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滚滚红尘有感
滚滚红尘有感
三毛的一部话剧小说,说句实话,我真没看懂到底讲的什么,一个朋友说境界不够,也许是吧!但是感想还是有一点点,可以说是自己的一点看法。这本说开篇讲述了剧中的人物。
沈韶华一个独生女,沈韶华的外在世界,尤其在大学时代,一直被人视为是“一个在糖果中长大”的小姐。事实上她对金钱的没有关心,并不是她对此不缺,而是将生命的注意力,放在“情感与自我”的纠缠追寻中。
章能才,交杂着“自信心”与“无力感”这两种可以同步同行的情绪。他从不自卑,对于本身的行为,坦坦荡荡。
月凤,主人公的好朋友,活下去。好活,歹活,都是活。鲜明地活下去。
谷音是杂志社、出版社的副主持人。老古是出版社的负责人,他另有一份月刊同时发行,工作伙伴是他的太太谷音。小健是一个没有太多成长空间与自我想像空间的年轻人。主人公的前男友,容生嫂嫂是江南水乡中住着的女子。小夫妻中的妻子,乡下来的城里人,小夫妻中的丈夫,他的日子不好过的原因,部分在于日本人。他参加地下工作。
想必大家也看出了我的部分意思,我觉得这个发生在抗日战阵的故事,我觉得好的也就这有着单纯的爱情。三毛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单纯的爱情但结局总是那么意想不到,其实想想看章能才的结局并不是很坏至少他没有背叛自己的灵魂。其实我讨厌章能才这个人物,一个没有骨气的人注定让人不舒服,沈韶华是一个即使在爱情中沉醉时,仍然感到没有安定感的人。她的苦痛是一种性格上的特质。但是,这完全不表示,韶华对于人生没有担当和勇气。她是又痛苦又清楚的那种人。敏感的她注定要受到伤害。。
三毛描绘了一个全中国人悲欢离合的故事。实际上,它不经意流露出来的是一则凄怆无止的爱情故事,更是三毛自身灵魂的告白。人的第一部作品,往往不经意地流露出自身灵魂的告白!!
第二篇:滚滚红尘情感散文
我是人间惆怅客,滚滚红尘中,似乎有太多太多不快乐的人,或许是远离了大自然,被禁锢在一个狭小的空间,生活变得程式化了,单调,枯燥而乏味,为寻不到真正的自我而茫然困惑。被太多太多的规则束缚着,被太多太多的诱惑迷惑着,灵魂在明明灭灭的纷争里沉沉浮浮,生命如独轮车,装着载满各种欲望的集装箱,在人生的羊肠小道举步维艰……
迷蒙的天空像一张大网罩着我,让我喘不过气;喧嚣都市中的雾霭时时迷蒙了双眼,让我无所适从,让我不知何去何从的茫茫然;傻傻的只感到天茫茫,地茫茫,云茫茫,水茫茫,人茫茫,心茫茫,不知不觉就在孑影徘徊思故乡里泪千行了。
喜欢静谧的夜晚,可以放飞心情,可以让梦想的翅膀载着我飞翔。喜欢傻傻的仰望苍穹,想追寻流星的踪迹,据说寻着流星的方向可以找到幸福的方向,然,漠漠穹苍只有一轮忧郁的皎月散发着淡淡的清辉。俯瞰窗外,树影依稀,花影仿佛,幸福如烟如雾,无处可寻。
一屋子的清寂,心情在这冷冰冷清里,在这极淡极浅的颜色里无法放置。寂寞不请自来,施施然的从四面八方包围了过来,贪得无厌地占据了整个空间,慌失失的打开音乐,将寂寞驱逐于门外,顷刻满屋子轻灵的音符汇流成涓涓的小溪流淌在心田,此刻且喜无拘无碍,且歌且舞且开怀,此刻,傻傻的只想留住黑的夜,盼,夜更长……
生活似乎就是一场有规律的阴差阳错,生活中总有些淡淡的忧郁。生命中有太多的擦肩而过,太多的无可奈何,无能为力。喜欢傻傻的将寂寞背影交给昏黄的街灯,然,寂寞被越拉越长;喜欢傻傻的用忧郁的脚步吻遍街灯下那条孤单单的路,傻傻的渴望路的尽头有个奇迹向我走来;喜欢傻傻的逆行在人行道上,寻找熟悉的面孔,却,在那行色匆匆中常常迷失了自己,熙熙攘攘中是一份斯人独憔悴的落寞……
