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习作的阅读教学

时间:2019-05-13 10:33: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指向习作的阅读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指向习作的阅读教学》。

第一篇:指向习作的阅读教学

指向习作的阅读教学

——《颐和园》第一课时实录整理

中国轻纺城小学

【上课时间】

2016年10月13日 【上课地点】

中国轻纺城小学柯北大讲堂 【设计理念】

以《颐和园》为例,帮助学生掌握写游记的一般方法:移步换景,抓住景物的特点,从学到用,扎实推进。【教学目标】

1、会认读“长廊、佛香阁、排云殿” 等词,会写“廊、阁、殿”;

2、掌握“移步换景”的写法;

3、以“长廊”为例,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感受颐和园的美丽,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实录】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生欢呼雀跃:喜欢!

师:有没有经常出去玩?(有)我也喜欢旅游,这个国庆节,我就去游了大香林。但今天我不问你去过哪里,我想问问,旅游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很开心、期待、兴奋(正音)、激动、紧张……

师:如果旅游回来之后,爸爸妈妈要你把它写下来,感觉如何?(学生表情都很为难)写文章确实是比较头疼的事。其实,像这种把旅游中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就是游记。【板书:游记】如果你学会了写游记,要完成这个任务,就会轻松很多。

师:到底如何写游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游记!相信学习之后会给你带来启发和帮助!

【思考:在导入谈话中点明文章的体裁——游记,启发学生在读游记中学习写游记,明确学习目标。】

二、引入新课

师:北京有一座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那就是(生读:颐和园。)读得挺准确。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最难写的就是这个“颐”字,笔顺要注意。【板书:颐和园】

(学生跟写,师强调左边中间是个“口”字。)(生再读课题。)

师:颐和园可是一座了不起的园林,只要一进颐和园,你准会为它着迷、为它惊叹。怎么样,想不想去游一番?

生:好!

【思考:从课题中的难字入手,快刀斩乱麻,引导学生认清字形,掌握字形。】

三、整体感知

(师配乐配图朗读《颐和园》。)

师:这个园子给你什么感觉?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园? 生1:比仙境还要美。师:评价太高了。生2:跟人间仙境一般。生3:美丽壮观的。

师:是的,很简单的一个词也能评价。生4:非常美丽。生5:没有一处是一样的。

师:各不相同,真好!那么写这篇文章的作者的感觉又是怎样的?打开书87页,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生: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师:在课文的哪儿? 生:第一自然段。

(屏显: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师:课文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作者的感受,他的感受是什么? 生:美丽、大【板书:美丽、大】 师:作者把他对颐和园的第一感觉,或者说总的感觉,放在了课文的开头!让人们一读到这篇文章,就充满了期待!

师:还有吗?

生: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师:在课文的哪里? 生:最后一段。

师:你从最后一段话中读到了什么?

生:美丽说也说不尽【板书:美丽、说不尽】

师:作者在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他的感受,像这样开头和结尾写的是同一内容的这种写法叫做——生:首尾呼应。【板书:首尾呼应】

师:这样写可以让文章结构紧凑。让我们再读读开头和结尾。(生读。)

师:这种方法不知道大家会不会用,我们来试一下,说一说瓜渚湖的感受,一句感受的话开头,再用一句感受的话结尾。

生1:瓜渚湖宽大雄伟。我很喜欢瓜渚湖。

师:这个结尾和开头关系不够密切,你不妨在结尾也用上宽大雄伟。生1:瓜渚湖真是宽大雄伟啊!

师:对这样,就算是首尾呼应了。不过得给你个建议,雄伟这个词不适合瓜渚湖。

生2:瓜渚湖是个清澈的湖。瓜渚湖的湖水真是太清澈了!

生3:在柯桥有一个非常美的地方叫瓜渚湖。瓜渚湖的景色好几天也说不尽,有机会你可以去玩玩。

师:嗯,学着颐和园的写法也可以说,其实开头简单地说,瓜渚湖真是个美丽的地方。最后说,瓜渚湖真是太美了,它的美景说也说不尽。怎么样,以后咱们写瓜渚湖,就可以这么首尾呼应着写好它的开头和结尾。

【思考:现在学生写的作文,很多都是开不好头,收不了尾,了解首尾呼应的一般写法,指导学生学会使用首尾呼应的方法,以便更好地用于自己的习作。】

四、识字写字 师:刚才我们匆匆游览了一番,不知你是否还记得这些美景?(屏显词语: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画舫、堤岸、十七孔桥)能不能读准它们?

(两生读,读得很准确、很响亮)

师:在这些景物中,有三种古代建筑,你认识它们吗?(屏显长廊图片)(生异口同声说:长廊)

师:你说站在廊里欣赏风景什么感觉?没有遮拦,不担心淋雨。是的,这种顶的过道是廊。

(屏显:佛香阁、排云殿)

师:知道哪是佛香阁,哪是排云殿吗? 生:上面的是佛香阁,下面的是排云殿。

师:上面、下面,说得很有顺序。看看,佛香阁像什么? 生:像宝塔。

师:对,像塔一样有围廊的是阁,而高大壮观的是殿。

师:你能不能把这三种古时的建筑,写正确,写漂亮呢?拿出生字抄,每个字写上一个。

(生写廊、阁、殿)

师:广字头和尸字头,古时候,都是跟屋檐有关的,写广字头的时候一横要稍短,郎的耳朵旁稍稍出去点,字就漂亮了。殿呢,笔画最多,共字的点要往回收一收,为后面又的撇让路。阁字门字框要写正,这房子才能高高耸立。

师:写完以后,再读读这些景点。(生齐读。)

【思考:四年级如何学词学字,一直是一个困惑,本课尝试用图解字,选字练读、练写。】

五、移步换景

师:有了这么多景点,它是不是随意乱写的?其实,游记中一定有一些句子告诉我们作者游览的路线,比如说——

(屏显: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师:你从哪里词语中看出了作者是在游览。生:绕过、进了、来到。

师:其实就是那些动词,它们能告诉你游览的过程。像这样告诉你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句子,文中还有很多。再读读课文,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划上横线,点出那些告诉你游览的词。

生1: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生2: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生3: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根据学生回答,屏显句子)师:咱们连起来读一读这些句子。(生读)

师:你从中这些句子中读懂了他是怎么游览的,先到哪里?

