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着泥土清香的文字
你优秀,是因为你的文字中有泥土的清香
语文考试成绩暂时不太好,不等于就写不出好文章。
大家来研究许锦丽“牙哥”的文章,研究研究一下如何?
这一研究不要紧,教室里边立马炸开了锅。我听着大家的讨论和发言,心头乐得很!孩子们如果发现了“牙哥”的成功的奥妙,他们对作文的认识,是会有很大的提高的。
一个孩子说,牙哥写的事好像和我们写的很不一样。
我追问,怎么个不一样?
孩子说,她好像喜欢写教室以外,家门以外,城市以外的事儿。
我说,嗯,确实是。读读片段——
童年就是充满好奇,勇于探索的年龄。有一年我养了几只蚕,每天从幼儿园回来,我都会喂它们新鲜的桑叶,看着蚕宝宝们一天天地长大。蚕和人一样,爱吃的就长得快,个头儿也大。有一天我发现那只最能吃的蚕开始蜕皮了。很快陆陆续续的不断地有蚕在蜕皮,我已分不清它们谁是谁了。
为了搞清楚蚕多久蜕一次皮,我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每当一只蚕蜕完皮,我就在它的头上用水彩笔点一个点儿,再在纸上用同样颜色的水彩笔写上日期和时间。两天以后我的十只小蚕都让我点上了不同的颜色,很是好看。纸上也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写了十个日期和时间。经过观察我知道了,从上一次蜕完皮到下一次蜕完皮大约需三天的时间。
——节选自许锦丽随笔《童年趣事》
【同学们点评:没有想到牙哥还这么耐心细致地在蚕宝宝身上下过功夫也!】
三姨婆和三姨姥爷退休后在乡下租了一个小院儿。每年天气暖和了就搬到那里去住。小院儿里有一块空地,今年他们决定在那里种点儿什么。
他们去集上买了些好种的菜籽。比如说,萝卜,白菜,黄瓜,西红柿……三姨姥爷回到家就把种子种了下去。每天天刚刚亮,他就开始给种子浇水,除草……忙得不亦乐乎。一周后,种子没有发芽;又过了一周,种子还是没有发芽。他们坐不住了,就去问邻居。邻居大妈说:“你们种下去以后不是下过一场大雨吗?会不会雨水把种子冲走了?”“啊?!不会吧,我可挖的都是一尺深的坑呀!”邻居大妈一听,嘴張得老大,说:“又不是种树,挖那么深干嘛呀?象你种菜,只要把种子一条一条地撒下去,再用两边的土盖上就行了。你的种子肯定都烂在土里了。”三姨姥爷如梦初醒地点了点头。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三姨姥爷又从集上买了种子种下去。前天,三姨姥爷给妈妈打电话说,他们种的萝卜大丰收,一天三顿,顿顿吃萝卜,吃都吃不完,让妈妈去拉些回来。第二天妈妈开车去密云,拉了一大箱白萝卜回来,现在我们也开始天天吃萝卜了!
——节选自许锦丽随笔《三姨婆的小菜地》
【同学们点评:难得!居然有同学还能关注老人和菜地的趣事。】
站在我家客厅的落地窗前,往前望去,可以清晰地看见楼后花园中的景象。现在是秋天,满园一派丰收的景象。离地最近的就要数一层阿姨种的南瓜了。金黄金黄的南瓜已经从叶子下面探出了头。再往上数就是石榴树了。树上缀满了象小挂钟似的小石榴。原本很是稀疏的那棵枣树,今年可结了不少的枣子。院子里最高的树就要数柿子树了。前几年才只有两层楼高,今年已经有三层楼高了,我都可以平视它们了。
国庆放假前树上还满载着小灯笼似的柿子,后来被业主们分批打了下来。现在只有在树顶端还稀稀拉拉地挂着几个“幸存者”。在这万物凋零的季节,树叶渐渐枯萎,那几个黄透了的柿子,显得格外的生机勃勃。
——节选自许锦丽随笔《柿子树》 【同学们点评:我们也常常见到小区里类似的情景,但为什么就没有想到写进作文呢?】
在装修房子的时候,爸爸妈妈为了方便,在所有的房间都打了空调洞。但存储间一直都没有安装空调,每天早上,太阳照到这面墙上时,我们透过墙纸可以看见一个圆圆的洞在墙上。第二年的春天,有一对麻雀夫妇入住了空调小洞。有时,早上当阳光照到墙上时,我们还可以看见一对麻雀的身影在洞里蹦蹦跳跳的。渐渐的天气热了,小麻雀们出生了,那个小洞变得格外的热闹。天刚亮,它们就开始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而且我还惊讶地发现,每当大麻雀扑扇着翅膀飞回来,把壁纸敲得啪啪响的时候,小麻雀叫得格外厉害。我想一定是麻雀妈妈给小麻雀带吃的回来了,它们在抢小虫子吃呢!
