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秋话月语
中秋话月语
中秋的月亮,是亲人相聚、团团圆圆的月亮;是硕果累累、喜庆丰收的月亮。
中秋的月亮,是一年中划下的最圆满的句号。春天撒下的每一粒种子,现在都实现了愿望。昨天的汗水变成了今天的收获。
丹桂轻吐的香气,和着田野庄稼收割后的芬芳阵阵飘来,把月下的每一株花草和每一滴露珠都熏香了,一切都被馨香的空气漂洗过,营造出了这恬静舒心的中秋月夜。
月亮从树梢刚刚露脸,家家户户的桌上就摆出了各式各样的月饼和琳琅满目的水果,摆下了香醇的美酒和浓酽的香茶,一幅幅写满欢声笑语和美满和谐的生活场景,共邀明月、举杯欢畅。
月亮是一位健朗的老人,年岁比儿时爷爷的还要大;月亮又是一位豆蔻初开的姑娘,她有嫦娥姐姐相伴,与一代又一代的儿童结下不解之缘,所以,她永远年轻。
从古到今,人们为月亮撰写了数不清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离不开嫦娥,离不开天真的孩童,月亮也就成了奶奶的故事箩筐,里面装满了儿时听不够的故事。
小时候,在铺垫了厚厚月光的草垛旁,在灌满月光池塘旁边的龙树下,在一家老少、街坊四邻簇拥下的火塘边,都曾留下过奶奶一个又一个奇美诱人的故事。
每逢皓月当空的夜晚,嫦娥姐姐都要从华丽的月宫中走出,领着我们情不自禁地走进奶奶的故事里。每每化解了我们成长的烦恼,进入了解脱一切束缚的甜蜜之中,给我们讲一个又一个迷人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一个又一个孩提天真的梦,我们常常搂着这些梦甜甜地入睡。
穿过小镇中的蜿蜒曲折的公路,从遥远的北方蹿出,一直绵延到南方的天际。这是一条长长的延续故乡理想永不终断思绪的路,伴随月亮常常追随着它一起构思和展望未来。
今夜,公路依旧又带着一道皎洁的月光从小镇出发,去照亮远方,照亮世界。
还真想到月亮上去看看,那美丽动人的嫦娥姐姐,亲身体验一番蟾宫折桂的无尽荣耀?
不由想起奶奶曾经说过,每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满天闪闪的星星都集中到月宫里去团圆,才凝聚成了这无比浩瀚、无比明亮、无比皎洁的月光。
抬头细细地观看,忽然之间在月亮里发现了你,发现了我,发现了他。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颗会发光的星星,年年的今夜,都要在月中欢聚,在月中团圆。
今夜,明净的月亮又是悬挂在天空的一面镜子,依旧如约照着俊秀的山河。看啊!镜中繁华的城市有多美!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条条街道流光溢彩,闪烁在道路两边亭阁、楼榭。瞧那熙熙攘攘的人流如织与车水马龙、还有那一片片碧树成荫与小桥流水……那就是我们生活的家园,那棵高大挺拔的桂树,分明就是儿时梦想凭依的那一棵!