生: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师:四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游览过程,先来到长廊,再来到万寿山,最后到了昆明湖。写上这样的句子,让我们明白作者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这是写游记非常重要的顺序,叫移步换景,这么写能让游记的条理更清楚。【板书:移步换景】这些表示游览顺序句子往往放在段落的开头,起到过渡和引出下文的作用。

师:请自由说说作者怎么移步换景的。(生练说,将课文的游踪内化。)

师:不知大家能不能帮我的游记写几句移步换景的句子。刚刚我说了,国庆节我去了大香林景区,在那里,我游览了这样三个地方:香林寺景区、龙华寺景区、桂花王景区,能帮我吗?(屏显大香林景区导游图)。

生:进了大门,穿过隧道,就来到香林寺景区。师:言简意赅,这第一段话。

生:游完香林寺景区,往前走就来到宝林山脚下,登上宝林山,就到了龙华寺景区。

师:好,那我怎么到桂花王景区。

生:从宝林山下来,一直走,就到了桂花王景区。师:真好,在大家的帮助下,我的游记已经有了大致的框架,谢谢你们。咱们以后无论游校园还是游景区,只要确定了要写的景点,用移步换景的方式把他们串联一下,就有了作文的框架了。

师:让我们再跟着作者移步换景,游览一番颐和园吧。(生再一次串读游踪)

【思考:语文课所欠缺的就是教给学生找规律的学习方法。学生在习作中总是言而无序,东一榔头,西一锤的,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按一定的观察顺序一一描述具体的事物。让学生先划出描写作者参观顺序的句子,再连起来读一读,在整体感受游览顺序的同时,感知写游记的基本规律,做到授之以渔。】

六、景点描写

师:好,跟着作者,我们又一次游完了颐和园,那我们是不是就完成了这篇游记了?还得写什么?

生:还得写开头和结尾。

师:对,还得加上开头和结尾的感受。这就够了? 生:还要写那些的景点。

师:原来,到现在为止我们只有一个框架而已,具体而生动地描绘景点才是游记最重要的。【板书:景点描写】

师:看来,我们还是得细细地游览一下,看看作者是怎么具体描绘每个景点的。今天我做导游,跟着作者的游览线路,有顺序地细细游赏。

师: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各位驴友,我们来到颐和园的第一站啦——长廊。(屏显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中一个很平常的字眼,但却很关键。你能找到吗?

生:有名

师:找地很准,长廊是十分有名的。长廊被联合国文化组织评为世界“长廊之最”,还申报了吉尼斯世界记录,让我们来猜猜看,长廊被称为“世界上最_______的廊。”

生:长!

师:光说不行,咱们得说得有理有据。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书中找依据。生1:我觉得,应该被称为世界上最美的廊。因为课文中写了“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说明如果在这条廊上看美景,一定感觉很美。所以可以称得上世界上最美的廊。

师:说话非常完整,表达非常清楚。稍稍提醒一下,从“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这句话中,你能看到怎样的一种情景?

生1:许多许多的花,永远也开不完。

师:是的,如果你能在刚才的理解中,加上这花开不败的情景,说得就更有理有据了。周烨孜说得很有道理,其他同学呢?

生2:老师,我有补充。我觉得长廊除了最美,还应该是最长的。因为课文中说“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所以应该还是最长的。

生3:课文中写道,长廊有273间,所以我觉得,这应该是世界上间数最多的长廊。

师:273间,你知道有多少,咱们学校所有房间加起来,不到两百间,要两个我们这么大的学校的所有房间横排,你说多不多?

生4:图画最多的。因为课文中写着“几千幅画”。所以我觉得它是图画最多的廊。

师:他说用到了“几千幅画”,其实他是用到了什么方法? 生:夸张

师:其实一点都不夸张,据谢老师了解到,那里的画远远不止几千幅,有一万四千多幅。其实他是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文章用了详实的数字,告诉我们长廊很长、间数很多,画很多。

师:其实,长廊里的画不仅多,还很美,不信,你们瞧瞧,都有什么画?(屏显长廊的画:大闹天宫、刮骨疗毒、画龙点睛、孔融让梨……)生5:这条长廊还是最耗费人力的廊。师:你怎么知道?

生5:这么长、这么多间,还画着这么多的画,我觉得一定是最耗费人力的廊。

生6:这是空气最清新的廊。

师:你看,长、美、多、清新,作者把长廊的特点写得如此详细,用的方法也多种多样,用详尽的数字,写作者的感受,还用到了对比。【板书:数字、感觉、对比】让我们再来用朗读,感受一下这特点鲜明的长廊。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同学们通过读书,猜得有根有据。现在我来公布答案,这长廊呀,被称作“世界上最长的画廊”猜对了吗?长廊看似平常,但却用它的长、它的画表现了世界独一无二的美,它是世界之最,也组成了颐和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思考:立足文本,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来猜测颐和园的长廊是世界上最怎么样的廊,了解可以用多种方法描绘景物,并试着用。】

七、小结写法

师:一条有名的长廊,作者运用了多种方法,写出了它的长,它的美,那么其他景点,作者又是怎么写出它们的特点来的呢,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学习。通过这节课对《颐和园》这篇游记的学习,你觉得对你今后写游记有什么帮助和启发?

