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由雾霾引发的对环境污染的思考(最终版)
由雾霾引发的对空气污染的思考
【摘要】:通过一个年度关键词——雾霾,延伸到当今空气污染造成的危害,并提出相关防治措施。
【关键词】:雾霾 空气污染 危害 防治措施
“街边的座座楼房,披上了灰色的衣裳。全城都浓雾茫茫,我迷失了方向„„”近几年,雾霾成了威胁中国部分地区人民生命的一危险“杀手”。
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
2014年1月,国家减灾办、民政部首次将危害健康的雾霾天气纳入2013年自然灾情进行通报。2014年2月,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时指出: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聚焦重点领域,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
2015年12月,南京天空出现了雾霾自带颜色的奇景。2016年„„
雾霾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即PM2.5),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使我国大气污染现象更加严重。
治理污染首先要找出造成其产生的原因。显然,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工业。工业生产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其中有的是烟尘,有的是气体。
烟尘漂浮在空中,或落在地上,当遇上无风多雾的天气时,就会聚集在空中,使能见度降低,天空呈灰黄色,形成雾霾。雾看似是水蒸气,里面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细颗粒、有毒物质却高达20多种,且含量是普通大气水滴的几十倍。与雾相比,霾对人的身体健康的危害更大,尤其是呼吸系统。由于霾中细小粉粒状的飘浮颗粒物直径一般在0.01微米以下,可直接通过呼吸进入支气管,直至肺部,造成呼吸道疾病。雾霾还会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造成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会诱发心血管疾病。同时,灰霾天气时,空气流动性差,有害细菌和病毒向周围扩散的速度变慢,导致空气中病毒浓度增高,疾病传播的风险很高。
而工业废气更是隐形的杀手,如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化物、碳化合[1]物等。虽然大气中这些污染物一般浓度很低,但这些低浓度的污染物长期持续地进入入体,就会形成慢性中毒。慢性中毒由于潜伏期长不易被人所发现,因此危害更严重,还可能致癌。
在生活中,大量民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煤炭在燃烧过程中要释放大量的灰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污染大气。生活垃圾的堆放或简易填埋,使得垃圾中的有机物会由于微生物作用产生腐烂降解,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随风飘散。另外,生活垃圾的不正规焚烧,会造成大量有害成分挥发以及二噁英等物质的释放造成污染。生活垃圾的卫生填埋也会产生大量的填埋气,填埋气的主要成份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具有很强的温室效应。汽车尾气的排放更是不容忽视,随着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大气的自净能力已无法化解汽车排出的毒素。这些有害气体就像工业废气,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那么,如何防止大气污染呢?我们先从最贴近生活的方面说起。
一、减少汽车出行。在我所生活的宁波,马路边都设置了公共自行车,刷下公交车卡就能借走。地铁也正在兴建,1号线和2号线已经开通了,十分方便快捷。公交线路四通八达,出行不成问题。若是每人都少开一次车,选择绿色出行,那么将会对空气造成大大的改善。
二、减少对树林的砍伐,多种植绿色植物。绿色植物能够吸收有害气体,能够吸附灰尘,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进行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从而改善空气质量。
三、控制排放量,并处理有害气体。这是对工厂的忠告。由于工业在大气污染中是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对于工厂更要制定标准、加强管理。并要对不合格排放的工厂给予一定的处罚。
四、此外,作为公民的我们也要积极讨论改善空气质量的好办法,踊跃表达出自己的声音。希望在2016这新的一年里,我们能看见更多的蓝天,享受更透彻的阳光!
