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班中级-教案--发现中级班《斑马也疯狂》

时间:2019-05-13 11:11: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现班中级-教案--发现中级班《斑马也疯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现班中级-教案--发现中级班《斑马也疯狂》》。

第一篇:发现班中级-教案--发现中级班《斑马也疯狂》

发现中级班--斑马也疯狂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观察图片了解斑马的形态和斑纹。

2)同时联想斑马线的由来。

技能目标:1)学习描画手的轮廓以及斑马的造型。

2)添画各种形状颜色的小果果。

审美和情感目标:1)通过添加想像拓展幼儿的思维。

2)善于运用艺术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 教学设想 }

教学重点:利用手的大小来画斑马的造型。

教学难点:学会根据自己所画事物大小来控制画面的构图。

教学准备:图片、卡纸、记号笔、水粉、活动眼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言:又到了猜谜语的时刻了,“是马不拉车,叫马也不错,满身黑道道,听声就奔跑。”猜猜它是谁?。。。对啦,就是小斑马。

二、传授新知识

(一)通过猜谜认识小斑马

刚才我们小朋友真棒都猜出了谜底是小斑马,你们从哪里猜出是小斑马的?例举。。。。

(二)观察图片上的小斑马的体貌特征

(1)和平常马的对比(2)斑纹的特点

三、学生大胆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根据刚才总结的特点用孩子的手在白卡上画出斑马的图形。再配合卡纸和水粉创作。

四、作业展评

五、教学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怎么用手的形状来创作,也学会了一首关于小斑马的谜语,回去可以给爸爸妈妈猜猜看。今天的家庭作业是:小手还可以变成什么造型或小动物?开动脑筋进行创想。

六、课堂总结:

家长们好,今天我们这节课是利用手的大小来画斑马的造型,在配合图片、卡纸、记号笔、水粉、活动眼珠等材料创造出一幅有趣的画面,今天这堂课的难度是学会根据自己所画事物大小来控制画面的构图,我们小朋友做的还是蛮好的,在以后的课程中我们还会利用孩子的小手进行创作,所以回去可以帮助孩子复习,相信以后孩子也会越画越好!

第二篇:发现班中级-教案--米罗中《晒衣服的小企鹅》

发现中级班--晒衣服的小企鹅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通过图片了解小企鹅的外形特征

2、复习对比色知识,巧妙运用短线画出光芒

2.技能目标:

1、学习虚线的(放射线)的画法

2、学习麻绳和毛根及吹塑纸来作画

审美和情感目标:感受图形搭配的形式美,提升独立构图的能力 { 教学设想 }

教学重点:虚线的(放射线)的画法。

教学难点:图形搭配。

教学准备:图片、卡纸、吹塑纸、水粉、麻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言:小朋友们,今天又是猜谜语的时间,小耳朵都要竖起来挺好了,今天看谁最聪明第一个知道。

二、传授新知识

(一)猜谜语

1、穿着黑色燕尾服 系着白色宽领带 摇摇摆摆真可爱 冰天雪地冻不坏

2、分析谜语

(二)看图片认识企鹅的体貌特征

互动说出企鹅的特点

(三)老师黑板示范企鹅的画法、太阳射线的画法

三、学生大胆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根据老师示范,学生自行练习,注意射线画法的规律及画面的整体结构。

四、作业展评

五、教学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小企鹅,而且也学会了小企鹅的谜语,回去可以说给爸爸妈妈听。今天回去的家庭作业是:复习画小企鹅的图案

六、课堂总结

家长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关于小企鹅的装饰创想课程,重点是虚线的(放

射线)的画法,这个有一定的规律性,孩子们稍不注意就容易画错,怎样避免发生画错的情况发生,那就需要孩子在课后练习线条的画法,反复操作练习一定会越画越好。

第三篇:发现自己教案

《发现自己》教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认识自我的兴趣,培养乐观自信的态度,树立自信心,形成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认识自我的方法,能正确认识自我。知识目标: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及正确认识自我的途径。【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认识自我的重要性。难点:如何正确认识自我。

【教学方式】、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 【学习方式】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

二、情景导入(故事导入)

1.《夸父的故事》

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师总结:夸父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看来认识自己是多么地重要

希腊阿波罗神庙里也刻着“认识自己”的箴言,可见,人要贵有自知。

正确认识自己。有利于和他人的交往,对自己,对集体都是有益的。

思考总结:正确认识自己有什么重要意义?

提醒:促进自我发展、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我们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

2.《张海迪的故事》

思考:(1)你是从哪些方面认识自己的?(2)你是怎么得出这些认识的?

