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法师心经讲义

时间:2019-05-13 11:2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太虚法师心经讲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太虚法师心经讲义》。

第一篇:太虚法师心经讲义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义

太虚法师讲(二十年五月)

本讲义由北京佛教居士林于一九九四年重印 本人手打 错漏之处望方家指正

今天讲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般若经中之一种,佛经以般若为最巨,总共有七百二十卷。其最简括切要,提纲挈领者,即现在讲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此经字数不多,不过二百六十字;中国无论研究佛学,信仰佛法之人,及不大研究不甚信仰之人,莫不知之。故此经在中国流通甚广。此经梵文原只一种;译成中文,共有七种。因有七种所译各有不同,亦如近人译西书,各人译本不同。现所讲者乃唐朝三藏法师玄奘法师译本。其余六种译本,专为研究佛学及考证之用,概未以之流通。此本流通最广,诵之者独多;故今以之为讲本。诵此经者得到精神安宁,心理愉快,及殊胜之灵感者甚多。当时玄奘法师远适印度,历种种苦,遇梵僧赐以此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玄奘诵之,在途得免一切艰难危险;故得周历印度以求法,复回中国以弘法,以成就其大学问,建立其大事业。经云:菩萨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无上菩提。此经之力量乃具有“能除一切苦”一语,故此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不但义理无穷,如能信受诵读,亦功德无量。

兹将本文,略分为二:一经题;二经文。

一经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八字,乃此一卷经之题。

般若及波罗密多乃梵语音译之名词,心及经乃约义已译成中文之名词。此题联缀四名而成,今一一释之。

“般若”古读波那,今读般若,义虽可翻,但难恰当,故存其梵语,而用音译,如近译哲学为菲洛索菲,论理为逻辑之类。般若之义,虽可翻为智慧,但未极正确;因中文智慧,文有美有恶,如古书里绝圣弃智之智,好行小慧之慧,皆含有非美善之意,不能恰好与般若相当;故不如存般若之原音,而以智慧为解释,且须加以界限;盖般若者,诸佛菩萨亲证诸法实相,真如之智慧也。以一切万有之法性,本来真实如此,一切有情不了真如,远于法性,故起颠倒迷谬之分别,必须遣除之,始得般若现前。故般若非平常之智慧,虽有时作智慧解,须知实与普通书中智慧之义不同,今为定义如下:

般若者,乃依佛所说教法,解理修行,遣除一切颠倒迷谬虚妄的分别,亲证诸法实相真如的无分别智慧也。

依此定义,说明三种般若:其一实相般若,即亲证诸法实相真如之智慧,亦即般若之本身。依此实相般若,故有诸佛及诸菩萨。此根本般若,离言说,绝文字,超分别。如经中谓观世音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即亲证诸法实相。此时此境,为一切文字言说所不能到。即此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亦无可说。惟无分别智乃名般若。即无可说,何以复有此经耶?则以有文字般若在。

其二文字般若。其实文字本非文字;惟因诸佛菩萨亲证诸法实相,但人等众生,未能证之,即未得实相般若。若诸佛菩萨对于一切有情,无有方便,以开导教化,则虽自证诸法实相,而不能利益众生;依此为利益众生的大慈大悲心,乃施设方便的言说;即从亲证得的法中假设语言文字,使众生了解起信,故有佛所说法;佛弟子中多闻而记忆力强的,如阿难陀辈,结集佛语而记录之,故有经律论三藏,流传于后世。故实相般若,离言说绝文字。但从实相般若而方便教化,令未知者知未解者解,乃有文字般若。

其三观照般若。观照者观察觉照之义。盖经典乃佛所说之法,使人依之而得了解其所含之理。顾理虽明,仍不离于名字,尚未达到无分别的亲证;故欲从文字般若而达实相般若,其中须有功用在。即观照般若是。学佛之人非仅于三藏佛典内,研究到透澈明白,融汇通便已;必须向当下身心世界,加以观察,如本经所谓照见五蕴皆空,即系将近而身心,远而世界,观察觉照,决定明了自他一切万法,如幻如化,当体皆空。若能依于经中道理,认为思想知识之标准,起心动念,长存观照,勤为心理之训练,则向者之分别执著,烦恼串习,可以改变,可以伏除,终可引生实相般若,而与诸佛菩萨的般若,完全一致,是为观照般若。

譬之渡河,实相般若为一切众生共求渡达之处所,文字般若为诸佛菩萨方便布施之船筏,而观照般若则为借船求渡各众生撑篙(gao)持舵种种功力。是以依经解义,纵许博通三藏,若不身体力行,犹之空玩船筏,不思行驶,终无渡达之日。其欲由解理而获亲证实相,亦犹是矣。且诸佛菩萨乃吾人之引导者。吾人对之,亦非如迷信者流,崇拜一神多神可比。果能获得亲证实相的般若,即人人是菩萨;究竟证之,即人人是佛。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只在智慧的觉达耳。上明“般若”竟。

“波罗密多”华译到彼岸,乃就一件事之圆满成功言。如前渡河之喻,动身处为此岸,欲达处为彼岸,渡河事竣,为到彼岸,乃得称为波罗密多。故內典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六波罗密多,乃至无量无数波罗密多,皆以一一事圆满成功为义。由是般若波罗蜜多一语,应有当注意之三点:

(一)修行成功至于圆满,如佛菩萨成就亲证诸法实相之澈底智慧,始得谓之般若波罗蜜多;其体性唯是佛法之真实澈底智慧,所有世间一切智慧,不能亲证诸法实相,故非般若,非澈底圆满,故更非波罗密多。

(二)文字如船,观照如在船上之驾驶努力,若证实相,则文字观照皆无所用;所谓到岸不需船,亦无须撑篙努力。是故依教解理,依理修行,皆为中流之事。故文字观照二者虽称般若,而未为波罗密多。但就有能达到实相般若之可能性而言,则观照般若亦得方便称为般若波罗蜜多。

(三)诸法实相初地菩萨即能亲证,而得实相般若;就自度言,可谓之般若波罗蜜多。如本经观自在菩萨之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第以菩萨普度未圆,差别智未满,功德未熟,故须以实相般若为根本,以修万行,而圆万德。直至究竟,乃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终以成就佛果为般若波罗蜜多。

“心”吾人语言常言及心,而心理学则为心之研究,则心故为存在之一种事实。但以不见不闻,其意含混,故较其余事物难言,难以为研究对象。依內典说明,略有四种:一肉团心,此指心中司血行之心脏,乃肉体中机关之一,属于生理的。二缘虑心。乃感触观察对象而觉知或思虑者,即近人所谓心理现象之心。

(三)集起心,谓积聚诸法种子,遇缘生起现行之心。如云心田心地,喻心如田地之集聚种子,滋生草木,故凡见闻经验之事,时无久暂,遇缘重现,吾人故常有此功用也。缘虑心与集起心虽为物质上所无,而为精神作用所有,然而昏明不定,起灭无常。四真实心,谓三界唯心万法为识之真实性也。佛典所谓唯识唯心,原就缘虑心或集起心而言;谓可从缘虑心而知一切法,而集起心乃总摄诸法种子,而现起诸法。故诸法真实相不应从一一法以明之,但应从心以明之。把无明的心转变为明的心,即能明见诸法的真实相性。此即实相般若,亦即谓之真实心。佛典中普通有此心之四义,乃虽语言所指,取其一义以为言说;非一言心义而四意皆具也。然则本经题内心字之意为何义耶,此有数解:一者心乃比喻之词,不属于前四义;以佛典中般若经甚多,而此寥寥数百字乃七百余卷般若经中之心要(纲要)故名曰心。盖取常言重心点中心点等言。又或取许多关系中之旨要点曰心。以此乃般若经许多文字中旨要之经;譬如人身之心脏,物体之中坚之意。二者谓此心字乃前四义中之真实心,故即名为般若波罗蜜多心。以达到实相般若,即为最真实之心。而实相般若所证即般若波罗蜜多心。又以具足功德妙用,如本经中所谓“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即实相般若相应之真实德用,本经题亦有译般若波罗蜜多大明咒经者,则以总持为心,又亦即真实心。故心字可连属上文为一名,而名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梵语修读罗,质译华文为线。印度昔以贝叶记录佛语,以线穿之,装成定本,俾共遵依,垂之千古,使不散失者,名为修读罗。中文经字之义,所谓推四海而皆准,历万世不渝,则经与修读罗意义恰当,故意译曰经。又对律论为三藏。经乃开示之教理,律乃行为之规范,论则研究解释发挥辨明经律者也。又以其余一切著作列为杂藏,故复有四藏之称。本经则属于经藏,非律非论非杂,故题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上释经题竟,下释经文。

二经文略分三段:第一序分,第二正宗分,第三流通分。第一序分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本段序分之文,乃结经人所叙。观自在是别名,菩萨是通名。观自在者,以修观照般若而达实相般若,亲证万法皆空,无障碍,无束缚而一切分别无不解脱,故名观自在。菩萨乃菩提萨埵之简称。菩提译觉,无上正等正觉乃大乘究竟位所成最上圆满之觉悟。萨埵译为有情,即人及动物乃至一切众生。菩提及萨埵二名为一者,义即上求无上正等正觉,下度一切有情。故无论何人,或何种众生,立此志愿(即发上求下度之心)者即为菩萨。世俗误以偶像为菩萨。有某种小学教科书,甚至以儿童之玩具亦有洋菩萨之称,殊属非是。须知吾人皆可为菩萨,绝对不可误会。此段首叙观自在菩萨修般若行甚深至于波罗密多时,即实相般若现前之时,其智慧照见五蕴皆空。五蕴者色受想行识(下当广释),乃身心世界各要素之五大聚。照见者,非研究明了之谓。乃如实觉照明见之谓。照见此身心世界要素皆虚妄非实,所谓五蕴皆空;则内而身心,外而宇宙之万有,澈底皆空,是故度一切苦厄。良以种种痛苦厄难,众生皆所难免。即以人类而论,略从三方面观察之,一依内身而有生老病死,淫欲饥渴等无数苦厄。二依自然世界而有水灾,火灾,风灾,地震及种种天灾等苦厄。三依社会而有私人冲突仇杀,公法禁制拘罚,阶级斗争,国际战争等种种苦厄。充满世间,随时皆有。度即解脱之,超出之之谓。古今圣贤费尽心思才力,无非欲解脱人类之苦痛厄难。至于今日讫无澈底有效之方法,而苦痛厄难转有加无已。故度脱苦厄实为人类及一切众生共同欲达未能之目的。兹则举出观自在菩萨达到五蕴皆空境界,超脱一切苦厄之事实,现现成成,使吾人作为标准,知所趋向,此结经人之深意也。其原理方法,后此随文说明。序分竟。

第二正宗分

正宗分为观自在菩萨正说此般若波罗蜜多心之道理文。自舍利子色不异空起,至故得阿耨多罗三邈三菩提止,乃为两段:(甲)略说,(乙)广说。略说广说又各分二段。今略说一。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序中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二语,已将观自在菩萨所证之事实真相完全表示。自此至正宗分竟,乃菩萨说明此事实者,;故佛法非先有理论而后有事实者;乃由达到此事实之人,为方便说明其事实,而后有此理论。良以见空度苦,吾人虽闻其事,而未得亲切证明,故犹有待解释之必要。此一小段即略释照见五蕴皆空。舍利子,人名,声闻中智慧第一,成阿罗汉果,为释迦牟尼佛上首弟子。舍利乃印度一种鸟名,目最美,中译鶖鹭。舍利子之母以此鸟为名,舍利子则依母为名,故名舍利子。他经有称舍利弗者,弗乃梵语,即子也。至供养之舍利珠应与此人名者为异。正宗文首列舍利子名者,乃观自在菩萨将说自证甚深之法,使世人了解,于当时听众之中,呼声闻中智慧第一之人而发言也。色不异空以下六句正明五蕴皆空。蕴者蕴藏积聚之义。五蕴亦称五法聚,亦称五阴,亦即五类之义;乃将一切精神物质之法归纳为五类,即色受想行识五蕴以观察之。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之一字非仅颜色女色等义,亦非仅指对眼之色,盖包括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尘,及法尘之一分而言。其义摄尽全宇宙一切物质及未发现而与物质同类者,故与物质之义相近而较广。大而显者恒星地球细,而微者原子电子,凡此皆常识或科学认为有实体存在者也。第何以不易于空耶?故欲研究此理,若在二十余年前,偏执唯物论之时,但认物质为实在,颇难解释。近二十余年科学进步,如相对论物理学略谓:物质者必须有

(一)主观上的一种感觉,(二)对象,(三)时间,(四)空间,集合此等关系而成一概念,乃名物质。原子电子等亦一概念耳。概念非根本实在成立,乃由相对之关系凑合而成,故物质非根本存在。此说与佛学众缘所生法之义略同。众缘所生法者,一切法无非众多因缘(关系)集合而成之团体耳。故凡见闻觉知之所到,无论小大显微莫不皆然。此所谓色,义相如是。譬之杯然,视觉上有红白,触觉上有冷暖,数理上有方圆,复感觉其有一聚(即独一个体)之对象,故从感念上名之为杯。故知杯者从众缘假相以立名;若除众缘,杯无实体。即无实体,故谓之空。空之一字即无实体之谓;乃义理上空,非谓灭无之空,或空间之空。色虽分明显现,而无实体,故云色不异空。虽无实体,而分明显,现故云空不异色。虽然,不异云者,相等为义,观念上仍有色空之见存;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则进一步以言色空直无二致;以一切色皆假相现,非灭色而后为空,乃即存在而不实,故为空也。先言“不异”二句乃打破旧思想;后进之以“既是”二句乃改立新观念。此于五蕴中先举色蕴为例。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乃明四蕴亦如色之非实,当体即空。依前四句广明,应言: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行识三蕴类推可知。受为苦乐忧喜舍等之感觉。想为彼此是非等之分别。行乃动身作事诸行为。识即了别觉知此受想行者。四者亦是众多因缘集合而生,故无实体。譬之视觉,必须因有对象,光明,空间,眼根,及内心一切作用,始得有此一刹那之视觉现起。若此种种关系或变或缺,则此视觉不能存在。既袁而有,故谓之空。故即存在而不异空,亦即存在而既是空。故五蕴者,色为物质现象,受想行识为精神现象,非实有体,皆不异空,皆既是空,故以亦复如是总括言之。宇宙人生,有情无情,一切常识认为存在者,无非物质之现象,及心理之现象,即无非五蕴之法;故五蕴实为构成宇宙人生之基本条件,今即证明此基本条件之五蕴皆空,则所构成之人生宇宙,乃至一切一切无不空矣。譬之基于土木瓦石人工等缘而成屋,若明诸缘为空,则屋亦空。是故五蕴不异空,空不异五蕴。五蕴既是空,空既是五蕴,乃观自在菩萨依实相般若澈底明照亲切见到之智境也。复次所谓宇宙人生一切皆空者,非创为空义,强纳诸法以归于空,以诸法本空,而诸佛菩萨乃发见此空相,亦犹科学家之发见公例耳。又或一闻空义,误以为眼见空间之空,而起诸法消灭之见;不知空间之空,在佛学上仍属于对眼之色,故非以消灭诸法为空,盖以人生宇宙诸法,皆为是依诸缘所成之假相,本来是空;第吾人无实相智,知识迷妄,见解颠倒,误认假相,以为真实,执著自我,自我而外,分疆划界,无不一一皆实,由之物我角立,自他对待,互感自我之不足,互求自我之发展,冲突杀害,助长贪嗔,而演成充满烦恼苦痛之世界;是皆昧于五蕴皆空之理有以致之也。

略说二。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本小段略释度一切苦厄。菩萨重呼舍利弗之名而告之以诸法空相,是者,此也。承上文五蕴皆空言。然则此五蕴诸法之空相为何耶?乃即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之真如实相。以诸法真如实相本来如此故。以见生灭,见垢净,见增减,既是不见五蕴皆空所显真相故。大抵生灭就体言。垢净就相言。增减就量言。然则复云何度一切苦厄耶?以不见空故苦。以照见空故度。何则,见生灭者,不了万有非实,而认为有相互角立之一一物,故计何时生,何时灭。以横计生死故,即欲苟免其死灭,而延长其生存,由是冲突争斗,无量苦厄,充满世间。若了诸法空相,即知众缘聚故,虚妄名生;众缘散故,虚妄名灭。众缘存于全宇宙,亦即全宇宙为众缘。无始终,无边际。是故本来不生,亦无有灭,乃为人生世界之实相。了达此一切不生不灭之实相,故当下皆空。更无因横计生灭而起诸烦恼。见垢净则有相形之美恶优劣。由是嗔恶贪善,取舍心生,即欲消垢而求净。彼羡极乐慕天堂者非欤?下焉者贪嗔内蕴,谋夺外驰,以演成欲望横流之世界,遂至苦厄无穷。若了达实相,则了诸法缘生:众缘生故,法法圆满,法法具足,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遍一切,一切遍一,无不遍故,无不圆故,则净善垢恶之相不可得,取舍烦恼更无由生。见增减故计大小多寡之量,此疆彼界,自他历然。嫉他有余,求自增益,不顾损他;求自满足,不惜害彼。食肉寝皮,贪杀不止。杀机所届,人将相食,此杀彼拒,强弱以形。差等斯兴,阶级复起。聚族纠众,报复斗争。怨结冤深,穷劫莫解。是皆众生妄想颠倒,执著转深,罪业所招,遂同感此浊恶世界,苦恼人生。若了诸法皆空,达真如相,互遍互圆,不可增减,一切苦厄复安所寄。是故度一切苦厄者,非谓苦厄实有,又从而消除之;乃以了达诸法缘生无性(实体),生灭垢净增减等相皆空,迷谬颠倒免消,而烦恼自然不起,故云度而。以上正宗分略说竟。

广说一。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广说自此至无智亦无得,乃广明五蕴等皆空以破除凡夫之迷,及三乘之谬。故五蕴下可加一等字,而云照见五蕴等皆空,即等此世间所有法及下文之出世间法,一切皆空也。此一节先就上文之意以确定之。故说诸法空相之中无实在之五蕴;相类而言,亦无实在之六根六尘乃至十八界。无即空义,以皆心(精神的)物(物理的)之现象假相而已。色受想行识为五蕴,详前略说。眼耳鼻舌身意名六根。前五根为物理现象,亦称色法。意根为精神现象,亦称心法,色声香味触法名六尘,前五及法尘之一分为色法,又法尘之一分为心所法,及不相应行法。六根六尘亦名十二处。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色界,声界,香界,味界,触界,法界,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名十八界。前十二界分属色心,如六根六尘所说,后六识界概属心法。十八界为六根六尘加以六识,故云自眼界乃至意识界,诸法空相中皆无之,根尘识处界无非色心诸法开合之不同,等出五蕴,亦即皆空,然法处法界摄无为法,又较广矣。以上为凡夫所有法即众生共依之根本条件。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此十二因缘起流转门,为辟支缘觉所修之法;以观察世间众生,依次无明乃至老死等缘起之相续,而有生死流转。故修无明尽乃至老死尽之还灭而成出世解脱。十二缘起流转之理:

(一)无明,谓能发业之烦恼,即惑。

(二)行,谓善恶无计有漏行为,即业。

(三)识,谓最初入胎之业识。

(四)名色,谓胎中精神物质初备之相。

(五)六入,谓胎中六根初全。

(六)触,谓出胎与外界之接触。

(七)受,谓领纳所感触之境。此五初由过去之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而成现在之果。

(八)爱,谓贪爱。

(九)取,谓取著。由受缘爱,爱缘取,为现在之惑。

(十)有,由取缘有,即由爱取之惑,引生后有之业。故爱取有三者合为现造之因。

(十一)生。

(十二)老死。由有缘生,生缘老死,故生与老死即持未来之果。而未来生死之中,复起现世之起惑(爱取)造业(有)。如是生死死生,轮回不息,故名流转门。修出世法者,欲了生死而得解脱,必须先将生死根本之无明灭尽,无明尽故行尽,行尽故识尽,如是乃至老死尽,名十二因缘还灭门。流转门乃详明五蕴生灭之相,还灭门为解脱出世之法;但在诸法空相中,生灭既无,解脱何用:故云无流转之无明,亦无还灭之无明尽,乃至无流转之老死,亦无还灭之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苦集灭道谓之四谛,乃声闻所修之解脱。谛者真理之谓。盖以观察生老病死等而知人生根本是苦,是名苦谛。复观此苦乃由贪嗔痴等烦恼之惑,所造杀盗淫等之业集积而来,是名集谛。集为因而苦为果。故欲解脱苦果,必先灭此集因,是谓灭谛。灭之必有其道,故广修三十七道品,是名道谛。故从知苦断集证灭修道而得罗汉四果,为声闻所修之法,苦集所依亦不外五蕴,今依菩萨所证诸法空相之中,则苦集本空。苦集即空,灭道亦无,故云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上来十二因缘及四谛为二乘之法,智与得则通于三乘,以初心菩萨亦认有涅槃之可得,与求得涅槃之智。不知涅槃云者即以了脱生死而立名,别无涅槃实法可得。既无可得,亦即无证得之智。故云无智亦无得。

广说二。以以无所得故

此承上文无得而起下文。自此至正宗分竟,为广说度一切苦厄。一者就所得方面而言,必有实体之法,如常识所认衣食等可取而言之,名为所得;法今证诸法皆空,无有实体,故无所得。二者就能得方面而言之。必本身有所欠缺,如世间人,寒而得衣,饥而得食,乃名为得;今证实相无不圆满故无所得.以无所得故,故无上文世间出世间一切法。亦以无所得故,而启示下文菩萨诸佛之成就。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一切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此明菩萨因中度苦,至于净尽,乃至圆成佛果,皆以无所得而依般若波罗蜜多故。良以毕竟无所得,始为亲证实相之真实心,亦即般若波罗蜜多心。此真实心,普遍圆满,一真绝待,无事外求。若有所得,则如以手携物,有此携物之相,即为对待,而非绝待。非绝待既非普遍圆满,亦即失彼真实之相,不得名为般若波罗蜜多心也。菩提萨埵简称菩萨,即发心上求正觉下度一切有情者。如何能上求下度耶?即以依于亲证真如实相智慧故。否则妄想心用事,颠倒心用事,烦恼心用事,有挂碍,有恐怖,即不能上求下度。菩萨成就般若波罗蜜多,身心皆依之而行。如行路者,眼即清明,复有日光,乃可约束自由。否则盲人瞎马,动辄得咎。菩萨依于此心,则一切颠倒妄想空之无余,更无一法可得。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无所住行于布施,行于持戒,行于忍辱,行于精进,行于禅定等。无住即无得之义。无住生心即般若智慧现前;依之而行,故能上求下度,一切无碍,故心无挂碍。挂碍者,心被事境所牵,则心之力用为之笼罩。如人之闻声,心即随之落入其中。即为有挂碍之相。是以见不超色,听不超声,乃至嗅香尝味觉触互不相通,亦即有所得故。若依般若波罗蜜多,则无对待,无分别,故心无住(无得)而无不存在,故云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恐怖因挂碍而有。如人常不解生空,认身为自,即被身挂碍。身须有住,屋需陆,舟需水,生活需赖社会国家,即为住处挂碍。如是而有死亡之恐怖,天灾人祸苦痛危险等之恐怖。若能了达身心世界皆空,众缘所成,普遍圆满,如是心等空虚而无一定住在处。所谓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皆不能动,故无挂碍,即亦无有恐怖。由此大无畏精神,油然而生。是以佛学中所称大无畏精神,非血气用事,刚愎莽闯,无所忌惮之谓;乃由真智以明真理,亲证确切。决定坚固,故非任何利害所能摇夺。到此则心地光明,坦坦荡荡,不复有丝毫胡乱思想,故即接说远离颠倒梦想。颠倒梦想浅言之则睡梦之时因五根依于生理睡眠之关系,知觉作用缺缘不起,五识之意识亦无充分之知觉现起,但意识等精神活动不断,故其间责有错觉幻觉,一切善恶有无皆与醒时之知觉不符。若细究之,则人生实一大梦。语云,大梦谁先觉,盖有以也。比类以言,初睡之时,必经一度(短至一刹那)完全无知,而后醒觉。以视人之出生,以及临死,其昏迷无知之状,实无有异。自生时经过昏迷以后,渐渐能知我知人,知自知他,乃至事事物物,尽其数十寒暑所知之量,则人生心境。以视梦中景物渐生,苦乐备呈者,亦无有异。顾睡眠之梦,醒则觉知。人生大梦则以无始长夜无明,生死死生,曾无刹那之醒悟。必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佛陀既是经过大梦而得大觉者。以其经过大梦,故能将此幻梦人生种种颠倒合盘托出,使一切众生得以警觉。至于菩萨,则自决定信心后,信此大梦非实,信有大觉可得,种种修行,即求打破长夜无明,诚能减少一分睡眠习气,即为破除一分颠倒梦想。是故深位菩萨亦未全离大梦;以其已有醒觉之动机,可以比为清梦,且亦自知梦耳。至此境界,可比东方将白,晨钟将动,去觉不远之时;其间尚有可说者,亦只所谓无挂碍,无恐怖,以至于远离颠倒梦想而已。最后无明全破,大梦全离,则为究竟涅槃。究竟涅槃梵语般涅槃那,简言涅槃,乃安宁无忧之义。分释则圆满为涅,寂静为槃,故亦译为圆寂。德无不圆,患无不寂,故称究竟涅槃。至若罗汉辟支佛以了生死(即解脱六道轮回)为涅槃,尚非此所云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邈三菩提

菩萨从凡位发心,经过种种修行过程,至于究竟,即达佛果。故在佛果上更无些微度苦之相可说。故云一切诸佛皆是依般若波罗蜜多而得成就无上菩提。三世即过去现在未来。第过现在非有固定的年限可计。不过假定少分时间为现在,而前与过去后与未来相望,在浮动相上,立此三名。依佛教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即人人皆可成佛。但已成今成当成未定。三世诸佛,即将未来当成佛之人,亦即一切众生,包括在内(即吾人亦当在内)。以从佛之立场观,一切众生佛性平等,无不是佛也。佛,梵语具云佛陀。西文译补达。中国古译浮屠或浮图,皆为译音。有以浮图为塔,浮屠为出家人之称者,俱属非是,佛即觉者义。以众生无始时来,辗转于生死长夜大梦之中,今得彻底醒觉,故名觉者。顾何以得澈底醒觉耶?即经云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邈三菩提,此九音皆梵音。阿无也。耨多罗上。三藐平正而普遍也。三菩提正觉也。具译为无上正遍(亦作等)正觉。正则非邪,遍则非偏,得此无上正等正觉之人,即名为佛,即明为觉者。亦犹饱学之人名为学者。如此觉者无数无量无边。本世界则有释迦牟尼觉者,得阿耨多罗三邈三菩提,一切经皆为所说。自以无所得故至此,广说度一切苦厄,至于究竟;明菩萨之所以成菩萨,佛之所以成佛,皆依般若波罗蜜多。故称般若波罗蜜多为佛田,为佛之本源。至此正宗分略说广说竟。兹再总括正宗一分,就现事易明者一谈,譬如国民革命,过程中必先经过一番破坏。将所有不良政法,不良势力,不良分子,不良之风俗习惯等,一一推翻,而后良好建设乃得实现。佛法亦然。世以佛学为反革命,不革命,而不知佛学乃真正之革命。且为全宇宙整个的革命,无量无边一切有心界澈底的总革命。先破坏,后建设。即如本经义明甚。自舍利子色不异空起,至究竟涅槃止,即为破坏工作。盖将虚伪无实,无明不觉,昏梦妄想,烦恼苦厄,一切之法,依般若波罗蜜多之金刚智剑以打破之,消灭之,一扫而空,使破坏至于澈底,复即依此实相智以完成其圆满建设,即所谓依般若波罗蜜多得无上菩提。然后众生世界乃成圆满清静大觉光明之法界。此诸佛之所亲历,观自在菩萨之所亲证之法,吾人幸得闻之。时人亦有谓佛学为非人生伦理的,消极的,厌世的,逃空的,等语,皆以不明佛学之全系统及其真精神所在,无异二十年前之人多有认革命只为捣乱,而不知革命实为除恶以成善也。

第三流通分

即总结经义。复分为二段:

(一)赞显同密

(二)说密加显。

(一)赞显同密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经典中明说道理的谓之显教,加持功用的谓之密言。显教即经文,密言即咒语。如下文羯谛羯谛等,本段称赞显说之般若波罗蜜多理,其功用同于密说之般若波罗蜜多咒,故曰是大神大明无上无等等咒,能根本除离一切苦,是真实不虚的。咒,梵语陀罗尼,为有真功实用之言。中文咒字含有精神力量,如发誓令人得福得祸之类,故以为译。但咒语非但理论之思想力,如上文之澈底改造人生,乃至得无上正觉,亦即依般若波罗蜜多之真实功用,有解脱生死烦恼等之妙用,故为大神咒。此为三乘共咒。远离颠倒梦想,打破无明,而成明觉,故为大明咒。此为大乘共咒。究竟涅槃最高最上,故为无上咒。此为八地以上菩萨佛咒。无等者最高最上,无与等者。而阿耨多罗三邈三菩提即等于无等之究竟涅槃,故为无等等咒。此为佛不共咒。有此功用,是以除苦非虚。世间圣贤豪杰亦有种种勤求离苦得乐之方,但以苦根未除,乐非真实。若依般若波罗蜜多,则一切苦,除之永断,故为真实不虚。此赞显说之经义,其功用能同于密咒。亦可见持咒念经等可离苦以成德矣。

(二)说密加显。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羯谛羯谛波罗羯谛波罗僧羯谛菩提娑婆诃

羯谛以下乃此经之密语,其内容即般若波罗蜜之功用。说此密咒以加持上说经义,使持念者获其真实之效力。咒语如军中之口号,不在解释。凡出入通过,说得对则可行;否则不能。咒语亦然,其作用全在声音。是以诵持咒语不可错误。诵持不对,即失效力。其义则不必解,不应解,如欲略明咒中梵字之义,亦可略释如下:

羯谛羯谛,羯谛度义。重言羯谛,自度度他义。即般若波罗蜜多能自度度他,出生死海也。

波罗羯谛,波罗即波罗密多,度到彼岸也。波罗僧羯谛,僧众义。即度众到彼岸也。

菩提娑婆诃,菩提即阿耨多罗三邈三菩提。娑婆诃即速疾成就义。度一切众生速皆成佛也。究之,密咒在念不在解。诚能至心持念,近之达到身心安宁,远之可祈世界和平。即为般若波罗蜜多现前功用。至于究竟则自他一切有情,共成正觉。(完)

第二篇:六祖坛经讲义(慧律法师)

六祖坛经

2004年10月2日——8日 上慧下律法师 文殊讲堂 讲座第一天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今天是2004年10月2日,星期六,很高兴有这个因缘来跟大家结一个法缘,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大家都知道《六祖法宝坛经》是见性的大法,大家都知道。

我们看看台湾,或者是中国大陆,或者是华人世界,只要是大乘佛法的几乎都在念佛、拜佛、打佛七。我们要有正确的观念,在一念之间就能够成就,观念先弄清楚了,才有办法修行。譬如说:往生极乐世界。一般人的观念就是临命终请人家来助念、加持,他认为这个叫做往生,这个观念是错的。往生是现在的事情,不是临命终的事情,要先有正确的观念,你才有办法再走下去。你要等到临命终人家来助念,人家来加持,是不是有这个因缘?临命终割舍得下吗?不一定。那不一定跟赌博一样,赌博不是输就是赢,临命终靠助念、靠加持,不是说不对,本来就应该这样做的。但是,你现在的这些执着、颠倒、妄想、无明都没有处理,临命终就会很危险,所以我说往生是现在的事情,不是临命终的事情,要确有正确的观念,这条路才能走下去。明心见性,它有多么重要呢?大家都念佛,我也劝人家念佛,可是我劝人家用真如自性来念佛;我也劝人家诵经,可是我劝人家用清净心来诵经;我劝人家礼佛,但是我也劝人家用真如自性来礼佛,能礼所礼性空寂。

净土法门跟禅宗是不二法门,净土法门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不能离开现前当下这一念,对不对?禅宗的即心即佛也是这样,万法回归自性,叫做正法;万法离开了自性叫做外道,你今天要念佛、要用功,没有用清净自性用功,统统叫做外道。佛法是心法。明心见性有多重要呢?譬如说,我们发射的太空船,要摆脱大气层,摆脱大气层外,物理学讲的动者恒动,静者恒静,那么就没有阻力了;明心见性也是这样,当你见到了空性、真如自性,你的修行就一日千里,因为你不会着相,念佛就是现前一念,即心即佛,所以摆脱了无明、烦恼的时候,再用功就不可同日而语。

你要随便请示一个修行净土法门的佛弟子(西方净土在哪里时?)他会告诉你:《阿弥陀经》里面讲的:[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可以看到很多的注解,都是这样写的,从我们这个地方,太阳落下的直线对过去的那个地方,叫做西方,从这个西方过十万亿佛国土,就是极乐世界。我为什么说观念错误就会很严重,第一先讲西方,西方是指什么?诸位!我没有意思是批评任何人,绝对没有!但是我必须把我学佛三十年来的心得向大家报告。如果按照那一些注解这样写的话,[从是西方]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是在太阳西下的那个地方。你注意听!诸位!地球它是绕着太阳转动的,如果你拿一张纸,把太阳画在中间,把地球画在旁边,然后360度的旋转,稍微有一点天文知识的人都知道,每天落日的西方的方向不是固定不变的。西方是表法的,是表示说:万物白天辛苦的工作、刻苦勤劳的工作,到太阳落了要休息。就是说:歇即菩提,极乐世界就是我们修行人安心休息之处,也就是说:所有天地万物白天辛苦的活动,一到日落就要止息,停止活动,到晚上要休息,极乐世界的西方是表示万物止息、安养的地方,所有修行人都应该去这个地方,是表法的。

看了几十年的经典,没有人点破,怎么看都搞不懂,注解也是这样讲,这些法师也是注解就这样讲我就跟着这样讲,也没有天文的知识,也不知道那个是表法的东西,也不了解说极乐世界就在我现前这一念,本自具足的清净自性里面,所以一直在相里面诠释,就产生距离,不了解正法的可贵,不二法门。[十万亿],十万就是表示十恶,你造了十恶,就跟极乐世界距离愈来愈远,所以过十万亿佛土这一念清净心,极乐世界就到,你不这一念回归清净自性念佛,你用什么心念佛是无所依靠。听经闻法有如此重要,这不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靠你在佛门用功,就自己有办法悟出来的东西,一定要听善知识来开示、来引导我们知道,原来极乐世界就在现前这一念,所以我们开宗明义就说:极乐世界就在现前一念、当下,万法回归自性,所以这个见性是非常重要的,这叫做正法。

明心见性的人,他们的心境是什么?古来大德有几种形容,你把它体会看看。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人的心境:生擒活捉不费吹灰之力。这个可了不起。什么叫生擒活捉?就是烦恼,生擒这个烦恼,活捉这个无明,不费吹灰之力,为什么?毕竟空不可得,相不住着。我们现在就是:我要断我执、烦恼、无明,搞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不了解清净自性,撞得头破血流;拜佛拜了十年,二十年烦恼依旧,执着依旧,每天都诵经,一直用压的……。你要注意看哟,我的左手代表无明,右手代表念佛,众生念佛就是这样:弥陀佛、阿弥陀佛、……(法师边讲边把自己的右手的中指食指竖直向上立起来,把自己的左掌放在手指尖上,念一声向上顶一下)无明怎么样?卡住,知道吗?他很想用功,可是他不晓得法本身当体即空,不了解无相的道理?他就很想用功,他也很精进,拜佛24小时,拼死命的要求生极乐世界,可是碰到境界,比任何人更执着、更烦恼、更争执,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无明盖住,他没有见性,无明卡住。我们现在要做的功夫就这样子,知道吧?把无明拿掉,见性就往上冲了(法师边讲边把压在自己右手上面的左掌拿开,右手直接向上冲)。(听众鼓掌)感恩!劳烦大家为我鼓掌。

什么叫大彻大悟的心境?大彻大悟的心境就是于刹那之中即见永恒,永恒跟刹那不二,刹那是我们的意识型态,永恒也是意识型态,那是我们对刹那讲永恒,对永恒讲一刹那,破了这一刹那的执着,永恒根本就不存在,万法当体即空这个才是真正的永恒。什么是大彻大悟的心境呢?入万人之中如入无人之境,了知万法都是唯心现量,本没有实体可得,一切万法都是心所影现出来的影相,没有实在性的东西,而我们众生刚好颠倒,认为那个境界是实在的,就拼死命的执着,这一念就错;我们动一个念头要追求佛法,也错!因为佛法本来就具足,本性具足,众生因为离不开这个起点,所以统统的错!一讲就是[我],对不对?你可以随时随地可以看到,我怎么样怎么样……,这个[我]的动点一执着一下去、坏了!人生、宇宙纷扰、困扰、斗争、什么统统来,所以说:虚空法界尽是佛,其中多了一个小人就是[我]。就是多了一个[我],卡死在这个[我]的观念,就变小人,你这句话要会背哟!你就安了一个[我],完了!修行统统卡住了。什么叫做大彻大悟有的心境呢?就是怀着一颗宇宙的心,过活你的现象界的每一分、每一秒,叫做大彻大悟。什么叫做大彻大悟有的心境呢?就是当处发生当处寂灭,你体会得出来吗?也就是在这个世间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情,在碰到的种种苦难、逆境,没有说我在委屈,我在受苦,他觉得说:缘起空性就是不可得。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生,是十方三世一切佛所宣说的,缘生就是无生。有的人看起来两颗眼睛无神,人家看起来是炯炯有神,没关系,我等一下就会给你塞一颗摩尼宝珠进去,吞下去就OK了,你就开大智慧。好了,今天大前提就这样简单地提示一下开悟的重要跟正确的观念。因为我们的时间只有七天,每天的进度10页,要碰到困难的,我们再来好好的做解释,简单的就消文释义带过去。

[御制六祖法宝坛经叙] [御制]当然就是皇上所写的,[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是武则天写的。你要记住一个观念:六祖与武则天是同一朝代,这样观念先弄清楚。[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为什么叫做[坛]?[坛]就是土、木所做成的一个讲台,这个坛就是讲经说法的地方,这个坛是宋朝(刘宋)求那跋陀罗三藏法师所建的,他立一个碑,这个碑的大标题叫做[当有肉身菩萨于此授戒]。这个智药三藏,在梁武帝天监元年种植一棵菩提树,在这个坛的旁边,他就预测,170年以后有个肉身菩萨在此树下开演最上乘,度无量众传佛心印之法王。所以六祖惠能大师还没有来到人间,人家就预测好了,这个可不是什么普通的人啊!

