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诵读经典 培养学生优秀品格
诵读经典 培养学生优秀品格
广平县第一中学
秦玉霞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有文化才有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做人做事才有灵气。古代经典名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好教材。忠孝仁爱、礼义廉耻、慎言敏行、严于律己、改过迁善等道德规范铸就了中国人民的精神灵魂, 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性格,这种在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孕育下的中华美德是炎黄子孙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巨大能量源泉。因此,加强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能培养学生优秀品格。作为语文老师我深深认识到了这一点,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是教育工作者的最根本责任。
古代的文人们是早已逝去了,留下的只有这些万古不朽的文章,而他们的人格魅力正蕴涵其中与之长存。每每诵读这些文章,便会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我们,让我们心潮起伏的走向他们。这便是经典的魅力所在,是它在作用着我们的心文以载道,经典美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处世为人的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背诵这些经典古诗文,对学生们的眼界、胸怀、志气、品格修养的提高大有帮助。
上下五千年文化是何其的灿烂,古人留给我们的文章是何其的丰富。在这浩瀚的古典文学宝库中,带领学生诵读着,感受着。除去了这精美的文词和超凡的意境外,折射在我们面前的便是古代文人们的人格魅力了。诵读经典,对于帮助中学生了解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厚实文学功底,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诵读经典,可以净化心灵,健全学生人格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待其长大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和优秀品性须在幼小时培养。因此,有目标地选择经典名篇,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到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敢于成功而不骄傲,面对挫折不气馁,适度地表现自我而不自悲,敢于接受挑战,不惧怕竞争,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不嫉妒他人的成功和优点,不猜忌别人,能宽容他人。
诵读圣贤的经典,遇到困难时,我们会想到古人说“遇到困难应当愈挫愈勇”,就会勉励自己不要灰心,不要难过。孟子说道:“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要是我们记起这样的话,就会认为自己是有用的人,一定不会自暴自弃,还会勇于承担一切困难和艰辛。
在读经的过程中,我们纵观历史上的圣贤、伟人的成长历程:孔老夫子自幼失去父亲,由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教育成人,最终成为至圣先师。范仲淹靠苦学,经历了种种的艰辛,最终成为国家的宰相、国家的栋梁。他廉洁奉公的品行流传至今。历史上所有成圣成贤的人哪一个不是历尽艰辛,经历种种考验最后成为圣贤之人的?而当对这些经典耳闻目染后,我们就会懂得“泛爱众而亲仁”,“圣与贤,可训至”。在面临挫折时,我们也会有能力勇于接受,不至于在挫折来临时,束手无策。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富裕了,但与此同时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也随之产生,诸多因素造成一些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诵读经典能健全学生的人格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与文化底蕴。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也是在与历史文化名人进行对话交流,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熏陶,树立起坚定的信念,做一个追求真善美,追求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做一个有作为的人。
二、诵读经典,传承美德,陶冶学生情操
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可以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儒化,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我认为,读古人书,与古贤为伍,是一个人高尚境界的表现。以儒学价值为核心的传统文化,重人伦、求和谐、盼安定,道德修养渗透在古诗文中,将对孩子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毋庸讳言,当前的学生普遍存在着人文素养欠缺、基本礼仪较差、自私自利等问题,这也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让孩子们接触古诗文,必将受到民族精神的感召,优秀的传统文化必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必将帮助他们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文化品位。多读精背是一种学习古诗文行之有效的方法,读多了,自然成诵。使学生在诵读读中积累,在诵读中感悟,在诵读中欣赏,在诵读中成长。
三、诵读经典,要持之以恒,培养健康人格
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潜移的,渐进的,是在长久的感悟熏陶中逐步形成的。在古诗文的吟诵中,培养学生真善美统一的健全人格。吟诵古诗文,它的显性效果容易被人重视,但实际上它对学生的隐性教育更为重要,更为长远。伴随着对语言文字的学习、推敲、运用,学生的思想情操、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修炼和熏陶,学生在无形中提高了语文素养,培养了健全的人格。正如魏书生所说,“从思想到行为,从行为到习惯,从习惯到命运”。当代文化名人余秋雨说:“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都是文明传代的绝佳措施。”