就这样一任时间闲散的流逝,漫无目的。傻傻的认为世界是灰色的,生活是灰色的,人生的色彩也是单一的,于是心也理所当然的是一片灰色地带了。傻傻的认为过去的都是美好,现在有的只是遗憾。思绪总会那么不期然地层层叠叠如潮水般漫上来,一点一滴地将我带离了最初向往的彼岸,仿佛迷路的孩子彷徨无助,惊慌失措。傻傻的因孤独的心无处取暖而黯然神伤。
心儿冷清,夜儿凄清,今日困惑,明日迷茫,旧日泛黄却难忘,心中徒悲伤。儿时的天很高很蓝,云很轻很淡,那赤足奔跑在田野的欢畅的身影已被时光无情地渐拉渐远,斑驳成一团光影;少女时代的天空很清爽,很干净,很明朗,风儿很轻很柔很浪漫,那么缠绵地吹起了一个又一个梦想。曾那么痴痴迷迷地爱着琼瑶小说,总那么傻傻地为某个情节旁若无人地开怀大笑;总那么傻傻的被男女主角的爱情感动的泪流满面;也总那么傻傻的憧憬着有个理想的爱的小屋,有芳草萋萋,有落英缤纷,有夕阳斜照,有小溪清流,有碎花蝶影………现实似乎与梦想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梦想很美,然,似彩色气球般升空后一一被现实击破,然后坠落,坠落,最后只剩一地的碎片,一地的哀伤和无奈,曾经竟把那份失望归咎于琼瑶,傻得不轻……
随波逐流,平平稳稳才是真实的生活吧,傻傻的认为着,也麻木地接受着。
记得友人曾问我信不信教,佛教,天主教,抑或耶稣?我傻傻的笑言:“信啊,呵呵,我只信睡懒觉哦!”曾经的无神论者,见别人那种对神佛的虔诚程度总是不屑一顾,嗤之以鼻的。如今却因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美丽初相逢而有所改观了,曾一度很排斥网络,虚拟的世界里怎有真情感?很傻很傻的偏见。原来在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冥冥中总会有那么一个人或一些人在未知的地方等着你的到来,与你相遇,与你相识,与你握手,甚至会一辈子伴你走过漫漫人生路,这就是缘分吧。
哦,这一刻,我真想傻傻的给川端康成一个热烈的拥抱,他让我知道了人生即使有何缺憾,却会由其他的美好来填补。有一种美是邂逅所得,是啊,邂逅一个个网友,或才华横溢,或温文尔雅,或幽默风趣,或睿智淡定,或积极向上,或热情洋溢,或正直敦厚,或诚挚友善………这一切美好都让我情不自禁的傻傻的喜悦着,亦让我有了一种在优秀面前自惭形秽和高处不胜寒的感觉,有了一种要不断鞭策自己去充实自己的冲动。有一种美是亲近所得,近距离接触那一篇篇朴实的文字,真挚的倾诉,往事的回忆,娓娓道来,点点滴滴都是温馨的味道,总会在那真性情的文字里一次次傻傻的感动的不能自已,感动的是那真挚的情和善良的心,让我看到人性的真善美。品的是别人的文章,尝的却是自己的心情,它帮我找回了许许多多的美好,它帮我走出了情绪的低谷,它让我的记忆,我的心不再蒙尘,让我知道了花开花落皆为美…………
这一份份美丽的初相逢绽放的美丽,释放的馨香,温暖了我傻傻的心房,带走了笼罩心头的迷惘和惆怅,那美好的邂逅像一缕轻盈的风,像一阵清凉的雨,像一曲优美的旋律让我的心开阔成了一片旷野,很舒坦,很怡然………
那一份份无声的心灵的流动好美好美,让我的精神愉悦,让我的生活充满活力。傻傻的我心中充满了感激,应该抛弃傻傻的忧郁了,生命在褪色之前不该总是被安放的无足轻重的。我思我在我快乐。生活中有很多美好,应该学会用寻美的眼看世界,应该学会用寻美的心感受生活,从此该傻傻的笑对生活了。
第三篇:《滚滚红尘》:我爱你,一如尘埃里开出的花
倘若要说“乱世出英雄”被历史赋予上悲壮的豪迈,那么,乱世浮生之中的儿女情长则有着缱绻而凄婉的真切,足够使得多年以后蓦然回首的瞬间,心头缠绕的还是当初那一份深情,眼前浮现的还是曾经那一抹身影。
