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诗大全

时间:2019-05-13 10:20: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写景诗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写景诗大全》。

第一篇:写景诗大全

写景诗大全

1、《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3、《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4、《春水》唐〃杜甫

12、《山中相送》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14、《别董大》唐〃高适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2、《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3、《江南春绝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5、《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7、《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8、《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0、《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2、《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19、《夏日山中》唐〃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20、《夏昼偶作》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送别诗大全

1、《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山中送别》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3、《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草》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5、《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7、《送朱大入秦》唐〃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18、《南浦别》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19、《青门柳》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思乡诗大全

1、《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3、《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4、《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1、《江上送友人南游》唐〃张乔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15、《故乡杏花》唐〃司空图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16、《江外思乡》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17、《远望》唐〃元稹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19、《乡思》唐〃薛涛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咏物

1、《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7、《墨梅》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4、《题临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示儿》宋〃陆游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减字木兰花(王安国)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徘徊不语,今夜梦魂

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

8、《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马诗〃其五》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1、《咏竹》唐〃白居易

不用裁为呜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12、《菊花》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5、《竹》清〃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爱国词

1、《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州桥》宋〃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7、《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出塞曲》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送别词

1。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3。送沈子福之江东--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4。南浦别--白居易 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6。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7。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1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1。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2。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1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写景词

清平乐(陈师道)

秋光烛地,帘幕生秋意.露叶翻风惊鹊坠,暗落青林红子.微行声断长廊,薰炉

衾换生香.灭烛却延明月,揽衣先怯微凉.虞美人(李 廌)

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青

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青玉案(贺 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 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 风絮,梅子黄时雨.点绛唇(苏 过)

高柳蝉嘶.采菱歌断秋风起.晚云如髻,湖上山横翠.帘卷西楼,过雨凉生袂.天如水,画阁十二,少个人同倚.谒金门(李清臣)

杨花落,燕子横穿朱阁.苦恨春醪如水薄,闭愁无处着.绿野带红山落角,桃杏参差残萼.历历危樯沙外泊,小重山(僧祖可)

谁向江头遗恨浓,碧波流不断,楚山重.柳烟和雨隔疏钟.黄昏后,罗幕更朦胧.桃李小园空,阿谁犹笑语,拾残红?珠帘卷尽夜来风.人不见,春在绿芜中.

第二篇:写景诗教案

古诗词复习教案——写景诗

教学目标:

1、复习写景的古诗词《独坐敬亭山》《忆江南》《四时田园杂兴》《鸟鸣涧》《饮酒·其五》,把握写景古诗词的特点。

2、通过复习初步学会鉴赏古诗词。

3、激发学生积累古诗词的兴趣,指导学生深入理解,灵活运用。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鉴赏古诗词,对于古诗词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学过程:

课前预热:孩子们,第一次到这个陌生的环境中来上课吧?我想大家这一路走来,一边走一边看,对于这所学校,这个地方一定有了初步的了解,能不能用三言两语说说这里给你留下的印象?(学生自主交流)

师小结:从你们的表达中,我听出了好奇、羡慕、也听出了对于母校的爱,站在这里,我的心情和你们可不太一样。在这里,有我的太多回忆,我的第一节公开课是在这里完成的;第一批毕业生,是在这里送走的;这里洒下过我的泪水和汗水。今天再次站在这里,环境没变,人也没变,但是身份变了,境遇变了,感觉也今非昔比了。其实读书也是如此,只有走进作者的生活,了解作者的境遇,才能与作者同悲,与作者同喜。读诗、品诗、悟诗更是如此:读送别诗让我们潸然泪下;读爱国诗让我们激情澎湃;读状物诗让我们踌躇满志;那么描写山水田园的写景诗,又会怎样润泽我们的心灵呢?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写景诗复习。(宣布上课)

一、交流积累,导入新课:

1、自主交流: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对古诗词进行复习,一起走入写景古诗。把你掌握的写景诗名句,和大家交流一下。(学生自主交流,可以班级齐诵。)

2、引导归类:在刚才所交流的写景诗句中,有写花的(学生举例),有写草的,也有写山的,写水的,自然苍生,天地万物,只要能够激发作者创作灵感的,都可入诗,这就是:诗中有景,景中有诗。

二、精读品味,体会特点:

1、学生自由品读写景诗,尝试总结写景诗的特点。

师:(接“诗中有景,景中有诗”)这是写景诗的一大特点,除此之外,写景诗还有那些特点呢?自己再来读读积累的诗句,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默读交流)

2、学生交流,教师梳理板书(诗中有情、诗中有境)预设:1)多数写景诗不会单纯的写景,而是将景物与情感相互融合,可是作者借景物所抒之情往往不尽相同,有的是借明月、鸿雁抒相思之情,有的是借亭台、江水抒惜别之情;有的,是借落花、流水抒时光易逝之情等等,引导学生回忆、发现。

2)诗歌的意境是作者借用景物,所创作出来的画面,写景诗的意境较其他类诗歌,更加丰富。引导学生体会写景诗词意境的优美。

师小结: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在创作时,他们往往字斟句酌,用寥寥数笔就能将零散的意象组合成风韵独具的意境,让人久久难忘,这就是所谓的诗中有境。

三、自学例诗,鉴赏品析:

1)自学成果,小组交流。

师:复习写景诗《鸟鸣涧》。课前已经布置大家按要求自学,完成了吗?在小组内把自学的成果交流一下,有问题的,也可以提出来一起解决。(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点拨)

