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秋风俗(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3 11:4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揭秘中秋风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揭秘中秋风俗》。

第一篇:揭秘中秋风俗

贝瑞礼品:www.xiexiebang.com 揭秘中秋风俗:从祭月到月饼

中秋月,是团圆月,是客居他乡的游子与家人久别重逢的喜悦; 中秋月,是思恋月,是相隔两地的恋人,平分一轮秋色的甜蜜; 中秋月,是幸福月,是执子之手,与之偕老后眼角眉梢处的那份默契。

中秋节,月色皎洁,在古时,祭月赏月是重要的习俗之一,每当中秋月亮升起,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象征丰收团圆的瓜果供于桌案上,祈求家人平安、吉祥如意。值得一提的是,古代少女们都要拜月,祈求住在月宫的天仙嫦娥能保佑自己,面如皓月、貌美如花。现在,祭月拜月活动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中秋另一个重要的习俗。从唐代开始,月饼的制作也越来越考究。“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都是在描述月饼种类繁多,制作方法更加清致的句子。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来了,人类也已经成功登上月球,而庆祝中秋意义又何在?这里,让我们重温那些有关中秋祭月与月饼的故事,在夜半玉轮初升,银辉泽润之时,一起去感受故事中的喜怒哀乐和酸楚甜蜜。

◆ 拜月神话

古书《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中秋拜月”是一种古老的祭祀礼仪,表达人们祈求月神降福人间的一种美好心愿,分“请月”“祭月”“拜月”三部分。“请月”表达美好的愿望,演绎人们迎接象征祥和的明月的虔诚;“祭月”表达祈福的善良心愿,献上父老乡亲对月神的崇敬;“拜月”表达合家团圆时的美好心情,传递人们对幸福的企盼和对未来的憧憬。

◆月饼起源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了中秋之夜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团圆之意

礼来乐礼品卡:www.xiexiebang.com 贝瑞礼品:www.xiexiebang.com 至于月饼何以能寓团圆之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逢佳节倍思亲”都很好地道出了人们中秋吃月饼盼团圆的愿望,只要是炎黄子孙,不论离国多远、离乡多久,一到中秋就会想起月饼,眷念亲人。

◆月饼的创新与复古

清代乾清宫供月御案的“月饼山”高达十数层,垫底巨饼直径数十尺重二十余斤而山顶小饼仅二寸,三两重。皇帝拜月饼祈丰年后,把精巧别致的“迷你”小饼赏予宠妃,捧酥香软糯的“敖尔合”月饼敬奉太后,将垫底大饼切开分赐众王公大臣、妃嫔公主、福晋命妇,每人一份。月饼文化发展至今,品种不断创新,传统与现代月饼产品琳琅满目,新老品牌随处可见,中秋节也几乎成了月饼节。

礼来乐礼品卡: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中秋风俗

潮汕地区的中秋习俗及特色食品

大家都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对了,就是——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亦称“团圆节”、“八月节”、“仲秋节”等。它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流行于全国各族。因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故名“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及整个“三秋”之中,故名“中秋”。中秋之夜的月亮最圆最亮,民间以合家团聚赏月为过节的主要内容,并视天上圆月为人间团圆的象征,所以又称“团圆节”。中秋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这天,各地都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同样的,在潮汕地区,也有很多精彩的民俗活动,例如:拜月(也叫拜月娘),烧塔,芋头祭祖等。另外,除了这些民俗活动,还有一些特色的食品,如:朥饼,腐乳饼等。

我想,大家一定对吃的方面很感兴趣吧!好吧,现在我就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在中秋节这个时期潮汕地区较具特色的几样食品吧!

