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古诗词学习(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11:33: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学生爱上古诗词学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学生爱上古诗词学习》。

第一篇:让学生爱上古诗词学习

让学生爱上古诗词学习

————探索初中古诗词教学之心得

青羊实验联合中学 李珊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等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诗词本身具有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的特殊属性,又受到鉴赏者的知识、经验、能力等各方面的制约,所以诗词鉴赏一直是学生们普遍感到较为困惑的难题。在探索古典诗词教学过程中,笔者积累了下列一些教学心得,这些方式对增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诗词鉴赏能力起了有益的推动,也有助于学生很好地识记诗词。

一、探究背景,进入诗境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每一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性格根源,因此,必须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个人遭遇作一详细介绍,从中获悉作者的性情特点及写作特色,这样对于诗歌的理解就更加全面而具体,对情感的把握拿捏得更准,为诗歌的吟诵和理解垫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充分了解诗歌写作时的历史背景,是一把进入诗歌意境的钥匙。在介绍背景时,我会根据诗词的自身特点,联系从前所学的东西,采用各种介绍背景的方式。

李白给大家的印象是洒脱不羁、及时行乐的酒仙印象;殊不知其实李白也曾经是凌云壮志,一心想要一展宏图。所以在教学《行路难》时我先让孩子们回忆曾经学过的《渡荆门送别》,青年李白的豪情万丈做了铺垫,我再详细介绍到李白这个阶段“赐金还山”的特殊遭遇,他们自然就非常能够理解面对美食美酒一向洒脱好饮的诗人为什么“举杯投箸不能食”了;再联系唐代诗人入仕情怀的背景,学生也就对李白“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的希望有了深刻体会。

又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一词的学习,大家惯用的教学程序是先介绍背景,再进入这首词的正式学习。我则选择了从词的小序入手提出了几个问题:1写作时间是多久?反映出具体背景是?(丙辰 被贬密州)词人做了什么事?(欢饮达旦)作词目的?(怀子由)2序中表现词人情绪和状态的字词是?(欢,醉,怀)在解决了三个问题后再请学生在朗读几遍后思考词人为何“欢”为何“醉”为何“怀”?我尤其对“醉”进行了详细分析。这样来学这首词,学生对理解词中的几种复杂情感就容易透彻多了。

二、重视朗读,感受意蕴之美

探索精神是坚持对知识“再次发现”的探索式学习观念。它要求学生不盲目地接受知识和被动记忆课本或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主动地进行自我探索,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再次发现”人类以往积累的知识的参与式活动。朗读、吟唱也正是学生自我探索的参与式活动在古诗词学习中的体现。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更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古诗朗读要讲究节奏,这样才能琅琅上口,音韵优美。一般来说,按表音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四言为“二二”节奏,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

古诗词朗读还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调,如壮志难酬、苍凉悲怆的《渔家傲》,豪迈奔放、想象瑰丽的《渡荆门送别》,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的《过零丁洋》,委婉含蓄、缠绵绯恻的情诗《无题》,与世无争、清新自然的《归园田居》,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春望》。

三、创设情境,引入意境

诗歌美,常常表现在诗歌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或移情于景,得有我之境;或景中藏情,得无我之境。由于古诗产生的年代久远,所反映的思维情感以及社会、民俗、人文、地理与学生有一定的隔膜,因此,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配合,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

散文描述法,运用联想和想像,用散文式的语言再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或形象。如教学《钱塘湖春行》我采用此法;音乐烘托法,在朗读中配以音乐,用音乐来诠释古诗,烘托气氛,让学生在赏心悦耳的音乐中展开联想,引入意境。譬如在教授《蒹葭》、苏轼的《水调歌头》以及李煜的《相见欢》时,我都以放录音或教师清唱的方式让学生去感受由诗词产生的音乐美,;绘画激趣法,利用古代山水画、课文的插图或教师绘制的简笔画创设情境,教学《使至塞上》时我用此法演绎古诗。

将学生引入诗歌的意境,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进入课堂,融诗人之情、教师之情于一体,以浓蕴炽热之情去熔炼学生之心,情到深处,诗人、教师、学生共鸣。

