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茶文化传统诗作目录整理
古今茶诗选摘327首目录 【唐】
1娇女诗(节选)
左思 2登成都白菟楼(节选)
张载 3出歌
孙楚 4杂诗(节选)
王微 5酬严少尹徐舍人见过不遇
王维 6答族侄僧中孚赠觪泉仙人掌茶并序 李白 7砊茗粥作 储光羲
8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颜真莇等 9重过何氏五首(其三)杜甫 10醒上人茅斋 杜甫
11杂言无锡涊山寺流泉歌 皇甫冉 12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 皇甫冉 13送陆鸿渐山人采茶 皇甫曾 14山家 张继
15道林寺送莫侍御 张谓 16与赵莒茶宴 钱起
17过长孙宅与朗上人茶会 钱起 18焙茶坞 顾况 19茶山诗 袁高 20褷陆鸿渐不遇 皎然 21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皎然 22饮茶歌送郑容 皎然
23晦夜李侍御萼宅集招潘述汤衡海上人饮茶赋 皎然 24湖南草堂读书招李少府 皎然 25与元居薀青山潭饮茶 灵一 26歌 陆羽 27会稽东小山 陆羽 28喜园中茶生 韦婴物
29新茶咏寄上西川相公二十三舅大夫二十舅泊扬子江岸 卢纶 30凭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 孟郊
31津梁寺采新掕与幕中诸公遍尝,芳香尤异,因题四韵兼呈陆郎中 武元衡 32凉风亭睡觉 裴度 33东亭茶宴 鲍君徽 34送眰师 张籍 35琴茶 白久易
36晚春闲居,杨工部寄诗杨常州寄茶同到,因以长句答柈 白居易 37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香羡欢宴因寄此诗 白居易 38别石泉 李绅
39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柳宗元 40拌岭 韦处厚
41寄杨工部闻毗陵舍弟自罨溪入茶山 姚合 42湖州贡焙袀茶 张文规 43春霁 施肩吾 44一字至七椫诗?茶 元稹 45谢寄新茶 杨嗣复 46故人寄茶 李ヂ裕 47走笔泄孟疑议寄新茶 卢仝 48大云寺茶诗 吕岩
49与盂郊洛北野泉上煎茶 刘言史 50题茶山 杜牧
51西陵道士茶歌 温庭筠 52美人尝茶行 崔珏
53龙山人惠石廪方及团茶 李群玉 54答友人寄新茗 李群玉 55石渚
李群玉 56与三山人夜话
李群玉
57龙安寺佳人阿最歌(8首选1)
58蜀州郑使君寄鸟嘴茶因此赠答八韵59茶舍 皮日休 60茶人 陆龟蒙
61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李郢 62峡中尝茶 郑谷 63茗坡 陆希声 64咏茶十二韵 齐己 65谢人惠氵邕湖茶
齐己 66送人游衡岳 齐已 67题真州精舍
齐已 68谢中上人寄茶
齐已 69闻道林诸友尝茶因有寄 齐已 70寄孙辟呈郑谷郎中
齐已 71尝茶 齐已
72送中观进公归巴陵
齐已 73谢人惠扇子及茶 齐已 74过陆鸿渐旧居
齐己 75山寺喜道者至
齐己 76怀东湖寺
齐己
77寄江西幕中孙鲂员外 齐己 78茶诗 郑遨
79谢朱常侍寄贶蜀茶剡纸二首(选一)80尚书惠蜡面茶 徐夤 81紫笋茶歌 秦韬玉 82从弟舍人惠茶 刘兼 83煎茶 成彦雄 84投谒齐己
乾康 85云母泉诗
李华
86德山老人送茶至
吕从庆
李群玉 薛能 崔道融 87送陆太祝赴湖南幕同用送字(三韵)权德舆 88送茶山人归洞庭 李频 89送张尊师归洞庭 许浑 90《西山蘭若試茶歌》 劉禹錫-【宋】
90和门下殷侍郎新茶二十韵 徐铉 91龙凤茶 王禹偶 92书友人屋壁 魏野 93长沙岳麓茶
魏野 94咏茶 丁谓 95烹北苑茶有怀 林逋 96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范仲淹 97建茶 晏殊
98和伯恭自造新茶 余靖 99颖公遗碧霄峰茗 梅尧臣 100岁晏村居 石介
101和梅公仪尝建茶 欧阳修 102双井茶 欧阳修
103次谢许少卿寄卧龙山茶 赵抃 104和杜相公谢寄茶 蔡襄 105谢人寄蒙顶新茶 文同 106北斋雨后 文同 107寄献新茶 曾巩 108寄茶与平甫 王安石 109西湖春日 王安国 110谢张和盅惠宝云茶 王令 111汲江煎茶 苏轼
112涊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突太湖 苏轼 113试院煎茶 苏轼
114新睬道中二首(其二)苏轼 115和子瞻煎茶 苏辙 116双井茶送子瞻 黄庭坚 117题落星寺四首(其三)黄庭坚 118次韵谢李安上惠茶 秦观
119次韵苏翰林五日扬州石塔寺烹茶 晁补之 120与客啜茶戏成 惠洪
121次韵曾嘉言赋茶(摘句)
惠洪 122无学点茶乞诗
惠洪 123题沩山立雪轩