潮州朥饼,也称潮式月饼,是扬誉中外的潮汕风味的名饼食。潮州朥饼的制作遵古法,属酥皮类饼食,皮薄而匀,馅料滑润香甜。最为传统的潮式月饼主要有二种:一种拌猪油称作朥饼(在潮州,猪油称之为朥。顾名思义,用猪油掺面粉作皮包甜馅烤焙而成的饼便是朥饼。);一种拌花生油称作清油饼,一般把潮州本土制作的、具有浓郁潮州乡土特色的月饼都称为朥饼。潮州朥饼现已成为全国闻名的五种风味系列饼食之一(其它是京式月饼、津式月饼、苏式月饼和广式月饼)。

潮人制作月饼,并用它来祭月,而且相互馈赠的习俗由来也久。明陈天资《东里志》云:八月十五日,“人家儿女,于月下设糕饼果品衣环之物,类月而拜,以请月姑。”清嘉庆《澄海县志》曰:“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士庶家以月饼相馈。”清光绪《海阳县志》载:中秋“制团圆饼,号‘月饼’”。

据有关资料记载:1949年中秋,京剧大师梅兰芳在上海参加潮州人在旧上海开的饼店——源盛饼食店的店庆,品尝潮式月饼之后,赞不绝口,欣然写下了“潮食泰斗”的题词。1982年梅兰芳之子京剧家梅葆玖在北京品尝了潮式月饼后,也交口称赞,并依其父所题的四字再次回赠,遂成为饮食界的美谈趣事。

而每年,随着中秋节的临近,市场上各种各样的月饼又开始粉墨登场,但传统的潮式月饼——朥饼目前仍占据凤城的主要市场。在每年中秋节之前,凤城内朥饼作坊的生意特别好,其中,最有口碑的莫过于胡荣泉的朥饼。但若要吃上潮州老字号、最有名的“意溪大朥饼”,那就得去市郊意溪镇那边去寻觅了。在潮州,潮州朥饼以意溪镇烤制的为上乘,意溪镇又以“范合盛”号的大朥饼最著名,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

当然,除了最具潮汕地区特色的潮州朥饼,还有腐乳饼,炖糕,柚子等食品。

现在,大家应该对中秋时的这些特色小吃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那么,接下来,我将给大家介绍一下中秋时的一些精彩且具特色的民俗活动。

出于对大自然的原始崇拜,拜月的习俗很早就在我国流行。见于文献记

载,春秋战国写成的《尚书;尧典》就有“禋于六宗”之说,汉人注解六宗包括日、月、星、四时、寒暑、水旱。但古人祭祀月亮的时间是在正月朔日,而并不是在中秋。赏月是一种娱乐活动,汉代以后,拜月逐渐有了赏月的成份,这从“咏月”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到了唐代,赏月活动约定俗成在八月十五夜进行。北宋以后,八月十五才正式定名为中秋节。《梦梁录》载:“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 而潮汕各地中秋拜月,主要为妇女和小孩,成年男子多不进行叩拜,故有“男不祭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潮人谓拜月为拜月娘。月属阴,叫太阴娘,民间管叫月娘。拜月都在露天场所,城市居民,在阳台天台或自家庭院进行;乡村百姓拜月,大都集中到村里的大埕祭拜。

当吃过晚饭后,妇女们便聚到一起,带领孩子们安好香案,摆上供品,等候月亮升起。中秋时节,柚、柿、杨桃、石榴、油甘、菠萝、林檎、芋头等果蔬,一齐登场,人们就将这些当令物产和月饼、糕点、煎堆、油饼等奉献给月娘。而这时,妇女常常在这些祭品上施展些手工艺,如用糯米饭、米饭条砌塔山,用剪纸贴柚,用带枝叶的油甘扎成孔雀等。但是现在,人们拜月,市面上物品甚多,人们图方便购买,只是不再像从前那样工巧罢了。

