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祖国在我心中单元导读课教案
《祖国在我心中》
——单元导读课教案
课前吟诵: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朗诵一组诗句。(课件出示)这些诗句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描写了人类最伟大的一种情感,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也孕育了无数英雄儿女,这一单元我们就将走近身怀赤子之心的爱国人士,去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
预习检查:课前我们已经布置了预习,相信大家对这些词语已经很熟悉了,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谁来读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这些词语中有哪个词语或哪一个字你认为需要提醒大家注意?谁来分享一下?(这些同学总结得非常好,希望大家牢记这些经验,把这些词语读写准确。)下面我们来读一下这些词语,先开火车,再齐读。(同学们读的非常准确,声音也很响亮)
单元导语: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本单元的单元导语,看一看这一单元我们都要学习些什么。请大家快速阅读单元导语,思考:(课件出示)从单元导语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能够帮助我们明确学习方向,有的放矢的进行学习。那么本单元包含哪几篇课文呢?(课件出示《詹天佑》《怀念母亲》……)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这四篇课文,看看它们的主人公分别是谁?他们做了什么事?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了解主要内容:哪位同学能说说《詹天佑》这篇课文的大体内容。谁做了什么事?指生分别说其他三篇文章。(同学们概括的很准确、也很简洁)
学习重点:我们了解了这些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不是也应该知道这几篇课文我们学习的重点是什么呀?老师这里有一棵知识树,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也就是说,这四篇课文共同之处都是通过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把这个作为共同的重点。接下来我们就来找一些关键词句,来共同体会一下文章中人物的爱国情怀。
小组交流: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课件出示要求)找完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总结:时间关系我们就先交流到这里,这节课我们共同了解了本单元学习的主题、重点,明确了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重点,大家还交流了一些关键词句,体会了它们在文章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希望给大家接下来的课文学习带来帮助。(课件出示作业)
第二篇:第三单元教案(祖国在我心中)
安海西边小学
国徽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徽,尊重国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徽、尊重国徽。(重点)
2.理解“我看见警察叔叔甜甜的微笑,把他帽子上的国徽映照的更美丽。”“国徽和太阳在一起,照耀着我,也照耀着祖国辽阔的大地。”两句的意思。(难点)
教具准备:
1.实物投影
2.国徽的图片
3.课件(时间为一分钟的题为国歌的纪录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充分预习课文,鼓励他们到图书馆查阅纸质或电子资料,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文件下载、手写采蜜集等等)记录下来。
点评:教师本着大语文的教育观点,把课内、外阅读融为一体,注意学生在知识广度上的积累。
二、激情导入:
每周一升旗的时候,庄严的国歌声总会在校园上空回荡。人们还把国歌拍成了纪录片,(播放课件,在画面合成出国徽图案时定格)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以国徽为题的小诗。
板书课题:国徽
点评:国歌是学生最熟悉的,从此引入比较自然。以国歌为题的纪录片,内容紧凑,画面、音响激动人心,特别是片尾国旗、天安门、麦穗、齿轮等组合成国徽图案,在此定格可以很自然地导入课文的学习。
三、了解学生情况:
(一)读读这首小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以从这些方面回答:
1.拾到钱要交给老师。
2.钱币脏了要擦洗干净。
3.要帮助别人,小弟弟不小心摔倒了要主动把他扶起来。
4.当我主动把小弟弟扶起来时,我看见警察叔叔甜甜的微笑,把他帽子上的国徽映照的 更美丽。
5.国徽和太阳在一起,照耀着我,也照耀着祖国辽阔的大地。……
点评:通过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预测和诊断出学生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以便
调整下一步的教学策略。
(二)再读这首诗你还想知道什么?把它们写在问题卡上。
点评: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及时记下阅读中的问题,认真思考,是一种值得培养的阅读习惯,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还想知道哪些,及时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共携手确定教学目标,也为教师下一步要采取的教学策略提供了依据。
四、互动探究:
(一)问题预测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问题
1.国徽图案里有什么?我们在哪里可以看见国徽?
安海西边小学
安海西边小学
2.我们做什么可以使国徽更美丽?
3.为什么国徽和太阳在一起,照耀着我,也照耀着祖国辽阔的大地?
4.为什么当我把小弟弟扶起来,我看见警察叔叔会露出甜甜的微笑,把他帽子上的 国徽映照的更美丽?
5.为什么要把钱币擦洗干净?
„„
(二)梳理质疑
在学生质疑时,教师及时收集学生的问题卡,放在实物投影上师生一起去梳理:
1.按诗的内容顺序梳理:
(1)为什么要把钱币擦洗干净?
(2)为什么当我把小弟弟扶起来,我看见警察叔叔会露出甜甜的微笑,把他帽子上的 国徽映照的更美丽?
(3)为什么国徽和太阳在一起,照耀着我,也照耀着祖国辽阔的大地?
„„
2.对和国徽有关系的问题进行梳理:
(1)国徽图案里有什么?
(2)在那里可以看见国徽?
(3)做什么可以使国徽更美丽?
