履行义务是大人的事,我年纪还小,履行义务与我无关的想法。2.学生的需要

现在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家庭、社会中得到的较多,而付出的较少,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不强,所以让学生首先明白公民有哪些法定义务、哪些道德义务,树立义务观念非常必要。

三、综合设计思路 1.漫画导入

教师:公民的权利有一个孪生兄弟,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学生回答。

但有些人却只想要“哥哥”—权利,不想要“弟弟”—义务(出示漫画),对此大家怎么看? 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出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这一观点。2.法定义务知多少

(1)请学生用权利和义务一致性的观点分析教材15页“小珊该不该纳税?”案例,引导学生懂得依法纳税是法定义务,公民必须履行。

(2)学生讨论回答自己所了解的公民的基本义务还有哪些? 3.道义大看台

(1)出示深圳“爱心市民”丛飞的感人事迹(见附录7),学生讨论回答,丛飞的行为体现了什么美德?他的行为是不是法律规定必须要做的?丛飞事迹为什么会感动了无数人,他的行为有什么意义?引申出道德义务的涵义、道德义务与法定义务的联系和区别、公民积极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等问题。

(2)组织课堂活动:道义楷模大交流。

请学生根据课前准备来交流自己所搜集到的公民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的案例。

学生根据所述事例讨论归纳公民基本道德义务的内容。教师小结公民基本道德规范。4.总结归纳见行动

请学生对照教材14页小明的行为,完成表格内容。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小结结束全课。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教学中不仅仅要让学生知道公民有哪些义务,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真正树立起义务观念。第四课时:忠实履行义务

一、教材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理解

【知识目标】知道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三个要求,了解法律鼓励、要求和禁止做的事情。【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以法律为准绳对公民行为的是非判断能力,提高践行义务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能忠实履行义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忠实履行应尽义务的要求,提升学生的义务观念,增强对国家、社会、集体及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2.对教学重难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忠实履行义务的三个要求。

【教学难点】如何真正提升学生的义务观念,并落实到行动中去。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

对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三个层次的要求即法律鼓励做的、要求做的、禁止做的,学生认识上可能较为模糊,法制观念和义务观念不强,缺乏自觉履行义务的责任感。2.学生的需要

明确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三个要求,知道法律鼓励做的,公民应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公民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公民坚决不做,对中学生树立法制观念,自觉履行义务,做一个守法、具有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意义重大。

三、综合设计思路 1.名言古训导入 出示古训:“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设问:两句古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做什么与不做什么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导入新课。2.警钟长鸣慎言行

出示《阿强日记一》(见附录9)

设问:在金钱的诱惑和在朋友的游说之下,假如你是阿强,你会怎么做?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出示《阿强日记二》(见附录9)

设问:阿强为什么会触犯法律,我们从中受到什么警示?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阿强做了法禁止做的事情,触犯了法律,因而受到法律的制裁。从中告诉我们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应坚决不做。

教师组织课堂活动:看谁说得多。请学生分组抢答所知道的法律禁止做的行为。教师小结。3.身体力行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9页“地理环保小组”事例材料。

教师设问:地理环保小组同学践行法律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法律要求做的是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不做就是违反法律的行为,所以我们必须去做。

组织课堂活动:看谁答得多

学生结合教材20页图片分组抢答我国法律要求公民必须做的行为还有哪些?教师小结。4.道义在我心

教师: 勿以善小而不为。在我们生活中,有些行为法律没有禁止性要求,也没有强制性要求去做,但法律却倡导我们积极去做。

出示材料及图片——“农民献血大王”杨顺德(见附录10)

设问:杨顺德的行为是否是法律要求必须要做的?杨顺德的行为有什么意义?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法律鼓励我们做的道德义务,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应积极去做。这也是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重要体现。

学生分组抢答我国法律提倡和鼓励公民做的行为还有哪些?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总结。5.夸夸我们自己

组织课堂活动:夸夸我们自己。

请学生列举班级同学中积极做法律鼓励做的事情的相关事例及行为的意义。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对同学中这些行为给予赞扬和鼓励 6.总结升华