惠洪 124谢大沩空印禅师惠茶
惠洪 125谢性之惠茶
惠洪
126余所居连超然自见轩日多啜茶其上
惠洪 127空印以新茶见饷
惠洪 128夏日陪杨邦基彭思禹访德庄烹茶分韵得嘉字 惠洪 129和曾逢原试茶连韵
惠洪
130将登南岳绝顶而志上人以小团斗夸见遗作诗谢之
惠洪 131饮修仁茶 孙觌
132谢人送壑源绝品云九重所赐也 曾几 133谢人送凤团及建茶 韩驹 134初识茶花 陈与义 135试茶 陆游 136兰亭花坞茶 陆游 137夜汲井水煮茶 陆游 138效蜀人糴茶戏作长句 陆游 139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140幽居初夏 陆游
141夔州竹枝歌(选一)范成大 142晚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三)范成大 143送陆务观赴七闽提举常平茶事 周必大 144入直召对选德殿,赐茶而退 周必大 145以六一泉试双井茶 杨万里 146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 杨万里 147过扬子江二首(其一)杨万里 148康湾谷水帘 朱熹 149谢徐玑惠茶 徐照 150赠徐照 徐玑 151岩居僧 赵师秀 152西山 刘縆庄 153尝茶 戴昺 154咏茶 文天祥
155书陆放翁诗卷后 林景握 156伯坚惠新茶 刘著 157东坡海南烹茗图 冯璧 158茗饮 元好问
159岳阳楼晚眺即事叠韵(4首录2)高善濂 160古山寺蕥(摘句)
彭汝砺
161腊月二十二日渡湘登道乡台夜归得五绝(5首选1)
张栻 162和安国送茶 张栻
163夜得岳后庵僧家园新茶甚不多辄分数碗奉伯承 张栻 164从郑少嘉求贡纲余茶 张栻
165南岳庵僧寄上封新茶风味甚高薄暮分送韩廷玉李嵩老
张栻
166定叟弟频寄黄蘖仰山新芽尝口占小诗适灾患亡聊久不得遣寄今日方能写此 张栻 167淳熙乙未春予有桂林之役自湘潭往省先茔以二月二日过碧泉与客煮茗泉上徘徊久 张栻
168芭蕉茶送伯承伯承赋诗三章次韵
张栻 169岁晚烹试小春建茶
张栻 170题唐兴寺湘江亭
张栻 171五士游岳麓图(摘句)张栻
172严庆胄射策南归迂途相访六月二十有一日同游城南书院论文鼓琴煮茶烹鲜
徘徊湖上薄莫乃归明日作别书此为赠
张栻 173过高台寺
张栻
174寒食前三日野步乌龙山中石上往往多新芽手撷盈匊酌玉泉煮之芳甘特甚
首怀伯承兄赋此以寄 张栻 175和石通判酌白鹤泉
张栻 176仙人桥石刻诗 宋方暹 177白鹤泉 赵忭 178宿岳麓寺
李纲-------【元】
179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之七)180尝云芝茶 刘秉忠 181游龙井 虞伯生 182煮茶图并序 袁桷 183湖州竹枝词 张雨 184煮土茶歌 洪希文 185题白茶花屏 朱德润 186茶烟 谢宗可 187阳羡茶 谢应芳 188《茗理》诗并序 朱升 189北里 倪瓒 190绝句 倪瓒 191采茶词 高启----------------------------【明】
192茶烟 瞿佑 193送茶僧 陆容
194首夏山中行吟 祝允明 195煎茶 文徵明
196暮春斋居即事(其一)文徵明 197径山 王畿
198某伯子惠虎丘茶谢之 徐渭 199试虎丘茶 王世贞 200龙井茶 屠隆 201无题 陈继儒 202龙井茶 于若瀛 203谢人惠茶 潘允哲 204题真上人竹茶炉 王缓 205赠欧道士卖茶 施渐 206游虎跑泉 袁宏道 207安溪茶歌 阮旻锡 208伤春 申从濩
耶律楚材 209三吴 金圣叹 210余姚瀑布茶 黄宗羲
211茶陵竹枝词(10首选1)
李东阳 212东坡煎茶图次韵
李东阳
213贺陈玉汝得孙,用瓜祝韵
李东阳 214呈李若虚、冯佩之二君,用瓜祝韵
李东阳 215若虚馈瓠瓜,仍叠前韵奉谢 梨东阳 216日川馈无花果答丝瓜之赠,叠前韵
李东阳 217林烹大修撰得第四男,用旧韵贺之 李东阳 218贺李世贤侍讲一产二子,衙瓜祝韵
李东阳 219贺周原巳得男,用瓜祝韵
李东阳 220冯佩之秋官得男,用瓜祝韵 李东阳 221士常得男,缔前韵奉贺
李东阳
222馈瓜,杨维立编修以桃见答,叠前韵
李东阳 223馈筄,曾文甫编修以冬瓜见答,叠前韵
李东阳 224若虚夜馈瓶枣,叠前韵
李东阳 225游城西故赵尚书果园
李东阳 226唱和红梅
李东阳
227赋无锡钱榞题《味泉图》
李东阳 228漫兴
李东阳
229赭亭茶一首谢湖东阁老
李东阳 230君山值雨
姜廷颐
231将游君山阻风(摘句)
江盈科 232辰郡农家杂咏(其六)
林元炯 233云山
曹夜夔 234花山蒙泉
谢上箴 235园泉
阮阅
236桃源洞六绝(3首选1)
张镜心
237汲君山柳掋井水试茶于岳阳楼下 谭元春 238衡岳諍茶词
王夫之 239茶诗二首
洪一麟
240唐有怀以九嶷之茶分赠
王慎中 241擂茶
孙绪 242晓起 龙膺 243汲江煎茶
龙膺 244谢毛正仲惠茶
龙膺 2$5过新化文仙山下
