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理念作文之我见
新理念作文教学之我见
关键词:新理念 作文教学 赏识 兴趣 素材 修改 创造力 摘要:现代传播技术越先进,对写作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级成分,与阅读教学一起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的主要作用。“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激活素材让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不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思路,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思考生活。
正文: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是数字化的信息时代,在现代社会环境里重要信息必须在短时间内形诸笔墨或录入电脑,通过各种渠道尽快传递出去。现代传播技术越先进,对写作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阅读教学一起成了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的重要作用。相对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更能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单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作文还是缺乏个性,或是脱离实际生活,空洞无物,作文不是自己真情实感的载体,这实在是作文教学中的悲哀。学生怕写,老师难教,作文教学长期呈低效果状态。依新课程的理念审视传统的作文教学,其主要问题是教学关键陈旧,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立足于教师的教,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要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作文教学必须改变学生在写作中所处的被动地位的现状,以学生为本,唤醒学生的主题意识,让学生成为主动者。我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在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用赏识的眼光评价学生作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为了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是新课程教改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应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善用赏识,将赏识教育贯穿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之中。通过赏识教育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激励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以往的教育,多是批评的教育,挑错的教育,老师不是着眼于学生又有了一点进步。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作文教学中,老师总是以批评的眼光,挑错的眼光,审视学生的作文,除少数作文精英常受到老师的赞扬让学生羡慕外,大多数学生感受到的是失败。一次次作文,一次次在老师挑错的眼光下被否定,在写作中感受不到进步的喜悦和成功的乐趣,久而久之,对写作失去了兴趣,从而产生了厌恶和畏惧写作的心理。作文教学的事实证明,一味的挑毛病,是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而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作文最关键的是要做到让学生愿意写。教师不妨改挑错的眼光为欣赏的眼光,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作文,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段文字写的佳妙,或者有一句话写的优美生动,甚至一个词一个字用的准确,恰当,或者这次作文书写工整等等,教师都应给予呵护,赞扬,嘉许,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取得的成绩,让学生在“老师欣赏我”,“老师期待我”的氛围中获取信心和力量。特别是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一两次别开生面的欣赏不啻是沙漠里的绿洲,久旱的甘霖,这样将会激发他们的潜能,让学生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才能促进每一位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我至今还记得我初中阶段的一位语文老师对我的赞赏,这赞赏有时仅仅是因为“殊不知”欲速则不达等词语或句子的运用。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指出: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运用赏识教育后,我惊喜的发现学生变了,由怕写作变得爱写作文,爱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显露自己的才华。
当然强调赏识教育并不是不给学生作文指出缺点,而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适当地有分寸的指出其问题。同时,要让学生从指出的问题中领悟到教师的爱才之心,惜才之意,盼才早日成长之情。
