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方法的作文
关于方法的作文
关于方法的作文
(一)“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聪明的古人只用了短短12字就明了地概括出了阅读的珍贵。然而,“好读书”不难,可“读好书”却不易。像一些同学,读书不少,积累不多,知识面不广,一碰到写作,除了紧咬笔杆,就是唉声叹气。这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方法的问题。那么,什么才是一种好方法呢?
据我看来,像跟着导游旅游一样阅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在陌生景点旅游时,最好的方式就是跟着导游游走。这样不但能够更加了解各个景点,还可以选择一条最佳路线,少走冤枉路。可如果自己一个人参观,只能看个大概,或是绕了一个大圈子又回到了原处。阅读也是这样,只有跟着作者的思路走,才能真正读好一篇文章。否则就只能一知半解,阅读无效的同时,又浪费了时间。不过,除了要跟着作者这个“导游”,还要结合生活实际,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的阅读才会更加有效。
古人大致有两种阅读方法:一种是只做寻章摘句式的。这种方法讲究细,对每一段,每一句甚至连一些字词都要认真“解剖”。然而,这种方法忽略了文章的“顶梁柱”——中心思想;另一种则截然相反,是观其大意,不求甚解式的,只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思想,在了解中吸取了营养、知识,却不支寻章摘句。打个比方,让分别用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的两个人阅读白居易的《忆江南》时,第一个人可能会想:最后一句“能不忆江南?”为什么要用反问的手法?不用不行吗?第二个人则会知道:这着诗是白居易怀念江南而写。明朝时,有人巧妙比喻了这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就像一个人有一房子散钱,却无一根能把钱串起来的绳子;第二种方法就像一个人有许多绳子,但没有散钱供他串。这两种方法各有所偏,只有将其合二为一,既观其主要内容,重点的地方又寻章摘句,才是最好的方法。
泛观博取,不如熟读而精思。朱熹一句名言,把读透书的好处淋漓尽致地道了出来。那该怎样才能把书读透呢?那就需要体会和“感受”。有时,文章的含义往往藏在文字深处,这时就需要去体会。一个极其微不足道的细节也许蕴藏着一个大秘密,所以,抓住细节,是体会的关键。就像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中,李白未曾提到过自己怎么样,似乎只写了景。其实不然,从“尽”、“孤”、“独”、“闲”几字中,可以知道,李白此时是很>孤独的。感受,则是体会后的自身的感觉,和体会是双胞胎。如果你阅读一篇文章后没有任何感受,那么你就白读了这一次书。其实,作文就是感受,能否利用感受,把感受挥洒在纸上,就看你的了!
要爱读书,勤读书,同时,更要善于读书。
关于方法的作文
(二)一个人的学习,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学习方法,这如同获得知识,人的知识从无到有,从不会到会都有一个发展过程。我总结了我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使自己更优秀。
一、课上认真听讲、大胆发言,回答问题声音清楚。下课认真复习,不会的题要问老师,还要课前预习。
二、写作业时,字迹要清楚、工整、不空题,还要按时上学,不要迟到,不早退、不逃学。如果有病要请假,放学后按时回家,不让父母担心。
三、写作文时,要定好写作提纲,根据提纲分好段,还要通过排列、连接,形成一篇作文,然后再把材料写进去,作文就写完了。写完之后要反复修改很重要。要做最后的检查,有时还可以在检查的过程中加上>好词好句。
四、复习时,要对所学的知识继续加工,把新旧知识加起来,增强记忆。这样,知识才能在你脑子里扎根。一些学生学习很优秀,我认为,他们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不走马观花,而是认真复习。
俗话说的好:温故而知新。我相信,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一定会使我更加优秀。
关于方法的作文
(三)凝视着窗台上亭亭玉立的兰花,不禁让我想起《野有蔓草》中那位清秀水灵、温文秀玩的姑娘。这盆兰花在我眼前立刻幻化成美的化身。汇聚天地之灵气,凝结日月之精华,俨然一位落落大方的闺秀。它将垂柳的“阴柔”与君子兰的“剑气”融合成蓊蓊郁郁的形态,捧出一丛生机。远远望去,一束一束纤细的叶子 像待射的利箭直击苍穹,叶片伸长到一定高度便弯下腰低头和土里的根偶偶私语。宛如一盆翠绿的喷泉在凝固所呈现的景致。拔开丛丛叶片,你惊讶地发现 五片花瓣的小花会探出头来窥探周遭的一切。花瓣也是绿的,和叶片融为一体,赏心悦目,传达着和谐 之美。花瓣上刻着一道道红印,就像娇嫩的皮肤被划出血丝,墨汁在草纸上沁染开来。最独特的还是它的花蕊,由两部分组成,像微微张开的嘴。“上唇”被玫瑰色的圆点点缀:“下唇”则被随意地涂抹上奇异的线条,宛如一条喷火的猛蛇。
新年 伊始,父亲 将这盆兰花摆在我卧室的窗台上,起初我并不在意它,因为它实在平凡的如同一盆杂草,仅仅是葱郁的绿让双眼感到舒适。父亲说开春时它会长出兰花,我不屑地瞟了一眼兰草,心里琢磨着,看它开出个什么样的花来。这盆普通的近乎单调乏味的兰草,不属于奇花瑞草,没有“仙客来”奇特巧妙的优雅造型,连映山红看见它都为它是花的成员而羞红了脸,在国色天香的牡丹面前,兰草就像东施遇见了西施,相形见拙,黯然失色。
但是,凛冽的寒风摧残不了它盛开的梦,周遭的冷漠击不垮它生长的信念。它躲在窗台的一隅,靠着冰冷的墙面默默地生长着,生长着„„
谁能料想啊,在春风的轻抚下,它竟长成了一株境界,叫“禅”。它的每一片叶子都张大着眼睛,见证人情世态的炎凉。即便生在清幽的山谷,生在清静的后禅院,被同伴嘲讽,被冷漠包围,它仍能谢绝蜜蜂 的殷勤,避开蝴蝶 妩媚的身姿,恪守一方净土,吐露一抹清香。文人称赞它幽芳逸致,风骨清高,不做媚世之态,涤人之秽肠而澄滢其神骨,致人胸襟风度品格趣味于高尚之品性。除去轻佻之色,媚世之态,“孤芳自赏”也得耐得住寂寞。
谁能料到啊,在鸟鸣得催促下,它竟长成了一丛气质,叫“雅”。它优雅地立在那里,月貌花容。它不像迎春花般招摇,明黄的小花铺天盖地得缀满枝头,压得枝条喘不过气来。它也不像攀援得凌霄花,爬上高枝,借着枝条的高度炫耀自己。兰花是有骨气的,它不攀附枝条。而是从土壤里重新抽出一根茎,几片叶,五瓣花。用它“自己”的根吮吸水分,用“自己”的茎运输养料。它不愿和迎春花一样抛头露面,宛如一位羞涩矜持的佳人,一个落寞的才子,悄悄地躲在叶子地下部,依偎着养育它地泥土。
于是,兰花的绽放并不惹人注意,常常会成为被轻易忽略的风景,但它的花瓣上还是长满了绿色的希望,它的花蕊仍会催生希望的蓓蕾,它的叶片依旧契刻着清新。
我低下头,默念道“幽幽兰香,无人自芳。”
第二篇:作文方法
如何做到有效审题
中国人大附中名师
关键的有两点:一是要准确审题,二是要点题扣题。关于审题,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准备。
第一,要准确把握材料导语。近年来,新材料作文的材料非常丰富,如2009年中考就出现了多种文体、多种形式的作文材料。这些材料大多短小精悍,内容完整,主旨鲜明。而读懂材料、把握中心是写作的重要前提。
第二,要准确把握题目内容。对于题目本身,一是要对局部关键性文字进行反复推敲。所谓的关键性文字,主要是指“题眼”(如主谓短语类试题中的谓语,偏正短语类试题中的修饰语,动宾短语类试题中的动词等)和话题本身。对这些词,可以直接解词释义,可以进行近义辨析,可以进行置换比较。比如,以“诚信”为话题写作,通过比较“诚信”和“诚实”这组近义词,就会发现还要写出“守信”这一层意思。又比如,“这也是课堂”这个题目,通过解释而明确“也”是“同样”的意思,或者删去“也”变题为“这是课堂”并与原题进行比较,我们都可以得出结论:只能写教室以外的“课堂”。二是要读懂题目或者话题的真正含义。近年来比较盛行比喻性话题,比如,从“门”中读出“沟通、交流”之意,从“歌”里读出颂扬之意,从“山”中读出“困难与阻隔”之意,从“心中的阳光”中读出“温暖、爱心”等意;如此等等。扣住比喻义来写,更合乎命题者的意图。此外,还要注意题目暗示的文体指向:比如,“小议”、“之我见”等词语进入题目,就说明一定要写议论文。
第三,要准确把握写作要求。写作要求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开放式要求,一是限制性要求。对于这两类要求,必须分别对待。所谓的“开放式要求”,就是旨在鼓励考生大胆去做、尽情发挥的说明。例如,其中“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就是这样的要求。对于这样的要求,我们不必太在意,特别是不要浪费时间去细细琢磨。写作构思时可以忽略它们,只是按照一般的规律去应对这一类型的作文题目就行了。
押题作文
以乐观心态看人生
人们常说镜由心生。是的,乐观的人看山山青,看水水秀,看天天蓝;而悲观的人则看月月缺,看花花残,看人人悲。如果我们能够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风雨,笑对人生的悲欢离合,那么我们的世界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大家知道,人世间最难舍弃的便是那份离愁。面对离愁,有人低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有人却高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既是离别之日,为何不让彼此间快乐些呢?为何还要互相增添一些离愁?对朋友灿烂一笑,送他快乐上路,不是更好一些吗?
