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材料作文“设计师莱伊恩”审题立意与佳作赏析
材料作文“设计师莱伊恩”审题立意与佳作赏析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百多年前,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8226;莱伊恩受命设计了英国温泽市政府大厅他运用工程力学的知识,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的大厅天花板但市政府权威人士验收时,却认为太危险,否定了这一创意莱伊恩非常苦恼:坚持自己的主张,市政官员肯定会另找人设计;而放弃,又有悖于自己的准则他终于想出了两全之计:在大厅里增加了四根柱子,不过这些柱子并不与天花板接触,只不过是装装样子
三百年过去了,这个秘密终于被发现消息传出后,世界各国的建筑专家和游客云集,当地政府也不加掩饰,还特意将大厅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是有几个对象就可以从几个角度切入思考当然,为稳妥计,还是应当抓主要对象,结合整体考虑
从莱伊恩的角度看,可以写“以智慧坚守自我”(如变通也是一种坚持、两全的智慧、“妥协”中的坚持等);
从政府的角度,可以写“对创意多一份理解、包容”、“不掩饰错误”;
整体角度:可以写“真正的杰作(创意)总会被欣赏”
只谈“善于变通”、“坚守自我”或“积极创新”视为基本符合题意
【阅卷手记】
作文年级均分为48.9
在阅卷中,我们发现以下问题需要提醒
第一、审题粗率,立意不够精准
这次作文仍有一些同学偏题,写“让时间来证明”、“让事实来证明对错”、“快生活、慢节奏”、“兴亡,在于政府”、“伪装也是一种艺术”、“最好的掩饰”等等,犯低级失误的原因可能是这些同学只抓住材料中的个别词句进行衍生,而没有能从材料整体进行考虑
材料作文的立意应当注意材料的情感倾向,不可为求新而求新像这则材料,情感倾向还是比较明确的,那就是肯定莱伊恩两全的智慧,如果你硬是否定莱伊恩此举,认为两全之计亦有不妥,设计存在风险,不能因坚守个人的准则而罔顾他人生命,或者谈妥协即毁灭,等等,这些立意显然悖离命题意图
临近高考,特别提醒,审题立意关乎生死,不可轻率蹈险!
我们强调,立意精准须兼顾两至三个元素!比如这则材料,如抓住改变与坚持、变通与坚守自我、直面与回避(错误)、坦诚与掩饰(错误)这些元素,分析两者关系,比抓住一个元素(如“守住自我”)要精准得多
如果能结合时代因素考虑,分析政府应有直面错误的勇气,也是一种较好的思路
用心写好结尾即便你感觉前面有点偏题,你也可以通过结尾来进行补救
好的结尾,给阅卷老师以冲击,以加分的冲动,这是得高分的一个秘诀如下面这个语段就是比较理想的结尾:
古语有云:“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我们应该像磐石一般坚守自己的主张,但有时也不要忘了像蒲草一样学会变通,虽柔软如丝,却坚定如石(孙易)
第二、议论文缺乏真诚思考,记叙文缺少真实感受
粗略估计,写议论文的占到90%绝大多数议论文不会说理分析,缺少真诚的思考,满足于堆砌资料,写一些连自己也看不下去的思维紊乱的文字我们强调,论据要新鲜、经典,但我们更强调,议论文要有真诚的分析说理不可不讲理!我们预测,2013年高考作文阅卷,会将真诚思考作为议论文的加分点
王晓璘同学此次作文虽然论据一般,但因为会说理,也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且看他的脉络句:
„„这种勇于承认错误并以包容的心态欣赏异己的行为,实在值得我们深思
我有一个很奇怪的想法:同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中国,结局会是怎样?
„„
在对待所犯的错误上,两种不同的做法,便折射出两种截然相反的处世哲学
原因何在?无他,好面子耳
温泽市政府放得下面子,敢于正视问题,本身就让人敬佩了而更让我们叹服的是,他们用一种包容、欣赏的态度对待曾经“耍”了他们的莱伊恩„„
既有原因探究,又有逐层推论,显示出理性分析的力量顺便说一句,在议论文分析中,探究原因是思维深刻的一种标志
真诚思考,还体现在论据的运用上有些同学的论据富有人文性,但运用不当与其用得不疙疙瘩瘩,反不如果断舍去,来一段真诚而辩证的说理分析最好的论据是最合适的,下面这个论据就是能够形成加分点的论据:
伦敦奥运会赛场上,有一位特殊的马拉松运动员古尔&8226;马里亚他很想参加梦想中的奥运会,但祖国——刚成立两年的南苏丹,还不被国际奥委会所认可在他面前的仿佛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接受苏丹政府抛出的橄榄枝,改变国籍参赛;二是坚持自己的国籍,放弃梦想作为一个在苏丹内战中丧生了28位亲人的南苏丹人,自己怎能屈从于苏丹政府,违背自己的原则?但放弃梦想,又怎甘愿?于是一个创举为他诞生了,马里亚以独立身份参赛,他身披奥运五环旗,代表奥运精神出战!他最终实现了梦想,亦没有放弃自己的原则(于典)
同样,我们也强调记叙文中的“真”——真实感受真实感受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不要胡编乱造,文艺腔十足,给人虚假的感觉
二、素材与立意要高度吻合不能在叙事完了,来几句议论往材料上强扭硬靠给人的感觉是,材料是考前准备的,议论是现场编制的,而材料与立意勾联不紧
