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人格的培养(共5则)

时间:2019-05-13 12:45: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健全人格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健全人格的培养》。

第一篇:健全人格的培养

健全人格的培养

现代意识中人的意义的崛起促使人们对教育价值观进行深刻的反思。人们通过对人类发展的历史性分析并对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的横向对比研究认识到,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实现人格的成长。教育正在由单一的社会发展功能向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功能相结合转型。基于对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对人的本质和意义的认识,培养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当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命题。

一、人格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及其成因

人格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具体的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经常出现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兴趣、爱好、信念、性格、气质、能力等。这里,我们把人格作为一个更宽泛的概念。它是个体的人所应具有的几种基本要素。个性的发展是人格发展的体现。然而现实社会中仍存在着个性扭曲的状况:一方面是个性的压抑状态;另一方面是个性的放纵现象。这两个特征实际是个性不平衡状态在不同或同一个体人格内部的两种极端表现,并且导致人格的分裂、紧张和不协调:情感上的极端封闭、淡漠或放纵;智能与道德的分离;创新意识的缺乏;社会责任感的淡化;个人主义的滋生与泛滥;等等。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

是多方面的。

(一)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下形成的大一统思想对人的控制和影响是很严重的。在强权之下,人们往往“安于现状”“自我压抑”“与集体保持一致”,进而形成中庸之道、知足常乐、无为、依赖、求稳、从众等心理趋向。在个性受到抑制的情况下,个人内在丰富潜

能不可能充分释放。

(二)在当前开放的社会中,一些人由在原来封闭的、压抑的环境中对自由的渴望转向对自由选择思想的盲目接受,促动了个体的自我膨胀,形成以我为核心、一切为了我、我就是一切的极端自私的个人主义。而这种个人主义与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些人的一盘散沙式的个人主义的结合,则导致人格分裂现象的发生。

(三)人的需要结构包括物质需要、秩序需要和意义需要三种。它们的平衡发展是人格完善的保证。由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物质的匮乏,人的物质需要得不到满足,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欲的急剧膨胀,且又存在着对秩序的需求与秩序的不健全之间的矛盾,社会保障功能不稳定,以致于出现不正当竞争和对利益的不正当追求。另外,西方人学由传统的理性主义走向现代人本主义,对感情、自然性的极端强调导致一些人感性欲望压倒理性精神、自然本能压倒社会责任现象的产生。目前社会对多样性、变化性、不可重复性的强调也促动了中国人思想行为从单一僵化到多样化的巨大转变。但其负面影响是,许多人不再相信有什么统一的价值标准、伦理原则,不再追求统一的思想和永恒的目标。这几种因素共同造成一些人只关注物质生活享受,一味追求金钱和感官刺激,从而形成“物化人格”。

(四)现代西方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带来丰裕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人的危机”。高度的工业化使多数人成为机器的奴隶。人的自我意识及精神意义成为冗余。伴随社会分工的逐渐扩大的是人性异化的日益加剧。可见,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汲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培养人的健全人格是非常重要的。

二、健全人格的内涵与培养

现代社会中出现的人格发展不平衡现象给教育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同时也使人认识到人格培养作为教育目标的必要性。人格内部各个因素内在的、和谐的统一构成一个完善的人格。它包括体质、智力、情意(情感意志)及道德四个要素。人的发展实质上是构成健全人格内部诸要素充分而和谐发展的整合过程。

体质即身体素质。这是人的生命和人格的物质载体。个体人格在体质方面的完善表现于人对健康体魄和运动技能的不断追求、发展过程。同时,健康的体质也有益于其它人格品质的增强。我国中小学曾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体育。在升学指挥棒的诱导下,本来就少的体育课被作为“副课”而敷衍过去。从更广的范围来看,我国现阶段城镇体育运动场所在数量、面积上与国外相比皆偏少,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农村的情况更严重。民族体质是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的体现,人格的健全发展需要以健康的体质为依托。发展体育运动不只是对少数运动员的培育,而要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体质的培养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健康保健和运动知识的传播;运动技能的训练;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学校教育对此担负着基础性的责任。这是当代教育对个体体质发展的真正要求。

智力即认知能力。它是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六种基本因素组成的整体综合能力,它是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有机结合。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部分,其发展程度是整个智力发展的缩影和标志。我国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而创造力则来源于人的好奇心、想象力以及对事物的换位思维、求异思维能力。美国心理学家B.S.布鲁姆在他的《认知领域分类学》中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六个层次: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并把从理解到评价的五个层次归为一类,称为理智的能力和技能。他认为,理智和智能是借助知识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的知识也只有上升到人格的一部分,成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时才有意义。知识的简单组合并不需要较高智力,而重新建构知识,则需要高度的智力。这种智力是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它是智力内部各要素协调发展的结果,也是智力发展的最高表现。因此,发展人的思维能力,培养智力是人格完善和成功的基本保证。