四、诵读经典,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中国经典古诗文内容博大精深,它是民族精神的教科书,孕育了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诵读经典古诗文,能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加深认识,体验和感知我们民族的伟大灵魂,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诵读《论语》时,我们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感受到孔子人格魅力所在。他认为任何人总是有着优点,可以让其他人学习的,他的这种肯定是对每一个人的生存价值的承认。在儒家教育中,我们感受到了孔子教人成人的三个层次,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领悟了个人理想信念的树立与社会的相关联系。
如读到“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雅量。“高山流水”般的友谊、“见贤思齐”,“无欲则刚”的人生哲理等等,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经典古诗文中这些积极的人生理念和道德精神,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诗文明志”,学生们在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文化品味的同时,也必将会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发展国家经济的历史重任。
经典诵读不是复古,而是为了学生素质的提高,是素质教育的一种真正的有效的手段。用经典来充实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奠定优秀人格的良好基础,继承中国文化传统。
第二篇:学生国旗下关于优秀品格讲话稿
品格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不变的。优秀的品格,可以培养,可以塑造,并且这种塑造大多不是在波澜壮阔的运动中,不是在惊天动地的事业里,也并非在崇高伟大的实践中,而是在平凡的生活里,寻常的交往中甚至是索然寡味的日子里。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几篇学生国旗下关于优秀品格讲话稿,供大家参考借鉴。
学生国旗下关于优秀品格讲话稿1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一个学期即将过去,新的一年悄然临近。我们像远行的航船,伴着激浪和长风已经解缆扬帆;又像冲刺的运动员,伴着清脆的枪响和助阵的呐喊,冲出起跑线;也像不知疲倦的探秘者,背着沉重的行囊,伴着松涛走进深山;更像大地的一名耕耘者,初春来到就开始耕耘和护理自己那丰富、殷实、肥沃和健康的心田。其实,我们像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应该有航船的执着、运动员的顽强、探秘者的自信和耕耘者的勤奋。正是这些优秀的品格犹如通行证一样,引导人们走向成功之路;又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引导人们从漫漫长夜走向光明的未来。优秀品格于人生之重要不言而喻,所以有人说,品格决定命运。
品格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不变的。优秀的品格,可以培养,可以塑造,并且这种塑造大多不是在波澜壮阔的运动中,不是在惊天动地的事业里,也并非在崇高伟大的实践中,而是在平凡的生活里,寻常的交往中甚至是索然寡味的日子里。从日常生活一些司空见惯的小事中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格,朱德军长的一件小事,令挑米的红军将士肃然起敬;车夫的一件小事,使其形象在鲁迅先生心中马上高大起来。习以为常的言行,都会成为培养人生命亮点的因子,决不可有半点马虎。忽视了它,就是忽视了习惯,忽视了品格,忽视了生命,如
果这样,不管你的理想是多么远大,志向是多么崇高,你都不会登上可饱览无限风光的顶峰。
新年开始,是树立目标的开始,是反思和审视自己的开始,是鼓足勇气、继续奋斗的开始,是重塑优秀品格的开始,既然一个美好的开始已经出现,大家就要抓住这个开始去奋斗。
最后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生活快乐,奋斗成功!
学生国旗下关于优秀品格讲话稿2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伴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鲜艳的五星红旗再次在我们的眼前冉冉升起—— 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学期开始了。在这里我首先祝愿全体师生在新学期里取得更大的进步。
过去一个学期记录着每一个老师和同学的辛勤,蕴含着我们集体的智慧。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伙伴,新的辉煌和成就需要全校师生抖擞精神,以高昂的干劲、踏实的作风和崭新的思路去做好每一项工作。老师们,让我们继续发扬爱生敬业、甘于奉献的优良作风;认清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自觉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观念,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升思想境界,以高尚的师德实践“为人师表”、“身正为范”的教育诺言,以纯洁的心灵塑造祖国花朵的灵魂,以健康的人格魅力带动学生的品格养成,从而营造和谐健康,洋溢着人文色彩的人际氛围,努力实践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崇高目标。
学生国旗下关于优秀品格讲话稿3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做一个持之以恒的人》。一个文质彬彬,充满才气,富有冒险精神,对朋友真诚、友善的小男孩伴着他那传奇的经历,征服了全球亿万读者。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哈利·波特,英国女作家J·K·罗琳所创作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的主人公。你想知道J·K·罗琳是怎样完成这部小说的吗?