二 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激活素材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就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按学生的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生怕写作文,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感到无东西可写,那么作为老师,就应该为学生解决“无米之炊”的难题,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培养学生积累素材,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
首先,要加强指导,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素材积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坚持定期给学生推荐佳作名篇,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素材对学生作文的重要性。
其次,让学生懂得积累素材的途径主要有:一是生活,一是阅读。一方面引导学生多角度的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另一方面在学生中形成阅读的氛围,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并帮助学生改变只热衷于武打小说,言情小说的阅读倾向,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阅读真正发挥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的作用。
再次,要调动学生积累素材的积极性。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课堂上作文都是由教师命题的,写什么由老师说了算,很多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积累的素材在老师的制定作文中派不上用场,在自己写作时间中感受不到积累素材的重要性,积累的积极性自然不高。教师不妨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写作环境,提前公布作文题,尽量让作文与学生一段时间内的素材积累同步,让观察阅读的成果转化为写作的能力,学以致用,学生积累素材的积极性自然会高涨起来,会自觉的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广泛阅读。胸中有墨,泼洒成文就有了基础。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跃的昼夜不息。” 另外,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积累的积极性,如定期举办素材积累评比活动和展览会,既可以在学生中形成竞争,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积累少,固然是学生感到无东西可写的主要原因,积累与写作之间的思维脱节,使平时积累的素材时常处于休眠状态,也是学生感到无东西可写的重要原因。因此老师在引导学生积累素材的同事,还应该帮战学生分析素材,激活已有的素材,这就需要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更何况思考能力是写作的核心能力。写作的全过程,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组材,表达,修改都离不开思考,且每一环节的深入,都是思考的推进。若缺少了思考,写出的文章就会缺少个性,缺少创意。
三 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强调学生学习转变的方式,转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新课程的这一理念指导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应该加强对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培养,在修改中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好文章往往是改出来的,文章很少是一次写成的,因为人的认识不能一次完成,往往需要多次反复,而语言的表达,也不能一下子十分准确,也需要反复推敲。
学生修改作文的方式,可以是自己改,可以是两人互改,还可以是四至六人的一组互相修改。但无论采用哪一种形式,都不能缺少教师的知道。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修改的意义,明确修改的内容和每次修改的侧重点,教给修改的方法。在学生修改的时候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若缺少了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就会变成自流,没有实际的效果。
引导学生修改作文,让学生成为提笔修改的“先生”,本身就迎合了青少年的好奇天性,可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兴奋点,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互相修改,可以取长补短,渐渐悟出文章应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对写作的技法会有更深的体会。并且在文章写成后,学生会体验到成就感,满足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与写作兴趣,使作文教学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同时互相修改也会起到自我教育的作用,学生在谈互相修改的体会时,一个学生这样写到:互相修改作文让我们在吸收同学作文优点的同时,还让我们明白了如何向他人提意见,如何接受别人的意见,那就是言者要言之有理,听者要心胸宽广。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语文教师永远的追求。让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不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思路,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思考生活,真正做到我口言我心,我手写我心。