四、抓住关键字词,掌握深层意味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以入情”就是鉴赏的初步。也就是说,诗词鉴赏要从最基本的语言符号开始。作为诗词的语言,除了一般语言所具有的字面意义外,还有言外之意,字面意义当然是言外之意的基础。因此,对诗词语言字面意义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初中学生所学的诗词大多有课下注释的帮助,但学生缺少经历体验,光凭字面语言较难理解把握看似平淡实则深远的诗词意蕴。因而我认为可以从教材出发,选择恰当的触发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精神。

抓住诗词中关键词来触发学生深层次、多角度思考。如对陶潜《饮酒》一诗的灵魂和作者情感的把握一向是教学难点,没有体验的学生很难理解。在分析这首诗时,我抓住诗中“心远地自偏”的“远”启发学生思考;诗人离什么“远”?有远就有近,那么离什么“近”?学生联系学过的《桃花源记》,再联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讨论分析就很容易理解到:离凡尘俗世远,离清新脱俗的大自然近。这样,比单纯地讲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想法要深入得多,学生充分发挥自我的思维得到的理解也深刻得多。

抓住诗词中字词注释的简单或模糊,引导学生质疑,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夏完淳《别云间》中的“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南冠”课本上注释为“囚徒”,源于《左传》。我讲课时就引导学生思考:钟仪做了郑和晋国的囚徒为什么要戴“南冠”?夏完淳此诗用“南冠”仅仅表明囚徒的身份吗?学生的思维很快就向各个方面扩散,由这个词探究到钟仪的处境、心境,夏完淳的遭遇及写作背景等。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实际内容出发加以分析:“南冠”在这里不仅指囚徒,更含有忠心为国之意。加深了学生对这首诗悲愤和大义凛然的情感的理解。

五、扫除语言障碍,品诗句言外意

初中诗词中“用典”的现象不少。学生在欣赏诗词时,若对诗词中的典故不了解,就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对诗词缺乏兴趣,更不可能真正透彻地了解诗词的内涵和诗人意在言外的思想感情。诗人用典,或精心雕琢,或想象奇特,或委婉曲折,或寄寓深远,其手法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很注重讲析诗词中的典故,并且注意将这些用典的情况分类,让学生更加了解用典在诗词中的作用。

暗用典故,曲折达意。即用比较隐晦含蓄的手法,把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暗含在典故中。如《行路难》“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姜太公钓鱼和伊尹梦见自己经过日月旁两个典故,诗人暗示古人有此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杜牧的《泊秦淮》中“隔江犹唱<后庭花>”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等等都属这类。

反用典故,翻出新意。即从反面来阐发典故的含意,逆向取义。最典型的有苏轼《浣溪纱》“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反用白居易的“听唱黄鸡与白日”,体现苏轼旷达乐观的性格。杜牧《赤壁》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即是给有名的赤壁之战中的结果一个反向假设,寄寓了作者对历史的慨叹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化用典故,新颖脱俗。化用典故多来自文学作品中的佳句,有的点化入诗,有的直接引用。直接引用的,也不同于抄袭。它不是牵强附会地生吞活剥、原句照抄,而是经过自己的理解消化融入了新的诗歌意境,其表达效果甚至超过了原作。《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就是化用了李白的诗句;李白也在《行路难》中化用了鲍照的诗句。两者都是成功化用的典范:既不失原句的意蕴,在表情达意上更胜一筹。

六、比较联系,加深理解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诗词教学中通过比较法,不仅可以增大教学容量,还有助于全面深刻的理解诗词内容,而且也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异中求同,理解所谓“异曲同工”之妙。

一般说来,诗人词人由于自身性格、经历、喜好等各方面因素决定了他们有自成一派的风格。譬如李白的《行路难》和《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相比,虽然最终的情感不同,前者对前途依然充满坚定信念;后者则要离开俗世纷扰追寻绝对自由的“李白式积极”。但我们也不难看到,这两首诗在几十个字中发生了多次不同情感的变化,这正是诗人放浪不羁的性格和诗歌风格的体现。又如《浣溪纱》和《水调歌头》都是苏轼旷达率真性格的体现。王维的《使至塞上》和《汉江临眺》写景名句都体现诗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一贯风格。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通过联系作家的不同作品去体味他们的诗词风格。