„„
点评:对质疑进行梳理既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又是师生共同确立教学目标必不可少的环节。
(三)解决策略:
1.和内容有关系的问题解决策略;
(1)第一个问题当时解决。
(2)第二、三个问题采用如下方法:
①择法自学: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通过默读、圈画、思考、旁批来感知重点内容。
②四人一组讨论: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中交流、提高。
③全班汇报:大家各抒己见,组内外成员可以互相补充、充分交流,教师适时点播。
点评:这一环节达到对诗的主要内容的理解。第二、三个问题是全诗的重点和难点,采取的策略不是教师讲解,而是学生分组互学,通过阅读、讨论,寻找自己满意的答案。同时又使得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2.和国徽有关系的问题解决策略:
(1)学生可以在投影上展示他搜集到的资料:国徽图案、介绍国徽中有什么?代表什么?
读一读诗中相关的内容。
(2)教师还可以适时地再放前面使用过的课件。
师生一起朗读这首诗。
(3)学生可以结合《采蜜集》等记录平时观察、收集的资料,说说在哪里可以看见国徽?
(4)同桌同学讨论:我们做什么可以使国徽更美丽?
学生自己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
点评:教师在阅读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文字及观察资料的能力。师与生、生与生共同交流学习情况、互议互读,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五、拓展练习:
(一)完成下列活动之一即可:
1.个人:读读你喜欢的诗句。
画画你喜欢的情节。
安海西边小学
安海西边小学
2.同桌之间:背诵这首诗。
3.四人活动: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4.自由组合:根据课文内容再试着写几句诗,可添加在课文中的任何地方。
(二)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点评:拓展练习活动有层次,针对不同程度、不同爱好的学生学习及提高并注意了家校联系。
板书设计:
爱护——→
国徽
←——争光
点评:板书设计一是体现了文章的主旨;二是在形式上象征着国徽和太阳一样,照耀着祖国辽阔的大地。
课后总评:
本课从大语文的教育观点出发,把课内、外阅读融为一体,注意学生在知识广度上的积累。在教学过程中着力体现教与学的交往与互动。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学习情况、互议互读,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努力使教学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策略的选择、环节的设计关注了学生的差异性和独立性,努力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回自己的祖国去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志向。
2、运用自学结合老师指导的方法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默读听读,思考并理解课文内容。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到祖国去。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
安海西边小学
安海西边小学
2、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华罗庚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出画像,介绍人物
1、(出示画像)提问:同学们,这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你认识他吗?(华罗庚)
2、介绍华罗庚。
华罗庚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36年赴英国留学,1946年赴美国,1950年回国。他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研究,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板书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
4、根据题目质疑。
问题:华罗庚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
(二)初学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能适当停顿。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提醒注意:华是多音字,当姓讲的时候读作“hua”。
3、同桌互相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标出自然段。(十四个自然段)
4、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意思。
(三)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至九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至九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天总算盼到了”,“这一天”是哪一天?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学生:“这一天”指的是“祖国解放的那一天。”
学生:从这话句中可以看出来。“我们的祖国解放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板书:祖国解放
(2)在国外突然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你能想像华罗庚当时是什么心情吗?
学生:我想华罗庚一定很激动。
他一定很高兴。
(3)从哪儿看出他高兴、激动的心情呢?请你从书中找出相关的词语,用“——”画出来,再读一读。
学生:从“急步”一词可以看出他激动。“急步”就是很着急地走,他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情绪了。
从“扬了扬手中的报纸”可以看出他很高兴。
从“斩钉截铁”一词可以看出他的决心。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第十至十三自然段。
(1)过渡: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到自己当时贫穷落后的祖国,而不在繁华的美国待着呢?
(2)默读第十至十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他为什么要回到自己的祖国去?
(3)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其他同学思考;他们两个人各自的想法是什么?
学生:美国教授瞧不起我们中国,他想留住华罗庚为美国作贡献。
华罗庚想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自己的祖国,因为他热爱自己的祖国。
(4)自由读华罗庚说的话,讨论:他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去?
板书:献给——不会遗憾——为祖国尽力
美国教授认为华罗庚回到自己的祖国是把学识抛掉了,而华罗庚认为不是这样;美国教授认为他这样做太可惜了,而华罗庚认为自己这样做才不会遗憾。这一切都说明华罗庚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安海西边小学
安海西边小学
板书:热爱祖国
(5)齐读华罗庚说的话。
3、学习第十四自然段。
齐读
(四)总结扩展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爱国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
2、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生字。
教具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1、师生配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一读。
“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认读。
解放
斩钉截铁
敬佩
尽力
2、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
3、全班交流汇报。
封:左右结构。左边两土撂在一起,最后一笔是“”,右边是“寸”/
借: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是“昔”。
初:左右结构。左边是“”,不要写成“”,右边是“刀”。