另外,当前社会对人的智力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和多样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这就要求每个人都应具有高度的应变能力。而应变能力本质上是创新意识的体现。创新意识是一种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以求改变自己和改变环境的心理取向。它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和精神状态。在培养人的创新意识方面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个性的发展问题;个性发展是人性解放的过程。“个性的多元化,自主性和首创精神;甚至是爱好挑战,这一切都是进行创造和革新的保证。”可以说,个性的充分、自由的发展是创新的前提。二是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统一问题。它们是认知能力发展的三个层次。从学生的“学会学习”到“学会创造”贯穿着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目前,学生发展本位的课程体系尚未建立,而“知识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则过分强调基础性学力,注重知识积累和记忆考核。因此,从“记忆模仿”走向“思考创造”仍是我国教学改革的主要问题

和艰巨任务。

情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情意指情感和意志,它是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狭义的情意指情绪,属心理意向活动范畴,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因素。通过对各种成功者的长期研究,人们发现智力并不是决定人成功的惟一因素:情感和意志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葛尔曼出版《情感智商》一书,提出情商(EQ)的重要性绝不逊于智商(IQ),人的情感智商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了解自我的情绪状态;恰当地管理自身情绪;善于进行自我激励;识别他人的情绪;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之后,一部分心理学者又提出一个新的概念:逆境商数(Adversity Quotient),指人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境的心理能力。其核心是意志力。笔者认为,情感和意志是人最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的关键性品质要素。尽管将情感和意志作为“商数”的提法欠妥,但情商的提出者强调情感的丰富与和谐发展,逆境商数的提出者则强调意志力的作用,两者作为非智力因素却为人格的完善所必备。一个人格高度完善的人应具备健康的情感。它一方面表现在具有丰富的情感并能稳定地展示:情感体验保持开放的姿态,有生活的激情和热爱,对美的追求、对丑的憎恶、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激励精神,等等;另一方面表现在对所追求目标的执著力和身处逆境时的意志力:具有情感自我控制力和更大的内部适应性、选择和改变能力,善于克制;把生活看成是愉快的探险,尽管也遇到常人所遇到的挫折和失望,但仍能感受到激动、希望、爱和同情,从而很快恢复对生活的信心。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良好的心理素质显得更为重要。当代教育旨在发展学生人格内部的各种创造性潜能,而“个体创造潜能的释放需要对经验的开放,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对概念处延的灵活性,对评价的内源性;需要坚持某一认定方面的意志力。”因此,只有将智能培养与情意品质的培养统一

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性。

道德是保障社会顺利发展或社会秩序的润滑剂。道德的核心可以归结为责任感。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是我国社会主

义道德思想的集中体现。

当代社会对科技的功利性追求导致人格内部智能与道德的分离。在这种情况下,现代人被“物化”了,落入商品拜物教的泥潭中,有识之士发出了“人不见了”的疾呼。这种“人品人格的失落”现象实质上是由于现代社会教育把人作为生产工具,而未把“人”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而造成的。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促人向善,也能助纣为虐。日本教育家井深大批评传统的科技教育是忘记了“教育的另一半”。在我国,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一味追求物质利益,忽视思想教育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一些领域道德失落,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成为社会公害;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这为

我国当前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当注重科技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统一:即智能培养、个性发展和人格陶冶的统一,科学真理与价值选择教育的统一,使我国教育走向和谐的、平衡的与全面发展的道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应当是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创造性的智慧的结合。教师在强调科技意识的同时,还应进行美德教育。美国教育家贺拉·曼在谈到此问题时指出,公立学校应当帮助学生养成理智与良心。美德教育应当先于知识教育,尽管不应当无视知识,但不伴有美德的知识是危险的。

我国现在更加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然而传统教学中只是把它作为道德理论说教的德意课却并不成功。笔者认为,道德教育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德育课应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把德育融入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教学实践的动感过程之中;二是教育过程(包括教育教学管理)的民主化、公开化;三是建立家庭、社会和学校三者结合的、开放的道德教育体系。学生道德意识不是被灌输的,而是在活动中、社会中养成的。

三、师生关系与健全人格的培养

健全人格的培养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许多社会环境因素,这里只就教育内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方面加以探讨。师生关系问题反映了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角色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学生智力的发展,也关系到学生个性、人格的健康发展。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有两个突出的特征,即信息传递方式的单向性和人格的不平等性。在几千年来儒学教育思想笼罩下的古代教育以及近代以来大规模的学校教育中,知识一直是由老师传授给学生的,因而形成了严格的、权威的师生关系。

中国文化历史一直传颂“师道尊严”“一朝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正是这种关系的典型再现。在这种情况下,根本谈不上学生个性的自由,而只是在培养

顺从、保守、封闭意识。

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把教师和学生看成真正意义的“人”,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他们都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威廉姆·多尔(W.Doll)对教师的界定是“平等的首席”,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学生作为独立主体、人格尊严的人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思考者、创造者。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教师职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将更多地创造、建构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使学生在人与人的关系中,特别是师生关系之中体验到平等、自由、尊严、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友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这种开放的、充满人情体验的师生关系的最大作用是能够对学生主体人格充分尊重和发展,在最大程度上扩大了个体人格发展的自由度,而这正是个体创新意识萌芽、养成以及创造性潜能释放所需要的温床和动力,也为他们情感意志、道德思想的养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说,建立平等的、充满人性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是至