我们今天很有福报,把六祖一生一世的精华《六祖法宝坛经》在七天内来为大家宣讲,我们互相来勉励。[曹溪原本] [悟法传衣第一] 经文,[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于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

分段落嘛![时大师至宝林],所谓[宝林]就是预言将来得道如林。韶州在广东,[韶州韦刺史],一个姓韦的当官的,[刺史]就是官名,那是唐朝的官位,唐朝用的,我们现在不用这个。[名璩,与官僚],属下,这个韦刺史旁边有属下。[入山请师于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入山]是指南华山,在曲江县。宝林寺就在这个山里面。请师于大梵寺,这个大梵寺是在曲江县的韶州府。来为众开缘,这个[开缘]不是我们一般讲的开缘,叫做开启说法因缘。不是我们讲的什么东西稍微开一点方便,开缘不是这个意思。说这个摩诃般若波罗蜜,[摩诃]就是大,[般若]就是智慧,[波罗蜜]就是到彼岸。开演什么法呢?那就是大智慧到彼岸,那就是见性。见性的大法。

经文,[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

师升座次,[次]就是后,六祖惠能大师升座以后。[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就是来听经的,不只是佛道的,还有孔孟思想的,儒者之师叫做儒宗,学孔孟的,就是对儒家的思想很有研究的学士。[僧尼道俗],[道俗]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四众弟子,我们今天都是讲四众弟子。[一千余人],一千多人大概就像我们今天这个讲堂差不多了。[同时作礼,愿闻法要]。经文,[大师告曰:善知识,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 [大师告曰:善知识],我告诉你,这一句话很重要的,你看这个六祖,得到了五祖的传法,拥有了祖师位,他对众生是这么称呼的。称一切众生、听法的法师、居士大德为善知识,大彻大悟的人多了不起,多么尊重众生。是不是?我们今天世间人讲的,叫人家:矮子!喂!大胖子!都是这样叫的。那个有钱人:你帮我叫那个穷鬼、穷光蛋进来。穷鬼,真鬼不怕,只怕穷鬼,都是藐视人家。我告诉你这么一句话,就足以叫我们好好的效法祖师大德,他连称这个大众听法的人都这么尊重,称大家叫善知识,可见大师是多么了不起,降伏了自我,不敢轻视任何一个人。[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大家要把这个心静下来,念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文,[大师良久复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大师良久],经过了一会、一阵子,[复告众曰:]然后对大众就这么说了。[善知识],再一次的称呼大家善知识。每一个人的[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就用这个菩提清净自性,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你就可以成佛。大家当然也想成佛啦,我告诉诸位:你今天念佛到极乐世界去,阿弥陀佛要讲什么法门呢?我告诉你,要讲见性的大法。为什么?只有见性大法,见性后面接两个字叫做[成佛],见性就能成佛,不见性没办法成佛。所以就算你到极乐世界去,也一定要开这个课程。我们既然知道,成佛是必修的课程,我们就提前来修。所以你听多少算多少,总要学学这些祖师大德的谦虚也好,随便嘛,听个两句,回去都受用不尽。经文,[善知识,且听惠能行由得法事意。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 [善知识,且听惠能行由得法事意]。来听听看,我如何得到五祖的传法衣钵。[能]就是慧能;[严父]就是父亲。一般称为严父慈母。[本贯]就是籍贯,在[范阳,左降流于岭南],这个[左]是对[右]讲的,右为尊,左为卑。所以讲[左]就是被降职的意思。左降表示说:我的父亲被降职了,跑到领南,在广东,领南这个地方。[作新州百姓]。没有官可以当了,当百姓。[此身不幸],六祖自己说:哎呀,我是一个不幸的人,命苦的人。[父又早亡],父亲早死。[老母孤遗],丢下我们母子。[移来南海]。[移来]就是迁来南海,这是个郡名,属于广东。[艰辛贫乏,于市卖柴]。经文,[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能一闻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即开悟。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余;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 [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我们现在称饭店、旅社,以前叫做客店、客栈。[客收去],把这个木柴收去。[能得钱],惠能得到这个钱。[却出门外],刚刚出这个门外,叫做动。[见一客诵经],有人在诵经。[能一闻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一听到应当无所住着而生这个清净心,心即开悟。哇!我们《金刚经》念了多少遍了?还没有消息,人家这样一句:当无所执着而生我的真如自性的清净心出来,其实拨云就是见日,见日就是拨云。应无所住自然生清净心,生清净心就是于相无所执着,心就开悟。[遂问客诵何经]。就问客人,你是诵什么经典呢?[客曰:《金刚经》。]六祖没听过。[复问从何所来],从哪里来的,[持此经典。客云:我从蕲州],就是黄州府东边一百八十里,[黄梅县东禅寺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就是弘忍大师,[在彼主化],在那边教化众生。[门人一千有余],有一千多人。[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我就是到五祖那个地方,礼拜听受。这个五祖[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达摩大师传到中国来,是传《楞伽经》。这个《楞伽经》是佛陀在楞伽山讲的,没有神通没有办法到达,从达摩传到五祖都是传《楞伽经》,现在五祖传给六祖开始传,用《金刚经》。因为《楞伽经》艰涩难懂,不容易了解,五祖传给六祖,后来就叫六祖传《金刚经》,说: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

经文,[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礼拜五祖。] [能闻说,宿昔有缘],惠能听说宿世有这个因缘,好了,就去吧!希望到五祖这个地方来。[乃蒙一客],[客]就是恩人,对这个六祖很好,就给他[取银十两],哇!这个人了不起,这个投资投对了。这个十两帮助一个人成佛,这个可花得不得了,这投资正确。其实他也不知道他是六祖,了不起的人再来的,就给你十两嘛!就把你的母亲安顿好。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能],就给惠能大师。[令充老母衣粮],[充]就是作为,让他作为老母亲的衣粮。[教便往黄梅]到黄梅来,东禅寺。[礼拜五祖]。

经文,[能安置母毕,即便辞亲。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问能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惠[能安置母毕,即便辞亲]。把母亲安置好了,即使辞亲,就辞去母亲,就往五祖蕲州黄梅县东禅寺前进。[不经三十余日],[不经]就是差不多,差不多三十多天,[便至黄梅礼拜五祖]。这个[不经]也可以不到,不到三十多天,意思是很快。以前没有什么火车、飞机、汽车、客运的,以前统统是马。诸位听经闻法,听《六祖法宝坛经》,历史要倒退一千三百年,想像当时候惠能大师的那个时候,是什么朝代?看不到什么脚踏车、汽车,什么摩托车、还有飞机,没有这种东西的,统统是马在跑。

差不多三十多天,就来到黄梅,礼拜五祖。五祖就[问能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你是何方神圣?来这儿想要求什么东西呢?[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我那么老远的来,就是来顶礼弘忍大师的,顶礼您的。[惟求作佛,不求余物]。只想成佛,不想其他的,不求其他的。[祖言]:五祖说,[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有一点轻视,五祖是故意的,祖师大德不是说轻视人家,是用这个语调来试探试探他。这个[獦獠]是一种犬(狗),嘴巴很短,是野兽的名字。獦獠是说你们那个地方根本就没有开化,充满着野兽,你们那个地方是西南。[夷],就是蛮邦,叫做西南夷或夷邦,叫作獦獠。不象我们现在去的广东,那还得了!这么发达,以前岭南就是很蛮荒,没有开化。五祖就试探他,[若为堪作佛]?你是来自于未开发的那个地方,蛮荒之地,你们那个地方根本就不开化,你从那个地方来,你能成佛吗?[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哇!五祖碰到敌手,这个人不得了,这一回答,哇!不得了!色身跟你不一样,佛性有什么差别呢?

经文,[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作务。予曰:„惠能启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未审和尚教作何务?‟祖云:„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着槽厂去。] [祖]就是五祖。[更欲与语],五祖还想要更进一步的,趋前去跟慧能讲话。[且见徒众总在左右],看着四周围的人,都在旁边。[乃令随众作务]。你就跟着大家好好的做吧。[予曰]:就是六祖大师自己形容、描述,我惠能就这样回答了,[惠能启和尚],启禀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哇!六祖可不是普通人。[未审和尚教作何务]?我现在内心,每一分、每一秒都产生智慧,不能离开我的清净自性,这个就是福田了。清净自性就是最大的心田、福田,请问和尚教作何务?你叫我做什么叫做种福田啊?[祖云:这獦獠根性大利],这太厉害了![汝更勿言],你不要说了。好,停!停!怕人家嫉妒。[着槽厂去],[着]就是命令,[槽厂]养马的小屋叫槽。1300多年前,那个时候的唐朝满街的驿站,一站一站叫做驿站,都是马。去去去!经文,[能退至后院。有一行者差能破柴踏碓,经八余月。] [能退至后院]。到后院来,[有一行者],[行者]就是带发修行人。也有一个带发修行,六祖这个时候是在家居士,碰到了这个,也是在有居士。[差能破柴踏碓],[差]就是推派,就派我惠能,怎么样?破柴,劈柴;踏碓,以前是用脚踏舂米,哪有我们现在用机器的,噜……,米跟糟糠就分开来了,以前不是这个样子,要舂米啊!用脚踏碓来舂米,[经八余月]。

经文,[祖一日见能曰:吾思汝之见可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知之否?能曰: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觉。] [祖一日见能曰:吾思汝之见],就是你的看法、见地,[可用],就是知见正确。五祖就对慧能说:我想一想,你的看法、见地,还算知见正确。[恐有恶人害汝],恐怕有坏人伤害你,[遂不与汝言],所以我就不跟你说话了。[知之否]?知道吗?[能曰: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堂前],我就是知道师父你的意思,所以,不敢来到堂前,就到后院来。[令人不觉]。总是不要惊动大家,[觉]就是惊动,不惊动大家。

经文,[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迟滞。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

[祖一日唤诸门人],把门人都叫过来。[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大部分都这样子,你要布施金钱的大有人在;要讲自性的,悟不到。你要化缘多少,十万二十万一百万一千万,不是很困难,要找一个见性的,凤毛麟角,很难的!不求出离,[自性若迷,福何可救]?你布施这是生灭法,见性是不生不灭法,你清净自性迷了,你布施那个生灭法的金钱,施舍那么多,得到那么多幸福,能了生死吗?[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好好的看、观照,清净般若的智慧本自具足,清净自性。[各作一偈],怎么样?[来呈吾看]。作一个偈颂交出来,让我看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如果悟到了见性大法,清净自性,我就把这个衣法交给你,[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快快,去去去![不得迟滞]。不得延迟,赶快去做这个偈颂。[思量即不中用],[思量],就是用意识心。你用意识心怎么思量、思维就不是本性。意思就是:动一个念头、意识心,落入观念,用意识型态,叫做思量即不中用。动用到分别、执着、意识型态统统没有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明心见性的人,这一句话说出去,当下就见自性,言下须见。[若如此者],如果能够见性,[轮刀上阵,亦得见之]。[轮]就是车轮。[刀]就是执着刀,[上阵]就是打仗。我告诉你:五祖说:大彻大悟的人就算坐着战车,以前就是战车,轮子会转,就是车轮。执着刀,坐着战车,不是现在的这种钢铁的战车,以前就是马在跑的。你坐着战车,持着刀上战场,照样见性。我们刚开始不是告诉诸位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人的心境是什么?入万人之中如入无人之境。经文,[众得处分,退而递相谓曰:„我等众人,不须澄心用意作偈将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必是他得。我辈谩作偈颂,枉用心力。‟诸人闻语,总皆息心。咸言:„我等已后,依止秀师,何烦作偈。‟]

[众得处分],众人得到了吩咐、处置之后。要记得喔,赶快作这个偈颂喔!不得思量,思量即不中用,不可以动用意识心,意识心是不堪使用的,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本来清净自性的面目。[退而递相谓曰]:[退],退回后院。一个是堂前一个是后院。大家退到后院来。[递相]就互相辗转,就这么说了:[我等众人,不须澄心用意],[澄心用意],我们不需要专心在这个作偈颂。[作偈将呈和尚,有何所益]?有什么帮助呢?[神秀上座],神秀大师,[现为教授师,必是他得]。一定是他得。[我辈谩作],[谩作]就是流汗,而且是费神。我们不必流汗、费神、浪费时间作这个[偈颂],怎么样?[枉用心力]。冤枉用这个心力,大家都认为神秀大师一定接五祖的棒子嘛![诸人闻语],大家听了以后,[总皆息心]。息心就是息灭了用心作偈颂的意志。这个[息心]不是歇即是菩提,不是停止烦恼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不需要作了,就等神秀大师作吧,就息灭了作偈颂的意志了,没有人想要作,大家都认为:就是神秀大师。[咸言:我等已后,依止秀师],大家[何烦作偈]。不需要作这个偈颂。

经文,[神秀思惟:„诸人不呈偈者,为我与他为教授师。我须作偈,将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见解深浅?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觅祖即恶,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别?若不呈偈,终不得法,大难大难。‟]

[神秀思惟:诸人不呈偈者],大家都不作偈颂,[为我与他为教授师]。[为]是因为,正因为我是作他们的教授师,他们都听我的。[我须作偈,将呈和尚]。我呈上给五祖看看。[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见解深浅]?我不呈这个偈颂,五福不知道我见地深浅。[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觅祖即恶,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别]?我告诉你,神秀大师这种修养目前很难找了,是不是?佛门里面,我告诉你:你只要支持哪一个,很奇怪喔,就有另外一个、一种声音出现,就是很不可思议。incredible很不可思议,你看神秀大师这种修养。我告诉你:六祖惠能大师跟神秀大师这种修养,足以让我们一辈子敬仰。诸位不管你今天有没有大彻大悟,先摆在旁边,就用两个人的例子来修养,都不得了!再讲一遍,你看看:哎呀!若不呈偈颂,和尚如何知道我的心,我的见地是深是浅呢?我要是呈这个,写这个自性的偈颂,求法即善,觅祖即恶,却同凡心,跟凡夫没什么两样。我求法就是正确,如果要动一个念头,想要去继承五祖的位置,这个发心,动念就错。却同凡心,跟凡夫没什么两样,那就要夺其圣位,奚别,有什么差别呢?[若不呈偈,终不得法],还是没有经过五祖认可,[大难大难]。因为没有见性,当然很难;要见性,那是挥洒自如。

我今天要讲《六祖法宝坛经》,我就先做一个偈颂,我也要呈给五祖,我当时要在五祖的座下,我也把这个偈颂呈上去,弘忍大师,你看我作这个偈颂,堪不堪使用啊?要不然,您就把祖师位传给我吧!

着相修行百千劫

无相修行刹那间 若能万法尽舍却

顿悟入道须臾间

无说无示无来去

生死涅槃无距离

菩提由来无一物

只在当下一念间

无圣无凡无众生

即心即佛弹指成若问祖师西来意

倾听恒河无生曲

众生若欲识佛境

当净其意如虚空

妄念虽是生死因

不着一物尽菩提

若能离相无相行

包你大智遍三千

二零零四年六月十四日 慧律和尚写于高雄文殊讲堂

经文,[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间,拟请供奉卢珍画楞伽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流传供养。] [五祖堂前],就是起居室的前面,[有步廊三间],[步廊]就是走廊,[拟请供奉卢珍],[供奉],就是供奉官,就是以前我们讲的书画家,专攻有才艺的人,来画画的,这个就是供奉官,类似我们现在讲的叫做文化部,很有文化。这个供奉,就算是一种官,书啊,毛笔,画画都很行,叫做供奉官,专门画画的,专门书法的,有的人毛笔写得真好!叫做卢珍,六祖也是姓卢,我们今天来讲经说法这个地方,也是卢医师帮忙的,哎呀,这个姓卢的都不得了,我们要跟他鼓励鼓励一下,(鼓掌)感谢卢医师啊,真的感谢。出了这个六祖啊!是不是。我们这个姓林的,我俗家姓林的,还没出过一个比较行的,不过出一个还不错的,叫作妈祖,妈祖叫林默娘。是不是,文武百官统统要拜妈祖。

有一个小姐来,她这个脾气很暴躁,来讲堂的时候,说:师父,我请您开示啊,因为脾气暴躁啊,非常的不好,对人家很不友善,有理扯不清。我说:小姐,你贵性啊?她说,我姓刘。我说:你不姓刘,你姓卢,她说:师父,怎么给我改姓呢?我说:那你叫什么?她就讲:秀英。我说你不叫秀英,叫做小小。(台语谐音意指不可理喻),会听吗?三个字加起来会不会念啊?说:喔!卢小小(台语谐音)是啊,是啊,开悟了,真的,你就是这样子,老是道理讲不通。要是女孩子,有理扯不清,我们台湾话叫做“番番”,刚好有人姓黄的,番番,加起来会不会念啊?黄番番。好了开玩笑的啦!卢珍,[画楞伽经变相],[变相]就是指地狱可怕,种种形相的变化,还有观音三十二应身,这个变相图。画这个《楞伽经》可怕的地狱变相图,还有这个《观音经》变相图。[及五祖血脉图],[血脉],就是道统,就是哪一个人传什么……哪一个人传什么。[流传供养]。

经文,[神秀作偈成已,数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体汗流,拟呈不得。前后经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 [神秀作偈成已],作好了。[数度欲呈];好几次要呈这个偈颂,[行至堂前,心中恍惚],因为没有开悟,同地不真。要见地真的,我告诉你,一句话,你马上就弹回去了。有一个人,跑到讲堂,年轻人,很没有礼貌,差不多,将近四十岁的一个男众。我刚好用餐完的时候,要上来电梯,上来五楼,我走到大殿的前面来,刚好在101的前面,接近这个电梯,把师父拦截下来,对师父态度很不好,没有礼貌,他第一句话就问:慧律法师!你开悟吗?这个人很狂。我马上就跟他弹回去了,我就跟他讲:我开不开悟不重要,你开不开悟才是重要。我如果开悟你不开悟,讲给你听,我怎么说,你也不了解,你如果开悟,你就自然知道,我有没有开悟。是不是?这个是一种,我认为是一种外道,或者是很狂的一个学佛的人,脸有一点黑黑的。

一般人是回答,回答是说:我有开悟或者是说没有开悟,我一下子就给他弹回去了。他就:慧律法师,你有开悟吗?我开不开悟,关你什么事情?有这么重要吗?你要问你有没有开悟才重要啊!是不是?你有开悟,你自然知道我有没有开悟,你没有开悟,讲到死,你也搞不清楚啊,是不是?这样子?他一听,我的回答跟人家不一样,他又要问的时候,我就跟他讲:嘘!开悟能问吗?傻瓜!一下子就跟他吹一下,他就吓一跳了!我说去拜佛拜佛,合掌令欢喜。如果见性大法有因缘,我们就谈,要没有因缘,我们就合掌令欢喜,碰到这个,后来怎么样子呢?后来第二次再来,讲实话了,他说,其实这一句话,不是我要问的,是我们后面有一个高人叫我来,说你第一句话,碰到法师的时候,就问他这样子,看他怎么反应?然后,我问他:然后呢?我就回去告诉他,描述说,师父的反应就是这样,他说:喔!原来是来试功夫的,哎呀,不过人总是要有一点幽默感,倒没有什么关系,我今生今世很少跟人家结恶缘的。我这个一生一世就是有一个好处,就是希望快快乐乐的过日子,我一生一世从不伤人,包括一句重的话都不会说,不敢说。

有一次,我去爬山,人很多,后面有一个女众,在爬山……不小心的时候,踢到石头,重心不稳就往前冲……,看到东西就抓,刚好抓到我的松紧裤,抓的时候就跌下去,就唰!我就赶快又把它拉起来,然后她就,啊,一直觉得,哎呀,师父啊,对不起啊!因为女人就是这样子嘛!她就很不好意思!不好意思,真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也知道啊,要不然,你冲过来脱我的裤子干什么?我当然知道她不是故意的啦,是不是?我这个人不会伤害她,对不对。我就转过去笑一笑,跟她讲,我说:我这儿不是观光鸟园,谢绝参观,你要对我负责。她就:哇,笑……笑得不行了,说,这个法师真是幽默。没有负担就好了,大家开心就好,不需要这样子,你又不是故意的,对不对?

世间已经很苦了,大家不要恶言相向嘛,对不对?有缘嘛,大家谈,没缘,合掌令欢喜。因缘不具足,你也不要跟她说这个重话嘛!她已经很难过了,是不是?我们到新加坡去,每一次去,都会去参观那个鸟园。我们现在不是象那个古时候人穿的那个裤子,古时候人穿的那个裤子是用绳子绑得很紧的嘛!我们这个松紧带对不对,口哨一吹,它自动就掉下来了。心中恍忽,就是见地不真实。[遍体汗流],流汗了、冒汗了。[拟呈不得。前后经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写了十三次。

经文,[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书着,从他和尚看见。忽若道好,即出礼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数年受人礼拜,更修何道。‟]

[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书着],我在走廊的下边写,[从他和尚看见],让和尚看见。[忽若道好,即出礼拜,云是秀作];这个就是我神秀作的。[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数年受人礼拜],如果讲:不堪使用,见地不真,冤枉我在山中数年,受人礼拜,[更修何道]。

经文,[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执灯,书偈于南廊壁间,呈心所见。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执灯,书偈],自己拿着这个灯,[书]就是写,写这个偈颂,[于南廊壁间,呈心所见。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诸位,这个就是没有看过《圆觉经》,这个就犯了一个作病。作病就是说,你一直是要重复的,把这个尘埃扫掉,那你要扫到什么时候呢?我们这个色身,叫做菩提树,就是身体,就象菩提树,菩提树就是觉悟了。我们色身就是修行的根本,是觉悟的根本。这个心就象明镜台,要常常修,常常除掉这些烦恼无明,勿使惹尘埃,千万不要让它惹到尘埃。诸位,神秀大师这个偈颂,不必五祖弘忍大师来看,我来看,都知道没有开悟。要是拿来给我看,我都知道这个没有开悟。你每天都要时时勤拂拭,那为什么叫做本自具足呢?这犯了一个,《圆觉经》里面讲的,止作任灭,佛性非常非无常,非止非作非任非灭,这个讲起来又是一大篇,这犯了作病。[作]就是造作,以为清净自性可以造作而来的,就是我们常常讲的,我修行,是要修出什么东西。这个观念就错,四大本空,五阴无我,没有东西可以修,你体悟到本来无一法可得,随缘磨掉习气,烦恼放下,这个就是修行。

经文,[秀书偈了,便却归房,人总不知。秀复思惟:„五祖明日见偈欢喜,即我与法有缘;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宿业障重,不合得法。圣意难测。‟房中思想,坐卧不安,直至五更。] [秀书偈了],写这个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大师,偈颂写完了,[便却归房],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人总不知]。大家都不知道谁写的。[秀复思惟:五祖明日见偈欢喜,即我与法有缘;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宿业障重不合得法。圣意难测]。你看,神秀大师这种修养也很了不起。写了以后,回到房间就这样想:明天要是上人,就是五祖,看到欢喜,就是我跟法有缘;要是不堪使用,我的见地没有见性,自是我迷,就是什么都检讨自己,这个就是修行人很重要的,降伏自我,这个比什么都重要,宿业障重,不合得法,圣意难测。我不够资格得这个法。佛所讲的这个自性,太难了。圣意难测,这不是靠思惟来的[房中思想,坐卧不安],房中自己这样想,坐卧统统不安,[直至五更]。一直到五更。经文,[祖已知神秀入门未得,不见自性。天明祖唤卢供奉来,向南廊壁间绘画图相。忽见其偈,报言:„供奉却不用画,劳尔远来。‟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留此偈,与人诵持。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即得见性。门人诵偈,皆叹善哉]。

[祖已知神秀入门未得],他当然知道了,有没有得。入门未得,[不见自性。天明]第二天,[祖唤卢供奉来,向南廊壁间绘画图相]。朝南廊壁间,叫这个供奉官来,他姓卢嘛,叫卢供奉。怎么样?在南廊壁间绘画图相。[忽见其偈],本来要叫这个卢供奉官来画的,结果看到这个偈颂,[报言]:就是五祖这样说了,[供奉却不用画],不需要再画了,[劳尔远来]。还麻烦你这么老远的跑一趟来。[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留此偈,与人诵持。依此偈修,免堕恶道];才免堕恶道而已。依照这个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按照这个偈颂来修持,怎么样?免堕恶道,没办法成就无上菩提。[依此偈修,有大利益]。弘忍大师也是很有修养的人,不忍伤害这个徒弟的心。[令门人炷香礼敬],你看,这个五祖人家那个了不得的,一个见性的了不起的菩萨,知道明明这个就是没有开悟,还要大家要恭敬啊,要诵啊,不堕三恶道。还叫人家烧香还礼敬呢。你看!对一个没有见性的人,他还是这样不伤害他。这是很了不起的一个修养。[尽诵此偈],大家来诵诵这个偈诵吧,[即得见性]。这个是五祖,打个方便妄语,其实就根本没有见性。这叫做善巧方便,不忍心伤人。[门人诵偈,皆叹善哉]。哎呀!太好了!

经文,[祖三更唤秀入堂,问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实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

[祖],五祖要纠正一个人,不在大众面前,不能在大众面前去纠正他。[三更]夜深人静的时候,就[唤秀入堂,问曰:偈是汝作否?]这个偈诵是你写的吗?[秀言:实是秀作]。的确是我神秀作的。[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 经文,[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汝且去一两日思惟,更作一偈,将来吾看。汝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

[祖曰]:五祖就说了,[汝作此偈,未见本性],还没见性,[只到门外],修行就怕这个,修行就怕在门外转,转不进门内来,佛法是心法,万法回归自性,叫作正法。弄清楚啊!禅、净、律、密,不管你哪一宗派,都要回归自性。佛法的伟大,就是从内发出来的大智慧,不借重外面的语言、文字,乃至于符号等等这些观念、意识型态,统统没有。[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这个是不可能的!你用这样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你用这个心态来修行,觅无上的菩提,了不可得,根本就不可能。[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言下],就是当下,讲话的同时,叫作当下。你真的是一个见性的人,当下就知道我在讲什么,也当下就知道,你是不是个见性的人。言下就必须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从来不生,也从来不减。我们这个生生灭灭的世间,就是种种的痛苦,众生就是把希望寄托在这个生灭法里面,所以他会痛苦不堪,他寄望的东西错误,寄望在这个不实在的相上的生灭,寄望在名、利,寄望在生命能多活一点,希望能不能长年百岁,每天都在打这个妄想,他不知道说,总有一天,我们要离开这个世间。

就是不必等到百年后,就是现在刹那刹那生灭,众生因为依靠的东西严重的错误,所以他种种的幻想、种种的理想一定会破灭。对不对?用现在这一句话,你一直问下去,你就会大彻大悟,上次《金刚经》讲的,就是:SO WHAT?一直问下去,我家很有钱,你就问一下去and so what(又如何)又如何呢?最近电视报到,不是往生了一个很有钱的人吗?几千亿吗?哎呀,某某人有几千亿,你就用英文问下去:and so what(又如何)?又如何,对不对?几千亿抵不抵得过我们一点点小智慧啊?抵不过的,你那个一千多亿,怎么比得过佛陀的一点点小智慧?我告诉你,我这一点点毕竟空的空性的智慧,超越一切的相,知不知道?

在座诸位,你们坐在这个地方,闻到了无上菩提自性大法,这一点点的小智慧,就超越了几千亿呀!为什么?那不是用钱可以买得到的呀。所以我替大家欢喜、高兴。电视在吵的,哎呀,那个林名模,那个萧大美女,两个人是那个漂亮?来,问下去,对不对?姓林的还不错,出了一个妈祖,还出了一个林名模,不错啦。然后就问下去:这个名模漂不漂亮,漂亮!就用英文问下去:and so what ?又如何 又如何?你都不会老不会死吗?不会臭吗?哼!少自欺欺人了!一句就解决了,佛法就是这么伟大,你知道吗?众生他是争得头破血流,佛法一句就解决了,你又如何,来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句就解决了,学佛的人有大福报,学佛的人有大幸运。在坐诸位,你今天受尽种种的痛苦,委屈,只要你听到正法,跨进这个门,佛门,你就是一个不得了的人,为什么,你有智慧啊,你懂得放下呀,你不计较,你不比较,内心求得心安,快乐无穷。是不是?

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万法不执着,无滞就是没有停顿,大彻大悟的人,没有任何的障碍。[一真一切真],为什么叫一真,万法不离自性,自性要悟到,一切相当体即空,就是清净自性的展现。了悟万相皆空,当下那一念不执着的心,就是本来面目。但是因为我们烦恼跑得太快了,所以先起贪嗔痴,发脾气以后,再后悔:对不起呀!我是怎么样子……对不对?

以前有一个人,一个太太,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很调皮,她每次在诵《金刚经》的时候,他就跳啊跳啊……诵到一半的时候,停下来,就拿那个皮鞭,啪!那个小孩子就呱呱大叫啊,然后又再来颂金刚经,向佛忏悔: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过我克制不住啊,这个小孩太调皮了,又不是我愿意的,借了一大堆的理由原谅自己。没办法了,有孩子就是这样了,没办法了。所以说:我们要修行很难,我称它叫作无明的野性,野性,佛经没有这个名词啦。理性,感性,对不对,排在后面,野性冲第一,贪嗔痴一下子跑出来,后来再后悔了,慢慢的回光返照了,所以,这个修行需要时间的,我告诉你啊,今天你来到这儿,听得法喜充满,不代表你的,那是我的,不是你的。不要搞错了,你的烦恼还在,执着还在,还是慢慢来,慢慢一点一点,一点一滴来,有一天就恍然大悟,一真一切真,哎呀,原来如此。无有少法可得。

有一个比丘尼,来到我的讲堂,在大殿碰到师父,很有礼貌的跟师父下跪顶礼,就问师父一句话:请慧律和尚开示几句?我就跟她回答:我这里从来无法可以开示,我这里从来没有一法可以开示人家。她就:哦!这位比丘尼有点憨憨的,听不懂,没办法,遇到无缘的,好合掌。这无相她看不到,就叫她拜佛:来来来,拜佛拜佛,叫她拜佛,没办法了。那个年纪太大的一个老比丘尼出家,年纪太大了,念佛。是不是?