不同的作家可能风格迥异,但在对事物的感知和作品的表达上常常也有相似之处。《汉江临眺》中“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巧用人的错觉对山水的生动描绘跟《渡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有异曲同工之妙;“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又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动词的运用上非常神似。《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跟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完全如出一辙。在教学时我着重让学生去比较体会这些同样出彩的妙句,他们能深切感受到:艺术真的是相通的。

同中求异,体会诗人情感之变化

如李清照的前期作品《如梦令》描写的是富家少妇闲适的闺中生活及心情。我将她后期代表作《声声慢》与之作比。开始并不告诉学生这是不同时期的作品,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其不同。并引导:为什么同一作家会有这样风格迥异的体现?联系我之前讲到的李清照生平介绍,有的学生很快想到:这是词人不同时期心态的表现之结果。这样的比较,让学生确实独立地动了脑筋,而且又拓展了视野。

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 是词人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作。它表现了词人不甘沉沦,一心要以雄心壮志卫国的豪情。我特意将词人另一首同词牌名的词与之作比。“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学生不用教师多讲,在吟诵时自然而然就感受到这首词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悲伤欲绝的情感。我再稍加点拨引导,学生对其表达的情感就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也领会到:有豪情冲天,也有似水柔情,这就是有血有肉的一个真实的人的情感流露。在自己的写作创作中也应该如此这般抒发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

将同样描写刻画送别心态的《送友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作比较,将同样描绘塞外风光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使至塞上》《渔家傲》等作比较。常常是我提出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让他们多角度多侧面地去两两比较讨论思考。在稍加启发引导后,学生的回答让我非常惊喜。可以看出他们确实在比较思索中真正理解了词人所想表达的东西。

七、分类识记,形成网络式积累识记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准确熟练背诵默写所学诗词。初中六册那么多诗词,学生常常学了这册的就忘了那册的,如何让学生都能准确熟练地记下这么多内容?在前面所进行的比较阅读尝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把所学诗词作分门别类的梳理,如“送别类、”“思念类”,再细一点的“表达雄心壮志类”、“用典类”、“表现哲理类”、“写花类”、“写月类”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把所学诗词全部联系起来,形成了一张网一般。所学诗词可以分类记,学生经常互相抽背看对方记忆有无遗漏,收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我以为古诗词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批判地吸收和创造地继承它,对于滋养性情、陶冶灵魂、重铸民族精神,具有其他任何东西无法代替的作用。我们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喜欢这些优美的诗词并主动去感受理解它们。我提出以上一些粗鄙的看法,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第二篇:如何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

如何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

很多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性活泼又好动,自我约束能力差等特点,加上缺少生活的经验,导致了他们阅读量少,阅读的主动性不高的事实。那么,作为老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爱阅读课外书呢?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老师本身有着大量的阅读,视野较为开阔,比较容易由课内引向课外,以课外的故事来吸引学生将视野伸向课外。学生爱听讲故事,当他们不满足时,就会自己找书去读。

如果这本书是科普类的,老师也可以放一些相关视频给学生,动画面往往比纸质文字更吸引人,如果学生感兴趣了的话,就会继续阅读相关书籍。

二、不要逼迫学生去阅读

小孩子一般都有逆反心理,他们自己不想做的一件事,如果被逼着去做的话,就会很讨厌这件事。所以,老师最好要有个度,不要强迫学生去阅读,相反地,你可以跟学生说阅读课外书的好处,“利诱”他们去阅读。比如说,告诉他们多阅读课外书,可以让作文写得好,整个人都很有文化底蕴等等。

当然,好处也不能太遥远,太遥远的话,学生就会有一种不可能实现了,看了等于白看的心理作用。

三、老师自己阅读

想要让学生喜欢阅读,老师自己首先也要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有文化内涵的人。这对学生有着无形的影响,因为老师对阅读的这种“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种热爱读书影响。

