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毕业不吼不快十首经典歌曲
毕业不吼不快十首经典歌曲
一、《祝你一路顺风》(吴奇隆)
推荐理由:唱给那些即将为理想而远行的好友,无奈、寂寞、悲凉背后是深深的祝福。列车进站,它将把带走同窗好友,并将带走我们共同拥有的岁月。
“当你踏上月台,从此一个人走,我只能深深地祝福你,深深地祝福你,最亲爱的朋友,祝你一路顺风。”
二、《朋友》(周华健)
推荐理由:大合唱的必选曲目,“朋友”这个称呼包含了太多太多东西,当唱到那句“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的时候,可能再坚强的人也会掉泪。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
三、《那些花儿》(朴树)
推荐理由:唱给自己心里的那朵“花”再合适不过了,或一起追忆逝去的岁月,中间那断“啦啦啦……”需要全体同学的配合哦。
“她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呀,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四、《有多少爱可以重来》(迪克牛仔)
推荐理由:四年的感情生活也许有遗憾,用这首情歌吼出来吧。当唱过那句“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后,伤感地发现,有多少个四年可以重来?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愿意等待”。
五、《祝福》(张学友)
推荐理由:哭过唱过之后,给彼此真挚的祝福吧,很多离别聚会都把这首歌作为压轴曲目来唱。
“不要问,不要说,一切尽在不言中”,“伤离别,离别虽然在眼前,说再见,再见不会太遥远”。
六、《大约在冬季》(齐秦)
推荐理由:这首歌被很多人评为青春岁月的纯真寄托,分别前必唱,太经典了。
“没有你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珍惜自己。没有我的岁月里,你要保重你自己。”
七、《同桌的你》(老狼)
推荐理由:这首歌现在被演绎到不仅仅是唱给同桌的她,也是唱给同班自己喜欢的女孩,是最有潜台词的表白之歌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看了我给你写的信,谁把它丢在风里。”
八、《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老狼)
推荐理由:唱给在一个寝室住了四年,感情深厚的室友们,歌词稍改一下,就变成“睡在我上铺的姐妹”。
“分给我烟抽的兄弟,分给我快乐的往昔”,“从那时候起就没有人能擦去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睡在我寂寞的回忆”。
九、《我的未来不是梦》(张雨生)
推荐理由:有些同学毕业前可能有些迷茫,或找工作不顺心等烦恼,唱这首歌给自己励志吧,只要有梦想,就有希望。
“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地过每一分钟,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
十、《再见》(小虎队)
推荐理由:这首歌虽然很积极地告诉大家“明天我们会再见”,可每当唱到这句时,更让大家想到眼前的分别。
“请相信我会再次回到你面前,唱起我们无悔的青春,请相信此刻虽然就要说ByeBye,明天我们会再见。”
第二篇:十首校园歌曲
[转] 不要忘了,那些一起欢笑流泪的日子…12首能勾起你校园回忆的歌曲!2012-4-3 16:33 阅读(90.56万)转载自負傷、記得℡采。
赞(640)评论(5748)转载(5.23万)分享(2.25万)复制地址
收藏夹按钮收藏
更多
上一篇 | 下一篇:吃货们注意了,这...引导语:校园的那些点滴总能用歌曲去诉说,校园的那些回忆总会在歌声中变得清晰!不要忘子„12首能勾起你校园回忆的歌曲!
最纯、最美的莫过于校园的时光。
吉他、树荫大雅安静的图书馆....那些美人,那些热血,那些青春洋溢的微笑,那些格子短裙,那些白色球鞋....雨后的你我,怎么能够忘记?