渊: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的笔顺是:
博:左右结构。左边是“十”,右边是“”,第三笔不出钩。
令:上下结构。“今”字加一笔就是“令”。
敬:左右结构。左边是“苟”,右边是“攵”。
佩: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是“”,第三笔是“一”,不要写成“”。
遗:半包围结构。里面是“贵”,外边是“”。
憾: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是“感”。
(三)扩词练习(开火车比赛)
封:封锁 封建 封闭
借:借口 借用 借钱
初:初中 初升 当初
渊:深渊 渊博
敬:尊敬 敬爱 敬礼
憾:震憾 遗憾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综合练习
安海西边小学
安海西边小学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组词语。
萝()今()借()
罗()令()措()
二、填上合适的内容。
()
()
一座
一个
一辆
三、补充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
例:老师批改作业。
下班以后,老师还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
(1)同学们看电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带我看展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用“斩钉截铁”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爷爷的故事
2001年2月19日,党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国家科技奖励大会,最高奖得主之一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稻专家袁隆平。
袁隆平爷爷出生在大城市,怎么会去学农,研究水稻呢?有两件事激励了他。
6岁时,他来到武汉郊区的一个园艺场郊游。啊,多漂亮的花儿,多诱人的水果,他被深深吸引住了,缠着园丁问这问那,并立下“我一定要去学农”的志愿。
20世纪60年代,中国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好多人没有饭吃,袁隆平下定决心要在农学上有所作为。“让所有的人不再挨饿”成为他终身追求的目标。
为了培育出优良的稻种,他几乎天天泡在稻田里,一片田,一株稻地去寻找可以用来杂交的稻穗,最后终于从14000株稻穗中找到了36株,培育出了大量杂交水稻,使水稻的产量大大地提高。
他研究的杂交水稻被世界科学组织称赞为“东方魔稻”,他也受聘担任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席顾问。
(1)写出句中加点词的近义词。
1)多漂亮的花儿!()
2)多诱人的水果!()
3)“让所有的人不再挨饿”成为他终身追求的目标。()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小时候()和()激励袁隆平爷爷研究水稻,他培育出了()水稻,大大地提高了()。
安海西边小学
安海西边小学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
教学要求:
1、了解热那亚少年身在异国他乡,穷困潦倒却不忘维护祖国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懂得应时时刻刻把祖国的尊严放在第一位。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在理解热那亚少年当时的处境和心情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热那亚少年需要钱,为什么又把那些钱扔回去?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热那亚少年需要钱,但又把那些钱扔回去”这个问题,体会热那亚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师生一起讨论交流,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爱的教育》这本书。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书籍《爱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介绍《爱的教育》
1、出示《爱的教育》一书:同学们,你们看过这本书吗?
2、请同学介绍这本书或说说其中的故事。
《爱的教育》也可以叫做“一个小学生一学年的故事”,是由意大利某市立小学一位四年级学生阿米琪斯写的。他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他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从10月份四年级开学第一天开始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全书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阿米琪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本文就源于其中一个故事。
3、板书课题:意大利的爱国少年。
4、齐读课题,找出课题中的关键词。
(爱国)
5、质疑:围绕关键词,你都想了解什么?
疏疑:从哪儿看出少年爱国?
(二)学习生字、新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按要求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解决。
(3)独立识字,掌握字形。
2、指名读课文。
(1)读准字音。
热那亚(ya)虐(nue)待可恶(wu)侮(wu)辱愚(yu)蠢
安海西边小学
安海西边小学
(2)掌握字形:运用自己已有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重点指导:
卖:与“买”进行区分。上面有“十”的,是“卖”。
遇:半包围结构。第七笔是“”,不能写成“”。
(3)理解词义。
大义凛然:严峻不可侵犯的样子。形容为了正义事业坚强不屈。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写了一个十一岁的热那亚少年,在一艘从西班牙开往意大利热那亚的轮船上,用自己大义凛然的行为,维护祖国尊严的感人故事)
2、理清课文脉络。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文章可分几段?
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介绍船上的乘客和意大利少年的身世。
第二段(第3、4自然段):乘客们询问了少年的身世后,扔给他一些硬币,少年太需要钱了,就捡起了硬币。
第三段(第5至9自然段):少年听到有人侮辱自己的祖国时,毅然把硬币砸在这些人的身上,大义凛然地维护祖国的尊严。
3、再次读课文。
板书设计: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
《爱的教育》为什么?
身世——给硬币——扔硬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热那亚少年需要钱,为什么又把那些钱扔回去”这个问题,体会热那亚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2、在理解热那亚少年当时的处境和心情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质疑问难,直奔中心
1、指名读课文,提出问题。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这是一个爱国少年?
2、课文第三段交代了这一问题。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思考:这个男孩子的身世如何?
(这个男孩子十一岁,是意大利的热那亚人。两年前,他被拐卖给一个马戏班,戏班的人将他带到了国外,他们打他,骂他,欺负他,逼他干重活,还不让他吃饱饭,他实在受不了这些人的虐待。在西班牙,他终于找到了一个逃跑的机会。他找到意大利驻西班牙的领事馆寻求帮助,在领事馆的安排下,他搭上了这艘船,回热那亚老家。)
2、什么是“虐待”?课文中的“虐待”指什么?
(“虐待”指用残酷凶狠的手段对待。本课指“打他。骂他,欺负他,逼他干重活,不让他吃饱饭”。)
安海西边小学
安海西边小学
3、在读小男孩身世时,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我觉得他太可怜了。
学生:我觉得他的命运太悲惨了,我们比他幸福多了„„
4、有感情地读一读。
过渡:是啊,船上的乘客在看到这个男孩时,有什么反应?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说说船上的乘客在看到这个男孩时,有什么反应。
学生:先是奇怪,然后主动询问他的情况。
学生:在听完他的诉说之后,乘客们有的叹息,有的议论,还有一些人乘着酒兴,拿出一些硬币扔给他。
想像这些乘客可能在叹息、议论什么?
学生:有的叹息说:“这个孩子可真可怜哪!”
学生:有的议论说:“这么个小男孩遭遇这么多事,真不容易!”„„
2、男孩为什么捡起了硬币?