看来,月中的一切都是故乡的缩影,所以,一切熟悉的场景才会如此和谐而温馨。
年年的今夜,天上与人间都合并在了一起,未待繁华落尽,荡起我无限的思绪已催人酣然入睡。
第二篇:中秋话月
中秋的传统习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人传统的中秋佳节。因为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节。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那么,古人中秋是怎么过的?原来他们有几件必做的事情。
之一 吃月饼
《洛中记闻》说,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大概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来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亲友。
之二 燃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美景,美不胜收。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在《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中描述说,中秋节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古时中秋燃灯之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之三 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大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的时候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巅峰。
之四 熬夜
民间相传,中秋夜越晚睡越长寿。所以有人以此祈求长寿,但更多年轻人借此机会玩个通宵。
之五 偷葱偷菜
相传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别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葱,就表示她将来会遇到一个如意郎君。台湾地区有句俗语“偷着葱,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指的就是这一习俗。
之六 吃鸭
云南的仫佬族讲究在这一天买饼子,杀鸭子。南京的什么桂花鸭、咸水鸭、樟茶鸭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卖得很旺。之七 吃田螺
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后经查,螺肉所含的维生素A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可见此说法言之有理。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食之呢?有人指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之八 吃芋头
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所以,中秋食芋头,则寓意辟邪消灾,并有不信邪之意。
之九 饮桂花酒
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但到了现在,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中国的月饼文化
泱泱之美食大国有许多“文化”,如“茶文化”、“酒文化”„„现在看来,月饼之“文化”应该首屈一指。
从“饼”字到“饼饵”的秦汉雏形,到作为一节一令的主要食品再发展到如今不仅是食品,月饼已走过了近千年的历史。祖先们制饼,一开始便“随形而名之”,到了宋代,月饼初步成为一种节日食品在亲朋挚友之间以之相溃说明月饼从形成节日食品之后不长的时间内便成为礼品,从月饼的制作及饼面花纹“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的诗句中可见,宋明时代的饼师们就已很重视月饼,在月饼中反映人们的美好愿望和月饼文化的深刻内涵。
月饼作为一种节日食品,商家们很自然地迎合消费者心理,给中秋月饼起一个好听的“雅名”,这些雅名往往又和美丽的民间传说与故事联系在一起,如我国的月饼起名在古代便有:“银河夜月”、“龙凤双喜月”、“花好月圆”、“桂香秋月”、“汉宫秋月”、“西施醉月”、“貂禅拜月”等等。这些月饼的名称,从古代流传至今,历久不衰。
中秋月饼作为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传统食品,解放以后,得到迅速发展,月饼生产技术和包装都渐渐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和社会的需求而不断革新。但是,1959年以后人民公社化及以后的10年“文革时期”,使正在蓬勃发展的月饼行业进入了历史的低谷,甚至可以说是一场劫难,公社化时节,人祸天灾使做月饼的食品厂,茶楼酒店在做“糠饼”、“蕉头糕”,更谈不上是发展了。文革期间,更给月饼行业带来沉重的灾难,几乎所有的历史上著名的饼店、老字号都遭到灭顶之灾,如广州“莲香楼”、“陶陶居”等连店名都被改作“东升”、“东风”,做月饼的老师傅们以卖面条、鱼皮蛋及半成品等维持生计。喜欢在中秋之夜呤风弄月的文人墨客被作为“牛鬼蛇神”弄到“五七”干校里劳动改造,妻离子散,凄凄惨惨戚戚,月饼当然是没有了,“花好月圆”更没有了。
十年“文革”浩劫结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使月饼这一传统食品行业发展更加迅速,“文革”当中被当作“四旧”铲除的传统文化复苏起来,一些传统的老字号纷纷恢复。由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尤其是西方和港台的先进工业技术涌入中国内地,这些先进的工业技术和包装溶入传统的民族食品工业,使月饼行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文革结束后至上世纪90年代初,是我国月饼行业的全盛时期,尤其是港台月饼行业和包装技术加入国内的竞争,大大促进了月饼行业的技术质量的提高以及月饼包装、月饼机械行业的发展。由于市场竞争亦日益激烈,月饼行业良莠不齐,为扶优限劣,引导消费,弘扬中秋节日文化,推动同行业间跨地区进行交流和合作,推进我国民族食品工业的发展,国家主管部门——国家轻工局(原国家轻工总会)在1996年起成功地组织每一届的“中国月饼节”,对全国月饼行业抽查评比,广泛宣传我国月饼文化。对整个月饼行业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