参考文献:《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
《语文教育展望》
新理念作文教学之我见
袁金利
(出生于 1978 年 4 月 汉族 女)
工作单位:河南省尉氏县张市镇第二初级中学 通讯地址:尉氏县张市镇第二初级中学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yuanjinli58@163.com
职 称:中学一级
教 龄: 13 年
第二篇:教育新理念之我见
教育新理念之我见
教育新理念之我见
四川省巴州区上八庙镇中心小学
邓太平
近年来,四川省对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不仅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这次的培训活动不仅使教师获得许多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更新,素质得到的提高。这对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新的教育理念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形成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自己首先得有问题意识。在学习《教育新理念》的过程中,我对该课程以下内容提出点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创新能力。《教育新理念》中对“创新能力”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个体思维发展的角度和学校教育的角度作了比较全面的解释。但我对“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创新是个体意义上的创新,而不是种系意义上的创新,也就是说,创新不创新是就他个人而言的,而不是与别人比是否有所创新。”①有我个人的看法。我认为,创新能力是个人运用已有的知识、经念等,产生某种独特、新颖的思想、技术或产品的能力。这种“独特、新颖”,不仅是对创、/3 教育新理念之我见
新者个人而言,更重要的还是与别人比较而言。创新是一种突破,是一种超越,它不仅是超越自己,更重要的是超越他人,就是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如果说创新仅仅是就创新者个人而言,他的创新成果不断推出,但总是滞于别人之后,这样的创新也就失去了意义,要赶上甚至超过别人自能是一句空话。
二、关于科学精神的超功利性。《教育新理念》讲道“科学精神还有一种超功利的精神、为科学而科学的精神,不为任何非科学的压力所屈服。”②我认为,真正超功利的人或事或物是不存在的。自然界中,无论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东西,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或用处,如果某个物种没有任何作用了,自然法则就会将它淘汰。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目的,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要么是满足心理需要,要么是为了生理需要。人们聊天,是为了消遣或沟通;散步,是为了锻炼身体;即使一个人坐着发呆,也是为消磨时间或放松心情;人们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是为了探索自然奥秘,改变我们的生活世界,使人类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更舒适。科学精神是推动科学进步的价值观和心理取向,其核心就是探索真理。“探索真理”就是科学精神的目的,是科学精神的功利性所在。
三、关于T型人才。《教育新理念》讲道“在变化中学习。专门人才能否在世界不断不变化的潮流中,适应这种、/3 教育新理念之我见
变化,成为T型人才,成为复合型人才,成为能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术结构的人才,这就决定了该人在社会上发展的可能性。”③在知识经济、信息化、全球化的当今时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是否拥有大批创新能力强的高级技术人才,决定一个国家能否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国际竞争需要新型人才。人才需要具备多种能力,而衡量人才最根本的标准,就是看有没有创新能力。有人形象地将人才分为四种类型:“一”字型人才,这种人才虽然知识面比较宽,但是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创新;“1”字型人才,在某一专业方面研究得比较深,非常可贵,但知识面太窄,缺少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进行创造性研究的能力;“T”字型人才,不仅知识面比较宽,而且在某一点上还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但其弱点是不能冒尖,没有创新;“十”字型人才,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在某一点上有较深入的研究,敢于出头、冒尖,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十”字型的人才。所以,我们的学习也应该从线性学习向“十”字型学习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注: ①见《教育新理念》(袁振国 著)第1页。