关重要的。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发展人的健全人格,一方面基于个体身心各方面的广度而言,另一方面是基于个体人性的深度而言,它是指人的各方面潜能的充分和谐的发展,并非意味着所有品格一样的均质发展。健全人格的培养不是学校教育的独属阶段,而是伴随着一个人终生的过程。从现实的角度来说,我们应当加强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个性培养与责任感培养的统一,以培养出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高尚道德情操和完美的人格的人。

《郑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4

第二篇:健全人格的培养

健全人格的培养

现代意识中人的意义的崛起促使人们对教育价值观进行深刻的反思。人们通过对人类发展的历史性分析并对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的横向对比研究认识到,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实现人格的成长。教育正在由单一的社会发展功能向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功能相结合转型。基于对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对人的本质和意义的认识,培养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当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命题。

一、人格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及其成因

人格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具体的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经常出现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兴趣、爱好、信念、性格、气质、能力等。这里,我们把人格作为一个更宽泛的概念。它是个体的人所应具有的几种基本要素。个性的发展是人格发展的体现。然而现实社会中仍存在着个性扭曲的状况:一方面是个性的压抑状态;另一方面是个性的放纵现象。这两个特征实际是个性不平衡状态在不同或同一个体人格内部的两种极端表现,并且导致人格的分裂、紧张和不协调:情感上的极端封闭、淡漠或放纵;智能与道德的分离;创新意识的缺乏;社会责任感的淡化;个人主义的滋生与泛滥;等等。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

是多方面的。

(一)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下形成的大一统思想对人的控制和影响是很严重的。在强权之下,人们往往“安于现状”“自我压抑”“与集体保持一致”,进而形成中庸之道、知足常乐、无为、依赖、求稳、从众等心理趋向。在个性受到抑制的情况下,个人内在丰富潜

能不可能充分释放。

(二)在当前开放的社会中,一些人由在原来封闭的、压抑的环境中对自由的渴望转向对自由选择思想的盲目接受,促动了个体的自我膨胀,形成以我为核心、一切为了我、我就是一切的极端自私的个人主义。而这种个人主义与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些人的一盘散沙式的个人主义的结合,则导致人格分裂现象的发生。

(三)人的需要结构包括物质需要、秩序需要和意义需要三种。它们的平衡发展是人格完善的保证。由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物质的匮乏,人的物质需要得不到满足,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欲的急剧膨胀,且又存在着对秩序的需求与秩序的不健全之间的矛盾,社会保障功能不稳定,以致于出现不正当竞争和对利益的不正当追求。另外,西方人学由传统的理性主义走向现代人本主义,对感情、自然性的极端强调导致一些人感性欲望压倒理性精神、自然本能压倒社会责任现象的产生。目前社会对多样性、变化性、不可重复性的强调也促动了中国人思想行为从单一僵化到多样化的巨大转变。但其负面影响是,许多人不再相信有什么统一的价值标准、伦理原则,不再追求统一的思想和永恒的目标。这几种因素共同造成一些人只

关注物质生活享受,一味追求金钱和感官刺激,从而形成“物化人格”。

(四)现代西方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带来丰裕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人的危机”。高度的工业化使多数人成为机器的奴隶。人的自我意识及精神意义成为冗余。伴

随社会分工的逐渐扩大的是人性异化的日益加剧。可见,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汲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培养人的健全人格是非常重要的。

二、健全人格的内涵与培养

现代社会中出现的人格发展不平衡现象给教育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同时也使人认识到人格培养作为教育目标的必要性。人格内部各个因素内在的、和谐的统一构成一个完善的人格。它包括体质、智力、情意(情感意志)及道德四个要素。人的发展实质上是构成健全人格内部诸要素充分而和谐发展的整合过程。

体质即身体素质。这是人的生命和人格的物质载体。个体人格在体质方面的完善表现于人对健康体魄和运动技能的不断追求、发展过程。同时,健康的体质也有益于其它人格品质的增强。我国中小学曾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体育。在升学指挥棒的诱导下,本来就少的体育课被作为“副课”而敷衍过去。从更广的范围来看,我国现阶段城镇体育运动场所在数量、面积上与国外相比皆偏少,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农村的情况更严重。民族体质是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的体现,人格的健全发展需要以健康的体质为依托。发展体育运动不只是对少数运动员的培育,而要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体质的培养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健康保健和运动知识的传播;运动技能的训练;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学校教育对此担负着基础性的责任。

这是当代教育对个体体质发展的真正要求。

智力即认知能力。它是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六种基本因素组成的整体综合能力,它是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有机结合。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部分,其发展程度是整个智力发展的缩影和标志。我国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而创造力则来源于人的好奇心、想象力以及对事物的换位思维、求异思维能力。美国心理学家B.S.布鲁姆在他的《认知领域分类学》中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六个层次: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并把从理解到评价的五个层次归为一类,称为理智的能力和技能。他认为,理智和智能是借助知识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的知识也只有上升到人格的一部分,成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时才有意义。知识的简单组合并不需要较高智力,而重新建构知识,则需要高度的智力。这种智力是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它是智力内部各要素协调发展的结果,也是智力发展的最高表现。因此,发展人的思维能力,培养智力是人格完善和成功的基本保证。

