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吹彻》教案

时间:2019-05-13 10:09: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寒风吹彻》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寒风吹彻》教案》。

第一篇:《寒风吹彻》教案

《寒风吹彻》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体味刘亮程独特的语言艺术;把握文章的结构特色;理解文章的深刻意蕴。

二、过程与方法:

问题探讨法;情景创设法;阅读体验法;合作探究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生命的苦难;培养“从苦难中寻找感动”的精神;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教学流程

一、课文预习(形式:自习时间完成导学案)

二、导入

师:(板书题目1)著名作家周国平在《直面苦难》中说:“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只有以软弱的天性勇敢地承受着寻常苦难的人们,才是我的兄弟姐妹。”今天我们学习青年作家刘亮程的《寒风吹彻》,看看作家是怎样看待人生中的“寒风吹彻”的。

三、文本研习

(一)感知

走进故事

师: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写了那些人受到寒风吹彻?主要写了他们的什么故事?PPT(穿插朗读)

生:自己

冻坏了一条腿

路人

冻死在雪地里

姑妈

没有熬过冬天

母亲

冬天已经来临

(二)研析

品味寒冷

师:他们共同的生活体验是?

生:寒冷OR寒风吹彻

师:文中的我、路人、姑妈、母亲分别遭受了哪些方面的“寒”?大家结合导学案,(分为三个大组,各大组讨论一个人物)互相交流、讨论,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完善,并说明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生:我„„

路人„„

姑妈、母亲„„

师:我们总结一下,文中的人们遭遇了哪些方面的“寒冷”

生:自然的寒冷(天寒); 生存境遇的恶劣(贫寒); 心理和精神上的寒冷(心寒)。

(板书2)

师:文章以“寒风吹彻”为题有何深意?

生:广度——(天寒、贫寒、心寒)吹彻所有的人。

深度——寒风吹彻整个人生。(第17节)(穿插朗读)(板书3)

痛彻骨髓

师:“寒风吹彻”告诉我们,从广义的角度,所有的人都免不了被寒风吹彻,从深度的角度,寒风将吹彻我们整个人生,并且痛彻骨髓。

师:作者通过透视所有生命都免不了“寒风吹彻”这一生命体验,实际上想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生活哲理?

生:“生命的苦难”or“苦难是人生的常态”

PPT(板书4)

师:作者告诉我们该如何面对人生的苦难?

生:直面苦难(坚忍地活,平静地活);

胸怀悲悯(心怀温暖地活)提示:把路人让进屋子、第11节最后、第39节„„

„„

PPT

(板书5)

(三)探究 讨论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你同意这样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解。(请结合事例)

参考:PPT

1、我不同意这种说法,这种观点以偏概全,太消极了。如: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人们对灾区的帮助;困境中的弱者相濡以沫;还有,本文中“我”对路人的帮助„„人与人之间的帮助随处可见。因此,“我们帮不了谁”的说法过于绝对化。

2、我同意这种说法,面对生命对生命的隔阂,面对生命(人类)的脆弱,如同面对生老病死,我们无助也帮助不了别人,我们必须独立地面对,孤独地承担,默默地隐忍。所以,人应该自强自立,因为在自己的生命里“我们帮不了谁”,最终还是靠我们自己。

(四)答疑

1.全班小组讨论、组间讨论,共同解决在预习过程中个体同学所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教师进行总结。PPT

2.课堂生成问题解答,以学生互答为主。

四、小结

师:西班牙哲学家乌纳穆诺说:生命的悲剧意识来自于对不朽的渴望。所以了解悲剧,理解悲剧,不是为了悲哀地死去,而是为了更从容,更珍惜,更充满爱意地活着。

让我们以这首题为《寒风里的梦》诗作结:

当我独自一人

在风雪无边之夜

蜷缩

我便明白生命的荒凉早已敞开

麦地空旷

颗粒尽无

寒风穿透脊梁

伸出的双手顿成冰霜

雪落在十四岁的那夜

雪落在父亲混沌的双眼

雪落在母亲不再开花的枝头

雪落在每个人一生的岁月

寒风吹彻

我们谁也帮不了谁

贫穷、冷漠、孤独和死亡

正在蚕食着

渐渐退守的温暖

春天是梦吗

即使在冰河的底层

也会有融水潺潺流动

小小的花会在风中摇动

把所有的微笑

交给这些弱小的颤抖

附:

预设问题:

1、母亲为什么不去看姑妈?母亲说得那么平淡,像在说一件与死亡无关的事情。为什么母亲会这样?

提示:①低劣的生存状态最大限度地驱散了人际的温情,使生命饱受冷漠和孤独的煎熬。

②也表达了作者内心对在这种生存境况下坚忍地活着的人的悲悯。

2、儿子的腿冻坏了,可是父亲却只关心拉了多少柴,父亲是不是很残忍?

提示:是的,从表面看,父亲、母亲很残忍。可这残忍的背后,却是他们深深的无奈和沉重的叹息。生存的艰难已让他们自顾不暇、给予他人更多的温暖已是力不从心,那些奢侈的温柔他们就更无能为力了。他们给人的外在感觉往往冷漠、甚至于残忍。但是不说一句温暖的话,不等于父亲不心疼儿子;不去看姑妈,不等于母亲不挂念姑妈。这种在特定环境下的质朴的情怀或许更让人看到人性的本真、更能让人为之动容。所以这句话还有更深的含义。“穷人容易残忍,但残忍的背后常常温柔。富人常常温柔,但温柔的背后更容易残忍。”

3、我静坐在屋子里,火炉上烤着几片馍馍,一小碟咸菜放在炉旁的木凳上,屋里光线暗淡。

提示:这几句写出了我的生活境况是如此的贫寒与困窘,吃的是几片馍馍,就的是一小碟咸菜,生活用具是小木凳,住的是低矮的土屋。

4、雪落在那些年雪落过的地方,我已经不注意它们了。比落雪更重要的事情开始降临到生活中。

提示:我已经习惯了自然界的冬天,一年年的来临,我已经习以为常了。我深深地感悟到,不仅自然界有冬季,每到冬季,万物凋零,大地萧杀,一些生命会相继死去;人生中也有生命的冬天,人总是要因疾病或衰老而死亡,我虽人才到中年,可我分明感到生命的冬天已经悄然来临。

5、每年下雪之前,都会发现有一两件顾不上干完的事而被耽搁一个冬天。

提示:人生总会一些计划做而没有做完,每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人生总是会有一些难以弥补的遗憾,令人痛心。

