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恩老人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姥姥、姥爷带我到郊外登高、赏菊„„看着姥姥、姥爷幸福安详的样子,我明白了“最美不过夕阳红”这句话的真正含义。随着重阳节的离去,见姥姥、姥爷的日子越来越少了,因为姥姥、姥爷又要回老家了,不知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再次见面。
我是姥姥最大的外孙女,姥姥、姥爷也都最喜欢我。每次舅舅开车和我们一起回姥姥家时,总是过一会儿就走了,我真想对姥姥、姥爷说:“如果我拥有一辆车,一定天天回来看你们,领着妹妹、弟弟玩儿,不让你们操心。我真羡慕妹妹能和你们天天在一起,不过我在家里一定会做一个懂事的孩子的。”
姥爷,我想对您说:“您以前为了接送妈妈、舅舅上学,不惜从县里的医院调到乡里的医院,要不是您懂得上学的重要性,也许妈妈、舅舅现在就在村里种地,我也就会出生在农村了,不会认识班里的同学,也不会和他们成为朋友。每次我在您家哭闹时,您都给我讲道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以后要改正缺点,发扬优点。在快放寒假或暑假时,您就会打来电话问我考得怎么样,每当我说100分时,不用说我就知道您乐开了花;如果我说90多分时,您就会说不错,继续努力,争取下次考个满分。姥爷,您以后不要再吸烟了,对身体不好。”
姥姥,我想对您说:“您虽然没有工作,但您也为家里付出了很多。您每天都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令人敬佩;您把我和弟弟、妹妹一把屎一把尿的带大,从不考虑自己有病的身子,更使我们全家人尊重;每次到您家总是不吃饭就走了,好不容易吃一次,您就带我们去饭店吃,还总是把菜夹到我碗里,总以为我长不大。姥姥,您放心吧,我已经长大了!”
姥姥、姥爷,你们知道我最最想对你们说些什么吗?我最想对你们说呀:“姥姥、姥爷,我最爱的永远是你们!请你们放宽心,快乐每一天!”我期盼明年的重阳节早一天到来!期盼和你们在一起的日子。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感恩重阳,关爱老人”社区活动方案
七星幼儿园大班“感恩重阳,关爱老人”社区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播种爱心,收获成长,为了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教育孩子们学会尊敬老人,为身边的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本次的社区关爱活动,带领幼儿进大同市场为周边的爷爷奶奶送上自己最深厚的祝福。
二、活动时间:10月20日早上9:00
三、活动地点:农商银行表演、大同市场分派礼物
三、活动对象:大班幼儿
四、领取礼物对向:劳动着的长辈
五、活动人员安排:
(一)班级人员安排 大一班:(17人)
李金河(梁羽菲、刘美君、黄浩轩、郭静琳、陈诺华)大同圩内,各铺位 陈喜伴(郭尧讳、陆君潼、麦乐培、程沁怡、关峰华)市场右边
苏桂梅(郭成浚、冼家慧、陆韵昌、程炎烽、张绮琳)市场下边和转角位)大二班:(12人)(负责:市场内,即肉档内)
冼家因(余广鹏、林卓婷、关雨婕、关志颖、郭仲文)杂货档
陈敏华(殷韵璇、陈智林、陈颖瑶、郭韵琳、苏智亮)猪肉、烧腊、鱼档 郭燕芳(郭锦尧、郭晓均、冯子源、傅旭豪)(市场内瓜菜档)
大三班:(15人)(负责:)
陈杏英(成丽菲、农远鹏、郭文均、李思、程炜祺)大同桥——今早绿点左边买菜的
杨欢(黄心蕾、程讳仪、陈芷欣、周远涛、陈子轩)大同桥——今早绿点右边买菜的
卢兰英(郭子健、廖传祖、郭绮晴、郭锡亮)大同桥直落右边店铺 大四班:(20人)(负责:市场左边,今日绿点打后两边)傅家仪(付康霖、陈亮轩、程琳轩、程海和、郭建伦)张月明(李杰、郭倩彤、冼明钧、陆颖童、陈启明)陈喜尔(陈世杰、孟智园、麦乐勤、程婉珊、余乐妍)郭凤英(梁国滨、黄文杰、黄俊杰、郭栩彤、文梓琳)