另外,当前社会对人的智力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和多样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这就要求每个人都应具有高度的应变能力。而应变能力本质上是创新意识的体现。创新意识是一种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以求改变自己和改变环境的心理取向。它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和精神状态。在培养人的创新意识方面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个性的发展问题;个性发展是人性解放的过程。“个性的多元化,自主性和首创精神;甚至是爱好挑战,这一切都是进行创造和革新的保证。”可以说,个性的充分、自由的发展是创新的前提。二是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统一问题。它们是认知能力发展的三个层次。从学生的“学会学习”到“学会创造”贯穿着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目前,学生发展本位的课程体系尚未建立,而“知识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则过分强调基础性学力,注重知

识积累和记忆考核。因此,从“记忆模仿”走向“思考创造”仍是我国教学改革的主要问题

和艰巨任务。

情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情意指情感和意志,它是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狭义的情意指情绪,属心理意向活动范畴,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因素。通过对各种成功者的长期研究,人们发现智力并不是决定人成功的惟一因素:情感和意志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葛尔曼出版《情感智商》一书,提出情商(EQ)的重要性绝不逊于智商(IQ),人的情感智商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了解自我的情绪状态;恰当地管理自身情绪;善于进行自我激励;识别他人的情绪;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之后,一部分心理学者又提出一个新的概念:逆境商数(Adversity Quotient),指人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境的心理能力。其核心是意志力。笔者认为,情感和意志是人最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的关键性品质要素。尽管将情感和意志作为“商数”的提法欠妥,但情商的提出者强调情感的丰富与和谐发展,逆境商数的提出者则强调意志力的作用,两者作为非智力因素却为人格的完善所必备。一个人格高度完善的人应具备健康的情感。它一方面表现在具有丰富的情感并能稳定地展示:情感体验保持开放的姿态,有生活的激情和热爱,对美的追求、对丑的憎恶、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激励精神,等等;另一方面表现在对所追求目标的执著力和身处逆境时的意志力:具有情感自我控制力和更大的内部适应性、选择和改变能力,善于克制;把生活看成是愉快的探险,尽管也遇到常人所遇到的挫折和失望,但仍能感受到激动、希望、爱和同情,从而很快恢复对生活的信心。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良好的心理素质显得更为重要。当代教育旨在发展学生人格内部的各种创造性潜能,而“个体创造潜能的释放需要对经验的开放,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对概念处延的灵活性,对评价的内源性;需要坚持某一认定方面的意志力。”因此,只有将智能培养与情意品质的培养统一

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性。

道德是保障社会顺利发展或社会秩序的润滑剂。道德的核心可以归结为责任感。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是我国社会主

义道德思想的集中体现。

当代社会对科技的功利性追求导致人格内部智能与道德的分离。在这种情况下,现代人被“物化”了,落入商品拜物教的泥潭中,有识之士发出了“人不见了”的疾呼。这种“人品人格的失落”现象实质上是由于现代社会教育把人作为生产工具,而未把“人”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而造成的。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促人向善,也能助纣为虐。日本教育家井深大批评传统的科技教育是忘记了“教育的另一半”。在我国,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一味追求物质利益,忽视思想教育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一些领域道德失落,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成为社会公害;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这为

我国当前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当注重科技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统一:即智能培养、个性发展和人格陶冶的统一,科学真理与价值选择教育的统一,使我国教育走向和谐的、平衡的与全面发展的道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应

当是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创造性的智慧的结合。教师在强调科技意识的同时,还应进行美德教育。美国教育家贺拉·曼在谈到此问题时指出,公立学校应当帮助学生养成理智与良心。美

德教育应当先于知识教育,尽管不应当无视知识,但不伴有美德的知识是危险的。我国现在更加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然而传统教学中只是把它作为道德理论说教的德意课却并不成功。笔者认为,道德教育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德育课应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把德育融入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教学实践的动感过程之中;二是教育过程(包括教育教学管理)的民主化、公开化;三是建立家庭、社会和学校三者结合的、开放的道德

教育体系。学生道德意识不是被灌输的,而是在活动中、社会中养成的。

三、师生关系与健全人格的培养

健全人格的培养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许多社会环境因素,这里只就教育内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方面加以探讨。师生关系问题反映了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角色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学生智力的发展,也关系到学生个性、人格的健康发展。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有两个突出的特征,即信息传递方式的单向性和人格的不平等性。在几千年来儒学教育思想笼罩下的古代教育以及近代以来大规模的学校教育中,知识一直是由老师传授

给学生的,因而形成了严格的、权威的师生关系。

中国文化历史一直传颂“师道尊严”“一朝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正是这种关系的典型再现。在这种情况下,根本谈不上学生个性的自由,而只是在培养