(国为他太需要钱了)
3、他想拿这些钱做些什么?
学生:他想给自己换件衣服。
学生:他想给父母买点礼物。
学生:他想吃一顿饱饭。
总结:是啊,他太需要这些钱了!„„
4、自由读第二段。
(四)学习第三段。
1、思考并与同桌讨论:少年这么需要钱,为什么又把那些钱扔回去?
2、互相交流讨论。
3、小组汇报。
学生:因为男孩子听到了那些人侮辱自己的国家。
学生:因为男孩是意大利人,他不允许别人辱骂自己的祖国„„
你从哪些词语能看出热那亚少年很爱国?
(拉、扔、砸、跳、站直)
4、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
学生:他是一个爱国的少年。
学生:他是一个不为金钱而活着的少年。
学生:他是一个维护祖国尊严、大义凛然的少年„„
5、分角色朗读最后一段。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男孩的行为令我们敬佩,在他最需要钱的时候,他没有向金钱低头,而是维护了祖国的尊严,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热爱祖国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
第三课时 综合练习。
教学过程:
一、给多音字组词。
安海西边小学
安海西边小学
chai()
cha()
pu()
差
铺
ci()
pu()
cha()
二、比一比,组词语。
买()海()偶()
卖()侮()遇()
三、选字填空。
到
道
()路
()歉
()谢
迟()
买
卖
()()艺
收()
叫()
四、摘抄课文中表现少年爱国精神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请你读读《爱的教育》这本书,然后把感受最深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语文天地三
教学要求:
1、通过训练积累本单元相关词句以及与爱国有关的名言和古诗。
2、通过指导学生搜集有关国旗、国歌、国徽的资料,提高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阅读《四盘礼品》,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比较形近字。
1、认读生字。
2、游戏:大家轮流当医生,把四组形近字分别写在不同的卡片上,让同学比较她们的不同。
3、分别组词。
4、医生再把组词中的错别字挑出来纠正。
二、抄写词语
1、认读并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2、从课文中再抄些词下来。如:斩钉截铁、大义凛然
3、开展积词竞赛,看哪组的同学积累的词语多。
三、有感情地读句子
在学习课文时,重点指导朗读这些句子,注意体会带电词语所表达的情感。
安海西边小学
安海西边小学
第二课时
一、读背名句、名对、名诗。
1、自由读名言,边读边想这些名言的意思。
2、交流名言的意思,并练习背诵。
3、读《示儿》,理解诗句意思。
4、背诵《示儿》。
二、自读课文
1、课前组织学生查找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资料。
2、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了解郑成功的生平,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3、读短文,说说短文主要写什么?
4、郑成功为何选择了黄土作为礼物。
5、齐读短文。
第三课时
一、口语表达
1、小组交流收集的关于国歌、国徽、国旗的资料。
2、分别说说国旗、国歌、国徽的含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派代表上台边展示资料边解说。
4、唱以唱国歌。
5、画一画国旗和国徽。
6、围绕“神州五号”成功载人飞行这件大事谈谈自己心中的感想
7、你还知道国家最近发生了哪些大事吗?(自由交流)
8、小结,激发学生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
二、金钥匙,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与D3结合,在读句子后,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2、看“自渎课文”尝试理解“将信将疑”。
3、小结:有很多词语,当我们不知道它们的意思时,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到句子中反复朗读,联系句子上下文弄明白她们的意思。
教学后记:
学生收集了很多国旗、国歌、国徽的资料,但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资料繁多,没有经过处理,有的学生在网上下载了一大摞资料,其实他自己并没有认真去阅读这些资料,因为太多,不知怎么读才好,造成了“为收集而收集”的错误倾向。以后我应指导学生怎么处理信息,资料应宁少勿滥。
安海西边小学
第三篇:6单元导读课教案
六单元导读课 走近毛泽东
教学目标:
1.通过导读,使学生明确单元主题,围绕单元主题,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通过导读,使学生明确本单元学习的一些要求。并对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学习方法做出初步指导,为今后本单元课文的学习确定阅读的方向,做好铺垫。
3.引导学生课下搜集关于“毛泽东”的影视作品﹑歌曲和图片资料。做到课内外的融通.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知识起点
1.同学们,近期我读了一本写人的书,读后蛮感动的。在这本书的背面有这样几句话: 他最大的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最大的创造,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他最艰辛的探索,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他最伟大的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你猜他是谁? 对,他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板书: 毛泽东)你是怎么知道他就是毛泽东的呀?
2.关于毛泽东,你还知道他的一些什么信息,你是从哪儿了解到的?(影视 歌曲书籍等)二:一度导,明确单元主题 过渡:就像你们所说的,毛泽东,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他还是诗人,书法家。是他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这节单元导读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毛泽东.(板书:走近)出示毛泽东图.1.打开书本,翻到97页。大声自由读单元导语,通过读单元导语你了解到一些什么信息? 2.学生自读,交流 3.明确:
单元主题:(板书: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单元学习要求:三点:(体验感情 领悟写法 查阅资料)在书上圈圈划划
4.在讲到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时,和学生一起回忆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有: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 三、二度导,明确单元课文
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单元的单元主题和学习这组课文的一些要求。现在让我们看看,围绕这个单元主题,都有哪几篇课文?