也许你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两个孩子,他们都非常喜欢画画,同拜一位画家为师。他们都很有天分,学业进步很快。一天,他们正在房间里练习画画,画家进来了,看见他们在努力学习,画家很满意。突然,画家止住了他们,并问了他们一个问题:“想想看,用什么东西可以充满这间屋子?”第一个孩子想了想,起身走向了门口将灯打开,屋子里瞬时间明亮起来。画家满意地笑了。第二个孩子也走到门口,他按动开关将灯关闭,屋子里变得光线暗淡。画家看了看他们,挥挥手说:继续画吧。几十年后,那位将灯打开的孩子成为了名满世界的画家,而那位将灯关闭的孩子则成了街头流浪的艺人。
在两个孩子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他们的人生结局与他们的心态密切关系——充满光明的心态,遇到挫折也可以乐观对待,并敢于战胜它,而充满黑暗的心态,面对困难便会消极逃避。
朋友,人生在世挫折困难不可避免,我们要乐观地面对它,把它放在脚下,当作成功的垫脚石,当感到不如意的时候,不妨学学太白先生,“人生在世不如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以乐观的心态对待自己的人生,去书写人生的无限精彩。
预测演练
有位名人说过,战胜自己,你就是强者。作为处在成长期的青年学生,你一定有过痛苦,有过忧伤,有过自卑,有过迷惘,或许还有过孤傲,有过荒唐„„
请你以“战胜自己”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写你的感情历程,可写你的思想飞跃,可写你的青春感悟等等。
【写作指导】
这个题目要先审好题,所给题目已限制了我们的选材范围,必须是自己的事,必须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因此,这是我们写好这篇文章的关键点。在文体上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在行文构思时,可以先将作文题进行转换,“战胜自己”可先转换为“自己遭遇到的问题或困境”,再叙述“战胜自己”的过程,而在叙述这个过程时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同时,这个题目要求我们在构思时要更关注自己精神方面的成长。拟题时,要重视题目中的提示语,它们往往不仅暗示了写作的范围,还有利于我们打开写作的思路。怎样选材才能得当
华东师大一附中名师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你如果用心观察生活,用心思考,总会获得符合围绕中心、真实准确、典型性强原则的写作材料,甚至还会得到新颖独到的写作材料。
一、着眼“我”所亲历的事情。无论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还是社会生活,我们亲身经历、亲自体验的事情,回忆起来会历历在目,写起来最有真情实感,用起来得心应手。比如,以“我望见了你”陈述“眼泪”话题,你可以从自己的经历出发,采用内心独白式的方式,叙写“我”对父爱的误解,对父爱的发现和感受,显得真实、自然,又强化了感情的宣泄。
二、着眼“我”所目睹的事情。亲眼看到别人做的事,经过我们的审视和分析,会更加客观,更加理性。由于视线很近,往往看得清楚,写起来容易。比如,以“对母亲满怀感激”,你不妨用心描绘在“我”遇到困难时母亲的眼神、步子等,通过细小的地方表现母爱。
三、着眼“我”所听过的事情。亲朋好友和身边的人所讲过的故事,不妨细化想象,生发开来;他们阐述过的观点,拿来谈谈己见。这样,把他人经历为我用,能有效丰富我们的材料库。
四、着眼“我”所想过的人和事。人的思想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围绕某个话题或主题,你要敢于穿越时空隧道,请出历史上的人,请出未来世界里的人,请出文学作品中的人,让他们登台唱戏或你去往他们那里神游一番,岂不妙哉?比如,以“奖”为话题,你可以写动物王国里的评奖会上,经过竞争,人们一致同意将金奖颁给小白兔——一个诚信的人。这样的材料,出自我们的想象,但这样的主题,却折射着现实生活,具有现实意义。
五、着眼“我”所用过的材料。与机械性地选用陈旧材料不同的是,我们通过调整分析角度、实施改造利用,使得先前用过的材料旧貌换新颜,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比如,以“我的能力”为题写作,你可以将父母通过沟通化解矛盾的故事改造一下,变为在“我”的斡旋下他们解决矛盾的故事,突出“我”化解矛盾的能力。这样,就赋予旧事以新的意义。实践告诉我们,改造旧材料是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你可以通过转换叙述视角、调整主宾关系、延伸拓展结局、逆向解读意义等方法,得到让人耳目一新的材料。
六、着眼“我”所创造出来的材料。根据主题需要,对成语故事、经典名著来一番延伸创作或者嫁接改造,一定是新奇有趣的。比如满分作文《对机遇满怀感激》一文,就以对《西游记》里的人物故事进行重新配置,给人以新鲜、滑稽的感觉。在这样一个由现代社会搭建起来的舞台上,唐僧师徒和众天神粉墨登场,尽情表演,带给读者全新的感觉。
押题范文
那一份深深的歉疚
听着DVD 机中传来芭比动画片中的主题曲,翻阅木制的箱箧里厚厚的一叠日记本,一个已经略有陌生的名字突兀地出现在我的视线之中,令我微微一愣,一个已经渐渐淡去的轮廓霎时明亮清晰起来。
“飘雪飞扬,落英满天”。那本该是个极美的意境,“雪英”更是个诗意飞扬的名字,但我们却总是习惯地叫她“阿雪”。阿雪还是个二八年华的姣好女子吧,却在初中毕业后便早早辍了学,只身从乡下来到城市谋生。
于是她成了负责照顾年幼的我的保姆,每天骑单车载我上学,买菜,洗衣,做饭„„阿雪并不能算漂亮,但却也称得上清清秀秀干干爽爽,简单地用一条棕色皮筋轻巧地绑住长长的马尾,总是穿着白色T-shirt配牛仔裤的廉价搭配。就是这样一个女子,豆蔻年华就这样一点点消磨在那些并不粗重却十分琐碎的活计中。
一次阿雪骑自行车载我上学时,我曾问她,她是否也曾有过理想?阿雪却只道我是开玩笑,淡淡地说,我没读过什么书,哪会有什么志向,我只想能找份工作谋生罢了。阿雪乌黑的长发在空中轻扬,清浅的声音很快消逝在清幽的空气中。我沉默地看着她消瘦的背影,心底不禁又浮起浓浓的悲哀。
夏天的夜晚总是炎热躁动,我便时常拉上阿雪陪我在小区花园中散步。阿雪总是安静地听我兴奋地胡扯,听我讲芭比新出的动画片,听我讲我想未来成为一名乱世中顶天立地的英雄,听我讲我的抱负我的梦想,态度谦卑而沉静。我忽而又转头认真地问阿雪,她的梦想是什么?阿雪依旧有些自暴自弃地说,像我这样的人哪会有志向。
后来,阿雪走了。原因很简单,我已经升入初中,午饭在学校食堂解决,我们家不需要保姆了。她临走时递给了我一本精致而厚实的本子,本子的扉页上用钢笔写着,祝:学业进步。落款:阿雪。
听她同乡的人说,阿雪去了东莞的一家工厂当了女工,在冰冷的流水线上没日没夜地苦干。很久之后,我翻来覆去地凝视着她离开时送给我的那本本子,心底忽然开始难受,似是同情,又似是难过,但更多的该是深深的歉疚„„
预测演练
请以“懂得责任”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不少于5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写作指导】
从古至今有很多负“责任”的人和事,应当结合提示广泛引证,比如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明朝忠臣杨继盛有“铁肩担道义”的壮举,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警言,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行动,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胆魄„„当今社会,责任是道德建设的基本元素。就题目本身来讲,“懂得责任”,既要抓住责任写,又要抓住懂得来写,要着重写清楚懂得的过程,写出心理演变。立意如何标新立异
西安交大附中名师
实践显示,正是由于一些同学善于激活思维,勇于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和感悟,使得充满个性色彩的立意成为文章的第一得分亮点。具体来说,以下做法值得学习:
一是比中选优:以鲜明见长。围绕某个文题,是能够提出多个中心思想的——也就是说,立意具有多重性、广阔性。按照“意在笔先”的要求,应该启动思维,多提出几个立意方案(即便是同一个材料,也能从不同角度提炼出不同的主题),将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一个平日少见而又出乎内心的见解来作为未来文章的主题,并将它作为选材、谋篇布局和确定表达手法等工作的依据。比如,以“休息”为话题作文,你可以先提出“让中小学生多点休息时间”、“要重视老百姓的休闲去处”、“讲究劳逸结合”、“休息时间里孩子泡在网吧里要不得”等立意方案,然后再比较选择。
二是纵向开掘:以深刻取胜。围绕文题和材料,止步于“是什么”、“有什么”之类的问题,得到的立意常常停留于事物的表面,泯然于众人之见。要学会开掘深层意蕴,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抓住结果追溯原因。比如,写人为主的文章,应该找出支配人物一切言行举止的思想闪光点、内动力;写事为主的文章,应该找出事件的思想意义中最具现实价值的那一部分来;状物为主的文章,应该找出事物本身的审美价值,或寄托其中的某种情感或寓意;议论性的文章,应该找出矛盾的本质内容,捕捉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实践显示,最可行的办法是,对着文题或材料多思考“为什么”、“怎么办”之类的问题,这时我们会逐步接近直至抓住事物的本质,从而获得深刻的立意。
三是反弹琵琶:以独到启思。对于某一种现象或某一个问题,社会和大众有着比较一致的看法。但是,事物物内部结构比较复杂,外部情况也多种多样,因而同一事物除了具有正面基本意义之外,还具有旁属甚至反面性的意义。如果我们经过审慎思考,提出与传统和世俗相悖的观点,这样的文章,往往会以崭新的立意取向赢得关注和重视。比如说,人们都说要矢志不移地维护自己的尊严,你却大胆地说,在特定条件下要敢于放弃自己的尊严,把目标放在维护自己的生命上(以“目标”为话题作文),这不能给人以新的思考么?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反向立意,必须做到出入适当,进退有度,言之有理,不能犯政治、思想、道德和常识性错误。
四是聚焦时代:以新颖见长。优秀文章的立意是讲究现实针对性的:或者提出对某类社会现象的见解,或者引入与时俱进的崭新理念。比如,对于帮扶弱势群体的看法,对于建设“两型”社会的看法,免费义务教育带来的变化等等,这些新鲜事物或新观点都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关注的热点(写作时尽量找出小的切入口)。近年来,一些满分作文通过故事新编、新评的方式,注入新的观点,折射当今社会。这样的文章,革除陈腐之气息,尽吹新鲜之微风,让人爱读。
押题范文
起点在左,终点在右
初春,当大地的所有生命都在迎接新的一年时,有一棵老树,却在默默地等待生命的终点。
一个小女孩走过,很伤心地对爸爸说:“爸爸,它要死了。”爸爸笑笑,抚着孩子的头:“孩子,你看!”原来已枯的树枝上,一茎柔嫩芽迎风舞着,泛着鹅黄的叶子上还沾着一颗晶莹的露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爸爸望着惊喜之余仍露一丝不解的孩子,微笑着说:“它虽然枯萎了,但另一个新生命又出现了。生命是不息的。就像跑道上的起点与终点,是永远相连的,你以后就会明白的。”
“起点与终点是相连的。”好精辟的想法。
这不就与人生是一样的道理吗?
每天,我们都在迎接新的开始。生命中处处是起点,亦处处是终点。飘零的花瓣告别了夏花的绚烂,却迎来了秋果的累累。东方欲晓之时便是今天的起点,亦是昨日的终点。甚至每时每分,都会是一个生命崭新的起点,需要你我十二万分的热情来迎接;它也会是往昔的一个终点,需要你我坦然地挥手告别。
起点在左,终点在右。
当你的生命之舟驶入泥泞不堪的沼泽。你应当这样鼓励自己:苦难的起点与通往成功的大道是相邻的。当你振作自己的士气,耳畔听到来自心灵的号角,那就预示着你的苦难即将过去,蔚蓝的海洋与明朗的天空即将回到你的视线。
起点在左,终点在右。
当你的生命飞船飞抵了深邃蔚蓝的太空,你也该这样告诉自己。飞离太空的一刹那,你就不再拥有成功的光环了。在你面前的是一个更新、更高的起点。谁也无法永远沉缅于成功之河。你应该清醒地知道:你仍需要不断向前。
人生本来就在起点与终点的漩涡中回转。更多的时候,成功或是失败都只是一个生命中的必经驿站。我们不能因高潮而过分兴奋,也不可因低谷而过分颓废。对于生命中的一个个起点和终点都保持良好的平常之心才是智慧人生的法宝。
没错,那棵老树死去了,但就像那位睿智的父亲所说的:“生命是不息的。”你我永远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至少,我们可以竭尽所能,将生命不断拓宽,而只要你珍惜每一个生命中的开始,无论它是否至关重要,但你的生命已不知不觉地升华到了另一个境界。因为所谓伟大,往往是一个个平凡之至的片段串起的。
春,又近了。这无疑又是一个新的起点。既如此,何不淡忘那些辉煌也好,落魄也好罢的记忆,迎着新的起点欣然迈进呢?