拜月,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待出嫁姑娘拜月的重要心愿是寻求一个好夫婿。潮汕有首歌谣唱道:“中秋夜,月娘娘。深深拜,团团圆。好夫婿,结良缘。今年团圆,明年团圆,年年团圆。”潮汕是个侨乡,不少妇人的丈夫远隔重洋,于是妇人托月寄意,更为情切,有歌谣唱道: “八月十五中秋夜,夜昏月朗天又晴。思君想君来看月,坐看明月到五更。听得寒蛩啼叫声,凄凄惨惨得人惊,不知我君在何处,欲托明月传心声。”而正在上学的小孩呢,则喜欢在供桌上安放新文具和新本子,祈盼月娘保佑其读书聪明,成绩优秀。而拜月后,家人闲笑庭前,吃糕饼,喝工夫茶,赏月谈天,给孩子们讲述许多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

在中秋这天晚上,除了拜月,还有另外一项民俗活动,就是烧塔。潮俗中秋烧瓦塔有两层意思:一是纪念当年潮州人民燃放烟火约好杀掉元兵的信号;二是因潮音瓦与“蚁”同音,烧瓦塔读成烧“蚁”塔,把蚁烧死。俗称中秋烧塔会把各家各户的蚂蚁烧去,来年不再有蚂蚁或减少蚂蚁的为害。而一般,在中秋节前

几天,大家会拣来一些,在空旷地方砌成大小不等的塔,顶端留着一个塔口,将一些树枝、竹子等燃料放进去,中秋晚上点火燃烧,熊熊火焰

照亮原野,煞是好看。火旺时撒上一些粗盐,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增添热闹气氛。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各个方面的因素,例如安全等方面的

考虑,有些地方已经不再用碎瓦断砖来砌塔了,但烧塔这活动依然存在。那人们用什么来做塔呢?没错,就是用纸。人们用纸来扎成一个个小圆塔,在拜完月后再将这些小园塔一个个的扔到火里烧掉。

第三篇:中秋风俗(最终版)

吃月饼

闲秦再思《洛中记闻》说,唐僖宗在中秋节日吃月饼,味道极美,他听到新科进士的曲江设开喜宴,便命御厨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更加清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大概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业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亲友。这无疑是汉民族的一种民族心理的反映。传说,元朝初年,元蒙统治者惧怕民众起来反抗,采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监视,十家只许用一把菜刀的高压政策,人民忍无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节互赠月饼之机,在月饼里放一个蜡丸,蜡丸中裹着纸,纸上写着誓言,饼底还贴一张纸做暗示,以此互相号召反蒙复国。浙江温州一带称这种月饼为;三锦;,按当地方言的谐音就是;杀紧。这大概就是今天月饼外常贴上一张纸的由来。

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以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大赋中就有了相当说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条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的时候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巅峰。

吃月饼

闲秦再思《洛中记闻》说,唐僖宗在中秋节日吃月饼,味道极美,他听到新科进士的曲江设开喜宴,便命御厨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更加清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大概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业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亲友。这无疑是汉民族的一种民族心理的反映。传说,元朝初年,元蒙统治者惧怕民众起来反抗,采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监视,十家只许用一把菜刀的高压政策,人民忍无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节互赠月饼之机,在月饼里放一个蜡丸,蜡丸中裹着纸,纸上写着誓言,饼底还贴一张纸做暗示,以此互相号召反蒙复国。浙江温州一带称这种月饼为;三锦;,按当地方言的谐音就是;杀紧。这大概就是今天月饼外常贴上一张纸的由来。

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以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大赋中就有了相当说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条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的时候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巅峰。

燃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竿,灯笼两颗,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玩兔儿爷

