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中秋,忆师恩

时间:2019-05-15 04:1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话中秋,忆师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话中秋,忆师恩》。

第一篇:话中秋,忆师恩

《话中秋,忆师恩》主题班会

八年一班

侯俊芝

一、班会目的

1、通过本次班会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这个信息化社会里,应该拥护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保留一点炎黄子孙传统的东西。此外,借助于“团圆”,让学生感觉到亲情、感情存在。

2、在中秋节来临之际,能够感念恩师,为老师送上自己的祝福。

二、主持人:侯佳山

三、地

点:八年一班教室

四、时

间:2011年9月9日

五、班会准备

1、排练节目

2、查阅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来历,习俗等方面的知识

3、布置教室等

六、班会过程

1、主持人致辞

女:首先欢迎各位老师光临,参加我班的主题班会。

男:当冰峰上的一片雪花在阳光的拥抱中成了一滴水珠的时候,它便有了生命,有了与生俱来的蓝色的梦想。

女:当这滴水珠将自己溶入涓涓细流、溶入汪洋大海的时候,它便有了勇气、有了追逐梦想的汹涌的力量。

男:转眼间又到中秋佳节了,在此祝所有的同学老师—— 合:“中秋节快乐!”也祝 各位老师教师节快乐!

男:我想同学们对“中秋”应该不会陌生吧?我们来一起回忆一下,我们有没有学过什么诗词是有关中秋的?

2、诗朗诵《水调歌头·中秋》 女:下面请欣赏周想朗诵: 水调歌头·中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3、话中秋

男:很好,谢谢周想同学给我们带来的朗诵《水调歌头·中秋》,同学们,我们谈中秋到现在,那有谁知道“中秋”的由来啊?(同学们自由发言)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汉族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事先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

女:其实呢,最近几年我们这代人对这些节日慢慢淡化了,反而对圣诞节等比较注重。在2008年中秋节才被正式确立为法定节假日。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更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订),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将清明、端午、中秋定为法定假日,清明、端午、中秋当日放假一天。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男:同学们知不知道到中秋了,我们这边有什么样的食俗啊?(同学们自由发言)吃月饼、鸭子、芋头等。

女: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民间就已有为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太师饼”。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胡饼”,唐高宗时,李靖出征匈奴,于中秋节凯旋而归,当时恰有一个吐蕃商人进献胡饼,李渊很高兴,手拿胡饼指着当空的皓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月亮)。”随后分给群臣食之。若此说确实,这可能是中秋节分食月饼的开始。但“月饼”一词,最早是见于南宋吴自牧的红菱饼。月饼是圆的,且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时代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心灵手巧的制饼工人翻新出奇,月饼上做出各种花样,彭蕴章《幽州土风吟》描述说:“月宫符,画成玉兔窑台居;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杵驻丹颜。”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 4

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4、讲故事

男:中国是文明古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关于中秋也就有了很多的传说,同学们有谁能够给我们讲讲吗?(同学们自由发言)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娥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娥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各地月饼的传说

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由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元朝末年,汉人打算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 6

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 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无锡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也与此有关。相传蒙古灭宋之后,民族压迫深重,汉人时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约好中秋之夜一齐动手。为了厌胜,人们要吃红烧芋头,象征“鞑子”人头落地,这就是现在中秋节吃糖芋头的来历。这个传说在潮汕各地则变异为:当时元朝统治者规定,每户潮人家都要住一个蒙古兵,受汉人供养,监视汉人的行动,并且只允许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极了,便趁着中秋节吃月饼的机会,把相约举事的纸条,放在月饼馅子里。潮人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因此每至中秋,则以芋头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广东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中秋节杀鞑子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改以芋头代替。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事先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

5、忆恩师

女:当然除了传说以外,我们还是有很多关于中秋的民谣,在这团圆的日子,我们不能忘记,教育我们成长的恩师们,是他们让我们成长,是他们让我们懂事,让我们学会欣赏,学会感恩,在这个双节来临的日子,让我们祝他们永远年青,幸福,安康!你想他们说点什么呢?(同学们自由发言)