生1:以后写游记可以用首尾呼应的方法。

生2:游览顺序可以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游记就会更顺。生3:写景点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上数字、感受、比较的方法。

师:其实就是说,我们要写出景物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去表现。

师:相信大家的收获是丰富的。掌握了这些绝招法宝并努力运用,相信大家的写作一定会得到提高。

(下课!)

附:板书设计

颐和园

游记

美丽

首尾呼应

美 列数字 移步换景

佛香阁

景点描绘

昆明湖

美丽

说不尽

第二篇:指向写作

“指向写作”的阅读课

——对话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

《小学语文教师》记者 陈金铭

记者:2007年,本刊报道的《管建刚和他的作文教学革命》,引起一线老师广泛的关注。6年后,你的“指向写作”的阅读课、阅读教学,又在小语界引发关注和争议。请问,你为什么提“指向写作”,而不是“指向表达”?

管建刚:表达,含“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提“指向表达”来得中庸,别人抓不住把柄。提“指向写作”,容易被人说三道四,好像你管建刚研究作文教学,把作文教学看得死重死重,完全是个人情感所致,而不是理智的科学研究所得。只好先用“课标”的话来辩解,“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作点小小的引申,阅读能力不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口语交际能力不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牵牛要牵牛鼻绳。语文教学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当然要牵语文素养的牛鼻绳“作文能力”。我常把语文比作一座三层小楼,一楼是识字,二楼是阅读,三楼是写作。会阅读自会识字;会写作自会阅读、识字。一楼看二楼,仰起头,脖子酸;二楼看一楼,登高俯视,很容易。三楼看二楼,也是这理。

口语表达能力,几年前就炒得很热。“口语交际”的概念,提得好。然而,“口语交际”要由语文教学来承担,那至少是偏的。课程标准讲“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这说明,口语交际不是一门语文学科能做到的,放在语文学科里,只是相对“妥当”些罢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应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至多渗透、植入罢了;并且,这个“渗透”“植入”,各门学科都可以做到——哪个学科的教学没有师生、生生的交流呢?

“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不是一回事。很多作品写得好的作家,并不怎么会说。叶圣陶先生就是其中之一。那不是我说的,是朱自清先生描述的。“口语交际”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问。语文教学吃了迷魂药似的,居然要把“口语交际”整合到“阅读教学”中去。学生从“书面语”中去习“口语”,这不说荒谬,至少牵强。村里能说会道、铜牙铁齿的大妈,哪个是从“书面语”学来的?倒是有很多书读得不少的人,时常沉默寡言,比如说管建刚。

口语的表达方式和书面语的表达方式,有相通的地方,更有不通的地方。口语最需的现场性、交互性、即时性,“书面语”无法给予。以我个人来讲,演讲能力不是看书“看”来的,而是听别人的演讲“听”来的。再者,说得很精彩的人,常有“说”的机会,往往懈怠于“写”。这不只是写作能力、技巧的问题,而是“言说欲”的问题。一个会“说”的人,他的意思已用嘴巴表达了,往往懒得“写”出来。除非,有文秘帮他整理。这也不只是我说的。陈忠实先生也说过。

“指向表达”的说法,大概是很多人不愿惹事的挡箭牌。事实上,“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指向的几乎都是“写作”。我丢掉挡箭牌,不是不怕被人当靶子:总要有人当靶子,射箭人的本领才会高起来,对不对?

记者:我们很想知道,从你的思考出发,“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跟“指向内容”的阅读教学,究竟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你又是怎么理解这种差别的?

管建刚:作为学习语文的学生,他的阅读跟社会人的一般性阅读,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好比,作为导演的张艺谋去看电影,和我们看电影的视角,有很大的不同;作为摄影师的解海龙看画展,和我们看画展的视角,有很大的不同;作为书法家的尉天池去看书法作品展,和我们去看书法作品展,也有很大的不同。张艺谋、解海龙、尉天池们,他们的“看”,内容理解往往是附带的,他们的专业眼光在于:张艺谋会看电影怎么“拍”出来的,解海龙看照片怎么“拍”出来的,尉天池看字怎么“写”出来的。我们这一代人,读了不少的金庸、古龙、梁羽生,却连一个武侠短篇都写不出来。也有不少女老师,读了一摞的琼瑶、席绢、岑凯伦,却连一个爱情短篇也写不出来。小说家看小说,跟我们看小说,很不一样。他们看小说,不是跟着小说里的人一起流泪,一起欢笑,而是看作者怎么让读者跟着人物一起欢笑、一起流泪的。这叫“专业的读”。

“指向写作”的阅读,才是作为专业的语文学习者的阅读本质所在。借用王尚文先生的话,“其他课程的教师是为了了解它说了什么——呈现了什么事实、传播了什么知识、表述了什么观念等等,即课文的言语内容;而我们语文教师出于培养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一独特目的,就必须关注课文‘怎么说’,必须侧重课文的言语形式。”这不是排斥“提取信息”“熏陶情感”“塑造人格”。提取信息的能力很重要,然而它不是语文的专业阅读的本质:看新闻可以提取信息、听别人聊天可以提取信息,生活中张开眼睛、竖起耳朵的地方,都可以提取信息。至于“熏陶情感”“塑造人格”,凡是艺术,都能对人的“熏陶情感”“塑造人格”起到积极的作用。看一篇小说可以流泪,看一部电影更容易让人流泪,看一场话剧更容易让现场的人泪流满面。

“我以为,阅读教学教好了,就不必搞什么作文教学了。”叶老的话有前提,阅读教学必须“指向写作”;不“指向写作”,学生的作文没有“段感”“篇感”,怎么可能写得好作文呢?