答案提示:(1)可以从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可以从个性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可以从在群体中的关系来认识自己;等等。(2)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的。

3.认识自己的途径:

(一)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

(二)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三.当堂演练

1.《咏梅》中有“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诗句,这句诗对我们个人成长的启示是(C)①要看到梅与雪的差距 ②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③要看到梅与雪的共性 ④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②

2.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是人生的一大智慧,我们应该(C)A.欣赏自己,不要被他人的评价左右B.找到自己的优势,塑造完美超人C.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既看到优点,也看到不足D.多看优点,不要太在意自己的缺点

第四篇:闻一多《发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了解闻一多的生平,感受他赤忱的爱国之情 了解中国新诗发展的轨迹 过程和方法

掌握本诗所表现的炽热的爱国心,和对黑暗现实的失望和愤怒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指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本诗所表现的炽热的爱国心,和对黑暗现实的失望和愤怒

[教学课时]1课时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作者介绍

闻一多(1899.11.24—1946.7.15)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1919年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被选为清华学生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学生联合会。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1922年7月赶美留学。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具有唯美倾向。1925年5月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1926年参与创办《晨报.诗镌》,发表了著名论文《诗的格律》。1928年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同年秋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1928年3月在《新月》杂志列名编辑,次年因观点不合辞职。1928年秋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从此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1930年深秋去山东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2年8月回北平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同学生一起从长沙步行到昆明,此后在西南联大任教8年,积极投身于抗日运动和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在学术上,他广泛研究祖国的文化遗产,著有《神话与诗》、《楚辞补校》等专著。1944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委,经常参加进步的集会和游行。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作品简介

《发现》一诗见于诗集《死水》,是闻一多爱国诗篇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从内容上看,当作于闻一多回国不久。1925年五卅运动席卷全国。它是诗人爱与恨的结晶,表现的是诗人归国之后,对当时军阀混战下的残破祖国的失望和愤懑。

二、朗读

读时思考以下问题:

1、诗歌开头是怎么写的?

2、为什么诗人要迸着血泪喊“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3、“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你如何理解?

4、“噩梦”“噩梦挂着悬崖”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为什么“总问不出消息”?

6、对诗歌结尾的如何把握?

三、本诗是如何体现诗歌的“三美”的?、1.音乐美——每两句押韵 2.绘画美——意象分析 3.建筑美——字数一致

四、学生朗读诗歌,思考研讨以上问题

l.人带着满腔的热情急切地投入祖国的怀抱,为什么会进着血泪喊出“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这样悲痛的声音? 明确:联系时代背景,带着满腔激情回国的闻一多,并没有看到自己心中美好的祖国,他面对的是一个军阀混战下的残破的祖国,噩梦一样的现实,使诗人内心无比痛苦,他在美国所想象的美丽祖国的形象破灭了,他赖以支撑自己的精神支柱倾折了。

2.接下来,诗人有没有用具体的细节正面描述他踏上国土所见到的黑暗现实? 明确:没有。

3.文中那些语言或字眼体现了祖国当时的黑暗现实? 明确:噩梦、挂着悬崖。4.面对“噩梦”,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沉痛的感情的? 明确:用两组“我来了”的排比和几个贴切的比喻来抒发自己深沉的爱,以及沉痛失望的心情。把与祖国的会面比作是一场“噩梦”,噩梦是可怕的,而挂在“悬崖”上的“噩梦”,则使人感到绝望和恐怖。接着他问“哪里是你?”然后确认“那不是你”。期望愈高,失望也愈重。但是诗人仍不甘心,仍要“追问”,问青天,问风。5.诗人的“问青天”“逼迫八方的风”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何作用? 明确:这种追问是无果的,只能使诗人陷入了更深的悲痛中去了。6.既然作者开头说“这不是我的中华”,那么他所期待的祖国到底在哪里? 明确:直到“呕出一颗心来”,才知道祖国是在“我的心里”。7.文题为“发现”,诗人到底发现了什么? 明确:发现了“你在我心里”。

五、总结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直抒胸臆,作者把从国外回来后的真实感受用火山爆发一样的激情在诗中喷发出来,感情炽烈而真诚,虽然诗中也有叙事成分,但主要是直接抒情,以强烈的情感打动读者。

闻一多曾与徐志摩等主编《诗镌》,致力于新诗形式的研究提出极具影响的“三美”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形式整齐,每行字数基本一致,两行一韵。这不仅体现了闻一多的“建筑美”“音乐美”的追求,更是将奔放的情感收敛于谨严的形式中,形成闻诗所特具的沉郁的风格。

六、请同学们朗读全诗,设计朗读方案,并说明理由。

指导:诵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述的,速度采取中等为宜。”

第五篇:《发现》教案2

《发现》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了解闻一多的生平,感受他赤忱的爱国之情 了解中国新诗发展的轨迹