近人金易、沈义羚所著的《宫女谈往录》中,记述了一位叫荣儿的宫女讲述的故事。当时正是八国联军进北京的那一年,慈禧太后逃出了京都,在逃亡的路上恰逢中秋,这位太后慌乱之中亦未忘旧礼古俗,便在寄寓的忻州贡院中举行了祭月之礼。故事说,;晚饭后按着宫里的习惯,要由皇后去祭祀太阴君。这大概是沿着东北的习惯男不拜兔,女不祭灶罢,太阴君是由每家的主妇来祭的。在庭院的东南角上,摆上供桌,请出神码来(一张纸上印一个大兔子在月宫里捣药),插在香坛里。香坛是一个方斗,晋北的斗不是圆的,是方的。街上有时偶然听到晋北人唱圆不过月亮方不过斗,甜不过尕妹妹的温柔。可见,晋北的斗全是方的了。斗里盛满新高粱,斗口糊上黄纸,供桌上四碟水果,四盘月饼,月饼叠起来有半尺高。另外,中间一个大木盘,放着直径有一尺长的圆月饼,这是专给祭兔时做的。还有两枝新毛豆角。四碗清茶,是把茶叶放在碗里用凉水冲一下。就这样,由皇后带着妃子、格格和我们大家行完礼,就算礼成。我们都是逃跑在外的,非常迷信,唯恐有一点礼仪不周,得罪了神鬼,给自己降下灾难。所以一有给神鬼磕头的机会,都是争着参加,没有一个人敢拉后的!我和娟子是替

换着来磕的头。;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宫廷中祭拜月兔的规矩,虽说是在逃难之中,香坛只好用晋北的方斗来替代,但从心理角度说,因为在难中,所以对神则更为敬畏而虔诚。从这个故事看,清代宫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称做太阴君的。然而民间则不同,百姓们称它为玉兔儿爷,这种称呼虽不如称太阴君严肃庄重,但却显得更为亲切。而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实是庄重不足而游戏有余,尽管略显得对神不大尊敬,但却反映了民间敬神心理的异化。中秋自从由祭月的礼俗转化成民间节日后就淡化了礼俗色彩,而游赏性质越来越突出,玩兔儿爷的风俗,可以说是这一现象的有力佐证。

玩月

中秋玩月,今人称之为赏月,这是古人雅俗同好的一件快事。究其玩月的形式,富者多自搭彩楼,贪者多寄圩酒楼,好游者则或登于山、或泛于水,而又必备核肴酒浆,文人赋诗,俗士讲古,往往通宵达旦。除了贵族和民间玩月的情况,此外还有赏游型的玩月。唐李涉《中秋夜君山台望月》诗:;大堤花里锦江前,诗酒同游四十年。不米中秋最明夜,洞庭湖上月当天。;这是登山玩月的佐证。明《江南志书》记载:常熟县八月望日;游人操舟集湖桥望月。;这是泛舟玩月的佐证。当然,古人玩月,并不仅仅是只玩赏中天朗月,而往往是把月和大自然中的其他景物连带在一起观赏,比如著名的景观--卢沟晓月、三潭印月等,无疑都是人们中秋玩月的绝好所在。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竿,灯笼两颗,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玩兔儿爷

近人金易、沈义羚所著的《宫女谈往录》中,记述了一位叫荣儿的宫女讲述的故事。当时正是八国联军进北京的那一年,慈禧太后逃出了京都,在逃亡的路上恰逢中秋,这位太后慌乱之中亦未忘旧礼古俗,便在寄寓的忻州贡院中举行了祭月之礼。故事说,;晚饭后按着宫里的习惯,要由皇后去祭祀太阴君。这大概是沿着东北的习惯男不拜兔,女不祭灶罢,太阴君是由每家的主妇来祭的。在庭院的东南角上,摆上供桌,请出神码来(一张纸上印一个大兔子在月宫里捣药),插在香坛里。香坛是一个方斗,晋北的斗不是圆的,是方的。街上有时偶然听到晋北人唱圆不过月亮方不过斗,甜不过尕妹妹的温柔。可见,晋北的斗全是方的了。斗里盛满新高粱,斗口糊上黄纸,供桌上四碟水果,四盘月饼,月饼叠起来有半尺高。另外,中间一个大木盘,放着直径有一尺长的圆月饼,这是专给祭兔时做的。还有两枝新毛豆角。四碗清茶,是把茶叶放在碗里用凉水冲一下。就这样,由皇后带着妃子、格格和我们大家行完礼,就算礼成。我们都是逃跑在外的,非常迷信,唯恐有一点礼仪不周,得罪了神鬼,给自己降下灾难。所以一有给神鬼磕头的机会,都是争着参加,没有一个人敢拉后的!我和娟子是替

