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近百年记事

时间:2019-05-13 11:35: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温州近百年记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温州近百年记事》。

第一篇:温州近百年记事

1856年

本年

城区设义仓于府内,教授金衍宗劝捐建仓房二十一间,委永嘉县丞张卓人经理,各商民共捐2000余石收仓。

1859年

本年

旅温的宁波商民在来福门外集云庙清明寺建四明公所同善堂,供客死者停柩。

1867年

戴槃,字涧邻,莅任温州知府。任职一年间,建造府盈余仓、义仓,重修书院、育婴堂,增设义学,筹添教育经费。道署复出钱三万刊印《座右铭》、《三字经》、《阴骘文》、《四言诗》供童蒙诵习。著《东欧纪略》。

本年

基督教会在康乐坊附设“艺文小学”,实施新式教育。1907年“艺文小学”迁入瓦市殿巷教会定理医院旧址。

1880年

温州最早的私人钱庄“春生”开办。主要业务是收受地方公款、税款,故又名“官银号”。继起者有“裕通”“怡生”二家。同上海、柠檬等地同行都有业务联系。

1883年

清政府曾于龙湾建造炮台一座,以防外国侵略。“龙湾炮台”的石刻及遗址,至今犹存。

1901年

六七月

两次飓风为灾,秋收歉薄。温处道施赈,并拨盐厘四。五千金筑堤疏水。招集流亡难民,计户口給籽种。又拨款万余金向镇江、上海购大米。奏请朝廷留冬运糟米万二千石给温州分属平粜,仍以余金储谷二千石备荒。

1903年

六日归国学生姚广福(字泽夫,号养吾)等在郡城创办公益学校,借曾宅花园为校舍。时进步思想家,平阳宋恕(平子,1862—1910)因母丧滞居瑞安,该校由陈黻宸出面聘请宋恕主总教席。后因经费困难停办。阴历五月底,宋离温游学日本。

1905年 三月

温处道奖励学生东渡日本留学,每县以二名为限,由各县考送温处道覆查,年岁合格,中学学习确有根基者,每名给津贴100元,该生自筹200元。学成返国,即为其乡里学堂担任义务,故尤注重于师范一门。当时赴日留学有永嘉学生黄湛恩、张志俊、李全恩三名及平阳、瑞安、乐清各二名。诸生东渡后,入师范学校的居多数,也有入法政、实业、工艺等普通商校。后者学习时间较长,一般均需四、五年才毕业。留学生中家境贫寒请求津贴,温处道均予资助。留学生中果能刻苦励学肆习专科而学费缺乏的,酌量补给官费。

1910年

大清银行和四明银行同在温州设立分行。中华民国建立后,1913年大清银行即改组为中国银行,次年,温州设立分行。1917年 二十日,城内道前街中和医院院长薛立夫,免费施种痘苗。痘苗纯粹,扫除人酱播种之旧习,颇受群众欢迎。

1919年

七月1日,瓯海医院创立,董事长吴钟镕,院长杨玉生。院址古炉巷。院誉远播,急待扩展。黄溯初父冠圭先生独捐银4800元,续承各方赞助,共得19000余元,在府学巷底旧城边(今中山公园西侧)兴建院舍,历时年余,1922年6月落成。黄冠圭复移捐寿仪3700元,购置医院西首楼房,添置设备,温州始有本地人自创的中型西式医院。吴壁华撰缘起,黄庆澜作记,马公愚书,立碑纪念。该院自创立至本市解放二十八年间,历任院长为杨玉生、张鋆、黄问羹、顾耕梅、方棫。林镜平、王惠川、张景飞(两任)、李镜湖。

1927年

普安施药局于本年以慈善组织“永善福”名义另行筹款286股计一万四千零五元,在扬名坊购地建造局房屋两进,次年七月落成,业务扩展。

1930年

十一月

乐清县上年秋旱重灾,有很多贫农来本城求食,普安施局主持会同慈善团体协济善堂成立协赈会,向工商界募款,创设收容所四处,收容妇孺老弱一千二百余人。黄敏之、潘丽人等四人收容儿童义务施教,免致失学。历时七月,至本年春秧落田后,收容教养始告结束。

1933年

温州著名华侨任岩松偕同乡瑞安丽岙镇潘方崇(顺)等28人,经海道到法国谋生。八十年代初他投资约四十万元在丽岙镇创办岩松中学。

1940年 十一月

粮食奇缺,地方集资的粮食公店于中旬开办,各镇并筹设平粜处。广化镇余毅夫等为扩大便利平民十五日开售杂粮照原价减低。中旬米价仍不断上涨,十八日上午,城区群众结队向县政府请愿群众坚持不退,发生纷扰,县自卫队开机枪扫射。死伤多人。全城商店摊贩罢市。(第二日《浙瓯日报》记载:县政府前死者七人,内老翁一人,老妇一人,小孩两人。伤者多人,十三岁至五十多岁)下午三时专员公署即召开各界会议决定:

一、县粮食处暂停工作,建议地方设平粜局;

二、要求县境内粮食绝对流通,如有阻留、一律严办;

三、督责粮店开业。

米案第二日,各界捐款抚恤米案死伤同胞,旅甬同乡会主席金星火捐款三百元。省临时参议会来电慰问。下旬,旅沪通向林懋勋独捐抚恤费五千元。城区增设平粜处多处。专员公署召集各界会议决定,再增设平粜处。每日向米业借粮四万斤,以低于原价供应,每元四斤。损失之数,在县平准基金及应变经费内拨补。各镇分头募集平粜经费。月底,临时购运港米济急会成立,互推懂事九人,董事长翁来科,经理吴锦涛、副姜渭英、陈海源,总务王纯侯,业务黄寄宇,会计戴绶先,审核徐缙卿,皆义务职。另设职员数人酌给薪金。即筹垫资金六十万,向香港购运暹罗米。南京财政部亦分电温州中国、交通两银行,分摊承汇向港购米赈荒,并准给外汇一百万元。十二月初,县商会派员往江西购米一万包,米市渐定。粮食公店即于本月结束。1941年 十一月