交流,课件出示: 《七律·长征》 《开国大典》 *《青山处处埋忠骨》 *《毛主席在花山》 ⑴、读课题,知道这4篇课文中,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⑵同学们有的课文题目就会告诉我们课文的主要内容,读了课题你知道了这些课文可能写些什么内容。指名说一说。
⑶《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我们从题目不能看出课文主要内容,过一会儿我们再读读课文就明白了。
四、学习生字词 第一关:我会认 第二关:词语盘点 第三关:多音字 第四关:我会写
五.三度导:走入文本,初步涉足单元主题
过渡:同学们真能干,从课题我们基本上就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其实这四篇课文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了毛泽东的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1.下面就请你挑选一篇自己最喜欢的文章好好读一读,你又有什么体会,让你体会到的是毛泽东的伟人的风采,还是凡人的情怀?学会这篇课文,你还可以做哪些准备?(学生读课文略)2.交流
(一)《七律·长征》
1.主要写的是: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主要是领略毛泽东的诗人豪情和伟人的博大胸怀.让我们体会到的是他的伟人的风采 板书:诗人
过渡;长征是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
2.随机补充资料: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3.过渡:在这首诗中毛泽东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让我们领略到的是他的诗人豪情和伟人的博大胸怀。其实,毛主席做为诗人他还写过很多的诗,出示《毛泽东诗词全集》 《毛泽东诗词全集》: 沁园春《长沙》 菩萨蛮《黄鹤楼》 西江月《井岗山》 采桑子《重阳》 沁园春《雪》 浪淘沙《北戴河》 水调歌头《游泳》 蝶恋花《答李淑一》 卜算子《咏梅》 虞美人《枕上》
过渡:当然,《七律·长征》是这些诗中较有名的一首。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首诗,我们在课前还可以做哪些准备呢?交流。出示,温馨提示。
出示温馨提示:
1.查长征的地图,资料; 2.查长征有关的诗; 3 .听诗的朗诵等; 4.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5.收集有关长征的影视作品 „„
(二)交流;《开国大典》
1.主要讲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板书:领袖
读这篇课文你的心情怎样?(自豪、激动、兴奋)课文中有哪些语句给你流下了深刻的印象?指名说,交流。2.告诉学生这其中有很多的场面的描写.出示: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过渡:猜猜这是什么描写?(场面的描写)像这样的描写课文中还有很多处,找一找。场面描写我们不仅要知道,我们还要学会应用。3.联系单元习作和口语交际,出示:
《开国大典》中,作者把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清楚。我们也可以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比如,班级联欢会,学校的一次活动„„
本组课文中有一些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你注意到了吗?和同学交流这方面的收获,再说说自己在习作中是怎样运用的。
过渡:其实,像《开国大典》中这样的气势磅礴的场面还有很多。今年是建国60周年,在北京,也进行了隆重的阅兵仪式.其中有这样的一个画面.它仿佛重现了1949年举行了开国大典的那辉煌时刻。欣赏录像。
过渡:场面描写是这个单元中我们要新学到的一种描写方法,在学习《开国大典》一课时,我们要好好领会。接下去我们来交流两篇自渎课文。
(三)课文上面的提示语也很重要.指名读.学习了上面的课文,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伟人和领袖的风采,我们再去了解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默读下面两篇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把自己深受感动或特别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然后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指名读.指出
知道*《青山处处埋忠骨》和*《毛主席在花山》都是写毛泽东的凡人情怀的.27课讲了毛泽东痛市失爱子后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随机板书:慈父
28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茶水, 毛泽东帮群众推碾子的事.随机板书:群众
五、总结拓展,走向课外
1.总结:同学们通过我们这一节导读课,我们对本组的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让我们了解到课文是从毛泽东的杰出的诗人、伟大的领袖、慈父、群众这四个方面来向我们介绍毛泽东的。从中让我们粗粗地领略到了他的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过渡:我们知道,毛泽东他还是书法家作家,还是伟大的军事家。为了能较全面地了解毛泽东,更好地学习每一篇课文,课后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指名说。2.老师有以下温馨建议:
(一)听歌《我爱北京天安门》《东方红》《红太阳》《毛主席的光辉》(二)影视<毛泽东><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少年毛泽东><走近毛泽东.>(三)看书<走近毛泽东.>(四)上网查资料(五)搜集书法作品
3.从下节课开始,我们就利用这节课所掌握的学习方法深入学习课文,让我们一起走近毛泽东的内心深处,与这位伟人深入对话.伟人风采 诗人、领袖 板书:走近毛泽东
凡人情怀 慈父、群众
第四篇:第五单元导读课教案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四年级上册第五组“我国的世界遗产”教学设计
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大西街小学 曾敏编写
四川省德阳市教科所 冯学敏指导
【本组说明】
本组《同步阅读》教材《千纸鹤》中的文章是配合人教版第五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主题选编的。《武夷撑排人》《秦将军俑》《泰山斩云剑》《庐山落霞》《雾中情》《黄山记》《仰望布达拉》七篇文章,进一步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自然、文化风貌,激发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从而养成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和习惯。
采用“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理念来教学本组文章,首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每篇文章,重点阅读其中的3-4篇,要将感悟课文理解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并填写好《阅读记录表》,教学过程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交流和汇报感受的时间。教师还应在教学时调动学生对其他的世界遗产做深入的了解,拓宽知识面。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线,实现学生主动悟文、主动交流学习方法和学习心得,达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空的全面开放。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
语文同步阅读教材:《秦将军俑》《泰山斩云剑》《庐山落霞》《仰望布达拉》。
【教学重点】
通过对世界遗产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文字的品析,让学生感受祖国“世界遗产”的奇特,培养民族自豪感。
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1.孩子们,学习了第五单元,大家都知道,为了保护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评为“世界遗产”,编成《世界遗产名录》。今天,老师就带来了这些景观的图片,看看,你能不能知道分别是哪呢?