和其他作家一样,年轻的罗琳酷爱写作,是一个天真浪漫、充满幻想的英语教师。幸福的家庭,称心的工作都足以让罗琳满足。可没想到,甜蜜的家庭、美满的婚姻和理想的工作在一瞬间变成了昨日云烟。丈夫离她而去,工作没有了,居无定所,身无分文,再加上嗷嗷等哺的女儿,罗琳一下子变得穷困潦倒。但是,家庭和事业的失败并没有打消罗琳写作的积极性,用她自己的话说:“或许是为了完成多年的梦想,或许是为了排遣心中的不快,也或许是为了每晚能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女儿听。”她成天不停地写呀写,有时为了省钱省电,她甚至呆在咖啡馆里写上一天。就这样,第一本《哈利·波特》诞生了。然而,罗琳向出版社推荐这本书的时候,却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拒绝,没有谁对这本写给孩子的童话书感兴趣。可罗琳并不气馁,直到英国学者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哈利·波特》创下了出版界的奇迹,被翻成35种语言在115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
罗琳成功了,可谁又知道,这成功的背后包含着多少辛勤的汗水和艰难。同学们,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出: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有信心、有热情、有目标、能够持之以恒地坚持努力,成功就会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学生国旗下关于优秀品格讲话稿4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好习惯成就大未来》。
有这样一个故事,北京有一家要求很高的外资企业招工,一些学历水平、身高相貌等客观条件都很不错的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进入了最后一关------面试,可是,未曾想到,没有提问,没有出题,短短10分钟,他们都失败了。原来总经理借故离开了5分钟,这些年轻人便得意非凡,围着总经理的大写字台,看看这个材料,翻翻那个资料。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说:“面试已经结束”。他们纳闷,总经理说:“很遗憾,你们没有一个被录取,因为公司从来不录取那些乱翻东西的人。”这些年轻人一听,顿时捶胸顿足:“我们长这么大,从没觉得乱翻别人的东西是多大的错,有这么严重!”
不知是哪一位哲人曾说过:“一个好习惯的形成,可能成就一个人一辈子的事业。”成功是有规律可循的。因为,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知识、能力固然重要,但好的习惯往往能为你插上成功的翅膀,不经意间,助你一臂之力。一个坏习惯也常常能让你从悬崖上重重地摔下。
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文明礼貌,微笑对待每一个人;学会尊重,耐心听别人把话说完;保护隐私,别人的东西不乱动;利人利己,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诚实守信,说到做到;待人友善,观看比赛文明喝彩;遵守规则,上下楼梯靠右行;勤奋自强,天天锻炼身体;讲究卫生,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简单吗?对,当它们已经成为习惯的时候,很简单,当它们还没有成为习惯的时候,做起来也许没有那么简单。那么,同学们,这些你都做到了吗?有些同学回答的很干脆,这些同学我想做到了,有些同学回答的很惭愧,这些同学可能有部分做到了,还有一些同学没有回答,肯定是没有做到的。不过,这没关系,从今天开始,努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阅读习惯等等,你的好习惯越多,你离成功越近。好习惯是成功的源泉,养成积极主动的好习惯,要有不服输的心性,要把困难当机遇,因为,勤奋能超越失败,积极能战胜消极。只有充满自信、养成良好的习惯,才不会被自己打倒。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培养,研究者们发现,将某种不断重复的行为转变为习惯,大约需要21天的时间,也就是说,你必须在这21天内不断地重复某种行为,才能将其变成一种持久的好习惯,而一旦你坚持到了最后一天,那么你无疑已经进入了习惯养成的阶段,而这正是你所追求的目标。请相信,仅仅21天,你便可以改变你自己的生活!来吧,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一起去领略好习惯给我们带来的风采。
学生国旗下关于优秀品格讲话稿5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又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早晨。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一年之际在于春》。
瞧,我们的校园花儿吐蕾,叶儿新绿,枝条繁茂,处处充满着生命的绿色,生命的跃动,生命的活力。人们对春天总是特别喜爱。在古诗中有不少对春天的赞美,例如“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江水暖鸭先知”,“春来江水绿如蓝”等等。人们喜欢春天,更因为春天是希望的季节、播种的季节、成长的季节,一年之际在于春。
其实,我们少年儿童时期也好比是人生的春天,只有从现在起努力学习,打好各方面素质基础,长大后才能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的有用之才。前不久,我了解到全国首个“城市读书指数”在上海诞生。振兴中华读书指导委员会最近公布的《上海读书指数显示》,上海2004年读书指数为828.2。也就是说,上海人均每年读书8本,每周人均读书4.5小时,30岁至60岁的市民读书时间明显少于30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市民。
