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生活的生命化——谈作文与生活的关系

时间:2019-05-13 10:25: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写作是生活的生命化——谈作文与生活的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写作是生活的生命化——谈作文与生活的关系》。

第一篇:写作是生活的生命化——谈作文与生活的关系

于冬梅

(赤峰学院 作文报社,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生活是作文的生命线,没有生活,作文就是海市蜃楼,虚幻而且短命。生活是无处不在的,决定写作成败的,不是你有没有生活,而是你能不能感受、表现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化的生活,如果没有言语生命的体验和渗透,再怎么去“贴近”生活也是枉然。对于写作来说,更需要贴近的是自我的心灵世界,对生活要有一种独特的感悟力、创造力,否则,生活再丰富,也不真正属于你,写出来的文章也会枯燥乏味、苍白贫血。生命需要相互感应,哪怕生活不怎么丰富,但你情动于衷,有感而发,笔下也会变得丰富、生动、活泼起来。写作,不是人的生活化,而是生活的人化、生命化。

关键词:作文;生活;生命化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1-0214-02 作文与生活,就如同庄稼与土地和阳光的关系,生活是作文的生命线,没有生活,作文就是海市蜃楼,虚幻而且短命。这方面的论述有许多,在这里就不必赘述了。我认为有必要说说怎样理解“生活”这两个字。

现在,我们的一些老师,一讲到作文,就说学生没有生活,什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生活两点一线,没东西可写,等等。这都是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上走进了误区。长期以来,在“生活”二字上积聚了太多的褒义和政治意蕴,使人见到这两个字就肃然起敬,例如:文艺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文艺家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教育即是生活”、“美是生活”等等,把如何看待生活弄成了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其实,人一生下来,生活就向你敞开了大门,你就融入到生活之中,你想不生活都不行,你不贴近生活,生活也会贴近你。所以,整天嚷着学生没有生活,要贴近生活,满世界找生活,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我们常常把学生写作上的言之无物,归咎于他们生活面狭窄,似乎他们只要经常逛街、旅游或时不时地参观访问,就能写出有“生活”的精彩文章了。这种看法也是失之偏颇的。要是这么说,农民对农村生活再熟悉不过了,工人对工厂生活再熟悉不过了,市民对城市生活再熟悉不过了,又有几个农民和工人或者市民成了作家?所以我们说,写文章当然离不开生活,但生活是无处不在的,对每一个人都是开放的,活着的人想不生活都不成。所以决定写作成败的,不是你有没有生活,而是你能不能感受、表现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化的生活,如果没有言语生命的体验和渗透,再怎么去“贴近”生活也是枉然。对于写作来说,更需要贴近的是自我的心灵世界,对生活要有一种独特的感悟力、创造力,否则,生活再丰富,也不真正属于你,写出来的文章也会枯燥乏味、苍白贫血。生命需要相互感应,哪怕生活不怎么丰富,但你情动于衷,有感而发,笔下也会变得丰富、生动、活泼起来。所以,潘新和教授说:写作,不是人的生活化,而是生活的人化、生命化。请看史铁生的自传体散文《记忆与印象》开篇的一段话:

现在我常有这样的感觉:死神就坐在门外的过道里,坐在幽暗处,凡人看不到的地方,一夜一夜耐心地等待我。不知什么时候它会站起来,对我说:嘿,走吧。我想那必是不由分说。不管是什么时候,我想我大概仍会觉得有些仓促,但不会犹豫,不会拖延。“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说过,徐志摩这句诗未必牵涉生命,但在我看来,却是对生死最恰当的态度,作为墓志铭真是再好也没有。