电影《滚滚红尘》脱胎于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但是在三毛创作的过程里又被附着进了她自身情感的痕迹,男女主角由秦汉和林青霞出演,女配角为张曼玉。即使距今时隔久远,早已物是人非,但是,让人不由自主地跟随着这部电影去怀想和纪念的旧闻实在太多:林青霞跟秦汉,张爱玲跟胡兰成,三毛跟荷西,仿佛一切俗世男女的情深意浓最后都不得不在残酷的命运捉弄之下随风而逝,当初彼此心里最为珍贵深爱的那个人原来终归都不过只是茫茫人海中一袭转身的微笑或是一滴垂首的眼泪„„
单就影片本身的艺术表现而论,虽然不尽完美,但是倒也将动荡时代的爱情刻划得荡气回肠,画面更是相当细致和漂亮。剧情当中,韶华因父亲不准她与恋人小健结婚,被锁于家中,自杀未遂。父亲死后,韶华离家出走,以写小说为生。不久,只重感情、不问政治的韶华与为日本人做事的文化官员章能才相恋。抗战胜利后,章能才销声匿迹,不知去向。韶华几经周折,在一农舍中找到他时,却见他已经与一个寡妇同居。韶华于绝望中回到女友月凤处生活。不久,月凤亦因与热心学生运动的男友小勇一起参加反政府集会而双双遇难。后来韶华偶遇穷困潦倒、四处躲藏的章能才,恰逢为报杀夫之仇的老邻居“小妻子”向国民党纠察诬告章能才为共产党,韶华为救章能才,逃跑中被汽车撞伤。解放前夕,商人余老板用金条换来两张乘末班船赴台的通行证,欲携韶华离开大陆,韶华却将章能才送上轮船。四十年以后,章能才返大陆寻找爱人,只得到一本韶华写的长篇小说《白玉兰》„„电影的主要年代背景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后期,而那时正是近代中国时局极度不稳的时刻,在这样一个特殊而恶劣的大环境下,其实人还能安然地活着,已经值得庆幸,而此时再想去谈及什么私人感情,可谓算是件很奢侈的事情。然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旦动了心,动了情,往往也就身不由己了。滚滚红尘当中,谁是谁的宿命?谁又是谁的永远?电影当中韶华对章能才的付出,月凤对小勇的倾心,于老板对韶华的宠恋„„弯弯绕绕之后,看似无关的人在无形当中又被连成一个圈,圈中所有的际遇与分离都毫无例外地有着无法逃躲和不能预期的无奈以及悲哀。对于其中一概不能获得圆满的爱情,现在的我们所能表达的,仿佛也只能是唏嘘不已地喟叹一句:天意难测,造化弄人。
至今无法忘记片中韵华凄苦无依地问着月凤:“女人的身体都是跟心走的吗?”她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她心里不懂她深爱的那个男人为什么不能做到和她一样忠贞?其实张爱玲的毕生都在追求一种脱离现实的纯粹爱情:不问缘由,不问经历,跨越时间和空间,超越阶级和信仰,她对胡兰成的爱情,也就正应了她某次文字里所说那般,将自己放得很低很低,卑微得落入尘埃,然后,小心而又温柔地开出花来。那么,影片当中的韵华能够如此善良地去爱着汉奸章能才,也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在她发现他有了别的女人之后,她甚至愿意凭着对他的深情挚爱去说服自己包容他的背叛,然而陷入爱情里的每个女人都难免会希望自己能是那个男人心目当中最为与众不同的那一个,决定原谅以后,韵华还是那般伤心欲绝,原因细微得叫人心颤————章能才居然也称那个女人为“小傻瓜”,而那在她认为应是专属于她的称谓,却被他再度给予了别人,她不懂他这样的轻易与草率所为何来:“为什么男人的身体不是跟着心的呢?为什么男人甚至会弄不清自己的心是属于哪里的呢?”可就是这样的看透与了悟,也依旧不能让她停止爱他,“他的心都被狗吃了,可是,我还是爱他。仍然爱他。”影片最后看着满怀悔恨心碎着回忆过去的章能才,不由去想:是不是几乎所有的男人,即使再爱,都不肯在当时当际对他爱的那个女人认真地说声“我爱你”,反而总要等到失去或是老去以后,才能明白到底谁才是他真心爱着的那一个?