②见《教育新理念》(袁振国 著)第35页。
③见《教育新理念》(袁振国 著)第91页。
2011.8.6、/3
第三篇:OK教育新理念之我见(新课程)
教育新理念之我见
教育新理念之我见
四川省巴州区上八庙镇中心小学
邓太平
近年来,四川省对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不仅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这次的培训活动不仅使教师获得许多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更新,素质得到的提高。这对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新的教育理念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形成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自己首先得有问题意识。在学习《教育新理念》的过程中,我对该课程以下内容提出点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创新能力。《教育新理念》中对“创新能力”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个体思维发展的角度和学校教育的角度作了比较全面的解释。但我对“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创新是个体意义上的创新,而不是种系意义上的创新,也就是说,创新不创新是就他个人而言的,而不是与别人比是否有所创新。”①有我个人的看法。我认为,创新能力是个人运用已有的知识、经念等,产生某种独特、新颖的思想、技术或产品的能力。这种“独特、新颖”,不仅是对创、/3 教育新理念之我见
新者个人而言,更重要的还是与别人比较而言。创新是一种突破,是一种超越,它不仅是超越自己,更重要的是超越他人,就是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如果说创新仅仅是就创新者个人而言,他的创新成果不断推出,但总是滞于别人之后,这样的创新也就失去了意义,要赶上甚至超过别人自能是一句空话。
二、关于科学精神的超功利性。《教育新理念》讲道“科学精神还有一种超功利的精神、为科学而科学的精神,不为任何非科学的压力所屈服。”②我认为,真正超功利的人或事或物是不存在的。自然界中,无论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东西,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或用处,如果某个物种没有任何作用了,自然法则就会将它淘汰。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目的,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要么是满足心理需要,要么是为了生理需要。人们聊天,是为了消遣或沟通;散步,是为了锻炼身体;即使一个人坐着发呆,也是为消磨时间或放松心情;人们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是为了探索自然奥秘,改变我们的生活世界,使人类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更舒适。科学精神是推动科学进步的价值观和心理取向,其核心就是探索真理。“探索真理”就是科学精神的目的,是科学精神的功利性所在。
三、关于T型人才。《教育新理念》讲道“在变化中学习。专门人才能否在世界不断不变化的潮流中,适应这种、/3 教育新理念之我见
变化,成为T型人才,成为复合型人才,成为能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术结构的人才,这就决定了该人在社会上发展的可能性。”③在知识经济、信息化、全球化的当今时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是否拥有大批创新能力强的高级技术人才,决定一个国家能否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国际竞争需要新型人才。人才需要具备多种能力,而衡量人才最根本的标准,就是看有没有创新能力。有人形象地将人才分为四种类型:“一”字型人才,这种人才虽然知识面比较宽,但是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创新;“1”字型人才,在某一专业方面研究得比较深,非常可贵,但知识面太窄,缺少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进行创造性研究的能力;“T”字型人才,不仅知识面比较宽,而且在某一点上还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但其弱点是不能冒尖,没有创新;“十”字型人才,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在某一点上有较深入的研究,敢于出头、冒尖,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十”字型的人才。所以,我们的学习也应该从线性学习向“十”字型学习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注: ①见《教育新理念》(袁振国 著)第1页。
②见《教育新理念》(袁振国 著)第35页。
③见《教育新理念》(袁振国 著)第91页。
2011.8.6
(附作者信息:工作单位:四川省巴州区上八庙镇中心小学
联系地址:四川省巴州区上八庙镇文庙街136号、/3 教育新理念之我见
联系电话:***
联系人:邓太平
邮编:636068、/3
第四篇:新课程 新理念 新思想 新体验之我见
新课程 新理念 新思想 新体验之我见