过程和方法

掌握本诗所表现的炽热的爱国心,和对黑暗现实的失望和愤怒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指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本诗所表现的炽热的爱国心,和对黑暗现实的失望和愤怒

[教学课时]1课时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作者介绍

闻一多(1899.11.24—1946.7.15)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1919年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被选为清华学生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学生联合会。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1922年7月赶美留学。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

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具有唯美倾向。1925年5月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1926年参与创办《晨报.诗镌》,发表了著名论文《诗的格律》。1928年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同年秋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1928年3月在《新月》杂志列名编辑,次年因观点不合辞职。1928年秋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从此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1930年深秋去山东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2年8月回北平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同学生一起从长沙步行到昆明,此后在西南联大任教8年,积极投身于抗日运动和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在学术上,他广泛研究祖国的文化遗产,著有《神话与诗》、《楚辞补校》等专著。1944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委,经常参加进步的集会和游行。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二、朗读

听录音,初步把握诗中感情。然后跟读,读时思考以下问题:

1、诗歌开头是怎么写的? 1 1

2、为什么诗人要迸着血泪喊“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3、“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你如何理解?

4、“噩梦”“噩梦挂着悬崖”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为什么“总问不出消息”?

6、对诗歌结尾的如何把握?

三、学生朗读诗歌,思考研讨以上问题 l.人带着满腔的热情急切地投入祖国的怀抱,为什么会进着血泪喊出“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这样悲痛的声音? 明确:联系时代背景,带着满腔激情回国的闻一多,并没有看到自己心中美好的祖国,他面对的是一个军阀混战下的残破的祖国,噩梦一样的现实,使诗人内心无比痛苦,他在美国所想象的美丽祖国的形象破灭了,他赖以支撑自己的精神支柱倾折了。补充: 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2.接下来,诗人有没有用具体的细节正面描述他踏上国土所见到的黑暗现实? 明确:没有。

3.文中那些语言或字眼体现了祖国当时的黑暗现实? 明确:噩梦、挂着悬崖。4.面对“噩梦”,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沉痛的感情的? 明确:用两组“我来了”的排比和几个贴切的比喻来抒发自己深沉的爱,以及沉痛失望的心情。2 1 把与祖国的会面比作是一场“噩梦”,噩梦是可怕的,而挂在“悬崖”上的“噩梦”,则使人感到绝望和恐怖。接着他问“哪里是你?”然后确认“那不是你”。期望愈高,失望也愈重。但是诗人仍不甘心,仍要“追问”,问青天,问风。5.诗人的“问青天”“逼迫八方的风”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何作用? 明确:这种追问是无果的,只能使诗人陷入了更深的悲痛中去了。6.既然作者开头说“这不是我的中华”,那么他所期待的祖国到底在哪里? 明确:直到“呕出一颗心来”,才知道祖国是在“我的心里”。7.文题为“发现”,诗人到底发现了什么? 明确:发现了“你在我心里”。

四、总结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直抒胸臆,作者把从国外回来后的真实感受用火山爆发一样的激情在诗中喷发出来,感情炽烈而真诚,虽然诗中也有叙事成分,但主要是直接抒情,以强烈的情感打动读者。

闻一多曾与徐志摩等主编《诗镌》,致力于新诗形式的研究提出极具影响的“三美”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形式整齐,每行字数基本一致,两行一韵。这不仅体现了闻一多的“建筑美”“音乐美”的追求,更是将奔放的情感收敛于谨严的形式中,形成闻诗所特具的沉郁的风格。

五、请同学们朗读全诗,设计朗读方案,并说明理由。

指导:诵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述的,速度采取中等为宜。”3

下载发现班中级-教案--发现中级班《斑马也疯狂》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现班中级-教案--发现中级班《斑马也疯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照镜子的发现教案

    三年级发现与探索 第三课:照镜子的发现 一、教学目的: 1、通过镜子成像的有趣实验,探索其中的规律。 2、初步掌握镜子中图像的左右与实物的左右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科学研......

    春天里的发现教案

    《春天里的发现》教案 羊田中心校--梁卓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说说春天里的新发现及对春天的感受,进一步认识春天是个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季节。形成热爱生活,热爱......

    有趣的发现教案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十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

    童年的发现教案

    童年的发现教案 童年的发现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句话的含意,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3、激......

    《发现》教案(共5则)

    《发现》教案 一、导入 1.我们正在学的这个专题的名字叫做祖国土,在专题导入语中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人的生命天然地与生他养他的祖国连在一起,不管走到哪里,他的性格、命运、情......

    童年的发现教案

    童年的发现教案 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得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出示课题)从......

    《有趣的发现》教案

    《有趣的发现》教案 《有趣的发现》教案1 教学目标1、学会容、易、研、究四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会按课文内容表演,评议......

    童年的发现教案

    《童年的发现》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尽脑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