预测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少年,向一位高人学工夫。他一心想早日成名,对师傅说:“我决心勤学苦练,多久才能学成?”师傅答道:“十年。”少年又问:“我全力以赴,夜以继日,要多长时间?”师傅说:“三十年。”少年大吃一惊:“为什么全力以赴反而要三十年呢?”师傅不答。少年又说:“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拼死修炼,早日成功。”师傅又说:“那要七十年。”少年冥思苦想,良久,终于大悟。
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禅宗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给人的启迪和教益是多方面的。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论述。比如“欲速则不达”,不管练工夫、做学问、干事业都需要脚踏实地,需要日积月累;切忌急功近利,妄想一步登天。这位高人教徒的方法也值得称道,他让少年“冥思苦想”、“终于大悟”。不能不说他在启迪学生的思维方面,是有绝招的。为师者就要善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结合实际,引用名言、俗语,运用典型事例展开论述,可成佳作。如何优化结构
北京师大二附中名师
在写作实践中,以下方法有助于文章结构的优化:
一、层次清楚。我们研究历年来的中考满分作文,会有这样一个发现:90%以上的中考满分作文的段落安排锁定在4至8个自然段。太少,则段落太长;太多,又显得太碎。段落安排一般以4至8段为宜,一般一段就写一个意思,不可贪多,起止段落宜短不宜长。就层次而言,文章体裁不同,结构原则也就不同。记叙文多用“连贯式”结构,或以时间为序,或以空间组合,或按照事物发展和情感的变化来布局;议论文则一般是“总分总”式。开篇摆观点,篇末作结,中间的“分”论则可并列式展开,或层递式推进,或正反对照式写,使行文清晰流畅。在具体段落中,一定注意写好开头段、结尾段,发挥好这两个段落的作用。
二、过渡自然。为了行文的需要,要用一些词语、句子或段落进行巧妙的衔接。过渡就如同上下文的桥梁,离开了必要的过渡,文段与文段之间就会脱节,巧妙过渡,方能使文章结构完整、周密。首先,过渡可以使作者的思路连贯,行文通畅;使文脉畅通,浑然天成。其次,文章过渡得好,自然、巧妙,读者就不会感到突兀、生硬、令人费解;也不会摸不着头脑,衔接不上,令人难以通读。因此,过渡的词句或段落既要合乎情理地自然转换,又要尽可能地简短精练,不能喧宾夺主。过渡常常用在从一层意思转入另一层意思的转折处;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的衔接处;由议入叙、由叙入议的变换处;倒叙、分叙、插叙的起止处。它的任务就是把文章前后的段落、层次连接起来,使人有一种浑然一体、一气呵成之感。
三、呼应周密。呼应,是指文章中出现在首尾、前后不同地方的有关内容之间的照顾与回应。照应能使作品结构更加缜密,浑然一体,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呼应的形式多样,一是首尾呼应。指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遥相呼应的方法,各类文章均可应用。它能使文章显得连贯、严谨、和谐、统一,能增强文章的聚合力。如课文《背影》开头写“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结尾写道:“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首尾作了很好的呼应,既概括了全文,在结构上又给人以整体感。二是文题呼应。这是指行文中的各个部分、全部内容都与文题相呼应。行文与标题的照应,使文章的主旨得到有力的表现,清楚明了地表达出文章的主题。上面提到的《背影》,作者在开头、文中、结尾,就曾四写背影,呼应文题,使得文章结构严谨,中心突出。三是文中呼应。文中呼应就是俗话说的“前有伏笔,后有照应”,文中前后文字有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这样可使结构严密,前后连贯,浑然一体。如广东省中考满分作文《十六岁的我》,在每一段都用相似的句子开头照应主题。这些句子有:“十六岁的我,告别了童真,可还保留着童心。”“十六岁的我,告别了年少的懵懂,开始追求成熟。”“十六岁的我,告别了花季,步入了雨季。”这些句子都是紧扣主题行文的,脉络分明,一目了然。四、一线贯穿。面对着复杂的事情、繁多的内容,最有效的莫过于用一条线索把有关材料贯穿起来,使之浑然一体。这个线索,可以是人(如《孔乙己》中的“我”,即小伙计),可以是物(如《小橘灯》中的小橘灯),可以是中心事件(如《驿路梨花》中的打听小屋主人是谁),还可以是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等等。
五、总分相映。包括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等方式,它们的最大好处是总提明确,分述到位,各得其所。这种结构方法,纲目清晰,中心突出。
六、抑扬转换。欲说其美,先写其不美;欲说其不美,先写其美,这种以进为退的结构方式,叫做抑扬转换。运用得当,情节因此跌宕起伏,人物因此形象丰满,主题因此深刻突出。
七、亦问亦答。以提问和作答来组成文章的结构,新鲜别致。其中的“问”,实际是作者的设问,组成文章的纲目;其中的“答”,就是文章的主体。可以设计成互问互答,也可以设计成自问自答。
八、回环反复。以一个与文章主题表达密切相关的句子作为基本结构素材,然后采用相似句型或段落的不断反复,形成全文结构的主体框架。这种方法,多用于散文、议论文和诗歌之中,有利于展现事物的层次,加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鼓动性和感染力。
押题范文
总在心中悄悄忆起
隐隐约约,昏暗中透露出一丝光亮,虽微弱,却足以让我心安。
小时候,父母工作忙,便把我送到外婆家,每天晚上来接我,而每晚,那段幽黑的小路却要我独自走过。说不出的害怕,每天激荡于心。
每一天,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诚惶诚恐地走着,好几次害怕地转过头去,黑暗似一个巨大的黑洞,毫无休止地吞噬着我的勇气,就这样把命交给了上天,听天由命地向前挪动着脚步。可每天令我欣喜万分的是,巷口那份黑暗点被光亮驱逐,便奋力向前。
到达巷口时,那个窗口总隐约吐出几丝光线,微弱却总存在着,小小的心灵也似乎就这样充满了勇气。我呢,总会因为这样而鼓足勇气,然后依旧故作成熟地迈步,可心中总激荡起喜悦化作的浪涛,走出巷口依旧不曾平息。
总是很喜悦,却也很惊讶,因为每次离开巷口再回头望时,已不再存在光亮,而是黑暗弥漫。
那些日子总带着疑惑,却对谁都只字未提。
直到那一天,依旧这样慢慢地走过,当我接近巷口时,似乎听到几声微弱的咳嗽声,便下意识地转头。刹那间,木然,一位老人,远远只见他拄着一根拐杖,步履蹒跚地去关灯,然后那个瘦小的在窗口的身影消失在无尽的黑暗中,寂静的小巷又这样被幽黑笼罩,没有光亮。只留我,一个人静立于黑暗中,用一颗童真的心思考。
往后的每一天,都是这样:一个老人,在一间简陋的屋子里等待一个孩子安全走过,然后熄灯。
那些日子,老人的爱心化作那一缕缕柔和的光线,陪我走过黑暗,走过那些害怕的日子,而那颗小小的心,总触摸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温暖与善良。
童年在此度过。现在,再次回到此地,再次被温暖萦绕,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美丽。
是的,从小就触碰到人性最柔软的地方,而那位老人,不知他的任何情况,只愿深深轻呼为“你”,因为这更为亲切。
心海泛起点点涟漪,记起曾经,一位老人用爱陪伴一个孩子,给他用善良焕发的爱。
老人,谢谢你,那你我走过的日子,是一段不为人知的记忆,我将久藏,因为这是一个陌生人的关爱,也是人性的善良。
每到万家灯火时,总在心中悄悄忆起,那一段你我走过的日子和一份融在爱中甜甜的记忆。
我将铭记。
预测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往风景幽美的地方,这便是“曲径通幽”。它是画家笔下渲染的精致,是摄影爱好者不断寻找的目标,是园林设计师着力创造的效果,也是文人墨客一直崇尚的意境,更是生活中人们处理问题常采用的态度和方法„„因为“幽”也许就在这“曲径”之中,“美”可能源于这回转之间。
请以“曲径通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立意自定,600字左右。
【写作指导】
首先,这是一个比喻性的题目,“曲径”可以理解为生活中的挫折、失败、磨难等,“幽”意味着成功、幸福、坚强、丰富多彩等。这样的题材经常写,只要能扣住题目“曲径通幽”即可。其次,应抓住“幽”和 “曲径”的关系(“幽”在“曲径”中)。行文中要特别强调“幽”与“曲径”的关系,就像关系型话题一样,不能偏向一边,或只写“幽”,或只写“曲径”。再次,无论怎样立意,都需要在写作时加强认知的哲理思辨性和主观情感性。如:曲径通幽在生活中指的是什么,给我们带来什么,如何认识它。如何更好的拟题
东北师大附中名师
一、点明时空法。即拟题时直接点明文中所述的时间或空间,比如,“秋天”、“夜观黄河”、“木兰山下”、“奔波在海地地震灾区里”等等。这样,可以带领读者迅速进入文章描述的特定时空之中。
二、呈示对象法。即将特定的写作对象(比如某一场面或事物)直接呈示出来,如“我们班上的小虎队”、“新社区趣闻”、“寝室轶事”等。
三、提问设疑法。用问句作题,能更快地抓住读者,让人欲一睹为快。比如“诚信何日回归”、“必须让人理解吗”、“初中生最需要什么”等标题能一下子勾起读者的阅读欲望。
四、借用熟语法。借用现成的成语俗语或诗词歌词等众人熟悉的短语短句作标题,有活泼形象、典雅大方之作用。比如,“我想唱歌却不敢唱”、“最近比较烦”、“我的未来不是梦”等等,一下子拉近了读者和文章的距离。
五、直言事理法。直接点出中心、亮出观点,简明而醒目。比如,“诚信抛弃不得”、“上网,让我欢喜让我忧”、“默默无闻真英雄”等题目,让人一读便知中心。
六、比喻拟人法。这类标题,因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得作文题目既准确、鲜明、生动,又能表达出拟题人的褒贬之情,惹人喜爱。例如:“忠诚:沟通友谊的桥梁”、“生活中的阳光”(喻指音乐)、“我与自信签约”等就是这样的题目。
七、仿词呼告法。运用仿词、呼告等修辞手法,亦庄亦谐,是一种新颖别致的拟题方法。比如,“胜利与‘败利’”、“三好生与三坏生”、“好心人,你在哪里”就很有特点。
八、借用数学法。借助数学公式或数学关系拟题,可谓耐人寻味,比如“8-1>8”、“减负≠减副”、“真诚+守信=真正的友谊”等题目可谓运用数学法拟题的佳例。
九、反常求异法。故意以不合常情、不合逻辑的说法作题目,发人之未发,自然会别具一格,启人深思。比如“我想当个差生”、“失败再多又如何”、“刘姥姥上网记”等等,无不传达出令人倍感新奇的信息。
常见误区
一是不写标题。据抽样调查发现,中考作文不写题目的考生超过了8%。这样,抛开正文的评价不说,首先就会被扣去1—3分;
二是直接套用话题。有些同学疏于思考,你提出以“高兴”为话题写作,他就顺手将“高兴”拿来作为标题;你提出以“美”为话题写作,他就顺手将“美”拿来作为标题。这似乎是他们在拟题时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宝”。岂不知,这是造成标题平庸、题大文小的主要原因。有调查表明,直接用话题作为自己文章标题的考生约30%;
三是拟题大小失当。与文章内容相比,有的标题所指范围过大(直接用话题作标题最容易出现这种问题),有的标题所指范围过小。比如,文章写“少年立志当求高远”,你拟题“谈立志”,其涵盖范围过大,造成题大文小;你拟题“今日少年立志谈”,“今日”一词缩小了外延,造成题小文大。一句话,拟题要讲究恰如其分;
四是文体不谐。比如,你写的是记叙文,却拟出“成长环境小议”这类用于议论文的标题。标题应该符合和体现出文体特征;
五是表述太长。标题字数太多,容易因限制太多而在写作时顾此失彼,同时失去简洁美。你读读:“第一次陪爸爸妈妈去海南高兴地旅游了一回”,这样的标题多么拗口!至于在标题中出现词语搭配不当和错别字的现象,那更是造成文章失分的重要原因了。
押题范文
生活如蓟
蓟是一种生长在田间野外的杂草。叶肥硕而庞大,顶端还有一团刺状物,好似时刻都准备要同侵犯自己的人类大干一场。
农民在春耕播种之际,总是锄断满地的蓟。翻开沉睡的土壤将种子播种,施庄稼以肥料、水,然后静静地期待着秋日的硕果累累。唯有蓟在人们的冷落和一锄又一锄下饱尝着生活不能承受之重。
一锄下,蓟倒下,流着乳白色浓稠的汁液,恰似在流着生活之泪,又好似用生命的活力与生活的绝境在对决着高低。正是这汁液的流淌缝合了蓟受伤的心灵,在几日之后,便又从流过汁液的部位生出根来,重新在倒下的地方又扎进新生的根须,生命生生不息的延续着。
蓟一次次被砍到,又一次次在泪水流尽之后重新屹立。
初三的生活恰如农民的锄头,而初三的我们恰如锄下的蓟。
一日早晨,听着那卖早点的摊主谈论着初三的孩子。“那么多的考试,一场接一场,压力如此之大”,“那么冷的天,坐在教室里一动不动”,“一天到晚没有任何取暖设备,这些孩子真不容易”„„
路过的我眼角有点湿润,只有这时才意识到原来我们的生活竟是这般的苦涩。擦干眼泪继续向前,迎面走来一位满脸笑容的同学,我们相携着一起去上学,将欢笑抛洒在整个校园。
坐在教室里,我忽然想到,其实苦涩与欢乐皆在于自己。别人眼中的苦涩未必曾在你心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又为何要为他们流泪呢?生活未必苦涩,只有认真生活的人才能领悟生活不是没有欢乐。
恰如这蓟,在我们看来,生活这柄锄头在向它一次次砍去,生命在一次次受着摧残。然而流些汁液重新生长却是它的一种本能,只不过换一种生活方式罢了。风雨里,蓟依然屹立,在它身上有着一股强悍的活力。
如果此刻来场雨,那汁液会稀释流淌。雨越大,它稀释的眼泪流得更汹涌。蓟在雨的面前无法完成它重新站起的涅槃,这正如我们如果一贯的被眼泪击倒,也就在生活的洪流里越来越脆弱。
生活如蓟,并没有不可承受之重。
预测演练
阅读下面一则伊索寓言,根据提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一个天文学家常常在晚上到外面去观察星象。有一晚,他走到城外,专心地望着天空,不小心跌入一个深井中。他受了伤,很悲痛地哭着,又大声呼叫。附近居民跑到井边来,问明了原因,便说:“你怎么只留心天上的东西,而不顾地上的东西呢?”