第二篇:由“雾霾”天气引发的思考
由“雾霾”天气引发的思考
最近雾霾几乎笼罩了中国,覆盖了中国近一半的地区,已经有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出现了不同程度雾霾天气,城市的空气质量已经达到了重度污染的状况。例如杭州等地区连续几天发布雾霾橙色预警信号。江苏中西部、安徽中东部、浙江中北部、江西东北部等地有大雾,部分地区有能见度不足500米的浓雾。这些地区的空气污染气象条件达4~5级,有的地方达6级,大部地区有中度霾,其中,江苏西南部、浙江北部、安徽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重度霾。专家认为,触发雾霾的直接原因可能是天气因素,但是究其根本原因,则应该是污染物的过度排放,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大气污染导致污染的加剧。而污染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类的实践活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提高,同时也对自然产生了一些污染等负面影响。
一般来说,雾霾天气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大气空气的气压低,空气不能流动。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再加上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交通运输业的发达,城市的汽车也越来越多,作为主要的污染物排放的汽车尾气也成为雾霾天气的一个因素。还有包括工厂制造出的工业废气污染,以及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有部分专家认为,天气因素是触发和雾霾的直接原因,但是究其根本原因则是污染物的持续排放,主要大气污染排放总量远远超过了环境容量。高空较强的大气颗粒物污染传送、较多的二次污染人为排放也是这次南方严重雾霾天气的“元凶”。以北京为例,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雾霾颗粒中机动车尾气占22.2%,燃煤占16.7%,扬尘占16.3%,工业占15.7%。虽然说随着汽车技术进步以及油品质量的上升,环境管理者发现机动车尾气对雾霾天气形成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一些大城市例如北京、上海等地,由于城市容纳人口较多,所以拥有大量的汽车在城市里通行,大量汽车行与城市内,造成尾气排放量依然很大,所以这种污染也加剧了雾霾的形成。
从这个材料中我们能更深刻的体会到人类的活动时时刻刻在影响着自然界的发展。恩格斯总结了近代科学的成长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 着重分析了人类自然观的变化和发展。从而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本性, 他指出“自然界不是存在着, 而是生成着和消逝着的”[1]。自人类的产生开始,自然就不再是完全的天然自然。而是不断被人类影响和改造下的自然。在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类无时无刻地不影响着自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也指出“我们如
今生活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界,远不如说是人造界或人工界。环境中的几乎每一事物都留下了人工的痕迹[2]。现实的各种科技进步,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变,以及污染的出现都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必然产物。现在的人类生存环境是实实在在地被人类实践改造过的自然。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过的自然。
自近代以来,人类经历了几次产业革命,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的变化越来越大,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当人们陶醉于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的巨大生产力进步和经济增长的时候人们的行为开始走向极端。为了追求经济发展以及生活便利,各种工厂废水废弃肆意排放,汽车尾气排放量继续大幅度上升。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在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科学技术成为人类征服奴役自然的有力武器。成为破坏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强大力量之一。造成这中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正在于忽略了自然的客观性这一事实。
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人类的认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况且人类的认识正确与否、能否得到完善和发展,一点也不能离开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尤其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是离不开人与自然的联系,必须全方位的探讨自然的价值。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在对自然界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尚未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一定层次上的某种联系尚未把握住的情况下,改造自然,其结果要么自然内部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类社会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因而受自然的报复也就在所难免。所以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这种依存关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也客观上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主动的认识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并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从自然中获取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使用价值;同时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自觉去认识
