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唤醒学生散文阅读的兴趣
唤醒学生散文阅读的兴趣
宁波中学语文组
柴汛汛
素有“美文”之称的散文,它以如诗如画的意境,清新隽永的语言,自然纯真的情感,独特深刻的见解,灵活多姿的形式激发着读者的阅读兴趣。不仅如此,现当代散文也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对这些优美的散文并不十分感兴趣,甚至出现了老师不讲我还喜欢,老师一讲我就没兴趣,老师精讲我就厌烦的现象。
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两点:
(一)是散文阅读教学的功利化。一切围绕着高考,教师都在忙着传授高考的窍门,学生急切地想得到考试的分数,从而忽视了实质性的课堂教学,要么有些教师不教文本,要么有些学生不爱听课堂上教师对文本的讲解。师生都忽视文本,忙于做题,以考试的问题来引导课堂教学,课堂上没让学生真正领悟文本,没有了对作品的感悟,课堂上缺少了交流和讨论,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就得不到培养,才导致课堂的沉闷,阅读兴趣的丧失。更让人忧虑的是因为浙江省最近连续几年高考都是考小说阅读,高考功利化导致了散文教学的弱化,师生认为散文不怎么考,自然就淡化了散文的阅读。
(二)是散文教学模式的僵化。过分强调散文的抽象术语,所谓“关键句”、“文眼”、“线索”、“文脉”的模式化教学,最容易引起散文教学思维的僵硬化和机械化。这些散文阅读之前就存在于心中的概念,在教学中变成了寻找和印证它们,并运用它们来解读散文,显然是消解了阅读主体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导致学生阅读兴趣的丧失。
没有兴趣的学习显然是一种低效甚至无效的学习。那么,如何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呢?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亦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重新唤醒学生散文阅读的兴趣,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的阅读心理。
按照心理学的观点,兴趣的发生是个体与情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阅读兴趣是指在阅读活动过程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阅读主体,即读者;二是阅读对象,即阅读材料;三是阅读环境,即阅读活动所处的背景;四是阅读行为,表现为阅读主体、阅读对象和阅读环境之间的交流。
根据这个理论,笔者认为,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抓住浙江省高中开设选修课程的机会,让散文远离功利教学,回归散文审美的特质,从而重新唤醒学生散文阅读的兴趣,在“悦读”提升阅读能力。下面是笔者结合自己开设的《名家散文欣赏》课程,从阅读对象和阅读行为两个角度切入,就在散文选修课程上,如何重新唤醒学生散文阅读兴趣,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满足学生的阅读话题兴趣,选定精选的散文篇目
要唤醒学生散文阅读的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对散文话题的阅读取向。也就是说要知道在高中的教学情况下,学生更倾向于阅读什么样的内容,对什么话题的阅读材料感兴趣。
根据学生的反馈了解,中学生阅读兴趣在价值取向上具有多层次和随意性;喜欢流行(网络文章,青年作家文章)胜过经典,喜欢具象胜过抽象;阅读时间少。
对具体的散文话题,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有三类:
(一)是以人物、事件为主要表述对象,借记人叙事以抒情写意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路历程的记叙类散文。学生特别喜欢叙事散文叙事清晰,感情真挚。比如教材中的《我与地坛》一文,20岁双腿残疾的人生遭遇使史铁生苦闷、仿徨、无助,地坛的饱经沧桑和无言的母爱终于唤醒了他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作者史铁生以个人的人生经历抒写了一曲对地坛和母亲的生命赞歌,读来荡气回肠,催人泪下,叙述中带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是用来表现作者思维成果、显示出一种理趣与哲思的哲理散文。学生特别赞赏哲理类散文表现出的作者对生活与人生的“深层感悟”,对世态人生的洞察并由此而获得的一种灵感和才思。比如曹文轩的《前方》,作者以“他们在路上” 1
和“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入手,深刻揭示了流浪者的一种沉甸甸的恋旧“回归”情绪,一颗心总是在漂泊与回归间沉浮与徘徊异乡体验与故乡意识深刻交糅,漂泊欲念与回归意识相辅相成,作为一个永远充满魅力的人生悖论而让人品咂不尽。