比如,语文老师常常手里拿着书,自习课时,学生学习,老师拿出书来阅读,读书的状态是极具吸引力的。

四、共读一本书

老师也可以让全班同学共读一本书,然后就阅读的同阶段召开班级阅读交流会。对于学生的阅读进行充分赞扬,让学生从交流之中获得乐趣,逐渐地鼓励学生去表自己的见解,让其从阅读中获得乐趣,获得成就感。

第三篇: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

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

王革妮

课程标准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光在课堂上学习语文,是不能真正学好语文的,从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的角度说,学好语文更多的还要依靠课外阅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爱读书,这是课程标准的基本意旨。但是从教几年来,我发现所教班级的大部分学生都不重视课外阅读。学生们成天就知埋头于教材,不断的做各种习题,导致视野狭窄,知识面单一。在语文这一科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阅读,写作能力老是上不去,特别是每次写作文都成了他们的难题。那么,如何让学生爱上读书呢?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为什么不喜欢阅读?关键就是提不起兴趣。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明白课外阅读是身心的愉悦和洗礼。在引导的同时教师要注重细节,注重拨动学生的心弦。教师首先自己对要表现出对阅读要很有兴趣,很快乐。比如对班上要求大家订阅的报刊,一定要读在学生的前面,挑选一些可读性很强的文章进行介绍,激起他们的兴趣,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再定期安排时间让学生交流点评精彩的文段;然后教师指导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收集和整理。教师应经常跟学生这样说:“最近我发现了一本好书”,“我读到了一篇好文章”„„如此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 就会有兴趣地自行阅读,良好的阅读习惯慢慢也就形成了。

2、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识

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了,但多数学生读书还是比较盲目,他们不知道该读些什么书。这时教师就要把优秀的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比如可以鼓励学生阅读《读者》、《青年文摘》、《语文报》、《意林》、《小小说选刊》 等可读性较强的刊物。书读得多后,学生的思维视野也就更加开阔了。或者也可以在班上举办好书推荐活动,让学生互相推荐自己所喜爱的书籍。教师让学生在阅读课或早读课上为同学们推荐所阅书中的佳作,并且附上推荐者的见解和评点。这样做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提高了同学们对阅读的积极性,而且会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以共同分享阅读的心得为乐,自觉地阅读,进而学生的阅读意识也就逐步提高了。

3、创设最优的阅读环境

要想卓有成效的开展读书活动,就必须具备必要的硬件准备。我们可以在班上设立一个专门的书柜,成立一个小小图书角。里面存有 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书籍,也有老师从家里带来的。教师可以发动学生随时将自己的好书借给班上图书馆,与同学们交流传看,这样小小图书角的藏书量、种类就会越来越多。每当课余时间同学们就对这些课外读物爱不释手。当然除了阅读班上图书馆的藏书,学校图书馆也为每一位学生的阅读提供了最好的条件,学生还可到学校图书馆去搜寻阅读他们想读的各种类型的书籍。另外教师还应和学生家长多沟通,让家长为孩子的阅读提供条件,支持孩子们阅读。

4、授以学生恰当的阅读方法

正确的方法是通往成功的道路、通向胜利的桥梁。因此,教师应在方法上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学会阅读。具体可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1)读。指导学生如何科学正确地阅读。一个人精力有限,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要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其余的可以选读或速读,这样的读书方法才能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

(2)写。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以及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做到广撷博采并内化吸收,学以致用。(3)听与说。在读、写的基础上教师应鼓励学生认真地听,大胆地说。利用阅读课,早读课等时间,请学生朗读精彩片段,进行全班性的阅读欣赏。学生不仅要学会听,更要学会说,教师应鼓励每位同学都上台说,从说文章内容到谈文章的看法感受等等。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使读书活动不断深化。(4)定期举行各类读书交流活动。在读书活动中应不时举办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比如:开展“朗读比赛”、“演讲比赛”、“比比谁的读书笔记好”等竞技类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读书活动的开展。