教师请学生总结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三个具体要求。

教师小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公民忠实履

行义务,就应心中常有红绿灯,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的做的,我们坚决不做,只有做到正确行使权利,忠实履行义务,才是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如何忠实履行义务,对法律鼓励做的道德义务,应积极去做;对法律要求做的法定义务,必须去做,这两点属于主动去做的,学生较容易理解,而对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即“不做法律禁止做的行为”也是属于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要求,学生理解可能困难一些。

第五课时:主题探究“探究权利义务,展示学习成果”

本单元的主题探究是要求学生通过搜集、整理和展示以权利义务问题为主旨的有关知识和班集体中正确行使权利、忠实履行义务的事例来提升自己的权利、义务观念。

实施步骤

①动员:明确探究活动的目的、内容、方式、程序及意义,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

②分组:把学生分成八组,每组以5—6人为宜,选出组长,明确具体分工(每两组分别完成四项内容中的一项)

③确定方式、方法:每小组确定搜集、整理所需素材的主要方式。如上网、去图书馆查资料、班级中采访同学、列举自己事例等。素材形式力求多样化。

④实施:每个学生按照小组分工执行自己的任务,搜集、整理有关材料和事例。

⑤交流、合作:各小组材料集中后,同一内容两小组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制成墙报。

⑥展示:四组墙报在班级展示,形成题为“权利义务伴我行”的法制长廊。第三部分:附录材料 1.公民与人民的区别(1)含义不同。

公民是指取得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在我国,公民的概念与国籍相一致,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所以,确定是不是我国公民的唯一条件,是看他是否取得了中国国籍。人民是指国家的主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民有着不同的含义。在我国现阶段,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2)范围不同。

公民的范围比人民大,公民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人民却不包括全体社会成员。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其他敌对分子不属于人民,但属于公民。(3)性质不同。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 2.有关视频资料和漫画

(1)开国大典视频: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03-12/11/content_1226223.htm(2)FLASH法斗士:http://law.eastday.com/features/fzdm/flash9.htm(3)“猜猜谁是保护神”漫画素材

未成年人保护法

刑法

刑法

刑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婚姻法 3.有关法律与保障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

﹡行政诉讼法:保障公民不受行政机关违法行政行为侵害并依法诉讼的权利。

﹡义务教育法:保障学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国家义务教育的权利。

﹡未成人保护法:保障未成年人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权利。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障消费者作为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所享有的各种权利

﹡婚姻法:保障公民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权利。

﹡民法通则:保障公民合法民事权益(财产关系、人身关系)。

﹡刑法:保障公民人身、财产、民主权利及其他权利不受犯罪行为侵害的权利。

﹡民事诉讼法:保障公民在民事案件中行使诉讼的权利。

﹡劳动法:保障公民在劳动关系中所享有的合法权益。

﹡继承法:保障公民对私有财产依法继承的权利。4.第二课时情景材料

情景材料一:在一辆旅游车上,旅途的劳累使绝大部分旅客们正在闭目养神,只有张亮等四个小青年喝着啤酒在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旅客们皱起了眉头。旅客甲站起来拍拍张亮的肩膀说道:“小兄弟,请声音轻点,别影响大家休息”。张亮不耐烦地说道:“言论自由是我的权利,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你管得着吗?”

情境材料二:汽车在继续行驶,张亮四人仍在谈笑,兴致勃勃的张亮边喝着啤酒,边拿出记号笔把刚编的打油诗写在车座背上和车厢上。随行的导游小姐看见了走过来阻止,张亮蛮横地说:“今天怎么都和我过不去,我是掏了钱给旅游公司的,我爱怎么着就怎么着,汽车又不是你的,你管得着吗?