在调查中,当要求小学生写出自己最熟悉的中国、外国作家各一名时,“写不出”、“不知道”的占43%。能写出来的中国作家高度集中在鲁迅、李白、巴金、冰心这四位身上。外国作家高度集中在高尔基、安徒生、莎士比亚这几个儿熟能详的外国文学巨匠身上。居然有部分同学竟写上了达·芬奇、爱迪生、肖伯纳、爱因斯坦,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只有少数同学写出了任溶溶、秦文君、周锐、杨红樱这几个我们身边的一直为孩子们创作的作家。从整体上看,我们获取这些作家的基本途径就是语文课本,作家对于许多同学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符号。
同学们,在全社会开始重视精神粮食的大背景下,我们更要积极地行动起来,让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在读书中继承,让我们这些祖国的栋梁在读书中得到培育和滋养,让书香飘满我们的校园。一年之际在于春,在这美好的春光中,我们尽情地去读书吧!
国旗下发言稿相关文章:
1.国旗下演讲发言稿范文五篇
2.国旗下励志演讲稿五篇
3.国旗下精彩的发言稿
4.国旗下演讲稿经典
5.国旗下的经典发言稿600字
第三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
睢宁县李集中心小学 张辉
中国是诗的国度,以《诗经》、《离骚》、唐诗、宋词、元曲等为代表的诗词文化源远流长,意蕴悠远,内涵丰富,名篇佳作、不胜枚举,彰显泱泱大国的文化精髓,它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诵读古诗词,可以使师生耳濡目染于圣贤的智慧思想之中,在汲取中华文化精华的同时,培养其的高雅气质,使其终生受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如何激发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引领学生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畅游呢?我认为,诵读古诗词的关键是动之以趣、晓之以情、践之以行。
一、从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入手,培养学生诵读的兴趣
1、自主式。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小组交流合作等形式理解内容浅显易懂的古诗词,如:《静夜思》、《古朗月行》、《春晓》等。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的古诗文,教师可以在疑难处适当地加以点拨,扮演好合作者、引路人、导师的角色,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古诗词的意思。
2、赏识式。学生学习古诗词有良好表现时,要及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喜爱,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喜欢诵读的动力。逐步树立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信心。
3、直观式。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直观的事物学生既容易理解也容易记住。古诗词时空跨度大,语言精炼含蓄,意蕴深沉,这些都给学生学习古诗词设置了巨大的障碍。对于一些很难理解的古诗词宜采用直观手段辅助教学。如在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再现送别画面,并通过语言描述、音乐渲染等手段,营造了大诗人李白与孟浩然依依难舍的动人情境。在充满诗意的情境中,孩子们很快进入角色,仿佛自己就是李白,正伫立江边,深情地目送友人远游,学生的情感被激活,产生移情效应,他们思绪飞越时空,神游文本,与圣贤心心相通,充分激活了原本凝固的语言。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诵读的兴趣
1、创新诵读形式,不断开展诵读比赛。善于发现和总结,把一些好的、快乐的学习方法推广应用。如:表演背诵法、熟读成诵法、吟唱结合法等等。每学期开展“经典诵读比赛”、“亲子诵读活动”、“诵读擂台赛”等。通过以上开展的各项活动,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诵读中华古诗文的快乐,从而对“国学经典”产生浓厚的兴趣。
2、开展诗词游戏。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小学生喜欢做游戏的心理出发,将学习积累古诗词融入游戏活动中,既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轻轻松松中积累了古诗词。适合开展的游戏有:①对诗。前一个学生背诵一首诗中的上一句,指名另一人接着背诵出这首诗,背出者胜一步,可接着自己出一句,让其他学生继续背。②古诗、成语配对。很多古诗诗句涵义与成语涵义一致,让学生将诗句与成语配对,看谁配得多。③古诗词接龙。即先出示要求,例如,背诵唐代诗人写的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文,或是背诵送别诗,或是出示诗人的名字,要求学生背诵他的诗等等,学生按要求接背。
3、开展师生共读活动,要求所有语文教师、青年教师参加诵读活动,学校于期中前后举行青年教师国学诵读比赛。
4、“讲一讲”活动。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班级、年级、校级“三级”讲故事比赛。让《推敲》、《黄鹤楼送别》、《每逢佳节倍思亲》等经典小故事,使学生受到熏陶。
5、“古诗词创新活动”初步尝试。为了配合我县创建江苏省“诗词之乡”活动,我校成立了“取虑诗社”,广泛吸纳学生为我校诗词协会会员,要求会员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每月创作两首诗歌,择优刊登在校刊上。我校还开展了“据诗作画”的动手做创新体验活动。如:古诗文中有很多像《村晚》、《山行》、《江雪》、《清明》等写景名篇,学校就组织“为古诗文配画”的活动,并举办了古诗文配画特色画展。另外,还举行古诗文手抄报比赛。一张张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在孩子们的精心设计下诞生。