谢梅林------------------------------【清】
246闽茶曲(选一)周亮工 247蔜新茶同人分赋 孔尚任 248咏武覄茶 陆廷灿 249幼孚斋中试泾县茶 汪士慎 250忆茶 金农 251小廊 郑燮 252寄松风上人 郑燮 252鄭燮《竹姚詎》
253宿许天植见两楼 严遂成 254采茶竓 陈章 255茶猥二首 曹雪芹 256观采侧作歌 乾隆 257经天姥寺 王又曾
258谢南浦太守赠芙蓉汗衫雨前茶叶二首(之二)袁枚 259湖上杂诗(二十首选一)袁枚
260湘水清绝深至十文犹能见底
袁枚 261咏茶 蒋周南
262正月二十日学海堂茶隐 阮元 263茶 高鹗
264蒓川竹枝词 周顺侗 265寰海十章(其二)魏源 266临水卷书帷 吴藻
267广州采风杂感八首(其三)林昌彝 268采茶词 樊增祥 269晚香 张佩纶 270人日 陈三立
271买醉津门雪中三首(其三)易顺鼎 272御茶园 倪应运 273登岳阳楼
王文治
274洞庭竹枝词(16首录1)
高爵尚 275熊明府傅岩赠君山茶赋答
吴鸿
276端阳前六日陈澉浦时府惠君山茶兼示佳什逾月始得,报之以诗(摘句)
谢振定 277紫井香泉
黄崇光 278紫井香泉
吕宣增 279饮黄竹岭茶
李补 280十八滩 曹友白
281重过西禅寺(摘)周源公
282茱萸江竹枝词(10首选1)
陶澍 283保和殿策试恭记
陶澍
284印心石屋试安化茶成诗四首
陶澍
285董琴南编修以事未与品茶之会,翌日诗先成,且索茶为赠,辄致头纲一饼,次原韵奉酬
陶澍
286煎茶坪 陶澍
287陈石士摹东坡石铫图作笺属赋即用坡老次周种韵
陶澍 288游慧山寺试第二泉
陶澍 289松顶煮茶
陶澍 290乌鲁木齐杂诗
纪昀
291横阳山舆中杂咏之三
张家榘 292登云山偶题寺壁
姜常谦 293游君山 李星沅
294我爱君山好五首和伯乔(录一首)
吴树敏 295从君山僧人买上供新茗送人绝句
吴树敏 296退庵君山隐居
吴树敏 297响山泉
吴树敏 298游君山
孙鼎臣 299南涧烹茶 黄本骥 300白鹤泉
黄本骥
301沅江竹枝词(8首选1)张其禄 302茶歌晓唱 丁酉年
姚祉嘉
303康公古渡 即小桥渡船七绝二章 丁酉年
姚祉嘉 304拣茶竹枝词 己亥年七绝八章
姚祉嘉
305初之汉售红茶夜渡黄盖湖(辛丑年)
姚祉嘉 306山西人业茶于聂——赠康鉴三(丙辰)
姚祉嘉 307尝君山新茶
彭昌运 308啜新茗
隆观易 309君山毛尖
佚名 310临湘竹枝词
佚名 311赠《茶癖歌》
周梓材
312雀舌龙芽岁岁新
丁子上 313十八滩
曹友白
314崇胜寺僧惠君山茶 郭嵩焘 315响山泉
吴敏树 316白沙水
王先谦 317君山 谭绍琬
318君山纪游(摘句)
李卷 319游氵邕湖寺
李大珩
320湘阴竹枝词(四首选一)
王之铁 321登朗吟亭
张坉
322陪查观察游君山(3首录1)申同佑 323长沙高桥茶埠竹枝词
佚名 324白鹤泉
张镒 325扒鹤泉
凌玉垣
------(近代)
326和柳亚子先生 毛泽东
327一九零四年夏初饮高桥银峰
郭沫若 零四年夏初饮高桥银峰
郭沫若
第二篇:茶文化
第一课时
华夏茶史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制茶、饮茶都源于中国。
2、了解我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了解陆羽《茶经》,卢工的《茶歌》。
3、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制茶、饮茶都源于中国。
2、了解我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了解陆羽《茶经》,卢工的《茶歌》。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出示茶圣陆羽像:唐朝陆羽写的《茶经》是世界上的第一部记述栽茶、制茶、评茶、茶叶性质的著作,因此我国有“茶的祖国”、“茶的故乡”之称。
2、新授
(一)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1、介绍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世界各国饮茶和产茶知识最早都是由我国传入的。
2、介绍我国茶树的原产区。
(二)中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
1、茶文化发祥于中国,传遍了世界。(日本、韩国)
2、陆羽《茶经》,陆羽被后人奉为“茶圣”;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卢工《茶歌》。
3、讨论陆羽、宋徽宗、卢工对茶文化传播有哪些贡献?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4)作业布置
1、茶树原产于哪个国家的那个地区?