2)共同赏鉴,深入理解。

A体会意境之美——师:孩子们,掌握了自学方法之后,想理解古诗的含义并不难,关 键是入情入境的诵读之后,能否体会走入诗歌的意境,体会是人的情感。这次请同学们在全情投入地读读《鸟鸣涧》这首诗,边读边展开丰富的想象,看看你的头脑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到得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预设:孩子的描述可能不是很美,教师必须随时引导:孩子,你头脑中出现的画面美吗?那就尝试用更优美的、带有修饰性的语言,把你头脑中的画面描述出来。

师小结:这就是古诗的魅力所在,短短的20个字,却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这就是古诗的意境之美。

B体会炼字之妙——师:孩子们,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没想到在你们小小的脑袋里,竟然装了这么多美好的画面。那假设你就是作者,现在的你就徜徉于这样的画面之中,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预设:幽静、祥和、平心静气„„)诗中哪些字眼给你带来这样的感觉呢?(闲、落、静、空、惊、鸣)

师小结:真了不起,孩子们,这些让你们有所感触的字眼,恰恰就是这首诗的灵魂所在。作者就是巧用这样的字眼,才能够描绘出这幅安谧静美的画面,再来看看这几个字?你有什么发现?(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正事有了这空旷山林的一两声鸟鸣,才更加反衬出夜晚山林的安静怡人。这就是古诗的炼字之美。诵读的时候,如果能把这几个字的感觉处理得当,整首诗的感觉也就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了。自己再读读这首诗,试着用你的朗读把诗的意境表现出来。(集体诵读)

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炼字之妙——炼字之妙绝不仅此一首,还能再举几个例子吗?(学生直接诵读,引导其他学生听那个字用得妙,是否读出了韵味。)

复习古诗《独坐敬亭山》《四时田园杂兴》《饮酒·其五》。

C体会情感之切——师:孩子们,我们在对童话和小说进行鉴赏的时候,曾经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好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反映出作者当时的情绪,也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环境。读了《独坐敬亭山》这首诗,你能不能试着推测一下,李白当时的心情,以及他生活的时代是什么样?

3)对比诗作,体会风格:

师:同样是描写春天的诗作,另外一首《忆江南》与《鸟鸣涧》一样吗?

师:作者将多种情感融入诗作当中,你能把这种百感交集表现出来吗?自己试试。(自练后集体诵读。)

三、提笔创作,升华内化。

1、分层次练笔,提升学生鉴赏能力,引导学生体会诗意的基础上活学活用。

师:通过刚才的赏析,相信大家对于这两首古诗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我们就像作者一样,用文字来记录内心最真实的感触。你可以,从众多的写景诗中,任选一句,或是一个画面,改写成文质兼美的短文;也可以针对于以自己喜欢的某一首古诗,从炼字之妙、意境之美、情感之切任意一个方面尝试进行古诗鉴赏。改写的孩子,力求画面生动,情景交融;鉴赏的孩子力求见解独到,有理有据。清楚了?开始创作吧。

3、交流练笔成果,引导学生听记交流。评析优点、不足。四,课堂小结,结束课程

师小结:写景古诗对于中国的古诗文化而言,只是沧海一粟,今天的鉴赏,也是了解古诗文化的初浅的起步,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于古代诗词文化的学习兴趣,多积累多诵读,与字里行间起步,做一个底蕴丰厚的中国人。

第三篇:写景诗知识清单

写景诗知识清单

一、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常用术语: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二、明确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②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③塑造背景或环境。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即是。

④塑造意境。意境是作者描绘自然景物中景物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目的是让读者 “临其境”或“入其境”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

⑤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⑥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⑦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如以闹景衬静境——“竹喧归浣女”,以动景衬静境——“莲动下渔舟”,以暖景衬冷境——“日色冷青松”,以亮景衬暗境——“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满景衬空境——“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等等。

三、景物描写方法(1)各种修辞手法

(2)侧面描写———衬托对比

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从而突出主要的一方的手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对比是相并的两方内容相反目的在于突出不同点的手法。(3)正面描写———动静结合

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还可以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4)正面描写———虚实结合

在景物描写中,虚是联想想象之景,如回忆想象未来或幻想幻觉之景;实指当前视听之景。(5)正面描写———光影、色彩的渲染

(6)正面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

第四篇:写景的诗(精选2)

写写帮会员为你精心整理了25篇《写景的诗》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

篇一:写景的诗

写景的诗

1、《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春思》

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3、《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4、《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6、《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7、《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春宿左省》

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9、《春词》

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10、《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1、《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2、《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4、《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15、《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6、《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7、《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9、《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0、《早春》

唐・白居易

雪消冰又释,景和风复暄。

满庭田地湿,荠叶生墙根。

官舍悄无事,日西斜掩门。

不开庄老卷,欲与何人言。

21、《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句留是此湖。

22、《南湖春早》

唐・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篇二:王维写景的诗

关于王维写景的诗

终南别业

唐代: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译文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注释

①中岁:中年。好(hào):喜好。道:这里指佛教。

②家:安家。南山:即终南山。陲(chuí):边缘,旁边,边境;南山陲,指辋 川别墅所在地,意思是终南山脚下。

③胜事:美好的事。

④值:遇到。叟(sǒu):老翁。

⑤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赏析

首先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叙述诗人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陶醉了。他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信中说:“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兴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然后这段描述可以说明诗中第二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露出来的闲情逸致。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与诗人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人不多,兴致来时,他惟有独自游览,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他不求人知,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接着第三联,即说“胜事自知”。“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因此陶潜才有“云无心以出岫”的话(见《归去来辞》)。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地揭示出来了。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近人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诗境浅说》)这是很有见地的。再从艺术上看,这二句诗是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宣和画谱》指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及‘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以其句法,皆所画也。”