顺从、保守、封闭意识。

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把教师和学生看成真正意义的“人”,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他们都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威廉姆·多尔(W.Doll)对教师的界定是“平等的首席”,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学生作为独立主体、人格尊严的人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思考者、创造者。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教师职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将更多地创造、建构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使学生在人与人的关系中,特别是师生关系之中体验到平等、自由、尊严、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友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这种开放的、充满人情体验的师生关系的最大作用是能够对学生主体人格充分尊重和发展,在最大程度上扩大了个体人格发展的自由度,而这正是个体创新意识萌芽、养成以及创造性潜能释放所需要的温床和动力,也为他们情感意志、道德思想的养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说,建立平等的、充满人性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是至

关重要的。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发展人的健全人格,一方面基于个体身心各方面的广度而言,另一方面是基于个体人性的深度而言,它是指人的各方面潜能的充分和谐的发展,并非意味着所有品格一样的均质发展。健全人格的培养不是学校教育的独属阶段,而是伴随着一个人终生的过程。从现实的角度来说,我们应当加强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个性培养与责任

感培养的统一,以培养出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高尚道德情操和完美的人格的人。

《郑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4

第三篇:彰显德育活力培养健全人格

彰显德育活力培养健全人格

道德是立人之本、创业之策、为政之根,道德教育对学生一身的发展非常重要,所以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优为重要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育观念要转变,教育手段要更新,需要新型的师生关系与之相适应。为此,要改变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的状况,争取主动学习的机会,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这样,易于师生沟通、互相了解,有助于师生共同发挥潜能,活跃思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素质教育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须更加重视德育教育,在德育教育中去实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心胸宽广、乐观豁达、进取向上”的品质;有“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责任心和诚实守信的作风,逐步使学生的“认知性实践、社会性实践、伦理性实践”获得和谐发展。

聚焦我们当前的学校德育,其过程就是教育者把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传授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形成这种品德的过程,具有明确的规定性和必须服从的强制性。“不顾品德内化规律,否定道德学习主体化,用规范 宣讲取代心性修养的纯外砺过程成为中国德育现实的主流特征。抽象道德戒律,光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它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夸大它固然不对,而忽视它更不正确。我们深知作为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责任,我们需要用正面说服去教育学生,更要用教师的魅力去打动我们的学生、用校园文化熏陶我们的学生,又需要我们开动脑筋,采取积极措施去帮助教育我们的学生。我们说光有激情等于蛮干,光有方法不赋予激情那是巧干,而有了激情、动了脑筋、想了方法,蛮干加巧干再加上兢兢业业的忠诚于自己的岗位,对每位同学赋予真切的爱心,这就是当之无愧的热血教师。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尤其是班主任的人格对学生有着最具体、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德育是培养学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要树立“学生为本”、“发展为先”、“德育为主”的德育理念,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将我们的教育内化到学生的道德实践中去,明确“育人”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并融会贯通于各项工作之中。以育人为根本,以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常规管理为重点,以心理疏导为突破,以主题教育为抓手,以学科教学为载体,与家庭教育协同配合,紧密贴近学生的思想、情感、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养成教育为主旋律,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抓住特色,时时、事事、处处渗透德育,积极构建“把学校办成培养学生全面成长的校园,行为习惯养成的乐园,陶冶学生情趣的花园”的德育管理体系,求“实”重“质”,开展活动求实效。努力创建“书香校园、文明校园”。让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自觉成为文明环境中的一员。把校园德育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彰显德育工作的活力。

要用高尚的品格感化人,以丰富多彩的知识吸引人,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班主任的人格对学生有着最具体、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德高为师、学高为范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诠释。育人者必先育己,不正者则不能教人。

第四篇:浅谈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

浅谈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

姚曼丽

125402

[摘 要] 在我国现阶段,具有人格缺陷的青少年学生较为普遍。若他们的不良认知得不到正确指导和调整的话,将会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培养青少年现代意识和现代人格,学会做人和做事,学会面对挫折和走向成功,培养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是贯穿于青少年整个成长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在越来越多的未来风险面前,拥有健全人格不仅是青少年的立身立业之策,也是关乎国家命运前途的立国立家之本。

[关 键 词] 人格 人格教育 健全人格

[作者简介] 陕西师范大学在读学生、中学物理教师

(西安 710062)

近几年来,青少年学生人格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日益严峻,因为人格障碍而出现的悲剧和引发的社会问题时有发生。十多年前留美中国学生卢刚枪杀同学、导师的悲剧人们至今记忆犹新;2000年浙江金华一学生因忍受不了学习成绩排名和家长的压力,用榔头打死母亲;浙江温州两学生因勒索钱物将一同学乱刀砍死;今天在云南大学校园里,马加爵因小事一触即发,由反叛心理引发了非人性残杀4名无辜同学的行为又在发生等恶性案例触目惊心。

根据一些权威部门的研究表明,现在的中学生有近半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与心理异常现象,且心理疾患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所以,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说:“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的重大问题。”如何解决学生人格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势必影响到青少年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危及社会稳定与安宁,直至影响未来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

一、人格的定义及其对人的影响努力

那什么是人格呢?为什么它对人的影响有那么大呢?人格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本质的、独特的心理倾向性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多方位的,是复杂的、独特结合的整体,包括心理倾向、心理特征和心理调节,这几方面错综复杂,交互联系,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如果各成分间的关系协调,人的行为就正常。如果各成分间关系失调,则人的心理就会紊乱,产生心理障碍,最后形成人格缺陷。