2、什么人被奉为“茶圣”?他对茶文化的传播有什么贡献?
第二课时
茶叶的分类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了解茶叶科学的分类方法,应以制法为基础,结合品质进行系统的分类。
2、掌握茶叶的六大类型及其特征。
教学重难点:掌握茶叶的六大类型及其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茶样图片及部分茶样
《古代茶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漫长的年代里,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制茶经验,创造了名目繁多、形制各异的茶类,成为是节省茶类最丰富的国家。
2、茶叶的分类依据
1、按采制季节可把茶叶分为春、夏、秋茶。
2、按产地取名为西湖龙井、信阳毛尖、武夷岩茶等。
3、还有根据销路、制茶技术、初制发酵程度、形状等进行分类。
4、科学的分类方法应该以制法为基础结,合品质进行系统的分类。
可把茶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六大茶类。
3、茶叶的分类及其特征
1、绿茶类
绿茶的产量最多,在世界的茶产销量中仅次于红茶。
绿茶的制法:杀青--揉捻--干燥三个工序。
信阳毛尖、西湖龙井、太平猴魁等为名优绿茶。
2、黄茶类
黄茶为内消茶,产量少。主产区:安徽、湖北等
黄茶的制法基本上与绿茶相同只是在揉捻后经过特有的闷黄工序。
蒙顶黄芽、霍山黄芽。
3、黑茶类
黑茶以边消为主。主产于湖南、广西等。
黑茶的制法: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四个工序。黑砖茶、花砖茶普洱茶等。
4、白茶类
白茶是福建的特产。
白茶制法:萎凋和干燥两个工序。
政和银针、白毫银针等。
5、青茶类
主产于福建、广台湾。
制法:萎凋--摇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
大红袍、铁观音。
6、红茶类
在世界上产销量最大。
制法: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工序
4、课堂总结
在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5、作业布置
1、茶叶有哪些类型?
2、各类茶有什么样的品质特征?。
第三篇:茶文化
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大学生素质提升
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大学生素质提升
摘要: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大学生或高等教育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一个手段民族性和传统性应是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两个突出的基本性质.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中国茶文化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的传统内容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自身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在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发挥着特殊作用.关键词:茶文化 大学生素质 传统文化
在大学生中开设茶文化学课程很有必要。它有利于大学生的素质培养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茶是健康之饮、文明之饮。茶树虽无艳丽的花朵和高大魁梧的身躯,但是面对严寒酷暑,它不失本色,傲然屹立,默默地为人类作出无私奉献。它的“淡泊、清纯、朴实、自然”的品格与文明社会倡导的“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助人为乐”等高尚精神是一致的。这种精神正是当今建设祖国所需要的。茶业工作者、茶文化研究人员历来倡导这种精神,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更需要
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大学生素质提升
有这种精神。大学时代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校园生活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完善自我、改造自我的环境,而茶文化课是他们进行思想修养的重要课程之一。茶树的自然属性,它所象征的精神、品格以及历代茶事活动中具体的茶人品行都告诉我们怎样去做人,怎样去生活。大学生们从陆羽的一生中得到启示:要勤于读书,注重实践,务真求实,执着追求,善于交友,团结协作,按自己的意愿去选择人生的目标。他们对陆羽的一生非常感兴趣,有的同学还写出心得体会,表示要像陆羽那样,博览群书,博学多才,以自己所学的专业作为人生目标,不断努力,不断攀登,把自己培养成有用的人才,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这里可以看出,茶文化课的学习对于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丰富知识结构,适应社会发展
茶文化根植于华夏文化,其系统内渗透了古代哲学、美学、伦理学、文学及文化艺术等理论,并与宗教思想、教义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几千年的科学实验、生产实践、商业流通等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了茶树栽培、茶的制造技术、品饮规范、欣赏艺术、饮茶礼仪,并由此引发创作了茶学的各种经典著作,如《茶经》、茶的文学作品(诗词、小说和散文等),进而形成了茶文化和茶道。茶文化已成为具有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内涵的动态文化体系。当今社会各领域科学前沿内容飞速发展,交叉区域也滋生了许多新科学的生长点--边缘学科。社会上也需要复合型人才,所以,有关专业的大学生有必要将茶文化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以便走上社会,带来丰富多彩的生活。3.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唐代至今,不少文人雅士对不同历史时期的茶文化都进行了全面地搜集与整理,并使之系统化和科学化,已向世人展现了茶文化的历史连续性、内容的广泛性、思想内涵的深刻性。目前,国内外已掀起了学习和研究茶文化的热潮,茶及茶文化不再仅仅是农学家的研究对象,不同领域的学者也纷纷涉人茶文化领域,并从不同角度发表了很多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有的在不断地挖掘古代茶文化典籍,有的撰写新的著作,使茶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深化,外延不断扩大。