男: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即将过去,我们的主题班会也接近尾声了,最后由我们的×××同学带领大家合唱《水调歌头·中秋》。

6、合唱歌曲《水调歌头·中秋》

女: “话中秋,忆师恩”主题班会到此结束,祝老师教师节快乐,中秋节快乐,也祝同学们中秋节快乐,谢谢各位。

第二篇:中秋忆

中秋忆

今年的中秋节到的格外特殊,她告别了九月深情妩媚的清风,选择了与国庆漫天的金黄色组团而来,使得我这个不爱去旅游数人数的宅女有了充足的时间回到了家来享受节气与节日带来的双倍待遇——收完了玉米后跟着家人做月饼。

“形殊寒具制,名从食单核。巧出饼师心,貌得婵娟月”。从宋朝开始中秋节逐渐兴盛了起来,人们将神话跟祝愿完美寄托在了圆圆的的月饼上,寓意团圆美好,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也是对亲朋好友深深的思念。故而东坡先生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

还记得小的时候,家里每逢过中秋了,分布在天南海北的家人都要及时赶回家里,全家人会围在一起在奶奶的带领下做月饼,制作月饼奶奶有自己的讲究,鸡蛋需要是自己亲手喂养的老母鸡下的,面粉也得是亲手赶在小麦刚刚披上金黄色时用镰刀割下来的头麦。馅料是花生、核桃、瓜子、芝麻、以及葡萄干组成的五仁,除了葡萄干,都自给自足了。奶奶说中秋节也意味着秋天的丰收,自己亲手劳动得来的材料,做出来的月饼寓意好,吃着心里也充满了知足。等奶奶调好了馅料,大姑开始烧饼铛,二伯操起斧头劈木柴,妈妈他们几个便分头和面跟包月饼,这时候我跟爸爸就成了打杂的,组织哪里需要我们,我俩就过去帮忙,一家人忙的不亦乐乎。

在嘈杂的交谈声,咚咙的鞭炮声,以及四处飘来的月饼香与饭菜香所混合成的幸福的味道中迎来了十五醉人的圆月。我坐在奶奶的腿上,吃着热乎乎的月饼,听着奶奶给我讲玉兔嫦娥,好奇吴刚为什么总也砍不掉桂树,后羿为啥不把月亮射下来接回嫦娥,这些傻问题总会引起父辈人的捧腹大笑,也总会让奶奶操劳一辈子的大手溺爱的摸摸我的头。看着圆圆的月亮,吃着圆圆的月饼,我们一个个笑的圆圆的脸。时光仿佛都被这份甜蜜所黏住了。

过了十五,大人们又要去忙生计了,临别前,奶奶把一包包的月饼硬塞到每个远行人的手中,说到:“别惦念妈,马上过年就回来了,想家了就多吃点月饼”,每个临别的背包都被塞满了朴实的月饼,以及沉甸甸的爱。

再后来,大人们越来越忙,中秋节能回来的人越来越少,奶奶的身体也越来越差,可每次长辈们回家,奶奶都会开心好久,临别也依旧是一包包的月饼用麻绳捆的严严实实的,交代给子女们,不同的是奶奶脸上的皱纹越来越深,而那双提着月饼的大手,也日益抖得厉害。

眨眼间,我也要去外地上大学了,奶奶在这一年初移栽了一颗葡萄树,笑眯眯的跟我说:“等津津中秋回来,奶奶用这颗树上的葡萄给你做月饼吃。”那一年可惜葡萄树没结上果子,再以后,奶奶的身体状况也不允许再做月饼了。