请根据这则寓言的内容,或叙写生活中曾经发生的类似的事情,或谈谈读后的感想,或发挥联想和想象扩写寓言。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规范;③题目自拟;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材料作文题,从寓言中提炼观点,写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事或写成读后感,有利于得高分。该寓言中有一句话“你怎么只留心天上的东西,而不顾地上的东西呢”,非常关键。学生可以抓住这句话,从不同的理解角度多方面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观点可以为“顾此失彼”、“不能只重视自己喜欢的东西,忽视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忽略细节,导致挫折”、“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相类似,总之,事物往往有两面性,不能忽略其中的任何一面。开篇收尾的有效策略
南京师大附中名师
一、怎样设计亮丽的开头?
一是锁定靶心,开门见山。开门见山法又可称“直接点题法”,是在文章开头就围绕文章标题,用一两句话揭示题旨或文旨,或说明写作缘由,可谓干脆利落,入题快捷。比如,题目是“玩得最开心的一次”,可以这样开头:“我玩得最高兴的一次,就是五一期间和父母去游木兰山。”
二是聚焦环境,写景渐入。开头不先接触文章主要内容,而是描绘事件发生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以此定下感情基调,并把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比如《烦恼的一天》是这么开头的:“深夜,如水的月光透过窗户射进屋里。周围很静,仿佛一切都沉睡在梦中,就连空气也像凝结了似的,只有床头的小闹钟不知疲倦地‘滴答滴答’地响着,令人感到烦躁。”
三是设置矛盾,悬念引入。或者将巨大的反差展示出来,或者设问破题,勾起读者心中的疑问,吸引他们往下读。比如《当我面对姐姐出嫁的时候》一文是在对比中开头的:
元旦那天,我家门口喇叭声声,鞭炮齐鸣。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姐姐,在喜庆音乐和爆竹的轻烟中坦然地登上了结婚的香车„„
面对这喜庆的场面,我却心如刀绞,泪流满面。
四是欲扬先抑,以退为进。即先抑住某一个人或事物,后确立自己的观点或主题,达到突出的目的。此法运用很广泛,在记叙文体中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程乃珊的《吾家有女初长成》一文,开篇说写文章不写女儿,因为“她既非才华出众,也不属天生丽质,甚至连大学都没上——一句话,典型性不够。”这是“抑”。与后文的“扬”形成一种悬差,主题才更突出。
五是引用熟语,拉近距离。引用名言警句、谚语俗语、流行歌曲、精妙诗文开头,能增强文采,引起读者的共鸣。这些人所熟知的语言,可以作为文章的观点,也可以烘托文章的氛围。
二、怎样设计亮丽的结尾?
一是亮出高见:尽展哲思美。有了文章前面的铺垫、蓄势,结尾处再亮出作者经过提炼的经典语句(这个语句最好在作者动笔之前就已拟定,以统率全文的写作),以其意味厚重引人警策,发人深省。以《远离伤害》为例,文章略写了妈妈拒绝送“我”去考试,详写了“我”看到“和我差不多大小的女孩”受到全家关心却狼狈不堪的情景,随后发出上述议论。
“你长大了,要多多锻炼自理能力!”妈妈常对我说的那句话又在我耳边响起。我一下子明白了:过分的呵护,把孩子捧在手心里,孩子得不到锻炼,对孩子其实是一种伤害。妈妈“放手”与“放心”,让我学会了自理自立,使我远离了伤害。
这种结尾方式,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具有深化主题、启人深思的良好效果。
二是敞开心扉:尽展真情美。文章当是有情物,佳作须得动人心。正因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语),所以优秀的作者总是善于以浓浓的真情去拨动读者的心弦,引发读者的万千思绪,激发读者丰富的情感体验。特别是结尾处,由于有了前面的情感积蓄,应该抓住最后的时机,外现丰富的情感,让读者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感受艺术的张力。例如《泪,流在我心里》一文,前面叙述了爸爸妈妈虐待爷爷的两件事情,作者的不满之情暗伏其间。行文至结尾,不断汇集的感情火山是这样爆发的:“酸涩的泪水,在我脸上流着,也在我的心里淌着——爸爸、妈妈,你们这样对待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给你们做了几十年长工的老人、你们的爸爸,你们良心何在?!”这里的含泪反问,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延续着文章的震撼力。
三是欲言又止:尽展韵味美。文章结尾处有意设置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或情景,留下一片空白,给予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刺激他们的阅读情绪,让他们在无穷无尽的想象中去思索、去品味作品,这是一种美妙的结尾方式。
满分作文《公鸡做官记》,编述了公鸡做官的经历:对属下中专心生蛋的鸡看不惯,喜欢陪自己玩乐的鸡。年终考评,竟然颠倒黑白地上报。没想到主人作出了这样的决定:
过了几天,我和小白(即陪同跳舞者,笔者注)都被请到主人的面前,心里美滋滋的。怎么,主人的手里捏着一把刀?为什么呀?我才当了一年官啊,我不想死!
你,聪明的,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文章结尾,作者没有置评,而是有意向读者提出了现实而迫切的问题,这样能启人深思,令人警醒。
四是陡转立止:尽展新奇美。不按故事情节的通常逻辑来安排事情的结局,结尾处推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局,此时骤然驻足,立马回缰。这种陡然转折、戛然而止的写法,能给读者以新奇感,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满分作文《后起之秀》与上文有异曲同工之妙:评论家老王因儿子屡次投稿不中,未圆“少年作家”之梦,因而对当下的少年作家另眼相看。一日看到一位号称少年作家的作品《记卡尔维诺与王小波的想象》,又习惯性地开始猛批和恶评。电话铃响,儿子来电话说明《想象》一文是他用笔名发表的作品。且看老王的表现:
“什么?”老王手中的听筒差点滑落,“你说那篇论卡尔维诺是你写的?好小子!”
老王回到书桌边,把刚写好的评论文章揉成一团,扔进了垃圾箱。他摊开一张稿纸,写下这样的题目:“后生可畏啊!现在的少年作家怎么得了!”
只因为作者的不同,对作品的评价竟然相去悬殊。老王最后的举动,令读者惊讶、震动、回味,具有较强的嘲讽张力。
五是呼应开头:尽显结构美。文章结尾,如果考虑到文章结构的完整严密,可以有意识地照应开头。这种照应可以表现为内容上的小结,也可以表现为情感上的回应,还可以表现为手法上的配合。总之,它的优点就是首尾圆合,浑然一体。比如,《爸爸的BP机》开头写道:“爸爸的BP机原来一年365天总挂在他的皮带上。爸爸说战士离不开枪,他也离不开BP机。”后来记叙手机取代BP机而成为爸爸的主要通讯工具的经过,结尾写道:“现在,爸爸那早已闲置不用的BP机就放在他的桌子上。每当看到它,我都会感叹不已。”文章始于BP机,终于BP机,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常见误区
在中考作文中,一些同学在开头方面的主要问题有:或者由很远的话题说起,东扯西拉,扣题不紧;或者翻来覆去地说着同一个意思,语言啰嗦;或者将一个故事的大意(包括过程和结局)都概述出来(后面再去具体叙述),降低了文章的可读性;或者故作深沉,无病呻吟,空发议论。诸如此类的问题,难以勾起读者的阅读欲望,使文章的表现力大打折扣。
表现在文章结尾方面的主要问题有:偏离主旨,胡乱延伸,画蛇添足;爱说大话,空喊口号,令人生厌;缺少相关结局的必要交代,给人留下没有结尾的印象;前面用笔详细,因时间关系而草草收尾,头重脚轻。这样的文章,其缺憾会直接影响文章的得分。
押题范文
风雨之中
儿子不放心母亲
“雨真大啊!”十六岁的儿子坐在教室里,听着雨点敲打玻璃发出的“啪啦、啪啦”的响声,不住地发出感叹。蓦地,声声长叹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儿子紧皱的眉头和双目流露出的忧虑。原来,儿子想家了,想起家中年迈的母亲。
母亲因过度劳累,积劳成疾,患了颈椎病,一碰到天气突变,自颈至腰椎就有种难以形容的巨痛,病发时,全身都无法动弹。这怎能让儿子放心呢?更何况母亲现在已年过半百,又没一个儿女在身边,万一病发了,那可怎么办?儿子的眉头越皱越紧。
母亲不放心儿子
“呼——呼——呼”,风婆婆的风袋子似乎破了,任由那风“呼呼”地向外狂奔。此时,母亲正坐在家中,脸上布满了焦虑的神色。她又侧耳倾听门外的风声,不禁担心起来——在外求学的儿子怎么样了?儿子又没带厚衣服,他现在冷不冷呢?他现在„„
“轰隆!”天空一个炸雷,又让母亲增添了几分担忧——儿子惧怕雷声。母亲想起儿子小时候的一件事:有一次因为有急事,母亲将儿子一个人留在家中,可不久就下起了大雨,轰隆隆的雷声把儿子吓坏了。从此,儿子便有了惧雷症。可现在„„母亲不敢再想,却又不能不想。母亲想给儿子打个电话,却因风大雨急,信号接不通。就这样,焦急与无奈揪痛着母亲的心。
母亲——儿子
风弱了,雨稀了,雷声小了。母亲赶忙去给儿子打电话,尚未走到电话机前,铃声就响了。母亲一把抓起话筒,就听到儿子那急促的声音:“妈,又下雨了,您的颈椎还疼吗?”“不疼,妈好着呢!”“这我就放心了,你一定要注意身体啊„„”儿子的话还未说完,又一个响雷传到母亲的耳中。母亲的心一紧,连忙问道:“孩儿,你没事吧?你还怕不怕打雷?”
“没事,没事,我一点也不怕。”电话那头传来儿子镇静而又充满自信的声音。
母亲这才意识到——儿子今年已十六岁了,已能够照顾自己了。想到这,母亲舒了一口气,脸上的皱纹也舒展开来。
那风雨似乎听到了这对母子的对话,悄悄地走了。
预测演练
在生活当中,为了迎接检查,为了应对挑战,为了适应环境,为了把握机会,我们都要努力做好准备。
请以“做好准备”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写作指导】
如果你打算正面切入,写出做好了准备,可以叙写准备过程中的齐心协力或个人攻关,用典型的细节打动人;如果你打算反面切入,写出没有做好准备,不妨写写准备时的忙乱,着力显示趣味性。文章的开头,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式,比如排比句、比喻句、对比句、引用句等,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表达出来,能够收到展现中心与突显文采的双重效果。文章的结尾,可以让经过蓄势和汇集的感情“暗流”奔涌而出。这时的结尾,不论是召唤,还是质问;不论是赞美,还是批判,都会以情来叩击读者的心扉,以情来启迪读者的思索。如何让语言变得生动
华中师大第一附中名师
一、修辞巧用求一“美”。在语言表达中运用修辞手法,恰如给人穿上华美的服饰。比如对“树中落下”一句话,如果改为“树叶毅然告别树枝,奔向大地的怀抱”,就变得意象鲜活,韵味陡生。这是因为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缘故。一般而言,善用比喻,则语言生动活泼,意蕴丰厚;善用排比,则语言气势宏大,撼人心魄;善用对比,则文章美丑尽显,各得其所;善用反复,则重点突出,结构明晰;等等。如果在一段话中同时使用几种修辞手法,往往能获得美不胜收的效果。例如满分作文《珍惜所拥有的青春》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青春是水,是正在东逝的水;青春是柴,是正在燃烧的柴;青春是风,是正在弄舞的风。水是淹没庄稼还是滋润土地呢?青春是创造辉煌还是甘于沉默呢?柴是助长灾害还是完成使命呢?青春是无悔逝去还是满怀泪痕呢?风是助长浪头还是帮帆过海呢?青春是造福人间还是殆害万年呢?”