6、冬天,有多少人放下一年的事情,像我一样用自己那只冰手,从头到尾地抚摸自己的一生。

提示:指人在中老年时,总要回忆往事,感悟人生哲理,总结一生切肤的经验教训。

7、我再不像以往,每逢第一场雪,都会怀着莫名的兴奋,站在屋檐下观看好一阵,或光着头钻进大雪中,好像有意要让雪知道世上有我这样一个人,却不知道寒冷早已盯住了我活蹦乱跳的年轻生命。

提示: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困难与挫折的力量巨大,总是怀着一种好奇的心情面对困难与挫折,我已变得成熟,我知道储藏温暖来面对寒风吹彻。

8、从那个夜晚我懂得了隐藏温暖——在凛冽的寒风中,身体中那点温暖正一步步退守到一个隐秘得有时连我自己都难以找到的深远处——我把这点隐深的温暖节俭地用于此后多年的爱情生活。我的亲人们说我是个很冷的人,不是的,我把仅有的温暖全给了你们。

提示:从我被冻坏一条腿以后,我彻底认识了寒冷的厉害,从而也形成了对困难与挫折的深刻认识,一个人去盲目地对付巨大的困难与挫折,其实是作无谓牺牲。一个人要懂得积蓄自己的力量来应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对于与自己的终身伴侣更要懂得相濡以沫,要用全部的爱去温暖他人。

9、许多年后有一股寒风,从我自以为火热温暖的从未被寒冷浸入的内心深处阵阵袭来时,我才发现穿再厚的棉衣也没用了。生命本身有一个冬天,它已经来临。

提示:自然之冬,再严寒,还是可以抗拒的,如多加棉衣保暖,多吃脂类储存能量,多烤火或用气取暖,随着条件的改善,寒冷越来越不可怕了,它是可以对付的。可做为人自身,的确也像大自然一样,存在一个生命之冬,人总要面临衰老、死亡,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人是无力回天的。

10、天快黑时,我装着半车柴禾回到家里,父亲一见就问我:怎么拉了这点柴,不够两天烧的。

提示:寒冷与贫穷可怕,不知夺走了多少人的生命。可是,比寒冷贫穷更可怕的是自私与冷漠,人与人之间缺少温情,缺少关怀,缺少鼓励,缺少信任„„这是比自然之冬、生命之冬更严酷的精神之冬。父亲因生活所迫,根本不顾我十分年幼,根本不顾天气恶劣,根本不顾我独自一人去几十里以外的地方去拉柴禾,不顾我已经冻坏一条腿,还要责备我拉的柴禾太少,不够两天烧火之用。在物质条件极为贫乏之际,即使是父与子之间,温情也荡然无存。

11、冬天总是一年一年地弄冷一个人,先是一条腿、一块骨头、一副表情、一种心情„„而后整个人生。

提示:困难与挫折,先是从肉体上对人进行摧残,接着再对人的精神进行摧残,而后直到摧垮一个人的斗志,夺去一个人的生命。

12、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我的一小炉火,对这个贫寒一生的人来说,显然杯水车薪。他的寒冷太巨大。

提示:在极度贫穷的情况下,我们想帮助他人,可是,因为他人的困难巨大,我们想帮助他人的能力有限,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显得是那样的无奈。

13、每次临别前,姑妈总要说一句:天热了让你妈过来暄暄。

提示:姑妈从内心渴望得到亲人的关怀,希望人与人至少亲人之间能在精神是多一些关怀。

14、姑妈年老多病,她总担心自己过不了冬天。天一冷她便足不出户,偎在一间矮土屋里,抱着火炉,等待春天来临。

提示: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克服困难与挫折,精神永远是第一位,姑妈的失败首先失败在态度上。

15、一个人老的时候,是那么渴望春天的来临。尽管春天来了她没有一片要抽芽的叶子,没有半瓣要开放的花朵。春天只是来到大地上,来到别人的生命中。但她还是渴望春天,她害怕寒冷。

提示:春天可象征着幸福、人生中的顺境,一种美好的企盼。姑妈和母亲等临近生命的冬天的人一样,虽然,他们眼前没有多少幸福时光,可是,他们却企盼其它的人少一些困难与挫折,多一些顺境和幸福,看到他人幸福,也是最大的幸福。

16、我一直没有忘记姑妈的这句话,也不只一次地把它转告给母亲。母亲只是望望我,又忙着做她的活。母亲不是一个人在过冬,她有五六个没长大的孩子,她要拉扯着他们度过冬天,不让一个孩子受冷。她和姑妈一样期盼着春天。

提示:可是,每年冬天,母亲因为自己要照顾一家老小,要照顾五六个未成年的儿女,虽然我多次提醒母亲去和姑妈聊聊天,母亲还是难有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姑妈,对于姑妈的死,母亲是不应负责任的。也许母亲多去几次和姑妈聊天,也许姑妈能够度过这个冬天。文章中,反复出现“天热了让你妈过来暄暄”这一句,表明作者内心对姑妈的死,内心有些愧疚。

17、我告诉自己,不管天冷天热,我们都要常过来和母亲坐坐。

母亲拉扯大她七个儿女。她老了。我们长高长大的七个儿女,或许能为母亲挡住一丝的寒冷。每当儿女们回到家里,母亲都会特别高兴,家里也顿时平添热闹的气氛。

提示:儿女们不仅要给老人物质上的关怀,更重要的是给老人精神上的关怀,一句寒暄、一个礼物、一次家庭聚餐等都会给父母最大的安慰,不至于让老年人在生命的冬天来临之际,精神之冬比自然之冬更加严寒。

18、但母亲斑白的双鬓分明让我感到她一个人的冬天已经来临,那些雪开始不退、冰霜开始不融化——无论春天来了,还是儿女们的孝心和温暖备至。

提示:无论如何,不管你的物质条件再优越,不管你的儿女再孝顺,生命之冬是走不过去的。

19、我围抱着火炉,烤热漫长一生的一个时刻。我知道这一时刻之外,我其余的岁月,我的亲人们的岁月,远在屋外的大雪中,被寒风吹彻。

提示:我的亲人,他们的生存状态,现在还没有完全改变,他们还是孤独地生存,依然经历寒风吹彻,他们还需努力,他们还需帮助,他们还需反省,他们才

第二篇:寒风吹彻教案

寒风吹彻

教学设想

可以安排一个课时教学。课前一定要加强预习,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预习放在课外,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和要点,让学生预习中提出质疑的问题。重点解决对本文思想意蕴的理解把握,尽量从不同角度发掘作品意蕴。再就本文的质朴而隽永的语言和时空交错环环相扣的写法进行赏析,提高学生分析语言的能力。同时可以对比分析本专题的其他文章,作适当拓展。教学目标