月球从何而来
在此以前,我们曾多次讲到了月亮的起源,即科学家眼中月亮的起源,但那不是最后的定论,只是一个科学的假设而已。到目前为止,关于月亮的起源,一直是科学家争论的热点。可是,100多年过去了,科学界的争论不但没有统一,反而分歧越来越大。
1969年,当美国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时候,许多科学家都大松了一口气,认为这次人类登月计划可以彻底结束关于月球起源问题的争论。阑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阿波罗”登月计划不但没有带回科学家预期的答案,而是带回了比登月以前多出不知多少倍的新疑问。这样一来,关于月球的起源问题,再一次成为全世界瞩目的争论焦点。
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一种是月球被捕获说;一种是地月同源说;一种是地球分裂说。但这三种假说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
所谓的月球被捕获说,指的是地球引力从天空中将过往的月球一把抓了过来,使月球从行星变成了地球的卫星。事情的经过大约是这样的:在宇宙产生的过程中,一小块宇宙尘埃团最后聚成了一颗小小的星球,它的名字叫月球。当然月球的老家是说不清楚的,也许在太阳系,也许在银河系,也许在宇宙深处的某一个地方。
月球一经形成,它就是一颗自由自在的星球,在茫茫的宇宙中沿着一条我们不知道的轨道,穿行于无数星系之间。有那么一年,月球来到了太阳系,可在穿越太阳系时,发生了很大的麻烦。它感觉到不知从哪里来的一股力量,猛地将它拽了一把,月球身子猛地~抖,但就在这一抖之间,月球的轨道发生了变化。这一变不要紧,跟着发生了一连串的变化。此时,月球才发现,原来拽了它一把的力量来自一颗蓝蓝的星球,正好月球也想好好看一看这颗蓝色星球的风采,于是它就留了下来,变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月亮。
这个假说很浪漫,从表面上看似乎也有些道理。可惜的是,天文学家至今没有在太空观测中找到类似的捕获过程。所以,这个假说虽然美丽浪漫,但却引不起严肃科学家的热情。
因为这一假说从天体力学的角度看,有许多致命的弱点,同时在统计学上也站不住脚。难怪不少天体物理学家认为:地球捕获月球作为自己的卫星的可能性极小,甚至完全无此可能。
地球有能力将月球一把抓过来吗?好像不太可能。大家知道,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直径的25%,竟然有3476公里。以地球的质量和相应的引力,要在384400公里以外抓住这么大个头的月球,似乎是毫无可能的。我们看一看宇宙中,其他星球和卫星之比就明白了。比如说,太阳系最大的卫星除月球之外就属木星的木卫三号最大,但它的直径也只有木星的1/7。显然,月球的块头太大了,如果考虑到当时月球穿行太阳与地球之间的速度,那么,地球要想在宇宙中抓住这么大的卫星,显然有一些力不从心。
另一方面,月球虽然停留在围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但它离地球又出奇的远。在现在月球的轨道位置上,实际上,地球对它的引力影响远远没有太阳对它的引力影响大。单从引力的角度而言,月球被太阳抓过去的可能,要远远大于地球。可月球偏偏心甘情愿地被地球抓住,成了地球的卫星,这不是很奇怪吗?
还有一个情况。太阳系中有一个巨人,那就是木星,它的直径是143200公里,相当于地球的11.23倍,由于它的密度比地球要小,虽然体积是地球的1415倍,但质量只是地球的318倍,尽管如此,它也比地球大得多,具有极为强大的引力。美国华盛顿的卡内基研究所,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试验的结果表明,木星的吸引力是地球的一个自然屏障,它将来自太阳系以外的天体吸向自己,使地球免遭巨型陨石的轰击。他们认为,如果没有木星这道屏障,地球遭外力撞击的可能性会比现在增加1000倍,大约每10万年一次。那样,地球就不会出现人类。1993年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事件,为这一观点提供了证据。
第三篇:现代诗歌:中秋话月
现代诗歌:中秋话月
月
你在哪里
是否躲在云的后面
让我看不见你今晚的容颜
我是那株纤小的幽兰
虽深居空谷
却难以掩饰对你的思念
极力在这浑浊的夜里
搜寻你那双清澈的眼
我多么想变成嫦娥
永远陪伴在你的身边
月
风轻拂着我的脸
鬓发挡住了望你的视线
你知道
那空中漂浮的是什么吗
是我对你的祝福和挂牵
祝你明亮耀眼
祝你与嫦娥相处和谐
祝你幸福永远
只是我忧愁的样子
你千万别看见
月
泪不知何时已经滑落
打湿了我的眼帘
打湿了几行诗歌
还浸透了我的诗笺
往后的中秋
你是否和我一样失眠
我还会站在遥远的天边
深情把你守望
无法忘怀那梦里的缠绵
你将是我后半生的眷恋
第四篇:话中秋
话中秋
小时候,学习一篇文章《山的那边》,“山的那边是什么呢?”山的那边永远充满着诱惑,永远让我憧憬,总想着有一天我能够到外面去看看;长大后,终于走出了“山的那边”,却发现“山的那边还是山”。蓦然回首,发现永远回不去的才是真正的故乡。
“月到中秋分外明”,总是对中秋有着特别的情感,大抵出于对月饼的喜爱。圆圆的个头,甜甜的馅料,还有那圆圆的月亮,象征着团圆美好。好喜欢爸爸妈妈给我取的这个名字,大概也是因为如此吧。团团圆圆,圆圆满满,便胜过人间无数。
中秋时节的下午,我们从成都赶回老家。从太阳西斜走到天擦黑,从车窗望,猛地发现一轮明月高悬于天。啊,我心为之一震。多美的月啊,好久没有见过这么皎洁的月啊。哦,是中秋节。该是《春江花月夜》中照过古人仍照今人的月吧?或许是那引起万千情思的升起的“海上明月”;又或许是尝尽人间悲欢离合的千古“共婵娟”之月,我竟在无意间与她进行着时空的对话。虽是满月,没有星星的陪伴也显得孤独。此时这万家灯火下的团圆,又有多少人儿在孤独的欣赏着这孤独的月呢?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愫?