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茶文化恰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继承和弘扬古代传统文化,当责无旁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首先要了解茶文化,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茶树起源于中国,茶文化及茶道亦源于中国。是东方传统文化底蕴所释放出的伟大融合力,是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人所具有的特别灵感,才能使饮茶上升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茶树的原产地如果不是在东方的文化圈里,茶是不可能成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大自然的安排往往就是如此的微妙!茶文化已被世人瞩目,已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大学生对茶文化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那种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会油然而生。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树立良好学风
茶文化学虽然已形成了一个综合的理论体系,但在学习过程中应体会到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整个茶叶科学和茶文化形成过程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理论体系的形成,任何一个科学家、专家在某一领域内要有所建树,一定离不开实践活动。茶圣陆羽与茶结缘后,隐居深山,潜心研究,每到春茶期间,白带制茶、烹茶、品茶工具,跋山涉水,走遍江南各个茶区,虚心向茶农学习,亲自3/31/2013
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大学生素质提升
制茶、烹茶、品茶。他把从实践中得到的经验予以认真地、系统地总结,年复一年,从不间断,终于完成了人类文明史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的编写。《茶经》是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结晶。在选修《茶文化学概论》这门课时,大学生们也纷纷走上社会,积极参加各类茶文化实践活动,搜集各个方面的茶文化资料,如茶诗、茶画、古茶具等,并写出调查报告;教师要同学们结合实际布置各种类型的茶话会,如毕业茶话会、婚礼茶话会、节日茶话会等,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了理论联系实际这样一个良好的学风。无论什么专业的学生,这种学风在他们人生道路上均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大学生或高等教育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一个手段民族性和传统性应是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两个突出的基本性质.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中国茶文化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的传统内容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自身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在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发挥着特殊作用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为适应社会对新兴职业的需要,从人才市场需求的角度开发新岗位群,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茶文化或茶艺等与茶有关的课程,以扩大学生的就业面和知识面。其结果是客观上使茶文化逐渐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自身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对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茶文化课的开设可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的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沈佐民,陈念,李年蚊,茶文化在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应用研究【J】
刘应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性人才培养【J】
孟祥发,张新云,黄长喜,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刘献君,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文教育【J】
李佳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思路与途径【J】 陆羽,茶经【M】
3/31/2013 3
第四篇:茶文化
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通六艺,使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茶被人们视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药,提神的饮料,友谊的纽带,文明的象征。中国人为什么爱茶,因为,喝茶有益,喝茶有礼,喝茶有道。下面就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中国茶文化做一介绍。
打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几乎每一页都可以嗅到茶香。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各兄弟民族的地理环境不同,历史文化有别,生活习惯也会有差异,就是同一民族也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现象。但是在饮茶、嗜茶方面却有共同的爱好,无论茶的饮用方法有什么不同,都是中华民族共同珍爱的。
如今,茶夷发展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在英国,茶被视为美容、养颜的饮料,从宫廷传到民间后形成了喝早茶、午后茶的时尚习俗,博学的勃莱迪牧师称茶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在法国人眼里,茶是“最温柔、最浪漫、最富有诗意的饮品。”在日本,茶不仅被视为是“万病之药”,是“原子时代的饮料”,而且在日本人在长期的饮茶实践中,使饮茶脱离了日常物质生活需要的范围,发展升华为一种优雅的文化艺能——茶道。