5、欣赏学生的阅读体验

心理学家认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文本中自己喜爱的内容作出的个性反应,肯定他们自己对重要问题作出的富有想象力的理解,重视他们对文本内容和表达提出的看法和疑问,欣赏他们说出的阅读心得和体验„„他们的阅读欲望一定会在老师赞许的目光,鼓励的语言中一次次提升。

总之,要让学生爱上阅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不可能立竿见影。但我想只要有教师的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这时阅读带给学生的就不仅仅是能力和分数,而是丰富的体验,丰富的素养,高雅的气质,热爱生活的心灵。从而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第四篇: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

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

实施“开放阅读”一学期来,我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所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写,慢慢地爱上读书。具体做法如下: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利用教师的示范作用。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热爱读书。本学期,我个人从网上购书十多本,并把自己买的书展示给学生看,利用晨读、午诵、空堂的时间和学生一起读书。我总觉得,要想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生活中占什么位置。要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精神需要,就必须让他感觉到你的思想在不断丰富,确信你今天没有重复你昨天说过的话。教师的示范熏陶作用,应成为学生进入书籍世界的引路人。

2、还给学生阅读的自由。在引导学生看什么书上,我没有过度要求,只要不是鼓吹暴力、淫秽、反动的,学生读什么都可以。因为对学生来说,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他们渴望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其出发点是满足自己的兴趣需要,读书主要在于获取生活信息,满足个人情趣,至于思想认识和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在阅读的过程之中潜移默化、日渐长进的。如果学生为完成任务而读书,对于一些阅读基础较差的学生,很可能会失去阅读兴趣。

二、创设最优的阅读环境

首先是成立班级图书角。书柜里面有老师从自己家带来的书籍,也有同学们自发从家里带来的。并有专门的图书管理员,同学们可以自由借书看。每当中午阅读课零声响起时,他们早已迫不及待地看起书来,课余时间,也总有学生对课外读物爱不释手。有些同学已经把其中的一些书籍看过几遍了。

另外就是开展“读书漂流活动”。每个学生只需买一本书,通过班里漂流,年级漂流,就可以看很多本。这学期,我们班的孩子通过读书漂流活动已经看了:《一百条裙子》、《绿山墙的安妮》、《水浒转》、《夏洛的网》、《小狗钱钱》、《彼得潘》、《西游记》、《爸爸爱喜禾》等8本书,字数将近六、七十万。

还有就是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每节课提前完成教学任务的学生就可以看课外书;代课老师请假时空出的课,我也基本都是让学生看书了;中午一到校就坐在教室里安静地看书。一学期下来,学生基本都养成了很好的读书习惯,有时

候连下课都手不离书了。学期末我统计了一下,全班同学的阅读量基本都上了一百多万,有个别学生甚至上了二百多万。这在以前,真的是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三、教给恰当的阅读方法

1、读。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科学地阅读。一个人精力有限,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对于规定的必读书以及一些特别有意义、有价值的书要“精读”;有的书可以“速读”,知道大概意思即可;有的书可以挑选部分章节、内容进行“选读”;总之,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以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

2、写。毛主席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可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或写好阅读卡。如:用简短的话概括文章内容,对于重要的词语,不理解的词语可做上不同的记号,在自备本上摘录好词好句„„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面前一本书,手中一支笔,旁边一本摘记本,随时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内容包括:好词、好句、我的感想。

3、听与说。在读、写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认真地听,大胆地说。利用阅读课,晨会课等时间,请学生朗读精彩片段,进行全班性的阅读欣赏。不仅要学会听,更要学会说,通过各种丰富多样的形式鼓励每位同学上台说,以朗读为基础,从不脱稿地说逐渐过渡到脱稿,从片断到全文,从说内容故事到对文章的看法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使读书活动不断深化。

4、定期举行各类读书交流活动。在读书活动中,不断采用阶段小结和回顾总结的形式,以及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举办读书交流活动,如:适时开展“比比谁的读书笔记好”、“朗读比赛”、“读书故事大赛”、“演讲比赛”、“读书推介会”等竞技类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让学生爱上阅读并非是一件易事,它不可能立竿见影。它需要老师的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只要坚持不懈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逐渐成为自觉行为