如今,我回到了家,院子中间的葡萄树是奶奶当年亲手种的,如今已亭亭如盖矣,叶子垂在我头上,像已去世的奶奶用粗糙的手抚摸我似的,恰如小时候的中秋节晚上看月亮时一样。

第三篇:忆中秋月圆

忆中秋月圆

2011年的中秋又要到了,屈指算来我已经离开父母漂泊第五个中秋节了。由此勾起我多年的记忆,想写点什么。

我家在农村,父母是典型的农民,有着吃苦耐劳的精神,有着尊老爱幼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那时家很穷,物质也很匮乏,父母没日没夜的在田地里劳作,来养活我们三个儿女、三爷爷三奶奶、还有我姥爷的八口之家。

父亲的生日是8月14日,我哥的生日是8月16日,爷俩的生日就固定在中秋节一天过了。

八月中秋,是月圆的日子,是收获的季节,从小我们就收获着亲情团圆的喜悦。

记得母亲总是去买一斤一个的大月饼,用刀切成八块,每人一块。在小院子里摆上一张小桌,摆上一盘月饼和各种水果。

细细地品着月饼,听父亲讲听了多少遍的月亮里嫦娥和兔子、吴刚砍树的老故事。

现在回想起来时那么温馨,身在异地的女儿时常挂念双亲。一曲《常回家看看》,牵动我回家的心情。。

第四篇:忆中秋

忆中秋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已经是在上海度过的第三个中秋,不由得让人想起席慕蓉的那句诗“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而今年的月圆之夜,上海也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号称“全球最强台风”的“莫兰蒂”。虽未能赏到佳月,但远在北国的家人还是打来关切的电话,一顿嘘寒问暖,似乎已经把我带回那段儿时的中秋记忆。

月是故乡明,小时候的中秋节,是一家人欢聚的日子,老家有“中秋照月”的习俗,明月当头,在院子里放上香案,上面摆满水果,中间摆一个特大号的月饼,月饼月亮相互映照,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好奇的我总会问父亲:“嫦娥为什么会上月亮啊?”“月亮上为什么会有一只小白兔?”父亲则耐心的给我讲着一个又一个天上的神话故事,随着年龄增长,父亲也会给我科普自然知识,“你看七个星星,连在一起像不像一个勺子,这就是北斗七星,勺口再远处一点的那个最亮的就是北极星„„” 那个时候就觉得父亲简直就是一部百科全书,什么东西都知道,心里对父亲充满了无限的崇拜之情。而今父母年岁已高,很多电器,手机电脑方面的知识总会问我,自己将平时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分享在社交软件上,却忽略了最关心自己的父母,因为平时没能静下心来给他们好好讲一讲如何使用,心里甚是惭愧。中秋佳节,关于中秋的种种童年回忆总会闪现在脑海,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可惜我们却身处天南海北,兄妹二人他乡上班求学,家中只剩年迈的父母,唯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衷心祝愿天下父母幸福安康。

第五篇:话中秋

话中秋——中秋节”班会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风俗习惯,感受中华文化的丰;2.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3.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常识,积极参与中秋节的文化;活动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向长辈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了解过;2.教师准备:课件奖品;活动形式:交流资料、朗诵、猜灯谜;活动过程:;主持人

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风俗习惯,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源远流长。2.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3.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常识,积极参与中秋节的文化娱乐活动,从不同途径收集节日的信息。活动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向长辈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了解过中秋节的传说和习俗,小礼物。

2.教师准备:课件奖品。

活动形式:交流资料、朗诵、猜灯谜。活动过程:

主持人:陶诚

鲁奕雯

陶:金秋时光佳节多,同学们,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今天,我们欢聚一堂,举行“话中秋”的主题班会,喜庆中秋佳节。

鲁:每当风清月朗、桂香宜人之际,家家尝月饼、赏月亮,喜庆团圆,别有一番风味。大家相聚在一起,饮宴赏明月、把酒问青天、共诉思念情。陶:我看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了,我们快点开始活动吧。鲁:好,马上开始。

陶:首先有请

同学为我们介绍中秋的由来吧。

一、中秋的由来

中国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也叫“八月节”、“八月半”,中秋节的活动围绕“月”进行,所以大家还称它为“月节”。