二、嫁接移用求一“趣”。幽默是一种笑的艺术,幽默的语言就是指风趣可笑又意味深长的语言。塑造语言幽默诙谐的方法很多:一是夸张,让事物的特点夸大明显,如“人运气坏,喝凉水都塞牙缝”;二是比喻,新奇的喻体不仅可以使深奥的事情通俗化,还让人发笑,如“老师的问题仿佛一道美味可口的红烧狮子头,同学们举起叉子一样的手臂抢着要吃”;三是比拟,选择特别的动词,营造幽默,如“才走两步,她的高跟鞋的鞋底和鞋跟就离婚了”;四是曲解,故意对我们熟悉的事物进行新颖的解释,“强词夺理”中,得出荒谬的结果,如“我喝水只喝纯净水,牛奶只喝纯牛奶,所以我很单纯„„”
三、诗词借用求一“雅”。用典范文雅的语言进行叙说,是一种极能体现作者较高语言素养的方式。这种方式通常有两种做法:一是引用诗词典故,能显示积累之多,运用之活;二是让文言白话交融互渗,兼顾明白晓畅的白话和整齐典雅的文言。这样的语言如行云流水,韵律畅达,文字精练,内蕴丰赡。不妨来看满分作文《致和坤的一封信》中的一段话:“能看到自己的人和只能看到别人的人,都是凡人;既能看到自己又能看到别人的人,方为圣贤。奈何先生只看到自己,却熟视无睹于别人,是以身死名裂。君不宜怨天尤人。”第一句话,用白话文在摆观点;第二点,用文言说理,显得自然贴切,格调高雅。
常见误区
一是词汇贫乏,用词重复。惯于使用脑海中有限的词语,惯于使用平日常用的词语,比如,写到人物的激动,就会说“我十分激动”、“我高兴得跳了起来”,语无生气,淡而无味。
二是句式单调,缺少变化。不用疑问句,不用感叹句,不用祈使句,只是钟情于陈述句——并且都是主谓宾齐全的陈述句(注意:应该有承前或蒙后省略成分的句子),如此一来会使得文章语言单调乏味,表现力差。
三是忽视修辞,语无生色。管它三七二十一,有个词用上来就行,也不管能否有更生动的词语替换它。懒得启动联想和想象,因此,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被搁置一边。文章充斥着散句,句子缺少节奏感。
四是口号连篇,大话不断。传统的作文教学过分强调主题,不少考生误以为“口号喊得响”,就是注重思想;“口号喊得多”,就是深化主题,喜欢给人或事物贴标签,以致“汗水”和“泪水”比比皆是,“热爱”与“伟大”洋溢全文。
押题范文
打开青春的天窗
打开青春的天窗,一切都变得多思,一切都变得美丽。
青春是人生长河中匆匆的一瞬,青春是万种风情中最美的一篇,青春是擦身而过的嫣然一笑,青春是滔滔激流的奋力一搏。青春有时天晴,有时下雨,有时会温文尔雅,有时也会疯疯癫癫。青春是我们联想的翅膀,有力的步伐,好奇的眼睛。青春带着她神秘的色彩、善变的心情、清纯的声音在我们身边跳动着,微笑着。不经意间,她就已经吹来了清凉的风。
青春,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生活,是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的财富。拥有一个无怨无悔的青春,青春便是生命中最宝贵的一粒珍珠,光彩夺目;度过一个,青春便如同天际的一颗流星,转瞬即逝。
青春,不是甜言蜜语的爱情神话,不是点石成金的动人传说。真正的青春,是一盏盏彻夜不灭的灯,是一次次挠头的冥思苦想,是面对挫折重新燃起的希望之火。青春的大厦需要一砖一瓦来建设,脚踏实地的不懈努力,才是青春本色,才是青年人该有的生活。
青春,是意志,是挑战,是沉稳勇毅,是激情澎湃!拥有青春,你可以上巅峰采得仙草,你可以下深海觅得骊珠!青春,一个多么闪亮的字眼,一个多么令人神往的妙季!有一首歌这样唱道:“青春的花开花落,让我疲倦却不后悔,四季的云来云往,让我喜乐却不憔悴!”这是对青春的注解,它包含了青年人的执著、信念、意志和追求美的热血灵魂。
青春,在我眼里,是意志的爆竹弹拨成胜利的琴弦,是激情的焰火燃烧成喜悦的花束。拥有青春的我,将以夸父逐日的信念追求我的理想,感悟背负太阳和腰系月亮的沉重与悲壮,体会执过羊鞭的苏武的辛劳,感悟千辛万苦写成《史记》的司马迁的困难,然后当我的青春如流星一样流逝时,我会如保尔一样说:“我的全部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我最爱的事业,我无怨无悔!”
打开青春的天窗,为前行的风景定格,用执著的信念、年轻的激情、青春的力量去叩开理想的宫殿;打开青春的天窗,给未来一个承诺,用真诚的心灵、感激的微笑、关注的目光去珍惜生命的阳光。
打开青春的天窗,窗外,是另一种风景„„
预测演练
题目:那里,留下了我的
要求:①从“回忆、期盼、喜悦、悔恨、足迹”等五个词中任选一个词填写在题目的横线上,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叙事要具体,要有真情实感。③能运用多种表达方式。④除诗歌外,体裁不限。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提供备填项的半命题作文。给空处设定备选项,这也是当前中考命题的一个热点。面对这样的试题,我们首先得学会选择恰当的选项填入空处:不妨选出“自己熟悉、有把握、便于创新”的词语,作为首选。
以“那里,留下了我的回忆”为例,题目中包含了关于地点、人物、情感等内容的词语,这就要求我们最好写记叙文,陈述角度只能是第一人称,必须融入“我”的真情实感。这样的要求,对于我们的描写能力(特别是细节描写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语言表达上,一是避免语言的浅俗化,防止不当、生僻的网络语言混杂文中;避免由于词汇贫乏而将简单的词语进行简单的组合。二是学会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词语来描绘情景和抒发感情。其中的小窍门,就是要积累丰富的词语,尽量避免使用重复词语,尽可能恰当选用同义词。三是灵活运用句式,使语言变化多姿。学生作文中一般以长句、散句居多,须得在短句和整句的使用方面下工夫。至于修辞手法,只要对表情达意有利,尽可以使用。写好记叙文的基本功
华南师大附中名师
一、清楚交代“要素”。你叙述的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其中有哪些人物参与?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必须在文章中作出交待。因为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某一事件的基本要素(俗称“记叙的六要素”)。如果你觉得其中有些要素(如“时间”)让人一看就清楚,文中可以省去直接交代的文字,不过,它依然是明显存在的。如果涉及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你万万不可大意,一定要适时地作出交代,以免让人感到莫名其妙。除此以外,由于历史事件的复杂性,所以我们还要向读者交代必要的事件背景。否则,读者可能会觉得云里雾里,不得要领。
二、巧选切入角度。一是讲究切入时段。就事情本身而言,它总是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发生发展的。你可以落笔就写“起因”,然后遵循时间顺序一一道来;也可以落笔写“经过”,将“起因”插入到后面的描写之中,或者文末再揭示“起因”;还可以落笔就写“结果”,让精彩、非同寻常的事情结果一开始就“点亮”读者的眼睛。注意,一般而言,后两种切入方式更容易出彩。鉴于第一种切入方式容易流于平淡,所以这时你最好让事情的结果出乎人的意外,文章会因此增添波澜,让人爱读。二是讲究叙述角度。一件事情的当事人往往不止一人,到底站在谁的角度叙述所见所闻,应该以有利文章设置疑点、吸引读者为原则。比如说,事件中的核心问题只有甲知道,你不妨从乙的角度叙述,因为乙心中的疑问容易引起读者心中生疑、存疑。读者理所当然地会跟着你的思路往下读。比如,《陷阱》一文写的是汉朝吕后等人设计邀请韩信赴宴并除掉他。如果从吕后等人的角度写,无疑不好设疑。作者从韩信的角度展开叙述,吕后等人始终没有出场,只有一个从吕后处派出的使者和韩信两个人出现。这样的叙述角度,保证了文章始终处在一种神秘不可测的氛围之中,因此具有很强的可读性。需要指出的是,实践中有人创造性地从物的角度展开叙述,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善用描写手法。在记叙文里,除了记叙为主外,一定要以追求形象为目的,运用描写手法写好其中若干片段:比如人物的一连串动作,人物的神态变化,人物活动的场景等等。同时,必要时要运用议论抒情,通过以情点染,以议升华,达到画龙点睛的目的。这里,就要注意运用描写手法。在考场作文中恰当加入一些细腻的描写片断,可以收到于细微处展精神的写作效果。或动作逼真,可知可感;或景随情出,情因景生;或语言幽默,情趣盎然。中考满分作文《“东方之珠”是美丽的》中的一段景物描写,就状难写之景于眼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展现了“东方之珠”的神奇魅力,道出了自己对上海的无限深情:
清晨,蓝色的云霞里出现了一道细小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冲破云霞。不久,耀眼的光辉洒向东方明珠,使剔透的球体再次复苏,重现本色。渐渐地,红与白融为一体的巨型建筑物便占据了我的双眼。在她与我之间,浦江上仿佛铺出了一条碎光闪烁的路„„
四、张扬人物个性。文章中的人物并不在乎求美,也不能求全,应该注重展示其个性,下面老师教的这几招,也许能帮你将那些“乐得自在逍遥”、“羞得含蓄可爱”、“闹得幽默文明”的人物,淋漓尽致地写出来:一是衣着个性化。只要我们细细观察,便会发现,活泼开朗的人喜欢穿艳丽的服饰,文静娴淑的人衣着传统,狂妄不羁的人爱穿奇装。抓住人物的衣着,往往能衬出人物的性情。二是肖像个性化。人物神态的变化往往能推动情节的发展,一篇题为《备课本**》的文章,先说“老师照样带着浅浅的笑意走进了教室”,可老师走到讲台上时“笑脸突然不见了”,当老师翻备课本时更是“脸涨得通红,激动鲜明地写到了额头上”,这样的肖像描写不但做到了“神似”,而且极富悬念感。三是动作个性化。一言一行,要透出性情。电视剧《鹿鼎记》之所以受到观众的青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物动作夸张,韦小宝的每一个动作几乎都能让观众忍俊不禁。
五、升华文章主题。记叙文不一定都使用记叙、描写之类的文字,在文章做总结时恰当地结合议论的方式,会使文章的主旨更加明确。例如有学生写《学戏》一文,作者在结尾中写道:
“只要坚持,总有一天,你会像那个成功人一样的。”我又想起妈妈鼓励我的话。是啊,学戏就如爬山,只要坚持就能爬到山顶。其实,做其他的事也是如此啊,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总有一天,你会做成功的。
常见误区
说到记叙文的“要素”,同学们也许可以不假思索地背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然而,纵观各地中考作文,情况不容乐观:时间,不是交代不清便是交代呆板;地点,不是缺少说明便是说得直白;事件,不是过程不清便是缺少高潮。这是记叙文写作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问题之二是情节平淡,这也是中考作文中最让阅卷老师头痛的问题,此类失误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重视时间的先后顺序,但忽视内容的巧妙安排,一些生活气息浓郁的故事,在考生笔下往往成了“流水账”;二是懂得按发展顺序行文,但内容无轻重主次之分,极大地妨碍了主题的表达和情感的渲染;三是能够写出完整的故事,但缺少波澜起伏的情节,大部分考生养成了从正面取材的习惯,不喜欢从侧面、或从反面去思考问题。
问题之三是千人一面。不少同学描写出来的人物,有肖像,有言行,可就是缺少个性,不是“红红的笑脸”“高高的鼻梁”,便是“小小的嘴巴”“长长的秀发”,千人一面,个性全无。
押题作文
我那水一样的母亲
“这天贼冷贼冷的,”弟弟埋怨道,“要是现在是夏天那该多好啊!那我就可以到河里捉虾抓鱼,村子里没有哪家的孩子比得上我。”
“是啊,夏天真好。”我也自言道,“我就可以钻进河里洗个凉水澡了。”
我们坐在火桶边,望着外面四处飞舞的雪花都郁闷起来。的确,鬼天冷极了,敢情要把地球人冻死哇。
“姐,你敢把手伸进冷水放上五分钟吗?”弟弟指了指桌边的那盆凉水笑着问我。
“有何不敢,小意思。”说完我就把自己的手靠近了那盆冷水,慢慢地„„
“啊,冷死我了。”还没伸到三分之一,我就像被什么东西咬了似的,一下子缩回了手。我不禁埋怨起来,“死弟弟,你怎么拿姐开玩笑呢?”
