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欣赏、诗词赏析、文段阅读
九年级语文资料
作文欣赏、诗赏析及文段阅读
一、中考满分作文欣赏
给自己一些勒痕
漫步在幽静的院落里,夏日的清风徐徐从耳际拂过,碧绿的瓜叶也随之轻轻地跳跃着,隐约露出身下肥嫩水灵的黄瓜。突然间,我惊诧于如此肥硕的瓜果,何以悬于如此纤弱的藤蔓之上,还能如此茁壮地成长?
走近了,我看到了盘结在瓜身上的坚韧的青藤,还有瓜身上一道道被青藤勒出的伤痕。感叹瓜果如此亏待自己的同时,恻隐之心油然而生。我伸手一根根地拨开青藤,当最后一根青藤离开瓜身时,我听到的却是瓜坠地的一声闷响。我愣住了:原来以为青藤是瓜们成长的束缚,却不知它是黄瓜生命的支柱;原本以为那是无知的自虐,却不料那才是对自己的善待。
常常反感生活中的种种规矩、原则,以为它们是追求自由的桎梏,是扼杀创造力的元凶。事实上,一旦离开它们,生活真会那么美好吗?恐怕不尽然。如果如此,我们很容易从放松滑向放纵,最初的欣喜将会被随岁月而渐次累积的茫然而取代。徘徊于人生的岔路口时,我们仍然会希望找回曾经的那些规矩和原则。如此扭曲自已的人生,难道是对自己的善待吗?
瓜果尚且知道为了成长宁愿被青藤勒住,我们这些自命有超群智慧的人类又该如何呢?我想,善待自己不是简单地抛却原则,而应适当地坚持原则,寻找一些有助于自身成长的“青藤”。这些“青藤”能让我们在面临种种不良的诱惑时,及时地悬崖勒马;能让我们在风雨飘摇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能让我们在茫然无措时,拥有强大的精神后盾……这些“青藤”,可以是你的处世原则,可以是你生活中的道德准则,也可以是你不懈追求的理想。
当然,被“青藤”勒住,难免会感到伤痛,有时甚至会留下永不磨灭的伤痕,但为了成长,付出这些代价又有何妨呢?毕竟善待自己不是追求一时的轻松,而是为了得到永远的快乐。
我走向瓜藤边,从松软的泥土上拾起那依旧水灵却失去生命光泽的黄瓜,不觉间竟有些为自己的顿悟而欣喜。
善待自己,就让自己勒着青藤成长,那道道被勒出的伤痕绝不是你晦暗的痛苦记录,而是你光辉的青春舞步。
二、中考古诗赏析
(一)答题基本方略
1.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 2.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
3.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准确定位(考查对象:内容、方法、语言;局部、整体)
(二)基本考查内容及对应答题点
1、表现手法
包括内容:抒情言志描写的手段、技巧、艺术手法、怎样表达感情和怎样描写。(1)抒情言志的方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比兴;卒章显志(2)描写(写景)方法
比兴、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虚实
2、内容方面
设问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怀)
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3、语言方面
设问内容: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答题方向: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4、综合设问
①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
答题方向: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②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子)
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展开
(三)实战演练
阅读杜甫的《绝句》回答下列问题。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用一“燃”字,写出了山花怎样的特点?
2.后两句诗人写自己漂泊在外,归期遥望,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阅读韩愈的《春雪》回答下列问题。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 赏析。
三、中考文段阅读
(一)阅读《藏根草》,回答问题。
好一座颇有古堡风度的万佛阁,被人遗忘在大殿的背后,断了香火,受了冷落。
“瞧,那是什么?”
我们从它的身边走过,忽然发现它那灰暗的阁壁上,飘出来一缕又一缕鲜鲜活活的生命亮色,宛若一群藏在阁楼里的少女抛洒下来的掩面绿纱,情怯怯地朝我们招摇。
是长青藤么?长青藤没有它这样的优雅;是牵牛花么?牵牛花没有它这样的美丽。
我们认不出,更猜不透:在这石头墙上,存不得雨水,见不到土壤,这柔弱的小草,它是怎样活下来的?它的根又会藏到哪里?