我们全家都非常喜欢这些小邻居,每当我们走过储存间时,都会停下来望一望那个小洞,不管是不是能看见它们。爸爸甚至还出主意,把那块壁纸挖了,粘一小块玻璃上去。但不知怎的,后来并没有那样做。
后来,小麻雀们慢慢地长大了,洞不够住了,它们就飞走了。走前也没有跟我们打招呼。一个冬天我们都很寂寞。
——节选自许锦丽小随笔《我们家的小邻居》
【同学们点评:太惊艳了!简直像传奇!】
我说,老师第一次读这些文字,就喜欢得不得了。现在再读,更着迷。这些文字都很朴素,谈不上多精妙的文采和多深刻的主题啊,你知道老师喜欢它们的原因吗?
“许锦丽的的文字很自然。”一个孩子叫到。
“她讲的都是和自然有关的故事。”一个孩子若有所思。我笑了,说:“两个„自然‟,是一个意思吗?”
“一个是„大自然‟,许锦丽的笔下总是有大自然。一个是„不造作‟,她从来不拿腔拿调的。”
我很欣慰:“同学们好聪明,一眼就看出了奥妙。因为热爱„大自然‟,所以文字很„自然‟。这句话里,可有写作最深的道理啊!”
“大自然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可是,为什么老师很少从你们的随笔中读到关于大自然的文字呢?”
孩子们都惭愧地低下了头。
“我们天天学习,天天从校园到学校两点一线,我们没有时间观察大自然。”一个孩子悲哀地说。
“其实观察自然不需要时间,关键是你有没有这颗心,除了自己,除了„人‟之外,你的眼里心里还有没有其他。”我尝试着引导孩子们,“比如说,学校里有几只流浪猫,从你们进校的第一天就看到了。我们的校园很小,王老师看到这几只猫天天和你们玩呢。你们喜欢这些猫吗?”我问。
“喜欢喜欢!”一说到学校那几只集万千宠爱在一身的猫,孩子们激动了。
“可是,为什么居然没有一个同学在自己的随笔中写过这几只猫呢?为什么大家一写作文就变得对周围的„大自然‟熟视无睹了呢?” “写猫有什么意义?”一个孩子嘀咕道。
“意义重大。”我说,“万幸的是,还有一个同学没有忘记这些猫,而且深情地写它们。”
“谁?”孩子们困惑地看着我。“许锦丽呀!”我得意地说。
我出示了许锦丽在作文《我愿意……》中写猫的片段:
我喜欢我们学校的那只校猫,她的资历比我老,还称得上是我的学姐。在我们眼里她是这学校必不可少的一员……
两句话,读得大家啧啧赞叹,心服口服。
所以,我说,孩子们,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我们成了眼睛的盲人和心灵的盲人。冰心有一句著名的诗:我们是自然的婴儿,卧在宇宙的摇篮里。可是,城市的钢筋水泥硬化了我们的心灵,钝化了我们的感官。只有那些还保持着赤子情怀的人们,才能够得到自然的点化。许锦丽就是这样的一个自然的宠儿。她的文字因此而有了土地的香味儿。而土地的香味儿,是当代中学生的文字中多么稀缺的味儿啊!所以,语文考试成绩还暂时不太优秀的许锦丽,写出了非常具有个性的作文——本真、质朴、自然,散发着泥土的清香。
教室里掌声响起来。我看着在掌声中绯红了脸的可爱的许锦丽,心里说:谢谢你,小姑娘。谢谢你的文字,也安抚了我教作文的焦虑的心灵。
第二篇:中考语文阅读:《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2012年江苏省淮安市
(二)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6分)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石无鱼(1)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泥土中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2))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结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就称为放线菌。(3)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4)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5)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当土壤干旱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6)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晴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的放线菌随着潮湿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土地干旱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土的清香在久旱之后尤其明显。(7)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5000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4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如链霉索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丝菌”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8)放线菌的作用还至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选自《大科技》2011年第1期,有改动)9.请概括“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的原因。