二、我国青少年学生人格现状及成因

(一)我国青少年人格现状

我国青少年学生人格缺陷集中表现在由于心理障碍引起的行为缺损,突出表现在如下方面: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狂妄、偏执、任性;爱慕虚荣,嫉妒心强;经受不起挫折,心理承受力差;内心孤僻,冷漠,自我封闭;缺乏自信,心胸狭窄,患得患失,无端猜测,主观臆断,患多疑症。

(二)造成我国青少年人格现状的原因 造成青少年学生人格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还在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的影响:

1、学校教育长期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能,轻人格的培养的结果。

2、家庭教育不当,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一些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经常刺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减学生自信,加剧了学生不健康人格的形成。也有少数家长过度放纵、溺爱孩子,缺少必要管教、约束,学校、家庭教育不相一致,使学生无所适从等等,都可能使学生人格变异。

3、社会因素,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原有的价值观念逐渐迷失,而新的道德观念又未确立,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盛行,在家长、教师、学生中都有不同程度表现,低级庸俗文化,资产阶级享乐主义、个人英雄主义作品泛滥,不良的社会风气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养成。

而人格教育的意义就在于此。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人的心灵改造和品格塑建的教育。是教育者针对青少年素质现状,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建构等方式方法,对青少年施加影响,促其人格系统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人格教育不仅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所以加强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的任务迫在眉睫。

三、什么是健全人格,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健全人格。

健全的人格特征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和谐、有宁静的心境以及能有效地运用个人的能力,健全人格可以从塑造良好的性格特征及发挥自己气质中的积极面入手。性格是

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

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模式,是人格的核心内容。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一个有着健全人格的人应该是个悦纳、独立、理性和有高尚道德的人。

健全人格养成的策略与措施。人的社会化的早期经验对人格的形成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作为培养人的学校更应将人格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来抓,通过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将学生心理结构进行改造、重组、升华,使学生心理结构中知、情、意、行诸要素协调起来,使心理结构的整体功能达到和谐、均衡,形成一个高层次的心理活动的完善系统,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青少年学生人格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一)加强认知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纲。

理想信念是健全人格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人格结构中起着调节和指导作用。因此,培养、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首先要重视对其进行理想教育、信念教育和世界观教育,从根本上解决其人格健康发展的动力机制。要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通过课堂教学、理论讲座、专题报告、社会调查、集体讲座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分析、理解客观事物与当前社会现象,学会以冷静、稳妥、积极态度审视人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培养学生自尊、自重、自强意识和敢于竞争、勇为人先的精神。

人格特征中最核心的要素就是“自尊、自重、自强”,这是对高尚人格渴望与追求的最重要的内部动力。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推动个体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动力。

(三)创设宽松、民主氛围,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解决心理问题,培养健康心态和良好心理素质。

所有的青春都应该是美丽的。但是我们看到有那么多稚气的面孔流露出烦恼和无奈,听到他们绝望无助的呐喊,一幕幕惨剧不断发生在我们身边:他们因沉重压力轻生自弃;他们视家如坟墓,不惜一切代价离家出走;他们挡不住诱惑走上犯罪道路;他们人格畸变,无法正常学习生活„所有这些大都可以归咎于成长过程的心理障碍,青少年一边目睹亲历飞速发展的社会变化,另一方面自己(生理与心理)也都在极快地发育。在这化蛹为蝶的过程中,如果心理、情绪、个性的发展未得到及时正确的调整就可能形成对成长极为不利的“心理障碍”,以至“人格障碍”。更可怕的是,如今的孩子越来越不喜欢与人交流,尤其是不与长辈推心置腹,有许多心理困惑和疑问被压抑在内心深处,长久以往象熊熊炉火中的瓷瓶,即使是一小滴水也会让他霎时破碎。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就成为当务之急。现在已经有许多学校开始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专门在校内设立了心理咨询室,积极与学生沟通,解决学生心理疑问,引导他们培养自己的健康心理,并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塑造。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去实现:

1.发展社会认知,不断学习,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跟随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2.发展辩证思维,提高鉴别能力,形成是非观念和培养正义感。

3.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防止贪图享受、放任自流。

4.对生活环境中的一切,多欣赏,少抱怨;有不如意之处,设法改善,坐而空谈,不如起而实行。

5.在任何情境中,都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问题,从长远的利害做决定。

6.设定积极而有可行性的生活目标,然后全力以赴求其实现,但却不能期望未来的结果一定不会失败。

7.认清并坚持正义之所在,把在真、善、美后边,坚持到底。

8.与人坦率相处,保持自然率真的自我,让别人看见你的长处和缺点,也让别人分享你的快乐和痛苦。

只有造就了大批会生活,会创造,会合作,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经得起各种困难和挫折考验,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与竞争中有稳固的“基石”作保证,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振宏.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2.60~65.[2]林东海.大学生如何塑造健全人格.互联网.2004-07-20.[3]王卓颖.构建学生健全人格是教育的第一职责.互联网.[4]申小莹 钞秋玲.大学生心理教育教程[M].陕西: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5]付伟.谈学生健全人格及养成.互联网.[6]王宁霞.生命教育视野下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模式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8):26~27.[7]韦力慧.教育要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健全人格[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报.2011.(10):31~35.[8]许典利.试论当代青年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J].梧州学院学报.2011.(03):86~91.[9]刘贵发.如何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J].师道教研.2012(08):76~81.[10]吴学江.浅谈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养成[J].教师通讯.2010(03).[11]胡瑞,李忠云.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1(10):80~82 [12]郑晓艳.培养哲学素质 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01):34~37.