全片最美的一幕,自然是她与他于阳台的共舞,她赤脚踏在他的鞋面,将下巴搁在他的肩膀,音乐荡然而出:“起初不经意的你,和少年不经事的我,红尘中的情缘,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语的胶着„„”两人柔情深重的四目对望的时候,会令人不禁去期望时空就此为他们而静止,她拉起丝巾蒙住了彼此的样子,却盖不住彼此缠绵的相爱„„“来易来去难去,数十载的人世游,分易分聚难聚,爱与恨的千古愁”,其实到了后来,因爱受伤而心痛难忍的韶华并不是没下过决心要与过去一刀两断,然而多年以后,在那条纷乱的街道上,只因能才的一句并未出声的口语:“我-爱-你”,她望着他的口型,情难自控,情感的堡垒再次脆弱地沦陷,为了爱情,最终她竟毅然把生的机会交给了他。比起痴狂而绝烈的她,他到底还是太懦弱。或许,在男人和女人灵魂深处,至死在乎的事情,永远都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谁曾想,码头一别,终成永恒,她永远地消失在他的生活当中,从此用上他余生的全部思念去回忆„„“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当初爱侣之间的嗔怪笑骂、海誓山盟,到了最后不过只如空寂山谷里的一片落叶,在看尽了人世间的生老病死,尝遍了红尘中的悲欢离合之后,彼此的生命与爱情早就已经浸染了岁月无情的感伤与无力的落魄,凋落而飘零,唯一可以感觉欣慰的,或许就是自己曾经真心而投入地爱过。
写这些文字的时候,莫名的想起奶茶刘若英那首曾经黯然情动唱给陈升的歌:“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你说过那样地爱我?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我这样为爱痴狂?”大概因为同是女子,所以无论是对韶华还是对张爱玲,或是对我亲爱的三毛的爱情,我都有着格外的心心相惜。
第四篇:有感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卖国贼的英勇斗争,着力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基本结构就是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革命高潮为中心来展开历史画卷的。作者不同意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条线索作为这个时期的历史的进步潮流,而坚持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为主体来论述中国近代史。作者认为,在太平天国、义和团和辛亥革命时期,全国各地都有大规模的农民反抗斗争,正是这些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才把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推向了高潮,给予内外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作者认为,就连戊戌变法这场由社会上层演出的历史剧当中,“历史的真正主角其实既不是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也不是慈禧太后或光绪皇帝,而是成亿的被剥削、被压迫的,为求生存而斗争的贫苦劳动人民,其中主要是农民大众。”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始终环绕着爱国主义的思想来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
作者评论太平天国的宗教色彩时指出,拜上帝会的创立“并不是基督教俘虏了洪秀全,影响了中国的革命农民,而是洪秀全按照中国农民革命的需要利用了基督教的某些形式……使在封建重压下的中国农民革命取得了一个新颖的形式。”尽管宗教迷信是他们的一个很大的弱点,但这在当时对激发群众和组织群众是起了作用的。本书列举史实说明,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并未因为外国侵略者与自己共同信仰一个上帝,就放弃了爱国主义的立场或麻痹了斗志,他们与清朝政府的对外卑躬屈膝形成鲜明对照。他们坚决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坚持严禁鸦片,最后,“现实的斗争迫使革命的农民不能不拨开宗教的迷雾而同联合起来的一切内外敌人进行艰苦的斗争”,表现了农民革命家的本色和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对义和团运动,作者并未因其沾染上了封建主义落后性和排外主义的毒素而大张挞伐,而是紧密结合当时的内外形势,满怀激情地描述了义和团抗击侵略者的壮烈斗争,充分肯定了义和团运动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作用,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先驱。义和团运动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广大农民不但是同封建势力斗争的强大力量,而且是同帝国主义斗争的强大力量。
本书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救国救民的探索,作了中肯的评价。作者认为,戊戌维新基本上是一场爱国主义的运动,尽管维新派敌视农民革命,只主张改良,但当时面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机,维新派打出了救亡的旗帜。他们对国势危急的大声疾呼,对改革主张的有力的宣传,“唤起了群众的爱国热情,因而使他们所发动的政治改良运动成为一个群众性的爱国主义运动。”本书还给予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应有的历史地位,高度赞扬了孙中山及其同志们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和他们提出的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又专门叙述了资产阶级的爱国运动,并指出在当时条件下,“体现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以及中国社会在其发展道路上的迫切要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正是打击了站在它背后的帝国主义。虽然辛亥革命失败了,但“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阶段,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展开”。
作者在满腔热情地歌颂中国人民爱国斗争的同时,又鞭笞了陷中华民族于水火中的丑类。当我们读到鸦片战争的惨痛结局、太平天国的壮烈失败、八国联军的滔天罪行和外国人“代表中国”出使外国的滑稽剧等史实时,激起了对侵略者和卖国贼的强烈的义愤。作者着墨不多,笔锋上凝聚着的鲜明的爱憎,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教益。