守庙的老人来了。
他告诉我们,这些藏根的小草是何首乌。
他告诉我们,这青山古刹,有股生生不息的“感应泉”,泉水流到哪儿,哪儿便可寻到何首乌家族的绿色庄园。它是人类的朋友,它是病魔的克星。它可以让白发人萌生一头乌亮的美发,它可以使失眠者做得成甜甜的美梦。
他还告诉我们,现在寻不到了。那些贪婪的采药人,寻求的是它生命的老根,它躲到哪里,人们便追到哪里,它也只好收起根来,藏进这石头缝里;扒不得这万佛阁,休想再夺它的根……
自然是一部伟大的书,只要你认识了它,你在这个世界上便寂寞时不再寂寞,穷困时不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指南针。
请问藏根的小草,我的朋友,你在自然这部大书里,写下的是怎样的一笔?
还有那被人遗忘了冷落了的万佛阁,你呢?
1、文中“它是怎样活下来的?”的疑问,从侧面表现出“它”。
2、“它是人类的朋友”一句中的“它”是指。
3、作者问藏根草:“你在自然这部大书里,写下的是怎样的一笔?”请你根据文意,代藏根草回答。
4、文章最后说:“还有那被人遗忘了冷落了的万佛阁,你呢?”根据文意,作者问万佛阁的问题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5、对于第23题的问题,万佛阁将会怎样回答?请你代它回答。
(二)阅读《摆渡自己》,回答问题
①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雪天。
②烦恼、苦闷常常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飘过来,将心淋湿。挫折、苦难常常猝不及防地扑过来,你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叹息就轰然被击倒。
③倒在挫折、苦难的岸边,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没有灯火,没有星星,甚至没有人的气息。恐怖和绝望从黑暗里伸出手紧紧地钳住可怜的生命。有的人倒在岸边再没爬起来,有的人在黑暗里给自己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对岸。④20岁忽然残了双腿的史铁生,为自己折了一只船。这是一只名为“写作号”的船。他是因为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须着急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才在轮椅里给自己折了这只船,将自己从死亡的诱惑里摆渡出来,“决定活下去试试”。
⑤正攻读博士学位,却患上了运动神经细胞病,不能说、不能动的史蒂芬·霍金,做了一场自己被处死的梦。梦醒后,万念俱灭的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被赦免的话,他还能做许多有价值的事情。于是他给自己折了一只思想的船,驶进了神秘的宇宙,去探讨星系、黑洞、夸克、“带味”的粒子、“自旋”的粒子、“时间”的箭头……
⑥当我们知道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烦恼痛苦总相伴人生时,我们为何要自怨自艾早早地放弃,早早地绝望? ⑦有的人将求生的本能折成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出绝望的深渊;有的人将欲望折成一只船,渡过了挫折的痛苦与沮丧;有的人将理想折成一只船,终于找 4 到心灵的彼岸。实在无船可渡的人,哪怕用幻想折只小船呢,也要奋力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⑧也许我们不曾经历感情的剧痛,不曾经历失败的打击,不曾经历无路可走的绝望,可是晴朗的日子里会有明风晦雨袭来。它像一只乌鸦扇着翅膀在你周围鼓噪着,足以将一个好心情蹂躏得乱七八糟。这种时候,我们同样需要有一只船来摆渡自己。这只船也许是去听一场音乐会,也许是捧起一本书,也许是去给互联网上从未谋面的网友发封电子邮件,也许是背上旅行袋悄悄出门。⑨所以,无论命运多么晦暗,无论人生有多少次挫折,都会有摆渡的船,这只船常常就在我们自己手里。
1.请概括出题目“摆渡自己”的含义。
2.阅读第⑤段,结合语境解释画线句中加点的“被赦免”在文中的意思。
3.文中列举史铁生和史蒂芬·霍金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请你再补写一个类似的事例。
作文欣赏、诗词赏析、文段阅读参考答案
一、满分作文点评
“善待自己”,在常人看来,莫过于给予自己足够的自由与宽松。本文中,作者却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善待自己,就让自己勒着青藤成长”的看法,令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更是发人深思。作者先描绘青藤缠瓜、藤断瓜落的事,据此引出联想,提出看法。这种由事及理、事理谐和的写法,使得文章洋溢着理趣与情趣。说了平时对规则、原则的反感,说了失落时对规则、原则的思念,说了坚持原则的作用,说了“青藤”勒住带来的痛苦与利害关系,可谓环环相扣,娓娓道来,作者思维的顺畅与缜密令人叹服。另外,排比、反问、对比等诸多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语言生动,形象优美,表达有力。
二、诗歌赏析答案
(一)《绝句》:
1.山花的红艳与灿烂(答:旺盛“也对)
2.表达了诗人思归又不能回的伤感(无奈)情
(二)《春雪》: 1.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2.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三、文段阅读答案
(一)《藏根草》:
1、顽强的生命力。
2、何首乌(家族)。
3、答案要点:①不管受到什么摧残(挫折),都不屈服;②顽强地生活下去,展现自身的美丽(或为社会增添美丽,或实现自身价值等)
4、你在自然这部大书里,写下的是怎样的一笔?