省赈会在永嘉、瑞安、平阳、泰顺、乐清等三十个县办理免息小本贷款,救济灾民难民,俾得自力更生。贷款额:以摊贩为业者,二十元至五十元;开设小商店者,五十元至三百元;经营小工艺者一百元至六百元。并规定自借款日起以五个半月分十次还清。县赈济会成立,接办战时浪流儿童收容所。

永嘉县社会服务处和省卫生协进会永嘉分会设立永嘉贫民产院于府学巷,聘有医师二人,助产士三人,院长余毅夫,副院长张景飞、江卓儒,医务主任郑求是,产科主任胡玄默,助产士赵玉蓉,徐静懿、黄鹤、汪志秋。后又设义务施诊所,聘请中西医义务应诊,计中医师63人,西医3人。

1943年 五月

永嘉县各机关各界议定,募建城区公共大礼堂、徐母慈幼院、传染病院、县操场及慰劳军队等公益经费二百万元,开展宣传劝募。

县救济院举行法国籍保育人员方浪莎姆姆追悼会。方于1918年来温,一生致力于育幼事业。

1947年 十二月

各界会议决定筹募基金一亿元以维持籀园图书馆。

第二篇:近百年中医妇科主要文献评述

近百年中医妇科文献内容,主要见于一些妇科专著、论文及综合性医籍中。笔者在编写《中医文献学。民国至现代的中医妇科文献》中,经查考大量资料后,初步统计:近百年中医妇科著作有240余部,其中民国时期(1912~1949年)60余部,现代(截至1999年)约180余部,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约4000余篇(包括中西医结合)。本着从理论价值和临床实用的角度出发,笔者对近百年中医妇科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文献进行了研究,但难免有不足之处,恳望同道指正。

1民国时期中医妇科文献

民国时期,中医妇科发展滞缓,有影响的专著不多,较有造诣和代表性的当数张山雷的《沈氏女科辑要笺正》,其他如严鸿志所辑《女科精华》、《女科证治约旨》和《女科医案选粹》,恽铁樵的《妇科大略》,时逸人编著的《中国妇科病学》,杨志一所著的《妇科经验良方》等及张锡纯的综合性医书《医学衷中参西录》,亦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可资参考。现将此期有影响的妇科文献研究如下:

1.1《沈氏女科辑要笺正》专论妇科,提倡养肝肾、行气血

《女科辑要》,为清代沈又彭(字尧封)选集诸家妇科医论,参合己见编辑而成,后经徐政杰补注,王孟英加按刊出。张山雷喜其选论简要,“寥寥数十页,精当处勘透隐微,切中肯綮,多发前人所未发”,王孟英所加按语,“更能刻进一层,洞见症结”,因而详加笺正,用作授课教本。但张氏的笺正,并非单纯对原文的阐释,而是多加驳辨,借题发挥,阐述他自己的学术思想。他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加以注释及引申其义,故曰笺正。全书分上卷31节,论经病、带下、求子、胎前诸病等;下卷51节,论临产、产后诸病及妇人各种杂证。逐条阐释,或为驳正,反复剖析,不厌其详。强调辨证论治,反对固执不变。学术上主张“妇女以血言”,“血虚者,即是肝肾阴液之虚”。提倡滋肝肾,补气血。补气注重行气,补血强调滋

阴的治疗学思想。例如:书中“经后腹痛,气血俱虚,宜八珍汤”条下,笺正曰:“经后腹痛,谓为气血俱虚,似矣。然所谓血虚者,即是肝肾阴液之虚,岂四物汤方所能了事。且阴虚于下者不宜升,川芎尚须慎用。但借以行气中之滞,少许佐使......若谓腹痛是气虚,则大气壅滞而不利,所以结痛,宜用香附、乌药、青皮、大腹之类,使之流动吹嘘,对助运化。”其认为一贯煎方“对女科血枯者,尤其针对”。又如:“月事不来”条下,笺正曰:“血不足而月事不至......是血少而肝络不疏,宜滋养肝肾真阴,兼之宣络以疏达气滞。”张氏对于方药的使用,具有独到的见解。如治妇女血证,医家多用胶艾汤、奇效四物汤,但因该二方皆有当归,在血崩奇效四物汤条下,笺正指出:“当归一药,富有脂液,气味俱厚,向来视为补血要剂,固亦未可厚非,在阳气不足之体,血行不及,得此温和流动之品,助其遄行,未尝非活血益血之良药,惟其气最雄,走而不守,苟其阴不涵阳而为失血,则辛温助动,实为大禁。”反对世俗谓“当归补血,归其所归”之空谈。由此可见,张氏学术深湛,观事缜密,所作笺正独到,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书成于1922年,初版首行及书口题作“女科学讲义”。

1.2《医学衷中参西录》内设妇科,重视理脾胃、行气血

此书虽非妇科专著,却内设“妇女科”和“女科方”,记载许多有价值的女科资料。虽论述病证不多,但理论和遣方用药都很有特色。学术上重视调理脾胃,理气行气和活血化瘀。妇科临床常用名方“安冲汤”、“固冲汤”、“温中汤”、“寿胎丸”等即出自该书。如治室女闭经,用山药粥送服水蛭,扶正抑邪并举;治血瘀气滞之月经不调及不孕等,善用三棱、莪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例如在理冲汤条下指出:“从来医者调气行血,习用香附,而不习用三棱、莪术。......三棱、莪术之良能,非二药之性烈于香附也。愚精心考验多年,......若论耗散气血,香附尤甚于三棱、莪术。若论消磨症瘕,十倍香附亦不及三棱、莪术也。”可见其用药颇有经验和新意。

2现代中妇科文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医事业的繁荣,中医妇科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妇科文献大量涌现。一方面,各地名老中医的妇科学术理论及临床经验得到总结,出版了妇科理论和临床专著专集;另一方面,对历代妇科文献整理研究、编著高等中医院校使用的中医妇科学教材及公开发表大量的妇科学术论文,为中医妇科学的继承与发扬开创了新的局面。