1、明确作者情思生发之源,深刻体悟作者同情自己、关心他人的悲悯情怀。

2、体悟本文隽永、富有哲理的语言内涵 教学重点

1、深刻体悟作者同情自己、关心他人的悲悯情怀。

2、体悟本文隽永、富有哲理的语言内涵 教学难点

体悟本文隽永、富有哲理的语言内涵 知识链接:

刘亮程,1962后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沙湾县的一个小村庄里,长大后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劳动之余写点文字。大多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在这个人畜共居的村庄里,房子被风吹旧,太阳将人和牲畜晒老,所有事物都按自然的意志伸叶展枝。作者在不慌不忙中叙述着一种人类久违的自然生存。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和《风中的院门》(上海文艺出版社)。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于1998年在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引起了新疆文坛的热切关注,多位评论家先后撰文对其创作进行研讨。接着,1999年10月,在国内文学界享有盛誉的《天涯》杂志的头题位置刊发了“刘亮程散文专辑”,并配发了李锐、李陀、方方、南帆、蒋子丹等著名评论家、作家的推荐文章。一时间,国内文学界为之哗然。

分层次问题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喜不喜欢冬天?说说原因。我们所说的冬天的寒冷,多穿衣服就可以抵御得了,但是有一个人他所感受的那些寒冷,即使穿再厚的棉衣也没有用,这个人就是刘亮程,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刘亮程,走进他的《寒风吹彻》,感受一下他生命中经历的寒冷。

学生齐读知识链接

二、走近文本 整体感知

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概括你对文章的看法、评价或感受:(A级)(抓住文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文本分析

文中的寒冷主要来源于哪些人和事?这些事中,哪一件事最让你难以释怀,为什么?(A级)

“我”---一次寒夜的经历 路人---冻死在寒夜 姑妈---冬天死去

母亲---艰难地抵御着冬天寒冷 品味语言(C级)

这些人和事背后隐含着作者深刻的人生体悟,作者通过那质朴的语言把他的精神世界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请你结合文本谈谈下面这些语句的深刻含义

(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他们与上下文的关系分析)

(1)经过许多个冬天之后,我才渐渐明白自己再躲不过雪,无论我蜷缩在屋子里,还是远在冬天的另一个地方,纷纷扬扬的雪,都会落在我正经历的一段岁月里。当一个人的岁月像荒野一样敞开时,他便再无法照管好自己。

(2)许多年后有一股寒风,从我自以为火热温暖的从未被寒冷浸入的内心深处阵阵袭来时,我才发现穿再厚的棉衣也没用了。生命本身有一个冬天,它已经来临。

(3)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我的一小炉火,对这个贫寒一生的人来说,显然杯水车薪。他的寒冷太巨大。

(生命的旅程就像《笛梦》中的“我”一样,没有伴侣、没有依靠,只能凭着自己的毅力,艰辛地走完。对于人生中所有的寒冷,别人的温暖只能是杯水车薪。

就像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所吟道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横亘在这些作家作品中的是面对时间历史的长河,人所显现出来的渺小,生命中孓然一身的孤独,以及这种孤独带来的伤痛和荒凉。时间让每个人逐渐进入生命的冬天,进入了最后的岁月。)(4)一个人老的时候,是那么渴望春天来临。尽管春天来了她没有一片要抽芽的叶子,没有半瓣要开放的花朵。春天只是来到大地上,来到别人的生命中。但她还是渴望春天,她害怕寒冷。

(5)但母亲斑白的双鬓分明让我感到她一个人的冬天已经来临,那些雪开始不退、冰霜开始不融化——无论春天来了,还是儿女们的孝心和温暖备至。领悟情怀

1、这些人和事如果在《今生今世的证据》中就是作者曾经生活的证据,它们也见证了作者的“内心生存”,结合文本谈谈你对作者“内心生存”的理解

2、本文之所以能展现作者如此丰富的内心世界,主要是作者运用时空交错的手法,谈谈你对本课这一手法的认识。

明确:文本横向写了“我”、路人、姑妈、妈妈

文本纵向由三十岁的“我”写到十 四岁的 “我”再到现在的“我”时空交错,表达了寒风无处、无时不在,让人无处遁逃,体现了“吹彻”的广度和深度。

三、互动探究 面对“寒风吹彻”,“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你同意这样的看法吗?

四、探究延伸(C级)

(一)全文以“寒冷”贯穿始终,你认为这种“寒冷”在文中有哪几层内涵?

“寒风”包括“冬天”和“雪”等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既实指北方自然环境的艰苦恶劣,也虚指人生旅途中的种种磨难,还指在生老病死规律中的脆弱和无奈,也有生活的冷漠和困苦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的生命悲歌的一种心境。

(二)请以“生命中的那些寒冷”为题,联系自身,写写读这篇文章的感悟(必须有具体的描述)

五、总结全文

《寒风吹彻》是一首对于劣境、苦难、抗争、希望有着独特体验的生命悲歌,其主旋律是“生命的苦难”体验。刘亮程借助独特的“寒风体验”,透视生命,同情自己,关怀他人,既抒写着彻骨的生命寒意,也写出了生命固有的坚韧质地,苦难中温暖而庄严的人生。

附:推荐阅读刘亮程的作品

《风把人刮歪》

《对一朵花微笑》 《走向虫子》

《人畜共居的村庄》 《永远欠一顿饭》

第三篇:《寒风吹彻》教案

2、同学们在读完课文后,产生了以上这些感受,也有许多的疑问,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课文,解答这些疑问。先来看一下,文章除了写“我”,还写了哪些人、哪些事?

[明确]“我”十四岁时被严寒冻坏了腿骨

路人冻死村边

姑妈被冬天留住

母亲独自在冬天寒冷

3、理清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知道了,课文其实是以“三十岁的我”作为叙述的起点,写“我”在一个雪天,围抱火炉,抚摸自己的一生,感悟冬天,接着以这段场景组织衔接了“十四岁的我”、“现在的我”、路人、与“我”“隔着三十岁的人生距离”的姑妈和母亲。

[明确]采用了时空交错的手法,全文其实有一条时间轴线:“过去的我”→“现在的我”→“未来的我”。

4、“我”、路人、姑妈、母亲,他们都在冬天被寒风吹彻,文中是怎样来表现这一点的呢?