弟弟无言,他望了下门外,幽幽地说了一句,“姐,妈还在外面为我们洗衣服呢!”
“哗啦哗啦„„”池塘里传来了洗衣声,妈妈在洗着我们刚换下来的脏衣服。调皮的雪花不时打在妈妈的脸上身上,钻进她的衣领里。她的脸和鼻子被冻得通红,一对浸在水中的手冻得像红萝卜。
妈妈直了直身子,提起一只脚前后晃了晃,又放在地上,接着换另一只。等伸完脚,她又用手捶了捶腰。片刻之后,她又蹲下去,继续洗„„
“妈,”我喊道,“我来帮你洗。”
“傻孩子,快回家,你看天下着雪呢,小心着了凉。”妈妈冲着我责怪道,“我很快就洗完了。”
“妈,就让我帮你一把嘛!”我恳求道。
“不行,水会冻伤你的手。”妈妈有点气恼,“你的手是用来写字的,冻伤了,写出来的字就不好看了。”
“妈„„”不争气的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
“傻孩子,哭什么呀,受委屈了?”妈着急地问。
我扑在妈怀里,哭得更凶。别人的妈妈缩在家里看电视打麻将,可我的母亲却要把手伸入刺骨的冷水里,一遍一遍地洗衣服。“三十岁的女人最风韵”,可三十岁才过的妈妈却为我们操碎了心。水呀,你为什么不变得更暖和一些呢?
都说“上善若水”,最高贵的品质就像那水似的,不计回报。妈妈不就是水一样的女子吗?为我们的家默默奉献着自己。
我爱水一样的母亲!
预测演练
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可以分享。美味可以分享,欢乐可以分享,幸福可言分享,经验也可以分享„„生活因分享而充满温情。
请以“分享”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字数600字左右。
【写作指导】
这个题目有点大,如果把大题从小的方面做的话,并注意文章的切入点,则比较容易拿到较高分。这样的题目可以写分享快乐、分享幸福、分享经验等。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记叙文。没有明确地限制文体,更容易自由发挥。相对来说,记叙文更好写,只要能抓住生活中与人分享的点点滴滴,就更容易出彩。“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就是“分享”的主旨。议论文的两种写作形式
中国人大附中名师
形式一:
引论---开篇点题
本论---证明论点并列顺序(论据①+分析论证、论据②+分析论证、论证③+分析论证)
结论---主题升华
形式二:
引论---开篇点题
本论---证明论点并列递进(分论点①+论证、分论点②+论证、分论点③+分析论证)
结论---主题升华
常见误区
用例不当的毛病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事例不具有针对性。事例似是而非,可能游离于论点之外,与观点不相统一。许多学生作文,明明是要求证明勤奋的重要性,可有的学生从勤奋需要惜时写到了惜时的重要性,然后大举特举名人学者如何惜时的例子,这就是事例不具有针对性的典型体现。二是事例不具有代表性,只是泛泛而谈,不具有说服力。许多学生积累不够,书到用时方恨少,没有论据,便捏造一个,或者只是泛写一例,虽然确有此例,但例中人物又说不清楚,终究是陷入了空谈的地步,也削弱了论证的力度。三是在对论点进行论证时,所举事例的分析只侧重了观点的一个方面,未能够全面剖析,也是用例不当的一种表现。
许多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往往会出现论证不力的现象。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堆砌事例。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论据多就说服力强,否则就缺乏说服力。二是事例针对性不强,与观点不能和谐地统一,这也严重地影响了说服力。三是对事例、名言等论据缺少必要的分析,只是机械地援用论据,存在有据无论的现象,不分析,无理服人。四是联系生活不够。所发表的议论,旨在解决生活中存在的意见分歧,引导大家对某些问题、现象形成正确的看法,不联系生活,就缺少了发表见解的现实意义。
在写驳论文时,往往会出批驳乏力的现象。主要有:一是反驳的观点不够科学,不够严谨,往往是强词夺理。二是说理不充分,缺少相应的论据。虽然观点正确,但是没有充足的论据,也就缺少说服力,缺少对对方论据的批驳。三是分析不到位,没有细致而具体的分析,就不能够进行有效的批驳,这样就不能批驳对方论证中存在的条理不清的问题。
押题范文
生命的价值
石桥固然不美,但它长久地稳固地架于两岸之上,让人们顺利地过河,这是它生命的价值;彩虹固然只是雨过天晴后瞬间的存在,但它那瞬间却给了人们美的享受,给了人们永久的回忆,这同样是生命的价值。
裴多菲说:“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是的,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忠臣谋士们的写照。诸葛亮的事迹被人们广为传诵,不仅是因为他出众的谋略,更是因为他奉献的精神。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恩情,他“联吴抗曹”,帮助刘备三分天下;为了信守刘备临终托孤时的诺言,他六出岐山、七擒孟获,辅佐刘禅兴复汉室。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老师们的写照。你看,地动山摇的时刻,谭千秋弓着身子,张开双臂、咬着牙、拼命地撑住课桌。他的身下蜷伏者四个幸存的学生,从而他张开守护翅膀的身躯定格为永恒。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英雄们的写照。非典肆虐的时候,以叶欣为代表的白衣天使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真挚的爱,用忘我的精神书写了“大医精诚”。重庆打黑“战役”中,警察们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没有节假日。程明、帅辉因为劳累过度,因公殉职。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的18个学生,手拉着手形成“人梯”拯救落水的两名小孩。孩子得救了,19岁的陈及时、何东旭、方招,却永远定格在了那一根长长的生命链条中。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无法延长它,无法让它永存。但是我们可以奉献自己的一切,或如石桥长久付出,或如彩虹展现瞬间的美好。我们可以用奉献来体现生命的价值,用奉献来换得生命的永恒。
预测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历史上,伯夷守节,隐身采薇,饿死首阳;屈原怀沙,行吟泽畔,投身汨罗;更有“季布无二诺,侯赢重一言”的佳话流传。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当代作家贾平凹对王维《山居秋暝》诗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境界甚为推崇,他说:“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更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
要保有精神的明月清泉,须要守护心灵的空间。在实用主义盛行、价值观多元走向的今天,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请以“守护心灵的空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经历,写感受,可以发表议论,编写故事,等等。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导】
这种观点型话题作文,“话题”本身就是论点。如果写成议论文,将“话题”作为文章的论点即可,而且材料本身也是写作中的典型论据。材料中已经说明了古人是如何守护心灵的空间的,话题要求我们去写“在实用主义盛行、价值观多元走向的今天,我们如何守护心灵的空间”。审题的重点在动词“守护”上,文章必须体现“守护”:“守护”什么?为什么“守护”?怎样“守护”?“守护”的结果?其次是“心灵”,要突出所守护的是“心灵”的向往追求和价值观。如果写成记叙文,记叙的材料和叙述的故事能够体现这一观点即可。
如何进行文体创新
西安交大附中名师
一、关于小小说写作,我们要注意:
在众多的文学体裁中,小小说无疑是最受欢迎的体裁之一。中考作文文体不限,小试牛刀的学生还真不少。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曲折的情节是小说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更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离开了这些,小说的魅力就会荡然无存。那么如何修改这类作文的毛病呢?
(一)增加小说容量。根据情节的发展的需要,可以思考一下,增添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一些内容,或插叙对往事的回忆,或增加侧面描写的内容,从另一个角度刻画人物形象。
(二)追求情节波澜。“文似看山不喜平!”小说取胜更在于情节的摇曳多姿。我们不妨采用倒叙,增加文章的悬念;或插入相关的故事情节,制造情节波澜;或采用误会法,给读者“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或延宕故事情节,推迟亮相“底牌”;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总之,想方设法增加小说情节的波澜。
(三)重视生动描写。恰当的景物描写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引起读者情感共鸣;而场面描写是人物活动的场景,也可以折射出时代背景;而人物个性化语言描写,人物动作的传神刻画,人物心理细腻刻画,特别是细节描写„„这些都是塑造人物形象必不可少的手段。如此,人物形象就可以丰满起来。
二、关于散文写作,我们要注意:
一是选材要力求广泛。世间万象、宇宙万物、各色人等、宏观微观无不涉及。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说古论今,比拟象征,由此及彼,挥洒自如。而这些材料一旦出现在文章中,就立即刻上了作者的主观感悟,代表着作者的人生经验、观点感受。
二是情趣要得到彰显。散文的本质特征是“情趣”。衡量一篇散文成败优劣的标准是是否能在读者心灵深处引发某种感动或触动,打动人心就是成功,而在这一过程中,情趣起到了关键作用。这里的“情趣”就是“真情实趣”。具体地说,散文就是作者借助文章中的某一形象传递给读者的一种富有积极意义的感悟或启发性的精神暗示,它在语言形式上通常表现为抒情或说理,在内容上可以是作者对某种自然规律、人生现象的顿悟,或是特定状态下对生命之光、生活之理的某种理解,甚至是二者的兼而有之。
三是形式要自由灵活。从表现形式看,它不必像诗歌那样格律化,不必像戏剧那样模式化,只要在一定的思想情感的统率下,把零碎的材料组织成文就行。散文在选材上可以涉及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在结构上也可以几放几收、舒卷自如。对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几种表达方式也一样,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
四是可设线索贯穿全文。一般是设计一根贯穿全文的主线,即采用“彩线串珠”之法。所谓“彩线”即文章线索,“珠”即丰富的材料。所谓“彩线串珠”就是以一个具体的人、事、物或者感情为线索,把多个类似“珍珠”琐碎散乱的材料连缀起来,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使文章内容多而不凌乱,形散神聚,宛如一串翡翠珍珠,璀璨夺目。采用彩线串珠最好能选用一个与文章主旨密切相关的句子,在文章头中尾三个部分有意重复,以此形成全文结构的框架,既可以在段首或段尾运用相似的句子或短语,前后呼应,也可以让同一中心句灵活的穿插在不同的段落;还可将某一线索句或中心句独立成段,均匀分布在文章各处。
三、关于剧本写作,我们要注意:
写剧本体文章,得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戏剧故事简单化。受时间、场地的影响,戏剧人物、场景与情节必须高度集中。人物不能太多,故事的头绪也不能太复杂,矛盾冲突必须在短时间内、在较为集中的场合中反映出来。就中考作文而言,写独幕剧较为适宜。
二是戏剧冲突尖锐化。透过戏剧错综复杂的情节,我们可以看到曲折离奇的社会故事,感受到悲欢离合的人物感情。可以说,戏剧中人物的性格,戏剧的主题都是通过矛盾冲突来展示的。比如看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你可以通过人物的悲欢离合,感受到封建统治与封建礼教的可恨;看京剧《智取威虎山》,你可以在敌我的斗争中感受到英雄杨子荣超人的胆识。写剧本体文章,首先得学会设计“矛盾”,矛盾越激烈,故事才会越精彩。
三是戏剧语言个性化。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要有高度的个性特征和充分的表现力,不仅能准确、生动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意图,而且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年龄所处的特定环境;恰当的舞台说明则能让情节更为生动。
四、关于寓言和童话写作,我们要注意:
寓言和童话,都是儿童文学中比较特殊的样式,它们语言生动,内容新颖,想象丰富,主题深刻。要写好他们,同学们得学会走“三步”:
一是寻找写作的触发点。写作之前,不妨重温一下熟悉的童话故事,让那些尘封已久的童话形象再一次跃入自己的视野,让思维回到童话世界的氛围之中。从人物美好的品质中,也许能找到深刻的主题;在波澜起伏的情节里,也许会找到构思的技巧;在活泼生动的语言里,也许会掌握出彩的方法。
二是追求情节的科学性。接着要学会思考,帮助自己理清思路:你打算从这个童话故事中受到什么教益?准备选用哪些人物或动植物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他们之间会发生哪些故事?结果如何?要看童话的想象是否新奇而不荒诞,那些牵强附会的地方,要尽可能推倒重写。
三是体现主题的深刻性。无论选什么材料,写得有意义是基础。我们要在故事中注入自己的思想情感,把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力争在生动的诉说中给人以思想的启迪与情感的陶冶。
常见误区
翻看中考作文中的小小说,不乏俏皮之作,当然,也少不了情节放不开,小说容量单薄;或情节平铺直叙,一览无余,情节没有波澜,少了吸引力;而更多的小说缺少必要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刻画。不少小小说,只见主观者的叙述,贴标签似的议论,很少让人物自己登台表演,即小说缺少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和神情诸方面的细腻描写,少了一些细节刻画,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也就无法清晰起来。
翻看中考作文,也不乏这样的失误“散文”:
一是文章没有明确的主旨。文章表面上看起来内容丰富,语言华丽,但实际上缺少贯穿全文的中心,形散而神也散;二是语言缺少文采。应该说,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散文对语言的要求更高,优秀的散文总是以语言优美取胜,可是不少中考作文却偏偏缺少文采,这类散文词汇量少,语言干瘪苍白,句子单一,让人味同嚼蜡。
近几年,戏剧这种文学样式也不时出现在考场作文之中,遗憾的是,不少考生对剧本的文体特点、基本格式并不熟悉,导致失分惨重。山西一考生写作的《心灵之桥》,美其名曰“剧本”,可全文只有父亲与母亲、爷爷与奶奶的倾心交谈,没有矛盾冲突;湖南一考生写作的话剧《师生之间》,文中没有人物对话,只是一味地讲故事。这种盲目创新的做法,令人担忧。
有同学不熟悉童话寓言的写作特点,盲目创新,以致出现了不少问题:有同学编故事时完全是胡思乱想,缺少生活的真实感;有同学编故事时一味追求趣味,缺少深刻的内涵;有同学重视情节的构思,忽视了结构的安排与语言的打造。
押题范文
老 憨
一
老憨中年得子,取名冯小憨。意即希望他长大后一定得做个老实的人,如果为官,则做个为百姓谋福利的好官。但愿吧!