第三、新材料作文的文体感觉不佳
新材料作文,既不同于命题作文,也不同于以往的老材料作文行文中要求与题目中的材料若即若离,既不可跟得太紧、引用太多,也不可脱离材料、天马行空中间状态,存乎一心
比如下面一位同学的脉络句,提炼出“善于变通”的立意后,便以此为话题进行完全开放式的写作,而没有顾及到材料的限制性
善于变通,可以成就一个人的成功
善于变通,可以缩短人的办事时间
善于变通,可以让事情完成得更完美
当然,善于变通,不仅能成就一个人,也可能使人误入歧途
当然,就材料分析材料,也是不可取的
何永康教授强调,材料只是助跑器,可以在开头引用(坚持反对复述材料),中间可以点击一下(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不可大段引用,不可将材料作论据使用),结尾最好再点击一下
另外,我们特别强调,题好文一半!题目最好能体现立意中的关键词,不要在题目上玩含蓄即便是记叙文,可以文艺性强一些,但也要体现出立意不可取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题目,如《赢家》《唐卡之美》
下面这些题目是不错的,大家用心体悟:
《坚持自我,用智慧护航》《看似妥协,实则坚持》《第三种选择》《坚持里的智慧》《变则通》《巧饰与直面》《怀柔以对可两全》《坚持与机变》《磐石与蒲草》 【佳作赏析】
1.没什么值得掩饰的高三1班
陆静叶
在几个月前,冯小刚的《1942》与徐峥的《泰囧》同时面世,《泰囧》的票房稳赢《1942》谁也不会说《1942》是部没文化的片子,可大众的口味是《泰囧》如此,才造成许多电视人不得不把经典改编成雷剧来搏眼球,不然没收视率便没饭吃
而美国文化传播学家波兹曼的著作《把我们自己娱乐死》在国内受到了许多名人大家的认可,他们提出“娱乐害死了文化”,并批判众多娱乐电视节目导致了观众文化的缺乏
在我看来,这些名人大家倒是有些“嫁祸于人”的味道他们掩饰了国人文化本身缺乏的事实真相巴赫金说,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诚然,没有多少人愿意浸润在迁客骚人的墨水之中了有些人怕墨水弄脏了名牌衣服,又怕被指没文化,索性穿件黑衣服假装饱读之士
其实这没什么值得掩饰的文化缺乏是事实,大方承认后,赶紧补起来才是关键的然而,国人畏惧真相因为另一个真相是“中国是文化大国”于是就有人开始掩饰,是娱乐让文化沉了下去——保全面子
当然,如周国平所言,对于文化来说,一个娱乐至上的环境是最坏的环境我们不应该仅将文化的缺乏归咎于娱乐,也不该掩饰了现今泛滥的娱乐随手翻开报纸,一个所闻文化版面,到处充斥着明星们的娱乐新闻许多杂志更爱起一个文艺的名字,来掩饰内容的肤浅
掩饰不过是自欺欺人
英国温泽市的政府就十分值得称赞按理说,那四根无用的柱子足够让政府丢光面子了,他们却不加掩饰,还特意将大厅作为景点开放
由此,我们应当敢于暴露自己的问题,就像伤口需要呼吸,不然一直被纱布包着,化脓腐烂是必然这就要我们直面真相很多时候,真相不符合人们的需要,但真相大于面子只有把伤口给医生看了,才会好的快,否则遮遮掩掩,要拖到什么时候?如果国人一直掩饰文化缺乏,那文化才真的要慢性死亡了
除此以外,问题要暴露给正确的对象就像英国那个政府大厅吸引了各地的建筑专家,说不定世界上又会多出一个奇迹般的大厅若是把伤口给与自己处境相同的病人看,他顶多安慰你一下,也没有能力救治你
不要再掩饰了,救治我们缺乏的文化吧
2.改变与坚持
高三2班
陈捷
流水流淌,水汽缭绕,冰川漂浮,水并不以一种姿态滋润万物,它以灵活的形式改变,却始终孜孜不倦地尽着自己哺育自然的职责虽然做出了改变,可它依旧坚持,不,它更加完美地提升了坚持的价值
正如建筑设计师里斯托所做的一般,虽然加上了四根柱子,但他的核心理念依旧得到了贯彻为了遵从自己的准则,他改变了设计的外表,迎合了政府的心意,可他的坚持依然存留,在虚假的表象之外,贯注了坚持的荣耀伫立在那,即使百年,光芒不减,反而更加闪耀
是的,如果为了贯彻自己的坚持,做出一点改变也无可厚非,可能够在改变的同时发挥出坚持的价值,那是否如今的改变更显其意义呢?
我们都渴望坚持己见,而使他人能够妥协于自己,但往往事与愿违,而最为明智的便是自己主动做出改变,同时,睿智的人们便会想方设法使自己的坚持融入改变之中,因此,改变会愈发促使坚持释放智慧的光芒
尽管徒有其表的改变造就了一个惊人的壮景,但更具理性光辉的改变相信更有冲击的震撼力英国著名指挥家拉特尔便是一个绝佳的例子1983年,柏林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官去世,作为世界第一的交响乐团,拉特尔是他们的第一选择,然而,拉特尔在短暂的狂喜后理性的拒绝了因为爱乐乐团主要演奏的是古典乐,而他对此没有足够的了解,所以,他选择了潜心研究古典乐,改变了以往的风格十年之后,当他再次收到邀请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是啊,他拒绝了,可他始终坚持对于指挥的热爱,最终引领乐团走向世界之巅
成功源于坚持不懈,而坚持必将付出相应的代价,代价的产生便是因为改变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人生就像在跷跷板上行走,左端站着我们的思想,右端站着别人的建议,而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移动去寻找平衡的位点”改变就犹如寻找位点的过程,但是我们却从未放弃
改变成就了坚持,缺少了改变,亦失去了坚持的动力改变而坚持,人生没有最后的山!