这绝对是史铁生式的生活体验,因为从下乡到双腿瘫痪返城,再到患尿毒症,史铁生对生命的体验太深刻了,死神一次又一次地与他擦肩而过,所以他对生与死的思考比我们要深刻得多。他为什么能写出《我与地坛》那么深刻的作品?在别人的眼中,地坛可能就是个废弃的园子,可在史铁生的心目中则不然,因为那里融进了他太多的思考和感悟。在他的眼中,地坛是有生命的景物,能与他进行心灵的交流,他在地坛的生活经历,已经变成了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化的生活,所以,他写出来才那么生动,那么发人深思。对于我们来说,缺少的不是生活,而是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能力。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读了某部作品,或是看了某个电影、电视连续剧,觉得其中所描写的故事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电视剧中的某个人物,就是自己的某位朋友,太逼真、太像了,有些事甚至就发生在自己身上。可是自己怎么就写不出来呢?人家编剧怎么就写得那么生动形象呢?原因就在于你缺乏一种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作为语文老师,没有必要为了制造作文的材料把语文课上成活动课,不要以为领着孩子们玩一场游戏,孩子们就有材料可写了,适当的活动是必要的,但你不能总把语文课上成活动课吧。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就拿校园生活来说吧,写作业、做早操、课间休息、各种考试、开主题班会、调座位、开家长会、过愚人节、过教师节,等等,还有同学、老师、校长、门卫、住校生和宿舍生活、校园内一年四季的变化,这么多鲜活的人和事,足够你写的,怎么就犯愁没什么可写呢?看来,素材是到处都有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就看你是否善于挖掘。我们语文老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能力。

要培养学生养成爱观察的习惯,培养他们具有一双观察生活的慧眼。一个对生活熟视无睹的人,笔下永远无情可抒,没东西可写。下面我们重点谈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

我们所说的感悟,是指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有所感受而获得某种领悟,也就是学生通过对情感、事物、文章的内省体察,有了新的感触,悟到某些可能言说或未必言说的知识,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概而言之,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或阅读材料,有所感悟,从而进行具体的作文。

第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我们常常说“厚积薄发”,意思是学生博览群书,便可以形成一种知识的积累,到写作时自然而然地流泄出来。其实这种观点也不完全正确,有的人读了那么多的书,也做不到“下笔如有神”,关键是缺乏对作品的感悟能力。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产生认识,形成感悟。要想办法使学生把作家感悟生活的真谛,化为自己的东西,并从中揣摩,学会一些感悟的方法。达到对作品心领神会,在阅读中产生一种情绪体验,或高兴,或愤怒,或悲伤,像林黛玉读《西厢记》,“嘴角不禁生出缕缕的清香来”。比如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就要让学生揣摩作者感悟生活的方法——朱自清笔下那么琐碎的生活小事,写出来之后为什么就具有了那么感人的力量?关键是这些事发生在非同寻常的时候——朱家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父亲自己都下岗失业了,内心还要忍受丧母的悲痛,对“我”却是呵护备至,这样的父子情能不感人吗?我们的学生是否也有相同或相似的人生经历?是否也能写出这样动人的文章?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比教会学生写作技巧更重要。要让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边品味,边记录,边思考,随时记录与作者思维碰撞的灵感。记录的形式不拘一格,可圈可点,渐进性地进行,不要急于求成。鼓励学生深层次地思考,使学生思想在感悟中深刻,人格在感悟中升华,写作能力也就在感悟中自然萌芽并提升。

第二,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体验人生,积累创作素材。只感悟文本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感悟生活。陶行知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我们教学生感悟生活时,一是让他们感悟直接体验到的东西,即对生活中的人、事、情、理亲自观察,亲身体验、亲口品尝生活的原汁原味,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情深意切,趣味无穷;二是教他们间接地感悟生活,通过别人了解到自己所不曾知道的人、事、景、情、理,体会到自己所不曾感受到的东西。