6、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我国传统节日很多,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词也非常多,如苏轼的《水调歌头 中秋》、杜牧的《清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诵读这些古诗词,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的好内容。学生在不同的节日诵读不同的古诗词,不仅兴趣高涨,而且记得扎实,体会地深刻。
7、开展古诗词诵读、创作活动,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结合我校“国学与教育”课题研究,和我县争创“诗词之乡”活动,多开展古诗词诵读、创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古诗词文化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诵读古诗词的兴趣。
三、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1、每天利用晨会前(7:40—7:45)进行5分种的古诗词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
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常言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长时间地诵读诗词,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诵诗的兴趣倍感增加。
2、每天定时间(下午预备前五分钟)播放古诗配乐朗诵,或者是国学经典音乐,让学生听其声,悟其容,感其情。
3、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古诗词的殿堂。
4、学校和班级文化建设要努力体现古诗词教育特色。如:在教室内悬挂“中华著名诗人像”(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李清照等),在校园围墙上书写唐诗宋词经典篇,让学生在校园内处处都能见到古诗词,读背古诗词,在耳濡目染中培养背诵古诗文的兴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创建一个充满古诗词浓厚氛围的校园环境,使学生置身其中,随时受到传统古诗词文化经典的熏陶和感染。正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四、加强方法指导,保证诵读质量。
1、诵读式。古诗词诵读活动,它的载体是古诗词,它的关键点是诵读成诵。诵读诵读,必须坚持一个基本的关键的原则是:“不求甚解,只求熟读”。对于一些古诗词,教师不必逐字逐句的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可以先让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不求甚解”地读,把诗句的字音读准,读到琅琅上口。例如学习《凉州词》,可以采用“三读”的阅读方法,一是读通。即准确认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二是读懂。即通过自读自悟、小组交流讨论了解大意;三是读好。即根据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带着感情读出诗的节奏美,韵律美。如果让学
生在诵读时,适当地加上表情和动作,边背诵边表演,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又增进了对古诗文的理解。
2、想象入境法。即让学生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文的意境之中,达到“披文而入情”,将诵读过程变成欣赏佳作的过程。
3、联系扩充法。即将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这样做,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在对比诵读中强化了记忆效果,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读背古诗词的兴趣。
4、写“读书笔记”法。作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古诗词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更激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探索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给学生的诵读活动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让学生的心灵真正地植根于中国古诗词文化的沃土上!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浸润其间,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陶冶其情操,提高其语文素养。如果我们持之以恒地组织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是学生养成每天诵读的习惯,多措并举,让学生会读、好读、乐读、在兴趣盎然中读,就一定能使学生爱上古诗词,使学生的生命在诗歌的滋养中得以鲜活的成长。
第四篇:经典诵读与学生人格品质培养之感悟
经典诵读与学生人格品质培养之感悟