二
小憨上幼儿园了,老憨忙着给他买新衣服、新书包。看小憨那牛气样,我就知道这小家伙铁定不安分,会闯祸。但我没敢说。
老憨却一直想:咱娃一定是最棒的,将来定会考个啥状元回来光宗耀祖。每天放学,妻子美丽都会去学校门口接小憨,因为老憨说了,不能让咱娃在别人孩子眼里矮一截。
为了给孩子创造学习条件,老憨每天砍四担柴,总是很晚才回家。他努力地挣钱,把我累得直喘气,老憨也日见衰老。
三
小憨那小子还真闯了祸。他用铅笔将一小男孩的脸刺破了。老憨给人家送礼、道歉,家里唯一的一只老母鸡和五十个鸡蛋都送去了。
后来,老憨问小憨:“你咋能这样呢?”小憨握着肉嘟嘟的小手满不在乎地说:“他骂我乡巴佬。”
老憨看小憨那雄赳赳、气昂昂的样,不免感慨:咱娃这么小就有男子气概了,长大铁定有出息。
四
高中三年,全家人勒紧裤带攒学费。听老师说,小憨成绩不错,有希望。一想到儿子的将来,老憨干活更来劲。为了给小憨买补品,老憨常常去工地上抬石块,把我折磨得浑身都是血痂。没办法,服从主人是我的职责。
老憨如牛一般,长年在家与工地间穿梭。我也跟着他,时不时顶着烈日,时不时淋点暴雨。我们一起在汗水中挣扎,在艰辛中煎熬。
小憨终于考上好大学了。老憨松了口气,我更松了口气。
老憨送小憨那天,我看到他眼里噙满泪水,但至始至终他都没让它落下。老憨给了小憨一百二十块钱零花钱,要知道那可是老主人家里仅有的钱呀!
小憨却头也不回地踏上了火车。
五
几年后,小憨毕业了。很快就当上了开发区主任。
老憨老了,病了。美丽让邻居给儿子捎口信,说是带点钱回来送老憨去看病。
小憨却说孩子要出生了,没多余的钱,更没时间,让老憨自己想办法或者把屋后的竹林砍了卖钱。
现在家里连买米的钱都没了,请谁来砍呀?美丽想:一定是小憨老婆管得严,哎呀,儿子受委屈了!
老憨说:“小憨很对,做父亲心急嘛,跟我年轻时一样。没钱就没钱,反正我这病恐怕也治不好了,浪费干嘛!我活这么多年也活够了,小憨还年轻,挣钱不容易,而且城里开销大,是该省着花。”美丽一边听一边抹眼泪„„
六
老憨快死了,我感觉自己也在轻轻地颤抖。最后,他还笑着对美丽说了句话,你猜他说的什么?
他说:“咱孙子以后一定会和小憨一样做个有责任心的大老实的清官。”
七
清明节那天,美丽在老憨的坟头哭得死去活来。
原来,老憨死后才不久,一封检举信送到上面,里面全是贪污官员,其中就有小憨。
预测演练
追求,就是用积极的行动来争取达到某种目的。追求事业,追求安稳,追求美德,追求理想,可以说,人与人的追求各不相同。于是,学生在追求中获得知识,农民在追求中走向小康,航天人在追求中飞向太空;弱者在追求中走向强大,智者在追求中拥抱真理„„
请以“追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导】
以“追求”为话题写作,应该明确写出追求者的主观目标和主动、积极的行动,这是话题本身所决定的。600字左右的文章,可以集中笔力写好两个片断或确立二至三个分论点进行论述。这样,既能保证文章的容量,又易于控制在规定的字数之内。
如果你有内容生动、引人一读的故事,那不妨写成记叙文(包括小说、寓言等);如果你有与众不同的感悟,那你不妨独树一帜亮出新见,写议论文,例如你可否定飞蛾扑火般的“追求”——追求自己不可能得到的东西(如巨额的金钱等)而自取灭亡,否定流星划过般的“追求”——追求那一时的风光(如虚有的名声)而付出过高的代价,肯定树根奉献式的追求,论述不同的追求所体现的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你擅写剧本,不妨将一个贪官的堕落过程搬上舞台,从反面警示世人„„ 如何在写作中体现思辨
华南师大附中名师
所谓的“思辨”,就是思考辨析,看问题不人云亦云,不囿于成见,有自己独特的认识。
一篇文章质量的高低与学生的思辨能力有很大关系。让作文闪烁思辨色彩,首先必须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既要看到对立又要看到统一,不可片面下结论。二是突出重点又有所补充。中考作文受篇幅限制,往往抓住一个问题力求谈深刻就可以了,切忌面面俱到,蜻蜓点水的浮泛论述。三是既露锋芒又把握分寸。话题作文的立意自由度较大,所选择的话题可正可反,选择哪一方必须确定,选定之后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道理,锋芒毕露地反驳“错误”的观点。但不能说过头话,必须实事求是,把握分寸,留有余地。
怎样去思辨?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匠心独运想人所未想。构思应充满理性的思辨,应讲究匠心独运,应讲究哲理的智慧。要敢于突破思维的定式,大胆求异,或“反弹琵琶”翻新曲,或超前预测见创意,想人所未想,发人所未发,构建一种开放、发散、鲜活的思维形态。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应该有着“峰回路转”的惊喜,应该有着“流连忘返”的蕴蓄,应该有着“一气呵成”的畅快。如果一篇文章单调呆板、了无新意、浅陋苍白、幼稚粗糙,那就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思想性和艺术性。构思的“匠心独运”、思辨深刻,其实就是思维多向性的具体体现,即我们看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一个角度,而应该用多向思维,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研究,进行全方位的扫描,使文思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思想长出翅膀来,这样的文章才会令人耳目一新。
二、要辩证地看待事物之间的联系。“一分为二,对立统一”是辩证思维的精华,掌握了这一思维技巧,我们就能全面正确地剖析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运用辩证思维分析问题时,要文从己出,富含个性,切忌“假大空”式的思想高调。下面请看一位学生对《爱莲说》一文写的读后感。
没有来自根下的重重淤泥的滋养,何来亭亭玉立的枝干,碧绿青翠的叶片,娇艳可爱的花朵?露出水面之后,反倒嫌弃淤泥的不干净起来,这岂不是忘恩负义吗?古人云:知恩不报非君子。由此可见莲并非君子。
小作者独具慧眼,不是孤立地看问题,而是看清了莲与淤泥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得出了新颖深刻的观点,实在难能可贵。我们是不是能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三、透过表面看到本质。优秀的中考作文要善于占据制高点,要精选出好的耐人寻味的立意。面对材料或话题,我们要尽力摒弃那种肤浅庸常的立意,挖掘出更深一层的文化意蕴。还要将立意放置在富有时代特色的大背景下去考虑。脱离生活的源头活水,没有对生活和时代深入地思索和挖掘,文章就会没有生命力。只有根据材料特点、要求,深入分析,才能提炼出新意。即便是陈旧的材料,只要换一下思路,开掘出材料中人们轻易不能觉察的闪光点,我们的眼前就会展现出一片崭新的天地,能使我们的思想独到深刻、富有哲理,我们的文章也会随之走出肤浅平庸的怪圈,变得新颖深刻,字里行间也将闪烁着真知灼见。这,就是思辨的魅力。
也许你会说:“原来思辨就这么简单呀!”下面有一则材料,你不妨试一试。
有一只蚂蚁,在一堵光滑的瓷面墙壁上向上爬着,它的目标是一米高处的一个黑点。这是它第七次开始了,前六次都是从半尺高的地方落下,每次落下它都要重新开始。
阅读后你能从中得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吗?
带着思辨的眼光构思行文,你的文章一定会卓尔不群!
押题范文
那次,我穿越森林
我们脚步沉重地行走在寂静的路上,随着枝梢间的破碎天空越来越暗,心里的慌乱越来越多。除了苍白的月光,黑暗淹没了我们的视野,两旁的大树张牙舞爪,一派居高临下的样子。
“不行的,我们回去吧!”我小心翼翼地跟它说道。
一阵沉默。它在夜色中变得极其模糊。不过,它却没有回头的意思,也是,哪里有回头路呢?
于是我只好放弃这个念头,继续向似乎无尽头的前方走去。月亮冷眼旁观,后来干脆扯过一片厚厚的云把自己遮了起来,只露出一条小缝窥视我们。这下可好,原本还有个伴儿,现在因为黑暗的浸染它也消失了。“你在吗?”我问,尽管回答是意料中的沉默。
我独自一人呆立着,四周茫茫的未知里不知蛰伏着什么东西,偶尔有什么动静都能把我吓得蹦起三尺高。拖着僵硬的步伐在路上向前“挪动”了一段,一不留神摔了个狗啃泥。我垂头丧气地背过身坐在地上,捡起一根小树枝在地上乱画,自言自语道:真的坚持不下去啦!以往,当我这样低头的时候还能看到它坚定地仰望着我,让我不要放弃。可现在呢„„我真的不行吗?我不愿意承认,却也拿不出走下去的勇气。
直到我抬起头来叹气才注意到,不知什么时候月亮垂怜了我,她悄悄抖去乌云,光芒照亮了我在地上乱糟糟的涂鸦。
可为什么我还是没看见它呢?
我起身四下顾盼,心中盛满期盼和一丝丝希望。前方、左方、右方,这些铺满月华的地方都没有。那么,黑洞洞的后方呢?