三次革命高潮悲壮地失败了,中国仍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挣扎。历史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严肃的问题:中国的出路何在?怎样才能救中国?《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用大量的史实雄辩地说明:农民革命不能建立一种代替旧秩序的新制度;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也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所作出的结论是:只有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才能胜利;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救中国!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当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的拥护者。
读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从1981年初版到1997年再版,作者始终坚持了他在探讨中国近代史发基本规律时所使用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坚持了他在表述中国近代史发展基本规律时所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意见。虽然有些具体的结论在学术界还有很多的讨论,但是他在研究中提出的一些重要指导原则还是让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们引为参考。
纵观《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以揭示历史发展规律为宗旨,以历史唯物论研究中国近代史,富于创见,颇具影响,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就,得到学术界一至很高的评价。该书系统地叙述叙述和分析了资本主义列强入侵后,中国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记述和分析了一百年来中国几个革命高潮和曲折历程。作者使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和观点来看待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在经过了两千多年基本上停滞的封建社会以 后,社会政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的动荡和变动。
作者认为如果把每次革命高潮时期和在它以前的准备时期合并起来,那就可以把1840-1919年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是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失败(1840—1864 年),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和农民战争时期;第二个是从太平天国失败后到义和团运动(1864—1901 年),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形成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时期;第三个是从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到辛亥革命(1901—1912 年),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高涨的时期;第四个是从辛亥革命失败后到五四运动(1912—1919 年),这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和新民主主义酝酿的时期。
我相信读者们按着这条清晰的路线去了解那段历史一定不会觉得枯燥,而那些一件件一桩桩悲痛的事件都让每一位爱国人士都深感沉重,悲痛不已。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其基本特征主要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以儒家思想为正统。而这些都导致了经济发展的滞后,思想文化的沉闷,各级政府的腐败,为后来鸦片战争的爆发埋下了导火索。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五口通商和买办阶级的产生以及租界的出现。
到了太平天国的兴起,洪秀全等人利用被“修饰”过的上帝和人民的迷信号召农民起义,拜上帝会(附:我之前看了一本名叫《中国历史之谜》的书,书中否认了拜上帝会的存在,认为只是后人的误解,因为在太平天国的文献和与太平天国交战的清朝官吏的奏报及书信上没有出现“拜上帝会”字样,对此不知老师有何看法?)在其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农民革命纵然取得了推翻一个旧的封建皇朝的胜利,但是胜利的果实却总是为地主阶级用这样那样方法所窃取。洪秀全等人上台后,官民制度两种化,引起了极大的不满。新起的皇朝仍然是地主阶级的政权,农民仍然处于封建的压迫下。
在作者看来,太平天国的城市政策带有致命的弱点,他们所设计的整个社会由废除剥削制度的自给自足的农村组成的方案,也就很明显的不过是一个不能实现的空想。《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来的社会制度事实上从未真正实行过,也不可能真正实行。
由此可见,太平天国的灭亡是势在必行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仅靠农民起义的弊端,因为虽然他们富于社会经验,见多识广,更多 权变和机灵,但是他们也往往把无组织性、无纪律性、流寇主义、单纯破坏性这些坏东西带进了农民革命队伍,阻碍了革命的最终胜利。
再后来,同盟会领导武装起义,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作为民族革命,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不仅结束了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统治了中国二百六十八年的清朝正式宣告灭亡,中国两千年来的帝制也宣告灭亡。
但以本人的浅见,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不如想像中来得大。当时社会和国民素质还不足以推行资本主义,这其中需要一个类似君主立宪的过渡阶段,而那时的中国不得不处在了一个不土不洋的尴尬阶段。而且当时许多遗留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比如清末的土地兼并问题、西方列强政治经济上的侵略和压迫等等。他在遗嘱内也嘱咐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但在孙中山的领导下,中国成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倘若一直走下去必定会是另一番生机勃勃的新面貌。不幸的是最终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夺走,更是将中国推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正如作者所说:“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革命实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这是诸多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没有把任何社会现象都归结于阶级问题,或者只是用阶被级根源来解释,也没有把把任何社会矛盾都说成是敌对阶级之间,或这个阶级和那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当时旧的阶级虽然衰落,但仍然存在,新的阶级虽然已经兴起,但尚未取得胜利;外国帝国主义势力的侵入更使中国国内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复杂化。所以绝对不能把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观点简单化、公式化。作者着墨不多,用事实再现了那段悲痛耻辱的历史,着力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满腔热情地歌颂中国人民爱国斗争的同时,又鞭笞了陷中华民族于水火中的丑类无形中激起了读者对民族英雄的钦佩敬慕之情和对卖国贼的愤怒不满。