2.图片定格为一副展板。现在,这就成了我国的“世界遗产”风光展板,相信这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国的世界遗产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主题回顾
(出示知识树图)学习了第五组课文,你想用哪个词来盛赞长城、颐和园和秦兵马俑呢?
《长城》:气魄雄伟
《颐和园》:景色秀美
《秦兵马俑》:气势雄伟
(依据学生的回答整合后填充“知识树”图片)
三、阅读概览
在《同步阅读》中,也选编了7篇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主题的文章,我们重点阅读了其中的4篇。(将四幅图片逐一放大,学生说出名称,填充“知识树”)前几天已经布置大家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并填写了《阅读记录表》。现在请大家拿出《阅读记录表》,和自己的同桌相互交流一下,看同样的景观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是否相同。
这几篇文章你最喜欢哪一篇,说说主要内容,补充填写知识树。
《秦将军俑》:秦将军俑栩栩如生──作者着重描写了俑的哪些方面,让我们也深有同感?──神态、衣着„„
《泰山斩云剑》:泰山斩云剑能斩云化雨──是吗?怎会这么奇特?
《庐山落霞》:庐山落霞像一幅五彩织锦──这幅五彩织锦美哉妙哉,美在哪,妙在哪?
《仰望布达拉》:布达拉宫雄伟庄严──所以作者徐治平觉得布达拉宫像一位___长者、一位___哲人
看来每处世界遗产都打动了孩子们,因为每一处都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四、片段分享、精彩赏析
这四篇文章,文笔精妙,将美丽的自然和文化景观展示给我们,相信在我们心中也刻画了美丽的画面,孩子们,赶快再去浏览这几篇课文,找出最打动自己的地方,与大家共享。
6.《秦将军俑》
(1)孩子们,让我们来分享你们的读书收获。(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文章中最打动自己的句子,并谈谈感受。)
(2)作者张颖对将军俑进行哪些方面的描写,让我们只读其文也能感受到将军俑栩栩如生的?(依据学生的回答的点击出示文中的句子,全班品读)
(3)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成千上万,每一个都是如此,难怪会被评为世界的文化遗产,更被评为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再读刚才的句子。
7.《泰山斩云剑》
(1)“斩云剑”是怎样斩云化雨的,作者看到几次?找出文中的句子。
(2)真的这么神奇吗?你知道它斩云化雨的原因了吗?
8.《庐山落霞》
(1)读出最打动自己的句子。(点击出示句子)
(2)落霞很平常,为何独这庐山落霞给作者孙荪留下深刻的印象,像烙印一样刻在脑海?
9.《仰望布达拉》
(1)读课题,学生质疑。
预设1:因为它巍峨、雄伟,所以在拉萨,无论哪个位置,都能望见它,找出巍峨、雄伟的句子。
预设2:因为它神圣、庄严,找出神圣、庄严的句子。
预设3:因为它在每个人的心中的地位崇高,联系课外资料藏传佛教。
(2)出示句子:布达拉似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布达拉也在我们的心中,齐读这句话。
五、知识拓展
10.点击知识树。大家再看看这棵知识树,每一篇树叶可都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啊。
11.可这些还远远不够,还要你们去多了解我国其它处世界遗产,截止2010年8月1日,河南登封“天地之中”成为我国第39处世界遗产,点击知识树,增加更多的空树叶,孩子们,你们一定要让它的枝更繁、叶更茂哦。
第五篇:第三单元《祖国在我心中》
第三单元
祖国在我心中
国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爱护国徽、愿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体会要爱护国徽,字不离文,文不离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爱护国徽、愿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小作者在平时的生活中怎样爱护国徽,又怎样用自己的行动使国徽更美丽。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教学难点
联系自己,说说在生活中如何做能使国徽更美丽。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引导学生观察:硬币背面印着什么? 板书:国徽
你还在什么地方能看到国徽?
2.观察国徽图案里有什么?(国徽图案里有天安门、五星、麦穗、齿轮)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自学。(自己查字典学习,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2.全班交流,一起突破难点。
“你已经认识了那些字词?你认为哪些字难读难记难写?”(1)读准字音。shuo dao 闪 烁
摔 倒(2)记住字形。(3)理解词义。
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辽阔:宽广;空旷。
三、自由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数一数全诗共几个小节。(三节)2.听读课文,思考:每一小节都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节:“我”爱护硬币上的国徽。
第二节:“我”扶起了一个摔倒的小弟弟,从小助人为乐,为国徽增了光,添了彩。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第三节:“我”和祖国一起在国徽的照耀下成长。1.国徽上有什么图案?