中秋节那天,月亮是一年中最圆、最亮、最美的。

圆圆的月亮象征着团圆。中秋晚上,家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月饼,还有其他各种鲜果、干果。

二、中秋的传说 鲁:感谢

同学的介绍。关于中秋节,还有不少的传说呢!让我们来听听吧!有请顾老师。

1、嫦娥奔月

鲁:顾老师的嫦娥奔月真好听,我还想听这么有趣的传说故事,你们呢?下面有请

给我们带来《吴刚伐桂》和《玉兔捣药》。

三、中秋的歌曲

陶:关于中秋的传说,真是太好听了。不过,下面虽然没有好听的故事,但是有好听的歌曲,你们想听吗?请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播放歌曲《 爷爷为我打月饼》,学生演唱。

四、中秋诵诗

鲁:同学们,现在我们过中秋就喜欢吃月饼,可是你们知道吗?古代的一些文人墨客们就喜欢借助月夜抒发自己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创作出了许许多多传世佳作。下面有请几位同学给我们送上几首。

五、中秋的习俗

陶:自古以来,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鲁:是呀,李白醉酒写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挥毫而就“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陶:你知道吗?中秋节的食俗人吗?下面我们请老师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月饼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六、猜灯谜

鲁:接下来我们来动动脑,猜一猜灯谜吧。

1、嫦娥下凡(打一花名)--

2、中秋菊开(打一成语)--

3、清风拂面中秋夜(打一四字常用语)----

4、劳动节、国庆节(打一成语)--

七、中秋知识问答

陶:了解了这么多中秋的知识,现在来考考你们,答对有奖哦!

1.八月又称什么节?

A月饼节 B团圆节 C故乡节 D诗人节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谁的佳作? A王安石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3.中秋又可以称为什么?

A仲秋 B月夕 C秋节 D追月节 4.在古代月圆和月缺一般形容什么?

A悲欢离合 B天气的好坏 C凶吉的象征 D身体是否健康和整理。

5.以下哪个不是中秋节传说?;A嫦娥奔月B吴刚伐桂C玉兔捣药D迎涛神说;6.在哪个朝代中秋节才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A唐B宋C元D明;

八、听音乐送祝福;李:亲爱的同学们,我们能聚在一个班里学习、生活是;——播放歌曲《花好月圆》,互送礼物;

八、听音乐送祝福

鲁:亲爱的同学们,我们能聚在一个班里学习、生活是一种缘分,我们应该珍惜这份难得的幸福。在这中秋节佳节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月饼吧。——播放歌曲《花好月圆》。

(合):老师们、同学们,401中队《话中秋》主题班会到此结束,祝大家中秋快乐,万事如意!

下载话中秋,忆师恩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话中秋,忆师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话中秋

    话中秋主题班会 指导思想:了解民族的风俗,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知道它的传说、习俗。 2、通过过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来激发学生的爱国......

    话中秋

    话中秋 小时候,学习一篇文章《山的那边》,“山的那边是什么呢?”山的那边永远充满着诱惑,永远让我憧憬,总想着有一天我能够到外面去看看;长大后,终于走出了“山的那边”,却发现“山......

    话端午 忆屈原

    话端午 忆屈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端午节的知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端午节前,局文明办、团委联合林业小学开展了“忆屈原 做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 活动中,他们组织学生......

    花好月圆话中秋

    花好月圆话中秋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花好月圆话中秋》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吟诵中秋月色的千古佳句,它......

    中秋话团圆

    2中秋话团圆 周小 沈莲文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道中秋节的时间,初步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及象征意义; (2)知道一些中秋节的民俗,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源远流长; (3)在中秋节活......

    八月话中秋

    八月话中秋 中国有一个传统节日,我十分偏爱她的意境。她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

    中秋佳节话中秋

    中秋佳节话中秋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 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

    月圆话中秋

    月圆话中秋船营区第十四小学校李瑛琳一、活动背景: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月明情意浓,圆圆的月亮、各式的月饼象征着团圆,在中秋之夜,人们还爱吃些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福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