此期中医妇科文献大致可分四类:一是名老中医的专著专集,例如钱伯煊的《女科证治》和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整理的《钱伯煊妇科医案》,朱南孙等整理的《朱小南妇科经验选》,北京中医医院等整理的《刘奉五妇科经验》,广州中医学院妇产科教研室编的《罗元恺医著选》和罗颂平等整理的《罗元恺女科述要》,哈荔田的《哈荔田妇科医案医话选》,裘笑梅妇科临床经验选》,班秀文的《班秀文妇科医论医案选》等。这类著作约有10余家,20余种,主要总结个人临床经验和心得体会,如钱伯煊之善用古方化裁,朱小南之重视理肝,刘奉五之治肝八法,罗元恺之善调脾肾,哈荔田对气分药之运用,裘笑梅中西结合,调理脾肾,班秀文灵活运用经方等,均具特色,各有千秋,为现代中医妇科之精华。此外,还有一些荟萃性的著作,如吴大真等主编的《现代名中医妇科绝技》等。二是临床实用性著作及教材类著作,这类文献数量较多,内容大多融汇古今,兼采各家,并结合一些现代医学知识,例如各版《中医妇科学》统编教材,上海中医学院妇科教研组编写的《中医妇科临床手册》,陆德铭主编的《实用中医乳房病学》等。还有一些妇科治方的汇编,如胡国华等编的《新编妇人大全良方》等。三是对古代文献的整理、校注、汇编、研究类著作,例如何时希的《女科三书评按》和《珍本女科医书辑佚八种》,黄绳武的《傅青主女科评注》,牛兵占主编的《中医妇科名著集成》等。四是众多的妇科专题论文,此类文献丰富,涉及的范围有:中医妇科的现状概况、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及妇科经病、崩漏、带下、不孕、杂病、临床经验、方药运用、医案医话、教育书评等。限于篇幅,笔者仅从这四类文献中摘取有代表性的简介如下:

2.1《女科三书评按》和《珍本女科医书辑佚八种》旁征博引,资料珍贵

《女科三书评按》是何时希对唐.昝殷《经效产宝》,宋.朱瑞章《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和清.萧赓六《女科经论》三部妇产科古籍的评按。何氏评按特点有三:一是何氏熟谙医理,精于内科,认为妇科许多疾患医理同于内科,故每借鉴内科来开扩妇科思路;二是何氏评按中对方剂的配伍组合有很多精深的理解;三是何氏长于文献考证(曾著《女科书籍解题》、《存佚女科书目录》等),对评按的三部医籍及书中涉及部分文献所作考略,多详实有据。总而言之,何氏学术上有较深的造诣,对原著内容既有阐释赞赏,也有驳难批评,旁征博引,自成一家之说。

《珍本女科医书辑佚八种》是何时希从20余种文献中辑佚的7种妇科文献,加上23种其他医书的零星佚文,合编为《女科医书佚文丛钞》,计作8种。作者在每种书前均撰有对该书的考略,书中时有按语,书后附有方剂索引,以便检阅。本书所辑8种医书,自隋、唐、宋以迄明清,大多在国内已经散佚不全,或残缺不全。其中隋人《产经》,唐.张杰《子母秘录》,杨归厚《产乳集验方》,宋人《产书》和杨康侯《万全护命方》均为失传已久的妇科著作,《产育保庆集》和《便产须知》则仅有残本或内容不完整的辑佚本,故本书所辑资料甚为珍贵,对祖国医学失传珍本的保存,起了较大的作用。辑录之书,较有价值。

2.2《中医妇科临床手册》酌采古今,切合实用

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总论介绍妇科基础理论和证治概要,各论介绍月经、带下、胎前、产后、肿瘤、计划生育等妇科常见病的辨证施治,以中医病证名为主,也结合一些必要的现代医学病名,如“子宫内膜移位”、“滴虫性阴道炎”等。参加本书编写的沈仲理、朱南孙、庞泮池、王大增等均为上海中医妇科名医,故书中汇聚了他们的临床经验,又酌采古今名著、名家及民间的经验效方,切合临床实用。

2.3《中医妇科名著集成》汇集整理,概括全貌

本书为《历代中医名著文库》之一,上自唐代成书刊行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经效产宝》始,下迄清末之《女科秘诀大全》,共收录历代有代表性且有重要学术和文献价值的妇科专著20余种,计有《经效产宝》、《女科百问》、《妇人大全良方》、《万氏妇人科》、《宋氏妇科秘书》、《济阴纲目》、《傅青主女科》、《女科正宗》、《女科经纶》、《达生编》、《产宝》、《妇科玉尺》、《胎产秘书》、《胎产新书》、《产孕集》、《竹林寺女科秘方》、《女科要旨》、《沈氏女科辑要》、《胎产指南》和《女科秘诀大全》。该著撰有前言,略论中医妇科发展简史。每书前有点校说明,记叙作者、成书年代、内容提要、版本流传及点校方法等,并结合自己的体会加以简要学术评价。书后附有“未收名著提要”,如《卫生家宝产科备要》、《校注妇人良方》、《女科撮要》、《女科证治准绳》、《妇人规》、《胎产心法》、《妇科心法要诀》、《女科切要》共8种,可引导读者了解和利用更多的妇科古籍。本书兼综各家,以采摭汇编为主要特点,溯本求源,纲举目张。阅读该书,可概览历代妇科主要名著,为学习妇科古籍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故此书为集妇科学之大成之作,起到了全面整理妇科学说的作用,是一本优秀的妇科文献汇编。

2.4妇科专题论文,体现成果,反映进展

学术论文是现代中医妇科文献一个重要的部分。从研究角度而言,一是古医籍及老中医经验的研究;二是临床研究;三是实验研究。例如陆文彬整理了《女科要旨》学术经验,归结为调经重脾胃,妊娠主安胎,产后法仲景的理论观点及用药特点。罗元恺和张琪对《内经》、《金匮要略》妇产科内容及临床应用分别作了阐释。马大正还整理总结了张从正对经带胎产的临诊特色。临床对妇科疾病每有研究及进展。例如宫颈癌方面,丁希海等自拟内服血蛊回