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他的两句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处」指的'是什么?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有一个可能是该处为山泉的发源地,掩于地表之下。另一个可能 是下雨之后汇集而成的涧水在此地干枯了。这个登山者走著走著,走到水不见了,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人生境界也是如此。在生命过程中,不论经营爱情、事业、学问等,勇往直前。后来竟发现是一条没法走的绝路,山穷水尽的悲哀失落难免出现,此时不妨往旁边或回头看,也许有别的路通往别处。即使根本没路可走,往天空看吧。虽然身体在绝境中,但是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自在、愉快地欣赏大自然。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不觉得自己穷途末路。

此句有两种意境第一种,身处绝境时不要失望,因为那正是希望的开始。山里的水是因雨而有的,有云起来就表示水快来了。 另一种境界是,即使现在不下雨也没关系,总有一天会下雨; 从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有身体的障碍,有心理的障碍,还有环境的障碍;如果因此而退心,要把念头回到初发心的观点上。初发心就是初发菩提心的时候。初发心时什么也没有,对修行的方法、观念都不了解。你先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所以不要失望,不要放弃。人生的每个阶段也都可能发生这种状况,如果用这种诗境来看待,处处会有活路的

到了最后一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又是偶然。“偶然”二字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翱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对于读者了解王维的思想是有认识意义的。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篇三:杜甫的写景诗

杜甫的写景诗五首

望岳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绝句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唐代: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登高

唐代: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唐代: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篇四:杜甫写景的诗

杜甫写景的诗

1、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月夜》

2、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後游》

3、衣上见新月,霜中登故畦。——《泛溪》

4、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北征》

5、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沈波。——《蒹葭》

6、花飞有底急?老去愿春迟。——《可惜》

7、天寒霜雪繁,游子有所之。——《赤谷》

8、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送远》

9、练练峰上雪,纤纤云表霓。——《泛溪》

10、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客夜》

11、修纤无垠竹,嵌空太始雪。——《铁堂峡》

12、微月没已久,崖倾路何难!——《水会渡》

13、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成都府》

14、磊落星月高,苍茫云雾浮。——《发秦州》

15、楼雪融城湿,宫云去殿低。——《晚出左掖》

16、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春宿左省》

17、红稠屋角花,碧委墙隅草。——《雨过苏端》

18、马寒防失道,雪没锦鞍鞯。——《送人从军》

19、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20、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春宿左省》

21、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宿赞公房》

22、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端午日赐衣》

23、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杜位宅守岁》

24、风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夜宴左氏庄》

25、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九日寄岑参》

26、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遣意其一》

27、花落辞故枝,风回返无处。——《得舍弟消息》

28、故园花自发,春日鸟还飞。——《忆弟其二》

29、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夜宴左氏庄》

30、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前出塞其七》

31、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

32、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後出塞其二》

33、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野望》

34、梅花万里外,雪片一冬深。——《寄杨五桂州谭》

35、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梦李白其一》

36、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腊日》

37、沙岸风吹叶,云江月上轩。——《赠虞十五司马》

38、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南邻》

39、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晚际遇雨其一》

40、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丽人行》

41、清夜沈沈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醉时歌》

42、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悲青阪》

43、象床玉手乱殷红,万草千花动凝碧。——《白丝行》

44、见轻吹鸟毳,随意数花须。——《陪李金吾花下饮》

45、皮干剥落杂泥滓,毛暗萧条连雪霜。——《瘦马行》

46、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一百五日夜对月》

47、风吹客衣日杲杲,树搅离思花冥冥。——《醉歌行》

48、夜阑接软语,落月如金盆。——《赠蜀僧闾丘师兄》

49、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水槛遣心其一》

50、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遣意二首其二》

51、冉冉柳丝碧,娟娟花蕊红。——《奉答岑参补阙见赠》

52、江湖漂短褐,霜雪满飞蓬。——《奉寄河南韦尹丈人》

53、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曲江其一》

54、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城西陂泛舟》

5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其三》

56、花月穷游宴,炎天避郁蒸。——《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

57、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58、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诣徐卿觅果栽》

59、辛夷始花亦已落,况我与子非壮年。——《逼侧行赠毕曜》

60、野馆浓花发,春帆细雨来。——《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

61、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62、鼓角凌天籁,关山倚月轮。——《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

63、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叹庭前甘菊花》

64、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秋雨叹其一》

65、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宫淑景移。——《紫宸殿退朝口号》

66、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绝句漫兴其二》

67、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咏怀古迹其一》

68、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咏怀古迹其三》

69、野客频留惧雪霜,行人不过听竽籁。——《楠树为风雨所拔叹》

70、赤县官曹拥才杰,软裘快马当冰雪。——《投简成华两县诸子》

71、白发千茎雪,丹心一寸灰。——《郑附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

72、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73、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

74、东郭沧江合,西山白雪高。——《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

75、阴崖却承霜雪干,偃盖反走虬龙形。——《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

76、雀啄江头黄柳花,?鶄鸂鶒满晴沙。——《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

77、絺衣挂萝薜,凉月白纷纷。——《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其九》

78、稠花乱蕊裹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江畔独步寻花其二》

79、安得健步移远梅,乱插繁花向晴昊?——《薛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

80、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篇五:写景诗——《题金山寺》

《惠崇春江晚景》原文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朝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享年66岁。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追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嘉祐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三苏”为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中的三位,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

《惠崇春江晚景》简介

这是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晓景图》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从苏轼的诗中,我们可以想个大概: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河豚是看不到的,是馋嘴的苏轼在想:河豚该上来了,用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鲜多了。

惠崇为宋初“九诗僧”之一,跟苏轼不是一个时代的人。苏轼是只见其画,未见其 人。此僧诗画俱佳,尤其擅长画水乡,再放上几只飞禽走兽,人称“惠崇小景”。

王安石很推崇他的画,在《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中赞到:“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年吾最许。”

明清两朝眼里只有唐诗,从不把宋诗放在眼里。康熙年间大学者、大诗人毛希龄就批评苏轼这首诗说:“春江水暖,定该鸭知,鹅不知耶?”