第三,提高思想修养,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培养学生善于感悟的习惯。首先,一个人的思想修养往往决定着他的文章的思想、趣味水准,所谓“文以载道”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情操和审美修养,才能分清真假美丑,才能感悟到冷暖炎凉、悲欢离合,才会对缤纷的生活有所感悟。教师首先要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给学生树立做人的样板并进行无声的诱导,身教重于言教。其次,要教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加强他们的文学修养,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和科学精神。再次,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淀情感,调动学生感悟生活的积极性。爱因斯坦曾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两点最为重要: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二是让学生在写作中获得成就感。作为语文老师,首先要赏识学生的习作,在拟题中发现学生的不同凡响的立意、别出心裁的构思、准确生动的遣词、妙手偶得的佳句、干净整洁的卷面,要打高分,也可以打满分。一句话,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赏识学生微不足道的创造。要有这种意识:即使再差的作文,也是学生的创造,也有它的长处。老师千万别说刺耳的话伤学生的自信心,不写嘲弄的评语打击学生,时时处处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其次是要给学生提供能激起他们写作灵感、唤醒他们写作自信心的作文命题、形式、主题、题材、立意和自由表达、自由批改的多种途径,寻找那些学生有生活体验的人或事,作为写作的对象去训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再次要教给学生感悟的方法,让学生抒写灵性,表达真情。方法自然是因人而异的,我们在指导学生时要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方法,如指导学生观察,指导学生阅读,指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感受人间真情,从课文中感悟写作技巧,等等。总之,引导学生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培养学生善于感悟的习惯,增强感悟能力,学生的写作水平慢慢地就会得到提高。

第二篇:写作与生活的关系

谈谈写作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文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我们如何把生活中的感受变成文学?而我们平时的写作素材又是从哪里来的?写作与生活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看看什么是真实的写作?

语文新课标规定:1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 14 次,其他练笔不少于 1 万字,45 分钟能完成不少于 500 字的习作。

“真实的作文 ” 应该具备三点内容:真实的言语任务,真实的言语环境,真实的言语成果,并认为这是写好文章的根本保障和基本前提

把写作教学看作发生在个人世界和更广阔的社区交汇的地方的一种活动,或者说主要是通过信件的写作形式与社会生活、周遭的人和事发生真实的交往。写作作为一种交往,其指涉的对象世界应更为广阔,德国哲学家哈马贝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认为,语言行为者可分别与不同的世界建立起不同的关系: 1、通过对客观世界中事物的言说,与作为外部世界的自然发生关系; 2、通过对社会世界中事态的言说,与别的行为者发生关系; 3、通过对主观世界,即个人内心情感或体验的言说,与自我发生关系。严格起来讲,任何写作都应有明确的“目标读者”,“目标读者”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隐含的。给玩具生产商写信有明确的“目标读者”,写私密书信也有明确的“目标读者”——自己,而更多的写作则是有其“隐含读者”——为交流情感、交换观点、传达信息而隐含在字里行间的接受对象。读者“真实的反应”既可以是直接的,比如写信得到回复;也可以是间接的,读者通过阅读受到潜在的真实影响。明示或者隐含,直接或者间接,都有“读者和对象”存在,写作才能“真实”发生,写作的意义才能显现。

“真实的写作”吁求真实的写作目的和对象,吁求写作与生活世界的真实关联,是相对于没有明确的目的和对象、割断与生活联系的“虚假写作”而言,与“写实的写作”并非一个概念。“写实”与“写虚”相对,一个强调写真人真事,一个意指对生活素材的加工、改造和虚构。无论写实还是写虚,只要作者基于真切的生活体验,明确真实的写作目的和对象,与目标读者做真诚的交流,就是“真实的写作”。为帮助学生树立起目的与对象的写作意识“提供支架”:

创设情境。创设写作情景有利于学生生发、拓展联想和想象,易于确立特定的写作目的和对象,调动起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提供“温总理探望震中受伤男孩”的摄影照片,就是创造写作情景的一种形式,学生阅读照片,做出不同的反应和选择,牵拉出自己的“摄影故事”。

提供任务。自凡任务即有目的,为完成任务、实现目的就要充分利用起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写作亦是如此。如为竞选某种职务而撰写演讲词,为绍介某部电影编写“海报”,为说服别人写份申辩书,再如给母亲编撰传记,为家族写份家谱,为某部书写份读书报告,都要充分考虑到写作的目的和对象,要去咨询访谈,查找资料,翻检搜索,这样与真实任务相连接的写作,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虚假写作”的可能。