5、答案要点:①不怕被遗忘,冷落;②我的价值在我自身,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或只要我有自己的价值,何必在乎世俗的评判?或宁愿在孤独中坚守自己的价值,也不愿迎合世俗等。)
(二)《摆渡自己》:
1.当我们遇到苦难、挫折时,要积极面对,努力使自己摆脱困境。2.免除他的死刑;或让他活下去。
3.观点:“有的人在黑暗里给自己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对岸。”补写的事例:示例一:张海迪的事迹。示例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事迹。示例三:司马迁的事迹。
第二篇:优美文段的赏析
一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一望无边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握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鲁迅《故乡》)
赏析:这幅画是少年闰土月夜瓜地刺猹图。通过“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及“一望无边的的碧绿的西瓜”的景物描写烘托出一个英俊、活泼的少年闰土。
二 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烧起来了。在风雨,在烂泥里跌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湿透的衣服上冒起一层雾气,洋瓷碗里的野菜“嗞—嗞”地响着……(王愿坚《七根火柴》)
赏析:这段环境描写很好地烘托红军战士生起篝火后的欢乐情绪,说明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下来的七根火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给部队给同志们带来了温暖和力量,从而赞颂了无名战士的革命品质,突出了全篇的中心意思。
第三篇:西游记大闹天宫文段赏析
含‚三‛的故事: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
精彩的一‚闹‛
《西游记》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是由吴承恩所撰写的神魔小说。小说主要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西天取经的故事,其中,孙悟空自封‚齐天大圣‛大闹天宫这一段甚是精彩,令我百读不厌。
自猴王从石头里蹦出来,并占据了花果山的水帘洞后,他还漂洋过海拜菩提祖师为师,习得一身本领,便前往东海龙宫索取宝物。由于他取走了‚定海神珍‛(又称‚如意金箍棒‛),龙王便告上天庭。玉帝采用和平战术,骗猴王为弼马温。
在猴王上任后,无意中问起了弼马温是个多大的官,才知道弼马温连一品也没有,自此,一场闹剧便急剧增温。
猴王因官小,私自下凡,玉帝便派巨灵神前往捉拿,可‚大圣轻轻轮铁棒,着头一下满身麻‛,只是碰了一下头,便满身发麻,可见大圣的神通广大,因此巨灵神不一会儿便败下阵来。之后,哪吒前去捉拿猴王,有时一场昏天黑的大战,可猴王临危不惧,金箍棒仍运用自如:‚猴王不惧呵呵笑,铁棒翻腾自运筹‛而‚唬得各洞妖王都闭户,遍山鬼怪尽藏头‛就恰到好处的反衬了猴王的神勇无比。猴王与哪吒恶战了三十回合,最后,猴王‚拔下一根毫毛,叫声‘变!’就变做他的本相,手挺着棒,演着哪吒;他的真身,却一纵,赶至哪吒脑后,着左膊上一棒打来‛,战胜了哪吒,这段就可以看出猴王机智聪慧,不只是靠蛮力战哪吒,而是采用了双面夹击的策略。
后来,猴王偷吃蟠桃,扰乱蟠桃盛宴,且偷吃仙丹,于是,玉皇大帝便派人前往花果山捉拿各路妖怪,可唯独没有捉到一只猴精。在二郎神与猴王的战斗中,二郎神与猴王都变化多端,可最后猴王不敌二郎神,被捉拿回天庭。
不过,这也使得猴王被佛祖压于五行山下,等待唐僧的到来,保护唐僧一路向西取真经。
第四篇:诗词欣赏
诗的王国
苏州是诗的王国。