生汤,外敷阿魏化积膏治疗中晚期宫颈癌34例,治愈(细胞学检查3次阴性,存活5年以上者)24例,占70.6%,总有效率94.1%。科研方面,例如模拟清代名医傅山妇科诊疗系统研制成功;孙宁铨等观察痛经散治疗前后血浆等标本中PGF2a含量,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从近百年中医妇科文献的研究来看,新中国成立前的民国时期(1912~1949年),中医妇科发展滞缓,有影响的专著较少,其中以张山雷氏专论妇科较为突出。新中国成立后,妇科专著从数量和质量上皆较近代丰富充实,学术观点各异,理论体系新颖,临床经验全面。无论在理法方药方面,还是在中西医结合方面,均具特色,各有千秋,具有较高的学术和临床价值。故此期的中医妇科文献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妇科学的内容,反映了妇科方面的成就,从而促进了妇科学的繁荣,对中医妇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篇:北大《近百年中国(传统)文化著作推荐》

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著作北大推荐阅读 观子史,尊孔孟,味易老,友庄禅,美风骚。

一、推荐阅读之依据

在我看来,中国传统文化最可观者,也是最富价值的东西,一是伦理精神,二是艺术精神。诚如北大楼宇烈先生所说:“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伦理精神与艺术精神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和艺术修养是人生修养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而道德修养和艺术修养的程度如何,也就被视作一个人文化素质高下的体现。”

除了传承和弘扬伦理精神及艺术精神外,还应该养成对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敬意和信心。这三个方面,就构成我今天推荐阅读的主要依据。

(一)传承和弘扬传统伦理精神

这部分我要说的是:

第一,传统伦理精神在我们今天社会还有留存多少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还需要这些精神么?第二,传统伦理精神纠竟有多少真正融进了我们的人生修养实践之中呢?

文化主体意识:是指一个民族要自觉地以自己所独有的民族文化为根本,不断地省察和传承,并发扬光大,使其永远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首先,传统伦理精神正在失落。

近代以来的失落。

文革期间的失落。

改革开放以来的失落。

其次,我们需要重建这种伦理精神,特别是力行这种伦理精神。

我曾课堂上给学生提出过五点要求——学习传统语文,阅读传统经典,力行传统道德,弘扬传统精神,复兴传统文化。

我想,它也适合于一般知识青年吧。

《论语学而》说:夫子温良恭俭让。

儒家在修养论上强调“知行合一”。

王阳明说:不行不足以为知。

《易传》说:修辞立其诚。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引金岳霖先生语:中国哲学家“他的哲学需要他生活于其中,遵守他的哲学信念而生活,这是他哲学的组成部分。他要做的事就是修养自己„„因此在认识上他永远摸索着,在实践上他永远行动着„„对于他,哲学从来就不只是为人类认识摆设的观念模式,而是内在于他的行动的箴言体系。在极端的情况下,他的哲学简直可以说是他的传记。”

(二)传承和弘扬传统艺术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主要是通过传统的礼乐教化而养成,这种礼乐教化一方面讲的是礼仪,是一种伦理教育,体现出一种伦理精神;另一方面是乐,是一种艺术教育,体现出一种艺术精神。(这个“乐”的概念是广义的。)

有学者说:中国文化是艺术的文化。

《论语泰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荀子说:音乐“入人也深,化人也速。”

艺术精神既体现于各种艺术实践活动之中,也渗透于社会人生的各个领域。

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更主要地体现为一种对社会、人生意义及价值的理解和判断;对社会、人生生活态度和方式的思考;对理想社会、完善人格的追求等等。

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无弦琴,陶琴)

苏东坡酒趣。

《世说新语》:酒正使人人自远。

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武侠下酒;焚香作书;雨夜卧读。)

(榻上读南华,兼秋夜细雨打蓬窗,最为佳妙;灯下写墨竹,有美人纤指弄琴弦,真是良辰。)

(三)养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敬意和信心

无科技不足以强国,无文化则足以灭种。

只有保持一种清醒的文化主体意识,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才能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

勇毅力行,自强不息,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钱穆先生《国史大纲》指出:要有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二、推荐阅读之书目

推荐阅读之读者对象: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非文史专业人士,特别是社会知识青年和大学在读的本、专科学生。非文史专业在读硕士生、博士生也可以参考参考。

推荐阅读之宗旨:不在学术、不在研究,而在学习、在修养、在安生立命。推荐阅读之标准:第一,知识含量丰富;第二,观点鲜明;第三,语言平易

近人,雅俗共赏。

因此,有些在学术领域享有盛誉的名著,今天也只能忍痛割爱了,它们主要是指:专业化程度太高,内容艰深的著作;语言较晦涩,不通俗的著作;部头太过庞大的著作;可能与我今天推荐阅读主旨不符的著作。

另外,原则上多推荐近年出版的新著,以利于读者易购求,易接受。

特别强调:以“阅读传统经典”为主。如《周易》、《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坛经》等等。

(一)中国历史著作2种,附2种

1、钱穆著:《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94年6月。

2、樊树志著:《国史概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三版。附2种:①黄仁宇著:《万历十五年》,中华书局,1982年。(后来有多

种版本)

②(美)伊佩霞著:《剑桥插图中国史》,赵世瑜等译,山东画报出

版社,2003年3月。

(二)中国文化与哲学著作4种,附5种

3、楼宇烈著:《中国的品格——楼宇烈讲中国文化》,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1月;《十三堂国学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两本书应作一本书来读)

4、梁漱溟著:《中国文化要义》,版本甚多。

5、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著:《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

6、冯友兰著:《中国哲学简史》,涂又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2月。又:赵复三译,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1月。

附5种:①林语堂著:《中国人》(又名《吾国与吾民》等),版本甚多。

②郭齐勇著:《中国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又,《传统道德与当代人生》,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2月。

③葛兆光著:《禅宗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又,《道教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9月。