这么多次的革命最终都悲壮地以失败告终,中国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里苦苦地挣扎,救国之路该怎么走?强国之路又该如何?这是每个国人都应该深思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用大量的史实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只有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让中国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巧妙地化解各种危机,屹立于世界之林不倒。
第五篇:有感
观摩内蒙古自治区初中地理、历史教师基本功竞赛有感
我有幸参加了九月六号在通辽举办的内蒙古自治区初中地理、历史教师基本功竞赛。来自内蒙各位精英选手进行现场讲课。这是一次优质课的评比,更是一次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大展示,这次学习使我受益颇多,现结合活动内容来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决定教学行为,新课程改革这些年一直倡导要将课堂还给学生,核心要以学生为本。纵观比赛,参赛教师对课堂的掌控都非常出色,绝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起到了主导作用,通过自学、小组合作讨论、竞赛、等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高效学习。
二、教学形式
参赛教师的课堂设计突破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语言设计、导入手段、教学环节设置、学案的使用、多媒体教学等多方面有了很大改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新课的导入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参赛教师们的导入方式可谓都匠心心独到,如老师在讲《地势和地形》一课时,用拼图游戏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同样在讲《地势和地形》时,有导游导入法、歌曲导入法、图片导入法等等,尽管导入方法各有不同,但课堂效果都很不错,很值得借鉴学习,更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开发创新。
一课时的内容或多或少存在某种联系,老师要善于总结归纳各种知识的联系,打破常规,呈现给学生一个非常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设计教学各环节,使知识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使地理这一学科的实用性更加突出。本次比赛很多老师运用了学案进行教学。“学案”是教师为开启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能力而设计的由学生直接参与、教师引导下完成的一系列问题探究、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学案教学就是依据学案来实施教学活动的创新教育过程。学案的科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对地理学科深层次的思考。
所有参赛教师都运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与以往相比,课件的制作有了很大进步,从以前的单纯ppt课件制作,到现在的多元课件的展示,体现出教师的教辅技术的提高。地理教学运用课件进行生动直观的展示,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添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并结合学案教学成为教学的有效补充。我记忆最深刻的的就是有一位老师讲解各地形分布时设计了小组利用填图动画进行比赛,学生积极性很高,效果很好。另外很多教师在课上还交给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比如:记忆各省级行政单位利用顺口溜,各省轮廓图利用形象记忆法,五大地形抽象的用三角形、梯形等图形记忆法,令学生耳目一新。虽然有多媒体地图,但有的老师还是利用手绘图,绘图的过程也是学生记忆的过程,我觉得很好。
三、教学基本功
参赛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很扎实。本次比赛特别考察了教师的板图板画能力,很多教师的板书设计简洁美观,教学教态自然、极具亲和力。从讲课中明显感觉到老师们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环节设计新颖独到。
四、赛后的思考
这次观摩让我学到了很多好的经验,比赛很精彩,专家的点评也很中肯很犀利。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很值得我们深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有些东西还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
1.创设教学情景的有效性。利用情景教学能够使学生学习事半功倍,但情景的选择是否得当,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这对授课教师对课程的把握提出很高的要求。
2.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在比赛中所有教师都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多媒体课件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应该简单明了,课件制作的不能华丽,这样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不能过多的使用课件而忽略其他的教学手段。课件的使用还要服务于课程内容。
4.地理教师要加强专业学习,提高业务技能,提升文化素养,为高效教学奠定坚实的素质基础。
总之,这次活动对我们初中地理教师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在比赛中,我们汲取经验,发现不足,尤其使我们受益匪浅。新课程下地理教学的探索之路还很漫长,希望我们今后能够更加关注课堂教学,深入研究教学方法,让地理课堂更具活力,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