(二)拍照人员: 大一班麦意弟负责 大二班傅密婵负责 大三班颜嘉爱负责 大四班贺笑才负责
(三)现场布置
麦意弟、贺笑才、陈喜尔8:00分外出布置场地,准备绿色地毯、圆凳50张。
(四)节目主持:陈喜尔
(五)节目衔接:麦意弟
(六)当天到班帮忙人员:麦秀明到大一班、万宇大二班、李嘉敏到大三班、伍尚冰到大四班
(七)活动微信:陈喜伴(上交时间:10月23日星期三早上)
五、活动要求:
1、全体幼儿统一穿秋装园服8:00前回园吃早餐,8:30准时外出。
2、全体外出教师穿黄色园服。
3、各位外出的教师有计划的自备手机帮忙照相。
4、分派礼物时注意礼貌,学会说完整的一句话
“奶奶您好!我是七星幼儿园的xxx,明天就是重阳节了,我代表七星幼儿园送您一份礼物,并祝您健康长寿、重阳节快乐。”(今天下午麦园长检查孩子表述的语句)
六、外出路线:由后门的小路走向农商银行。
七、活动内容:
(一)孩子们为长辈表演节目。
1、大一班《手牵手》
2、大二班《Bar bar bar》
4、大三班《把我的祝福送给你》
5、大四班《水果拳》
3、诗歌朗诵《九九重阳》
(二)我为长辈送礼物。
各老师组织自己负责的孩子,到负责的地点派发礼物。
七星幼儿园
2015年10月18日
第三篇:摩根盛通举办关爱老人,感恩社会活动
摩根盛通举办关爱老人,感恩社会活动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弘扬优秀文化,努力营造社会和谐良好氛围的同时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经摩根盛通华中地区批准,今日,华中区分公司,带领所有摩根盛通家人前往武昌区童心苑敬老院举办“关爱老人,感恩社会”活动。
(摩根盛通华中区分公司员工参加活动)
(摩根盛通华中区分公司员工参加活动)
此次温暖之行,期望社会更多人士到老年公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但能培养当代群体关心他人,敬老爱老的美德,还能走出公司,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让我们认识到身上的责任,去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
据了解,摩根盛通是集商学、咨询、企业孵化器于一体的公司。公司商学业务是国内领先的中小企业上市培育与智慧成长的平台。致力于国内中小企业投融资与上市培育辅导,主营服务有上市辅导、上市孵化、天使投资、风投对接及商学培训等。公司咨询业务又称企业管理咨询,是指具有丰富的管理知识与经验并掌握咨询技法的咨询人员帮助企业查出存在问题,并落地解决问题。公司孵化器业务是集办公、孵化、产业于一体的新三板企业总部孵化器,平台专注于为创业企业提供孵化场地、孵化辅导、公共设施等服务。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大爱精神影响着摩根盛通的全体员工,这份爱将会不断的传承。
第四篇:老人资料
海鸥老人
海鸥老人的名字叫吴庆恒,是一位普通的昆明市民。之所以叫他海鸥老人,是因为每年的秋天,昆明的滇池都会迎来大批的迁徙的海鸥,这个时候,总有一个老人,几乎每一天都带一些自己买来的面包,去呵护这些美丽的海鸥。
老人很苍老了,布满皱纹的脸上,有一双很善良的眼睛,肩上挎一个自制的泛白的布袋子,里面装满了喂海鸥的食物,很细心,总是微笑着看着眼前飞上飞下的海鸥们。据老人讲,这些海鸥很通人性的,当一只海鸥受到伤害的时候,他会用凄厉的叫声呼唤其他的海鸥离开,曾经有一个海鸥,因为游客的抓捕,导致骨折,老人很小心地呵护着这只受伤的海鸥,从1992年起,老人每年都能看到这只受伤的海鸥来昆明,仿佛,海鸥很惦念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飞临昆明,也是一种探望和安慰吧。来公园游玩的人很多,但没有人知道老人的家境,只是听他自己说每一个月只有四百多元的退休金,而他要用其中的三分之一给海鸥们买吃的东西。有的时候,由于老人病了,每月自己的开销多了些,给海鸥们买东西的钱就少了,于是,老人就去饭馆里捡拾别人丢掉的东西,用他的话说就是穷人要有穷办法。