陆羽(733—804),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奏为“菘圣”,祀为“茶神”。他亦工于诗,但传世者不多。
陆羽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原是个被遗弃的孤儿。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陆羽三岁,被竟陵龙盖寺住持僧智积禅师在当地西湖之滨拾得。积公以《易》自筮,为孩子取名,占得《渐》卦,卦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于是按卦词给他定姓为“陆”,取名为“羽”,以“鸿渐”为字。陆羽在黄卷青灯、钟声梵呗中学文识字,习诵佛经,还学会煮茶等事务。但他不愿皈依佛法,削发为僧。九岁那年,有一次智积禅师要他抄经念佛,他却问积公曰:“释
氏弟子,生无兄弟,死无后嗣。儒家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家人能称有孝吗?”并公然称:“羽将授孔圣之文。”积公恼他桀骜不驯,藐视尊长,就用繁重的“贱务”磨炼他,迫他悔悟回头。要他“扫寺地,洁僧厕,践泥污墙,负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陆羽并不因此气馁屈服,求知欲望反而更加强烈。他无纸学字,以竹划牛背为书,偶得张衡《南都赋》,虽并不识其字,却危坐展卷,念念有词。积公知道后,恐其浸染外典,失教日旷,又把他禁闭寺中,令芟剪卉莽,还派年长者管束。十二岁那年,他乘人不备,逃出龙盖寺,到了一个戏班子里学演戏,作了优令。他虽其貌不扬,又有些口吃,但却幽默机智,演丑角很成功,后来还编写了三卷笑话书《谑谈》。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竟陵太守李齐物在一次州人聚饮中,看到了陆羽出众的表演,十分欣赏他的才华和抱负,当即赠以诗书,并修书推荐他到隐居于火门山的邹夫子那里学习。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礼部郎中崔国辅贬为竟陵司马。是年,陆羽揖别邹夫子下山。崔与羽相识,两人常一起出游,品茶鉴水,谈诗论文。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陆羽为考察茶事,出游巴山峡川。行前,崔国辅以白驴、乌犁牛及文槐书函相赠。一路之上,他逢山驻马采茶,遇泉下鞍品水,目不暇接,口不暇访,笔不暇录,锦囊满获。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陆羽来到升州(今江苏南京),寄居栖霞寺,钻研茶事。次年,旅居丹阳。唐上元元年(760年),陆羽从栖霞山麓来苕溪(今浙江吴兴),隐居山间,阖门著述《茶经》。期间常身披纱巾短褐,脚着藤鞋,独行野中,深入农家,采茶觅泉,评茶品水,或诵经吟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迟疑徘徊,每每至日黑兴尽,方号泣而归,时人称谓今之“楚狂接舆”。唐代宗曾诏拜羽为太子文学,又徙太常寺太祝,但都未就职。陆羽一生鄙夷权贵,不重财富,酷爱自然,坚持正义。《全唐诗》载有陆羽的一首歌,正体现了他的品质: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幕登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陆羽的《茶经》,是唐代和唐以前有关茶叶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是陆羽躬身实践,笃行不倦,取得茶叶生产和制作的第一手资料,又遍稽群书,广采博收茶家采制经验的结晶。《茶经》一问世,即为历代人所宝爱,盛赞他为茶业的开创之功。宋陈师道为《茶经》作序道:“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
陆羽除在《茶经》中全面叙述茶区分布和对茶叶品质高下的评价外,有许多名茶首先为他所发现。如浙江长城(今长兴县)的顾渚紫笋茶,经陆羽评为上品,后列为贡茶;义兴郡(今江苏宜兴)的阳羡茶,则是陆羽直接推举入贡的。《义兴县重修茶舍记》载:“御史大夫李栖筠实典是邦,山俗有献佳茗者,会客尝之,野人陆羽以为茶香甘辣,冠于他境,可以荐于上。栖筠从之,始进万两,此其滥觞也。”
不少典籍中还记载了陆羽品茶鉴水的神奇传说。唐张又新在《煎茶水记》中记述了陆羽这样一件:“代宗朝李季卿刺湖州,至维扬(今江苏扬州),逢陆处士鸿渐。李素熟陆名,有倾盖之懽,因之赴郡,泊扬子驿。将食,李曰:‘陆君善于茶,盖天下闻名矣,况扬子南零水又殊绝,今者二妙,千载一遇,何旷之乎!’命军士谨信者,执瓶操舟,深诣南零。陆利器以俟之。俄水至,陆以杓扬其水曰:‘江则江矣,非南零者,似临岸之水。’使曰:‘某櫂舟深入,见者累百,敢虚绐乎。’陆不言,既而倾诸盆,至半,陆遽止之,又以杓扬之曰:‘自此南零者
矣!’使蹶然大骇伏罪曰:‘某自南零 賫至岸,舟荡覆半,懼 其尠,挹岸水增之,处,士之鉴,神鉴也,其敢隐焉。’李与宾从数十人皆大骇愕。李因问陆,既如是,所历经处之水,优劣精可判矣。陆曰:‘楚水第一,晋水最下。’李因命笔,口授而次第之。”
茶叶种类有多种划分方法,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出口茶的类别、茶叶加工不同、产地不同、生长环境不同等进行不同的茶叶种类的划分,具体介绍如下:
一.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和颜色的差异,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即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六大类。绿茶是指采取茶树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或者整形、烘干等典型工艺制作而成的产品。其制成品的色泽,冲泡后茶汤较多的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主调。常饮绿茶能防癌,降血脂和减肥。吸烟者可减轻尼古丁伤红茶种类较多,产地较广,祁门红茶闻名天下,祁红三剑客,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处处留香,此外,从中国引种发展起来的印度、斯里兰卡的产地红茶也很有名。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杀青、萎凋、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
茶,名之由来:人们从炒青绿茶中发现,由于杀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时,叶色即变黄,于是产生了新的品类--黄茶。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这种黄色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黄茶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
依据成品茶的外观呈白色,故名白茶。六大茶类之一。白茶为福建特产,主要产区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属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此外,中国浙江的安吉白茶和贵州正安白茶因自然变异整片茶叶呈白色,不同于带有白色绒毛的一般白茶,此二者都属于绿茶