第五篇: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

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摘要:阅读能积累丰富的词汇,建立良好的语感。儿童的天性都喜欢听故事,这是阅读的最初也是最大动力。不要给学生规定阅读内容,一切以“兴趣点”出发。针对学生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方式激发阅读兴趣。调动孩子阅读的积极性,使其能获得阅读的乐趣从而坚持阅读。生活中能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源点随处可见。开展阅读活动,展示阅读成果,提高阅读兴趣。

关键词:积累语感;兴趣点;个体差异;快乐阅读。

经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何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怎么才能让学生掌握作文技巧。讨论的结果便是:写要从读入手,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写作。写作需要积累语言,建立语感,大量阅读便能积累丰富的词汇,建立良好的语感。古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现在的小学生而言,大部分还只停留在课本阅读范围之内,而只通过几篇优秀范文、几节写作课,就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不现实的。国家通过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而根据一些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小学生阅读量非常低,尤其是农村小学,甚至有一些学生的课外阅读几乎为零,这是非常值得引起教师和家长注意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一项重任。对此我有一些浅显的想法,在这里和广大语文教师进行探讨。

一.没有不爱阅读的孩子。儿童的天性都喜欢听故事,这是阅读的最初也是最大动力。不爱阅读的孩子是因为他还没有读到自己爱读的书,没有遇到能吸引他的故事。孩子听大人讲故事,这就是最初的阅读。有趣的情节,优美风趣的语言是孩子听得津津有味,阅读也是同样的道理。我认为孩子最初接触课外阅读,也要从故事入门。对书中内容的强烈好奇,促使他一读为快,好奇心得到满足,从阅读中获得极大的乐趣,因此喜爱上阅读。

二.不要给学生规定阅读内容,一切以“兴趣点”出发。我们给学生规定的内容,有可能不是他们喜欢读的内容。没有兴趣,即使是读了,也不会深入人心,更不会坚持长久。持久的阅读来源于有趣。孩子不爱读书,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在读书的过程中享受过愉悦、乐趣,相反却觉得这是负担、麻烦。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阅读对他来说是魅力、动力、引力,不是压力、费力、无力。我们给孩子

划定的范围,往往带有目的性、针对性、狭隘性。我们普遍认为,作文指导、儿童文学、童话故事这些少儿读物是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才是真正“有用”的。其实,孩子阅读的范围应是广泛的的,名人名著、人物传记、历史资料、天文地理、科学技术、长篇小说,乃至武侠传奇,只要有兴趣都可与拿来读。当学生对阅读这项活动产生极大的兴趣,对大量的文字语言不再抵触,把阅读当成和吃饭、玩耍一样的生活中的一部分时,再去要求学生读那些“有用”的书,才会达到快乐阅读的效果。

三.针对学生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方式激发阅读兴趣。对有一定阅读基础,自己本身很喜爱阅读的孩子,鼓励其广泛阅读,可推荐试着读一些长篇名著,教师也可以和学生探讨所读内容及收获;对学习良好,却很少课外阅读的孩子,可以鼓励他们读一些与课本内容有关的文学作品。如课文作者所做的其他文章,某篇课文所节选的文章原文,以及和课本相连接的背景资料、话题延伸等。而对那些学习稍差,从不阅读的学生,尤其是男孩子,可以推荐他们读神话故事、英雄人物传记、世界探险之类的书籍,甚至可以鼓励他们读武侠小说,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只要能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从阅读中体验到快乐,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切忌急于求成。通过阅读提高写作能力,表面上看是个漫长的过程,实际上是最有效的捷径。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一般都只着眼于现在。学生所读的书不一定要辅助教学,也不一定短时间就见功效,阅读也许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要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必须在长年累月的阅读实践中,慢慢领悟,逐渐积累。一个能坚持阅读的孩子,他从书中体验自己不能亲身经历的生活,感悟大量人性美的一面,欣赏语句流畅文字优美的语言,就渐渐储备了一定的综合素养。就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凡从小有大量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凡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平淡。所以大量阅读带给学生的,不仅是正确的表述能力,还有灵活的头脑、敏捷的思维,从而展现创作才华。