云南电视台的记者们知道了老人的情况,请老人讲述自己和海鸥们的故事,老人很激动,也许是寂寞太久了,看着老人激动忘我的讲解,心里升起了莫名其妙的伤感。临到最后,记者和老人约好,要带记者们去看海鸥晚上栖息的地方,那时海鸥的一个临时的家。临别之时,老人一直很客气的道别,连说了几个再见和谢谢,最后竟然摘掉了帽子,和镜头和记者朋友们道别,那种客气的背后,实际上是一个人的涵养和尊贵。隔天约见的时间到了,老人并没有赴约。又隔了几天,记者忽然见到了老人,老人低着头,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精神,他坐在滇池水边的石凳上,很沉静,只是用手无力的把面包伸向海鸥。记者问老人情况,老人的声音很低,很安详的告诉记者,这几天病倒了,几天的时间,只喝了一碗面条。过了一会,老人说他很累,想回家休息。夕阳中,留给人们的是老人蹒跚的背影。
又过了一些天,年轻的记者朋友们很挂念老人,经过了很多打听,终于知道了老人的家,等走过弯弯曲曲的巷子,看到的却是老人已经去世的消息。经询问才知道。老人的名字叫吴庆恒,是早年西南联大的学生,建国后受到了政治的迫害,没有了家庭,老人一生孤独,海鸥成了他孤寂晚年的唯一的朋友。
后来昆明的人渐渐知道了海鸥老人的情况,自发的捐款,塑了一尊老人的像,依靠在滇池,微笑中若有所思。这算是对老人的告慰。
纪念海鸥老人——吴庆恒先生。如果有来生,希望他永远有微笑。
展开其他相似回答(1)
630209
海鸥老人 2009-2-7 15:21:15 124.78.216.* 举报
海鸥老人的名字叫吴庆恒,是一位普通的昆明市民。之所以叫他海鸥老人,是因为每年的秋天,昆明的滇池都会迎来大批的迁徙的海鸥,这个时候,总有一个老人,几乎每一天都带一些自己买来的面包,去呵护这些美丽的海鸥。
老人很苍老了,布满皱纹的脸上,有一双很善良的眼睛,肩上挎一个自制的泛白的布袋子,里面装满了喂海鸥的食物,很细心,总是微笑着看着眼前飞上飞下的海鸥们。据老人讲,这些海鸥很通人性的,当一只海鸥受到伤害的时候,他会用凄厉的叫声呼唤其他的海鸥离开,曾经有一个海鸥,因为游客的抓捕,导致骨折,老人很小心地呵护着这只受伤的海鸥,从1992年起,老人每年都能看到这只受伤的海鸥来昆明,仿佛,海鸥很惦念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飞临昆明,也是一种探望和安慰吧。来公园游玩的人很多,但没有人知道老人的家境,只是听他自己说每一个月只有四百多元的退休金,而他要用其中的三分之一给海鸥们买吃的东西。有的时候,由于老人病了,每月自己的开销多了些,给海鸥们买东西的钱就少了,于是,老人就去饭馆里捡拾别人丢掉的东西,用他的话说就是穷人要有穷办法。
云南电视台的记者们知道了老人的情况,请老人讲述自己和海鸥们的故事,老人很激动,也许是寂寞太久了,看着老人激动忘我的讲解,心里升起了莫名其妙的伤感。临到最后,记者和老人约好,要带记者们去看海鸥晚上栖息的地方,那时海鸥的一个临时的家。临别之时,老人一直很客气的道别,连说了几个再见和谢谢,最后竟然摘掉了帽子,和镜头和记者朋友们道别,那种客气的背后,实际上是一个人的涵养和尊贵。隔天约见的时间到了,老人并没有赴约。又隔了几天,记者忽然见到了老人,老人低着头,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精神,他坐在滇池水边的石凳上,很沉静,只是用手无力的把面包伸向海鸥。记者问老人情况,老人的声音很低,很安详的告诉记者,这几天病倒了,几天的时间,只喝了一碗面条。过了一会,老人说他很累,想回家休息。夕阳中,留给人们的是老人蹒跚的背影。
又过了一些天,年轻的记者朋友们很挂念老人,经过了很多打听,终于知道了老人的家,等走过弯弯曲曲的巷子,看到的却是老人已经去世的消息。经询问才知道。老人的名字叫吴庆恒,是早年西南联大的学生,建国后受到了政治的迫害,没有了家庭,老人一生孤独,海鸥成了他孤寂晚年的唯一的朋友。
后来昆明的人渐渐知道了海鸥老人的情况,自发的捐款,塑了一尊老人的像,依靠在滇池,微笑中若有所思。这算是对老人的告慰。
纪念海鸥老人——吴庆恒先生。如果有来生,希望他永远有微笑。