3.度过人生的泥塘
高三3班
周天旸
乡间的小道同城里的不同,没有坚实的水泥,也没有厚重的石板,有的只是代表了农村的黄土雨一落,泥土黏腻得很,东边一个坑,西边一个塘,硬是要把过路的人,都染成它的颜色
我和小侄子在乡道上走着,一个大得出奇的泥塘倏然横在了我们面前或许是为方便行人过去,两块不知是谁捡来的红砖横在泥塘里,孤岛似的,泥浆已然侵到了它的上边线
砖头的位置并不甚妙,都离我们所在的这岸相近我人长大,自是一跨便过了去,小侄子却不然,站在泥塘当中的砖上,不知所措——毕竟,这样长的距离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确实太勉强了
“要不要我抱你过来啊?”我故意坏笑着问
“不要!”如同大多数小孩子会做的那样,他倔强地嘟起了嘴
我笑笑,站在一边,想等他放弃了在抱他过岸,然后以长辈的身份教育他一番——我是很了解他的,他绝不敢像农村的孩子一样踏着泥塘过来——嫂子是个很严格的人,要见到他裤管上沾满了泥,免不了暴风骤雨般一顿臭骂
小侄子自也知道目前生气的可怕,他向着彼岸伸出脚,却险些跌了一跤,便赶快立直,准备下一次尝试不出所料,又失败了我向来是个好为人师的人,于是美美的看着,开始思考起一会儿教育他的内容来
孰料小侄子竟停止了跨越泥塘的尝试,四处搜寻起来,他的目光很快锁定在了身后的那块砖上半晌,小小的身子轻轻俯下来,像亚瑟王拔出石中剑一样庄重地搬起了那块砖,然后轻轻地投在面前的泥地里,昏黄的泥水无力地溅起,屈服般地落在小侄子的脚边小侄子太阳一样地笑了,跳着来到了惊讶的我身边
“喂喂,我成功了,没要你帮忙,我一个人过来了”他扯着我的衣角,激动地摇着
“啊,是啊,”我摸摸他的头,“本来想告诉你遇到困难要向别人求助的,结果倒是你给我上了一课”
人生就像一条泥泞的乡村小道,我们都是这条路上行走的孩子,难免会遇见几个跨不过的泥塘踏着泥泞走或是放弃皆非上策,冷静地观察,思考,能助你一臂之力的砖一定就在身旁
4.坚持里的智慧
高三8班
顾艳
周星驰执导的电影《西游降魔篇》一经上映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热烈的讨论无疑,它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孙悟空形象的认知,周星驰也曾坦言有过犹豫然而,周星驰毕竟是周星驰,他坚持了自己对善恶观的创新,又巧妙地用寓庄于谐的方式将其呈现,使人们能够接受这样的“颠覆”尤其是以儿歌三百首化为大日如来真经的手法,更使人们在周氏风格中,对真真假假,善善恶恶做出新的反思与评估
我想,周星驰的做法与莱伊恩确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清楚地懂得,坚持并不意味着一路直行,横冲直撞,不顾一切其实,坚持与妥协,抑或放弃的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换一种方式,或许就有两全其美的效果周星驰电影的大卖,莱伊恩设计的成功,无不体现出一种存于坚持里的智慧 诚然,坚持是生命中重要非凡的品质,或许有人会说周星驰或莱伊恩的坚持不够纯粹但如若坚持到了一种无法变通的境界,甚至于达到危害自身、伤害他人的地步,这样极端的即便纯粹,又有何意义可言?
当顾圣婴为坚持音乐理想将肖邦手模扎进胸膛的那一刻,当王国维为坚持理想决然跳入颐和园泥湖的那一瞬,当傅雷上吊,当老舍跳湖„„他们的心中,是否曾闪现过后悔的微光?他们的所谓“坚持”,让亲友悲痛,让世界叹息,更让原本华彩的生命失去了色泽这不是真正的坚持,它袭了名称,却变了相貌,不是两全其美,而是两败俱伤
因而坚持与妥协的平衡便显得尤为重要当然,妥协并不意味着放弃,而是在不悖于自身原则的情况下,做出更好的坚持即便在那个逼得路翎、胡风成疯的年代,依旧有陈寅恪、辜鸿铭、黄侃之流,以各自的方式,悲情但不绝望地坚持着各自的信念可能改变了形式,却不变更初心,坚持中的智慧确实值得我们所探寻
而将目光投至当今社会,有人为了坚守心中的净土而与外界间隔,也有人为了坚持金钱的美梦而疲奔于城市之间殊不知这样的矛盾并非恒久确实,我们无法逃避功利于伦理的人生,但是在这同时,审美并不是一种异端
然而生活不会像几米的著名绘本《向左走,向右走》中描绘的那般美好,两个坚持走不同方向的人也不是总会有相遇的一天更多时候,在坚持对美与真实的热爱之心的前提下,我们应当换一种方式,动用一点智慧,为生活加一点佐料,即便生活在喧嚣的城市之中,我们依然能够烹调出精致的时光,依然能够旋转出华彩缤纷的梦境
第二篇:作文审题与立意
高考作文审题与立意
【审题】
一、审读作文材料
二、审视作文范围
三、审清作文话题
四、审定作文要求
例题:
唐代诗人王勃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代诗人李白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法国哲学家休谟说:“结伴是人类最强烈的愿望,而孤独则是使人痛苦的惩罚。”
当代学者鲍鹏在评价庄子时说:“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谁没有结伴的欲望?谁又不想结伴而行?谁没有经历过孤独?谁又不因孤独而痛苦?请以“结伴与孤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结伴与孤独”虽然是一个并列的关系型话题,但从引导语来看,显然是倾向于肯定结伴而否定孤独。也就是说,结伴是生命的常态,愿意结伴的人与他人、与社会是协调一致的;而孤独则是人性的异化,孤独者与他人、与社会是不和谐甚至是对立的。]
如果从“结伴”的角度正向立意,可确定以下主旨:
①赞美珍贵的友情或爱情。
②强调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和谐共处。
③论述结伴对人生、对社会的重要作用。
如果从“孤独”的角度反向立意,可确定以下主旨:
①探究孤独者与社会冲突的根源。
②发掘孤独者独特的思想或文化价值。
注意:在话题作文中 话题是议题话题是范围话题不是中心论点话题不是文章题目
【立意】
一、中心要明确,忌模糊、似是而非或面面俱到,多个中心
二、中心要新颖、独特,忌人云亦云
三、中心要积极,忌中心思想片面化、绝对化
四、中心选取角度要准确,大小适度
练习:
一位专门从事蝴蝶研究的生物学家在研究蝴蝶从蛹中挣脱出来的过程时,发现其艰难程度令人怜悯。他的妻子实不忍看到蝴蝶出蛹的艰辛,于是就用手术刀在蛹上轻轻划了几道痕迹。当她看到蝴蝶轻松从蛹中出来时,欣慰地笑了。可是不久他们就发现,经“帮助”的蝴蝶身体特别肥大,翅膀特别小,根本飞不起来。其实,这个真实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孩子的成长又何尝不是这样!父母的过度爱抚,反而剥夺了孩子的生存能力。请以“爱与溺爱”为话题,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第三篇:作文审题立意与例文
【审题立意】
这是一道典型的新材料作文题,抓住“勤蚂蚁”和“懒蚂蚁”的典型意义来立意和行文是本次作文审题的关键。
首先,从“勤蚂蚁”的角度来看,材料启示我们:
(1)踏实勤奋离不开正确思想的的指导(踏实勤奋不一定能成功);(2)不仅要埋头赶路,还要抬头看路:
(3)苦干离不开巧干(苦干加巧干才能成功);(4)人要有忧患意识(防患未然、未雨绸缪)。其次,从“懒蚂蚁”的角度来看,材料启示我们:(1)“懒”于杂物才能勤于动脑;(2)藏器于身,待时而动;(3)时势造英雄;
(4)不鸣则已,一鸣惊人;(5)成功因有准备而实现;
(6)做一只善于思考的“懒”蚂蚁;(7)学会探索;
(8)不“为”浮云遮望眼。
最后,从“懒蚂蚁”和“勤蚂蚁”的相互关系来看,材料启示我们:(1)团队合理分工(各司其职);(2)团队合作;
(3)团队需要“懒”蚂蚁;
(4)每个人发挥特长才能求得团队的发展;(5)个体要有所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从材料看,“懒”不是不劳而获,不是少劳多得,“勤”不是知识短浅,不是死板,不是缺陷,而是需要完善。“懒”与“勤”的关系不是主角与配角,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它是取得成功的两个要素。
【写作素材】
(1)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她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
(2)古往今来,许多成功者既不是那些最勤奋的人,也不是那些知识最渊博的人,而是一些善于思考的人。一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这是最平常的现象,但牛顿却感到好奇——苹果怎么会往地上掉呢?许多自以为聪明的人闻之哑然失笑,认为太荒唐了,但牛顿却偏要寻根究底,结果发现了万有引力,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水开了,蒸汽便会将锅盖顶起,也许这是千百年来天天发生的事情,许多人熟视无睹,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英国人瓦特却偏要弄个明白——蒸汽怎么会冲起锅盖呢?结果他发明了蒸汽机,从而引发一场工业革命。
(3)曾看到这样一则材料:一名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学习,一天下班后,教授看到实验室的灯还亮着,走到实验室一看是那名中国留学生在做实验。教授问他:“你白天干什么?”“做实验。”“晚上呢?”“还是做实验。”教授生气了:“那你什么时间思考了?”留学生的做法在我们看来司空见惯,而且还要表扬这种“老黄牛”的工作精神,谁也没想到要拿出专门的时间去让学生思考。
(4)一百多年前,有个叫汉弗莱·波特的少年,人家雇他整天坐在一台讨厌的蒸汽发动机旁边,让他每当操纵杆敲下来时,就把废蒸汽放出来,他是个懒汉,觉得这活儿太累人,就在机器上装了几根铁丝和几个螺栓。这样,阀门就可以靠着它们自动开关了。这么一来,不但他可以脱身走人,玩个痛快,而且发动机的功率也提高了一倍。他就这样懒洋洋地发现了往复式发动机活塞的原理。
(5)英国名将蒙哥马利把士兵分为四种:第一种人聪明但是懒惰的最适合做指挥官;第二种人聪明而且勤快的,适合做副官、助手;第三种人愚蠢而且懒惰的,可以当士兵;第四种人愚蠢但是勤快的,这种人极其危险,应当开除出军队。
【优秀范文】
思而后行
洛克威尔曾说:“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诚然,生命历程不能缺乏勤奋,但行动前的思考却更为重要。
面对食物来源的突然断绝,只知一味蛮干的勤蚂蚁显得一筹莫展,而反观懒蚂蚁,平日“侦察”、“研究”,看似无所事事,实则从根本上找准了问题所在,成为蚁群生存的希望。
俗话说:“留心处处皆学问,勤察深思出真知。”话虽短但旨意远。观察与思考是人生的基石,是人生旅途必备的智慧行囊。画家文同,在对竹子春夏秋冬的变化进行细致观察后落笔,方有“胸有成竹”之千古美谈;作家狄更斯在空闲时尾随街上行人,记录下谈话内容作为素材,终于在文学创作上有了经久不息的生命力;科学家法尔文更是在充分利用眼睛长期观察昆虫后,写下了《昆虫记》。可见,观察是思考的基础,而思考是成功的保障。刻苦训练必不可少,但是不妨学会先思考而后行动。
探索思考,虽是简单的两个字,寄寓的却是无限的真知与憧憬,无论何时,都请你用洗尽铅华的心去发现尘世的馥丽。苏格拉底有言:“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去开拓发掘的人。”人生需要有正确的前进方向,所以在选择方向时不如学学懒蚂蚁做些“侦察”与“研究”。思考让我们拥有内省的时空,它是享受幸福的条件。康多莉扎·赖斯是个黑人,她从小就显现出非凡的音乐天赋,在如愿考进丹佛音乐学院后,偶然参加的一次音乐节让她彻底改变了人生方向,在那里,她认识到真正的天才选手,于是她在缜密的思考后决心转学政治,投身国际关系学院,这次转变让她的人生展开新的篇章,也让她创造了美国黑人女性当政的历史。当你付出了太多努力却在困难面前茫然无措,在行动前就做好思考也好,在思考后做出转变也罢,可唯有思考,才能达到人生的高度与辉煌。
生命无须用浓墨重彩去描摹,只需懂得思考,那么人生的无限风光就尽在其中了。“懒蚂蚁”的智慧就在于保持对新事物的探索,在困难来临前做好思考和准备。立足于社会,就像你遇到了巨大的数字整理工作,立刻烦躁有压力地着手,倒不如学会比蛮干的人慢半拍,琢磨琢磨数字间的关系,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许多不经意的改变,都是始料未及的,保持几分冷静的态度,随着年轮的增长,理智地“侦察研究”后着手,去笃定地拥抱你更加成熟的未来。
点评:本文最大的亮点有三:首先抓住“懒蚂蚁”的典型意义——善于观察和思考来立意和行文,突出思考的重要性,紧扣材料的核心;其次论据典型新颖,论证具体深入,事理透彻;最后语言表达简练自然,行文流畅。作为考场作文,能兼顾此三点,实属难能可贵。
以“小懒”成大事
懒蚂蚁真的懒吗?我看未必。
在工蚁勤勤恳恳、费尽周折搬食运粮时,坐享其成,是“小懒”——不拘小节、疏于杂务。而在其它成员倾心于工作时敏锐观察,悉心探索,是“大智”——未雨绸缪、高屋建瓴。“懒”蚂蚁有大智,于是成大事。由此可见“小懒”的重要性。
这样地宣扬“懒”似乎与当下倡导的艰苦奋斗背道而驰,实则不然。懒蚂蚁的“小懒”,恰是一种哲学,一种能力。此种“懒”,退一步便是倦怠消极,无论周遭人如何奋斗,自己始终无所事事,久之,肌肉松弛,思维退化,人终将会被绝望地缠入“无为”的绷带,木乃伊般让最后一滴血浆被榨干。此种“懒”,进一步则成为一种“动若火燎,不动如山”的稳重,平日里默默无闻,然而睿智的目光与高速运转的头脑从不停息。静坐中,观一叶而知秋,于无声处听惊雷,方能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率众化险为夷——这样的“懒”,是大智者的沉稳,是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之外的神机。懒蚂蚁正是将懒“进一步”发挥到了极致。这样的“小懒”,怎不令人称道?