利用网络。网络交流是虚拟的又是真实的,虚拟在于网络言语交流的非正式性、自由化乃至狂欢化,真实在于每个人的言语作品都会在网络上得到关注和呼应,大家彼此分享交流的欢乐,感到是在做一件真实的活动,真实的事情。如果条件允许,利用起网络即时互动、自在交流的功能,尤其通过建设班级写作博客群,让写作日常化,激活写作教学,是不错的选择。写作是一种精神生产,为谁生产,怎样生产,消费何处,反馈如何,消费又如何刺激、改进生产,应该是一个生产、消费、流通的过程循环。关注写作的全过程,就不能下简单的“写作指令”,就要关注学生每个写作阶段的需求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就要培育学生为自己的精神产品负责的意识,让他们的产品进入“流通领域”,接受读者的检验。关注写作的全过程,有两个层面:

一是关注每一种写作形态。写作并不只发生在两节课联排的写作课上,尤其不是主要发生在规范死板的写作课上,写作与阅读联姻,可写批注,仿写句段,写摘要,写读书报告,给作品中的人物编传记、写书信等等,读写联动,相得益彰;写作与实用情境接通,写试卷分析,写实验报告,写活动海报,办板报、手抄报等等,自然发生,无处不在,写作是“所有学科的写作”,写作的全过程,就是学习、生活的全过程。

二是关注每一个写作阶段。纸笔书写只是写作过程的一个阶段,与之前的策划、构思、材料搜集,之后的修改、发表、交流、编辑等环节构成完整的写作流程。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相对独立的任务,每个环节都有特定的指导需求,为此,关注每一个写作阶段应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全过程的教学指导,一是全过程的教学监控,两个维度同步展开,密切相关。

第三篇:生活是写作本源

一、背景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的基础,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孩子们识字、学句、分析段落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写作水平。如何运用手中的笔把这五彩缤纷的世界描绘下来?如何把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记叙下来?这就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目前情况来看,小学生的作文缺乏真实性,缺少个性化。套用法是最常见的,闭门造房子,在同一个工程师的辅导下,面对着相同的写作材料,只能作虚假的作文。久而久之,小学生对写作就缺乏主动性。试想,对一个整天关在教室里或家里,面对着一大堆作业的孩子,何时去体验生活,寻找玩的快乐?枯燥乏味的两点一线生活,只能写一些早已过时的作文,抄搬别人的佳作来完成自己的写作任务,这也算是个好学生了,这个问题的存在,除了社会家庭等因素外,学校的应试教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从去年开始提出:“作文应该从封闭走向开放。”并认真地从事此项研究与探索,成功写作生活,参加实践活动,既丰富孩子们的生活,又为成功的写作提供了素材。

二、定义生活是指一个人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及活动的环节。对一个学生来说,尤其是一个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面比较狭窄。主要是指学校的群体生活和家庭的特定生活。小学生的生活大多在学校里度过的,那是个群体生存的环境。-1-活动的内容主要是学习,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的,每时每刻都充满着竞争,而放学回家,孩子们又进入了一个与校园生活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以孩子为中心,在家中是至高无上的权威者。从学校里的奴隶一下子转变为皇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孩子们在家里什么事都不用做,什么事也做不好,家庭如此优越的生活环境,会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呢?拓宽生活,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现代生活教育和创新理论的指导下,以先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素质为宗旨,以学校生活为依托,并拓展到小学生生活的全部时空,探索和研究生活创新教育实施的思路、目标、途径和系统操作方式,从而优化学生的生活过程,塑造其创造性生活品格,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其综合素质全面协调,个性化发展教育。

四、实践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他们积极参与生活,认识社会。生活是创作的基础,也是学生活动的全部时空展现。要让学生在写作中有新的突破,作文教学是否在“拓宽生活内容,加强阅读积累,激励写作兴趣”这三大模块入手。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拓宽生活内容,跳出课堂小圈子,放大生活外延。拓宽生活,就是把课堂教学的范围扩大到校园、家庭和整个社会。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为出发点,敢于冲破课本的束缚,敢于打破阻碍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的桎梏。实行开放式教学是实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在体验生活,感受经历,寻找素材,充实教学内容等方面下功夫。〈1〉体验生活三年级第五册第三单元中有一次习作,〈〈洗手帕〉〉,我想洗手帕对孩子们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事了,我在辅导本课时,尝试着,先来一个“闭门造屋”要孩子们看题目写。谁知,49位学生除一、二年级进行训练。看阅读说话,听录音说话,提问式说话,看实物想象说话。根据几个词语加以组合说话,有一次,我把拖把、抹布、纸篓三样卫生工具一齐拿在手里,让二年级学生看着编故事,孩子们经过五分钟的准备,就一个个地举起手,讲出了动人的故事。有的选择帮同学做值日工作,有的选择说一次大扫除的经过,有的叙说了同学们捐款给班级买了三样卫生工具的情景。听着孩子们自编的故事,我不禁赞叹道:生活才是最好的写作素材。中年级的阅读要放在文章的段落训练上,训练时,要求学生多观察,多思考,按观察的顺序写片段。就拿中年级的第一阶段三年级为例来-5-说一说吧!这个阶段着重进行句段训练。训练的方式采用以下几种:

1、整理句子,为学好一段话打基础。有的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排列,有的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有的是按方位顺序排列。训练的材料有的来自课文,有的来自课外读物中,还有的来自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情景,要求加以整理。

2、是描写一个场景《上课了》描写老师走进教师开始上课的情景。尽管学生对这一情景非常熟悉,但真的要他们写下来就感到有点困难了,为了让学生有话好写,我精心地设计了这一瞬间的表演,左手拿着学生的作业本,自己的教本和备课本,右手拿了地球仪。听到上课的预备铃就快步来到教室门口,站着向教室四周环视一下,便点点头,微笑着走到讲台前,轻轻地放下教课本和教具,亲切地说“上课!”看到同学们站得很整齐,又亲切地向大家问好。等学生坐下后,就开始上课。学生亲眼看到老师的特别表演,也就有话可说了。能说的就给写打下了基础。

3、写好开头。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写文章更讲究个开头。好的开头能吸引读者。万事开头难,针对学生写作文开头难的毛病,我采用套用法与仿写法……从而降低难度。如学《家乡的秋白梨》学着仿写《家乡的龙井茶》,读《少年闰土》开头,学写《我的**》。

4、采用”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一段习作前,让学生在学过的课文中找一找总分结构段式。如《山里的孩子》每一段,<<课间十分钟>>第二段,这些都是总分结构,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找出特点,然后仿写,可以是一次大扫除,也可以是一个游戏活动.

5、补充一个段落,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编故事.如学完了<<课间十分钟>>一文后,我要求学生在下课时观察同学们的活动情景,等待会儿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上课了后老师第一个讲:“在操场东南面的花坛旁,有三个五年级的学生,手拿竖笛,在吹奏《新年好》的曲子。悠扬的笛子声响起来,传遍了整个校园。一曲吹好了,他们在笑着,说着,好象在交流吹奏的经验……”还没等我说完,聪明的学生就大胆地举起了手。“老师,我也来补一段:六年级同学跳长绳的情景。”我也来补一个,我看到了三年级的小同学在班长的带领下,在学做子雏鹰起飞新广播操的情景。”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叙述着课间十分钟,那丰富多彩的活动场面。孩子们的留心观察为补写课文段落,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正当学生兴趣昂然时,我就提出:让孩子们也来写一篇课间十分钟的作文,与课文中的小作者比一比高低。要求:差生补一个段落,好学生可多补几个段落。有了生活的体验,孩子们就不怕写不好了。

五、六年级同学还参加上级举办的“祖国在我心中”知识抢答赛,并获得一等奖;四年级中队自己组织的中队活动“争做环保小卫士”获最佳中队活动,每周两次的红领巾广播,及时播出了学生的来稿;宣传橱窗展出了学生的优秀作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场所,真实的生活给孩子们带来愉悦,孩子们既在玩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又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产生写作灵感。因此,写作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本源。【参考文献】《谈作文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作者杨启平选自语文教育中的《探索》第116页本书由杭州出版社出版研究篇中的〈〈向生活开放〉〉作者李吉林选自〈〈情境教学〉〉第207页本书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谈作文教育的“新理念”〉〉作者柴向阳选自〈〈小学语文教师〉〉2002年第1期第70页本书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生活是写作的本源生活是写作本源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四篇:浅谈作文与生活的关系