和正确把握自然规律,学会按自然规律办事,以利把我们的经济建设和其他社会事业搞得更好,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要树立大价值观念,即在评价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其经济价值,而且要考虑其生态价值;不仅要考虑眼前价值,而且要考虑长远价值;不仅要考虑从自然中所得,还要考虑如何回报自然等等。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第三篇:由雾霾天气引发的思考
雾霾天气折射环境问题
--成也科技,败也科技
摘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媒介”,是变天然自然为人为自然,以及实现对社会调节、控制的手段。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 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所开拓的生产力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但对科学技术的使用不当,又引发了世界范围内极其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在享受科学技术带来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深受其害。本文通过分析近段时间以来的环境问题浅谈科学技术对我们的生活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环境污染;
概述:
2013年1月14日,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发布一份名为《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中文版报告指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之中,有7个位于中国。中国500个大型城市中,只有不到1%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标准。
天津市环保局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11日晚7时左右,天津市17个监测站点中,有16个监测点最近24小时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在300以上,属“重度污染”。
1月11日7时5分,四川省气象台发布第5号大雾橙色预警,部分地方能见度将小于200米。
11日16时,河北省11个设区市的空气质量除承德为“重度污染”、张家口为“优”外,其余9城市均为“严重污染”,其中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的空气质量指数甚至“爆表”,数值已达到或超过500的测量上限,新浪网1月19日报道:在过去的11天内,武汉空气质量有7天属重度污染,4天属严重污染。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胡将军教授说,武汉中心城区大气中的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地面至500米的空中,PM2.5总重量约为56吨。
1.科学技术的副产品--空气污染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工业产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因为科技,我们有了电力,使我们能够使用各种各样的电器,因为科技,我们有了汽车,使交通更便捷;但与此同时,大量的能源被消耗,煤、石油每天不可胜记地被开采、被消耗,然后以各种形式被释放到空气中,造成空气的严重污染。我国已明显形成三个酸雨区:西南酸雨区、华东酸雨区和中南酸雨区。我国的主要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碳。我国大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50-60年代污染最严重的程序。联合国环境计划署监测,我国北京、上海、沈阳、广州、西安等大城市的总污染指数已超过我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
人的行为已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导致人和自然关系的对立,人类正受到大自然的猛烈报复,这种环境危机是人和自然对立冲突的必然结果。人类对环境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是因为我们过份以人为心,当成自然的主宰。人设立和使用尺度,用技术生产的唯一标准衡量万物,把万物都纳入技术生产中,使天地万物在技术世界中只呈现为技术生产的原材料,事物被耗尽被替代,人失去生存的环境,最终影响人的生存。
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加深人与自然的对立,是造成环境危机的主要原因。工业社会高投放、高产出、高消费的生产消费方式把对立推向高峰。海德格尔认为自然的对象性只是自然借以显示的一种方式,把事物当作一个对象去追逐,将严重干涉自然事物的自然状态。
2.科技副作用仍需要依托科技来消除。
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在21世纪必将面临的四大难题之一,空气、水体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不但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已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智力以至生存,在我们生活当中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北京咳”,我相信如果污染得不到及时的控制,将来也会有“武汉咳”等。这种科技带来的副产品一面方要从人、企业和国家的环境意识上抓起,另一面也要利用科技手段。例如:为了驱散雾霾,南京和武汉都采用了人工降雨的方式来净化空气。但这只能解决一时之危机,如果我们不能更根本的地方着手,雾霾还会卷土重来,并一次比一次更严重,直至将人类吞没其中。