智者于“懒”中取胜。曾有人戏言,正是人的“懒”性构建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懒得浇水,发明筒车;懒得走路,发明汽车;懒得送信,发明互联网„„仔细想来,其实也不无道理。有的“懒”只是一种表象,与单纯的放空头脑舒展四肢不可同日而语,它是沉淀下内心的躁动,张开思维的眼睛,将自己的观察力、思辨力、创造力变得锐利无比。躬身抬眼,像蛰伏于草莽中的猎豹一般凝神屏息,出手后既准又狠——于静坐处把握时局,通晓旧道新路。正是因为摈弃了简单的机械劳动,大智之人才能有全副精力投入到更高的思维精神领域,才能掌握全局。道家讲究静坐,看似偷小懒,其实打坐之人心神早已与万化冥合。
勤劳不好吗?当然不是,勤劳是一切种族繁衍生息的基本特性,如“懒蚂蚁”没有其他蚂蚁的食物供给,终日饥肠辘辘,形销骨立,焉能“目送千里”“心鹜八极”?只是一味埋头犁地,而不抬头看天,却是对人类智慧大脑的一种饕餮!人们真正需要的是熙来攘往中、焚膏继晷时“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境界。懒于形而勤于心,懒于机械反复而勤于探索——这便能使人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同时也可以在不至于过度劳乏的前提下事半功倍。小懒须有大智,懒中须有道。当下的工作者大致有两种:第一种被机械劳动拖得麻木倦怠,第二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虚度光阴。两种均是悲剧:前者失去了思维的力度,后者消沉了斗志的热情。泰山崩于前时,自然是无法“卒然临之而不惊”的了。形懒,如果辅之以心勤,让自己始终保持高度远见,成为世界大局中的弄潮儿。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自然有其封建糟粕,众生平等,劳力与劳心,社会分工不同而已,但亦启示我们从杂务中摆脱出来,去思考、发现、探索。智者,偷得“小懒”,用得大智,成得大事。
教师点评:
从文章行文思路来看,作者首先分析材料,提出观点;接下来从“是什么”的角度入手,分析“小懒”的内涵;然后分别从“为什么”的角度阐述“小懒”的好处,从“怎样做”的角度破立结合,论证“勤、懒”结合成大事的观点;最后引用作结,辩证思考,总结全文。从整体来看本文立意切合题意,重点明确,思路清晰,思维缜密,论证方法多样,语言老练,是难得的考场佳作。
第四篇:作文审题与立意示例
作文审题与立意示例
一、有关沟通交流类的作文。
【题目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只孤独的鸟飞过一棵孤独的树,鸟和树都看出彼此深切的孤独。鸟很想常居于此,并以自己温暖的歌唱抚慰树之孤独,又怕树嘲笑自己的丑陋,犹豫——没有开口。
树更想留鸟久栖,并以自己广博的胸怀包容鸟之孤独,又怕鸟鄙夷自己的矮弱,犹豫——树也未开口。
沉默。除了沉默,还是沉默。
终于,孤独的鸟飞远了孤独的树,孤独的树也没有挽留孤独的鸟。
因为没有勇气“交流”,鸟和树都没有摆脱心灵的孤独,请以“交流”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立意不要超过话题内涵的范围。
【立意角度】这类独词类话题作文,考生必须对“交流”的基本意义有所理解,即“彼此把拥有的提供给对方”,这便是考生作文立意的基本范围。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立意的角度:1.从“交流”是什么的角度立意。材料里“鸟”与“树”缺乏认知与情感的交流,除此之外,考生可以联想到知识、物资、技术、经验等的“交流”,从而确立一个方面思考成文,主要解决“交流”是什么的问题。2.从“交流”意义的角度立意。写作时将行文重点放在为什么要“交流”,如可以摆脱孤独、获得真情、增长知识、扩展视野……3.从“交流”做法的角度立意。要“交流”,也要讲究“交流”的方法,“交流”要积极,“交流”要主动,“交流”要坦诚,“交流”也要看对象,也要讲分寸等等。
【题目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木人和泥人是一对刚结识不久的朋友。这天,他俩在河边玩耍,为了给对方一丝清凉,木人调皮地向泥人身上泼水,泥人吓得连滚带爬的逃走,没命地喊:“杀人了,救命哪!”木人生气地冲着泥人的背影抱怨道:“这人真怪,不过是跟你开个玩笑,泼一点水在身上算得了什么?怎么就喊啥热救命哪?”第二天晚上,两人又在河边见面了,天气有点冷,它们便走到篝火前,泥人担心对方受凉,抱起木人就往火边放,木人吓得魂飞魄散,失声喊道:“杀人了,救命哪!”泥人赶紧把木人抱离篝火,不解地说:“你这人也太难处了,怕你冷,抱你烤火,真不识好人心!”