阅读并不一定要求学生记住,会复述,会背文字优美的段落,这些要求往往会打消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像看电视、玩游戏一样的趣事,他们才会真正的喜爱这项活动。学生阅读量大了,语感积累到一定程度了,语言组织能力增强了,自然写作水平也就提高了。

五.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时机鼓励阅读。生活中能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源点随处可见:家里买来电器,家长让孩子帮忙看看怎么安装、使用,正是给孩子提供了阅读说明文的机会;用课文故事做引子,“欲知下文,请读某书”,我班学生在这一段时间就积极读了《爱的教育》、《昆虫记》《王尔德童话集》等书籍;小学生爱看动画片,近期正在某少儿频道热播的动画片《三国演义》非常受学生们欢迎。教师可以趁机鼓励学生尤其是男孩子去读儿童版《三国演义》,教师也挑选精彩情节看看,抓住时机和学生交流,学生一定会兴趣大增。还可鼓励他们比赛,看看谁读得快,读的详细,情节讲的动人。如果学生能耐心看完,说明他们已对阅读有了兴趣,继而再鼓励他们阅读其他作品就会有信心了。

六.开展阅读活动,展示阅读成果,提高阅读兴趣。让学生展将课外阅读中所读、所思、所得做广泛的交流,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快乐情绪。小学生好胜心强,教师可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开展各种读书竞赛活动,如长篇速读、短篇精读、认识名家、好书推荐、片段摘记、内容简介等。另外还可开展专栏性活动,如每人每周阅读一个长故事,定期举办故事会,评出故事大王;每人每天搜集一条名言,编辑名言集锦;课前五分钟朗读;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编写读书手抄报,还可有长篇连载。这些活动能使学生明白读书不但有趣,而且有益,只有让学生尝到了读书的甜头,体会到阅读的快乐,阅读的兴趣才会持久而浓烈。

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还需要家庭的支持。有些家长觉得给孩子买课外读物是耽误孩子学习,荒废了背课文背单词的时间,买复习资料还可以,买课外书没用,这都是极其错误的观点。给孩子报作文补习班,不如丰富家里的书橱;给孩子买好吃好穿,不如给孩子多买几本好书;带孩子逛商店,不如带孩子逛书店。正确的做法应是家长不光要鼓励孩子读课外书,从时间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对于不爱阅读的孩子还要陪读,想办法调动孩子阅读的积极性,使其能获得阅读的乐趣从而坚持阅读。

总之,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应加强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大量阅读,潜移默化地积累语言、建立语感,以达到陶冶情操、开阔眼界、丰富知识,促进基础教学的重要目的。

下载让学生爱上古诗词学习(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学生爱上古诗词学习(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怎样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初执教鞭第四载,在教学过程中,时不时会有板书转身的一瞬间发现:学生似乎也刚回过神来一样,端正坐好,眼神循向老师;常常还听到有的学生私下抱怨:“上语......

    让学生爱上识字

    让学生爱上识字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效率 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 任小满 识字教学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指导学生会读、会讲、会写、会......

    浅谈如何让学生爱上读书

    浅谈如何让学生爱上读书 李燕 “书记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小学是一位学生知识摄取的基础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那么如何提......

    让学生爱上阅读

    让孩子爱上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很多章节里都涉及到了阅读。如:“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必须教会......

    让学生爱上阅读

    让学生爱上阅读 麒麟区麒麟小学 吕奉苍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如何让学生爱上读书

    如何让学生爱上读书 记得在书上看到一位学者是这么论读书的:“我们面对的是一些文字符号,这些文字本身有着几千上万年积淀的魔力——它没有图像却往往比图画更逼真,没有色彩却......

    让学生爱上作业

    《让学生爱上作业》读后感 亭趾实验学校(小学部)陈爱华 多年来,我一直任教低年级双班数学,平时的工作量较大,我常常为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而心烦气恼、疲惫不堪。怎样让学生由“消极......

    让学生爱上作文

    让学生爱上作文 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中心小学钱盈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工程”,一直以来倍受语文教师的重视。在教学中,我经常看到一些老师在作文教学上煞费苦心,一遍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