(三)是旨在透视人文景观,揭示文化底蕴,呈现历史沧桑的文化散文。学生特别欣赏这种散文对民族文化进行的审视和反思,意蕴深隽,“语言有情理合一的雅致,在抒情中融注着历史理性,在历史叙述中也透露着生命哲理”。比如余秋雨的《道士塔,》再现了一个民族的悲剧,折射出清政府和国民政府的愚昧、落后、腐败无能,表现出对民族屈辱历史的感叹和对灿烂文化被毁的悲哀。
因此,在散文选修课程篇目的确定上,立足于“流行”和“喜欢的话题”两大原则,精心挑选一些符合学生阅读实际水平,学生又喜欢的作家的经典散文,比如周国平的《在义与利之外》《独处的充实》,柳萌《城市的情绪》,刘亮程《风改变了所有人的一生》,刘心武《从一个微笑开始》《青春的门》,冯骥才《日历》《老街的意义》,余秋雨《关于善良》,周涛《每天诞生一次》等一系列精讲和推荐的篇目。
二、打破学生的阅读思维定势,读出文本的独到之处
解决了阅读文本的问题,仅仅是唤醒学生散文阅读兴趣的第一步。事实上,中学生散文阅读的价值追求,往往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和享乐性,再加上学生微薄的文学积淀,使得他们的阅读只停留在‘浅阅读’的层面上。同时,由于长期受应试阅读模式的影响,学生满足于“文章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文章如何来表现这种情感”这种僵化阅读思想的影响,再好的散文对学生来说也难品味出独特的魅力。而学生阅读期待心理的失落,很容易导致丧失阅读的兴趣。
因此这些通俗易懂,易于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散文,必须展现出其特殊的美感,方能吸引学生对文章欣赏的目光,碰撞出学生内心的灿烂火花,从而满足学生新的阅读期待,唤醒散文阅读的兴趣。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阅读教学就必须“深入”地进行,以文本为依据,注重学生的体验、感受,从细处入手,努力促成学生、教师、文本的多层次对话与交流。
在具体的教学上,我觉得从以下两点做起能较好地解决文本细读,满足学生新的阅读期待,唤醒学生散文阅读兴趣。
(一)教师在教学中要打破学生的阅读思维定势,读出自己准确而独特的文本内涵。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凭着已有的知识储备,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教师通过对文本的深入细致的分析,敏锐地捕捉到文本的内涵和亮点,智慧地设计散文的教学点,在不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做一个教学道路上的高明的领航人。
教师要立足于散文教学的实际,突出散文文本的特征,从散文的语境、情感、语言、细节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并针对性得有效运用具体文本细读的理论方法,运用了想象、还原、比较、语义分析、填补空白等方法,以最大作用地发挥散文文本的独特魅力,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领略到散文独特的魅力。比如余秋雨的《道士塔》中有几处精彩的空白“„„车队已经驶远,他还站在路口。沙漠上,两道深深的车辙。”这“两道深深的车辙”就是一处文本空白,显然,字面上的理解亦不足以表达作者内心丰富而又激动的情感。面对王道士的贪婪与无知,沙漠上的那一轮深深的车辙印,既是王道士出卖经书的罪证,也是一个民族屈辱的标志。历史的风沙怎能掩盖罪恶。学生可从这一文本空白处读出民族的忧伤与耻辱。文中还有一处“„„我好恨”也留给了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恨”什么,千言万语谁能道尽作者心中的那个“恨”字,恨王道士?恨清政府?恨洋人?恨自己的无能与无为?千般痛恨,尽在一字之中。文本的意义空白召唤着学生的期待,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有了源源不断的话题,诱发了学生的想象,学生从这些文本的空白处探究,触发自己己有的经验世界,使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联想的内容又使想象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工,逐渐填补了空白,生成了新的意义。再如,针对学生对日常生活习以为常的情况,我选取了周涛的《每天诞生一次》,抓住“其实早晨并不新鲜,新鲜的是生命在醒来时的感觉”这句全文的灵魂句子结合“诞生”“感激”“说话”“思维”“哭”这五个关键词语,让学生从平常的、平淡的、平庸的事件中,感觉到对感情有所触动的东西,品味到作者对生活的诗化和美化,领略到文章的哲思美。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学生已有的阅读基础,以“有限度”的文本解读为津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因为高中的选修散文课程教学,毕竟与高校的老师的讲座有所区别,不能仅仅突出文本的精深,因为 2