记者:以往的阅读教学,也重视表达,如我们经常说的“品词析句”,感受“字词之妙”。你刚才提到的“段感”“篇感”,是你“指向写作”的阅读课的一个重要特征吗?

管建刚:有一次,我请速记公司帮我整理一次演讲。拿来一看,居然是“一大片”,没有分段的。帮我整理的小伙子打趣道:“管老师,你在演讲时又没说:此处分段,另起一行。”一个人说话,总要琢磨这句话怎么说、这里用哪个字或哪个词比较合适。一个人的用字、用词、遣词造句,在口头中经常得到练习;而“段”的意识、“篇”的意识,口头中得不到练习;要是阅读教学也不重视,学生拿起笔来,写出来的,往往不像个作文。作文要考虑先后,考虑主次,考虑层次,考虑结构。学生作文最搞不懂“构思”。这跟我们的阅读教学,不注意“篇”的教学,有着重要的关联。我们的阅读教学太强调“字词之妙”,为了一两个字的妙处,大半节课都不够,忘了带学生去领会全文架构上的奥妙。都说写作文,要有积累,积累很重要;然而积累的,不只是语言,比语言更重要的,是“篇感”“段感”的积累。以为多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就能写好作文,那就太幼稚了。这好比造房子,积累好的钢筋水泥砖头,那当然重要;然而,你若以为,有了这些你就是建筑大师,那就太幼稚了。“篇感”“段感”的缺失,跟作文教学从“写话”起步,一开始没有“篇感”意识有关。

“指向写作”的教学重难点,跟“指向内容”的重难点的选择,可能会“殊途同归”,也可能“分道扬镳”。“指向内容”的教学,重点段落大都落在体现“思想感情”的段落上。“指向写作”的教学,重点主要落在“表达奥秘”相关的段落。

我教《郑成功》,重点落在“鼓舞士气”“欢庆胜利”,教学“哪里该有提示语、哪里不该有”“哪里说话句可以独立为一节、哪里不该独立为一节”“哪里该写说话句、哪里不该写”。“指向内容”的教学,一般重点都落在“攻打台湾”部分。重难点选择上的差异,或许是“指向写作”的阅读课,跟“指向内容”的阅读课,最大的、最有代表性的分界所在。

此外,“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教师要解读出这一篇“独有”的写作上的奥秘,而不是“凤头猪肚豹尾”“围绕中心来写”“起因经过结果”之类的老生常谈。解读出了“独有”,还不够,不能简单地贴标签式地说说课文的写作特色,而应从学生的作文实际出发,选择适用于学生、学生作文迫切需要的“写法”。一篇课文“独有”的写作上的奥秘有好几个,然而跟当下学生的作文现状紧密相关的,可能只有一个两个,或者说,目前学生迫在眉睫、亟须解决的,可能是那一个、两个。换句话说,学生作文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典型的问题,正是“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要关注、要渗透、要解决的。因此,“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其前提、其基础是对学生作文能力与现状的研究和把握。从这个意义上讲,“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真正实现了“作文”和“阅读”的链接,真正实现了“读”“写”的完整融合,语文教学由此真正实现和谐共振的“两条腿”走路。

记者:很多“指向表达”的阅读课上,都安排“学生写”的环节。甚至有人认为,课上不写,就不是“指向表达”。而你的课上,很少有“学生写”的环节,你却说你是“指向写作”的阅读课,对此,你有什么解释?

管建刚:我以为,阅读教学中的“指向写作”,更多的是孕育学生的“写作意识”,如篇的意识、篇的路径、段的意识、段的方式、线索意识、读者意识、剪裁意识、剪裁路径等等。我的课中,不大让“学生写”,那是我看到了阅读课中的“写”的问题:第一,阅读教学中的“写”,很多老师往往抓文本的“空白点”,让学生“写”。

这很有问题。如,有老师教《九色鹿》,课文结尾“国王很惭愧”,惭愧的国王会想什么呢?以此空白点,让学生“写”。我以为,写作的奥秘不在这里,写作的奥秘恰恰在于,作者为什么要留下这个空白,为什么不写这些“惭愧的心里想法”。很多老师抓的“空白点”写话,无意中,将课文在写作上的奥秘处,糟蹋了。第二,很多老师选择的“写”点,往往跟“课文理解”相挂钩,这样一来,学生写得好不好,往往跟他理解得对不对、深不深,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真正的写作,不是这样的。真正的写作就是写自己心里有感而发的话,写自己的笑、自己的哭、自己的闹、自己的叫。课堂上,学生经常接受这样的“写”的练习,对学生的写作方式,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第三,也有的“写”,是迁移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这是可以的。不过,也不用多,不用每次都要“迁移性练习”。不是每篇课文都让学生写一下,就体现了“读写结合”。机械的“读写结合”对阅读、作文所造成的伤害,都很大。很多作文上的技巧、意识,要在今后的作文中“不期然”的“化用”,而不是“即时”的“使用”。我们的教学太功利了,课上教的,恨不得一下课,都能化到学生的血液里、骨髓里。愿望很好,却不现实。“怀孕”这个词,很有意思。“怀”上,可以很短促;“孕”,非得有那段时间,谁都逃不了。阅读课里的“写作”,主要是“怀上”;至于“用”,得允许学生有一段“孕”的时间,“孕”后,才能生产。写作意识、写作技能,种到脑子里,某天写东西,不期然地从脑子里蹦出来,那就是“活用”,那就是水到渠成的“生产”。刚怀上,就巴望着生产,搞到最后,只能是危险的“剖腹产”。

记者:“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很容易让人以为,你的教学忽视了内容的理解,而没有内容的理解,你又怎能“指向写作”呢?