换着来磕的头。;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宫廷中祭拜月兔的规矩,虽说是在逃难之中,香坛只好用晋北的方斗来替代,但从心理角度说,因为在难中,所以对神则更为敬畏而虔诚。从这个故事看,清代宫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称做太阴君的。然而民间则不同,百姓们称它为玉兔儿爷,这种称呼虽不如称太阴君严肃庄重,但却显得更为亲切。而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实是庄重不足而游戏有余,尽管略显得对神不大尊敬,但却反映了民间敬神心理的异化。中秋自从由祭月的礼俗转化成民间节日后就淡化了礼俗色彩,而游赏性质越来越突出,玩兔儿爷的风俗,可以说是这一现象的有力佐证。

玩月

中秋玩月,今人称之为赏月,这是古人雅俗同好的一件快事。究其玩月的形式,富者多自搭彩楼,贪者多寄圩酒楼,好游者则或登于山、或泛于水,而又必备核肴酒浆,文人赋诗,俗士讲古,往往通宵达旦。除了贵族和民间玩月的情况,此外还有赏游型的玩月。唐李涉《中秋夜君山台望月》诗:;大堤花里锦江前,诗酒同游四十年。不米中秋最明夜,洞庭湖上月当天。;这是登山玩月的佐证。明《江南志书》记载:常熟县八月望日;游人操舟集湖桥望月。;这是泛舟玩月的佐证。当然,古人玩月,并不仅仅是只玩赏中天朗月,而往往是把月和大自然中的其他景物连带在一起观赏,比如著名的景观--卢沟晓月、三潭印月等,无疑都是人们中秋玩月的绝好所在。

第四篇:厦门中秋博饼风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月圆之夜,寄情雅玩之时。泛舟鹭江,把酒赏月,陶醉于“烟笼寒水月笼纱”的诗般意境,真是其乐融融。每逢中秋佳节临近,夜色阑珊中的厦门,大街小巷便会传出博饼时骰子撞碰瓷碗的悦耳叮当声。

在古代,“博”是一种棋戏,后泛指赌博运动。当然,沿袭到现在,博饼不再有赌博的意味,而是成为厦门人中秋聚会的保留节目。当骰子在大瓷碗里落下,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当欢声笑语从人们的心地飘出,各个眼底洋溢着快乐的微笑时,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总是特别温馨。

厦门的“博饼”,也叫“博中秋饼”、“博会饼”。这一风俗的形成与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关。据传是300多年前,郑成功屯兵厦门,每到8月15日月圆之时,满怀反清复明之豪气的将士们,难免有思乡思亲之情。为排解和宽慰士兵佳节思念家乡亲人之苦,郑成功的部下洪旭发明了一种博饼游戏,让士兵赏月博饼。郑成功亲自批准从农历13至18,前后6夜,军中按单双日轮流赏月博饼。这独特的游戏,后逐渐在民间流传和改进,成为一种有趣的民俗活动。早年,博状元饼,多为亲友或结拜兄弟姐妹间大家出钱,购买一二会月饼,共同博之,谁得“状元”,来年中秋节要赠送一会给大家博。其中有人生男孩的要送两会。这样,年年有增无减,会饼越来越多,只好再分开两独立组。一般家庭由长辈主持,每年买一二会,全家围成一圈博之。