清新、抒情、恬适、浪漫。“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好像沿袭了王维的诗风,但全然没有王维画诗之外那避尘隐世的灰色基调。吴侬软语恰如《山居秋暝》中的山间鸟鸣、石上流泉,以清柔脆亮之“动”,描绘出“动中有静”的婉约新风。
亭台楼阁、泉石花木、小桥流水、柳絮笙歌„„随处都是从唐诗宋词里走出来的生动意象!即使目不识丁者,也会在这里读到飞光流彩的清新诗句;即使是木鱼顽石,也会融成其中鲜活灵动的音符。
张继,原本是尘埃般众多而普通的游者。分明是被“江枫渔火”、“月落乌啼”的浓浓诗情裹住了脚步,一番吟哦嗟叹后,索性顺势随地泊在了枫桥之下一个永久的意境。如今,仍和他的《枫桥夜泊》痴心不改地驻守在那里,早已忘了今夕是何年。
木鱼声声,香火浓浓的寺庙,在完全“自我”又全无“自我”的枯寂中,原本是与诗、尤其是情景诗不相干的,所以,多栖身于单调呆板的北方。但一经诗红画绿的苏州浸染便立即柳暗花明了。这不,大诗人杜牧目光轻轻掠过,立刻有一个迥然有异的全新天地:“远上寒山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白云、石径、人家、枫叶”,浓淡有致,远近相宜地跃动其中,使原本凝重肃穆的寒山寺倏然有了人性的灵动;由“寺”而“诗”,寺一旦有了诗的语言便立刻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究竟是点一缕虔诚祈祷命运呢,还是秉一束诗香绚烂情怀?还真令人颇犯躇踌呢!白居易是坐一顶官轿来的。因为脚下诗愫太浓,一步一摇、一行一颤中都感到平平仄仄的韵律,为官之“闲”,“行”且“望”中,满目是写不完的诗意盎然:
“阖闾城碧铺秋草,乌鹊桥红带夕阳。
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登阊门闲望》)
又“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正月三日闲行》)
而最令白居易诗兴大发的还是“七里山塘”。这是身为刺史的白居易以一代诗豪的大手笔写下的最动人、最具影响力的传世“史诗”!
此时,恐怕连他自己也有些恍然:到底是在尽为官之职呢,还是在尽兴赋诗。就这样剔糟除粕,删繁就简,清淤除塞,插红播绿,三下五除二便在杂乱无章中提炼出了简洁清新的意象,开出了晓畅明快的新思路,描绘了润泽千载的美好意境。
“七里山塘”之“诗”,实在有着超脱凡俗的艺术魅力。白居易之后,一代代文人墨客、朝野名士同题“和”之。最大的应和者,应是清乾隆帝。他不仅口吟笔诵,频写“山塘”,后来索性御笔一挥,先后在北京万寿寺、颐和园兴土动木“写”就了完全押“韵”合“辙”于白居易之作的“七里山塘风貌”。
为官的白居易就这样在诗的苏州成为了永恒。“七里山塘到虎丘”,1000多年过去了,仍站在岸边,导引着一代代、一批批游人,在他亲手营造的“一声柔橹一销魂”的诗境里畅游。
而山塘之外的苏州人,哪一位又不是生活在诗里?
心的天堂
走进苏州,心弦立即被一种温情的手拨动了。
分明从未谋面,却又似曾相识。身为地道的北方人,面对“小桥、流水、人家”之境,突然有了一种久违的故乡的感觉——恍惚间已走进了马致远的那首元曲。但毕竟是在遥远的异域他乡,物是人非的,心底随之涌上“枯藤、老树、昏鸦”的凄凉和“断肠人在天涯”的伤感,眼睛倏然间潮潮的。
相对于高频率、快节奏,紧张、喧闹,石质、钢性的上海而言,苏州恬淡、安逸、轻柔、秀丽,是名副其实的水的世界。“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一湾湾河,如少女娴静羞涩的心事,情脉脉,意朦胧;一条条巷,如少女的百转柔肠,清亮而温馨;一座座桥,如梦幻中的彩虹,连通心的故乡。
沐浴在血脉般纵横密布的水网中,不仅女儿们个个如出水芙蓉,似乎苏州的一切都充溢着水的轻柔与秀美,比如苏丝,再如苏绣。一曲苏州评弹根本勿需听懂词意,弦响歌起,袅袅娜娜的声音立即飘绕起来,弹醒人一腔心事,撩动人满腹柔情,正所谓“歌喉宛转吴音糯,弦索铮棕水调新”。连通常意义上棱角分明、充满骨性的建筑物,在这里也是柔婉有加,别有一番景致:门、窗、墙、屋„„门是“别有洞天”的景之“框”,窗是图案各异的透明引景画,墙是剧中小旦轻扬手臂抛落的水袖,屋是错落有致飘然而落的童话世界„„连名字也是如此柔美脱俗牵动人想像的翅膀:月亮门、漏窗、云墙„„
移步一景,举目皆画,“家在画中住,人在画中游”。一切都是如此纤巧精美透出十分的讲究,但一切似乎又都是轻聊慢行中不经意间的产物。难道,这就是苏州?与世无争、闲适淡泊、朴实无华却有着无可比拟的内在魅力?