古代的文人们是早已逝去了,留下的只有这些万古不朽的文章,而他们的人格魅力正蕴涵其中与之长存。每每诵读这些文章,便会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我们,让我们心潮起伏的走向他们。这便是经典的魅力所在,是它在作用着我们的心文以载道,经典美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处世为人的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背诵这些经典古诗文,对孩子们的眼界、胸怀、志气、品格修养的提高大有帮助。上下五千年文化是何其的灿烂,古人留给我们的文章是何其的丰富。在这浩瀚的古典文学宝库中,带领学生诵读着,感受着。除去了这精美的文词和超凡的意境外,折射在我们面前的便是古代文人们的人格魅力了。诵读经典,对于帮助中学生了解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厚实文学功底,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诵读经典,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中国经典古诗文内容博大精深,它是民族精神的教科书,孕育了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诵读经典古诗文,能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加深认识,体验和感知我们民族的伟大灵魂,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诵读《论语》时,我们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感受到孔子人格魅力所在。他认为任何人总是有着优点,可以让其他人学习的,他的这种肯定是对每一个人的生存价值的承认。在儒家教育中,我们感受到了孔子教人成人的三个层次,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领悟了个人理想信念的树立与社会的相关联系。如美文中提到的“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雅量。“高山流水”般的友谊、“见贤思齐”,“无欲则刚”的人生哲理等等,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典古诗文中这些积极的人生理念和道德精神,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诗文明志”,学生们在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文化品味的同时,也必将会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发展国家经济的历史重任。通过诵读,使学生初步具有爱国的思想感情;初步确立长大后要通过从事某种事业来为祖国、为社会民众服务的思想;初步懂得奉献社会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职责;初步懂得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既是国家对自己的要求,也是自己应尽的义务。
二、诵读经典,净化心灵,健全学生人格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待其长大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和优秀品性须在幼小时培养。因此,有目标地选择经典名篇,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到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敢于成功而不骄傲,面对挫折不气馁,适度地表现自我而不自悲,敢于接受挑战,不惧怕竞争,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不嫉妒他人的成功和优点,不猜忌别人,能宽容他人。诵读圣贤的经典,遇到困难时,我们会想到古人说“遇到困难应当愈挫愈勇”,就会勉励自己不要灰心,不要难过。孟子说道:“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要是我们记起这样的话,就会认为自己是有用的人,一定不会自暴自弃,还会勇于承担一切困难和艰辛。在读经的过程中,我们纵观历史上的圣贤、伟人的成长历程:孔老夫子自幼失去父亲,由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教育成人,最终成为至圣先师。范仲淹靠苦学,经历了种种的艰辛,最终成为国家的宰相、国家的栋梁。他廉洁奉公的品行流传至今。历史上所有成圣成贤的人哪一个不是历尽艰辛,经历种种考验最后成为圣贤之人的?而当对这些经典耳闻目染后,我们就会懂得“泛爱众而亲仁”,“圣与贤,可训至”。在面临挫折时,我们也会有能力勇于接受,不至于在挫折来临时,束手无策。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富裕了,但与此同时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也随之产生,诸多因素造成一些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诵读经典能健全学生的人格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与文化底蕴。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也是在与历史文化名人进行对话交流,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熏陶,树立起坚定的信念,做一个追求真善美,追求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做一个有作为的人。
三、诵读经典,传承美德,陶冶学生情操
在吟诵活动中提出的“诵读为本,不求甚解”,就是要求教师不要用分析代替学生的吟诵,而是让学生在吟诵中自悟自得,在自悟自得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更重要的是国学能够使孩子们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操守。“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可以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儒化,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他们认为,读古人书,与古贤为伍,是一个人高尚境界的表现。