这老头真有点瞎抬杠。春江水暖,鹅当然也知。宋人还有“春到人间草木知”的诗 呢。这是题画诗,可能画上根本没有鹅啊。

不过毛希龄也不是就跟苏轼过不去,他谁也看不上眼。他读朱子,身边都得摆个稻草人朱熹,看到他哪地方解的不对了,就要连打带骂,非得让这稻草人朱熹认错才行。对苏轼,已经够客气了。

篇六:写景诗——《溪边》

《溪边》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溪边》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溪边》原文

溪边花满枝,

百鸟带香飞。

下有一白鹭,

日斜翘石矶。

《溪边》译文

河边的小树上开满了鲜花,

百鸟展翅飞翔,洒下一片雨香。

只有一只白色的鹭鸶,

还站在石头上眺望着夕阳。

《溪边》赏析

全诗寥寥茅台几笔,却将傍晚时分小河边上的景色描写的栩栩如生。

《溪边》作者简介

吴融 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昭宗龙纪元年 (889 )登进士第。曾随宰相韦昭度出讨西川,任掌书记,累迁侍御史。一度去官,流落荆南,后召为左补阙,拜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天复元年(901)朝贺时,受命于御前起草诏书十余篇,顷刻而就,深得昭宗激赏,进户部侍郎。同年冬,昭宗被劫持至凤翔,吴融扈从不及,客居阌乡。不久,召还为翰林学士承旨。卒于官。

篇七:写景诗——《园果》

《园果》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园果》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园果》原文

雨中梨果病,每树无数个。

小儿出入看,一半鸟啄破。

《园果》注释

雨中:指下雨多,不停歇。

病:生物体发生不健康的现象。

小儿:孩童;小孩子。

啄:鸟类用嘴取食或叩击东西。

《园果》译文

雨后果子易患病虫,树上已无多少完好。

孩童来到果园查看,大半都被鸟给啄坏。

《园果》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享年约六十七岁。家贫,“从军走马十三年”,居乡则“终日忧衣食”,四十岁以后,“白发初为吏”,沉沦于下僚,任县丞、司马之类,世称王司马。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又写过宫词百首,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著有《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皆作10卷,《崇文总目》作2卷。

篇八:写景诗——《春词》

《春词》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春词》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春词》原文

红烟满户日照梁,天丝软弱虫飞扬。

菱花霍霍绕帷光,美人对镜著衣裳。

庭中并种相思树,夜夜还栖双凤凰。

《春词》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享年约六十七岁。家贫,“从军走马十三年”,居乡则“终日忧衣食”,四十岁以后,“白发初为吏”,沉沦于下僚,任县丞、司马之类,世称王司马。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又写过宫词百首,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

篇九:写景诗——《华清宫》

《华清宫》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华清宫》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华清宫》原文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华清宫》赏析

《全唐诗》所录吴融《华清宫》诗分作两组,一组二首,另一组四首。这是《华清宫二首》的第一首。

华清宫是与唐玄宗、杨贵妃的名字密切相联。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它选取杨贵妃看到贡品荔枝来到骊山之下时心情欢悦的角度,揭露了统治阶级为一己私利而不恤民生疾苦的罪恶。吴融的这首《华清宫》在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上与杜牧诗有某些类似之处,以小显大,通过华清宫中的细枝末节来揭露荒淫无道的唐玄宗和杨玉环的奢侈生活所加于人民的苦难,但所创造的意境,却独具一格。

首句“四郊飞雪暗云端”,侧重写华清宫外的大雪。一个“飞”字具有动态的美感,绘出了离宫禁城四郊朔风呼啸,雪花飞舞的景色;一个“暗”字,从色彩的角度写出大雪排空而至的威势,由视觉感受勾出触觉感受,令人极易从诗歌画面中领略到宫外刺骨的寒意,给人一种凛冽感。

次句“惟此宫中落旋干”,笔锋由宫外转入宫内,一个“惟”字限制了雪落的特殊范围,一个“旋”字,从时间的角度传神地写出了雪落宫苑迅速溶化、消失的情景,含蓄地写出了宫中之暖,与首句成为对照。

第三句“绿树碧帘相掩映”,具体而形象地刻画了宫中的融融春意。华清宫地下温泉喷涌,地上宫殿金碧辉煌,禁墙高筑,能够遮风御寒,因此宫中温度较高,树木常年青绿。这里的“绿树”代表了宫中大自然造物者与宫外的不同,“碧帘”则反映出宫中主人生活的奢靡。

结句“无人知道外边寒”,写出了华清宫主人耽情声色,不以国事为重,不以民苦为忧的昏庸形象,诗人含蓄地指出:唐玄宗既然连自然界物候的变迁、冬天的到来都一概不知,那他又怎么能够知道“寒冷”呢?一国之君不知寒冷的滋味,又怎么能够对国事明察秋毫、对人民的苦乐谨记心上呢?这样的昏庸之辈,为安禄山野心的萌生、壮大自觉与不自觉地提供土壤。

这首诗意境新颖,讽意含蓄,以宫内宫外冷暖的迥异形成鲜明对比,造成结构的错落、诗情的跌宕。夸张的成功运用也成为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华清宫》作者简介