第五篇:浅谈健全人格的教育与培养

浅谈健全人格的教育与培养

盐城师范学院 11111028004002 冯伯平

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是遗传,二是环境。二者交互作用,决定了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遗传主要决定了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如气质的形成,包括兴奋性强弱、主动或被动、反应速度快慢、活动水平高低、反应强度等。环境因素则决定了人格的后天发展,如自我概念形成、态度和价值观念、道德感、人际关系特征、习惯等。

当今社会,由于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复杂的社会情况交叉影响,独生子女大量产生,加之腐朽,陈旧观念的影响,人们在重视培养教育下一代的同时,不当的观念、不当的做法依然存在。而今少数青少年的自私自利,孤僻冷漠,自负浮躁,懦弱胆怯,骄横粗暴等毛病,都是人格缺陷。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王玉凤研究员介绍:我国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3.4亿,保守估计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3000万人,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0%,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通过广播电视和我们周围的人和事,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血淋淋的现实。如浙江省的一个高中生用榔头砸死自己的母亲,并从容处理母亲的尸体。本地也曾出现某校高中生杀死班主任之妻、杀害班主任之事件„„面对学生如此惊人之举,我们不得不反思,到了高度重视健全人格教育的时候了。

其实,某些孩子的缺点,比如自私冷漠、惟我独尊、我行我素、不顾及他人、缺乏爱心和责任感,嫉妒心理太强、想办法让别的同学受到批评,自己以此为乐等,实际上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即:“人格障碍”。这种人缺乏调节情感活动和行为活动的能力,缺乏对情绪,情感、行为的控制能力。一个人如果没有知识,将来成为次品;一个人如果身体不健康将来成为废品;一个人如果拥有丰富的知识,但没

有好的品行,经来会成为危险品,对社会将构成潜在的威胁。所以,高度重视健全的人格教育,培养出能够担当起时代中人的国家栋梁,健全的人格教育必须从孩子抓起。

基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认为健全的人格应包括以下内容:

1、要有博大的爱心,它包括强烈的爱国精神,对父母的孝心,对他人的同情心等。

2、要有积极向上的现实的人生目标。

3、了解自我、结纳自我、体验自身存在的价值。

4、心地善良,接纳他人,善于协调和处理人际关系。

5、有独立自主意识,不依赖他人。

6、不迷信、讲科学、有创新精神。

健全的人格不是天然形成的,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对他们进行培养和教育,那么如何对他们进行健全人格教育和培养呢?

一、教师的博爱是实施人格培养的基础

1、确立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问题,是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每天都要去感受和经历的事情,它关系着教育的成败。师生关系应当建立在平等、友爱的基础上。客观上教师是教育者,处于主动地位,学生是受教育者,处于被动地位,似乎无“平等”可言。但是,从师生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的主体来讲,两者之间人格地位应当是平等的。但传统的师道尊严一直占统治地位,学生从来就是“被传道、被授业、被解惑”,师生间缺少沟通亲近。若以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来看,传统的教育就是不把受教育者当“人”来看待,而是把学生当做工具来塑造,把儿童作为一种附属物,一种社会的集体的附属物。因而导致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抑制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弊端产生,师生间就无法沟通,无法心心相印。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最注重师生接近,最注重以人教人„„。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精神都要融洽,都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校之中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的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

2以人为本,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

关爱每一位学生成长,是教师的天职。人本论强调尊重、关心、理解和相信每一个人,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关爱每个学生的各个方面,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相信每个学生的力量和价值。以学生为本,学生才能自觉地接受教育,主动地提高自己。重度弱智儿舟舟,其理性智商只有相当于四、五岁的孩子,24岁仍然不识字,但他情感智商高,人际智商也很好,其父母注意发掘培养,最终使他用指挥棒划出了美丽的弧线。若是我们的教师,对每位学生都有亲子教育之心,从人本论的观点出发,去培养、发掘、塑造每个学生,我们教育的成功率就会更高。

教师的工作情绪,影响着人格培养的效果

教育者们自身个性、生活、家境不同,工作中各个时段的心境也不同,把握不好,情绪外露,会妨碍教育效果。因此一位老师自我表白:我高兴时,学生可以享福,反之学生就会遭殃。这种做法不可取。身为教师,不能驾驭自己的正常情绪,因烦恼而迁怒学生,因失意而怨恨学生,因苦恼而板着脸孔,甚至训斥挖苦学生,这对塑造学生人格会产生负面效应,极易造成学生精神压抑,久而久之会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一位名家曾说:当演员来到剧院时,他应把个人的一切不快与隐私都留在剧院外。因为在剧院里,他整个人是属于艺术的。演员如此,教师也应如此。