管建刚:我的阿弟,初中没毕业,补考后拿到了毕业证。他看报纸,少有看两遍的,我问他看得懂吗?他很不屑地说:“这有什么难的。”除了专业性很强的杂志、专著,写给有一定专业水准的读者看;绝大多数的人写的作品,对读者的要求都不高。对读者的要求越高,作者的作品越卖不出去,越没人读。教授的专业性论著,往往只能自费出版。琼瑶的爱情小说,金庸的武侠小说,余秋雨的文化散文,郭敬明、韩寒的作品,普通读者都能读懂。杨红樱的小说,三年级学生都看得咯咯笑,杨红樱不成为“富婆作家”那才怪呢。学古文,要一句一句串讲;不串讲,不知道它讲什么。白话文,用不着。

报纸的选文,不一定考虑像我阿弟“初中没毕业”的。教材的选文,一定会考虑到了“各年级”的读者水平。小学高年级的课文,学生自读三遍,90%以上都能懂。至于那不懂的10%,你老师反复讲,引导,学生也不一定懂,很多“深意”,要搭桥引路,要背景知识,还要人生阅历、情感经历。有的地方,你一层层地讲了,学生点头了,却很快成为他们的“冷知识”,考试了,才拿出来对付一下;有的,考试了也拿不出来,老师只好整理出知识点,让学生背。无数的“深度解读”“深度理解”,不是“解”给听课老师看的,就是为无聊的考试题备的。对学生来讲,这些东西要不是无用功,就可能是精神上的“揠苗助长”。人没到这份上,讲得再有理也没用,负面作用倒出来了:对课文越来越不感兴趣。

很多老师在阅读理解上花了太多的时间,抓的是枝枝叶叶,不是真正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只是一些为考而教的东西。考试为什么会考那么多的东西?很多出题者没有弄清楚:阅读理解的核心能力究竟有哪些。当前流行的PISA阅读测试,只给了个提取信息、鉴别信息、运用信息的粗坯启示,到实际操作者的手里,很多阅读理解的考查会走样,考查的根本不是阅读力,诸如看拼音写词语、填写关联词、写出AABB之类的词语、读短文后写一条公益广告、填写标点符号、写读书名言之类,搞得“阅读理解是个筐,什么题目都往里面装”。

阅读的核心能力是什么?找到了核心,做起来就简单、快捷、有效。你在核心之外的外围,做了很多的事,很忙,很累,效果却不明显。就内容的理解来讲,核心能力我找到5个:(1)概括的能力。(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的能力。(3)抓重点句、关键词的能力。(4)读懂言外之意的能力。(5)联系生活来理解。一个小学生,以上5个能力扎实了,阅读能力一定“优秀”。5个能力,一个学期主攻一个能力,也只要5个学期。小学中年段,以“阅读方法”“阅读能力训练”为主,到了高年级,完全可以“指向写作”。

“指向内容”的阅读教学,就是花90%的教学时间去纠缠那可能不懂的“10%”。其实,教学应该是,用90%的时间去教学生90%的“不懂”。一篇课文,学生90%不懂的在哪里?——课文是“怎么写出来”的。课文写什么,白话文,一个字一个句的,写着呢。无数的学生对“怎么写”处于“文盲”状态。为什么?我们的阅读教学的重、难点,老在“理解”上;偶尔的“指向表达”,只是点缀,只是“理解”的“锦”上,添了朵体现理念的“花”。常有老师说,这么简单的课文有什么好教的。要让说课文“简单”的老师,写出一篇课文般“简单”的文章来,全中国大概没几个语文老师敢站出来。指向了“写作”,再简单的课文,也有了不简单的一面。

记者:读了你的课例《理想的风筝》,我发现,里面有概括能力的训练,还有理解“中心”,却又感觉你的课,的确是“指向写作”的,这里,究竟有什么奥秘呢?

管建刚:“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不是不需要“内容理解”。“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不排斥“内容的理解”。“内容的理解”是“写法的理解”的基础,没有对内容的基本把握,“写法的理解”定会似是而非,一知半解。然而“内容的理解”要简化,“要和课文内容分析说再见(崔峦语)”,“内容的理解”不用花那么多的力气去抠,“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有内容上的理解,但要求所作的训练,直指阅读理解的核心能力,而不是拿着课文中的一个反问句,要求改成陈述句;或是找到了文章的中心词“机智”,反反复复地让学生去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主人公的机智”。一堂课下来,学生恨不得喊“机智啊机智,真他妈的机智”。

“指向写作”的阅读课,也要“理解内容”。“指向内容”的阅读教学,“内容的理解”本身就是它的重要教学目标;而“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内容的理解”本身不是目的,“内容的理解”背后,站着“为什么要写这个内容”“为什么这么写这个内容”。

以《理想的风筝》为例,我让学生概括文中的四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是一项阅读能力的训练,却不是教学的目的所在;概括的背后还站着:(1)为了让学生领悟“用故事来写人”的道理;(2)故事有了“小标题”,便于下面的“四条构思线”的教学的展开。教学《理想的风筝》,我也让学生揪出文中的刘老师“乐观、顽强”的品质特点,然而并没有让学生去“细抠”:哪些字词能看出刘老师的“乐观、顽强”。而是转向了它背后的“写”:前两个故事和后两个故事,表面看没什么关联,内部却有着关联;几个故事能否放一起写,要看它们有无“内在的关联”。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例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例子背后的东西。例子背后的东西是什么,用专家的话来讲,那就是“本体性课程内容”。语文的“本体性课程内容”,低年段应以“指向朗读、写字”为重点;中年段应以“指向阅读策略”为重点;高年段应以“指向写作”为重点。当然,任何“本体性课程内容”的教授,都离不开“例子本身的内容”。两者的关系怎么处理?“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这么处理:“内容的理解”要指向阅读理解的“核心能力”,也是“本体性课程内容”;然而又不能到此为止,还要往前走一步,走到“为什么这么写”那里去。