有一天,我在吃饭,我那个师妈,老母亲就坐在旁边,问了一句很有深度的话:师父!什么叫作明心见性啊?我刚好在吃饭,我就跟她比这一只,(师父伸出大拇指),喔,大拇指叫作明心见性喔!那第二个指头是什么?我这个伟大的佛母啊。搞不来,还问我这个问题,哇!每次我都叫她,你八十五了,快死掉了,赶快念佛,要不然来不及了,还问这个东西。我就跟她说:不要烦恼啦,你赶快念佛嘛!她的理由又很充足,她就说:我不让它烦恼,可是它就自己冲出来,我有什么办法呢?我又不是故意要烦恼的,可是它自己跑出来啊!意思就是不能怪我啦!没办法了,无明烦恼一起来,控制不住了。

[万境自如如]什么万境自如如,万法唯心所造嘛!你不起心,不动念,没有这种东西。[如如之心,即是真实]。如如不动的这一颗心,就是我们的自性啊![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汝且去一两日思惟],去,去!再经过

一、两天,好好的想一想。其实我告诉你,五祖是故意这样讲的,想根本就不对。言下大悟的东西,怎么还可以让你想?我告诉你,你不开悟,你就是想了一辈子,你都不知道的,这个没办法的啊!五祖不会伤人:你回去想一想嘛![更作一偈],再作一个偈颂来,[将来吾看],[将]就是拿。不是将来、未来的意思。将来吾看,拿来我看看。[汝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

经文,[神秀作礼而出。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行坐不乐。] [神秀作礼而出。又经数日。作偈不成],为什么?台语有一句话很有意思,叫作极尽了,你听得懂吗?神秀大师已经极尽了,就是到这里为止了,他的程度只到这里,不然你要叫他死吗?没有就是没有,再怎么搞也没有。对不对?极尽了。已经尽能力了,要不然,你叫神秀大师怎么办?我告诉你,见性这种东西是勉强不来的,一点办法都没有的,开悟就是开悟,不开悟就是不开悟,差0.1都不行,差0.01也不行。[心中恍惚],动荡不定,精神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象在作梦一样,[行坐不乐]。因为作不出来。

经文,[复两日,有一童子于碓房过,唱诵其偈。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遂问童子曰:„诵者何偈?‟童子言:„尔这獦獠,不知大师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传付衣法,令门人作偈来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为第六祖。神秀上座于南廊壁上书无相偈,大师令人皆诵此偈,依此偈修,免堕恶道。‟] [复两日],经过两天。[有一童子于碓房过],走过六祖舂米的这个地方,就是马房,小小的马房。[唱诵其偈。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惠能大师一听就知道这个根本没有见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虽然没有经过五祖的教授,可是我早就知道见性这个法门了,了解这个见性的大意。[遂问童子曰]:就问这个童子说了。[诵者何偈]?你诵什么偈颂啊?[童子言:尔这獦獠,不知大师言世人生死事大]。这里大师指五祖。你不知道这个五祖说世人生死事大,[欲得传付衣法,令门人作偈来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为第六祖]。如果了解见性的大意,就把这个衣钵传给你,当作第六祖。[神秀上座于南廊壁上],[南]就是南边;[廊]就是走廊。在这个南边走廊的墙壁上,叫作:南廊壁上。[书无相偈,大师令人皆诵此偈。依此偈修,免堕恶道]。经文,[能曰:„我亦要诵此,结来生缘,同生佛地。上人,我此踏碓八个余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童子引至偈前作礼。能曰:„能不识字。请上人为读。]‟

能曰:我亦要诵此,结来生缘]。我也要诵这个偈颂,结来生缘。就是借着这个带发修行的这个童子,就引到他这个偈颂的前面。我也要结来生缘。[同生佛地],共同成就佛道。[上人,我此踏碓八个余月],上人就是对这个童子称的,叫作上人!六祖惠能大师很谦虚,连一个小孩子都不敢轻视他,称这个童子称上人,表示你行。我在这里舂米,搞了八个多月,用脚踏这个踏碓,搞了八个多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希望你引导我,走到这个偈颂的前面来礼拜。[童子引至偈前作礼。能曰:惠能就说,[能不识字],我不识字,[请上人为读],你帮我念一念。

经文,[时有江州别驾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读。能闻已,因自言亦有一偈,望别驾为书。别驾言:„獦獠,汝亦作偈,其事希有。‟能启别驾言:„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别驾言:„汝但诵偈,吾为汝书。汝若得法,先须度吾。勿忘此言。‟能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时有江州别驾姓张名],江州在现在的湖北,旧武昌府,以及江西省的地方。湖北以前的一个武昌府,以及江西省这个地带,叫江州。简单讲就是湖北跟江西这个地带。别驾,这是一个官名,州刺史的左右两边。这个别驾的意思就是说有单独的车子,让他乘车,就是说,这个人出去,就是专门的专车,驾就是车,就是这个官还不小,有特别的专车,要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这个官,就是判官,法官,他有个人的专车,别就是个别,驾就是车子。表示他身分地位不错,很有地位、很有身分。张名[日用],叫作张日用。这个张别驾,[便高声读],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能闻已],惠能听了以后,怎么样,就知道没有见性,现在他也要作了,他说:我也有一个偈颂。

[因自言亦有一偈,望别驾为书]。您认识字,帮我写一下。[别驾言:獦獠!汝亦作偈]。这个獦獠也是有一点看不起,你们这个蛮荒的地方,大家叫他獦獠嘛!也叫他:獦獠!你也想要作偈颂?[其事希有],哎呀,真是稀有难能可贵。[能启别驾言]:惠能大师就告诉这个张别驾(张日用),就说,[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哇,诸位,这句话,要画双黄线,这一句话太重要了,你想要修行见性大法,第一个,不能起心动念,看不起任何一个初学的人,不得了。[下下人有上上智],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最下的愚痴的人,往往有上上选的真实智慧,叫作下下人有上上智。就是最愚痴的人偶而他也有上选的真实智慧。[上上人有没意智],意思就是说,这上上人是指世间的人。反而那一些最绝顶聪明的人,往往会埋没自己的真实智慧,因为有所知障嘛!所以你要看不起初学哦。最愚痴的人,也有上上选的智慧喔,那么上上人的人,也有被埋没的真智慧喔![若轻人],就是如果你以貌来轻视人家。[即有无量无边罪]。

[别驾言:汝但诵偈],来,你念出来,[吾为汝书],我为你写。[汝若得法,先须度吾]。你如果得了这个祖师位,一定要先来度我,[勿忘此言],千万不要忘记这一句话。[能]惠能就念出来,[能偈曰]:偈颂就说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哇!这个偈颂传为千古,没有一个人看到这个偈颂不赞叹的。我们的清净本性,本来就没有任何形状,[无树]这个就是我们的大般若智慧心,不是任何形状的。[无树]这个意思就是,对称神秀大师的身是菩提树,他认为有一种依靠,这里完全放下。彻底的告诉你:我们的菩提清净自性,是没有任何形相。明镜亦非台,那个我们所谓的心,犹如明镜,它也没有所谓的台,如果有台的话,就变成有能照所照。为什么叫明镜亦非台?我们这个镜子啊,要是假设说,我们这个清净心,就象明镜一样,但是这是方便啊,真正的清净心,怎么样亦非台,非台就是没有能照所照。有台,就有能照所照啊,对不对。镜子有台嘛,是不是?这台上面放镜子嘛。那么就是有能依所依。众生认为说:我有能觉悟,有所觉悟的。所以觉悟了那个迷,那个觉还是迷。

诸位注意听,你说:啊,今天我觉悟了。记得,你那个觉悟还是迷。为什么?迷跟觉是对立的,真正彻悟,迷跟觉没有,不存在,无所谓迷,也没有所谓觉,迷是对觉讲的,觉是对迷讲的,迷觉、觉迷仍然是生灭代谢之词。大彻大悟的人,不会说:哦,我觉悟了,我觉悟了,众生都是迷。他连这个能觉悟,动一个念头,执着说:能觉悟的心,都没有,开悟,大难大难!没关系,结一个法缘也不错。所以说,我们的清净自性、菩提自性,本来就没有形状,无树无形。没有相的东西,我们能照的这清净菩提自性,也没有能跟所的关系。本来无一物,就是指五蕴跟万法,本来无一物,万法,色受想行识,当体即空,万相不可得。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本来无一物,为什么呢?《楞伽经》叫我们作如是观察:你见到任何的相,彻底的摧毁,碎为微尘,如是观照,世尊在《楞伽经》对大慧菩萨说:大慧,看到任何的相,都把它碎为微尘。诸位,你就会发现,菩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譬如说:这个毛巾,碎为微尘,毛巾的相没有,没有这个东西,讨论这个没有意义,世间本来就没有这种东西,我们就是在本来没有,没有这种东西的假相,缘起无自性的假相,一直在分别这个是啊、非啊,众生就是这样,下决定心,取决定义,这个就是毛巾。大智慧的人看,毛巾本空,因为缘起不可得,它是条件所构成的,所以,毛巾没有毛巾的相;桌子彻底的摧毁,如是观照,没有桌子相;美女,彻底的摧毁,丑女,彻底的摧毁,没有美女之相,也没有丑女之相,没有,对不对?如果有相,统统叫作妄想,颠倒、执着,本来无一物,何入惹尘埃?哪里有能所呢?哪里可以说沾惹到烦恼呢?没有的啊,那你起心,动念即乖,起心动念才产生妄想、颠倒、执着嘛。

经文,[书此偈已,徒众总惊,无不嗟讶。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祖见众人惊怪,恐人损害,遂将鞋擦了偈。云:„亦未见性。‟众人疑息。] [书此偈已,徒众总惊],大家吓一跳,[无不嗟讶],太惊讶了![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究竟再过多长时间,使他成为一个色身的活菩萨呀!这个[肉身菩萨]观念不能错误,这个肉身菩萨是活的,不是死了以后,把他坐缸,尸体不烂,叫作肉身菩萨。在这里就是说,这个色身就能说法,是活菩萨的意思,这个不能搞错。以前有人看到这个《六祖坛经》就说:何得多时,使他肉身不坏菩萨。我说你搞错了,这不是这个意思啊,他把这个肉身菩萨,当作是死了以后,把他腌制起来,然后尸体不坏,把它搞成这个样子。我说不是这个意思啊,这个意思就是说:肉身它就是成道的意思,现在就是佛啊,就是可以讲经说法的,是活的菩萨,不是死菩萨。看经典不能搞混。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就是究竟再过多少时间,他就成为一个**。[祖见众人惊怪],大家都吓一跳。[恐人损害。遂将鞋擦了偈云],就把这个鞋子拿起来,擦一擦,擦了这个偈颂,就这么说了:也没有见性!祖师大德啊,你在搞什么啊,没有人看得懂。神秀大师作这个偈颂,没有开悟,却叫人家烧香礼拜,传诵;这个大彻大悟的惠能作偈颂,大家吓一跳,赶快把它擦掉。这个祖师在做什么没有人能知道的。所以这个祖师内心里面想的世界不是我们凡夫能够推敲,你没有办法去了解的,他一定有他的用意啊。[亦未见性,众人疑息],众人怀疑也平息啦。

经文,[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即问曰:„米熟也未?‟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次日,祖潜至碓坊],潜到这个舂米的小房子,本来就是放马的地方,现在要把它舂米的地方。[见能腰石舂米],腰子,腰绑这个石头,舂这个米。[语曰]:就告诉他了,[求道之人,为法忘躯],求道的人为了这个法,要忘掉这个生命。[当如是乎]。意思就是腰系这个石头,因为重量不够,腰绑这个石头比较重,绑这个石头很辛苦的。你是求道之人,为法忘掉你的生命,应当如此。[即问曰]:马上就问了,[米熟也未]?米熟了吗?意思就是你所舂的这个米熟了吗?没有开悟的人就会说:快了快了!他的回答一定说,快了!快了!您再等会儿。其实人家是问,你的清净自性显露了没有?人家内行的人,一问就知道,要我们这些外行的人,是不是啊?[能曰:米熟久矣]。我有见性,见了很久了。[犹欠筛在]。[筛]就是竹编的用具,筛一筛,不好的筛掉,好的留下来。就是差您师父来印证我。我就欠筛,欠印证,你帮我印证一下,我就差一个你帮我印证一下,我有没有见性。[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能即会祖意],惠能马上即会祖师大意,就是三更要来见我。要我们没有开悟的,回答就不一样了,五祖就这样(师父用击桌三下)喔,师父,你要吃三碗,马上来,我马上就……没开悟,马上来,你等会,舂米很快,没有开悟,不晓得人家敲三下是什么意思。

[三鼓入室]。[三鼓]就是三更,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五祖用袈裟把周围围起来,不要让光线透过去。[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讲到这个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万法当体即空,我们行于世间,应当无所住一切相,而生清净心。[能言下大悟],惠能当下大悟,以前的悟就一点点,一点点,哇,现在一悟,跟五祖一样,言下大悟。五祖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讲到这一句,同时证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一切万法,不能离开我们的清净本性。[遂启祖言]:因此就禀报了五祖,就说了,[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就是哎呀,太赞叹了,太不可思议了,为什么我们每一个人的清净本性,是这么清净呢?本来就清净呢?哎呀,太不可思议了,我们的清净自性,本来就不生灭,哎呀,太不可思议了,我们太不可思议的清净自性,本来就具足无量功德,不缺少一法,没有欠缺,但看你悟不悟。[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我们的清净自性,本来就如如不动,从来没有动摇,我们现在动叫作妄动。[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在这个万法里面运用,没有阻碍,能影现在这个万法里面,叫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展现在万法里面,统统是清净自性。所以《楞严经》里面讲: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万法本来就是我们如来藏显现出来的,本来就是妙真如的心,真如自性的心,众生是妄见相,拼命的执着分别颠倒。佛看,万法无取舍。万法无咎,没有过错的,过错在我们的妄想、颠倒,问题在我们这一颗妄念,颠倒的东西,要悟了就这样子,万法不可得。经文,[祖知悟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听吾偈曰: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祖知悟本性],五祖就知道,惠能悟到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三更把这衣钵传给惠能,记得!那个时候还是卢行者,他还是个在家居士,所以,悟到清净自性,不分在家、出家,就是佛。不过出家是现僧相,是三宝;那么,在家是大德。人尽不知,[便传顿教],顿教就是没有渐,顿教就是跟渐教讲的。这顿、渐还有一个差别。顿跟渐还要解释一下,所谓渐教呢,就是信、住、行、向、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或者菩萨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顿悟不一样,顿悟直接就见到最究竟的清净自性,没有阶位。渐教跟顿教要用一个比喻,譬如说电梯,顿教的人就是象坐电梯,一下子电梯一按,六楼、十楼、二十楼、三十楼,一按就到目的地,有没有经过每一层楼呢?有。这个很重要哦,顿悟的人,虽然一下子见到清净自性。但是,他对渐教这个理,这个事相,都清清楚楚。他一下子顿悟自性,不是说,他没有这些渐教的事相的基础,或者渐教的义理不懂,不是这个意思哦。所以爬楼梯就象渐教,慢慢地来,知道吗?一步一步地来,一楼爬了,再来爬二楼,再来爬三楼,再来爬四楼……,爬到二十层楼。顿教不一样,但是顿教虽然是说顿悟自性,但是也经过每一层楼。现在的人要讲经说法,变成用现在的名词,让你去体会,顿跟渐其实究竟处是一样的。在坐诸位!我们一楼、二楼、三楼……一直爬,爬到最顶楼,爬到三十楼,跟坐电梯爬到三十楼是一样的,对不对?只是时间快跟慢而已,所以顿悟不是说否定了这些渐教,不是这个意思,它还是一步一步来,只是它的速度快。顿悟就象坐电梯,嗖!三十楼。渐悟的人根器不够,就慢慢来,今天悟一点,明天悟一点,后天再悟一点,慢慢来,慢慢来,也没有几人象六祖的呀!便传顿教,[及衣钵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听吾偈曰]:我跟你讲一个偈颂,[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有情就是有情识的众生,来播下这个佛的种子,种菩提因。[因],善因,表示良田。善因良田下了种子,一定有一天结果。[生]就是成佛。善良的因下在这个地上,有一天一定会成佛。就象现在诸位坐在这个地方,诸位就是在下成佛的种子。无情既无种,无情就象草木,这些草啊!石头啊!这些无情物啊!无种就是不能播种,不能成佛。无性亦无生,[无性]就是没有佛性,也不能成为佛果。叫做:无情既无种,就象草木一样无情,也没有办法播下这个种子,没有佛性,也不能生成佛果。

经文,[祖复曰:„昔达摩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能曰:„向甚处去?‟祖云:„逢怀则止,遇会则藏。‟]

[祖复曰]:五祖又就说了,[昔达摩大师初来此土],传到汉地来。[人未之信],没有人相信,对禅宗见性大法不了解。[故传此衣以为信体],所以传这人衣钵来征信大家。体:作为依据,你看!我有这个达摩大师传来的衣钵,要不然大家都可以这样讲,我是达摩大师传来的衣钵啊!对不对?[信]就是徵信,[体]就是依据,来作为让人家相信的依据,[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衣钵可以相传,法要自己悟。[自古佛佛惟传本体],自古以来,诸佛传这个不生不灭的本体,[师师密付本心],祖师大德一代传一代就是传我们这一颗不生不灭的清净心。[衣为争端],这个表相的衣就是争端,大家不去在心性上下功夫,要抢这个衣钵,会闹出人命的呀?[止汝勿传],到你就不要传了。[若传此衣。命如悬丝],传这个衣钵,这个命就没有保障啊!悬丝,用一条丝吊起东西,这个丝很容易断的。[汝须速去],赶快离开。[恐人害汝。能曰:向甚处去?] [祖云:逢怀则止,遇会则藏]。[怀]就是广西的怀集,你到了广西的怀集赶快停下来。[止]就是停止。遇会则藏,[会]就是广东省四会,你要广西的怀集要赶快停止,来到广东的四会赶快就隐藏起来。

经文,[惠能三更领得衣钵云:能本是南中人,久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五祖言:„汝不须忧,吾自送汝。‟祖相送直至九江。驿边有一只船子。祖令惠能上船,五祖把橹自摇。惠能言:„请和尚坐,弟子合摇橹。‟五祖云:„合是吾渡汝?‟能云:„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惠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蒙师付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祖云:„如是,如是。以后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世。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佛法难起。‟] [惠能三更领得衣钵。云:能本是南中人。久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我惠能本来就是广东岭南人,我不了解山路,哪里有办法离开这个江口呢?不知道路啊![五祖言:汝不须忧],不要挂碍。[吾自送汝]。我自然会送你。[祖相送直至九江,驿]就是站,九江府一个叫浔阳驿。就是交通递送之用的重要地方,叫做驿站或驿亭也可以。到九江府浔阳驿[边有一只船子。祖令惠能上船,五祖把橹自摇],[橹]就是我们行舟之具,就是浆,五祖把桨拿过来)[自摇。惠能言],就说了;[请和尚坐。弟子合摇橹],[合]就是应该。上人!请师傅您坐好,我作弟子的人,应该是我来摇这个橹。你是师傅,你请坐,我来摇。[五祖云],五祖就这么说了:[是吾渡汝],按照道理说是我来度你才对啊![能云:迷时师度,悟了自度]。迷的时候要师傅度,悟了要自己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这个度虽然是同一个度,但是看用在是自度还是师度?用处不一样。[惠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就是獦獠。我告诉你,今天六祖惠能大师来这里讲经,他讲话你听不懂的,还好是我来讲,真的,他生长在獦獠,他讲的腔你听不懂的。我告诉你,听不懂是很辛苦的,你要是碰到一个腔调听不懂,你就……,象我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上那第一堂课,我们那个物理的教授,第一堂课来讲的那个我就完全听不懂了。今天我们来讲potential energy(就是位能),我们有动能,有位能。这个小球碰大球,这个大球不动,这小球碰大球,小球弹出去。让你一头雾水,听不懂,不晓得在讲什么东西。我坐在四号,他就用英文叫:Nunber four understund?Once more time(再来一次),听不懂,个小球碰大球,这个大球不动,这小球碰大球,小球弹出去(用国语讲)。就是这个意思,你就是完全不晓得他在讲什么?我告诉你,今天这个《六祖法宝坛经》要是惠能大师来讲,你听不懂的。

[蒙师付法。今已得悟]。现在得悟了,[只合自性自度],得悟了,应该自性自度。[祖云。如是如是。以后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世]你离开三年,我就会离开世间。[汝今好去。努力向南]。得到法以后,跑了,[不宜速说]。赶快隐藏起来,不要急着说法,[佛法难起]佛法太难了。

经文,[能辞违祖已,发足南行,两月中间,至大庾岭。五祖归,数日不上堂。众疑诣问曰:„和尚少病少恼否?‟曰:„病即无,衣法已南矣。‟问:„谁人传授?‟曰:„能者得之。‟众乃知焉。] [能辞违祖已],[辞]就是告退,[违]就是离。惠能辞离了五祖。[发足南行],就启动往南边走了。[两月中间],需要两个多月啊!所以说:中国大陆,你看那么大还翻山越岭,以前没有什么路啊,什么飞机,什么火车,哪有这个东西?没钱,没钱就是用走路的呀!我们现在的命好多了,是不是?还有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现在的人好命啊。走了两个月。[至大庾岭],江西大庾岭南边,也可说是江西省大庾岭。[五祖归。数日不上堂],五祖就回来,好几天不上堂。[众疑。诣问曰]:[诣]就是往,来到五祖的前面、堂前就问了。[和尚少病少恼否]?这个就是人家问候世尊的话。在《大般若经》中就是这样问,只要是请法,就是:和尚少病少恼,否?是不是少病少恼呢?[曰:病即无],病是没有呀![衣法已南矣],病是没有了,衣钵已经传到南边了。[问谁人传授],谁得到这个衣钵呢?[曰:能者得之]。有能力的人,也可以解释说惠能,这个因为它是[能者得之],你讲:有能力的人就可以传衣钵;也可以说惠能得到了衣钵。大家就知道有能力的当然就是这个獦獠![众乃知焉],大家都知道了。

经文,[逐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一僧俗姓陈,名惠明,先是四品将军,性情粗糙。极意参寻,为众人先,趁及于能。能掷下衣钵于石上云:„此衣表信,可力争耶?‟能隐于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动。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能遂出坐盘石上。] [逐后数百人来],哇!要追这个衣钵!逐后,就是不久,没有多久,不久之后,大家追逐在后面,你看,得了这个衣钵,命都快没了,要我的话,送给你,对不对?喜欢吗?喜欢爸爸再买一套给你(广告语)。你不要杀我,对不对?[欲夺衣钵。一僧俗姓陈],有一个出家众,他的俗姓陈,[名惠明。先是四品将军]。名叫惠明,这个将军共分九品,他是四品将军,[性情粗糙]这个人个性很粗鲁,[极意参寻],[极]就是尽。不过他有个优点,很想参透,[寻]就是找这个佛道,好好的不参,好好的来找佛道,叫做极意参寻。[寻]就是访道,追求佛道;[参]就是参尽。[为众人先],他跑得最快,他是将军嘛![趁及于能],[趁]就是追赶,追赶上了惠能大师,惠能也怕,怕这条命都没有了,赶快!

[能掷下衣钵于石上。云:此衣表信]。[表信]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你们可以用蛮力争得吗?这个衣是祖师传下来的一个信物,你可以用蛮横的力来抢这个衣钵吗?[可力争耶]?可以用蛮力抢吗?[能隐于草莽中],惠能怕丢掉性命,赶快躲到草丛当中。草莽就是草丛。[惠明至],这个粗鲁的将军惠明已经出家了,个性还是很粗鲁,就象我出家一样,我的个性还是草根性很重,就是喜欢这样过幽默快乐的日子,这个惠明个性也是一样粗鲁,还不改先前做将军的个性。[提掇不动],拿不起来。[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哇!这个将军太了不起了,很懂得生存之道,很会见风转舵,看不对劲马上转。我告诉你,生存就是要靠这一套,要学惠明,真的!你想要生存在这个世间吗?要懂得见风转舵。哇!他转得多快,还不到两秒钟,赶快转,拿不动这个衣钵,就这么说了。行者,我是为法来,不为衣来,我不是为抢夺这个衣钵。[能遂出坐盘石上],磐石就是很大石头。坐磐石上,也可以说是盘坐的意思。因为它这个没有这个解释,直译的,那么你也可这样说,惠能因此就出来,盘坐在石头上也可以这样解释。或者坐在很大的石头,你要用前叫坐盘,石上,要用后面的就是:能遂出坐,磐石上,也可以这样解释。

经文,[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能云:„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良久,谓明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 [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帮我说个法。[能云],惠能大师就说了:[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屏息诸缘什么意思?你既然要我给你说法,第一个步骤,万缘放下,修行还是回归老生常谈这一句话:万缘放下。[良久],过了一阵子[谓明曰],对惠明这么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诸位!我看的那个注解,写的就是不要想善,不要想恶,这个时候就是你惠明,上座就是尊称他,你的本来面目。这个注解比较狭隘,这个不是这样的意思,要弄清楚祖师在讲法,统统要契入不二法门才叫作正法。它这个不思善不思恶应该这样解释:不要落入善的观念,也不要落入恶的观念,没有二元对立的观念,就是每一个人的清净自性,要这样解释。如果再解释的具体一点:就是你看到众生造恶,你原谅他,你看到自己造无量的善,不执着。也可以这样解释。佛法是不二法门,善恶是对立,能所是对立,心境是对立,好坏是对立的,是非是对立的,其实都在讲同一种东西,善恶还是起心动念,落入善的观念,落入恶的观念,着一个善的观念,着一个恶的观念,或者着一个二元论、对立的观念,统统不是我们的本性,见一切相当体即空,不能落入观念,万法唯心现量,无法可得。[正与么时]。不思善不思恶,不落入对立,强烈的对立观念,就是那个时候,就是你惠明上座的本来面目,就是你的清静自性。上座就是尊称他。[惠明言下大悟],你看,一切都OK了!

有一个人来到讲堂,他自己这样讲,他的烦恼很重,我就给他讲,惠能大师讲不思善,不思恶,就在这个时候,就是你本来的面目,他自己这样讲叫喔!哇!我言下大悟,我说:你那个[误]是误会的误,不是开悟的悟,是大大的误解,还自己讲呢?有的那个脸皮很厚的,枪炮打不进去的,大炮都打不烂的。

经文,[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能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明曰:„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师也。‟能曰:„汝若如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明又问:„惠明今后向甚处去?‟能曰:„逢袁则止,遇蒙则居。‟明礼辞。] [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您这样开示,我得到了我的清净自性。密语密意就是我们的真如自性是不为人知的,不容易让大家体悟。您这样以奥妙微妙的开示我,还有没有更微妙的呢?[ 能云]:惠能大师就说了。[与汝说者。即非密也]。跟你讲了,就没有什么秘密,你只要肯,你也可以得到,[汝若返照。密在汝边],你要回光返照,不要向外驰求,了解万境本空,如如不动,不取于相,真如自性就在你的旁边。[明曰。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我在五祖黄梅那个地方,我实在没有看到我自己的清净自性。未省自己面目,没有体悟到自己的清净自性的本来面目,每一个都存在的。[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哎呀!开悟真好!开悟很重要,我看了一本书,你们要注意听!在《佛祖统纪》里面,有一段这样公案因缘。

有一个薛姓的少妇,娶来不久以后就死掉了,他的公公婆婆伤痛欲绝。他们就想:怎么样可以超度我这个媳妇呢?这么孝顺一个媳妇,这么好的媳妇!好了!有人就跟他们建议说:要供僧,请一千个出家人吃饭,办个千僧大斋,供僧以后,然后诵经,诵《金刚经》。一千个人同时念《金刚经》,念……,诵完了,这个少妇突然进入一个人的身上,借重这个人的肉体起来讲话,说:感谢公婆!我得度了,感谢高僧来诵经,我得了一部《金刚经》。因为公案里面没有说要到极乐世界去,所以我必须要照《佛祖统纪》这样讲。旁边人搞不清楚了,就问这个死亡的少妇说:我们一千个法师来诵经,你怎么得到一部《金刚经》呢?她就说:因为这一千个法师里面,只有一个开悟,我因为借重那个开悟的人诵经,得到就这么一部,所以我得度了。我看到这里就说:那其余的九百九十九人也不晓得去做什么?诸位!你听到这个不要难过,说:糟糕!没指望了,好了,回去就放着嘛!反正也没开悟,念也没用了,乐得轻松,也不想诵经,也不想用功。我的意思不是这样。

师傅讲这个典故的意思是说:开悟非常重要,你要自利,要利他,要超度亡灵他才有强而有力的力量,知道吗?所以你一定要用功,还要多念佛!不是说你听了以后,凉了一半。这样我就白费了,没有什么指望了,反正回去就休息了,为什么?再怎么诵也没用,使不上力呀!不能能这样子,你还是要诵,知道吗?还是要诵《金刚经》的,还是要诵《阿弥陀经》,多念佛,还是要求佛加被,还是要用功,讲这个典故意思是说开悟很重要的意思,你要好好修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师也]。[能曰]:你现在修行,就是你的本性,因为你不了解你的清净本性,因为你不了解你的清净的本性,所以,我现在开示你。惠明就说:哎呀!我接受您的指示,太好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现在我是真正作一个修行人,你是我惠明的师傅,你就是大修行人,就是我惠明的上人,因为您开示我,让我大彻大悟。

[能曰。汝若如是。吾与汝同师黄梅]。你如果见性,我跟你一样都是五祖黄梅的弟子。[善自护持。明又问:惠明今后向甚处去]?我要往哪边走呢?[能曰]:惠能就说了,[逢袁则止,遇蒙则居]。六祖也学五祖。到哪里止,到哪里安居。逢袁,[袁]袁州,江西袁州府则止,停止。遇蒙,就是蒙山,袁州有一座蒙山。则居,就安住在这个地方。[明礼辞],惠明礼谢、辞退,怎么样? 经文,[明回至岭下,谓趁众曰:„向陟崔嵬,竟无踪迹,当别道寻之。‟ 趁众咸以为然。] [明回至岭下]。[明]就是惠明,惠明回到大庾岭。[谓趁众曰:]趁众,就是追赶。告诉那一些,追赶的大众,你们一大群人,要追这个衣钵回来嘛!惠明就说了,方便妄语嘛,告诉这些追赶的大众,就这么说了:[向陟崔嵬],[向]就是我刚刚;[陟]就是登。我刚刚登上了那个崔嵬,就是高峻的山岭,就是山顶高峻、陡峭有岩石,高而不平的土山。我刚刚登上了那个高峻的岩石山,看过了,[竟无踪迹。当别道寻之]。看不到人影,你们另外到别处找寻吧![趁众咸以为然],追赶的大众都认为是这样子了。

六祖坛经

2004年10月2日——8日 上慧下律法师 文殊讲堂 讲座第二天

诸位!我们昨天讲说:往生是现在的事情,不是临命终的事情。虚空法界尽是佛,其中多了一个小人就是[我]。着一个我相就是小人,好了,我们今天要进入第二天,这个见性大法。我们在台湾的四十年前,台湾这个牛车,诸位!底下这个要注意听。你们看过牛车吗?牛在前面,车子在后面。车子不动的时候,要打车子,还是打牛?打牛!答对了。着相修行就是打车子,车子一样不会动,无相修行,用清净自性修行,是打牛。诸位!佛法是心法,务必要彻底在心地上、无相下功夫,你这样才能进入佛的领域,着相修行之人,累劫不得见性。我们今天要进入第二天的,六祖的见性大法。诸位要认真伯听,因为时间很短,只有七天,每天要讲十页,一定要有一个进度,否则讲不完。

经文,[能后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乃于四会县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但吃肉边菜。‟]

[能]就是惠能。惠能[后至曹溪],就广东。[又被恶人寻逐],处处都是坏人来追逐。[乃于四会县避难猎人队中]。因为弘忍大师叫他在广东四会的时候要隐藏起来。[凡经一十五载],共十五年。[时与猎人随宜说法。猎人常令守网],守住这个用来网捕生命、动物的网。[每见生命尽放之],只要有生命的、能活的、能救的,尽量救它。[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因为没有办法吃纯素,在猎人队里面哪有人吃素?他就把这些野菜拿来,跟这些肉煮,煮在这个肉锅里里。没办法。所以这个就是祖师了不起的地方。人家祖师的修行他都是在心性下功夫,不是象我们凡夫在修行。喔!那个执着……。

有一个在家居士,跑到我们的讲堂来,拿了一包饼干。买的时候,可能也没有注意看,还是怎么……跑到讲堂来,刚好碰到师傅。他说:师傅!我去拜佛,可是师傅你看我买的这个蛋饼,就是饼干里加了少许的蛋。他就说:哎呀!您看加了蛋,怎么办?我没有小心看啊!师傅!我的饼干暂时放在这个地方。哎呀!我又不吃蛋。你看,我不是说对跟错。饼干里面有蛋怎么办?一点点,那六祖以菜寄煮肉锅,修行在心性上下功夫,众生都是在这个地方下功夫。他就说:师傅,我到大殿去拜佛,等一下,我再来拿这一包饼干。我说:可以,你赶快去拜佛,来,很快就可以吃。他说:为什么?他去拜佛,拜了三拜来,回来的时候,一看,可以吃了。为什么?因为我把那个[蛋]用贴纸贴起来了。我说:你念念看。他念:蛋……,不,饼。我说:对啊,现在只有剩下的饼,没有蛋啊,对不对?修行我告诉你,那饼干里面加一点点蛋,难道你要把它浸泡水,然后再把它分开这个蛋,这个饼吗? 修行是这样子修吗?不是这样子的。那个也没有办法!修行那要象六祖惠能大师以菜寄煮肉锅,对不对?有的人执着到:你这个锅子有没有煮过肉啊!他说:有啊!你去帮我买一个新的。有时候,我们到在家居士去的时候,你突然说:你这个有没有煮过鱼啊肉啊?这个在家居士没有吃素,当然会啊!每次你到人家去,人家都买一副新的给你用,那还得了!要不然我们出去的时候,后面就背黑锅,要不然你怎么吃素清净呢?吃素、用功。素的意思是清静,不要搞错了,吃素能代表成佛子吗?不然我们那个一贯道的,吃的很纯,对不对?知见正不正啊?听众答:不正。不正是你讲的,我可没说,一贯道兄不要找我。这个众生这个修行很可怕的,没有碰到善知识。

高雄现在有一则新闻,人家问我说:师傅,你认识这个人吗?显相啊,什么见到分身啊!我跟他讲:我叫做送八粒,我多一粒,我这粒叫做般若无相清净心,你那个只有七颗、七粒,你知道吗?我这个是赠送的,我叫送八粒我多一颗,我这粒就是般若无相清净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说你看到分身,昨天那句英文怎么讲And so what(你又如何)?你看到分身,能断烦恼吗?不行!我告诉你,这个是全世界的通病啊!全世界就是喜欢看到这种很奇怪的东西,他认为这个叫做修行。哎呀,了不得啊!世尊一句话就解决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句话就解决了,所以,要跨进佛门有多困难。我们也不方便讨论什么,对不对?你要去信谁那没关系,我们没有意见。但是你要进入佛门,告诉诸位!在座诸位是了不起的,非常了不起的善根,要跨进第一步都很难,还要拥有正知正见,今天还闻到见性大法,难如登天,你们就自己鼓掌啊!因为只有我一个鼓掌不够大声,你们自己勉励吧。有时候,要对自己好一点。