浅谈作文与生活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作品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作家要想创造一部好的作品,就必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对生活有所感悟。作文亦是如此。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可以说,生活是作文的本源,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因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从“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努力实践“学生为本,兴趣为重,生活为实,实践为主”的作文教学新理念,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

一、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生活,培养学生观察习惯,学会积累素材。

只有积极的投入生活,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融入生活之中,才能产生深切的感受。一些学生之所以写不出作文来,主要原因有两个:

1、对生活缺乏理解,缺少热情,对周围许多生动的人和事不了解、不熟悉,置身事外。

2、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不强,不体察生活,不善于在观察中思考。

也就是说:要想有话可说,首先要有东西可写,也就是要有习作的素材,怎样才能让学生能够找到素材呢?教师要从低年级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关注生活的习惯。学生有了观察习惯就会特别注意身边的事,无论事情大小,像:像小草发芽了,妈妈添了白发、同学有了进步等等,这一件件小事汇集在一起便在无形中创建了一个素材库,这仅仅是第一步,与此同时学生还要学会选择,从中选择印象较深,影响较大的、具有特性的事例加以积累,学生可以借助写日记,记录片段等方式来积累素材,建立自己的素材集,这样丰富的素材集就可以渐渐解决学生无事可写的情况。

二、、接触自然,积累素材。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学生的生活十分单调,家庭学校两点一线,整天围着补习材料和电视转。老师让写作文时,学生们抓耳挠腮,不知写什么,如何去写。即使写了,也是千篇一律,内容不新颖。教师要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出家门,去亲近大自然,和自大万物对话,去感受泥土与青草的甜香,去聆听虫吟鸟叫蛙鸣,去观察蜂飞蝶舞虫爬,用一颗纯真而好奇的心灵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并享受其中的乐趣。

对于孩子来说,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课堂。神奇美妙的大自然,可以教给孩子无穷无尽的知识,引领着孩子们走向一片求知探索的新天地。大自然让孩子学会仔细地观察:春天到了,光突突的树枝上为什么会鼓起一个个小苞呢?哦!那里正孕育着嫩嫩的树叶和即将绽放的春花呀;屋檐下,小燕子为什么总要衔回一根根草或一点点泥呢?哦,原来是为了建造自己的小窝呀……这样身临其境的观察,学生得到的知识是鲜活的,是身边的,这样就会进一步激发起学生浓厚的求知愿望。

大自然让孩子学会用心地思索:树叶到了秋天为何会变黄变红,还会落下来?雨后天晴,为什么会出现绚丽的彩虹?月亮为什么有时候圆有时候缺?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往往就是由这些简单的问题开始,孩子们在天性中的好奇心的驱使下,问题就会逐渐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深。那么,长此以往学生的们作文就会变得有内容可写,想写,从而爱上写作。

三、在实践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

…让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体验生活的点滴,寻找自己的写作材料。

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家务活入手,让学生周末在家帮母亲做家务活,比如:洗衣服、扫地、做饭等,要求学生按以下要求做好记录:①准备事项; ②操作过程(在操作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如何解决困难、心情有什么变化);③实践心得。然后,按照提纲把它写成一篇作文或日记。我曾经有过样的经历,有一次布置周末作文,让学生写《第一次___》的作文,结果他们都呱呱叫,说“老师,我们不懂写。”面对这种情况,当时我灵机一动,不懂写,那就是没有实践经验,于是我叫他们在这个周末帮妈妈做一件家务活(比如:洗衣服、煮饭、拖地板、扫地、洗碗等),做完后要把做的步骤一一记下来。这个时候我发现有许多学生都很兴奋,在讨论着自己要做什么,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娇生惯养的学生皱着眉头告诉我:“老师,我什么都不懂做。”于是我鼓励他们叫妈妈教。周一回校,我跟他们开展了一个体验交流会,让他们在浓厚的氛围中汇报交流各自的生活体验。这时,我发现他们的体验是那么的多样性,有的写做饭、有的写炒菜、有的写拖地板等等。经过交流,学生在无形中收集到更多的写作素材。听了他们各种各样的汇报及看了他们的作文之后,他们的真情实感令我很感动。学生通过这样的体验,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增加了学生的实践经验;既积累了写作素材,又增强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因此,作文教学如何指导学生开辟“源头活水”,积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泉源,解决学生习作无话可说,“无米可炊”的难题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第五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再现