王兆辉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不断深入和逐步推广,它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机械重复、消极被动、死记硬背的学习状态,引领学生最终实现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快、富于激情和趣味的有意义的学习。就对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教学,谈一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面对学生,教师角色的转变。
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上的中心,在课堂上,学生无条件地任凭老师摆布。学生以教师为轴,教师的答案是无可非议的。学生是一个张嘴待食的小鸟,教师把食一口一口地送入嘴中。而现在的课堂上,学生成了课堂上的载体,教师再也不是课堂上的权威,而是课堂上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形成真正的师生互动。学生的说、讲、演、练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老师在学生中间,一起学习,一起活动、游戏,教师在活动中传授了知识,学生在活动、游戏中学到了知识。使学生喜欢音乐,喜欢老师,师生的距离接得很近,感到十分亲切,无拘无束。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始终处在一种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使学生感到,我要学、我愿学,我会学。教师在这里所产生的作用是表现在学生在体验和探索音乐的引导,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美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我时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中可讲一个故事,听一首歌曲、乐曲,看一段录像等,把他们带到学习音乐的意境中去。如:《大鹿》一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大鹿站在房子里看,小白兔向小房子飞快地跑来,站在屋外大声叫门:“快开门!快开门!猎人追来了!”。学生通过视觉体验,听觉体验(教师动听的讲述),会产生一个悬念:“小兔子得救了吗?”孩子产生了继续学习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再如《小渔篓》一课,我产这样创设情境引入的。“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是懂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爱学习的好孩子,炎热的夏天到了,学校要组织一次夏令营活动,你们愿不愿意去呀?(愿意)你们希望老师带你们到哪去玩一玩?(游乐场,公园,动物园„„)老师向你们推荐一个地方,风景秀丽、景色怡人的海南,到大海边去游玩,同学们愿不愿意去呀?(愿意!)那么,老师替你们已买好了火车票,就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去海南看一看吧!律动《火车开啦》。在学习《小雨沙沙》这一课时,教师先请学生闭眼听一段描绘雨声的录音,沙沙的雨声一下子把学生融入大自然。教师问:小朋友,这一段是什么声音呢?它表示一年中哪个季节来临了。学生说,小雨的声音,春天来临了。老师又问:春天来了,大自然有哪些变化呢?有的学生会说:花开了,草绿了,小鸟飞回来了;种子发芽了,下雨了。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富有诗意又带有生活气息的画面,伴随着旋律和小雨的沙沙声,教师问:如果这是首歌曲,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各不相同:春姑娘来了,雨中的小草,小雨沙沙等。学生的思绪在春天里延伸,就在这一情境中,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提高,能力得到了发展。还有如《洗手绢》一课,和同学们一起做丢手绢游戏,边唱边做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因地制宜,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将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才能获得有意义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才能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如在教《爱劳动》一课上,首先和学生交谈,了解他们在家里是否帮助妈妈做一些家务,这样既使没有做过的学生,在同学们的谈话中,他们也会受到鼓励,从而达到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如在教《春天》一课,让学生观察我们周围的变化,大地、冰雪、布谷鸟等来感受春天的到来。根据教学的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组织学生自制打击乐器,如用饮料瓶装一些沙子,可以做沙棰,用铁丝把啤酒瓶盖穿起来做手串铃,还可以自制双响筒、三角铁等等,有的学生把家中的盘子、碟子都搬到了课堂上,使课堂教学活跃、丰富起来,四、强化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
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不仅能有形有色地把授课内容形象地表述出来,而且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灵活地运用多媒体,不但让学生感到新、奇、特,而且能达到特殊的教学
1 效果,课堂上合理地运用动画课件,使学生感到一切都赋予了生命,既感到新奇,又直观易懂,使教与学溶为了一体。如在《小渔篓》一课,聆听、表演、编创等几个环节都利用了多媒体教学,学生在律动中边聆听,边观看动感的动画,使他们的律动更加有动感。歌曲教学时,学生在动画中感受到海边孩子们那种天真、活泼的可爱形象。在编创歌词时,充分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尊重学生的意见,可自选填词,可独自编创。也可以让学生上前自己操作电脑输入歌词。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发挥特长,重视学科综合。