教学最后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是教师领着学生走,到学生学着自己走。如果学生漠视文本,事先不去与文本进行对话,学生就无法通过文本与教师产生对话,产生共鸣,从而也不能真正提高学生散文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我们的阅读教学是事倍功半的。
因此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如果不充分考虑学生对不同文本的解读困难,不站在学生的水平上来设置问题,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现状,把问题设得高、难、尖端,只是想要炫耀教师的水平,或一厢情愿地以为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一味乐观地以为学生和教师一样“聪明”或者比教师“更聪明”,从而使文本的深度挖掘超过了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那么,学生或会反感于老师的卖弄,或会因惧怕“太难”而产生厌学情绪,反而会使学生丧失散文阅读的兴趣。比如像鲁迅的《灯下漫笔》、余秋雨的《道士塔》这类的散文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它有它的历史性、深刻性。别说学生,就是老师,对国民的奴性人格、对历史古迹中的文化味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教师只有在了解了学生对这两篇课文有多少背景储备、有多少知识储备,再来设计问题,且能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能解答这些问题,课堂教学才不至于又变成老师高谈阔论的天地。
只有教师要找到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依据,架设一道桥梁,才能让学生尽量容易过河,有兴趣倾听文本,关注文本究竟讲了什么。只有当学生愿意自己走进文本,文本才能开始以丰富优美的言语形式说话了,从而使学生能揣摩作者与编者的心声,进入他人的思想世界中,从而加深了自己对他人、对世界、对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篇:散文《唤醒春天》
经过漫长的冬的等待,春天终于向我们含笑走来。你看那大地上,一朵朵的金黄,就像是美丽的羽蝶,闪着娇艳的翅膀,在枝头在田间,温情地翕动。
她唤醒了杨柳,叫醒了杏花,梨花,逗得小河唱起了情歌,小路笑弯了细腰。
太阳伸伸懒腰出来了,红红的脸膛,显得那么俊美。在阳光柔柔的抚摸下,一切都是那么地富有生机,春意盎然。春天她真得来了,万物在复苏,庄稼在觉醒。
一滴晶莹的露珠,在玫瑰的叶片上,滚动着滚动着,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两只调皮的蜜蜂,一前一后,嗡嗡嗡!嗡嗡嗡!地欢叫着,采着花蜜,在万花丛中上下飞翔。
桃园里的桃花开了,她拉开了一片绚丽,那抹嫣红,粉红,粉白,点缀着枝头,打扮着春天。微风中,一股醉人的香味飘过,沁人心脾,温柔而多情,含蓄而俏丽。
玉兰花,带着一脸的娇媚,猛然间飞上了枝头。那朵朵的淡雅,月牙般的纯白,在春风里,在阳光下,书写着宋词的清丽和婉约;片片透明的绿叶,在飘动着,跳跃着,是那样的婀娜多姿,优雅漂亮。还有一些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一朵,两朵,三朵微笑着,害羞着,在我们眼前,变成了纯洁盛开的心事。
恍惚间,一个身穿风衣的姑娘,从远处慢慢走来。她面若桃花,眼神清澈,样子淡定而从容,就这样向着我走来,向着春天走来,搅乱了我的心思,撩得水波泛起了阵阵涟漪。
尘封的往事,就这样一点点被掀开,被记起,催生了季节的暖,心灵的春天。一段悠悠的往事,又在脑海浮现。是谁唤醒和点燃了我的春天,让我的心思,在花枝上轻颤?时光默默,无言。
依稀想起那年,一个三月的时节,当时正在南方工作。那段时间,因为许多的琐事,工作上的,朋友同事间的,都聚在了一起,让我心情烦躁,萎靡不振。朋友红建议我出去散散心,排解排解心中的郁闷,我也觉得好长时间没回家了,不如就趁次机会,回北方的故乡去看看父母姊妹。
经过十几小时的路途,火车终于到西安了。下了火车后,改乘公共汽车,又遭受了几个小时的颠簸,车终于停靠在家乡的小站。下了汽车后,离家里还有两里多的路程,人已经有点晕晕乎乎。但就是这样,还得一步一步,向着家乡的方向移动。
没有想到,就在经过村后的漆水河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此刻正是阳春三月,油菜花盛开的季节,一下子闯入眼帘的,是那一大片金黄色的花朵。她就这样自由的,绚丽地开放在家乡的田间,小河边。那浓郁的馨香,荡漾在空气中,把我的心,都快要熏醉了!
从不引人注意的油菜花,此刻在春阳的照耀下,金灿灿,黄澄澄,流光溢彩。它以娇黄的姿态,缀满了枝头,一朵朵,一簇簇,嬉闹着春潮汹涌的大地。置身于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令我如痴如醉!