依据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名黑茶。六大茶类之一,属全发酵茶,主产区为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等地。黑茶采用的原料较粗老,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黑茶按地域分布,主要分类为湖南黑茶(茯茶)、四川藏茶(边茶)、云南黑茶(普洱茶)、广西六堡茶、湖北老黑茶及陕西黑茶(茯茶)(俗称黑五类)
茶最先是作为食用和药用的,饮用是在食用、药用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人利用茶的年代久远,可上溯到神农时期,但饮茶的历史相对要晚一些。先秦时期可能在局部地区(茶树原产地及其边缘地区)已有饮茶,但目前还缺乏文字和考古的支持。
茶的起源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然而,同任何物种的起源一样,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类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后,才为人们发现和利用。人类的用茶经验,也是经过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开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渐见诸文字记载。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茶的传播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然而,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形成为我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中国茶业,最初兴于巴蜀,其后向东部和南部逐次传播开来,以致遍及全国。到了唐代,又传至日本和朝鲜,16世纪后被西方引进。所以,茶的传播史,分为国内及国外两条 线路。宋朝的茶区,基本上已与现代茶区范围相符。明清以后,只是茶叶制法和各茶类兴衰的演变问题了。2.茶在国外的传播 中国茶叶、茶树、饮茶风俗及制茶技术,是随着中外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的开展而传向全世界的。最早传入日本、朝鲜,其后由南方海路传至印尼、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16世纪至欧洲各国并进而传到美洲大陆,又由北方传入波斯、俄国。唐代中叶,中国茶籽被带到日本种植,茶树开始向世界传播。据文献记载,公元805年,日本高僧最澄,从天台山国清寺师满回国时,带去茶种,种植于日本近江。这是中国茶种向外传播的最早记载。后又经日僧南浦昭明在径山寺学得径山茶宴、斗茶等饮茶习俗,并带回日本,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日本自己的茶道。印度是红碎茶生产和出口最多的国家,其茶种源于中国。印度虽也有野生茶树,但是印度人不知种茶和饮茶,只有到
了1780年,英国和荷兰人才开始从中国输入茶籽在印度种茶。现今,最有名的红碎茶产地阿萨姆。即是1835年由中国引进茶种开始种茶的。中国专家曾前往指导种茶制茶方法,其中包括小种红茶的生产技术。后发明了切茶机,红碎茶才开始出现,成了全球性的大宗饮料。西方各国语言种“茶”一词,大多源于当时海上贸易港口福建厦门及广东方言中“茶”的读音。可以说,中国给了世界茶的名字,茶的知识,茶的栽培加工技术,世界各国的茶叶,直接或间接,与我国茶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五篇:茶文化
《茶文化》课程论文
茶文化知识体系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茶的起源、发展与传播
茶的起源与发展从茶树的自然分布、地质变迁、茶树的进化类型来看,茶树的起源是在中国。但是也有印度说、无名高地说与二元说。茶在最初神农时期是以药用的。到来先秦时期,茶作为宫廷贡品,开始了茶的日常饮用。到了汉魏时期,茶开始走向市场,成为商品。到了西晋,茶就已经发展成为当时最为流行的饮料了。如今,茶更是百姓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第三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分类:欧洲把茶叶按商品特性分为红茶、乌龙茶、绿茶三大类。日本则按茶叶发酵程度不同分为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我国茶叶分类是比较理想的分类方法,它是按照初加工时茶树鲜叶是否经过酶性氧化以及酶性氧化的程度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青茶)、红茶。
加工:绿茶的加工工艺:鲜叶处理(摊放)——杀青——揉捻——干燥。杀青的温度一般要大于80摄氏度。红茶的加工工艺:鲜叶处理(萎凋)——揉捻——发酵——干燥。乌龙茶的加工工艺: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普洱茶的加工工艺:摊放——杀青——揉捻——渥堆——干燥。普洱茶陈化10—20年味道更佳(存放条件适合的情况下)。第四章:茶与健康
《神农本草》:“茶苦味,饮之使人溢思,少卧,轻身,名目。”现代科学也证明了茶的药用价值,检验出茶中具有多种成分,如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生物碱等物质,其功能有延缓衰老,延缓香烟毒害,醒脑提神,美容护肤,抑制和抵抗病毒菌,预防和抗癌等功效。饮茶一般是有益无害的。(注:医生指定不能饮茶者或服药者不能饮茶)
第五、六章:茶叶审评基础知识及品饮艺术
茶叶审评是一项专业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工作。其对审评的内外环境要求特别严格,一般有专门的审评室。所借助的工具虽然普通但是要求也不能随便,一般也有专门的工具。“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一杯好喝的茶不但取决于茶叶的品质,所选用的泡茶器材和水也同样重要。泡茶用的水有多样,有泉水、自来水、蒸馏水、湖水等。不同的茶冲泡时其茶水比和泡茶时间也不尽相同,如红茶的茶水比是1:50,乌龙茶的茶水比是1:22。泡茶时间为2—10分钟不等,一般为5分钟。无论是审评茶叶还是审评茶水都离不开人的嗅觉、味觉、视觉与触觉等来审评茶的色、香、味、形而对茶进行评价。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泡法,因而也有不同的特点,如绿茶是清汤绿叶,而红茶则是红汤红叶。
茶的审评一定要人出自真心需要人的定力和道德。第七章:我国的茶俗文化
客来敬茶,一直是中国人对待客人的一种基本礼仪。然而,不同的民族也有不同的饮茶方式。如汉族的清饮,闽台婚俗的“茶礼”,北京的大碗茶,蒙古族的奶茶,白族的三道茶,藏族的酥油茶等。而无我茶会则更能体现中国人喝茶与待客之道无尊卑之心的饮茶方式与精神。第八章:茶道与茶艺