中秋会饼每会63块饼。每会饼设“状元”1个,“对堂”2个,“三红”4个,“四进”8个,“二举”16个,“一秀”32个。全会大小饼以63块为单位,含七九六十三之数,是个吉利数。因为九九八十一是帝王所用的数,八九七十二是千岁数,而郑成功则封过延平王,所以只能用六十三之数。这大小六十三块饼,分别代表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取民间流行的赌具骰子6颗,放在大瓷碗内投掷,依次为序,让参与者博弈玩耍。

如今“博饼”,不但家庭有,同学、朋友、同事之间也利用中秋节博“状元饼”,单位团体也组织大家博饼,成为中秋节不可缺少的社会娱乐活动。每个人在中秋节前后可能会参加多次博饼活动。而且,如今博饼会的内容也逐渐丰富,奖品也变了味,月饼悄然隐之,被一些日用品,如毛巾、沐浴露、食用油、工艺品等替而代之。曾有人一夜博回两年都用不完的牙膏、香皂,最后只得转送亲朋好友。当然,博饼的乐趣不在于礼品的大小,也不管奖品如何变换,人们看重的是围在一起搏弈的乐趣,是大家团圆共享的时刻。

一样的月光,不一样的中秋;一样的中秋月,不一样的月饼文化。中秋明月,遥寄多少思乡情,中秋会饼,抒发多少团圆之意;一轮明月,海峡两岸共赏之,六颗骰子,同胞手足同嬉之。在叮叮当当的响声中,人们欢笑着,把这温馨的时刻传承下去,传递到海峡对岸,传递到五洲四海。

第五篇:日本传统婚礼风俗礼仪揭秘[图]

日本传统婚礼风俗礼仪揭秘[图] 自古以来日本社会都以“敬神崇祖”为其宗教文化的基础,因此在日本人看来,结婚不仅是男女双方的终身大事,更是男女双方家族的大事情。如今日本的传统婚礼仍以神前婚礼为主,人们在考虑婚姻问题时,总是十分注意男女双方是否“门当户对”。

在日本传统的婚礼模式中,教堂婚礼占40%、神前婚礼占50%、其他婚礼(包括人前及佛前婚礼)占10%。尽管日本已经现代化,但如今的高级宾馆或是高级餐厅依然设有简易神殿,因此广义上来说,日本传统婚礼仍以神前婚礼为主。传统的日本婚礼一般是在当地的氏神社举行,并且一定要事先或事后向氏神、祖先之灵报告。婚礼当天新郎新娘分别离开自己家时,要向家里的神坛、祖先之灵行礼,这在日本传统婚礼中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神前婚礼仪式程序

(一)1.入场:主祭人及祭事人、媒人夫妇、新郎新娘以及参与者,先漱口洗手后进入会场。新郎新娘坐在神前正面、媒人夫妇坐其后面,两家亲属分两边就坐。

2.开场致词:由司官向全体人员宣告开始进行婚礼仪式。

3.修净之仪:由司官指示全体起立,接受祭事人誓词并以大麻净身。

4.献餐之仪:向神供奉山珍海味。

5.奏上祝词:由主祭人在神前念祝词,全体人员起立祈念。

6.誓杯之仪:由祭事人向新郎新娘供神酒,新人在神前交换酒杯誓为夫妇。神前婚礼仪式程序

(二)7.交换结婚戒指:原来的仪式中没有,但近年来被列入神前婚礼仪式中。

8.奏上誓词:由新郎在神前宣读誓词。新娘与新郎并列而站,新娘接受丈夫的姓作为自己的新姓。此时全体人员起立聆听两人的誓词,祈祷两人的未来。新郎念完后将誓词献在神前。