[明确]“我”:冻坏的一根骨头 再也暖不热

„„

路人:浑身结满冰霜 死了 彻底地冻僵了 „„

姑妈:足不出户 偎 被冬天留住 „„

母亲:在冬天的透心寒冷 „„

5、“寒风吹彻”的感觉是疼痛的,这些人物在经历“寒风吹彻”的疼痛感的同时,他们还在经历着人生的哪些痛楚呢?(阅读相应段落)

[明确]“我”:环境恶劣、生活艰辛、孤独、冷漠、无奈、死亡„„

路人:贫寒、孤独、生命的脆弱无助、死亡„„

姑妈:生存艰难、贫病、孤独、死亡„„

母亲:生活重压、年迈衰老、脆弱无助、死亡„„

6、所以,我们明白了,文中所讲的“寒风吹彻”是有着丰富的内涵的。它贯穿全文:“我”在成长历程中被寒风吹彻,“路人”在跋涉路途中被寒风吹彻,“姑妈”在等待春天中被寒风吹彻,“母亲”在年迈衰老中被寒风吹彻。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寒风”在文中有何含义?“吹彻”在文中又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 这里的“寒风”包括“冬天”和“雪”等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既实指北方自然环境的艰苦恶劣,也虚指人生旅途中的种种磨难,还指在生老病死规律中的脆弱和无奈,也有生活的冷漠和困苦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的生命悲歌的一种心境。“吹彻”两个字含义非常丰富,可从四个层面上分析理解:①时间上,指人的一生被寒风吹彻,作者说他过去被寒风吹彻,现在被寒风吹彻,预示自己和其他人的余下的岁月也将被寒风吹彻。②空间上,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都被寒风吹遍,我们无法逃避。③程度上,寒风吹得人“痛彻骨髓”。④广度上,所有的人被寒风吹彻。这样,作者把人生的苦难,生命的悲歌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五、讨论分析:

1、作者在文中分别写了“我”、“路人”、“姑妈”、“母亲”分别被寒风吹彻,让人感受了作者独特体验的生命悲歌,文章的整个基调也是沉重而阴冷的,你觉得作者是在强调生命的脆弱和人生的悲观吗?

[说明] 让学生紧扣文本进行分析,让学生看到作者不是仅仅在抒发人生的悲苦之叹,而是处处体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的追寻。不管是围抱火炉取暖,还是给“路人”温暖的帮助;不管是经常看望姑妈,还是暗下决心经常回来看看母亲陪母亲说话都能体现。特别是在第16自然段说:“我才三十岁,肯定能走过冬天。”

2、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要经受“寒风吹彻”,这是无法逃避的。那么,面对“寒风吹彻”,我们能怎么样呢?

[说明] 也许我们是生活在大城市的灿烂阳光下,无法体会那遥远地方艰难的生存处境,也很难理解那种弱小而又卑微的个体在残酷的生命历程中的不由自主和无可奈何,但我们必须直面这样的凄冷和悲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对生命的感悟也不可能相同,面对这样的困顿与孤独无助,也许我们需要一点温暖,只是,这温暖来自哪里?那就是我们自己!

六、结束语:

著名作家周国平在《直面苦难》中说:“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只有以软弱的天性勇敢地承受着寻常苦难的人们,才是我的兄弟姐妹。”同学们,那个寒风吹彻的冬天是生命必经的一个季节,走过它,我们的生命才更加完整。

最后,我想用刘亮程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章的学习,那就是——“寒风吹彻中,我们还有春天的梦”。

七、推荐阅读:

刘亮程:《对一朵花微笑》《永远欠一顿饭》

华:《活

着》

【附:板书】

“我”

环境恶劣、生活艰辛、孤独、冷漠、无奈、死亡„„

路人

被“寒风吹彻”

贫寒、孤独、生命的脆弱无助、死亡„„

姑妈

(时间、空间、程度、广度)

生存艰难、贫病、孤独、死亡„„

母亲

生活重压、年迈衰老、脆弱无助、死亡„„

寒风吹彻中,我们还有春天的梦。

第四篇:寒风吹彻 教案

学习目标

1.体会文题中“寒风”的深层含义及理解“吹彻”的意蕴。2.把握文章的结构特色;

3.培养体验“生命的苦难”的精神;

(一)感知

走进故事

1.根据课前的预习,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冬天,作者在干什么?

明:“我”在这样一个雪天,“围抱火炉,吃咸菜啃馍馍想着一些人和事情,想得深远而入神”

2.作者从所想的人和事中,体味到了“冬的寒冷”“冬的寒风吹彻”。作者想到了哪些人和事?

明确:寒夜冻坏了一条腿的十四岁的我,冻死在雪地里的路人,在冬天死去的姑妈,冬天已经来临的年迈母亲

(二)研析

品味寒冷

用十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

1.作者为什么会想起十四岁的我?概括作者对寒风的最直观地感受。明确:我对寒冷的认识是从那些夜晚开始的。T6 文中那些句子表明作者对寒冷有了认识?

T6—16中找出这样的语句仔细体会一下。明确:十四岁的我在那个冬天体会到了来自寒风的最直观地感受“气候寒冷”,并为此冻坏了一条腿。

2.在这样的寒风下,被吹彻的不只是“十四岁的我”,还有路人、姑妈、母亲。请找出文中表明这三人被寒风吹“彻”的段落和语句,体会这里的“寒风”具体指什么。明确:生活贫寒、内心孤独、情感冷漠,衰老死亡

这三个人在年龄上都属于老人。刘亮程在他的作品《冯四》中说:“一个人一出世,他全部未来便明明白白摆在村里。当你十五岁或二十岁的时候,那些三十岁、五十岁、七十岁的人便显示了你的全部未来;而当你八十岁时,那些四十岁、二十岁、十七岁的人们有演绎着你的全部过去。”由此,这些老人实际上暗示了作者的未来。

此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文章的叙述结构: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将来的我。作者以三十岁的“我”展开叙述,叙述自己受到寒风的吹彻,作者回顾了十四岁的我,看到了被寒风吹彻的我的过去;从路人、姑妈、母亲身上,作者又看到了自己的未来被寒风吹彻。

而此刻,它是在大雪纷飞中怀想,寒冷就在身边,在当下,可见,从时间上看,人的一生都会经受寒风的吹彻,无法逃避。

3.“寒风吹彻”中的“彻”字如何理解?