今天,怀旧一把,乘着歌声的翅膀,重回那个梦想的校园.....1、B小调雨后-叶蓓
在《青春无悔》这张专辑中,歌手叶蓓第一次走进大众的视线,这位在人们印象中总和校园民上是校园民谣时代末期才初露峥嵘 的,而“B小调雨后”这首歌则堪称是校园民谣时代最后的一抹一举奠定了自己在华语流行乐坛唱将级的地位。
2、追梦人-凤飞飞
《追梦人》是罗大佑为纪念女作家三毛改的一首歌。一切追梦的人,都将在光阴里淡去。如同将在夕阳里被拉得无限长,无限淡,终了,没入黑夜与寂静。
3、玻璃杯-曹卉娟
校园民谣风潮曾在十年前席卷整个内地流行乐坛,那些质朴、简单、清新的歌谣,曾经那样直到听到曹卉娟和她的《玻璃杯》,我们欣喜地确认,她,是校园民谣的传承者,更是校园民谣的4、白衣飘飘的年代-群星
冬等不到春 春等不到秋 等不到白首。
夜凉如水的街头,笑着说一声再见,未必就是悲伤的结局;那时抬头看看天上的星光点点,裹住这样美丽的夜晚。
5、在别处-许巍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
我不停的弹着,不停的唱着,直到所有的力量尽了。
风吹过的时候,没能吹走,这个城市太厚的灰尘。
我多想看过你,那依旧灿烂的笑容”
且让我读一读这些句子,温暖与感动便流遍了全身。
6、模范情书-老狼
我是你闲坐窗前的那棵橡树
我是你初次流泪时手边的书
我是你春夜注视的那段蜡烛
我是你秋天穿上的楚楚衣服
我要你打开你挂在夏日的窗
我要你牵我的手在午后徜徉
7、凤凰花开的路口-林志炫
在大学毕业以后听到的音乐中,在我心目中真正能被称作校园民歌的,一是水木年华时期李另一则是优客李林解散许久后林志炫难得的一首回归之作“凤凰花开的路口”。
8、童年-罗大佑
童年,或许正如罗大佑所唱到,是游戏的童年。只是我们当时并不知道这游戏的乐趣是有多拉A梦的任意门的话,我一定会回到10岁时,告诉那个傻傻的小盆友,别做作业了,别担心考试了童年就是要你快乐的日子!
9、那天-艾敬
当年大地唱片出版的那张“校园民谣I”中,听得最让我感动的其实是艾敬的这首“那天”那时候的质朴和清澈了,你可以听到她的无技巧和不完美,却可以很直接的感动到听者。
10、给郁结的诗-小安
校园、初秋、香烟、爱情,以及那青春的碎片
“我热爱你的心灵就像是那个下午的阳光,我喜欢走你走过的楼梯由下到上。”
11、那痴心不改的少年你我再没遇见
原来还有《时光流转》这样的歌曲
他就是在唱你我经过的时光
你的电话还记着吗 我的住址更改了吗 他的爱人还在等待吗 她的痴情还在执着吗
你我他都在哪里啊
你我他都是当年那个痴心不改的少年 可是我们永远都不能遇见他们了
我们永远都错过他们了
12、校服的裙摆-杉籽伽
或许,在穿过一条又一条街,见证一份又一份深情,触摸一座又一座城市,绽放一城又一城地的广场上,一个衣袂飘飘的女生,埋在扬花的锦年里,指缝中潺潺流出的是你最爱的《校服的裙12首校园歌曲勾起了你对学生生活的回忆?又是否给予了你那时候的思念?如果你也喜欢这些,那来吧,因为它们真的能够让你回想到曾今的美好!
第三篇:《不吼不叫》读后感
吼叫对于很多家庭并不陌生,孩子不听话、调皮、做错事,都会发生一场吼叫大战。一直以来,自认为自己是个脾气尚好的母亲,但当孩子慢慢长大,步入小学生活后,吼叫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家庭便饭,写作业的时候、起床的时候、玩游戏的时候,吼叫无处不在,慢慢地孩子对这种吼叫产生了免疫力,变得没有反应了,这反而更是在挑战我的耐心,非要逼我大发雷霆不可。就这样我们产生了很大的隔阂,而每次的吼叫之后,我又会很心痛,也很懊悔,后悔为什么自己总是做不到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流呢!