(4分)答: 10.说说文章第(2)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答: 11.文章第(7)(8)两段介绍了放线菌的哪些作用?(4分)答: 12.文章以“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为题有哪些好处?(4分)答: 9.当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晴天时埋在土中的放线菌孢子,也因此随着潮湿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又由于土地干旱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土的清香在久旱之后尤其明显。解析:本题考查有效信息的筛选。对于题目中提出的问题,文章的第⑥段做了详细的说明,找出相关语句回答即可。10.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说出了放线菌的样子。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画线句子把放线菌比作“一棵树”“一根草”,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11.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可制作调味用的味精,如今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解析:文章第⑦⑧两段是介绍放线菌的作用的,概括要点即可。12.题目采用问句的形式,引起读者的注意,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点明了文章要说明的内容。解析:本题考查题目的作用。题目一般都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标题“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是一个问句,读者遇到这样的题目要思考问题的答案,这样就吸引读者阅读文章。
第三篇:清香油纸伞读书笔记
《清香油纸伞》一文描写的是山城一家小小的家庭式的制伞工厂。在如画般的亲清悠环境中老师傅坚持着他唯一严守不变的铁则:一天只完成一把伞延续桌他对伞不渝的爱情。这篇文章营造出了一种惟美的感觉使人读了以后向往那如梦境般美好的 湖边向往那种简单质朴的生活。
例如在描写环境时注意了颜色的描写。垂杨“青碧”、湖水“翠琉璃似的”、“淡紫”的烟雾、山峦是“绿屏风 ”。都是一种淡淡的颜色有一种朦胧的美感。还特别注意了景物的动态描写如写垂杨:“总倾倒似地半覆在竹屋靠这边的灵性。”给人一种自然和谐的美又仿佛景物也有了灵性。又如在描写老师傅临窗做伞时写“潋滟的波光往往自盈盈水面反射上来汇成一小块游移不定的莹然促狭似地在他脸上忽忽摇漾。”又写出了一种动态的美而且描绘得十分细腻。与后文老师傅的“专注凝定”“一动也不动地全无旁骛”形成对比一动一静美感油然而生。又如在描写雨中撑伞慢步时写:“雨中乡野行走或碎步穿过古木拱桥轻轻撑起那灵秀清逸仿佛被赋予生命的山城之伞一种妩媚婉约的感觉便油然而生……”作者选择了“乡野”、“古木拱桥”这种很幽静的地方描写伞时用“灵秀清逸”“赋予生命”“妩媚婉约”这些词语使人有一种美的享受就会很想拥有这样一把伞。文章不但把景物描写得很美而且把心灵描写得也很美。如:“雪片一样自世界各地纷飞涌至的定单以及大量生产之后唾手可得的厚利便无论如何也不能使他安详笃定的眉目瞬动一下。”突然利益之大衬托老师傅丝毫不为之心动形成鲜明的对比。文章还含蓄地表达了老师傅与油伞的深厚感情。“在这样不起波纹的止水心境下细细经营琢磨才展现出那样扣人心弦的圆熟之美。”“一柄柄典雅细致的伞是一朵朵开阖自如、永不凋萎的花次第绽放在老师傅朴素单纯的生命世界里;一天只开一朵的慎重;一天只开一朵的严肃;一天只开一朵的浪漫啊!”从“细细”“扣人心弦”不难看出老师傅对伞用心之深。“生命世界”“慎重”“严肃”“浪漫”写出了伞在老师傅生命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老师傅对伞感情之深。文章只在最后点名了感情。“似乎总是多了一点技术以外的什么……——也许也许只有山城的质朴湖水的温柔清风的影子以及老师傅对伞不渝的爱情才能回答吧?”引发人们无限的思索与遐想。第四篇:清香情缘
清香情缘
云南省广南县篆角乡初级中学 陈福光
校园中间的岩石上挺拔着几棵高大参天的清香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四季常青且香气宜人。它们历尽沧桑却依旧生机盎然。宛若世纪老人,慈眉善目,眉宇间充满慈祥;又像热血男儿,铁骨铮铮,浑身满是力量;更像校园卫士,坚守岗位,呵护成长。
清香树,西南极其普通极其常见的一种树,但校园里的这几棵百年清香树却是不平常的。它们与篆角教育有缘,与我有缘,与我们一家四代有缘:六十年前,杨乡长组织建校时,当民工的爷爷曾在树下擦汗纳凉;特殊的年代里,当学生的父亲曾在树下背诵毛主席语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在树下编织梦想,点燃希望,最后成了这所学校的一名教师,每日与清香树为伴;教改的春风吹来,我的孩子在树下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带着清香树的庇护与剪不断的母校情缘顺水顺风考上了重点。
其实,忘不了这几株清香树的不只是我们一家人,还有许许多多的篆角人和为篆角教育做过贡献的他乡人。
六十年沧桑巨变。学校从无到有,规模由小而大,教学质量由低至高。这一切的一切,校史里记载着!清香树就是忠实的见证者!