明确: 广度上:寒风几乎吹彻所有的处境的人——我、路人、姑妈、爷爷奶奶、母亲,无论自己、亲人还是陌生人,每个人都有被寒风吹彻的经历,并付出惨重的代价,我失去了一条腿,路人和姑妈都在冬天死去,母亲一天天地衰老下去。

深度上:寒风人的一生,直至死亡;既指肉体的,更指精神的。对于“我”来说,从十四岁到三十岁,甚至是今后的“我其余的岁月”,寒风正吹向人生的纵深。4.面对吹彻的寒风,他们试图依靠什么走出来?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否得到了?谈谈你的理解。明确:他人或外物的帮助。我:炉火。路人:我的帮助。姑妈:春天。

母亲:儿女。明确:温暖和关爱

明确:路人、母亲:得到了,但微不足道。

我:没有。当我在冬天拉着半车柴禾回家,父亲是责备的语气。姑妈:没有。她的死,我和母亲平淡地谈着,“像在说一件跟死亡无关的事情”。

低劣的生存状态驱散了人们之间的温暖,甚至是父子之情,使生命饱受冷漠和孤独。“我”不仅要面对透骨的严寒还要面对冷漠和孤独的煎熬,正如姑妈孤独的生存与孤独的死亡,“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

姑妈的死让“我”想起了爷爷奶奶:T38“我们在世上的亲人会越来越少。”应该更多地去关怀长辈,“我告诉自己,不管天冷天热,我们都常过来和母亲坐坐”为母亲挡住一丝寒冷。

5.既然可以为母亲挡住一丝寒冷,是否也就意味着可以让她不用一个人孤独地过冬?为什么? 明确:(T41)“但母亲斑白的双鬓分明让我感到她一个人的冬天已经来临,那些雪开始下退、冰霜开 始不融化--无论春天来了,还是儿女们的孝心和温暖备至。随着三十年这样的人生距离,我感觉着母亲独自在冬天的透心寒冷。我无能为力。”

母亲的冬天已经到来,即使“我”意识到“每当儿女们回到家里,母亲都会特别高兴,家里也顿时平添热闹”,即使意识到情感交融对于年迈的母亲的重要性,但是面对冷峻、凝重而严酷的生命也只有忍受和无奈,无能为力。

6.我们是否就这样任由寒风吹彻呢?试着从文中让你觉得温暖的句子。明确:T16:我才三十岁,肯定能走过冬天——信心;

T18: 把冻僵的路人请到家中取暖——善心;

T39: 儿女们常常回家和父母坐坐——孝心

7.通过学习本文,你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看法与认识了吗?我们该如何面对生命中的“寒风”? 小结:寒冷、贫寒—懂得承受,冷漠、孤独—学会关爱,衰老、死亡—珍惜当下。

作者的文字,让我们看到了生之悲哀,但也让我们看到了坚守生命的温暖和希望。

西班牙哲学家乌纳穆诺说:生命的悲剧意识来自于对不朽的渴望。所以了解悲剧,理解悲剧,不是为了悲哀地死去,而是为了更从容,更珍惜,更充满爱意地活着。

(三)总结讨论

这是一篇散文,作者写自己在寒冷的冬天,在光线暗淡的屋内围抱火炉,散漫地回想一些人和事,但它传递的内涵却是关于生命苦难的抽象体验。文中的“寒风”、“雪”、“冬天”和“寒冷”等,既是对真实情境的描绘,也蕴含了作者对生命冷漠、孤单、脆弱的生命悲歌,还深沉的蕴涵着珍爱生命的美好愿望。

(四)课后作业

冯牧文学奖评委会对刘亮程的散文有此评价:“他的语言素淡、明澈,充满欣悦感和表达事物的微妙肌理,展现了汉语所独具的纯真与瑰丽。” 请选择五句进行鉴赏,并交流。

板书:

(过去)

十四岁的“我”

气候寒冷

生活贫寒

人生的冬天

内心孤独

(现在)

三十岁的“我”

情感隔膜

精神的冬天

深度上:逼近极致,直至死亡(未来)

路人、姑妈、母亲

广度上:所有的人,贯穿一生

2、儿子的腿冻坏了,可是父亲却只关心拉了多少柴,父亲是不是很残忍?

提示:表面看父母很残忍,可残忍的背后却是深深的无奈和沉重的叹息。生存的艰难已让他们自顾不暇、给他人更多的温暖已是力不从心。给人的外在感觉冷漠、残忍,不等于父亲不心疼儿子;不去看姑妈不等于母亲不挂念她。在特定环境下的质朴情怀,更让人看到人性的本真、更能让人动容。

4、雪落在那些年雪落过的地方,我已经不注意它们了。比落雪更重要的事情开始降临到生活中。

提示:我已经习惯了自然界的冬天一年年的来临,深深地感悟到不仅自然界每到冬季,万物凋零,大地萧杀,一些生命会相继死去;人生中也有生命的冬天,人总是要因疾病或衰老而死亡,我虽人才到中年,可我分明感到生命的冬天已经悄然来临。

5、每年下雪之前,都会发现有一两件顾不上干完的事而被耽搁一个冬天。

提示:人生总会一些计划做而没有做完的事,每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人生总是会有一些难以弥补的遗憾,令人痛心。

6、冬天,有多少人放下一年的事情,像我一样用自己那只冰手,从头到尾地抚摸自己的一生。

提示:指人在中老年时,总要回忆往事,感悟人生哲理,总结一生切肤的经验教训。

7、我再不像以往,每逢第一场雪,----------却不知道寒冷早已盯住了我活蹦乱跳的年轻生命。

提示: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困难与挫折的力量巨大,总是怀着一种好奇的心情面对困难与挫折,我已变得成熟,我知道储藏温暖来面对寒风吹彻。

8、从那个夜晚我懂得了隐藏温暖——不是的,我把仅有的温暖全给了你们。

提示:从我被冻坏一条腿以后,我彻底认识了寒冷的厉害,从而也形成了对困难与挫折的深刻认识,一个人去盲目地对付巨大的困难与挫折,其实是作无谓牺牲。一个人要懂得积蓄自己的力量来应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对于与自己的终身伴侣更要懂得相濡以沫,要用全部的爱去温暖他人。