江阴市辅延中心小学

费国英

一、学生作文的现状分析。

1、生活、作文,联系不紧。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此话告诉我们作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而有些学生因忙于“学习”,缺少机会广泛接触丰富多彩的人类生活,同时不会观察生活,不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样就形成了作文与生活联系不紧的现象。

2、缺少积累,描写空洞。

“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这句古语道出了积累的重要意义。但是,学生往往不能广泛阅读,从书本中了解知识,再加不注重生活实践,时时留心周围的一切。因此,他们缺少积累,缺乏真实的写作素材。写作时无话可写,描写十分空洞。

3、胡编乱造,脱离生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话中强调的是作文要讲究“真实”。但目前小学生的写作内容却不尽人意,他们往往胡编乱造,严重脱离生活,写出来的文章常常漏洞百出,笑话联篇。

二、作文教学必须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

1、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现实生活是文学写作的惟一源泉。”学生写作虽然不能与文学写作相提并论,但学生的习作内容确实来源于生活。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再没有更可靠的预备方法„„”是的,充实的生活积累是学生习作的起点和源泉。

2、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和主体,它强调教育与生活的密切结合,在生活过程中进行教育,通过教育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由以上这段话,可以推断出下面的一段话:作文与生活密不可分,要在生活中进行写作,作文能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

3、以“大语文观”为指导。

大语文观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它特别强调学生要走出课堂,走向美好的大自然,走向鲜活的现实生活,放眼天地宇宙、山水花木、虫鱼鸟兽及生活中的人和事。

4、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孩子学习语文的资源。是的,生活中到处存在着写作的资源,关键是靠学生去仔细捕捉。在此,用这么一句话来概括:写作内容在学生眼中。

三、学生作文应走生活化的道路。

1、广泛阅读,认识生活。

阅读可以促进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得到间接的生活经验,从中汲取作文的材料。因此,要想让学生认识、表达生活中的真、善、美,必须借助于广泛阅读。

(1)向书本学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本是教学生写作的最好的老师。在此,借鲁迅《给颜黎民的信》中所谈的读书方法,提出如下注意点:

①不要专看一个人的著作。

现在的学生往往因崇拜某位作家,而专看他的作品,“追星”现象比较严重。如一些男生爱看金庸的武侠小说,谈起打呀杀呀来,头头是道。其实这样一来,他们获得的知识非常有限,不利于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②不要专看作文书。

一讲到要提高写作水平,我们的学生就大量购买作文书,苦读背诵,写作时生搬硬套,结果过了三年五载,还是不会写作文。其实单读作文书是绝不能提高写作水平的。学生应该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到书海中去汲取丰富的养料,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努力成为知识渊博、生活经验丰富的人。

(2)向宣传栏学习。

我们在学校里、社会上随处可以看到各种宣传栏,如果留心阅览的话,宣传栏中的很多内容将会成为学生写作的好材料。

①少先队大队部及班级内的黑板报是由学生精心设计的,主题鲜明,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而且更换及时,如能细读的话,肯定受益匪浅。

②学校橱窗的布置充分体现了人文性,有学生的书画作品,有优秀学生事迹介绍,有伟人肖像„„只要学生走近它们,便会和它们进行对话交流。

③各种布告栏、报廊、标牌广告似乎是供大人们阅读的,有的甚至是起装饰作用的。其实,小学生也可以从中选出写作内容来,如了解某些产品的特点,学习介绍产品的方法;再如通过看报能了解国家大事,发现很多新鲜事。

2、仔细观察,描绘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再现。教师应有意识地经常安排学生观察生活,然后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绘生活、欣赏生活。

(1)学校生活

小学生白天在校学习六小时,这是一天中的黄金时间。要提高学习生活的质量,关键还是要靠老师较好地诱导,组织开展各种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如:介绍读书心得,评选“小小读书迷”;学校开展古诗文诵读,班内派出小记者去别班采访,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春天到了,到校园中去找春天。总之,有了五彩缤纷的学习生活,才有丰富多彩的学生作文。(2)家庭生活。