目前“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虽然是教音乐,但我更注重学科的整合,我经常把美术、体育等学科贯穿到课堂上,如:让学生画一画自己的感受、心情,用颜色表现一下力度的强弱,画一画你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尤其是一二年级,这样,他对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表演会更加认真、努力。如在教《洗手绢》一课中,课前的聆听,聆听中把你听到的几种动物(公鸡、蜜蜂、喜鹊、蝴蝶)画出来,并选择你喜欢的动物,这样既注重了学科的整合,又受到了思想教育。又如:歌曲《粉刷匠》,粉刷匠很能干,把房子刷得洁白美丽,我们可以刷一座房子,那么我们可不可以画一座房子呢?于是,粉刷匠变成了小画家。他们有的画蓝天,有的画小草,还有画春姑娘„„一边唱一边画,并把自己的画编成歌词唱出来。我是一个小画家,画画本领强 我要把那新房子,画得很漂亮 画了蓝天画小草,还画春姑娘 哎呀我的新房子,变呀变了样
在学习节奏时,让学生上前用走正步的形式来练习节奏,如:这样一条节奏“×××|×××,走,向右| 0 转走”; “×××|×××|××××|×××|跑跑走,跑跑走,跑跑跑跑跑跑走”。课堂上我特别注重学生特长的发挥,你可以画,可以跳,可以演,可以唱,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六、大胆想象,音乐教学游戏化。
儿童的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每个儿童都有创造力。游戏是幼儿的需要,能给幼儿带来快乐和满足,使幼儿体验到玩一样的感觉、自愿自主地、不知不觉地、快乐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在唱唱、跳跳等活动中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兴趣、参与的愿望和热烈的情感。提高审美力、调动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创造心理素质、实现创造性。只要我们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材料与活动,让幼儿情不自禁地投入到音乐活动的角色中,在音乐的熏陶下随心所欲地、自由自在地、无拘无束地自由思索、大胆想象、主动实践,就会萌发幼儿的创造力。在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兴趣需要的同时,促进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如音乐游戏“小花猫和小老鼠”中,由幼儿扮演小猫和老鼠,音乐情绪及环境的渲染,幼儿被歌曲中小老鼠那种贼头贼脑的动作及遇到小花猫时那种惊慌、恐惧的游戏情节所吸引。在老师的鼓励下,纷纷参与到游戏角色的扮演中,随着音乐的变化幼儿自由地创编出各种小老鼠动作表情。使幼儿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
总之,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教师本身要不断地研究、探索,让自己的教育事业不断放射光彩。“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想,新课程当是如此,只要准确把握新课程理念,恰如其分地运用新课程来促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精心策划、精心实施,走教学的精品之路,新课程下的当代教育必将是中国教育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
第五篇:稽查新理念 纳税自查之我见(许昌)范文
稽查新理念 纳税自查之我见
近年来,我市国税稽查部门不断创新稽查理念、探索新的服务方法,克服以往就检查而检查的收入打击型的被动执法状况,转向寓打击与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稽查理念,其中对部分行业、部分纳税人试行了在实施税务稽查前告知提醒纳税人自查自纠制度的收效较为显著。这项工作作为一种新的探索,给我市税务稽查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便利,有利于促进征纳双方的互信,改善税企之间检查与被检查的对立关系,有利于查补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推动征纳关系健康和谐发展,充分体现了税收征管与行政处罚等法律法规中“教育与惩罚相结合” 的立法原则。据不完全统计,从2005年至2006年6月30日,我局先后组织自查7项、次,发放提请纳税人自查表531份,自查补缴税款1508.54万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075.50万元。本文试就对一段时期内自查工作的进展,结合我局实际谈一些肤浅看法,以期达到征管、查管双赢的目的。
一、自查的定义和范围
所谓税务稽查前的纳税人自查,即税务稽查部门在对部分纳税人下达《税务检查通知书》和《调账通知书》之前,以《提请纳税人自查通知书》的书面形式提醒纳税人在规定的期限内,通过对照现行税收法律、法规自行检查,自行纠 正自身存在的漏报应税收入、多列支出、漏报或错报代扣(收)税项目、错用税率或计算错误等问题,对于自查出的问题,税务稽查部门可以视情节给予从轻或者减轻处理的工作方法。
我们在试行该方法时,实施的范围限定为:按照稽查计划安排,除预先通知业户不利办案(如举报或税务机关认为会影响查处的案件)以外,实施税务稽查前,均准予业户先行自查。
二、自查的类型
其实,对进行税务稽查前的纳税人自查行为,上级税务机关在一些税收规范性文件中就曾加以确认,只不过未明确是“自查”字样,例如国家税务总局2005年出台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该办法第十一条“纳税人在规定的纳税申报期内,发现纳税申报有误的,可在纳税申报期内重新办理纳税申报。”的规定,就充分说明在一定程度上,税务机关是支持纳税人对税务违章的行为进行自查自纠的。