9、许多年后有一股寒风,---------------生命本身有一个冬天,它已经来临。

提示:自然之冬再严寒还是可以抗拒的,如多加棉衣保暖,多烤火取暖,随着条件改善,寒冷越来越不可怕。可人存在一个生命之冬,总要面临衰老死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11、冬天总是一年一年地弄冷一个人,先是一条腿、一块骨头、一副表情、一种心情„而后整个人生。

困难与挫折先从肉体上对人进行摧残,接着再对人的精神进行摧残,直到摧垮斗志,夺去生命。

12、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显然杯水车薪。他的寒冷太巨大。

提示:在极度贫穷的情况下,想帮助他人,可是他人的困难巨大,我们能力有限,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显得是那样的无奈。

13、每次临别前,姑妈总要说一句:天热了让你妈过来暄暄。

提示:姑妈从内心渴望得到亲人的关怀,希望人与人至少亲人之间能在精神是多一些关怀。

14、姑妈年老多病,她总担心自己过不了冬天。天一冷她-------抱着火炉,等待春天来临。

提示: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克服困难与挫折,精神永远是第一位,姑妈首先失败在态度上。

15、一个人老的时候,是那么渴望春天的来临。--------------但她还是渴望春天,她害怕寒冷。

提示:春天可象征着幸福、人生中的顺境,一种美好的企盼。

16、我一直没有忘记姑妈的这句话,---------不让一个孩子受冷。她和姑妈一样期盼着春天。

提示:每年冬母亲要照顾一家老小,虽然我多次提醒,母亲还是难有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姑妈,对于姑妈的死,母亲是不应负责任的。也许母亲多去几次和姑妈聊天,姑妈能够度过这个冬天。反复出现“天热了让你妈过来暄暄”句,表明作者内心对姑妈的死有些愧疚。

17、我告诉自己,不管天冷天热,我们都要常过来和母亲坐坐----------家里也顿时平添热闹的气氛。

提示:儿女不仅要给老人物质上的关怀,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关怀,一句寒暄、一次家庭聚餐等都会给父母最大的安慰,不至于让老年人在生命的冬天来临之际,精神之冬比自然之冬更加严寒。

18、但母亲斑白的双鬓分明让我感到她一个人的冬天已经来临,——还是儿女们的孝心和温暖备至。

提示:无论如何,不管你的物质条件再优越,不管你的儿女再孝顺,生命之冬是走不过去的。

19、我围抱着火炉,烤热漫长一生的一个时刻。我知道这一时刻之外,----------------被寒风吹彻。

提示:我的亲人们的生存状态,现在还没有完全改变,还是孤独地生存,依然经历寒风吹彻,他们还需努力,他们还需帮助,他们还需反省,他们才能---

第五篇:寒风吹彻公开课教案

《寒风吹彻》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对生命生活的严峻的思考和深刻的认识体验。

2、品味作者的质朴而隽永的语言。【教学重难点】

1、深刻体悟作者同情自己、关心他人的悲悯情怀。

2、体悟本文隽永、富有哲理的语言内涵

【教学方法】:提问法、点拨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著名作家周国平在《直面苦难》中说:“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只有以软弱的天性勇敢地承受着寻常苦难的人们,才是我的兄弟姐妹。”今天我们学习青年作家刘亮程的《寒风吹彻》,看看作家是怎样看待人生中的“寒风吹彻”的。二.作者简介

刘亮程,出生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里,在那里度过童年和少年时期。长大后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劳动之余写点文字。大多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在这个人畜共居的村庄里,房子被风吹旧,太阳将人和牲畜晒老,所有事物都按自然的意志伸叶展枝。作者在不慌不忙中叙述着一种人类久违的自然生存。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该书在99年引起巨大反响。被誉20世纪最后的文学景观。三.朗读感知,解题

1、请用词语形容一下你读完全文的感受。(寒冷,悲凉)

2、解题。

文章题目是“寒风吹彻”。“寒风”在文中有何含义?“吹彻”在文中又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简要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这篇散文写“我”在一天下午围抱着火炉,烤几块馍馍,就一小碟咸菜,在大雪纷飞中散漫的回忆着过去的人和事:“我”在成长历程中被寒风吹彻,“路人”在跋涉路途中被寒风吹彻,“姑妈”在等待春天中被寒风吹彻,“母亲”在年迈衰老中被寒风吹彻。

这里的“寒风”包括“冬天”和“雪”等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既实指北方自然环境的艰苦恶劣,也虚指人生旅途中的种种磨难,还指在生老病死规律中的脆弱和无奈,也有生活的冷漠和困苦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的生命悲歌的一种心境。

“吹彻”两个字含义非常丰富,可从四个层面上分析理解:①时间上指人的一生被寒风吹彻,作者说他过去被寒风吹彻,现在被寒风吹彻,预示自己和其他人的余下的岁月也将被寒风吹彻。②空间上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都被寒风吹遍,我们无法逃避。③程度上寒风吹得人“痛彻骨髓”,逼向生命的极致即死亡。④广度上,寒风几乎吹彻所有的处境窘困的人。

3、分析内容:

“我”在成长历程中 时间上:人的一生 人生磨难

“路人”在跋涉路途中 被“寒风吹彻”空间上:所有地点 脆弱无奈 “姑妈”在等待春天中 程度上:痛彻骨髓 心寒体验 “母亲”在年迈衰老中 广度上:所有的人 生老规律

四、分析文章的主旨:

文章先是陈述了一个是路人,其他的是我和姑妈,还有母亲,即亲人这个安排很有匠心,路人、姑妈、母亲,既是按照关系的亲疏;从寒风吹彻上,又是按照程度递进从自然贫穷到亲情淡薄,再到生命的严冬。在生命的冬季到来之时,每个人都孤独的在路上,至亲的人也无法帮助我,我们只能独自面对棉袄再厚,也不能御寒;炉火再旺,也显得苍白;热茶再热,也无法持久;春天来了,照样会走;就算儿孙满堂,子女孝敬,生命该衰老的还是要衰老,该飘零的还是要飘零自己生命的冬天,还是要自己一个人面对。每个人都被抛在这个路上,所有的痛苦都需要我们一个人承担,所以我们需要积攒温暖,不仅是为了资助爱人,也是为了资助自己比寒冷贫穷更可怕的是人的自私与冷漠,这是比自然之冬、生命之冬更严酷的精神之冬。