就在这时,一阵悠扬的二胡声,从河边传来,细细一听,是王洛宾的《花儿与少年》。那清霖的声音,如清水般荡漾开来,让我不禁止住了脚步,我屏住呼吸静静聆听,这时我的心中,似乎也响起了一阵曼舞的旋律。
我这人好奇心极重,很想前去一探究竟,但又怕惊扰到主人。于是,就踮起了脚尖,又往前轻轻迈了几步。这时,就看见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正坐在河边的石头上,全身贯注地拉着二胡。他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头发又黑又亮,就像童话里的小王子一样。
过了一会儿,小男孩又开始拉起第二首曲子。顿时,优美、悦耳的胡声,时高时低,时而昂扬,时而低沉,好像是阿炳的《二泉映月》,只见那动听哀伤的声音,引得燕子低飞,柳丝飘动,河水呜咽。
没想到就在此时,天空竟下起了濛濛细雨,沐浴在春雨中,只见地上瞬间一层落花金黄;枝头上,一丛丛一簇簇.或星星点点,在春雨的洗刷下,透出一种令人心颤的金色的美。
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姑娘,向着这边跑过来了,她手里拿着两把伞,嘴里喊着;哥哥!哥哥!妈妈让我给你送伞来了!,再看那个少年,对着妹妹温情地笑了,露出了一口洁白的牙齿。他伸出手接过了妹妹的伞,放在一边,又用手轻轻捏了捏妹妹的小脸蛋,妹妹笑得更开心了,嘴边露出了两个可爱的酒窝。
阿姨!你要去谁家啊?,小姑娘一回头发现了我。我也笑了,就说;去谁谁家。小姑娘听完后好高兴,她说;那不是我韩大爷家吗?和我家住得好近那,阿姨!我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啊?。我告诉她说因为我在南方工作,工作忙,已经好些年没回来了。
小姑娘听懂了,她认真的点点头。然后说道;那阿姨!我们一起走吧,下雨了,我这有伞呢!。我也笑着问道:那么你俩是谁家的孩子啊?。
我爸爸是満社,妈妈是雪妮。小姑娘快言快语。我听明白了,原来他俩是我小学同学的孩子。我便说;是雪妮家的孩子啊,你妈我可是认识的,真的吗?。小姑娘更高兴了,少年也是一脸的笑容。
接着,我告诉他俩说,明天我就去看你们的妈妈,好吗?。两个孩子高兴得跳了起来;好!好!。我便和小姑娘,少年,一起撑着伞,一路说笑着,向村里的方向走去。
这时,远处的细雨,还在飘洒着,可我的天空不再阴霾有雨。隔着雨伞,向上空望去,天上似有千万条,飞舞着的丝线跃动,想不到北国的雨滴,竟然也像南方的雨一样缠绵温暖。
而此时身旁的油菜花枝,在雨中簌簌抖动,不时有一阵雨珠和花瓣掉落,一层素馨飘零,如同一曲缥缈而伤感的弦乐。花浓雨密,香雾迷离,分不清哪是花哪是雨。这雨中的花,这花中的雨,这清凉的芬芳,这芬芳的清凉,花香水色,似梦非梦。
此时,她让我想到了一段话,形单影只的时候?雨水滂沱的时候?有谁为你撑起那把孤单的伞?也许伞面很小,也许衣服会淋湿,可是,至少你不是一个人在行走。
时光如水,现在,又到了春暖花开的时节,桃花依旧,人面全非。那些被时光遗忘的脚步,也都化为了淙淙的流水,一去不复返了。而亲爱的人儿,可爱的小孩,多少年后,你们是否记得,有那么一个春天,阿姨的心,是被你们的纯真和善良,唤醒和点燃。
就这样一点一点走向老去吧,尽管新的岁月和脚步,留不住季节的轮回,可我依然在岁月的深处,甘愿为你们把心中的美好和春天点燃。
第三篇:《唤醒上课睡觉的学生》
唤醒上课睡觉的学生
摘要:著名德育教师专家高金英老师说,“学生睡觉很正常,关键是看这个觉攒到谁的课堂上去睡,那就看你老师的本事了,老师如果有本事,就让他去别的课堂上去睡,如果老师都有本事,就让学生回家睡觉去”,文章剖析了中学生上课睡觉的成因,写出自己的一些做法,解决学生上课睡觉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生;上课睡觉;成因;做法