自1952年建校以来,重视教育的承诺在历届乡党委政府领导的行动中兑现;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一批又一批教师的身上传承;发展教育的火炬在一任又一任(现已是第19任)校长的手中接力;立志成才的誓言在一届又一届学生的成长中谱写!篆角乡中心学校(1969年附设初中)几经风雨,几度易名。终于从风雨走向阳光;从‚低谷‛走向崛起;从泞泥走向坦途。从校舍简陋到高楼矗立,环境优美;从缺桌少凳到设施齐全,功能完备;从毫不起眼到扬名山外;从中考无人上线到考区第一。作为学校的主人——校长、老师和学生,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与时俱进的篆角教育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走出了十年浩劫的阴影,甩掉了‘中考滑头’的帽子,改写了‘冲天不出人才’的神话,树起了办好山区教育的一面旗帜…… 向勤劳朴实的篆角人民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学校珍藏的31块集体荣誉奖牌充分表明省、州、县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我校工作的肯定和认可,也在向后人叙说它曾经的辉煌。
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歇,历史的记忆始终清晰。2011年8月,篆角乡中小学第二次分家,小学迁往新址。但我们相信:分开的只是建制和校产,分不开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共同目标以及那剪也剪不断的清香情缘!
第五篇:清香教学工作总结
2013年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紧张充实的一学期就这样走到了尽头,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七(2)班和八(1)班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深感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放松自己。但是经过一个学期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可以说完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太多,现总结如下:
一、我始终认为:如果教学不顾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替学生设想,只从主观设想出发,那么这样的教学肯定会失败。
备课时,我总要这样反复斟酌:这节课我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东西,哪些内容是必须讲的,哪些内容是不用讲的,哪些内容是学生可能感到很困难的,哪些内容可能是学生想不到的。必须讲的内容,可以按照怎样的步骤来讲,怎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用什么方法降低难度;怎样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阅读经验来理解文本。上课时,我努力调动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学思结合,教给学生阅读课文的方法,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记笔记的习惯。新课结束,我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或询问,或查看,以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补缺补差。我极力避免满堂灌的情况出现,因而学生上我的课一般不会感到累。我很注意让课堂节奏适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变化:开始上课时,学生的心是不平静的,这时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我的做法是:①提前进班;②把任务写在黑板上;③对那些不能及时进入学习状态的学生进行说服教育,说明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性。上课十分钟左右,学生的心平静了下来,进入学习的黄金阶段,这时我便抓住教学重点进行讲解,以典型问题促进学生思考。这中间我注意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从不一讲到底,也不会总是让学生讨论。我以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管采用什么方法,一定不能让学生脱离文本,不能脱离对语言的感悟。临近下课时,学生有些疲惫了,这时,我会提醒学生整理好课堂笔记,总结一下本节课的收获。
二、努力方向:
1、加强每节课的计划性和目的性,积极创设和谐,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要求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表达。
2、继续夯实基础知识,抓好基本技能的训练。抓住文本,吃透教材,扎实掌握文本的知识,多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把知识点落到实处。将“字词关”、“课文关”、“背诵关”、“练习关”扎扎实实落实到位。作业设计要精,题型灵活,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以教材为基础,并加大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知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辨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提高书写速度和质量。
4.加强写作训练。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提高写作能力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要让学生学会对文章的细读,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诵。如果腹内空
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坚持不懈的记日记,有感而发的写随笔,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要求学生写好作文要反复修改,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的意见,做到精益求精。
5、加强对学生的书写要求、指导。
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占清香
2013-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