五、作业布置:

请同学找出文中含义隽永的句子并分析。

第二课时

一、鉴赏语言

学生找出文中含义隽永的句子并分析交流。

(1)我静坐在屋子里,火炉上烤着几片馍馍,一小碟咸菜放在炉旁的木凳上,屋里光线暗淡。

提示:这几句写出了我的生活境况是如此的贫穷与困窘,吃的是几片馍馍,就的是一小碟咸菜,生活用具是小木凳,住的是低矮的土屋。

(2)雪落在那些年雪落过的地方,我已经不注意它们了。比落雪更重要的事情开始降临到生活中。

提示:我已经习惯了自然界的冬天,一年年的来临,我已经习以为常了。我深深地感悟到,不仅自然界有冬季,每到冬季,万物凋零,大地萧杀,一些生命会相继死去;人生中也有生命的冬天,人总是要因疾病或衰老而死亡,我虽人才到中年,可我分明感到生命的冬天已经悄然来临。

(3)每年下雪之前,都会发现有一两件顾不上干完的事而被耽搁一个冬天。

提示:人生总会一些计划做而没有做完,每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人生总是会有一些难以弥补的遗憾,令人痛心。

(4)冬天,有多少人放下一年的事情,像我一样用自己那只冰手,从头到尾地抚摸自己的一生。

提示:指人在中老年时,总要回忆往事,感悟人生哲理,总结一生切肤的经验教训。(5)我再不像以往,每逢第一场雪,都会怀着莫名的兴奋,站在屋檐下观看好一阵,或光着头钻进大雪中,好像有意要让雪知道世上有我这样一个人,却不知道寒冷早已盯住了我

活蹦乱跳的年轻生命。

提示: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困难与挫折的力量巨大,总是怀着一种好奇的心情面对困难与挫折,我已变得成熟,我知道储藏温暖来面对寒风吹彻。

(6)从那个夜晚我懂得了隐藏温暖——在凛冽的寒风中,身体中那点温暖正一步步退守到一个隐秘得有时连我自己都难以找到的深远处——我把这点隐深的温暖节俭地用于此后多年的爱情生活。我的亲人们说我是个很冷的人,不是的,我把仅有的温暖全给了你们。提示:从我被冻坏一条腿以后,我彻底认识了寒冷的厉害,从而也形成了对困难与挫折的深刻认识,一个人去盲目地对付巨大的困难与挫折,其实是作无谓牺牲。一个人要懂得积蓄自己的力量来应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对于与自己的终身伴侣更要懂得相濡以沫,要用全部的爱去温暖他人。

(7)许多年后有一股寒风,从我自以为火热温暖的从未被寒冷浸入的内心深处阵阵袭来时,我才发现穿再厚的棉衣也没用了。生命本身有一个冬天,它已经来临。

提示:自然之冬,再严寒,还是可以抗拒的,如多加棉衣保暖,多吃脂类储存能量,多烤火或用气取暖,随着条件的改善,寒冷越来越不可怕了,它是可以对付的。可做为人自身,的确也像大自然一样,存在一个生命之冬,人总要面临衰老、死亡,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人是无力回天的。

(8)天快黑时,我装着半车柴禾回到家里,父亲一见就问我:怎么拉了这点柴,不够两天烧的。

提示:寒冷与贫穷可怕,不知夺走了多少人的生命。可是,比寒冷贫穷更可怕的是自私与冷漠,人与人之间缺少温情,缺少关怀,缺少鼓励,缺少信任„„这是比自然之冬、生命之冬更严酷的精神之冬。父亲因生活所迫,根本不顾我十分年幼,根本不顾天气恶劣,根本不顾我独自一人去几十里以外的地方去拉柴禾,不顾我已经冻坏一条腿,还要责备我拉的柴禾太少,不够两天烧火之用。在物质条件极为贫乏之际,即使是父与子之间,温情也荡然无存。(9)冬天总是一年一年地弄冷一个人,先是一条腿、一块骨头、一副表情、一种心情„„而后整个人生。

提示:困难与挫折,先是从肉体上对人进行摧残,接着再对人的精神进行摧残,而后直到摧垮一个人的斗志,夺去一个人的生命。

二、作业布置

完成老师在课堂上划出值得品味的句子的赏析。

第三课时

一、鉴赏语言

学生找出文中含义隽永的句子并分析交流。

(10)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我的一小炉火,对这个贫寒一生的人来说,显然杯水车薪。他的寒冷太巨大。

提示:在极度贫穷的情况下,我们想帮助他人,可是,因为他人的困难巨大,我们想帮助他人的能力有限,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显得是那样的无奈。

(11)每次临别前,姑妈总要说一句:天热了让你妈过来暄暄。

提示:姑妈从内心渴望得到亲人的关怀,希望人与人至少亲人之间能在精神是多一些关怀。(12)姑妈年老多病,她总担心自己过不了冬天。天一冷她便足不出户,偎在一间矮土屋里,抱着火炉,等待春天来临。

提示: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克服困难与挫折,精神永远是第一位,姑妈的失败首先失败在态度上。

(13)一个人老的时候,是那么渴望春天的来临。尽管春天来了她没有一片要抽芽的叶子,没有半瓣要开放的花朵。春天只是来到大地上,来到别人的生命中。但她还是渴望春天,她害怕寒冷。

提示:春天可象征着幸福、人生中的顺境,一种美好的企盼。姑妈和母亲等临近生命的冬天的人一样,虽然,他们眼前没有多少幸福时光,可是,他们却企盼其它的人少一些困难与挫折,多一些顺境和幸福,看到他人幸福,也是最大的幸福。

(14)我一直没有忘记姑妈的这句话,也不只一次地把它转告给母亲。母亲只是望望我,又忙着做她的活。母亲不是一个人在过冬,她有五六个没长大的孩子,她要拉扯着他们度过冬天,不让一个孩子受冷。她和姑妈一样期盼着春天。

提示:可是,每年冬天,母亲因为自己要照顾一家老小,要照顾五六个未成年的儿女,虽然我多次提醒母亲去和姑妈聊聊天,母亲还是难有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姑妈,对于姑妈的死,母亲是不应负责任的。也许母亲多去几次和姑妈聊天,也许姑妈能够度过这个冬天。文章中,反复出现“天热了让你妈过来暄暄”这一句,表明作者内心对姑妈的死,内心有些愧疚。(15)她说:“你姑妈死掉了。”母亲说得那么平淡,像在说一件跟死亡无关的事情。提示:人们在存在状态极差的情况下,已经习惯了孤独地生存,眼睁睁着亲人离去,似乎连痛苦也已经不存在了,表达了作者痛心之情。