好不容易回到朝思暮想的故乡,一切还是原来的样子。知道我们要回家,爷爷早早的就在门前守候着,张望我们回来的方向。奶奶中午就在厨房忙活起来了,精神格外的好。老俩口都快80了,爷爷耳朵渐渐听不见声音,奶奶则刚刚大病初愈,因为我们的归来他们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我的心里幸福得有点酸楚。
吃完饭我们就上楼了,一进门便看见两珠长势喜人的红掌在茶几上展现着傲人的身姿。“咦,这不是上次我搬回来的两盆奄奄一息的花吗?这老爸在家把他们照顾得如此好,他知道爱花的我一定会喜欢的。”两盆红艳艳的红掌里,渗透出浓浓的说不出的爱与温暖。屋子早已被收拾的一层不染,闻着被子上刚刚晒过的阳光的味道,我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做着关于中秋的甜甜的梦。
难得团聚的日子,第二天一大家子坐在一起吃着中饭,幺娘突然说了一句:还是甄子饭吃着香,下午我推豆花吧。等到我午睡起来已经是下午五点过了(放假嘛,就是补瞌睡的时间)。眼尖鼻子灵的我闻到一股熟悉的豆花香,再下楼便见到一大甄子香喷喷的白米饭。狼吞虎咽的吃了两碗,久别的味道,这才是故乡的味道。我说:“我要天天呆在家,很快就会变成小肥猪的。”老妈说了一句话:“只要你吃,天上的月亮都给你摘下来,就怕你什么都不吃。”我的老妈呀,你的要求真低!
回家的日子总是快乐却短暂的,第三天我们走的时候,爷爷奶奶一股脑的往我们车上塞了许多东西,还千叮呤万嘱咐的。一时间我的喉咙里不知被什么东西堵住,只一个劲的说着好好好。车子迟迟不能发动,总觉得想赶紧走却又舍不得走……
行走在高速公路上,月亮仍然挂在天边,伴随着我们的车轮滚滚。月中却又多了一个人儿几分不舍的牵挂与无限的思念。
第五篇:话中秋
话中秋主题班会
指导思想:了解民族的风俗,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知道它的传说、习俗。
2、通过过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来弘扬民族精神。
3、让学生懂得亲情的可贵,能融入集体中,促进学生之间的友情。活动准备:
1、歌曲:《但愿人长久》。
2、学生事先收集有关中秋节的信息。
3、学生进行才艺准备。
4、学生带好月饼。活动时间:班会课上 活动地点:教室
活动过程:
甲乙:班“话中秋”主题班会现在开始。甲:(),你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吗? 乙:知道!明天是中秋节。
甲:你知道“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吗?请听故事《中秋节的来历》(同学说中秋节的来历)
乙:噢,原来中秋节是这样来的,真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甲:中秋之所以成为佳节,也和“嫦娥奔月”这个美丽的神话有关。乙: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现在就让同学来介绍一下
请听故事《嫦娥奔月》(同学说嫦娥奔月的故事)
甲:嫦娥真是个善良的仙女,为了百姓,情愿自己受难。
乙:中秋吃月饼也是为了纪念朱元璋月饼起义,希望嫦娥一家团圆的民间传说。
甲:下面请各小组把自己拿手节目送给大家。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全班:古诗吟唱:水调歌头(歌曲:但愿人长久)甲: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
乙:每逢中秋,皓月当空,合家团聚,品饼赏月,尽享天伦之乐。甲乙:《话中秋》主题班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