二、教学实践活动是塑造人格的主渠道

1、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课堂教学中育人作用,结合课文中的育人因素,及时地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和人格培养。

任何时期的教材都体现了当代教育目标并适应塑造儿童人格的需要。如现行小学首册思想品德课中就有一日常规教育,有尊敬师长、热爱祖国、热爱劳动、自我服务、爱护公物教育,有文明礼貌、团结友爱、勤奋学习,诚信教育等。我们的老师,应当充分利用教材,去

浇灌幼小的心灵,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塑造其健康的人格,在实际中加以引导规范,决不能把这些教材当作一般道理空泛讲讲说说。我们的老师要充分利用图片和语言,向学生进行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热爱自然,热爱校园的“爱心”人格教育,关键是认真发掘教材,注意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另外,其他各科教学都能渗透人格教育和人格培养,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高尚地道德情操和健康地审美情趣,培养学生严禁地科学态度和独立地创新能力,形成正确地价值观和积极地人生观。

2、利用班队会和课外活动队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和培养:结合班队会和课外活动队学生进行“磨难教育”、“挫折教育”。曾经有人说过:“磨难是一所最好的学校”。在这所学校里形成出来的孩子,能够深刻懂得人生、体验人生、感悟人生。通过班干部轮换制,打破班干部终身制,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使每个人都能昂首挺胸面对人生,又能够让每个学生尝受到一点挫折,能上能下,改变独生子女那种惟我独尊,娇生惯养的坏习惯。把每个学生都溶于班集体这座熔炉中进行锻造培养出具有健康人格的新一代好少年。

三、学校应与家庭社会联手教育,以取得人格塑造目的的一致性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要接受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只有三者一致,互相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学生的生活圈子比较小,基本上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所以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优雅的学校环境对每个学生的健全人格教育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子女成长,教师只有与家庭常沟通、交流,才能取得支持、配合,取得教育的一致性。如家访、联系手册、家长会、座谈会、辅导站传递等。使家长改变那种重知识,轻德育的

现象,帮助孩子端正学习目标和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重点对学生进行优秀的人格教育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养。

一个人从诞生就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人,更重要的是一个社会意义的人。由于孩子不理解自己存在的重要性及意义。所以做事总是任性所为。稍不如意就会走向极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在人生经历往往会经历成功和失败。这些都是孩子进行反省的宝贵财富。因此,老师应和家长交流,多向孩子推荐一些有益的书,比如《鲁滨逊漂流记》。虽然文字简短,但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启示。人在不经意的小事重进行反省,使自己的人格得到不断的完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要把孩子保护起来不让他们劳动,也不要怕孩子的双手会磨出硬茧。要让孩子知道面包来之不易”。这种劳动对孩子来说是真正的欢乐。用过劳动不紧可以认识世界,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劳动是最关心,最忠诚的保姆,同时也是最细心最严格的保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应和家长达成一致,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因为,孩子终究要独立的面对社会,以自己的劳动获取生存和发展。

健全人格的塑造,途径还很多,如何实现于社会实践中,体现在制度管理和环境育人中。方法也多种多样,如说服教育法,情境熏陶法,榜样示范法,意志磨练法等。这里仅就教师在人格培养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之见。

关于人才的培养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成才必先成人。人字的一撇是智能,一捺是人格。一个个只有把知识和崇高的国格,高尚的品格,优秀的性格,健康的人格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

下载健全人格的培养(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健全人格的培养(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 培养健全人格

    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 内容提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及注意的热点。关注少年儿童,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管理心理学大......

    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高 迪摘要: 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历来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健全人格是一个人建功立业必备的品......

    人格教育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教育 武汉中学萧兴国 一、人格与教育 1、何谓人格? “人格”一词源自希腊语,原意为“面具”。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人格”尚无一致的定义。台湾心理学家张......

    浅谈小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与培养

    浅谈小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与培养关于人才的培养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成才必先成人。人字的一撇是智能,一捺是人格。一个个只有把知识和崇高的国格,高尚的品格,优秀的性格,健康的人......

    12增强自律能力 培养健全人格

    增强自律能力 培养健全人格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自制力。通过理论知识的教授与心理游戏培养学生的自制力。指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怎样建立自制力。 活动......

    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定稿)

    德育工作总结 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一、重视师生思想政治教育 组织师生学习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平时能关心国家大事,廉......

    初探语文教学中健全人格的培养

    初探语文教学中健康人格的培养作者 李珊珊作者单位 湖北省襄阳市二中邮政编码 441000摘要:培养健康人格是当代教育的重要命题,文章通过分析语文教学在健全人格培养中的特殊作......

    培养健全人格是教育的当务之急

    培养健全人格是教育的当务之急单位:潞河中学 姓名:王福 学科:语文 会员证号:培养健全人格是教育的当务之急 看最近一个多月的报道:1、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文力从校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