木人和泥人就这样不欢而散了,此后俩人见了就远远地躲着对方,它们心里给对方永远留下这样一个印象:这人太难相处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角度】根据寓言故事的基本精神,这道作文题的立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①认识,相处的前提。生活中谁都遇到过好心相助却不被领情的事,为什么?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的认识对方,我们还没有走进对方的心灵的纹路,所以,我们为对方设计的种种“好”的方案,总是被冷冷的拒绝,甚至“好心”办了“坏事”。其实,认识,是帮助的前提,也是相处的前提,没有深入的认识,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②换位,思考的良方。我们思考问题,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甚至用自己的思想、方案去约束限制别人,用自己看问题的眼光,却指责别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帮助别人,往往把自己那一套强加给别人,当别人不接受时,自己还很不理解,其实,只要我们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换一个位置来思考,就不会有这样的傻事出现。③沟通,相处的法宝。当别人好心的帮助,却不适合我们自身的实际的时候,我们怎么办?如木人、泥人那样喊过“杀人啦,救命啊!”,然后再抱怨“这人太难相处”吗?显然不能解决问题,相反会得罪朋友,甚至把自己孤立起来。不如坦诚地与朋友沟通,在感谢朋友的同时,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朋友,这样,朋友就会改变他原来不恰当的做法,实现彼此之间的理解,增强彼此之间的友情。
二、有关探索体验类的作文
【题目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澳大利亚著名演说家力克·胡哲在一所学校演讲结束后,一个17岁的男孩哭着告诉他:“你说一切都有可能,但是,我们梦想永远不能实现。我得了一种病,因此长得非常高。我的梦想是当一名飞行员,医生说我的个子还会长高,当不了飞行员。”力克·胡哲说:“你不要放弃梦想,但是可以改变梦想的方向……”之后,男子拿起了心爱的吉他,并建立了自己的乐队,还出的专辑。
要求:
第五篇:作文审题与立意
审题与立意
课题:审题与立意 设计教师:(主备)胡思庆 科目:语文
协备教师:裴雯君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理解“审题与立意”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2、学习“审题与立意”的方法技巧,指导写作实践。
教学课时 : 2课时
一、审读关键词
作文题也是有“题眼”的。所谓的“题眼”,就是题目中那些昭示、启示或暗示写作关键的词语。考生在审题时如果能够借助题目中的某些关键字词来准 确理解题意,写作时就能够紧扣话题,突出重点,切中肯綮,自然也就能够避免离题、扣题不紧等常见失误。如2014年浙江金华卷作文题目“热门话题”,关键 词是“热门”,考生要写的不能是学习或生活中普普通通的话题,而是在一定范围内为大家所熟知的话题。
二、审读限制词
我们说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词,但不能置其他于不顾,导致偏离题意。如2014年浙江温州卷作文题“走,到另一个地方去”,一定要注意限制词是“另 一个地方”,写作时既要表现出“另一个地方”的独特之处,也要突出“去”后有什么见闻、感受或启发。题目中的副词,往往是审题时容易忽略的,考生要重视作文题目中诸如 “最”“也”“还”“更”“其实”“原来”等副词所隐藏的信息和要求。如2014年浙江绍兴卷作文题“我也是一束阳光”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副词—— “也”,这个副词规定了文章应包含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与他人相比,“我”自己“也”很重要,“也”奉献了“阳光”。又如2014年浙江台州卷题目二“原来 ________还在”,“原来”这个副词就强调了其实某事物一直都在,只是之前没有发现而已,引导我们从发现或顿悟的角度来写作。只有审读时抓住了这些 限制词,我们的作文才能切准题意。
三、审读隐含义
抓住了关键词,注意了限制词,还要审读它的隐含义。有的题目用的是比喻义或象征义。考生在理解题目时不能只停留在其本义上,要仔细推敲,挖掘出 题目的比喻义和象征义。如2014年绍兴市中考作文题“我也是一束阳光”,题目中的“阳光”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应是比喻义,考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太阳的光 芒。这个“阳光”可以指能给别人带来温暖的品格或与众不同的个性、风采……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海的深处也许隐藏着美丽的珊瑚,目光的深处也许饱含着浓浓的爱意,记忆的深处也许沉淀着生活的真谛,文字的深处也许寄寓着丰厚的意蕴……
请以“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2)文体不限,文章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2014年宁波的中考作文题很符合新课标对于中学写作教学的导向,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我,并向思想更“深处”漫溯。对学生来说,不会造成审题障碍,都有话可说,但又必须写出一定的思想深度。
初看这个题目,是一个极容易让学生发挥写作的题目。但作为应试作文题目,命题老师的用意并不会那么简单,我们要仔细品读题目,挖掘出新意,这样作文才更有价值。
首先,从常规思路看,同学们极易走上已有老题目的思路,如在审题时,将题目补为“心灵深处”“记忆深处”“细微深处”“我心深处”“深处的风 景”“深处的爱意”“深处的真谛”等等,很容易写深处那些美好、感动、富有正能量的人和事。这样的思考和理解,使得这一作文显得非常常规化,在中考的考场 上,绝大多数同学会这样作文。
但细细品味题目背后给出的材料,“大海的深处也许隐藏着美丽的珊瑚,目光的深处也许饱含着浓浓的爱意,记忆的深处也许沉淀着生活的真谛,文字的深处也许寄寓着丰厚的意蕴……”这里只是“也许”有,那么怎么样知道确实“有”呢?就要敢于挖掘深处,题目的侧重点就放到了“行动”上。俗话说,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就是要具有发现“美”的眼睛。从一定层面上讲,今年的题目有一定的时效性,题目从一定程度上隐含着,我们做事做人不再只求表面工作,而是 要真抓实干,具有务实精神。