第五篇:送老人
送 老 人
湖北省洪湖市峰口镇二中 王前保
腊月廿四日,我参加了一次送老人的葬礼。
腊月廿三,住在我们楼下的刘老师的老母亲杨奶奶88岁去世了。杨奶奶有两个儿子,五个女儿,晚年在刘老师的地下室住,吃饭是刘老师送,自己的零花钱是靠自己在学校拾废纸、废塑料品卖钱。前几天还在学校请客的地方捡废品,不料,廿三早上就去世了。杨奶奶子孙满堂,又寿终正寝的短暂,真是前世修来的福。
廿三日中午,刘老师就接我们这一层楼的9人做丧夫(我们这里把给老人送葬的人叫丧夫)。我们这里农村的接人做丧夫,讲究要挨家接,中间不间断,(当然中间有人不在家的情况除外),一般接8到10人。我们学校也基本上是按照这样的习俗,哪一栋的老人去世了,就接哪一栋的人帮忙给老人送葬。
廿三日下午五点,刘老师接我们丧夫吃饭,丧夫一般单独坐一桌。还接了乐器班(我们这里叫六合班,因是六个人打乐器),还接了一个腰鼓队。吃罢晚饭,六合班的锣鼓打得震天的响,接着是18人的腰鼓队的边打边跳,精彩纷呈的花样,让人目不暇接,疏密有致的锣鼓声让人感到悦耳动听。
杨奶奶生前在刘老师的地下室住,死后在地下室出榻。地下室门前,搭起了一个孝棚。孝棚上挂着巨大的横幅:“沉痛悼念刘府杨老孺人”。杨奶奶直挺挺地躺在榻上,盖着红色的锦被,头枕着仙鹤枕,面容满是皱纹,如桃核上的皱纹,仍像活着的平时那样安静。她的身旁是几个女儿在陪伴。靠近杨奶奶的头部,是道士先生正在给老人明路。(明路意思是道士先生给死者指明从地府到仙界的道路。)他左手拿着孝单,右手舞动着纸飘带(用一根细木棍,棍上系着一张长条纸,纸上写着一个什么字),咿咿呀呀地念叨着孝子贤孙的名单。我以前还看到过有几个在旁边唱着孝歌的,也有的接人唱丧歌。可能是刘老师的俭省了。
这时,我们丧夫也有任务。一是做许多骨头棒子,明天好让孝子贤孙拿着给老人送葬。原先用麻梗做,在麻梗上缠绕着白色或黄色的纸。现在没有麻梗,就只好用竹子代替。先把粗竹子锯断,再劈成细条,然后用白纸或黄色缠绕。二是做孝帽。把纸盒裁剪成头部大小的框子,用订书机定好,再用粘胶粘好,然后在上面用笔写上“孝”字。三是摸清孝子贤孙的名单,好明天送葬时点名索要烟。我们找道士要了孝单。抄上亲属的名单,又与知宾先生的礼簿核对。
第二天早上9点,我们吃了早饭,到殡仪馆装来殡棺。拆去治丧的棚子,把殡棺抬进地下室,让道士入殓。道士又像先前咿咿呀呀念着孝单,然后把一个碗对地上摔得粉碎。我们丧夫将殡棺抬出去,在门前用粗绳绑好。
这时,锣鼓声,腰鼓舞此起彼伏。然后开追悼会。我们要孝子贤孙戴好昨天做的孝帽,分发骨头棒子,还要他们搬花圈。等追悼会开完,我们丧夫喊着孝子贤孙的名字,要他们表示对老人的孝心,对丧夫送老人上山表示感谢。向一个个要烟。亲孝子孝孙都是给的蓝色的“黄鹤楼”,关系疏一点是红金龙,有的没有做准备的就那出100元。有一些亲属我们不认识,喊了他的名字,却找不到他,即使是他自己准备了一条烟,也不拿出来,这样就产生了“漏网之鱼”。
接着,我们丧夫将杠放在肩上,一起拍棺木,大喊一声:“哦——呵——!”抬起棺木,其他孝子贤孙就跟在棺木后面走,只有刘老师和一个弟兄两个孝子,一个端着杨奶奶的遗像,一个端着杨奶奶的灵位后退着走,他们的两旁都用两人搀扶着,以防他们摔倒。
在我们抬起棺木时,顿时鞭炮齐鸣,震耳欲聋,六合班的锣鼓敲起来了,腰鼓队的鼓打起来了,舞跳起来了。在学校到公路的300多米的路程中,沿途放的鞭炮都是学校的各家各户送的。
到了公路上,有殡仪馆的车接,我们四人将殡棺抬上车,五人到老人葬的地方去用砖砌墓。六合班、腰鼓队和部分家属也上了灵车。一人在沿途撒纸钱,是为死者买买路钱,一人在车将要过桥时放鞭。许多花圈、孝帽都用一辆车装到殡仪馆,只留骨头棒子和两个花圈运到墓地。
到了殡仪馆,还要排队火化。腰鼓队下车又打了两场。家属到殡仪馆办好手续,买了骨灰盒,等一个多小时,老人的骨灰出来,用骨灰盒装好,再返回到墓地,将老人的骨灰盒放入小墓地。然后又把老人的灵位抱回家,供到家里。
这是我第一次做丧夫的全程经过。我想,人们应尽量在老人在世时尽孝道,在老人去世时简朴一些,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2011年1月28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