吴融唐末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县)人。公元889年(唐昭宗龙纪元年)登进士第。韦昭度讨蜀,表掌书记,累迁侍御史。因事去官,流浪荆南,依节度使成汭。后召为左补阙,迁中书舍人。公元901年(天复元年),昭宗复位,融起草诏书十数篇,才思敏捷,文笔精当,为昭宗所常识,擢户部侍郎。是年冬,朱全忠兵犯京师,昭宗逃往凤翔,融未及相从,客寓阌乡。不久,召为翰林承旨,卒于官。工诗能文。其诗多流连光景之作, 只有少数诗篇对唐末战乱有所反映。辛文房评其诗“靡丽有余,而雅重不足”(《唐才子传》卷九)。有《唐英集》。《全唐诗》编录其诗四卷。

篇十:写景诗——《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原文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注解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

4.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穷:尽,使达到极点。

6.千里目:眼界宽阔。

7.更:替、换。

《登鹳雀楼》鉴赏

《登鹳雀楼》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就全诗的写作特点而言,这首诗是日僧空海在《文镜秘府论》中所说的“景入理势”。有人说,诗忌说理。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象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登鹳雀楼》作者介绍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又字季真,祖籍晋阳并州(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王之涣才高气盛,不愿为了衡水主薄的卑职而折腰,加上有人诬陷攻击,他便愤然辞官而去,“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雅谈珪爵,酷嗜闲放。”在家过了15年闲散自由的生活。后来他的亲朋好友觉得他这样一直沉于下层,不是办法,便劝他入仕。后来补文安郡文安县尉,仍是一不起眼之小职。他在职风清白著称,理民以公平著称,颇受当地百姓称道。谁料不久,他竟染病不起,以55岁之壮年,卒于官舍。

篇十一:写景诗——《如梦令·春景》

《如梦令·春景》原文

门外绿荫千顷,两两黄鹂相应。

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

人静,人静,风弄一枝花影。

《如梦令·春景》赏析

“睡起”二字是全词关目。睡起之前,写词人所闻所见;睡起之后,写词人所感所行。先是词人睡梦中听到两两相应的黄鹂鸣声,睁开迷朦的双眼向门外望去,只见绿阴千顷,分外宜人。“两两黄鹂相应”,是写动态:“门外绿阴千顷”,是写静态。一动一静,相映成趣,便造成了清幽的境界。“以动衬静”是此词的主要特色。

“睡起”句中“不胜情”三字,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盖鸟成双而人独处,已“不胜情”;起行又静不见人,只见“风动一庭花影”,更难以为情。何谓“不胜情”,即感情上受不了。为什么受不了,词人此时还没有明言,因而显得含蓄有味。它们都是通过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的描绘,表现和寄托自己的感情。

词末三句,从所见所感写出了词人的所思来言简而意深。“人静,人静,风动一庭花影”,也是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却是明写“动”、“静”二字,与开首又有不同。“庭”字应上句“碧梧金井”。此时此地,更无他人,所谓“人静”也;复叠“人静”二字,一再言之,其寂寞难禁之状如见,所谓“不胜情”者已渐可知。其间见“风动一庭花影”,疑有人来,但细察仍只是“风动花影”而已因此一“动”,更显其“静”。此句是本于元稹《莺莺传》崔氏《月明三五夜》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赵令畤《商调蝶恋花》咏崔、张事,于此处亦云:“花动拂墙红萼坠,分明疑是情人至。”“风动一庭花影”,盖非为写花影而写花影,除有以动衬静的作用外,又暗含以动破静的意图,心有所待,以不尽而尽之。

《如梦令·春景》作者介绍

秦观,北宋中后期著名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熙宁十一年(1078年)作《黄楼赋》,苏轼赞他“有屈宋之才”。元丰七年(1084年)秦观自编诗文集十卷后,苏轼为之作书向王安石推荐,王安石称他“有鲍、谢清新之致”。 因秦观屡得名师指点,又常与同道切磋,兼之天赋才情,所以他的文学成就灿然可观。后于元丰八年(1085年)考中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二年(1087年)苏轼引荐为太学博士,后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然而其词缘情婉转,语多凄黯。有的作品终究气格纤弱。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

篇十二:写景诗——《岭梅》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宋·张道洽《岭梅》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唐·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宋·范仲淹《渔家傲》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篇十三:写景诗——《客中行》

客中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注释]

又题<客中作>

[注释](1)兰陵:地名.(2)但使:只要.

[译文]兰陵出产的美酒.透着醇浓的郁金香的芬芳.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犹如琥珀般晶莹.只要主人同我一道尽兴畅饮.一醉方休.我那管她这里是故乡还是异乡呢!

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然而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作者的另一种感受.[

独坐敬亭山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五绝] 类别:[山水]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

[注释](1)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北.

[译文]群鸟高飞.绝尽踪影.一片孤云独自悠闲地飘浮而去我伫立在山顶.注视着敬亭山.敬亭山也看着我.彼此久看不厌.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篇十四:写景诗——《村行》

王禹偁〔chēng称〕《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境界吖,不言而喻~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远望无数秋山,所有山上的树叶都已落尽了,浩瀚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一道澄净如玉的赣江水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清朗澄澈。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乃千古绝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全诗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

篇十五:写景诗——《伤田家》

田园诗《伤田家》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米。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主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陶 渊 明 诗 集

归园田居五首

其 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 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 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 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篇十六:写景诗——《东都望幸》

《东都望幸》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东都望幸》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东都望幸》原文