目前最重要的是改革生产工艺,为了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要逼迫一些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或将其关闭。一些高污染产业,如化工厂、造纸厂等,可以采用净化设施,能源循环利用等措施降低污当带来的危害。因为传统工业在我国仍然占据很大的比例,所以对这些工业进行改革是控制环境污染的第一步。
其次发展新能源;目前大气的污染物大都来自于煤碳、石油等能源的燃烧,我国虽然已提倡了多年的低碳经济,但效果不是很明显,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技术还不够成熟,旧能源的很多优势无法代替。火电厂依然在运作,汽车仍以汽油为主要原料,而这些正是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因为我们要大力投入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如核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如果这些能源能够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雾霾的天气肯定会走得越来越远。
总结:世界是一架机器,人可认识其规律并对它加以控制,方法就是科学技术。我们要放弃人类中心主义,认识到人与自然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以尊重和爱护自然代替对自然的占有欲和征服行为,在肯定人类对自然的权力和利益的同时,要求人类对自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利用科技手段为人类创造财富。参考文献:
1、成良斌、宋子良、王卉珏,自然辩证法讲义[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杨长桂,自然辩证法纲要,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3、周敬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4、姜安玺,空气污染控制,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四篇:由环境污染引发的思考
由环境污染引发的思考
让我们回顾一下近年来发生的几起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
2010年4月20日,美国石油公司租赁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在路易斯安那州附近的墨西哥湾水域发生爆炸,导致11名工人死亡,17人受伤,引发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漏油产生的毒物会在食物链积聚、进而改变食物链网,一些海洋物种可能灭绝。另外,漏油使许多地方土壤受侵蚀,植被退化。余杭水源污染
2011年6月5日上午,余杭镇居民户反映自来水有异味。而余杭水厂的工作人员取水时,也发现水体飘出一股类似松香水、油漆的气味。紧接着,瓶窑水厂、奉口獐山水厂的取水口都发现了异味现象。
6月5日下午14时30分,余杭区环保局采集第一批水样。经过杭州市专业检测部门的监测,苕溪原水中出现了10种左右挥发性的苯烯类有机物质。监测报告显示,检出物在汪家埠监测点浓度最高,其他取水点的浓度相对较低,依次递减。污染源虽然还不明确,但可以确定是来自青山湖附近的一个工业园区。北美死湖事件
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是西半球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2500多万吨。其中约有380万吨由美国飘到加拿大,100多万吨由加拿大飘到美国。七十年代开始,这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酸雨区,酸雨比藩茄汁还要酸,多个湖泊池塘漂浮死鱼,湖滨树木枯萎。
海湾战争油污染事件
据估计,1990年8月2日至1991年2月28日海湾战争期间,先后泄入海湾的石油达150万吨。1991年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空袭后,科威特油田到处起火。1月22日科威特南部的瓦夫腊油田被炸,浓烟蔽日,原油顺海岸流入波斯湾。随后,伊拉克占领的科威特米纳艾哈麦迪开闸放油入海。科南部的输油管也到处破裂,原油滔滔入海。1月25日,科接近沙特的海面上形成长16公里,宽3公里的油带,每天以24公里的速度向南扩展,部分油膜起火燃烧黑烟遮没阳光,伊朗南部降了“粘糊糊的黑雨”。至2月2日,油膜展宽16公里,长90公里,逼近巴林,危及沙特。迫使两国架设浮拦,保护海水淡化厂水源。这次海湾战争酿成的油污染事件,在短时间内就使数万只海鸟丧命,并毁灭了波斯湾一带大部分海洋生物。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
3月11日14时46分(北京时间),日本东北地区宫城县北部发生里氏8.8级特大地震。12日,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
目前福岛第一核电站1至6号机组反应堆厂房、汽轮机房和竖井等处积聚的放射性污水量达到9.85万吨。从2、3号机组转移至废水处理设施的污水目前已超过7600吨,总量应该超过10万吨。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研究员推测,福岛第一核电站排入海水中的放射性物质随海流5年后可到达北美,10年后到达亚洲东部,30年后几乎扩散至整个太平洋。按照现在的技术条件,放射性物质一旦泄漏便很难回收,可能会经食物链在生物体内积聚。苏州“毒苹果”
2008年,苹果在苏州的供应商联建科技(后更名为“华胜科技”)分别有工人在生产车间出现四肢麻木、刺痛、晕倒等中毒症状。经过苏州第五人民医院检定为“正己烷中毒”。
安监局调查组认定发生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是由于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违规使用有毒物质正己烷、忽视现场危害防范而导致。
正己烷是一种清洗剂,常用于电子行业生产过程中的擦拭清洗作业,暂未列入国家规定的高毒物品目录。如果员工在密闭空间内长期接触正己烷,将会出现乏力、肢麻等周围神经炎症状,严重的会导致神经元损伤。按照国家规定,企业使用正己烷作业应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哈药“污染门”