[或问,则对曰:但吃肉边菜]。这个就是我们常常对忏公讲的,忏公每次都问:你吃素吗?我们就跟他回答:我们吃肉边菜。忏公就会回答:肉边菜吃久了,就会吃菜边的肉,糟糕了!每次就是……。水里以前的大专斋戒学会,我就参加了好几次。

经文,[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遁。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云风动,一僧云幡动,议论不已。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 [一日思惟],有一天想一想,不可一直隐居起来,那个时候。[时当弘法。不可终遁]。不可一直隐居起来。[遂出至广州法性寺]。那个时候,[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涅槃经》旁边写叫做真常、真乐、真我、真净,(要在前面加个[真]),注意喔!《大般若涅槃经》讲叫做讲绝对的佛性,我们绝对的清净佛性,是真常、真乐、常我、真净,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办法在这里发挥。[时有风吹幡动]。这个[幡]就是我们祈福而立的法物,我们祈求福,立的这个法物,就是长帛下垂叫幡。时有风吹这个幡动,[一僧云风动,一僧云幡动,议论不已]。一个说:幡动,另一个说:风在动。[能进曰:][进]就是上来。前进一步叫做进,前进一步好上来说话。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诸位你看!禅宗里面讲:动念即乖,动到一个执着、分别,对相上的一个执着跟分别,就是不对,就违背了清净的自性,两个人争执不休,你看,[一众骇然],很惊呀,非常惊呀。

经文,[印宗延至上席,征诘奥义。见能言简理当,不由文字,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是行者否?‟能曰:„不敢。‟]

[印宗延至上席。徵诘奥义]。[徵]就是徵求、来问、询问。为什么讲奥义?因为佛性深奥幽微,世间人太难了解了,世间人看的都是表相的东西。在这个缘起的假相里面,加上一层语言、文字,然后强迫自己接受这个观念,然后卡死这个观念,就是众生。我们用现在话的语言叫做意识型态,所有无量无边的众生都是卡在意识型态。徵求来问我们佛性深奥的义理。[见能言简理当],见到惠能大师说得很简单,因为他大彻大悟的圣人,讲话很简单。理当,单刀契入,每一句话都是见性。[不由文字],文字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人类的五蕴本来就空,创造出来的语言、文字,那当然是短暂,刹那生灭的。[宗云]:印宗法师说,[行者],你这个修行人。[定非常人]。一定不是普通人。[久闻黄梅衣法南来],早就听闻了五祖弘忍大师的衣钵,传来南边。[莫是行者否]?难道不是你吗?意思是一定是你。[能曰]:惠能大师就说了,[不敢],很谦虚啊!你看祖师的一言一行一动,都值得我们效法。

经文,[宗于是执弟子礼,告请传来衣钵出示大众。宗复问曰:„黄梅付嘱如何指授?‟能曰:„指授即无,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谓曰:„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宗于是执弟子礼],印宗法师主动地把他当作是六祖的弟子来顶礼。说:麻烦[告请传来衣钵出示大众。]说:麻烦!弘忍大师把衣钵传给您,麻烦您让大家看一下。[宗复问曰:]印宗法师又问了,[黄梅付嘱如何指授]?五祖弘忍大师怎么教我们修行啊!如何交代我们?如何指导我们来修行呢?[能曰]:惠能就说了,[指授即无]。天地万物,当体即空,相不可得,万法唯心现量,指什么呢?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没有东西你如何来指示人家呢?[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这句话很重要!只要你见性,自然有禅定。心性无着一切物,心自然就定,见性自然解脱,因为是不二法门,见性跟禅定是不二,见性跟解脱是不二。[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谓曰:为是二法]。打断了。把这个法打成两段了,世间就是二法,就是二无对立的,能所不断,能缘之心,境界从来没有断,是非不断、取舍不断、善恶不断,入佛善法的绝对空性里面,善无善性,恶无恶性,一切相毕竟空寂,我们讲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圣者看是不二的。昨天已经讲过了,世尊在《楞伽经》里面:大慧菩萨(问世尊)说:如何修行?佛告大慧菩萨:见一切相,彻底碎为微尘,彻底摧毁假相,你会发现凡所有相都是虚妄,菩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当体即空,因为我们妄想、颠倒、执着,以为有这个人生跟宇宙,在这个妄想、颠倒、执着里,我们建立了时空的观念,一切烦恼就产生了。为是二法,二法就是对立。[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为什么叫不二?不二就是当下,如果你要讲一句更贴切的话,用比较长一点的语言叫做现前一念本自具足清净的法身,讲的短一点叫做当下。可是众生就是认识不出来。经文,[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能曰:„法师讲《涅槃经》,经明见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涅槃经》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宗又问]:印宗法师又问了。[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要问清楚了。[能曰:法师讲涅槃经,经明见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你不是在讲《涅槃经》吗?这个经明见佛性,就是讲经的当下那一念,就是常、乐、我、净,所以这个经典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常、乐、我、净的见性大法,佛法就是不二之法。譬如说我们讲无常,无常当体即空,就是常,方便说的,佛性无相,讲常不对,讲无常也不对,等一下我们就会讨论到。[如涅槃经高贵德王菩萨],《涅槃经》第二十一到第二十卷,就讲这个高贵德王菩萨这一品。[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佛陀就说:犯了杀生、偷盗、邪淫、妄语,这是四重禁作,那么四重有杀、盗、淫、妄,犯了这个杀、盗、淫、妄还有五逆。有的菩萨讲七逆,有的讲五逆罪,其实这是开跟合,其实差不多。第一个就是杀父,杀掉自己的父亲,以下犯上叫做逆;第二杀母,杀掉自己的母亲;第三是杀和尚、阿奢黎;第四破羯磨、转法轮僧;第五杀佛或者杀阿罗汉。那么,有的已经过去了,象佛也不在了,阿罗汉你也杀不死,所以现在有杀父杀母的,杀和尚,阿奢黎,还是很少听到,我跟你没有深仇大恨,你干嘛,要把我干掉呢?对不对?恭敬都来不及,杀掉自己的上人,这个大逆罪。一阐提,一阐提就两个:第一、谤佛、谤法、谤僧、毁谤三宝,断一切众生慧命就是一阐提。第二、起恶心盗常住物,会断众生慧命。和谤三宝,这个叫做断善根,叫一阐提。三宝是我们所依靠的,是我们要解脱的一条道路,我们反过来起恶心来伤害他。这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就是犯了四重戒,造了五逆罪,以及一阐提,很极重罪,怎么样?佛性有没有断呢?有没有断这个善根呢?

[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到这个地方,把笔统统放下来,看我这里,这个就是最大的问题,我先讲一个台湾大学,有一个台大晨曦佛学社的,他到美国哈佛大学来攻读博士,他对佛法很有兴趣。有一次,看见《大般若涅槃经》常、乐、我、净,很欢喜,结果从美国回来,要来找师傅。来客厅就问讯啊、顶礼啊!就说:师父啊,我是您的学生,你记得吗?说不记得嘛,不好意思,说记得,不可能!那么多学生。我说:从哪里来啊?他说:哈佛。我说:有什么事呀?师父啊,我看了《大般若涅槃经》很法喜。我说那你得到什么啊!我们这个佛性是常、乐、我、净。我就说:先讲第一个字就好,你认为佛性是什么?他就说:佛性是常啊!我就问他:我们的清静自性如果是常,如何转凡成圣呢?如何转识成智呢?如何转烦恼为菩提啊!大德居士,我又问你:转转凡成圣、转识成智、转烦恼成菩提,是常还是无常?说?当然是无常啊!无常才能转得动啊!我问你,你这个常的东西,你吃东西,你要无常才能消化啊!常,吃下去,常常含在口中,你怎么吃下去呢?要无常才能作用啊!

诸位!我现在如果用清净自性在说法,虽然所显现的是生灭的无常法,可是当体即空,就是清净自性显现,知道吗?好,现在我问他了:你说佛性是常,我说不对,佛性是无常。佛性如果是常,如何转凡成圣、转烦恼成菩提、转识成智呢?他说:师父!你讲的跟我看的经典好象不一样。我说:我悟佛的心法,跟佛讲的一样,我讲的才跟佛一样呢,你觉悟的好象不太一样!我告诉你:众生他就是这样,这个在《楞伽经》里面讲:我们为什么有这样的观念呢?就是因为不了解当下。譬如说外道:佛在世时有一种外道,这外道就说:我们这个世间是无常,一定有一个上帝,是常。这个上帝,创造天地万物,变成无常。世尊就问他:无常是无常的因,常如何创造无常的世间呢?此因跟果完全不对称啊?我们众生就是这样,用观念在学佛。

譬如说:在座诸位,我们今天听经闻法了,知道说:我们这个色身是不净、苦、空、无常、无我、刹那生灭,一切法不可得,我们现在就是,我们永恒的佛性,不知道开悟的人的境界,就说:佛性是永恒的,他就马上避开无常,然后另外接受一个常的观念。这个就完蛋了!为什么师父说:大彻大悟的人于刹那间即见永恒,为什么在刹那间马上就见到永恒的法身慧命?因为刹那当体即空,没有刹那,没有永恒,那是方便说,常跟无常也是这样。好,再回归到《阿含经》跟大乘经典。这个常跟无常很难讲的。小乘经典《阿含经》叫我们观照:一切法不净、苦、空、无常、无我。凡夫认为一切法无常,很苦;二乘人就是体悟到色身、五蕴皆空,不净、苦、空、无常、无我,所以他一直在修行。修行到一半的时候,一切法苦、空、无常、无我,那怎么办?那我依靠什么呢?一切法无我,那你叫我依靠什么?世尊就说:小乘里面最多就证到断见思惑,证阿罗汉果。

佛在大乘里面就更清楚地告诉我们:因为小乘知道世间是苦的,舍掉这个苦,追求这个永恒的法身慧命,可是他认识的就是断见思惑的我空。大乘到《圆觉经》就不是这样谈的:叫幻灭,就是我们这个相都是虚妄的,缘起如幻的这个世间,这个缘起幻化出来叫做业感缘起的世间,我们因为业力召感这个世间,这个业力所感召的世间,就是生灭无常法的这个世间,虚幻的。虚幻的这个世间就是六根、六尘、六识所建立的十八界的万法,都是众生的执着的。我们要记得,万法既然是幻,如果这个幻彻底的放下,叫幻灭,幻法灭掉,非幻不灭。这句话就重点。非幻就是我们的清静自性,不会损毁,不会灭掉。幻法尽除,非幻不灭,就是当你舍掉这一些六根、六尘、六识所建立的十八界,彻底的摧毁的时候,统统不着,统统放下,非幻不灭,我们的清净自性,不是虚幻的这个假相就不灭,就是我们的清静自性就存在。

这样讲,你还是两眼直瞪,实在摸不着头绪,没关系,我很有耐性。这个比喻要注意听,开悟的关键、常跟无常这个观念,这个就是关键。我用一个比喻:譬如我后面是一面大镜子,我们这个汽车开过来、开过去,人走过来、走过去,这个镜子有没有看到相?看得到。你走近这个镜子摸摸看,摸得到吗?没有。我们的清净自性就是这个样子,我们的清静自性从无量劫就是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从来不增从来不减,从来不生,从来不灭。生、灭、增、减统统叫做相,知道吗?当体即空,就是性。好!再来讨论常跟无常,你看这个镜子相一直增增减减,车子开来开去……你在这个镜子前面看得到车子开来开去吗?生、灭、增、减,这个就是无常知道吗?无常映现到这个镜子的里面,镜子的本体摸得到吗?摸不到相。在座诸位!众生就是看错了!把这个假相误为永恒。因为依靠的东西错误,有一天他的理想会破灭、会痛苦,正因为他追求错误的东西,因为他只看到有相,没有看到本体。如果我们也能够体悟,一切法变化到最后的结果就是空。我告诉你,起点就是终点,终点就是起点。

好!用这个比喻还是有一个能照一个所照,清净自性不是这样,那是方便说。在相上运作,我们说无常,在本体的不变,我们说是常;反过来,镜体是常吗?不对,因为里面相一直在变化;难道是无常吗?不对,无常当体即空,就是天地万物同一空性,无常当体即空,就是永恒。所以没有一定的无常,无常就是毕竟清净的自性展露出来的相,所有清净自性展露出来的相完全不可得,众生就是在这个清净自性所影现出来的假相迷惑、颠倒,叫做妄想、颠倒、执着。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动到念头,忘了,没有办法恢复原来这个样子,清净自性。所以说,再一步一步来讨论,讲常跟无常,注意那个是方便说,清静的自性是无相,可是它能起作用啊!好,现在站在凡夫的角度说:我们见到无常,就非常嘛!好!我们体悟到有一个常的清净自性,这是站在凡夫说的,无常当体即空,就是有一个清净自性。站在圣人、大彻大悟人的角度,我们这个常的清净自性能够运用大智慧在这个无常的世间里面,所有的运作永恒的大智慧的常,常、乐、我、净,清净自性的常展露在无常的世间里面,叫依体起用,大用现前,佛性无常,所以它能起作用。好了!讲常跟无常,还是二法,知道吗?佛法是什么法呢?不

二、无常、空性就是常,其实就是毕竟空。所以,常当下不离无常,无常当下就是常。看你站在哪一个角度说。所以对凡夫、小乘人讲无常,是要你离开五欲、六尘,告诉我们这个世间不是实在的,然后小乘人修行到一半时,哎呀!一切法无常,我依靠什么?世尊又讲一个常,你可以依照我们的清净自性。二乘人就说:我们还有一个永恒的佛性,还可以依靠。如果达到证悟的时候,性相一如,万法本不可得,没有来去、生灭、增减相。来去、生灭、增减都在起心动念间,统统在我们起心动念。动一个念头就有生灭,有增有减,现在要用我们的观念来解释了。

我现在讲的很多人都听不懂,我现在用钱来解释,眼睛为之一亮,你比较能听得懂。你还没有出生的时候,有没有这些钱?没有,你现在的银行存了很多钱,你内心里面的观念怎么样?是增加。你现在从银行一直取出来……,你内心的观念钱减少了,这个统统叫做意识型态,叫做执着、颠倒、妄想。钱在我们没有出世的时候有没有?没有,我们生命结束的时候有没有?没有。所以钱从来不增也从来不减,这个就是清净自性,这个叫做照见五蕴皆空,悟到我们本来的面目,所以什么叫做大彻大悟的心境?就是这个世间怎么变化,都跟清净自性没有关系,我们后面会讲到。六祖惠能大师就有讲过一句话,用现在的语言叫做:天摇地动,山崩地裂,都无关于清净自性,跟清净自性扯不上关系。为什么?清净自性无相,不能离开这些相,当体即空,即是无相,要不然,世尊怎么能如如不动,不取于相?他怎么有这个能力?就是即一切相,离一切相,要是用我们现代化的语言叫做即现实又超越。知道吗?

简单讲:你今天从出生一直到死亡,你所看到的,只要记得一句话:统统叫做幻相,统统叫做虚妄的生,虚妄的老,虚妄的美,虚妄的丑,到最后虚妄的死,虚妄的病,因为业力卡住了,透不过这个五阴,从出生到死亡统统是叫做虚妄。但是注意,当你有一天学佛,进入佛门,我告诉你:开大智慧,凡所有的相,统统叫实相,你懂吗?You see no see(笑)两眼瞪得大大的,不知道怎么回答,完全搞不懂,我已经讲得快昏倒了!我已经讲得很明白了,再听不懂就没有办法了。意思是说:凡所有相,你只要记得,我们从出生,包括我们现在每一分每一秒,统统叫做虚妄、执着。虚妄的分别,虚妄的老,虚妄的死。世尊看起来很好笑的:电视上报道的:这个林名模漂亮,还是萧大美女漂亮啊?世尊就说:太好笑了,有这个人吗?有没有?没有,你把她用X光一照射,剩下一堆骨髓,对不对?再把她碎为微尘,有没有这个林名模啊,有没有这个萧美人啊?还有什么比较的吗?我告诉你:开悟就是不比较、不计较,进入绝对真空状态,知道吗?有的点头了,是听得懂还是听不懂啊!好了!慢慢慢慢一步一步来,我没有时间了,你看!这个常跟无常,讲了现在快三点半了。

是故不断,佛性讲常不对,讲常失去作用;无常不对,无常当体即空,就是究竟永恒,是故不断。[名为不二]。有一个老菩萨,她说:我们慧律法师,明天要讲这个不饿的法门呢!不饿。她还告诉人家:慧律法师很利害,他告诉人家不会饿的法门,不用吃东西喔!我说老菩萨:真是的!你也帮帮忙,我讲的是这个法门吗?我是教你不饿的法门吗?我是讲[不二]呢,她误会说不会饿,差那么多,没办法了!跟我妈妈同一等级的,没办法!八十五了,念佛了。

再来,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你说善,不对,是观念;说不善,还是观念,因为它是不二的东西,是空无自性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蕴]就是五蕴;[界]就是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叫做界。[凡夫见二],有两种:有五蕴,有十八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大智慧的人了解,为什么其性无二呢?毕竟空,空无自性,五蕴本空,十八界还是空,没有两个空性啊,叫做不二。[无二之性],如果你也悟到不二这个当下,相不可得,当下就是性。无二之性,[即是佛性],你见一切事情烦恼、执着、颠倒,你不要离开本处,放下,清静佛性就显现出来,不要寻找,连转个弯都不必。

经文,[印宗闻说,欢喜合掌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义,犹如真金。‟于是为能剃发,愿事为师。能遂于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 [印宗闻说,欢喜合掌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没有价值。[某甲]就是某一个法师,这是指没有见性的法师在讲经,就像瓦砾,没有什么价值。[仁者论义],你讨论这个义理,[犹如真金。于是为能剃发,愿事为师]。愿意事奉他为师傅,毕竟大家是大彻大悟的圣人。[能遂于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能]就是惠能。惠能因此在这个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作一下笔记:道信四祖大师和五祖弘忍大师是住东山,东山法门就是见性法门,直截了当就是这样。因为四祖道信大师跟五祖弘忍大师都是住在东山,所以只要是见性大法的,叫做东山法门。经文,[能于东山得法,辛苦受尽,命似悬丝。今日得与史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会,莫非累劫之因。亦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方始得闻如上顿教得法之因。教是先圣所传,不是惠能自智。愿闻先圣教者,各令净心,闻了各自除疑,如先世圣人无别。] [能于东山得法,辛苦受尽,命似悬丝。今日得与史君官僚],史君就是韦刺史,跟这些属下、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会,莫非累劫之因。亦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方始得闻如上顿教得法之因。教是先圣所传],我们这个见性大法,是先圣所传。[不是惠能自智]。不是我自己有办法的,迷了,还是要师父度了。[愿闻先圣教者,各令净心],好好的清净这颗心,万缘放下,听经闻法。[闻了各自除疑,如先世圣人无别]。如果你听闻佛法,把你心中的执着、分别、颠倒见除掉了,你跟以前见性的圣人,是没有什么两样的。

经文,[师复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师复告众曰]:六祖就对大家这么说。[善知识],你看!六祖得祖师位,还称底下的人叫做善知识呢![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每一个人都有菩提般若的智慧。[只缘心迷],就是因为迷了,拼命的往外追求,不了解歇即是菩提。[不能自悟]。割舍不下,烦恼一堆,拜佛拜了几十年,还是烦烦恼恼,颠颠倒倒。[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悟了,就很有智慧,迷了就是大愚痴。

经文,[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谛听,吾为汝说。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 [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摩诃]就是大。我现在告诉你:大智慧到彼岸的法门。[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谛听。吾为汝说: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就是象谁呢?我们早课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晚课也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念了几百次,几万遍了,就是悟不来,对不对?就是这样,问题就出在这个: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心经》大家不会念吗?念得嘎嘎叫!对不对?就是悟不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一点益处也没有。

经文,[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中国话。传到我们汉地来是,[大智慧到彼岸],大智慧就是……,能言不能行,不是真智慧,这个大智慧就是你说那个地方,是真的说放下就放下,说不着不相就真的不着相,叫做真的是大智慧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这个就是重点,修行要打牛,不能打车,知道吗?打牛才会动,用清净自性修行,道业就自然进步,用色身修行那不叫作大修行啊!很多人,太多人了,今天诵了多少部经典,我今天拜了多少佛啊!碰到人就问:你有没有?

讲堂有个老菩萨,碰到人:我昨天梦到观世音菩萨喔!你有吗?意思是:我有梦到观世音菩萨,你有梦到吗?表示很自负啦!师父就问他了:你梦到的观世音菩萨有多大尊啊?他说:这样(法师用手比的很小),这样子一点点。我就告诉他:凡所有相都是虚妄,人生醒着的时候已经在做梦了,晚上睡觉的时候,还要:师父我梦到什么……。还要我解答。真的,这个人太多人。梦到什么就说:慧律法师!我请教您我晚上梦到什么……还要师父来解答。人生已经如梦了,晚上做梦叫做梦中里面的梦,就这样,梦中里面的,我们现在醒着,都叫做做梦啊!还晚上做梦!对不对?还要来问我解答,有实体可得吗?对不对?

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嘴巴念一念般若波罗蜜,心不断烦恼,不断执着、不断颠倒见,就象[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就是不实在的意思。修行是脚踏实地的,不是空谈理论的,你嘴巴念一念般若,可是你心不契入这个不生不灭的清净真如自性,所以说:就象幻、化、露、电,不实在。[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经文,[何名摩诃?摩诃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嗔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诸佛剎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 [何名摩诃。摩诃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我们这个心没有边际的,我们这个心无形相,[亦无方圆大小],要不然,你的心长得怎么样啊?是大是小,是方是圆呢?你的心是什么色?[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因为它不是相嘛![亦无嗔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为什么?这些因为都是相嘛!注意喔!我们就讲一个嗔就好,你就知道,诸位看,师父这里,嗔就是恨、嗔恨。好,诸位看,你恨一个人,恨他。注意观照:这个人把头发剃掉,把这个皮肤割开来,把这个肉用刀子刻一刻,肠、胃,再来就见骨,这个骨头晒干,磨成粉末,风一吹,呼!好了!那个叫做卡死观念,知道吗?恨一个人,叫作卡死观念,为什么?没有这个人,当你恨一个人如是观照,你就会发现,万法唯心所造,完全都在我们起心动念。当然,世界上真的是有很多可恶的人,你就这样观想:哎呀!因果分明,不需要我们担忧。用这嗔,你就晓得万法当体即空,也无喜,我们的清静自性,也没有是、非,善恶,也没有头跟尾。[诸佛刹土。尽同虚空],碎为微尘。[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

经文,[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着空。第一莫着空,若空心静坐,即着无记空。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 [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着空。第一莫着空]。讲空,你就把这个相否定掉,讲空又着一个空,错了![若空心静坐],空心就是什么都不要想。诸位!那个还是执着,那只是微细的执着。空心就是什么都不要想,跟外道没有什么两样。佛性是可以展现任何状态的,一切法,动中里面有不动,不动,当体就是动,当下就是动,可以起用的,要不然,佛性就死板板的了。空心静坐就是什么都不想。[即着无记空]。无记就是说:善也不去想,恶也不去想,就跟外道没什么两样,这不是真正彻底悟到空性的清净自性,叫无记空。无记空就是说,也不能说它是善,也不能说是恶,也不能说是跟非,可是什么都不想,可是不想又没有开悟,卡在那个地方,这个就是世间人。

我现在很烦,我要到木屋去住一住,世间要没有学佛就这样,我现在很烦,你不要理我,我要去那里坐一下,这个就是空心静坐,就着无记空。认为:我现在没烦恼了,不是没有烦恼,是潜伏在八识田中。

[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空]就是虚空。善知识,这个世界虚空,能够包容种种的万物色像,无论是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溪涧就是两座山中间缺口,流出来的水。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就是高大的山,就象我们今天所讲的喜马拉雅山。总在空虚空当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

经文,[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着,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 [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大],绝对。佛法讲的叫做绝对,绝对的大不是大小比较的大。[万法在诸人性中],万法就是在我们清净自性当中所影现出来的,只要你不要颠倒、妄相,一执相一直搞。从早上拜佛,打佛七打到晚上,打了一年、两年、一次、两次,执着从来不放下,是非从来放不下,诸位!这个不是修行人。[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这个就是功夫,[亦不染着]。也不批评他,也不伤害他,也不毁谤他,你看,见一切恶人与善,统统不取,也不舍,取舍是对立嘛!就变成二法了。[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

经文,[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善知识,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 [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这一句就是开悟的重点啊!愚痴的人,嘴巴每天念,大智慧的人,从内心釜底抽薪的转化,转烦恼成菩提,转识成智。识就是分别,智就是平等。转凡成圣,就在自性转动。所以什么叫做转法轮?自性自转叫做转法轮,是不是?善知识只是给诸位一个方便,一个增上缘,要转动大法轮,要在哪里转?要在清净自性转动。[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这个就是外道,什么都不要想。[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连跟他讨论这个真理都没有必要。[为邪见故。善知识!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在作用的时候,了解说:我这个作用心,是没有执着的心,是没有分别的心,是没有颠倒的心,作用就是这个在作用。当你执着一件事情,起嗔恨、贪、嗔、痴,清净自性失去作用了。为什么?妄想意识在作用,无明在作用。我问你一个问题,你会回答吗?来!你爸爸叫做什么名字?林大头?姓李,你爸爸叫什么名字?你妈妈叫什么名字?会回答吗?就答不出来了。你爸爸也不叫林大头,你妈妈也不是什么阿英、阿美,我告诉你: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爸爸,你爸爸跟我的爸爸是一样,我们的爸爸叫做无明,我们的母亲叫做妄念,无明加上妄念,我们就跑出来了。无明为父,妄念为母,我们就出生了,莫名其妙就来了,业力所牵,这样就来了。

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切就是万法,一就是真如自性,万法当下就是真如自性,真如自性这个一,佛教讲的一二三四五不是比较而来的,你要记住这个观念,佛教讲的一就是绝对,绝对的清净自性就能够显现的万法里面。一切即一,就是万法不离清净自性,清净自性的绝对的一,能展现在万法里面,周遍法界。[去来自由。心体无滞],我们的心的体性没有障碍,[即是般若]。

经文,[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非吾弟子。] [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为什么叫一真呢?你只要大彻大悟,悟到了这一颗清净自性,天地万物统统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你会发现万法不可得,当体即空,就是我们清净自性的展现。[心量大事,不行小道]。空心静坐叫做小道。二乘人接近这样子,但是二乘人也有断见思二惑,凡夫跟外道都是这样子。要是心量大事是见性,大用现前。[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凡夫就说:我是国王。[终不可得]。他每天说是国王,他是国王吗?不是的,每天凡夫一直讲:我是开悟的圣人,有用吗?没开悟啊!这个多了,装圣人啊。

有一次,我去台湾清华大学的佛学社讲经说法,好几百个人在听,我就讲到这个涅槃,不生不减,不垢不净。其中有一个同学,听了就很高兴,听了师父讲的:我们的涅槃自性不生不减。他也学师父了,因为这个同学跟师父很熟,我就说。清华大学下课完了走出来,在一个视听教室,讲完了,我上来,因为视听教室是讲台在底下,观众在上面,我就走上来,我就听那个同学在跟人家另外一个回答,一个说:慧律法师今天讲的那个涅槃是什么?他说:你笨蛋!那个涅槃就是不生不减嘛!然后我刚好就在旁边,因为那个同学跟师父很熟,我就走过去,从他的头部就啪!哇!好痛,好痛!我说:现在涅槃是什么啊?我现在痛得快涅槃了!快死掉的意思。我说:装圣人!不开悟,乱讲!因为他没有悟,你知道吗?这个就是没有悟,装圣人。一切时中,就是这样子用功,凡夫就说,我是国王,终不可得。[非吾弟子]。

经文,[善知识,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当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空。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何名波罗蜜?此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着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蜜。] [善知识,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每一念都不愚痴,这个有多难,每一念起心动念都是大智慧,[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愚痴,般若就消失了。绝,就跟智慧没有因缘了。[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当自言我修般若],我在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空]。每一念都在念,念这个空、讲空,这个大家都会讲。可是,不了解真如自性的空。不识,不了解真如自性的般若的空性。[般若]我们的大智慧是[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我们这一颗智慧心就是般若。[何名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此西国语],[西国]就是印度话。中国话呢?[唐言到彼岸],底下这句很重要,[解义离生灭,着境生灭起。]解这个无生的义理,万法当体即空。[义]就是义理,无生的道理,无生是十方三世一切佛所共宣说的。叫作:解这个无生的义理,当体即空,你就一定要放下这个生灭,[离]就是放下,在这里不是指离开。彻底的放下假相、生灭,叫做离生灭。

着境生灭起,执着这个境界是实在的,生灭就起来,我们今天纷纷扰扰,政治的、经济的环保,不管怎么样的,不得了。为什么?着境,生灭就起,闹得很严重。[如水有波浪],水,幻化出来,受风一吹,波浪就跑出来,波浪不离水。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生死的此岸。[离境无生灭],只要放下,彻底的放下假相,心不执著,就是修行。不着一个境界,哪有什么生灭呢?就不起心,不动念,心生则种种法生嘛,心灭则种种法灭嘛。[如水常通流],意思就是说:心着相,心就不通,如果悟到无生,离开一切境界,不着一切境界,就象水很流动。[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蜜]。

经文,[善知识,迷人口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善知识,迷人口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迷人、愚痴的人,嘴巴念般若。在念般若的时候,有种种的妄想、是非。[念念若行],若行般若,[是名真性]。当下就是真性。念念若行,就是念念若行般若,当下就是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我们就是佛。[善知识,凡夫]当体即空[即佛,烦恼]当体即空,[即菩提]。不离当下,[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所有众生,都是依靠错误的东西,依靠缘起的假相,所以有无量无边的烦恼。我们修学佛道的人,多少、增减、其实都是观念,本不存在,随缘度日,我们尽心尽力,该做的事情要做,该拥有的责任要拥有,该完成的事情要完成,可是,要彻底的放下。着念着境就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经文,[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皆从中出。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就是无住一切相,不执着一切相。[无往],就是没有去。[亦无来],来去是生灭的假相,心的体性,没有来去、生灭、增减、没有住着。[三世诸佛皆从中出。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所缘起幻化出来的假相烦恼。[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贪、嗔、痴[为戒定慧]。

经文,[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着,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其实,即一切相,离一切相。对不对?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从一个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什么?[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你可以知道,世间人活着牵肠挂肚、痛不欲生。男女朋友叫出去谈判,谈不成,从十四楼跳下来,唿…啪!前几天我才看到新闻报道,那个男的,得忧郁症,一百公斤,从上面跳下来,撞到一部车子,因为他体重一百公斤,掉到底下来,重力加速度,变成二十吨的力量,撞击到一部车子。那个车子驾驶的是女性,撞击到的时候还没死,送到医院几天,死掉了;这个跳楼自杀的人没有死。这个比中乐透还难啊!这个女众要这样开车,找一个时间、空间专门来给他撞都很难。我就说:你什么时候要自杀?我开车下去,都很难对得准,你看业力现前,这个时间、空间一交会,呯!忧郁症要跳楼自杀的人没有死,那个开车无心的人死掉了,那个衰(倒霉)比中乐透还难。哇!我一看到那个新闻报道说:喔!这个实在是衰(倒霉)透顶,怎么世间有这么衰(倒霉)的人呢?倒霉到家。哎呀!真的是!要是有一个投保险,你什么时候跳楼?我跑到你下面去给你压,怎么样?可以领保险金啊!我告诉你,就算准了那个时间、空间跳。那个人死掉了,没有撞上保险费领不到。我告诉你:专门要领保险费都没有那么准。这个业力现前太可怕了!对不对?

[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诸位!就是因为忆念这个爱恨不断,就会毁掉一个人。诸位!活在记忆当中是不幸的人,过去心不可得。要活在当下的人,就解脱,知道吗?你过去发生什么事情,都不关我们清净自性。有一个法师五十二,他的妈妈八十五,她讲到五十二年前,有一个法师还没有出世的时候,讲到他爸爸的无情,还会掉眼泪,她想的是五十二年前呢!那个法师还没有出世,还发生在前几天的事情呢!也许她当时候是很痛苦、很痛苦,没有错。我知道,这个妈妈是很辛苦。可是没有悟,以前的确是很苦很苦,可是已经过去了,讲到五十二年前的事情,还拿来今天哭。

我等一下下去的时候,你每次讲经都给我漏气,你为什么要这样?我说:别人的妈妈我又不敢跟她漏气,我的妈妈没关系啊!对不对?就是这样子,所以说:我们要了解,佛法要不会运用在这个世间,恨死对方了!我爸爸讲那句话就很有智慧,那就是大彻大悟讲的话:我没有把你们母子放下,慧律法师,您有今天的成就吗?哎呀!不得了啊!我爸爸是何等人物啊!嗯!没有良心装智慧,这个不用鼓掌了。我也不恨我爸爸,我是很感恩,万法都感恩,真的!