余秋雨大师说,苏州是中国文化宁谧的后院。好一个“宁谧”与“后院”所在!在这里,谁又能不轻了步履,缓了声息,悄悄地与花草水流、与娴静的文化,与自己的心灵惬意对话!
难怪当年那些贬官,从坎坷泥泞的仕途上满心创痛一路退下时,会选择这里作为疗伤的后方。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网师园、艺圃、耦园、退思园„„一个园林是经历了一番挣扎与躁动又归于宁静的一颗心灵,每个园林都写满了人与自然悄然会话的秘语,都是一部东方文化的百科全书!咫尺之内见乾坤,方寸之间有文章,难怪苏州园林会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早就听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直不以为然。如今看来,这水影花光,亦诗亦景的世外桃源般的地方,岂不就是人安魂栖魄的天堂!
枫桥品“愁”
恐怕连张继自己也不会想到,行走中随意撒落的一缕愁绪,会成就了一座小桥乃至他本人的千古之名。
这是怎样的一种愁绪。原本该披红挂绿,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如今却孑然一身,秋风萧瑟天气凉。脚步是如此的凝重,连一滴秋露都能结成羁绊;心情是如此的冷寂,连一声鸦叫也会惊出满天霜寒。就这样漫无目的地随波飘着,渐渐地,夜深了,月落了,水面上明灭着星星点点的渔火,但那是人家的温馨;江边婆娑着婀娜多姿的枫树,但那是人家的风景。属于张继的,只有溢满心间的落榜的失意,身在异乡的孤苦: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夜呵,是如此之静,静得能听到钟声飘落水面、击打客船的声音;静得能使人在千年之外听到小舟上无眠人的叹息!是啊,诗华满腹却无处绽放,才学无边却无枝可栖,怎不让人愁如流水潺湲无边!
枫桥——“封桥”,古运河在这里与苏州护城河交汇。据说,在唐时这里南北商贾云集,航运极其发达,是个极为热闹的枢纽之地。每到夜晚,为了苏州城的安全,这里都要关闭,故名“封”桥。也许,如果没有“封桥”之“封”,如果没有夜的阻隔,也不会有张继之“泊”,更不会有《枫桥夜泊》;张继,就会如千万个匆匆的过客一样,随波而去,最终成历史长河中无人知晓的水滴。
正是这样的自然之封、之隔,或许还有水乡灵动之水的濡染,使张继那原本凡尘俗土般郁结的愁绪,突然间成涌动的才思,并在“残月、乌啼、霜天、江枫、渔火、寺影、钟声”找到了契合的意像,又水波般弥漫成一种清远宁静的意境!此一种意境,一泊便千年!
这一泊,使单调的枫桥有了色彩;使平直的枫江有了韵律;使普通的枫桥五古有了引人注目的章节;使枫桥夜色有了万籁之外的回音!最终,在古老的运河盛载下,被一代代文人墨客品过、思过、叹过,使一批批游人的脚步、行者的目光相叠、相融、相汇。“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自然之枫桥,就这样汇聚了越来越多的人文色彩;无名之枫桥,就这样成为旅游史册上越来越浓的标注;水乡苏州,就这样成为大江南北越来越多的人向往和追寻的旅游胜地。
品张继之“愁”,宜在水清风爽,星月相伴的夜里。此时,如果能乘一叶扁舟,在星光月色里随水波飘摇,则更是一个物我两忘的理想境地。然而,这样的机会不会多。多数的时候、多数的人们,只能在嘈杂的白昼,被导游的一面小旗导着,懵懵懂懂、匆匆忙忙中,新奇喧闹、走马观花后,留下的,仅一幅作为留念的照片而已。看来,无论品诗或者观景,都需要适合的心境或环境!