情境材料三:汽车在继续行驶,突然张亮捂着口袋大叫起来:“我的钱包不见了,谁偷了我的钱包?”汽车内一阵骚动。稍许,张亮盯着旅客甲说到:“刚才就你靠近过我,肯定是你偷了我的钱包,你那贼眉鼠眼的样子一看就是个小偷,我要搜你的身。”旅客甲急了红着脸答道:“你别侮辱人,我没偷,你凭啥要搜我的身。”这时有其它旅客附和道:既然你没偷就让他搜一搜,以证明你的清白。

情境材料四:四个青年围住了旅客甲,局面僵持着,有几个旅客起哄着要下车,这时司机同志说道:“前面有个派出所,我们去请民警协助调查吧!”征得绝大多数旅客的同意,司机将车开到派出所,寻求警察的帮助。没多久,警察就查出了混在游客中的小偷,帮张亮找回了失窃的钱包,在事实面前,张亮为自己的鲁莽而感到羞愧。5.相关法律名言选摘(1)“法律在哪里实现自由,也必将在那里限制自由 ” ——西方法谚(2)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之为自由的人。

——毕达哥拉斯(3)个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为自由。

——穆勒

(4)“河流虽急,沿着河槽走;人虽众多,守着法律走。”

——西方法谚(5)法不禁止即自由。——西方法谚

(6)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6.深圳“爱心市民”丛飞的感人事迹

丛飞是一名普通的艺术家,却怀有一个理想,让读不起书的孩子背起书包继续读书;让没有父母的的孤儿重获亲人的关爱,让残疾人感受生活更多的快乐„„,为了实现理想,在10年时间里,丛飞几乎把自己的全部收入都捐给了贫困地区的学生、孤儿和残疾人。用300多万元资助178个贫困学生读书,帮助60多名残疾人渡过生活难关,参加义工8年,他为社会义务服务的时间长达3600小时。为此欠下17万元外债,并积劳成疾。他把自己的一切都无私地献给了社会。胃癌晚期后,依然牵挂着贫困学生。7.洪战辉携妹求学,道德精神感动中国。

2005年的最后一个月,一个名叫洪战辉的大三学生成为中国互联网上点击率最高的人物。洪战辉,湖南怀化学院的一名在读大学生,在11岁那年家庭突发重大变故:父亲疯了,亲妹妹死了,父亲又捡回一个遗弃女婴,母亲和弟弟后来也相继离家出走。洪战辉稚嫩的肩膀过早地压上了生活的重担。从读高中时,洪战辉就把这个和自己并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 8

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并把妹妹带到自己上大学的异地他乡上学,如今已经照顾妹妹整整12年!

8.感动中国——李学生见义勇为英勇事迹

李学生,1998年他来到浙江省温州市某鞋厂务工。2005年2月20日下午5时许,在金(金华)温(温州)铁路温州市黄龙段马坑隧道口,4岁女孩彭媛媛和8岁男孩小瞿正在铁轨上玩耍时,一辆火车高速驶来,两个小孩顿时被吓得惊慌失措。这时,刚好路过的李学生毫不迟疑地飞身跑到铁轨中间,右手抓住小瞿就往铁轨外面甩,同时左手去抓较远的小媛媛,就在李学生刚抓到小女孩时,不幸被飞驰的火车迎面撞飞,当场罹难,小男孩平安获救,李学生却献出了自己36岁的生命。质朴的李学生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感动亿万人的赞歌,他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中国,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9.第四课时《警钟常鸣慎言行》情景材料 《阿强日记一》

阿强对他的朋友阿坚说:“累死人啦,天天都是上课,好闷啊,现在老爸老妈又经济封锁,身上一分钱都没有,不能去disco,不能抽烟,不能喝酒,不能打机,人间最悲惨事情莫过于此啦!” 阿坚立刻回答到:“吓,这么惨啊,我有份好活,100元一个晚上,你做不做啊?阿强听后,两眼放光,“哇,什么工来的,好多钱啊,辛不辛苦的?”阿坚拿出一只光碟来:“一点都不辛苦,就是卖这个。”阿强一看立即向后弹开了几尺,说:“这怎么行,卖黄碟可是犯法的呀!”阿坚笑着说:“有什么不行,你还是未成年人,法律拿你没办法的,何况这又不是杀人,放火,只不过卖一二只破碟而已,你不卖,别人也照样卖的啦,少你一个不少,多你一个不多,你不是不够胆做吧,想不到你是这么一个胆小鬼。”