我从慈济那边,什么都没学到,就学到那三个字:感恩喔!爸爸感恩!母亲也很辛苦!因缘就是这样子嘛!要不然怎样?每天都讨论五十二年前的事情,有什么意思啊?对不对?苦就已经过去了,这就是说众生那个很难,要放下很难。即是无念无忆,[无着,不起诳妄],一点都不起这个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不取就是对贪爱的境界;不舍就是我们讨厌的境界、恶的境界,我们对这个恶人很厌离,很厌恶。好的境界取,恶的境界舍,这个就是众生,他会苦恼无量的。就是见性成佛。

经文,[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当知此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根小智人闻,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天龙下雨于阎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枣叶;若雨大海,不增不减。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观照故,不假文字。譬如雨水,不从天有,元是龙能兴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 [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所以我鼓励大家诵《金刚经》。[即得见性,当知此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根小智人闻,心生不信]。诸位!佛法不能跟那些不相应的人说,跟那些不相应的人说更糟糕。[何以故。譬如天龙下雨于阎浮提],阎浮提就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天龙八部下雨,在这个阎浮提。[城邑聚落],大的城市叫城邑,小的叫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枣叶],枣就是草的意思。[若雨大海,不增不减]。这个是比喻,大智人的容量是很大的。师父已经讲过,大彻大悟人的心境是什么?这个世间从来怎么样?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情,这个就是大彻大悟人的心境。任何多少的攻击、伤害、多少人的赞叹,如如不动不增不减,跟清静自性扯不上关系。我没有开悟,你整天赞叹,我不会成佛的。我大彻大悟,你每天毁谤我,我一样照样成佛。知道吗?成佛不在于赞叹跟毁谤,在你有没有见性!要弄清楚这个方向啊!所以真正大彻大悟的人,他的心境就是:了解万法唯心现量,这些都是心的影像,没有实体可得,赞叹是空,毁谤也是空,拥有也是空,失去也是空。知道吗?就用这个心,不增不减的心。[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观照故,不假文字]。文字是一种缘起的假相,人类创造出来的。[譬如雨水,不从天有]。空本来无一物。[元是龙能兴致],古时候佛经里面都是这样讲的,认为下雨是龙所兴起来的。[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都得到受益。[百川众流]怎么样?[却入大海,合为一体]。这个很重要的比喻,你要念念消归自性,归无所得,你每一个念头都告诉自己,万法不可得,万法毕竟空,你动一个念头叫做妄想、颠倒、执着,不要让这种情绪化的思想一直葛藤,一直纠缠不清,不可以这样子。[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

经文,[善知识,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长。小根之人,亦复如是。元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人更无差别,因何闻法不自开悟?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犹如大云覆盖于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闻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 [善知识!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根性太差的人。[若被大雨,悉皆自倒]。闻说这个见性大法,听不进去,统统退席。在座诸位,坐在这里都是大根性的人,那是方便说啦。没办法啦!(笑)[不能增长。小根之人,亦复如是。元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人更无差别,因何闻法不自开悟?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我们今天为什么不开悟?就是这八个字:什么中做邪见障重?邪见就是没有正见,没有佛的知见,都是众生的知见。我告诉你:知见是方向感,正知正见,你走起路来才有方向感,没有正知正见的人,他没有方向感,不晓得怎么下手。多少人念佛、拜佛,十年、二十年,烦恼依在,一直强压。所以师父鼓励人家念佛,要用真如自性念佛,师父赞叹人家拜佛,要用清净自性拜佛,师父也鼓励人家诵经,要用真如自性诵经。我绝对赞成你坚持净土法门,但是你记得!要用真如自性啊,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就这样。禅的极至跟净土的终点是一样的,就是即心即佛。缘邪见障重,我们种种的邪见障碍重,烦恼根深。[犹如大云覆盖于日],[大云]就是无明。[不得风吹,日光不现]。有一天我们把这个无明吹散了,日光就显现了。大云覆盖就是没有经过风一吹,日光显现不出来。[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都是因为一切众生的迷跟悟不一样。[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为什么?迷了嘛!迷了自性,外见,以为心外求法,心外有法,以为离开清净自性以外有个佛法。[若闻悟顿教,不执外修],外修就是着相,不执着着相修行。[但于自心常起正见],这个太重要了!念念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诸位!如果你好好观照,你五年前跟今年,烦恼是少是多?如果多,修行方向就错误,如果五年前跟五年后,烦恼少,你修行方向就正确。[即是见性]。

经文,[善知识,内外不住,去来自由,去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与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 [善知识,内外不住],[内]就是指身心;[外]指世界。身心世界都是幻化出来的,没有实体可得。[去来自由],不着相当然自由了。[去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问题就在于执、执着,就多了一个[我]嘛!佛菩萨为什么称为[大人]呢?《佛说八大人觉经》呢?为什么称[大人]呢?因为他无我,对不对?而我们就多了一个[我],小人,就这样。虚空法界尽是佛,其中多了一个小人那就是[我],就着一个[我],诸佛菩萨不着就叫做大人,我们着一个我相:小人。

[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置]就是施设。这大小二乘、十二部经,都是因为人的根性来施设的。[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世人就是缘起,这些缘起的假相,看起来好象有那么一回事,其实,体悟到无常变化的本质就是空,万法本来就不有。所以,为什么我们叫做妄想、颠倒、执着?把事情搞错了、颠倒了。[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万法就是因为人而兴盛的,开启我们的觉性。[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因为在人群当中,有愚痴的,也有智慧的。[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与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悟到了,[即与智人无别]。

经文,[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 [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我们求法,[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见清净]。因为菩萨戒里面讲:不生也不灭,不垢也不净,如是一心中,方便勤庄严。就是指这个。我们每一个人的本性,本来就是清净的。[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识]就是悟。如果你体悟到当下这一念,无所住心,见性就成佛道。[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豁然开朗,就是顿悟。哎呀!原来我们都在妄想、颠倒、执着,这一念彻底放下,原来恢复本来的面目。[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我在五祖弘忍大师那个地方。[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来流通。[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禅宗单刀直入,直捣黄龙,就是观心,观照这颗心,你会发现,妄本不可得,幻化的东西终归有一天消失,清净自性不减。[自见本性]。

经文,[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要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剎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这个最上乘就是顿悟法门,顿悟见性大法叫最上乘法。不在那边葛藤打转,不在那边枝枝叶叶打转。[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一切善法都是因为善知识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善知识告诉你,就说:你看!月亮在那边。愚痴的人就会指头;有智慧的人就会看月亮。知道吗?这比喻你听得懂吗?有智慧的人就循着那个义理直悟,顿悟本性,直见万法无生,缘生当体即空就是无生,万法都是唯心现量,都是心的影像,没有实体。所以一切法生其实当下就是无生,悟到一切法无生,三藏十二部经典就在你的心中,慢慢的体悟。所以需要找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指示正路,因为一切人性当中,本来就具足,如果没有善知识指引也悟不出来。

[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要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你要修行,不从内心里面悟,一直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可能吗?不可能。无有是处啊!禅宗是讲直指人心,明心见性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虽然外面的善知识来把你引导,你迷,妄念颠倒,自性要自度啊!对不对?救不可得。[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即灭]。所以,师父那个偈颂看一看:着相修行百千劫,无相修行刹那间,若能万法尽舍却,顿悟入道须臾间。无说无示无来去,生死涅槃无距离,菩提由来无一物,只在当下一念间。无圣无凡无众生,即心即佛弹指成,若问祖师西来意,倾听恒河无生曲,就是无生。众生若欲识佛境,当净其意如虚空,妄念虽是生死因,不着一物尽菩提,若能离相无相行,包你大智遍三千。好好的体悟、好好的看看,互相勉励。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经文,[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就是彻底的解脱,你要悟道了,见到了清净自性,就彻底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你的心戒定慧统统具足,定慧,统统在见性当中显现。[般若三昧即是无念],注意哟!无念不是没有念头喔!要先弄清楚这个无念是没有执着的念头,没有颠倒的念头,没有分别的念头,这个很重要。但是,有正念,正念就是无念,就是无相,、无住、无着。[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你看!很清净。意思就是心的体不被染污,就是本来面目,我们的心不生不灭的体性,你只要不起心、不动念,万法无咎啊!若见一切相不强加执着、分别,万法无咎,当体即空,是为无念。

[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我们起清净自性的用,一切都是清净自性在作用,也不着一切处。[但净本心],修行的关键,就是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诸位!修行要找到关键,找什么关键呢?譬如:一个母亲带一个三岁的小男孩进去房间,黑暗的房间,那个小孩子会跟妈妈说:妈妈!好暗喔!妈妈就说:你不要害怕,来我告诉你开关在哪里。找到开关后,啪!一按,万年的暗室,一灯就亮,小孩子很喜欢了,以后这个小孩子自己跑到房间来,黑暗的地方,他也不怕,因为他知道开关在那边。开关是什么意思?开关就是般若智慧。开关在哪里?对缘起的假相,彻底的放下。诸位!这个还是第二层功夫,讲彻底的放下,还不是本来面目,要悟到没有东西可以放下,彻底地体悟,原来就是空,没有东西可以放下,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才是我们本来面目。说放下,功夫还不够,那是方便说,你有东西放下,对不对?有能放有所放,本来面目没有东西可以放,你放什么?你一定要体悟到这个,修行一日千里,真的,就象坐飞机。

我昨天举的这个例子,顿悟就象坐电梯,渐悟就像爬楼梯,你看要坐电梯还是爬楼梯啰!顿悟就是单刀直入,就无相,所以你一定要找到修行的关键。师父!您能不能用一句比较贴切终身受用的?可以,记住!重复的练习放下,重复的彻底放下,一次又一次……。就是用这种功夫,知道吗?到最后,你就发现:生命本来就这样。《楞严经》讲:我们摄取宇宙的地、水、火、风少许的元素,执为自体,执着这个色身认为自己,然后又为了这个少许的元素,妄执自我,拼命的造业,拼命的追求,就产生人生宇宙的纷争。我们了妄即真,了悟万法就是虚妄,当下即空,就是清净自性,就是这样子。所以这个《圆觉经》,你一定要看,不看不行。今生今世有三本经典你一定要看,不管是禅、净、律、密,禅宗、律宗、净土宗、密宗、天台、华严,三本经典你统统一定要看:第一本是《金刚经》;第二本是《六祖坛经》,这个即心即佛的见性大法,你听了以后没有大受用,也会中等的受用,没有中等的受用一定会小受用,没有小受用,一定会作用!你听了以后,哇!每一句都是心法,六祖讲的每一句话都是一针见血!我们用功撞的头破血流,还搞不懂自性,真的很感恩六祖。我这几天就想说:嗯!我要讲《六祖坛经》,看看这个六祖有没有来跟我摩顶?没有。有个法师来给我摩过顶,那不是做梦的喔,那叫做慈航菩萨。我在读南普陀佛学院的时候,我讲一个很不可思议的事情给你听,这不是妄语,作法师的不能打妄语的。我在亲近广化律师的时候,因为广化律师也是慈航菩萨的徒孙,他是根据律航菩萨出家的。广化律师、律航菩萨,再来就是慈航菩萨,而我是依止广化律师的。有一天在读南普陀佛学院的时候,晚上休息,要打坐,打坐,休息的时候,还没有睡觉,累了,躺下来,慈航菩萨披着南传袈裟喔!这个故事我很少讲的,怕人家毁谤,说我吹牛,拿了一个钵这么大(法师用手比出钵的直径他的肩膀还宽),它是泰国的那种托钵,哇!那个钵,吃三天三夜吃不完,那个钵好大,像脸盆那么大,然后用一条绳子绑住(法师的手从脖子往下向胸前划),这样子,来到这个地方,进入我的既不算梦境,很清楚。然后(菩萨)就微笑,左手扶着这个钵,就用右手就摩师父的顶,摩这个顶,这个右手一接到顶部的时候,放光,放大光明。这个心中的典故,我从来没有讲过,没有人知道,今天讲就不是秘密了。很怕人家毁谤,这个事情告诉你就是说:一个法师可能多少有点迹象就是说:你将来就是要走弘法的路。我今天慈航菩萨现身跟你摩这个顶,就是跟你印证,你这个孩子有希望,来给我勉励勉励一下!(众人鼓掌)好了!互相勉励。

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什么都不要去想。[当令念绝],什么念头把它断掉。诸位!念头打不死的呀!我们看到有讲堂贴在墙壁,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我告诉你:这一句话,没有开悟的人讲的话,念头打不死的。体妄本空,自性如如,这个才是见性人讲的话,体悟执着、妄想、颠倒本来就不存在,你要把这个念头打死,我告诉你:只有死人没有念头,知道吗?活人当然有念头。所以怎么样能够修行呢?就是我们的意识型态慢慢的过滤这个执着,这一念执著过滤、放下,这一念起分别,赶快放下,这一念起分别,赶快放下,不是无念,是没有执着念,没有分别的念,没有颠倒的念,不是完全没有念,是有清净的念。知道吗?是有大智慧的念头,平等心的念头,是有大慈悲的念头,而大慈悲、大无畏、大功德的念头,就是无念。为什么?一切法无生,毕竟空,虽然毕竟空,智慧心就是,因为它会起作用,我现在讲经说法不是起作用吗?所以说一切法无常,体悟到空性就是常。常、无常统统叫做方便说,因为这还是对立,绝对的清净自性是无相的智慧心,无相的东西你怎么可以讲无常跟常?无常中对常讲的,是比较,才能显示常跟无常的东西,对不对?清净自性是绝待的无相,智慧心就是,你如何说:它是常是无常?对不对?就是这样子,慢慢体悟。

这个佛法就是愈咬愈有味道,信基督教、天主教不一样了。对不对?人是上帝所创造的,统统推给上帝,我统统不要烦恼这么多,人生跟宇宙,我也不要思维,我也不要认为到底真相是什么?统统交给上帝,上帝创造人生、宇宙、天地万物。问上帝是怎么来的?你是被创造的,不可以问,就这样。我告诉你:注解有时候会误导众生,没有见性写这个注解,我告诉你:有时候真的会害惨众生。我这个人不怕人家抢信徒的,我知道说,我有福报,吃多少、睡多少、穿多少、都是命中注定的,对不对?业障重,没有福报就没有福报啊!哪一个法师来?他有时候,介绍这个信徒给他认识,我们那个水陆的功德主,一百万的,来!你要认识,介绍给你知道,介绍给你呀!他下次要拿一百万去你那边,做水陆大法会,我说:嗯!您的福报。他不来我这里我哪有办法?对不对?你看,为什么?来无来相,去无去相,增无增相,减无减相,一切法不可得相,就用这个心,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就是用这个。为什么?佛陀做得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我读大学的时候,看到《释迦牟尼佛传》,说:释迦牟尼佛传做得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出家!出家无家,处处是家,对不对?出家无亲,处处亲,你看大家坐在这个地方,跟师父多好!如果我们去成家立业,哇!就变成少数几个人,你看:出家!出家无家,处处是家,出家无亲,处处亲。大家都是我的善知识,我现在要开始学六祖了,称大家叫做善知识,赞叹!有一个人有罪恶感!他诵到这个经典的时候说:善男子、善女人。他说:师父啊!这个是对善男子、善女人讲的啊,我们这个业障那么重的,哪里是这样念?我说:要不然怎么念啊?我们要念;恶男人、臭女人啊!哇!我说:那很严重了!恶男人、臭女人?哪有这样子的经典?人家念:善男子、善女人,多好听!你要念:恶男人、臭女人?不要这样念,这样念很伤人的,对不对?善知识,悟无念法,就是我们的修行,刚刚讲的。所以,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这个不是见性人讲的话,要体妄本空,自性如如,你了解虚妄本来就空,就是成万法如如,这个就是我们本来面目,这个才是见性人讲的话。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什么都不要去想,这个还是缚。[即名边见]。边见就是不是中道,不是落空就是落有。

经文,[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善知识,后代得吾法者,将此顿教法门,于同见同行,发愿受持如事佛故,终身而不退者,定入圣位。然须传授,从上以来,默传分付,不得匿其正法。若不同见同行,在别法中,不得传付;损彼前人,究竟无益。恐愚人不解,谤此法门,百劫千生,断佛种性。] [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不着一切相,不起心,不动念。[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善知识!后代得吾法者,将此顿教法门,于同见同行,发愿受持如事佛故],把这个顿教法门,只要看法相同,修行相同的,发愿受持如事佛故。[终身而不退者,定入圣位]。这个顿教法门看法一样,大家一起来修行,发愿,受持《金刚经》,顿教,定入圣位。[然须传授,从上以来,默传分付],从上以来就是以心印心,默传分付就是口不能说,见性,口不能说,没有能说所说,没有能见、所见,凡所有相都是虚妄!那怎么说?以心印心,体悟万法无生,本自如如。[不得匿其正法]。不能隐藏这个正法。我告诉你:这个人生、宇宙没有正法住世,我们的生命、众生悲哀,人生宇宙整个昏暗,我们撞的头破血流,世间人苦不堪言,世间人吃苦没有代价。为什么世间人吃苦没有代价呢?他辛苦这么多他能解脱吗?我们修行吃苦是有代价的,我们今天吃了苦,能解脱的,所以我们吃苦有意义,而众生的吃苦没有意义,因为重复啊,下辈再来,再继续吃苦,再迷迷糊糊啊!再结婚、生儿育女,做事业,老了,又病了,死了,下辈子又来。哇!轮转不已啊!停不下来。而我们今天的苦值得啊!你坐在这里一个钟头,吸收一点点儿,明天坐在这里一个钟头,吸收一点点儿,一个礼拜吸收,那不得了!

我曾经开玩笑:我慧律法师在这里,口袋里面的法掉到地上,随便一颗,统统叫做摩尼宝珠,比世间、全世界宇宙当中所有富有有钱人,更富有。世间有很富有却是很贫富,因为没有大智慧,我们修行人很贫穷,却是很富有。世尊说:我很富有,不是因为我拥有很多,是因为我要求得很少,我因为要求的很少,所以我很富有,每天都很快乐。[若不同见同行,在别法中,不得传付]。因为他不是顿教的根器的,不要传。[损彼前人],因为他会造口业的,所以我曾经一直劝大家说:我讲的磁带、VCD,众生会毁谤的,不要给他听,没有因缘的,会攻击、伤害三宝的,不要传给他,跟六祖的看法是一样的。[究竟无益],法还是要看因缘的。诸位啊![恐愚人不解,谤此法门],哎呀!大愚痴的人,谤这个顿教见性大法。[百劫千生断佛种性],当然,这个顿悟是成佛的种子,你把它毁谤这个正法,那还了得了!

我告诉你两种恶业你千万不要去造,第一谤佛、谤法、谤僧,断众生的法身慧命,你造不得,第二个起恶心盗常住物。哇!这个罪很重,千佛出世,不通忏悔。我们是一个佛弟子,传达正法,推广正法,是我们佛弟子每一个人的责任,你无缘无故去毁谤三宝,让他断众生的慧命,谁负因果?当然你负因果,要不然我付因果?是不是?哎呀!这个口业造不得!我们今天要随喜赞叹人家,我们的清净心就一直显现,你每天学习随喜功德,赞叹人家,你的佛性就一直出来……,你动好的念头啊!不是阿谀奉承、拍马屁的那一种赞叹人家,是真正的起欢喜心,随喜人家的功德。我们起恶念,一直毁谤,一直跟人家作梗,一直伤害众生,你还没有伤到对方,你已经伤痕累累了,你伤害你的清净自性啊!你起心动念都是恶的,你一直想伤害对方,还没有伤害到对方,你已经先伤害到你自己了,先你伤害你自己的清净自性,要弄清楚啊!哪里起因就是哪里结果,清净自性动恶念,就有你的色身,果报就现前了。

经文,[善知识,吾有一无相颂,各须诵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记吾言,亦无有益。听吾颂曰: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正见名出世,邪见是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迷闻经累劫,悟则剎那间。师复曰:今于大梵寺说此顿教,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时韦史君与官僚道俗,闻师所说,无不省悟。一时作礼,皆叹善哉,何期岭南有佛出世]!

[善知识,吾有一无相颂,各须诵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依照这个修。[若不自修,惟记吾言],只记取我所讲的话,[亦无有益。听吾颂曰: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说通与心通,[说通]就是(弘宗演教的,弘扬正法的,讲经说法的叫做说通。意思就是:经教通达的法师,讲经说法的。以及心通,悟到自性的法师,叫做心通,如果能够悟到清净的自性,你一定是说能还能够心通。清净自性不离语言,所有语言都是清净自性的展现,所以悟道的人他一定能够说法,就象六祖这样子,所说每一句话都是符合佛意,所以,六祖叫做东方如来。为什么我鼓励大家要研究《六祖坛经》?因为释迦世尊印度降生,示现印度,他讲的经典经过翻译,所以很艰涩的,你去看看《楞严经》、《楞伽经》,我告诉你:一打开,马上:嗯?看不懂,一定看不来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太艰涩了,我们中国人也出了一尊佛,就是六祖,他讲的法,很符合我们中国人听。为什么?他用词都是适合我们中国人,汉地来用功,你看,他讲的,没有在翻译上的困扰。所以六祖讲的法,一定要好好的把它弄通,因为很适合我们汉地研究的。

如日处虚空,为什么?心就象太阳一样,就象虚空一样,太阳普照大地,虚空包容万物。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邪宗就是凡是不以见性法为主的,就叫做邪宗。万法回归当下,现前一念本片具足,就传这个见性大法。出世间破邪宗,离开心性的邪宗,简单讲就是外道;外道就是离开心性。[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这个法没有所谓的顿,也没有所谓的渐。因为众生的根性迷悟,所以有慢有快。[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悉]就是彻底的了解。这个顿教的见性大法,愚痴的人是没办法一下子了解的。

[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说了无量无边的法,万般,反过头来,就是统统是讲无生的道理,都是讲见性这个道理。合理还归一,[一]就是真如自性。所以弘一律师讲的:佛法很深奥,可是就愈来愈简单。为什么?万法回归自性,愈来愈简单:世间的义理很肤浅,愈搞愈难懂,愈复杂。[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烦恼跑到我们的住宅当中,就是心中。我们一定要生起大般若智慧的太阳。[邪来烦恼至],邪见来,烦恼就到。众生哪一个不是着相哪?所以众生能离开烦恼吗?因为他看错了,他把无常当永恒了,他认为这个世间有着追求。哎呀!我告诉你:世间的那一种烦恼、那一种无知,你没有办法形容,我们随便举一个例子,你看看那个电视,你看,你就会摇头。

譬如说:制造一条龙,反正我们也是闲着没事干,那个高举起来的龙,好长好长的一条龙,破基尼斯记录,那条龙又不能动,因为太长,要举着慢慢走,又不能舞动,然后请专家来鉴定:破基尼斯记录。你看这样我们不敢说什么。在美国还举办什么吃汉堡大胃王,一直塞进去,日本得第一,那个是香肠还是什么,火腿还是三明治,他就是一直往嘴巴里一直塞,然后一直配开水,一直塞。众生就是搞这个东西。再讲港都小姐吧!因为在高雄港嘛,就称为港都小姐嘛!选时有内定,闹得风风雨雨,世间就是要做这种事情,不然他要做什么呢?真的!世间,你一听,他就停不下来,要不然:今天中秋,我们去逛逛百货公司。去看,哎呀!这个是CHAMEL、GUCCL的,这个CD的,死猪死狗的(台湾谐音),这个是什么牌的,都是名牌,这个BURBERRY的,他说,师父!您怎么懂这么多?电视每天在报导啊!我没有去买过,我都知道名牌啊!都是这样子,每天那个迷死人的广告,不买会死啊!那个广告,每天都搞这个东西,化妆就是这个一闪,化妆就是,第一个步骤,第二个步骤,第三个步骤,第四个步骤,一二三四,这样就OK了!看电视,我都是电视教坏的,本来是很善良的,不然怎么会这个?这世间就是这样。因为活得非常无聊,他一定要搞这个龙舟比赛啊,还有意大利的服装展览啊,他就要搞这个东西,百货公司一排整排的,那个化妆品啊怎么样子。喔!这很严重!

有一次,有一个女众化妆,我不是说化妆不好,我也是赞成人家化妆,我都鼓励人家化妆,不过要恰到好处。有一次,女众纹这个眼线,还有眉毛,刺得太大一条了,象老鹰展翅一样的。我就问她说:这样不会太长吗?有一次不晓得伤心还是怎么样,她老公打还是什么样子,在师父面前,讲到她老公就是掉眼泪,一擦,哇!象那个拳击手打到一样,你知道吗?她本来就画得黑黑的,拳击手一打到,哇!不得了!所以说:画这个刚刚好就好但是有时候画得太严重了,所以,有时候是要自然一点,natural比较好,是不是啊?制造自然美,是我释燕萍的责任(广告词)。你要会听喔,我也不敢说什么,你听过释燕萍吗?听过了,是不是。所以众生就是这个样子,一天到晚穷忙,把生死放在旁边,就搞这些东西,然后临命终的时候,哇!糟糕,来不及了,为什么?因为平常没有修行啊,也没有听经闻法,也没有在心性上用功夫啊!来不及了,临命终的时候,手忙脚乱。人家叫他:你要放下。他说:从哪里放下啊?他不知道,对不对?所以这个听经闻法很重要的,很重要的![正来烦恼除],正见来,烦恼就除。佛法是不二法门,下面的更重要。[邪正俱不用],就是你不能着一个说:我有正知正见,还动一个念头执着,这个正见也是邪见。凡夫没有凡见,圣人也不着圣见,真正的大修行人,圣凡俱不着,叫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到达清净,没有剩下。

[菩提本自性][菩提]就是觉悟。我们这一颗觉悟的心就是我们的清净自性,菩提就是般若的智慧心,这一颗般若的智慧心就是我们的清净自性。[起心即是妄]就是动念,为什么起心?就是着相,认为这个相是真的,动一个念头是执着,动一个念头是分别,动一个念头产生颠倒,起心就是妄。所以叫做无心就是真,也不着一个真。[净心在妄中],你要求清净心吗?很简单,就是[不离],你要找到清净的自性,不离当下这一颗虚妄、烦恼、执着、分别心,你只要了悟这些执着、烦恼、分别是多余的,放下就好,不要去讨论它,不要去追逐它,不要去对立它,若不取舍,无法无咎;若不强加分别,万法本如如。[但正无三障]。三障就是烦恼、业障、报障,还有一种讲法叫惑、业、苦。你只要有正知正见,你的烦恼障、业障、报障就会消除,就没有这些障了。烦恼障就是贪欲、愚痴,业障就是五逆十二重罪,报障就是地狱、恶鬼、畜生,将来的果报很可怕的。你只要有正知正见,就没有烦恼障、业障、报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世间人要叫他修道,一切都不妨碍,但看你如何用心,着相即错,动念即乖。[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在座诸位!你自己能够见到自己的过失,就真正地跟道相应了。[色类自有道]。[色类]就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自有道,本具大道,各人修各人的,各人的因缘各人不同。所以来我这边要出家,我就跟他讲:你要不在我这边剃度的,或者是在这边住个两年,融入这个僧团的,真的不要,不要给我剃度,要在我这边出家的嘛!我就劝他:要先整个融入僧团,你能够过这个僧团的日子,再来剃度。所以我们现在这个沙弥要观察两年,有的人就是道场没人了,缺少人,来的时候不管你三七二十一,来,赶快,剃一剃,还怕你跑了,就这样就是坏了佛教的素质,整个佛教的素质、水平就降低了,因为没有观察,没有好好的彼此了解,你不了解他,他也不了解师父,来了就剃度,那么问题就往后延伸。观察两年,就是要把问题提前解决,知道吗?你没有观察,就剃度出家,就等于说,你把问题留在僧团。为什么?你不观察来就剃度,第一个人都有烦恼啊,他剃度以后,他就要处理啊!所以要剃度以前要先观察。

在位诸位!讲这个跟大家有很大关系,如果在家诸位护法居士,你也想走修行出家的路线,很简单!你先去道场跟那位师父住住看,你能不能融得下这个道场?融入,或容下别人的缺点,行,就剃度;要不行就不要。所以出家众要剃度徒弟以前,要好好观察,就象我们复敏法师一样,好好的观察,真的就是这样子,你来住,要观察。我为什么要赞叹她呢?因为她就是这样子!很好!来,我们先观察你,这样做对了,跟她鼓掌一下。就是要这样子,护法居士要走出家的路线,可以,要先融入那个僧团,不要急着剃度,急着剃度并不好,对彼此有伤害。[各不相妨恼],我不要恼害你,你也不要恼害我,意思就是:各人回光返照自己。[离道别觅道],注意听!离[当下的清净心之]道,另外再找道,[终身不见道]。离开了当下这一念清净心,要去找一个道,你永远找不到,道就在当下这一念清净自性当中。[波波度一生],就是很忙,我们烦烦碌碌的,劳劳碌碌的就走过了一生。[到头还自懊],最后呢?就是后悔。[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你想要得见我们真如自性,顿见本心之道,我们行正就是道,为什么?心彻底悟嘛,不起贪、嗔、痴嘛!对不对?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下,就是道。[自若无道心],无道心就是没有求佛果的心。自己若是没有求佛果的这颗心,无道心。[闇行不见道],[闇行]就是愚痴,不见道,在黑暗的地方,你看不到真正的道路,我们内心的愚痴也是这样。[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如果说:这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不要看世间的过失,看到世间人的过失,就染污了我们清净自性啊!若见他人非,如果你看到别人的过失。自非却是左。注意!上面的[非]和下面的[非]不太一样。若见他人[非],这个非是指过失,[自非]是指毁谤,自己却去毁谤人家。也可以解释说:自己落入是非的观念。却是左,左就是错,人家说旁门左道,就是错。[他非我不非],别人的过失跟我的清净自性没有关系呀!我清净自性里面没有是非这种东西。[我非自有过],我要动到一个念头,去轻视人家,去毁谤人家,变成拿别人的缺点,化作自己的恶的因果。这是不好的,我去毁谤人家,这是不好的。[但自却非心],你只要放下这一颗是非的心,众生是是非对错打转。[打除烦恼破],你放下这个是非、恩怨、恩怨情仇的心,烦恼就破了。[憎爱不关心],爱恨交织,会毁掉一个人。[不关心]就是无关于清净自性。你落入爱恨,就离开了清净自性,清净自性没有爱恨这种东西。[长伸两脚卧],一个人没有妄想、没有攀缘、没有是非,那怎么样?长伸两脚卧,表示妄想歇灭,攀缘心息,我们的妄想歇灭了。把两条腿伸的长长的,表示自在的意思。放下、休息,凡夫俗子就是休息不了,停不下来,世间一定要搞出什么有形相的相的东西。要不学画画,就是学音乐,要不学雕刻,就是学这个,要不就学那个,我不是说学那个错,而是不究竟。众生一定要拿一种东西来依靠,而依靠的东西刚好错,因为依靠的是生灭法,我们修行人依靠的是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

[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拟]就是准备。你准备要度化众生,记得要善巧方便。[勿令彼有疑],不要让对方有所怀疑,要善巧方便。[即是自性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佛法在这个世间,不要离开这个世间。离开世间没有觉悟,离开染污没有清静,离开生灭没有不生灭,对不对?不能离开这些世间种种的法,离开世间怎么觉呢?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之]觉,就是你体悟到世间生灭,当体即空,就是清净自性,什么都不要谈,你转个弯不用。[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离开这个生灭的世间,觅无上的菩提,就象找求这个兔子的角,兔子没有角。离开了生灭,你找不到不生不灭,体悟到生灭当体即空,不值得我们这样执着、分别,慢慢地放下,放到最后,没有东西可以放下。

[正见名出世],你有正知正见,就是出世间,[邪见是世间],邪见,动一个念头就是生灭法,正知正见就是出世间。所以我一生一世的愿望就是——正法重现。我每天都祈求佛菩萨,祈愿正法重现,这是我一生一世的愿力、希望和抱负。我了,这些也是空,做我该做的工作。我们今天也是演一出戏,一切法无生,今天也没有能说、所说,也没有能闻、所闻,无我、无人、无众生、无一切法,我做该做的事情。[邪正尽打却],[却]就是扫除。邪见不可着,我告诉你,连正见也不可着,如果你落入一个说:我是正见,别人是邪见。记得!你那个也是邪见,知道吗?动一个念头认为比别人行,那个就是不行。邪正尽打却,扫除。[菩提性宛然],[宛然]就是显然可见,很明显看得到。我们的清净觉性很显然的看得到。你不能着一个:我拥有正见,统统放下。二无的对立统统放下,我们的清净觉性就显现了。

[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载运你度过生死,[迷闻经累劫],我告诉你:迷了就尘点劫。累劫就是尘点劫。[悟则刹那间],悟了就在当下。[师复曰:今于大梵寺说此顿教,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诸位都有佛性,拿出来用,心中有妄就是妄用,心中有自性,就是净用啊!对不对?所以,现在在大梵寺说此顿教,顿悟自性,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时韦史君],韦刺史与跟这些属下[官僚道俗]四众弟子[闻师所说,无不省悟,一时作礼,皆叹善哉:何期岭南有佛出世]。何期就是:哎呀!真想不到啊!我们是中国这个广东岭南竟然有一尊佛出世啊!所以六祖是东方如来。

六祖坛经

2004年10月2日——8日 上慧下律法师 文殊讲堂 讲座第三天

[释功德净土第二] 解释什么是真正的功德,什么是求生净土。

[次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斋讫,刺史请师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今有少疑,愿大慈悲特为解说。] [次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设这个供斋,用完了餐,[斋讫,刺史请师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要有礼貌啊!对说法的法师要有礼貌,士庶也是有修养的或一般的听众的佛弟子。官僚就是有身分地位的。[士]是读书人;[庶]是一般的贫民,[肃容]就是要有威仪。再一次顶礼,就[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因为他讲的都是见性大法,见性大法就是回归当下,不拖泥带水,没有枝叶、葛藤,单刀直入就突破了无明,所以,实不可思议。[今有少疑],现在有少许的疑问,[愿大慈悲特为解说]。希望和尚慈悲,为解答见性大法。

经文,[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韦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师曰:是。公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帝问云„朕一生造寺供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 [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有怀疑就问啊,我就会为你解说。[韦公曰:这个韦刺史就说了,[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这个宗旨就是正确的意旨。和尚你所说的见性大法,可是不是达摩大师的旨意呢?就是您这个传承是一样吗?[师曰:是]。当然都是讲见性大法,当然都是一样的。[公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达摩大师来到震旦,就是我们中国,刚好碰到梁武帝。[帝问云]:梁武帝就问说了,好大喜功的人就是这样子,在有为造作里面,这个比比皆是,举这个例子,我们今天修行,还是都是搞这个,就是要名。[朕一生造寺供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我梁武帝一生一世造了多少千、多少万的寺庙,供养了多少出家人,还布施设种种的供斋,有多少功德呢?有什么功德呢?他在生灭法里面着相?达摩大师是个见性的圣人。[达磨言:实无功德]。这一回答,大家都搞不清楚了,其实很简单,着相它就是生灭法,见性就是不生不灭法,所有的施舍、生灭当下不着,就是见性,行一切善,不着一切善。达摩大师就回答:一点功德也没有。[弟子未达此理],弟子不了解这个道理。[愿和尚为说]。

经文,[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供养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实在没有功德,不要怀疑先圣,就是达摩大师所讲的话。[武帝心邪],这个心邪不是恶的意思,是着相的意思。凡所有相,都是虚妄,他搞这些生灭法,就是希望达摩大师赞叹一番。本来希望达摩大师赞叹一番,达摩大师是个见性的人,他讲的就是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才有功德。他就当头棒喝:实无功德。梁武帝承受不了了。所以武帝心邪,不是说全造十恶,或者是恶知见,不是这个意思,是说他着相。[不知正法],修无相法就是正法,正法涵盖三藏十二部经典,贯通八大宗派不能离开这几个字:就是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缘起无自性就是无相。[造寺供养布施设斋,名为求福]。福就是生生灭灭的东西,你布施了以后,当大官,当主席、或当大企业家等等,统统叫做生灭的东西。[不可将福便为功德],你不可心拿这个生灭的造作,来说它是真如无为的本性的功德,这是两码事情。[功德在法身中],功德在[无相]法身中,修无相法才有办法进入绝对的真如自性,不着一物尽菩提,住就不对。所以功德在无相的法身中。诸位!要进入佛的领域,这个功夫可要下得很深,不住相布施。[不在修福]。因为在无相的法身中,才有功德可言,不在修福。

现在的比比皆是,我到你这个道场来,打个斋,刻个佛像,出个多少钱,都要名字啊。以前我们建这个文殊讲堂的时候,有一个人拿了八十万来讲堂,说要跟他雕刻一尊地藏王菩萨,供奉起来让大家拜,我说:行。但是他有一个要求,就是把他的名字刻在地藏王菩萨的底下,我就想起了广化律师的一句话。广化律师说:我们一般人不懂,把自己的名字刻在菩萨的下边,你有多大的福报啊?人家每天拜地藏菩萨,就顺便拜你?一切福报早晚都拜,很快就拜完了!所以我就坚持一个理念,希望大家有正信,能够修无相的布施,我跟她讲:哎呀!居士啊!这个女居士五、六十岁了,也是很着相、执着,就是一定要这样子做啊!真的很抱歉!后来这八十万又拿走了,不刻了。就是她一定要给你写个名字。有的人就说:师父!您就给她个方便嘛!对不对!我说:那不行!所以你到我文殊讲堂来看,没有任何的名字,那个柱子、墙壁,没有任何的刻什么功德芳名,没有一个都没有,我希望他们能够进入无相的修行,要不然这样搞的话,百千万劫不得解脱。

经文,[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 这段很重要。[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见[清净自]性才是真正的功,平等[心]才是德。哇!你要见到了清净的自性,悟到了平等的心性,才有功德。诸位!这个见性大法,可是最上乘论啊!是最上乘的法。万法回归自性,六祖惠能大师的《法宝坛经》怎么能不研究呢?不好好的研究呢?底下,很重要![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这个[滞]就是着。你只要动一个念头去着相,就卡死了,心性就通达不了,每天情绪控制不了,他因为着相,什么都以我为中心点,那么人生宇宙就是纷纷扰扰。什么是佛法?佛法就是既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现实,就是佛法,就是正法,面对这个现实当体即空,又能见性同时超越。见性的人跟大家的生活一模一样,一样行住坐卧,该做的工作做,该负的责任负,但是内心拥有大般若智慧。说:念念无所执着。因为我们执着就通达不了,就象水不通,常见本性真实妙用。为什么讲真实妙用呢?他要面对一切相,同时超越一切相啊,当然要真实妙用啊!