懒修珠翠上高台,眉月连娟恨不开。

纵使东巡也无益,君王自领美人来。

《东都望幸》赏析

诗贵真,也贵新:真则可信,新则可爱。俗话说:“宁吃鲜桃一颗,不吃烂桃一筐”,对于诗,也是如此。

晚唐诗人章碣这首七绝,是颗鲜桃。它同诗人其他多数诗篇一样,写得颇为新、巧。诗的头两句写:居住“东都”(洛阳)的宫女们懒得梳妆打扮,佩带珠翠,登上高台,盼望皇帝临幸;她们那双像初月一样美的弯眉,也因为怨恨而紧锁着。对于她们这样神情黯然、满怀怨恨的原因,后两句诗作了说明:原来她们知道,即使皇帝从长安东巡到洛阳来,也是要领着他的“美人”来的。也就是说:她们盼望临幸的愿望是要落空的。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宫怨”,是东都宫女对君王的怨恨;实际上,这是一首隐喻诗,它的主旨不是“宫怨”,而是“士怨”,即准备应试的知识分子对主考官的怨恨。

章碣在唐僖宗乾符(874─879)年间进士及第。登第之前曾有过落第的经历。这首诗当是亲身感受,且实有所指的。据《唐摭言》记载:“邵安石,连州人也。高湘侍郎南迁归阙,途次连江,安石以所业投献遇知,遂挈至辇下。湘主文,安石擢第,诗人章碣赋《东都望幸》诗刺之。”由此可知,这首诗是讥刺主考官高湘的。诗中的宫女,喻士人;“君王”,喻主考官;“美人”,喻走主考官后门的应试者。诗中所寓的真正含意是:准备应试的士人都满怀怨恨,因为主考官把自己的“美人”领来了,他们登第的希望落空了。不过,这首诗虽然讥刺的是某一个具体人,实则具有普遍意义,是对中晚唐时期科举制度的揭露。

全诗文情自然,比拟切至,妙用隐喻,而能使人心领神会,感到含蓄有味。诗的语言也颇有特色。三、四两句自然流畅,犹如口语。一、二两句瑰丽多姿,雕饰工巧。“懒修珠翠”、“眉月连娟”等寥寥几字,把宫女姣美的形貌和懒洋洋的情态描绘得惟妙惟肖。愈写出宫女之美,愈显出“君王”之恶,是富有表现力的。

诗中形象优美,除别有寓意外,仍然具有作为宫怨诗的完整的意境。方干《赠进士章碣》诗云:“织锦虽云用旧机,抽梭起样更新奇”,这首小诗用的虽是传统的比兴手法,却写得新颖别致,也可以说是“用旧机”织出的新“锦”吧。

《东都望幸》作者简介

章碣,唐末诗人。原籍桐庐(今浙江桐庐县),后迁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市)。公元874年(咸通十五年),以诗著名,然累试不第。后竟流落不知所终。由于生活坎坷,章碣诗中富有批判锋芒。公元877(乾符四年),礼部侍郎高湘典贡举,擢其所知者邵安石为进士,碣又落第,便愤而作《东都望幸》诗,借写宫怨以刺唐末科举中的徇私舞弊。诗工七律,并自创变体,为时人所效法。《全唐诗》录其诗二十六首,编为一卷。

篇十七:写景诗——《杭州春望》

《杭州春望》原文

望海楼明照曙霞,

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

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

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

草绿裙腰一道斜。

《杭州春望》鉴赏

前两联主要是写自然景色,下一联则把重点转到风物人情上。“红袖”指织绫女子。“柿蒂”指绫的花纹。诗人原注云:“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酒旗”即酒招,代指酒店。“梨花”语意双关。诗人原注:“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趁梨花”是指正好赶在梨花开时饮梨花春酒。此联上句写游人沽饮,下句写妇女织绫。梨花飘舞,酒旗相招;红袖翻飞,绫纹绮丽。诗意之浓,色彩之美,读之令人心醉。

末联又将目光移到远处,表现最能代表杭州山水之美的西湖,结足春意。“湖寺”指孤山寺;“西南路”指由断桥向西南通往湖中到孤山的长堤,即白沙堤,简称白堤。诗人原注:“ 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绿时,望如裙腰。”“裙腰”这个绝妙的比喻,不仅绘出了春日白堤烟柳葱蒨,露草芊绵的迷人景色,而且把从远处俯瞰西湖的景象表现得十分逼真生动,同时,写裙腰,自然使人联想到裙,宛若看到彩裙飘逸如湖面的水光波影;山裙,又自然使人联想到妩媚秀丽的西湖,莫不正是美丽少女的化身?宋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二者的构思,却是一致的。

这首诗把杭州春日最有特征的景物,熔铸在一篇之中,画面以春柳、春草、春树及江水、湖水的翠绿为主色,又以梨花、红裙、彩绫、酒旗加以点染,朝日霞光映照其间,将杭州的春光装点得美丽无比,洋溢着浓郁的春意。诗在写法上,由城外之东南,写到城内,然后又写到西湖,远近结合,错落有致,而又层次分明,次序井然。同时,又将写景同咏古,摄自然之景与记风物人情结合起来,使景物更加丰富多彩,富有诗味,透露出诗人抑止不住的赞美之情。

《杭州春望》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篇十八:写景诗——《题报恩寺上方》

来来先上上方看,眼界无穷世界宽。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众山迢递皆相叠,一路高低不记盘。

清峭关心惜归去,他时梦到亦难判。

篇十九:写景诗——《渌水曲》

《渌水曲》原文

渌水明秋月,

南湖采白蘋。

荷花娇欲语,

愁杀荡舟人。

《渌水曲》译文

渌水在秋日里特别明净,姑娘们到南湖去采白苹。

荷花娇美仿佛要对我说话,竟让荡舟的姑娘非常不满。

《渌水曲》鉴赏

《渌水曲》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此诗写采白苹的人因见荷花的美丽而引起思念远人的愁情。全诗四句。“渌水明秋日”写景。言秋日里,湖水非常清澈。“南湖采白苹”叙事,言人采白苹。“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两句写采苹的人因见荷花晶莹娇嫩,想到自己正当盛年而无人陪伴,故愁苦难耐。