(16)我告诉自己,不管天冷天热,我们都要常过来和母亲坐坐。母亲拉扯大她七个儿女。她老了。我们长高长大的七个儿女,或许能为母亲挡住一丝的寒冷。每当儿女们回到家里,母亲都会特别高兴,家里也顿时平添热闹的气氛。

提示:儿女们不仅要给老人物质上的关怀,更重要的是给老人精神上的关怀,一句寒暄、一个礼物、一次家庭聚餐等都会给父母最大的安慰,不至于让老年人在生命的冬天来临之际,精神之冬比自然之冬更加严寒。

(17)但母亲斑白的双鬓分明让我感到她一个人的冬天已经来临,那些雪开始不退、冰霜开始不融化——无论春天来了,还是儿女们的孝心和温暖备至。

提示:无论如何,不管你的物质条件再优越,不管你的儿女再孝顺,生命之冬是走不过去的。(18)我围抱着火炉,烤热漫长一生的一个时刻。我知道这一时刻之外,我其余的岁月,我的亲人们的岁月,远在屋外的大雪中,被寒风吹彻。

提示:我的亲人,他们的生存状态,现在还没有完全改变,他们还是孤独地生存,依然经历寒风吹彻,他们还需努力,他们还需帮助,他们还需反省,他们才能走过冬天。

二、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题的第二题

第四课时

一、文本研习

1、作者在文中分别写了“我”、“路人”、“姑妈”、“母亲”分别被寒风吹彻,让人感受了作者独特体验的生命悲歌,你觉得作者是在强调生命的脆弱和人生的悲观吗?文中写到:“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看法? 【理解】紧扣文本进行分析,让学生看到作者不是仅仅在抒发人生的悲苦之叹,而是处处体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的追寻。不管是围抱火炉取暖,还是给“路人”温暖的帮助;不管是经常看望姑妈,还是暗下决心经常回来看看母亲陪母亲说话都能体现。特别是在第16自然段说:“我才三十岁,肯定能走过冬天。”

2、面对无所不在的寒风(寒冷)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温暖和关爱——作品中的我是否得到了这样的温暖和关爱?“我”能否对抗这样的寒冷?

【理解】似乎不能——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当我在冬天拉着半车柴禾回家是父亲那责备的语气。谈谈你对此的理解?可怕的生存状态驱散了人们之间的温暖,甚至是父子之情。这样“我”不仅要面对透骨的严寒还要面对冷漠和孤独的煎熬,正如后文讲到姑妈孤独的生存与孤独的死亡,“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此处可适当扩展)

生命冷峻、沉重甚至残酷

3、我们常说“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你认为作者是否同意这样的观点?为什么?

【理解】在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的无所不在而且是贯穿一生的寒冷。分析引到文章的叙述结构: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将来的我。作者以三十岁的“我”展开叙述,叙述自己受到寒风的吹彻,然后回忆十四岁的我在那孤独的旅程中所遭受的痛苦煎熬,那么未来的我呢?作品是如何展示的?

通过姑妈的经历,可以说姑妈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正如作者在《冯四》中说的那样“一个人一出世,他的全部未来便明明白白摆在村里。当你十五岁或二十岁的时候,那些三十岁、五十岁、七十岁的人便展示了你的全部未来;而当你八十岁时,那些四十岁、二十岁、十七岁的人们又演绎着你的全部过去。你不可能活出另一种样子——比他们更好或更差劲。”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都要经受寒风吹彻,无法逃避。

二、课堂小结

我们曾感动于万国朝拜的大唐盛世,感动于08奥运国人自豪的开幕华章。然而我们毕竟生活在风雨时至的平凡世界;我们也曾感动于海子笔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的”浪漫情怀,然而高歌的海子最终却躲不过心中的阴霾。而今天,我们却真实地感动于作家刘亮程在彻骨的寒气中坚守着的那份温暖的希望。

刘亮程言:“心地才是最远的荒地,很少有人一辈子种好它。”就让我们在每个人的心地中种上自信之花,关爱之树,在凄风苦雨相伴的路上彼此相伴,互相温暖,驱逐黑暗,拥抱曙光!

三、作业布置

阅读完《寒风吹彻》一文后,相信同学们感触良多,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后感,谈谈你们最切实的感受。

下载《寒风吹彻》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寒风吹彻》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寒风吹彻公开课教案

    《寒风吹彻》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对生命生活的严峻的思考和深刻的认识体验。 2、品味作者的质朴而隽永的语言。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著名作......

    原创精品教案 寒风吹彻1

    寒风吹彻教案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下面我们来阅读第十一课,来看看作者对生活对生命有是如何理解的。(用十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然后用一句话概括你对这篇文章的看法、评价或者......

    寒风吹彻读后感(大全)

    寒风吹彻读后感1我第一次读《寒风吹彻》是在高一,老实说我是不喜欢这样的文章的。当时的我认为作者无病呻吟,又故作深沉。我那狂妄的青春,活蹦乱跳的热情,是怎样也领悟不了刘亮......

    《寒风吹彻》读后感

    《寒风吹彻》观后感 诚然,阅读完《寒风吹彻》后我深受触动,无论是心情还是对生活的希冀。当死神执意夺去一个人的生命,似乎一切的挣扎都是徒劳,任你耗尽精力去祷告,当死亡的信号......

    寒风吹彻 文本解读

    《寒风吹彻》解读与教学设想 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曹琳君 《寒风吹彻》是出生在西北边陲的新疆作家刘亮程的一篇散文。它被安排在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是什么让我们感动......

    寒风吹彻经典教案(五篇范例)

    1、文中作者正在做什么? 2、作者在文中主要提到了那些人和事? 3、这些人和事都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发生的? 4、通过这些人和事,作者得到了什么人生感悟? 5、本文题为《寒风吹彻》,表......

    《寒风吹彻》读后感(5篇材料)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寒风吹彻》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寒风吹......

    集体备课——寒风吹彻

    高二语文备课组 2016-4-12 《寒风吹彻》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情思生发之源,体悟作者对自然、生命、生活真谛的独特感悟。领会人生经历与人生感悟之间的特定关联。 2.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