④张中行著:《禅外说禅》,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3月。

⑤彭林著:《礼乐人生——成就你的君子风范》,中华书局,2006年4月。

(三)中国文化与哲学著作3种,附4种(重在“养成民族文化自信心”。)

7、辜鸿铭著:《中国人的精神》(又名《原华》,《春秋大义》等),版本甚多。

8、牟宗

三、徐复观、张君劢、唐君毅著:《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我们对中国学术研究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认识》(1958年),版本甚多,不少文集有选入。网上亦多有登载。(另可参读当代新儒家其他著述。另,1935年,王新命等十教授曾联名发表《中国文化的本位建设宣言》;2004年,许嘉璐、季羡林、任继愈、汤一介、庞朴等数十位学者艺术家联名发表了《甲申文化宣言》,亦可参读。)

9、辜正坤著:《中西文化比较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附4种:①梁漱溟著:《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版本甚多。

②钱穆著:《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6月。(另,[美]艾恺著:《最后一个儒家——梁漱溟与现代中国的困境》

可参读,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

③王岳川著:《发现东方——西方中心主义走向终结和中国形象的文化重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12月。

④河清著:《破解进步论——为中国文化正名》,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

(四)中国艺术和美学著作3种,附5种

10、李泽厚著:《美的历程》,版本甚多。(可参读《华夏美学》)

11、宗白华著:《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5月。(另:宗先生

文集的其他版本甚多)

12、朱良志著:《曲院风荷——中国艺术论十讲》,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年5月。(可参读《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修订版;《中国美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附5种:①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6月。(另

有多种版本)

②王国维著:《人间词话》,版本甚多。

③叶嘉莹著:《古典诗词讲演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④陈从周著:《说园》(五篇),版本较多。

⑤刘承华著:《中国音乐的神韵》,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1月。(后有修订版)

(五)中国历史地图著作1种

13、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八册),地图出版社,1982—1987年。

以上共计29种,其中推荐13种,附16种。

第四篇:温州商会年会话稿

在“首届四川省温州商会全省性年会”

暨“温商论坛”上的致辞

2010年11月3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宾朋、各位同仁,大家好!

在这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的美好时节,我们以业缘为桥梁、地缘为纽带、联谊为契机,相约在美丽的“甜城”——内江,共同揭开“首届四川省温州商会年会”暨“温商论坛”的序幕。在此,我谨代表四川省温州商会,并以“首届四川省温州商会全省性年会”暨“温商论坛”组委会的名义,向拨冗莅临的各位省、市领导致以诚挚的感谢!向与会的各位宾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体会员代表致以亲切地问候!

“首届四川省温州商会全省性年会”暨“温商论坛”由四川省温州商会主办,内江温州商会承办,全省各市(州)温州商会紧密协作的一次盛大的、跨区域的盛会。在这“共襄盛举”的时刻,我们将以“温州精神、温州商会、温州商人”为载体,“立会为公、共谋发展”为主题,“团结、发展、友谊”为轴线,共同开启“温商论坛”新时代。

温州商会,是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诞革的新生事物。重温“立会为公”的办会风雨历程,我们倍感自豪;展望催人奋进的美好未来,我们壮志不已。10年来,在温州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经过在外温州人的不懈努力,目前,温州商会在全国的数量规模已经达到300余家。在四川,温州商会数量达到16家,直属行业性分会超过10个,温州商会理事总数超过2000人、副会长以上核心领导人员超过400人,会员超过10000名。值得一提的是,在四川省温州商会的主导下,各地温

州商会积极弘扬“温州精神”,形成了以四川省温州商会为核心的全省“一盘棋”战略格局,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扩大了温州商会的社会影响力,树立了温州人的良好形象。温州商会在四川已经成为省内“规模较大、质量较好、水平较高”的大型民间商会。借此机会,我就商会工作,以及远景作出规划:

一、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注重实践、深化宣传

温州商会是具有“民间性、创造性、经济性、独立性”,以及异域特点的工商社团服务组织,发挥着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组织协调作用,承载着“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会员、服务市场经济”的历史使命。近年来,温州商会协助政府招商引资,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建设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在服务川浙两省经济建设中,充分发挥了温州商会不可替代的桥梁纽带作用。《华西都市报》等媒体先后系列报道了“温州商人领衔成都商战”;四川电视台摄录的《百年四川》展示了温州人的创业风采;中央电视台摄制的专题片《在西部》,浓缩了在川温州人的创业情怀。特别是由32家省级电视台、6家外籍电视台联合拍摄的《今日成都》大型电视专题片之一,并以《温州商人在成都》为专题在中央电视台和各省级电视台播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树立了温州商会良好社会形象。

二、团结创业、风雨同舟,整合资源、发挥优势

十载的风雨征程,十载的理念坚守,十载的团结创业,四川各地温州商会工作已经走上规模化发展道路。会员的改革意识、维权意识、品牌意识、发展意识、诚信意识、服务意识都得到了全面提高,这是各地温州商会团结创业、风雨同舟的结果,也是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的结果。正是这些通过积淀而形成的独特人文价值观,奠定了“温州

商会的文化基石”,铸就了“温州商会品牌”。温州商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成长历程,以及温州商会的凝聚力、影响力、战斗力、向心力的不断提高增强,简而言之就是:“价值贵在资源整合,优势在于风雨同舟,成功源于团结创业。”

三、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感恩社会、承担责任

温州商会历来致力于“致富思源,感恩社会”公益事业,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近10年来,在四川温州商会的倡议下,各地温州商会纷纷承担起服务社会的责任,“扶危剂困、抗洪赈灾、捐资助学、抗震救灾、扶危济困”等公益事业中,温州商会捐资赠物超过8000万元,继而在全省范围内奏响公益事业的强音。尤其2007年温州商会斥资千万在成都以“迎奥运、献爱心”为公益题材打造的大型活动《放歌奥运》暨“扶贫助学基金”300万元捐赠仪式启动,引起了全国轰动;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温州商会发扬抗震救灾精神,当即捐赠现金380万元和大量物资,有力地支援了灾区。温州商会历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赤诚善举,受到四川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肯定,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尊重,奠定了温州商会“公益先锋、商界骄子”的社会公益形象。