记者: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给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大多人而言是一个秘密。我从你的教学实践中,看到了破解形式奥秘的美好未来。祝愿你的“指向写作”的阅读课,能够走得更深、更远、更好。

管建刚:谢谢。一篇课文摆在那儿,“内容”是“现存”着的。一篇课文摆在那儿,内容怎么“写”出来的,为什么“这么写”而不“那么写”,没有“现存”,一切都“隐匿”起来。这种困苦,对于有志者来说,不是不幸,恰是荣光:开辟者的荣光。再次真诚地感谢小学语文教师的《小学语文教师》。

第三篇:浅谈习作教学

浅谈习作教学

宜宾市长江路小学 赵启琼 邮编 644100 电话 ***习作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表现,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但提起习作,可能每个语文教师都会感到头痛,不知道怎么教才能让学生写好。温儒敏教授说“如果说有作文教学的正路,那就是三句话:读写结合,广泛阅读,适当练写。”结合教学实际细细体会,温老这三句话犹如习作教学的明灯,为我们指明了习作教学中特别要注意的三点:

一、在语文阅读的课堂教学中要教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根据课标精神,我们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向是帮助孩子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即在语文阅读的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理解词句表达的意思,还要知道词语使用的规律,能够熟练地使用语言文字。那么怎样教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呢?薛发根上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个很好的范例。

他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没有纠缠于课文写了什么,还可以写什么,而是让学生去比较发现课文中的三个事例都是详写起因和结果,略写经过,并思考为什么这和我们平时的略写起因结果,详写经过不一样,学生在比较与思考中懂得了,三个事例的起因是发现问题,即“?”,结果是发现真理,即“!”,而本课就是要讲“?”和“!”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样的事例由于要证明的观点不同,所以写作时侧重点会不同。薛老师还进一步引导,如果我这篇课文要写“功夫不负有心人”,那该怎么写?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要把经过写具体,体现功夫下在哪里。我想学生对薛老师在议论文的语言文字运用上的引导,应该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

还有王崧舟老师在说《长城》一课的阅读教学时也指出,教学要指向文本的秘妙,即引导学生关注这篇文章语言的平实,精确,如“站、踏、扶”这些词;要关注这篇文章结构的特点:先写见闻,后写联想;还要关注文章“起承转合”的谋篇布局。而不是重点关注课文的内容。另外,像五年级人物描写一组,教学时不但要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作者是如何写出这些特点的。还有像《颐和园》《记金华的双龙洞》等等这些课文,都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写了什么,更要关注文本是怎么写的,要把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作为教学目标和方向,让学生在课文阅读中习得习作的方法,这就是温老说的“读写结合”。

二、要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

“读书破外卷,下笔如有神”。今天,电脑已经普及城乡家庭,大多数学校的藏书量已达到生均15册以上,多读已经完全成为可能。西汉著名的辞赋学家扬雄说过,“能读千赋,则善为之矣!”课标规定,小学六年要读145万字以上,145万字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一本书10万字,145万字也就是15本书。我想如果每个假期布置学生读一本完整的书,每学期利用午读时间再读一本书,那小学毕业,学生轻轻松松的至少可以读20本课外书,这就是温老说的“广泛阅读”。

“多写”当然是多写文章,即多写话,多写课内外作文。课内作文,一般每学年16次,这肯定远远达不到多写的要求,所以课内作文要与阅读教学结合,发现习作资源,随堂进行小练笔。课外作文写多少,写什么?把握不好,容易让学生讨厌习作,以前我一般是每周末让学生写一篇周记,内容随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而定,但学生兴趣不高,敷衍的较多。一次,我看了一篇文章,叫《读写微博,给儿童文学找个家》,很受启发,我觉得现在网络流行的微博、说说等形式很不错,短小精炼,学生写起来有兴趣,又不增加学生负担,可以把它作为一种课外作文引入。

三、要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1、要把语文练笔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环节,使习作练笔贯穿于每一堂语文课。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特别是中高段,更应该从学习语言表达的角度来组织实施语文阅读教学,如:在学《七月的天山》中描写森林的句子时,我让学生仿写几句学校的黄角树;学《麦哨》中描写乡下孩子湖畔割草的场面时,我让学生仿写孩子们在校园雨中嬉戏的情景。学《桂林山水》

2、3自然段排比、比喻的写法时,我让学生片段仿写学校的草坪或花园;学《全神贯注》中罗丹入神修改女塑像的段落时,我让学生片段仿写同学认真画画、写字、看书、思考等内容。学《颐和园》时,我让学生仿照课文的总分结构和移步换景的行文顺序写写自己的校园和大家都游览过的翠屏山。所有这些随文小练笔,内容都是孩子们熟知的,形式就在眼前可以模仿借鉴,这时的练笔对学生来说成了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一个个孩子的灵性都飞扬了起来,学生在学文中潜移默化地习得了写作的技巧。

2、要找准教材资源,让练笔点顺势而生。如:儿童诗《雨中的树林》,作者写了走进雨中的树林看到蜘蛛、青蛙、松鼠等动物的各种活动,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走进雨中的树林还会看到什么,然后模仿作者的写法,当当小诗人给这首诗添上几句。又如《火烧云》一课具体描写了火烧云的变化多端,一会像马,一会儿像狮子,这时我们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火烧云还会变成什么,然后帮作者再写一个自然段加在课文后面。中高段有许多课文比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儿童诗《我想》等都可以采用这种插入式的练笔指导,这样的练笔指导,不仅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起着独特作用,更对学生言语生命的成长发挥着持续的、潜移默化的熏染陶冶作用。