我今天见到了清净自性,我要讲经说法,现在讲经说法就叫真实妙用啊。没有一个人见性以后死板板的,整天坐在那个地方一点作用都没有,失去了大用,不是清净自性啊![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哎呀,这个是普天下的人都是犯一个毛病,就是傲慢。你算什么?你可以看到,处处可以看到,那个强烈的自己把自己拉高,轻视别人太容易了,降伏自己很困难,轻视别人很容易,要见性的人可不是这样。内心谦下,谦下旁边写二个字:随顺,就是随顺众生。这个要下一点功夫了,就是不要老是跟众生敌对。你可以看到这个世界上的众生,他一看到什么,不跟你损几句,他日子不好过,他讲话有意无意就给你损几句。为什么?没有谦下的功夫。谦下就是随顺真如,随顺众生就是随顺真如,因为真如是无诤、是平等、是与世无诤,所以随顺众生就是随顺自己的真如自性。随顺真如自性才是真正的修行。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

[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意思是在天地万物、人生宇宙当中,每一个时空的交会点上,所展现的相叫做万法,清净自性在万法当中同时显现,但是所显现的却是离一切执着。心体离念是德,离念就是离执着的念,离分别的念,离颠倒的知见,还是一样,离执着、分别、颠倒叫做离念,而不是离开正念,正念就是无念。你不能说涅槃是什么念头都没有,涅槃是什么念头都具足,大智慧真如自性统统具足,不能说他没有念。所谓的离念是对凡夫讲的,诸佛菩萨具足一切清净善念,众生是动念即乖,所以,这个看你悟跟不悟。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修学佛道,要悟入不生不灭的才是功。[应用无染是德]。[应用]就是运作,运作在这个世间各个角度,而且不被染污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要见到无相的法身,就按照这个来修行,是真正的功德,简单讲就是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才有功德可言。[若修功德之人],底下这句很重要,[心即不轻,常行普敬]。那个心不能轻视任何一个人,心轻视任何一个人就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了,这个心不能轻视任何一个人,因为对方是佛啊!一切众生,你就站在他有佛性这个角度,你都必须尊重他,赞叹他,人就是不可以轻视任何一个人,尤其修学佛道的人,讲话不能严苛。[心即不轻,常行普敬],普遍的尊敬一切众生。[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吾我]就是人我是非。心从头到尾一直动念去轻视一个人,认为他小我大,他错我对,他恶我善,他非我是。完了!这样子的话,自己活得很苦恼,彼此相处也痛苦不堪。

心常轻人,就吾我不断,[吾]我加二个字:是非。什么都站在自己的角度说话,从来不体谅对方的立场,叫做吾我不断。[即自无功],那一点功德都没有。[自性虚妄不实],什么叫自性虚妄不实呢?这一句不是说清净自性吗?若着相,便落虚妄不实。要这样讲,原文太省略了,一看啊?自性虚妄不实?怎么会这样子呢?刚刚讲自性有无量功德,不生不灭。现在讲:自性虚妄不实?不是这个意思,就是你清净的自性如果着了一个相,就落入虚妄,不实在的。自性着相落入了染污,落入了虚妄,当然就没有功德了。[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

[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每一个念头出来都是正念,这是功。[心行平直是德],你要心能够直心,就是道场,不要扭曲别人,不要丑化别人,不要恶意的攻讦。你现在看看报告新闻啊,媒体、杂志一打开,哇!那个政治立场不同。你看看台湾这个政治生态,哎呀!不得了,对骂呀!象仇人一样,没办法,我们佛弟子,不悟是这样子的,心行平直才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要讲功德,身跟心是不二的,要把身体照顾健康,身安而后道隆。[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这句话画双黄线。目前,一切众生就是这个大头病。我从小就得了一种病,叫做大头病,就是喜欢人家赞叹,我这个病已经吃了中药,吃了三十几年,一直就吃不好,碰到人就喜欢人家赞叹。一切众生也是这样子,得了大头症,就是喜欢人家赞叹,就是着相,现在看到这《六祖法宝坛经》,要好好的回光返照。[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

经文,[又问: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请和尚说,得生彼否?愿为破疑。师言:使君善听,惠能与说。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又问: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请和尚说,得生彼否?愿为破疑]。这一段很重要,修净土的人不会看经典的人,以为达摩大师在毁谤净土,不是这个意思,会看经典的人知道,达摩大师是大慈悲。意思是说,净土不能离开现前当下一念,要懂得祖师的用意是很辛苦的,你一直认为心外有一个极乐世界,不晓得极乐世界还在这一念清净自性当中显露出来。[师言:使君善听],韦刺史啊!你好好地听啊![惠能与说。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西方引化就是引导来度化众生,化导众生。[经文分明,去此不远]。为什么?我们了悟这个极乐世界的一刹那之间,那么临命终,阿弥陀佛就接引极乐世界,为什么速度那么快,当然就没有距离啊!是不是?还是在起心动念间,屈身臂顷到莲池。[若论相说],这个六祖讲的很好,如果要在事相的角度来说,因为凡夫见相啊!他就认为:凡所有相都是实在的东西,所以有几公里几公里,几个佛国土。[里数有十万八千]。有十万亿个佛国土,[即身中十恶],身三(杀盗淫)、口四(妄语绮语两舌恶口)、意三(贪嗔痴);八邪(八正道反过来就是入邪)。[便是说远],造了十恶业,远离了八道,那么就很遥远了。一天到晚造恶业,跟极乐世界相形愈来愈远了,从事相上来说,是有十万八千,从理上来说就当下这一念。

[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为什么?近就是当下一念。[人有两种,法而两般]。人就是根性有两种,法没有两般。[迷悟有殊],就是有差别。[见有迟疾],对清净自性的体悟,有的快有的慢。[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底下要注意听了,关键就在这个地方。迷人跟悟人,在六祖的角度来说,六祖他是讲最上乘论,就是这一念就叫你成佛。净土分四个土:凡圣同居土,就是没有断惑的、方便有余土,断见思惑的、实报庄严土,断尘沙惑的、顿悟的人直接进入常寂光净土。换句话说,大家在这里,自性上好好的用功,你要往生极乐世界,你的品位就一直高一直高,因为极乐世界是变易生死,不是分段生死,变易生死就是境界一直在转变……,所以你到极乐世界去的时候,你自己见到你自己托在莲花化生,而这个莲花就随其你听闻正法,莲花听闻了正法就一直转,自性转动,见地愈深,定力愈深,莲花一直放光,一直长大,一直大……,你在这个娑婆世界念佛,精进念佛,极乐世界的莲花每天都在浇花,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六祖惠能大师他这最上乘论就是说:单刀直入,就是叫你进入常寂光净土,他不是否定这个极乐世界,要弄清楚。为什么顿悟见性就是佛,就不要到极乐世界去了,我们话讲回来,这还不是每一个人有办法的,因此我的主张就是说:在心性上,你要好好体悟一切法无生,在教义、教理上,我们要好好的听经闻法,在念佛的功课上,你要坚持不退转,不能动摇。这个就是我今天要讲《法宝坛经》的用意。记得把那个女人三不退转,我讲的是那些没有看过VCD的外面的女众,用那种精神,勇气来念佛,个个往生还是上品呢!三不退转会背吧!死缠、烂缠、打死不退转,就是坚持净土法门,就把那功夫拿出来用,知道吧!没有一个不往生的。六祖讲的他这个是常寂光净土,这个最上乘论究竟的,这个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可是,我们还是要慢慢体悟啊!我告诉你说,老师要求你考六十分,你就会不及格,因为只要六十分就好。老师说:我告诉你下次不考一百分,我打死你,这个孩子回去念……,就算没有拿一百分,掉下来也有八十分啊!我们要是没有办法一念见到佛的法身,没有办法到常寂光净土,大不了掉下来还有实报庄严土,再真不行掉下来还有方便有余土,实在是笨的没有办法了,带业往生,还有一个凡圣同居土,对不对?要搞清楚六祖的大意、用意,他一下子就是要叫你:彻底放下就是佛。对不对?象我妈就很好了,我说:念佛啊!我都在念啊,烦恼自己跑出来,我也没有办法啊!他就这样子了,很有理由,她念佛……,妄念就自己跑出来了,她念佛……,妄念就自己跑出来了,众生就是这样。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诸位!这是常寂光净土的功夫啊!经文,[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 [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愆]就是罪过,所以看你心静不静。[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六祖这个意思要弄清楚,清静自性是没有取舍的,没有分东方、西方的,意思就是:回归当下一念,没有东西的,所以这句话的意思,不能说:哎呀!我们的六祖否定净土,或者怎么样子,误解了大师的用意。大师的用意是:见性的人没有东方、西方的分别,这一念本来就是具足,你要念佛,这一念同时就是极乐世界,临命终不是花开见佛吗?诸位!花开见佛怎么解释啊?智慧开即见佛,你为什么不见佛?智慧没开。[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所以六祖讲的是自性的唯心净土,我们还没有达到这种程度,我们必须在事相上下功夫。你要好好的做功课,早课、晚课,多持咒、多念佛,好好的体悟这个唯心净土,一心一意,好好的慢慢在事相上磨掉习气,好好的专注又专,念南无阿弥陀佛,这算没有办法象六祖讲的这样子,往生是绝对没问题的。我说的往生不困难的意思是:我们从以前看到现在,有多少人写信来,他用了师父的金光明沙,用了师父加持过的咒轮,三张咒轮、往生被,有一个人不可思议,一个往生者,就把师父加持过的东西,金光明沙、三张咒轮、往生被盖着,结果那一天就放入冰库,其他的人九个一排有十个,其他人统统放进去,都是往生者,第二天出来要化妆啊,其他九个统统冰冻象冰棒一样,这盖往生被、三生咒轮、放金光明沙在额头的,全身都是柔软、面貌如生。诸位!冰冻二十四小时啊!六祖讲的是见性大法。我告诉诸位!密宗的加持咒力本身就有不可思议的力量,我们从以前到现在去跟人家助念,断气以后,有的那个脸,就是灰头土脸,脸发黑,在旁边一直助念……,那个脸红通通,面貌如生,净土法门是不可思议的啊!我们看经典要了解祖师大德他的用心。六祖的用心就是最极、最上乘、最快、直截了当,通身放下就是净土,唯心净土。但是一般人功夫做不来,做不来就慢慢来,对不对?六祖他是坐电梯,我们是爬楼梯,需要一步一脚印的慢慢来。人家六祖一进去的时候,电梯一按,噜……就到了,我们可要用一点时间,下一点功夫。[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悟人,觉悟的人;在处就是当下这个地方。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

经文,[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今劝善知识,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 [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假使,如果我们的心地只要不起恶念,没有不善心,西方就离我们不遥远。[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今劝善知识,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即行十善。[后除八邪,乃过八千,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诸位!师父开始讲的:往生是现在的事,不是临命终的事情,我讲的跟六祖一样喔!现在你就要处理这一些执着、颠倒、妄想、分别,临命终没有把握啊!临命终助念叫做赌博,赌博不是输就是赢,万一没去怎么办?再来,再来怎么得了。往生是现在的事情啊,回归当下这一念,你就一定要彻底的不住相,彻底的不执着,彻底的不分别,你要下定决心啊!极乐世界就在当下这一念啊,刚开始做起来有点困难,因为众生就是靠执着过日子的,一下子放,放不掉,没关系,我们有了目标方向感以后,知道修行的正确方向以后,就是在见性上下功夫,好好专心念佛同时要在不生不灭的心性上下功夫。到如弹指,便睹弥陀。

经文,[使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剎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遥如何得达?惠能与诸人,移西方于剎那间,目前便见,各愿见否?] [使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这个[使]也可以解释说韦刺史,[使]就是假使、假设说。假设说你,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因为极乐世界分四土,我们六祖也不是净土的专家,他大彻悟的圣人,所以他讲的就是一念成佛,因此我们要了解立场不同。你只要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呢?[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刹那]。一切法无生,是十方三世一切佛所宣说的,诸位,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阿弥陀佛讲的也是这个。为什么一切法无生呢?缘生、缘起无自性嘛,一切法无我嘛,所以生,刹那变化,譬如说:你这一秒钟生,这一秒钟马上又变化,你从前一秒钟找不到我,这一秒钟说是我马上又起变化,下一秒钟是我,还没到,哪一秒是你啊!一生,马上刹那又变化,住,再来就坏;生、住、灭简称生灭。[不悟念佛求生,路遥如何得达]。所以师父劝你要悟到自性,好好念佛就是这个道理。[惠能与诸人移西方于刹那间。目前便见。各愿见否]?诸位希望见吗? 经文,[众皆顶礼云:若此处见,何须更愿往生?愿和尚慈悲,便现西方,普令得见。师言:大众,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嗔是地狱,愚痴是畜生。] [众皆顶礼云:若此处见,何须更愿往生?愿和尚慈悲,便现西方,普令得见。师言:大众!]哎呀,诸位大众![世人自色身是城],我们这个色身就像一个城墙,[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外面有五门,就是眼耳鼻舌。[内有意门。心是地,性是王],心就像大地,性就像居在大地的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诸位!六祖所讲的统统是唯心净土,理上究竟无生,不是事相上在讲的,而事相在讲的,确实有极乐世界,确确实实有极乐世界,要悟到究竟了,极乐世界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极乐世界也在我的心性当中。所以六祖谈的就是这个,究竟无生、毕竟平等的唯心净土,我们一般众生没有这个能力。你这一念慈悲心,你就是观音,那你做得到吗?做不来,理上可以讲得通,事相上没有办法的。

喜舍名为势至,其实六祖就是要你升华自己,升华自己,你就是观音、就是势至、就是释迦、就是弥陀、统统在这一念里面,六祖就是一直在勉励你,意思就是:你也是圣人,不要自贬身价,轻视自己,直取清净自性。[人我是须弥],人我就是斗争不断的人,就如同我慢高水,不留德水,就象须弥山,因为自己把自己抬得很高。斗争不断啊![邪心是海水];邪见的心就像海水,烦恼就像波浪,一直鼓波,所以,这个世间没有停止过。你可以看到这个新闻报道,从来没有停止过的。[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鬼神就是忽有忽无,好象有,好象没有。[尘劳是鱼鳖];停不下来。这个鱼在游动啊……一天到晚就觅食啊,鳖也是这样子,游啊……,疲于奔命,从来没有停止。歇即是菩提,停不下来。[贪嗔是地狱,愚痴是畜生]。诸位!这个统统是在理上来说的,就是你现在有这个念头,将来就会引导你进去某一道。

经文,[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无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除,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这还是一念之间。[除人我,须弥倒],意思是:我慢心就倒下来,你要除掉我相、人相、众生相、不可心动一个念头,我比别人行,轻视任何一个人都不行。须弥山就倒下来了,就是我慢的高山就倒了。诸位!《六祖法宝坛经》单刀直入摧毁你种种以前的妄执,太了不起了,六祖,每一句话都是针针见血,没有废话。[无邪心],就没有邪见的心。没有邪见的心怎么样呢?[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除,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统统在自性里面下功夫。[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你动一个念头着这个相,五欲六尘,你最多最多就是生天啊,这个世间最多就是这样子,行十善,但是,着于五欲六尘,怎么样?就是世间人,做了一切善,可是卡死在这个世间的五欲六尘里面,最多就是生天了,不能成佛。[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所以我说:见性太重要了。[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为什么?没有隔阂,内心清静,外面境界当体即空,身心世界同时放下,忽然超过世出世间,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你不在这个自性上下功夫,你怎么到极乐世界去啊?

[大众闻说,了然见性,悉皆礼拜,俱叹善哉。唯言:普愿法界众生,闻者一时悟解]。

经文,[师言: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韦公又问:在家如何修行?愿为教授]。

[师言: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所以,六祖讲的统统在自性上发挥。所以,在理上来说,无生的这个角度来说,是这样,唯心净土。[韦公又问:在家如何修行]?在家居士如何修行?[愿为教授]。我们今天在家居士多,我们听听六祖怎么开示。[师言:吾与大众作无相颂,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就跟我祖一样,没有什么差别。[若不依此修,剃发出家,于道何益?颂曰:心平何劳持戒],摆平别人很容易,摆平自己很困难,统领百万大军很容易,降伏自己很困难。所以世尊说:能统领百万大军的人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够降伏自我的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那就是世尊。世尊二六时中,统统做降伏自己的功夫。你要心平等心,心摆平了,毕竟空,心平就是悟到毕竟空,见性,心平等了没有烦恼叫做平,没有执着叫做平嘛!又何必说持戒呢?这句话不是说叫你不要持戒,不是这个意思,你摆平了这个心性,摆平了这些烦恼,摆平了你自我,又何必说什么持戒不持戒呢?因为没有这种东西啊!是这个意思。[行直何用修禅]。行直,心要是平直,不要扭曲别人,不要丑化别人,不要妄语,不要把不实在的事情加在别人的身上,不过开玩笑例外。心直何用修禅,你心没有丑化别人,不扭曲没有执着没有烦恼,那修什么禅呢?无相有东西修吗?[恩则亲养父母],[恩]就是知恩的人,知道报恩的人,怎么样?[亲]就是孝,孝养自己的父母。知道报恩的人孝养自己的父母。[义则上下相怜],有正义感的人,对上对下都互相的怜惜,互相的扶持、共患难、共饥寒。饥寒患难一同扶持,佛弟子也要这样子。我们要互相扶持、共患难、共饥寒,我们要为了正法,要互相鼓励,互相赞叹,来行菩萨道,佛门里面,千万不能有差别,八大宗派我们一律尊敬,一律平等,这个就是真正有功夫的人。

[让则尊卑和睦],[让]肯退让的人,你肯退让的人,退一步海阔天空,众生是争,不肯让,争就是你死我活,世间就你死我活。了解缘起性空的道理,就是说:我存在就是他存在,我毁掉他就是毁掉我自己。我看了一个电视剧,在描述这个大老婆很辛苦,二老婆想尽办法要干掉她。一天,二老婆就买通一个杀手,她认为:我把他抢过来,我一生一世就是共处在一起,就是我的了。大老婆就被杀掉了,她还故布疑阵,现场好象自杀的一样。这个事情经过了几年,大家都调查不出来,后来经过调查、调查……,查到了是谁杀的,再来,幕后的指使者也抓起来了,判死刑!本来是要自己好,结果统统完蛋了!看到这一幕就是要告诉大家:众生好就是自己好;伤害众生,只要你动念就不对,要赶快停止。动那个念头就不对。让则尊卑和睦,[尊]就是上,[卑]就是下,你肯退让,就很和睦相处。

[忍则众恶无喧],能够忍,一切众恶就不会吵杂,能忍一切的恶就喧腾不起来,[喧]就是吵杂不起来。[若能钻木出火],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你修行精进不懈怠,必定见性成佛。这个钻木出火,就是下功夫一直钻木,这个木头要钻出火来,就表示一直用功、一直用功……,亲近善知识开示,自己能够知道进退,也能够知道退让,了解心性的道理,又懂得这个净土的可贵,钻、钻……有一天就会冒出火花来,极乐世界就在当下这一念哪。[淤泥定生红莲]。淤泥就是染污,定生红莲,菩提的意思,表法的。淤泥定生红莲,诸位!我们一定要了解,在这个世间,污秽和清净都是可贵的,一定要有很正确的观念,好!你看到那个电视的名模吗?漂不漂亮啊?漂亮。你有看到那个萧大美女吗?漂亮!漂亮从哪里来?直截了当讲,她要会排泄才漂亮得起来啊!是不是?要是林名模跟萧大美女明天便秘了,我告诉你,这里面的排泄物堵在里面,那个叫做毒素啊!肮脏的东西跟美的东西,这个都是很可贵的呀!

我告诉你:只要见自性,看世间的道理跟世间人是完全不一样的,世间人看到污秽的,就说:哎呀!很肮。告诉诸位!没有肮脏,没有我们今天。诸位!大小便不清净,记得!清净的佛性就靠这个,你回去不大便、不小便,你惨了!清净佛性?不会大小便你完了,就不用唱下去了,不要厌恶那一些不清净的东西,去追求什么叫做清净的。净跟不净还是在这一念之间啊!我们今天的佛性在哪边?就是大小便里面,是不是啊?不大小便,你怎么办?看事情,三百六十度的每一个角度,你看就是不一样。我学佛以后就一样了,我读大学的时候,象微积分考九十分,或是考一百,有的人就会轻视那一些考二十分的,我大一就开始学佛。我的观念就不是这样子了,一般人:你才考二十分,哼!不中用!我就和他们不一样,我会走过去跟他说:还好你二十分,衬托我一百分,没有你考二十分,怎么显示我一百分?谢谢!不然没有你二十分……,因为有二十分才能衬托一百分啊!衬托法就这样子嘛!你要感谢那些穷人,你不要轻视他,因为有那些穷人,你才显示你自己是富豪啊!我们要感恩众生,因为众生活得很辛苦,才能显示我们学佛人高超,万法都感恩,万法都平等,没有净没有秽,没有美没有丑,万法就在这一念,你转得过来转不过来。

[苦口的是良药],苦口就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所以要善巧方便,我们要规劝一个人,记得师父的一句话:要先赞叹他的优点,认同他的存在,然后用柔软的角度,慢慢的跟他劝,一个因缘一个因缘慢慢来,你一下子要把他转变,两个就干起来。我告诉你:这个很重要。我现在举个例子,你要注意听,你要用这个方法无往不利,你看过小孩子哭泣吗?小孩子生病的时候,他是不是:哇……!小孩子生病的时候一直哭,可是那个药很苦,把它放到嘴巴里面,一吃下去马上呕吐,吞不下去,因为太苦了。这个药是苦的,你把它放在中间,外面包一层糖衣,或者是你把药加一点蜜糖,灌下去,这个小孩子肯吃,病又会好。诸位!规劝一个人就要用这个方式。你说我直心啊!我说:那不叫直心,那叫莽撞,不懂得人性。我直心,我又不会讲好听的话,我说你死定了,我告诉你。什么叫众生?众生就是你明明知道你在讲虚伪的话,可是你拍拍马屁,他就是一个字:爽!众生相就是这个样子,你要讲真相,他马上跟你翻脸,对不对?你要讲什么话呢?认同他的优点,认同他的存在,慢慢一步一步来,需要一点时间。说:我就不会讲谎话,我就是直心的人,我告诉你那不叫直心,见性的人有善巧方便的,我要引导你好,我知道需要一点耐性,慢慢地来,急也没有用,学佛法也是这样子。

[改过必生智慧],肯改过的人一定有智慧。[护短心内非贤]。什么叫护短呢?自己的缺点隐藏起来,自己的错误也隐藏起来,愈来愈糟糕,心内非贤,不是好的。[日用常行饶益],平常的生活,就要学习宽恕众生,因为他是佛,只是目前暂时被迷了。[成道非由施钱]。你要见性成佛道,那不是靠布施的,布施是生灭法的。[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你要求清净自性,你不是要开悟吗?要成佛吗?很简单,从我们自性清净心下手。何劳向外求玄呢?心法以外,没有正法,正法就是心法,离心性以外,没有正法。[听说依此修行],听说[心性正法],你听到心性的大法、正法,就依照万法回归当下这一念,本自具足的清净自性修行。[天堂只在目前],天堂就在眼前。

经文,[师复曰:善知识,总须依偈修行,见取自性,直成佛道;法不相待,众人且散。吾归曹溪,众若有疑,却来相问。时刺史官僚,在会善男信女,各得开悟,信受奉行]。

[师复曰:善知识,总须依偈修行,见取自性,直成佛道;法不相待],[相待]就是有二,清净自性是不二的,佛法是不二法门。[众人且散。吾归曹溪],我要回曹溪了。[众若有疑,却来相问]。有疑问就来问吧![时刺史官僚,在会善男信女,各得开悟,信受奉行]。因为韦刺史请法嘛!所以说韦刺史,还有这些属下官僚,在会的善男信女,统统开悟,信受奉行。[定慧一体第三] 一体:定跟慧统统离不开这个心,不生不灭的真如自体性,你只要见到了真如自体性,本自具足有慧,本自具足有定,一个万法不着相的人,心当然就是定了,意思是定跟慧不必特别修,是这个意思,但得见性,定慧具足。

经文,[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语,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内外一种,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

[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就是清净自性的定,清净自性的慧,定慧是不二的。[大众勿迷],不要迷惑颠倒了。[言定慧别],言这个定不同于慧,慧不同于定,不要说定慧是有差别的。[定慧一体,不是二]。定跟慧本来是一体的,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一个是体,一个是用,我们在《十四讲表》里面讲,不是有体相用吗?讨论这个佛法就三个角度,不是体就是相就是用嘛!那么,定是慧的体,慧就起作用,作用统统是大智慧,大智慧,心统统有定。[即慧之时定在慧]。你大用现前,这个慧就是大用现前,大般若智慧作用的时候,定在慧中,当你在定中的时候,智慧就在定中。[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就是即定即慧,定就是慧,慧就是定,不二。

[诸学道人,莫言],不要这样说。[先定发慧、先慧发定]。一般都是这样讲的,《楞严经》也是这样讲的,依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名三无漏学。六祖直接就告诉你:戒定慧同时具足。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语,心中不善]。不是恶。就是说:不明第一义谛,是这个意思,不明见性大法叫做不善,不是世间造恶业的那个不善。意思就是说:你嘴巴讲的都是很好的话,可惜你没有悟到真如自性啊,叫做心中不善。[空有定慧],你嘴巴一直讲,白白的讲定、讲慧。[定慧不等](均等)。[若心口俱善],心悟到真如自性第一谛,嘴巴讲般若,定慧是一体的。[内外一种,定慧即等],定慧就平等。

[自悟修行,不在于诤]。因为诤与道相违。诸位!不只是外诤,还有内心不能诤。有的人没有见性,自己一个人住茅蓬,有时候情绪控制不了,自己跟自己吵架、发脾气。不止是事相上外相的诤,内心没有摆平,你住哪一个茅蓬,住哪一个山中,自己会跟自己诤,因为没有智慧,烦恼。[若诤先后,即同迷人]。跟迷没什么两样。[不断胜负],没有放下这个胜负的心,世间不是胜就是负嘛,不是赢就是输嘛。六祖惠能就说:彻底放下,修行叫做赢,执着胜负,彻底叫输。[却增我法],我相,还有法相。我比你有修行,那就是凡夫,我行你不行,就是恶知见。[不离四相],《金刚经》我们讲过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经文,[善知识,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如《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谄曲,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着。迷人着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 [善知识,一行三昧者],什么叫做一行三昧呢?[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一直心就是诚实的心。直心就是毕竟空,了悟一切法不可得。什么叫直心?动个意念,动个意识的状态,意识的念头,不能离心意识,就不是直心。不能离心意识,就没有办法见性。[如《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就是单刀直入就是见性;[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谄曲],就扭曲的意思。所以一切众生因为扭曲了清净自性,不见我们每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直心就是见性,见性就是不会扭曲人家,不会弯曲,他从眼看出来的万法,统统是无生、平等。[于一切法勿有执着]。对一切法千万不能执着。[迷人着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坐不动、妄不起],坐在那个地方不要动、妄念不起来。[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跟草木、石头一样,坐在那里不要动,什么都不要去想,认为这个叫做一行三昧。错了!草木也有办法呀!释迦牟尼佛大彻大悟,他不是在讲经说法吗?他能够大用现前啊,他不是象草木、石头摆在那边吗?不!世尊要度众生啊!行住坐卧统统见性,如果你用这种,说一行三昧是这样,坐在哪里不动,妄念不起,这跟草木一样,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这会障你的道。

经文,[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若言坐不动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却被维摩诘诃。] [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大智慧、大般若要现前,你怎么会把它停在那个地方呢?[心不住法,道即通流]。这个[法]就是四相,心不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着一切相,道就流通。[心若住法,名为自缚。若言坐不动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宴坐就是舍利弗坐在森林里面,安祥的坐在那个地方不动,被维摩诘居士所诃责,[却被维摩诘诃]。我们这个《维摩诘经》用台语讲过。

经文,[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如此者众,如是相教,故知大错。] [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神秀教弟子就是这样子,你要好好看你的心,好好的静下来,他不是大彻大悟,把心慢慢地静下来,打坐,静下来……一般修行就是这个样子,静坐,把你的心看看,让心平静……可是那个潜伏的执着还在,因为没有见性。就不动不起,坐在那边不要动也不起座,自性不能作用啊。坐在那边不动,叫做修行,那起座怎么办?你认为坐在那边叫做修行,那身体起来就不叫修行了?那你凡是要修行,都一定要坐在那个地方啰!是不是?道在心悟,岂在坐?对不对?道是在心悟,哪里在那里坐?[从此置功],从这个地方着力点,就在这个地方下功夫。[迷人不会],迷惑颠倒的人不了解。[便执成颠],就颠倒了,就按照这个坐在那边不动,怎么样?看心观静,不动不起啊![如此者众],这些众生。[如是相教],我教你,你教我,大家来打坐,坐在那个地方看自己的心。[故知大错],这样是大错特错啊!

刚刚讲的宴坐有人不了解,这个[宴]就是坐在那个地方,盘坐在那个地方不动,他认为这叫做修行,刚刚有人不懂。

经文,[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复如是。] [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哎呀,六祖这个比喻真是很好,一看就懂。[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就像电灯发亮,发光。灯就是体,放射出来的光就是用。[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这个体本来就一个,[此定慧法,亦复如是]。这个定慧之法也是这样。

经文,[善知识,本来正教无有顿渐,人性自有利钝。迷人渐契,悟人顿修。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 [善知识,本来正教无有顿渐]。这个顿跟渐,其实是[人性自有利钝,迷人渐契],慢慢一步一步来。[悟人顿修]。什么叫顿修?一下子就见到清净的圆满佛性,一下子就顿悟到清净自性,虽然还留有一些习气,不足为害。迷的人慢慢地修,顿悟到自性的人虽然有一些微细的习气,可是已经没有障碍了。[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就没有什么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讲到这一段经文,这个要讲到《楞伽经》了。大慧菩萨问世尊:法是渐还是顿?你打开《楞伽经》一看就知道,里面讲的很清楚,释迦世尊的回答是:法亦渐亦顿。这一句话很重要了!一般我们是:万法到底是渐法还是顿法?释迦世尊对大慧菩萨说:法亦渐亦顿。大慧菩萨就问佛了:世尊,为什么法叫做渐,同时也叫做顿呢?世尊就比喻了:譬如种子栽种下去,水分、肥料,渐渐成长,发芽,茁壮到结果,渐渐一步一步来,叫做渐。渐就是站在因果的连锁性角度说的,修行人不能坏因果。

世尊说:譬如说陶器,印度当时可能很多制造这个陶器。譬如这个碗盘,它一定要轮转盘啦、陶土啊,然后要绳子啊、要转盘啊,还有种种技术啊,然后做了模型以后,再窑洞里面烧。所以,世尊说:大慧菩萨,这个陶器的成就,完成了这陶器就是渐。要靠种种的材料,靠种种的技术,所以法是渐,知道吗?这个也是不坏因果。世尊就说:法也是顿,为什么?譬如镜子,后面如果有一个大块镜子,同时显现这个是站在刹那之间来说的,镜子一放,刹那之间,相统统显现。譬如大海,所有的东西都影现在大海里面;包含在虚空,法就是顿。没有任何的时间刹那,跟永恒的分别。讲顿讲刹那,其实是因为人心的方便说,到这个时候,没有所谓的刹那跟永恒。刹那是观念,永恒是人类的观念,因为不了解永恒,所以我们方便说刹那。

世尊说:法亦渐亦顿。好,现在我们把它展开来,渐的意思是说:所有的事相都有因、缘、果,产生了这个世间,你不能违反这个因果定律。什么叫顿?就是在因果法的任何一个角度、时间、空间,你也了悟到,因当下就是无生、缘当下也无生、果当下也是无生,因是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缘是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法,果是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因为起心动念,色身的产生或者是人生、宇宙的连锁性,所以你看好象这个种子慢慢慢慢成长,所以这个叫渐。但是,你如果有那个能力,任何一个时间、空间契入无生法,马上就超越了因果,超越因果而不坏因果,就是正法,叫做非因、非缘、非果。这在《菩萨戒》里面讲:非因、非果是诸佛之本源,行菩萨道之根本,就是不生不灭。诸位!不生不灭站在哪一个角度说:站在顿、刹那无生说;因果站在什么地方说:站在事相的生灭连锁性、业感缘起说,业感缘起,就离不开当下的顿悟,当下的顿悟不能离开缘起,生灭的连锁性。所以缘起的生灭连锁性就是生灭,任何一个生灭的动点,只要你有因缘碰到正法、大善知识,当下体悟到因空、缘空、果空,当体因、缘、果,统统叫做空。但是不坏缘起,又悟到无生,就契入,这个叫做顿,顿就是无生,渐就是方便讲,生灭。

这个顿、渐,不是法有顿、渐,是因为众生的根器有顿、渐,所以有的要慢慢,一步一步来,站在因果连锁性,因为他根性不够,前世所种的善根不够,记住喔!这个顿还是由渐来的。六祖是不是顿根的人?对,是顿教的人,六祖难道是今生今世来就有办法顿悟吗?不可能,对不对?那要培养多久才有办法?六祖才能顿悟。话讲回来,就是这样的,慢慢去悟……所以,世尊说,法也是顿也是渐,就这样子。

经文,[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要画线起来,这三句你看得懂,后面统统不用看,就见性。怎么修法呢?如何修禅宗的?无念就是:你所有的执着、分别、颠倒要彻底放下;无相为体:你要了解,一切法本来就是无相,是你妄执,所以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你要怎么修行,就是无所住。见一切相无所住着,这个就是修行顿悟的根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不管你是怨恨的人,跟你最要好的人,[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就是有人去伤你、损你,动不动就削你几句,刺激你、欺骗你、跟你斗争,这个时候[并将为空],彻底放下,就是这个,修行要掌握住这个根本问题。就是并将为空,一定要把它彻底放下,一切的善、恶、好、丑、冤:你的冤仇的人,对你最亲爱的人、执著的人,乃至有人说话伤害你,触刺你、欺负你、斗争你,统统放下。[不思酬害],不要想要动不动要反过来害他,找个时间反过来害他。[念念之中,不思前境],每一个念头当中不要挂碍,不要回忆,不思前境,前境就是以前所发生过的事情。台语有一句话,就是讲得很贴切了:“一直溜一直溜,好象在溜狗屎干台语:意思是:你烦不烦哪!(这句话)国语就不知道怎么说了?意思就是:不断一直讲重复的话,你烦不烦啊?