《渌水曲》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昌隆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篇二十:写景诗——《早春夜望》

春水

【唐】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丽春

【唐】杜甫

百草竞春华,丽春应最胜。少须好颜色,多漫枝条剩。

纷纷桃李枝,处处总能移。如何贵此重,却怕有人知。

【唐】贯休

自来自去动洪炉,无象无私无处无。回雁不多消气力,

染花应最费工夫。溟蒙便恨豪家惜,浓暖深为政笔驱。

莫讶相逢只添睡,伊余心不在荣枯。

江南春怀

【唐】李白

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天涯失乡路,江外老华发。

心飞秦塞云,影滞楚关月。身世殊烂漫,田园久芜没。

岁晏何所从,长歌谢金阙。

早春夜望

【唐】李端

旧雪逐泥沙,新雷发草芽。晓霜应傍鬓,夜雨莫催花。

行矣前途晚,归与故国赊。不劳报春尽,从此惜年华。

春雨

【唐】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池上早夏

【唐】白居易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夏云

【唐】曹松

势能成岳仞,顷刻长崔嵬。

暝鸟飞不到,野风吹得开。

一天分万态,立地看忘回。

欲结暑宵雨,先闻江上雷。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日晚望

【唐】贯休

登临聊一望,不觉意恞然。陶侃寒溪寺,如今何处边。

汀沙生旱雾,山火照平川。终事东归去,干戈满许田。

早夏

【唐】胡宿

井辖投多思不禁,密垂珠箔昼沈沈。

睡惊燕语频移枕,病起蛛丝半在琴。

雨径乱花埋宿艳,月轩修竹转凉阴。

一春酒费知多少,探尽囊中换赋金。

夏日山中

【唐】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夏昼偶作

【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篇二十一:写景诗——《深林人不知》

《竹里馆》原文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至于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元《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这里,象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 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为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佣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它的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见,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诗的意境的形成,全赖人物心性和所写景物的内在素质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诗中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与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原本一致;诗中抒写自我情怀,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则取其与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心境互为表里。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写此景,写此事,自有其酝酿成熟的诗思。更从全诗的组合看,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至于诗的末句写到月来照,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这些音响与寂静以及光影明暗的衬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运用其间的。

《竹里馆》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篇二十二:写景诗——《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朝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享年66岁。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追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嘉祐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三苏”为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中的三位,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

《题西林壁》简介

《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后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篇二十三:写景诗——《题报恩寺上方》

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即有“众山迢递皆相叠”的远景,又有“一路高低不记盘”的近景,使诗歌富有层次感,读者的目光随之移动,引人入胜,有身临其境之感。本诗写景动静结合,富有表现力。颔联中“岩溜喷空晴似雨”的“喷”字形象地写出了水势飞泻、水珠四溅的动态美;颈联“众山迢递皆相叠”则表现了远山重峦叠嶂的静态美。颔联与颈联一动一静有机结合,使本诗在写景方面富有张力,描摹出了一副清丽生动的山间图画。

《题报恩寺上方》作者介绍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爱吟咏,深得师长徐凝的器重。一次,因偶得佳句,欢喜雀跃,不慎跌破嘴唇,人呼“缺唇先生”。方干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

篇二十四:写景诗——《日色冷青松》

《过香积寺》原文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过香积寺》赏析

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景物。题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用侧写环境,来表现山寺之幽胜。“云峰”、“古木”、“深山”、“危石”、“青松”、“空潭”,字字扣合寺院身分。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涅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僧人之机心妄想已被制服,不觉又悟到禅理的高深。全诗不写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构思奇妙、炼字精巧。“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

《过香积寺》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篇二十五:写景诗——《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赠汪伦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留别]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这首诗体现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诗歌特色.

静夜思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类别:[羁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又作: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注解]:

1.举:抬.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评析]: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

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

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早发白帝城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羁旅]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注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韵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评析]:

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

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

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

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

雨而泣鬼神矣!”

第五篇:写景诗练习卷

写景诗练习

(一)(4分)过湖

俞桂

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1.诗中有画。(2分)

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

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抬头望去,——

2.景中有情。(2分)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诗中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2分)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像画轴般横在天地间;忽有白鸥翩翩飞来,给人带来吟诗的雅兴。

2、(2分)愉悦、快乐。(大意写出即可)

(二)野 池(4分)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3.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植物()的景象。(2分)

4.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3、满溢(满)

丰茂(茂盛、果实丰硕)(意思符合即可)

4、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意思符合即可)

(三)(4分)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5.阅读上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4分)

(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2分)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5、(4分)(1)(2分)用“红”对“青”,色彩鲜艳(1分),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1分)。(或静的山与急湍的水对比,动静结合,充满情趣。)

(2)(2分)写了凄黯(凄清)之景(1分),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感(1分)。

(四)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

姜夔①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②。

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注释】①姜夔(kuí):宋朝著名诗人。②玻璃:形容西湖湖面如镜子一般。

6.第二句诗中“卧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2分)

7.三、四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2分)

6、向往自然,追求宁静(或“闲适”“愉悦”“沉静”等)。(2分,意思对即可。)

7、展现了静谧怡人的湖上夜景:一叶扁舟窗外过,轻快迅捷,微波轻漾,芦苇随之摇曳。(2分,意思对即可。)

(五)晚春

韩愈

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8.(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3分)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3分)

8、(1)(3分)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拟人1分,写出效果2分。)

(2)(3分)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写出“漫天”“作雪”基本意思得2分,语言生动流畅得1分。)