四、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制定目标、规划远景

回首过去,岁月如歌,我们为之欢欣鼓舞;展望未来,虽任重道远,但前程似锦。我相信,在两地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四川省温州商会的正确引领和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温州商会的路将更加通达。我们今后几年工作的任务目标和发展方向如下:

1、“树形象、聚人心,建桥梁、重服务”是我们全省各地温州商会今后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各地商会将“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以强化

和树立商会“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为首要,从大局着眼、小事着手,一步一个脚印做好商会的服务工作,大力发展企业会员,有效扩大商会服务网络覆盖面,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组织机构建设,健全行业分会规章制度,逐步形成规范化运作的长效机制。

2、加强商会的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议事制度、财务制度,形成良好的制度体系。利用自身的组织优势,加强各地温州商会横向交流,通过相互学习、总结借鉴、心得交流,促进共同提高。进一步做好会员服务工作,结合各自商会目前情况,扩大会员数量规模,规范会费收取,积极推行服务、维权、信息三位一体,做好企业会员发动和吸收工作,提高行业企业入会率。结合自身特点和会员的服务需求,大胆探索,创造富有个性化的服务举措,展现商会的特色和活力。积极拓展经费来源,增强商会的后发动力,确保商会各项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着力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不断增强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发挥商会的创新力,提高决策水平,是我们目前工作重中之重。

3、加强党建工作,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发挥党组织在商会建设中的参谋和助手作用。树立“团结办会、实干创新”服务意识,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凉山州温州商会党建工作的有益实践可以看出,在温州商会内部加强党建工作,有利于提升商会队伍的综合素质,是提高领商会科学决策的重要保障,是推公益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此,四川省温州商会号召各地温州商会:“要以战略的眼光充分认识加强党建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党建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并通过加强党建工作来凝聚力量,汇集民智,开拓创新,克难攻坚,坚定不移地推动温州商会公益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4、以“全省性温州商会年会”为契机,加强宣传工作,树立温州商会的窗口形象。“全省性温州商会年会”不仅是一次温州商会文化的展示,更是一次全省各地温州商会综合素质的自我检阅。四川省温州商会举办的“全省性温州商会年会”,首开全国之先河,是史无前例的,我们旨在通过今后的“年会接力棒”,组成“公益接龙”,用自己的行动美化“窗口”形象,以文明之风服务两地经济建设。

5、推进商会公益事业建设,弘扬“立会为商、公益为本”的温州商会服务精神,贯彻落实“团结办会、服务会员”的方针目标,将是我们工作的又一重点。“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纵深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深入”,在“东部沿海产业转移”,以及“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的当前,我们将直面“承接产业转移”和“一体化”推进过程中温州企业面临的“调整、搬迁、土地、权益”等诸多瓶颈和问题。为此,我们肩负的担子更重、使命更强、责任更大,可谓“任重而道远”。为了做好产业转移和搬迁应对工作,我们必须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温州商会共建为平台、温州人团结创业为基础、产业转移为机遇”,努力推动“温州商会总部基地”的建设。

五、总结经验,正视问题,加强管理、完善制度

随着商会职能作用的进一步体现和发挥,商会组织在市场经济建设中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温州商会工作由于多种原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商会工作机制有待健全,自身组织建设薄弱环节有待改进,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观念有待改变,自律能力有待提高,办会经费缺乏自我造血功能。我们只有正视问题、总结不足,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此,我们要从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从推动商会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入手,以“提升服务水平、重塑商会服务、增强商会凝聚力”为着力点,着眼“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大力拓宽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把商会办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服务组织,商会才能大有作用、大有作为。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在您们的关心和支持下,“首届四川省温州商会全省性年会”暨“温商论坛”将为我们架起交流和沟通的桥梁,这对全省各地温州商会的建设和温州人团结创业将是一个有力地促进。在此,我们真诚地希望各位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对温州商会的建设和温州商会的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全省各地温州商会在积极的互动交流中,不断促进规范建设和长远发展。

各位商会同仁:

“扬帆催征、百舸竞发”的时代已经来临,四川省温州商会动议各地温州商会继续发扬“自强不息、团结创业”的温州精神,秉承“立会为公、共同提高”的办会宗旨,不辱使命,不负众托,竭尽全力、尽职尽责地带领商会所有成员,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希望各地商会抓住当前的大好机遇,把握好发展形势和政策导向,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力争在基于商会日臻发展壮大的基础上,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实现新跨越。

谢谢大家!

第五篇:近百年中国读者对安娜的解读

近百年中国读者对安娜的解读

------从《缺席到出席:安娜·卡列尼娜解读史中之复制与研究》看新理论的注入对影响研究的意义

一、选文原因

以往,我们对安娜的研究与解读,往往只是从平行研究入手,尤其是多从主题学的人物研究着眼。比如“安娜”与“繁漪”之比,“安娜”与“娜拉”、“子君”之比等,而很少从影响研究出发,对“安娜”这一形象在中国不同时代不同接受者,尤其是对造成“安娜”被各个时期中国接受者误读的原因分析很少。这与我们研究的惯用思维方法有关。即便是对影响研究,我们也往往关注的重心是“影响者”,而并不怎么注意“接受者”的个性和创造性。由于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理论的兴起,二者并为比较文学研究所借鉴运用,为扭转这一类研究方向偏颇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依据。而这篇论文从影响研究方法出发,运用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理论等分析从“五四”时期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近百年中国读者对安娜的不同解读,并对造成这种解读“缺席”与“出席”背后的原因作了解释,这不仅使“安娜”作为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而且将“安娜”横(平行研究)纵(影响研究)结合,研究更加完整。又由于自己对《安娜·卡列尼娜》的一点偏爱,因此选择了这篇论文进行学理分析,也算是对作品及个别研究方法的丰富与补充。