《阿强日记二》

阿强经不住朋友的一番“好意”刺激和每晚100元的诱惑,不久就加入了朋友贩卖黄碟的行列。一次,正当他在马路边交易的时候,被公安机关逮个正着。受到了法律的应有惩罚。10.“农民献血大王”——杨顺德

杨顺德,今年52岁,四川蓬溪人,1992年的一天,他在医院看到一位乡亲由于血库存血不足而失去生命,从此便萌发了义务宣传无偿献血的念头。2001年4月2日,杨顺德拿着打工攒下的2万多元钱,瞒着家人开始了徒步全国宣传无偿献血的征程。从四川老家出发,杨顺德一路经过陕西、甘肃、新疆、内蒙古、山西、河南等26个省、市、自治区,穿破了30多双军用胶鞋,印发了3万份宣传资料和挂图,无偿献血20多次,近1万毫升。被誉为“中国徒步行走宣传无偿献血第一人” “农民献血大王”。

第四部分:教学设计范例 ●○对应的课标内容

“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课程目标是“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国家性质和人民的范畴,懂得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知道人民和公民的区别,知道公民权利受法律确认,理解我国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保障体制的主要内容。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对人民、公民、我国国体等概念的理解、辨别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牢固树立人民是我国国家的主人的观念,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作为国家小主人的自豪感。使学生树立认真学法、守法,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体制。

教学难点:公民和人民的区别与联系。●○课时安排

1课时。●○课前准备

教师①搜集国家机关图片、开国大典视频片段、FLASH法斗士及相关法律漫画并制成课件。

学生①查阅教材所列的一些重要法律,了解这些具体法律与保障我们权利之间的关系并完成教师的问卷。收集生活中打官司维权的案例。

②每位学生准备一元硬币1枚。●○板书设计

我国国家性质

人民是国家主人

人民的构成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人民与公民的区别

公民权利的确认与保障

宪法、法律确认

立法保障 ← 宪法 → 司法保障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情境激发入新课

教师:我们一起回忆一段共和国历史上的光辉时刻,播放1949年开国大典上毛泽东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视频片段(见附录2),教师模仿主席口音重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设问:听到毛主席这铿锵有力的声音,全国人民在欢呼雀跃,从心底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新中国的成立宣告,倍受压迫剥削的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导入新课。

通过让学生观看开国大典这一激动人心的光辉片段,不仅可以马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然引出人民当家作主这一课题,而且这也不失为一次对学生的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畅所欲言话主人

进一步设问: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那么,你感受到或你了解到有哪些事物或事例可以体现出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根据自己所见、所闻、所知来列举相关事例或象征性的事物。(如各级人代会、国徽、国旗等)。投影悬挂国徽的国家机关画面。

在此基础上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1元硬币,观察硬币上的国徽,并要求理解国徽的内涵。由此引申出我国的国家性质这一知识点。

让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入手来列举可以体现人民是国家主人的材料,把本来显得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了。

观察理解硬币上的国徽是选取了学生最熟悉的素材来开展教学,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人民公民我来辨

设问:人民具体包含哪些人?作为中学生的你是人民的一员吗?

教师小结:现阶段人民的构成。

设问:你是人民的一员,但你同样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那么人民和公民是一回事吗?

在学生阅读教材及教材漫画、讨论回答的基础上,请学生每人画一幅体现公民与人民关系的图示。

教师课件显示公民人民关系图,并结合教材归纳、强调两者区别与联系。(见附录1)

进一步指出公民中的少数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必须与其斗争以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公民与人民的区别这一教学难点,教材放在第二目阐述,但从学生接受角度及知识逻辑关系 10

考虑,放在第一目讲更顺理成章,还可以和第一目中“社会上还存在极少数„„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形成呼应。更利于学生理解接受。故把这一知识点提到前面讲了。

以学生自己作为教学切入点,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用学生画图示的办法利于学生更直观地区分公民与人民的关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公民权利谁赋予

设问: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那么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谁赋予的呢?