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出现大面积睡觉的学生,有时甚至能达二三十人。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睡觉?毛泽东在1964年就讲过 “先生讲课要允许学生打瞌睡,你讲的不好,还让人家一定听。与其睁着眼睛听这没味课,不如睡觉,还可以养养精神”。我校老师所面对的学生,相对来说成绩要差一点,学习习惯也要差一些,甚至于有的品行都要差一点。上课睡觉从高效课堂管理角度来看,无庸置疑属于违纪行为,无论对学生本人还是对整个班级以及授课教师,都是不利的。睡觉是一种权利,但是权利的行使必须得看是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用在教室这个地点与上课这个时间来做“睡觉”这件事情,绝对是不允许的。对于学生上课睡觉的原因,我认为大概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作息时间安排不合理,学生晚上熬夜或早上起得较早,导致上课睡觉。
二、学生厌学甚至弃学,学习兴趣不浓,对学习内容难以理解,从而不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教师备课不精,授课缺乏艺术,缺乏吸引力和课堂驾驭能力。
四、教师责任心不强,只教不导,不够关注学生。
五、学生的不良嗜好及习惯侵占着他们的正常睡眠时间。
我在班级管理与教学中也碰到了上课睡觉比较严重的现象,这里我主要谈谈以小组形式相互比赛学习,本班有学生62名,刚开学就把人数分成9个小组,每个小组7人,自己推荐一名同学当组长,学生们很积极响应分别给自己小组取了名字,有理想彩虹、深学海、天道酬勤、懿之梦组等等。接着我引导学生大胆的设计,设计出自己小组的组徽,每个小组给自己设计了口号。平时我们分组来做,并且制定了课堂加分标准,回答一个问题加一分,在黑板上讲一个题加二分,由当堂课课代表进行记录,一周下来进行评比,对后三名的小组做出相应的惩罚,刚开始执行效果并不好,还是有很多学生混水摸鱼,不参与小组讨论,趴着睡觉。针对问题我就把任务下到每位组长,明文规定,那个小组的成员在上课的过程中只要有成员睡觉,就在总分里扣2分,这样学生之间就相互督促,慢慢形成团队精神。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学生,但还存在个别睡觉的学生,例如我班的王睿同学,每天上课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纪律方面可以算得上是好学生,但最大的问题是上课睡觉,后来经调查,该学生喜欢上网,在被窝里用手机上网,经常晚上不睡觉,周末有时还会到网吧去,经证实该情况后,找李睿同学谈了几回,也与学生的母亲交流该孩子的情况,原来这是一个单亲家庭,孩子和母亲一块生活,父亲想在孩子面前表现的好一些,就不断的给孩子钱,母亲为了和孩子好联系,就偷偷的买了手机,得知这一消息,我与家长沟通过,家长改变了其教育思维,收回了手机,限制了每周的生活费,学生也答应了在校不因上网影响休息。让宿舍的孩子督促他的行为,慢慢转变了许多。
上午最后一节课和下午第一节课是学生最爱睡觉的,上午最后一节课睡觉的原因是上午学习半天,已经身心疲惫,尤其是体质差的学生就容易犯困,下午第一节课睡觉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有的学生中午根本就不休息,另一种是休息的时间太长,到教室了还没有缓过神来,对于这些原因造成学生犯困,著名德育教师专家高金英老师说,“对于学生上课睡觉,我们老师要有自己的绝招,学生睡觉很正常,关键是看这个觉攒到谁的课堂上去睡,那就看你老师的本事了,老师如果有本事,就让他去别的课上去睡,如果老师都有本事,就让学生回家睡觉去”。
我认为困神是可以赶走的,当发现有孩子打瞌睡时,就立马停下我们的教学,做一些小的魔术,开个玩笑,讲一些笑话,讲一讲故事,活跃一下气氛,消除一下疲劳,然后再组织教学,如果发现有孩子睡觉,而不去立马制止,这样就一传十,十传多,导致大多数学生都会睡觉,这样的课我们上下去还有意义吗?