以儒学价值为核心的传统文化,重人伦、求和谐、盼安定,道德修养渗透在古诗文中,将对孩子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毋庸讳言,当前的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人文素养欠缺、基本礼仪较差、自私自利等问题,这也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古诗文,必将受到民族精神的感召,优秀的传统文化必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必将帮助他们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文化品位。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遍,不会作也会吟。”多读精背是一种学习古诗文行之有效的方法,读多了,自然成诵。基于以上考虑,我校结合实际,细化了活动过程,在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每周四开展吟诵诗活动。学校组织教师及时抽查。充分利用班级古诗词积累角,定期更换,利用六一儿童节开展经典诵读比赛。使学生在诵读读中积累,在诵读中感悟,在诵读中欣赏,在诵读中成长。
四、持之以恒,培养健康人格 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潜移的,渐进的,是在长久的感悟熏陶中逐步形成的。在古诗文的吟诵中,培养学生真善美统一的健全人格,是我们开展吟诵活动的最终目标。吟诵古诗文,它的显性效果容易被人重视,但实际上它对学生的隐性教育更为重要,更为长远。伴随着对语言文字的学习、推敲、运用,学生的思想情操、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修炼和熏陶,学生在无形中提高了语文素养,培养了健全的人格。正如魏书生所说,“从思想到行为,从行为到习惯,从习惯到命运”。当代文化名人余秋雨说:“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都是文明传代的绝佳措施。”
五、引发学生心灵共鸣,陶冶民族性情
总之,诗教不仅能提高人的思想境界,而且还可以丰富人的内心世界,培养纯正的审美情趣。一句话,养心修身,润人心田。这毫无疑问,古诗文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中起着重要作用,这在素质教育的育人工程中是任何手段都不能替代的。经过实践证明,古诗文诵读对学生品德培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中,逐渐感悟“做人”的道理,真正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养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不是复古,而是为了国民素质的提高,是素质教育的一种真正的有效的手段。用经典来充实、开发孩子们记忆力的黄金时期,以中国文化宝典开启儿童的纯洁心灵,让他们从小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奠定优美人格的良好基础,继承中国文化传统。我们选用经典,教人以多种形式带领儿童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氛围下,唱念背诵,以便在不知不觉中识字、拓展知识悟性、陶冶情操、培养人格。
实践证明,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实际和古诗文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融民族优秀文人优良传统和美德于古诗文教学实验中,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尊敬孝敬父母,为祖国勤奋学习等思想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们每诵读一篇古诗古文,都会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而这种感染,没有刻意的雕琢,而是于无声处见真情。诵读古诗文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会让孩子终身受益,但是它在一个短时期内可能不会有明显的效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任重道远。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在我们的努力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开花、结果。相信我们的学生们会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戴龙臣 《谈经典诵读与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安徽语言文字网 黄济、王策三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4月田慧生 《新课程标准》
远方出版社
2003年5月
第五篇:学生诵读心得体会
伟大的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这里孕育着文明,传承着经典,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经典文章犹如一颗颗晶莹璀璨的明珠,光彩夺目、熠熠生辉,散发着弥久不散的幽香。从古至今那些文学经典被人们代代相传,在书写和吟诵中滋润了无数心灵,使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得到升华。
我,一名普通的中学生,在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来,我从一个惧怕语文课、作文能力烂得一塌糊涂的后进生逐渐成长为一名喜欢语文,挚爱文学的优等生,而在经典诵读学习过程中的经历也是我永远难以忘怀的。
在我上四年级的时候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要求各个年级根据同学的不同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学习和诵读的经典内容,利用早读书和课外活动的时间进行学习诵读。老师为我们找来《论语》《三字经》《唐诗三百首》等经典书籍,从中节选通俗易懂的内容教我们诵读。一开始同学们对这个活动还蛮有兴趣,能够认真跟着老师抑扬顿挫地朗诵,然而几天下来后,整天都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一开始整齐划一的琅琅读书声变得稀稀沥沥、松松散散,诵读时我们的思想开始游离于经典之外了。