学生回答——宪法和法律。引导学生用宪法中的条文来印证自己的回答,投影显示宪法有关内容“本宪法以法律形式确认中国各族人民奋斗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总结出公民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两个概念。强调公民权利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和赋予的。

这一知识点较简单明了,通过人民权利谁赋予这一设问,让学生明确公民的权利不是某个领导赋予的,而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和赋予的。并用宪法的条文来印证回答,由此引出两个概念,既简洁又具说服力。

公民权利谁保障

之“你猜我猜谁是保护神”

教师:宪法和法律赋予了我们权利,但有的人享有权利却无法实现他的权利。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第6页小寒的案例,讨论回答:小寒的哪些权利得不到实现?原因是什么?

教师小结: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各方面的保障,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课堂活动:猜一猜谁是保护神?

教师出示与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婚姻法等所保障权利相关的法制漫画四幅(见附录2)。

请学生观看漫画后分析漫画中被侵害的权利的法律保护神具体是谁。在此基础上根据课前准备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其他各部法律所保障的公民权利各是什么?(见附录3)

总结并引导学生理解立法保障的含义。

由生动的案例导出问题,学生有话可说。

立法保障这一环节的课堂活动一改教材上相对抽象、枯燥的形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漫画来表现法律与保障权利的关系,不仅可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而且在轻松活泼的猜一猜中,学生已然运用了不少在课前准备的法律知识,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立法保障起了很好的作用。

公民权利谁保障

之“你说我说话维权”

教师:仅仅有了法律还是不够的,它只是确认和赋予了我们权利。但如果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该怎么办?

课堂活动:列举自己或他人合法权利受到侵害后是如何维权的案例。

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并明确维护合法权利最有力的武器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总结引导学生理解司法保障的含义。

教师小结:保障公民权利需要立法保障,也需要司法保障,但这一切都是围绕宪法为核心的。强调宪法是权利保障体制的核心。

现代社会中,学生看到、听到或自己经历的打官司维权的案例应该很多,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学生应该有例可举。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巧妙引导让学生自己举例自己得出结论。

总结升华“法斗士”

播放Flash“法斗士”(见附录2)引导学生讨论回答Flash所反映的道理。

教师总结升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法律是保障人民权利的法宝,是我们维权的利剑。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勇敢地拿起这把利剑,你便是一位“法斗士”。愿每个人心中有法,愿每个人权利受法呵护!

“Flash法斗士”用在课堂结尾和教学内容非常吻合,它形象地展示了法律是保障公民权利的利剑,使学生在轻松的动画欣赏中更深刻认识法律是我们权利的最有效的保障,从而真正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维权的观念和意识。

第四篇:八年级数学(下)集体备课总结

集体备课总结

正安七中

数学组

孟冬梅

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开阔教师教学思路的极好途径。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从旧知识中自然迁移,自主掌握知识,解决问题。我们通过这项活动,不仅可以准备出一节内容丰富、教法新颖的好课,而且可以使备课人各抒己见,互相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下面就这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计划、明确任务。

首先制定了详细的计划,确定了每次备课活动的主备课人,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集体备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二、确定任务,搜集材料

集体备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由主备课人选定课题,主备课人的任务是首先熟悉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书写教案初稿,并作好充分准备,发表全面观点。同时预先通知各个成员,每个参加者本着积极参与的精神,充分挖掘和分析教材,并通过各种手段搜集各种有用信息,在备教材、备教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发言作好充分准备。

三、共同探讨,各抒己见

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各参加人集聚一堂,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首先由主备课人陈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并将本课在书中所处地位以及本课的大概内容加以分析和介绍。

然后由大家自由发言,就本节课的各个部分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导入新课部分选出最新颖、独特且能吸引学生的方案,并用材料加以辅助。教学重点部分,首先由主备课人陈述自己的见解,其他人分别发言,要求发言必须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同时要把相应的教法、学法融入材料分析之中。最后,总结出既能阐释清楚课本观点,又能使学生容易接受的教法和学法。教学难点部分,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集大家的智慧于一体,分析出一种既不脱离书本又使学生通俗易懂的教法和学法。能力目标方面,通过讨论,参与者普遍认可通过双自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对选材、教法、教学用具的分析与研究。选材方面,一定要突出新、特、优等特点。教法方面,一定要突破传统教法枯燥无味的局限性,争取做到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的相互统一。