6月5日世界环境日,哈药制药总厂(简称“哈药总厂”)污染事件被曝光。哈药总厂是以生产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为主,其中青霉素类的生产属于发酵类制药。而国家对发酵类制药水污染物排放极限值有着明确规定,于是记者将水样送到具有检测资质的相关部门进行检测,其检测参考值表明:哈药总厂排污口色度为892,高出国家规定极限值60近15倍。排污口氨氮为85.075,高出国家规定极限值35两倍多,排污口COD为1180,高出国家规定极限值120近10倍。在哈尔滨制药总厂的制剂厂厂区外,有一个用砖搭建的所谓的焚烧炉,里面有大量的废渣在燃烧,这些废渣毫无分类简单一烧便直接排到旁边何家沟里面去。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废渣就被直接倾倒在河沟边上。哈药集团制药总厂位于哈尔滨城区西南部,它所释放的臭味影响范围波及周边的高校,医院和居民区,而且由于药厂位于哈尔滨的上风口,有市民反映在离哈药总厂很远的地方都能闻到臭味。产生臭味的主要原因是药厂青霉素生产车间发酵过程中废气的高空排放,以及蛋白培养烘干过程和污水处理过程中,无全封闭的废气排放。
菲律宾 船用燃料油泄漏事件
2010年07月06日,菲北部沿海省份八打雁发生一起船用燃料油泄漏事件,初步调查显示,目前浮油面积80米长、12米宽,是途经八打雁的船只泄漏的。浮油散发出浓重的异味令人窒息,更为严重的是,附近刚刚栽种的红树林吸附污油后几天就会死亡。印度发生氯气泄漏事故
2010年6月21日,印度东部奥里萨邦贝汉布尔镇一处工厂盛放氯气的气罐泄露,超过10人疑似因吸入氯气而感到胸口疼痛,呼吁困难,已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第五篇:由雾霾现象引发的思考论文
由雾霾现象引发的思
自2012年起,雾霾天气从京津冀地区辐射到大半个中国,雾霾现象愈演愈烈。同时,其影响也由其所在的环境领域波及到健康安全、医疗卫生、经济发展、甚至文化生活等方面,由此产生的雾霾经济的产生、发展现状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利弊得失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为越演越烈的雾霾现象提出一些可行有效的建议使社会发展在经济与生态平衡发展。
关键词:雾霾成因;雾霾经济;雾霾文化;雾霾治理
I
目 录
一:引言......................................1
二、雾霾成因..................................1
(一)自然原因:........................................................................................................1
(二)人为因素:........................................................................................................1
三、雾霾经济..................................2
(一)雾霾的危害........................................................................................................2
(二)雾霾经济的产生................................................................................................2
(三)雾霾经济发展现状............................................................................................2
(四)雾霾经济利弊谈................................................................................................3
四、雾霾的文化现象............................4
五、治理与对策................................4
(一)实施机动车限行交通管理措施........................................................................4
(二)引进“绿化”税制,促进环境税制改革........................................................5
(三)限制机动车数量................................................................................................5
参考文献:....................................6
II 一:引言
2013年,“雾霾”成为中国民众的一个重要话题。2014年,民众对雾霾的关切度只增不减,中国约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上空所发生的雾霾空气的严重污染事件也引起世界关注。我国各地雾霾天气愈加频繁,对公众日常生活及身体健康影响的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加深。虽然我国政府及民众都主动队伍霾天气的预防及治理做出了反应,相应的雾霾天气也在相应的缓解,但就目前的天气及环境状况来看,雾霾天气还将持续,所以,雾霾问题仍将是我国政府与国民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在这几天正在召开的“两会”中,不少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都吧雾霾的治理及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作为“两会”亟须讨论和解决的问题。
早在1952年,英国伦敦就被雾霾笼罩,并在当时被称为雾都。当时,有近8000人因为烟雾事件而死于呼吸系统疾病。伦敦政府对这一情况立即做出反应,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1975年,伦敦的雾日已由每年几十天减少到了15天,1980年则进一步降到5天。1980年代后,伦敦政府先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了不同的防治措施。
二、雾霾成因
(一)自然原因:
从气候来看,我国中东部地区冷空气势力较弱,大气层结稳定;稳定的天气空中的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不容易向外扩散,使得污染物在大气的浅层积聚,形成了有利于形成雾霾的条件。
(二)人为因素:
1、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排放量都远超出环境承载能力。并且,冬季取暖北方大部分地区燃煤量大导致 1 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上升;
2、汽车尾气污染严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数量激增,直接导致了污染气体的增加;
3、房地产的发展,建筑垃圾会产生很多可吸入颗粒物,严重污染大气。
三、雾霾经济
(一)雾霾的危害