3、用游戏的方式针对性地进行疹断性小练笔。

学生的习作,问题较多,可是,枯燥的训练,学生不感兴趣,收效也甚微。

用游戏进行专题练笔指导,既给学生提供了生动的训练素材,又简单方便,易学易练。学生会不自觉的主动参与其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曾经用数青蛙的游戏对学生进行语言描写的专题训练,用动作复原的游戏进行动作描写的专题训练,用拼句游戏进行神态描写的专题训练,由于整个课堂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生领悟了各种描写的诀窍,效果非常好。

四、习作教学策略

在二十多年的习作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总结自身教学经验,同时也采集了许多他山之石,对整个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多少有了点心得,归纳起来也是三句话:

一二年级以说话为主

“一二年级一般不让孩子写话,因为这时的孩子手小,识字又少,写一句话,多数字都写不起,容易打击孩子的写作积极性。”这是提倡素读的陈琴老师讲的。我们知道一二年级的孩子能说会道,能把很多事情说得清清楚楚,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孩子说、父母记,天天记录,两年后将此装订成“书”送给孩子,三年级的孩子读着自己的精彩,写作就会变得相当简单。

三四年级实行“前作文教学”

即是在学生习作前引导学生说词说句说条理说内容,让学生说通了,说顺了再动笔写下来,也许这样写下来的文章有些千篇一律,但写好作文离不开模仿和借鉴,特别是作文刚起步的学生,就像刚学走路的孩子,你必须扶着他走。

五六年级则可以进行“后作文教学”。

即习作前,教师不作过多的点拨与引导,让孩子自由的写,老师的点拨评改放在习作完成后。因为这时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能力,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观点,自由写才能写出他们的个性来,他们常常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如果还像三四年级那样,写作前就进行引导,写出来的文章就真的是死水一潭,千篇一律了。

第四篇:浅谈习作教学

浅 谈习作 教 学

广利中心小学邝彩萍

关键词:点缀装饰急于求成激励观察

思维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习作是语文的重要内容,在考试中100分的试卷习作就占了30分,习作教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般。怎样提高习作的实效?下面让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习作。作文并不神秘。“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它不是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的组成部分。作文“如同衣食一样,成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它能够使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明确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就不会要求过高、急于求成或急功近利,就不会让学生的习作向“优秀作文”看齐,拔苗助长。

二、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

作文指导,一定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打开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一上来大讲写法或用范文、例文开路,容易束缚学生。开始宜“放”,使学生感到想写的内容很多,教师指导学生从中选择最恰当的内容来写。至于怎样写的问题,在打开思路、选择要写的内容的过程中渗透,在写作中,在交流草稿的过程中指导,指导的内容不外乎习作目的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具体,顺利是否清楚,选词用语是否合适,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等几个方面。

习作讲评重在激励。评讲的时候,要概括全班同学此次作文的优点与成绩,充分肯定大多数同学的努力和进步。使每个同学通过讲评看到成绩与进步,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更真切地懂得

应当怎样写,激起对下一次习作的渴望。讲评一般的程序是:总评,充分肯定成绩,同时指出带有共性的问题;交流、欣赏佳作,交流写得好的句、段,教师相机点评写法,学生相机谈出习作体会——讲评也是指导,是以学生习作为例的事实在在的指导,对日后习作定会产生影响;用中等的习作或针对班上带有共性的问题编写的短文,指导如何修改;最后互改、自改。

三、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

习作首先要有内容,习作素材的获得,往往来自于作者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及独特的感受,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乃至家庭生活的能力,表达的内容常常是一般化的,缺少个性的。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睁大”自己的眼睛。“伸长”自己的耳朵,留心周围的一切,从生活中发现心事物,获得新感受。有了内容,要想写好作文,还要靠合理地安排、组织材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祥写,哪些略写都要想清楚:心里有了“谱”,要想最终写成一篇好作文,还要看语言表达的功夫。因此,平时进行训练。

四、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一方面,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经常写写感受、启示,仿写句、段,续写结尾。。。自自然然地体现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例如:在第十册《白杨》课后,仿写课文句式夸夸祖国的建设者或保卫者;在《再见了,亲人》课后,想象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再写下来;又如:《威尼斯的小艇》课后,写写家乡的某处景或某个物。教材的安排是有限的,关键的是老师要形成这样的意识,特别是在高年级,读写结合的形式应该更加丰富,可以写段、写篇,可以缩写、扩写、续写、改写;可以在典型处改写。如: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也可以进行由简单到繁或由繁到简单的语言转换练习。另一方面,把练笔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根据生活需要练笔。作文是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他人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应帮助孩子认识到习作是生活的需要,是倾诉、表达的需要。在过去的作文教学中,我们比较强调作文的社会意义,而比较忽视作文对于学生自己的作用。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总之。

生活的广阔,为读写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教师要引导、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服务生活的同时,提高读写能力。

第五篇:习作教学

教学经验总结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自96年师范毕业以来,我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我几乎年年教高年级,高年级教学中最让老师们头疼的就是作文教学,刚开始几年,我也是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教,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摸索,我深切地体会到作文教学要让孩子由被动写转变为主动写,也就是《语文课标标准》中强调的学生习作要做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通过实践我觉得需要在学生习作中,帮助学生开拓思路,调动积蓄,激发写作兴趣,使人人想写,并找到自己要写的内容。教师要善于随时抓住问题,循循善诱,适时点拨。让学生知道“写什么、怎么写”。