因此,《深处》不是简单地写某种存在,而是要通过自己发现深处“宝藏”的经历,告诉读者,要懂得生活的真谛,就要付诸行动,用心感知深处,在过程中感受真谛的价值。如,要懂得母爱、父爱、师爱,就要让心灵开始旅行,在点滴生活中,挖掘深深的爱意。不再注重表象,而要追求实质。不再简单告知生活中 的美,而是要挖掘美深处的故事。
简单地讲,“深处”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态度,也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原则。
满分作文 深 处
时光在悄悄地移动着,一步一步,像一个不肯停止奔跑的孩子,无声无息地镌刻在青春洋溢的画卷上。繁杂的城市喧嚣、窗外的车水马龙和跳跃的霓虹灯 模糊了我的视线,我努力地想要挣脱条条框框的约束,却发现自己心中的烦恼揪成一团乱麻,似乎无力回天。却有一股清风徐徐吹来,使尘埃自由落体到了心灵深 处。
和煦的阳光暖洋洋地照射在心田,顿时像一块经受不住高温的糖果融化掉,身体内外都被这甜蜜的水蜜桃味道环绕着,这淡粉色的气息敏捷地跳过心灵,沁人心脾,用它独有的甜蜜勾勒出了一幅精致、幸福的画面。
记忆深处的那个场景,是在那个平凡而又质朴的农家小院里开始的。满天的星辰镶嵌在夜幕里,透过花草还可以看到一股偷偷溜出的微弱的、细小的光 芒。一花一草、一树一木和我共同在游戏中度过童年。奶奶慈祥的笑容,伙伴们天真无邪的微笑,无处不在的大自然气息,陪伴我不知不觉中从温暖洋溢的白天不留 一丝痕迹地过渡到了安详静谧的夏夜。
童年从奶奶家的那个小院子里悄无声息地展开,混合着春的生机勃勃,夏的绿意盎然,秋的飒飒落叶,冬的白雪皑皑缓缓地推移着,像荡秋千一样温馨却又短暂,蒸发在那浓浓的夏夜里。
忘不了野花野草的淳朴气息,忘不了小虫在草丛里弹奏的歌谣,忘不了灿烂晚霞下不舍回家的目光,忘不了雨后架起的斑斓的七色桥梁。那静谧的一卷流云掩盖了夕阳,一缕红色的光芒不安分地透出云层,混杂着笑容,不加渲染地告别白天。
忧伤的乌云被夏夜的美丽冲刷,留在心底的是那像风铃一样轻盈悦耳的歌谣,像绚烂晚霞似的温暖袭人的微笑。
离别乡村的我回到家继续着我的童年,继续着我的欢笑,却再也没有像野花野草一样的气息,再也没有属于大自然的最原始最独特的味道。它化作一股暖流在身体中流淌,混杂着青草味的清香和金色暖阳的味道在心间荡漾。
一路风景,繁花似锦,再多的艰难险阻也都将在我的生命中消逝得不留痕迹,童年啊,因为有你的陪伴,未来的道路,更加美丽!名师点评:
“深处”不光有风景,更重要的是感受。可以说,作者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文章的主题是写童年的。作者大可选取一两件童年的趣事来表达自己对童年的怀念之情,但他没有这么做,而是用素描的笔法简单地勾勒了童年的一幕幕 场景,将对童年的深深怀念和对童年渐逝的淡淡忧伤浓缩于字里行间,更能让读者感同身受。结尾笔锋一转,写童年永留心间,伴我成长,使文章的意境得到进一步升华。
审题练习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这是歌曲《蜗牛》里的一段歌词。诚如歌曲唱的那样,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个个大大的梦,有的实现了,有的还没有实现。
请以“我终于圆了一个梦”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600字;(2)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写出真情实感;(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思路点拨
首先,认真审读题目,题目“圆梦”,应理解为为实现理想而行动。这里的“梦”并非是做的梦,而是对理想的诠释。理想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 分,没有了理想,我们的生命就会索然无味。“圆梦”还应体现在行动层面,演绎圆梦的过程,而非名词概念的阐释,所以题目的隐含意思不能忽略,“圆梦”是有 过程的,必须经过一定的波折,不是一下子就实现的,才紧扣题意。
其次,在行文选材的过程中,大题小做,就是将“梦想(理想)”具体化,选择小角度写。“梦想”就是自己的目标(大目标、阶段目标、小目标)、理想(远大理想、阶段性理想、小理想)、愿望(大小愿望)、发展方向(阶梯),如:学好语文、写好作文、发表文章,等等。
最后,要写出我(自己)的情感变化,一开始的渴望、实现过程中的失败与沮丧、灰心继而不放弃到实现后的欣喜与自豪之情,这样文章才真实动人,从而打动读者。
二、立意
清代王夫之云:“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意”即文章的主题,这一表述形象地表明了千古文章意为高的观点。综观2015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满分作文,因立意而胜出者不在少数。考生如何在立意正确的基础上做到立意深刻、高远,是有法可循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摸索、总结出了一些方法,列举如下:
一、留心生活,由小见大法
由小见大,是指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对所刻画的形象进行取舍、浓缩、强调,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 达主题思想。在作文时,我们常常选取的是小角度,叙述的是小事情,描写的是小场景,刻画的是小人物,但这并不决定我们写出的文章立意必然肤浅。善文者,虽然选取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却能表现出大的思想、意义。中考作文中,考生不妨借小事情、小场景、小角度、小人物来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揭示深刻的社会主 题。
二、善于类推,由此及彼法
由此及彼,即运用发散思维,由此物联想到彼物。针对此类立意的文章,作者可以通过横向组合的方式展开笔墨,在横向拓宽中表达主旨;也可用板块式行文,一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支撑文章的主旨,从而使文章的主旨更为丰厚,更为深刻。
三、关注热点,由浅入深法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时,考生要聚焦生活热点,揭示生活中具有普遍性及时代性的社会问题,由浅入深地探 求问题产生的原因,从现象出发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向或结果。此类立意的文章,不仅要回答“是什么”“有什么”的问题,而且要回答“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四、展开联想,由实到虚法
由实到虚,是指从眼前实在的事物、景象或具体的事情写起,水到渠成地揭示其寓意。此类立意的文章不仅要描述所选对象的表象,而且要揭示其蕴含的精神实质,即由对现实中某一事物的描述联想到与之相关的虚拟内容。由实到虚法能使习作的立意更加深远。
五、追根溯源,由果导因法