雾霾天气现象会给气候、环境、健康、经济等方面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例如引起城市大气酸雨、光化学烟雾现象,导致大气能见度下降,阻碍空中、水面和陆面交通,增加事故发生率;提高死亡率、使慢性病加剧、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改变肺功能及结构、影响生殖能力、改变人体的免疫结构。
(二)雾霾经济的产生
随着雾霾天气的持续,“PM2.5”已经成为各大商家的促销热词。“雾霾经济”成为新的商机。严重的空气污染,使得口罩、空气净化产品热销,也给监测设备等环保产业带来机遇。“雾霾经济”由此而生。“雾霾经济”是由于雾霾天气的出现,公众为了减少雾霾对身体的危害而争相购买抗雾霾产品而最盛的一种经济形式。
(三)雾霾经济发展现状
由于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所以,口罩成为城市民“抢手货”。眼药水成热门产品绿色植物受市民青睐的抗霾物品需求量不断增长,进而催生的雾霾经济为环保、医疗、保健等产业带来了机遇。商家针对频频出现的雾霾天气寻得商机,纷纷推出“抗霾菜”、“躲霾游”、“无霾房”等产品。在雾霾天气的影响下,一些疾病呈现出多发趋势,许多抗霾产品需求量增大,这的确给一些产业带来了发展。并且,出于减少雾霾影响的需要,国家给予相关产业更多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多生产抗雾霾产品,这直接刺激了雾霾经济的发展。以网上抗霾产品销售情况为例:
2014年1月1日到2014年3月5日京东商城上的口罩交易量:
京东商城的交易量只是社会口罩需求量的一个缩影。近期,网上其他大卖家也是各显神通:天猫一家专卖店的“3M口罩”专柜将“北京城区空气严重污染,PM2.5指数达750”作为宣传标语。亚马逊网上商城将活性炭包、活性炭雕和盐灯都纳入了“空气产品”促销的行列。淘宝空气净化器成交指数同比增长99%。易迅网则以“战雾霾,保健康”为口号,以“3M防尘口罩”作为自动搜索词。随着公众对于空气质量和自身健康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空气净化或过滤的产品市场还将会进一步扩大。
(四)雾霾经济利弊谈
1、从社会发展的实际进程来看,“雾霾经济”在短期内可以视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势,在一定的时期内,这种经济形式可以带来GDP的增长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这种经济增长是否能够弥补治理环境污染带来的损失将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2、从心理层面上讲,视“雾霾经济”为机遇,就会给人以趁危敛财的感觉,而且会对治理雾霾行动产生消极影响。相关企业为了赚到更多的钱,地方领导尝到雾霾的“甜头”,雾霾所导致的所谓机遇不断兑现成红利,很难说不会有人因此希望雾霾来得更猛烈一些。
3、两相对比,弊远远大于利。“雾霾经济”蝇头小利的背后折射出环境污染的重大损失,无论哪项对比,空气污染带来的损失要远远大于它所催生出来的市场份额。因此,假如真有“雾霾经济”存在,那么,最大的“雾霾经济”就是治理雾霾,而不能靠雾霾来发展相关产业,更不能把雾霾当作机遇来看待,让相关产业寄生并依赖于雾霾。
四、雾霾的文化现象
在西方国家的历史上,工业革命后世界很多城市都曾经体验过“雾霾之殇”。刺鼻的浓雾最初被人们视为社会发展的象征,引发了多种奇特文化现象,刺激了艺术家们的创作,大雾之下,莫奈的英国议会系列作品、狄更斯的《雾都孤儿》纷纷问世。后来雾霾博物馆也悄然走进人们的视线。例如:多诺拉:为烟雾事件建立雾霾博物馆,博物馆中展示了多诺拉烟雾事件的珍贵文物和文献资料。此外,博物馆还通过举办趣味运动会和戏剧演出等活动向人们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我国,我国是不是也可以向西方学习建立起相似的文化体系,文人作家是否也可以出版一些用以警醒世人的作品流传并继承下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五、治理与对策
两会以来,雾霾问题一直是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李克强总理在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要向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面对雾霾天气,各相关部门及公民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实施机动车限行交通管理措施
天津推出雾霾治理应急预案:为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降低能源消耗,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规定,按照《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美丽天津建设纲要》(津党发[2013]19号)要求,市人民政府决定。
(二)引进“绿化”税制,促进环境税制改革
绿色税收制度起源于欧美国家,即将税负逐步从对收入征税转移到对环境有害的行为征税。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在总税率确定的前提下,调整税制结构,征收资源税、垃圾税、水污染税等,以及在其他税种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允许将污染控制设备的投资抵扣税款。环境治理不能完全依赖行政性手段,必须引入市场手段,让企业承担一定的排污成本,才能有效约束企业的排放行为。
(三)限制机动车数量
机动车大量排放的氮氧化物占全国排放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我国的交通发展模式到了一个关键时刻,如果扭转不好这个关键点,对我国的汽车业和城市交通都会造成影响。另外,机动车剧增使得城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而拥堵本身又会产生更多的尾气排放和污染。同时,建立高效率的道路通行网络,例如:在人口密集的东部发展类似日本的密集铁路网;在中部发展类似欧洲密度的铁路网;而在人口稀少的西部地区用公路交通。这样布局不仅效率会更高,亦会减少污染。
参考文献:
[1]钱诚,李跃森.“雾霾经济”研究[J].现代商业,2013,12:272.[2]许亚楠,马广奇.浅谈“雾霾经济”的得与失[J].西部财会,2013,07:71-73.[3]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如何看待“雾霾经济”[N].东方早报,2013-12-20A23.[4]记者李长灿.PM2.5阴差阳错火了“雾霾经济”[N].杭州日报,2011-12-23A08.[5]实习记者伍良琴李成成张璐.雾霾经济侵吞“美丽中国”[N].企业家日报,2013-01-21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