二、论文定位于学理阐述

这是一篇从影响研究方法出发,运用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理论以及文化误读等理论进行阐述的论文,影响研究指一个民族文学的演变过程中或一个作家一个作品所显示出来的外来因素,这些外来因素经过消化最终渗透到民族文学之中参与艺术创造和民族文学发展的过程,并成为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影响的特点具有外来性和隐含性。影响研究的路径是放送——传播——接受。而本文就是转从“接受者一方着手,研究由于接受者的“接受屏幕”和“期待视野”不同,而造成对影响者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不同理解的。此外,作者在运用影响研究方法时,还采用了媒介学,比如翻译改变等。

文中多处用了影响研究媒介学中的翻译。比如第一自然段说到“《安娜·卡列尼娜》最早翻译成中文是在1917年8月,有陈家麟、陈大镫据英译本翻译,译名《婀娜小史》,上海中华书局出版。”还有71页也提到“据统计,迄至1990年,《安娜·卡列尼娜》的译者共7人(其中一人是缩写本的译者),各种版次(包括精装、缩写、改写等)共15种。”比较文学中的翻译与传统意义的翻译不同,最根本区别在于研究目的不同。传统意义的翻译是为指导翻译实践,而比较文学的翻译则是把翻译看成文学研究的对象,吧任何一个翻译行为的结果(译作)都作为一个既成事实加以接受,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对文学交流的影响、接受、传播等问题的考察和分析。这篇论文从媒介学的翻译入手,展开了对译作的文学交流、影响、接受等问题的考察和分析,其中最主要的是对“接受”这一过程的分析。

接受美学所告诉我,们的一种见解就是,“他中文化如何去接受一个作家或

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出自于他们自身的文化需求和精神困扰,是他们文化和生存现实的变相的价值表现方式,与某个作家和作品在本土文化中的评价关系并非无关,但却不是决定性的因素。”这与我们所讲的“误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我们通常在比较文学中所讲的“误读”是指人们与他种文化接触时很难摆脱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往往只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一切来理解别人„„人在理解他种文化时,首先自然按照自己习惯的思维模式对之加以选择切割,然后是解读。这就产生了难以避免的文化之间的误读。造成安娜在中国百年间被接受者排斥、关注、斥责、部分人理解,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历史文化因素是分不开的。由于影响者的文学作品和现象在接受者的文化环境中将会被选择、改造和重新定位,使其发生超越原先所处文化境遇的畸变和新的生长。在这种情形下,与其说是影响者在发送影响,不如说是接受者如何去借用一个合适的“他者”当做“镜子”来认识自身的处境,寻找解决自身困扰的途径。用这样的理论来理解分析“安娜”为什么在中国经历如此复杂的接受过程就容易的多了。

此外,在研究方法上,作者还借用改编论述。改编是依据外国文学作品的直译本,按照一定的原则对原作进行改写,是一个在创作的过程。比如本文在第三部分写到:“除了书籍出版,端木蕻良曾在1947年前后根据沃兹尼生斯基的同名剧本改编了《安娜·卡列尼娜》。”之后又提到“英国广播公司出品的10集电视剧《阿娜·卡列尼娜》由上海电影译制片厂和中央电视台联合译制。”等。作者在这里列举改编是为说明这个阶段中国接受者(专指文化部门)要么受政治因素或舆论影响认为该剧有悖精神文明建设而在播放时犹豫和两难,要么完全将自我让步给对象。这些群体都是“误读”。虽然用的是改编手段,加以举例,但作者仍在强调“接受”上的问题。

同时,作者以影响研究为主线,贯穿了一些平行研究的方法。在对安娜与娜拉进行比较时,运用了主题学的人物研究。人物形象是特定时代特定环境的产物,是作家探索人性的中介,是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的结合,安娜和娜拉在追求自由爱情上有共性,但对待社会所面临的困难又有个性。对文学中常见的特定情境以及不同作家对基本情境的不同处理的研究,比如爱情、职责、道德、伦理冲突等的研究属于情境研究。而作者将安娜与娜拉、阮玲玉进行比较时,正是用了情境研究的方法。因为女性在对待自己的爱情、职责、伦理道德等问题是文学中常见之情境。但是,这里不管是人物研究还是情境研究都是为这个时期接受者的“缺席”服务的。用平行研究仍是为说明“五四”时期对安娜的解读,因此可以说,这里的平行研究服务于影响研究。

三、优缺点

我以为这篇论文最大的优点是选取角度“新”并且非常具体“专一”。它既没有从大家惯用的研究安娜的平行研究入手,也没有用影响研究中最受人瞩目的誉舆学和渊源学着眼,而是站在影响研究的另一高度,单从“接受者”出发,以媒介学为线索贯穿全文,并用接受美学、读者反应理论以及误读理论等揭示文学在传播与接受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虽然其中有一部分平行研究,如人物研究、情境研究等方法,但终其目的是为说明接收单的缺席与出席,未影响研究服务。而这篇文章对四个时期中国阅读主体的缺席与出席作了具体详尽的分析,并且揭示出东西文化在价值取向、接受影响上的不同。尤其是用接受美学、读者反应论、误读理论等新理论解决影响研究中的问题,这正是我们文学中最需要汲取的营养。这就把现象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

但是,这篇论文也有不足的地方。我以为有三点不足。第一,在对接受者产

生误读的过程中,他用了平行研究(主要有人物研究和情境研究)前面已写,在此不赘述,但是在对阮玲玉与安娜两个人物进行平行比较时,却是表面共同性的罗列,即陷入了简单的“x+y”;还有一点我很迷惑,由于自己这方面的知识的狭隘,在查完相关资料还是不明白阮玲玉是现实生活中的人,而安娜是文学作品中的人,虽然两人有很多共同点,但是这两种人能放到一起比吗?希望得到老师的指点。第二,我认为这篇论文虽然在阐释接受者的问题,但总体上属于影响研究,他完全可以穿插渊源学,这样会使影响研究更丰满。我们知道,托翁受女性观、宗教观影响很深,这对他创造《安娜·卡列尼娜》也有影响,安娜在做各种选择时,总是疑虑重重,其中宗教观是她的一大制约,这与托翁本人思想是有关的。如果加上这样的渊源学的研究方法论述,我想会对中国接受者不理解安娜,误读问题有“柳暗花明”之效用。第三,理论研究与文学研究结合还不是很好,比如在第四阶段分析中国接受群体为何在90年代出席时,再加上受20世纪70年代以后新文学、新文化理论的诞生(女性主义、新历史主义等)的影响就更好了。