一 引导学生巧妙选材

我常常和孩子们举例说写作文和做菜有相似之处,这就好像糖醋鱼再好吃,如果大家都做这道菜,就会让吃的人没有新鲜感,所以我们在选材的时候视角不能单一,尽量要多角度的去考虑。在平时我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只要是写了就是很不错的,让学生有一种放松的心态,这样对写作文才不会有畏惧情绪。另外,作文题材来源于生活,只有真实的生活体验,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我要寻找那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为学生所熟悉,能唤起他们愉快和美好感情的事情。这类材料最大的优势就是让学生有所感触,有话可说。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学生乐写的题目。如:写写自己的爱好,为最喜欢的照片或图片写解说词等。如我班的陶翔贵很喜欢音乐,平时常常哼唱着,在《我喜欢的唱片》一文中写道:“我最喜欢周杰伦的歌曲,我家的这张周董的唱片中收藏了他的全部歌曲。静静地听着他的歌曲在那优美的旋律中,哪怕就是什么也不做,也感觉很舒服。其实唱什么我也听不懂,正如人们说的那样,他口齿不清,但是最爱的就是这样的旋律,虽然我并不是很懂音乐„„”文章写出了他的生活,写出了他最真实的感受。

二、捕捉学生思想火花

习作指导,要重视人文性,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因此,老师要善于从细微处捕捉思想火花,通过交流,正确引导。例如有段

时间我发现班上的刘佳同学心事重重的样子,通过询问,我知道她爸爸迷上了赌博,妈妈天天和爸爸吵架,还说要离婚呢。

“爸爸是不是特喜欢打麻将呀?你见过吗?”

“嗯,我还跟他后面去过那棋牌室,爸爸打起麻将可是什么都不顾的架势。”

“那你把你看到的写下来,给爸爸写封信劝劝爸爸吧,也许你的信比妈妈的吵闹更起作用呢,好吗?”

她第二天就给我交来一篇《给爸爸的一封信》在文章里,她把爸爸打麻将的样子描写的是惟妙惟肖,写出自己的担心和苦恼。我把文章给她爸爸看了,还真起了作用,她爸爸再也不像过去那么迷赌博了作文竟然还有这样的功效?这是她以前没想到的,通过这件事,她认识到会写作还是很有作用的,对写作文兴趣就更大了。所以平时老师要多到孩子们中间去,走进他们的生活,虽然小学生生活相对还是比较单纯,但他们小小的世界里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爱憎情感。我们教师要抓住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走近学生的生活世界,激活相关的体验,多和学生交流,以他们的眼睛看世界,当你有了一颗童心的时候,你和孩子才有共同语言,这样在做作文指导的时候才内容可说,说的内容他们才愿意听。

三、积极评价激发写作兴趣

当然经常性的训练,如果看不到自己的成果,有可能会带给学生精神疲倦,就不愿意写了,所以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保持学生写作的动力,在教学中是很重要的。教学实践中,我喜欢以积极的评价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并保持良好的写作状态。

针对小学生孩子的心理特点,我用各种方式来鼓励他们写作。例如,我向其他老师学习也在班级专门开辟一块墙壁作为“作文园地”把好的作文,有进步的作文张贴展示出来。学习一些专家的经验介绍,把孩子们的作文编成册、分类,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被“出版”孩子们别提有多高兴了,写作的劲头就更足了。

孩子很可爱,老师的一句赞扬的话,对他们来说很珍贵。有时候我也会随时随地采用口头表扬的方式来鼓励他们。如一贯写作水平很好的周悦,我会在一个合适的时候说:“你简直就是小作家啦!”对于写作不够好的学生,我很关注他们的每次作文,只要发现有进步,我就及时肯定。如一直不被大家看好的王庆杰,在他的作文里也学着运用词语,用的还很恰当,我及时地表扬,并指出好在什么地方,从他腼腆的表情中,我看到了他内心的喜

悦与自豪。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当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当他们从写作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一定会更加投入地去写好文章。这种良好的情感状态,是写作教学中一个积极因素。而老师积极的评价,正是这种情感的不竭动力。

下载指向习作的阅读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指向习作的阅读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指向计算教学核心算理

    指向计算教学核心——算理 杭州市半山实验小学 周晓婷 对算理的理解、算法的掌握是计算教学的关键,也是重点。如何在计算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探索,理解算理,一直困扰着我们一线教......

    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心得

    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心得 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心得1 在假期的第一天,选定了余文森老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作为寒假阅读的开端,余文森老师是教育学博士,也是教育部福建......

    指向内容,建构有效教学格局

    指向内容,建构有效教学格局 泊湖中心学校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年级语文组工作总结 安庆市望江县泊湖中心学校 鲁林红 时至今日,每每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总有一种无法扭转......

    习作教学反思

    习作教学反思 篇一:习作>教学反思记得三年级第一篇习作是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虽然上课教师进行了指导,学生也试着说了,但是等到作文交上来,真是惨不忍睹,与自己想象中的距离相差太......

    习作教学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习作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周丽莎 阳春三月,我有幸观摩了区小学语文习作评优的整个过程,平日是自己在上课,今日却能跳出课堂鉴赏别人的课,似乎印证了“旁观者清”之说,收获匪浅,思......

    习作教学设计大全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习作要求: 在进行口语交际的时候,同学们都作了自我介绍。这次习作,根据自己说的和同学的评价,写一写自己,向别人展示一个真实的你。写完之后再加上个题目,如......

    习作教学设计

    写出景物好色彩教学设计 贵州省遵义航天小学张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基本情况 第三单元的内容紧扣秋天,展示人们对秋天的观察及情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秋天的美好。......

    习作教学设计

    习作教学设计 执教人:娄义碧 教学内容: 写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