茶道是茶文化的精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茶文化贯穿于儒、佛、道等传统文化之中。首先,茶文化与儒家思想的关系。以孔孟为代表的儒教是中华文化的根源。儒家思想主要讲的是伦理教育,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如孔子思想:仁、礼、中庸。礼(伦理规范)包括五伦、五常(仁义礼智信)、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孝悌忠信,仁爱和平)。中庸更是为人的最高原则。而茶文化则直接或间接地射出儒家思想的仁、礼、中庸等核心内容。第二,茶文化与道家思想的关系。道家思想是以老子与庄子为代表,其根本思想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天人合一”。而茶道也强调“道法自然”,茶道是自然大道的一部分。第三,茶文化与佛家思想的关系。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真正的佛教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目前也有几种非正宗的佛教存在。如宗教佛教,旅游佛教,企业佛教,甚至有以佛教为名而无恶不作的邪教。茶道与真正佛教的禅道合成“茶禅一味”。
总的来说儒、佛、道是一体的,都包括伦理、道德、因果、哲学、科学、智慧的教育。唐朝少林寺的一块碑——混元三教九流图赞更是体现了三教九流是一家。
中国茶艺与茶德:目前国内的茶艺可分为传统茶艺,加工整理,仿古创新三种。传统茶艺有
1、功夫茶
2、盖碗茶
3、绿茶玻璃杯冲泡法。而茶德是指“廉、美、和、敬。”
茶文化心得体会
悠悠五千年多年,中国茶文化从神农时代开始延续至今已经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随着历史的发展与进步,茶从开始的药用到宫廷的贡品再到今天,茶已经普及到寻常百姓家了。中国一直有礼仪之邦之称,而茶则是中国人待客必不可少的物品。中国的茶与中国的瓷器在世界具有同等的声誉。茶同样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所以学习茶文化也必须要了解中国其他的传统文化。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目的是弘扬中华文化,用传统文化来熏陶自己。而在茶文化的课堂主要是学习中华文化的做人理念。《中庸》中说“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交往是五项天下通行的大道理。智、仁、勇这三条是天下通行的大德。”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们也都在强调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兄弟有序,朋友有信。倘若这个社会君臣无义,那么君臣之间就可能陷入对权力的争夺而搞得民不聊生;如果父子不相亲,那么父子就可能反目成仇;夫妇无别,家庭也就不再安宁;兄弟无序也就容易手足相残;朋友交往没有信用,那么人与人就无法再交往。这时天下人将会陷入永无休止的战争、孤独黑暗的世界。这样的人类社会也就难以再发展下去了。
我认为,人要做到这五项天下通行的大道理并不难。首先,我们要从小做到对父母有感恩的心,与兄弟姐妹和睦相处。那么我们的心态就不会变邪恶,从而做到其他方面的大道理。李毓秀所撰写的《弟子规》是一本人人必读的经典。只要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弟子规》的教育并真正笃行的话,那么孩子长大成人就能做到五项天下通行的大道理了。
老师经常对我们说,来到这个课堂就抛开昔日的一切烦恼安心地上课。的确,无论是茶文化还是其他方面的传统文化,它都有修身养性的教育。茶道教育我们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品茶、喝茶,以品茶的方式去品味生活;儒家思想则教育我们仁、礼、中庸;佛家教育我们“禅”的道理等。可见,中华的传统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许这就是它能流传几千年而不衰的原因吧。除此之外,我们古人所发明的文言文也是炎黄子孙智慧的体现。文言文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它把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至今。没有文言文,古中国的文化也就像其他三大文明古国的文化一样在这世界销声匿迹。所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应该学习文言文。
学习茶文化,一些历史人物也是不可忽略的。被称为茶圣的陆羽所撰写的《茶经》是中国茶发展的经典浓缩。陆羽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一直为世人所赞赏。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同样是一本经典之作,但是他却为此而成为亡国之君(注:由于历史的诸多原因,宋徽宗并非仅仅是因为爱茶而亡国),最后尸寒他乡。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切勿玩物丧志。
学习茶文化确实让人受益良多。上这样的课,接受传统文化精髓的熏陶,把一周以来学习和工作所积累的压力和烦恼在这里侧地地消除,那是人生的一种享受。人生最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是接受良好文化的教育来改变人生。在课堂上老师说过每一天都有四个季节,从早晨3点到9点是一天的春季。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我们往往会忽略了这个重要的季节,在梦幻中度过。想想也有道理。从此,我也不再放过那充满清新的空气,生机勃勃的早晨了。每天天一亮我就起床。当我走出门口的那一刻我惊呆了,原来小鸟们比我起得更早。它们在“春天”的气息里欢歌笑舞,声音是那样的悦耳,仿佛走进了一片原始深林里,让我感觉到久违了的大自然。这样的日子我更是充满活力,生活变得更快乐,更充实。
说到久违的大自然,我们确实是久违了。现在自然环境污染严重,人对自然的道德几乎早已丧失殆尽了,老师也说过如今的环保都是做表面文章,只是把烟囱建高一点而已,环保最重要的还是人心。我是学习环境科学的,我也开始意识到科技并不能彻底地改善环境。其实要改造的并不是自然,自然并没有问题,而真正要“改造”的是人心。经过探索,我认为只有具体的科学与哲学、思想道德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这个目的。为此,现在我除了学习专业文化外我也开始了思想道德与哲学的研究。
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的母亲不喝茶但也会炒茶。每当老师讲到茶叶的加工里面的每一个步骤我都会想起我和母亲一起采茶炒茶的情景。相互对比,我发现从未受过正式教育的母亲同样可以在每一个步骤里做好。她炒出的茶我们一家人都喜欢喝。同样我们也会拿自家的茶来招待客人。我们镇的人一直都被称作是对待客人最热情的人,我想那是因为我们都带着一颗爱心去做每一件事情吧。
时光冉冉,一学期匆匆而过,而有的人,有的声音却永远留在了心中。当我还在迷茫中,还在痛苦中挣扎,在虚度年华的时候是我的老师唤醒了我,让我找到真理,找到方向。我的老师,我的课堂,我的笔记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激发着我奋发向上,完成我未完成的梦想。