四、心得,新得

从心理角度,最大感受是要解释分析比较文学作品时,引入借用其他理论的重要,我之所以在选文上既没有选择运用平行研究的范文,也没有选择影响研究的誉舆学、渊源学等,而是着眼于“接受者”一点,运用接受美学、读者反映论、误读理论等就是想说明在分析文学作品时,运用其他学科,其他理论,尤其是新理论的重要性,而恰恰是新的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理论的引入,为刷新和改变既成研究类型(影响研究的惯用方法)的学术意义注入了理论的活力。试想,如果没有这些理论的注入,我们还会在朦胧中探索多久?

从本文角度看,给我的震撼是“误读”的可怕。一个“安娜”从中国读者的缺席(五四)→开始关注(阮玲玉的自杀)→误读(政治因素、社会因素或个人因素)→出席(女性意识觉醒,心理学,生理学的发展)要经历将近百年的历史!即使在今天,在这个文论自由,文学多样化的今天,仍有多少人把安娜当成“荡妇”?这样的误读还要持续多久?想到老师在最后一课将平行研究的“注意事项”时说道“误读”产生于“模子”,我想这不仅仅是平行研究的注意事项,同样受用于影响研究。这篇论文不就是最好的例证吗?因此,用台湾学者叶维连的话说,就是告诫我们要“突破认识的‘模子’,实现超越与汇通”。不要把我们的社会历史文化强加于他民族,还各国文学以平等原型!再也不要让“第二个安娜”在中国有这样的误读!

从学科性角度看,在比较文学这个领域里,还有许多空地未曾开垦,二这里的土地比任何地方都富饶。比如非洲文学就是我们长期忽略的,难道经济上的贫乏真的会导致精神上也匮乏吗?影响问题往往是不可估量的,相似之处只是偶然的,人们可以按照一定的方法,准确地把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某个形象或某些形象流传情况描述下来。当作者传播一种观点时,这会是一种信念,一种嘲笑,抑或两种都是呢?要确定他是如何在另一个的思想中或在另一个群体中确立起来,是艰难的、棘手的,然而时间会证明一切。不论是影响研究,平行研究或阐发研究关键不在于选择什么样的方法进行研究,而是比较之后的深层文化透视或人类共同规律。比较只是手段,绝不是目的。我们应该做的是如何多方面把他学科、他理论诸如比较文学进行新的阐释,使其领域更开拓、更广泛,对我们解读一些社会问题、人类问题也更清晰有助。

五、总结

雨果在《林中告白》中写下平凡却振聋发聩的话语:“真理、光明、正以、良心,这就是上帝。上帝如同白昼。„„我的凡眼很快就要闭上了,但是我精神的明眸将一如既往地灿如朝霞。”他一直在用最纯正的目光,读者神州沧桑的变迁,读者历史的春秋,读着人间昨天的浮沉和今天的沉浮,读着文明也读着野蛮,读着血泪也读着欢笑,读着贫穷也读着富有,读着卑污也读着高尚„„

历史是探索过去和感知未来的最明亮的眼睛。艺术是人类梦中的天国。文学又像是尘世向天国焚烧的一柱心香,袅袅紫烟能将尘世与天国氤氲在一起。人类在现实中难以获取的东西,都希冀在文学和艺术中找到:理想、爱情、恩仇、美德、幸福„„

(注:在写这篇读书报告时,“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理论”参考《比较文学原理新编》一书里的介绍)

参考文献:

① 乐黛云、陈跃红、王宇根、张辉著:《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第178页,181页。

② [法]马·法·基亚,颜保译:《比较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8月第1版

下载温州近百年记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温州近百年记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997-2011年温州中考作文题

    1997-2011年温州中考作文题 1、题目:《难忘______情》。要求:先补全题目,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如师生、母女、父子、同窗、挚友等,然后作文„„(1997年) 2、提示:课余生活是丰富......

    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部分赏析

    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部分赏析 李剑农的《中国近百年政治史》是由他的《最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及补写的篇章合刊而成。在取材与叙事方面颇具特色,所以本人花了课余时......

    年终总结**网上热销 1篇近百元

    年终总结**网上热销 1篇近百元 http://.cn2011年12月10日13:44扬子晚报 绕不过的年关,饶不过的年终总结。每到年底,众多上班族在期待年终奖的同时,都得先过一个关口:写年终总......

    近百省级部门晒“三公”预算范文

    近百省级部门晒“三公”预算 陕西今年支出将同比下降12% 符国涛 2013-3-26 6:36:55来源:《 人民日报 》( 2013年03月26日 11 版)人民日报西安3月25日电(记者姜峰)记者从陕西省财......

    温州日程安排

    全国中小学(含中职)班主任职业幸福生成与专业发展高级研修班 温州培训日程安排 各位代表: 热忱欢迎您到温州参加“全国中小学(含中职)班主任职业幸福生成与专业发展高级研修......

    温州电子商务

    温州市促进电子商务发展 近日,温州市出台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扶持办法,安排2000万元电子商务发展扶持财政资金,支持发展电子商务公共平台。 一是支持发展行业电商联盟公共服务平......

    温州考察

    温州考察 温州中学 (一) 一道朝阳水面 几帆乌蓬疏影 信步小湖边 沐浴人造仙境 (二) 百年温中育俊杰 桃李芬芳蜚中外 大师名流奠沃土 独辟诲人塑品牌 雁荡山 (一)雁荡山 东西南北中......

    温州好人好事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以商称道“敢为人先”的温州,经过多年的文明城市创建,而今在道德领域立起了新形象。 从热血救人的“最美女孩”毛陈冰,到“诚信老爹”吴乃宜;从微笑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