总之,无论我们采取什么样好的方法,就是把我们课堂中的困神赶走,让我们的课堂成为高效课堂。
第四篇:唤醒学生激活课堂
唤醒孩子
激活课堂
—《
8、五彩池》教学反思
洛阳市西工区后李小学
崔景丽 2012年6月 唤醒孩子
激活课堂
—《
8、五彩池》教学反思
“藏龙山上有奇池,形态万千色斑斓。疑是瑶池在凡间,却见池底石笋现”,这首不成体统的小诗是在今天学习《
8、五彩池》一课时,我和同学们即兴而作。虽然还未经推敲,但却是大家在品味作者语言、领略五彩池的美景后最深切的表达。
这本是一篇略读课文,由于有了前面《
6、桂林山水》、《
7、走进丽江》两篇写景的精读课文做铺垫,这一课,我原来没有打算深入展开,没想到孩子们兴致很高,因此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字词后,我抛出问题“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五彩池的”,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很快就有了答案。接下来,我就指名学生读书,第一个自然段读完,让学生用一个关键词概括段意,并且板书在黑板上。然而后来的情况证明,就是这看似不经意的一举,在孩子们心里激起了阵阵涟漪:举起小手,畅谈自己的见解,真好;走上讲台,体验当老师的感觉,真棒!读到了介绍五彩池特点的重点段,学生读书概括十分踊跃,在说自己的读书感受时,一只只小手高高举起,一双双眼睛神采飞扬,一反平日里的沉默。有些孩子在读书后开始发问了:作者在晴天去看五彩池有没有特别的理由呢?不足一亩是多大?不过一丈是多深?第一个疑问是孩子们通过读书交流解决的,而亩和丈的概念则有老师讲解举。当学生想象体会到大水池不足一亩,就是六百平方米左右,大概就是十二间教室那么大;深不过一丈,就是三米左右,大约一层楼那么高,他们的心里马上就有了清晰的感知。再听孩子们齐声读这些句子时,那悦耳动听、乐在其中的琅琅书声,让人真切的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惊喜和愉悦。孩子们在积极思考的同时,我也趁机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第二自然段中描写的水池都有什么形状?“„„”表示什么作用?你还能想到水池像什么?孩子们都很兴奋,他们的想象力确实出乎我们成人的意料。在读到第三自然段中关于色彩的描写后,学生们还想到了许多别的颜色。课文读完了,我引导学生思考:五彩池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孩子们的答案可丰富了:神奇、魅力、形态万千、色彩斑斓„„那一刻,我觉得大家真的是把作家笔下的美景绘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留在了自己的心中,在读到第四自然段,明白了五彩池的形成原因后,大家恍然大悟,不禁对神奇美丽的五彩池赞叹不已,于是就有了那首小诗。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阴哪!原来简单平淡的一篇略读课文,在师生不断的互动中,在淋漓尽致的表达中,竟成了难忘的一课!我也从中悟出了一个课堂教学的真谛—只有唤醒学生,才能激活课堂!
第五篇:在激励、唤醒、鼓舞中激发学习兴趣
在激励、唤醒、鼓舞中激发学习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创设教学情景也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学生课堂思维是否活跃,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解决问题的需要。所以,课堂上,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心愤口悱的时机,使学生处于“心求追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急需状态,这样能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此时,创设问题情景犹如一块石头投入学生的脑海,必会激起思维的浪花。可见,创设问题情景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创设童话情景、生活情景、游戏情景三方面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单调的数字、运算,而在童话世界、游戏和生活中,也可学到许多数学知识。
一、创设童话情景,给数学插上五彩的双翼
孩童时代是最富有想象力的时代,在童话中,学生能找到现实中没有的东西,神秘、有趣都吸引着孩子的好奇心,在这里,孩子们的眼里平凡的现象往往会变得非同寻常。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小兔采蘑菇”的故事,学生们激情投入。.从“小兔采蘑菇”的故事中,他们初步感知到0的存在,他们也明白到:如果像四弟那样做事三心两意就“一无所有”了,有的学生还联系到学习上,如果学习不专心也会什么知识也学不到了。这样,运用现代代技术手段,把所学的知识内容,整合到一个连贯的、生动的故事情节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播放出来,学生边看边思考,边捕捉故事中的数学信息,将知识的逻辑发展顺序与故事的发展顺序紧密联系起来,并且在故事中引申出做人的道理,对学生的启发多么大呀。
二、创设生活情景,让数学走进现实的生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除了学生平常无意识的观察、感受以外,有意的生活体验的积累也很必要。在课中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感受生活的机会。因此,在课中我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找生活中的0,然后老师利用课件显示生活片断,和大家一起寻找0的足迹。有的找到电话、遥控、住房号码、计算机„„,还有同学想到100元、50元、10元上也有0。学生越找越多,像开了锅似的,不愿意停下来。学生身临现实情景,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就会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在课堂上,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毫无倦意。
三、创设游戏情景,让数学成为快乐的驿站
一年级孩子刚入学,对学习目的尚未树立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因此创设游戏情景,重在激趣。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设计游戏的练习“闯关”。我把练习设计成一关、一关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在做题时有一种想要顺利过关好进入下一关的强烈愿望,但是做不正确就不能进入下一关,因此他们就全身心的投入,特别认真的去解题。既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把学习的气氛推向高潮。
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