四、主备课人进行记录、总结

当所有备课人讨论完毕后,主备课人负责整理和总结,并按照备课要求形成文字、形成集体智慧的结晶。

五、我们各位教师都身负繁重的教学任务,工作量很大,但都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活动,通过这项活动,大家都获益匪浅,大大提高了教学水平。

第五篇:高中物理 备课资料4《重力势能》必修1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备课资料4《重力势能》

一、有关重力势能的教学建议

教学中应先复习初中学过的有关重力势能的概念,明确重力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重力和相对地面的高度有关,在此基础上提出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跟重力和高度是什么关系的问题,启发学生还是从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去思考,接着利用教材中图5.41推导物体m从高度h1处落到h2处重力做的功.WG=mgΔh=mgh1-mgh2

式中WG为重力做的功,重力做功的结果使物体所处的高度发生变化,反映了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可见重力势能的大小可用物体的重力和所处的高度来量度,其计算式Ep=mgh.(1)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参考平面

教材从公式Ep=mgh出发,指出高度h是相对的,所以重力势能也是相对的.参考平面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要从研究问题的方便出发来选择.但是由于教材不要求知道重力势能的正、负,所以,通常取研究问题中最低处的水平面为参考平面.(2)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由重力势能计算公式的引出实际上已推导出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利用上式应说明重力做正功,物体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负功(或物体克服重力做功)物体重力势能增加,用公式表示为 WG=Ep1-Ep2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讨论上式的物理意义,避免学生死记公式,不会灵活应用.(3)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教材在正文提到了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的结论.为加深对这个结论的理解教学中可通过如图所示.让物体从A点到B点和C点的不同路径,计算重力做的功.物体沿曲线从A点到C点的情况没有推导,而且直接给出,如果学生基础好,也可以把曲线划分成很多的小段,每一小段相当于一个小斜面,然后分别求出物体通过每一小斜面重力做的功.最后,重力的总功等于起点和终点的重力势能的差.以上的推导都不作为教学要求,只是为了让学生知道重力做有这样的一个特点,而且要知道不是所有力都有这个特点,在学过的力中,重力、弹簧的弹力、有这样的特点以后要学到的电场力、分子力等也有这样的特点.二、“爬云梯”的梯子短一些是否更安全? 一个正在表演“爬云梯”的体格健壮的演员,他用双肩顶着一架足有五六米高的梯子,另外五个演员陆续爬到梯子的顶端,进行表演.观众们无不为此提心吊胆:梯子头重脚轻是多么容易翻倒呀!可是,梯子尽管有一些摇摆,到底还是稳住了.这是为什么呢?

在此节目中,肩膀上顶梯子的演员,凭着他敏捷感觉,把梯子的基底位置随时加以灵活调整.当梯子向前倾时,他的肩膀立即向前挺;当梯子向后倒时,他的肩膀也随即向后退.这样,使重力作用始终通过基底,梯子就倒不下来.那么梯子做短一些不是更安全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比较一下顶一支铅笔和顶一根二三米的竹竿的情形.竖直放置的竹竿或铅笔,只要一松手,都会失去平衡而倾倒,竹竿的重心较高,稳定性不及铅笔,它更难维持平衡.但是,另一方面,正因为竹竿重心高,因此从开始倾斜至倾倒在地,所需时间却比铅笔倒下的时间长得多.而且,竹竿倒下时的速度还与倾倒的角度有关:倾角越大,重心越低.这样,竹竿就有更多的势能转化为动能,倾倒时的速度也就越大.对一支长16 cm的铅笔来说,当顶端有1 cm的偏离时,它的倾角约为3°25′,其顶端就要下降0.28 cm.但对一根长三米的竹竿而言,它的顶端偏离平衡位置1 cm时,倾角只有11′.竿顶下降0.003 cm,重心只降低0.0015 cm.可见,在偏离平衡的距离相同的情况下,竹竿越高,从离开平衡位置到某一偏离位置需要的时间越长.这样,尽管竹竿杆长、重心高对稳定性不利但是由于它开始倾倒时的速度很慢,因而在基底可以移到的情况下,就有充分的时间来调整竹竿的平衡,就能变不利为有利,杆子越长反而越容易保持平衡.所以说,顶长竹竿比顶铅笔要容易.由此可见,演员在梯顶时正是梯子重心位置最高、梯子倒得最慢的时候,顶梯子的演员有足够的时间来调整梯子的基底位置.所以,这个看上去好像是最紧张的场面实际上倒并非是最难表演的.演员们上梯下梯,大家往往认为是杂技表演的开始和终了而不十分注意,其实却是最难表演的场面.这时,重心位置不固定,有时甚至降得很低.这两种情况,对顶梯子的演员来说,调整较为困难.为此,要求演员动作敏锐,有节奏,每个动作完成后必须有一定的间隙.三、为什么有些地方的人爱把重物顶在头上