我心里七上八下,缓缓地转过身去瞄了一眼地上——它就在那儿!依旧沉默,但却坚毅,身周是小片的月光。我们静默相望,它无声地告诉我,我可以!此时无声胜有声,我忽然明白:它一直都在,只要我鼓起勇气直面黑暗,哪怕真的看不见它,它也在我心里。可,“我不行”的牢狱桎梏了它——何苦?我微微一笑。
我们继续向前,我和我的影子,那个说“我可以”的影子。如果因为惧怕黑暗而只留恋前面的光亮,别忘记后面还有光亮赠予的影子。
预测演练
有过很多很多的地方,我们来过又离去;有过很多很多的事情,我们经历又忘记;有过很多很多的朋友,我们相识又分开„„而未曾有过的那份感悟,岁月把它轻轻送来。
是啊,岁月的流逝,让我们对曾经经历的许多事情又有了新的感悟。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的审题必须从材料本身出发,寻找提示语,挖掘内涵,确定写作方向。既然是“曾经经历的许多事情”,写作的引子或感悟的发端应该是个“过去时”,而非眼前的,更不是子虚乌有的或者将来的什么。既然是写“有了新的感悟”,那就意味着以前没有想到,或者以前虽然有过某种“感悟”但现在想法又不一样了。
写什么呢?写友情的重要吗?这当然也是感悟,但人云亦云没有新意。你可不可以这么想呢?——“想找一个没有缺点的朋友,你永远没有朋友”。这种感悟是不是更有分量些?它是属于你一个人的独特感悟。总之,往深处和新处多想想,你写出的“感悟”才能让人耳目一新。
第三篇:万能作文方法
高中万能写作方法
作文题目“A”
第一段:解释什么是A?解释A的内容,一般认识以及特定含义,向学生生活靠近(由大到小)。
第二段:为什么会出现A这种现象(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第三段:我们要怎么面对A这种现象(情况)?采用什么样的心态?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
第四段:怎么去解决A这种现象(情况)?列举3~5个途径方法,由正确、一般、较差和错误等几种组成,然后逐一分析论证对错,采用引申、正面和反面三种方式来说明论证。得出最正确的方式途径,批评错误的方式途径。(用如果这么做就怎么样,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怎么样句式来说明强调)
第五段:得出一个学生生活中的正确结论。
第六段:引申出人生的大结论(由小到大)。
第四篇:作文方法
1、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习作兴趣。
①玩玩写写。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儿童“乐于嬉游”这完全符合心理学原理。马卡连柯指出:“游戏在儿童生活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就像活动、工作和服务对成人具有重要意义一样。”十七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里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时常根据儿童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趋向鼓舞”,经常在作文课上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简单有趣的小游戏、小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激活思维,促使学生把刚才的游戏表达出来。
如一次在班中做一个传话的游戏,游戏规则是先请一个学生上来,教师悄悄地告诉他传话的内容,让他把这句话悄悄地带给另一个同学,依此类推,最后一个同学把听到的内容写出来,结果与第一个同学的内容大相径庭,学生哄堂大笑,彼此责怪。教师问:“你们想把这件事告诉谁呢?”有一个学生说:“我想把这件事说给小朋友听。”“那你怎么去告诉他们呢?”“可以写作文,登上报纸。”“可以写信。”……教师趁着学生兴头,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所有的小朋友,有写《一堂有趣的语文课》,也有写《话说传言》、《传言可靠吗》,体裁各异,各显神通,这种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又如《鸡蛋浮上来了》这堂课,我借助了一个简单有趣的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准备一玻璃瓶装有清水,一只鸡蛋,一袋盐,先把鸡蛋放入清水,鸡蛋沉到水底,这时提问学生怎样才能使鸡蛋浮上水面呢?再放入食盐使鸡蛋渐渐浮起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思维活跃,观察认真,实验完毕,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写一篇小短文。这样的活动,当堂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观察,记忆清晰、历历在目,学生兴趣盎然,有事可写,有感可发,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兴趣。
我还设计了“找硬币”、“贴鼻子”、“击鼓传花”、“成语接龙”等游戏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痛痛快快地玩,在玩中激发了兴趣,增强了体验。到练习写时,便有了内容,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我再稍加指导,学生都能写出真切、具体的文字来。
②做做写写。小学生天生好动,让他们动手做些小物件,不仅可以培养他们实验操作能力,而且对激发作文兴趣大有益处。今年“三八”前夕,我组织学生们亲手制作贺卡。课堂上,同学们动手剪、动笔画、动手写……在老师帮助下,一张张充满美好祝愿的贺卡在同学们手中制成了,随后我启发学生说:“你是怎么制做贺卡的?贺卡是送给谁的?为什么送贺卡?通过做贺卡你有什么体会?” 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生兴趣浓厚地边做边思边说,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为动笔写好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我还组织过学生折纸玩具,再把自己折的过程按先后顺序写下来,学生趣味浓,写作情绪高涨,写出了自己喜爱的文章,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③还可以让学生看看写写,听听写写,听鸟鸣让学生想象茂密森林的良辰美景;录上一段马达声、车流声、人流声,想象出海的场面,告别的情形,欢腾的闹市;听故事的前半部分,续写故事的后半部分……使学生们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激起了浓厚的写作情趣。
2、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引导学生先体会、再作文,这对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起了积极的作用。
例如,我上习作训练课《一件小事》时,我知道学生可能会无事可写或无话可说。于是我精心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上课了师生问好后,当我经过前排一个同学身边时,不小心碰翻了他摆在书桌右角上的文具盒,“啪”地一声,学生的注意力全集中到我身上。这时,我弯下腰把笔、橡皮、圆规、尺子一样一样捡起来,掏出纸巾擦干净,放回去,然后对学生说“对不起!”学生说:“没关系!”完了以后,我让学生说说刚才发生了什么事,能把它写下来吗?由于刚才学生是盯着我看,对我的一举一动印象深刻,我的动作、神态、语言,还历历在目,使得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话要说,调动了学生积极的情绪。
又如,有位老师在教留言条时,在黑板上写好一则留言条:
上课铃响后,学生看到这张留言条,都开始自学。五分钟后,教师进教室,问学生:“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是一张留言条,什么时候需要写留言条?怎样写留言条呢?”此时,学生恍然大悟,老师是有意写一张留言条引出这堂课的。接着,让学生自己写留言条。教师通过创设“老师不在,学生自学”这么一个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学懂留言条,学生觉得很新鲜,很有趣,很快就知道了留言条的写法,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3、减轻学生习作负担,培养习作的兴趣。
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甚至害怕写作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写作负担太重。调查中发现学生常常是没什么可写,有时就是有了材料也不知如何下笔,难以写具体。再加上有些老师,往往是拿出一个题目就让学生写,还要求“中心明确,详细得当,用词生动、具体”。这样作文就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一个沉重的负担,让学生喘不过气来。难怪有学生说:“作文难,作文难,一见作文心就烦。”在作文教学中,我采取化整为零,由仿到创,由说到写,提供语言材料等措施来减轻学生习作负担,培养习作兴趣。
①提供语言材料。我在教《爱惜粮食》时,给学生提供了“来之不易、语重心长、辛勤、浪费、惭愧、火辣辣、津津有味、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由于学生已明白了是怎样一件事,又有了生动的词句可借鉴,便能很快地写出作文来。
②化整为零。我在教学《校园一角》时,先让学生观察校园东北的教学楼,教学楼前的雪松,雪松旁边的大花坛,大花坛外边的柳树。再让四组学生各写一种景物,并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写完再让学生读读。最后让学生回去把其他几种景物也写下来,写成一篇作文。由于学生自己已经写了一种景物,另外几种景物的描写已经听其他同学读了,写起来就不会感到困难了,轻轻松松地完成了写作任务。
③由仿到创。矛盾先生说:“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指导学生以模仿范文入手,然后进行独立创作,也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如学生对写人的作文,普遍感到困难,我就有意识地选择写人文章的各个典型范例,引导学生仔细琢磨仿写。如教学《忆铁人》一文时,把第二段中铁人在回去的车上了解到托儿所阿姨是位好同志后的语言和行动,作为仿写的范例,指导学生写一个反映人物特点的片断。此外,再让学生模仿写人物外貌的片断,这样学生写人就好写了。
④由说到写。说是写的基础,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动笔写作之前,我总是指导学生先说——分小组说、人人说、完整地说、通顺地说、连贯地说。说说之后就写下来,有了说的基础,写也容易了,这样做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减轻了负担,增加了信心。
4、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培养习作兴趣。
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在于进行紧张的智力劳动和体验胜利的欢乐。”每个学生都希望以自己的行动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因此,我非常注意为学生创设机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习作的兴趣。
在教学中,学生说得好时,及时给予表扬,我会说:“你这个好词是哪儿得来的?“好哇,真好!”“出口成章,真不简单!”学生说的积极性更浓了。
在作文批改讲评时,采用以肯定、褒扬的方法调动其习作的积极性,其方法有三:①找闪光点。发现学生习作中的点滴优点给予肯定,特别是对一些后进生的评改更应本着“多就少改”的原则,以鼓励为主,注重面批,善于捕捉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都可以拿到班上评议、鼓励,让这些学生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由“怕写”向“乐写”迈进;②写赞语。如“你进步真快,老师真为你高兴!”“你真棒,将来也许能成为一名作家呢!”③打高分。这些做法激起学生写作兴趣,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
另外,每次学生作文后,我都能及时批改,除了在班上当众朗读优秀作文外,还专门开辟了“小作家园地”,把优秀作文定期刊出,还鼓励学生向校刊、报社投稿,有好多学生的习作发表在校刊上,激起了学生更大的写作欲望。他们你追我赶不断地写,再也不会觉得作文“头疼”,而是感到写作是一种乐趣。
5、鼓励坚持不懈地练笔,永葆习作兴趣。
根据兴趣持续时间长短,兴趣可分为短暂的兴趣和稳定的兴趣。稳定的兴趣是个体的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人有了稳定的兴趣,才能将工作持续地进行下去,从而把工作做好,取得创造性的成就。小学阶段是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大多是暂时的。那么如何把学生的短暂兴趣转化为稳定兴趣呢?
①在成功时刻,鼓励坚持不懈地练笔。我班有位中等学生有次作文写得不错,我推荐到校刊上发表了,她非常激动。我趁机鼓励她再接再厉,多练笔,争取以后有机会再发表。以后,她经常将所写的作文拿给我指点、修改,我也不断地鼓励,于是她写得更欢了。
②加强作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写以致用,保持作文的热情。例如竞选班干部时,让学生写竞选演讲稿;结合墙报和手抄报,让学生撰写文稿,召开班队会让学生写讲话稿、主持稿等。
③我经常讲述名人勤练笔的故事,鼓励学生向他们学习,勤动笔。
④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结合阅读教学写片断,并每周进行一次日记(片断)欣赏课。
此外,更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快乐地作文,还要求指导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学修养,敏锐的语感,开阔的视野。上课时,要有和蔼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创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气氛。
第五篇:作文评改方法初探
作文评改的方法与策略
杜高锋
湖北省枣阳市刘升镇中心学校 邮编:441219
当前作文批改,按实施者可划分为“教师批改、学生自改、学生互改、集体批改”四种方式。实践证明,它们利弊兼存,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为此,笔者尝试了将四种批改方式相互揉和,从调动学生能动性、积极性入手,启发和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写好作文,收到良好效果。
反复朗读,学生自改 反复朗读,学生自改,可归纳为五个层次,循序渐进,去粗取精。一是通过阅读,纠错补遗。这样减少了教师批改作文的工作量,使教师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学生作文的句法、结构以及情节等方面。二是通过朗读,顺畅句意。通过出声朗读可初步感觉出句子的毛病,边读边改。三是通过朗读,辨明句意。这样,通过朗读,学生自己就会感到过于牵强、言不达意。通过朗读还能理顺上下句之间的关系,不出或少出病句。四是通过朗读,理清层次。通过朗读,学生自己判别段落层次之间的衔接是否合理、过渡是否自然,自己读自己修改。五是通过阅读,明确主旨。这样每读一遍,习作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雕琢。经过四、五遍读改,习作已初具雏形。
小组传阅,学生互改 自己评改后的作文,再分小组在组内互改。学生每六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自评过后将学生习
作在小组内流动传阅。每个小组成员分别评改其他五人的作文,按事先给出的“主题思想”“内容结构”“语言表达”“文字书写”等方面的评改标准写出优点即可,如有特别修改建议也可附后。经过小组互改的习作,集中起来后选择其中优点评语最多的在全班交流。这种评改的好处:学生可在评改作文的过程中通过与其他学生的交流吸取经验,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同时,在对比中也提高自己的写作兴趣。
班内交流,集体评改 小组传阅评改后,每组组长在班级总结汇报组内互改情况,并朗读小组评改中优点最多的习作,由其他组代表点评,老师作补充性评价。这种评改方法可让学生借鉴到其他组学生最好的写作方法,同时老师点评又可提升作文的评价质量。
集中浏览,个别辅导 全班学生评改后,教师还要收齐再浏览一遍,不批、不改、不评,只是把有关共性的问题记录下来,留待课堂集中讲解。与此同时,选出十至十五篇优秀习作在教室的“作文天地”中展览,供同学们学习参考。对那些没有代表性但问题突出的作文,力争在第一时间师生面对面口头提出修改建议,指导学生重新修改。
当然,文无定法,改也无定法,在教学实践中,不让学生产生畏惧、厌倦的情绪,才是学生作文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