放学后、星期天,学生常和父母亲一起参加家务劳动,或烧饭炒菜,或打扫卫生,这些劳动生活可成为写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次,在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或生活习性,可写些跟踪观察日记。再次,在适当的时候,学生不妨写些留言条、请假条等,用笔来跟父母亲进行沟通,反映自己的真情实感。

(3)社会生活。

社会是个大学校,它具有广阔的空间。节日到了,学生来到大街上,感受到热烈喜庆的气氛,心中充满了对社会这个大家庭的热爱之情。“五八红十字日”活动时,让学生上街宣传,创设与人交往、语言、思维的场所,这种学生自主实践活动后的练笔效果一定会很好。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开展各项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让他们走近生活,感受生活。

(4)自然生活。

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它不仅属于画家,更属于小学生。我让学生观察一个月中月亮形状的变化,写下观察日记;和学生一起来到学校对面的绿花带内寻找春天,写赞美春天的小诗;更是让学生仔细观察一年四季的风,写成了《假如风有颜色》。

3、展开想象,创造生活。

生活不但是作文的源泉,而且是想象的凭借。根据一个简单的生活情节,往往可以想象出一个形象生动的故事来。

(1)写寓言故事。

有一次,我上菜场,只见一位小学生硬要让妈妈买青蛙。我在上课时把这一情节向同学们说了一下,全班同学都发挥想象,给青蛙以人的行为,写出了寓言故事“买蛙记”及“放蛙记”。在写作时,我要求学生不直接写明其中的道理,而是让读者去细细琢磨,仔细体会,受到教育。

(2)写童话故事。

千姿百态的生活,是学生创作童话故事的源头活水。教师鼓励学生将身边的事、有意义的活动编写成童话故事,贡献给大家,学生会受到启发,得到教育。还有些学生喜欢写动植物童话,这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3)写科幻作文。

陶行知认为:科学教育必须从小抓起,教师负有重大责任,他“希望中国的男教师学做富兰克林的父亲,女教师学做爱迪生的母亲。”在作文教学中,我有时启发学生用科学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有时先让学生做实验,再写实验报告;有时和学生一起试着用科学的方法去征服自然,然后写体验文章;还有时给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合理科学的想象,写成科幻作文,鼓励学生去探索大千世界的奥秘。

4、不断写作,美化生活。

如果说,生活因为有了小学生而更加丰富多彩,那么我更要说,因为有了生活作文而使学生生活得更好了。写完家务劳动作文后,我让学生将作文读给父母亲听,然后再根据作文内容,进行一次劳动,在劳动中再次体验劳动的快乐及习作成功的喜悦。当一篇优秀的生活习作产生后,我更鼓励学生向报社、学校红领巾广播、班级黑板报投稿,稿件的录用这是对学生作文最好的肯定,这使他们的生活更美好、更充实。学生所写的一篇篇优秀事迹报道,更能使成千上万的学生们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从而不断净化他们的灵魂,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最后,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吧:“走生活化作文的道路。”

下载写作是生活的生命化——谈作文与生活的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写作是生活的生命化——谈作文与生活的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文与“生活”的真实关系

    作文与“生活”的真实关系 唐晓敏 我们教孩子学习画画,通常是先让孩子临摹别人的画,教孩子学一种乐器,也是先让孩子照着前人编好的练习曲来练习,教孩子学书法,更是让孩子先临摹某......

    关于什么是生活作文范文合集

    关于什么是生活作文三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

    什么是生活作文[范文模版]

    什么是生活作文九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知道作文......

    关于什么是生活作文(精选合集)

    关于什么是生活作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什么是生活作文......

    什么是生活作文(精选合集)

    【精选】什么是生活作文四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

    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你同意哪种观点和解释?我的观点却是:只有生活好了才能更好的工作,工作好了才能更好的生活,......

    浅谈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浅谈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现代社会中,每个人的人生简单的说就是工作与生活的集合,谁也离不开工作与生活这两大主线。因此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事关我们每个人的......

    生活与课堂的关系

    2随笔 生活与课堂的关系 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大家的共识。因此,“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已成为语文教师不懈的追求。他们致力于文本生活化、课堂生活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