一个人活地过去的记忆就是不幸,不晓得过去心不可得)。[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系缚就是什么?业障现前,你每一个念头都执着,回忆过去、不满现在、盼望未来都是执着,叫业障现前。台语有一句话讲得很好:业在绞,业在转动就是这个,念念割舍不下,一直相信自己所看到的,是真实性的东西,辗转停不下来,名为系缚,绑得死死的。[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每一个法,念念不要去著它,绑不住你,[此是以无住为本]。经文,[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即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 [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你看,讲无相不是把它除掉,是即一切相,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即法体清净],因为离一切相就不会起心动念。即一切相,离一切执着、颠倒、分别、妄想,当体就空,法体就清净了,[此是以无相为体]。

经文,[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误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不要去染污。[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在每一个念头上了解境本空。为什么要离诸境?缘起就是空。这几天师父不是说:见到一切相,把它碎为微尘吗?譬如说:这山很漂亮,上面种了很多树。诸位!把树移开来,在面的石头移开来,土移开来,山不存在,山不存在的呀!所以,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注意!拥有一个好环境,不如拥有一个好心境,这个是最重要的。修行会用功,哪里统统叫做道场,不会用功,跑到没有人的地方,还是用不上,在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不于境上生心,就是生执着的心,因为境不可得。[若只百物不思],什么都不要去想。强迫[念尽除却],强迫自己什么都不要去想,叫做念尽除却。如同[一念绝即死],[死]就是如同死人。如同一念一气不来,死人才没有念头啊!就象死人没有念头。[绝]就是断,如同一念断,就像死人没有念头。怎么样?[别处受生],只想到别处受生,意思是:表示继续轮回。你把这个百物不思强迫自己的念头断除,就象一个死人断了念头,如同死人死了以后,只想到别处去继续轮回,继续去受生,这样还是生灭的东西呀![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这个意义,[自错犹可,更误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 经文,[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迷惑颠倒的人,在境上又起种种的念。[念上便起邪见],这个叫做动念即乖,因为境不可得、相不可得啊![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有尘劳必定有妄想,尘劳就等于妄想,妄想就是尘劳。我们为什么会活得很累?自己给自己执着,给自己压力;自己给自己执着,给自己劳碌、辛苦,我们执着,就象挑这个重担,要走很遥远的路程,一切众生就是肩膀挑了很重的担,要走完这一趟人生。执着跟分别就是很重的担子,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若有所得,妄说世间人的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 经文,[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 [善知识,无者,无何事]?没有什么事呢?[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了解这些都是缘起如幻的东西,总有一天会消失,你现在看不开,就是苦了自己。所以,为什么要叫你了悟缘起无自性?一切无我,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的精要啊!好好的体悟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念就是清净的真如自性。[念,即是真如之用]。用就是大般若智慧。[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这个真如怎么有性呢?真如有不动之性,真如自性是如如不动的,叫真如有不动之性啊![所以起念],起念还是真如啊![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我们这个色身很重要。有一个护法居士,女众,她也学出家人日中一食,刚开始她是过午不食,后来就日中一食。我们看了就很心疼,她就来拜访师父啊!来讲堂见到师父,坐下来,浑身是病,因为吸收的能量不够开销,四十岁的人看起来象老太婆,象我高中的奶奶。她就说:哇!师父!您这么年轻,我就跟她讲:是啊!我也控制不住啊!它就这么年轻,我有什么办法呢?我一直不好意思说:你怎么这么老?四十岁,而发苍苍,而视茫茫,而齿牙动摇,我就问说:哎呀!当然那时候,没有象六祖这样讲:善知识!我说:这位女菩萨,居士大德啊,你修什么行啊?她说:我现在持戒清净,我每天都持八关斋,我过午不食。我看她有气无力,然后很难过,脸都发白了,坚持自己的理念,这样叫做修行。我告诉她说:居士啊!你是不是要调整一下呀?晚餐是不是要吃一点呢?因为这个能量还是很重要嘛!因为我们看了《六祖坛经》,身心不二的嘛,身安而后道隆,你身体不健康,正念提不起来啊!对不对?

人,心里想要修行,可是这个身体一直病,找不下来,承受不下来,没有办法,没有能量啊!手又发抖,然后就坐在那边,寝食难安,很痛苦!她回答一句话,我说不下去了,她说:我过午不食,打死不开缘。再来就讲不下去了。打死不开缘,这个理念,就象我刚刚出家那个时候的理念,我跟她是同路人,我持午持了八年啊!严格的持午,有时候,十二点以前要吃饭。在高速公路开着车子,为了赶回高雄吃那一顿午餐,我告诉你,因为时间来不及了,亲近广化律师(当时在台中南普陀佛学院),晚上锅盖统统翻过来盖的。广化律师那个持律很精严的道场,碗、锅、鼎统统倒盖。倒盖是什么意思?叫做动弹不得,想要炒一盘什么东西那没办法的,统统盖起来的啊。我在高速公路,开一百多,一直赶着要回来过午不食,结果开了一百二十七。外省人说的:你奶奶!速度,那个时候真的没有想到,就是:我要持午,我要持戒,结果,开到彰化那个地方,一个大转变,好死不死,那个警察躲在旁边,一支红旗子,唰!就停,没办法了,因为很急,要过午啊!一看,和尚,哇!很popular,和尚开一百二十七!因为他不知道我过午不食,好了,没办法了,他说:师父,您知不知道您开多少啊?我说我不知道。您开一百二十七喔!我说:那很快吗?啊?当然很快啊,一百二十七,那有什么办法?

罚单就要开了,这个警察就内心不敢讲,意思就是说:师父您有没有背景?师父!我要开罚单了喔!开就开,警察就很可爱,还要一直问我,我要开罚单了!师父你想一想喔!我给你开罚单好不好?意思就是说:您有没有背景,随便报一个。我说:赶快开,赶快开!他说;好了,就开!六千。结果开了以后,那没办法了,再继续要赶回高雄,赶回高雄的时候,因为严格的持午,那个观念很严重,非常严重,就是这样叫做修行。一开到高雄,一坐下来刚好十二点。没得吃,放下!那个时候是这样,到晚上发抖,因为我还要吃一些西药。就这样一直在那个观念里面,我不是说持午不好,没有这个意思,要看个人知道吗?象我这个吃得少的,又没有什么体力的,就这样子持了八年,胃溃疡、胃酸过多,胃下垂、十二指肠溃疡、幽门阻塞、呕吐、头痛、胃肠不能蠕动、心肺功能衰竭。那种以前的观念非常严重,认为这样叫做修行,人家给我建议听不进去的,那个悲情的故事,自己给自己一个多美好的前景:我是持戒啊!开玩笑!卡住那个观念,这个女众就是这样子,卡住那个观念,我叫她开缘,四十岁,完全不成人形,烦恼没有断,晚上不吃有什么用?

广钦老和尚座下有一个比丘尼,她是打饿七,七天不吃饭喔!这样一直用功,不吃饭、不喝水、不睡觉,就这样子。《广钦老和尚开示录》里面写的,自己打饿七,自己死掉了!《广钦老和尚开示录》你要看的呀!很有意思的,晚上好好的吃,吃得饱,好好的做常住的功课,广钦老和尚在回答很直截了当的。师父!我念佛念了以后总困,念佛很累、很想睡觉,师父!我怎么办?广钦老和尚在回答很直截了当:去睡饱再起来,再起来念。他没有跟你讲很多,很累,你就去好好的睡一觉,起来再继续用功,就不要地那边一直熬……,熬坏掉了。就这样,修行就是平常心就是道。我们观念错误,就是用这个教化众生,以前就是这样子。所以,这个持午,我们不能说持午不好,要看个人的能力。

这个女众回去以后没有多久,送加护病房,出来,每二次又来讲堂,我看她还是不行。她就说:慧律法师,你帮我加持一下。我就跟她讲:吃饭比加持更重要啊!她就是转不过来,她就说;嗯!我还是要持午。我就给她讲一句:你死定了!你一卡住持午这个观念,没有办法的,我是不会那么残忍:你去死好了,不管你了!不是这样子,你现在是没有体力啊!又不是卡住什么阴、什么亡魂。对不对?你要卡住那个亡灵,我们还有一点办法,你这不吃饭没有能量,还叫我加持?没办法了。我说:我先去吃饭,再来跟你加持。你不要能量,我要啊!修行不是这样子的。

经文,[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所以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是常常自在,你只要不被万境所污染,就是不要起心动念,了知万境本空。[故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你善于分别六根六尘六识所显现的万法,但是,对这个真如自性如如不动,第一义谛不动。[教授坐禅第四] 经文,[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我们这个见性大法当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多了不起啊,六祖一句话就解决了。我们上面讲的那个蛋饼,在那边打转,我举这个持午的例子,看个人。诸位!这个统统叫做相上打转的。晚餐还有没有吃的!晚餐还是要吃一点。我看过《印光大师(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全集》七册,看了三遍,全部都做满了笔记,我今生今世受到印光大师的影响最大。尔后,在三十二、三十三岁时,看到《六祖法宝坛经》,自己顿悟,没有人讲过。出家,大学,研究院毕业以后,将近十年的时间,一直没有办法悟到清净自性,我认为我的烦恼一直没有断,我认为修行绝对不是这样子,一定有更好的东西,我来自己找找看。因为二、三十年前,根本没有人在讲经说法,有人讲经说法,就是讲《地藏经》、《药师经》、《普门品》!就这样子,哪有讲什么见性大法的?你听我的课,我告诉你;你睡不着,你想睡觉了,我讲笑话,嘻嘻…吵醒了。就这样子。所以,这个讲经还是要收到效果。[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经文,[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我们看到外境就攀缘执着,[即乱],意思是:着境就乱,你着一物就乱了。[若见诸境心不乱者],了悟境不可得,唯在起心动念当中,[是真定也。]这个就是真正的定,若见诸境心不乱,是真定啊!

经文,[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菩萨戒经》云:„我本性元自清净。‟]

[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外离相就是禅,内心不乱就是定,外境内定就是禅定。[《净名经》云]:就是《维摩诘经》了。[即时豁然,还得本心。]哎呀,原来我们的清净自性是离一切相、如如不动、本不生灭的,因为你妄动产生生灭。[《菩萨戒经》云:我本性元自清净。] 经文,[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然此门坐禅,元不着心,亦不着净,亦不是不动。若言着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着也。若言着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着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着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 [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然此门坐禅,元不着心,亦不着净,亦不是不动。]元不着心,[心]就是妄念的意思。不着心,我们一般众生的心,执着的心,意识的心,分别的心,颠倒见的心,这个统统不着。对缘起的假相,没有透视它,认为它是实在的,可得的,不了解境不可得,境,缘起无自性,当体即空。元不着心也不着境,如果认为:我清净自性,我拥有清净自性,然后,着一个清净的心,又坏了,也不着境,也不是说不动。动中有不动,不动中有动。

[若言着心。心元是妄],你今天,一切众生所产生的心,统统叫做妄想心,为什么?不晓得了妄即真,缘起如幻,不了解这个相不可得,所以每天都在起心动念。什么叫人生?人生加起来,就是一个大妄想。[知心如幻,故无所着也]。你看!开悟的人讲的话就是不一样,了知我们现在的起心动念,就象幻化出来的。[若言着净],你要有一个清净心可以执着啊?[人性本净],你不需要加一个知见,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我们清净心本来就有知见,知见就是无见,就是涅槃,人性本来就净。

[由妄念故],就是因为我们的妄念,[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所以你只要不被境界污染,你就是佛。但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性自清净。[起心着净,却生净妄]。动一个念头执着一个净,这个清净的自性就化作意识型态,已经变成妄想了。[妄无处所],妄无处所就是无根,妄本无根啊!虚妄本不可得。虚妄就是因为你动一个念头,执着一个外境、一个身心世界,人生、宇宙就是这样产生,若如如不动,人生宇宙就是觉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是不是?[着者是妄,净无形相]。哎呀!讲的太好了!一执着就产生虚妄,清净的心,本来就没有形相的。[却立净相],清净的心没有形相,你却把它安作、变化、化成一个观念,变成清净心有个形相,说这样叫做工夫。[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着一个净,就被净缚。经文,[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着心着净,却障道也。] [善知识,若修不动者],若修如如不动之行。底下很重要!太重要了![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哎呀!诸位!你今天听经闻法,不是要认识你的清净自性吗?不是希望能够得到这个见性大法吗?很简单,这一句就是见性大法,什么呢?但见一切人的时候,你跟一切人相处,不见人的是非、善恶、过患,统统如如不动。[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就是这个问题,就在这个地方。迷惑颠倒的人,这个身体虽然不动,开口就是:哎呀!这个人不对,这个人不好,这个人长,这个人短,与道违背。所以说人是非、好恶、长短,就染污了我们的清净自性。

有一个人,带着一个朋友到讲堂五楼客厅来,他因为有看这个师父的佛教的弘法电视节目。这个朋友就说:哎呀!慧律法师啊!你这样子的,很棒很伟大,了不起!然后我就说:哇!好啊好啊,我好高兴啊,我真的好欢喜呀!我就去上一个厕所。这个人就跟我那个徒弟说:慧律法师得到大头病(好大喜功),得到大头症,也是希望人家赞叹,你看我赞叹他,他很高兴。我去上厕所回来以后,坐在客厅我那个位置,我那个徒弟就说:他说您也很喜欢人家赞叹,刚刚赞叹你,你好高兴啊!我说:喔!你错了,我的高兴是说,因为你懂得赞叹,就懂得随喜,你就能够开发真如自性,我替你高兴,不是替我高兴。哇!怎么跟我们想的差这么多?跟他们想的差的太多了,我说:我的高兴是高兴你懂得赞叹人家,我欢喜是欢喜你见到了佛性啊!你见到了佛性,因为佛性就是随喜功德嘛!随喜后面加两个字[功德],毁谤后面加两个字,有加[功德]吗?没有喔?你没有听过随喜功德吗?有没有?这个就是清净自性的展现啊!知道吗?我们想的跟你想的大不相同,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量,对不对?神秀大师讲的:圣意难测,大难大难!呈偈一十三度不成,就是这样子。不要用你的想法来衡量我,是不是?所以我常常开玩笑说:我要是得了大头症,吃了中药,三十几年还没好,就是喜欢赞叹,为什么喜欢人家赞叹?就引导你的清净自性展露出来,知道吗?[若着心着净。却障道也]。你心动一个念头,我比别人更有修行,我拥有常乐我净,诸位!就是落入观念,落入生灭法。高低就是生灭,你比别人高啊!对不对?你认为别人是污染的,所以瞧不起别人很容易,轻视别人很容易,降伏自我很难的。

[传香忏悔第五] 经文,[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自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从远来,一会于此,皆共有缘。今可各各胡跪,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众胡跪]。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广]就是广州;[韶]就是韶州,当时六祖慧能大师见到了广州跟韶州,以及四方的士庶,[骈集]就是集合起来,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大家来,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此事就是修行。修行这一档事情,一定要在自性中下功夫,[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太重要了!二六时中,每一个出来的念头统统是清净的,[自修自行],自已修自己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己无相的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自己度自己的烦恼,自己转凡成圣,自己转烦恼成菩提,自己转识成智,都在自性里面转动。转动这个自性的大法轮,叫作见自心佛,自度自戒。

[始得,不假到此]。不假,你才不会白白的浪费,到这个地方来。[既从远来,一会于此],既然从那么远来,大家集会在一起,就像诸位今天,有的从好遥远的地方来。[皆共有缘]。我们统统有缘,[今可各各胡跪],要好好的跪在佛前,[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什么叫做自性的五分法身香呢?[次授无相忏悔。众胡跪] 经文,[师曰:

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瞋、无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着,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

[师曰:一戒香],意思是说:怎么样的一个人叫做真正持清净戒的人?这个意思就是这样。我们现在就是每天点外面的香,然后争吵不休。我们每天就是买最好的香来供佛,可是他不晓得最好的香在哪里。最好的香就是心中的自性的香。在事相上,就买香来供佛,在理上的无生的清净心要下功夫,才是真正持戒的人。[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从来不伤害众生。[名戒香],每一句都是一针见血。[二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看到了一切善恶的境界之相。[自心不乱,名定香]。能够在一切善、恶,对你好的,笑一笑,对你不好的,笑一笑,自己有福报,能享受多少,笑一笑,遭受无量的痛苦,笑一笑,天下一笑无难事。[

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着],哇!六祖每一句话针针见血,你看!众生的弊病就是这样子,佛弟子不造诸恶这个可以啊,修众善不执着这个大难啊,太难了!哪个人来都要写个名字,就是这样子。[敬上念下],尊敬上面的,体念、安抚底下的。[矜恤孤贫],[矜],爱护;[恤],安抚;[孤],孤苦伶仃;[贫]没有钱人。[名慧香]。我那一天在看新闻报导,我看的都掉眼泪,有一个老太婆九十岁,她生了几个儿子和女儿统统远离她们,剩下一个女儿,这个女儿侏儒症。每天都照顾她,因为这个植物人要翻身,她意识清醒,可是就是动不了。家徒四壁,靠慈善救济金救助,一个月几千块,后来这个得侏儒症的女儿得脊椎神经炎,脊椎神经炎很痛的呀,动不了了!她连自己翻身都没有办法,旁边还躺着她的母亲,需要她翻动。后来就请求地方人士来帮忙,地方人士也爱莫能助,为什么?每一个都有自己的家庭,靠慈善机构接济,没有办法连续啊!

新闻记者去采访那个老太婆,那个老太婆说:哎呀!我这个很歹命,没办法啊,命就是这样子,又穷,儿女不孝顺,所有儿女跑光光,剩下一个女儿最孝顺,这个女儿得侏儒症,又得脊椎神经炎,后半辈子怎么办?看到这个地方,在座诸位!你要很知足,听经闻法无非就是要解脱,你拥有一个不错的脸孔,当然不需要天使的脸孔,魔鬼的身材,你用不着这样子吧!日本来听经闻法不了解,我跟他讲:台湾流行辣妹,他就说:是不是吃很多辣椒的妹妹啊?他搞不清楚。这个新闻报导,你看,很多辣妹现在玩跳跳,我跟你讲:很快就死翘翘,这一定的啊,无常很快就到嘛!如果你用X光照射进去,忏公常常讲的白骨观。如果有一个荧幕专门照出来的,透视进去,你会发现一堆白骨在那边摇。美国的情报人员一定要走过一条航道,它有一个特别的一种好象紫外线还是什么,你一走过去,荧光屏上就是剩下一堆骨头在动,他要照什么就是要照枪支。我第一次看到我吓一跳。进去时是人,走过时看到骨头在动,出来的是人,那我们看到的是不是假相。佛门里面叫做白骨观。

[

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不着一个善也不着一个恶。不思善、不思恶,就是众生造恶不要落入观念去轻视他,不要造一切善执著,就不落入善的观念,令心自在无碍,人家认不认识我,没有关系,行善,内心知道就好,众生不知道,反而功德无量。[名解脱香。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就是要依体起用,解脱的人拥有种种知见,所有的知见统统是无见,知见无见,斯即涅槃,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所以,这个解脱会依体起用的。

[即须广学多闻],这个很重要,很多人一开始就一门深入,就搞死了,就完全卡死了,我一念佛,也不听经,也不闻法;我一诵经,也不参善知识,也自己搞不来,我现在念佛,我要了生死,请问你:烦恼来了怎么办?烦恼是贼,烦恼突然来拜访,你怎么办?割舍不下呀,需广学多闻,一门深入,这两句不能少前面四个字啊,没有前面四个字,就没有后面的。[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就是老子所讲的:和其光,同其尘。和光接物就是:表示生活在同一时间、空间,跟你很近,没有距离,叫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不易]就是不改变,如如不动。[名解脱知见香]。

经文,[善知识,此香各自内熏,莫向外觅。今与汝等授无相忏悔,灭三世罪,令得三业清净。] [善知识,此香各自内熏,莫向外觅]。见性的人开示就是不一样,每一句话,统统叫你在自性下功夫,没有在相上下功夫,所以禅宗讲的:着相这人,累劫不得见性。[今与汝等授无相忏悔],我现在传授你,什么叫无相忏悔呢?[灭三世罪],就会灭掉过去、现在、未来,其实三世的罪,都在一个执、一个着相,说难很难,说简单很简单,着相就是重复的巡回、轮回,重复的造业,重复的忏悔,忏不完。[令得三业清净。] 经文,[善知识,各随我语,一时道: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憍诳染,从前所作恶业憍诳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染,所有恶业嫉妒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 [善知识,各随我语,一时道:弟子等],请大家一直说,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六祖讲的每一句话,你看!统统在起心动念下功夫,注意看,看经典会看喔!没有一句在相上打转的,六祖讲的每一句话,统统在念头下功夫。[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顿悟就一时消灭。为什么没有烦恼呢?顿悟无生,万法无咎。[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憍诳染],[憍],骄傲;[诳]狂妄,哎呀!这是全世界众生的通病,自己身体好,象猛男,就起骄傲了,依此这个色身骄傲别人。富有的人也是一样,叫那个穷光蛋进来!骄傲、诳妄。[从前所作恶业憍诳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怎么讲,统统叫你在念头下功夫,就是无念。[念念不被嫉妒染],这个是男人的通病啊!嫉妒心是男人的通病啊!男人就是这样子,福报浅、业障重、是非多,男众要好好忏悔。我没有什么意思,你笑什么?嫉妒心不是女人的专利品,男众也会有嫉妒心的。[所有恶业嫉妒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 经文,[善知识,已上是为无相忏悔。云何名忏?云何名悔?忏者,忏其前愆。从前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故称忏悔。凡夫愚迷,只知忏其前愆,不知悔其后过。以不悔故,前愆不灭,后过又生;前愆既不灭,后过复又生。何名忏悔?] [善知识,已上是为无相忏悔]。为什么要这样子呢?你有相,你就有嫉妒,你有相,你就有狂妄,你有相,你就有高低、是非、恩怨,你要进入无相的真空状态,你怎么会有这些东西呢?[云何名忏?云何名悔?忏者,忏其前愆]。以有的过失,[从前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诸位!要不然你念佛念了这么久,怎么办啊?你不了解清净自性,你从哪里下手啊?不要忘记佛法是心法。[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我们常常这样子,念得很好,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忏得很厉害,就象我们去戒坛上一样的。这个戒坛上最好看了,那些在家居士拜这个:南无……,他就是哭啊,一边忏悔啊,等一下一下课,两个聚在一起:那一个多可恶你不知道,那一个人怎么样……,那个人他的女儿,我告诉你喔:十五岁就大肚子了!整天就是搞这个东西,在佛前拜佛,然后哭泣、求忏悔,一下,佛不在了,下课了!没看到佛了,在佛前很端庄,按部就班来,一下课,都忘光了。拜忏的时候哭得凄惨,地下是最湿的,眼泪是掉得最多的,下来,口业也造得最重,那个就是男人,这样讲比较好意思了。[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忏悔包括改过,[是名为悔]。悔就是悔其过,从今以后,所有的恶业,愚痴、迷惑、骄傲、诳妄、嫉妒,同时当下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故称忏悔。凡夫愚迷,只知忏其前愆],以前忏悔了。[不知悔其后过]。防患于未然,[以不悔故,前愆不灭],因为没有悔,不晓得要停止这些恶业,忏悔以前的过失,可是,后来又继续造。[后过又生;前愆既不灭,后过复又生。何名忏悔?] 经文,[善知识,既忏悔已,与善知识发四弘誓愿,各须用心正听。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 [善知识,既忏悔已,与善知识发四弘誓愿,各须用心正听。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什么意思?自心众生,我们就是集五蕴烦恼而生,我们因为有这个色、受、想、行、识,叫做众生。集五蕴众生而生叫做众生,因为一是单,二是双,五就是众多嘛!集五蕴众多而生叫做众生。我们现在这个五蕴身心,要认识它,自心众生,自心所起的烦恼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现在就是要转烦恼成菩提,众生就是烦恼,五蕴就产生烦恼了,[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因为有五蕴身,[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法门就是你从哪一个角度切入,随每一个人的根性不一样,因为每一个人的切入点不一样,见到自性不一定。有的人,打破碗开悟了;有的人师父给啪!一巴掌,开悟了;有的阅读《六祖坛经》,开悟了„有的诵《金刚经》开悟了!有的听师父开示了,也开悟了,[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所以要广学多闻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见性就成佛道。经文,[善知识,大家岂不道,众生无边誓愿度?恁么道?且不是惠能度。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既有正见,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又烦恼无边誓愿断,将自性般若智除却虚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门无尽誓愿学,须自见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学。又无上佛道誓愿成,既常能下心,行于真正,离迷离觉,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见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愿力法。] [善知识,大家岂不道,众生无边誓愿度?恁么道]?[恁么道]就是怎么说呢?用我们今天的语言就是这样子。善知识啊!大家难道不是说。岂不道,大家不是在说:众生无边誓愿度,这句话怎么说呢?[且不是惠能度]。诸位!不是我惠能有办法度你。[善知识,心中众生],你心中众生,你要自性度。[所谓邪迷心]、邪知邪见、迷惑颠倒的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对不对?天下最毒妇人心,听过吗?[如是等心,尽是众生]。这烦恼就产生了。[各须自性自度],自性自转大法轮,[是名真度。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既有正见,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烦恼一生起来,大智慧起来,愚痴、迷惘就消失了。[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有一个他看了《六祖坛经》,讲话讲到快吃饭了,他就说:师父!我现在饿来饭度啊!我说:乱乱合。人家六祖又没这样讲。他意思就是说:我现在要吃饭了。饿来饭度,没办法,反正就是,佛门里面有很多的天才。[如是度者,名为真度]。这个才是真正的度![又烦恼无边誓愿断,将自性般若智除却虚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门无尽誓愿学,须自见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学]。正法分二个角度:

一、世俗正法,二、胜义正法。什么叫世俗正法呢?就是文字三藏,在事相上讲的,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大藏经。也可以说:就是文字上记载的、事相的。什么叫做胜义正法呢?就是证得无漏的理,这个就是开

第三篇:心经读后感

《心经》读后感

我非佛教徒,我亦不信仰佛教,我完全在以哲学的角度去读佛教的经典。

这人世间,有一部最短的经典。这部经典只有二百六十个字,就是佛门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通常则称为《心经》。

二百六十个字是太少了。和这人间积存起来的浩如烟海的文字相比,二百六十个字能写下一些什么呢?我们又怎么能设想仅仅用二百六十个字,就能完成一部经典呢?

然而事情又确乎是这样。佛门就用这不足一页的文字,为我们讲说了天上人间的秘密。用我们惯常的话语来说,就把世界观、生命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等,都依次地写在了这部经典里。这样就不能不说,这便是人世间的一个奇迹。

我们曾经感到过一种欠缺,就是我们听说过各种各样的一家之言,却不曾聆听过佛陀的经验。这就有些不够谨慎了,要是这之中刚好含藏着什么秘密的话,我们寻寻觅觅,人生又如白驹过隙,不就错过了这样慈悲的知见?

那末现在,在我们陆陆续续地听说了一些佛法之后,如果我们至少也该读完一部佛经的话,或许就可以看一看这部最短的经典。

这题名里的“般若”和“波罗蜜多”的意思,就是智慧和去彼岸。

我们对彼岸当然有许多怀疑。我们固然深味这人生的辛苦和悲凉,到若要寻找彼岸,又让人疑心只是一种幻想。我们已经看到了,像鸟儿被关在笼子里一样,我们其实也是被囚禁在世界和身心的樊笼里的;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生命本身,就决定着我们有生老病死和喜怒哀乐等等,又哪里能找到一种办法,来度尽我们的一切苦厄呢?

我们找不到这种办法,是因为我们一直都不知道世界和生命的秘密。然而佛陀在经过千辛万苦的寻觅之后,却解开了这些秘密,于是才慈悲地对我们说,这种根本的办法其实是有的。

而这种办法的精髓,也即是佛法的心要,便收在了这部经典里。

所以经文的一开头便这样说: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这句话就可以看作经文的第一段,是一句总论,即以观自在菩萨为例,来作一个缘起。

菩萨就是觉悟了的人,是不是呢?我们没有觉悟,所以我们不知道彼岸的景象;这位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也就到达了智慧的彼岸,所以就能在这种智慧的状态之中观自在,照见种种我们所不知道的情景。

原来我们也不明白,如果有彼岸的话,这彼岸会在哪里。后来听说过一些佛法之后,我们也就有些明白了,这彼岸并不在天涯海角,而正是在我们的心里。我们的心里充满了形形色色的念头,也就像一面染上了各种颜色的镜子,是什么都映照不清楚的,这就是在此岸;而菩萨放下了心里的念头之后,就好比镜子被擦试干净了,心里所固有的智慧便立即显现出来,也就是在彼岸了。智慧是什么?智慧当然就是能量和信息。这时候菩萨所显现出来的般若智慧,就是能照见世界和生命的真相的。

这真相又是什么呢?真相就是五蕴皆空。也就是说,在这种照见之下,菩萨便从最精微的角度看破了这个世界,发现构成世界和生命的五种物质形态,即色、受、想、行、识五种物质表现,本来都是“空”的。这一切的本质既然都是“空”的,当然也就有办法摆脱一切苦厄。因为我们的一切苦厄,不都是对“有”而言的?好比要先有一朵花,然后才会有花开花落和风吹雨打;又要先有一副身躯和一颗识心,然后才会有生老病死和处心积虑;如果我们能把身心都还原为这种空灵的状态的话,又还会有什么苦厄呢?

“空”自然不是空无所有。空无所有是我们的一种错觉,一种误会。天空里漂浮着一朵白云,大海上卷起来一团浪花,跟着这云朵和浪花又都消失了,但哪里又是空无所有呢?在这个物质的宇宙世界里,就连满天的繁星也是靠引力而悬浮着的,又哪里能找到一种空无所有的状态呢?

所以经文在用一句话说完这个绪论之后,接着便要从世界的根柢说起,首先要把世界的真相为我们作一个说明。

和所有佛经的记载一样,佛陀讲经的时候,都有特定的对象。《心经》的听讲者,就是一个叫舍利弗的弟子。这些真相虽然是对舍利弗讲述的,便也是为全体众生讲述的。

经文的绪论用了二十五个字。那末到了第二段,讲述佛陀的世界观,则有二十六个字。

包括呼叫弟子的名字在内,这二十六个字便是这样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就是色空说了,这样的话语就是我们曾经听说过的。或许是因为有一个空字吧,在原来,我们便把它当作了佛法的虚无和消极的凭据。

然而色又怎么不是空的呢?色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有形有象的物质,我们把这些物质不断地分割下去,先是分子和原子,后来是电子和基本粒子,愈往后走就愈是无形无象了,不就仿佛是“空”的?