在读了罗娜 雷纳写的《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这本书不久,从中我找到了许多共鸣。本书分为:理解吼叫、减少吼叫的日常策略和特殊情况三个部分。书中写道:吼叫达到的效果是让孩子们知道你对他们或者他们的行为非常生气。吼叫往往达不到正面教育的目的,而只是通过威胁或者恐吓阻止某种行为,只是表达了你的负面情绪。是的,我发现我的孩子也是对我的这种教育方式非常地反感和抵触,甚至会有些小反抗,并且会在心理和言语上表现出攻击性。这使我清楚的明白:吼叫决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相反,它们会引起新的问题,浪费更多时间,并将亲子关系带入危险而不安的境地,从而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去修复与弥补,然而原来的问题却依旧存在。带着这个问题,我从书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秘诀:
1、在和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退出争吵场景,想象自己是旁观者,就能够更多地理解孩子的感受。
2、排除各种对自己情绪的影响,温和从容地面对孩子,用更加单纯的心情去解决与孩子间的问题。
3、用对待朋友的宽容去帮助自己减少内心对完美的追求,我们不完美,也不能要求孩子在所有的领域都出色。
4、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和决定权,和他们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会他们面对问题不能逃避。
慢慢的,我试着改变自己,停止吼叫,克制自己不发火并以温和的方式来与她沟通,让自己变得更有耐心。一个星期过去了,她感受到了我的改变,逐渐开始主动和我亲近,心平气和的交流,还和我说:妈妈,我发现这一个星期你对我很温柔,我觉得你又爱我了。突然间,我才真正了解到:别看孩子以前什么都不说,其实她内心也是在关注我。只是在以前,我没有足够的了解孩子,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没有管理好自己的的情绪,也没有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对她爱。孩子大了,她们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做父母的要尊重孩子想法,要做到更深入地了解孩子。
通过阅读这本书,使我感受到:孩子的成长和父母的成长是相辅相成的,不论是为了孩子的快乐成长,还是为了自己的平静与安宁,我们都需要好好学会不吼不叫。
第四篇:读《不吼不叫》有感
“吼叫是魔鬼!“小时候给女儿发脾气时就会听到孩子回我这么一句掷地有声的话。吼叫是个魔鬼,它像一个泥潭,每次当我吼叫完之后,就开始后悔,后悔自己的冲动和不宽容,然后下次,继续像个被点着的炮仗一样冲着无辜的人发火,再次内疚。吼叫发泄之后的快感和满足转瞬即逝,于是潜意识会驱动你奔向这种致命的诱惑,恶性循环,越挣扎越深陷。
每一个为人父母者,初时一定是立志做一个最包容最平等最有爱的父母,内在外在的刺激因素却会让这个美梦破碎,感觉无能为力的次数愈多,吼叫就会愈加频繁的出现。我们信誓旦旦地说要做个不因为孩子弄撒食物发火的人,不因为他带朋友弄乱家里发脾气,不因为考试低分生气,不因为突如其来的哭闹抓狂,临到事头上,那些誓言早就忘到九霄云外,事后又因此无比羞愧。
《不吼不叫》的罗娜雷纳用这本书告诉我们,不需要羞愧,家长有生气的权利,也有控制情绪的义务。罗娜雷纳已经是奶奶级的人物了,近五十年的专业加上自身养育四个孩子、两个孙子的经验,她见识过足够多的案例,懂得科学有效的理论知识,也有教养的切身体验,所以她比很多儿童心理学专家更懂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与孩子建立亲密合作的关系,不但是个技术活儿,也是一种艺术,既要有理论的条款框架做支撑,也要有足够的情商去交流。
这本书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为写作主线,穿插大量他人和自身的案例,帮助读者直观的去感受揣摩不同情景的应对态度和方式。第一章是对吼叫这一行为情景含义上的解读;第二章和第三章引导家长发现自己吼叫的内外诱因,让家长以客观的心态去认识人类的这种情绪,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影响。有一天,孩子的爸爸对我说:“你最近对孩子怎么这么没有耐心,老是吼她。”其实当时我自己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工作上的不如意引起内心的焦虑;个人时间的减少导致很多爱好都无法如常去做,形成了内心的失落和烦躁;孩子因为我在家的时间减少反而更加黏我,继续导致我的时间减少;层层因素叠加,造成我阶段性的狂躁和内疚并存,想改善又无从下手。罗娜雷纳在这两章里的解说和练习让迷惘的家长们找到了平抚坏情绪的方法,敢于正视自己的`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
第四章是关于孩子天生气质的部分,这一章可以和青豆书坊之前出版的《发现孩子天生气质》结合起来学习理解。两本书都提倡家长选择适应孩子天生气质的教养方法,既不扼杀孩子的天性让其感到痛苦,也能让家长过上更轻松有趣的育儿生活。此后的两部分,一个是针对吼叫者是本人的情况给出整改建议和方式,一个是针对吼叫者非本人的情景给出解决方法,作者思虑得详细而全面,可操作性强。
孩子的成长和父母的成长相辅相成,成长的路上总会有坎坷和伤痛,对孩子吼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永远认识不到吼叫对亲子关系会造成多大伤害。因此,我们对孩子的管教“要以他的情感和需求为中心,并需得关照自己的情绪、想法和呼吸。”
第五篇:好妈妈不吼不叫
好妈妈不吼不叫,才能走进男孩的心里。作为妈妈,无论我们多么爱自己的孩子,如果缺少了良好的教育方式,也无法让他接受我们的爱。每个人都渴望被了解,渴望被爱,男孩也不例外。其实,好妈妈不吼不叫,才能让男孩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才能让我们了解男孩神秘而丰富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