(六)雨后池上(宋)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薝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①薝楹:薝廊。②更:又。

9.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2分)

10.三四句描写了作者在雨后池上所见的具体景物有哪些?诗中所写景物勾勒的是哪个季节的图画?(3分)

9、形象地写出了雨后后池水平静、明净(清澈)的状态(答山1点给1分)。

10、垂杨、荷叶,春季(答对1点给1分)。

(七)咸阳值雨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11.诗中“悬”、“隔”两字都用得极妙,请任选其一略作分析。(2分)

。1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分)

。11.(2分)

1、“悬”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咸阳雨景的雨脚如麻,连绵不绝的特点。

2、“隔”是隔开,写出了“钓船”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景致,营造了一种烟雨空蒙的意境。

12.(2分):

1、诗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中一、二句实写眼前的咸阳雨景,三、四句虚写心中境。全诗用“还似”一词将一北一南、一实一虚两幅图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了空蒙飘渺的雨景。(答出“虚实结合”即可得满分)

2、诗人运用了联想的表现手法。诗人由眼前的咸阳雨景联想到洞庭春水色,描绘出了空蒙飘渺的雨景。(答出“联想”即可得满分)

(八)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3.此诗中,诗人流露出哪种情思?(2分)

A.送别之情

B.思归之心

C.喜悦之意

D.愤怒之思

14.“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意境与下面哪一项相近?(2分)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3、B(2分)

14、A(2分)

(九)登西楼怀汤损之

陈允平

杨柳飘飘春思长,绿杨流水绕宫墙。

碧云望断空回首.一半阑干无夕阳。

15.这首诗在写法上的主要特点是(),一个“空”字写出了诗人()的心情。

15、答案:借景抒情;失落、怅惘。(每空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十)湖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6.全诗写出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词语印证了你的判断?(2分)

17.第一句诗中哪个字用的最妙?找出来并简析。(2分)

16、愉快(高兴、愉悦等)。(1分)“人意好”(“好”“意好”)(1分)

17、“乱”,(1分)不仅生动形象的描绘出繁华密林中传出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林间枝头的动感。(意思相近,答到其中一点即可得分)

[浅析]

这首诗,写的是春游西湖时的风光。一二两句“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是写湖上之景。有红花青草,还有黄莺白鹭,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三四两句,进而写春游西湖的人,“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在夕阳之中,一条条画船,正载着经过一天畅游的人们归去。船上还传来了吹箫打鼓的声音。他们春游湖上的兴致,至今还很浓哩。写春游的人,不写他们春游时的境况,独独写他们归去时的情形。这是一种巧妙的表现方法。“归”时兴趣还是这样的浓,那“游”时就更能想见了。

(十一)舟行

[明]吴承恩 白鹭群翻隔浦①风,斜阳遥映树重重。前村一片云将雨,闲倚船窗看挂龙②。

【注释】①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寺方。

②挂龙:夏季由积云强烈发展而成的积雨云,顶部向上突起作峰状可塔状,云底乌黑色,民间称为“挂龙”。18.首句中的“翻”字极富表现力,凸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19.从“闲倚船窗看挂龙”中你看到怎样的诗人形象?(2分)

18、“翻”字写出了白鹭在水边迎风轻巧、敏捷地翻飞翱翔,描绘(凸显)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

19、诗人以闲适的心情,倚窗而立,欣赏大自然的美好与多变,心中充满对大自然的热爱。

(十二)城东早春(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①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注释】①上林:上林苑,指长安城。

20.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2分)

21.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2分)

20、早春的城东,景色清新,柳枝还未泛青,枝条上只是长出了几颗嫩黄的叶芽。(写出早春柳树的特点即可)

21、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清新景色的喜爱和清高脱俗的情趣。

下载写景诗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写景诗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写景诗春夏秋冬[五篇材料]

    写景诗春夏秋冬 春:【初春】王绩 春来日渐长,醉客喜年光。稍觉池亭好,偏宜酒瓮香。 【晚春】韩愈 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春雨后】......

    送别写景诗教案

    诗歌的内容大致分为这样几类: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下面就以最常见的送别诗、写景诗来示范。 (一)送别诗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

    送别诗和写景诗鉴赏举例

    
第七讲 送别诗和写景诗鉴赏举例 [教学要点]送别诗和写景诗鉴赏举例。
[教学过程]一、送别诗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

    如何鉴赏写景诗(教案)(五篇模版)

    如何鉴赏写景诗歌?(教案) 类型一: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 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绘景)忠于原诗......

    写景抒怀诗赏析注意

    写景抒情诗赏析注意 广元中学 高级教师 陈 斌 写景抒情诗无疑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它除了与其它类别的诗有共通的鉴赏评价的方法以外,还有自身独特的要注意的地方,现总结如下。 一......

    高考语文复习第二轮 写景诗鉴赏1

    011高考复习第二轮 古诗鉴赏专题 写景诗鉴赏 教案 【教学目标】: 1、明确考纲要求,明辨复习重点; 2、掌握鉴赏写景诗的方法; 3、明确写景诗的设题类型和规范答题步骤; 【教学过程......

    写景[精选]

    闪亮的港湾明珠 在中国大陆的最南端,有一颗明珠在闪闪发光,它就是美丽富饶的湛江。它是我国八大港口之一,水虽然深不可测,但海面却平静得像面镜子。说起湛江,八景之一的观海长廊,......

    诗[模版]

    法】勒韦迪 世界是我的囚室 如果我远离了我所爱的 你并不太远啊天边的栏杆 爱情和自由都在过于空虚的太空 在这因痛苦而皲裂的大地上 一张面孔照亮了温暖的严酷的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