我们原来是误会了,佛法说到“空”的时候,说的也就是那种构成世界的最原初的物质。我们不是至今也没有找到这种物质?而佛陀却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发现了这种物质。这种物质太精微了,看不见也摸不着,就像空的一样;然而它又真实地存在着,并非是空无所有的;所以在另外的一些时候,佛门就把它称为真如或如来,也称为实性、实际或实体。色的世界既然是由这种“空”的实体聚合而成的,那么我们在说到世界的时候,又该说它是色呢,还是空的呢?说色说空便都不确切,当然就只能说色空并不相异。

这就并非虚无,也不是消极了,若不如此,便难免是偏执的。

那末这是说“色”,说一切有形有象的物质,包括山河大地,楼房车辆,还有我们的这副身躯,在根柢上都是“空”的。

然而“空’在聚合为这个世界的时候,又是不是只表现为“色”这样一种物质形式呢?当然又不是。其实这“色”的层次,佛法说它是一种“质碍”,不过是一种表面而粗糙的层次。经文接着就给我们指出来,在“色”的后面,就还有“受、想、行、识”。它们同样都是“空”生出来的,不仅同样是物质和物质现象,而且是更为深入和精微的物质形式。

这儿的“受”和“想”就无须多说了,和“色’的现象相比,我们的感觉和意识诚然就更为隐密。至于“行”和“识”呢,则不能望文生义,不能误会为行为和意识。“行”是什么?“行”是对“想”的进一步剖析,佛法说“行”是迁流,就说它比“想”更加精细。“识”是什么?“识”又是对“行”的进一步的探索,佛法说“识”是藏识,就说它比“行”更为隐蔽。不妨用比喻来说的话,我们不是已经知道了,在物质的后面,就还有分子、原子、电子和基本粒子?那末参照地排列起来,这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排列,也便是“色、受、想、行、识”。

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就意味着,经文在这里给我们描绘出来的,就既是世界的模式,同时也是生命的体系。这样便让我们清楚地看到,我们的生命就是整个物质世界的一个缩影,天人也本来合一。

你以为怎样呢?这不就是一个平常而巨大的秘密?长久以来,当我们说到世界的时候,就总是把我们自己当做主体,而把世界视为客体,好像我们是生活在世界之外,物质的世界并不包括我们自己,我们的感觉和意识等等也不是物质的。所以我们在寻找世界的根柢的时候,就有些像一个背着孩子找孩子的女人一样,只顾着在身旁的世界里张望,却忽略了那种最原初最精微的物质,其实就在我们自己的身上。现在经佛法一提醒,事情就变得完整而清晰,这儿的“色、受、想、行、识”,便覆盖了世界和我们自己。这就使我们恍悟到了,不仅“色”的世界是物质的,还有我们自己的“受、想、行、识”,也同样是物质的。若问“识”之后又是些什么呢?“识”之后诚然就是“空”了。所以我们只消回过头来打量一下自己的生命,沿着色受想行识这样的层次逐渐深入下去,也就能得知世界的秘密。

这是不是就有一些玄虚?其实也不,不过是我们没有这样地试验过而已。佛法是讲信、解、行、证的,如果我们能依照佛法的指引,认真地试验一下,那末或多或少的,也就能体验到这种秘密。

确实,我们活着,如果只停留在“色”和“受”的层次上,其粗疏就可想而知,其遗憾也不言而喻。即便是来到“想”的层次上,这“想”便再大也有限,反过来也会限定我们自己,使我们成为一个狭小而固执的小我。但如果我们不以为自己之所“想”就天经地义,也不总是在“色”和“受”里去寻求满足和刺激,而是换一条路径走一走,比方说安安稳稳地坐下来,设法把眼耳鼻舌都关闭起来,然后往自己的生命深处查看一下,又会怎样呢?这样一来,在我们确实地安静下来以后,即进入了佛法所说的禅定状态以后,不仅“色”和“受”的侵扰会消隐下去,就连我们的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便也是可以消解和轻减的。等到这样的功夫纯熟之后,我们也就能进入“行”和“识”的境地。

“行”和“识”的境界自然就更加深远和宽阔,这里我们不妨作一个比喻。让我们先把“想”比作一篇文章好了,一个人的思想确实也就像一篇文章,是一个被限定了的整体,所以是疆界分明的,不能彼此进入的。这时候“行”是什么呢?“行”是迁流,是一种能流动的东西,便好比是文章之中的句子,同样的一个句子也就可以进入到好些不同的文章里去。至于“识”呢,在这种情况下,便自然是更加自由的单字了,所有的句子和文章便都是由它组成的。这一切也就犹如说,你如果是一团板结的物质的话,就是非常之不自由的;但如果你不是物体而是分子呢,就会自由得多了;更不用说你还是电子和基本粒子,如果到了这样的地步,又还有什么东西能阻挡你,你又还有什么地方不能去呢?

这一切诚然有些不可思议;然而这似乎不可思议的一切,却正是佛法所发现的秘密。当年释迦牟尼王子在菩提树下证道之后,他的心灵就最终摆脱了色受想行识的重负,便和宇宙万物全息相应,便看见了三世十方的所有景象,得知了宇宙万物的一切根柢。而观自在菩萨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的时候,便同样验证了这一秘密,照见了“色”和“受、想、行、识”都是“空”的。而这种“空”,自然也就是万物的本质,世界的依据。

这样地说下来,诚然就要说到生命的规律,所以经文也就进入了第三段,用八十二个字写成了下面的文句: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不用说,这儿的“诸法空相”,说的也就是世界和生命的本相,本来的面目或本来的模样。

事物诚然有自己的本相,比方说五光十色的万花筒吧,一旦拆开来之后,不是就只有几粒细碎的玻璃?还有雪花,或者云霞,虽说是变化万千,但追寻到终极的地方,还原为本来的面目,也不过是氢原子和氧原子而已。那末“诸法”呢?即是包括生命在内的一切物质现象,其真相又是怎样的呢?在经过了上一个段落的开示之后,我们应该意识到,色受想行识诸法的本相也就同样是“空”的。并且其空灵的程度,就绝非原子电子之类的存在可以比拟;本来都无法描述了,如果勉强地描述一下的话,这种空灵的本相,就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和不增不减的。

什么东西会这样玄秘,能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和不增不减呢?我们又能在哪儿找到这种东西呢?其实一经说破,我们就不难猛省,你只要能回过头来,审视一下你的意识就行。你不是有喜怒哀乐,还有受想行识?这样的现象不就很玄秘?而先贤这时候就启发我们说,那末在你的喜怒哀乐和受想行识还没有发动之前,是不是还应该有一个东西 ?一者是所指,一者则是能指,你就想想看吧,那个可以用来化作喜怒哀乐和受想行识的东西,那又该是一种怎样的东西?这就是我们始终载负着的灵智,就是佛法所说的真如实体。这便是世界和生命的本来面目,无比精微,无比空灵,虽然是“空相”,却又是真实不虚地存在着的。

仍然用比喻来说的话,我们就姑且把这种空相比喻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无形无象,也无踪无影。然而什么时候,这原子一聚合起来,不就成了汽,成了云朵和水,最后还会凝结为冰?世界和生命的情形也一样,终极的地方是一片妙明,后来便结成了暗色,有了色受想行识。这就是无中生有了,我们的生命就是其中的一种能量体系,是色受想行识的一种集成。有了世界和生命这个“有”之后,又才有眼耳鼻舌身意和色身香味触法,乃至于生老病死和苦集灭道等等,所有这一切,便不过是能量的聚集、控制和耗散,是彼此的交流、转化和合成。缘起而性空,性空而缘起,只有空灵的本相才永恒不变,而一切的“有”,便都像泡影一样,是随缘生灭的,不能常住的。

所以经文在这里就用了一连串的“无”,来说明诸法和万有的本性。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一点,只看见“有”,不知道“无”,便会执着于“有”,即是执着于自己的得失和见解,执着于各种各样的本来就留不住的东西,若依佛法看来,也就是痴迷,就是“无明”。而这种痴迷或“无明”的状态,自然也就是一种“有”的物质状态,便会始终控制和牵引着我们,使我们永远在“有”的境况里轮回,包括只是在佛学和道法里纠缠,而不能达到“无智亦无得”的境界,回归于终极和永恒的存在。

那末反过来,如果我们清楚了世界和生命的这种真相以后,事情又会怎样呢?应该说很显然,这样一来,我们也就找到了事物的终极的依据。我们原来不知道这种根本的秘密,没有这样的终极的依据,所以我们在讨论着这生命和人生的时候,便只能是瞎子摸象似的,一切都只能是自圆其说和自由认取,于是才众声喧哗,纵有所得和所见,也只是一些浅显的体验和相对的道理,经不住再问一下为什么,到底是不了义。现在当然就不同了,依照这种根本的秘密,对于我们今生今世的生命来说,也就能引导出一种终极的含义。

所以紧接着,经文也就有了第四段和第五段,即分别以菩萨和诸佛的人生选择为例,来为我们说明生命和人生所能有的终极的意义。

明白了生命的真相的菩萨们,是怎样来度过自己的一生的呢?

上面一段的最后一句得到了一个结束语,“无智亦无得”,就是说要解放我们的心识和不计较我们的所得;这就显得不同于常理,不免让人生疑;又不要有见解,又不能追求利益,这人生还有什么呢?这时候经文便对我们解释说,并非是什么都没有,菩萨们就是因为解除了这些束缚,才解放和超越了自己,然后才得到一个完整的天地。

“以无所得故”,经文接着便这样说,“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这儿便有三个衔接着的缘故,一是无所得故,二是般若波罗蜜多故,三是无挂碍故。我们如果要了解其中的道理,就不妨从反面的情形,来体悟一下这种缘故。

一个人设若不是“无所得”,而是要不断地有所得,那又怎么样呢?应该说很清楚,这便是我们通常所见到的情形。这所得便始终有限,同时又永无止境。这样一来,生活就总是在别处,幸福也总是在你不在的地方,你便永远要在这样那样的所得之中游泳,到死也不会有岸,不会有片刻的安宁。而你的种种所得,又注定是留不住的,是非成败都转头空,到头来都难免风流云散,如梦幻泡影。即便再轮回一次,也还是依然故我,也只能照样的忙个不停。如果一切只能是这样地重复的话,你作为万物之灵长,这灵长之处又何在呢?不就值得人深省?

我们不必畏惧这个“无所得”。比方说你的一双手吧,如果你得到了一点什么东西,便始终紧紧地把它捏在手里,再也不肯放下,害怕这样一来就会无所得,你的这双手又还会有什么用呢?又怎么能像你所希望的那样,去拥抱整个的世界呢?手如此,心灵当然也是这样。如果我们的心灵被这样那样的所得填塞得满满的,就像天空里始终布满着云絮,智慧的蓝天又怎么能够显现出来呢?所以菩萨们就不执着于自己之所得,才能够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照见心灵的蓝天。照见了蓝天之后,便明白原来在心灵漂浮着的种种见解和念头,不过是一些靠不住的云絮,从此便不再被这些云絮所迷惑,能够心无挂碍。

我们的迷误就在于心有挂碍,一颗心始终被层出不穷的云絮遮盖着,这云絮就成了我们的自我,想不到放开,不愿意放开,乃至没法放开。在这种情况下,世界虽说只有一个,但在不同的人们来说,就注定要用自己的这一团云絮一般的心识去看待世界,然后便固执己见,给人生加上种种的目的,给世界蒙上种种的色彩。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也如是,这自然是境由心造;至于杯弓蛇影呢?风声鹤唳呢?也就是颠倒梦想和心怀恐惧了。所以我们也清楚,正常的人们与精神病患者之间,就不过是程度上的差别而已。随着日子的越来越繁复,诱惑和刺激也越来越深重,我们的心也就越来越浮躁。其浮躁的程度,便好比闷热而黑暗的锅子似的。这时候除了依法修行的菩萨们而外,谁又能解脱自在,远离颠倒梦想,而最终达到涅盘的境地呢?

涅盘的意思就是圆寂。完全可以说,这圆寂二字,也就概括了佛法的秘密。想想看吧,不就只有圆满的又才是寂静的、寂静的又才是圆满的?菩萨们从无 所得开始,不断解放和超越自己,到后来便心无挂碍,心灵所固有的智慧便显现出来,即是恢复了生命的本相,回归了生命的本体,这便是圆寂。到了这样的时候,菩萨们便能够不离万物,不住万物,与世界全息相应,完成了天人合一。所以最高果位的菩萨,也就是等觉菩萨和妙觉菩萨,就与三世诸佛无异,其觉受的境界便和三世诸佛是一样的。

这种终极的境界,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经文的第五段便说: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一切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佛菩萨们,便安住在这样的正觉里。在摆脱了生死的轮回和一切苦厄之后,才是不生不灭的,解脱自在的。

话到这里似乎就说完了。余下来的最后一段,六十五个字,便要为这一切作一个结论。而这时候,在我们跟着经文一路地走过来,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之后,这结论也就是十分清楚的: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咒诚然就是一种真言,一种最真实、最有力的言语。

现在把前面说过的一切总括起来,这一部经典的心要也就可以归结为这样一句真言: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让我们都到彼岸去吧,快快的得到觉悟。

也许你很难相信这一切?

又也许你相信了,又还是愿意留在颠倒梦想里,认为这样才更美丽,即便坠入地狱也在所不惜?

这当然都由你。佛法说命自我立,世界并不是神明创造的,也没有神明在支配着你,你的命运全在你自己的手里。(这当然与我伊斯兰教信仰的教义背道而驰。)

但是又也许,你确实看到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喧哗与骚动,却找不到你能认可的意义,那又如之何呢?那末这时候,在你上下求索又仍然归途茫茫的时候,便还有这样的一条路经留在这里。

这便是诸佛菩萨和古往今来的高僧大德们验证过的一个秘密。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而我们如果要接近佛法的话,诚然就要以经典的开示为依据。依佛说则是佛法,不依佛说则不是佛法。道理也好,法门也好,便全在这里。

弃诸佛于不顾,只留法理,参悟禅,从哲理上可以学习一下。

第四篇:《心经》读后感

《心经》读后感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又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六百卷《般若经》的浓缩精化,全文共二百六十个汉字,却是佛法的精髓要义所在,流通最广、影响最大的佛教经典,传入我国有多个译本,其中以唐朝玄奘所译的版本最有影响力.

记得那是十二年前.听说佛门里面有个宝贝叫开悟.不仅能开智慧又能解脱烦劳.在初次亲近佛教经典时.拜读的第一部佛教经典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当读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亦空,空不亦色,一直到菩提娑诃.对这断文字迷惑不解,不知句意,不知其理,不知其意.读完后感到像云里雾里的吃不透。是被很多佛教专用文字系缚经义所在。这些佛教里专业术语在社会上极少听闻.对这本开智慧的《心经》 生起半信半疑思维。从而放弃会解《心经》的机会与机缘。

我是一家木雕佛像工厂的销售主管。因业务需要,常要与全国各地的寺院与和尚打交道.而主管寺庙建筑的决定权,大都在寺院当家或是大和尚手里比较多。在这种特定的工作环境中经常会听到法师们读诵《心经》.也经常听到以音乐方式读诵或歌唱《心经》。《心经》文字比较少.语句通顺.寺院流通最广的是玄奘法师汉译本,共260字。在与寺院结触长达十多年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对经文中的句子也慢慢地熟悉起来。慢慢地也会背诵了.在日积月累与《心经》结触过程中,对《心经》产生了神秘感.好奇这部佛教经典在佛教圈里:流通上最广.读诵最多.就连寺院免费流通的地方基本都有这部经.很多佛教活动中都要读诵.(除此以外还有金刚经).因此想要了解心经的兴趣又一波上来了。这次学习兴趣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开悟,开智慧.解脱心里迷惑.彻底打开《心经》这层神秘的面沙.感受下开悟,开智慧是什么样的生活嗞味.感觉那个开悟开智慧一定很好的心境.因为与很多大德高僧们谈塑造佛像生意时.在很多时候我完全搞不清楚这些法师是用什么样的思维在与我谈生意.而这些高僧大德们看上去很欢喜,很洒脱的一副样子.为了能更好的把生意做好,更好的生活.我一定要通过《心经》开悟.

刚开始我是在网络上找《心经》视频。最常见的是:净空法师,慧律法师,元音老人,这些法师大德所注解。刚开始看视频感觉很开心!因为带着找开悟的目的.心情自然不错.但讲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时候.又被佛教中的术语所引导至陌生的文字相里面所累。我学习有个习惯,视频里法师们在注解经文里字义时,我搞不懂的。我在接着往下看:就觉提有点累。没搞清楚直接挑过去,觉得心里有个疙瘩似的。心里堵得慌.所以我是常常暂停视频去查百度。查佛学大词典.有时候把一句名词搞明白,一整句连起来的意思在心里又透不过,有的一段句子搞点明白了,却和已知的思维不契合.在《心经》 里面的内容与自已在社会上所学到的知识不相应时。就没办法让思维去契合心经中的义理.整个心经拜读下来后.会纠结.纠结于自已经历过的人生现实经验与佛教圈所流传《心经》里可以开悟得大智慧产迷惑。不知道是自已没悟性,还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的内容太难.越是搞不懂就越想去搞懂.这可能是与我的生活经历与工作经验有关.

在反复探求,思维.查百度,查相关信息.还是没办法吃透《心经》 到底想传达给读诵者什么信息.想想我这人不至于那么愚蠢.在与社会上的朋友们打交道.与大和尚交流过程中,感觉自已的思维与理解能力不至于这么差.越想越迷惑.越是迷惑越想去想.这可能与我做事情的经历有关联.(个人格言:只要去用心,铁棒磨成针).

在几次解读《心经》 的历程中让我一次次对自已灰心.超出自已想象.为此:我特意打电话请示几位业务往来过的法师与大和尚,沟通了我在拜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疑惑。法师们开导的大多数是推荐的都是一些高僧传和其它的佛教经典.有的法师说先看《大乘百法明门论》《虚云和尚开示集》《六祖法宝坛经》《金刚经》等。有的直接讲佛学词典上的解释.还有的法师说法需恭敬心去求.电话不适合问这些.在与这几位法师的电话沟通的过程中.其中有一位法师开示的方法:讲的很对机,很入心.法师先问我为什么去拜读《心经》.我说明心意.法师开始把《心经》里搞不懂的内容以日常生活中的白话的方式,一一解说,有的语句白话我都不知道法师心印,法师就以讲故事的方式说给我听。(后来才明白这位法师是云门宗派,讲故事是运用的是禅法).让我即学习又能听故事。让我对这位法师结下了善与信的缘份。其中有一部分经文里比较难懂的句子,法师开导!;让我以平常心去拜读经典.放下(开悟)的心思。先看看释成观法师的《大乘百法明门论》注解.释印顺法师注解的《金刚经》注解.随佛尊者的《十二因缘法》视频注解。《六祖法宝坛经》.把这四部看完后再去拜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如果再有什么地方看不明白的地方.我们再来交流.

佛法大海,信者能入。正是在这位善知识的引导下。我下始下工夫拜读这四部经典.其中随佛尊者的《十二因缘法》视频解说的我最感性趣.受用颇多.随佛尊者开示的《十二因缘法》也是这四部当中最难的部份.收获最多.实用性最普遍(遍一切法).因为里面所讲的白话,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要经历的案例.一讲心就开窍.我看了不少于五次以上.有些白话讲的很直接.当时就是理不清.要在重复看的过程中才体会到.每次看都有斩新的收获.不过(因缘法缘生法)确实有点难.在根,境为缘的当下生识会有无明我搞了好久.最后还是请教善知识才体会其理.

前后花了近三年时间拜读这四部经典.在没有完全吃透这四部经典前提下.我耐不住又去看《心经》。这次果然与至前所拜读的心情与状态大不一样。基础与信心都比以前足了,看起来也没有以前那么累。第二是平常心去拜读。耐心也增上了.开始时被《心经》 中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这些文字给挡住了。幸好我至前拜读过《十二因缘法》。这些内容是《十二因缘法》见我的部分又讲到.我很耐心地,一段一段查看.一段一段思维。直到自已认为在心里能透过了。才进行下一段理法.现在回想.如果没有拜读过《十二因缘法》.想要搞懂《心经》内容.机会渺茫.因为(禅法与理法不合).好比没学数学加法就学乘法.如空中楼台.不接地.这次花了一整个晚的时间.看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很是欢喜.

然后我打了个单盘,在那先净心再思索《心经》内容。经文的这些语句都是再讲五蕴身心的内容.只要把文字上的理法搞清楚了.再进入禅法就不难了.在用心思索.分析,总结.忽然一下子开窍.(开窍不是开悟).原来心经是讲的五蕴身心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在就是《十二因缘法》.感觉自已是把《心经》大义搞明一点点。只是一点点而已。前后大约二年多。在这二年多的时间里,我时常看经典至半夜甚至天亮(我在晚上心能净得下来).看完后也不会觉得累。反而觉得很轻松,有些欢喜,同时也有些失落。在心里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清幽的心境.

当下回想当初为什么对《心经》看不下去,看的那么很累,我总结三点心得与各位善知识分享。

第1):没有挑伏(五盖)中的昏沉与睡眠这二盖.这是学习当中最大的障碍.如果没办法集中精神学习,就会在学术上断链子.虽学也学不完整.不完整的知识再去思维时就不能连贯通达.

第2):学习信心不坚固.信心不坚固遇到一点难就易半途而费.

第3):没有佛学基础.基础没打好就直接看《心经》不接地气.七菩提支第3个是择法菩提支.我当初看《心经》看到云里雾里的就是没有择法菩提支(没有选择正确的方法).没有择法菩提支是因为没有念菩提支(没有正确的思维).没有念菩提支是因为《十二因缘法》.不知《因缘法》那么(道次递)出错.(道次递)出错怎么修也修不起来.

如果不从《十二因缘法》里所讲的五蕴的集法与灭法入手.那么八正道也只是个名词而已.不明《因缘法》就不知缘生法.不知诸法因缘生.怎可破常见与我见的妄见.所以佛陀与舍利弗一讲《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舍利弗尊者就开悟,我没有舍利弗尊者上面分享中的三点根基。对(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十二因缘法)名词不会。句义不知.缺少信,解,行,证的基础。特别不知四圣谛中的集法,灭法不知.不见缘生法根本不知无常与无我真谛.所以佛陀与舍利弗讲了《心经》后舍利弗就开悟。而这些我是在《十二因缘法》当中开过窍.《因缘法,缘生法》是学习佛陀教法,见法得法眼前期过程中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步.这是学习佛陀教法最正统的禅法.(这原始佛陀教导当中不争的事实).《十二因缘法》里面的内容是很精彩的.1.讲的是凡夫的生死过程,2.禅观都所见到的身心的缘起.3.识就是当前,迷惑,欲求,妄见与身心系着的缘起.这个离贪段爱的灭苦正道.是通往了生死的解脱彼岸.感恩世尊教导:(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者,则不生世间有见,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这些可能只有在《十二因缘法缘生法》里才能吃透.《十二因缘法》把世间三种人分析的非常的实际化.感恩随佛尊者开示.分享世尊真实教导!惭愧顶礼!

学佛陀教法(道次递)为最要.如果不是从(因缘法缘生法)这里切进去.您所看到的无常,无我,无我所,捏磐寂灭.这些也只是乌鸦学舌.不知其然,怎用其理.当遇根境识的缘也无法提起自觉.只能无情的被入生死之流.必须先得正法眼.(十二因缘法)是证得正法眼的关键正知正见.好比(无常):要想了解无常第一步要了解《因缘法》,第二步了解诸法因缘生.第三步才能明白缘生法无常.第一步说的是:观察真实.第二步是建立诸法因缘生的正见.第三步是破除远离妄见.只有看到真实.才能建立正见,方可破除妄见.这样才是正统禅法.见法得法眼.所以学佛陀教法(道次弟)为最要.如果没有正知正见(道次弟)为导.一门深入会变成一门陷入.因为理法与禅法不合.怎么修也修不起来.庆幸的是我在这方面只陷入了三年.提出这点是希望我们佛子在学习佛陀真实教法前,一定要搞清楚(道次弟),这点必须要明白.推荐:随佛尊者开示的:(中道禅法)(一乘菩提道次第)(十二因缘法略说)这三部.

学佛法能有善知识或法师的引导是最好.我也只是个半桶水.还在这里写心得.可见还在晃动著.亲近善知识恭谨与礼节为首要.随喜布施为次.惭愧居士合十!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愿所有佛子:未成佛道。先接众生缘.感恩三宝恩德.

希望我与《心经》 的一断因缘.能让各位善知识在初学佛陀真实教法中有点帮助。

顶礼三宝

合十善知识

惭愧居士 写于当下

第五篇:面试心经

1.准备好纸和笔,第一次拷问自己:

我有哪些优点和优势?

我有哪些背景和经历?

可以发动朋友同事家人一起来想,所有可能想到的,一一写在纸上。

2.总结完毕,再度拷问自己:

在这些优点和优势中,我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在这些背景和经历中,我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3.结合上述两轮的答案,第三次拷问自己:

我对(目标院校)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有什么利用价值?

把这个问题的答案想明白后再开始行文。

二.行文中

行文中始终牢牢记住一个原则:时刻考虑面试官的需要。--------我为什么要录取你,而不是其他的人!?

自我介绍行文中,只有一条主线:我有一个理想,我缺乏一个平台。我用过去的经历和能力证明我有资格挤身于光华这个平台,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条主线一定是非常清晰和可行的,中间缺的只是“给我一个平台”这个环节。自我介绍的唯一任务就是要告诉面试官:你今天为什么一定要接收我!我们不是张君,你不接收我,老子一枪崩了你。我们要做的是打动面试官。达到一个“你不接收我,你会后悔,会是你(北大)的遗憾,你看着办吧”的效果。

写自我介绍的过程中,权衡行文主线中的两个方面:目标院校(北大)要录取我,是我需要得到来目标院校(北大)来深造?还是我也值得他们(北大)选择我?很多学员在面试过程中,都是急切的表达自己急需读MBA深造。事实上,没有哪个参加考试不是急切需要深造的。我们在陈述理由的时候,需要展示的是个性化的东西。你在陈述自己的理想与人生职业目标时,牢记:所有的理想与目标都只有一个指向,那就是促使你选择MBA。

而介绍的重点是应该放在“我值得目标院校(北大)选择我”。

你的过去经历是否与面试官选择你有关,什么优秀共产党员,学习马列主义先进分子……与面试要选择你无关的辉煌经历,毫不犹豫的X掉!所有的辉煌经历与风光故事中,只有既能证明你有资格进北大,也能证明你有潜质实现你的职业理想的 才放在自我介绍中去。一定要狠心的删去没必要的辉煌与风光。而进行你自我介绍中的经历与故事,都要和你的目标-----证明你有资格进入北大-----有清晰的逻辑关系。

行文中,要懂得如何变劣势为优势,比如有的学员因为自己的中专背景可能觉得难以启齿,但是如果能够做换位思考,我是中专生都这个厉害,你北大给我一个机会,我还能不龙行天下?所以这样的时刻一定要发挥自己强烈的自我意志,去影响面试官,让他感受到你无穷的潜力,而不是盯住你的weak教育背景。

行文中几个关键点:

1. 自信是整个自我介绍的基调。-----自己如果对自己没信心,很难想象如何让别人对自己有信心。但自信不是狂妄。把握好度!

2. 一定要用英文思维,第一次就用英文写作!-----人有一种天生的惰性和犯贱。要读MBA一定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关键是怎么克服。很多学员希望别人为自己写好介绍,自己背背就行,这样惰性不可能不在面试过程表现出来。所有人也都知道惰性的流露无疑会让自己走向面试的死胡同,但是还是要让惰性控制自己。这就是犯贱。

3. 行文中不要浪费一个字!------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很忙,不要让你的垃圾信息浪费我们的时间。再怎么漂亮恢弘的用词,只要能删,一定要毫不犹豫。

4. 不要试图说一个字的不真实之言!-----在面试官面前,你就是幼儿园的小孩,你有几斤几两,自己掂量一下。任何不实之言,他们都能一眼看出。

5. 不要有一丝的犹豫不绝与模棱两可。-----这点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是个基本的素质,不必多说。

6. 展示个性!-----这是个个性化年代。不要跟我说你读了 6年中学4年大学,毕业3年升为科长,5年做了处长。谁都可以做到。

三.行文后:

1.至少做三次以上修改----好的文章永远都是改出来的!三次是最低底线!

2.自我介绍要反复模拟练习,并找不同背景的人提出修改意见,在陈述时,不能让人感觉在背稿纸,而应该是与朋友交流,语气中肯又不失激情。

3.要给面试官一碗水,自己要准备一桶水。做到胸有成竹,灵活应变。

参考例句:

1.In reply to your advertisement in today's newspaper,I respectfully offer my services for the situation.拜读今日XX报上贵公司的广告,本人特此备函应征该职位。

2.Replying to your advertisement into-day's issue of the(newspaper),I wish to apply for the position in your esteemed firm.拜读贵公司在今日(报纸)上广告,特此备函应征贵公司该职位。

3.With reference to your advertisement in(newspaper)of May 2for a clerk,I offer myself for the post.从五月二日XX报上广告栏得知贵公司招聘一位职员,我愿应招。

4.I wish to apply for the position advertised in the enclosed clipping from the(newspaper)of November 12.谨随函附上十一月十二日XX报贵公司招聘广告,我愿应招此职位。

5.In answer to your advertisement into-day's newspaper for a secretary,I wish to tender my services.阁下在今日XX报上刊登招聘秘书广告,本人获悉,特此应招。

6.Learning from XX that you are looking for a sales manager,I should like to apply for the position.从XX处得悉,贵公司正在招聘一名业务经理,我愿应招此职。

7.Your advertisement for a telephone operator in the newspaper of March 8has interested me,I feel I can fill that position.贵公司三月八日在XX报上刊登招聘电话接线员广告,本人拜读后极感兴趣,相信能担任此职。

二、自我介绍

写信人应述明自己的年龄或出生年月、教育背景,尤其与应征职位有关的训练或教育科目、工作经验或特殊技能。如无实际经验,略述在学类似经验亦可。参考例句:

1.For the past three years,I have been in the office of the XX Trading Co.,where I have been an accountant.本人曾经在XX贸易公司服务三年,担任会计工作。

2.I am twenty years of age,and have been employed for the last two years by the XX Co.,in the general clerical work of the office.我今年20岁,曾在XX公司服务两年,担任一般文员工作。

3.I am twenty years of age,and am anxious to settle down to office work.本人20岁,希望能找到一个公司,以便安定下来。

4.Since my graduation from the school two years ago,I have been employed in XX Hotel as a cashier.两年前离校后,在XX酒店担任出纳员。

三、本人能力

这部分非常重要,因为这体现你究竟能为公司做什么,直接关系到求职的成功率。但是也要注意一定要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意思。参考例句:

1.I am able to take dictation in English and translate it rapidly into Chinese.我会英文的口授笔记,同时能立即将其翻译成中文。

2.I have received an English education,and have a slight knowledge of Spanish.I took a Spanish course in college.本人接受英文教育,同时略通西班牙文。大学时,我修了西班牙文。

3.I have been at the City Commercial College,where I have acquired a

knowledge of English,mathematics and elementary business practice.本人曾在城市商专学英文、数学以及初级商业实务。

4.I have just left school,but have a good knowledge of English.本人虽刚离开校门,但英文很好。

5.At school I won a scholarship and the first prize in a speech contest.求学中,我曾获奖学金及演讲比赛一等奖。

6.I am a graduate of Hong Kong University,and have in addition an

M.A.degree from UCLA.本人毕业于香港大学,并在加州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7.Since leaving school,I have attended Typewriting and Shorthand classes,and have now attained a speed of fifty and ninety words respectively.离开学校后,我参加打字与速记班,而今已达到打字50字,速记90字的速度。

四、结尾

希望并请求未来的雇主允以面谈的机会,因此信中要表明可以面谈的时间。成功的求职信决不是虎头蛇尾的,结尾一定要引起重视。参考例句:

1.I should be glad to have a personal in-terview and can furnish references if desired.如获面试,则感幸甚。如需保证人,本人也可提出。

2.I request an interview,and assure you that if appointed,I will do my best to give you satisfaction.恳请惠予面试之荣。如蒙录用,本人必竭尽所能,为贵公司服务,以符厚望。

3.If you desire an interview,I shall be most happy to call in person,on any day and at any time you may appoint.如贵公司有意面试,本人一定遵照所指定的时日,前往拜访。

4.Should you think favorably of my application,I would like to have an interview.如对本人之应征优先考虑,恳请惠予面试之机会。

5.I hope that you will be kind enough to consider my application favorably.恳请惠予考虑本人之申请为盼。

6.Should this application meet with your favorable consideration,I will do my utmost to justify the confidence you may repose in me.对此申请,贵公司如惠予考虑,本人将尽最大的忠诚与努力,为贵公司效劳。

7.Should you entertain my application favorably,I would spare no trouble to acquit my-self to your satisfaction.假如应征获得青睐而进入贵公司服务,本人必以排除万难之决心,为贵公司工作,以符厚望。

8.I wish to assure you that,if successful,I would endeavor to give you every satisfaction.如蒙不弃,惠予录用,本人将尽力服务,使诸事满意。

五、附件

这部分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有详细的简历或用人单位需要的材料附在求职信中时,需要注明。参考例句:

1.You will find enclosed an outline of my education and business training and copies of two 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有关本人的学历、工作经验等项的概要,谨同函呈上两件推荐函。

2.Enclosed please find a resume and a photo.随函寄上简历表及相片各一份。

3.A copy of my transcript is enclosed.附寄成绩单一份。

4.Enclosed you will find a letter of re-

commendation from my former teacher of Eng-lish.随函附上我英文老师的推荐函。

参考范文:

April 6,2003

P.O.Box 3

XX University

Beijing,China 100000

Dear Sir /Madame,Your advertisement for a Network Maintenance Engineer in the April 10Student Daily interested me because the position that you de-scribed sounds exactly like the kind of job I am seeking.According to the advertisement,your position requires a good university degree,Bachelor or above in Computer Science or equivalent field and proficient in Windows NT 4.0and Linux System.I feel that I am competen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I will be graduating from XX University this year with a MSC.My studies have included courses in computer control and management and I designed a control simulation system developed with Microsoft Visual and SQL Server.During my education,I have grasped the principles of my major subject area and gained practical skills.Not only have I passed CET - 6,but more

importantly I can communicate fluently in English.My ability to write and speak English is a good standard.I would welcome an opportunity to attend you for an interview.Enclosed is my resume and if there is any additional information you require,please contact me.Yours faithfully,

下载太虚法师心经讲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太虚法师心经讲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管理心经

    【管理心经】 攻心借鉴传销的有效“激励,模式传销模式据说在美国风光无限,在国内却是被禁止的营销模式。这源于国内缺乏有效的法制监管,其异化变种后对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心经》读后心得

    《心经》读后心得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又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六百卷《般若经》的浓缩精化,全文共二百六十个汉字,却是佛法的精髓要义所在,流通最广、影......

    圆瑛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十五卷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十五卷 圆瑛大师著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义 福建鼓山涌泉禅寺圆瑛弘悟述 受法弟子明旸日新敬校 丑二 观音广陈 分四 寅初 陈......

    神游太虚幻景的诗歌

    你悄悄地来到我身旁,我静静地还睡在梦乡。当你带来淡淡的幽香,我的灵魂跑到你身上。你牵魂儿到处乐游逛,来到一个未知的地方。途经一座月亮桥上过,桥下河水清澈又明亮。你在前面......

    心经的智慧

    《心经》的人生智慧1 《心经》,具称《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是佛教经论中文字最为简炼,而内容又极为丰富的一部典藉。它和《金刚经》一样,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影响极大。 《心经》在......

    《心经》读后感(精选5篇)

    《心经》读后感范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心经》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

    考研心经 复试

    考研心经——复试今年湖大的复试安排在3月27号下午,英语听力和专业课笔试,3月28号上午,专业面试和英语口语面试。 英语听力考的是四六级题型,不算难,但由于是公放,效果不是很好,有......

    《心经》心得体会[5篇范文]

    中外经典文化导修课程汇报 行政102班张陪陪学号:10122235 这个学期的中外经典文化导修课程,我们学习了两门以前从未接触过的经典,即《般若波罗密心经》,简称《心经》。通过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