2.国徽是国家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二、学习第一节
1.自由读第一节,思考:“我”是怎样爱护国徽的? 学生甲:“我”把拾到的硬币交给老师。学生乙:“我”擦掉硬币上面的污泥。
2.为什么“我”要这样做?(因为硬币上有国徽……)3.自由读。
4.分大组比赛,评读。(注意停顿)
三、学习第二节
1.自由读,思考:第二节写了什么内容?(“我”扶起一个摔倒的小弟弟)2.读一读,你有什么体会?(“我”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爱祖国)3.让学生充分读。4.指名读,评读。
四、学习第三节
1.你见过天安门前的国徽吗?放课件,看后说说你有什么体会。2.练习朗读第三节。3.指名读,评读。
五、联系自己,落实行动 我们做什么事能为国徽增添光彩? 第三课时 综合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Ying bi mao zi shan shuo shuai dao()()()()
Zhao yao jing cha wu ni
wen nuan()()()()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大地
()的阳光
()的微笑
()的硬币
国徽上有()、()、()、()这四种图案。
三、选择本诗你最喜欢的一个小节,默写出来
四、你打算做什么事为国徽增添光彩呢?写下来 板书设计
国
徽
五星
天安门
麦穗 齿轮
(简图)
拾起硬币
扶起小弟弟……
为国徽争光添彩
教学反思
回自己的祖国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志向。
2.运用自学结合老师指导的方法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读课文,学习文章内容,学生体会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志向。
教学重点
1.默读听读,思考并理解课文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到祖国去。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出画像,介绍人物
1.(出示画像)提问:同学们,这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你认识他吗? 2.介绍华罗庚。
华罗庚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36年赴英国留学,1946年赴美国,1950年回国。他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研究,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板书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4.根据题目质疑。
问题:华罗庚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
二、初学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能适当停顿。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提醒注意:华是多音字,当姓讲的时候读作“huà”。
3.同桌互相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标出自然段。(十四个自然段)
4、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意思。
三、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至九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至九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天总算盼到了”,“这一天”是哪一天?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学生:“这一天”指的是“祖国解放的那一天。”
学生:从这话句中可以看出来。“我们的祖国解放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板书:祖国解放
(2)在国外突然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你能想像华罗庚当时是什么心情吗?(3)从哪儿看出他高兴、激动的心情呢?请你从书中找出相关的词语,用“——”画出来,再读一读。学生:从“急步”一词可以看出他激动。“急步”就是很着急地走,他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情绪了。
从“扬了扬手中的报纸”可以看出他很高兴。从“斩钉截铁”一词可以看出他的决心。指名有感情地朗读。2.学习第十至十三自然段。
(1)过渡: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到自己当时贫穷落后的祖国,而不在繁华的美国待着呢?
(2)默读第十至十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他为什么要回到自己的祖国去?(3)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其他同学思考;他们两个人各自的想法是什么? 学生:美国教授瞧不起我们中国,他想留住华罗庚为美国作贡献。华罗庚想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自己的祖国,因为他热爱自己的祖国。(4)自由读华罗庚说的话,讨论:他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去? 板书:献给——不会遗憾——为祖国尽力
美国教授认为华罗庚回到自己的祖国是把学识抛掉了,而华罗庚认为不是这样;美国教授认为他这样做太可惜了,而华罗庚认为自己这样做才不会遗憾。这一切都说明华罗庚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板书:热爱祖国
(5)齐读华罗庚说的话。3.学习第十四自然段。齐读
四、总结扩展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爱国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1.师生配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一读。
“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认读。解放
斩钉截铁
敬佩
尽力 2.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3.全班交流汇报。
三、扩词练习板书设计
回自己的祖国去
华罗庚
祖国解放了
妻子
斩钉截铁
回去
回自己的祖国去
1950年初春
旧金山海湾
登上船舷
教学反思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热那亚少年身在异国他乡,穷困潦倒却不忘维护祖国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懂得应时时刻刻把祖国的尊严放在第一位。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在理解热那亚少年当时的处境和心情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热那亚少年需要钱,为什么又把那些钱扔回去?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热那亚少年需要钱,但又把那些钱扔回去”这个问题,体会热那亚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准备
《爱的教育》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介绍《爱的教育》
1.出示《爱的教育》一书:同学们,你们看过这本书吗?
2.请同学介绍这本书或说说其中的故事。《爱的教育》也可以叫做“一个小学生一学年的故事”,是由意大利某市立小学一位四年级学生阿米琪斯写的。他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他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从10月份四年级开学第一天开始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全书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阿米琪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本文就源于其中一个故事。
3.板书课题:意大利的爱国少年。
4.齐读课题,找出课题中的关键词。(爱国)5.质疑:围绕关键词,你都想了解什么? 疏疑:从哪儿看出少年爱国?
二、学习生字、新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按要求读课文。(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解决。(3)独立识字,掌握字形。2.指名读课文。(1)读准字音。
热那亚(ya)虐(nue)待 可恶(wu)侮(wu)辱 愚(yu)蠢(2)掌握字形:运用自己已有识字方法自学生字。(3)理解词义。
大义凛然:严峻不可侵犯的样子。形容为了正义事业坚强不屈。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写了一个十一岁的热那亚少年,在一艘从西班牙开往意大利热那亚的轮船上,用自己大义凛然的行为,维护祖国尊严的感人故事)
2.理清课文脉络。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文章可分几段? 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第一段(第1、2自然段):介绍船上的乘客和意大利少年的身世。第二段(第3、4自然段):乘客们询问了少年的身世后,扔给他一些硬币,少年太需要钱了,就捡起了硬币。第三段(第5至9自然段):少年听到有人侮辱自己的祖国时,毅然把硬币砸在这些人的身上,大义凛然地维护祖国的尊严。
第二课时
一、质疑问难,直奔中心 1.指名读课文,提出问题。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这是一个爱国少年? 2.课文第三段交代了这一问题。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思考:这个男孩子的身世如何? 2.什么是“虐待”?课文中的“虐待”指什么?