凡事有因,无因不成果,有后果则必有前因。因与果的联系,才构成了事物的发展变化。由果导因,是指我们由所描述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其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采用此类立意法,往往能使文章主题突出,底蕴深厚。真题再现
人生就像是一场旅途,我们既可享受春之妩媚、夏之热忱,也会经历秋的萧瑟、冬的沉寂。沿途的风景,我们都别错过。一首歌,一本书;一场细雨,一条曲径;一声响亮的喝彩,一回意外的跌倒……每一种经历都充实着我们的人生。
请以“不错过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在答题卡上;(2)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3)不要少于600字;(4)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试题解读
2014 年苏州中考作文题“不错过________”,虽是半命题作文,但逆向立意鲜明,与苏州2011年中考作文题“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颇为相似。既然生活万 象纷杂,错过是常态,而题目在价值导向上逆向强调“不错过”,那么其对象一定是有意义的或很重要的。这里细细推敲一下,不难发现,“不错过”有指“不再错 过”或“不能错过”的意思,前者可以写成往事追忆,后者可以写成人生宣言。
明白了题目的基本意思后,要写成此文,需过两关:一是选材关,二是立意关。
首先,就“选材关”而言,最好不要凌空蹈虚,写成“不错过理想”“不错过青春”“不错过爱”等过于空泛的文章。建议要化虚为实,化情为物。据此 梳理一下,“不错过”的对象可以是一次比赛的机会,一场精彩的表演,一次难得的重逢,一次深情的送行,一次对友人冰释前嫌的道歉,一次对亲情精心凝神的体悟,一次日 出日落的守候,一次春天里的桃花盛开等等。
其次,要过“立意关”,就需要在平凡小事中,有所提炼,能升华出不一样的情感和思想来。“错过”与“不错过”既是一个生活的问题,也是一个哲理 的问题,都有耐人寻味的情思和意趣。“不错过”似乎更多地包含着主观的对生活与人生的认知和选择。所以如果考生能在叙事的基础上,恰当地抒情议论,定能起 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只是用故事本身说话,过于含蓄甚至隐晦,对于考场作文来讲,则是不太可取的。
综合而言,此次作文题鲜明地体现出了两个特点,即生活化气息浓,选材开放性强。既能让考生容易入手,又能考查他们的生活感悟力和思辨力。满分作文
不错过风景
周末清晨,窗外笼着一层轻烟。房前的树,沐浴在轻纱般的雾里,静默着,又像在对我诉说着什么。我忍不住走出门去探寻。树下的地上,躺着几片昨晚落下的叶子,黄黄绿绿,有些斑驳。我的思绪也在不知不觉中跟着微风吹起的叶子走走停停。
读过一个故事:
女孩叶子,聪明伶俐,天真可人。她跟随大人们去报国寺。一路上,她让一只布猴坐得更舒服一些,让布制的心脏也感觉到人怀的温暖;她给虫子一个放心飞行的空间,让它们无忧无虑地做完一个纯真的梦;她把迷路的蚯蚓送回家,就算害怕了,也要在害怕之前完成自己必然的壮举。
并非只有“到达”才算是真正的到达,路途遥迢,但到达的意义无处不在。
叶子,一个有趣的名字,一道风景。
读了这个故事,很少有人会去想为什么,这个女孩的名字叫“叶子”,最后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凡是植物,都有叶子;凡是个人,都见过叶子。嫩绿的叶子,绚丽的叶子,枯黄的叶子,飘落的叶子。叶子一生短暂,长的一年,短的几月。有人说,叶 子的离去,是风的追求。叶子的凋零,是孤单随风。女孩叫叶子,女孩是叶子,叶子才懂得生命的短暂,才有佛心。叶子来自大树,来自自然,有着最真的温情和最 美的怜爱之心。所以,叶子不愿错过任何美丽的风景,因为它也是一道风景。
偶然,听过一场精彩的辩论——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或许我们都未关注于正反方谁输谁赢,而是关注每一个辩手对自己观点的阐述。结果,我早已忘记,却深深记住了其中的一句话:生命的结果无法预知,生命的过程却可以调控。
人的生命过程如同登山,山顶的风景固然美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却是途中的艰辛、劳累,一路上的风景不能错过。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人们与时间赛跑,不停地错过美丽的风景,只为到达某一个终点。到头来才发现,那不是终点,而是中点。人们还得继续飞,继续赛跑。错过春日阳光灿烂,错过夏日绿意浓郁,错过秋桂花香四溢,错过冬雪飘扬冰洁。
我愿意在这样的日子里,停下脚步,让每一寸土地留下自己的脚印。人生应当如此,像一片叶子到处走走停停。
一片叶子,打了一个旋儿,缓缓地落在了我跟前。我捡起它,发现它还未曾黄去,却也早早落下。我抚摸着它深深浅浅的纹理,那些纹理中每一个分叉的地方,仿佛都记录着一个不该错过、却已错过的风景。
我想,人就是一片叶子。生命的过程,苦中带甜,是如此美好!我告诉自己,不要错过风景。名师点评
“感悟自然,不错过风景”是本文作者在构思时的着力点。自然的众多事物中,山有奇崛险怪,水有千变万化,树有万种风情,花有花开花落,云有千姿 百态。作者善于抓住其中的一个小方面,从“一片叶子”这细微之处切入。同时,作者巧妙地借助一个故事,将叶子与人联系在一起。这样,人即景,人即物。把人物心中的某种情感、情绪和情趣,寄托在对叶子的描写之中,借自然界树叶的荣枯来抒发自己的感悟:不要错过风景。另外,文中多处景物描写均有奠定文章的基 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作者有较强的思辨能力,而文中含有哲理的句子也为文章增色不少,如“生命的结果无法预知,生命的过程却可以调控”“人的生命过程如同登山,山顶的风景固然美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却是途中的艰辛、劳累,一路上的风景不能错过”等。立意练习
请以“好梦如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2)600字以上(诗歌不少于16行);(3)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思路点拨
这个作文题带有一定的哲理意味且具有丰富的内涵。
在立意方面,多数考生可能会写成记叙文,叙述自己一次“好梦”的经历;或写成抒情散文,大谈“好梦”如何“如画”。这样写也未尝不可,只是不够深刻,很难写成一篇动人的佳作。
要想立意深远,首先应深入分析文题,关键还是要在“好梦”上做文章。“好梦如画”,“好梦”从象征义上可以理解成“梦想”“志向”等;从范围上可以延伸为 “成长梦”“社会梦”“和平梦”,甚至是如今常提到的“中国梦”。只要能从这些角度来理解“好梦”,文章的立意就深远得多了。可以谈自己的人生理想、未来 展望;可以表达对和谐社会的想象,对环境改善的期待;还可以抒发对国家繁荣富强的赞美,对世界和平安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