我们在电影和电视中看到,有些地方的人总爱把水罐、箩筐等重物顶在头上,而不喜欢手提肩挑,这样做是不是很危险?难道这里有什么科学道理吗?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把重物顶在头上走路确实比手提肩挑更省力、更科学些.人在走路时,要消耗能量,消耗的能量越多,人就越感到吃力,消耗的能量越少,人就越感到轻松.人在走路时消耗的能量主要用在两个方面:一是克服身体的各个活动部分之间的摩擦;另一个则是用于克服重力而做功.在水平地面上走路,也要克服重力做功吗?是的,因为身体重心随人的行走而上下移动,用手提着重物时,重物的重心也跟着上下移动,而移动的高度与人体重心上下移动的高度几乎是一样的.重心上升时,就要克服重力做功;重心下降时,这部分能量又被转化为脚和地面相碰时产生的声能和势能.因此人提着重物走路,就必须消耗一部分能量来克服人和重物的重力而做功.如果把重物放在头上,由于人的脊柱具有弹性,重物就像压在一根弹簧上,人行走时,重物的起伏较小,用于克服重物的重力所做的功少,人消耗的能量也相应减少,因此,人就感到轻松.有人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分别测试人头顶重物走路和手提重物走路时的耗氧量,实验结果是:手提重物比头顶重物时耗氧量多得多.耗氧量越多,说明人体消耗的能量也越多,由此可知,用头顶重物还蛮有科学道理呢!如果经过一些练习,你也能稳稳当当地将重物顶在头上,走起路来轻松自如.

下载观潮(下)(八年级必修备课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潮(下)(八年级必修备课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备课资料

    州欲卖“空气罐头”引发热议 (2014-03-24 14:35:13) 转载▼ 《工人日报》( 2014年03月24日 04版) 本报讯 (记者李丰)3月20日,记者从贵州省旅游局召开的媒体见面会上获悉,贵州已正......

    《观潮》备课笔记-教学教案

    一、课文悟读 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

    《观潮》教案(八年级下册)

    一[教材把握] 1课文解读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全长四百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由于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观潮......

    八年级下英语作文重要资料(精选)

    Writing 1.Unit one of composition: Demand:请以What will my life be like in five?为题写一 篇60词左右的短文。 What will my life be like in five? In five years, I t......

    咬文嚼字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备课资料)(五篇模版)

    咬文嚼字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备课资料) 学习目标:一、分析评价课文观点二、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小老鼠......

    《理想》备课资料

    理想 一、关于作者: 流沙河(1931-),原名余勋坦,四川成都人。1948年高中时期开始发表作品。五十年代初任编辑开始写诗。195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农村夜曲》。1957年1月参与创办诗刊......

    《岳阳楼记备课资料》

    《岳阳楼记》备课资料 (2012-05-14 17:03:05) 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案学案 《岳阳楼记》备课资料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皇佑四年(105......

    《天狗》备课资料

    语文北京版必修2《天狗》备课相关资料 整体感知 这首诗借用“天狗吞日”“天狗吞月”的民间传说,塑造了一个狂放不羁、气势磅礴的“天狗”形象,这一形象既是五四时期觉醒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