(“虐待”指用残酷凶狠的手段对待。本课指“打他。骂他,欺负他,逼他干3.再次读课文。
重活,不让他吃饱饭”。)
3.在读小男孩身世时,你有什么体会? 4.有感情地读一读。
过渡:是啊,船上的乘客在看到这个男孩时,有什么反应?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说说船上的乘客在看到这个男孩时,有什么反应。想像这些乘客可能在叹息、议论什么?
2.男孩为什么捡起了硬币?(国为他太需要钱了)
3.他想拿这些钱做些什么?总结:是啊,他太需要这些钱了!…… 4.自由读第二段。
四、学习第三段
1.思考并与同桌讨论:少年这么需要钱,为什么又把那些钱扔回去? 2.小组汇报。
你从哪些词语能看出热那亚少年很爱国?(拉、扔、砸、跳、站直)3.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 4.分角色朗读最后一段。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男孩的行为令我们敬佩,在他最需要钱的时候,他没有向金钱低头,而是维护了祖国的尊严,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热爱祖国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板书设计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
少年:遭遇坎坷 大义凛然,扔回钱
人们:同情施舍 侮辱少年祖国尊严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习作:老照片的故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提升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学会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细致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描述简单细节让作文生动丰富起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训练在作文中如何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1.写出自己的细节描写,让作文生动起来;
2.开拓思路构思作文。
教学难点
1.学会细节描述,展开细节的描述;
2.怎样在作文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1.利用多媒体,展示实物图象,激发学生兴趣;
2.用精美的范文启发学生思维。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的导入:(用图片启发式进入正课)
1.大家喜欢欣赏优美的图片吗?(学生高声说喜欢)
2.带领学生欣赏一组北京奥运会精彩图片:“祥云”火炬图,奥运会开幕式击缶图、五环旗从北京奥运主体育场慢慢上升图、姚明举旗入场图,乒乓球男子团体颁奖图,乒乓球女子团体颁奖图。请学生大胆发言,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
3.师小结:这是一组让我们无比振奋与自豪的新图片,她圆了我们中国人的百年奥运梦,也显示了中华民族敢于拼搏勇于进取的精神。图片的色彩是亮丽的,画面是优美的,我们欣赏时能从中感到自豪与鼓舞,但大家想过这其中包含着策划者和运动员的多少努力付出吗?他们多少的泪水与欢笑吗?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课后从报刊杂志或网络上去搜集。观赏新照片让大家受到鼓舞与感染,我要说那些留在我们记忆里的旧照片同样让我们感动,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那些记忆里的老照片里有哪些“忧伤”或让我们感动的故事吧!
二、新图片三幅“口头描述”作文示例(多媒体幻灯片展示)
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姚明举国旗”入场图片:让学生起来大胆讲述,教师再补充说明。
2.乒乓球女子团体冠军颁奖图:请几名学生分别用不同的语言,对张怡宁、王楠、郭跃三人进行描述,提示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欣赏之情、赞美之情。
3.祥云”火炬图:图中有明确的提示说明,学生只要根据自己的观察,按一定的观察顺序作条理性的说明就可以把火炬“祥云”描述清楚,当然学生也可以补充一点自己知道的奥运火炬传递中的趣事。(之所以选这三幅图片,因为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体育篮球巨星姚明还有中国女子乒乓球国家队员都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同学们有话说,想说也说得明白,当中说得清楚,上课时同学们的发言十分踊跃。)
4.选择上面三幅图中的任一幅,学生花几分钟时间试着构思一篇作文。列出写作思路,列出写作提纲,教师请几名学生起来简单介绍,引导学生学会构思“照片”故事。
5.提示小学“看图作文”与今天作文“通过照片写故事”的区别:
⑴复习回顾小学常写的看图作文:教师提问:小学里,我们学习过如何看图作文而且进行过大量的练习。请大家简单地谈一谈你对看图作文的写作体会?
⑵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提示:
看图作文是对提供的一幅或一组图的内容进行描述的习作训练。一幅或一组好的图画,是经过作者对生活的反复观察、分析,然后选取最能反映主题的画面,经过构思创作出来的。因而,进行看图作文的练习,必须认真观察,观察得细致,才能写得具体,抓住了重点,才能把图中的中心思想表达得准确。
看图作文的要求包括看图和作文两个方面。看图,就是观察。观察要有个顺序,要准确、细致、抓住重点,还要合理想象,以便准确地理解图的主要内容和中心。作文就是表达,它要求将观察所得,围绕图的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具体地描述出来形成一段文字。它是以合理的想象为主的片断小作文。
⑶简单区别提示:看图作文的内容是合理的想象的东西,可以是假的;通过照片写故事应通过回忆写真人真事抒真情,来不得半点虚假。
三、例文指津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