日常检查中,我们所接触到的纳税人自查行为大体可以从自查时间及自查动因上区分为两大类:
从自查行为发生的时间上看,纳税人的自查行为可以分为纳税申报时的自查、税务稽查前的自查以及案件稽查中自查等形式。纳税申报时的自查是指纳税人在办理纳税申报时发现申报事项不正确,按照正确的税务处理自行在纳税申报期限内重新申报办理缴纳税款的自查行为。
税务稽查前的自查是指纳税人在接到税务稽查部门下发的《税收检查自查通知书》后,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的自行补缴税款、自行调整帐务的行为。
案件稽查中自查是指纳税人在接到税务稽查部门下发的《税收检查通知书》后,在税务机关进行税务处理、处罚前将税务稽查部门查处的违法违规实施缴纳入库的行为。
从自查动因上来讲,纳税人的自查行为可以分为告知式自查和主动自查。
主动自查即是指前述纳税申报时的自查。而告知式自查则涵盖了税务稽查前的自查和案件稽查中自查两种形式。
三、纳税人自查后的税务处理调查
现实的工作中,我们发现,由于上级机关没有制定完备、统一的自查制度,各地执行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主要有:
第一,无法律法规等规定,仅在单项检查工作有所涉及。第二,比较宽松的自查环境,即纳税人自查出的违法行为,一律不再予以处罚。这样可鼓励纳税人认真及时地查纠错误;
第三、自查环境比较严格:对于自查出的问题一律不考虑自查情节,只要是税法规定应予以处罚的都严格处理。
四、自查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随意规避法律,对纳税人少缴税款的行为定性上出现偏差。一部分稽查人员认为纳税人对税收违法行为只要纠正过来,按照《税收征管法》第4条、第32条的规定,少缴的税款及滞纳金只要补上,依法加收滞纳金即可,就不再追究纳税人少缴税款的法律责任,这样一来,势必会出现对税务违法行为定性不准,甚至不进行定性的现象,从而规避开《税收征管法》和《行政处罚法》有关规定的内容和程序处理税收违法行为。例如纳税人在纳税期采取虚假纳税申报手段或者少记收入、多列支出等手段少缴税款,在纳税期过后即构成偷税行为。但是在稽查之前自查,纳税人只是在自查自纠过程中慑于法律和查出后被处罚的压力纠正了其偷税行为,此时纳税人虽自查自纠了,但纳税人的行为仍应定性为偷税,对于纳税自查自纠的行为只能作为衡量从轻、减轻或免予处罚的一个情节,绝对不能抹煞其偷税的性质,躲避法律的处罚。然而,我们在试行纳税人自查制度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该定性偷税而不定性偷税的现象,这是在试行自查自纠制度过程中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
第二,由于纳税人自查制度刚刚试行,部分人员没有真正领会其意图,对自查制度理解不深,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税收执法的刚性,致使纳税人违法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使 个别纳税人对自身行为采取一种放任态度。比如,2005年在对某企业进行税务检查时,通过自查该企业自查自纠存在的问题较少且均为非主观原因造成,情节较为轻微,检查人员依照自查制度的规定依法对其免于处罚,可是由于该纳税人对自查制度的错误认识,认为以后如果税务机关来查,只要把少缴税款在自查阶段如实上缴,税务机关就不能处罚了,就可不负法律责任。如果不查就可以少缴税款,该企业正是基于这种侥幸心理和错误认识,结果在今年税务机关再次对其检查时,出现纳税人在自查自纠阶段自查税款较多,情节较为严重的现象。可见,诚信纳税要靠法律的约束,要靠强有力的税收执法刚性作保证,没有法律的约束,弱化税收执法刚性,纳税人很难做到诚信纳税,这是应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三,由于自查制度自身有待完善,部分检查人员对自查制度理解尚有偏差,在实施自查制度过程中,往往会滥用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致使案件的处理显失公平,对纳税自查中存在的问题,不定性,不处理,对符合从轻、减轻或免于处罚的情节的处理不能准确把握,不能按法定程序进行处理,从而会造成执法不公的现象。例如对适用自查制度与不运用自查制度的两个企业,就同一性质违法行为适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和标准,对于运用自查自纠制度的企业在查前可以自查自纠,可以享受从轻、减轻处罚,甚至一免了之,而不适用自查自纠制度的纳税人对同样情节的行为就只能 依法进行处罚。这样就违背了税收立法宗旨和税收公平公正原则。
此外,随意掌握税务行政处罚的自由裁量权,致使案件的处理显失公正。按照查前告知的规定,对于纳税人在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视其情节,依照《行政处罚法》第27条的规定,依法予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稽查人员往往从低使用处罚的适用标准,这在《稽查报告》中的拟处理意见就可以看到一种怪现象:大都是建议处以50%或者1倍的罚款,而1倍或者以上的处罚几乎见不到。有时为了便于处理,对最低标准的处罚甚至也会一免了之。
五、对自查补税的思考
(一)实际工作中针对性的自查补税所带来的益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薄、记帐凭证,或者在帐薄上多列支出、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纳税人······,所说的是采取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是目的、结果。只有采取手段,没有造成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后果,或没有采取手段,但不缴或者少缴了应纳税款,都不构成偷税。
但是这种对国家税制造成的危害,《征管法》不仅规定了补缴税款、加处罚款等惩罚性措施,还规定了对这种少缴税 款占用国家资金形式的加收滞纳金制度。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危害与《刑法》中其他危害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的其他犯罪行为有所不同。而与其危害相比,自查补税带来的作用却是无法低估的:
一是提高行政执法效率,保障税收应收尽收。一方面,自查补税在税务行政执法中的广泛应用,可以避免因取证困难或立案处罚依据不足等原因而导致案件久拖不决的情况,同时,鼓励企业自查自报,补缴税款,保证税款及时入库。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强化税收日常管理,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水平,有利于降低税收成本。
二是有利于提高纳税人地的税法遵从度。笔者获悉,自去年我市国税稽查部门开展了对重点行业税收专项检查和集中力量对大型重点企业税收情况进行了检查时试行自查补税制度以来,从今年以及去年纵向稽查情况来看,查补税额比往年有所下降,这一方面说明了税法宣传和打击涉税违法行为取得了成效,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通过税务部门提高稽查震慑力以及相关自查制度的实施,企业的纳税遵从度在不断提高。
三是规范企业行为,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税务部门在“自查补税”实际操作中享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可以充分考虑当事人的主观过错、行为后果等情节,在保障国家税收和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对自查自报、违规情节轻微的企业采取 “自查补税”的处理方式,给予这些企业自我检查、自我纠正的机会,避免对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影响,最大程度维护企业合法利益。能有效规范企业的财务核算,增强企业学法、守法的观念,起到教育引导和规范的作用。
四是企业乐意接受“自查补税”这一处理方式。企业基于切身利益,对“自查补税”这一相对温和的处理方式普遍比较容易接受,至今没有对“自查补税”提起复议或者诉讼。企业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从税务部门管理的角度,一旦对企业立案处理,税务部门多数会做出罚款的行政处罚,从而会影响企业在税务管理部门的分类管理级别评定,如果降级,无形中企业声誉会受到影响,势必给日常经营带来困难;二是从企业内部会计角度,税收计入企业的成本核算,并可以抵扣、扣除有关税金等,而罚款则要单列,不能计入企业成本核算;三是从企业信誉角度,企业受税务部门处罚,会影响其在经营合作伙伴中的信誉度,企业当然希望通过补税形式避免处罚,使信誉不受损害。
(二)进一步建立和规范纳税自查的管理办法,从立法上加以界定和明确。
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颁布后,没有对纳税人纳税自查予以法律化、规范化,亦没有对纳税自查中所涉及的偷、逃、骗税如何处理加以法律上的明确,致使各地在实际操作中执法尺度、标准不一,造成了纳税人以纳税自查来逃避偷 逃骗税处理的侥幸心理;同时也成为少数税务人员人情评估和稽查的调节手段,歪曲了纳税自查的真正含义,造成有法不依,违法不究,形成了新的税收不公平待遇。因此,我们建议国家尽快从立法的角度加以明确纳税自查的涵义、法律地位,制定和出台纳税自查管理办法和操作监控规程,既切实增强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和纳税自查的自觉性、法制性、规范性,又使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依法实施,杜绝腐败的发生,真正做到税收征管执法的公平、公正,充分体现税法面前人人平等的税收法制原则,最大限度地降低税收征管成本,从而全面提升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水平。
(三)区分性质、把握原则
首先,行政执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惩教结合。《行政处罚法》规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其他组织自觉守法。一味的处罚会产生负面影响,违法行为人就会不择手段地躲避处罚。
其次,执法公开原则。违法行为人原先不知自己违法,但在自查期限内查出并自纠的税务违法行为,也可免予追究。刑法上就有从轻减免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何况行政处罚呢!
第三,区分性质、过罚相当原则。稽查人员在稽查环节应重点对纳税人自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调查、客观分析、准确定性,依法提出处理意见。所以,我们要分清纳税人“主动”的外在和内在因素。例如在刑法学当中,犯罪嫌疑人在犯罪过程中主动中止犯罪和因其他客观因素而中止犯罪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犯罪中止,后者是犯罪未遂。因此对这两者行为的处理也是不一样的。从行政法的角度来看,“主动”也存在外在和内在两个因素,我们应该分清“主动”因素,从而做出准确的判断。如案例中,纳税人是在税务稽查查处过程中才进行自查补税的,可以说是慑于税法的威严才主动采取补缴税款的,这种主动应属于存在外在因素下的主动,而《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中“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中的“主动”应属于内在的主动,即不存在任何外在因素下的主动。如该公司在没有接到检查通知书的情况下或者在接到检查通知后按照要求主动自查补税,则应认定其为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
因此,我们建议,税务部门在制定纳税服务和细化税务行政处罚的具体规定中,对自查并及时纠正、情节轻微的一般税务违法行为可不予处罚。如果不区分具体个案情节,以自查为名,全部推行一视同仁,这就存在了滥用之嫌。当然,对自查不认真、不彻底,税务机关又查出更多的或其他的违法行为,应依法予以严惩。
总之,自查这一新生事物究竟应如何运用,是新时期依法治税路上一个尚待完善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