9.供奉神木:主祭人向神供奉神木行礼后,新郎新娘也一同供奉神木并行礼,接着媒人夫妇供奉神木行礼,在场其他人员也同时行礼。

10.亲属杯之仪:祭事人将神酒献给两家亲属,两家人共饮以此巩固亲属关系。

11.主祭人祝词:当仪式结束之前,主祭人祝福两人的婚姻,祈祷新婚夫妇拥有美好前途,同时祈祷两家繁荣。

12.退场:司官宣布婚礼仪式结束,主祭人、祭事人退场,接着所有人员按顺序陆续退场。

日本人订婚要赠送奇特的礼品,每一样礼品都具有特别的象征意义。礼品用华丽的纸张包装,包括:干墨鱼,象征男性生殖器;海藻,用来比喻能生育的女人;一根长长的亚麻线,表示白头偕老;一把折扇,象征将来财源不断。

日本新娘在婚礼上穿的白色丝绸和服原本是18世纪和19世纪日本武士结婚时新娘所穿的礼服。传统的日本婚礼上,新娘的头发应该挽起来,用龟壳梳子束紧。新娘子的脸用脂粉画得雪白,头戴一块白盖头和面纱,从内衣、和服到外套一切都以纯白色的衣服来装扮。这意味着新娘从精神到身体都归于“空白”,从此开始新的家庭生活。因为在日本结婚不仅是新婚夫妇的一致决定,而且与双方的家族共存,所以白色包含从“空白”出发的意思。

在婚礼上,新娘通常要更换好几套衣服,这种习俗的本意不是单纯的装扮新娘,而是象征新娘已经在新的家族中重生。一次是脱掉白色礼服,换上绣有吉祥图案(像仙鹤,花朵等)的华丽礼服,颜色为金、银、红三色。然后还要换上另一套深色、未婚少女穿的和服,这是新娘最后一次穿这种式样的和服了,作为她纯真少女时代的结束。而新郎需则穿着背、两胸、两袖五个地方绣有自己家族花纹的黑色长和服以及平布斑纹摺裙,同时还要穿上同样有五个家族花纹的外衣,并手持白色扇子,脚穿白色便鞋。寓意丰富的婚宴

在传统的日本婚宴上,桌上的每一种食品都代表一个美好的祝愿或代表幸福、富裕,或意味长寿、多子孙等。比如,鱼头和鱼尾都被向上卷起,整条鱼围成一个圆圈,象征夫妻永不分离。龙虾在婚宴上也很常见,因为龙虾的深红色代表好运气。至于餐后甜点,新娘可能会选择用甜黏米做成的黏米圆来招待客人。

下载揭秘中秋风俗(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揭秘中秋风俗(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一中秋传统风俗作文五篇范文

    初一中秋传统风俗作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

    中秋传统风俗作文700字[大全5篇]

    中秋传统风俗作文700字大全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秋传......

    揭秘《傲慢与偏见》

    揭秘《傲慢与偏见》 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句话堪称文学史上最有名的开篇之一。虽历经200年,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于1813年完成的《傲慢与......

    揭秘雷锋

    大名鼎鼎的雷锋,本名雷正兴,从小是个孤儿,但这并不影响他对于时尚的憧憬和追求。 说雷锋是个赶时髦的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择业、生活。 一、择业 雷锋由于上学晚,所以小学毕业......

    网络营销大揭秘

    户外广告公司网络营销大揭秘 目前做广告的也算是一种比较赚钱的行业吧,投入成本低,但是产出却比较高,而且目前广告公司的分类也比较多,比如有专业设计公司,形象设计,炒作策划公司,......

    揭秘偷情doc(推荐)

    揭秘:偷情的男人为性 女人为什么? 偷情是身体嗅觉的短暂迷路 注意!偷情不是偷性,更不是偷一些能够以物质转换的东西。偷情--一个香汗淋淋、呼吸急促,一个令神经高度紧张后松弛的......

    各民族风俗

    1.蒙古族: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也有一部分从事农业。在牧区,蒙古族多住圆形毡房,俗称“蒙古包”。蒙古包的门一定朝南开,炉子设在毡房正中天窗底下。在农牧区,蒙古族......

    春节风俗

    春节风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中国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还有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相传至今。比如,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