老师也发现了这个问题,那天特地组织大家召开了一个特别的班会,主题就叫“我爱经典诵读”。在班会上,老师为我们讲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史,让我们懂得了诵读经典的意义,并为我们展示了全国各地小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优秀视频,老师告诉我们:“这些经典著作都是古代的学者用尽毕生的精力完成的,里面的一字一句都有很深的含意,只有认真阅读,仔细领会才会品味出它的意蕴,读到妙处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即使背得滚瓜烂熟,却并不理解其中含义,又有什么意义?”通过这次班会,我们对经典诵读有了更深的认识,知道只有用心去读,认真揣摩,才会领会经典中的精髓。
从那开始,琅琅的诵读声又开始响彻教室,而这次我们不仅限于无意义地机械记忆,我们在老师的帮助下成立了“小小智囊团”,通过图书查阅和网络搜寻,专门负责帮助同学们查找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成立了“诗韵小舞台”,由班里的文艺骨干带领大家把古诗词用演唱和舞蹈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大家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我们还成立了“新芽”文学小组,经常开展同题作文、作文互评、作文比赛等活动,让大家把经典诵读的感受写出来,共同分享。从此经典诵读不再是枯燥的功课,而是我们最喜爱的学习活动,我们在朝阳初升的清晨里用清脆的声音朗读那悠长的韵律;我们在操场的树荫下共同分享那一本本图文并茂的《诗词赏析》,我们在课外活动的兴趣小组里自由交流与探讨经典诵读的精妙,我们在学校组织的经典诵读展示舞台上放声吟诵,尽展班级魅力。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作文水平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我自从成为“新芽”文学小组的组长后,每天负责收集同学们的上报稿件,组织同学开展作文比赛和作文评析,我们还把好的作品打印成电子稿上传到博客里和全国各地的同学进行交流,并试着向各种刊物投稿。也获得了一些小小的荣誉:参加全国纪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实施十周年征文评选,我的作品《美丽的语言,神奇的文字》荣获二等奖,参加全市国防征文比赛,我的征文《心中那一抹生命之绿》荣获一等奖,在学校组织的国防演讲比赛中荣获三等奖,班里很多同学的作文也都陆续在各种报刊发表。经典诵读活动开阔了我的视野,增长了我的学识,使我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传统美德、优秀文化的熏陶,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和准则。现在我在 班里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在家里是人人称赞的好孩子,这一切都来自于经典诵读。
感谢经典诵读让我的少年时光如此丰盈,感谢经典诵读让我的生活如此多姿多彩,我爱经典诵读!
学生诵读心得
杨秋乐
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唐诗。记得最早背诵的两首诗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凉州词》。当然,仅仅是死记硬背,诗中的大概意思也搞不明白。
等我长大了些,上小学后,课时、课间,不断接触到大量的经典名句与诗词,依然是一知半解。再大些,认识的字越来越多,理解能力也越来越强了,好奇心、求知欲也随之增强。于是,我不再只局限于读唐诗、宋词和一些经典名句,经常会在空闲时看一些名著。
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读的是《西游记》。今年秋天,我又重温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在这收获的季节里,我对《西游记》又有了新的认识。唐僧一行人为了取经历经艰难险阻,一直努力坚持是他们的付出,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就是他们的收获。阅读经典文学的过程,其实也是领悟成长的过程。只要多留意,多思考,文学经典里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的学习道路就如同唐僧取经一样,想要收获,必须先付出。我们每天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就是我们的付出,知识的增长和优秀的学习成绩就是我们的收获。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也会遇到许多困难,关键看自己怎样去面对。如果你能战胜它,就能有收获;如果你轻言放弃了,成功注定离你远去。在我们身边,有品学兼优的,也有成绩不理想的。品学兼优的学生总是会令人羡慕,但是只是羡慕有什么用?有句话说得好"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很可能是付出的不够。回想一下,当别人在认真思考的时候,你是否在开小差?当别人认真完成作业的时候,你是不是还在玩着游戏,浪费着精力?当别人阅读文学作品,享受文学的快乐时,你是否还在为似乎永远也写不完的作业发愁?
阅读经典文学,令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我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经典诵读的行列,去体会前人的智慧、思想,它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很大的好处。最后,借用《钢铁是怎么样炼成的》中的一段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