关于《枫桥夜泊》中张继之“愁”,历来颇多争议。有说是安史之乱、国难身贫之由,有说是落榜失意、羁旅异乡之故。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幅江南水乡秋夜的美景虽跨越千年却更加新颖;那个隽永幽美的意境虽代代冲刷却更加清亮!更何况,对于后人来说,大可不必“为古人担忧”,如果一时片刻间的愁绪,能在自然之枫桥或夜泊之枫桥的无声熏陶或包围中,寻到共鸣的律动甚至高山流水之感,岂不也是一件莫大的快事!
第五篇:诗词赏析
一、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答案:
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
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二、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答案:
1、用“千”字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
2、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
三、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
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 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答案
1、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痛苦。
2、因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咀嚼。)
四、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答案:
1、这个“弄”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客人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仿佛是要让客人自己意识到——如此美景,留下来是值得的!
2、轻阴,入云深处亦沾衣
五、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
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 样不同的情态?
(答案:
1、“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2、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六、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注释】①渔者:捕鱼的人。②但:只。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个写照。
七、送友游吴越 杜荀鹤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注释】①吴越,指今苏杭一带。这首诗表现了吴越之地哪些特色? “夜市桥边火”,请赏析“火”这个字的妙味。
(1、答案:江南水乡,风光秀美,物产丰饶,市镇繁荣,民风淳朴。
2、“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荣、热闹的景象,而“火”与桥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诗情画意。)
八、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注释】①⑴江陵:今湖北江陵县。②掩映:时隐时现。
1、“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呼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具体的描绘(30字左右)(答案:
1、“掩映”,通过“枝”字的重复,不仅写出了枫叶之繁茂,而且表现了思妇望君的急切心情。
2、极目远眺,但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见那人乘船归来。)
九、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注解】 雪:指梨花。新 课 标 第 一 网
除了以“雪”比喻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来描绘梨花?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
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淡白、清明,是为了衬托梨花的洁白以及繁盛。
2、“人生看得几清明”,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
十、(一)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首诗里“远行人”、“一人”分别指谁?
诗的后两句都是诗人的想象,这从哪两个词语上看得出来?
3、“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句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都是指诗人自己。
2、想得、遥知。
3、诗人抱着膝盖,对着孤灯,形影相吊一直坐到深夜,表达了孤独凄苦和对家人的深切思念。)古诗赏析
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春 游 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1春游湖的夹岸桃花蘸水开的“蘸”用的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2“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十 五 夜 望 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有人认为“桂花”一词,有点题之妙,你同意吗?作简要说明。
2、将末句的“落”字改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更有表现力?为什么?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东 栏 梨 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找出能体现季节特点的词语。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诗中写景从 写到,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2、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描写自然景物?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渡 汉 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本诗系作者从被贬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所作。
1、赏析首句中“断”字的表达效果。
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夜雪的?
2、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
菊 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诗中第二句中“ 遍绕”“日渐”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寄托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雨 后 池 上 刘 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江郎山和韵① 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②。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的特点。
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答案:
1、答: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多);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
2、答: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美丽的春天,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1、答:桂花既可指庭院中的桂树,又可指传说中的月亮上的桂树,这就暗写了诗人在望月,从而表现了更丰富的美的联想,因而“桂花”有点题之妙。
2、答:“落”字更有表现力,它能给人以动的形象,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
1、答:柳条、藤蔓、黄莺。
2、答:以“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的“频啼”,化无情为有情,运用拟人的手法,借物的的挽留、眷恋衬托出人与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1、答:淡白、深青
2、答:惆怅。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慨。“惆怅”一词包含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
1、答:院内 院外
2、答:拟人,把山水写成富有生命情感的亲切形象:水绕农田,仿佛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青山排闼,仿佛是争相前来为主人庭院增添色彩。
1、答: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现实,更突出诗人的思家之切。
2、答:诗人因自己被贬谪又逃归的特殊身份不敢向从家乡来的人问讯;表现了诗人想问又不敢问的矛盾而焦虑的复杂心情。
1、答:触觉、视觉、听觉
2、答:孤寂凄冷
1、答:表现作者痴迷、流连忘返的情景。
2、答: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此花开尽更无花),寄托作者对高洁隐逸人格的追求和孤傲个性的自我欣赏。
1、答:水面如同刚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来表现水面的平静。
2、答:
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迷人的静态。
三、四句“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了静态又写了动态,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1、答:高直、陡险
2、答:要做一个刚正不阿的人,人生要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